时间:2023-06-04 10:4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审计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地位在相关法律中得以确认,许多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包括要求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条款,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职能与作用。而我国现有关于内部审计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别明显偏低,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规定,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我国的单位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出于单位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的单位负责人不是所有者,而是经营者,他们没有把内部审计机构看作是单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单位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其次单位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服从于国家审计。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它代表本单位管理层对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而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低层次,综合审计受限。纵观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而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即便部分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估,也大都局限于会计控制方面,极少涉及管理控制。内部审计难以深入向公司管理方面拓展,与国际内部审计对单位运营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服务差距较大。
(三)单位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独立性差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采取的普遍形式是隶属于监事会。由于监事会是单位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站在维护单位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其不能超脱于考核目标而存在。所以这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隶属关系上的混乱,制约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缺乏独立性。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为关键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独立性的缺失,混乱的隶属关系,最终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构成不合理国内一些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通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职称岗位培训出来的,接受正规学历教育并具有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较少。据统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80%以上是财会人员,而在西欧,财会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法律人员各约占1/3。单一的财会人员结构是造成我国内部审计难以向经营管理拓展审计范围的主要阻力。贺颖奇(2004)对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参与培训的相关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当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沟通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补充、更新和再学习显得不足。
二、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强化我国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与外部审计、董事会及高管层互为补充,成为单位组织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时应注意:
(一)加快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建设我国应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法规和业务准则,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众所周知,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是靠法律规范和制约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但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得以规范,而且可以促使单位整体的经营运行更加规范化。
(二)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首先,单位应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评价的审计调查研究,及时向单位决策者反馈信息,增强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的可执行性,必须明确单位内部审计是围绕单位经营目标开展工作的。其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要着眼于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内部审计若只停滞在执行监督职能,不能为单位创造价值,必将损害内部审计的根基。所以,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积极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单位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定估价,将监督融于加强单位风险管理、完善集团治理和为实现单位经营目标提供价值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调整和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这是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单位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委托”机制,而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当有权越级向上一级报告,即对单位所有者负责,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促进职能。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具体标准》首要条件是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必须进行独立的审查活动。单位必须依照《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单位的权力机构管理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内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目前我国应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形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模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能够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从制度安排上,可以使监事会的职能与审计委员会职能互补,而不是互相重叠。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探讨
随着新医疗体制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打破了传统的以药养医格局,迫使医院走上重视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的发展之路;而目前大部分医院内部控制起步较强,且没有得到管理者应有的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制度执行往往受到制约,而医院内部审计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控制系统不能有效的得到评价,致使无法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因此,管理者应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内控系统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机制,为实现医院有效的经营管理及财产安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监督评价机制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只有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二)维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首先,医院应建立规范化的资产登记备案制度。每年加强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性清查,每半年对重点资产进行局部清查,以确保账实相符,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医院应建立规范化的仓储管理体系。分类管理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仓储管理制度;在内部配置资产时,应坚决服从管理者内部的分配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并能防止资产转移。
(三)促进医院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及法规
医院管理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和管理,以及监督的规模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国家。因此,国家法律在对各行业的财务管理需要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对违规行为的严格处罚,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加快管理的有效实施;医院管理者需要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认真贯彻并执行各级政府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科学及不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医院管理者对预算管理并不重视,思想意识淡薄,各项审批制度和权责分离制度不建全。编制日常预算没有考虑医院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国家整体的医疗市场环境,也没有对预算数字变化做出详细说明,更没有对医院发生的所有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预算。同时在执行预算时,常常出现改变预算用途、扩大项目金额等情况,使预算监督难以落实。
(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及管理者缺乏有效执行力
内控环境是指对医院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医院,内控环境薄弱主要表现为即使有一套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者也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认识不够、专业能力缺乏及人员素质偏低等。医院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更加注重经营管理的方便性,比较少考虑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内部管理冲突,从而影响医院经营管理效率。此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上下层次,协调和部门科室之间的合作,使得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内部信息流通不顺畅,各科室人员间的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成效。
(三)没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
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制度重视不够,造成了内部很少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致使监督检查都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给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也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很难有效地进行内部监督评价。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改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要想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医院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塑造良好文化,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从院长到财务科长和财务人员、层层把关,对不合理支出坚决杜绝。其次,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更新知识,提高经营能力。应安排财务人员经常参加专业培训,与其他医院多沟通交流,学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为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集思广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健全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医院
HIS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及药品仓储等管理系统而言,因这些管理系统的高效性,使得原来许多不兼容的工作均由这些管理系统来完成,从而增加了内部监督的难度。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每一项具体操作进行人为分解,使人机能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同时计算管理员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仓储管理员定期进行实物盘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账实核对,也是防止舞弊发生的重要举措。内部审计部门如对某些数据产生疑问,可以使用备份数据进行分析,调查和验证,使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内部相互制约。因此,为了方便查证,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需要注意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备份系统,以避免因数据丢失而引起重大经济损失。首先,医院应加强对医疗活动的监管,以高质量的服务态度,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其次,根据医院各科室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单独的决策部门,对内部控制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汇总,找出问题原因,及时化解潜在的医疗风险。最后,在新设备新技术方面,医院要多关注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对潜在风险及时作出全面评估,尽可能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同时保障医疗资产的安全。
(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使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1、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随着医院对经营管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已经由简单的监督检查职能向对内部控制分析评价职能转变,这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评价部门;只有有效地进行再控制,才能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目标。2、要建立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医院院长领导负责下的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式,同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内部审计管理,促进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作用。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日常业务进行监督和检查,进行必要地内部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公开批评或处以罚款,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3、要扩大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并提高其业务水平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是做好各项审计工作的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各级公立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理配备,使其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同时各级医院应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建立和健全后续教育制度。总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综合运用多方位的管理模式,需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水平,从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杨莉.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5(6)
[2]马瑞春.浅谈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3(6)
[3]李森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J].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罗丽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0(8)
摘要: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谈起,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成效的举措。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举措
一、引言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通过其内部的审计部门,对其内部管理及运营项目的审查、评价、监督,进而评估企业运营项目的效益水平高低,企业财务资料的正确真实与否,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强弱的一种管理行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想要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审计,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最早诞生于在19世纪的英国,二战后资本主义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一定程度上迫使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其内部经济管理,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得以快速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基础上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我国于198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迅速,但与政府审计及社会审计相比就不难发现,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多个方面所表现出的效能发挥都明显滞后,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相比,凸显出了巨大差距。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因企业性质及规模的诸多限制,当前我国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甚至产生较大偏差。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部分被审计者往往产生抵制情绪,他们狭隘地认为自己被审计是不被信任的体现,并且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职权及自由度,因此,内部审计过程中极易引发老板与审计者之间、被审计者与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矛盾,严重地还会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及推进。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仅仅是走走形式,并不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从认识上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就不够重视,致使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严重滞后,失去了其应有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制,作用难以发挥
为维护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保障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及技术,以及审计报告等不受干涉,须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这是开展内部审计的前提。然而,因受我国行政体制及原有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多数内部审计人员均由公司高层(管理层)推荐任命,甚至有的就是由分管财务的负责人直接主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也有不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机构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且专职审计人员少,多数都是兼职的,既做会计,又兼审计,可以想象这样的内部审计,其实际效果肯定难以保障,也就无从谈起其作用发挥了。
(三)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符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在范围上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去甚远,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审计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企业费用的内部控制、财务数据真实性及合法性的查证,以及对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审计方面,还没有涉及到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此外,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仍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其审计范围一定程度上也因此受到限制。
(四)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已逐步发展成为了人才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企业的投资将呈现多元化态势,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及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知识多元化――不仅要懂企业财务及审计知识,还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然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水平偏低,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直接从企业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分离出来的,基本上都不具备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三、改进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的举措
综合以上所述的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一)加强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要转变企业领导层思想观念,首先要使领导层从战略角度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而积极地开创有利条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奠定基础。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若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作用,企业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内部责任制,健全产权监督机制,使企业的产权主体明确化,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维护投资者权益的作用。
对大型企业而言,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内审机构可以采取总经理负责、董事会领导的双重机构,既可减轻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更可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各部门的作用。
(三)完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者
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培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重点在于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制定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从事审计工作的有利政策,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鼓励人才竞争,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
此外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审计案例的方式,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制纪律意识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使整个内审队伍不仅精通会计业务、熟悉本企业经营,更要思想好、作风硬,真正提高现代企业的内审质量。
(四)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内部审计制度
传统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随着企业管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逐渐会实现传统审计到健全、合理、高效的现代审计的升级,使内部审计的重点趋向于审计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效性,在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及财务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情况,使企业业务流程更合理, 资源利用更高效,确保企业财产保值增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及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以企业的发展为准绳,不断适应企业经营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新的形势发展一方面向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必将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培芬.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2]冷慧敏.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刍议.山东煤炭科技.2004(6).
[3]蒋旭芳.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当代经济.2010(12).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 职能定位 制度管理
部审计制度是单位健全内部控制、审查财务收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在全面揭示经营中违法、违约问题的同时,帮助单位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为规范单位经营行为、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监管力度等经济决策服务及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及作用
(一)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单位内部审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期建立的。1985年8月,国务院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首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法律问题;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并实施。正是由于政府审计的强大推动力,内部审计逐渐受到重视,队伍迅速的壮大,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逐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方法不断改进。
但是,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领域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计算机审计领域涉及比较少。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内部审计发展历史比较短、单位内部管理者不够重视外,还与内部审计人员相关知识欠缺,审计方法不熟悉等有关。
(二)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
1.内部审计制度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单位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渐渐得到重视。因此,如何建立优化内部控制、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单位资产增值与合理配置、抑制管理腐败、合理控制决策风险等重大课题引起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单位可以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找出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
2.内部审计制度在单位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单位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的经济环境下,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开始提高。因此,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扩充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对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实施审计工作,促使并且协助单位改进整个内部风险控制系统。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地规避违法违纪现象,保护单位财产和利益,有利于单位的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有利于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单位经营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当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
(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地位在相关法律中得以确认,许多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包括要求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条款,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职能与作用。而我国现有关于内部审计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别明显偏低,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规定,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
我国的单位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出于单位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的单位负责人不是所有者,而是经营者,他们没有把内部审计机构看作是单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单位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
其次单位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服从于国家审计。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它代表本单位管理层对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而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低层次,综合审计受限。纵观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而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即便部分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估,也大都局限于会计控制方面,极少涉及管理控制。内部审计难以深入并向公司管理方面拓展,与国际内部审计对单位运营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服务差距较大。
(三)单位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独立性差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采取的普遍形式是隶属于监事会。由于监事会是单位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站在维护单位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其不能超脱于考核目标而存在。所以这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隶属关系上的混乱,制约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缺乏独立性。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为关键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独立性的缺失,混乱的隶属关系,最终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 现状 对策 发展趋势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职能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支出、财务支出、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定义中包含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内容、本质等要素,而这几项要素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那么监督职能就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虽然会计工作本身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但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会计、管理控制的再监督、再控制;通过这种再监督、再控制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评价是内部审计的核心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全面了解部门、单位的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对内部控制的优劣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出不足,促进管理。
(3)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及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大体有五种形式:一是隶属于财会部门,受财务经理的领导;二是隶属于总经理(总裁),受总经理(总裁)领导;三是隶属于监事会,受监事领导;四是隶属于董事会,受董事会领导;五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其中以前二种形式居多,在这种形式下内部审计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独立性无法得到保证,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审计过程及结果受到的影响,内部审计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地发挥;而新的内部审计准则、标准、工作流程等规范尚未建立或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缺乏评价标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形式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但从目前的数量上看,内部审计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不少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因此使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有很大的波动性,还未等一批内审人员将企业的具体状况摸透又换来新的一批,这就使内审人员由于频繁更迭而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三)审计手段方法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手段仍然停留在手工层面上,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审计程序上,由于审计方案考虑不周全、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分工不详细、审计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审计范围狭窄
直到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重点在检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查错防弊上,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查证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便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发展推动作用的有限性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审计、管理和约束的是那些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属于法定审计范围的各级政府及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而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不属于国家审计法定范围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则取决于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
(六)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
从我国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从而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无论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离开独立性,审计结果将毫无意义。
内部审计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各个职能部门,并对其进行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业务领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使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了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要把事关企业重大的经营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即要事前及时做出可行性研究和风险性预测报告,适时提供事中运行效果的评价。对采购、生产、销售、投资计划和费用预算及合同等项,在尚未实施之前,做出以是否合理、有效、真实为内容的审核评价意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创造条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审计。在可能的条件下,可以借鉴外部审计方法,引进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以风险分析为出发点,综合利用各种审计证据,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四)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不仅要查错防弊、评价企业内部各机构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还要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
(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从目前看,虽然《审计法》提出“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审计法》中的内部审计侧重于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何健全内部审计则“无法可依”。我国还没有一部内审规范,对内审的标准、内审的程序、内审的准则等,往往生搬硬套国家审计的作法。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经济需要,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审经验,来完善我们的法制建设。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增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可见这些法律、法规规定,只是应当设立,而不是必须设立,把内审设立与否的主动权,留给了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可上可下、可有可无。
(六)继续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的理论研究
进一步搞好审计调查研究,加快社会审计事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化的职能治理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此,审计人员要大力加强内审理论研究,开展审计调查,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内部审计的领域,重点研究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审计的法律依据、范围、内容及其作用,同时把发展社会审计事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社会审计,开拓业务,加强治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增强风险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展望
(一)质量和风险管理审计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内容
(1)环境审计将日益受到重视。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21世纪,环境污染等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将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各国政府都将投入巨额资金解决此类问题,而且企业也将逐步增加环境投入。但企业投入既要考虑成本效益,又要比较投入和税费,还要考虑企业形象。因此,对此类资金运用的效益,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加强审计。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已开始实施这类审计。
(2)质量审计将得到极大发展。企业内部质量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对企业内部有关管理层、管理当局,质量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证实、评价,然后提出纠正或改进质量管理行为的建议,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最高管理当局及有关责任中心管理当局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从产品或服务质量检查、控制特别是后来的全面质量管理演变而来的。
(3)风险审计将成为内审的重要内容。企业随时都会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急剧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内面临更多的风险。由于风险总是和机遇相伴,而管理的自然趋势是乐观而充满机遇的,这就导致了管理当局不会总是充分考虑风险。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人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风险,而且要指出这些风险怎样才能更好地加以管理,这项工作必须在风险产生以前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做才更有价值。
(二)计算机审计将成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企业内部审计带来巨大冲击,内部审计的对象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审计手段,因其效率低、准确程度差,很难发现许多利用计算机舞弊等不足都成为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正常发挥的客观原因。相比之下,电算化会计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上,已突显出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也使得运用计算机审计成为一种可能。所以,内部审计在审计手段上由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向计算机审计过渡也成为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需要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目前,大多数集团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说,当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要找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1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概述
内部审计,是一项管理、监督和评价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制度。它不仅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评价,了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通过内部审计,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分析企业的经营数据,实现对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管,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并采取应对的措施。具体来说,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作用。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审计发挥着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建议,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第二,监督作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可以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财务方面的监督。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可以根据制度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内部审计也可以为国家审计部门提供重要的审计信息。第三,评价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的重要机构,服务于企业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评价各个部门业绩的重要手段,审计的结果,直接反映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具有评价企业各个部门经营状况和业绩的作用。
2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审计机构是服务于企业管理部门的机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企业都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是,几乎所有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是管理部门的附属机构,缺乏独立性。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往往让企业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工作,或者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并,这样的设置导致审计人员与企业内部财务等人员的地位平等,难以发挥监管的作用。
2.2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很多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听从财务部门的指挥,并且由于自身地位的限制,实际审计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具体审计中,审计人员只能调查企业财务部门制作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内容,不能深入调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审计的范围极其有限。同时,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一般采用对账的方式,只注重账单与报表内容的一致性,审计效率相对较低。
2.3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当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本身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具有专业素质,掌握计算机技术,有丰富的审计经验、财务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但在现实中,审计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知识,了解审计制度,但却缺乏其他相关知识,如专业法律知识、会计知识、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等。
2.4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
大多数集团企业都过分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却忽视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这是由于很多大型企业认识到了企业在发展中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同时也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审计制度的缺陷不能得到弥补,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
3.1合理设置独立审计机构
要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合理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提升审计机构在集团企业中的地位。目前,英美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都将审计机构直接设置于企业内部的董事会之下,审计机构直接对公司董事会负责,相对而言,地位要高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部、人事部等部门。这种方法可以让审计机构真正发挥监管的作用,减少审计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障碍。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做法,不再将审计机构作为企业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附属机构,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样可以让审计人员顺利开展审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改革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不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是大势所趋。
3.2扩大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
审计范围受限是我国集团企业审计工作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要促进集团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扩大审计机构的内部审计范围。除了审计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内容外,还有审计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管理制度、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等相关的内容。在审计时,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将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审计结果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当然,扩大审计范围的重点是扩大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审计范围,将财务审计转变为财务和经营审计,做好企业的风险控制和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当然,在扩大审计范围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或者补充相关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3.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审计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审计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企业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掌握法律、审计、财务、统计、管理、投资风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统计能力、表达能力等。除此之外,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审计人员需要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和交流,收集相关资料与信息,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信息收集能力。审计人员自身要加强学习,企业也需要为内部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4加强重视,严格执行审计制度相关规定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审计制度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机构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权力,尽量减少对审计人员工作的过分干涉。在企业会议中,需要让每一位企业成员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且让每一个部门积极配合审计机构的工作。当审计机构做出审计决定时,集团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决定,根据决定适当调整企业内部工作,改进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必要时,企业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公示制度,尽量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并及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果审计人员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必须要予以严惩。当然,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是要严格执行审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4结语
总之,要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合理设置独立审计机构,扩大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执行审计制度相关规定。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涛,赵志威,江远彬,等.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转型与升级的理论框架研究——基于价值视角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14(4).
[2]熊娟,阳秋林,孔东冬,等.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2(5).
第三条:财政审计局根据当年内部审计计划派出审计组,审计组可由机关专职审计人员和熟悉财务工作的人员组成,也可聘请中介机构专业审计人员。
第四条:审计组的主要职责:
(一)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预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资料。
(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三)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严重损失浪费行为,报经领导批准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四)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提高效益,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建议。
(五)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人员,向领导提出追究其责任的建议。
(六)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事项移送监察室进一步审理。
第五条: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条:内部审计包括:内部财务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题审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八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收入是否真实、合法;
(二)财务支出是否遵循财务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列支手续是否完备;
(三)银行开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储蓄存款、公款私存行为和多头开户;
(四)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存量是否真实,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购建、调拨、报废和处理是否符合有关制度规定;
(五)有关财务收支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内部财务审计的主要程序
(一)实施审计前10日向被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核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三)审计终了,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条:山水城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前,必须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第十一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对本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应负的责任;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对本单位国有资产流失应负的责任;
(三)重大经济事项进行调查研究、论证、集体讨论情况;对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后果应负的责任;
(四)重大问题反映、报告情况;对本单位财务数据及有关重大经济问题的报告失实、延误应负的责任;
(五)个人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情况;
(六)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第十二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程序
(一)对山水城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人事处提出建议,报局领导审批后实施;
(二)财政审计局在接到人事处建议15日内,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3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
(三)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接到审计通知后,应当向审计组真实、完整的提供下列资料:
1、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
2、内部管理制度及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情况;
3、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
4、资产情况;
5、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
(四)审计组在审计结束后,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三条:专题审计是财务处根据管委会领导批示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对某些问题进行的审计。专题审计的程序和方式按照内部财务审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被审计单位必须与财政审计局派出的审计组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内部审计结果。
第十五条:内部审计结果是指内部审计终结后,按规定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等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内部审计报告;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三)内部审计意见;
(四)内部审计决定
(五)内部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事项。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结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遵循公正、合法、及时、有效的原则。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审计结论和建议。
第十八条:审计报告应当在审计终了15日内提出,并向被审单位征求意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同时征求被审单位负责人本人的意见后,报局领导审阅。
第十九条:被审单位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15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限期未提出的,视同无异议。
第二十条:财政审计局根据审计报告中存在问题的程度,分别作出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
第二十一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报经管委会领导批准后,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并抄送被审单位负责人本人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被审单位应当在接到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3个月内,向财务处书面报告执行情况(附被查出问题纠正的相关实证资料)。
第二十三条:审计发现的重大违反财经纪律的事项,应及时报管委会领导,经批准后移送监察室处理。
第二十四条:财政审计局向监察室移送审计事项时,应当将“审计结果移送处理书”(格式见附件)及相关证据一同移送。
第二十五条:监察室应将移送事项的审理结果向财政审计局反馈,以便财政审计局将审计情况完整归入审计档案。
关键词:审计 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贯穿于整个医院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审计。
一、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在医院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内部审计既服务于治理主体,也服务于治理对象。目前我国的很多医疗单位都将内部审计置于纪检、监察之下,甚至就是这些部门的人员兼职去做。这样虽然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从专业角度看,纪检监察人员工作重心在于“人”,侧重于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监督,而内部审计侧重于事,需要借助专业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如果不具备坚实的审计知识,就不能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2、对内部审计认识上的不足,很多医院的职工甚至包括部分领导都认为内部审计不过就是单位内部的一般性工作,做好了,没啥大作用。做不好,也出不了啥大问题。这种认知上的滞后性导致内审人员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密切配合与支持,甚至还会遭到一些员工的抵触,严重导致了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配合,审计意见和建设难以落到实处,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有的内审人员认为,审计工作容易得罪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即便发现问题,也不敢请示、汇报,致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3、有些医疗单位的内部审计职能还只是停留在单纯的控制、监督方面,主要发挥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而且大多数还停留在财务领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上,而未深入到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监督,人为的缩小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经营活动和管理服务上的职能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医院的发展方向和着重点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内审部门作为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还需要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理论水平较高的审计队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丰富的财务工作经验和审计工作经验,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熟悉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具体到医院,我建议,内审人员应熟悉医院内部经营活动的各个流程,上岗之前要在一些重点科室进行培训,这样做起内审工作才会得心运手,而绝不能有兼职现象的存在。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及时收集审计事项的文件材料,按立卷方法和规则进行归类整理,并经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检查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编目和装订。
2、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领导重视是关键。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加强和改善内审工作的基础。如果一个单位的审计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是根本开展不起来的。因此,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好坏,作用发挥是否充分,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内审机构要由医院的主要领导直接负责,院长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更容易融入医院治理,更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进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内审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当好医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协助领导抓好内审建设和管理,提高审计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加大审计范围,发挥服务监督职能,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求真务实”的方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强化内控、立足服务”的原则,在医院范围内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审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单位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已不能停留在监督的角色上,而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逐步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延伸,为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对医院内部各科室进行绩效考核,最大程度地发挥全员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成本意识,将成本与工资奖金挂钩,厉行节约,节能减排。
关键词:存货审计 盘点 内部控制
近年来,涉及存货舞弊的案例为数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法尔莫公司的舞弊案。这些事例,让我们反思存货审计方法的漏洞和缺陷,证实存货数量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整体盘点,在盘点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以提高盘点的有效性,比如各存放点同时盘点,停止存货流动,以及盘点数额达到合理的比例。为此,改进审计方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我们研究的主攻方向。
一、存货审计的特点
由于企业存货的形态及流转变化万千,价值与实物流转程序有一定的差异,计量及计价存在可选择性,生产成本及费用归集、结转的复杂和技巧性等,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帐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帐项。由于存货在以上列举的事项中的复杂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得存货审计困难重重,对审计的技术及技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对存货“量、值、质”的认定
1.对存货库存量的真实性审定
(1)通过对库存实物抽盘,检查库存帐、物、卡是否相符,有无短少或弄虚作假现象,有无入库不入帐,出库不出帐等问题。确属盘盈的,应冲减管理费用,计入前任实绩;盘亏的,要弄清原因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通过对财务部门结转成本的审计,检查企业财会部门库存物品帐与审核调整后的仓库保管帐,数量上是否一致,有无多转或少转生产销售成本。多转成本的,应调整计税利润;少转的,应加重对责任人的处罚,并调整有关帐户。
(3)对离任时间较长的经济责任,可根据离任后最近的盘点情况进行倒轧推算,经前后任认可后,按以上两种处理方法处理。
2.对存货库存值的合理性认定
可在弄清库存量的基础上,用以下几种方法对“值”进行认定:
(1)成本核对法。对抽样检查的物品成本(价)结转进行核对,查看有无多(少)转生产耗用原材料成本,多(少)转生产管理费、车间经费,多(少)转销售物品的产成品成本。对未按规定结转的要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调整相应帐户,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2)横向比较法。把库存物品与同行业平均价格水平相比较,相同规格、相同质量产品价格相近或较低的,视为合理;明显高的,高出部分应视为潜亏。
(3)纵向比较法。当期库存物品,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与近几年的库存物品价格相比较,相近或低于前几年价格的,可视为合理;高出较多的,应作为有问题库存物品,对高出较多部分应视为潜亏。
(4)保本核算法。对超出正常库存需要的原材料,应以保证后任在组织生产或销售时基本不亏损为原则,可先将原材料按定额消耗标准加生产费用和应摊管理费用,套算为产成品价;再将产成品价加销售费用算出保本销售价,与市场不含税价相比较。低于或与市场价相近的视为正常,高出市场价较多的应视为潜亏。
(5)市价倒减法。对因技术改造或产品结构调整而造成积压的库存物品,可将这类物品的市场价减去正常的销售费用后,与库存价相比较,低于库存价较多的部分应视为潜亏。
3.对存货库存质的可靠性鉴定
对于存放在仓库时间较长且销售缓慢或销量很少的产成品,以及长期积压的原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属于适销对路、质量合格又在保质期内的产品,因营销不力而造成的压库,不应认为是潜亏或有问题商品。
(2)属于滞销积压物品,要进行市场分析。通过降价可以销售的,应按降价后的销售价减销售费用与库存滞销物品的成本价相比较,低于滞销物品成本价的部分,可视为潜亏或作为有问题商品处理。
(3)属于容易发生自然损耗、霉烂变质和超过保质期的积压物品,经销售与技术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他有权部门鉴定后,应视为亏损。
三、通过存货审计完善内部控制
通过实施存货审计程序可以审查存货数量的正确性、存货计价的合理性、存货成本核算的规范性、存货质量的真实性,以及存货实物流转与价值结转的一致性,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漏洞,掌握存货的流转情况。完善存货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如下:
1.存货内部控制体系不仅需要财政部尽快出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而且需要其他部门尽快颁布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法规;不仅需要一般性的规范,而且需要对不同经济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为此,应更新会计设计模式,把内部控制的理念延伸到会计资料之中,改变传统的凭证、账簿格式,这是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2.对存货业务的事前管理。对相关购销合同副本、采购标本手续等相关文件要纳入会计凭证一并管理。
3.加强对存货业务的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对收入实行“款项直达”,减少中间过渡账户;对款项支付可以借鉴西方财务会计作法,实行“付款凭单制”,对发票收据的审核应在备注处设置格式;对记账凭证的流转次序及签字要设计格式,明确责任;对账簿要在摘要栏写明事由,并设置审核栏以明确经济责任;对财务报告要求填写齐全,充分披露。
关于存货内部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控制重点来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徐雅梅,高天坤.存货审计应关注的问题及风险评价.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
[2]张颖.浅析存货审计.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
关 键 词: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2-0118-05
一、研究背景
公司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外部审计制度主要是指企业之外独立的第三方建立和实施的审计制度,例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以公司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实施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价、绩效审计等制度。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78)建议大型公司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中国国家审计署(1985)要求大中型国有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中国证监会(2002)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再次提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英国Cadbury(1992)强调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美国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 Committee,1999)认为,需要在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外部审计之间建立独立的信息交流,以发挥审计委员会作用。中国证监会等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建议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以改善公司治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2003)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为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提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评价服务。
本文中的财务控制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一个子系统,是公司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财务控制实践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其原则性要求已经融入了相关法律、政策之中,并体现为公司的规章制度。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内部审计制度,陈汉文等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现状及其模式改进加以研究。[1]程新生将公司治理与审计机制联系起来,对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进行理论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进行了实证研究。[2]耿建新等对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3]谢永珍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4]但是,将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与财务控制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成果还较少,本文的研究一定意义上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从理论出发,审计委员会为董事会监督与控制服务,以确保财务控制有效运行及财务信息质量。从整体组织架构而言,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形成互动与共生关系,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相互提供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调由独立董事构建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改进财务控制的关键之一。市场机制之所以不能取代公司层级制度,是因为内部协调机制具有市场机制所没有的功能。为保证控制的有效性,要求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与经理层的执行职能相互独立。IIA指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在董事会、管理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下,内部审计评价并帮助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5]内部审计对财务控制发挥作用的效果与其领导模式有关,增强董事会与内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相对独立于经营层开展审计监督;将发现的违反财务制度的问题及时报告给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促进财务控制有效运行。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共同职责可归结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活动检查。安德鲁.D.钱伯斯指出,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过程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工作,有利于内部控制。[6]Georges et al.研究了大型跨国公司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内部审计由原来的独立评价职能转变为整合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经常性讨论风险问题,以改善管理。[7]审计委员会每个成员并不都具有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采取会议制度、审计委员会成员难以经常参与到会计与审计业务之中,需要内部审计为审计委员会运行提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为专职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了解内部控制、财务和经营活动。内部审计对审计委员会提供支持,有助于审计委员会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假设一: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财务控制运行及其改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建议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提供业务指导,内部审计主管应该定期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与高级管理层报告审计活动。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财会专业背景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得以发挥。审计委员会的建立与运行,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独立性,并对内部审计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体现在为审核并批准内部审计章程、审核内部审计计划、听取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汇报(包括财务报告过程、财务控制实施、重大问题的发现)、评价内部审计效果等。这些活动增加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审计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董事会合理分工和提高效率,保证董事会监督职能发挥,提高财务控制效果。如果缺乏审计委员会制度,内部审计职能和独立性就可能受到损害。
Zahra et al.得出的结论是,审计委员会能够帮助董事会有效监督。[8]Abbott et al.认为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财务监控目标的实现模式之一,强化了董事会的监督功能。有效的审计委员会能指导内部审计,防范财务控制失效。[9]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经理层进行不定期的审计,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员工职业道德遵守情况审查等。审计委员会通过为内部审计提供制度保障,使内部审计能有效地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改正财务控制问题;对财务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控制风险,并提出应对的建议;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层之间进行沟通,使公司从管理当局到基层单位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保证内部、外部审计人员反馈的意见得以实施,促进财务控制的有效运行。Mark S. Beasly et al.发现,舞弊公司较少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较差;舞弊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公司比例不到33%,远低于非舞弊公司74%这一比例。[10]
假设二: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有利于提高财务控制效果。
OECD(经合组织)《公司治理原则》,强调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监督,董事会需要实施风险评估、财务控制等。董事会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构成和专业能力,独立董事和专业委员会建立是标志。[11]E. Fama认为,独立董事监控的原因在于他们是解决管理者与股东之间问题的有效手段,董事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管理层,才能发挥职能。[12]Weisbach(1988)发现,如果独立董事实质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最后一道防线将取决于公司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独立董事发挥了职能,就可以为财务控制增加保障。[13]美国COSO委员会(1994)认为,一个客观、能动和富有调查精神的董事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经理层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为了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管,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Agrawal et al.认为,市场能够区分董事会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并对董事会成员互补性强的公司给予较高的评价。[14]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公司财务控制的规范运作。
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会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反映了董事会的运行状态,也反映了审计委员会的运作情况(专业委员会与董事会通常在同一时期开会),表明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正在执行其监督职能,董事会的会议次数越多,表明其活动越积极。Vafeas et al.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会议频率是董事会治理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公司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董事会会议次数增多,董事会开会次数增多以后,公司业绩会有所改善;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表明董事有充足的时间来执行监督职能、董事会活动越积极。[15]我们认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经常讨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包括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改善财务控制。
假设3:审计委员会的有效运作(以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来代替)能够改善财务控制效果。
三、研究方法设计
1.被解释变量定义与选取
依据以上研究假设,针对本文要检验的两种类型(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未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公司,设计了相应指标。为公司提供年度审计的注册会计师(CPA)和公司董事会分别对财务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能够独立、客观评价财务控制状况;公司自身对其财务控制的了解比较深入,做出的评价反映了财务控制建立和运行的实际情况。调查问卷设计时制定了财务控制评价的统一标准,以避免主观标准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可比性,从而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我们选取经常使用的四项措施分析被调查公司的财务控制效果:向分支机构委派财务主管、制定分支机构财务制度、限额审批制度、会计检查。
委派财务主管是加强分支机构财务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措施可以使公司经营方针在分支机构得到贯彻和执行,确保分支机构财务信息真实、及时;委派财务主管代表总部对分支机构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监督;制定分支机构财务制度这一控制措施与委派财务主管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制定分支机构的财务制度”比“委派财务主管”更具有刚性,这些制度能够执行,则可保证监控效果。限额审批制度针对重大投融资活动、财务活动进行监督,防止重大财务风险造成严重后果,也有利于保证一般财务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会计检查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这项措施在财务监督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审计委员会责任以及上市公司财务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审计委员会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有专业能力,本研究以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作为审计委员会运行的解释变量。
2.模型设计
财务控制效果是虚拟变量,选用了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以财务控制评价的结果为被解释变量(LOG),当L=0时,表示财务控制存在不足或有待改进;当L=1时,表示财务控制完善或较完善。以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与否、审计委员会设立和运行作为解释变量,并选择公司总资产、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控制变量,分析内部审计制度对财务控制的单向影响。模型表示为:
表1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指标
3.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取数据来自于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数据库、北京色诺芬公司CCER数据库,以及巨潮信息网等公布的公司信息。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在中国证监会有关方面支持下,2003年对我国1307家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调查,其中对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控制进行专门调研。按照样本信息充分以及不含无效信息的两个基本原则,剔除异常值后确定了806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的实证结果采用SPSS11.5完成。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141家样本公司,其财务控制完善或较完善的比例为94%;未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665家样本公司,其财务控制需要改进或不完善的比例为69%。从百分比来分析,这两类公司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见表2。
表2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以及非参数检验
(Mann-Whitney U 检验)
***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对全部样本公司财务控制评价的结果是,认为财务控制完善或比较完善的公司为554家,所占比例为68.73%;认为财务控制有待改进或不完善的公司为252家,所占比例为31.27%。2002年设立内审机构的公司为542家,所占比例为67.25%;未设立内审机构的公司为264家,所占比例为32.75%。中国证监会2002年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所以在2003年绝大多数公司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对这一数据我们也进行了核实。模型中的连续性解释变量见表3。样本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见表4。
表3连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4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分布情况
2.回归分析
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定,在研究中将自变量中超过该变量平均值三倍标准差以上的极端值剔除。描述性统计以及非参数检验显示,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对于提高公司财务控制水平有显著影响,但上面分析只是将指标进行了非参数检验,表明了单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见表5)。根据两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对应的显著性水平,我们来判断两变量间的相关性是否显著。在输出结果中,如果p
表5解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pearson Correlations)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3.对解释变量的筛选
按照公认标准,当变量的显著性水平p≤0.05时,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时,变量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将被剔出模型。但是,鉴于该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中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将显著性水平p值(Sig.)的标准放宽至0.1,即当变量的显著性水平p≤0.1时,表明该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选用“向前选择法(Forward Selection)”,得到变量剔除表(见表6)。三个控制变量的检验结果显示,每个变量对应的显著性水平p值(Sig.)都大于0.1,因此不能进入模型。这与前面的相关系数检验的结论是一致的,由于变量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三个变量被剔除,表明这三个解释变量所包含的信息能够被相关变量“内审机构设立”(INAUDIT)、“审计委员会设立”(AUCOM)、“独立董事比例”(IBR)和“董事会会议次数(MNA)”替代反映。
表6变量剔除表(Variables not in the Equation)
4.回归结果分析
经过变量筛选与剔除,得到拟合的回归方程。表7显示,卡方检验值(Chi-square)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值p≤0.1,同时Nagelkerke R Square在0.3以上,说明进入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是否设立内审机构(INAUDIT)、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AUCOM)、独立董事比例(IBR)和董事会会议次数(MNA)联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解释因变量财务控制效果,模型拟合度好。
表8显示,各回归系数值对应的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给定的显著水平0.1,说明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每一个解释变量对财务控制效果的影响都很大。同时变量“是否设立内审机构(INAUDIT)”、“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AUCOM)”和“独立董事比例(IBR)”的回归系数值的符号均为正,表明这三个变量对财务控制效果的影响都是积极的;而变量“董事会会议次数(MNA)”的回归系数值的符号为负,与预期符号不一致,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越多,对财务控制效果的评价越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频繁召开会议,公司可能存在着较大的控制风险。
表7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模型拟合度检验
表8模型回归结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较好的促进公司财务控制效果的改善,与研究假设1一致;(2)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改善公司财务控制效果,与研究假设2一致;(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财务控制效果,与假设3一致。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委员会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关键的监控机制之一。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互动、建立共生关系,两者不可或缺:内部审计为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和业务支持,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构成狭义上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机制在改善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作用突出。为了改善企业财务控制效果,在完善财务控制系统的同时,有必要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审计模式选择、审计委员会建设等方面给予重视,对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再控制。审计师进行审计,要高度关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一是未考虑财务控制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反作用;二是受数据限制,没有考察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其职能的影响;三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运作具有滞后效应,财务控制可能在一定时间以后得到改善,需要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夏文贤,陈秋金.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案例分析与模式改进[J]. 财会通讯,2004,(1).
[2]程新生.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 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数据[J]. 审计研究,2006,(1).
[4]谢永珍.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6,(1).
[5]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编译.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6]安德鲁・D・钱伯斯等著,陈华译.内部审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7]Georges Selim, David McNamee.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auditing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1999, (3): 159~174.
[8]Zahra and Pearce.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Review and Integrative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9, (15): 291~334.
[9]Abbott, L. J., S. Parker, G. F. Peters.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 A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certain Blue Ribbon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s,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4, March, (23): 69~87.
[10]Mark S. Beasly, J.V. Carcello, D. R. Hermanson and Paul D. Lapides.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nsideration of Industry Trai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ccounting Horizons, Dec., 2000, Vol. 14, Issue4, 440~454.
[11]OECD, The Princip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999, revised in 2004.
[12]E. Fama. 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88): 287~306.
[13]Weisbach, M. S.. 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8(20): 431~460.
[14]Agrawal Anup and Chadha Sahiba.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005(48): 371~406.
[15]Vafeas, Nikos. Board Meeting Frequ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9(53): 113~14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认识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和基本途径,对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内部审计特点 目标 完善途经
内部审计部门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是根据企业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规定的政策来执行其职能。现代内部审计是在一个企业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企业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其目的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分析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和基本途径,对提高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内部审计相比,现代内部审计的对象、范围、功能、模式和手段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现代内部审计不仅具有传统内部审计针对会计记录审计的特点,而且其主要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化,它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建立健全的各种内部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经营计划以及资产管理等均沿用过去的规定显然是不适应的。企业管理层把企业的经营目标细分为各个具体的经营目标后,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各种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而这些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及执行质量的信息资料的来源和分析、评价、建议,便是内部审计的责任。
(二)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是向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审计委员会的方向发展。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只允许内部审计涉及财务与会计性质的事项,不能自由地接触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能对管理当局决策提供咨询。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其作用发挥受到抑制。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向较低层次的管理者报告,甚至有的企业内部审计附属于财务机构。而现代内部审计则不同,正逐步转向直接隶属于企业董事会和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这样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更大程度上既保障了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又能作为企业自我约束的机构。
(三)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企业经济的评价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对企业经济的监督职能是其基础职能,评价职能则成为其主要职能。现代内部审计的对象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多样而逐渐在扩大,它不仅监督企业财务收支有无错弊,还要检查各个部门是否认真贯彻了企业总体经营决策方针、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并且对实现经营目标的可能性与真实性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职能(即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功能)是现代内部审计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服务,也是管理当局最需要的协助。
(四)现代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转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是企业总体目标是否实现的直接体现。现代内部审计则紧紧围绕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进行,企业管理当局对各部门的业绩作出评价,而现代内部审计计划注重评价决策的过程,从制度上、原则上对企业经营和管理进行审计,以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五)企业现代内部审计人员及知识结构多元化
正因为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搞好一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有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经营人员等等。审计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六)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依靠手工审计技术进行,不仅效率低,安全性也差。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的开发等。
二、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目标
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各内部管理和运作控制进行评价,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可靠性和完善性,这对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决策是非常重要的。保证企业遵循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法规。政策、计划和程序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则来源于组织的外部。遵循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证企业有计划地、系统地、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内部审计要审查这些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还要评价政策、计划和程序的恰当性,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企业有限资源的耗费,来实现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如果存在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费用不核算等情况都是对企业的危害。内部审计应加强相关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审计,为管理层提供相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和忠告,确保资产安全不流失,保证企业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能洞察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全局,所以在保证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对企业是否朝着规定的目标前进作出判断,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依据。当然企业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靠企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努力。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现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基本途径
(一)深化现代内部审计功能的认识
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企业宏观服务意识,由传统意义上的微观服务向宏观服务提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开展工作。不仅要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再控制,而且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综合的控制,客观公正地分析企业的管理是否与经营目标相适应,各项制度是否达到了合理配置和最佳效能。企业就要设计出与经营目标尽可能相吻合的控制措施,既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又能提高生产的效率。管理层在决定采取相关措施之前,需要权衡这种措施的成本及其预期效率,只有充分考虑成本效率原则,才会同时满足经营和控制的需要,企业的整体效益才有可能提高。
(二)加强重点项目的审计,强化审计监督功能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应重点关注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统。对涉及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目标方针要严格审查其合理、合法的可行性;对企业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其形成、实施和达到的效果去评价;既要善于发现问题,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建议,重在从体制上、机制上解决问题,从而完善企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生产经营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项审计调查研究,及时把审计结果反馈给企业决策层和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三)努力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一定要有自己的立足点,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内部审计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由传统的财务工作审计扩大到非财务工作方面,建立约束与服务相结合的内部监督机制。改变内部审计就是查错纠弊的收支审计的传统观念,积极向企业高层直接领导下的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始终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开展工作,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主动为企业管理层服务,侧重点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发展,以防企业投资和管理的风险。
(四)树立协作和发展意识,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
传统的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是主被动关系,一方面使得内审部门难于得到可靠的信息,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会使各审计对象产生短期行为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内部审计实现了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它对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职能决定了内审部门必须与各审计对象、业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积极主动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auses peopl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is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enterprises.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not inseparable from the coal, and the coal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very grim nowadays. Internal audit system,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upervision system in coal enterprises, plays a crucial role.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audit, and carries out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design for coal mine safe production.
关键词: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制度设计
Key words: coal mining enterprises;safe production;internal audit;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53-02
0 引言
我国当前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还没到完全有效控制的地步。要想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内部机制上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安全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煤矿企业的结构优化和企业的安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下,我国各大企业的快速发展,如:钢铁企业、电力公司等,这些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需的基础物质有一种就是煤炭。相对的,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与煤炭的生产。在目前社会中,人们生活注重环保,对煤炭的排放污染物比较在意,在不断的提倡低碳和环保,所以,新能源应运而生,对煤矿企业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煤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有所改良,在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也促进了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我国煤矿企业开展内部审计重要性
2.1 是煤炭企业提高安全管理的需要 我国对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日益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力度,近些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并没有彻底地保证煤炭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与损失,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较薄弱,法规上存在一定漏洞,对隐患的排查不彻底,对安全的投入掉以轻心,都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建立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安全法律的贯彻和落实,督促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提高自身价值的新举措。
2.2 是煤炭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的需要 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提出将安全生产列入企业内部范畴,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行使着监督的责任,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发表检查的意见。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安全控制制度和措施开展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安全隐患发生的重要行为。
2.3 是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需要 对与煤矿企业而言,其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财务舞弊和安全生产,现在的内部审计要在传统的“查错防弊”基础上有了更好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保证风险评估的整个审计流程,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开展评价。煤矿企业的发展应时应时代的脚步,所以需要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将工作重心前移。
3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制度设计
3.1 目标方面的设计
3.1.1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总体目标的设计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是独立的、客观的监督和评价体系,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适当性来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实施的目的就是协助企业在管理上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改善企业的运营。因此,内部审计会审核并评价活动,对其提出建议、分析等。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在煤矿企业中推动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内部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1.2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具体目标的设计 首先,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方面,来审计安全生产的资金是否充足、合法、真实;在安全生产资金用途上进行追踪和监督。其次,在煤矿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上的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进行审计。第三,在安全生产合规性方面来审计职能部门获取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及时性,也审计企业是否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传达给工作人员的及时性,有效性;审计企业能否及时遵循守法并贯彻落实到各个阶层的工作中去。第四,通过安全生产责任的有效履行,来对涉及到安全生产的执行人员和部门管理机构的审计。
3.2 职能方面的设计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是在审计本身固有的功能之上,反映出内部审计部门的本质。由于内部审计的职能为审计的目标服务,随着审计的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在煤炭企业中的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目标是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上,来实现社会效益。与其他的内部审计职能有点区别。
3.2.1 监督职能,国务院提出了加强煤炭企业监管的方针和政策,煤炭企业自己本身也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的内部监管机制,最大力度上实现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如: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内部的控制。在企业内部如果发现内部控制的偏差可直接、间接的纠正。
3.2.2 防范职能,煤矿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是在事前、事中进行的审计,主要针对煤炭生产的安全设计、人员安全培训、安全设施的维护等来进行审计,更加偏向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把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消除。
3.2.3 评价职能,内部审计为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生产经营活动和提高经济效益来提供服务,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所评价的对象。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针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操作流程、制度等进行评价,从而促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改,来达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3.3 内部审计方法设计 传统的报表、账册、记录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内部审计方法。在煤炭企业内部审计更注重工作人员亲自在现场的检查,这种模式也是源于煤炭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传统的方法中不足以表现出来,而在工作人员现场的审计中将所能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现场进行审计,可以有效的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那么,内部审计的方法可以采取两种,既详细检查法、现场鉴定法。②内部审计后的分析方法。在科学性的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就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书面资料,在分类、比较等手段下,根据现有的安全生产标准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③内部审计查询法。是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面对面询问、提问、质疑等行为方式来获取安全生产的和书面资料和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又分为口头查询和书面查询两种方法。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深,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去适用改革的脚步,并随着改革来进行自身的制度完善。健全的制度对任何的企业来讲都非常重要,内部审计在煤矿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企业内部稳定的有效手段。内部审计本身有非常强大的功能,煤矿企业中在利用内部审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内部审计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最大作用,更好的预防安全隐患,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金.矿产资源企业安全生产内部审计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
[2]吴进华,肖兴祥.开展安全生产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1.
[3].煤矿安全审计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