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7: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劳动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劳技课教学 动手能力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劳动技术教学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实际中学教学中,劳动技术课却往往不被人重视,应有的课时被一再削减,甚至被其它学科全部占去。从目前中学生表现的弱点来看,多数缺乏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品质;乱花钱、厌恶劳动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组织中学生上好劳技课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抓好劳技课教学,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以育人为目标,提高对劳动技术课的认识
在农村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学生,充分发挥劳技课的多重功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爱农意识。农村中学劳技课教学要紧密联系中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培养中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感情。
(二)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学而优则仕”,人们往往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在农村,农民群众希望子女通过读书“跳出农门,脱离黄土地”的愿望更加强烈。部分中学生虽身在农村,却轻视劳动,瞧不起农业。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状态。去年,在我们学校曾经做过关于职业选择的一项问卷调查:在报考志愿的栏目上,97%的应届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仅有2%的毕业生愿意报考技校,而报考农业学校的毕业生还不到0.5%;在职业选择的栏目上,“想当农民”的中学生根本没有;在对所学课程感兴趣的问卷上,对劳技课感兴趣的占3.3%。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专门教育,提高中学生对劳技课的认识,组织学生到食用菌生产基地、无核葡萄种植示范基地、鹌鹑养殖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使中学生看到科技知识的功效,劳动创造了价值,从而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的兴趣
升学不考劳技课,学校不重视,教师教着没劲,学生听着更没劲。在农村中学,劳技课教学常常处于这样一种不良循环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必须充分调动起中学生学习劳技课的兴趣。我把学到的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若干方法,用于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效果。
(一)故事激发兴趣法。烹饪技术是初一劳技课第一章的内容。在本节劳技课教学中,我邀请曾经在上海某知名酒店当厨师的本校毕业学生来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鼓励同学们上好劳技课,拥有一技之长,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物激发兴趣法。在上编织课内容时,我将自己业余时间织的手套、毛衣制品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鼓励同学们学会编织技术,将来为自己和他人编织成品,使同学们编织成品的练习成为愉快操作、展示才艺的练习。
(三)简笔画激发兴趣法。对于书本上的画,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如果把书上的画挪到黑板上,学生们则会兴趣大增。在“动物性原料——猪肉”时,我提前把书本上的插图画在黑板上。上课时,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猪的颜色和猪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农村中学劳技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必须置身于农业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劳技课教学中,我采取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课堂为主阵地,以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一)立足课堂教学,力争人人学会技术知识。针对中学生对农业技术了解参差不齐、兴趣不同的实际,我们适当穿插养殖、种植等技术,力求形式多样,保证教学效果。我们聘请乡农技服务中心的农艺师、畜牧师定期到劳技课堂为同学们讲授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等知识,增强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利用各类示范基地,达到实践目的。利用各类生产示范基地,增加社会实践课时,把在课堂上讲授的农业技术迅速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以此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期,我们组织学生们到20+40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实践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到食用菌生产基地学习平菇生产管理技术,到高酸苹果种植基地实践果树修剪技术,使同学们在实践劳动技术的同时,提高对劳动技术课的认识。
(三)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开辟家庭实践基地。为培养同学们的科技意识,我们组建了鹌鹑饲养、大棚蔬菜管理、果树嫁接等课外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充分利用自家庭院或蔬菜大棚搞蔬菜新、奇、特、优品种试验。这样一来,就把学校的劳动实践延伸到学生家中,提高了全校学生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合生产实际,传授实用生产技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劳技课教学理念应是:把劳技课建立在各门学科基础之上,运用到综合知识基础上。在劳技课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中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在新课改下将如何进行中学劳技课教学呢?下面浅谈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中学劳技课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具体做法:
1.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自尊心又很强,喜欢被表扬、鼓励,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仍是不够持久,基于这些特点,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内的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或是利用校内的生物园、当地社区的乡镇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站、家庭农田基地等资源作为学生的劳动技能实践基地和生产学习基地,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体验,形成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
2.运用问题激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或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设疑,以此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
3.给予学生成功的享受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他们想要获得那份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中学劳技教学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做法:
1.转变教学理念,实施中学劳技创新教学
就目前农村中国劳技教育情况来看,仍得不到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创新精神,把劳技教学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上来,促使学生想要学,想要创造,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从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劳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把自己想到的制作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校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这里引入他们喜欢的课题,更能激起他们的创造兴趣。如,拉祜族的图腾,在拉祜族民间广泛流传着葫芦孕育人种和人类源自葫芦的传说,他们至今仍将葫芦视为吉祥、神圣之物。人们喜将葫芦籽缝在小孩的衣领或手帕上,而妇女的服装及围巾、包头上也多有彩线绣制的葫芦和葫芦花图案。以“动手制作拉祜族的图腾”为活动,对熟悉图腾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想要去亲自创造,对不熟悉的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激起他们参与创造的兴趣。
三、以劳技课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零用钱的来源
从来自100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10-50元;有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更新换代”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相信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真不知道当前中学生到底想得到什么?是自由?是快乐?抑或其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或许,这一代的中学生实在太前沿,遗失了本应有的那份纯真,消费趋势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在这里真想对同学们说,保留一点纯真,保存一点少年与成年之间的距离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在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上,不要浪费钱,更不要浪费青春啊!
用钱是门学问
用钱与花钱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花钱”有随意性强,“用钱”指把钱用在必需上,充分体现钱的真正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调查中还发现部份家长对中学生处理零用钱的态度不明朗,或许并不关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或许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还有部份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寡,作为激励的筹码,学习好,就多给一点零用钱,学习差就少给点,这样,有些中学生为了多拿点零用钱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反思与建议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时尚,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作为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主要用在学业上,作为自己的学业后勤保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善于理财。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
附: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请在以下各栏目中的选项上打“√”,多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你认为你家的经济境况是
A富有B中等C一般D较差
2、月零用钱
A1—10元B10---50元C50---100元D100以上
3、零用钱的主要来源
A、父母B、祖父母/外祖父母C、其他亲戚D、打工E、其他F、压岁钱
4、每月剩余零用钱
A没有B一点点C几乎没花D50%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多选)
A学习用品B买零食C吃饭D买衣服E买化妆品
F谈恋爱G上网H交朋友I存银行J买书籍
6、用零花钱买书的种类
A文学着作B学习辅导用书C报刊杂志D科技丛书E漫画书F其它
7、剩余零用钱处理
A还父母B储存C储蓄银行
8、是否觉得零用钱不够
A是B否C还可以
9、与同学朋友人情交往的开支
A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10、曾经捐献给希望工程
A经常B偶尔C没有
11、是否有计划的使用零用钱
A有计划B不坚持计划C无计划却有节制D无计划
12、是否主动讨过零花钱
A经常B偶尔C没有
13、你对买衣服、鞋的要求
A名牌B普通C低档D合适就好
14、家长对你处理零用钱的态度
A支持B默认C反对D其它看法
15、你跟有钱人在一起的感觉
A自悲B羡慕C忌妒D无所谓
16、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对“素养”都有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要求。然而,从信息素养内涵的演化过程来看,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从技术、技能转向人的素养发展。信息素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和突破,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将不断改变,这必将影响到人们对信息获取、处理和加工的方式,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会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改变。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中学生的信息知识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由于在知识方面的积累还很少,认知能力较弱,很多人不能深刻理解信息的概念,对信息的特征以及属性比较模糊,从而在信息的甄别与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另外,城乡中学生在信息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城市中学生信息知识储备要比农村中学生信息知识储备丰富。
2.中学生的信息意识现状
现在的中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辨别与筛选的过程中,意识非常淡薄,能力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只能简单地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信息,对身边无时无刻涌现的信息缺乏敏感度,不会合理、积极地应用。
3.中学生的信息能力现状
大多数中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处理、整合、辨别、等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农村中学生还没有从因特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经验,有些在获取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很难正确鉴别有用的、合理的以及安全的信息,有些只会简单地网络聊天、观看视频、玩网络游戏等。
4.中学生的信息道德现状
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便捷性虽提供了很多便利,但许多中学生却毫无限制地滥用这些“自由”,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伦理道德意识。中学生的心灵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毒害,因特网上的“空气”被一些“黄赌毒”污染,有些中学生很难抵制诱惑,沉溺在网络的毒害中。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深化课堂改革,转变师生角色
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围绕项目展开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掌握信息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师要由知识学习指导者、文化知识传授者、课程教材执行者、教育教学管理者,逐渐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知识体系建构者、课程教学研究者、人际关系艺术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发挥学生能动性,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简而言之就是信息的敏感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学会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及时地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提高对负面信息的鉴别能力和自我防护意识。另外,选用教材应以实例展开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学生能动性发挥的重要途径。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边看书、边实践,学生亲自上机动手操作,远比看教师示范或听教师讲要有效得多。
3.积极培养信息能力,重视信息道德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新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得到最好的提高与锻炼。应
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教育活动,努力培养高尚的信息道德,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网上自律能力,做到不制造、不散布有害或虚假的信息,强化网络责任感,自觉抵制损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要求学生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道德品质。
一、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并不一定要到大工厂、大农场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家庭劳动联系卡,记录家务劳动情况,如自己收拾床铺,打扫屋子,洗换衣服,为家庭买菜、购粮,做简单的饭菜。这些劳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还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二、通过劳动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通过劳动技术课可以使学生转变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劳动教育还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学习“手工劳动制作”这节课时,有几个学生为完成一盏台灯的手工制作,不仅调查了周围几家商店以求式样精美,而且还咨询了物理老师怎样才可以节能。这个台灯的制作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其他的如: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维修技术课等,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合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因素、生活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根据当地优势合理开展活动。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小组分工时要合理搭配。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
1.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活动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我们当地的优势主要有:走访老、重走时走过的老山界路线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
2.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形式较容易组织,既可以学校集体组织,对特殊地区、特殊行业进行重点考察,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要求学生有专题地进行广泛的国情社情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如:组织学生到山风景区调查、调查自己家乡的变迁、调查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等。学生调查的过程中既要与游客、当地老百姓交流,又要走访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既培养了社交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有学校和政府共同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或学生社团与附近社区共同开展的,内容多种多样。如:组织学生参加街道卫生维护组、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这些活动让他们遇事有主人翁的态度,又树立起爱心和同情心,很好地将学生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4.带有勤工俭学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到乡村去帮农活动、变废为宝活动等,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养成能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品德。
论文摘要: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的现实考察,分析了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时完善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工学结合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障是关键。学生是工学结合中最重要的主体。他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同时更是生产第一线最直接的体验与风险承受者。这种复杂身份与学习场地和方式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使学生权利保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法律视角研究和探讨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障,对规范和完善工学结合保障制度,促进工学结合健康、快速发展,全而提升教育品质,意义重大
一、当前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护的司法实践考察
(一)从学生法律地位来看,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我国《劳动法》所指称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对于工学结合中的学生而言,其所有的档案户籍关系都在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学习,其在校期间的工学结合行为无论是经由学校介绍还是通过自己寻找,都只是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大纲的要求而实施的旨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他只是教学方法、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改变,是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工学结合本身是基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其实践内容仍属于学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工学结合时间也归属于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学制年限。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更好的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做积累。所以工学结合期间学生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从法律关系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与企业不是法定的或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人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劳动关系是由当事人双方按照平等协商的原则建立的,双方当事人各自有平等的相互协商的权利;但劳动关系一经建立,则劳动者必须听从用人单位的指挥,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交给用人单位,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是为了积累实践经验,不是以劳动作为自己谋生的基本手段,用人单位也没有为学生付出的劳动支付对价的意思。尽管有的单位会也会给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这种费用只是一种补偿性的报酬而不是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资。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虽然得服从企业的实习管理,但是对企业并不具有依附性。因此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
(三)从权利救济途径来看,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按一般民事侵权处理。因工学结合中的学生不是法定意义上的劳动者,其与企业的关系也不是法定的或事实L的劳动关系,加之国家对工学结合中学生因工伤害的责任承担及承担形式又缺乏特别法的规定,尽管有教育部制定并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但对此问题的处理,《办法》也无明确的规定。故工学结合下的学生因工伤害既不适用《劳动法》,也不适用《工伤管理条例》,而是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按民事侵权纠纷处理,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民事法律规定。
二、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司法资源缺失,学生权利保护难有法依。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无论是《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还是《职业教育法》,对工学结合只有原则性、抽象性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都只是些倡议性规定和指导性规定,缺少义务性或强制性规定,加之相配套法律法规与规章还没有构建,在实践中,这些本就不完善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对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作用甚微。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法资源对工学结合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工学结合中权利损害与责任承担及相应的归责原则都无规定。同时,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合法权益,学生工学结合权利保护属于法律管理的“真空地带”,造成大学生实习生活中权益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
(二)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单一。根据劳动法、工伤管理条例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其基本的权利救济方式有多种:可由工会出面协商调解,也可由劳动监察部门介人调查,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出现因工伤害,可申请工伤事故认定。尽管1996年A月12日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61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但国务院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将此项规定完全删除,而且没有另外作出规定。而现行工学结合中学生法律地位的尴尬,使得学生权利救济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因工伤害也只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执行。
(三)工学结合合作协议中学生权利保护缺位。因为法律规范的缺失,工学结合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倡导和学校与企业的实践层面。尽管在相关教育法规如《职业教育法》中对工学结合有所涉及,但都只是些指导性而非强制性规定。学校、企业、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权利义务界定,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工学结合合作协议来约定的。而合作协议的内容确定因无法定要求,其随意性较大。学校与企业基于各自的利益关系考虑,往往在协议中对学生权利保护及责任承担要么避而不谈,不作任何约定,使学生权利保护轮空;有的只做概括性规定,导致一旦出出问题,校企双方相互扯皮;有的干脆约定由学生自身承担,违法设定第三方的义务,加重学生责任。这样一来,学生权利保护被人为的忽视,如果一旦受损,就只能依靠学校与企业的人道与良知了。
(四)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权利保护的难度。工学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政府、学校、企业与学生个人。工学结合的实施,尤其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但从现有制度性规定来看,尽管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一这既是政策要求,也是义务,同是也是教学的根本需要,但企业没有接收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义务飞实践中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依靠校企之间友好的历史关系来进行的。而且,对业来说,工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增加企业绝对成本,这势必增加了学校寻求工学结合单位的难度。学校如果再在学生权利保护上大做文章,与企业讨价还价,企业也就会因此敬而远之,工学结合就无从开展了。这样,工学结合本身的制度性缺失,也给学生权利保护增加了难度。
三、完善工学结合中学生权利保护的基本构想
(一)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工学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仅涉及受伤学生、涉及学校,还涉及提供工学结合场所的企业和单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学生、学校的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还会影响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影响到整个工学结合环节的顺利实施。所以,修订《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积极制定与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工学结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而在具体的义务设定中,又必须强化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中的义务承担,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或办法,从而与现有教育法律及其它相关法律一起,形成相对完善而健全的的工学结合教育法律保障体系,真正使工学结合的制度性保障能有法可依、有法能依。
(二)完善劳动法规,拓展学生权利救济途径。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救济的权利才是权利,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成其为权利。学生的特性注定他在工学结合中更容易受到人身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应该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因此,必须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纳人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的保护范围,把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发生的事故,纳人工伤保险体制,同时强化工学结合中的社会保险意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消除企业的顾虑,调动他们接受工学结合学生的积极性,为深人进行的教育改革和培养模式转换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新乡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新乡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与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文件中明确指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不是主要依据,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要考察综合素质,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学校老师要把学生在校的一切相关内容记录在《河南省初中学生成长纪实报告》相应栏目中,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务求真实,有据可查,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
平顶山中考科目、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七个科目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个科目实行开卷考试。
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统一管理,由省教育厅明确统一要求,各省辖市(含省直管县、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艺术(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也要进行考核,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以初中学校为主实施,相关特长表现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
在考试内容方面,将依据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与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
平顶山中考时间安排
【重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录取计分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总分8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20分,物理、道德与法治每门70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每门50分,体育70分,理化生实验三科满分30分。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和艺术(音乐、美术)等未纳入中招录取计分科目的课程,考核成绩原则上以等级呈现,具体等级要求由省辖市统一规定。经教育厅批准的地区,也可以选择部分科目,统一组织考试,并以一定分值计入中招录取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给学生排队,不得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依据。
【变化】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将作为中招录取的重要参考,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使用。这也就意味着,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将要远去,未来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会越发完善与成熟,同时意味着学生的课外生活会越发丰富。
此外,高中阶段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规则,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高中阶段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使用的相关要求应在招生前提前向社会公布,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片面追求升学率确实是把中学生的路搞得越走越窄。正如有的同志所说:“这样下去,简直是驱赶着千军万马去过独木桥。”其实,何必一定要把眼光都盯在一个高考上呢!
中学时代是充满理想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青年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丢掉这些,生活就枯萎和干瘪了。一个社会,它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面对社会需要的广阔领域,中学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大胆开创自己的路,没必要大家都挤在独木桥上。大量的事实说明,只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结合得好,往往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宋世雄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对“说球”就入了迷,对老播音员张之非常佩服。在他心里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象张之那样,坐在球场旁边,对着话筒向千千万万的人转播体育比赛实况,该多带劲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学朗读、练背诵。凡是张之说的体育比赛,他一定守在收音机旁,模仿张之说话的声调、语气,记录张之解说时用的词汇和材料。当时,北京三十七中文艺晚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宋世雄学张之》。1960年宋世雄中学毕业了,他并没有考大学,但后来却成了我国又一代“说球”专家。
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时期,往往对自己的路拿不准,这时候,教师和家长给他们引引路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个中学生迷上了烹调技术,当时,同学们每次下乡劳动或“拉练”,他都主动承担起炊事员的差使,并能做一手好饭菜,同学们开玩笑说,他将来一定是个“一级厨师”。1973年他中学毕业时,很多人分到了工厂,老师问他:你做个烹调专家不好吗?他欣然同意。学校把他送到一家饭店,几年的工夫,他学了一套好手艺,去年被聘请到日本一家高级餐馆里工作。
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前途。但做家长的,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宜强求他们违心地服从自己的意愿,否则往往会耽误了孩子的前程。1977年,曲棍球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北京体育学院吸收了一批中学生参加训练,半日学习,半日练球,他们高兴极了。大家说,我们是中国第一代曲棍球运动员。经过两年多的训练,技术提高很快。1979年他们升入高二。正当他们准备参加一次国际比赛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家长硬是把自己的孩子从球队拉回去,要他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离开球队的时候,这个学生捧着球棍掉下眼泪。如今,那些留在球队的同学,都成了国家曲棍球队的主力队员,同时还是北京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多次出国参加比赛。而那位被家长拉回去参加高考的学生,两年应试,两年落榜。他时常在体育学院门前痛苦地徘徊,但训练的黄金时代毕竟一去不复返了。
总之,在中学生面前摆着宽广的道路,教师和家长要善于把他们的志趣、爱好和社会需要挂起钩来,做到人尽其才,使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当然,上大学是很多人向往的,但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想考,有相当一部分是想初中毕业后学点本领参加工作。中学的任务也不可能是送所有的人进大学,更多的是送到祖国的各个岗位。这本来是个常识问题,但片面追求升学率这股风弄得一些人一叶蔽目。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搞活了,就业的路宽了,教育也应该越办越活。我们应当根据四化的需要,引导中学生开拓自己的路,千万不要再把他们驱赶到一条羊肠小道上。
一、时代的发展要求重视自我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重视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在人的政治思想形成中的作用,是整个时展的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主体性的突现。人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主体意识的确立,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为意识的形成和强化。鼓励学生的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回答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探求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必然要求。
2.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提出。继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继续教育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人们必须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3.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网络技术的广泛社会化,为思想道德工作更新教育方式创造了条件,尤其为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进行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
二、自我教育是新时期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中学生所具有的特点看,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是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中学生正经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人生阶段,处于人生独立和自觉性形成的时期。由于社会与教育的开放性,当代中学生具有明晰的主体意识,注重个性的塑造,强调个体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他们不仅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倾向,而且具有比较扎实的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
其次,学校为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准备了客观条件。学校是知识、技术、智慧的加工厂和生产基地,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知识与技术,新的观念,不断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流动和撞击。学校把培养参与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综合型人才作为目标,这无疑会直接强化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意识,并间接培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
1.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把外在的自我的思想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追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调控和自我实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但是,没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自我教育就变成自发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调控,把社会现存的共同的、基本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点灌输给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他育与自育的关系,实现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地发挥自我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坚持个体自我教育、群体自我教育和社会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思想道德自我教育不仅仅是指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还包括个体和群体两种方式的自我教育。在实施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把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坚持形式多样化原则。思想道德教育最忌形式的单一化,因为单一的形式不仅呆板单调,而且不能满足学生思想道德需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因此,思想道德自我教育也应该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
2.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基本形式
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具体形式有很多。基本形式有两种: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
(1)个体自我教育的具体形式包括:有选择地推荐、介绍有价值的名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去思考,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通过各种形式,训练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思维习惯;在生活实践中自我教育,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为了引导学校全面有效地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省教育厅对原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和优化,形成了《云南省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
一、性质与功能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衡量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水平考试。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引导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考试方式
(一)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形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种。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其中,音乐和美术为学校考试科目,其它为统一考试科目。
考查科目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及技术教育)、地方与学校课程、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学实验,考查标准和办法由各州(市)教育部门制定。学校自行组织考试的音乐和美术,考试标准和说明由省教育厅制定并另文。
(二)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学科教学结束时进行。
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物理、化学。
体育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4月底前进行。
学校考试与考查科目在课程结束时进行。
(三)考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和内容,采取笔试、听力测试、口试、实验操作等不同方式。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实行笔试、闭卷方式;英语实行听力与笔试、闭卷相结合的方式;信息技术实行网上考试方式;体育实行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现场考试方式;音乐和美术科目的考试方式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三、组织实施
(一)命题方式。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昆明市和曲靖市除外)、统一颁布各科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分数、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结果应用、统一全省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对自行命题的州市,省教育厅将建立抽考制度,每年抽考2个科目,抽考科目和抽考办法另行通知。
(二)考试时间。
7月1日、2日两天为信息技术考试时间,考试形式为分场考,每场50分钟,考试时间安排和考试场次由各州市根据学生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和安排。
体育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考试日期由各州、市自行确定。
每年的考试时间均按以上月份和日期执行。
(三)阅卷方式。各州、市统一组织考试,全省统一扫描答题卡、统一采取网上评卷,确保阅卷公平,公正及成绩的可信度,确保区域内质量监测评价数据采集的需要。全省统一扫描、网上评卷工作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并另行通知。
(四)网络管理。各州、市要按照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和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完善初中学生学籍和学业水平考试考籍管理制度,及时更新网络管理系统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必须真实记入学生档案和网络管理系统。
四、考试结果运用
(一)全省统一组织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采用等级制与原始分报告成绩,A:优秀(≥90分)、B:良好(≥70分且<90分)、C:及格(≥60分且<70分)、D:不及格(<60分);P:补考合格。学校自行组织的考试科目,考试结果以等级报告成绩,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P:补考合格。
(二)证书发放。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等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主要依据。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含考查)成绩合格、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学生参加统一考试不及格的科目,由学校组织补考,补考成绩只记P(补考合格)、D(不及格),可以作为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成绩,但不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三)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科目及分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原始卷面满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均为120分,物理、化学、体育、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学、信息技术学科均为100分,11个学科分值总分为1160分。音乐和美术以等级呈现。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分值,通过一定比例折算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分数。
1、语文、数学和英语3个学科卷面分值满分均为120分,按实得分的100%记入高中录取总分。
2、物理、化学和体育3个学科卷面分值满分均为100分,分别按实得分的80%、50%和50%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3、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学和信息技术5个学科,成绩达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按四舍五入取整数)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4、音乐和美术学科由学校自行组织考试,考试方式由学校自行确定,考试结果以等级呈现,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P补考合格五个等级,合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5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不合格者不记分,补考合格也不记分。
13个学科记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为600分(不含政策加分)。
2016年的应届毕业生由于特殊原因延迟至2017年毕业,根据实际参加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成绩折算,折算后的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
关键词:职业高中;政治教学;德育;职业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情感教育;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03-01
职业高中是定位是为社会输送紧缺的合格的技术人才,由于培养人才目标是就业走上社会,所以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进行终身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要因素,政治教学是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思想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现就”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
而职业高中政治课表面上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很重视,但实际上却让不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上课时昏昏欲睡没人听,下课时作业没人喜欢做,使职业高中的政治课,好象佛堂上拱着的佛一样,看似地位很高,但实则起不到应有的德育效能。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呢?
一、 确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有不少职业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招生知名度而提高经济效益,置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法律、法规于不顾,只重视职高类的高考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决定作用,这是当前职业高中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的学校用各类文化课取代晨会、团队活动课、劳动技术课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用两套课程表来应付上级的检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大事,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职业高中学生的时间以在校学习和生活为主,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均衡性、实效性及持久性。当前社会教育功能较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环节,所以教师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教学目标,全面实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方法与措施的研究,把职业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二、 改革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重视和认识,但针对学生对政治课敬而远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适应与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生活形势及职业高中学生特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迟效性、长期性及反复性,有的放矢的采取灵活多变,新颖而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国门的打开,改革开放使我们经济突飞猛进,但社会环境中物欲流,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潮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也相继涌入校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低级趣味消极腐朽思想随着电视、电脑等媒体和充斥街头巷尾的影像市场,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对职中学生长期存在着消极影响,由于学生生理年龄和心理上尚不成熟的特点,所以他们缺乏对是非、真假、善恶分辨能力,对不良影响也缺乏必要的抵御能力,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侵害。对职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害深远。所以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拓宽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如联系当前职中学生存在的盲目从众心理,盲目崇拜一些“星”级影视明星,把他们当作心中的偶像,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放映爱国主义影片,举行英雄故事会,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在职中学生心目中树立新时期的英雄模范榜样,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
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使学生充耳不闻,成为流于形式的走过场。要对学生存在的违法违纪现象和问题要注重预防和引导,而不能出现了问题后再进行滞后的疏导和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点优点,进行及时的鼓励,不断地进行奖励表扬,加强学习的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而不能只是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被动惩罚性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真正提高政治 教育效率。
三、 实施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