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亲家庭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教育

时间:2023-06-04 10:4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亲家庭的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单亲家庭的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教育;单亲家庭;心理状况

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选择适合单亲家庭孩子特点的方法进行教育,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认为,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一、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一)冷漠脆弱。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异或失去父母之后十分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走出那个阴影,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情感、意志、情绪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与集体不合。也有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的动荡以及父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容易悲伤,情绪低沉。有的孩子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就会心怀妒忌。

(二)自卑内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有父母亲的关爱是一个孩子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当一个孩子处在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自然就没有了这份优越感。有的孩子经常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有的还拒绝跟别的孩子交朋友;也有的孩子经常疑神疑鬼,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有的孩子常常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也有一些孩子喜欢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虽然有的单亲孩子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单亲孩子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三)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对整个社会都充满敌意,他们讨厌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讨厌父母不顾自己的感受。这种心理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班集体、对周围的亲人、同学漠不关心,对所有的事情都表现得十分冷淡,也有一些孩子甚至会故意破坏公物,扰乱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五)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好比茫茫大海上漂行的一叶孤舟,他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才能安全地抵达宁静的港湾,才能顺利发展地走向生活的彼岸。支持和鼓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前进。

二、多一点情感投入,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单亲家庭的孩子正需要父母双亲慈爱的时候,他们的父母离异了,这给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阴影。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投入,要主动接近他们,把浓浓之情化为亲切的话语,传送到孩子的心上,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在双向交流中实现感情的沟通,在沟通中达到理解,成为这些特殊家庭孩子的知心朋友。

三、多一点体贴温暖,让他们感受爱的滋养

孩子感受教师的爱总是具体的。教师给孩子提一次裤子,擦一次鼻涕,扣一个扣子,把歪戴的帽子扶端正,把散开的鞋带重新系好,在孩子看来都是一股暖流,一束阳光,一阵春风。对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孩子来说,教师给予的每一点温暖,每一点体贴,都能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升腾,上的满足。

四、多一点关心呵护,让他们体验安全幸福

父母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圣洁的。一只小鸡卧在母鸡的翅膀下尚且感到安全,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更感到是一种幸福。对父母之爱不完全的孩子,教师在面向全体孩子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在集体游戏中,在户外活动中,多走近他们,多一次抚摸,多一个暗示,多一个眼神,多一次牵手,让这些孩子感到愉悦,感到幸福,感到关爱,就能使他们在其他众多孩子面前感到平等和自尊。

五、多一点理解信任,激发他们向上的进取心

第2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家庭因素;教育对策

据统计,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学生,并且每年以50到60万的数量递增,单亲学生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更是高达40%。这部分逐渐增多的单亲学生在学校内已经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部分弱势人群,目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单亲家庭的定义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学生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学生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学生的父母均已死亡,学生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是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将子女留守家中,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这是因为从教育学生角度而言,仍属“单亲”范畴。所以,我们所提“单亲家庭”可以称之为“广义单亲家庭”。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及表现

1.因缺乏应有温暖而出现自卑、自闭

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精神压力大。有的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无心学习。他们很自卑,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或者总是从家庭方面找借口而就轻易放弃。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或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2.容易产生嫉妒和逆反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学生,而这些正是每个学生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学生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产生逆反心理。

3.因缺乏必要的管束而变得放任、散慢

因为很多离婚父母不关心对子女的教育或相互推卸责任,由于缺少管教,有相当多单亲子女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比如:打游戏,沉迷网络,看武侠,不想做作业,甚至逃学等。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措施

作为一名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理解,关心和教育单亲学生呢?如何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呢?通过我们的实践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1.调查分析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和现状,“对症下药”,寻找这类学生的需求点

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变故,对学生的刺激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心理障碍,正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源,因此,教育单亲子女,关键要分析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首先,我从了解情况入手,建立档案,从入学起就为每个单亲家庭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根据不同变故,分析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使他们具有健全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

2.培养团结、互助的班风,用友情弥补亲情

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我以身作则,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并且发动班级同学主动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感到生活充满阳光。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意识和性格上的弱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团结合作。

3.多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沟通

单亲家庭学生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把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开诚布公,说明长此以往,将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醒家长学生心理很容易受伤害的地方,努力在单亲家庭学生与其家长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使家长在关心、爱护的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4.辅以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

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我做到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相结合。

5.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克服心理困扰,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思想较为早熟,想法较为复杂。单亲家庭学生会因为家长低要求或无要求放松自己,因此,在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排除心理干扰后,要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作为自己发展的总目标。让学生在排除障碍、抵制干扰的过程中体验从自我克制中获得的欢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制能力。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作,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该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轮的心灵。”因此,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必多加关心,多加观察,多加引导,多加鼓励,多加肯定。

参考文献:

[1]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12期.

[2]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成因;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100-01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成员残缺,与其他青少年家庭情况不同,使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双亲家庭青少年相比,单亲家庭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与表现。这一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得部分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的阴影下,长时间压抑自己,造成心情低落,面对生活十分消极。并且不喜欢与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处倾诉,身边没有朋友,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消极、悲天悯人的心理问题。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长时间加班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社会生活不满。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散漫、易暴易怒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1. 家庭方面的相关做法

(1)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子女的榜样。在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的形成。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2)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双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同,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要谨慎。在家庭中,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幸福温暖的和谐氛围,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敏感的心理特点,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正确的生活态度。

2. 学校方面的相关做法

(1)学校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无法融入班级生活中,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心情压抑、郁闷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园集体活动,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团结同学,增进友谊,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是为了让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社会方面的相关做法

其一,对单亲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大集体,社会有责任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关机构可以组织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参加一些类似关爱敬老院的活动,让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多和人接触,让青少年发现社会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积极地融入社会。其二,社会应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社会应该重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让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对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定期检查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社会最坚强的后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先勇,刘贵萍.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庭教育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2]孙会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道德人格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第4篇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Z040.

前 言

根据中国民政部规划财务司的统计,2010年,我国有196.1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并从近5年的情况看,离婚人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高达7.65%。社会离婚率的持续增长使中国已经有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单亲家庭中生活。

随着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单亲家庭以及由它所引致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欧美国家,单亲家庭已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丹麦、爱尔兰、瑞典、英国的单亲家庭已占到全部家庭的18%~19%,在美国,单亲家庭更是占到全部家庭的25%,所以,西方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对于单亲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大学生这一既不属于未成年群体,又不完全成熟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性。因此,面临着校园中逐年增加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健康乐观地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已成为当今高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我国高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分析

1.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即:欧美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此后,许多学者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单亲家庭的概念进行界定。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单亲家庭的界定及中国的现状,我国现阶段单亲家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形态:一是丧偶式单亲家庭:家庭内部配偶一方去世,另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二是离婚式单亲家庭:夫妻双方经法定程序解除婚约,父母一方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三是未婚式单亲家庭:未婚男女未办理法律手续同居后,所生的子女与父母一方共同生活,这种形式的单亲家庭以未婚母亲同非婚生子女共同生活较为常见;四是分居式单亲家庭:保留夫妻名分,在一定程度上夫妻的权利、义务得以保留,但夫妻不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2.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特点

单亲家庭的子女,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特别是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心理、思想、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容易遇到障碍,也更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1)心理素质脆弱,心理障碍突出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沟通能力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障碍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孤独、自卑心理严重。作为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失去父爱或母爱,从而造成他们内心孤独、自卑、忧郁、缺乏安全感和无所适从。二是抑郁、冷漠心理明显。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自我封闭,甚至会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三是嫉妒、叛逆心理作怪。他们不相信并排斥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性情暴躁,遇事更多地通过打架、斗殴等行为来解决,甚至做出自残、自杀或杀人等更为严重的事情。四是神经型或精神性心理疾病,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而患有一些严重的心理失常病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疾病,并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单亲家庭大学生中患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2)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

调查统计发现有36.5%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甚少,有32.2%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很少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34.6%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入党没有追求,有28.3%的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大学生逃课问题严重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头痛的事情,在逃课大学生中,单亲家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这说明单亲家庭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问题相对更为严重,应引起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3)价值观念扭曲,品格修养不良

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主要表现为四方面:一是价值主体过于自我化。在行动的取向上缺少奉献精神,以自我为核心。二是价值取向功利化。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滑向了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三是价值目标庸俗化。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在享乐主义价值观影响下,生活情趣趋于低级化、庸俗化,不仅会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视作品,沉迷网吧,甚至存在一些越轨行为。四是价值目标短期化。由于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认识不足,从而表现出目光短浅,追求行为短期化。此外,相对于双亲大学生而言,单亲家庭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在品格修养上更易存在缺陷。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解决,而是选择自暴自弃。

(4)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较低,缺乏自身的社会角色意识,因此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障碍。一些单亲家庭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牢骚满腹,但缺少社会责任心,没有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对别人的困难和痛苦缺少关爱和怜悯,甚至对社会、对他人产生抵触情绪。个别单亲家庭大学生因在社会中受到过挫折而对社会、对国家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往往通过破坏公共财物、破坏社会秩序等消极手段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无论对其自身素质的完善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应引起关注。

单亲家庭大学生现状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残缺

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巨变,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认识,随之而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情绪生活,也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由于缺乏与父母正常、必要的沟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这也促成了问题的产生。

2.社会教育的偏颇

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排斥和歧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效应。他们(特别是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困境并没有像其他弱势群体一样受到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同情;相反,社会往往把其视为青少年犯罪、社会道德败坏等社会问题的源头加以贬低和反对,并且把单亲家庭所存在的困境归因于当事人的道德和个人行为选择的必然结果,从而把他们排除在政策调节和援助对象之外。

3.学校教育的失调

相对于贫困生、后进生,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似乎并不是很突出,所以辅导员在正常情况下关注较少。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亲家庭大学生就会误认为辅导员不管也不关注他们。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种问题的及时解决。

4.个人心理素质的低下

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凡是存在问题的单亲家庭大学生,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的,属于黏液质或抑郁质,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因此,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弱,也是导致各种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人生阶段,而单亲家庭大学生在高校中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和亲情,内心倍感孤独,渴望友谊和交流,但又不善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烦恼和困惑。高校如果不重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向极端。

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单亲大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单亲家庭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增强政治观念、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并且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学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坚决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要因材施教,有意识地针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调动单亲家庭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升华。

2.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给予需要的学生“隐性帮助”

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档案,了解和掌握各班单亲家庭学生人数,通过对其生活状况的隐性调查,掌握其家庭状况,单亲的原因,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保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心理上,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肯定自我、建立自信心,从而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坦诚地接受自己的短处,努力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引导单亲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努力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单亲家庭大学生在环境熏染和文化活动中强化积极行为,弱化消极行为。并且有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从单亲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出发,创造出和谐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培养人格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纪念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等隐性“教材”的功能和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单亲家庭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4.构建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

对于单亲家庭家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其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其二,政府和社会,不仅要在经济、政策法律上给单亲家庭保障,更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其三,大众传媒和公共舆论也应发挥支持作用。

重视对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种种问题及特点,单靠任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健,陈一筠. 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李婵.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0).

[4]王雪军.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发展趋势[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第5篇

关键词:单亲子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58-02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现状

单亲家庭指的是父亲和子女或母亲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生存组织(破损的核心家庭),即单亲家庭是由于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其孩子组成的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女的自由选择。而由于离婚案件的增多,单亲家庭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也成了单亲子女的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家庭环境的急骤变化远远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甚至给子女一生带来精神创伤。不少单亲子女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而心理失衡又导致不少单亲子女走上犯罪道路,致使单亲子女犯罪率高。据有关专家统计,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5%以上。

因此,广大的单亲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许多家庭对此不知所措,学校也是“老兵遇着新问题”,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指导或辅的机构组织。对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者而言这更是一个亟待用心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单亲家庭子女的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决对策。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表现

一般而言,单亲家庭孩子的品德、行为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忧郁型: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而感到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喜欢独处,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自己孤独的城堡里。

第二,散漫型: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能力的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其行为往往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经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第三,多疑型: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和重组家庭的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信任,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

第四,霸道型:由祖辈哺养,或因过度溺爱,或因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或过度被溺爱,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自我为中心主义心理强,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意识淡薄。

(二)对单亲家庭子女品德、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单亲父母对子女教育责任的忽视。许多夫妻在离婚后,双方出于再婚或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对孩子的抚养责任相互推诿,不愿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义务。也有的单亲家长虽然将孩子的抚养权争于名下,但因忙于工作、交际等而无暇照顾子女,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爱。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与坏人接触走向犯罪。

(2)单亲家庭对子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有的单亲家长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使得许多离异家庭子女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旦家长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容易走向犯罪;有的家长由于婚姻的失败或生活压力而工作倍加勤奋,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操劳,顾不上教管孩子,这使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有思想压抑和行为退缩的表现;有的单亲家庭不顾子女的实际学习能力,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时,非打即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无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

(3)家长不良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离异家庭的家长,由于本身形象欠佳或有不良嗜好,赌博成性、或作风不检点、或脾气暴躁,动辄打人骂人。其言行极易成为孩子们消极模仿的对象,从而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和品行。

2.学校方面原因

(1)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一般多注重整体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以致后来有些孩子因为在家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在学校又得不到温暖,便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产生厌恶。

(2)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虽然每个中小学校开有思想品德课程,但课程大多是为了应试而忽视了个性化、人性化的思想疏通、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要么等到学生出了问题,违反班纪校规,学校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一般化的品德教育。

3.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上,人们认为离婚父母都是有问题的,离异家庭子女也与正常孩子不同,常常只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觉得单亲家庭就是有缺陷、有问题,认为它们是“不完整家庭”、“不成功家庭”、“问题家庭”、“残缺家庭”、“破裂家庭”等,这给单亲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带来了许多压力和痛苦。

(2)不良社会传媒环境的影响。缺少完整家庭温暖和父母细心管理的单亲子女,更难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腐蚀感染,最终在不良文化的诱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误入偷窃、打架、赌博、行骗、抢劫等犯罪歧途。

三、对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品德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无论是对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来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起坚固的三位一体教育网,优化思想、品德、行为教育体系,共同促进单亲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单亲家庭内部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采取健康积极的教育方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单亲家长为了孩子幸福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互动关系是必要的选择。首先,单亲家长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来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尽力给子女健康和完整的爱,这其中包括调动亲戚朋友同事中的性别资源来弥补角色缺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与温暖。其次,家长要树立自身良好的榜样形象,并以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多与孩子谈心、交流、沟通,既不能过分严厉又不能过于溺爱,把他(她)当作普通孩子,给以健康积极的教育,与其形成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关系,使家庭关系融洽和谐。

(二)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给予单亲子女更多的关爱

学校要与家庭和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单亲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借助强大的社会力量,通过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单亲家庭成员的社会生存与竞争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老师要加强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单亲子女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不管在潜意识中还是在日常行为表现中都不要把单亲家庭子女特殊化,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也应正常,应做到因事而异,而不是因人而异。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育者——思想品德老师及班主任,更应采取各种方法,如个别谈话法,心理沟通法,加强对单亲子女的心理疏导,在思想上和品德上给予引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要一视同仁,不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因为在单亲家庭别人才给他关注,防止其敏感心理。又要个别对待,使其能感受到老师、同学对其的关心、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环境里能感受到被关心、被爱护的温暖。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孩子多接触有意义、有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四)社会应以正常化的观念对待单亲家庭,并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单亲家庭的态度应该逐渐宽容、理性,正常化,而不能将单亲家庭界定为“破碎家庭”、“非成功家庭”。对于单亲家庭的观念应正常化。除此之外,社会应为单亲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全社会都应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关心单亲家庭子女,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享有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应规范社会舆论,净化传媒内容,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并要通过舆论的力量和环境氛围为教育单亲家庭子女创造条件。

(五)单亲子女自身也应坚强面对现实,不断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自己的良好人格,与同学建立良好友谊关系

引导单亲子女多与朋友或老师交流,以消除内心的孤独。走出自己孤独的内心世界,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特长、技能,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多和朋友们一起学习,生活,强化自信,淡化自卑,转移注意力,面对单亲的现实,从而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重新面对学习和生活。

总之,单亲家庭孩子的幸福成长,必须同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形成保障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良性环境。但我们也要明白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引导单亲子女自身观念的转变,能正确看待单亲家庭的事实,理解父母的难处,以平和的心态重新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洁,庄晓薪.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王祖侠,郑燕.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3]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学海,2002,(4).

第6篇

单亲家庭是指因离婚、死亡、分居或其他原因而缺少配偶一方的家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它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所,爱的领地。然而,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婚姻的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离婚率逐年的上升,大批的单亲家庭涌现出来。父母离婚打破了年幼孩子正常的心理平衡,也在心灵上严重的创伤他们。有关专家的调查表明:心理健康危机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和学业管理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

单亲孩子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家庭的破裂,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变,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心理和情绪上都难以接受,故出现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

1、内向自卑

以往幸福美满的家如今不再拥有,年幼、敏感、脆弱的孩子感到自己与别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或她再也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子或公主了。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害怕别的孩子一家人开开心心生活在一起的情景。慢慢地他们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更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他们完全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断地回忆往日的幸福时光,憎恶现在的“人间地狱”。

2、抑郁冷漠

家庭的长期不和睦,压抑的空间使得这些孩子生活在极度的恐惧与担忧中。如今又失去父或母,孩子心灵遭受了伤害,因而整日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3、敌对叛逆

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排斥关爱他们的亲朋好友,经常挑起事端,故意对着干,甚至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离家出走,轻生等在单亲家庭中屡见不鲜。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几个误区

1.过度溺爱

家庭教育应该由父母共同来承担。单亲家庭的父母希望自己能弥补孩子失去另一方而造成的痛苦,所以就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要求,有的甚至是一些无理取闹的事。

2.情感暗示

有意或无意向孩子表露出单亲家庭的不健康,或者离异以后时常贬低另一方父母。孩子听到这样的言语多了,自然也有意识地觉得单亲家庭就是不正常。父母不爱自己,抛弃了自己。

3.不管不问

长期饱受着“战争”的痛苦,离婚后大多数单亲家庭的父母都开始一个人艰辛的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他们既当爹又当妈,整日为生活而奔波。还有一些人把孩子留守在自己的父母家,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无暇顾及孩子及其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合作,促使单亲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灵的困惑,迎接新的生活。

一、家庭教育

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呵护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原有的安全感。

②父母应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勇敢地与孩子共同面对现实。不管离异带给成年人多少痛苦与无奈,父母都应该用宽容来教育孩子,不要随意诋毁另一方,更不要把自己的不满与悲伤迁移到孩子身上。

③父母应该多多抽出时间与孩子心与心地沟通,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分享他们的快乐。

④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何时父母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用人格的魅力,高尚的品格给孩子树立一个伟大的榜样。

二、社会教育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需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给予关注,帮助这些孩子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引导他们走过心理的泥泞,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都关心他们的成长。

三、学校教育

日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班级占班级比例越来越大。就笔者所带班级的单亲家庭比例为1/5。可见,单亲家庭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那么,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更值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了。

一、建立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作为老师,我们既要把他们当做渴望知识的学生,又要把他们当做期待的孩子。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关照。孩子在校感到是温暖,是快乐,他们愿意放下心中沉重的包袱,多余的顾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传授知识的老师。

二、引导单亲孩子融入班集体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他们时刻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怀。老师和全班同学可以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通过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单亲孩子融入到这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中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激励单亲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尚未成年,家庭的变故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很容易出现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从而意志力薄弱,不思进取,厌恶学习等。作为孩子在校最亲近的老师应该适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满怀信心地生活。比如,教师要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引导他们度过难关。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四、培养单亲孩子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一种兴趣爱好,或唱歌,或跳舞,或画画,那么,父母离异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也许可以淡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大胆参与,不断追求进步。

五、保持与家长及时沟通

第7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大学生 情商管理 教育策略

情商及其与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关系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与智商和行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而且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其学生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脱离曾经让自己不开心或者是过分依赖的某种环境以后,在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常常由于情绪的控制不力而陷入迷茫,积多成疾,以致心理上不堪重负甚至严重扭曲,出现自闭症、抑郁症、妄想症等心理疾病。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情商发展不良是引起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偏重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遵循了教育标准大众化的模式,忽视了个体情商的差异,教育的理念也没有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这样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问题依然不断出现。因此,高情商应该成为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重视情商对人成长的作用,把情商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健康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单亲家庭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类型

自卑型。自卑是个体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贬低或否定的内心体验。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精神压力大。有的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学习不好。他们很自卑,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或者从家庭方面找借口而轻易放弃。在他们身上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无安全感、内疚、埋怨、莫名的忧伤、失望,并出现自鄙、自怨、自弃等心理现象。

嫉妒型。作为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常常有这样的心理,总是用自己外在的东西作为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尺度,把自己放在一个痛苦的、强烈的、不断与别人比较的情景之中,内心深处时常被一种挫败感所困扰。这是一种恶性的、消极的、破坏性的不良情绪,这种性质的嫉妒可以发展成为仇恨,甚至带有攻击性。

焦虑型。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某种可能发生的可怕情境的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体验。由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过父母离异或者失去单亲的痛苦,他们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一种安稳的生活或者比较温馨的氛围。他们普遍显现出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势”倾向,不少这样的学生都存在着习惯性的依赖单亲的心理,再加上细腻敏感的人格特质,容易杞人忧天,产生莫名的焦虑。

逆反型。如果不细心观察,我们总是认为逆反是男生所特有的“抗争”方式。其实,单亲家庭的女学生逆反无论是发生频率还是持续的时间都比男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些女生逆反的表现形式与一般人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单亲家庭大学生的逆反常呈现为内隐性,所以常常被忽略,但事实上,他们这样的“软性反作用”往往产生不可低估的破坏力。他们常以消极退缩、不理不睬、回避问题、拒绝交流、任性甚至表面服从但内心反抗等异常心态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逆反心理。

怀旧型。受“首因效应”的定势作用影响,单亲家庭大学生常常难以忘怀旧家庭成员相处的时光、亲情、温馨的场面。虽然在新的家庭成员中,“近因效应”也发生作用,但其影响远不及前者。这样造成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具有孤僻的心理,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他们封闭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他们不轻易相信别人,也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总是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单亲家庭大学生曾受教育的误区类型

暴力式教育。这种教育指单亲家庭中的某一成员在精神、经济、肉体等方面施予的暴力和虐待。最常见的是离异夫妻一方对孩子所进行的。发生暴力和虐待的原因大概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婚姻的破裂,家长在周围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受孩子的拖累,经济上拮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家长的社会压力太大,自己工作繁重与感情上的不顺心,看见孩子就没来由的发脾气。这样的家长一般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处发泄,只能回家后对孩子施以暴力和虐待。孩子则是最无辜的“替罪羊”。

放羊式教育。这种教育是当前一般家庭在学生教育上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单亲家庭里,孩子需要较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与父(母)亲有更多的接触。但是,由于父(母)亲整天工作繁忙,人际交往繁多,且以前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家务事现在全部压在一个人身上,加上有的家长离婚后对子女产生厌恶,因而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对子女的一切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以及与人的交往等方面都不闻不问,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放任自流。

溺爱式教育。溺爱教育在一般家庭中都存在,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单亲家庭里尤为突出。有的父(母)亲在离婚之后,为了抹平家庭破裂给学生造成的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投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无一不予以满足。在许多的单亲家庭中,家长对学生疼爱往往超过一定的限度。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学生,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很任性,好胜心强,寻求各方面的满足。受不了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

误解式教育。这里所说的误解式教育(这样的情况主要存在于学校)就是把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情绪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其实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也是心理障碍问题。比如说处在单亲家庭状况下的同学在学校中表现出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缺乏进取心、学习成绩差、逃课、考试“挂红灯”、过度放纵自己,于是大多数老师认为这样的同学是思想品德有问题,或者说是不可救药,其实这样的简单认识是错误的。

单亲家庭大学生情商管理的心理教育策略

重视和推动单亲家庭教育,用爱心来抚慰心灵的创伤。家庭是培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经受挫折和出现心理危机后的疗养所。首先,我们应重视和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构架大学生与单亲家长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使其拥有快乐的大学时光。其次,加强高校与其家庭的联系。目前.许多高校正在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而与构建健康向上的单亲家庭的联系较少,甚至无联系。因此.高校在重视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应建立良好的平台.与单亲学生家庭进行及时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

用友情弥补亲情,用理解和友情来加深心与心的交流。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我们应该仔细地来观察他们,平等协商地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第8篇

一、中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自卑、自闭

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很多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他们会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相比,自感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做得胆怯,没有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们还会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或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心理。他们不论老师怎么问、怎么开导,都不肯敞开自己的心扉。

2.自责

单亲家长总怕孩子不学好,从而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赋予极大的期望,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严教剥夺了孩子的尊严,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出现“我不能干”、“我很笨”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自责心理。

3.焦虑

在有的离异家庭中,孩子的父母在离婚的过程中相互攻击、相互敌视,把不好的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这会使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缺乏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等特点。

4.抑郁

经常在父母争吵声中长大的孩子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冲动,对生活中的小摩擦反应很强烈,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敌对情绪。他们经常会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这种情绪一旦爆发出来,能量就会很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5.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会对离婚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怀有一种负疚心,他们总想为孩子多付出一些以作为补偿,因而对孩子百般照顾,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因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其后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离开家长,便不懂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

二、中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中职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是成才的绊脚石。能否转化和教育好这样的学生,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地走向社会,找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向。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初步教育对策。

1.多关注单亲家庭学生

要使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向更好的方面发展,班主任应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多数中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不善于帮助别人。对此,班主任应经常在班级进行爱心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二是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自暴自弃的单亲家庭学生,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宽容和理解。三是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与有“心结”的同学交朋友。同时,班主任还要多鼓励单亲家庭学生主动与同学交往,并可以暗示班干部及表现好的同学,多与单亲家庭学生沟通。

2.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

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在遇到困惑与挫折时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与自强自立的意识以及为改变现状所付出的努力,并予以适时的鼓励与支持,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

3.重视家庭教育

单亲家长容易忽视孩子的存在,无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或以粗暴的方式抹杀孩子稚嫩的情感,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做到养育并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切忌只管生活,不问其他。老师也应配合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4.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独立性

三人世界变成两人世界,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以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具有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差等。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

第9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单亲家庭 教育思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多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校的表现如何,跟他的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提高。2012年9月,笔者在任教的学校作了一个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共有204个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认真研究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重大课程。

一、单亲家庭学生定义

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著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

二、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家是温暖的港湾,一个健全和谐的家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单亲家庭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不深,心智不成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看到同学们有健全的家,有父母双亲的爱,自己的处境,却是困难与痛苦,就像一个泄气的气球,不良心理表现随之出现,进而导致消极行为的出现。

由于一些单亲家庭教育的偏差,更加促单亲家庭学生的极端表现,笔者作为一线教师,观察归纳出单亲家庭教育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份溺爱型。许多单亲家庭的家长普遍都认为,由于家庭的破裂,歉疚了孩子,出于补偿的心理,对孩子百依百顺,本以来无私的付出去唤起孩子的感恩,认真做人。但事实上,却事与愿违。通常会因为父母的过度满足,孩子只会知道他得到的是理所当然的,只会不断的索取,最终形成其以我为中心,不尊重和体谅别人,不懂得换位思考,没责任感,不会感恩。

(2)放任自流型。现在很多人对待婚姻是“一见终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离婚后,子女成为一个包袱,谁也不愿承担子女的教育问题,让其放任自流,孩子像一只流浪猫、流浪狗、孩子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人生失去了目标、生活失去了希望、学习失去了动力,从而自暴自弃。

三、对单亲家庭学生学校教育的思考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家丑不可外传。”所以许多单亲家庭家长不向学校、教师主动反映情况,更加上教师沉重的教学教育任务。所以不到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教师难以了解到学生家庭的情况。使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往往事态严重时,再作教育跟进,学生基本上就难以转化、挽救。

作为教师对待单亲家庭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师应主动了解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学生可从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可从当事人了解情况,也可以从同学当中了解情况。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开始摸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途径获取信息,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做好跟踪教育并详细记录。

(2)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了去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 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应以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感召力深入到这类特殊学生当中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及困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教师的人格包容学生,促使其认识自身的错误,我们对待单亲家庭学生应不放弃、不抛弃。当你尊重了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学生必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就水到渠成。

(3)教师应营造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我们教师不可帮单亲家庭学生复原完整的家,但我们可以通过大集体的力量弥留他们的情感需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在群体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这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为单亲家庭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充满温馨的集体氛围,让他们感受温暖,感受生活快乐、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第10篇

本文首先结合自身教育实际,班级中单亲家庭子女的状况,分析该类孩子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介绍该类孩子的行为特征;最后结合本区域本学校的特点,研究一些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辅导对策。

本文提出以下关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偏差疏导方法: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加强和家庭的联系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

【关键词】 单亲家庭;心理偏差;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2

一、背景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家庭子女。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以我现在的班级为例,就有十三个同学家庭不完整或父母中得一方再婚,占到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进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逐渐增多的单亲孩子和单亲家庭,已经日益凸显为社会上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部分弱势人群,成为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心理辅导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本文既针对这一课题探讨对此类孩子的心理偏差的疏导方法。

二、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偏差成因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家庭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而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不完满是他们心底的暗伤,无法回避又不能触碰。因此他们大多极为敏感、脆弱、自卑,骨子里封闭、冷漠。他们当中不乏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进而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一些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

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特征分析

2.1单亲家庭孩子行为特征分类

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80%以上的学生都不喜欢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处,而且单亲的孩子也多表现出逆反性,有时甚至不听老师的话,时时与同学发生矛盾,很容易发火,班级中大部分难管理的孩子都是出于单亲家庭。一般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1.抑郁冷漠、孤独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无法给予孩子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

2.散漫型

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3.暴躁易怒,嫉妒敌对型

由祖辈抚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4.内向自卑、脆弱型

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且特别容易偏科。

5.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正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偏差疏导方法

单亲家庭会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伤害。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相应地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对孩子进行辅导,疏导心理偏差: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增加和家庭的联系

建议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2、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失去了母爱或父爱,多了孤独,令孩子幼小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封闭自己,甚至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这种状况,老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对待她的错误言行,坚持正面教育,不用贬低行语言,更不当众嘲讽、羞辱、打骂,教育管理她须以保护学生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其二,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三,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融入班集体的最好办法就是各种活动,班级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获得同学的认可,加强在班级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加速融入班集体。每个学期的学校活动都有很多,辩论赛、运动会、艺术节、体育节等等。增加他们的存在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淡化了负面情绪。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特别的爱,就能一定程度上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五、总结

第11篇

案例一:“花”自漂零水自流

当我提笔写G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人世,准确地说是缅怀吧。

第一次见到G,是他爷爷陪着他转学来报名的时候。从爷爷的满头白发、蹒跚的步子便可知道老人年事已高。他告诉我孩子转学的原因。原来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都在油田工作,收入都不错。但他的儿子喜欢喝酒、赌博,经常和一些朋友玩到深夜才回家。媳妇从最初的劝说,发展到家庭纠纷,直至离婚弃子,远赴他乡。但家庭的破裂并没有唤醒儿子,反而少一个羁绊。不久,单位对职工进行买断。他一次得到补偿十几万元。谁知没过几年他把这笔钱也挥霍一空。当他不顺心的时候、喝醉酒后可怜的孙子就成了他的“出气筒”。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和辅导,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作为爷爷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把孙子转学由他抚养。

在平时学习中,我经常和他接触。我感觉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在班级中,他助人为乐,关心班级。因为基础不扎实,所以成绩一般。一直教了他两年,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在班级中能处于中等水平。前不久,听同事说,双休日的下午,他不听爷爷的劝阻,执意要骑车外出玩耍。结果另一位同学倚在水边树干上休息时,树干“喀嚓”断裂了,同学落入水中。为了救同学,不会游泳的他勇敢跳入水中,却被水无情地吞噬了。一个花朵一样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过早地凋谢了!

案例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Y同样又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在他读幼儿园时,他的母亲就因为家庭纠纷回娘家去了。家里人请人去劝了几次,她都不肯回家。虽然他的父母至今没有离婚,但他们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他的爷爷、奶奶都已年过六旬,而且奶奶的身体一直不好。为了维持家庭,他的父亲独自外出打工,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落在目不识丁的爷爷的身上。如今是四年级的他在课堂上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上课经常在下面做小动作,作业也很少按时完成。写的字大小不一,东倒西歪。成绩一塌糊涂。我也曾教育他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但没有知识基础的他在课上还是我行我素。我也曾问过他:“喜欢你妈妈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她是我的妈妈呀!)“恨你的妈妈吗?”(恨!)“为什么恨呢?”(因为她不要我了。)然而无论是喜欢也好,恨也罢。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教育,他能否读完初中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关于单亲的迷思:

不管是公众和单亲家庭成员,在认识上都可能出现一些迷思,有碍健康成长。

一般人对单亲家庭产生的迷思包括:

1.离婚的父母都是有问题的。

2.单亲的父母解决不了问题。

3.单亲都是穷困的。

4.单亲的家庭很可怜。

5.单亲家庭都需要帮忙。

6.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是有问题的。

7.单亲家庭的孩子都缺乏教养。

8.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相处。

9.造成越来越多的夫妻分居或离婚的原因是女性只顾事业,只为自己,不顾孩子。

单亲家庭父母的迷思:

1.这是前世造的孽,都是我命不好。

2.一切都是我的错。

3.一切都是他(她)的错。

4.别人帮助我只是在可怜我。

5.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

6.别人会瞧不起我。

7.孩子好可怜。

8.孩子是我的惟一,没有孩子我活着没意义。

9.孩子是我的累赘,没有孩子我可以活得更好。

单亲家庭孩子的迷思:

1.都是我的错,是我不乖。

2.爸爸妈妈离婚,真丢脸。

3.我什么都比别人差,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4.没有爸爸(妈妈),再也没有人会爱我了。

5.这一切都是他(爸爸或妈妈)害我的。

6.男人(女人)都不是好东西。

7.家里都这样了,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8.爸爸(妈妈)分开就是不要我了。

9.别人欺负我,都是因为我没有爸爸(妈妈)。

面对破碎的家庭,最感到无助的就是孩子。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心里会有什么感受?青少年专家分析,孩子以下几种情绪最为突出:

被拒绝感

这是单亲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论孩子的父(母)亲是逝世或离婚,他们都有被拒绝感。青少年对于被拒绝,不论是表现出来或感觉到的,尤为敏感。由于单亲父(母)亲必须独力应付生活的重担,大部分时间可能都不在家,尽管孩子知道父(母)亲已尽力而为,但在情绪上,被拒绝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续。

愤怒

在情绪混乱时,孩子会感到愤怒。当父(母)亲逝世时,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父(母)亲的支持与关爱。而离婚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尤其是憎恨离开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时候都不会对离开的一方表达自己的愤怒,反而是向抚养他的父(母)亲发脾气,将家中的父(母)当成发泄怒气的对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击他们自我价值感的有三种因素:导致父母离婚的环境;离婚的过程及父母离婚后的情形。他们可能觉得跟其他有完好无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退缩

当人们在一段关系中受伤害,本能的反应是退缩、拒绝说话、不愿付出爱与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与父母有距离,觉得突然被朋友疏远,尽管亲友或同学老师并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和判断他们,但他们仍可能疏远这些人。

俄国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上面的两个案例读来虽令人心痛,却只是纷繁社会中无数单亲家庭子女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孩子又何止是本文中列举的两个?

而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又总是会有这样三种角色:①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②年迈的爷爷、奶奶;③无人管教的孩子。

不难试想,如果G生活在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里,他也许就不会因为疏于亲人的管教而过早地夭折。

如果Y的母亲能从小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耐心地教育和督促,他的成绩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千疮百孔”。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乐园,父母更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不幸福、不完整,父母的不尽责、不关心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而这样的影响仔细分析起来,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等无一不是由父母教会孩子的。同样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也是由父母训练的。而不完整的家庭往往就忽视了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导致孩子的心智不健全。

(二)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俗话说:“小小儿童映八十。”意思是说:从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知道孩子年老的表现。虽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但也可以看出,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所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成了千古美谈。而有的单亲家庭在这方面有所忽视,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有首歌曲唱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失去母亲的照顾,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好的习惯。就连饮食都不及其他的孩子。长期的营养不良势必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发育。

第12篇

那么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哪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呢?

一、自卑,潜意识的退缩。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孩子的守护神,母亲则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一刚一柔,时刻伴随着孩子心灵的健康和谐成长。父母一方的缺失会导致单亲学生心灵的缺陷,也会导致他们在完整家庭孩子面前“抬不起头”,感到自卑与孤独。遇到困难时缺少父亲的守护,缺少母亲的慰藉,这种势单力薄的体验接连不断会进一步加剧造成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单亲学生会容易出现潜意识的退缩,情绪忧郁,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快,极少参与群体活动,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失落感强烈。

二、敏感,承受力下降。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学生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们大部分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对班集体不闻不问,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又十分敏感,承受不了外界的刺激,自尊心很强。终日的惶恐与忧虑往往令单亲家庭的学生蒙受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这样会令意志较为薄弱的单亲学生在遭遇挫折情境时往往经不起打击和压力,无力摆脱和排解困境。敏感以及挫折承受力下降给单亲学生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及紧张感。敏感、狐疑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交友,挫折承受力下降又令他们的学习热情衰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三、冷漠和逆反行为。父母的离异,部分单亲学生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与亲情,于是对周遭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异常冷漠的举动。如果单亲学生长期与父母或老师缺乏沟通,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部分离异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要求孩子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也为单亲孩子埋下了逆反心理的思想根源。有逆反心理的单亲学生常与父母和教育者“顶牛”“对着干”,不但影响了家庭的和谐,更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尤其对班级建设有阻碍作用。

面对单亲家庭学生浮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及早预防与疏导,只会令这部分学生与正常的学习生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距离越来越远,容易犯错。预防胜于治疗,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疏导策略十分重要。针对以上的心理特征剖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育策略:

一、发现闪光,培养自信

有计划地成立活动小组,让单亲家庭学生参与进去,然后发掘其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让单亲学生不再感到自卑。如我班的志平,13岁,父亲死于车祸,随母亲生活多年,一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一无事处。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其长处,经过观察,终于发现志平热爱足球运动。所以我鼓励他参加了学校的足球兴趣小组。很快,志平就成为了班上足球技术最为精湛的学生。接着,我宣布在班上组织两支球队进行对抗赛,并由志平担任其中一队的队长,志平听到这消息后十分雀跃。为了证明自己,志平课后主动与队员们一起训练,在场上不时吆喝队友跑位、传球,进球时互相祝贺,失球时互相勉励。志平的特长得到了发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自卑的心理渐渐消除,人变得自信了,单亲家庭带给他的阴影也渐渐隐去了。

二、沟通,让单亲学生学会自强、自立

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与能力是增强单亲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关键。具体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透过思想政治课和班会课的教育,使学生懂得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拥有美好人生。从而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精神,从现在起就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努力,使自己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培养单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懒惰思想,遇到困难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逐步提高自我克服困难的能力。

2.单亲学生结对子。让班级里的优秀生与中下生结对子,是一种有效帮助中下生赶队的好方法。针对来自单亲家庭的中下生,我结合其心理特征谨慎地为其选择结对的同伴。如果班内同时出现几位单亲学生,我更为喜欢让较优秀的单亲学生与表现较差的单亲学生结对子,因为单亲学生们或多或少都会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在学习生活中达到情感互诉、困难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

3.建立多种的师生沟通渠道,注重心理上的关照。单亲家庭学生不愿从语言上流露出自己的情感,较为冷漠,师生之间进行沟通比较困难。适时采用周记、班级日记、EMAIL、QQ、博客等形式进行师生交流,往往能令单亲学生把难以启齿的心底话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