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时间:2023-06-04 10:4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性能混凝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性能混凝土

第1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特点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高耐久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特点是具有高耐久性, 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抗渗性;抗渗性又与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密实度和界面结构有关。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其水胶比很低(≤0138),水泥全部水化后,混凝土没有多余的毛细水,孔隙细化,最可几孔径很小, 总孔隙率低;再者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超细粉后,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孔隙能得到明显的降低,而且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还能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 使其≥100μm的孔含量得到明显减少,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也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以上这些措施对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中性化、抗碱- 集料反应、抗硫酸盐腐蚀,以及其它酸性和盐类侵蚀等性能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高工作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能, 高流动性,不泌水,不离析,能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对于某些结构的特殊部位(如梁柱接头等钢筋密集处)还可采用自流密实成型混凝土,从而保证该部位的密实性,这样就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能耗。

3.其它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韧性、良好体积稳定性和长期的力学性能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的高韧性要求其具有能较好地抵抗地震荷载、疲劳荷载及冲击荷载的能力,混凝土的韧性可通过在混凝土掺加引气剂或采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等措施得到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表现在其优良的抗初期开裂性, 低的温度变形、低徐变及低的自收缩变形。虽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比较低, 但是如果将新型高效减水剂和增粘剂一起使用, 尽可能地降低单方用水量, 防止离析,浇筑振实后立即用湿布或湿草帘加以覆盖养护, 避免太阳光照射和风吹, 防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 这样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高性能混凝土掺加了粉的普通混凝土都得到了显著降低, 这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防裂十分有利。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对于外掺加40%粉煤灰的高性能混凝土,不管是在标准养护还是在蒸压养护条件下,其360d龄期的徐变度(单位徐变应力的徐变值)均小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徐度度仅为普通混凝土的50%左右。高性能混凝土长期的力学稳定性要求其在长期的荷载作用及恶劣环境侵蚀下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保持稳定。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搅拌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炎热季节或寒冷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材料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

2.运输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

3.浇筑

(1)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宜控制在5~30℃(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4)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

4.振捣

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混凝土。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宜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宜超过30s,避免过振。若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应首先竖向缓慢将振捣棒拔出,然后再将振捣棒移至新的位置,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

5.养护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一般3天达到设计强度的60%,7天达到设计强度的80%,因而,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重要。通常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采取以带模养护为主,浇水养护为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6.质量检验控制

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三、结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基本没有维修费用,工程费用主要在新建工程,建国以来,五、六十年代的工程量大,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可以说需维修的工程量肯定也是巨大的,费用是惊人的,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研究混凝土高性能的意义巨大。

参考文献:

[1] 丁大钧.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俞瑞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M].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7.

第2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组层层分;性质;施工控制

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成分

1、 水泥:水泥应采用性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45额抵减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水泥熟

料中的C3A含量不应大于8%,应该注意的是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水泥的掺合料仅限于粉煤灰和细矿渣粉。若对耐硫酸盐侵蚀要求较高的混凝土则应选用中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者高级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另外对水泥的质量要求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2、 细骨料: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细度模数为2.6~3.0,含泥量小于2.0%,吸水率比较

低,空隙率小,质地坚固均匀的洁净天然河沙,并且其技术指标应满足《客运专线共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规定,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3、 粗骨料:粗骨料也应选择级配合理,粒径在6~20mm,含泥量不大于5%,针片状颗粒

含量不大于8%,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有关规定,在进行粗骨料的添加时应严格注意粗骨料的质量控制

4、 外加剂:外加剂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加剂是混凝土组成成

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特别是高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外加剂,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的引气,质量稳定,能明显改善或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保证所添加的外加剂能与水泥用良好的相容性。

5、 水:水的选用应选用含氯离子少,有害物质含量的的洁净水,最好是饮用水,并且在加水之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对水的技术指标要求

二、 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 耐久性:高性能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水的用量,减少

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最主要的目的。

2、 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收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最主要的

因素,有大量试验总结,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提高,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能够很好的反分散水泥,减水率比较高,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水量,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3、 体积稳定性: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工程,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道路桥梁工程,工程的

体积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他对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从而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凝结硬化早期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4、 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等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使其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从而

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还能够更好的满足结构功能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能最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

三、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配合比

1、 首先应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测定高性能混凝他各种配料和生产工艺,特别是对

配料的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

2、 配制C 6 0 级高强混凝土,要对材料进行优选,除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控制

质量稳定,即在一定时期内性能没有太大的波动。

3、 为确保混凝土强度,必须采取措施将毛细孔填满,最大程度的减少孔隙率,以增加混凝

土的密实性。因而,需要在砼配比中,要严格控制孔隙率,进而达到增强和增密作用。

4、 选择合适的需要掺入的高性能的外加剂。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品种较多,但高

性能复合型外加剂国内尚不多见,故应作对比试验后确定。

5、 设计合理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

满足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具有良好的坍落度。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从而配置处质量高的高性能混凝土,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四、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施工缝处理:在施工方案中事先确定施工缝预留位置,不能随意变更,施工缝的接缝处

理一般情况下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8 以上时,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清除水泥浮浆

和松动石子,将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不得积水,再用高标号水泥浆

浇抹表面后用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IS 混凝土结合密

2、搅拌:高性能混凝土若采用卧轴式、或者是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时,首先应用电子计

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若在炎热的夏季和寒

冷的冬季搅拌混凝土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温度,保障混凝土的使用时的温度。

3、运输:运输也是值得注意的,为了保障高性能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和各项功能

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应采取有效地运输措施,一方面应采取设备保温措施,另一方面应防

止水分的进入和蒸发。

5、 浇注:高性能混凝土在进入施工场地浇注前,应用专业的设备来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

落度,含气量和水胶比等性能,在浇注过程中要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不得随意留施工缝,新浇的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温差不得大于15度。

五、 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有两个目的:

1、 提供使水泥得以充分水化的条件,加速混凝土硬化凝结;

2、 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风吹、日晒、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超出正常范围

的收缩、裂缝及破坏等现象。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 ± 3)℃,相对湿度保持9 0 %以上,时间2 8 d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无法保证标准养护条件,而只能采取措施在经济实用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养护效果。

六、 结束语

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已被各国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道路桥梁上,随着科技的发

各个国家对道路桥梁方面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性能混

凝土就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可以说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和继续改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第3篇

关键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施工工艺

为满足建设的需要,建材性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混凝土的发展尤为显著,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在近些年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下面我们简要阐述关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研究。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组成

1、水泥。

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选用最多的是硅酸盐系水泥,其次也采用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一般是:C50~C80混凝土宜采用强度等级为52.5号水泥,C80以上的混凝土应选择强度等级为63.5号以上的水泥。1m3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应尽量控制在500kg以内,水泥和其他掺合料的总量不应超过580kg/m3。

2、掺合料。

(1)硅粉:一种生产硅铁时产生的烟灰,俗称“硅灰”,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制中应用时间最早、应用次数最多、应用技术最成熟的一种掺合料。硅粉中含有大量活性SiO2,通常表面积可以达到15000㎡/kg,其火山灰活性较高,可以填充水泥的空隙,从而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其掺入量一般为5%~10%。

(2)磨细矿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矿渣的细度越大,其活性就越高,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越有帮助。其掺入量一般为5%~10%。

(3)粉煤灰: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优选使用I级灰,它的主要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使细微粉末的填充效应和火山灰的活性效应相结合,已达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的作用。其掺入量一般为15%~20%。

(4)沸石粉:天然沸石含有大量活性SiO2,磨细后作为混凝土掺合料起到火山灰的活,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的后期强度和耐久性。其掺入量一般为5%~10%。

3、粗、细集料(碎石、砂)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一半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应超过2.6。其含泥量不超过1.5%,当配制C80及以上的混凝土,其含泥量应控制在1.0%你内。石子应选用碎石,最大骨料粒径不得超过25mm。对强度等级大于C80以上的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不得超过20mm。其中针片状碎石含量不宜超过5%,含泥量不超过1.0%。

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优缺点

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高,但后期强度增长速度比普通混凝土要慢得多。

2、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强度高,故抗渗、抗冻、抗碳化、耐蚀等耐久性指标比普通混凝土都要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3、由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高,因此构件截面尺寸可大大缩小,从而可以改变“;梁柱肥大”而不美观的问题,既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4、由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度好,抗渗、抗冻、抗碳化、耐蚀等耐久性指标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除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可以广泛用在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海港、码头工程,它耐海水侵蚀和冲刷的能力也大大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延长使用年限。

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比较高,由于水泥用量大而产生的水化热急剧加大,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高,容易产生裂缝,另外强度越高,干缩也较大,混凝土易脆、易开裂。

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振捣特别困难,特别是C80以上的混凝土,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

7、绝大部分建筑工地离混凝土搅拌站距离很远,要把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到工地要很长时间。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如何保证坍落度是发展和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障碍。

8、高强度高性能能混凝土的可泵性比普通混凝土要差。

9、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比普通混养护要长一些,最好1~14d。

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明显下降,延性变差。实验研究与工程应用标明,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钢骨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增大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大大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

三、两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比较分析

1、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粗细集料和随机分布的段钢纤维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钢纤维混凝土主要通过乱向分布的钢纤维抑制混凝土中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弯、抗剪等以拉应力为主的混凝土强度,同时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提高延性。

钢纤维的掺量用体积率来计算,他根据结构或制品的性能要求、经济和施工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常钢纤维掺量的体积率在0.5%~2.0%,而1.0%~1.5%的体积率使用较多。

选择钢纤维时,还要考虑钢纤维的几何参数,即钢纤维的长度直径一级他们的比值(长径比)。一般根据大量试验研究和规程应用经验,钢纤维的长度以20~50mm为宜;截面直径或等效直径以0.3~0.8mm为宜;长径比为40~100的钢纤维,其增强效果和拌合物性能都较好。

钢纤维一般使用42.5号、5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时可使用52.5号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用明矾水泥。水泥用量一般较未掺钢纤维的混凝土多10%左右,拌制钢纤维混凝土不能采用海水、海砂,并且严禁掺用氯盐,以防止对钢纤维的腐蚀。

2、钢管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是将混凝土体阿奴薄壁钢管而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种受压构件。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钢管混凝土通常不再配筋,钢管本身兼有纵向和横向箍筋的作用,同时钢管本身是耐侧压的模板。钢管混凝土只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柱子承受特别大的压力或压力小而弯矩大,以及承受很大的上拔力时),才在钢管内再配置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

混凝土破坏属于脆性破坏,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脆性问题也变得突出,因此,保证结构物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使其在地震力作用下有足够的延性以耗散地震能,是结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在钢管的约束下,不但在使用阶段改善了它的弹性性质,而且在破坏时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是钢管内的混凝土有脆性破坏转变为塑性破坏,内部混凝土顺着钢管的变形趋势,也形成明显的鼓曲状态,而表面扔光滑完整。

与钢结构相比,钢管混凝土结构可以节省大量钢材。据统计,在自重和承载力相近的气功看下,钢管混凝土可节约钢材50%以上;与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如保持用钢量相近,则在相同荷载下可减少构件面积50%,混凝土用量和自重也减少50%以上,所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第4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定义 施工 方法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因为其在各方面综合的优点成为大型工程、高层建筑、道桥工程以及水利工程主要施工材料,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也成为当代建筑新科技的一种标志。作为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应该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报以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定义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抓住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实事求是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工作。

1、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概念

1.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一种采用优质原材料在加入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料和少量的水,在高效外加剂的作用下混合而成的新型高技术建筑材料。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在各方面性能上都大幅度的超越。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首先是自密实性,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较低,因此抗离析性高;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细料较多,因此流动性好,从而具有较优异的填充性,因此,在施工中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自密实性。其次是体积稳定性,由于配比的材料在外加剂的作用下收缩和形变的幅度比较低,这会给高性能混凝土的稳定性提供结构上的保证。其三,强度高,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抗压、抗剪的强度值明显高于普通混凝土。其四,水化热释放量低,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低,在搅拌和浇筑成型的过程中水化反应相应地降低,热释放量小。其五,收缩和徐变幅度小,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率比较低,干燥后徐变值也比普通混凝土要小。

1.3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能很好地地满足现代建筑物功能共要求和施工工艺的需要,特别是其优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较高的性价比,使其成为建筑领域一个主要的施工原料,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大型建筑、水利设施、军事和核工业设施、高层建筑和功能化建筑。

1.4 保证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技术措施

为保证主体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能,桥梁工程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主要涉及到抗渗性、抗冻性、抗裂性、抗冲磨性、碳化、抗侵蚀性及碱骨料反应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是保证其耐久性之关键。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除采用有自动计量和检测装置的拌合站拌制外,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振捣作业程序,强化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过程,实现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2.1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原料的配制工作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水泥,其原料一定应该满足国家和建筑业制定的标准,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硅酸盐水泥,控制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含碱量和氯离子含量,骨料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骨料,控制粗骨料的堆积密度,细骨料宜选用天然中粗河砂,控制矿物掺和料的投放,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的外加剂增加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适量投入高效减水剂,严格执行设定的水胶比。

2.2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现场搅拌工作

采用带有自动计量和检测装置的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计量,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采取在堆料场搭设遮阳棚、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相应规定。

2.3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工作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一般采用混凝土运输车,首先,要保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其次要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其三,做好运输混凝土过程中的保温工作,其四,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最后要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连续性。

2.4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前,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预先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主要有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等。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宜过大。

2.5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附着式高频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提高混凝土的振捣质量,确保密实度要求。混凝土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路线和方式进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将浇筑的混凝土均匀振捣密实,不得随意加密振点或漏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

2.6 做好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进行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养护期间,不得中断冷却水及养护用水的供应,要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拆模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期内向薄膜内喷水,保持其湿度。当气温偏低时采用草帘包裹,内外加塑料薄膜。

3、结语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实践,只要我们在实际作业中抓好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振捣、运输和掩护工作就能够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本文由于研究水平和准备时间的关系,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清山.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3.

[2]曹尧峰.高性能混凝土特性及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6.

第5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道路、桥梁、港口等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极为重视。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原材料要求极高,必须加强对其原材料控制方面的研究。

原材料控制的有效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及匀质性等性能对原材料极为敏感,如果原材料控制不严格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的性能降低。本文从胶凝材料、集料、减水剂、拌合水、矿物质掺合物等角度分析了各种原材料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性,探讨了优化各种原材料控制的有效措施。

胶凝材料

胶凝材料又称胶结料,是指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能从浆体变成坚固的固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形成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固体物质。建筑工程中石灰、石膏、水泥、沥青、天然或合成树脂等均可用作胶凝材料,其中水泥强度较高,在空气中和水中都能硬化,而且能将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因此被选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胶凝材料。水泥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所占的材料比重虽然只为20%左右,但是其品质和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外观质量等。

一般来说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要选择统一标号、质量波动小、安定性好、含碱量低、含铝量低的水泥,不能一味追求高标号水泥,或过度重视水泥的早期强度,选择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时应重点做好水泥碱含量的控制,使其不能大于0. 60 % ,避免因水泥的碱含量过高而引起高性能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同时在水泥进场后,还要注意做好水泥的必留样和检测,并按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做好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及和易性试验,只有水泥的各项指标合格后才能使用。

集料

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其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碎石砾石或破碎砾石,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人工砂。集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所占比例最高,因此骨料的强度、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活性等性能直接影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因此集料是影响高性能混凝性能的关键性因素。

粗集料

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集料尽量选择非活性、高强度、无杂质、颗粒表面粗糙,颗粒形状为球体或立方体,不能选择颗粒形状为针状或片状的粗集料,同时还要注意颗粒级配的控制,使其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能够形成孔隙率低的密实集料骨架。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来说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能过大,否则容易使石子和砂浆发生离析现象,导致高性能混凝土成型后匀质性较差,最大粒径也不能过小,否则会增大砂浆的用量,水泥产生的水化热增多,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匀质性、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细集料

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集料尽量选择非活性、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细度适中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7~3.7之间,当细度模数小于2.5时,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太粘稠,施工中难于振捣,且由于砂细,在满足相同和易性要求时,会增大水泥用量,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收缩裂缝等技术性能;当细度模数大于3.3时,容易引起新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离析及保水性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

减水剂

目前大多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性能都是通过减水剂实现的,通过有效利用减水剂可以在科学减少拌合水用量的情况下,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并降低水胶比,而且通过减水剂引气作用产生的细小气泡,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匀质性,降低沁水率等,因此减水剂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在选择高性能混凝土的减水剂时要通过试验确定其掺加量和与水泥的相容性等性能,并合理的选择后掺法或分批添加法。目前我国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这两种减水剂虽然合成技术不一样,其工作性能也有所差别。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与水泥适应性较好的减水剂,同时还要做好减水剂的留样和检测,避免因添加错误的减水剂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矿物质掺合物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制中,为了提高其强度、耐久性等性能,还需要掺加一定的矿物质拌合物,比如粉煤灰、矿粉等。矿物质拌合物由于颗粒细小,因此在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发挥较强的微粒效应或火山灰反应,不仅可以起到减水、致密、作用和匀质作用,改善拌合物的流变性质、初始结构以及硬化后的多种性能,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还能够降低其水化热,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一般来说矿物质掺合物的添加主要注意控制其掺加量以及混凝土的水胶比。目前我国对于矿物质掺合物的添加还比较保守,比如粉煤灰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掺加量只是取代了20 % 左右的混凝土,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当粉煤灰掺加量较少时,其有效作用发挥不出来,从而不会有效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拌合水

一般来说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水多为清洁的自来水或天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适当处理的工业废水等。拌合水在使用之前要测定其有机质含量、PH值、氯离子、硫酸盐含量等,确保其PH值过低或硫酸、氯酸盐含量过高而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以及凝结与硬化。

结束语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其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其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提高的关键,因此需要相关管理、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根据粗、细集料、胶凝材料、矿物质掺加物、减水剂以及拌合水的性能特征,合理确定其掺加量、级配比、强度、形状等,确保各种原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点,从而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匀质性、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参考文献

[1] 陈海红.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12-13

第6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混凝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跨海大桥、高层建筑、高速公路、海底隧道以及大型的堤坝等混凝土结构物的建设中去。由于环境和受力等特点,对混凝土材料从强度到耐久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混凝土受环境侵蚀和老化等问题严重;以及混凝土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是逐渐的暴露。因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就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了,其已经成为现如今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下面着重介绍一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发展现状。

1、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工程界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其主要的共通点是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具有高强度的耐久性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的技术。简单地讲就是: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强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等各个方面性能较强的混凝土。在各个学派的定义中,我国的吴中伟院士所下的定义更为的深远,他不仅指出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还指出了当代社会混凝土的发展方向,即充分考虑高性能混凝土与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考虑绿色成分,是混凝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真正的高性能绿色混凝土。

2、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2、1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的研究

在1986年到1993年期间,法国开展了“混凝土新方法”研究课题,建立了示范工程。在1996年,法国又开展了“高性能混凝土2000”的国家研究课题并投入了55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此后挪威持续的对其进行了资助。在美国,其1994年提出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并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用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1999年,美国又进行了“商品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项目中计算机集成知识系统的开发”。而在日本,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目前日本研制出超高耐久性混凝土,其的使用寿命在500年以上。

在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美国。日本。挪威、德国等都是使用高性能混凝土最多的国家。其中德国现行的混凝土已达到C110级,其强度等级是目前最高的,挪威紧随其后是世界第二,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C105。

2.2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分析

从1992年开始,我国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针对国内原料和工艺情况进行着高性能混凝土,并应运于在桥梁、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等工程中去,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跨海大桥、矿井建设、海港码头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等工程中的应用逐渐的增加。例如;上海金茂大厦(C60)、辽宁物产大厦(C8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C60)、北京静安中心大厦(C80)、南京邮电中心(C60)等。近几年,我国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去得到长足的发展,相继研制出了超高强建渣混凝土、高强粉煤灰混凝土、沸石粉混凝土、铁(硫)铝酸盐水混凝土、230Mpa矿物集料混凝土、200Mpa超高强钢纤维混凝土、92Mpa抗冲耐磨混凝土等一系列的高性能混凝土。这充分说明我国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前景是广阔的。

3、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性能、高工作性能、高耐久性能等特征,具体的如下:

3.1高强性能

从严格意义上说,高强混凝土并不是高性能混凝土,但是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高强性能。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和超高强的特点,大大减少了混凝土结构的尺寸,使得结构自重和对地基的负荷减轻,同时能够节省材料,适度的增加了使用空间,使得工程造价成本大大的降低了。

3.2高工作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流变学性能,流动性高,不泌水,不离析,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封性和均匀性;将自流密实混凝土应用于某些特殊的部位可以保证该处的密实性,从而降低施工的劳动强度,节省施工能耗。

3.3高耐久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高耐久性可以使建筑物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增加,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使其降低维修费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添加,使其水胶比较低,水泥在完全水化后,混凝土没有多余的毛细水使得孔隙细化,从而总空隙率很低;此外高性能混凝土总还添加了矿物质超细粉,这不仅使得混凝土中的水泥石于骨料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的空隙大大的减少,还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早起抗裂性能。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各个方面性能。

3.4其他特征

除了以上的特征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备韧性较高、体积稳定性良好以及力学稳定性长期等特点。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引气剂或者利用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疲劳、冲击力的负载。良好的初期抗开裂性、低的温度变形性以及低的自收缩变形性能充分的表现出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的良好。而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稳定性的长期性要求混凝土建筑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以及恶劣的环境侵蚀情况下保持长期的抗压、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

4.、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在逐年的增加,特别是混凝土的使用量。但是这么庞大的混凝土使用量不可避免的会有浪费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以后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必将向环保、节能、绿色以及循环使用的方向发展。加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绿色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多的节约能源和资源,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以后的混凝土的发展应该更多的使用工业废掺合料,尽可能的节约水泥,并且具备更高的耐久性和更强的强度。总结以上可以看出,未来的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1.节省更多的水泥减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2.更多的使用工业废料掺合料;3.最大限度的发挥混凝土的优势性能,尽可能的降低水泥和混凝土的使用量。此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还必须考虑怎样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怎样的在混凝土中掺加工业废料,以及怎样使建筑混凝土垃圾能够得到更好的重复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必须加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理论研究,使其尽可能的有一致的鉴定标准。

总而言之,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研究和发展其的过程中,要系统研究混凝土的结构体系,完善混凝土的理论体系,制定相关的统一标准,不断的总结经验,优化研究方法,尽可能的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高性能混凝土现存的问题,使其朝着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方向发展,走优质、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白越.浅谈高性能混凝土.[J].城市建设.2011(1):216

[2]蒋银岚、胡智伟.高强及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和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10(24):183

[3]任准、周文军.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其发展应用概况.[J].中国科技博览.2010(30):113

第7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效减水剂;骨料;质量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ncrete material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from raw materials, water reducing agent, aggregate, mix propor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uperplasticizer;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52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良好的工作性、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体积稳定性,由于其性价比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前提,同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力学性能,它有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卓越的性能和结构,主要具有以下性能:①高强;②高的弹性模量;③在恶劣的条件下耐久性良好;④低渗透性和扩散性;⑤抗化学侵蚀能力;⑥抗冻融破坏;⑦体积稳定性一抗裂性;⑧易密实且不易离析。由于混凝土具有适应性好、耐久性高、能够就地取材、经济性好等优点,是现代工程建设中及其重要的一种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一、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内容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普通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不同,高性能混凝土在性能上有许多特殊要求,其质量是一个相对综合性能的指标。主要表现在

(1)高性能混凝土对耐久性有较高的要求。

(2)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高性能混凝土不是以强度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它是以耐久性为主要设计指标。例如在国外的有的桥梁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要求具有高的流动性、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而对强度的要求为30-40MPa。可见并不一定是以高强为设计指标。

(3)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既满足施工所需的流动性又不发生泌水、离析。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从各个环节起,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发挥材料最佳作用。

二、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对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一般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高耐久性和高工作性的混凝土,特点是强度高、弹模高、耐久性好、变形小,可显著改善结构性能,降低结构设计尺寸,节约混凝土的原材料,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并能适应现代化建筑结构向大跨度、重载、超高层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成的混凝土。

三、 高性能混凝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1 水泥

水泥的品种、细度、矿物组成及其含量是影响它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因素。水泥细度增大促进水化速度加快水泥中的含碱量则会加速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导致需水量增大并加快工作度损失。需水量如果增大,也就制约了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所以要重视选用水泥时考虑高效减水剂相容性带来的影响。水泥是混凝土产生强度的胶凝材料,一般采用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在选用水泥时除配制普通混凝土所要考虑的因素外,还应注意水泥质量的稳定性,与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的好坏。

3.1.2 掺合料。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活性掺合料有粉煤灰、硅粉、复合型无机超细粉、磨细矿渣等。铁道科学研究院利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研制的粉煤灰混凝土, 其强度达到80-90MPa,塌落度达到18cm以上,以利于用泵送施工。清华大学冯乃谦教授利用硅粉作为掺合料研制出100MPa以上混凝土。掺合料已成为配制高强度与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成份,它是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混凝土收缩裂缝,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体积稳定。

3.1.3 减水剂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工艺日益广泛的应用, 要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高流动性等特征,具有高减水率、低坍落度损失、强保塑性的混凝土外加剂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用于配制高强度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减水剂主要是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一般在15%-20%。为了解决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高效减水剂一般与缓凝剂复合使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高效减水剂的适当剂量,在配制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的掺量通常接近或等于饱和掺量。在配制工作度大于20cm的混凝土时,如继续增大剂量不仅不能改善工作度或增大减水率,还容易现出明显的泌水、离析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过量减水剂的缓凝作用使被分散的水泥颗粒不稳定性增大,产生的沉降导致泌水,使浆体和骨料间的界面粘结力减小乃至破坏, 从而影响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大幅度降低耐久性。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特别注意控制高效减水剂的适宜剂量。

3.1.4 骨料

粗骨料可采用碎石,其级配和粒形对配制高强度与高性能混凝土有很大影响, 要求含泥量≤1%,级配良好,要求其压碎指标值在5.0%-8.0%范围以内粒径5-20mm的级配最适宜配制混凝土。石子中针片状含量增加和级配不好使混凝土和易性降低。

细骨料可选用细度模数2.7-3.1的中砂,细度模数小的砂会使混凝土更加发粘。必须重视砂中含泥量对混凝土强度性能的影响。砂子含泥量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一般规定砂的含泥量不大于2.0%。

第8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发展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2)超高性能混凝土;(3)智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1.耐久性、2.工作性、3.力学性能、4.体积稳定性、5.经济性。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炎热季节或寒冷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原材料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一般3天达到设计强度的60%,7天达到设计强度的80%,因而,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重要。通常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采取以带模养护为主,浇水养护为辅,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质量检验控制,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硬化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抗渗性、电通量等。

绿色是绿色环保,人类社会越发展,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迫切。水泥和混凝土堪称为世界上耗用量最大的材料,在我国尤其如此。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乏,同时也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大国,以水泥和混凝土为例,我国水泥的年产量大约9亿吨,占世界水泥产量的三分之一,混凝土产量约12亿m3,世界混凝土年产量大约30亿m3,混凝土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水泥,水泥的生产又极大地影响了环境,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所以绿色高性能的发展是事在必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使用,即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以粉煤灰为例,现已研发与使用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绝大部分把粉煤灰作主要掺料,粉煤灰是工业废料,如不很好利用,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粉煤灰,即解决了二次污染,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混凝土的评价已由高强度转为高性能,高性能中耐久性是一个主要的评定标准,混凝土不是一劳永逸的材料,它也是随时间的增长、环境的影响和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一些发达国家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建筑工程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子孙后代造福的需要, 2005年建设部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文件中第2项既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建设部部长汪光熹在第2届国际智能绿色节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以支援和促进行业发展,将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低能耗大型公关建筑技术等加快技术公关,推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为核心的建筑技术发展,逐步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因此,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利国利民,惠及子孙之事。上述这些都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下列特征:(1)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2)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3)更大地发挥混凝土的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就可成为绿色混凝土。事实上,许多工程如大体积水工建筑、基础等对强度要求不高,但对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低水化热等有很高要求,都应采用HPC。例如日本跨海明石大桥基墩混凝土(50万m3)要求高耐久性、高抗冲刷性与低升温,而强度只要求20MPa,使用的就是掺加了复合外加剂与复合细掺料的HPC。由此可见,高性能混凝土并不一定强调高强,我国目前也己完成了普通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的研究和应用。因此,传统的GHPC的应用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可以将欧美对HPC强度的低限50MPa降低到C30左右,原则是只要不损害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如孔结构、水化物结构与界面结构等,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与体积稳定性。纳米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等都是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已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施工性能和耐久性,同时可以更多地利用工业废渣及其它废弃物,有良好的经济指标和环保意义,因此,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随着HPC的开发和应用, 建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的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专家指出, 作为建筑工业主要原料的水泥,实际上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核心是在限制水泥用量以获得混凝土高性能的同时,坚持其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21世纪前后, 吴中伟等提出了绿色混凝土的概念,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含义:1)节约资源、能源;2)不破坏环境,更有利于环境;3)可持续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大力开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对混凝土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并为HPC的发展指明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 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丁大钧.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俞瑞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M].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7.

[5] 陈肇元.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9篇

(绍兴巿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干缩的影响问题。

关键词 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因素

1.前言?

(1)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2)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良好的工作性和较高的体积稳定性,使高性能混凝土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干缩的影响问题。

2.单方用水量对干缩的影响?

2.1有试验研究表明,抗压强度60MPa以上,单方混凝土用水量185Kg以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即使单方混凝土用水量变化,干燥收缩也基本上不变化,位用水量对收缩影响小。?

2.2而且:?(1)水灰比≤40%情况下,对于水灰比分别为25%、30%和40%的三种情况,改变每个水灰比混凝土中的用水量:由140~180Kg/m?3,混凝土的收缩差别不大。?(2)随着水灰比由25%增至40%时,收缩值由4×10-6?增至6×10-6?(干缩龄期200d)。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缩随水灰比增大而稍有增大;但在相同水灰比下,用水量变化对于缩影响不大。

3.骨料种类对干缩的影响?

(1)试验研究还表明:在相同水灰比的混凝土中,不同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凝土单方用水量为定值(170Kg),对于水灰比为30%和40%;采用不同性能骨料,干缩值差别很明显。当碎石的密度大时,其吸水率低,强度高,混凝土的干缩低。而当碎石的密度低时,其强度低,弹性模量也低,混凝土的干缩大。?

(2)研究表明,不同骨料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以石英岩为骨料的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收缩率最低,30年的收缩值仅为450×10-6;砂岩的收缩率最大,30年的收缩值为1210×10-6?。

4.高效减水剂对于缩的影响?

高效减水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缩也有影响。对不同类型减水剂,根据其添加量,收缩值增减在10%~20%的范围内。特别是早期开始受到干燥时,收缩增大。要降低由于添加高效减水剂的干缩值,必须注意早期充分养护。28d湿养护的高性能混凝土,即使掺入高效减水剂,干缩值也不会提高。

5.超细粉对混凝土干缩的影响?

硅粉、明矾石类矿物超细粉及粉煤灰等具有降低高性能混凝土干燥收缩的效果。而掺入沸石粉、页岩灰等,会使干缩增大。?

5.1硅粉对干缩的影响。

当水胶比为30%时,硅粉的掺量增大,千缩降低。基准混凝土干燥龄期150d,于缩值500×10-6?;而硅粉掺量10%~20%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干缩值为400×10-6。相应的失重百分率也是基准混凝土高。?

5.2粉煤灰超细粉对于缩的影响。

我国中南大学周仕琼教授等对掺入超细粉煤灰(UFA)的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收缩测试,研究了不同砂率、UFA掺量、胶凝材料用量B、W/U、W/C对混凝土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缩率随着UFA掺量和W/C的增加而增加,当掺量≤50%时HPC的干缩率均小于基准混凝土;B与W/B对干缩率影响不大;砂率对强度影响不大,但对坍落度和弹性模量及干缩率有影响,当砂率为35%时坍落度最大,弹性模量最高,干缩率最小。?

5.3复合超细粉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1)广西大学陈益兰、李树超以粉煤灰与烧高岭土复合和矿渣与烧高岭土复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28%。并测定了混凝土的60d龄期的收缩。混凝土试验配比如表1所示,收缩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2)混凝土收缩测定按GBJ82-1985《普通混凝土耐性久性测定方法》进行。成型10cm×10cm×515c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每组6个。3d龄期起,试件从标准养护室取出,放入恒温恒湿室,用混凝土收缩仪测定1d,3d,7d,14d,28d,45d和60d的长度变化。

(3)从测试结果来看以30%的矿渣高岭土复合超细粉或粉煤灰偏高岭土复合超细粉等量取代混凝土中的水泥后,高性能混凝土60d的收缩比基准混凝土的收缩降低1半以上。

参考文献

[1]田培.王玲.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王立久.建筑材料学(第二版)[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第10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掺合料;专利申请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引言

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是以其“三高”而著称,即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高,被称为 21 世纪混凝土。HPC 是由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席、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冈村甫(Okamura)教授及其助手新近研制的一N全新的特殊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我国1988 年开始发展高强混凝土,1990年提出了HPC,HPC技术以及高强、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目前混凝土技术的核心和重要发展方向[1-2]。

一、国外专利技术发展分析

经统计分析,根据专利申请量的趋势可以将国外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5-1994年,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量基本呈直线增长,主要通过纤维来增强,如JPS5034325A将玻璃纤维快速均匀分散到混凝土体系中,利用玻璃纤维来增强混凝土;专利GB1406442A中采用了混杂纤维,通过螺旋缠绕在一起,加入到混凝土体系中来增强混凝土材料。

第二阶段从1995-2004年,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量的增幅开始放缓,主要是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技术手段有:改进纤维的结构类型、优化颗粒级配和添加相关功能型组分等。例如JP3190178B2采用了具有对称波纹的钢纤维来增强高性能混凝土;专利DE19839436则提出采用最优颗粒尺寸紧密堆积的方法来减少气孔率,并减少体积密度和压实密度之间的差距;

第三阶段从2005-至今,这一阶段的专利申请量开始减少,纤维的改进和使用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技术手段,但是利用飞灰和高炉渣粉等掺合料来制备高性能混凝土也逐渐增多,如专利JP2006117466A中就含有飞灰和/或高炉矿渣;KR20060093562A中含有飞灰、硅粉、CAS膨胀剂和乙二醇系列减缩剂;上述原因可能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弃物逐渐增多,如何处理这些工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

经统计发现,国外申请人以日本企业为主,排名前八的依次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6.4%)、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5.4%)、鹿岛建设株式会社(5.1%)、石川岛建材工业株式会社(2.6%)、韩国建设集团研究院(2.6%)、清水建设株式会社(2.1%)、太平洋水泥(1.9%)和拉法基水泥(1.6%)。

二、国内专利技术发展分析

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始于1988年,根据统计分析可以将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8-2005年,这一阶段的发展趋于平缓,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比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掺入聚合物纤维、混杂纤维、轻质多孔材料、炉渣矿渣等活性掺合料以及功能助剂如早强剂、超塑化剂等。如专利CN1196338A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在现有普通的混凝土中同时加入早强剂,混凝土膨胀剂和掺合料,这种高性能的混凝土具有早强、高强、高粘结力,微膨胀、耐久性能好等特点;专利CN1472157A通过两种高弹性模量纤维的几何尺寸的优化混杂,达到与混凝土各层次特征尺度的良好匹配,以较低的纤维体积掺量实现了从整体上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的目的。

第二阶段从2005-至今,这一阶段高性能混凝土从申请量和申请质量上均有较大的提升,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的基础建设开始对混凝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环保、资源的角度更加需要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这一阶段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防腐、强度等,以适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加固工程、海洋工程等,此外,一些新型混凝土如防辐射、再生混凝土等也开始有所发展。如专利CN103588404A采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再生骨料,通过化学反应填充再生骨料中的微孔,进而提高再生骨料的使用性能,制备出高性能的再生骨料混凝土。

为了了解国内主要申请人以及申请量占比情况,将申请量按照申请人进行了排名统计,发现国内申请人主要以高校为主,排名前五的申请人依次为武汉理工大学(19.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9.7%)、北京新奥混凝土(7.1%)、同济大学(6.3%)和浙江大学(2.7%)。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让企业也有更强的创新竞争力,这也是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

为了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将不同地区专利申请量的占比进行了统计,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北京(17.3%)、江苏(14.1%)、上海(8.7%)、湖北(5.5%)和陕西(4.7%),这几个地区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申请量占了总量的一半左右,首先,这主要是由于这几个地区的高校等科研机构相对较多,其次,北京、江苏以及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多,也是推动其发展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绿色生态混凝土的重要动力。

三、结语

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发展相对较早,也比较成熟,我国的发展起步虽然晚,但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建设,而混凝土是基础建设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低碳环保型社会的发展对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寿命,减少拆除次数,减少资源浪费,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对于我国工业以及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有军,等.复合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57-60.

第11篇

关键词: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一、 概论: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⒈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高抗渗能力,但不一定具有高强度,中、低强度亦可,换句话说高性能混凝土绝不等同于高强混凝土。

⒉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这一点很重要。

⒊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长,对于一些特护工程的特殊部位,控制结构设计的不是混凝土的强度,而是耐久性。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和一大特点。

(二)本文研究内容

本文根据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浅谈一下在拌制混凝土时的全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进场的检测试验到混凝土浇筑养护,每一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检测试验。质量大关从源头以及过程中抓起,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优质的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混凝土全程质量控制

㈠原材料的选择

⒈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选用标号不低于42.5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C3A含量应不大于8%,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其余性能应符合GB175-2007的规定,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⒉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砂,细度模数宜为2.6~3.0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5%,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TB10210的规定。

⒊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耐久的碎石,压碎值指标应不大于8%,骨料母体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之比应大于2。粗骨料颗粒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不得混风化颗粒,含泥量不应大于0.5%。粒径宜为5~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且不得超过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2/3和钢筋最小间距的3/4,并分成两级(5-10mm和10-20(25)mm)储存、运输、计量。粗骨料的其他质量指标符合TB10210的规定。

选用的骨料应在试生产前进行碱活性试验。不得使用碱-硅酸盐反应的活性骨料和膨胀率大于0.20%的碱-硅酸盐反应的活性骨料;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盐反应的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应不超过3kg/m3,并符合TB/T3054-2002的要求。

⒋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应符合GB1596-91和GB/T18046-2000的规定。Ⅰ级粉煤灰需水比不应大于100%,磨细矿粉比表面积应大于450m2/kg。渗入的引气剂、保坍剂及其他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应符合GB8076的规定,其品种及数量由试验确定。具体规定应符合《时速350公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要求。

⒌外加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采用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T8076的规定或经部级鉴定的产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外加剂掺量由试验确定,严禁使用掺入氯盐类外加剂。应采用高效减水剂,其性能应与所用水泥具有很好的适应性,30min减水率不应低于20%,碱含量不得超过10%,硫酸钠含量不得大于5%,氯离子不得超过0.1%。

⒍水:拌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凡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即可使用。

⒎高性能混凝土对氯离子总含量要求:在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所含氯离子总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要满足的条件:⑴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值,一般地,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5倍;⑵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值,一般地,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5倍;⑶必须满足和易性,包括三个方面,即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在满足粘聚性的前提下砂率应取最小值);⑷必须满足耐久性要求,能够耐磨损、耐火、抗冻、抗渗、抗化学侵蚀,规范对水灰比最大允许值的要求,也是耐久性所必须的;⑸必须满足经济上的合理要求,如选用堆积密度大的掺配石子做配比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⑹混凝土的混合料需水量主要取决于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和级配。

⒉.针对配合比设计中的要求对材料用量的调整: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胶比(水与胶结材料的重量比)一般不宜大于0.35。强度等级愈高,水胶比应愈低。高性能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量不宜大于400 kg/m3;水泥与掺合料的胶结材料总量不宜大于500 kg/m3,并通过试验验证。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所用高效减水剂品种和掺量,应通过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选定;混凝土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大5Kg。高效减水剂掺量宜为胶结材料总量的0.6%~1.5%,为提高拌合物的工作性和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损失,可采用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等方法。

⒊.配合比设计的经济价值:在基准配合比确定后掺加外加剂:⑴基准配合比水泥用量不变,利用高效减水剂减水(即减小水灰比),同时将砂率减小1%-3%重新计算砂石用量,试拌混凝土并进行调整;⑵基准配比增加减水剂主要为节约水泥用量。保持水灰比和其他不变,减小水泥浆,从而达到减少水泥用量的目的。

㈢混凝土拌制、运输与施工的控制

混凝土必须充分搅拌,直到外观均匀一致,各组分分布均匀,充分搅拌的混凝土从同批拌合物的不同部位取样试验,其密度、含气量、坍落度和粗骨料含量应该是相同的,搅拌的时间必须符合规定(一般不少于3min),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气泡分布差,强度发展不良,早期硬化问题等。

混凝土运输中避免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延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浇筑,特别在夏季高温天气情况。胶凝材料与水混合后立即开始水化,前30分钟内硬化较慢;混凝土拌合后1.5小时还能顺利浇筑(除非混凝土温度过高或水泥用量过大),混凝土 从开始加水搅拌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尽量短,防止混凝土过早失去塑性,使混凝土浇筑困难。防止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的离析,粗骨料的分离将导致混凝土不均匀,含较少粗骨料那部分混凝土收缩大而易开裂且耐磨性差,较多粗骨料那部分混凝土太干硬,使振捣和抹面困难,且易形成蜂窝。必须杜绝在现场随意加水增加混凝土的流动度,那会严重降低强度和耐久性;特殊情况下通过添_-加外加剂提高工作性,但要注意不能引起含气量增加过大,那同样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某些性能。

模板内的残渣应清扫干净,浇筑前期溅在钢筋和模板的松散、干燥的砂浆必须清除,那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混凝土下层浇筑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特别是在夏季,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必须彻底振捣密实,浇筑速度要快,以便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防止形成浇筑缝或冷缝。应经常移动泵送管口,防止砂浆的流动性延缓使粗骨料过于集中而产生离析。混凝土泌出的水不能汇集在模板的末端、角落或侧面,而应该引出泌水以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模板附着振动器只用于那些插入式振捣器不易插入的地方和配筋密集的地方,但要保证连接稳固,否则会引起振动能的损失和混凝土不密实。过振的后果会引起粗骨料下沉而轻骨料和浆体的上浮,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对高胶凝材料用量和大坍落度的混凝土影响较大;同时会使引气混凝土的气泡过多损失,以及模板较大的变形,混凝土表面泛浆,增加泌水而易产生砂纹。当然也要防止振捣不足出现蜂窝、孔洞、冷接缝、浇筑线等现象。

㈣混凝土的整修与养护

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小,加上掺加了较大比例的掺合料用量,混凝土很少泌水,为防止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早进行抹面,并在抹面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养生;在抹面后最初的几小时最需要保湿养护;注意抹面时不能轻易洒水,这会降低面层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低水胶比混凝土的养护非常重要,水泥和水混合后水化立即开始,水化程度显著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然新拌混凝土中的水比水化需要的水分多,但是水份蒸发引起过度失水,会影响水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如果没有外来水的补充,其内部相对湿度就低,从而使浆体自身变干,到一定程度时水化就会停止。因为水胶比低,混凝土的渗透性低,混凝土一旦干燥,水分将很难再次渗透进去,所以混凝土的湿养护时间最好持续到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湿养护期间要防止两次洒水时间间隔过大引起混凝土表面干燥,因为干燥交替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纹甚至开裂。

为满足施工工艺要求,混凝土有时需要蒸养,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度达到施工工艺的要求;蒸汽养护制度非常重要,过高的温度对强度及耐久性均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控制静停时间、升降温速度、最高恒温蒸汽养护温度可以达到预定目的。

混凝土的温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为防止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并防止混凝土芯部温度过高引起延迟钙矾石的形成,发生热致延缓型膨胀从而使耐久性下降;整个养护过程控制混凝土的芯部和边缘温差以及混凝土的表面和环境温度的温差不大于15℃,同时湿养护时应注意养护水的温度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也不能大于15℃(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规定如下:①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②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③养护时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截面较为复杂时,不宜超过15℃)。

三、结论:

第12篇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裂缝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京石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h,运营使用寿命为100年,结构物施工中所用混凝土均为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应具备六大指标:a抗裂性、b护筋性、c耐久性、d抗冻性、e耐磨性、f抗碱—骨料反应;高性能混凝土六大指标决定其具有四大特点:a高耐久性、b高工作性、c高强度、d高匀质性。

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本身也存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使用环境要求更为严格、材料质量、材料温度、混凝土拌合、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要求相对更为严格。 由于施工环境、气候、施工工艺、混凝土材料组成、混凝土配合比、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低的特性等因素可能会造成一些混凝土结构物施工缺陷,混凝土裂缝就是一种通病。

2高性能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外部荷载作用以及温差、干缩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高性能混凝土产生裂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控制。

2.1温度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捣实后的混凝土,在早期凝结硬化阶段,受到急剧升温或急剧降温,混凝土由于温差变化急剧造成混凝土收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另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升高,经现场实测在2-3d 内混凝土芯部温度可高达50-80℃,这种芯部和表面的温差造成混凝土收缩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2.2干湿变形裂缝

高性能混凝土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会产生干缩湿胀缝这种变形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化所致,混凝土中的水分为凝胶粒子表面的吸附水、自由水、毛细管水等3种,当毛细管水和粒子表面的吸附水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就会产生干湿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2.3塑性裂缝

俗称龟裂,当混凝土本身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便会出现塑性裂缝。

2.4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

如模板刚度不足或拆模过早,可能引起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养护不当,特别是早期养护不及时也能产生裂缝。

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供料不及时、浇筑不连续,就容易使混凝土产生冷接缝,形成薄弱层,由于上下混凝土的收缩不同在薄弱层的表面极易形成收缩裂纹。

漏振及过振也可引起混凝土裂缝。漏振使混凝土局部均匀性差,容易产生不规则裂缝;过振使混凝土中粗骨料下沉,砂浆上浮,表面泌水率加大,由于砂浆砂浆收缩大约是混凝土的3倍,致使砂浆量集中地层面形成裂缝。

3裂缝预防

3.1高性能混凝土温度裂缝预防措施

3.1.1 严把原材料关

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适当加入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硅粉、矿渣超细粉等)可明显降低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升温,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矿物掺和料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填充作用,加强了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强度,降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施工中将矿物掺合料代替部分水泥用量掺入混凝土中可降低工程成本。

粗细骨料的用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粗细骨料占混凝土体积的80%左右,所以要控制砂石用量。粗集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黏土含量不得超过规定要求。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率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配合比设计时宜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1.2施工工艺控制

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搅拌要均匀,合理选择拆模时间, 通过测试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主要采用在布设冷却水循环管道(见下图),通过冷却水循环系统来降低混凝土芯部温度,使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内。

测试混凝土中心温度的方法,在混凝土构件中埋设测温探讨,将测温探头放置在预先埋设测温探头,将测温探头放置在预先选定的位置(如混凝土集中的部位中心、混凝土表面位置)用绑丝捆绑在构件钢筋上,用塑料袋包好连接头以防水影响使用。在每个测试元件的引出导线外留部分粘贴编号标志,以便测温时记录。

混凝土浇筑时应测试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待完成全部混凝土的浇筑后,在前48h内每2h测定一次混凝土结构温度,以后每6h测定一次,当混凝土结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混凝土结构表层与环境温度差相同时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3.2干湿裂缝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

3.3塑性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塑性裂缝在夏季较容易出现,施工中主要通过覆盖及洒水养护等措施预防。覆盖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塑料薄膜可以很好的阻止水分蒸发,土工布可以很好的吸附水份降低洒水次数。以混凝土及覆盖物表面保持湿润、不干燥来控制洒水频率。

3.4施工不当造成的裂缝预防措施

模板和支撑要求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大造成开裂。

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养护及时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应变。要掌握气候变化,特别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大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覆盖措施减少水分蒸发。

合理安排施工机具、浇筑工序,保证单个构件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灰比低,流动性大,在浇筑振捣过程中应防止过振,适当减少振捣时间拉大振捣间距可以避免粗骨料下沉造成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改变,从而避免箱混凝土产生裂缝。

4结束语

高强度混凝土的裂缝不但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能,疲劳强度还会使预应力混凝土发生预应力损失以及使一些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产生原因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偶然性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一些特性,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在施工过程中,从原材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层层把关就会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保证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2]铁建设[2005]157号《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