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时间:2023-06-04 10:4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项目管理经验

第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收尾;研发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管理科学,在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重视。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过程,项目收尾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大多数以产品研发为主业的企业中,项目团队往往在产品研发成功后就解散了,项目收尾工作难以得到开展,其重要意义也难以体现。本文从项目收尾的内容、作用和开展出发,简述项目收尾的工作的现状及对产品研发企业的重要意义。

1 项目收尾的内容

项目收尾(Project Conclusion):根据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概念,项目收尾包括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两部分。

其中,合同收尾是对项目的合同收尾就是根据合同,和客户一项项的核对,是否完成了合同所有的要求,是否可以把项目结束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验收。由于客户的要求,合同收尾工作在绝大多数项目中都得到了比较良好的开展。

管理收尾是指项目团队在整个项目基本完成后,对整个项目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进行过程的得失进行总结,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提出完善建议。具体工作包括:

(1)项目分析,即将实际情况与基准方案进行比较。从成本、进度、技术参数等方面分析项目实际情况与初期基线的出入;分析项目范围及其变化对成本和进度的影响;分析项目质量的好坏;分析项目满足要求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2)向顾客学习,包括顾客对项目的最终接收;收集顾客对项目的评价及对未来项目的建议。

(3)项目移交,包括图样技术文件的移交、处置租用和购买的设备、将项目责任移交给运营维护单位、安置项目人员。

(4)项目信息归档,包括建立项目记录的历史资料库及按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存储有关资料,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质量记录、合同记录等。

在情况允许时,还应在项目策划中安排项目阶段收尾工作,即随着项目的进展,在重要的节点之后开展阶段性的收尾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和收集顾客建议,对项目管理的绩效进行分析,对项目管理进行完善。

2 项目收尾的作用和意义

一个项目的收尾,不仅是项目管理过程结束的标志,更是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积累提升的基础。通过项目管理收尾工作,收集项目的信息和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来判定项目的策划是否完善,对风险的预估是否全面,对资金和人力的预先安排是否合理,还能从顶层策划、人员权限、组织结构等方面对项目进展的得失进行分析,从而系统全面的分析项目的经验教训。同时,将经验教训固化存档,也是将个人、项目组的经验沉淀为企业经验的重要途径。

对企业内部而言,项目收尾的意义在于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沉淀管理过程经验。对企业外部而言,是收集客户意见建议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客户对整个项目过程的意见建议,可以系统的将客户需求转换为企业追求,从而提升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与水平。

根据项目收尾的成果,企业可以将项目管理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固化为制度流程,从而提升企业项目管理能力。项目收尾是打造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的重要手段。

3 项目收尾过程开展的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收尾一般都由客户主导进行,基本都开展了合同收尾工作,按照合同要求进行了核对、验收。

但是,在产品研发项目,特别是大型产品如汽车、航空产品等的开发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国家重点型号等复杂大型项目,还是元器件开发等小型项目,由于大多数采取的是项目组形式或项目组与行政矩阵式结构,在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大多数都重新整合到其他项目组中。同时,在项目的策划中也缺失项目收尾的安排,导致开展了项目管理收尾过程的微乎其微。即使在少数开展了项目收尾的项目中,也没有系统化的开展工作,造成收尾工作流于表面甚至流于形式。

尤其是项目分析过程,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缺失。在大多数项目的收尾过程中,基本上仅针对项目的符合合同要求情况进行了检查,对项目计划的符合性、执行性,项目范围变更,需要进行的机构、资源优化等内容均没有进行分析回顾。

在各项目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大型复杂产品总体研制过程,还是分部件的研发过程,均存在大量可供借鉴参考的共性问题,项目管理过程也存在大量重复或类似过程。因此,适时参考其他项目经验是节省项目时间、成本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目前各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收尾过程的缺失,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在之前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如成部件交货延期影响项目进度;研制试验出现反复造成项目进度与成本超出计划;项目资源与人力不足造成进度拖延;项目方案不足造成成本超标等在后续的项目研制中反复出现。同时,在前期项目研制中形成的临时制度、组织结构等促进了项目管理过程,有利于提升企业效率,但项目结束之后,未能固化到企业的制度与机构中。类似问题,造成项目经验无法转换为企业经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4 收尾过程改进建议

为解决企业项目经验沉淀的问题,必须重视和实施管理收尾工作。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在各项目研制策划中,明确增加管理收尾的工作安排,同时安排相应的资源及人员。在可能时,还应将收尾工作纳入项目或个人的考核评价中,督促项目管理人员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2)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增加管理收尾对制度的持续改进要求。明确每个项目完成收尾后,必须对企业的相应制度进行管理评审,根据项目收尾总结报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3)在企业中增加项目管理经验库。将各项目管理收尾总结报告收录到企业项目管理经验库中,通过收尾工作,总结项目经验教训,同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江.建立符合科研人员需求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3(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一、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如下:

1.科研经费预算模糊。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模糊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申报预算时,仅限于按照项目基本状况和自身经验进行粗略预算,往往不够科学和周密。科研项目获得批准立项之后,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缺乏有效的计划,经费使用盲目、低效、不平衡。同时也由于科研经费管理自身的复杂性及资产、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管不严等原因,使得部分科研经费仅限于表面的成本核算,而经费的如何用,用到那里,是否有效率,经费的使用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基本没人管。最终导致科研经费的“流失”在外和“余存”于账现象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管理部门协调性差,监管失控。在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分级管理体制下,科研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各自为政,这就存在工作不协调、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往往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监管失控。科研主管部门的核心任务往往只是项目的申报、立项,而不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导致项目和经费管理严重脱节。财务主管部门由于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了解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对于科研经费要怎么使用,怎么高效使用,是否按照预算进度使用,甚至是否属于这项科研经费等问题并不清楚,只要原始票据真实合法,报销手续完备,财务部门就能够报销经费。再加之审计部门监察、审计工作的滞后性,都必然会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低下、监管失控。

3.重结题、轻结账现象严重。我国有关科研和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但就目前而言,高校科研人员为了不影响再次申报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后重视项目的验收、结题,对于项目的结账工作往往延迟,造成部分科研项目结项,但科研经费账面有结余,这不仅使结余资金被闲置,浪费了有限的国家教育资源,增加了管理成本,还给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项目管理和会计核算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1.强化预算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是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强化预算管理就要求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详细的预算编制,具体到每一项可能的科研经费支出,同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预算的调整。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针对项目类型和不同学科特点,聘请不同专业的专家对预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指导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尽可能避免出现漏洞。在此基础上财务部门建立和科研部门统一的口径,运用财务软件以会计科目形式对预算进行控制。同时,搭建财务软件和科研管理系统相对接的信息平台,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查阅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人员也能够及时的对每一项预算和支出进行审核,最终努力做到科研经费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

2.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建立联动机制。高校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审批程序,合理确定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的责任与权限。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联网、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经办人沟通、科研经费会签制度等方式建立经常性的协调联动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其次,财务、审计、资产等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树立主动管理的观念,积极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正确指导科研人员按预算使用科研经费,完成科研管理模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并实现科研管理由结果控制到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转变。最后,科研项目负责人也应当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

3.加强科研经费结余经费管理。科研人员应加强自我约束能力,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结余的错误认识,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应及时在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办理结题和结账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理。在结账办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认真核算科研经费结余,有结余的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分配和使用结余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高校也应当兼顾学校和科研工作人员的双方利益,制定公平合理的结余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办法,这样才能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智敏.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09(02).

[2]刘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13(02).

第3篇

1.1立项

该院的科技项目大多属于自主立项。科技项目立项主要根据院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结合院业务发展需要及解决勘测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一与国家的产业鼓励政策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开展引领型科技研究;二立足专业前沿,了解相关技术在国际、国内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体现目前市场特色和先进性,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领先型科技研究;三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改善工艺,提高效率;四在提高工效、设计质量等方面做标准化、模块化,结合工程实际和三维设计开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每年末申报下一年度的科技项目。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即负责人)负责制,立项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包括项目内容、所用关键技术、预期目标、成果、进度计划、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经其所在部门领导批准、院科技专责审核、分管部门的院领导批准。在所有项目中,经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集体讨论选拔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影响、有深度的项目作为院重点科技项目,形成一般项目和院级重点项目分级管理。项目立项时,要分析评估科研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在较低的风险水平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创新收益;与外单位合作开发的项目,要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和研究成果产权归属,同时分析评估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委托外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要进行招标,签订外包合同,明确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

1.2实施过程

科技项目的管理分院、室两级管理。项目在进展过程中,一般项目主要由部门领导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部门)每季度对一般项目、每月对院级项目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请专家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1.3结题评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将所有项目材料(如技术报告、图纸、软件编制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等)准备齐全、规范,报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申请结题评审。(若因某些原因中途要取消所立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提出“科标业项目撤消申请”,说明其理由,经安全技术部科技专责审核、主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取消所立项目。)一般每年四季度集中进行结题评审。结题评审由安全技术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先进行形式审查,然后再由相关专家仔细审阅,提出初步意见。最后开会讨论,由评审委员会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1.4经费

科技项目的经费来源于上级补助的专项经费和院自筹科技经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暂时按项目计列。项目经费在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时一并讨论确定。项目金为项目批准经费减去实耗成本,实耗成本指项目的直接耗用成本(不含人员的工资、“七金”)。项目金待项目完成、结题评审、项目所有材料完成归档后(评审结束一个月内)结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分配到项目组每个成员。对于项目组中途取消的项目,其所发生的直接耗用成本即为该项目经费。

1.5奖励

评审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项目根据创新性、应用性、效益性、推广性几个方面进行打分,评出优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金。科技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凡获院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的成果可以推荐向院外申报更高级别的奖项。

1.6考核

科技项目纳入综合业绩考核,安全技术部每年对各部门科技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因主观因素未按期完成的,严格按照《全面考核管理办法》,扣部门考核分。

1.7保密

对于有创新、有突破的技术,及时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对于确认需要保护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申请行业专利技术。为鼓励员工开展个人创新和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专利、专有技术的成果完成人均获得相应荣誉和奖励。

2科技项目管理经验

近几年,该院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专利、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多方面零的突破。思考近年来科技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有:

(1)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管理机构、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科技组织和管理机构、机制健全,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出台了《全面考核管理办法》、《目标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2)科技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有措施,科技管理规范、扎实有效;滚动制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年初制定科技工作目标、指标和科技计划、完成措施,指标分解到部门,研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对科研项目与生产任务同等重视,同步安排。在众多立项的项目中,选拔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项目作为院管重点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月按项目进展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并在月度例会上公布,纳入综合业绩考核,确保按计划完成。

(3)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为科技创新铺路搭桥。近两年,随着我院科技管理力度加大,我们不定期邀请西安通大专利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专家来我院指导专利申请、著作权等有关知识产权申报方面的工作。使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申报技巧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我院修编了《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加大了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

3存在问题

虽然我院在勘测设计、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其他电力设计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与综合能力不强,项目起点和研究平台低,缺少核心技术,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很少;二是虽有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但研究型创新人才少,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设计人员重生产、轻科技,没有形成生产、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有效机制。

4设想及建议

第4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科研项目;问题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set of indicator management system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elaborate the necessit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Delphi method was used, and through two rounds of expert inquiry, literature search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we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The study selected 100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4 first-class indicators, while 4 second-class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the first-class indicator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second-class indicators, which constituted the second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class indicators in the indicator system were given different weight value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was established.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takes all aspects of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indicator system to evaluate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Problem

t学科研项目是医疗机构为了培养科技人才,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科技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结合临床工作开展的医学研究,主要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专项研究、医疗机构管理研究等项目。在医院进行科研项目已成为医疗机构塑造骨干人才,建设一级学科,提高科研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医疗机构科研能力的评价是现代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的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合采用文献搜索分析和理论研究,建立一套针对医疗机构科研项目能力评价的指标管理体系[1]。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该法又被称为专家意见法,本方法建立从基础研究类型的医学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一级指标分别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逐步完善,建立医疗机构项目能力评价的体系。

1.2专家的遴选 从研究的目的出发,遴选全国范围内熟悉对医疗机构的科研项目30名,在行政管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的实践的经历、督导检查经历,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2]。

1.3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框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从立项、实施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来拟定医学科研项目全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分为四级指标。其中,包括立项、实施过程、产出及效益4项为一级指标,由一级指标派生出的4项二级指标及二级指标派生出的三级指标,这样就构成了本研究的二、三级指标。

1.4开展专家咨询活动 由德尔菲法的特点,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对刚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筛选。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对参与函询的专家进行,如专家的基本情况、积极性、权威程度等;用百分权重法计算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3]。

2 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 30名专家的专业设计行政管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医疗行业工作时间超过10年,具有一定科研的实践的经历、督导、检查经历,见表1。

2.2专家的积极程度 本研究经过两轮的专家函询。第一轮专家函询发出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73.3%;第二轮专家函询发出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表率为90.1%

2.3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Cr)由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和判断依据(Ca)两个因素决定的,见表2。

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7~0.9,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可保C指标的可靠性。

2.4医疗机构科研项目全程评价指标体系一 、二 、 三级指标及其权重,见表3。

3 讨论

开展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的工作为了要提高医疗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增强医疗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的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从而增强医疗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让患者得到真正的实惠,早日解决广大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民生问题[4]。

3.1医疗机构科研项目能力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加大科研项目投入,如何评价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进一步促进科研能力的健康发展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关注的焦点。对项目能力的评价是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2医疗机构科研项目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 开展医疗机构科研项目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提高医疗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增强医疗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的能力,从而增强医疗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医疗机构实际临床应用中,让患者获得真正实惠,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这对医疗卫生学科的发展及其资源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下:

3.2.1有助于保证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有效性。建立的评价指标涉及医疗机构科研项目的全过程。除科研结果外,研究进程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当发现项目实施与预计目标发生偏离,此时依据项目的合同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应按其原定的预算方法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的经费不足,适当的给于增加,而挪用科研的经费应追究责任并追回。通过过程评价,及时检查项目实施进程中出现的漏洞,并提出应对策略,提高管理质量,保证科研项目的科学性、有效性。

3.2.2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项目的实施过程很多并不是让人非常满意,如有的项目尚未进行可行性论证就盲目开始;实施过程中没进行及时评价和跟踪而导致项目进展不畅甚至失败的。建立出一系列严格的评审机制、评审流程、评价标准进行科研项目的评估,能尽量使决策失误降到最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2.3有助于实现医疗机构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拟以医疗机构科研能力作为评价对象,通过梳理我国医疗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的现状,指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在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而后对当前科研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修正,构建医疗机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最终将该指标运用到具体的项目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凸显实践性和可持续性[5]。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调查分析法,对国内外医疗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的现状,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医疗机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培养更高素质更多的评价人才的相关措施,进一步了解建立医疗机构科研能力评价的体系,最终让科研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医疗事业做出的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雍正平,蔡力,刘洲,等.2009~2011年四川省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科研现状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3(11).

[2]林晖,冯建军,王凌,等.关于医学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的系统评价[J].西部医学,2011,6(23):1198-1200.

[3]郑勇,范怀昌,廖菁,等.小康型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及效益评估[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176-177.

第5篇

1校企协同机制在软件类实践教学中的意义

高校的软件实践教学目前也使用项目驱动,但教学采用的软件项目相比于企业项目有很大的局限性。部分软件项目只是实现单一功能的模块,部分软件项目跟不上新的开发技术。引入校企协同机制,有计划的将企业实践和常规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1]。校企协同机制中,企业以自身的优势介入常规教学:1.企业对市场更加了解。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学校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和修改实践教学的培养方式,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2]。2.企业能够提供丰富的软件项目资源。学校可以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者已经开发过的商用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商用项目中学习到更加实用的开发经验和管理经验。3.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实践项目中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能够锻炼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4.企业有丰富的就业资源。实践课程体系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就业后的适应能力。通过企业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接触到更多的就业企业,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积极性,并且可以提前让学生学习到就业技巧。

2目前校企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实施教育改革以来,主管部门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但是从整体看各个层面的政策并不完善,对于一些具体操作的细节也缺乏相关制度的规范和指导,存在许多权利和义务的缺陷。

2.2企业积极性不高

第一,传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需要企业派出工程师赴学校参与教学;或者,让学生进入企业开发部门进行学习;这两种模式下,企业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并且,软件类的学生在开始参与学习的3到4个月时间内,没有办法协助企业进行开发,不能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第二,校企协作过程中,与企业发生合作的实体一般都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但是二级学院不具备法人资质,与企业协同时没办法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而且,企业的运营机制和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校企协同项目没有办法开展。所以,企业对传统的校企协同兴趣不是很高。

2.3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同

校企协同时,涉及到许多的评价和考核操作。但是学校和企业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在合作过程中,企业更加看重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开发能力较强、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得分会比较高。而学校更加看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师如果投入大部分时间进行项目开发,就无法保证教学和科研质量,不能完成学校考核;如果投入主要精力进行教学和科研,又无法很好地完成项目开发。而且,学校和企业在经费使用、考勤管理等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机制,导致项目合作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协同。

3巢湖学院校企协同机制的构建

目前校企协同机制中存在上面描述的三大问题:制度不完善、企业积极性不高、评价和考核机制不同,这几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校企协同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各个学校都开展了新式校企协同机制的研究,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三大问题。巢湖学院也开始了新模式的研究和试运行,准备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校企协同的效率:1.明确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2.统筹安排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3.组建以实践为到导向的校企教学团队,4.完善校企协同的合作机制[3]。目前,巢湖学院在软件类实践教学方面走在安徽省内二本院校的前列,与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协同合作。传统的校企协同机制从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开展双能型教师培训、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等几个方面开展。传统的协同机制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及经费保障及实施平台,大部分协同合作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巢湖学院自2007年开始与嘉兴IBM开展校企协同合作,先后与科大讯飞、中软国际、南京橙红、苏州欧索等知名企业合作,在校企协同合作上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与2016年正式建成校企协同软件创新中心,中心目前有40个javaweb开发工位、40个Android开发工位、30个iOS开发工位,并且具备项目联合开发、学生联合培养等多项功能。信息工程学院以中心为载体,制定了更加灵活的校企协同机制。

3.1一体式的校企协同框架

参与协同的企业只需要与巢湖学院签署一份合作框架协议,便可以在中心开展各类协同工作。在传统的协同过程中合作企业需要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专业共建、项目协同开发、外聘教师教学等子项目签订不同的协议。一体式的合作协议大大简化了合作流程,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和合作的广度及深度。在一体式的框架协议下,学校可以选择优质的企业资源快速开展协同合作。

3.2灵活的协同教学组织机制

校企协同的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作为实施对象。传统的协作模式中,需要临时从不同专业和班级中选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但是,不同班级的学生上课时间各不相同,很难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巢湖学院以创新中心为平台,在合作开启之前,已经对学生进行选拔及分组。将不同班级及专业的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分成了5个项目小组。企业只需要与中心进行对接,由中心统负责学生的教学及日常管理。

3.3集中高效的协同项目管理体系

目前,校企协同工作都依托各类集合或个人教科研项目开展。传统的协同机制中,都是以单个项目与企业进行协同,协作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的模式下,创新中心提前开展与企业的相关合作,并且将合作的企业建立一个企业资源库,将学院的各类教科研项目建立项目库,将相应的项目纳入到合作的不同阶段中开展。例如,目前创新中心与苏州风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联合开发。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将学院的教师培训项目加入其中,为协同实践教学培养双能型教师;在项目概要设计阶段,将学院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入其中,利用学校平台开展学生的校内实践课程教学;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将学生的课外实践项目加入其中,提供充足的学生课外实践学时。

3.4清晰的校企分工

传统的协同工作中,只是制定了教师联合培养、专业共建、卓越工程培养等项目。并没有明确学校和企业在项目中需要具体完成的内容。新的模式将实施过程中双方需要完成的工作进行细分。具体分工如表1所示:3.5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对参与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在教师方面:a.项目开发考核。对教师项目开发的能力进行考核,适当的引入企业项目考核机制,对文档编写的规范程度、项目开发的进度等进行考核;b.教师培训考核。教师必须参与一定的专业项目培训,将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纳入考核机制;c.学生指导考核。教师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按照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对教师进行考核;d.横向项目考核。教师必须参与或引入一定数量的横向项目,按照项目金额进行考核。在学生方面:a.学习时间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项目中参与的有效时间进行考核。b.自主学习能力考核。在学生参与项目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考核。c.项目辅助考核。在中心期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将会参与项目开发辅助。在项目进程中,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考核。

作者:曹骞 程军 单位:巢湖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健.基于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45):112-112.

[2]陈麦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3,(5):111.

第6篇

【摘要】科研系统科研活动及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规范科研活动和经济活动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益凸显重要地位。但审计方和被审计单位往往在审计结论的认识上分岐较大,甚至矛盾较尖锐。本文就如何化解经济责任审计中双方的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科研系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日趋规范,国家对科研院所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的管理越来越重视,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规范科研院所的科研业务、经济活动行为日显重要。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种主要形式对规范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内部控制执行、个人经济责任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能够定量分析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正确评价其是否履行了相应的经济责任,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它是解除领导干部受托责任的重要机制,也是组织部门考核、任免、选任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重大,审计结论直接影响到现任领导干部的前途问题,因此,在对待内部审计的结论上,往往审计和被审双方分岐很大,甚至存在尖锐的矛盾。

一、科研单位内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主要矛盾及存在的原因

(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原因

科研单位课题经费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题决算数据是基本按科研任务书的预算填制,实际账务发生的数据与科研项目决算报表数据不一致;二是管理费的支出实际超过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三是人员经费开支超过相关管理办法的规定;四是科研经费使用在项目之间互串;五是科研课题结题不及时或截留课题经费。

被审计单位对上述问题的抗争理由是:科研项目决算数据不符主要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时对科研经费额度、管理费、人员经费等进行了限制,如果项目申请不按申报指南编制预算将无法争取到科研项目,致使预算无法按实际需求编制;管理费、人员经费的规定比例或额度太小,不符合科研项目本身的实际需求,特别是近年出台的国家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规定,管理费还包括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小比例的管理费根本无法满足科研课题全成本核算的要求;由于国家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研究所宏观调控的经费不足,被迫从科研项目中开支部分人员经费,导致科研项目人员经费超预算;由于管理费和人员经费的限制,致使拥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组为了尽量完成好国家项目的预算,将一些开支在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之间互调,而不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开支情况;课题结题后经费不及时结账,或将已结题的剩余经费转入其他课题是为了使科研人员在接下来的研究探索前期工作有前期启动经费支撑,以顺利申请到新的研究项目,促进研究所的发展和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

存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配套,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基本运行费拨款不足;国家技科技资金多头管理;科技计划管理缺乏科学性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科技资金分配不透明;

(二)基建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被审单位意见及产生矛盾的原因

科研单位基建项目管理常见主要问题为:建设项目自筹资金不到位或挤占其他资金;变更投资规模;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不高或建设质量不理想;基建日常管理不规范等。

被审计单位理由:科研单位本来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而在基建立项时国家发改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强制规定一定额度或比例的自筹基建资金,单位只能先按相关规定争取先立项,尽量争取到基建项目,改善科研条件,自知经费不足时再减少投资规模,否则无法申请到建设项目;基建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围标、转包和分包现象普遍存在,行业腐败之风盛行,建设单位防不胜防,只能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工作,如果中标单位将中标项目转包或分包,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真正承接建设任务的工程队利润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通过降低建设质量来获取更多利润,因而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建设单位很少拥有专业的基建管理人才,现有薪酬体制也无法招聘到优秀的基建管理人才,只好边建设边提高,慢慢培养人才,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产生上述矛盾的根本原因: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基建拨款不足;科研单位宏观调控能力不足;自有资金短缺;基本建设行业管理混乱,行业不正之风盛行。

(三)内部审计部门通常由于时间紧迫、力量不足等原因,为了规避审计风险而详细披露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而被审计方以客观情况、法规制度老化为由对审计结论不服,让审计组拿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一是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将内部审计主要定位在行使监督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管理的需求;二是国家或主管理部门的法规或管理制度老化,未及时更新;三是被审计方的本位主义思想作崇。

二、化解经济责任审计矛盾的对策

如何客观公正、有效说服被审计方;被审计单位如何正确对待审计报告所作的评价,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单位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呢?笔者作出如下思考。

(一)认真反思,正确对待

对于审计评价、存在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的认识是存在较大差距的。由于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领导是否继任问题及被审计单位的荣誉问题,一般来说,或多或少存在审计方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评价的立场矛盾。一方面审计方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充分披露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规避审计风险;另一方面被审计方希望审计方尽量少披露问题,以免抹杀单位全体人员千辛万苦创立的业绩,影响单位声誉或领导前途。因此,审计方必须认真组织强有力的审计阵容,让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的财会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证据必须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审计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被审计单位,首先必须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虚心接受意见,充分认识到内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单位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对所存在的问题麻痹大意,最后酿成大错;其次,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审计报告,对照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各自在经济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估计;再次,要统一思想,遵纪守法,审计结论事关全单位发展,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宣传和引导,通过披露内部审计所发现的问题来提高全员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引以为戒,加强内控

经济责任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不少是由于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没有对制度执行情况建立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只是一种督促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科学管理、高效运行还是取决于单位本身。因此,单位应该将内部审计评价作为一个引子,来真正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一是控制环境。单位决策层对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决策层、管理层及员工的分工制衡及职责权限是否有效履行;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是否恰当;内部审计机制,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开展及其独立性是否得到保证;单位人力资源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单位文化氛围是否良好,这些都是内部控制需要重视的方面。二是对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具体要实行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定期报告控制、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

三是加强信息与沟通。要确认、计量、记录有效的经济业务,在财务报告中恰当揭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管理层与单位内部、外部的顺畅沟通,要求信息真实、及时、有用。

四要加强内部监督。是配备适当人员评估内部控制设计、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监控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对问题应作出相应处理。

(三)充分沟通,换位思考

由于科研系统内部审计是由上级主管单位监审部门或由其委托各二级管理单位监审部门对基层研究单位进行审计,审计组和基层科研院所立场不同,对审计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或者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做法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所作的评价要反复沟通,尽量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矛盾激化。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尊重审计组的意见和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同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同时还要站在审计方的立场反复思考,如果自己是审计组成员,如何面对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审计组也要对审计意见和评价反复推敲,每提出一个问题或作出一个评价必须有充足的政策依据,要经得起质疑和推敲,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提出的异议,也要作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接受此问题和如此评价,从哪个角度和以什么方式来提出问题和作出评价能更公正和更具说服力。如果双方能相互理解,换位思考,那么,审计的职能就容易履行,审计的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四)抓大放小,帮助改正

一个基层研究单位,特别是一个业务量较大的研究单位或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研究单位,在其开展科研业务和管理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果单位领导层过于谨小慎微,没有创新意识,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利于单位快速发展的。如科研项目一些政府采购目录外的大型采购,单位会采取比质比价的方式压低采购成本,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不一定会走过多过细的程序。针对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审计组应从高起点来审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对单位遵守各项法律、单位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单位决策层、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职务胜任能力、单位各个层面对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的力度及防腐拒变等方面进行监督,重点提出有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以体现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有些是单位实际情况无法解决的,如科研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超标、课题结题不结算或结算后仍将经费留给科研人员支配等行业普遍性难题,审计组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最好能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五)提高认识,加强整改

面对审计提出的各种问题,单位领导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重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与单位业务关联性大的条款要特别提醒,由相关部门反复学习研究,找出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的有效措施;其次,要尽快对错误进行整改,并在整改的同时,由相关业务部门或管理部门反复思考和探索,看是否会由此而引发出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六)科学总结,共同呼吁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科研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且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如: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的不合理问题、管理费规定比例太低问题、用科研经费发放人员费用、自筹基建经费不到位等问题,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应客观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相关部门反映,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完善相关管理法规,使之科学合理。又如:在如何正确面对表面规范、事实上腐败(如基建工程招标的围标情况普遍存在)、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的程序操作问题上,应以实是求是、效率为重、不走过场的工作方法来应对,应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反映(该行业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程度),以避免审计工作表面化。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2]郭郁婷,韩建军,何勇.经济责任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3]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年第6期

[4]赵海峡.刍议审计证据说服力[J].财会通讯,2008年第7期

第7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84-01

引言

军工行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制定和颁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军工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升级换代,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武器装备供给保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军民转换和平战转换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高素质人才成长和创造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综合实力整体跃升。在当前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时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军工促进自主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对于当前的军工制造业,其项目管理具有时限性和唯一性的显著特点。时限性表现得非常强,相关归口上级单位对项目的时限控制的非常严格;唯一性体现在,军工项目对参研单位的技术方向有着显著的倾向性,一般都是专项研发生产。对于军工企业研发生产项目而言,项目管理是贯穿研发过程始终的,相对于其他类型项目,军工制造业项目有其特殊性。

其项目的来源或类型主要包括:

1、预研项目:是上级下达的研究型课题,在国家五年计划框架下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

2、外贸项目:承接的外贸出口产品研制项目;

3、指令性型号项目:由总装或兵装等上级单位下达的型号研制项目;

4、横向项目:与兄弟单位合作的研制项目;

5、军研所内项目等:所内自己承接的产品研制项目。

在众多的项目中,型号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是该企业的工作重点,其他类型的项目研发与计划管理基本遵循型号项目的管理方法,型号项目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通常包括原理样机、初样机和正样机等几轮研制);设计定型阶段;生产定型阶段。每个阶段由专家和军方代表参加按国军标要求组织的方案和技术评审。

二、目前研发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反馈不及时。

该企业研发管理流程已经成熟且相对固定,已经建立了ISO9001质量体系,整个工作流程比较规范。但是目前由于信息传递不够通畅,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主要依靠协调会、汇报或电话询问的形式进行,此种信息反馈机制下,信息滞后,研发进度、工作流程执行阶段及工作状态不能及时被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组掌握,导致科研管理和项目组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跟踪掌握各项科研活动的具体执行状况。

2 资源统一协调机制不完善。

随着该企业承接项目数量的增长和项目周期的缩短,各研究室、检验处、物资供应处、分厂等各部门的工作量都随之增加。同时型号项目计划性强,任务周期弹性小,在项目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又要保证能按时完成任务,使得科研管理部门很难对资源和进度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并由此引发了诸多资源和进度的冲突,表现为项目计划不科学、更改多,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加大了各部门沟通协调的难度,进度的压力尤其对处在流程末端的结构设计、加工制造等环节更为突出,从而影响设计和加工的质量。

3 流程效率不高。

目前该企业几乎所有的文档资料处理都通过纸质文件来流转,审签效率低,人员的出差经常影响文件的签审,并最终影响项目的进度。手工签审往往不能将项目在计划、执行、跟踪过程中协调的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每项工作都如实记录下来,无法对签审历史追溯,容易造成扯皮现象发生。

三、改进规划和初步建议

现在企业可采用一个具有成熟的基于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块的PLM系统,为项目组成员提供基于Web的协同环境。提供项目管理直接相关的功能,包括任务分解、资源分配、进度安排;提供与项目管理间接有关的功能,包括权限控制、实时消息通知、文档共享、项目讨论区等。通过项目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在产品从概念设计到维护,直至报废的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实时协作,进行重大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并对整个产品研制过程进行项目运行状态的监视,完成计划的反馈。需要提供多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如:

1、多项目协同管理。

有可视化的项目进度管理环境,可通过表格视图或施工进度表,项目成员可以共同进行实时项目计划的编制。可以修改项目的任务约束、重大事件以及开始结束日期。还可进行任务分解、任务约束、不限层任务树、任务成本管理,建立计划基准和结果驱动的进度表等。

2、资源管理。

能够以部门、业务单位或其他分解资源的组织类型为单位,建立并分配团队资源、查询维护组织和角色技能、浏览跨项目用户的任务分配、交互式查看资源柱状图、进行工作载荷的管理等。

3、工时统计。

项目团队成员可以在线报告某项任务的工时,项目管理人员审核已提交的工时表,并将之导人项目数据库中。

4、项目成本管理。

可以为资源和角色技能指定工本费率,能够生成详细或者粗略的项目成本视图,包括估算成本、附加成本和基本成本,此外还支持可变劳工和固定成本管理。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管理的重心,在于定义研发项目中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跟踪,工作分解结构,进行资源分配,实现进度控制等。结合该企业的业务实际来看,实施信息化手段后的产品开发流程将固化在项目整体计划中,项目管理层通过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规划和监控。然后通过系统集成将企业的各类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协调一致的企业级PLM系统,管理整个企业的所有产品数据,支持产品各个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过程,对应市场、设计、制造和服务等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业务系统都构造在PLM系统之上,形成单一产品数据源。同时,以项目产出为中心的阶段——节点项目管理模型,实现了项目信息与产品记录的关联。一方面,项目的产出作为产品记录的一部分,同产品其他方面信息一样,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机制下集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项目的产出也有其本身的生命周期,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推动其状态的改变,所以,将其状态同项目进度相关联,也就实现了项目计划进度随项目执行进展的自动更新。

参考文献

第8篇

Abstract: China Coal Shaanxi Zhong'an Project Management Co., Ltd. is founded in 1988, is one of the ten supervision units which set up in the first and designated by State Planning Commission and wholly state-owned project management company with an independent legal ent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in project management when they commitment to national key coal mines construction, and exchang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关键词:主业;品牌;公信力;项目管理企业

Key words: major works;brand;credibility;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113-02

1发展煤矿项目管理主业,打造有公信力品牌的项目管理企业构想提出的原因

1.1 从市场角度分析:目前具有矿山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有40余家,而在建煤矿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省,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公司处于西部桥头堡的位置,天然的地理优势,决定了我们分享这块蛋糕。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煤矿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这势必要求不断的技术,管理集成,构建建筑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生产经营的增值目标。但是市场对煤矿项目管理持观望态度。在这个时候介入,变革监理企业为有公信力的项目管理企业,会在新的商业环境中抢得先机,而开拓项目管理业务,有很大市场空间和环境。

1.3 政策方面,国家稳步推进了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下的“再生性社会”压力下,业主考虑的生产成本已经不局限在建造成本,更要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给项目管理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对项目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4 作为矿山工程为主业的项目管理企业,要持续发展,就要扬长避短,集中资源优势,发展煤矿项目管理主业。而从公司发展角度的分析:从煤矿监理企业到项目管理企业的跨越,注重品牌服务,成为这种服务的优先供应商,才能保证企业活力。在压力和竞争中力求转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公信力,才能确保企业平稳发展。

1.5 目前矿井建设技术难度,管理难度呈递增趋势。传统的业主项目管理组织大多以非专业人员为主,处于“项目来了搭班子,项目完了散摊子”的状态,只有“一次教训,没有二次经验”。诱发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建筑浪费。投资方项目管理行为亟待完善,把煤矿建设项目管理风险转移到具有公信力的项目管理企业上是一种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自己的品牌,打造自身的公信力。

2目前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及成绩

2.1 自2000年以来,矿山工程监理主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额的65%以上。公司近四年在煤炭行业监理企业的综合实力排名在前三名之内。项目管理的内容实质就是大监理的延伸,是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到工程配套设施完成的全面监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培养了一批复合性人才,熟悉煤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运做环节。虽然存在工作深度不足的情况,但相对于其他煤矿项目管理的企业还是较有优势的。

2.2 实现项目化管理最迫切的问题是解决传统监理管理体制与现代项目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我公司主要做好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人力资源条件。项目管理需要的资源,首当其冲是人才,优秀的项目管理机构,要聚集懂法,懂技术,懂经济的专业人员。而项目管理工作范围广、内容全面、涉及专业多且深度要求高,仅靠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公司组织建立了专家库,实施完成特定工作,也将一些本身实施困难的工作,委托第三方进行实施,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难题,获得了很好的声誉。②办公、通讯资源,测试设备。公司拥有相当数量的工程试验、检验、检测设备,其中全站仪9台,水准仪7台,以及其它设备,在同行业中实力突出。公司还及时培养了一批懂得P3软件的管理人员。公司对各个项目配备适当的办公、通讯资源,实现网络连结,动态管理。③找准拓宽项目管理业务突破点。业主方项目管理走向市场是近期的事,大多数投资单位对此并不了解,同时对自身搞项目建设难度也没有足够的认知,很难主动联系项目管理公司。公司在杨火盘煤矿一期建设中担任监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市场信誉后,掌握市场信息,及时与杨火盘煤矿业主联系,并详细讲解了项目管理的内容及优点,让业主了解项目管理的价值,进而产生签订项目管理合同的意向。打消业主对项目管理有误解,在谈判时,公司向业主着重说明了项目管理单位与业主的职权区分,打消了项目业主的顾虑。在合同谈判中,实事求是的谈项目管理的价值,并不随意夸大项目管理的作用,避免事后工作被动,也利于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宣传与开展。公司于2006年展开杨火盘煤矿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的项目工程管理,取得第一个项目管理试点工程,2009年8月完成了08工作面的综采设备、安装调试任务。杨火盘建成后生产能力可达到4.0Mt/a。本次技改项目共计183个单位工程:其中矿建49个单位工程,土建59个单位工程,路桥7个单位工程,设备采购70余项,安装工程20余项。总量掘进巷道为17953m,硐室工程41372m3。该工程特点为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生产与改造平行作业。投资大,年投资密度高,且工程所在地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春秋两季风频,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段,最低气温-28度,冰冻期为10月至次年3月,有效施工期短。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较高,项目管理工作难度很大。但是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为业主节约费用数百万元,啃下这块硬骨头,公司在项目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突破,也树立了信心。在麻黄梁矿井中,创造性的将项目管理和监理工作涵盖交叉,参与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的报批手续,提高监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拓宽了业务范围;同年,公司承接了圪柳沟煤矿的项目管理工作,这些工程项目的样板作用,示范作用在公司十分明显。

2.3 公司承接项目范围宽广除了煤矿项目,在房建,市政,公路专业方面,公司都采取策略拓宽项目管理业务。2009年承接了榆林矿业大厦的项目管理工作,在房建方面也开拓市场份额。2011年,公司将眼光瞄准了市政工程,并抓住国家四部委709号文实施后带来的有利时机,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开拓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累计完成40多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为介入煤矿项目管理工作抢的先机。同时,承揽了个别招标,勘察阶段项目监理业务,为全面展开项目管理工作丰富了经验。

2.4 公司通过自身努力独立完成实用型科研加强科研课题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注重安全管理,尤其是矿山项目安全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研究,是公司打造公信力项目管理公司的又一举措。2010年,公司上报集团3项科研项目。久而久之中公司形成了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专有技术,其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市场份额。

3煤矿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化管理运作程序的关键是实现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是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的有限循环过程。细化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亟待健全完善。项目管理项目部还不能准确定位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在项目管理工作中不能掌握工作重点,抓不住主要矛盾,工作范围和深度不够明确。

3.2 承揽项目管理任务主要以公开或者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管理招标文件的编制良莠不齐,给投标文件的编制带来难度。项目管理存在地域差异,种种问题的处理给项目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这要求项目管理企业极大的占有信息资源,并且动态修正,处理消化信息不是一日之功。

3.3 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一旦实行工程项目管理,业主期望值往往很高,而处于监理单位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转型期的单位,大多还处于探索期。责权利的明确还有一个过程。而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利润空间极大缩小,而背负的责任相对很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规避风险是公司面临的另外一个课题。

3.4 公司总部的技术部门是常设的,项目管理的机构是临时的,公司的动态化管理现场的项目管理机构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动态调遣人员,阶段性针对性的处理专业性问题,有效的工作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

3.5 如何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的工作质量,如何把握其中的工作尺度,在合同,日常管理中明确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探索。

4公司项目管理经验

4.1 降低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安全风险。煤炭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没出事不等于“真没事”,公司不间断的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持续强化“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监督”的工作,在实施细则中一再明确人员的职责,公司不仅组织各种活动提升项目管理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更丰富管理人员把握解决问题的经验,打造本质安全的企业。

4.2 建立适合现代项目管理要求的工作价值观。即:较小的权力距离,以工作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工作的灵活性,全局而系统的观念。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各项效益,这要求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的企业文化,弘扬团队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目标和企业目标。

4.3 坚持管理创新,在工作中突破常规思维,营造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让“金字塔”加“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与项目为核心的组织”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的有效性,实用性,才能提升公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5结束语

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打造有公信力的品牌煤矿项目管理企业,吻合煤矿建设的一次性、独特性、单件性、建设周期性、过程渐进性、不确定性、组织临时性、管理整体性以及其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的特点。这个战略定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锡华.浅析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作者.项目管理者联盟.

[2]何成旗.安全警钟下的项目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管理.

第9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

中图文分类号:G6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96(2015)06-0051-03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创新观念不断增强,高校作为社会知识传播和创造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创新重任。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和教学是其两大重要功能和使命,而科研能力强弱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之一,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科研实力强弱。从当前国内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科研实力较弱,科研管理方法落手,科研人员积极性不强,科研经费难以为继,科研发展基础薄弱,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不断促进社会创新水平的提高,增强国家科技综合实力,同时也不断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是当前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于高校来说,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要负责制定高校科研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还承担着高校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科研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等工作,可以说,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科研综合实力的强弱。高校科研是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之一,高校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高校科研创新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是民族自主创新的源泉,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基石。高校科研不仅要实现科技发展的突破,而且要不断自我改革科研管理制度,以制度创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可以说,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是促进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科研管理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突破传统制度的局限性和约束性,总结和分析科研管理经验和教训,找到创新发展突破口。更关键的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顺应时展趋势,根据新时期社会科技发展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动力,实现高校科研发展新目标。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支持。

2新时期下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对策和建议

2.1树立正确的高校科研创新管理观念

高校在重构科研管理观念时,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紧扣知识这个核心内容,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目标。知识产权是科研人员通过脑力工作取得的智慧成果,是法律保护的宝贵无形资产。高校作为社会知识的传播和再造者,汇聚了大量专业性人才。高效科研人员是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创造者,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高校科研管理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识管理观念,强化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法律保护,切实维护好科研工作者的法律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和创新的浓厚氛围,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人才和成果管理的保护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强科研成果市场化管理,要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生产技术的水平。高校科研管理首要目标是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在提高学校科研实力的同时,不断收获丰厚的经济回报,用市场经济尺度来衡量科研人员和成果的价值。

2.2创新和改革科研管理制度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科技发展要求,高校必须要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和改革,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制度,建立一套灵活的多元化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配置科研人力资源,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手段最大程度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要建立科研管理全覆盖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和规范,保障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要保证科研管理政策一脉相承,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全面推进高校科研管理组织体制改革。要坚决摒弃传统落后的等级管理制度,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科研管理者不能扮演传话筒和发号员的角色,而且还要积极参与项目过程当中,转变科研管理工作作风和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能者居其位、各尽其所能,打造高效、活泼、紧张的用人竞争氛围。此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际贡献和工作表现为考核依据,对科研人员进行有效激励,确保其付出与收获对等,通过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最大程度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活动之间的联系,促进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高校主要目标之一,而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科建设创新思路为: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的匹配性。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和资源人才培养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层次,围绕高校重点科研项目打造科研人才队伍,突出学科建设特色和优势,构筑人才培养高台,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实现。

2.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高校科研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由于科研项目周期较长,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特点,因此科研管理工作也要形成系统化、流程化,要建立“申报———立项———实施———过程控制———结题———成果鉴定———成果推广”一套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在科研管理活动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成果鉴定水平。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成果鉴定方案,突出科研项目特色和特点,提高成果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对科研人员创新激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科研兴校的人力资源基础。对于国家级重点项目,要制定独立的科研管理计划,成立专门的科研管理团队,采用“设计———科研———施工”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同时,要提高科研成果管理水平,切实保护科研人员合法权益。要引导科研人员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选题,重点扶持重大产业项目。要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给予政策性优惠。要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科研合作,共同出资建立科研研发基地,争取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转化政策,有效降低科研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2.4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要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关键是要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还要具备科研管理专业知识和素养。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科研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预算,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人是科研管理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其工作效能直接影响科研管理效率和水平。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吸收和补充高素质科技人才到科研管理队伍中;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结合本校科研管理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建立人才良性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优化人才结构。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机制,奖励先进、惩处落后。要不断改善科研管理人员工作和生活待遇,不断提高队伍稳定性,强化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工作创新,集思广益,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社会知识传播和再创造的重要平台,承担着社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停滞不前,必须要根据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和方法,扎实提高科研管理综合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贡献。转变科研管理观念,采用现代科研管理方法,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管理队伍,这不仅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黄达人.高职院校要走自己的路[N].中国科学报,2013-09-23.

[2]叶向前.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

[3]杨德山,许艾珍.高职院校科研现状与基本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8).

[4]张国丽,田丽.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12).

第10篇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05-04

作者简介: 李 军(1974-),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石存秀(1981-),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材料成型与热处理;李顺军(1980-),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2014年,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模具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工作。从2014级模具专业新生中遴选40人,成立教改实验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组织校内外教学,探索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的方法、途径、内容和目标。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现代学徒制师资条件进行分析、有针对地提升教师能力十分必要。

一、现代学徒制师资条件分析

现代学徒制需要建设一支协作良好、互补性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学校专业教师的优势在于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但对于企业实践和技术应用不太敏感;而企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对于人才培养缺乏责任感和方式方法。因此协作良好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才能形成互补。由于学校在构建现代学徒制中的组织者地位,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应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协调好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在落实现代学徒制中的各种关系[1]。

(一)专任教师能力分析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参照企业生产模式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管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专业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些许变化,如参照企业生产模式开展教学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对专业教师工作提出的新内容。

从上述专业教师工作内容分析不难得出现代学徒制下专业教学应具备以下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企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教师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如果按重要度和能力成长途径进行排序,体现为: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项目管理经验不足、企业合作能力不足。

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全面把握企业生产流程的实践能力不足。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为例:8名专任教师中,尽管有3名教师来自企业,但对于全面把握企业生产流程所需的实践能力,无一人可以担当,专任教师队伍能力偏重模具设计,而模具制造能力明显不足。从全国高职师资来源看,据统计,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主要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占66.69%,其他高校调入的占8.53%,科研机构调入的占1.83%,企业调入的占11.08%,其他单位调入的占12.09%[2]。显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专业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是现代学徒制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参照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开展项目化学习,则专业教师应当有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做中学”。由于教师来源等因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项目管理经验很少,更不要说进行项目转化、项目分工、项目协作等。

专业教师的企业合作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企业资源(包括项目、人员、资金、市场等)不足。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往往学历层次并不低,但由于长期接受学科教育,学用脱节严重,专业教师又长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对企业的技术革新、市场变化、装备升级等往往后知后觉,导致与企业关系渐行渐远,更别提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转化为教学所用。

(二)兼职教师能力分析

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依据培养过程中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实际条件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管理课程实施、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人才培养绩效[1]。

显然,现代学徒制教育中企业“师傅”,即兼职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认为,兼职教师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当好“师傅”。一是高超的实践技能。与学校教师相比,兼职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因为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对于生产组织方式、工具使用、标准掌握等细节的把握往往比学校教师更熟练、也更有心得。二是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的一项价值体现在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如果“师傅”没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不能将所带领的“徒弟”组织好,那么“徒弟”的学习效果和安全保障等就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兼职教师往往还承担着较为繁重的企业工作任务,需要在企业工作任务和教学工作任务之间进行协调,“师傅”的组织、协调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三是一定的教学能力。兼职教师中也会存在“茶壶装汤圆――肚里有货倒不出”的情况,其实就是部分兼职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由于人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感知)、接受、理解、应用是遵守一定规律的,即遵从教育规律,因此兼职教师应当具备一定教学能力,才能找到适合“徒弟”成长的正确途径,也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效度。四是对于教育的正确认识。少数兼职教师中确实还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因此一定程度存在对“徒弟”藏着掖着的现象,这样的“师傅”是无法培养出好的“徒弟”,因此,应当对“师傅”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多年的实践表明,兼职教师错误的育人观和教学能力不足是制约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原因。

二、师资能力提升途径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能力。

(一)专任教师队伍能力提升途径

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引进企业人员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分析高职院校自身队伍能力结构,特别是按照企业生产组织要求分析师资能力结构,然后按照“补强短板”的原则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提出的是,对于引进的企业人员,仍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项目演练”是提高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项目管理经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制订科学的教学项目,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专任教师组成项目团队,以完成项目的方式,先做先练,提高能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前,利用假期,组织专业教师按照企业项目管理的模式,完成模具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全生产流程工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开展现代学徒制所需的教师能力进行了全面梳理,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每一名教师能力(含教学团队)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推进项目,“缺什么学什么”,“哪里不足补哪里”,极大提高了每一名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丰富了教师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也为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积累了教学项目、配置了完成项目所需的工具、初步形成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提高教师能力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习、研发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学共练,共同提高。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如果等到教师掌握了企业的新技术再传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只能学到落后的技术,而无法直接与先进技术接轨。笔者认为,在现代学徒制推行的高年级,可以将企业的生产性项目引入,企业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些生产性项目,从而使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形成“学习――研发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企业项目学习、掌握企业最先进的技术,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

(二)兼职教师队伍能力提升途径

与专任教师相比,兼职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管理学生的经验,与学生交流、沟通少,从而导致一身本事无法传授给学生。

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靠加强管理,一是要与兼职教师所在单位达成一致,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为其所在单位的工作职责之一;二是要解决好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待遇;三是应当树立一定的考核标准,对兼职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

在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上,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外,也应当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培训。

考虑到兼职教师本身主要承担着企业的生产、科研任务,因此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培训应当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邀请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使兼职教师深入了解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等教育体系设计的理念、方法,并进而思考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落实高校三大功能的作用。二是邀请兼职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使兼职教师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掌握人的认知规律,掌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等,并进而思考如何发挥自身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三是组织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和学生组成创新项目团队,共同完成技术研发项目。通过共同研发,促使兼职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学生,从而形成校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自2013年开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模具专业)开始筹划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经全体教师反复研讨、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影响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就是如何建设一支协作良好、互补性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为了顺利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模具设计专业采取了“制订教学项目,教师先学先做”、“教师与学生同学同练”、教师之间同研共练等方式提升教师能力。

“制订教学项目,教师先学先做”就是由教师集体决定一项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教学项目,每名专任教师单独进行设计,集体评议,修正缺陷,然后再分组制造、装配。2014年暑期,模具专业8名教师每人设计了一套垫片冲压模具,绘制了零件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型装配,购置了金属材料,每2人一组使用学校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加工设备进行了模具零件加工和装配。通过这种方式,模具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原来侧重于设计的老师锻炼了加工能力,其设备操作能力、工艺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考虑到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如果等到师资队伍完全建设完成才开展教学改革并无必要,因此可以设计一种教师“边教学边提高”的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方式,模具专业采取了“教师与学生同学同练”的师资能力提升模式,即教师(师傅)带领一组学生(徒弟)开展具有一定探索性要求的项目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对完成项目共同进行研讨、设计、制作、测试等,其中有些环节甚至是教师也不能提出即时解决方案,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进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模具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试点中就采用了此种模式,例如,在落冲模设计与制造课程学习中,部分老师选择了具有一定可变设计要求的项目,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然后在设计方案中优选方案进行制作;而在模具零件制作过程中,再次由学生提出不同的工艺方案,然后优选方案进行加工、装配。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参与学生的设计、工艺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全面完成落冲模设计与制造。由于有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这也极大激发了教师的设计灵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之间同研共练是指教师组成项目团队或研讨小组,就教学或项目研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从而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模具专业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试点以来,就进行了多轮集中研讨,分别就教学组织模式、师资能力提升、教学项目设计、加工设备操作、成绩评价方式及标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研讨,并不断总结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中取得的经验,形成共识,将其固化为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2014年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试点以来,模具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课程模式、师徒制教学模式、模具拆装和测绘、落冲模设计与制造等教学文件,这些成果都是通过模具专业教师集体讨论确定而达成。

四、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师资队伍能力提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的认识是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不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对自身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认识自身能力的优势和不足是十分困难的。模具专业教师在开展师资能力提升过程中,就存在此种情况。一些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要么认为自己并不欠缺相关能力,要么认为这些不足对教学无足轻重,要么认为应当通过组织方式变化来规避暴露自身能力的不足。实践充分证明,这些认识都是有害的。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对自身能力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补强短板”,使自身能力更加全面,更加符合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角色的要求。

(二)提升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关键

专任教师往往理论强于实践,即便一些有着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由于企业分工等原因,其从事专业实践的能力并不全面,如一些教师设计能力很强,但设备操作、工艺能力、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却有待加强,部分教师“从校门(毕业)到校门(工作)”的工作经历,使其理论、实践能力均存在不足,需要下大工夫提高。模具专业的改革实践说明,只有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才可能顺利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才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才可能联合企业兼职教师组建研发――学习团队,使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使专任教师得以参与企业项目,并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培养。

(三)项目研发是提升师资能力水平的保障

不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兼职教师,必须不断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不断开展项目研发工作。唯有此,才能保持教师能力与技术前沿同步,才能让教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应用知识。因此,学校应当鼓励甚至可以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接触市场、承接项目,在帮助企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创造更大价值。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端形式,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将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第11篇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学校管理方面只注重教学和科研活动,不讲成本核算,不讲办学效益,造成了教育资源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但是,随着中职学校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报账式”会计核算体系已不能满足对当前学校内部成本核算的客观需求。本人结合十几年从事水利行业职业教育财务管理经验,通过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过程及效果,剖析中职学校内部管理现状及弊端,提出开展内部成本核算的工作思路和研究对策,对今后中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职学校成本核算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之一。因此,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促进中职学校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是中职学校适应当今教育市场的需要和增强内在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

一、中职学校内部成本核算存在突出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学校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和活力。为此,许多中职学校纷纷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然而由于学校内部管理没有与时俱进,日益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阻碍了学校的发展脚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费信息数据管理滞后、收缴方式落后

多数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但并不完善,与财政收费系统的数据衔接不好,还存在较多弊端。学校收费系统比较落后,还不具备先进的、完整的收费统计、查询功能,统计信息数据不能明细的反映每位学生交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情况,在查询、统计、跨年缴费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导致收费数据、及欠费数据不够明细化,无法完整的反映学生欠、交费情况。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依旧维持原有传统排队开票交费模式,因入学报到人数和交费时间不够集中,长时间的集中收费管理模式,分散了财务人员的精力,影响了其他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了收费统计信息不能及时汇总。每年招生中贫困生占比较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十分严重,欠费率高达65%,致使学校办学经费明显短缺。收费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欠费清理工作不及时、不彻底,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困扰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在费用、成本核算上,会计核算方式比较单一、落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中职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经费拨付渠道、会计核算方式、资金支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科目仍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设置,支出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五类,没有设置成本类核算科目。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下,学校经费来源多元化,“收付实现制”的成本核算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能正确核算各会计期间负担的教育成本,必然要求按“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而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却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所以说,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教育企业,均应实行“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这是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的内在要求。

(三)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结题不结账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学校从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科研项目专项资金,应当单独设账核算,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待项目完结后,应及时报送资金结算和使用情况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专项检查验收。

二、化解中职学校当前问题的对策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率。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性改革。这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适合市场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人数更多的优秀学生。这就要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才能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合格、优质的“产品”。职业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除了国家和当地教育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外,还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加快收费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步伐

建议中职学校尽快推行校园办公管理软件的应用与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自发研制或购置一套全功能的收费管理系统,该收费管理系统集核算和管理为一体,不仅能解决学生收费问题,而且能为日后准确反映每个班级缴费后的查询、统计、考核及催交学费款等问题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学校内部各方面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数据。

(二)加强学费收缴管理方式改进和欠费清理工作

1、建议财务部门尽可能地推广银行卡收费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了收费资金安全与完整学生交费方式继续改进,建议使用银行卡缴费,实行一生一卡制,每学期开学前,学生或学生家长将应交学费款额及时存入学校配发的学生银行卡内,由银行分期或一次性划款存入学校指定银行账户。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拖欠缴费,也提高收费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成本,方便于收费情况统计、查询与对账工作。

2、清理拖欠学费工作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班主任,清欠率直接与班主任绩效工作挂钩,定期考核兑现中职学校生源中贫困生占大多数,收费工作十分繁重和艰难。重点把好“三关”。三关是新生入学关、报到关、毕业离校关。抓好三个部门的沟通协作,要建立财务部门、学生部门、教务部门三位一体的收费管理体系。

(三)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会计控制职能。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财务部门要制定符合《会计法》和学校自身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核算、监督职能,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明确划分各部门、各专业的内部成本核算范围,做好各类经费明细核算工作,做好成本测算和分析工作,为学校内部成本核算的考核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四)加强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

科研项目实施,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科研梯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的总体目标。

1、项目管理

应遵循“自主、公正、透明、效益”的管理原则,实施项目管理制。学校各业务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和项目跟踪管理(包括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财务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预算进行管理与监督;内部审计、监察等部门依照规定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

2、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业务费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学校负责对预算进行审定批复。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任务书和批复的年度预算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分配使用项目经费,按照要求准时准确上报各项数据、报表及相关进展报告;并接受相关责任部门、财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管理。

(五)着力于基础资料收集,做好教育成本的测算工作

学校成本控制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控制,也就是说各项活动都要讲成本效益,并且学校各部门,上至领导,下至职工,都要提高成本观念,进行成本控制,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化、系统化。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中职学校应在遵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同时,应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及时收集每年级学生人数、收费情况和教育费用的归集情况,合理计算年生均教育服务成本。以“权责发生制”结合现行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考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和受益对象,切实做好成本核算,正确、合理地核算教育成本和办学经济效益。实现年教育服务成本最小化和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及培养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核算教育服务成本,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经济效益是保证中职学校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以前中职学校都是以财政拨款经费和学生学费收入为主,现在为适应教育机制改革和市场需求而进行跳跃性改革,这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环环相扣、共同运作、协调合作,更加需要校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才能使财务内成本核算实施下去。我们坚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办学理念,经过调整优化组合,加强内部成本核算体系建设,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

作者:侯金明 单位:新疆吉音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邬兰:《高等学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与规章制度实务手册》2004年10月

第12篇

关键词:社团建设 人员管理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226-01

高校社团为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培养其才能才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校社团的建立与发展,大大地活跃了高校校园文化。但在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不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限制了高校社团的功能。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

1.1 高校学生社团总体发展情况

目前,高校的社团管理日趋专业化、制度化,高校的管理制度大大激发了社团活动的积极因子,促进了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同时学生社团的种类也随之增多,例如:中国化等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类社团,SP舞堂等兴趣爱好类社团,历史协会等学术研究型社团等等。高校社团每年除了学校团委组织的集体活动外,还会自发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学模拟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PPT设计大赛,登山活动、赛诗会等,学生社团整体具有种类多、活动多、学生参与率高等特点,社团活动日益成为培养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

1.2 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社团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不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限制了高校社团的功能。如一所高校内存在多个舞蹈协会、多个文学社团、多个民俗社的情况很多,同类社团间的交流、互动较少,有的社团之间还存在“争抢”会员的情况,这影响了高校社团的长远发展。其次,有的高校社团虽然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少,但其组织形式缺少特色和吸引力,缺乏创新性。加之其活动内容无法形成完整的活动体系,活动质量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社团活动的强度不够,质量无法得以保证。再次,虽然学生参与率较高,但其流动率亦较高,学生参加社团的时间不长,这导致一些社团的主要成员是大一新生。

2 造成高校社团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发展目标不明确

高校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一般具有自发性、松散性和成员广泛性等特点。如果缺乏对高校社团重要性的认识,社团就可能会出现发展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社团存在一定时间而解散的可能。

2.2 管理不规范

社团虽然是高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团体,但若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社团就会缺乏组织性,凝聚力、向心力不强,社团就无法形成良性的发展,也就不能发挥高校社团的教育管理职能。

2.3 活动质量不高

部分社团活动内容尚未建立完整的活动体系,其活动质量不高,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社团活动的强度不够,其活动质量无法得以保证。

2.4 自身活力不够

从目前各高校的社团建设来看,虽然社团组织较多,但活动方式大多雷同,而且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针对性的活动较少,这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

3 创新高校社团管理模式——企业化运作

高校社团企业化管理模式指的是将企业管理模式移植到非营利组织学生社团的管理上,从而形成的高校社团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化管理模式这一概念中,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得到企业界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维持企业稳定的有形、无形的管理方针、管理套路及管理方式。企业管理模式强调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以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最终目标,以工作制度、管理流程、优化企业内部结构配置为主要手段,包括了核心竞争力管理、策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创新高校社团管理模式就要求我们将追求效率和合理化作为价值取向和思想基础。

3.1 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道路

高校社团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将经历规范化、品牌化、打造卓越社团文化三个主要战略阶段。其中建立规范的社团管理制度和绩效评定机制是高校社团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只有建立高度统一和广泛认可的管理体制,高校社团方能在品牌和文化上有所建树。

3.2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社团

高校社团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创造力优势,在不断完善社团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适时地举办有助于大学生成长、富有时代和社团特色的活动,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活动传承下去,积极构建活动所带来的品牌效应,逐步扩大社团的外在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使社团成员更加注重社团内部自身文明建设,通过打造品牌社团,促使社团成员更加珍惜、主动维护社团的形象,提高社团凝聚力,这也是打造社团文化的重要前提。

3.3 项目管理模式的运用

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与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的。高校社团引入项目管理模式能增强社团管理的规范性、计划性和高效性,社团管理者在充分汲取现有项目管理经验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社团日常运作和活动管理趋于简单化、流程化和规范化。

高校社团自身组织的活动要克服流于形式的问题,这需要对社团制定、开展的活动项目进行定期的指导。尤其针对一些专业学术类的社团,要以科研立项的要求和工作程序进行指导,从而使社团成员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期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并将项目管理模式运用到社团活动组织工作中,不断提高社团活动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对每次活动项目进行及时总结、建档,从而实现社团活动的系统性、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

[2] 周恩远.按专业设置优化高校社团结构的理论思考与工作架构[J].当代教育论坛,2011(5).

[3] 王瑛.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J].梧州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