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康复治疗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发展仅有30年历史,最早的康复医学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或中医学等专业,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仅有十几年时间。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作为一个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康复治疗学在国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中归属于医学、医学技术类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医学康复科和医疗康复机构。目前,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医学院校之外,还有体育类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校由于本身条件不同,自身依附的专业基础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体育类院校主要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医学院校则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总之,由于我们国家本专业建设比较晚,现在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设什么样的课程各个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
1.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设立的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康复理论及技能,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初步的康复研究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在康复机构工作为就业方向。虽然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早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师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培养模式,但至今,我们国家尚没有加入该组织,也没直接采用该教育模式,故我们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2.老龄化社会的培养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康复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为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将来要为社会服务,老年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的疾病谱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在设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充分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并且专门建立了老年康复实训室,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的康复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
有作者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 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制定。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同时要系统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此课程设置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标准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计划。[1]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比较符合目前康复治疗学教育的国情。为此,我们在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中,除设置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外,重点设置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如:医学物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及康复医学概论,而与康复治疗关系不大的课程像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放弃设置,另外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医学物理学中的力学,诊断学与医学院影像学中的骨与关节,人体运动学中的关节功能等教学内容,这为此后的物理治疗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8学时,其中理论440学时,实验168学时,教学以满足康复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学内容。
在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康复治疗学的技术课程,有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课程;二是临床疾病的康复课程,有神经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临床疾病概要、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及这些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另外根据有些学院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专业课总学时672学时,其中理论480学时,实验192学时。除此之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体毕业实习40周,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制定了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学习内容。在实习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 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 教学应偏重于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学生的康复操作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操作技术, 单纯理论课讲解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相当部分的实践操作难以在临床完成,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在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康复治疗实验室, 购进设备共约70余万元。现有高、中、低频电治疗机、磁疗机、腰椎牵引机、平衡训练测试系统、语言训练和评估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等大型设备, 建成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评定室。实验室的规模完善, 为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强化人文教育
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也使医务工作者更加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医疗服务更加社会化和人性化[2]。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及三门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医学康复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到社会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人文课程总学时166学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6学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康复治疗;临床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1]。我校为全国首家康复治疗学开办院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2]。我院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校进行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学习的学生共12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其中观察组男38名,女22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3±1.3)岁。对照组男35名,女25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6±1.3)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且上学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无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带教教师根据临床实习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确立项目目标和任务时,一方面要求项目活动符合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即项目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求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即项目的完整性;再者,要求项目的设计应该符合康复治疗规则。
1.2.2设计活动形式、步骤和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为了便于项目的操作和管理,在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需要对项目运作的基本步骤、形式和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过程中,活动的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分组进行的模式,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一般每组4~6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之上,要求各组列出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和具体分工。小组的活动步骤可以设计为准备开始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评价总结阶段3个部分。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的体验,全面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1.2.3成果展示(康复治疗方案)与交流 活动结束,带教教师组织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成果(康复治疗方案)展示可以采取计划书展览、多媒体展示、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技能教学考核成绩 沿用传统技能考核方案进行,分笔试部分以及操作部分,总分100分。
1.3.2教学满意度调查 自拟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于期末进行调查,量表由1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100分为十分满意,85~100分为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资料数据,结果采用(n,x±s)表示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学生十分满意28名,比较满意20名,不满意12名,教学满意度为80%,观察组学生十分满意38名,比较满意22名,不满意0名,教学满意度为100%,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2001 年,“项目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医学临床、计算机、电工以及财会等多个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3]。张伟丽等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病理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通过在《病理学》课程的大专院校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意度,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明显提高教学质量[4]。本次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
[2]郭明,李建军.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康复,2005,20(6):371.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2008届、2009届康复治疗学专业各一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均为参加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学制4年、成绩在当年录取分数线±10分的学生,各30人。其中2008届为对照组,2009届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男生8人,女生22人,实验组男生7人,女生23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上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显著差异(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提出临床问题――播放视频――学生标准化病人――康复治疗技术――外教指导模式,具体要求如下:
(1)提出临床问题。教师针对实训要点提出与临床有关的问题,问题不可超过5个,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训。以手功能的实训为例,教师会提出:我们将一瓶矿泉水拿起来,再将瓶盖打开,需要手进行哪些动作?从商店买完东西,再将其拎到楼上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将一碗热汤放在餐桌上,是利用手的什么功能?从而将手的提物、平持、夹物、钳捏、握圆柱及拧罗盘等功能表现出来。
(2)临床视频播放。针对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进行摄制,着重突出功能障碍特点,在提出临床问题后进行播放,视频可以是一个患者,也可以是几个患者。如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手功能障碍的视频播放。
(3)学生标准化病人。根据实训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特点,在实训教学前3天进行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带教教师对每个功能障碍点进行讲解,筛选出模仿技术优秀的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的训练,根据分组情况确定标准化病人的人数。
(4)康复治疗技术。实训教师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示范,从正常人到标准化病人,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录像机对实训过程进行全程拍摄,实训结束后教师将实训教学录像进行整理,提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实训中给予纠正。
(5)外教指导。聘请日本施无畏学园国际著名作业治疗师作为项目指导专家,每年来我校2次,每次为期一周,对学生的作业操作技术进行指导。
3.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评价方法分有兴趣、一般、不感兴趣。
有兴趣:8~10分。
一般:6~8分。
不感兴趣:6分以下。
(2)作业分析能力。拍摄一段具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视频,在《作业疗法学》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视频中具有手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作业能力分析,找出患者功能缺失的部分,并制定康复计划,满分100分。
(3)毕业实习单位的满意度。毕业实习结束后,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分满意、一般、不满意。
满意:80分以上。
一般:60~80分。
不满意:60分以下。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检验水准用α=0.05。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二、结果
对两届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实习单位满意度分析,作业分析能力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之间均有明显差别。
表1 两组学习兴趣、作业分析能力及单位满意度的比较(`x±s)
分组 作业分析能力 单位满意度 学习兴趣
实验组 86.124.27 81.044.23 8.451.27
对照组 72.433.63 71.253.29 6.321.35
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别显著,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实训教学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并做到操作规范。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教师多半由临床康复医生承担授课任务,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欠缺,因此很难做到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前各大院校的实训课程课时和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统一的大纲与教材。2012年我们与日本施无畏学园进行教学合作,每学期邀请专家对我校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作业疗法学及物理治疗学)专业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对实训课的操作内容进行自编自导,实施标准化实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实验结果来看,我校实行的模式较之传统教学实训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老师提前将病例交给学生,让学生模仿,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病情,主动带着老师的问题到课本中找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在上课时会更注意老师的分析方法,在听课质量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培养作业分析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作业治疗学》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学生通过自己标准化病人的训练,可以更好地感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从而设计出符合患者需要的作业活动。
这种实训模式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后主动翻阅资料,拓展视野,带着问题上实训课,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可以在各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应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不足之处:录像机对实训全程拍摄,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操作上比较烦琐。
我们邀请的专家日本作业治疗师小原正俊,是具有30年作业治疗经验的治疗师,获得国际认证资质,在作业操作技术方面娴熟,并有20余年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作业技能操作,规范作业分析过程,对我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作业疗法学》标准化实训教学模式,即提出临床问题――视频播放――学生标准化病人――康复治疗技术――外教指导模式,在实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康复技术与临床结合,着重培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掌握技术的精髓。目前我国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际认证的治疗师合作,使我们的教学尽早走入规范化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宪国,孙志军,岳寿伟.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的应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09):837-838.
1、国内外发展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国家开始设立学校,培养康复治疗师,逐渐普及至欧洲、澳洲、亚洲许多国家。在美国康复医学专业已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并形成培养医生、护士和康复医学技术人才并进的格局,康复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21世纪将成为最受欢迎的疗法。目前各国培训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的模式不完全相同。如美国医学大学毕业生要在指定的康复医疗机构中进修4年,轮转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科及老年科等科室,并要完成学习规定进修课程,还要为本科生或低年资住院医师讲授课程,经国家专业认证机构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康复医师资格。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设置康复学校或康复专业培养康复治疗师,大部分国家采取4年制本科培养模式,授予理学学位,部分国家是3年制专科,在大学设立物理治疗系(专业)或作业治疗系(专业)。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培养康复治疗师推行本硕连读6年制,美国物理治疗专业(PT)已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的PT专业人才,分为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截至2001年,日本共有131所大学设有物理治疗专业,其中有18所大学设立4年制本科、有26所专门学校和53所3年制专门学校;另外有110所大学设有作业治疗专业,其主要开设课程有: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理疗法研究法、理疗法评价概论、理疗法教育管理学、假肢矫形器学、病态运动学、检查测定法、生活环境学及疾病鉴别治疗学等。此外,许多国家也在大力培养假肢矫形器工程专业人才。截至2006年,美国有15所学校设立假肢矫形技术本专科专业,德国、英国等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本科教育,中国、日本、韩国等9个亚洲的国家、地区设立了假肢矫形技术专科教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现代康复医学。1982年中山医科大学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4年原卫生部确定在医学本科院校中增设康复医学课程。1992年原卫生部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并颁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制定康复治疗师(士)、康复医师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在高等院校正式开展康复治疗学历教育。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建立康复治疗学(4年制本科)专业,随后全国有近40所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一些中医院校还开设了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专业,目前已有百余所,形成集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多层次、全覆盖的康复医学教育体系。2009年,国家颁布新医疗改革方案中肯定了康复的地位,指明了康复的功能,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包括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发展康复医学己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内地不同院校康复治疗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及专业分化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之中。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达到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疗法师联盟(WFOT)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未进行PT、作业治疗专业(OT)亚专业分化。
2、未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
(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困难
1、基础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康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康复医学硕博士点大部分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汉、广东等东南地区。在四川康复医学各层次办学机构中,有3所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4所学校举办本科教育,4所学校举办专科教育,3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11所学校举办初中起点中专教育。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高层次教育中,仅有四川大学开展了康复治疗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及实践。
2、康复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低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按未来5~10年所需,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目前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还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影响培养质量。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尤其农村基层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速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四川省乃至全国康复教育发展都面临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变的问题。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
3、缺乏统一的康复医学办学标准及专业评估制度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各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分类不同;课程名称及教材亦无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繁多,名称及学时数都缺乏可参考的标准。康复专业人员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康复医学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些师资仅经过专业知识的进修或短期培训即上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临时聘请从事临床工作的康复医师授课,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部分院校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病种相对单一。
三、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1、确立分层次培养目标,着眼康复专业医师和治疗师的培养康复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是在临床医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养模式与临床医学其他专业一致。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了解康复医学发展方向、新进展、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被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或医学科学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新学科目录设置,其中医学技术以独立全新的一级学科面貌出现在我国的医学门类中。该学科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治疗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和中专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治疗师,康复治疗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和学术型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应探索和建立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康复治疗学人才。
2、加强“双师型”康复医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践教学很多院校实践证明,医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适应国情的最佳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康复教研室与康复医学科有机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均为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生。康复专业理论与康复医疗服务实践结合,发挥“双师型”师资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等。同时,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要侧重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增加其理论和实践教学。
3、发挥各级康复医学专业学会的作用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规范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制定《康复医学教育最低标准》;协助审议和认证康复医学专业开办资质;统一规范和指导康复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国家专业职称考试。
4、实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建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各地市医院为核心的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协作发展,形成了“华西主导、全省参与、院际协作、合作共赢”的联盟模式。根据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对县级以上医院康复人员,进行康复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对省市级以上医院康复业务骨干和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全脱产学习,重点加强康复治疗师培训。建立省级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逐步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5、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康复医疗协同网络以成都为主导,绵阳、自(贡)泸(州)等地协同,构建三角试点创建示范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管理咨询及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培养师资、搭建培训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在位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华西康复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探索网络联盟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核心适宜技术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层康复医学人力资源配置,带动西部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适应康复医学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和引进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复人才来川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化康复医学人才素质,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专家队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四、结语
部分大学的中医学院可以。
各个院校有自己的招生政策。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等只招收理科学生,不招收文科生,文科生不可以报考这些大学的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的护理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针灸推拿学、中医学、藏医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等招收文科生。文科生可以报考这些学院的中医学院。大学的招生政策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化,想要知道自己能不能报考相应专业,需要去各自大学的官网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炎; 康复新液
作者单位:262200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食管在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的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部分或全部被包括于照射野内, 而引起吞咽疼痛、胸部不适、烧心、呃逆、甚至吞咽困难等放射性食管炎症状[1]。当放化疗同期进行时, 其症状更为明显, 严重者往往需暂停放疗而给予抗炎消肿及对症支持治疗, 从而导致总疗程时间延长而影响疗效, 并因此成为胸部肿瘤放疗计划顺利完成的主要限制因素。笔者观察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放射治疗的45例肺癌患者,应用康复新液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肺癌患者68 例,都有胸骨后不适、进食时局部疼痛、火灼感等临床症状为入选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4例(其中22例, 女12例),年龄41~75 岁, 平均58 岁,病理类型: 鳞癌11 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4例。 对照组34 例, 其中男18例, 女16例, 年龄40~70 岁, 平均55 岁, 病理类型: 鳞癌14例,腺癌11例,小细胞癌9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及烟酒嗜好, 不良习惯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康复新液 10 ml 3次/d,服药后暂勿饮水, 连续服用2周; 对照组, 09%生理盐水250 ml+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庆大霉素注射液40 万U+利多卡因200 mg混合液 3次/d,20 ml/次,连续服用2周。两组均为饭前半小时平躺缓慢吞服。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吞咽疼痛和吞咽烧灼感消失;显效: 吞咽疼痛、烧灼感明显好转, 仅进食时有轻度烧灼感或疼痛;有效:痊愈+显效;不变: 吞咽疼痛、烧灼感与原来比仅略好或不变。
2 结果
在放疗结束后, 治疗组有效率为941%, 对照组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放射性食管炎是胸部肿瘤进行放疗时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其发生机制是放射线对生物体产生电离作用, 破坏组织细胞, 而食管的鳞状上皮对放射线比较敏感, 从而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常发生在放疗20~40 Gy 时出现,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2,3]。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 其主要成分为多元醇及多种氨基酸, 其功能为通利血脉, 养阴生肌。经药理实验证明,康复新液能通过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 以促进溃疡愈合, 还可以通过直接吞噬作用抗感染和释放自由基杀灭微生物, 或分泌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活性物质来调节炎症和组织再生, 巨噬细胞被受调理素作用的酵母多糖刺激时, 释放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在细胞内杀灭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并对肿瘤细胞具有毒性和免疫调节特性[4]。 因此, 康复新液能迅速缓解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 消除局部黏膜充血水肿, 促进局部损伤修复, 同时,对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可以预防放疗引起的白细胞数量减少,提高体力状态,长时间服用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文江,王绿化 放射治疗损伤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115119.
[2] 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4 版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572.
【关键词】康复新液 复杂肛瘘术后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7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Kangfuxin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after the Complex Anal Fistula Surgery .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he Complex Anal Fistul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fter the surgery ,in the control group,whose wound was applied vaseline gauze and the wound was applied antibiotic gauze in the study group.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was observed as well as the side effec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lso was been analyzed.Results The observing group could shorten the wound healing time, decrea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adverse reaction. Its effec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Kangfuxin Solution after the Complex Anal Fistula Surgery clinical research
为了观察康复新液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11年3-9月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杂性肛瘘100例患者开展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混合痔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兼顾均衡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康复新液)和对照组 (凡士林)。共纳入10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治疗前比较及总体统计比较显示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04年通过的《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1]执行。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手术方式:低位复杂性肛瘘采取肛瘘切除术,高位复杂性肛瘘采取肛瘘切扩挂线术。麻醉方式均为骶麻,手术和麻醉皆为同一人实施,术后常规予一组抗炎、止血药,同病种治疗方案相同。
1.3.2 治疗组治疗
患者术后常规便后予中药制剂坐浴,络合碘消毒创面,外用康复新液纱布覆盖(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Z51021834)。禁止同时用可影响试验治疗作用的药物。
1.3.3 对照组治疗
患者术后常规便后予中药制剂坐浴,络合碘消毒创面,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1 创面愈合时间
指使用外治药物之日起到创面完全愈合所需的时间[2]
1.4.2 不良反应
如实记录观察期间是否有过敏反应、口干、面红、散瞳、头晕、心悸、视物摸糊、血压改变等不良反应。禁止同时服用可影响试验治疗作用的药物。
1.4.3 肛缘水肿
参照《大肠病治疗学》[3]执行
1.4.4 术后疼痛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 [4]。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比较
表一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比较
注: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P<0.01
由表1可知,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2.2 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二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注: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P<0.05,术后疼痛为大于或等于Ⅱ级
由表2可知,治疗组术后疼痛、水肿、感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部不适及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目前仍属难治性疾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而术后换药成为治疗的关键环节。由于复杂性肛瘘愈合时间较长,换药周期长,很多患者甚至医生不重视术后伤口的换药,往往导致手术后效果不理想,伤口愈合不良甚至再次复发。因此,只有选用合适药物、敷料作用于创伤修复的不同阶段,才能发挥其最佳作用。即使手术成功,若忽视了换药,往往导致手术失败。
康复新液取材于神奇的美洲大蠊,这种生物比恐龙生存的年代还早,至今在全球各处可见。生存能力极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且具有天生的抗菌抗病毒能力,其体内含有Col蛋白与人体的Col蛋白排序接近。从大蠊中可提取出多样成份,主要有多元醇类,肽类(含EGF),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种氨基酸及新发现的多种促生长因子群。所以康复新液具有多种功能,多元醇类和肽类可促进表皮细胞和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机体病变组织的修复。粘糖氨酸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性,提高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抗炎并可消除炎症水肿[5] 。并且著有显著的镇痛作用[6]。
我们通过康复新液用于复杂肛瘘术后换药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康复新液能明显加快伤口愈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且能减少术后肛缘水肿、分泌物、疼痛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4):42-43.
[2]胡伯虎.大肠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70-471.
[3]燕,罗爱伦.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卫生部医政司,2005:8-9.
[4]黄康,陈玉林.创面愈合评价指标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15(2):126-129.
1.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7]。
1.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1.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
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10]。2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困难2.1基础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康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康复医学硕博士点大部分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汉、广东等东南地区[2]。在四川康复医学各层次办学机构中,有3所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4所学校举办本科教育,4所学校举办专科教育,3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11所学校举办初中起点中专教育。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高层次教育中,仅有四川大学开展了康复治疗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及实践。
2康复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低
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按未来5~10年所需,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目前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还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影响培养质量[11]。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尤其农村基层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速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四川省乃至全国康复教育发展都面临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变的问题。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
3缺乏统一的康复医学办学标准及专业评估制度
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各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分类不同;课程名称及教材亦无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繁多,名称及学时数都缺乏可参考的标准[12]。康复专业人员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康复医学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些师资仅经过专业知识的进修或短期培训即上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临时聘请从事临床工作的康复医师授课,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部分院校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病种相对单一。
4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4.1确立分层次培养目标,着眼康复专业医师和治疗师的培养
康复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是在临床医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养模式与临床医学其他专业一致。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了解康复医学发展方向、新进展、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被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或医学科学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新学科目录设置,其中医学技术以独立全新的一级学科面貌出现在我国的医学门类中。该学科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治疗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和中专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治疗师,康复治疗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和学术型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应探索和建立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康复治疗学人才。
4.2加强“双师型”康复医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践教学
很多院校实践证明,医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适应国情的最佳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康复教研室与康复医学科有机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均为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生。康复专业理论与康复医疗服务实践结合,发挥“双师型”师资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等。同时,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要侧重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增加其理论和实践教学。
4.3发挥各级康复医学专业学会的作用
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规范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制定《康复医学教育最低标准》;协助审议和认证康复医学专业开办资质;统一规范和指导康复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国家专业职称考试。
4.4实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建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各地市医院为核心的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协作发展,形成了“华西主导、全省参与、院际协作、合作共赢”的联盟模式。根据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对县级以上医院康复人员,进行康复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对省市级以上医院康复业务骨干和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全脱产学习,重点加强康复治疗师培训。建立省级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逐步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4.5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康复医疗协同网络
以成都为主导,绵阳、自(贡)泸(州)等地协同,构建三角试点创建示范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管理咨询及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培养师资、搭建培训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在位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华西康复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探索网络联盟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核心适宜技术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层康复医学人力资源配置,带动西部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4.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适应康复医学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和引进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复人才来川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化康复医学人才素质,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专家队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5结语
关键词:表现艺术治疗;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
表现艺术治疗学(Expressive Art Therapy),这一学科成熟于20世纪末的欧美,它主要是基于音乐治疗学、舞蹈治疗学、戏剧治疗学和美术治疗学(又称艺术治疗学或视觉艺术治疗学)的发展与成熟而产生。在中国大陆,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周显宝教授首创了该学科,意在将表演性、展示性的艺术手段与媒介运用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维护和恢复之中。表现艺术治疗学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展较为完善的表现艺术治疗形式,主要有音乐治疗、视觉艺术治疗、舞蹈治疗和戏剧治疗等。
艺术治疗在精神医院、特殊教育系统,在教师培训、企业员工训练、潜能开发等领域,以及在社会监管系统、养老院和身心康复机构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来访者群体通常还包括一些特殊来访者群体,如儿童、青少年、家庭、老年人以及学习障碍个体等。与表现艺术治疗在国外的蓬勃发展比起来,中国的表现艺术治疗学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中国的表达性心理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在苏州举行过三次,有关这门学科系统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却并不全面。但是,表现艺术治疗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却是十分广泛的,如在2008年“5・12”大地震的心理援助过程中,很多心理咨询师运用表达性心理治疗的手段替代常规的心理治疗手段,帮助灾区的人们走出困境。艺术所蕴涵的大量的创造力可以带来灵感和改变,这些元素对于健康以及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其中大部分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的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客观原因等,部分大学生产了诸多心理压力,面对学习、生活、择业等问题出现了种种不良反应。其中,一部分人还产生了心理障碍,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个别同学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严重的还产生了轻生念头,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对于这种现象,表现艺术治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人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艺术直达人心,是包含想象力、创造力等人类潜能的综合性语言。在心灵滋养方面,我们须考虑关心艺术手段的重要作用。
表现艺术治疗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对乐音的刺激有特别的情感反应,他们不仅对于音乐有着优越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在音乐领域中进行变通和创造,这证明音乐疗法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与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是舞蹈治疗。正因为很多心理症结无法用语言所表达,治疗师运用身体动作的表现来代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与一部分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沟通,将其紧张、不愉快及侵犯性情绪通过舞动发泄出去。
表现艺术治疗中的戏剧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导手段。日常生活中的戏剧,以象征性的形式表现,通过表达内心的敬畏而达到疗愈和教育的目的。戏剧治疗通过戏剧性的艺术形式,将个人、角色及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以概念化,通过情感转移、投射、认同和模仿等手段,来促进个案的改变和转化。戏剧治疗试图以面具为切入点,对戏剧治疗的理论和实操模式进行梳理和反思。近年,在高校内开展戏剧治疗、心理剧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推崇,并取得优异成效。
视觉艺术治疗也是表现艺术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绘画、雕刻、拼贴、装饰或其他形式的视觉或造型艺术媒介和形式进行治疗工作,借此达到帮助个人或团体达到身心整合的目的。其独特的治疗特性主要体现在:(1)为当事人构建了安全的心理物理环境,使其得以通过游戏性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来探究并理解自己。(2)将意象与创造过程纳入治疗的核心位置。(3)以“创作需要欣赏”这一艺术创作机制为前提,促使当事人、治疗师以及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在观看和理解作品、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相互信任、支持的关系,并逐渐将这种建立关系的能力泛化至现实的人际交往。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视觉艺术治疗实践已将书法、国画等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入其中。
针对大学生具体而又复杂的情况,采用整合性的表现艺术治疗手段,不同于采纳单一的音乐治疗或其他门类艺术治疗,它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治疗和维护方式,缓和或解决来访者的身心疾苦。其特色及创新处在于:①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团体艺术治疗的活动中来,改善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②通过艺术治疗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使情绪趋于稳定化。③艺术治疗以一种非语言形式将大学生内心无法表达或潜意识里排斥的内容表现出来,使其较好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这使治疗师可以更深人的与他们进行沟通,为下一步制定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表现艺术治疗对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需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扩展表现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完善表现艺术治疗在国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芹.倾听身体之歌――舞蹈治疗的发展与内涵[M].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1.52.
[2] 高颖.李明.李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45.
[3] 梁翠梅.艺术治疗――身心灵合一之道[M].台北:花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45.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65-166.
为什么说医药代表的社会价值是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呢?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 从医药代表的各种定义看医药代表的社会价值。
从中文来看,所谓的代表是指代替他人/组织表达意见的人。一般来说这个人是这个组织的优秀者,如学生时代的课代表,是因为该学生在某门功课很好,所以为该功课的代表,这样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全组织成员来学习这门功课。因此代表具有优秀的特质,可以为他人释疑解惑。医药代表的中文基本含义:代替医药学表达意见的人,是医药学的优秀者。医药代表的英文为medicinal representation,直译为医药学的描述者,或者医药学知识的宣讲者.因此笔者认为医药代表的国内外直接含义是一致的,她是指宣讲医药学的人。她不代表任何企业,而是代表医药学,医药代表是以宣讲医药学为职业的人。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在2006年10月起草的《医药代表行为准则》(下称《准则》),《准则》首先对医药代表的基本职能做了明确规定,“医药代表要科学地向医生和医疗机构推介药品,正确地宣传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辅助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收集所推介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时向生产企业反馈,提出有效措施及处置办法,认真了解临床需求,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这个对医药代表的诠释与国际制药商协会对医药代表的定义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给医药代表下定义,医药代表是代替药企通过药品向医药工作者宣讲药品知识与药物信息的并承担售后服务的专业人员。
根据我国的商事法,我们知道商就是运用自己或别人的财富,在财富运作过程中,让财富增值。商有固有商和非固有商,固有商即买卖商,它是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行为。如药品销售员,药品商务代表。非固有商有三类:辅助商,协作商和牵连商。其中牵连商,是指与辅助商或协作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活动,如广告宣传、信息咨询等[1],医药代表为医生提供药学服务,为药师提供医学服务,通过药品来宣讲医药学知识,属于牵连商中的信息咨询。医药代表经常主办医药学的学术研讨会,并赞助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与科学研究,这属于牵连商中的宣传活动。所以医药代表是牵连商,而药品销售员是固有商,两者有本质区别。故医药代表的商法定义是医药代表是从事药品信息宣传与信息咨询的活动的商人。
因此医药代表的本质就是是以宣讲医药学为职业的人,即医药知识营销的牵连商。他们经常拜访医院的临床医生,为医生举行药品的幻灯演讲会,主办或赞助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与科学研究。正常情况下,医药代表到医院。他们传播药物知识,传播者不仅要把概念信息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传递给接受者,使之产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发现接受者主观情绪、欲望和需求的变化,随时修正自己的传播方式,培育忠实客户的注意力。这种传播具有互动的特性,其好处是提高了医药知识的传播效率,不利之处为医药代表的败类提供了行贿医生的机会。
二, 从医药代表是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来看其社会价值。
在现代社会,医药是分开的!医学和药学是两个不同的而又紧密相关的范畴!医生是主修病理的,属于医学范畴;药剂师主修药理,属于药学范畴。医生虽受过专业训练,负责选择对病人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但是医生必须保持与医药科学发展的同步,获取最新医药产品及应用方面的信息,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而现代的医疗知识和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医生们单是应付这些知识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同时医生整日奔波于患者的就诊。医生的药学知识具有严重滞后特性,这种滞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那问题就大了。因此需要具有医药代表负责向医生讲解药品的药理,药效与对人体的影响。因为医药代表具备医学和药学的相关知识,属于药物传播范畴。作为需要终身受教育的医生,他们需要不断地接受新信息与新知识。而医药代表的初级使命就是传递医学临床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收集并报告药品安全信息。医药代表是为了患者得到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地康复而走进医院拜访医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药品的销售量,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奖金与企业的利益。医药代表的高级使命就是以患者利益为第一位,高效率为医生提供临床药学咨询服务,成为医生治疗疾病的专业好帮手与好伙伴,即医生良伴。
由于药学科学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复杂性,在某个具体的药品领域,药企显然拥有比医生更多的信息量,如何弥补医生信息不对称性,将药品信息客观而全面传播给医生并指导临床用药,监测并解决药物的不良反应,就需要医药代表的参与,术业有专攻,医生已经很难全面准确地熟悉药物的药理学,药效学与药物治疗学的快速发展。医生虽然是医学专家,但是在药物治疗领域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于是社会就需要一个职业将药物治疗学的动态发展及时传播给医生,并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这个职业就是医药代表。
我国的医药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的必然结果。我国普遍存在重医轻药,而且趋势越演越烈。医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一两门药学教材,毕业后直到退休都没有强制性的机会参加药学知识的学习。而且现代教育是把医学和药学分开传授,所以医生们无论是对药学知识的掌握还是对药学技术的更新都是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而医院的药师在中国目前主要是从事发药,医院制剂以及面对患者的药物咨询。他们很少参加医学后继续教育。在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中,临床药师的教育严重滞后,我国医院的临床药师制度也严重滞后,因此医院药师很难下临床为医生提供临床药物治疗技术服务。这个越来越大的裂缝的填补就促使了医药代表的产生。医药代表并不等于药品销售代表,后者更多地与医药渠道商打交道,他们负责把药品从药企流通到药商流通到到药房,而医药代表主要下临床与临床医生就药物治疗进行科学而诚信地探讨。医药代表不是简单地介绍药品知识,传播药品信息,而应该是药物治疗学领域的专家,至少是他所宣讲药品所在药物治疗学领域的专家。现代教育体制决定了需要一个职业为医生提供临床药学服务,为药师提供后继续教育服务,并推动他们的药物治疗学知识的提升。
因此医药代表的使命就是通过药品来宣讲医药学知识,进行药品信息咨询;通过传播医药学知识,解决医药信息的不对称。这份工作能够帮助繁忙的医生节约宝贵的时间,优化药物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与康复。医药代表的使命就是通过医药学的宣讲,不断地提高医生与患者的价值,最终让患者得到满意地康复。
三, 从药品本身的特性来看医药代表的社会价值。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适当能拯救和延长生命;而使用不当将会损害生命。因此,对于任何一种处方药的使用,一份广告或一份书面资料并不能全面地告诉医生怎样正确使用一种药物,怎样处理药物的副反应和突发事件等。只有制药公司才能对该药的临床疗效、使用方法和副作用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制药公司组建医药代表队伍直接面对面地与医生讨论药物及其使用方法,讲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办法。治病救人的药品需要医药代表对医生与药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互动交流。
其次药品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而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处方药不得在大众传媒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这就使得处方药通过人力宣传显得非常重要。处方药品非日常商品,仅通过专业广告或药品宣传册的简单介绍,无法完整而清楚地传达所有药品信息及其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在不同治疗人群、不同合并症和不同发病阶段的恰当使用。处方药的特殊性与管理办法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产生。
另外药品属于特殊的商品,除了疗效与药物经济学受到关注外,其安全性更为重要,由于每种新药从发明到上市往往只有400~500例临床试验样本,不可能在试验阶段发现所有的不良反应,只有上市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药品安全监测,而这项工作需要医药代表配合来完成[5]。尽管药品会经过FDA的极为严格审批后才可以上市,但是只有数百人参与的临床研究不一定能觉察到发生率低于千分之一的不良反应状况。但是当一个新药上市后被数百万患者服用时,千分之一的不良反应率就意味着有数千名的受害者。因此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必要加强后续安全评审,作为药企有必要拥有医药代表进行新药的不良反应收集与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和研究。药物上市的特点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处理,决定了需要一群人客观诚信地宣讲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与处理方法,承担起产品售后服务的责任。这群人就是医药代表。最后全球每年都会有新的处方药问世,医生对新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决定了对患者疾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向医生介绍新药品的功能、疗效、适应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就成为原研发制药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而这些工作必须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来执行,这群人就是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的出现,也推动了医生站在世界医学前沿领域,了解相关疾病治疗最新进展,提升自己知识和治疗水平。人类抗争疾病最新方法不断地产生,她需要传播者与推动者,这群人就是医药代表。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中药;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34-02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肩手综合征不仅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还影响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也能使其残存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1,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8年3月~2010年3月,笔者对4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系统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0例经CT和MRI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3]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36~85岁;肩手综合征于脑卒中发病后5~30天出现。同时排除关节原有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和中药对照组三组 。治疗组40例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7.0±11.8)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26例。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17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系统康复护理的同时,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小针刀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8.0±12.3)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27例,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8例。中药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76.0±123)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16例。三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1.2治疗方法:三组病人急性期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即改善脑血液循环,脑保护和营养神经。脑卒中的康复应从早期开始,一般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开始康复治疗[5]。三组均给予改善脑血液循环,脑保护和营养神经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系统康复护理,中药治疗 以调营卫,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痰湿为治则,自拟处方如下:炙黄芪15g,青风藤30g,当归12g,红花10g,杜仲12g,羊藿15g,川芎6g,木瓜30g,白芍30g,赤芍30g,桂枝12g,羌活15g,独活15g,桑枝30g,炙甘草9g。用法:上药加水1000毫升,浸泡约半小时,水煎两遍,分早晚两次温服,煎剩的药渣,上锅微炒,用布包好,热敷肩部。每日1剂,每用6 d停药1 d,两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以上中药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中药对照组给予以上中药治疗。
1.3疗效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选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上肢疼痛症状进行评定,即0分为无任何症状,10分为最疼痛;观察治疗前后VAS分值的变化[6]。水肿评分标准:0分为无水肿;2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6分为严重水肿。入院后于治疗前评分1次,治疗后3个月后再次进行评分。两组患者均从治疗开始至3个月后,依照国内对SHSAS的诊断标准进行筛选,评价SHSAS发生率。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P
2结果
2.1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
结果表明,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增加,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VAS及水肿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水肿程度评分降低,观察组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进行评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多发于中风后3个月,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中医认为头为诸阴之会。脑为髓海,精明之府。其病机为气虚血瘀痰凝,脉络痹阻,而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滞则血运不畅,手肿而痛。证属本虚标实。气虚则温煦,推动无力,而致痰湿内生,血脉瘀滞;静脉输注的液体、痰湿、瘀血皆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阻碍气机,从而加重气虚证,由于本病早期多表现为肢体疼痛、感觉过敏、手部弥漫性凹陷性水肿、肩关节活动受限,其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水湿停聚、湿瘀互结、闭阻经脉,故治疗应以祛瘀通脉为主。方中炙黄芪升阳提气;当归补益气血;赤芍、红花等活血通络;桑枝、桂枝、白芍、川芎、木瓜、羌活等共奏温经活络、达四肢,横行肩臂,除湿止痛的功效,姜黄外胜风湿,内破淤血,善疗肩臂之疾;甘草既能补气益气、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药性。中药外敷能助内服药行其效,并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以其药物之功,温热之力,达到通经活络止痛之作用,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中枢作用[7]通过调节下丘脑,维护内环境稳定功能,调节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使神经失调得到纠正;周围作用则可直接抑制肩背部、上肢的交感神经营养兴奋性,缓解痉挛和扩张血管,阻断血管运动障碍。而温热刺激除改善血液循环外,还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体液代谢,加强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以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8],有助于缓解疼痛。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上肢功能疼痛程度及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因此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系统康复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中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荣洽,王瑞华.脑血管病偏瘫肩手综合征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1998,13(1):13
[2]上田敏.肩手征候群[J].日本临床(春季增刊),1987,45:278
[3]国脑血管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5]胡永善.新编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6-179
[6]徐建国主编.疼痛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8-59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Maitland手法;龙氏正骨; 牵引;中频电疗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109-02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迂曲、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1]。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颈项痛为主。此病病程长、病情重,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采用采用澳式手法结合龙氏正骨手法加牵引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90例,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排除颈椎病的其他分型;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颈动脉Ⅰ段(进入颈、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平均42岁;病程10天~2年。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37-65岁,平均44岁;病程8天~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手法采用澳式手法牵引结合龙氏正骨手法。关节松动术又称澳式手法[3],治疗时患者取卧位,主要包括:①分离牵引;②屈伸摆动;③侧屈摆动;④旋转摆动;⑤节律性地自后向前按压棘突;⑥节律性地按压一侧横突;⑦垂直松动椎间关节;⑧侧方推棘突。其中,①~④在仰卧位操作,⑤~⑧在俯卧位操作。治疗手法强度分为Ⅰ~Ⅳ级,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来选择手法强度。每次治疗20min。龙氏正骨手法采用“四步十法”[4],操作分四步进行:①放松手法,以揉法、按法放松椎旁软组织。②正骨手法,包括仰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侧头摇正法等。③强壮手法,采用弹拔、拿捏、拍打和点穴法,调整经络、气血。④痛区手法。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或镇静手法作为结束手法。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中频电疗加牵引治疗,牵引采用广州羊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数控颈椎自动牵引机,牵引力量从1/10体重开始,逐渐增加到1/5体重,每天牵引1次,每次30min。中频采用YK-2000B高级电脑中频电疗仪1号处方,电极放在双侧风池穴位置,治疗20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痊愈:症状及阳性体症基本消失,旋转试验阴性,头部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及阳性体症明显改善,头晕明显减轻,头部能自由活动;有效:症状及阳性体症有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及阳性体症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见表1。
3 讨论
多种因素如骨质增生,患椎旋转移位,颈部外伤致枕下部小肌肉受累均可使位于颈椎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受压或椎间神经丛受到激惹而反射性地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一般的对症治疗对本病多不够理想[6]。使用Maitland手法进行治疗,又称“澳氏手法”,能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机制为:1.能牵伸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或重建颈椎生理曲度.2.可减轻消除对颈交感神经丛的刺激、压迫,从而改善、恢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3.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颈部肌肉,同时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以达到镇痛的目的[7]。龙氏正骨,缓解颈部各个关节之间的压力,纠正偏歪的颈椎关节,伸张扭曲的椎动脉,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与痉挛,减少对脊神经的刺激,改善椎动脉的血液速度,并通过改善血供,提高脑干传导功能[8]。
Maitland手法与龙氏正骨手法一西一中,但两者可结合应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Maitland手法,又称“澳式手法”。以改善关节活动度为主,手法安全有效。龙氏正骨手法纠偏和调整小关节紊乱为主。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觉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且相互可借鉴,且互不矛盾。结合应用能有效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和纠正偏歪的颈椎关节,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参考文献:
[1] 李翔.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况[J].中国医药指南,2004,10(12):463.
[2] 孙宇,陈其福.第三界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
[3] 燕铁斌.现代康复医学[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59~68.
[4] 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96~103.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 倪文才.颈椎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