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

时间:2023-06-04 10:4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教学材料 小学科学 教学方法

科学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其中区别之一就是观察、实验、制作多,实践性极强。

科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三条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动手做”作为科学课的灵魂,强调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动脑、动手“学科学”。

学生要亲历探究活动,动手做,这就需要有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相关的材料。实验制作所需的材料是实验、制作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准备材料是科学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学校虽然通过了“普实”、“普九”的验收,小学科学的仪器配置相应充足了一些,但许多教学仪器不配套、不齐全,许多实验没有现成的材料可用,许多材料还是要靠教师自己去准备。现在的科学课没有材料不好上,甚至没法上。

丰富的材料(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图片、教具、教学仪器)是上好科学课的物质基础,因此科学教师要有工具箱,要有一定的制作工具,要有和教材配套的材料,要自制教具、学具,并且多多益善。这样不仅可以强化教学效果、减轻工作量,还可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

1.师生动手自制标本

上级配发的标本终究有限,并且价格高。在教学前或教学后做好的标本随时可以拿出来使用,闲时制作,用时方便。

如:植物标本、叶标本(叶脉书签)、昆虫标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种子标本、动物标本。

2.因地制宜,搜集材料,自制教具

科学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敢于做收“破、乱”的“垃圾王”。如:纸杯、瓶瓶、废塑料泡沫、玻璃、废纸等。这些废品样样都可以派上用地,样样都是科学老师的宝贝。一次材料的准备要花费老师许多心思,甚至自己要出钱买,但一次准备好后,以后还可以用到。如:

一次性纸杯可以用来制作土电话、做种子萌发实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实验。

矿泉水瓶(饮料瓶)去掉一部分当杯子用来测水温;可用来制作对流瓶模拟风的形成;制作旋转瓶、做三种土壤渗水快慢的比较;做沉积实验,等等。

一次性注射器可用来做压缩空气及性质、大气压力的实验,压缩空气枪。

玻璃: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橡皮筋可做弹性、弹力、声音的产生等实验。

木块(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可用来做沉浮、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牙膏盒可用来制作太阳高度仪、潜望镜。

塑料泡沫可用来制作船模、做磁铁指南北的实验、水土流失的实验等。

这些材料在实际生活中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制作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充分挖掘教材,改进实验方法,制作方法

有的实验不一定按课本上的操作,可以改进。

①CO2的制取的改进

制取方法的改进:改为输液式,要多少白醋就放多少,便于控制。

②根的吸收作用的实验,棉花改为胶塞,省去用食用油。试管装上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两天左右就可看到根上有白色的绒毛――根毛。

③茎的运输作用

用葱来做实验效果更明显,容易看到导管。

④热传导的实验

用蜡将火柴粘在铁丝上改为用凡士林或护肤霜来粘。

4.充分利用学生及家庭、学校资源

完善丰富的教学材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之一,有的材料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学生准备。这是开发学生、家长的资源。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既能减轻老师准备材料的工作负担,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亲历其探究过程。

①学生自带材料制作、实验。

如:指导制作指南针、电磁铁、太阳高度仪、潜望镜等。如果材料都由老师准备,那么不现实。学生自带物品当堂制作、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②学生课前自找材料、自制玩具、学具,用于实验。

学生课前自找材料,先制作并实验,上课时参与制作、实验,这样做比教师在上课时做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潜望镜、喷水船的制作。

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开展种植、饲养活动。

如:植树。没有条件,只能纸上谈兵。

课堂教学时间终究有限,认识的自然事物有限,实践的时间毕竟很少,学生的疑问、制作、观察、研究等大部分是在课外、在家中进行的,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十分必要。

学生通过自找、自带材料亲自参加动手制作、实验,在课堂上有用的、有操作的,课后有玩的。这样做到了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亲历了过程,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课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5.尊重教材,灵活处理教材

有的课按教材的顺序不好找材料,科学教师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教学。如:调整授课顺序。调整授课顺序后才容易找到材料。如:三、四年级的《养蚕》。在三月份,找不到桑叶。教学又不能在黑板上养蚕,只好调整授课顺序。再如:《植物的花》、《人工授粉》等。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授课地点,如:《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寻访小动物》到室外、到校园上。

6.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科学器材

管理好科学仪器室是丰富实验材料的主要途径,新旧器材配合使用。如:沉浮实验盒中的潜水艇模型和沉浮块配合使用,热学实验盒同热传导实验材料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柳菊兴,主编.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2篇

**—**学年是我们*初中充实而又辉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面向全体,注重过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育局教学常规和校本教研要求为依据,以《*初中07—08学年度工作目标》为纲领,以《*初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为指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狠抓常规,有效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全县期末统考中,七年级合格率82.4%,语文、数学、思品、生物四学科获奖;八年级合格率达57.64%,数学学科获得奖励;九年级继去年中考一举撂响后,再展新姿,又一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合格率达76.17%,优秀团队再次扩大,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连续几年的不断进步,是*人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的有力证明,是*初中步入快车道的根本原因。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加强目标管理

新学年,我们根据校情确定了总的奋斗目标,即把*初中建设成*一流初中,逐步向市一流初中迈进。确定了各年级的奋斗目标:即九年级争第一夺三冠;八年级争第一夺两冠,防止两级分化;七年级争第一夺两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我们依据各班人数情况,结合县评估要求,制定了《07—08学年度各班级目标》,确定了班级评价人数,保底目标,奋斗目标和希望目标,并依此为依据明确了合格边缘生承包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07—08学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方案》,作为教学过程奖励和学年度评估的依据。目标的科学确定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从“管理、教法、学法、模式、细节、评教”六方面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落实常规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除日常工作外,我们完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化学、历史、生物九门学科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的校级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备课环节中的常规问题。第二,推动评教工作,凸现学校特色。听评课活动自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全校三个年级周周有课听,课课有人评。听评课直指问题,重在改进。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极力提倡“五”关注——关注教师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活动的组织,关注达标测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课堂效益,形成一定时期内教师的研究专题,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学生的需要发展。

三、进行科学评估,有力发挥团队作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成绩的合格率。这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学校的评估主项。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年级组和班级这两个团队的作用。向年级、向班级、向每位教师要总成绩的合格率成为我们工作的导向。团体协作,互相帮扶,努力解决拉腿班级、薄弱学科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评估方案的出发点:

对年级捆绑评价:年级组在全县综合评估中获奖,学校给予相应奖励,否则无奖。

对班级整体评价:奖励八个班级综合评估的前三名,不考虑学科名次,向教师要团队成绩,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帮扶,打整体战。

对教师个人评估:重承包生奖励,教师承包合格边缘生,在过程评价中合格一人次,奖励不低于30元。

四、加强班级管理,想方设法提高合格率

一个班级向什么方向发展?能培养多少优秀生和合格生?老师们能否齐心协力?学生能否每天干劲信增?有没有良好学习氛围?这一切取决于班级管理。强化班级学风建设、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是提高合格率、提升优秀生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学校在评估成绩时,重评估班级总成绩,要求各学科教师围绕班主任进行工作,落实承包目标。

1、学校出台《学生一日常规要求》,不断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按照“先管住,后教育”的思路,结合政教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管理细则开展班级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班风。

2、在班级开展“争当自主学习的主人”和“争做优秀生,争做合格生”的一学期四次评价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良好教学环境。

3、针对学生基础不一,存在差异,有潜能、能进步的现状,我们制定教师承包学生制度,实行教师学生捆绑发展的办法,调动了教师的情感因素,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承包学生的效果,为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合格率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五、学习先进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不学习不会进步,不改革没有出路,“放下包袱,解放思路,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在深刻理解,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在七年级“数学、英语、语文”三个学科首推进行,其它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进行。

经过一年的努力,参与课改的七年级在今年全县统考中,荣获综合评估排第一名,参与课改的学科总成绩都名列前茅,合格率遥居全县榜首。

经过多半年的实践,我们明确了三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一是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学习杜郎口模式,历史、地理、生物学习“导学、交流、解疑、检测”的自主互动式课堂模式;二是九年级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模式,利用小组中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帮扶,解决原后两排学生不学的问题,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半年来的努力,我们形成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四学科形成自己的范示,对于历史、地理、生物三学科形成了自主互动式四环节模式;理清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创设出教研和常规工作的改进点;修订出学生课堂要求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学案、教案、课堂、作业、教研组五项评价标准和搞好班级管的多项措施。

可以说七年级课改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让我们增添了新的勇气和胆量,为*初中下学年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展开科学规划,有效落实九年级工作

九年级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社会地位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第二期开学伊始,我们就详细制定了《九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评价与奖励,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等五个方面全面规划九年级工作。从“管理直指班级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复习阶段;抓常规,抓落实;尖子生培养;学困生培养;调整学习气氛等”六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练习和辅导,有效考试,有效教研,有效学习”六方面提出可行性要求,抓落实。

一年来,各班主任早出晚归,细致周到,实现了“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目标。同学科教师团结在学科组长周围空前合作。教师利用边角时间为承包学生填补空白。整个九年级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复习任务,面对中考胸有成竹。

第3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推荐了80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这些古诗博大精深,凝练含蓄,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由于其特殊性,它与时代、与社会、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背景材料的丰富是无可比拟的,重视古诗教学中背景材料的运用研究,对于促进古诗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颇为有益的。

1背景材料的多角度获取

古诗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背景材料主要依靠教学参考书提供,因而获得的渠道是单一的,背景材料获取均由教师获得,学生不作参与,因而获取角色是唯一的。结果教师提前抄教参,学生课上听介绍,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了,背景的诸多功能发挥不了。我们知道,开放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为此,须把背景的开放作为古诗教学开放的重要内容,重视古诗背景的全方位获取,为教学提供广阔的背景,重视背景的全员性获取,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1.1 从学科教材中获取。古诗教材中,不少诗背景相同或相似,而且从古诗内容来说又往往互为背景,对此,可抓住相似点,引导对相关古诗进行重读沟联。也可抓住古诗教材与其他教材的联系,让学生从相关学科中获取背景材料。

1.2 从课外阅读中获取。课外阅读是背景获取的重要渠道,对以古诗有关的背景,可引导课外阅读,尽量拓展背景空间,以促进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如“旗亭画壁”、“安史之乱”、“张骞探源”、“王安石改字”、“苏轼与惠崇”等。

1.3 从广播影视中获取。现代通讯媒体为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了背景获取的简易通道。巧妙运用可有效解决古诗教学中的背景介绍问题。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可介绍听古曲《阳关三叠》;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浪淘沙》可分别引导观看电视风光片《西湖风光》《庐山美景》《九曲黄河》等。

1.4 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场所,又是语文实践的天地。为此可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他们获取“活”的背景材料。如教《咏鹅》,可引导学生到河里看看鹅戏水的情景;教《梅花》,可引导学生去花坛看一看花儿,闻一闻花香;教学《枫桥夜泊》,可引导学生去看看枫桥的景色。当然,这类背景的获取多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要通盘考虑,抓住时机,甚至提前安排。这样虽然与教学的时间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认真指导观察,使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时稍加引导,其背景材料就很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复现,这比单靠教师描述效果要好得多。

1.5 从因特网上获取。因特网的普及,为学生获取背景提供了更为快捷的通道。。如在锦绣中华网上,学生可以获取诗人和诗歌的有关背景材料、历史掌故、疑难解释等。

2 背景材料的多功能发挥

在古诗教学中利用背景材料,目的在于借助背景材料引导感受内容,理解语言,体会感情,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须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灵活选择,以发挥背景的多重功能。

2.1 引趣功能。为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心态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可抓住学生知识的空白点,通过背景介绍,引发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引向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赠汪伦》可作这样的介绍: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可是你们知道他曾经上过一次当吗?据说,安徽有位名士叫汪伦,与李白素不相识,曾写信邀李白去泾县游玩,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见汪论便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说:“桃花者,潭水名也,离城十里,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他得知后又携酒赶来送行,李白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赠别。这样的介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解疑功能。由于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他们对于某个人物、某个事件的认识与实际往往存有差异,对此,可通过背景介绍,揭开学生心中的谜。如教学《七步诗》时,学生对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矛盾斗争知之甚少,特别不理解兄弟相残的惨剧,为此,阅读前,可向学生介绍曹丕和曹植争做太子的一段经历,曹丕对曹植深怀猜忌,横加迫害,于是就有七步做诗的故事。

2.3 铺垫功能。古诗远离学生生活,时空差、知识差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困难,有针对性的介绍背景,可以做好铺垫,降低难度。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先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和“阳关三叠”的由来。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因为好友就要出阳关向西,那里异域山川,西北大漠,风俗不同,语言有别,再加上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很难再遇到亲朋故友,使学生初步了解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4 诱情功能。情感因素在古诗教学中至关重要。为将学生的情感纳入课文的情感渠道,以形成与课文和谐协调的情感基调,对与学生情感差异明显的古诗,可通过背景介绍,诱发学生的情感。如阅读《秋浦歌》前,可先介绍李白当时的宦途情况。公元743年,李白42岁,诗歌作品已名扬四海。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李白做了两年御用文人,目睹了朝廷上的黑暗、腐败,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臣、无赖受宠,祸国殃民,而自己备受冷落。压抑、苦闷使他辞官而去。此后,他目睹国家日渐衰败,写下了许多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为主题的诗篇,《秋浦歌》就是其中的一首。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感情的体会奠定基础。

3 背景材料的多层面运用

如果古诗所涉及的背景材料单一,可在新课开始时介绍。但如果课文涉及的背景材料较多,可根据背景材料与课文内容及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合理的分解,分层次介绍,多层面运用。

3.1 导入时介绍以定向。如果背景介绍的目的在于激疑引趣或进行知识性、情感性铺垫,可安排于课始。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可在课始介绍“推敲”这一典故。据说贾岛在遣词造句上特别下功夫,有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相传他在长安应试时,为了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用“推”还是用“敲”字,只顾低头沉思,不觉冲撞了韩愈的车骑,韩愈问明原因后,没有怪罪他,思索片刻说“敲”字好。此为“推敲”这一典故的由来。学生也从这个典故中了解到贾岛苦吟的特点。

3.2 初读后介绍以解疑。有时学生初步接触古诗后,往往疑窦丛生,如与背景有关,可随机介绍,扫除障碍,从而为课文的细读研究打好基础。如阅读《乌衣巷》,在学生初读感知后引导质疑,然后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乌衣巷”“朱雀桥”“王谢”等知识背景,以减少阅读理解中的麻烦。

3.3 细读时介绍以深化。对有助于促进课文内容和中心理解的背景材料,可安排在细读中随机介绍。如教学《夏日绝句》时,可在了解诗意后,向学生介绍“楚汉争霸”和“靖康之难”的故事。介绍项羽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对项羽的敬佩之情;介绍“靖康之难”,从中理解李清照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4篇

关键词:材料失效分析课程 教学 感悟

作为材料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材料失效分析”课程经常设置在大四第一学期。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本身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远离课堂。同时找工作的匆忙,对人生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担忧使得大四学生更愿意沉醉于宿舍。如何把学生拉回课堂,成为授课教师最头疼的问题。

一、失效分析课程的特点

失效分析是指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通过失效分析,找出造成机械零部件或器材失效的主要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同类或类似失效事件的重演,不但具有很大的科学技术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目前,由于产品复杂程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使用环境的苛刻,金属构件失效分析的工作正向着多因素非线性耦合交互作用的方向发展,失效分析越来越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交叉与综合。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基础。正是失效分析课程的特点导致了“想说爱你也不易”的畏难情绪。

二、提高材料失效分析课堂质量的方法

1.巧用多媒体,增大信息量供给。材料失效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涉及到材料学、机械学、力学、腐蚀学等多个学科。在进行失效分析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完整地反应出相关的知识点,这对大部分本科生是难以完成的事情。相对于传统板书的费时费力,多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对于材料失效分析课程而言,最重要的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插入相关基础知识,或详或简,掌控自如。如在讲述断口分析一章中时,除了讲述断口分析的步骤外,势必要牵扯到断口的形成、分类和特点。这些内容在失效分析的书本上是一笔带过的,但对引出断口分析的影响因素是必须的。此时就可采用多媒体插入的方式进行讲述。授课效果表明多媒体工具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应防止过度依赖多媒体,反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教师的授课质量下降。

2.善用工程实例,增加学生兴趣。工程实例对于课堂而言就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听转为主动的思考。恰当的工程实例对课堂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在授课的大部分时间里,教师是以讲授各学科的知识为中心,易使学生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孤立式知识结构,学生难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工程实例展示的是工程现场所遇见的实际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关心在现场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的合理性和不足是什么、处理后的效果如何等。通过这一系列疑问的探讨和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疲劳失效一章时,就引入了某油田美国北极星J55套管外螺纹接头断裂事故的失效分析。但在工程实例的引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不恰当或过多的实例会冲散授课内容,降低课堂凝聚力。

3.采用多种教学法,提高课堂质量。“水无常态,教无定法” 。作为一名优秀的授课教师,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授课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任务式以及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多设问,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在中间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如在讲述腐蚀失效这一章节时,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法。在讲述完基本知识点后,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但应注意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明确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的行为体系,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4.加强自身素质,增强吸引力。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所授课程全面完整和深厚扎实的基本知识,这样才可能对课程统揽全局、提纲挈领。其次,要掌握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发展动态、前沿趋势和应用现状,并渗透到相关的章节中去。一个没有较多工程经历的教师,本身就是与实际脱节的,很难培养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在工程案例教学中也很难有底气地引入好的工程实例。授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越教越精”,“看相两悦”。

总之,授课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第5篇

一、材料准备的适宜性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只有适宜的才是最好的。”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线描、色彩、版画、手工等。材料也是丰富多彩,不同的美术材料蕴涵不同的价值目标,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与思维创造。怎样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该怎样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

1.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

情境一:小班本土美术活动《闽南婚俗》之装饰《喜帕》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人手一张B4大的纸张、水粉颜料,要求幼儿用水粉在B4纸张上装饰出漂亮的民间纹样。孩子认真地装饰着,眼看就要到吃饭的时间了,老师开始催促孩子要快一点,很多孩子到最后都还没有完成作品,只能失望地把作品展示出来。

分析:以上情境中,教师如果更换材料,提供A4的纸张,减少孩子的“工作量”,教师和孩子都不会手忙脚乱,且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只有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才能发挥其价值,事半功倍,否则便是浪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教师组织时应考虑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形式应游戏化,活动材料应操作性强、易出效果,小班教学纸张不宜过大,A4为宜。如,教师可以将经典的民间纹样刻制成拓印版,投放在区角引导幼儿去印制民间纹样,这些妙趣横生的版画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效果明显,幼儿可以边做边玩,达到做中学、玩中学的目的。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表现力,动手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可增加材料的种类,多提供手工制作材料。如,陶泥让孩子自由的塑造形象;纸浆让孩子制作纸浆画;废旧材料让孩子再次利用与制作。大班幼儿有较强的自主性,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稳定,因此教师可提供有探究性的材料。如,主题画创作;吹塑纸和铅笔让幼儿学习粉印版画“拍胸舞”;长卷布让幼儿合作进行长卷画“闽南风俗”的创作。只有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美术材料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术技能与美术创造力得到提高。

2.适宜本班幼儿实际情况

情境二:某次市拉手园互动活动中,我们班提供了一个现场研讨活动《晋江古船》,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操作材料:陶泥、泥工刀(陶泥组)、油印版画工具(版画组)、刮画工具(刮画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操作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古船。拉手园的老师将活动内容拿到他们园也开展一次《晋江古船》的活动。事后,这位老师向我询问说:“为什么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在我们班会出现不一样的过程和结果呢?”

分析:这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考虑到不同班级的孩子即使年龄一样,但因生活环境、学习经验、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其接受能力、美术表现力也是不同的,我们班是学园的美术实验班,幼儿对陶泥的基本、油印版画、刮画的基本技能都有所接触,拉手园的班级,孩子没有相关的技能准备,采用本次活动,提供同样的材料,当然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选择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应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二、材料准备的有效性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而游戏中所提供的材料则是儿童生活中的伴侣。在儿童的游戏中没有操作材料,犹如成人的劳动没有工具一样难以进行”。可见,操作材料是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美术活动更是如此,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符合:

1.有效地服务于孩子,让孩子有操作的空间

情境三:在一次实物版画《晋江品牌鞋印画》中,我提供了不同品牌的运动鞋,引导幼儿在鞋底刷上水粉颜料印制鞋印画。第一次尝试的时候我收集的运动鞋是成人的,太大了,幼儿手较小,在把握刷色和着色时就遇到困难,此外水粉颜料调得太稀。最后,孩子们拿着成人运动鞋都无从下手,活动以失败告终。

分析:经过反思、调整后,我请家长帮忙收集品牌童鞋的鞋底模板,把水粉颜料浓度调试好,并在桌布下铺上一层棉质的布,保证了孩子在印制的时候印出鞋印的着色效果。通过这个活动,我深深地体验到,美术活动所提供的材料能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孩子,让孩子可以操作,有发挥的空间,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败。

2.有效地服务于目标,能突破目标的重难点

情境四:在一次油印版画《拍胸舞》中,教师定位的目标重点是:学习油印版画先刻板后刷油墨的技能。难点是:感受民间舞蹈拍胸舞的特点,尝试用油印版画的形式大胆表现拍胸舞的不同动作、表情、场景。在活动中,老师提供了吹塑纸、卡纸、铅笔,引导幼儿用铅笔在吹塑纸上刻板,画出拍胸舞的动作,然后再用滚筒沾上油墨在卡纸上印刷制版。结果,因为老师所提供的吹塑纸太薄,铅笔太细,卡纸太厚,幼儿在刻板的时候稍用力就失败了。

分析:以上情境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不能服务于目标,反而对幼儿突破活动的重难点都造成了阻碍。教师提供的吹塑纸可以选择厚度好的,铅笔可以用5B或者6B,这样刻板的时候就不容易破,孩子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拍胸舞的动作、表情、场景,才能在活动中学习到油印版画的技能,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可见,材料的选择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张纸一支笔就能影响作品的效果。

三、材料准备的层次性

新纲要提到幼儿园教育“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这体现了课程要面向全体幼儿,包括特殊需要的幼儿,必须“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幼儿的学习是在活动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自主建构的。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师可提供半成品的材料。如,添画背景图、手工半成品让孩子进行操作练习。中、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我们要考虑幼儿个别差异问题,在一次活动中可根据幼儿能力差异,提供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如,大班手工活动《打扮风狮爷》中,教师提供了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一组:提供橡皮泥、鹅卵石引导幼儿直接用橡皮泥在鹅卵石上装饰风狮爷;二组:提供陶泥、泥工刀,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塑造风狮爷的形象;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隐性地指导,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到一组,能力强的到二组进行创作。

由此可见,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使活动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材料所蕴含的教育功能。

四、材料准备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提高。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价值和特征。在美术活动中,我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绘画不仅仅是拿着笔在画纸上表现出不同的线条,更应该是生活中的美术,自然中的美术,从而让孩子能欣赏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艺术美。因此,我经常采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材料,作为美术材料来让幼儿表现。如,利用纸盒、废旧报纸、糖果纸让幼儿设计品牌拖鞋,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利用废旧的材料引导幼儿装饰舞狮道具;提供生活中的纽扣、纸盘等材料引导幼儿打扮晋江品牌梅花伞的白胚伞,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有创造美的欲望和能力。让孩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的东西,对生活充分激情。

第6篇

治学箴言 一丝不苟,严格严谨。

教学主张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成就每一个孩子,为他们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教学风格 多法并举,因材施教。

教学成果

20xx年,被评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学质量先进个人”、“模范教师”。

20xx年,被评为学校“教学标兵”。

20xx年,获得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20xx年,被评为学校“模范教师”、“质量先进个人”。

20xx年,获学校“优质课三等奖”、“优秀教师”。

20xx年,获学校“质量先进个人”、“优秀教师”。

说起来**老师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在**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朱老师的数学课那是顶呱呱”,学生们是这样的评价她。**同志于20xx年毕业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商洛分校数学系,工作以来,她注重个人修养,十年如一日,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用平静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不断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

面对同行教师抱怨数学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她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她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构建合理、科学的课堂结构,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在探索中,她发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源泉,于是她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开拓新的教学思路,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五步教学法,即“定标-预设-质疑-解惑-拓展”。

在教学中,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她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每一个孩子铺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为目标,在工作中她大胆的做出了“培优补差”这一设想,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她的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堂内外,对数学学科中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用较高的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在数学领域出类拔萃;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课外补差,从基础抓起,让他们逐步赶上。通过这一方法,使优秀生、学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于是“培优补差”一度曾在**中学得到了普遍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巧设“点将台”,引得活水来。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工作中,她利用课余时间,巧设“点将台”。每周在班级内对大家较为困惑而又重点的问题,点名让数学优秀生来亲自解决,通过学生的讲解,更易于让学困生接受。“点将台”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辅导学生,为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学困生找到了一个补偿的机会,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这种好的做法在全校很快得到推广,如今茶余饭后,校园的角角落落,各年级、各学科的“点将台”前,“小将”们侃侃而谈,听众们侧耳聆听,各具神态,已成为校园的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加强学生数学积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克服课堂上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她坚持开展课外“每日一练”活动。让优秀生除了课内学习外,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学困生有固本和强化练习的机会,从而使一批批数学爱好者成绩脱颖而出。

她不断加强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数学学习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比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测算竹竿长度与影长的比例,测算树木的高度等,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同志非常重视个人品德修养,穿着朴素大方,生活勤俭,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她不仅会教书,更关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她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后来,作为团委书记的她,更是对学生关怀有加,经常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不少学生常与她交往,有困难、有心里话主动找她商谈。凡是接受过她教育的学生都会这样说:“群众有困难找民警,学生有困难找荣荣”,这在**中学已传为佳话。

**同志在学生心目中是良师益友,在同志和领导的眼中,她又是一名出色的好同志。她家住**县城,却扎根**山区一干就是十余年,无怨无悔。离家100余华里,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她从没有因环境因素而迟到、早退过一次。她常年以校为家,忘我工作,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无人照顾,只好托付给了年迈的父母。作为女儿为工作不能尽孝,还给老人留下了负担,她心里实在不忍,但她对事业的一片赤诚得到了老人的理解与支持,让她放手大胆地去工作。

由于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她在**这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用艰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绚丽的花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所带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连年居全校乃至全县前列,先后有五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她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与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一定会不断开拓,不断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再创辉煌。

愿这颗山区教坛新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二)

一、申报个人:XX县XX镇中心学校刘XX

二、申报级别:省级

三、申报理由:

四、个人体育教学及体育训练情况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个人主要业绩

该同志从教以来,长期在教学一线任教,每年在600学时以上;30多年如一日,严于律己,严守师德,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成绩 显着;注重教研,提升自己的体育教研能力,五年来精心撰写体育教案 20余册;担任学校体艺教研组长,指导 我校艺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主持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及学生田径训练工作,编写小学生田径训练及阳光体育运动资料10余万字,取得了全县体育教师公认的体育竞技成绩 ,他对学生进行现场体育训练的实际情况受到了省市县体育运动中心领导 的好评。

1、 勤奋学习 提升自身素质

2、努力工作 教学成果显着

3、积极研修 提升自己教研水平

近五年来他接受市县级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年均50学时以上,2012年以来,他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举办的课题研究,《有效推行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市级结题证书;《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县级结题证书。积极撰写论文 ,《怎样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获县级一等奖,《 阳光体育在农村小学推行的策略》、《小学体育训练的策略》获得县级二等奖。撰写博文达15万字以上,点击率达到了16000余次,受到博友的好评。

该同志对体育教学及体育竞技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态度,赢得了社会的给好评,我校借这次评选省级体育教学名师的契机,使他在今后的体育工作中有更高的追求目标,带动我校乃至我县体育工走向更高的台阶。

教学名师申报材料(三)

贾武,男,**年6月出生,1993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

一、教育教学

1.高尚的师“德”。

这首先表现在安心于农村教育教学事业。从93年大学毕业至今,在农村基层一呆就达整整18个年头,许多人都纳闷,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不转行?为什么不往高处走?对此,贾武老师却说:“城市教育需要好教师,农村教育更需要好教师,只有农村教育上来了,整个社会教育才能上来。一个人对教育的贡献不在乎是在农村还是城市,而在乎这个人对教育的态度,陶行知先生从城市到农村创办教育,不一样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我生于农村,是个农家孩子,理应为农村的教育教学出更多的力”。第二,表现在敬业爱岗,努力践行“身正为范”,关爱着每一个学生。该老师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模范履行师德规范,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凭自身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的追求,绝不放弃是贾老师执着韧劲的生动体现,为此,在他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常人眼中的所谓“差生”与他结下的师生情谊往往更深更厚,难怪不少毕业时没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有这样的怨言:“如果任教的所有老师都能象贾老师那样热情、那份坚持,我不至于今天这一地步。”

2.高超的师“能”。

3.精巧的师“艺”。

一个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适应时展的人才。贾老师懂得身为一名生物教师,注重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的独特意义,深刻领会“教育人”的份量。

在教学中,听过贾老师课的人,都会对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授课思路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长期认真研究教材、精选教法使其久而久之形成的“讲得生动形象,练得落实到位”的教学风格,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与灵活多样、风格清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学生评价说,贾老师的课,通俗易懂,让人感觉可以顺着一条指引的红线,对知识透彻地理解,深刻地领会,听得轻松,记得牢固。

在教育中,贾老师善于协调、架桥,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许多棘手的难题因他的协调迎韧而解,许多尴尬的局面会因他的架桥而被打破。在对待学生中,贾老师坚信,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所以,他总是倾注耐心,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换位思考,用自己的爱心换学生的真心,凭着足够的耐心与宽容,与学生一起迎接欢笑,一同承受苦恼,多沟通多理解。贾老师认为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更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的念头,所谓的“差生”,首要的不是补“学习”而是补“信心”,只有他们有了自信心,有了积极性,没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性格特点,注意把准学生的脉搏,细致的逐个的做思想工作,区别对待,有类而教的教学教育手段,没有教而无效的学生。**学年,他接手的八年级④班学生张萌,各科作业很少交,学习成绩一般,经过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本学期中期考试名列全级40名。

4.纯朴的师“风”。

“踏实、认真”是贾老师一贯的风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是贾老师始终不渝坚持的理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贾老师以一位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干劲,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爱岗、敬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学生,虽然多年任教初中生物,书本知识对于他已是滚瓜烂熟,但从不也不会摆老资格,总担心自己的些许放松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决不马虎,从不上无准备的课,20**年被评为平凉市骨干教师后,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深刻领会“骨干”的内涵,工作上更加主动深入,尽其所能,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对于上级部门与学校所布置的任务,从不推却,总是设法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公开于各位同行,并随时接受本校及外校教师前来听课。

谦虚、和善是贾老师为人处世的准则,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宽以待人,抱着一颗诚心、爱心,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能尊重他人,主动关心他人,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实现平等相处,愉快协作,为学校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二、班级管理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贾老师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他总是坚持比学生要起得早,比学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个小时以上,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他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奉献。

1.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 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 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 走上极端。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孩子,在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师人员紧张,教学超级大班存在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常常被遗忘在角落。对于这些孩子,贾武同志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贾老师所教过的学生都知道,病了,他可以替他(她)们买药;没钱了,找他借;父母在外打工,他可以给他们一些家长的爱。20**届学生梁玉霞,父亲去世,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可她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他仔细一看,她还没穿上棉袄。贾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对她多了一份关爱,并将部分煤送给她做饭,同时,经常给她进行心理辅导,让她坚强的面对困难。学生沈毅飞,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县城给其姐姐做饭,家里只有老奶奶看管,于是贪玩,成绩下滑严重,经过他的耐心教育和心理关怀,该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赶上去了。

每学期初,贾老师都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并建立专门的家庭联系卡,然后汇总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他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2.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贾老师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他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贾老师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他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主要起着服务和支持作用。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的能力。20**届学生唐强军,个性很强,为了培养他的自主自立能力,贾老师推荐他当班长来管理班级,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现在到初三年级仍担任班长。

在工作中,贾老师尤其注意培养班委会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3.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贾老师尤其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培育了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即所谓的“差生”。面对“差生,贾老师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会让我难过一辈了,一辈子都将会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他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20**届学生史双寿,父亲早亡,由继父供他上学,刚入校不久便私下拿班上同学的钱物,他知道后,没有在班上声张,私下让他归还钱物,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认真学习,改变自我。从那以后,他还时时关注他,呵护他,教导他,很快,史双寿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从入校时全级285名上升到全级85名。事后,很多人问他用什么招术使这个问题孩子发生转变的,他说:“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5.重视心理辅导——让学生安心上学

第7篇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 案例 材料

遗传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其中细胞、生化知识抽象难懂,不易理解与记忆,而遗传病的诊断咨询又与临床密切相关,因此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找寻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案例材料,适时的呈现给学生,以情境教学的方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通过遗传学理论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机结合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利用案例材料提出问题

一个问题的产生要比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一个新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现在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充分的思考和主动提问的锻炼,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案例材料的观察过程中,要学生记下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提出自己真实问题,有的问题虽然不见得很专业,但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例如:在进行人类眼皮遗传规律教学时,一些学生提出:“单眼皮与双眼皮同时存在的现象,属于哪种遗传规律?”有的问:“肝病是否是遗传病?父辈患有肝病,会不会遗传给子辈?”有的问:“为什么有的白化病病人的头发全白而有的并不全白?”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就更有解决的兴趣和欲望,能更好地学习。

二、利用案例材料激发兴趣

从人类的遗传学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知道遗传学是建立在研究人体的各种性状上,它主要通过一些鲜活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讨――解决的一系列环节后,能很好地理解遗传学理论的实质,真正领悟到遗传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遗传病概念”时,可利用多媒体以“维多利亚女王家族的血友病史”当成案例材料向学生展现,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王室第一个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因为当时欧洲王室的习俗是提供王室之间进行通婚联姻,这就使得血友病在联姻关系的联系下波及欧洲多个国家的王室,她导致了欧洲多国王室的血友病并发,如德国普鲁士王室和黑森家族,俄国罗曼诺夫王室,西班牙波旁王室等,其危害是相当巨大的。这个血友病家族的病史使得学生切身深刻的了解到了遗传病的基本特点和危害,还可借助案例材料帮助学生判别患者的性别(患血友病的几乎皆为王子王孙,女性为疾病携带者),为以后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的教学,近亲婚配的危害提供例证,引起学生对后面即将学习知识的兴趣。

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资料兴趣。例如: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培养及观察实验,环境监测或生物资源调查。到人群中去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性状,包括遗传病的种类、数量,观察各遗传性状的特点,亲自动手绘制遗传图谱,并根据婚配关系利用遗传规律预测子女发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饲养果蝇并设计连锁互换定律的验证实验。

三、利用案例材料引导自学

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正的问题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并发现问题。只有对一个问题有了适度的了解和需要时,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能真正激发自己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更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案例材料的设问基础上,能学会自己看书和思考,让学生和老师实现有效互动,成为相互学习和研究的伙伴,老师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更优自信,也更加主动,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研究之中,不仅寓教于乐,还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所收获,慢慢养成一种好学和会学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进行“基因的分离规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教学时,可以使用孟德尔生平事迹和与之相关的八年豌豆杂交实验作为案例材料。讲授遗传基本规律时,详细介绍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为什么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的特性埘实验的成功有何影响。在实验设计上,理解孟德尔在杂交实验时,舍弃了一些不易区分的性状,只是对比较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然后逐渐增加,这种单因素分析的实验方法隔离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规律的发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其次,在结果分析上,学习孟德尔的创新精神,他开创性地将数学方法引入遗传学研究中,使其从粗放的观察和简单的思考上升到精密的定量分析,把具体的性状表现量化,找出其中的规律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孟德尔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说,并设计了新的实验来验证假说,使理论的科学性得以证实。通过这段精典案例材料的重现,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让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理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四、利用案例材料辅助教学

学生认识世界依靠观察,观察首先要有足够的案例材料。例如:(1)学生能自己收集到植物的花、豌豆、果蝇等实物观察对象,这样她们就能感性的认识到这些材料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印象更深刻。(2)对于某些常见人类遗传性状及遗传病等图谱、系谱的收集和绘制,可利用课余时间到人群中、医院教学点、福利院、启智学校等进行调查和收集。(3)同时可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图片资料。为了使收集的材料足够充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仔细观察的机会。了解材料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是观察的重点内容。可以采用画写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的观察材料,也培养了学生手头并用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及性别特点时,让一个班的学生观察的同时将果蝇画下来,然后提问果蝇的长、残翅膀特征,及雌雄果蝇形态特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准确地给出正确答案。而另一个班只进行观察,却没有绘画,当提出与上面同样的问题时,很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或回答很不全面。通过画写,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观察的乐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利用多媒体图片进行教学,由于图片的鲜艳色彩及动态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故不失为遗传学学习中直观教学的好方法。因为在现行使用的中专版甚至是大专版教材中。无论是遗传病病人临床症状及核型图谱都较为缺乏或不够清晰,不能满足学生观察及认识临床特征的需要。此外,老师还应该适时指导学生下载网络资料,并且还应同时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资料随时作为补充。

五、利用案例材料检测学习

遗传病是医学遗传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通过对临床案例材料的分析,讨论出有效的案例教学法。比方说,在学习了遗传病的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看病方式下进行遗传咨询,并据此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妇女A在几年前曾生育过一个先天智力有障碍的患儿,现在是第二次怀孕,因为A害怕所怀孩子会再次患有同病,让学生饰演A跟医生进行咨询。案例中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案例中的病例,需要先核实患儿的血型、A的即时年龄,还要核实A是否携带易位型,如果确实是易位型携带,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率,可以对A妇女进行绒毛和羊水细胞的产前细胞遗传检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会学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案例材料。所以,必须运用相关案例材料作为检测题,这样就能真实呈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再者,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知识方面的缺陷,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引导,以便在最短时间里运用案例有效的矫正学生的缺陷。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抓好毕业升级统考,力争教学先锋

1、开学第一周召开六年级全体教师会议,商讨毕业班升学有关问题,从思想上、行动上单独对待,一切以教学质量为中心,集中教研近三年来的升学试题,研究试卷中隐性内涵,分学科开展《六年级升学试题我之见》主题教研演讲,从思想上就站在第一高度,一切以期末测试为基点,注重平时教学渗透。

2、以班主任为主线,学科教师配合,打造高效团队。每月一次激励班会活动,以平态的心公平的对待各类学生,疏导学生学习心理压力,鼓励先进,善于改进,树立学习目标。

3、重视常识学科建设,做到精讲扎实有效。

4、加大检测力度,注重后进生转化,建立长效辅导机制,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搞好日常教学工作,形成教学特色

为了全面系统地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正常驶入规范轨道,特分学科进行建设。

1、语文学科

(1)语文教学在践行“四个一”的同时,重点做好阅读作文教学。

a、继续坚持实行作文日记平常化,推广上作文修改课、讲评课、赏析课、改进课,完善落实学生教师评价体系。

每学期上一节作文展示课;每学期进行一次作文教学总结。

b、新标准提出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学校将积极推进阅读教学、构建教学模型,奠基阅读教学,广博人生。

每生每学期至少读2本完整的书;每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完整的教育书籍;每学期师生进行两次读书交流活动。

c、做好四个一工程有效工作,扩大诵读范围,积累中华经典文汇,丰富学生生活。

(2)扎实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楹联实验班”、“品格教育实验班”三个实验班的实施,彰显实验教学优势。

(3)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教师基本功培训力度,强化个人素质,本学期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a、语文教师每天要有写字教案,并坚持每天一小黑板粉笔字,并展示楼下。

b、书法教师每周上好写字辅导课,并运用专栏每天讲解一个字的写法。

c、语文教研活动内容:a、阅读教学如何扎根东城b、日记作文怎样升华(分段要求,期末制定出各年级日记作文指导意见)

d、业务学习内容:向名师(如窦桂梅、朱永新等)迈进。每周一次,轮流主讲,幻灯演示,资源共享。提倡每位教师或几位教师小组对某一名师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

2、数学学科

(1)继续完善221工程,逐步形成台账、改错本、下水作业、学生两本合一作业、题库五大体系,全面贯通落实数学日常教学行为。

(2)研发数学日记,通过宣传、学习等形式,把语文与数学两大学科进行整合、联姻,用语言的方式记录学生学习数学历程。

(3)教研内容:a、221工程前段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并不断完善。b、数学日记大家谈,并尝试性地进行撰写。

(4)业务学习内容:向名师迈进,改变授课方式。每周一次,轮流主讲,幻灯演示,资源共享。

3、英语学科

(1)六年级英语词典引入课堂。本学期要求分类每周一次英语小作文练笔,师生共写,共同成长。

(2)抓好一二年级英语启蒙工作,以活动促发展,以竞赛促进步,每月一次单词积累竞赛。

(3)教研内容:英语后进生如何转化

(4)业务学习:双语学习

4、体艺教学

(1)规范体艺常规管理,加大常规检查力度,关注课堂教学渗透,有计划实施体艺战略。

(2)坚持每天1小时兴趣小组训练,搭建特长展示平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5、远教工作

(1)重视远教工作的开展,整合学科与信息技术,提供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实行多媒体教学周课程表,并做好资料保存。

(2)努力打造芮城示范小学网络名片,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网站建设,责任分工,分块进行,教师学生进行网站的注册与应用。

(3)积极探索远教管理体系,远教工作列入日常管理范围。

三、规范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1、在去年月总结制度实施的基础上,征集大家修订意见,完善月考评制度,以人为本,实行量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先自评,再学校评,最后公布成绩,大家监督,做为考评重要依据。

2、教研组长实行周六例会制,总结本周工作任务,商议下周工作进程。凡各项活动完成后有书面总结并整理入档。

3、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实行双向考核,重点做好学科教师的协调工作,全力调动每位学生整体成绩提升为已任。

4、教师学案本学期采用每天检查登记制度,每周常规检查雷打不动,每月通报一次。教研活动严格安本学期安排进行,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5、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做好3月份听评课活动,推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实行课堂逐年达标制度,打造课堂效率。

四、搭建各种展示平台,丰富学生生活

1、各年级每月一次师生阅读沙龙。

2、各年级每月一次师生写字竞赛。

3、各年级每月一次师生作文展示。

4、一、二年级每月一次英语、语文积累大比武。

5、每月一次课本基础落实达标。

第9篇

【关键词】材料化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98-03

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培养,因而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近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笔者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材料化学》课程进行了定位,并讨论了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材料化学的定位

(一)材料化学的定义

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核心内容。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中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下形成的,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化学更直接地介入到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可以说《材料化学》课程是化学基础课和材料学专业课程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为打破原有专业划分的界限,在制定《材料化学》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加强实践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中,必须结合实际,明确了《材料化学》课程的定位:通过对这一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习运用基础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材料化学教材的选择

材料化学学科的着眼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全面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的不断更新,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点。自从2005年开设《材料化学》这门课程,我国出版的教材在质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早的教材是1994年厦门大学丁马太教授出版的《材料化学导论》,该教科书还被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采用,但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其后,北京师范大学李奇老师主编了《材料化学》,上海交通大学唐小真教授主编了《材料化学导论》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周志华教授主编了《材料化学》等。直到2008年,中山大学曾兆华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出版了《材料化学》教材,前半部分涉及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等材料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半部分则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材料为主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各种现代先进材料如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陶瓷、感光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等,并叙述各种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与其成分及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与本课程以前的教学内容不谋而合。总之,教材是指引学生入门的工具,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好教材关,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方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虽然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但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应用。例如Motorola、保洁等公司每年都会招聘材料化学方向的人才到其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因此,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强材料化学理论知识与科研、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其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材为申心教学模式。该模式过于依赖理论教学,由于材料化学综合了材料学,普通化学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内容较为难懂,因此,单纯地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很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因此,进行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兴趣,再运用材料化学基本理论来解释材料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凝炼出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此原理和方法来设计和制各出有一定社会需求的新型材料。这种循环式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实施三结合教学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创三结合教学方式,即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小论文相结合。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建立了“启发式”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引导”的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_陛,随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我们有意识地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较大力度地变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相应的章节教学中,我们会及时有效地插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和新思路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通过三结合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首先在参考其他学校相近课程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了《材料化学》电子课件。综合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绪论部分,将材料科学发展的相关图片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放映,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发展、意义、主要内容有生动而深刻的印象;在纳米材料章节中,一些纳米材料的图片能更形象、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flas直观易理解的优势,例如在材料的结构一章中,插入14种空间点阵结构模型,金属晶体的3种典型堆积模型,晶体间隙的形成、缺陷和位错的形成等:在材料的制各一章中,插入多个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动画;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章中针对石英光纤的制各,插入了多幅动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课件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互联网也是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将主讲教师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学生可以给教师发电子邮件谈学习、谈思想,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和困难,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并且是材料科学的核心部分,具有明显的应用理科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优化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的重点在于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规划好专业的主干课程,另一方面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顺相关课程开课顺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反映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注意改变知识简单任意拼凑、课程之间相互脱节的状况,整个课程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类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跨学科任意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构成。选修课开设的原则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开设课程也有所区别。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实施改革,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特色学科建设相结合

材料化学以普通化学基础和材料学理论为基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从学习的角度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宏观的概念转化到微观。如从电子,原子、分子水平来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因此,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理论与试剂脱离,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我院材料学科建设的特点,拓宽教材内容,结合我院材料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我院金属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结合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新兴材料的最新进展向学生介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体现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针对材料化学课程特点,依托学科特色,围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显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现有的教学科研条件,对材料化学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材料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材要体现基础宽、起点高、内容新、知识活的原则,强调从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内容应让学生了解材料学科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了解材料制各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和反应特征;了解所制得材料的形貌、物相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原理与方法:了解材料的化学改性方法和新材料设计和开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是衡量大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和要素。由于材料化学课程是介于材料学和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所涉及面较广。单纯有纯化学背景的教师或纯材料学背景的教师上课,由于知识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困难。对于材料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应该持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要鼓励材料材料化学课程教师积极对外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紧跟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不仅仅是单纯地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这样就使本来很单调的内容变得比较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到最新和最现代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必须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第10篇

一、教学情况现状

1.课程设置。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上,环境材料学为36学时,设置在第5学期或第7学期。其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学原理、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原理等课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侧重水、大气、固废的污染控制和治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内容被充分掌握,有利于本课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掌握。

2.实践教学环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是本科教育致力实现的培养目标,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在环境材料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实践教学通常包括专业实验课、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内容。专业实验课教学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课程设计把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工程规范、计算方法等串联起来。目前,受限于教学学时、师资力量等因素,环境材料学仅设置课堂理论教学,这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模式单一。依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环境材料学的课程教学重点和内容取舍也有所侧重,笔者所在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要求学生更多地掌握环境治理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与环境工程现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目前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模式相对简单,基本处于教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层次;如何在相对较少的学时条件下,改进教学模式、扩展教学内容并突出重点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课程改革的初步建议

1.课程设置。学生对与材料学相关的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课掌握程度不深,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这对环境材料的教学开展较为不利;针对目前状况,笔者认为应加大前修课程,应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从而为本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本课程的第八章为环境治理材料,其中重点介绍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两种类型材料,大气污染治理材料中涉及了多种过滤及吸附用纤维材料的类型、特点、功效等,这些内容需要对大气污染的产生机理、过程、治理方法等有深入学习和理解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针对目前情况,笔者认为应加大前修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应该把课程设置由第五学期向后延至第六或第七学期,这样,在完成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后,学生在环境材料学的后续课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遇到一些教学难点、重点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学习。

2.完善实践教学。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开展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体系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例如可以在环境治理材料一节中设置关于水污染治理材料的实验,针对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膜处理技术,设置相关课后实验。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材料,以外界能量或其他类型的化学位差等为动力来源,对待处理水中含有的一定无机盐、金属离子、有机大分子、胶体粒子采用分离、分级、提纯的方法。按膜分离的不同种类和分离处理级别,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制备成膜的基质材料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实验装置及材料组合可以为学生形象地展示不同膜材料的分离处理效果。微滤膜的分离粒子直径在0.1~1μm,主要可以除去水中的一些较大粒径的悬浮颗粒物,目前此类滤膜多由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偏氟乙烯类材料制得,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适用于各种复杂工作环境;超滤膜的分离物直径可以达到0.002~0.01μm,对分子量在1000~10000范围左右的大分子有机物有过滤作用,可以有效分离去除,超滤膜目前主要由有机型的醋酸纤维素材料及无机型的陶瓷、金属膜材料制得,比较适于水相体系中胶状悬浮物的去除;纳滤膜的分离直径可以达到0.001μm即1nm的级别,可以截除大部分的糖类、小分子有机物、二价盐等分子量在200~400范围左右的物质,目前主要纳滤膜材料有磺化聚醚砜类等;纳滤类膜材料相对于仅可容水分子通过的反渗透膜,其操作压力更低,较好的耐压密性和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相对于超滤膜来说其过滤能力又具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对截留物质要求不苛刻的场合较为实用。通过对以上膜分离材料的实验操作及分析,学生比较容易建立起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实验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各组所用膜材料的结构、性能、处理效果进行分析、讨论,促进教学内容吸收理解的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讨论和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方式的扩展和改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环境材料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趋势有所了解,掌握国内外关于材料开发、使用、废弃等方面的最新要求和处理方法等。任课教师应注意收集最新的文献资料和相关信息,及时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例如在第十章“有毒有害元素的替代技术”中,为学生介绍欧盟RoHS和WEEE法令。这里面要重点为学生指出的是两项法规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背景。制造业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由于涉及到有毒有害的情况相当普遍,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同时也对人体自身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尤其在最近几十年异军突起的消费电子品领域,涉及到各类型的重金属、有机物等。对此,欧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令法规,一方面为降低毒害物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设置了贸易壁垒。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这两种方法,一定做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而不应将二者相互对立、相互隔离起来。

环境材料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教学。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组织实践教学能力,能够结合专业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补充最新学科研究内容,根据教学具体需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唯此,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内容。(本文作者:张武单位: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O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要了解材料力学实验,我们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工程材料力学的性能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理论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设计各种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方法。一般来说,要合理地使用材料,就必须要先了解材料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就必须要通过试验才能测得相应科学数据。实验教学是是学生深入了解知识、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材料力学实验教学部分更是在整个材料力学教学中具有不能忽视的地位,并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日益凸现它的重要性。

二、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虽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

(一)就目前试验教学现状而言,教学方法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等外在因素影响,多数试验教学还处于填鸭式教学。举个例子来说,做金属拉压实验时,通常的教学方式是多名学生围着一台实验设备观看实验教师进行操作,同时实验教师讲解试验内容,这种“走马观花”地试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材料力学目前的实验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验证性试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试验设备不足也是出现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此种现象,学生失去了宝贵的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在材料力学试验中,学生做实验的材料较为单一。实验教学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工程中各种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目前学生所进行的实验,与工程应用中所需的实验相差太远,那些高温、高压等试验由于设备和实验条件却不能涉及,因此实验教学与试验初衷相悖。

(三)上面提到实验条件问题,但就现有的实验条件而言,未能有效利用并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学生若能多做实验,多动手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并在毕业设计里体现出来,这样才有利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在进行试验教学时,对实验教学的考核不够完善。一般来说,教师考核学生常常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却忽视了实验的操作内容,达不到对学生全程监控的要求。

(四)实验教学与科研结合地不够密切。目前的实验设备主要为教学所用,实验室虽然也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问题以及与科研和产业结合的程度较低是一个重要问题,产学研要有效结合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五)实验项目需要更新和改革。例如梁的纯弯曲正应力电测法试验,目前仅限于验证性实验,其电路及应变片都是接好的,完全不能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际上,粘贴应变片、焊接应变片引线、设计电桥桥路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三、有效改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面所提出的存在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作者提出以下一些改进策略和建议:

(一)由于教学方式和内容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学校应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其一,学校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试验,因此我们可以从实验的设计入手。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多涉及一些演示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等,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潜力;其二,作为实验课堂教学,需要妥善保存教学资源,以便学生日后自行学习和研究,如制作实验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等。

(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就必须要改革原来课程教学的体制,实行实验室开放使用制度。目前对高校来说,缺乏的就是实验经费和实验所需要的条件。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实验教学无法上升到研究的层面,无法达到科研进而行程产业的程度。基于此,学校应引进新的实验设备,并且施行实验室开放政策,鼓励教师和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开展科学研究。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更有利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三)实验考核方式的更新和改革。根据教师考核学生常常采取实验报告的形式,却忽视了实验的操作内容,达不到对学生全程监控的要求这类现象,作者建议要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严格考核。首先学生做实验,最重要就是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负责。对此,作者认为可以规定只有通过实验人员签字认可的方可离开实验室,否则重做实验。此种方法在于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和认真的态度。除实验操作性题目外,还可以设置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实验考核。

(四)强化实验的基本要素。实验的基本要素即:实验者、实验手段、实验对象。实验的主体是实验者,是重要的能动因素。对于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来说,实验者就是学生,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核心作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做实验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此外,为了更好的控制实验教学,需要限制实验人数并对实验课程进行有效设计,鼓励学生可以自拟题目、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洪军.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P142-143.

第12篇

【关键词】化学专业;材料化学;教学改革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视角讲授材料的设计、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课程[1]。《材料化学》是我校黄山学院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一门选修课,在高年级开设,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企业生产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使化学这一传统专业的办学模式与学校的应用型本科定位相吻合。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对《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革意见。如郝凌云等提出把基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中,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陈鸿雁从材料化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材料化学教学的改革,使材料化学的教学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的就业[2]。胡长员等认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材料化学的教学改革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实践环节、修订教学大纲、选用高级别教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等途径来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3]。李庆等认为材料化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对新材料的合成开发与应用具有深远意义,其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组织实验教学增强实践环节等途径来实现[4]。

我们从黄山学院化学专业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对《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1 黄山学院化学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山学院化学(师范)专业始建于1978年,2002年招收本科生,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也是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自设立以来,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建设,积淀深厚,基础坚实。升本以来,培养了近700名(含专升本)毕业生,为安徽省基础教育、化学化工以及社会发展输送了合格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化学专业大力引进人才,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设备、条件等教学资源不断改善,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专业,2009年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但是,由于近年来中学师资趋于饱和,化学专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源不足,2011年只招收到59人;二是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下降,2011年已降到5%;三是对口就业困难,对口就业率2013年仅达到48%;四是学生流失(转专业)比例偏高,如2007年招收90人,到2011年毕业时仅剩71人。

2012年我校化学专业停止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立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目前,我们已经申报了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项目,目的是将原化学专业的师资、实验室等进行逐步改造,以适应新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的要求。

2 以往化学专业《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前《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材料化学》是我校化学专业到高年级才开设的选修课,教师和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导致这门课的教与学都成了“走过场”,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年级学生为找工作和毕业等诸多事情而焦虑,他们中大多数无法沉下心来学习。同时教师对上毕业班的选修课也普遍不够重视,导致上课内容死板、僵化,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高年级选修课大都为考查课程,学生无需面对考试的压力,自然也就不愿意深入学习。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础知识理论如晶体学、各种材料的概念性能等内容的教授,很少涉及各种材料工业生产过程等工程方面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三是,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只有“考勤+作业”或“考勤+作业+测验”两种方式。

3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3.1 开课时为学生详细阐述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

在上第一节课时,我们不是急于直接讲授课程的内容,而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目前化学(师范)专业总体就业形势,解读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计划),并指出《材料化学》这门选修课在培养方案(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就使得他们能够弄清楚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潜在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对于立志考研深造的同学,也可以多接触一个研究方向。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使学生自开课之初就从心里上重视起这门课,进而自然地会投放一定的精力在该课程的学习上。

3.2 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材料

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材料,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以克服死板、单调和枯燥的纯粹讲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兴趣的效果。比如,我们在介绍传统材料的时候,要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的基本知识、应用性能和研究概况等;而说到新型材料,就要提及新型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压电材料(压电陶瓷、压电高分子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处理、存储、传递、显示材料等)、智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材料等。我们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各种材料的制备、应用、甚至是研发过程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将其制成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材料的了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课堂上,我们除了讲授必要的理论和书本知识内容以外,还应尽量结合实际和生产实践介绍一些课外内容。比如,在讲到高分子材料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向学生介绍了黄山市及周边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黄山美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情况,告诉学生这些企业生产或者加工哪些高分子材料,还建议他们可以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等。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时,我们介绍了黄山石英砂厂、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及其产品等。同时,我们还将一些企业及其产品甚至是生产或加工过程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地材料相关企业的了解,对促使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本地企业工作起到了一定效果,客观上为服务地方经济发挥了作用。

3.4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在本门课程的结业考核方面,我们规定,学生除了按时出勤、完成规定次数的作业和参加测验外,还要对周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或者查阅资料撰写某一种材料的制备或应用综述等。总评成绩应包含以上各个方面的综合考核。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及应用结合起来,从而对这门课有较为全面整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郝凌云,陈晓玉,杨晓莉,陈晓宇,张小娟,韦鹏飞.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43-45.

[2]陈鸿雁,叶晓萍.材料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