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程序化交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和金融理财时代的到来,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防范风险和提高风险可控性的手段日渐被人们所接受。程序化交易就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最为适用。目前对程序化交易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说,程序化交易是指将多个优质的交易策略编写成电脑程序,让电脑来完成开仓平仓指令,而不是靠个人意愿进行交易,从而避免受到人为情绪化的干扰而做到客观下单交易。
程序化交易操作方式不追求短期夸张利润,而是“薄利多销”的观点,长期立足市场,实现财富积累的复利效果,通过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交易系统,年获利率能够达到一定水准之上。
程序化交易是从美国七十年代资本市场的计算机股票组合交易发展而来的。随着计算机金融数学理论的发展,程序化交易理论日趋成熟,一些应用软件功能也逐步完善和富有效率。在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大规模的被应用,成为活跃市场的主流力量,而国内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程序化交易必定会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
期货程序化交易策略思路分析
程序化交易策略大致可分为:(1)指数套利。其具体操作包括套利空间的确认、现货组合的构建、现金股利的预测、交易规模的确认;(2)动态对冲。分为备兑权证创设中的动态对冲和股指期货中的动态对冲;(3)配对交易与统计套利。前者交易费用低,计算能力强,资金成本低,而后者则以承担一定风险但相对收益高为大家所熟知。
交易策略在程序化交易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判断一个交易策略的好坏,就要根据摸个策略的工作原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比较流行的程序化交易策略死了大概有以下几种:趋势追踪型、套利交易型、高频交易型。
1.1趋势追踪型
趋势追踪型交易思路主要逻辑为相信历史会重现,通过对过去走势分析来预测其未来走向。
大量研究证明:高频数据中存在显著聚类特性。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结合模式识别,分析过去走势,识别现在走势,预测未来走势。时间序列是一种高维数据类型,是指客观事物的某个特征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组成的序列。在期货、证中,股票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外汇市场的汇率、期货和黄金的交易价格以及各种类型的指数,这些数据通过在不同点的采样值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时间序列。趋势追踪型就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获得数据中与时间相关的有用信息,提取买卖双方对价格达成一致的表现,找到相似形态。判断当前行情与历史行情走势的相似度,达到一定条件就做出买入、持有或者卖出的决定,辅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2套利交易型
套利交易型基于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利用期货理论与实际价格的偏差,同时在股指期货与现货两市进行相反方向的交易。此类型分为两种模式:正向型和反向型。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考虑交易成本后),则卖出被高估的股指期货,买入股指现货,建立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头寸,然后在某个适当的时间点进行平仓处理,以获取利润,此为正向型。同样道理,当股指现货高于期货的价格,则进行相反操作,即买入股指期货,卖空股指现货来进行套利,此为反向型。一般来说,套利交易型就是指我们所谓的“贱买贵卖”。当然,套利型投资者如果对市场把握不合理,就有可能会出现双向风险,此时可通过程序化交易的风险控制模块进行风险控制。
然而,由于期货行情波动剧烈,金融资产价格变化中,小概率事件发生可能性较高,所以在高度依赖统计学的套利型程序化交易中,为了避免执行错误的头寸管理策略,理论依据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1.3高频交易型
高频交易型投资组合持有期短,利用计算机优势使得短线交易闪电般完成,在日内频繁做T+0交易,靠交易频率获利。因此,高频交易型系统必须具有足够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足够快的网络交易通道速度。高频交易型由于交易额度较小,盈亏有限,主要提高交易次数来实现总体盈利,所以高频交易型风险相对较小,同样,累积手续费较高。
高频交易型在国外占据了金融市场的主流,但是在国内备受争议。随着股指期货的上市,高频交易型发展非常迅速。高频交易型由于自身的特性,使得一部分高频交易者不断挂单,但在成交之前迅速撤单,或者引起一部分投资者盲目跟单,从而影响整成的市场秩序。2010年5月6日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道琼斯指数瞬间暴跌近千点,于是引发了以欧美主要市场为主的全球股市的“黑天鹅效应”,显然不是偶然的。
程序化交易与市场结构分析
“黑天鹅效应”的出现属于小概率事件,但是它的确真真实实的发生了,而且其产生的影响足以让所有人震惊。程序化交易以其快速的价格发现和闪电般的下单指令,迅速推动着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市场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又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容易导致出现极端的走势。总之,“黑天鹅事件”给交易所和监管层敲响了警钟,使之深刻反省,重新认识程序化交易对市场结构的冲击。
由于程序化交易采取了信息优势,较传统的交易模式具有速度快、交易量大的特点。总体来说,程序化交易和市场结构的关系架构大致如图1所示。这里采取了程序化交易的高频交易策略来加以说明。
目前国内的程序化交易系统算法设计不够严谨,只是依据历史数据的不同参数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更缺少严格的市场监测,在风险控制模块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及其频繁的交易会触犯交易所的规定。因此,由于我国程序化交易本身的局限性,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市场结构,我们的交易行为和交易策略也随之改变。
为此,相关法规也相继出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异常交易监控指引(试行)》[12]指出,异常交易行为包括: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批量下单、快速下单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秩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12]中规定:会员、客户使用或者会员向客户提供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自动批量下单或者快速下单等功能的交易软件的,会员应当事先报交易所备案。会员、客户采取可能影响交易所系统安全或者正常交易程序的方式下达交易指令的,交易所可以采取相关措施。
为了避免特殊情况下程序化交易对市场的冲击,监管层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和投入,提高投资者的能力和素质,才能真正使程序化交易提高市场效率。
总结和展望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发展,程序化交易将金融管理学与计算机IT技术相结合,以克服人性弱点和挖掘潜在投资机会两大重量级优势为广大投资者所喜爱。前者避免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情绪经验主义,做到理性下单;后者则依据混沌理论中的价格有序“随机”有限可预测性,采用数理统计学、运筹学理论,以计算机中数据挖掘算法技术为指导,捕捉价格规律,用于风险控制、头寸管理。
然而,国内程序化交易起步较晚,程序化交易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成果都较为匮乏,系统设计存在很多缺陷,不能实现较复杂的交易策略,而且策略缺乏严谨性,稳定盈利难度大,普通投资者也没有条件和能力拿来历史数据并对其进行挖掘。同样由于我国程序化交易发展时间短,也面临着本身和我国特殊市场环境而引起的风险,比如模型风险容易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半途而废,从而错失后期的盈利;再者,缺乏对所有市场行情的应变能力;甚至有时候特殊情况会造成市场异常波动。
尽管我国程序化交易体制和策略创新有待完善并且远未达到有效的程度,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决程序化交易。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是程序化交易的基础,加大科技创新和完善市场监控体系,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和投资者素质的提高,程序化交易有望给期货投资带来全新思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内主流交易模式。
参考文献
Amir E.Khandaniy,Andrew W.Lo.What Happened To The Quants In August 2007[J].working paper,2007.
GROSSMAN S J. Program Trading and Market Volatility: A Report on Interdev Relationships [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88,44(4):18-28.
蒋瑛琨,杨. 程序化交易的模型和应用[R]. 国泰君安证券,2010.
邹小,黄峰,杨朝军.流动性风险、投资者流动性需求与资产定价[J].管理科学学报,2009,12(6):140-146.
陈君兰,谢赤,曾志坚.证券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实证研究――兼论金融危机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10,(11):112-120.
彭蕾,高春银.中国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司继文,蒙坚玲,龚朴。国内外期货市场相关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21(4):16-19
楼迎军.中国期货价格行为特征与市场稳定机制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姜昌武. 股指期货投资攻略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中证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北京 100033)
摘要:程序化交易是指投资者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特定的模型策略,自动寻找交易机会,自动完成交易行为。程序化交易是资本市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分析了程序化交易的内涵、特征和优势,将我国程序化交易现状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未来几年发展程序化交易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期货;交易;程序化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06-01
一、程序化交易概述
程序化交易具有较宽泛的内涵,凡利用计算机系统根据特定的数据模型、策略和算法,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寻找交易机会、执行交易指令的技术手段均属于程序化交易。按交易阶段划分,程序化交易可以分为交易决策阶段的程序化交易和交易执行阶段的程序化交易;按交易频率划分,可以分为高频交易、低频交易;按交易动机划分,包括套利交易、策略交易、做市交易、算法交易、风控交易等。
程序化交易不仅是IT系统层面的“交易自动化”,其背后的量化投资策略与执行策略还包含了特有的交易经验和模型,是IT技术、金融工程数学模型、业务经验与专业判断相结合的产物。在行情、交易、资讯方面,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通常对系统的处理速度、吞吐量、容量有极致的要求。
从宏观或微观考察,程序化交易能够使资本市场各参与方受益,主要体现为:一是通常情况下,程序化交易可以降低交易冲击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提高价格发现效率;二是程序化交易可以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空间,使原来不可能的业务变为可能;三是程序化交易可以为直接投资者和理财机构提供更为丰富的盈利模式和机会,促进差异化竞争;同时在此过程中自然促进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
二、国内外程序化交易发展对比和面临问题
近年来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程序化交易占比快速提升。国外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做市商、券商自营机构、代客理财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占据了资本市场的主导地位,与中小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投资规模庞大、投资组合复杂,由此对程序化交易有强烈的需求。也正是由于程序化交易更适合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程序化交易也培育了机构投资者群体的迅速扩大。同时,国外丰富的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丰富的风险对冲机会、套利机会,为程序化交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比较而言,我国市场的程序化交易总体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要应用于期货高频日内交易,ETF套利/股指期货套利和算法交易。国内期货交易由于允许T+0,程序化交易开展的较为广泛,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例,该所已要求其会员报备参与程序化交易的客户资料,110余家会员开展了程序化交易,涉及2万5千多客户(其中法人占2%,约600户,自然人占98%)。程序化交易者占到开户数的1%左右。这些客户总交易量(年)为8800万手,交易金额12万亿元。
目前,国内还存在制约程序化交易发展的因素。一是由于长期路径依赖,市场交易机制较单一、约束较多,如缺少股票卖空机制、T+0交易、做市商制度等,订单形式较单一,没有采用较灵活的二级托管机制。二是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层次少、创新不足,缺少避险工具。三是交易佣金之外的刚性税费仍然较高。四是市场参与者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有待提高。此外,程序化交易在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监管问题和挑战;更快的交易响应速度、更多的海量数据等现象随之出现,这也给交易所的系统带来前所未有压力;程序化交易对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稳定运行和风险控制带来一系列挑战。
三、有关建议
在资本与IT充分结合发展的今天,程序化交易必然会在我国资本市场获得长足发展。为了促进程序化交易的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证券监管部门适时考虑制定指导国内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的行业性指引,防范程序化交易的系统性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二是程序化交易往往涉及期货、现货及相关联的证券品种,需要在监管部门、各证券/期货交易所等多个层面建立跨市场、跨品种联动的价格稳定机制;建议在新形势下重新评估涨跌停制度与熔断机制的适用场景和风险隔离特征,建立有效的市场安全阀。
三是建议交易所建立全仿真测试环境并提供完善的接入机制,为市场参与者进行完整的系统测试和模型验证提供支持,努力减少技术系统缺陷或算法策略缺陷带来的风险。
四是建议证券公司在技术和业务层面重视程序化交易实时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及时发现、防范因模型缺陷、系统缺陷所导致的非预期交易订单;根据程序化交易的特点,针对程序化交易健全客户分类服务管理、适当性准入管理,使投资者充分了解程序化交易的风险特征;为高频程序化交易投资者配备独立的交易订单处理系统、交易报盘通道,防范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浪涌冲击影响普通客户的正常交易,自觉维护市场公平。
参考文献:
许多学者过去在研究广告对文化的呈现、解释和建构时,通常会选择通过对广告内容的提取和分析,从一种符号学的视角来进行阐释和研究。然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笔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的视角,认为还可以从广告的购买模式来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广告对文化带来的非内容层面而是结构层面的影响。基于对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模式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该购买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媒介购买模式,是对传统媒介购买模式的补充,也是一种广告主资本的优化再分配。该模式可以将广告主的资金导入至长尾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各个媒体,以寻找精准的目标用户。这些媒体也包括了广义的广泛的亚文化媒体,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成为一种资本,对亚文化社区及其内容的再生产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该模式的定价系统是对用户个人注意力的价值评估和实时竞价,这区别于传统的媒介购买定价模式的基于媒体资源的优劣,如媒体或媒体平台的优劣、位置的优劣、内容的好坏、目标用户覆盖率等来进行单独或与普通媒介资源打包出售的模式。传统的媒介购买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优势、优质媒体的广告资源的购买,而对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则实现了对优势、优质媒体的非核心广告资源和非优势、非优质媒体的广告资源的独立购买。这种媒介购买模式和定价系统,客观上形成一种对互联网上不同类别内容和媒体价值的无差异化的对待,否定了不同内容和媒体类别的价值差异性,内容和媒体类别本身在这个定价系统里没有主次高低优劣贵贱之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差异在这里被消解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注意力的长尾分布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商业社会中的二八法则毫不陌生,然而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提出二八法则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适用,他认为个性化的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长尾内容以及对长尾内容的消费将获利颇丰,并举例亚马逊有四分之一的书籍销售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等例子来进行说明。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注意力以及线上商品的销售存在明显的“长尾分布”。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内容生产和亚文化群体对内容的关注就存在这样一种长尾分布,每一种亚文化都是一个利基(niche)市场。亚文化群体活跃于各个大众网站、社交媒体以及具有其亚文化属性相关的网站、论坛、社区和社交媒体等。在我国的互联网的流量池里,有些头部应用程序聚集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如微信、支付宝、快手、抖音、哔哩哔哩动画、虎牙直播、优酷视频、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然而还有很多相对小众的网站、应用程序以及微信公众号或相似的个人媒体拥有着相对不那么多但相对稳定的用户受众和流量,同时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也呈现出一种典型的长尾分布形态。在长尾流量的中后段,有很多专注于各种亚文化的内容生产、分享和互动的媒体,这些媒体拥有相对不那么多的用户和流量,在长尾流量接入程序化购买平台之前,由于这类媒体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媒体而无法在广告交易市场上获得广告主和广告商的青睐。大广告主和广告商往往只选择那些广为熟知的或垂直市场领域的优质网络媒体的优质广告位进行单独或打包购买,稳定的用户流量并不能为这些具有浓厚亚文化色彩的媒体带来稳定而丰厚的收益。转变发生在长尾流量广告接入程序化购买平台之后。
程序化购买模式激活长尾流量的广告价值
互联网技术为媒介购买带来了一次革命,即程序化购买模式的诞生。媒介购买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对媒体版面和时段的购买到现在可以精准地对互联网上携带各种标签的“用户”的注意力进行购买,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基于需求方平台(DSP,Demand-sidePlatform)的程序化购买于2012年进入中国,而展示广告的程序化购买可以往前追溯到2003年Google的AdSense的创立。看似这只是广告购买流程和广告展示流程领域里面的一次创新和革命,然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程序化购买主要是通过对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浏览行为以及互动行为进行分析然后打标签,进而实现一种实时的、个性化的、精准化的、可重定向的投放,同时还可以实现通过对一个广告投放周期内前期(可以是短短几天)的广告投放数据的实时监测、投放效果的分析和预估,随时调整和优化广告投放策略,实现投放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投放效果的不断优化。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IAB,InteractiveAdvertisingBureau)对程序化购买的分类可以得知,目前国际上认为程序化购买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直采保量保价模式(AutomatedGuaranteed),其特征是广告位预留和固定价格,这与传统媒体的媒介购买逻辑相似;第二,私有交易市场的不预留保价模式(UnreservedFixedRate),其特征是在私有交易市场(PMP:PrivateMarketplace)内进行不预留广告位但固定价格的程序化购买;第三,私有交易市场市场的不预留不保价拍卖模式(Invitation-OnlyAuction),其特征是在私有交易市场内进行不预留广告位且不固定价格的程序化广告竞拍;第四,公开市场的实时竞价模式(OpenAuction),其特征是这是一个公开的广告交易市场,所有街头涂鸦:一种亚文化的表现形式74主流板块广告主都可以参与这个不预留广告位不固定价格的广告资源——携带各种标签的用户注意力的实时竞拍。其中,前三种通常是对比较优质的媒体资源的广告购买,面对的客户通常是大中型广告主,既可以做品牌广告又可以做效果广告,近年来开始成为主流;而第四种主要是对剩余流量或者长尾流量的广告资源进行购买,面对的主要是中小广告主,在程序化购买刚引入中国的那几年十分繁荣,因为只要有媒体愿意开放广告资源位给实时竞价的交易平台接入,只要媒体有流量,有用户浏览就会有收入。基于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趋势展望报告》的数据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6年RTB(实时竞价)和Non-RTB(非实时竞价)在程序化购买中所占的市场比例分别是100%:0(2012);94.1%:5.7(2013);66.3%:33.7%(2014);65.2%:34.8%(2015);52.5%:47.5%(2016)。2012年至2016年程序化购买展示广告市场规模分别是5.5亿元(2012);15.3亿元(2013);48.4亿元(2014);115.1亿元(2015);205.3亿元(2016),程序化广告交易市场增长速度惊人。虽然实时竞价的市场份额占比有所减少,但整体的程序化广告交易市场仍在逐年递增。通过将长尾的媒体资源接入程序化购买平台并进行实时竞价的交易模式使得隐藏在冰山下的长尾流量的价值得以显现,长尾流量每一次的曝光机会是广告主想要与携带匹配“标签”的精准目标用户的沟通成本。用户每一次与广告的交互行为——不论是浏览、点击或更多的互动,都直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广告收入,让哪怕是传统意义上的非优质媒体运营方及其内容生产者都可以分享到互联网技术带来资源再分配的红利。至此,只要媒体有内容,有稳定的用户流量,凭借将长尾流量媒体资源接入程序化购买平台,稳定的流量就可以转变为稳定的收益,对亚文化媒体和社区亦是如此。亚文化相关的媒体拥有的稳定流量,因参与其中的用户个人的价值通过实时竞价的程序化购买模式得到交易而获得广告主的认可。互联网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激活了长尾流量的价值,为广告主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多的一种选择。
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模式可以形成对广义亚文化无差别的资本支撑——一种广告功能的扩展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流量就是拥有资本,哪怕是看似并不起眼的长尾流量,一旦涓涓细流通过积累汇成大河,变化似乎可以预见。一些亚文化如动漫、电竞凭借群体的日渐庞大,长期在内容领域的深耕和发展,以及专业化的运作走向市场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有的亚文化如Hip-hop虽然在中国一直有稳定的受众,也能通过音乐节和酒吧走穴等形式获得还不错的收益,通过一个网络综艺节目和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发酵,Hip-hop在中国从“地下”逐渐走到了“地上”,并将一部分融入大众文化进而收获大量新的粉丝和受众,在泛娱乐时代分得一块蛋糕。而更多的亚文化类型囿于种种原因而仍存活于“地下”,还不能被大众所了解、接受和认可。这些亚文化同样拥有稳定的参与者,在网络上也有固定的“场所”进行相关内容的生产、传播和互动,也有专门的人对用户、社群和内容进行运营和维护,然而很多运营和维护的资金成本往往来自群体内部自发的捐助和对亚文化内容消费的直接付费。不过,随着长尾流量广告接入实时竞价的程序化购买平台,流量直接带来广告的曝光,长尾流量变成一种资本流入运营平台甚至内容生产者的手中,进而鼓励更多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从而带来更多的流量使其得以变现。这种长尾流量所带来的收益是对各个不同亚文化社群及其所活跃的“网络场所”的无差别导入和支持,对亚文化内容的生产和再生产具有一定的支持和支撑作用。实时竞价的程序化购买技术以及互联网流量广泛存在的长尾分布的共同作用为亚文化来无差别的资本支撑,使广告的功能得到扩展。
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模式——一种消解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差异的力量
长尾流量的程序化购买是一种通过对携带各种“标签”的用户的注意力进行商品化的定价模式,而对互联网媒体上呈现的不同内容(不论是主流文化相关的内容还是亚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无差别化对待。这样的商品定价模式使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差异在这里客观上被消解了。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多重文化和亚文化属性,这就意味着一个浏览人民日报官方账号信息的互联网用户,也有可能会浏览LGBT、耽美或是电竞相关的网站内容。在这个用户不断切换浏览页面的时候,不同页面上不同广告位呈现的广告都是一款狗粮的购买优惠信息,只因为这个用户之前在电商网站上搜索浏览过该品牌狗粮的信息。这款狗粮的购买优惠信息的每一次曝光机会都是那个电商网站和付费推广的商家共同想要与这个目标消费者进行再次沟通付出的努力,而这个曝光机会是可以被明确标价的,价格基于这个目标消费者所携带的“标签”以及其他想要与这个用户进行沟通的同行或异业的未知广告主对该用户注意力的实时竞价。由此可见,在实时竞价的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这个系统中,不同类别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呈现,这些不论与主流文化相关的内容或是与亚文化相关的内容,这些有明显差异的内容在这个定价系统中是无差别的,没有高低主次优劣贵贱之分,唯一的差异只是携带不同标签的不同用户的个体注意力的价值差异而已。也就是说,这些浏览和互动行为产生的流量因实施主体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价值,与具体产生浏览和互动行为的内容类别关系不大。这样的定价模式带来的影响是对互联网不同类别内容的价值无差异化对待,差异只存在于内容是否足够符合用户的需求、兴趣爱好,内容本身生产制作的质量好坏,页面与用户的交互体验是否友好等,以及其带来的用户流量的多少和不同被打上“标签“的用户之间的价值差异。主导文化和亚文化在文化结构中的差异在这里被消解了,而原本的这种结构在这里也被解构并重构了。
结语
网民注意力分布和复杂的互联网生态都存在长尾分布,并产生长尾流量,长尾流量具有广告价值。区别于传统的媒介购买模式的核心在于对优势、优质媒体的广告资源的购买,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实现了对优势、优质媒体的非核心广告资源和非优势、非优质媒体的广告资源的独立购买。长尾流量广告的程序化购买使不同亚文化都获得了一定的资本支持,这种支持客观上是对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差异的消解。可以说,商业广告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从结构上影响文化,为文化多样性带来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哲宇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关键词:高频交易;监管;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12-0055-02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12.12
2015 年7 月,我国A 股市场异常大幅波动令高频交易成为市场的热点。正常来说,T+1 的市场是无法进行高频交易的,我国的高频交易集中于股指期货、融券交易和ETF 等领域。在极端市场情况下,高频交易不仅没有对市场起稳定作用,反而起到了趋势放大效应。事实上,高频交易在欧美已经成为主流交易手段,从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高频交易的监管经验来看,熔断机制、限制无成交意向报价、交易商上报机制等是其主要的监管手段。
一、高频交易的定义和特征
虽然对高频交易已有广泛的探讨,但无论投资者、交易商还是监管层对其仍没有清晰、一致的定义。通常认为高频交易是一种交易频繁、持仓短暂、头寸不过夜的投资策略[1]。
从高频交易实践、相关监管机构的文件以及研究者的文献中,可以总结出高频交易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高频交易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技术的发展,而不是一种新的交易方法。高频交易是算法交易的一种,是持仓时间相当短暂、每次交易数量不大、交易次数频繁的一种交易策略。第二,高频交易具有算法交易的性质,但高频交易系统更为复杂,其执行命令的快速、高效、准确对交易系统的技术设计要求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第三,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建仓、持仓、清仓的过程,通常整个过程的时间为几秒钟,最多不超过数分钟。这一过程速度之快是高频交易特有的性质,也是高频交易从金融工具细微的价格变动中获取差额利润的方法。第四,采取短线交易的方式,基本上不会隔夜持仓,从而减少手续费支出。第五,高频交易要求网络的延迟尽可能小,从而可以保证众多指令能够获得有效执行,因而高频交易商通常通过“联位服务”或者“接近主机服务”将交易系统托管到交易所的数据中心[2]。
二、我国证券市场高频交易现状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T+1交易制度的限制,多数投资者对日内交易机会关注甚少。近年来,随着T+0交易方式的股指期货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推出,高频交易已经被运用于上述产品的交易中,而股指期货与ETF更是国内高频交易用来套利的主要工具。股指期货套利一般同时参与股票现货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交易,并利用期货合约和对应现货指数之间的定价偏差进行套利交易(即在买入(卖出)某月股指期货合约的同时卖出(买入)相同价值标的指数的现货股票组合)。ETF是特殊的开放式基金,投资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申购或赎回以一揽子股票换取基金份额或以基金份额换取一揽子股票),又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基金份额。因此,投资者可以在ETF市场价格与基金单位净值之间存在差价时进行套利。在上述两种策略中,可供套利者利用的跨市场价差转瞬即逝,因此交易速度是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这也是高频交易在这两种套利策略中如鱼得水的原因。
三、欧美高频交易监管经验
对于高频交易的监管,欧美国家的证券监管部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从“闪电崩盘”事件中吸取了教训,如美国证监会对高频交易的态度是加强监管而非完全排除;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认为高频交易的风险来源于交易对手的失败或者监管程序的减少,因而要求加强监管。
(一)欧洲的监管制度
1.最优执行制度。该制度是欧洲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高频交易导致市场质量恶化的最重要原因。它要求投资公司采取合理的方式为客户获得在价格、成本、速度、指令执行可能性等方面最好的执行结果。因此,高频交易商在发出交易指令时不得不考虑客户的利益,避免发出过多无用且干扰市场的指令。同时,指令交易的数据披露也有助于降低高频交易商发出欺骗性指令的频率。
2.监管指标体系。欧洲期货交易所使用订单成交比(月度订单申报额与每月限制交易额的比值)作为监管指标。如果发现参与者当月订单成交比超过1,则可认为其存在违规,并对其展开调查。
3.逐股波动保护制度。在欧洲,所有股票根据规模大小或流动性被分为不同的组块,每一个组块有不同的交易机制。交易所密切跟踪个股的股价变动情况,对于个股波动性较大的情况给予特别关注。
(二)美国的监管制度
1.熔断机制。熔断机制是指在期货交易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触及规定的点数时,交易将被暂停一段时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内。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美国股市几次大的波动对其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98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对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日交易价格的限制。这项限制在1983年被废除,但是由于1987年股价异常波动的警醒,熔断机制在纽交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重新启用。2010年的“闪电崩盘”事件暴露了熔断机制的两个缺陷,即熔断点设置过高和没有对个股的限制措施。于是,2010年12月,新的熔断机制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批准下施行。
2.取消错单。当交易执行结果存在价格、数量、交易单位等明显错误时,在交易双方申请下或交易所官员裁定下,可以撤销相关交易。取消交易的申请必须在交易执行完成30分钟内提出,且交易所对取消错单申请的处理应在收到之后30分钟内完成。错单取消的执行标准是:(1)股票价格小于25美元,如果偏离熔断机制规定的触发价格10%以上的将被取消订单。(2)股票价格在25-50美元,如果偏离熔断机制规定的触发价格5%以上的将被取消订单。(3)股票价格大于50美元,如果偏离熔断机制规定的触发价格3%以上的将被取消订单。
3.无成交意向报价。做市商在不想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时候可能利用无成交意向报价(买卖报价远远偏离真实市场报价)维持双边报价。“闪崩”事件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制订了限制无成交意向报价的办法。对于在熔断机制适用范围内的证券,做市商的报价不能超过纽交所最高买价和最低卖价8%以外。熔断机制不适用的时段(早晨9:45之前以及下午3:35之后),做市商报价不能超过规定报价20%以外。
4.大型交易商注册报告制度。该系统要求大型交易商在交易所进行登记并提交规定的材料。每个大型交易商在登记之后会收到一个专有的认证号码,并需要向注册的经济交易商提供所有的交易数据(包括被取消的买卖单)。经济交易商将会维护这些数据,并在交易所需要的时候提交出去。该系统致力于帮助交易所识别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交易者并搜集他们的数据,以便交易所在重大事件后进行调查。
四、我国发展高频交易的监管建议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高频交易才刚刚起步。考虑到高频交易可能在价格发现、市场效率等方面具有正面效应,完全禁止高频交易等程序化交易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参考成熟市场相关的监管制度,从而在发展高频交易和控制其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确定程序化交易监管对象
境外市场对程序化交易有明确的定义。如美国将通过另类交易系统进行的交易定义为程序化交易,欧洲则认为程序化交易是通过算法来确定订单参数并以此进行的交易。在明确定义之后,监管部门可以据此确定监管对象。如香港公布的程序化交易规则主要针对两个群体:一是程序化交易的使用者,包括高频(下转第76页)
(上接第56页)交易者、资产管理者和对冲基金经理;二是网络交易平台以及直连平台的提供商,包括提供在线交易的银行和经纪公司以及另类交易平台运营商。
(二)建立监管指标体系
目前,境外市场除了使用指令信息流量、成交量等传统指标外,开始逐渐采用订单成交比等指标作为监控指标。我国可借鉴的指标包括订单成交比、撤单率、日内回转率、订单速率和机构长期持有者与高频交易者成交量之比等。
(三)建立风险监控系统
境外市场通常要求交易所或者证券经纪商建立订单监控系统,并以此实时对产生订单数量、金额等方面进行监控,防止超过规则限制的订单流入市场造成冲击。如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使用了市场决策表现系统,可以用来监测市场流动性、目标传达的维护情况以及做市商责任证券的参与度,从而获取做市商表现不足的地方,即时给予规范和指导,避免市场出现破坏性动荡。
(四)建立熔断和取消订单等应急机制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尚不完善,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熔断制度。较高的熔断点以及较大的熔断机制适用范围可以防止大规模市场混乱。美国在“闪崩”事件中采取了订单取消措施,并且在事后明确了新的错误执行,即“明显错误执行”条款。该条款赋予交易所撤销已执行交易的权利。尽管我国2006年《证券法》第五章第一百二十条规定:“按照依法制定的交易规则进行的交易,不得改变其交易结果”,但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表明国内交易所对类似“明显错误执行”条款的需求。
(五)建立程序化交易备案制度
美国和德国均要求高频交易者进行注册以获取交易的许可,这样可以对其进行的程序化交易进行有效的识别。我国可以考虑对高频交易者进行备案,并由第三方负责管理交易数据。如有需要,证监会可向第三方提取高频交易数据,从而规范和约束高频交易者的行为。
参考文献:
一边是移动用户数据不断蹿升,另一边却是不够给力的移动广告市场。品牌广告主的预算暂时仍严重落后于“眼球”,对于“财富五百强”中的大品牌广告主而言,他们许多尚未尝试过移动广告。移动程序化购买也面临同样的不平衡局面,谷歌大中华区程序化买方事务总经理郭志明就在采访中表示:“相对移动流量的增长,移动DSP的投放量相对还是太小。”
移动端为何滞后?
要想让广告主开始拥抱移动程序化,就要先搞清楚他们为什么对此敬而远之?一是不同于开放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完全封闭在各个独立的APP内,移动广告难以精准;二是除了极少数超级媒体之外,绝大多数移动媒体有短时间高流量和低生命周期的特征,广告主很难快速把握媒体属性,无法在确保品牌安全的情况下投放。
在数据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艾瑞的《2014年中国DSP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显示,中国程序化展示广告市场中,通过PC端投放的广告规模为91.9%,通过移动端投放的广告规模为8.1%。随着移动程序化购买的发展,其整体占比不断提升,预计到2017年移动程序化购买规模将占到中国程序化购买整体规模的13.5%。
在移动流量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利用移动Web端和App端广告流量,如何通过程序化购买的方式在移动设备上与受众进行精准的品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2015年广告主将会通过移动端的程序化购买,以更多的方式,如原生广告,更丰富的形式,如HTML5格式,来跟受众进行更精准、直接、深入的沟通。
2015:移动广告价值再挖掘?
在过去的几年,国内移动广告市场,很多广告主都在追求APP下载量,都在使用类似积分墙、预装机等非主动获取的方式进行推广。显然这种推广方式更注重效果,而不是品牌。
根据Forrester公司的研究,57%的品牌表示,他们在移动广告上的开支,主要目的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衡量移动广告是否成功需要新的评测方法的协助。移动广告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品牌广告主更希望移动广告是一个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获得用户或者产生销售的直接工具。
在移动广告的新平台上,品牌必须学会以更有效、更可测量的方式,和粉丝和消费者建立联系。未来,移动广告实质性的增长,取决于广告公司、移动DSP、DMP等技术提供商是否能够辅导品牌广告主发掘出移动广告的独特价值。
邑策中国董事总经理张晓涓指出:“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他们对程序化购买的需求正在越发强烈,之前由于移动端缺少优质流量拿出来公开交易,他们出于对品牌‘安全性’的保护不敢轻易涉足,而2015年随着移动端媒体流量质量的提高,这块业务也将成为我们的重点。”
“2015年将是用户投放的一个转折年,移动广告更多回到广告本身的需求,越来越多品牌广告主会重新理解移动广告,从中找到品效合一的价值,所以2015年将是移动程序化购买在‘质’与‘量’上都会爆发的一年。”亿动广告传媒首席产品执行官黄凯文表示。
平移PC端?没那么简单!
趋势上来看,从PC端向移动端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但在技术层面,并非如此。作为程序化购买,人群定向是重要一环,而移动端的人群定向有着不同于PC端的一系列特点。阳狮锐奇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陈骥指出:“目前移动端更多是简单抄袭或是借鉴PC端的下一个营销手段,而不是依托移动端的特有数据。”
从这个图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PC端与移动端程序化逻辑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PC端用户的数据积累了2个星期,我们拿到1000个浏览链接,通过关键词排名发现出现6次,这就可以作为一个消费者的价值标签。而移动端不同,是基础属性、行为属性加上喜好属性,基础属性如我们可以知道他用的是iPhone 6手机、4G网络、平常使用WIFI网络,行为属性如近期下载了哪些APP,喜好属性如喜欢旅游、喜欢刺激的运动等,这些是PC端所不具备的。”力美科技副总裁别星谈到。
当然,PC端与移动端的数据周期也不尽相同,由于很多人电脑会定期清理Cookies,而移动端多为依托手机、Ipad等设备数据分析,更新周期相对要慢,这就帮助移动程序化购买更有效细化标签精准度,提高投放效果。介于这种区别,就更需要对移动端的数据有更深的认识,在接下来,技术门槛、数据处理能力都将成为移动程序化行业的试金石,在2015年,行业格局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而当下,包括品友互动、悠易互通、互动通等PC端程序化购买也在加大对于移动DSP的发展,而力美等纯移动DSP也在越发踊跃的参与到这一市场竞争中。
移动程序化后来居上?
移动端的行为数据具有较高的私密性,尚待挖掘。虽然移动DSP的起步晚,但目前各大公开广告交易平台均已开放移动资源,大型媒体对于移动程序化购买的支持和重视力度较过去不断上升。
移动程序化购买的从业公司也呈快速增长状态:第一类移动DSP主要有PC端的DSP,如品友互动、新数网络、优易互通等;第二类以移动广告平台为背景的DSP,如移动广告传媒、多盟、安沃、易传媒等;第三类是纯粹的移动DSP如力美科技;第四类为Criteo、Vizury等为代表的海外DSP。
无论是对于效果类广告主,还是品牌类广告主,在2015年都将看到移动程序化购买的新变化。
如近日,易积分就向移动营销砸出了“效果拳”,正式推出移动DSP产品“易+”。基于传统的精准投放策略,已不能满足广告主的效果要求,精准曝光只是基础需求,基于Arpu值、ROI、有效产出、优质用户等的效果反馈才是广告主的深度需求。此外,多盟・必得DSP,其是目前移动交易所接入最丰富,采购流量最大的移动DSP之一,日覆盖活跃用户过亿,囊括Banner,插屏,原生Feeds,视频贴片等多种广告资源。它通过为品牌广告主提供规模化精准用户覆盖和高京东频次控制,为效果类广告主提供稳定成本控制及高质量用户获取,并逐渐为企业开放自主DSP服务,在共享透明、高效、稳定的产品服务中,共享流量和技术价值。而借助多盟移动DSP平台在移动端开展大量推广的《航海王》,也充分借助多盟DSP资源创新组合和创意工具,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销售转化。而就在今年3月份,亿玛也宣布将全力出击移动DSP领域,推出移动DSP产品“易+”,在保证广告投放精准的同时,更满足了广告主对于广告效果的深度需求。另一方面,亿玛还会推出移动特卖APP,实现跨屏统一用户识别和投放,整合渠道,提升电商精准效果转化率。
趋势一:收购兼并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
实现概率:9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每个行业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领先公司利用其充裕的现金流和资本杠杆收购其它公司,进行外延扩张以增加其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而通过整合提升内生增长,数量众多、相对实力差距较小、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状况将由此改变。
在数字营销领域,2015并购整合会更加剧烈,行业集中度加大,本土巨头露出水面。由于数字营销需要更深入了解全社会的商业形态、人性、文化等方面,以及传播的碎片化,预计本土数字营销公司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4A公司更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以及针对某个社会热点的反应缓慢等问题。即便4A公司通过收购本土网络广告公司加入战局,如何消化这部分业务、成功运作也是个问题。
但是,数字营销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型的行业,服务的标准化、个性化、规模化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很难平衡的战略和经营难题,我们相信,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类型和方式的丰富,依然会催生出非常多个性鲜明、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具有服务差异化的数字营销服务商。
趋势二:数字营销业务下沉加速
实现概率:9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新业务和新模式都是从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发起和运营,然后逐步扩散至二三线市场,数字营销也不会例外。
经过数年的市场培育和厮杀,北上广深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市场潜力依然很大。市场竞争加剧会迫使数字营销服务商寻求新市场。
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和培养,二三线城市对数字营销概念及新技术的认知体系也不再停留在微博段子,微信号推广等认识上。除了汽车、电商、游戏行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准备试水数字营销,进行程序化购买、整合型营销。市场需求的呼唤,会拉动数字营销服务商进入二三线城市,虽然需求还显得有些零星和寂寞。
我们相信,数字营销在一线大城市的火热会蔓延到二三线城市,也许,2015年就是个分水岭,会有数字营销服务商针对二三线城市进行战略布局,边培育市场边收割,为二三线城市的本地企业量身定制更为贴切有效的营销服务。
趋势三:优质内容资源争夺激烈
实现概率:9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信息过载的时代,内容铺天盖地,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有价值、有质量的的内容依旧属于稀缺资源。用户始终跟着优质内容走,而广告主跟着用户。因此,优质内容与强势品牌的绑定本身已经为内容营销发展的趋势。成功的捆绑营销,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在消费者心中提升品牌并有力促成销售。因此,这种对于稀缺资源的争抢会愈演愈烈,品牌的价格门槛也将水涨船高。
网络视频作为优质内容的最佳承载,已不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于曝光,自制内容的发展将更多广告创新变为可能。
趋势四:跨屏程序化购买开启
实现概率:85%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跨屏整合概念的火热也燃烧到了程序化购买的行列中,在跨屏时代用户行为的推动下,程序化购买必须考虑到融合所有的渠道和介质进行多屏幕整合。对于广告主来说,一个完整的DSP营销链,势必需要是一个跨屏整合的DSP投放链。
在2015年,跨屏的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移动端、PC端、视频端乃至电视端的程序化购买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但非同源数据的跨屏案例依然稀少。原因在于跨屏识别并没有清晰的标准,数字营销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各不相同,数据的容量和质量有差别,并且在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上技术尚不完善,尽管预计明年会有所改善,但离成熟还有距离。
趋势五:数字广告平台透明化
实现概率:85%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在目前的广告交易市场,DSP已经从早期的客户接洽、经验积累阶段迈入了成熟阶段。品牌广告主关心的品牌资源对接、反作弊系统、语义分析技术将进一步得到解决。会有更多平台会采用开放性、透明化的界面,针对商或广告主对精准广告投放全过程的疑问进行一览无余的展示和体验;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媒体环境与品牌安全,使品牌广告主在品牌资源对接、品牌曝光环境以及广告投放的效果评估、过程掌握上更加透明。数字营销生态圈进一步完善。
趋势六:第三方效果监测让生态圈良性发展
实现概率:8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程序化购买比例大幅提升,使得数字广告的数据欺诈范围和规模已达到空前的高点。由于视频广告的高单价成本,利益驱使虚假数据比例更高。数据造假的危害并不仅局限于用户端,对整个产业发展而言也是有害无益。
广告主的需求和重视,促使产业链高度重视数字广告投放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推动数字广告市场的健康良性、持续发展。更多中立的权威第三方机构对营销进行监控与评估,最大程度保障广告主的品牌利益,让生态圈保持良性发展。而处在产业链不同位置的数字营销服务商、媒体也纷纷采取行动,开放广告效果监控。
趋势七:视频广告程序化购买成为主流
实现概率:8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视频网站确实早已和市面上主流的DSP平台对接,不过对这些DSP平台开放的主要还是广告资源的余量。视频广告的主流售卖模式更像传统电视台,缺少新媒体应有的创新。在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开始进驻视频程序化购买这一市场,视频广告的程序化购买有可能成为主流。
随着视频流量的不断增长,数据量及数据维度的丰富使得视频广告能够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精准。而更多的视频网站会意识到程序化购买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把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放到DSP平台上。同时,品牌广告主对视频广告预算的控制,对广告的可视性、关联性、评控上将提出要求,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程序化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趋势八:第一方与第三方阵营清晰,产生两极分化
实现概率:80%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市面上的第一方与第三方DSP/DMP阵营清晰,产生两极分化。一部分广告技术公司坚持第三方路线,在他们看来,只有独立去对接所有流量供应商和服务所有客户的时候,才能保证对效果的持续追踪和投放体验的提升和改进。另一部分广告技术公司则致力于帮助大型媒体和广告主搭建第一方DSP/DMP平台。
尽管数据流动需要广告主、交易伙伴、媒体、第三方数据公司共同促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只有依托大客户才有数据资源。因此,第一方DSP平台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一些第三方平台的利润,市场上孤军奋战的DSP公司至今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未来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格局将进一步明朗化。
趋势九:更多的屏幕开启程序化购买
实现概率:75%
实现难度:
产业受益:
程序化购买作为非常好的工具,已经成为广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广告公司会与硬件厂商合作,除了智能电视之外,游戏机、车载屏幕、智能户外数字屏、智能手表、眼镜等越来越多的屏幕会接入到程序化购买平台中,精准营销最大程度实现营销资源的全面扩展与覆盖。这是一场价值体现的革命,很多的广告主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力图通过多终端合作产生广告效果的共振。而对于这些屏幕来说,基础越厚实纳入越快,越能以全新模式实现效率的再次升级。
趋势十:大数据交易平台初见端倪
实现概率:70%
实现难度:
当下,伴随媒体全面数字化转型,媒体碎片化日趋严重,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难。如何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触及并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消费者沟通触点大量增加,路径日益复杂,连续的用户体验给非连续的营销系统提出了更多挑战。程序化广告与营销自动化的结合,数据驱动的程序化营销大势不可逆转。
自2012年中国“程序化广告元年”起, 经过4年多的迅猛发展,程序化广告不再是新鲜概念,而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进行数字营销时绕不开的媒体购买投放方式。与传统媒体购买方式比,程序化交易将使广告主和营销机构拥有更多对于媒体资源、数据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的选择和控制权,带来更多透明度。
随着行业及生态系统中过百家广告购买投放平台(DSP),数据管理平台(DMP),动态创意平台(DCP)以及其他如品牌安全等各种第三方平台的快速涌现,程序化广告行业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概念走向实际运营和价值展现。通过程序化交易管理优化平台(Trading Desk, TD)对接并统一管理媒体投放、数据管理和其它第三方平台,实现多方数据有效管理及分析,激活并应用到广告营销活动中,通过频次控制、人群定向等方式来减少预算浪费,提升投放效果;基于实时监测与系统算法,实现跨平台预算、策略、人群和创意等多层级的自动优化,为品牌带来营销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在广告主的推动和技术支持下,行业中的商Trading Desk也从专业服务转向技术产品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相应企业级Trading Desk技术平台近来备受关注,或已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Marketin凭借旗下MarketinOS系统平台产品一系列持续创新,在过去一年内已与Intel、OMG、电通数码、腾信、博瑞等十多家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与营销机构,以及腾讯、谷歌、阿里、璧合、AdMaster、ReachMax、`集、万流客、筷子科技、RTBAsia、AdBug、AdView、友盟+、联想和Talkingdata等数十家媒体技术、数据、创意、品牌安全和CRM等不同领域的第三方平台建立合作关系。
自创立以来,Marketin始终定位于提供数字营销操作系统(Digital Marketing OS)的技术公司。在过去2年DSP、DMP、SSP等各类平台大量出现的情况下,Marketin一改过去国内广告技术公司产品广而全布局的做法,避开短期利益诱惑,坚持专注提供连通性、协作和自动化、优化服务,为企业程序化营销提供一站式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在满足企业和营销机构对于资源和数据更多自主性、把控性和操作优化的要求的同时,更有效促进行业生态合作伙伴发展。
新升级的MarketinOS带来更强大特性。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一站式统一管理与跨平台实时优化系统,除双向对接DSP、DMP、DCO和品牌安全等不同类型营销平台,通过执行管理API实现基于系统智能算法的跨DSP预算分配和投放策略优化、跨DSP实时频次与人群控制等高级功能,新系统更对接CRM平台以帮助营销人员更有效利用第一方数据并支持扩展应用,使数据不仅应用于分析,更应用到自动化决策,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优化和营销自动化2.0。
传统电视广告发展放缓,互联网广告发展异常迅猛中国传媒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媒体经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政策形势及竞争环境下,电视媒体全面调整经营对策,电视广告经营成败关系着电视媒体的生存,快速裂变的传媒市场需要进行战略及策略的双重思考,因此,广告营销的精髓正在向电视广告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渗透。新时期的电视广告营销具备了新的时代特点。由于各大省市级卫视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究与改良,引进国外知名电视节目,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效果。在电视媒体普遍被网络新媒体创伤的情况下,其实电视媒体正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它的强大也由此可见。但传统电视媒体除了两大龙头卫视,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以外,三四位就是江苏卫视以及东方卫视。东方卫视与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的差距整整一倍,马太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但透过这个情况也可看到近几年的电视发展是走下行线的。
互联网的产生,是因为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程序化购买的实现为互联网广告增长带来强劲的动力,这也是信息时代看到的情况。在工业时代是以生产者为导向,现在是信息时代,是以消费革命为导向的,那么生产者到消费者跨越或转变,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图所示:Analysys易观智库《中国程序化购买广告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程序化广告市场规模为52.3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1.0%,预计到2016年,中国程序化购买市场规模将达到187.6亿元人民币。当前中国程序化广告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2014年的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RTB市场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品牌广告主对私有程序化购买交易的认可,同时移动端程序化购买的逐渐成熟也带动该市场的快速增长。
传统电视播放存在的弊端
信息时代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化和及时化,但现今许多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达成。电视媒体主要还是单向性传播,如同填鸭式教育,这不仅对电视观众来说是一个时间上的损失,也对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一个资源的浪费。但现在的双向互动也好,双相交流也好,就决定了这种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了传统电视广告营收的下降。电视资源过于碎片化,导致电视媒体资源分散不可管控。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中国的传统广告购买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传统电视广告的互联网+,是在技术手段的实现与平台化运营,以及达到平台型媒体,使得互联网的一些技术手段能够应用到传统电视媒体当中。
国外程序化电视广告购买现状
美国广告主和公司对程序化电视的发展很乐观,北美和英国的程序化广告使用比例达75%。目前国内电视程序化购买主要技术手段来自于谷歌和IBM。互联网电视销量今年爆发式增长,每日新增智能电视终端大约在10万台,一个月300万台,互联网电视增长率为56.84%,而电视行业的增长率是8.66%。由此可见,智能电视的普及非常快,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现在拥有互联网电视,或买到智能电视的人,但却不一定使用互联网电视,这是由于技术手段,国内的政策导致等,互联网电视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传媒业一直在发生迅速的变化,未来的五年变化会更快,因为技术发展累计到现在,正在被加速地投入应用,然后改变整个传媒业的生态。
作者:黄海南 单位:百媒网联合创始人、洁丽雅集团首席品牌官
什么叫"空前绝后"?那是在1987年定义的名词!那年拉瑞•威廉斯用1万美元,在一年内曾创造了200万美元的获利。自此;"空前绝后"才有了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当投资者使用威廉指标时,当你想到这位美国期货交易界不可多得的耀眼巨星。他的名字已经在这圈子跟神话划上等号!是的,他是拉瑞•威廉斯,那位曾经在1987年年获利率达100倍的拉瑞•威廉斯。
拉瑞•威廉斯被冠以许多光环,而最令他最满意的还是“超短线之父”这一称谓。
短线冠军的秘方
早年威廉斯与乔治•兰恩KD指针发明者一起为寻找交易实用指标而奋斗。威廉指标也由此产生。威廉是在1987年的全美交易竞赛扬名立万!这是以真正资金进行交易的实盘比赛,不是国内流行的儿戏式模拟帐户比赛。这个主办单位至今仍然每年办理一次此类竞赛;为交易者提供告诉世界人类极限的舞台。
威廉斯当年以不可思议的1万美金起始而一年后获利113万美金,震撼全美交易界!许多怀疑的耳语接踵而至。因为第二名获利只为6万美金。然而,当看过威廉斯的成交报告后,发现两件真实的事:
1.威廉斯在1987年9月的帐户余额是2,042,967.18美元!也就是说,两百万美金才是他曾经达到的最高值,帐户的最高的盈利是200倍。
2.威廉斯的帐户进出在经过分析后发现一件事实:任何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成绩,而且,不需要借助交易圣杯!需要的只是一套稳定的交易系统与纪律,配合富有攻击性的资金风险控制这才是交易获利的最主要方法及一颗强烈的获利信心!
威廉斯回忆起他在1962年的第一次交易,当时他也遭受过一些重大损失,所以在这方面有非常多的经验。他认为,从长期有效的策略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个就是程序化交易,需要这样一个程序或者机制构筑你的交易,另外一个就是交易艺术,总之这样的交易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资金管理是防范风险的盾牌
在拉瑞•威廉斯看来,非常关键的就是风险管理。如果你有一大笔资金,但是没有办法成功管理的话,你也没有办法成功。一个人如果依靠程序化交易(即在预先设好的价格点上由电脑自动买进或卖出),有可能获得成功,可以得到大量回报,但一个交易员如果能够理解交易艺术的话,他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对机会稍纵即逝、风险如影随形的市场,拉瑞•威廉斯将交易者比喻成一位战士。“一个战士是需要盾牌的,你跟别人打仗的时候,别人用刀剑攻击你的话,你要用盾牌保护你,在股票交易、实物交易当中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战场,所以要用盾牌来保护自己。损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险,这里所说的盾牌就是资金管理。”
于是,拉瑞•威廉斯和盘托出自己的“盾牌”:从长期来看行之有效的战略和永远都不允许出现重大的损失。如果保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交易员。
对于刚刚入市开始操作的交易员,拉瑞•威廉斯还特别告诫,期货市场中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首先是学习怎样进行基本的头寸交易,这样你就可以抓住期货市场的波动趋势建立头寸。但你还不能进行短线交易,你可以拥有你自己的工作,每天只用花30分钟做交易即可。这应该是大多数的人都应该去做的,因为这是最轻松的赚钱方式。
二是进行波段交易。该阶段仍不能进行短线交易,而是寻求一个能在3到5天内完成的交易。完成前两步之后才能进行短线交易。短线交易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但是很有可能最后反而成为他们的梦魇。
因此,拉瑞•威廉斯建议投资者有了一到两年的交易经验以后再来参与短线交易会比较好,并将风险因素控制在2%-3%,如果高于5%的话,会把自己拖入困境当中。
从一些片段的、或专辑式的访谈中,威廉斯的交易与人生哲学是让投资者非常折服的一位交易者。他有非常东方禅学的思想,广泛的运用在交易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中。从认识自己上;他知道自己的风格,他是属于勇于冒险的交易者,不是保守基金的掌舵者。谈到冒险,威廉斯活像史帝芬•史匹伯电影下的"印第安•琼斯"!他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索与发现西奈山的宝藏。为期货与冒险的人生写下完美与相称。
2012年圣诞节前,肯和史蒂夫,两个和我关系最好的交易员,先后告诉我他们准备离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他们的从业经验都超过20年,但此后却将永远离开交易所的席位。
肯和史蒂夫的离去是高科技时代电子交易取代人工的一个缩影,也是纽交所交易大厅经历的一个沧桑巨变。十年前,这座交易大厅里有超过5000名交易员,靠着手势和吼叫交易,拥挤嘈杂、人声鼎沸,电话声此起彼伏,满地啤酒瓶和废纸屑。现在,昔日里交易所内熙熙攘攘的场景一去不复返,那种通过高喊竞价,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撮合交易的日子也远去了。场内剩下不到500名交易员,对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安静地工作。
电子化交易在金融交易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直接简化了交易程序,浓缩了人力物力成本,也克服了五大洲四大洋距离。
最初的交易,完全依靠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进行。从“梧桐树协议”开始,纽交所的交易模式就是两个当事人经过协商达成价格协议。在很多交易员看来,这才属于最公平的市场环境。“你说的话就是你的信用”是市场中每个人所信奉的真理。
现如今,电子化交易令这种局面发生了扭转。买卖双方不需要见面,不需要认识对方,甚至,交易也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只要设置好数量和价格,电脑程序自动批量处理,几十万手交易,一秒钟就能完成。怪不得交易员们都在抱怨:今天,交易速度变得甚至比价格本身更重要。
不过,走捷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电子交易从诞生之日起就乌龙不断。几十年前当程序化交易处在萌芽期的时候,证券公司Kidder Peabody的一些交易员想要减少按键数量。由于每次交易都是100股,所以他们认为后面两个零很累赘,于是让电脑程序设计成每次输入1,就意味着100股。结果,该公司一个实习生被告知要出售1700股波音股票,这个不明就里的孩子在电脑里输入了1700,结果系统自动处理成出售17万股波音股票。
这还没完,总想利用电脑省点事的人们又设置了另一个自动交易程序:为了避免大笔交易被监管部门察觉,电脑交易程序会自动将大笔订单切割成500股一份的“小订单”。这样一来,自动交易系统顿时造就了成千上万份做空波音的卖单……
再比如,今年夏日的某一天,纽约股市早盘150支股票的价格异常变动,竟是源于以拥有大规模电子交易系统而闻名的骑士资本公司的高频交易系统,瞬时骑士资本的股价大跌,当日跌幅超过30%,次日跌幅超过50%。几大著名金融机构立刻宣布放弃通过骑士资本进行股票交易,45分钟内,4.4亿美元蒸发,破产传言风传整个市场……
不得不承认,哪怕先进技术总是惹麻烦,但其自我完善的能力却十分强大。每次出现这种失误,不仅会促使科技的进一步革新,更会促进金融机构自我排查和风险隔离的能力和意识。电子化交易取代人工交易,似乎是确凿无疑的趋势。
除了电子化交易的普及之外,交易大厅巨大的维护费用也令交易所成本大增。
“纽交所每年净利润率都不如纳斯达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大厅维护成本太高了,”纽交所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对我抱怨过。
纳斯达克由于全面使用电子化交易,既没有交易大厅,也没有交易席位,减少了运营成本,而纽交所则相反,通过“交易大厅”吸引很多人的关注,但也付出了较多的维护费用。
目前,世界各大交易所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关闭交易大厅。几周前,洲际交易所宣布收购纽交所,令不少业内人士遐想,由于洲际交易所本身就是以简约著称的新式交易所,也许以后交易大厅将不复存在。
然而,这对于交易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他们的工作需要理性冷酷,但交易大厅对他们而言,更有种家族的归宿感。
“要知道,很多在这里工作的交易员,家里几代人都在交易大厅工作。爷爷把父亲带了进来,父亲又把儿子带了进来,”肯对我说,“交易大厅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历史、家族和整个生活。”
“我在这里已经25年了,上世纪80年代我度过了主要的职业生涯,”史蒂夫充满情感地回忆着。那时应该是人工交易最辉煌的顶峰,也是人工交易开始走向下坡路的起点。
9月7日晚,上证所、深交所与中金所联合《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目前熔断机制征求意见稿正在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21日。
所谓熔断机制,是指在某一合约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
根据《通知》,指数熔断机制的总体安排是:当沪深300指数日内涨跌幅达到一定阈值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可分离债、股票期权等股票相关品种暂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货合约暂停交易,暂停交易时间结束后,视情况恢复交易或直接收盘。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市场。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股市缔造了新一轮繁荣,泡沫化程度日益凸显。在1985年广场协议和1987年卢浮宫协议后,全球利率水平趋势上升,1987年10月中旬美国股市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1987年10月18日《纽约时报》关于美国财政部公开倡导美元贬值的新闻,进一步触发了风险。10月19日,道琼斯指数创下美国股市历史上的最大单日跌幅22.6%。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在股灾一周年之际,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熔断机制。
其实在海外老牌资本市场,熔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异常交易的制度。其发端于程序化交易的广泛推行之后,由于很多程序化交易在规则设置时都引入了“内部增强”的考虑,也就是一旦市场形成了某种趋势后,便按照追涨杀跌的逻辑来操作,而这样一来,如果遇到“乌龙指”,那就很难得到及时的纠正。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相关部门设计出了熔断机制,即事先设置了一些参数,只要交易异常达到一定程度,满足相关条件,就会触发熔断。当然,“乌龙指”交易毕竟是个别的,而大家发现熔断机制,对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方面确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这种机制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冷静期”,有助于其摆脱极端情绪的影响,理性对待市场变化。
就在今年的8月24日,美国指数期货市场开盘就暴跌,结果触发了熔断,让那些信心近乎崩溃的投资者得以重新审视市场内外的状况,结果熔断结束后,市场就没有再延续跌势,而是出现了反弹,市场的过度震荡因而得以避免。由此可见,熔断在海外成熟市场,的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较大作用。
熔断机制在中国市场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吗?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在股票市场剧烈震荡期间,推出此项措施有一定积极意义,是稳定市场的一个机制。涨跌停板不会取消,它与熔断机制不矛盾。熔断机制启动后,恢复交易还可以继续买卖,而涨跌停板则限制了交易。如果只有涨跌停板,没有熔断机制,一旦出现开盘就跌停的状况,对市场的稳定威胁太大。
“熔断机制是解决股市短期和应急问题的,不能指望它解决股市基本的、长期的问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熔断机制对于突发事件能够起到暂停的作用,但解决不了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当绝大多数股民对上市公司的经营前景不看好,对经济发展信心下降的时候,即使采取熔断机制,股市也会接着下降。
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杠杆、股指期货、场外配资与第三方平台这些技术性因素可以助涨也可以助跌,不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根本问题是制度建设,要把中国的投机市场变成一个投资市场。
曹凤岐认为,中国股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盈率过高、换手率过高、过度投机等等,很多问题是制度缺陷导致的。需要改革发行制度,尽快实行发行注册制,要市场发行,不要行政发行。此外,还需要改革交易制度、融资融券制度、分红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完善公司制度、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等。
还有观点认为,中国股市的交易制度独特,这可能会让熔断机制的意义大打折扣。比如,未来市场指数将不再受到10%的涨跌停板限制约束,而在新的“玩法”之下,实则降低了市场的波动幅度,同时也会减少市场的交易时间,乃至减少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由此一来,在涨跌停板制度之下,再度实行熔断机制,其本质目的就会有所改变了。
【关键词】有形建筑市场;综合平台
自2000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2年国务院实施《严格有形建筑市场设立审批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建筑领域有形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对于增强建设工程交易透明度,加强工程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和预防建设工程领域腐败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商业化,有形建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第二、有形建筑市场建设重复设立,多头管理,监督管理混乱现象严重。本文就以上问题,试着对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自身建设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作为有形建筑市场的载体,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自我完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深化制度改革,健全有形建筑市场。有形建筑市场是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加强建筑市场交易管理的有效方式,是建设工程交易行为规范化、程序化、有序化的有效措施。通过深化有形市场管理体制,健全法制规则和市场规则,创新市场管理方式,使有形建筑市场建成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交易体系。
一是要按照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把现有的有形建筑市场改造成为完全独立的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专门为招标投标活动提供信息和场地服务,而不承担任何行政管理职能。二是要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操作。按市场发育规律制定有形建筑的组织规划,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创造各类企业自由进出的便利条件。
1.2科学合理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互相协调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纪委、监察部《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208号)别指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是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为工程项目的交易活动提供服务的特殊场所,应当为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第一次明确表述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身份和属性。从而我们知道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不仅是工程交易的服务场所,更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既承担着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包括开标、评标、定标等,提供设施齐全、服务规范的场所;收集、贮存和招标投标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企业信息等,为建设工程交易各方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营造诚实守信、失信必惩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强对工程项目交易档案的管理,及时收集和整理建设工程交易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字、音像、图片资料和原始记录,并妥善保存档案资料,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和管理提供条件。又承担着建筑企业资质、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审定,各市场主体质量、安全不良行为记录,招标公告、评标专家库管理、招投标资料归档、信息录入、工程量清单评标软件系统使用维护等职责,在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科学合理地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就成为保证有形建筑市场正常运转的重中之重。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并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正确的划分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才能有效实现有形建筑市场的有序运行。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加强岗位工作之间的互相联系,环环相扣,从程序上保证市场交易行为的流畅。
1.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
制度设定的好坏,岗位设计是否合理,最终都要通过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有形建筑市场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定期的人员素质培训、岗位培训及考核就成为提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在工作中还必须加强对职工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的培养,形成以诚信本,以服务为宗旨的工作理念。从而推动有形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4加强硬件建设,提供建设工程交易、监督管理综合平台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开标、评标以及监督相隔离的固定场所。
对开标、评标区以及监督部门分别进行封闭管理,并对上述区域所有人员活动进行全过程录像、录音监控。首先在开标过程中实施监控,确保开标程序合法、合规;其次在评标专家抽取和通知评委过程中实施同步监控,在采用评标专家抽取及语音通知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同步监控是增强对专家身份保密、防止信息外泄的双关措施,同时对评委进行指纹认证、签到,防止假冒顶替现象的发生。再次设置专门的评标质疑澄清室,配备电子传声系统,实行背靠背式澄清答疑。最后市场监控方式分为现场同步监控和异地远程监控,实现监控同时录像、同步播放,使整个评定标过程完全置于市场的监督之下。异地远程监控是依靠网络传输,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实现最直接的实现社会化监督。
第二、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辅助评标、专家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系统。
交易中心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招投标网络交易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建设项目信息,形成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提高市场的规范化和公平性。
有形建筑市场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运作程序。更主要的是能规范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同时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在强化各方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办事程序,较好地解决监管与办事效率和效能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涉和差错,防止办事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各漏洞,通过网络公开办事程序及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通过电子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招投标,首先实现招投标信息披露电子化,其次实现评标专家抽取电子化,再次评标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量化评分标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实现监管方式的电子化。降低企业招投标成本和社会成本。
2.积极协调,争取政府支持,建设多领域统一有形建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