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记叙文描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披览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之作文板块,笔者发现记叙文写作是一棵“常青树”,“写景记叙文”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学写记叙文是必要的。其实,撰写记叙文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工作的必需,而且对于全面提高人们的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这里,笔者主要谈谈写景记叙文中,如何进行描写、抒情,以飨读者。
【技法指导】
写景离不开描写,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气味等摹写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怎样才能把景物写活呢?要善用修辞手法。
拟人法。如:“这座小山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为衫,白桦为裙,还有那红色、紫色的绣花鞋……”这里把小山当做人来写,将小山写活了。
比喻法。如:“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句描写把美丽的水景比做一幅“画卷”,把水写得很生动。
摹声法。如:“风卷着黄沙,吹得小树发出呜呜的叫声。”这里是运用摹声的手法,把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写得活灵活现。
夸张法。如:“眼前的瀑布发出震耳的响声,水就像从天上倒下来的一样。”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水势特点。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对写景的要求是:要善于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要善于变换手法,写出景物变化。自然景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改变观察点,以静显动,可使景物描写变化无穷。
写景常常为抒情创造条件,通过写景来抒情,是写景散文的根本特点。常见的抒情方式有:
直抒胸臆。即作者在一段景物描写后,通过议论,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也在文章开头,在奠定基调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第一段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饱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二是融情于景式,也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彩,达到“移情”的目的。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这两种表现形式,能够使文章显得蕴藉悠长,情真意切。
寓理于景。这是把作者的意识巧妙地引入客观景物的一种手法。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范文示例】
外公的糖葫芦
宋晗
独自一人走在街市上,望着街市的那一头,心里猛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外公,我要吃糖葫芦――”一个娇嫩而富有活力的声音冲入耳朵,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拽着一位老人的手叫着,眼神里是满满的天真。我的心猛然被刺痛了,一幕幕熟悉的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是啊,那个小女孩不就是十年前的我吗?
爷爷奶奶喜欢男孩,而我却偏偏是个女孩,父母不敢违背老人们的意愿,准备把我送人。这时,外公把我从父母手中抢了过来,他怒气冲天地朝我父母大喊着:“你们不要,我老头子一个人养活!”父母拗不过外公,也不敢再讲话。从此,我就和外公相依为命。
我小时候,外公家里很穷,可是他从不让我挨饿,外公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把可以吃的东西全都给了我。每每这时,我总是眨着灵动的眼睛,盯着微笑的外公,天真地问:“外公,你怎么不吃啊?你不饿吗?”外公抚摩着我的头,笑着说:“凤儿乖,外公不饿,凤儿吃吧!”于是,傻傻的我就把好吃的东西全吃了。
那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总骂我是没人要的小孩,每次都是外公赶走他们,然后抱起哭得一塌糊涂的我。这时,我总会哭着问:“外公,为什么我没有爸爸妈妈?”外公犹豫了好久,我蓦地看到他眼里闪烁着的泪光:“凤儿不哭,凤儿没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啊,外公会养你一辈子的,外公会一辈子陪在凤儿身边。”当时,我真的不懂:一个老人为什么会含着泪说出这么刻骨铭心的话。
我和外公都爱吃糖葫芦,尽管家里很穷,但外公每天都会给我买一串糖葫芦。当时的糖葫芦好甜啊,我总是骑在外公的脖子上,兴奋地大叫着,然后再低下头问一脸笑容的老人:“外公,糖葫芦真好吃啊,你也吃一颗吧!”外公总是摇摇头:“凤儿吃吧,凤儿吃了快长大。”“不嘛,凤儿要外公吃!”我一边说,一边用脏兮兮的小手揪下一颗塞进外公的嘴里,我看到外公的脸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后来,我伏在外公的背上快睡着了,手里还握着没有吃完的糖葫芦,隐约听见外公的声音:“凤儿啊,人的一生就像这糖葫芦一样,有酸有甜,走过酸涩,才有甜蜜,你一定要经得住它的考验啊!”
那一次,我病得很厉害,吵着闹着要吃糖葫芦,外公没有办法,只好冒着寒风出去为我买糖葫芦。那时已是深冬,凛冽的寒风直往人的骨子里钻。外公一家又一家地为我寻找尚未关门的糖葫芦店,终于找到了一家。当他手握着那串来之不易的糖葫芦往回赶时,一场车祸降临了,他的鲜血流了一地,手里还紧紧握着那串糖葫芦……
外公,我来看你了。我站在外公的坟前,墓碑上照片里的老人那灿烂的笑容清晰地映入我的眼眶,泪水霎时滚落了下来。
手中攥着糖葫芦,我心如刀绞。若不是这糖葫芦,外公怎会离我而去?是我害了外公啊!
我轻轻地揪下一颗糖葫芦,泪眼蒙地望着墓碑上的照片,说:“外公,你看这糖葫芦……啊……你一颗……我一颗……”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就是要学会传神地描写人物,而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写好人物的重要环节,描写好人物的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灵活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人物的外貌特征,也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体态、服饰等等描写,用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表现精神。其关键在于:
第一,进行肖像描写,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是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其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很多余的。肖像描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具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他东西。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容貌并不是一致的,外表漂亮的人不一定心灵美。描写的人物应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
【技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要准确。
只有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与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不同职业的人外貌往往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
我们只有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词语加以描述,人物的外貌才能准确地描绘出来。
二、外貌描写必须围绕文章的主旨去描绘,抓住特征,突出个性,富有情感。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的外貌特点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地方,集中笔墨去描写,其他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三、外貌描写要有深度。
即人物的外貌描写要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当然,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四、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
五、外貌描写要注重方法。
既可对人物进行整体描绘,从而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形象,又可局部刻画,以突出人物的某一外貌特征,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有时,描写人物外貌,还可以加上作者的主观思想,以表达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爱憎情感。
【典例分析】
1.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分析:首先,作者以陌生人的眼光从“身高”“两肩”两方面对人物的整体形象进行了描绘,突出了人物的坚韧。其次描写了人物服饰,从服饰上表现了人物个性的一方面――不修边幅,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困窘。最后,精工细描人物的肖像。“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写出了人物生活的艰难,但,眼睛和紧闭的嘴及方形的下颏,则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气质,显示了人物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这几段描写不但从远到近、由上到下地对人物的外貌进行了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不单纯是外表和外貌的简单描绘,还以传神的肖像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进入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分析:“年轻漂亮”“白净端庄”写出了人物的年龄、容貌特征,“一袭黑色长裙”的穿着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气质,“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在表现人物容貌的同时更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敬仰。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并没有面面俱到,只是抓住了人物与众不同的特征,寥寥几笔,使得人物形象、神情毕现。
3.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分析:“颤抖”“冷汗直冒”两词形象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主人公的胆怯、害怕。“瘦骨嶙峋”写出了他身体的瘦弱。本段几个词语就勾勒出了人物的形象。
4.……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鲁迅《风筝》
分析:“张着小嘴”刻画了小孩的憨态,十分可爱。“呆看着空中出神”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神态专注的小孩,描写了小兄弟对风筝痴迷的神态。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飞而“出神”,真是如痴如醉,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见其人。
【范文示例】
笑脸
陈露玉
您有一张让我无法忘怀的笑脸。您的笑脸如花一样美丽,像阳光一样温暖,它伴我度过严寒酷暑,伴我走过沟沟坎坎。您的笑脸让我懂得了许多,让我的生活中充满鸟语花香。
上小学时,我很调皮,学习不知道用功,老师留下的作业总是偷工减料地做。您很了解我,每天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就陪着我写作业,一方面是在督促我,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让我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每当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您就会给我讲解。而当我完全理解时,您的脸上就写满笑意,眼睛里流露出慈爱而又温和的目光。看着您的笑脸,沐浴在您的目光里,我真是很幸福,我快被您的爱融化了。
上初中了,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心里极难受。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想象着您满脸怒气的表情,甚至失望而又伤心的眼神……我还是硬着头皮回到了家,等着您的批评、指责。然而您依然是满脸的笑容,您的眼光中虽透露出一点失望,但更多的是鼓励和关切。望着您,我不知如何是好。您什么也没有问,只是拉着我的手说:“快来,快来尝尝我做的……”
您为什么不先问问我考得怎么样?看着您因劳累而布满皱纹的额头,看着您瘦弱却坚挺的双肩,看着您眼角的几道鱼尾纹,我的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后来我才知道,您早已知道我的成绩,只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您怕给我增加压力……
哦,妈妈,您的笑容让我好感动,您的目光让我备受鼓舞。我想,我不能让您的笑容消失,我要让您的微笑永远洋溢在脸上,让您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从此,我再也没有让您失望过。虽然我有时有些骄傲,但看到您平静的笑容,我那浮躁的心顿时就会平静下来,踏实起来。
哦,妈妈,我终于明白了您,您用您的笑脸激发我的激情,抚平我狂躁的心;您的笑脸让我感受到您对我的宽容,同时感受到您的乐观、坚强。妈妈,您的笑脸是如此的美丽!
点评
我们知道,外貌描写是侧重于对人物轮廓的描绘。读完本文,文中妈妈的轮廓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因劳累而布满皱纹的额头”“瘦弱却坚挺的双肩”“眼角的几道鱼尾纹”以及时时刻刻充满鼓舞的“笑脸”,这样一位母亲的形象让读者也感到温暖,可见作者是用心地观察了。本文的优点在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与实际事例相结合,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实战演练】
1.模仿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写法,用几句话描写出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思路点拨:抓住课文描写贝多芬外貌的从远到近、由上到下的方法,去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在下笔之前,要对这个同学仔细观察,外貌描写要细致、惟妙惟肖,除了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之外,更要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生活境况、个性特点及精神气质,而且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肖像描写在人物塑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朴素描摹
这种描写方式要求直接如实地描写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神态等,偏重于静态展示,一般不使用修辞。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多少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通过这些朴素的文字,如果孔乙己站在面前,我们定能把他认出来,因为这此静态的描写如同绘画一样生动逼真地将孔乙己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二、肖像动态化
肖像描摹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年龄、表情这些客观存在的缺少动感的内容,然而优秀的肖像描摹不能是刻板的、相片式的生活再现,我们应该试着用动感的笔法来描摹这些原本缺乏动感的肖像。
例:阿泰笑了,先前还亮如泉水的双眸,此刻变成了朦胧弯弯的月芽,细长的眉毛快乐地扬了起来;紧闭的小嘴巴也一下子咧开了。瞧!还偷偷地钻出一对小虎牙呢!就这么一会整个人物又活跃起来了。本段重在写阿泰笑时的表情,然而却是在一系列动感状态下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鲜活灵动的气息,使看惯了静态描摹的我们眼前一下了亮了起来。
三、肖像生动化
朴素是一种美,如前面杨二嫂、孔乙己的肖像描写;然而生动形象富于文采同样是一种文学追求。要做到这些,需要你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巧妙合理地使用修辞。
就拿前面《秋晨》中的人物描写来说,轻衣飘动,秀发下垂,眉头紧锁,泪水流淌这四个细节原本都是极为普通的肖像刻画,而小作者却神思飞扬,让轻衣如人一样感受秋之凉意,把秀发喻成萦绕的清雾,让眉头系着柔肠,让泪水折射落花的忧伤,使肖像描摹顿时文采四起,变得生动形象起来,颇具感染力。
四、运用议论手法
1.肖像描写中加议论,凸显人物的主要特征
例:在大旗的前边,立着一匹特别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骏马,浑身深灰,带着白色的花纹,毛多卷曲,很像鱼鳞,所以名叫乌龙驹——如今骑在它身上的是一位三十一、二岁的战士,高个儿,宽肩膀,颧骨隆起,天庭饱满,高鼻子,深眼窝,浓眉毛,一双炯炯有神正在向前凝视和深思的大眼睛。这双大眼睛常常给人一种坚毅、沉着、而又富于智慧的感觉。(姚雪垠的《李自成》)
本段中对眼睛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坚毅、沉着的李自成,而文段末尾画线句子又将这一特征用议论的手法再一次强调,从而使得这一特征更为明朗和突出。
2.肖像中加议论,使读者更深更广地了解人物
例:他戴着一顶北方农民常戴的白色尖顶旧毡帽,帽檐折了下来。因为农历十月的高原之夜已经很冷,所以在铁甲外面罩着一件半旧的青布羊皮长袍。为了在随时碰到的战争中脱掉方便,长袍上所有的扣子都松开着,却用一条战带拦腰束紧。他的背上斜背着一张弓,腰里挂着一柄宝剑和一个朱漆描金的牛皮箭囊,里面插着一束雕翎利箭。在今天人们的眼里,这个箭囊的颜色只能引起一种美的想象,不知道在当时它含着坚决反叛朝廷的政治意义。(姚雪垠《李自成》)
1.学会心理描写的四种方法――内心独白、环境描写烘托、想象幻觉、将动作语言融入心理描写。
2.通过片段写作、全文写作,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写作时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
1.直接导入,创设情境。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着的,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着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个丰富广阔的世界就是人的心灵。
听下面的小故事――
森林中有一对双胞胎鸟儿,哥哥每天都高高兴兴,弟弟整天都愁眉苦脸,提不起精神。
看到阳光,哥哥高兴地叫:多晴朗的天气呀!弟弟却皱着眉头:唉呀晒死了。看到下雨,哥哥兴奋地拍着翅膀:好清新的空气呀。弟弟却苦闷地叹气:又下雨好烦呀。秋天来了,哥哥扇着翅膀:果实都成熟了,真美呀。弟弟却忧虑地说:树叶都落了真可怜。
就这样,哥哥在快乐中渐渐长成了一个羽毛紫白色相间、尾巴像扇子似的美丽的鸟,被称为喜鹊;弟弟却长成一个浑身黑漆漆的怪东西,被大家称为乌鸦。
师:这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行为――
(屏显)
当你高兴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你悲伤的时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当你充满雄心的时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师:所以,要写好作文,就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的心灵,并把它描写出来。
(学生例文展示)
其实我很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重要的是要学会去发现优点,并把优点体现得更加完美,值得他人赞赏。
在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那一天,我们班排好队向操场走去。
体育老师已在操场等着我们。体育老师说:“这次我们来学跳高,每一个人都要跳,看谁跳得高。”体育老师叫同学拿来了跳高用的用具,并在沙地里放好。
开始跳了,按学号一个一个跳,第一个是我们班的高个子。第一次高度很低,他很轻松地跳了过去,第二、第三次也跳了过去,我觉得他好厉害啊,同时我开始担心起来:我害怕自己连第一次的高度都跳不过去,被其他同学嘲笑。
一个接着一个,终于轮到了我,我当时特别地紧张,心“扑通”“扑通”直跳,好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我站在线上,等着老师的口令。老师说:“开始!”我跑了起来,冲到指定位置跳了起来,过了!我的心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觉得并不是很难。
第二次、第三次我都跳过了。第四次的难度明显增加了很多。我开始害怕起来,怕跳不过去。老师鼓励我说:“你是好样的,加油!”老师的鼓励使我信心大增,我从起跑线冲向沙地那儿的起跳点。离起跳点就差一步了,我左脚在起跳点上一蹬,右脚向上抬起,右脚踩到栏杆的另一边后立即抬起左脚,我过了,我跳过去了!我的心异常激动。
第五次的高度特别高,难度特别大,之前没人跳过这个高度,那个我羡慕的同学也没过,我不禁胆战起来,想打退堂鼓了。体育老师说:“继续,你可以的!”我回到起跑线上,快速地跑了过去,可惜那次我并没有跳过去,被绊了一下,差点摔了。老师说:“再来一次!”我说:“我跳不过去,还是算了吧!”老师说:“再来一次!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刚才只是失误而已,没事的,再跳一次。”第二次跳我心里压力很大,可我还是跳了过去,差点就跳不过了。太险了。我已经是在班级里跳得最高的了。这时,下课铃响了,老师说:“不用跳了!下课了。”
下课后,一个男同学向我走来,搭着我的肩膀说我很厉害。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很平凡,原来我还是很 棒的。
师评:这篇习作中的心理描写,模仿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写得很不错,但是里面重复描写的比较多。跳高前的心理是担心、害怕;跳高时的心理描写,既有总体上的紧张,又用了拟声词“扑通”“扑通”,比跳高前写得好;第四次跳时,又用了“害怕”一词,与跳前重复了,可以改成“犹豫”“退缩”;跳过去后异常激动,写得简洁。
2.总结第1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将内心的想法、念头直接表述出来,以此来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人物性格,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叫作内心独白。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
――《羚羊木雕》
展示学生例文,交流点评。从学生例文中点评并学习以下心理描写的方法。
【例文示范】
其实我很棒
至今,我看上去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初中生了,但是,我现在还是不敢去什么商店和超市里买东西,很荒谬吧!我在这方面胆子很小,买个东西也要东拉一些人西扯一个人陪我去,就是不敢自己去,自己去的话,老是觉得有些人在角落里偷偷地笑我,因此买个东西也弄得很尴尬。
有一次啊,记不清是哪一次了,老爸要我去帮他存钱!原本正在出神玩电脑并嘴角带着微笑的我,就在听到那一句话的一瞬间,顿时拉长了脸!我嘴里嘀咕着:“你那么大一个人了,难道连存个钱也不会存?还要我去。真好笑,居然要我去存钱,我什么都不懂的啦。”只看见别人存过,而且我也不知道顺序……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足足两分钟后,我偷偷地回头瞄了一眼,看见老爸站在背后等着我,我又急忙把头转回去,做了一个“哭”的表情,慢吞吞地关掉电脑,拿好钱,扭扭捏捏地走出房间,又回头看了看。
走在去银行的马路上,我嘴里不停地念着:“三千块钱,三千块……要存一个月……烦死啦,烦死啦,乱啦!”
走进银行,心“扑通”“扑通”地跳,好害怕!
我发现里面的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很不自在,腿不时地发抖,手脚感觉冷冷的。我心里给自己壮胆:是来存钱,又不是来抢劫!镇定!我定了定神,正准备大跨步走向前,门口的保安叔叔突然间走过来,问我:“小朋友,你是来干吗呀?”刚刚壮起胆子的我,又呆住了,也语无伦次了:“你好,请问这里……可以存钱吗?”保安笑了:“当然可以啦!”他又回过头,对对面的保安说:“这个小孩子太有趣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话,哎呀,哎呀!真是的!我的脸顿时红透了,比熟了的蛇果还红。内心自责:长这么大,存个钱都不会,爸妈白养你了,真没用!
这个时候,我很想什么地方有个足够容身的洞让我钻进去躲避一时的尴尬,用目光扫视,才发现没有。
我走到窗口,对里面的阿姨说:“给我存钱三千块,要存一个月!”过了一会儿,我才发现,窗户里面的阿姨对着我发呆。我心急了,又说:“你快帮我存呀!”那阿姨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知道呀,可是小朋友,你还没把钱给我呢。”
“我?啊?哦,哦!”前面阿姨的话我一句都没听进去,随口应了。
阿姨接过钱,用点钞机点了点。后来有一张东西给我,我粗略地看了看,只看得懂时间什么的,其他的就像是天文。只听见阿姨说:“要保管好,别弄丢。”
我跑出银行,原本滚烫滚烫的脸又恢复了 正常。
我又像来时一样地念叨:“好容易啊,这么快!”当然事后都轻松,在当时我的确是太紧张。但我现在至少不会像以前一样,连普通店铺都不敢去了!长这么大,去面对陌生的事物是很正常的,只是看我们一开始敢不敢。
以后,我又帮爸爸、妈妈、姐姐……给公司招员工、预订酒店、订机票……发现做这些真的是非常容易!
才发现,原来我是很有自信,只不过没发现它。才发现,我真的很棒的啦!
师评:本文的心理描写,由笼统的、抽象的、概括的心理转换为具体的、形象的、可现的心理 再现。
心理描写的第2种方法――通过想象来描写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梦境来表现内心的想法。
心理描写的第3种方法――环境描写烘托,不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的第4种方法――将动作语言融入心理描写。
【例文示范】
其实我很棒
有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点不自信,都会遇到一些小挫折。但是,只要坚定信念,不怕挫折,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差,自己是非常棒的。
记得有一次,当时我正在上课,陈老师突然来找我,他告诉我,过几个星期镇上要开运动会,让我去参加。他发现我的长跑能力不错,就给我报了800米长跑。我听了陈老师对我说要去比赛,心想:我真的可以吗?我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吗?我开始有些不自信。从那以后,每天我都用沙袋绑着腿,在上午、中午和傍晚去操场训练。我的训练几乎是最辛苦的,早上到校跑4圈,中午也要跑4圈,傍晚老师来训练我的长跑能力。
就这样,我的腿被沙袋绑着训练了几星期,终于迎来了比赛日,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在想:我真的没问题吗?我会让老师队友们失望吗?我又有些不自信了。
第二天,我坐上了送我们去目的地的车,在车上,我的腿仍被沙袋绑着,到了那边,先是短跑,我看队友的良好表现,感到更加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们都很好,如果我不好就很丢人。终于轮到了我!我的心“扑通”“扑通”地直跳。比赛前,沙袋被去掉了,我感到轻松了许多。比赛要开始了,裁判吹响了哨子,又喊了预备的口令:“各就各位,预备”――啪!枪声响了,参赛队员都“飞”了出去,我因为想保存体力,跑得并不是很快,用自己的节奏来跑。我在第二圈时想去超越我前面一个人,可他们都跑得很快。我顿时有些不自信了。第二圈快跑完时,我的队友中的一位大哥给我递水,还对我说:“不要灰心,用自己的节奏去掌控比赛。”我又望了望队友们,顿时有了信心,我用自己的节奏跑,超越了第五位,第四位……最后我跑在了最前面。我的信心大增,用自己的每一步去努力,最后,我成为了冠军!
虽然这次比赛不是什么大比赛,但我感到意义非凡。
在人生道路上,人难免会遇到些不自信的事,但要抬起头,鼓起勇气去做,就会知道自己 很棒。
4.课堂小结。
心理描写的方法:(1)内心独白。(2)通过想象来写。(3)用环境、景物来烘托。(4)将动作、语言融入心理描写。(5)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
学校旁有一条小街,音像店莫名其妙的多。走到那里,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了。一天,我突然听到一阵美妙的琵琶声。那美妙的声音,不由吸引住了我的脚步。我顺着声音轻轻地走过去,原来是一位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玻璃上练习敲击琴键。那画面,宁静而美好。那情景虽然过去很久了,可耳边似乎依然还有那美妙的旋律。(琵琶声,能不能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引出呢?中年男子的形象,能不能用一个细节进行雕琢呢?)
【失误问诊】
读此片段后,我们难以说出其有什么鲜明的亮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手法单一,缺少描写,如“那美妙的声音”如何美妙?因为缺少描写,这种美妙没有得到展示。
【升格指导】
修改时,可以侧重从以下方面来美化语言。
1.增加景物描写。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能展示语言的美,还能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如在引出音像店故事之前,可以加入对周边树木的描写,以反映自己对宁静生活的追求。2.运用修辞手法。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往往离不开各种修辞。就本片段而言,描写琵琶之音美妙时,可以将它比喻为“一支误入尘世的白莲”。如此一来,便语言出彩,令读者能感受到了。
【升格片段】
校园边有一条小街,两边是两溜参天古树。行走在那绿荫如盖的小路上,我总是仿佛进入了远离城市的绿色世界。(景物描写笔墨不多,却让语言顿时有了不一样的光彩。美好的景物,与下文内容也形成了巧妙映衬。)只是这里音像店莫名其妙的多,走到那里,魔音入耳,狂轰滥炸,有调的没调的,有词的没词的都来了,让人疑心华夏五千年的礼乐传承去哪了。忽于通俗歌曲中觅得一曲琵琶,像一支白莲误入尘世。(将“一曲琵琶”比喻为“一支白莲”,真美!)我循声走去,一个小小的音像店,独处一隅。一个清瘦的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自得其乐地在柜台玻璃上练习敲击琴键,竟不察我的到来。我怡然自得,驻足听完一曲琵琶,微笑。(“戴”“敲”“笑”,将人物静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愿生命静好,于繁弦急管中独处一隅,怡然自乐。
【升格心得】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把散文写得有点像议论文,是一种备受推崇的文体――议论性散文;把记叙文写得有些像议论文,却是不规范的记叙文。
不规范的记叙文的具体表现是:
(一)借用议论文的框架
用议论进行开头和结尾,中间叙议结合是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借用议论文框架的典型特点是开头和结尾的议论,而致命的是开头的议论,让文章首先摆出“议论”的架势。如有的记叙文用这样的开头:
1.古今中外,唯有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你才会知道你会不会成功。
2.有时候,跨越雷池,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当成绩止步不前了,当生活感到无聊了,你有没有想过去跨越雷池?
这两段议论是很好的议论文的开头,都能提出中心论点,如第1句的中心论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第2句的中心论点是“跨越雷池”,阅卷老师已经做好了阅读议论文的心理准备了,接下来却是记叙某人或某事以及结尾的再次议论,实际上已经导致记叙文的不规范。
(二)兼用读者的身份
读者在阅读过后会对文中人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如孔乙己的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讲信誉、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自傲、质朴、善良等议论性的文字。但是文章中却丝毫没有这些抽象的字眼,而是用具体形象的文字进行表现,因为总结是读者的事,不是作者的事。兼用读者的身份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就会弱化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如:
1.我的性格一般比较外向,和熟人玩熟了也就会打得火热,但是我的缺点就是遇到人多了就会不知所措,而且还很不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只会气馁。
2.我接受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我做了个乖乖女,做了一个邻居称道的女孩,可我并不快乐,我的心在躁动,是那么地强烈。
这样的语言应该是读者通过作者具体形象的记叙对“我”进行的评价,讲笑话似的“自讲自笑”剥夺了读者的评价资格倒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使记叙文具备了议论文的特征。
技法讲解
把记叙文的开头进行记叙的纯化,就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小说是最纯的记叙文,如果考场上记叙文的开头能“小说化”,就能纯化记叙文的开头,规范记叙文的文体。鲁迅的小说就是最规范的记叙文,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小说的开头。
(一)叙述开头
在叙述中交代记叙的某些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种交代很巧妙,因为 “交代”二字,给人以循规蹈矩的呆板感觉,但是用叙述的方式,就能自然地体现出记叙要素,而且使记叙文的文体纯粹,内容引人入胜。
《狂人日记》的开头: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
《孔乙己》的开头: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头发的故事》的开头: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白光》的开头:陈士成看过县城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兔和猫》的开头:住在门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
《鸭的喜剧》的开头: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多久,就向我诉苦说:……
以“叙述”的方式开头,多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
(二)描写开头
表达方式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中,议论和说明是两种文体,记叙是过程的表达,抒情在开头是无本之木,只有描写最适合作记叙文的开头。在小说的开头的描写中,主要是景物描写,其次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景物描写
《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祝福》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风波》的开头: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用景物描写开头,除了巧妙地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还有着画面感,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2.语言描写
《明天》的开头:“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么了?”
《离婚》的开头:“啊啊,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
“啊啊,木公公!”
用语言描写开头,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且留下悬念。
3.心理描写
《幸福的家庭》的开头:“……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头,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的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
心理描写开头,细致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烘托了现实。
鲁迅小说的开头,是例子,也是典型,可以窥一斑见全豹。即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开头也是声音描摹:“汤姆,你在哪里?汤姆,你在哪里?”
牛刀小试
1.请以“橡皮泥”为题,用“叙述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2.请以“问路”为题,用景物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3.请以“妈妈生我的时候”为题,用“语言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4.请以“我看你时你看我”为题,用“心理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示例:
橡皮泥
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淘气,所以老师总是批评他。
“妈妈,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小男孩问他的妈妈,“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啊?”
问路
小路,是坎坷不平的石路,蜿蜒没有方向。牛车,是旧的牛车,车身泛着长年磨损后的淡淡的光泽,有一种软而清疏的声音。牛已经很老了,一步一停,喘息着,车上载着酒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
车里的人倚在酒缸上,浅灰的布袍浸透了那芳香的液体。人无声,雾迷蒙了脸庞。车停了,车歪了,酒缸碎了。人站起来,眼前是河水汤汤,寒波涌涌。
妈妈生我的时候
“你就从来没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愤怒地喊出这句话,然后满意地看到它所引起的妈妈错愕的表情,愤怒又使我冷冷地抛出下一句:“我真怀疑我是不是你生的。”
我看你时你看我
一、抓记叙的要素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第二,明确文章中心。这可由文章标题、开头及篇末切入,可直接引用中心句,如《枣核》一文中,末段直接点明中心。亦或抓住关键句或点题句,并利用适当的词语揭示文章中心。另外,注意抒情与议论语句。此外,还可由时代背景切入,以深刻理解其折射的内涵。譬如《最后一课》,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可更易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关键词:感知形象;感知情感;感知语言
最早在教育学上使用“情境”一词的是杜威。在语言学领域,陈望道先生较早地使用了“情境”一词。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同时,关于“情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情”和“境”的“妙合”,必须建筑在“意境两浑”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由此可见,陈望道先生这里所说的“情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语境”。语境指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一系列真实、自然的言语交际环境,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三大方面。而王国维先生则将“情境”当中“情感”与“境界”的依存关系揭示得相当透彻。
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一策略的运用。
1.感知形象
形象,是记叙文的躯干。在记叙文阅读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找出描写形象的语句,接下来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形象的,又是寄予了怎样的情感来进行如此细致的描写的。
比如,在201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文《种春风》一文中,写到了这样一位老人的形象:“七十岁左右”,“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外套油渍斑斑”“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只有回到文本中,找到了描写老人外貌和穿着的句子,感知到作者是在塑造一个外表寒酸的老人形象。接下来,再寻找文本中老人所做的事情――给一个父母出了车祸,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的小女孩寄钱,与文中后半部分提到的“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中可以感知到老人关爱他人的善良的心。结合前面找到的描写老人外貌和穿着的句子,可以感受到此刻,作者是在创设一个“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境。那么,这就把握到了《种春风》一文的主干了。
2.感知情感
情感是记叙文的灵魂。在记叙文阅读中,通过感知描写形象的语句,探求形象做出某些行为的理由时,情感在这个探求的过程中会通过与阅读者产生的共鸣中提炼出来。
比如,在201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文《雪地里的红棉袄》一文中,写到了一位给“我”留米粥和鸡蛋;暖和了“我”僵肿的小手;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抱柴草给“我”烧炕的嫂子形象。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如文中第5段中“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第12段中“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而文本正是在嫂子的这些朴实的行为中创设了一个“关爱‘我’”的感人情境。
3.感知语言
语言是记叙文的载体。在记叙文阅读中,通过感知形象,感知情感,已经对其灵魂与精华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感知语言,尤其是重要词语或重要句子,就有了“情境”上的依据。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对感知策略的运用,确实能够较好地解决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加深“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然而,记叙文的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感知策略的运用和完善还有待我们继续积极而持久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记叙文;考场;升格;策略
议论文由于偏重于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学生的理论水平更高,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偏大,尤其对于初一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这样,记叙文就成为初中阶段习作训练的重点,但是笔者发现初中生的考场作文要明显比平时作文差,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好的解决思路呢?笔者不揣浅薄,浅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1、考场作文逊色平时作文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平时作文还不错,而一到考试,作文质量就明显下降呢?笔者总结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1、写作时间紧。平时作文时间充足,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能够充分的思考,甚至都给学生几天的时间来创作。而在考试的时候一般能有一个小时写作就很不错了,很多学生由于前面的题目超出时间过多,写作的时间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写完600字就不错了,哪还有时间顾及更高的层次追求呢?
1.2、思路打不开。考场作文受到时空限制,思维紧张,生怕耽误时间,这反而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张力,更有担心跑题偏题的心思,思路变得狭窄,思维变得迟钝,导致学生宁可写得平庸也不敢在考场上偶尔露“峥嵘”,所以考场平庸之作明显比平时比例高出很多。
1.3、资料不能查。平时学生作文不同于闭卷考试作文,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仿写以前中意的作文,或者查看自己的摘抄笔记。因为很多自己以前看到且非常欣赏的文章或片段不可能都清晰地储存在记忆中,所以能够查阅资料的日常作文势必会让作文更为出色。
2、考场记叙文升格技巧
针对这种考场作文的现状,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作文。
2.1、语言老练些
初中生的语言虽然还谈不上运用自如,但是也不能让学生的语言太肤浅和苍白,要让学生的语言变得老练一些,不至于显得幼稚,这就需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练笔时候注意语言的模仿,多让学生看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受到熏陶,在不断的阅读中语言也会受到渐染,不知不觉间,学会了一些语言表达的方式。但是光有熏陶渐染还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练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看的书的语言风格也写一段文字,就像小孩子经常模仿大人的动作神态一样,虽然刚开始的模仿还有很多不足,但只要进步就得肯定。教师在这过程中也要不断下水示范,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一段学生的作文,教师进行语言升格示范,把这段文字重新表达后让学生感受前后语言表达的不同,然后再选择一段文字让学生试着升格,每周作文课都练习两段,一个学期学生的语言表达就会老练很多。
2.2、描写多一些
记叙文写作学生往往只注重叙述而不注重描写,学生对于故事的发展过程一点不漏的叙述出来,表面看故事叙述很完整,但是这恰恰是写记叙文最大的忌讳,只想着叙事的记叙文就变成了流水账,这只是故事“实录”而已,算不上文章,要想让故事“实录”变成文学作品,必须要有描写。而在学生的思维里,描写只是针对人的语言、动作、外貌等内容的,其实描写不只有针对人的,还有景物的描写、场面描写,这些往往是学生会忽视的,教师要精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给学生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样的是景物和场面描写,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这些描写,让这些描写恰到好处而又水到渠成。对于景物的描写可以针对一种景物进行变化的描写,让其贯穿全文,与人物的情感相吻合;对于场面的描写可以选择人物活动的主要地点进行渲染烘托,以为故事发展做铺垫。
2.3、结尾议论些
初中学生喜欢开篇叙述,发展叙事,结尾仍然叙述,故事的结尾就是文章的结尾,没有结尾议论的意识,有很多学生也不知道何为议论。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要了解考场作文的特点,因为考场作文需要中心不能隐晦,要让阅卷老师一读便能把握住文章的主题,不至于判为跑题,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章结尾对故事进行议论,让主题更为突出,同时议论的文字也会让故事主题升华,意义更为深远。比如学生写《永远的瞬间》,这时候结尾处的议论必须点明“瞬间”的具体内容,“永远”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这样写:孩子父母那惊天一举,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寂静的山谷,只要心中有爱,哪怕只是一瞬,也能成为世界永恒的风景。是爱,让瞬间永远!
当然,这里的议论一是点明中心,一是深化主旨,这些文字不能过多,几句就可以了,不能冲淡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语文教师要依据课文和中考的一些满分记叙文为例,让学生给记叙文加一点议论性的文字,训练几次,学生就会有议论的基础了。
2.4、结构多变些
记叙文局部看细节,整体看结构。一成不变的结构往往会让文章归为平庸,如果有驾驭好结构的本领的话,要尽量让文章的结构多变一些。记叙文最普通的行文结构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平铺直叙虽然可以更好的读懂文章,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的文章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根据这些要求,下列诸点就成了记叙文考查的热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理顺文章段落、层次、结构关系,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探究文章的中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区别文章中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文章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引申出别的话题,考查学生与作者、文中人物、自己的多层次对话的能力,考查学生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的能力。
了解中考记叙文考查热点有助于记叙文的阅读教学和复习,但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考生要做到准确答题,还应该掌握记叙文阅读答题的技巧。
一、读懂文章,把握主旨
读懂文章,是分析理解的基础,它与把握主旨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读懂全文才能把握主旨。读懂文章、把握主旨的主要标志有:
1.准确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要注意的是,并非笔墨多的人物就一定是主要人物。
2.准确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内容。如上海市中考《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书帮助陷入困境的少年诗人留言示谢卖书给孩子们。系列的情节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主”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准确概括文章内容。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内容。考生把握了文章内容后,对完成其他题目会有所帮助。
二、读懂题意,明确考点
读懂了阅读材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它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读懂了题意,明确了考点,才能正确答题。
1.读懂题干的语言。中考试卷命题者可谓呕心沥血设计题目,所以题干语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
2.明确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仅5题左右,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如2008年徐州中考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第四题:“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明‘我’在文中的作用”。这道题考点是考查文中人物形象及作用,人物形象要从思想和性格特征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用也要从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考生如不熟悉中考语文考点,何以回答?
三、学会总结解题技巧
1.关于人物描写。人物描写通常考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近几年考揣摩人物心理活动题型有上升趋势。确实,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神态皆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从一个人物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中,便能揣摩他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考生根据语言环境来准确认识人物的各种描写。要明白,一个人的心理往往就是他的感情、脾性、品质,而心理的流露自然要通过他的言行态度来表示。有的考生不明白肖像描写怎能表露人物的品行,其实,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作者都是刻意的、有目的的。
2.关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般不会作纯客观的描写,“环境描写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因此,环境描写一般起到这么几个作用:①往往表现自然条件(氛围)的良好或恶劣;②往往交代故事、人物的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③如在文首,往往为后文的情节、人物作铺垫;④往往渲染、烘托或反衬出一种氛围;⑤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如《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中第二道题: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这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方面的作用,二是内容方面的作用。所以答案是: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3.关于修辞手法。根据《标准》的规定,中考语文涉及7种修辞方法。我们知道,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异类才能相比,回答本体的作用时要抓住喻体的特征,结合内容来回答。如2009年常州市中考《在可可西里回头》第四道题:第(15段)“思贤忽然泪如泉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实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一是使深奥的事物浅显化,帮助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本题运用了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思贤内心的感动和震撼,更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各种修辞手法作用不同,考生首先要识记其作用,然后根据文本来回答。
5.答案语言的表述要注意准确简洁。记叙文阅读大多数的答案都是以议论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的,因为这是在剖析事件或人物的“为什么”,所以,回答问题一要准确,二要完整,三要简洁流畅,唯有这样,才能把考生的观点表达清楚。千万不能含糊其辞或简言答之。
记叙文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对象。记叙文的类型复杂,需要考察的知识点多,那么,应如何寻找突破口?我认为掌握解答方法很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知识不如教方法,征对近几年中考记叙文的命题特点,就中考记叙文阅读题解方法,我简要谈谈:
一、明确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所以,要特别注意“事件情感”这一关系。
二、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
3.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4.记叙文的线索: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感线等。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能准确辨析)
6.记叙对象有:写人为主的、写物为主的、叙事为主的等。
7.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把握记叙文作者思路及文章关键内容。
(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
二)揣摩文章标题。
(三)抓住文中关键语句。
四、记叙文阅读题解答方法
1. 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事件?写景状物的文章,文章的景和物有什么特点?点拨:一是直接摘录关键词句或中心句,经过适当删改,转化为答案。二是对内容分条缕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如:2010漳州中考《那一条紫花布帘》第15题.围绕着居室,文中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示例:居室的环境;居室的布置;我在居室的学习;我在居室富有情趣的生活。
2.文中加横线或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或有什么表达效果?点拨:{1}理解词语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境或情景,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果运用了修辞,要答出修辞义。{2}理解用词表达效果:从“准确”“形象”和“生动”的角度去理解用词{特别是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作用。 答题表述:用**词,{准确或生动形象}写出了**内容,突出了**情感。
如:2010漳州中考第17题仔细揣摩,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1)成长过程中,妈妈一次又一次慷慨地给我舒张自己的机会。
示例:表现妈妈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点拨: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
如:09漳州中考《一座古城的记忆》20.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可我已是那个武陵渔人,再也找不到返回桃源洞的路了
示例:城市变化太快,昔日的古城只能成为一种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古城变化的惋惜之情
4.作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参考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句子进行点评。点拨:①修辞的角度赏析,技巧:修辞方法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表达的感情。因此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熟记于心。掌握常见修辞的作用。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
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动词、形容词)③选择景物描写的句子赏析。技巧: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等。从这几各方面分析,再结合语段的内容,就可以。……
如:{2010漳州中考}18.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
示例:也许我们都知道,日记写着我一个年代的心情,而那一条紫花帘曾经包容我整个世界.
批注:总结全文,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居室和那一条紫花布帘的深厚感情。
5.近年来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题目逐渐增多。回答这类问题应注意:①分清是限定角度型还是任选角度型。②有要求多角度的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先联系文章内容说,再联系实际说,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想,力求有自己的心得。③筛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质疑,并作出解答。④语言表达上,要精心修饰,努力使句子表达完整优美。
如:08年漳州中考《木棉花开》)第22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示例:读了本文,我认为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生命才会精彩,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6.想象补写
{1}想象题:要读懂内容,紧扣文章的内容和语境展开合理想象。
如{2010漳州市中考题}19.文中第④段写到“没有人打扰我思绪的漫游”,请结合上文,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把“我”思绪漫游的内容描写出来。(60字左 右)
示例:这本线装的诗集一定经历过无尽的颠沛流离,带了满身岁月的擦痕传承到我这里。我犹如庄周梦中的彩蝶,牧童短笛里的闲云野鹤,轻舞飞扬,无所羁绊。
{2}情境设置题:要求应该做到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内容完整。
如:漳州中考《一座古城的记忆》24题 .第⑤段场景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记忆中一定也有某个生活片段令你难忘,请把它写下来。(不少于50字)
示例①: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把洗干净的竹叶和糯米放在一个大盆里,盆沿搭着一摞白细绳,就开始麻利地包着粽子。她圈起竹叶,放入糯米,再用清水将糯米冲得整整齐齐,用手按一下,将竹叶折叠、环绕、系紧。
{3}补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情节的发展或故事的结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情境。
如《余音》(06年漳州市中考题)假如有一天“我”重返故乡,“我”会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昔日的大戏台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为文章续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