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

时间:2023-06-04 10:4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电子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电子技术

第1篇

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上的技术.其主要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的技术。该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如在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电子计算机、医疗器械、移动电视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还有军事方面的武器如卫星通信、原子弹等一系列的武器装备中。

二、微电子的现状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F微电子的发展史,它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发明了点接触式的晶体管;第二个阶段:1958年TI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进入MOS时代。那么,为什么微电子能得以发展并且发展的如此迅速昵?正是由于Mos管的高集成性和低功耗、放大倍数高等优点,所以到70年代就进入了MOS的时代并一直发展到现在。尽管帅s管有哪些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M0s管已完全取代了晶体管的地位;在一些对速度和驱动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系统中还是要用到晶体管。

微电子发展的如此迅速那就是否就意味着其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呢?显然是否定的。在微电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困难,如工艺方面、材料方面、封装测试方面和设计等方面都遇到了重重地障碍。其中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以及抛光等技术。微电子在材料方面的困难丰要是随着微电子器件尺寸的减小,一些材料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微电子发展的需求,人们已经不在局限于Si、Ge、GaAs、等一些材料,而是也开始研究高K栅介质、低K互连介质、碳化硅(SIC)、新型化合物等半导体材料。在工艺方面的困难主要是随着微电子器件尺寸的减小,其最小的特征尺寸已经进入到纳米数量级;这使得器件之间产生相互影响,进而影响电路的性能,严重的阻碍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新器件、新工艺的研究。同时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但是由于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这使得光刻技术面临一定的困难,①这就使得工艺线必须使用波长更短的光源。从早期的水银灯到现在使用的远紫外线,甚至使用研究中的粒子束。②导致光刻以及掩膜成本急剧上升。③光刻时小尺寸图形所产生的干涉和衍射效应使得光刻图案失真越来越严重。在测试方面由于现在的电路集成度愈来越高,这使得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也越来越困难,而且在封装测试后芯片成品率也不高,这也是制约微电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微电子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

微电子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微电子对人们生活水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生活水平方面随着微电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如家用电器的功能的增加和性能增强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而且随着微电子的发展许多电器价格都非常便宜。在军事方面的意义:不仅提高作战军事装备和作战平台的性能(如雷达和导航系统等),而且导致新式武器和装备的产生,同时,微电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这将会从近距离战争发展到未来的远距离的电子信息战。只有把微电子发展起来,一个国家才可以真正的强大起来.如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权一直都得不到保护正是由于我国海上防卫能力还不够强大,归根到底是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微电子我国才能够在未来真正成为科技强国。

四、微电子发展的趋势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而且微电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都遵循“摩尔定律”。所谓的“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价格不变时;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21世界的微电子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各国的微电子都在向减小器件尺寸方面和集成度不断提高方面发展,即微电子特征尺寸将由微米一亚微米一深亚微米一纳米甚至更小。尤其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向0.1微米以下的工艺发展,这更加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发展片上系统(SOC)。其主要是将传感器、执行单元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完成信息的采样、处理等功能。第三、微电子技术与其它学科结合的产物。如她Ms技术,它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力学、光学等领域结合的产物;还有用于医疗的生物芯片,其丰要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五、微电子发展的策略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微电子的发展情况可知,我国微电子行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由这一国情也就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年微电子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微电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重视对微电子的发展,对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关于微电子的发展我提几条意见:①根据国内微电子专业发展情况,大量培养微电子专业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应该注意人才培养的质量。②应该根据微电子专业的市场需求培养多层次、专业化人才,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加强各个高校在微电子学方面研究成果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③时刻了解国外微电子发展动态,专业课程可以直接采用或参考国际最新的优秀教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研发项目,了解实际应用需求,并据此来完善各高校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李枚.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半导体技术,2000.25(5):1 - 3

[2]李跃.电信企业信息化综述[J].电信科学,2003,(1):l一5.

[3]刘春生.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中国商教研究,2002(1)

第2篇

航空微电子及关键技术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在军事通信、军事指挥、军事侦察、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无人机、军用飞机、导弹,雷达、自动化武器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了军事信息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现代信息化战争又被称为“芯片之战”。出于国防装备的需要,世界军事强国不仅重视通用微电子技术发展,也十分重视专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这是因为专用微电子产品不仅在国防装备中应用广泛,而且对国防装备的作战效能起着关键作用。美国提出,在其防务的技术优势中,集成电路是最重要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将集成电路列为战略性产业。决定航空电子系统成本和技术的关键和核心,是以航空关键集成电路和元器件为核心的航空微电子技术和产品。

当前微电子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由集成电路(IC)向集成系统(IS)转变,并由此产生了微系统。微系统有两重含义:一是将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到硅芯片上,即信息系统的芯片集成——片上系统或System on-a-Chip(SoC)。另一含义就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微光机电系统。

SoC将一个基于PCB上实现的系统功能尽可能的转化为基于功能、性能高度集成的基于硅的系统级芯片实现。因此,SoC尽可能多的集成系统的功能,可以减小系统体积重量,提高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能降低系统的制造成本。

MCM(Multi-Chip Module)是利用先进的微组装技术将多个(2个或以上)集成电路管芯及其他微型元器件组装在单一封装外壳内,形成具有一定部件或系统功能的高密度微电子组件。基于MC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级封装SIP(System in Package),是将整个应用系统中所有的电路管芯和其他微型元器件组装在单一封装外壳内的技术。MCM/SIP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是突破传统封装固有瓶颈的一种有效途径,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封装密度、处理速度、体积、重量及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新的应用要求。

上世纪90年代,美国NASA为实现太空飞船小型和微型化提出先进飞行计算机计划(AFC),将MCM 作为在微电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技术加以发展,并确定其为2010年前重点发展的十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之一。 日本一直以来都是MCM 技术的推崇者,他们建立的MCM技术协会进一步促进多芯片组件的发展与应用。

虽然SoC可以集成多种功能IP,但多工艺混合的IP难以采用SoC在单一硅片上实现, 因此虽然SoC发展迅速,但并不能取代MCM/SIP技术,一定程度上来讲,MCM/SIP技术是对SoC实现小型化的重要补充。因此,SoC/MCM(SIP)技术固有的技术优点,是航空电子系统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超小型化的发展的永恒追求,也是航空电子系统发展迫切需要的核心技术之一。

航空微电子产业的国内外现状

航空电子系统所用关键集成电路与元器件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别:通用高端芯片、航空专用集成电路、机载任务子系统专用处理芯片、航空核心元器件。

1、通用高端芯片,主要是指处理类、存储类、电源类、A/D、D/A、OP等类别的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决定航空电子系统的整体性能,是航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器件。由于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超前于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和国产化,各项主战装备进入设计定型时,国内出现无“芯”可用的状况,导致定型装备的高端通用芯片基本依赖于进口,在重点型号中几款用量大的CPU芯片大都要依靠进口,只有少数是国产化的CPU芯片,而且性能都比较低。

2、航空专用集成电路,主要包是指总线网络及相关标准协议,以及使用MCM、SIP设计的模块。航空专用集成电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满足航空标准、协议和规范的专用电路,如支持ARINC429协议、1553B协议、光纤通道FC-AE协议等的电路,它决定了航空电子系统的体系结构。这类芯片主要是总线协议处理类芯片,是航空电子系统的“中枢神经”,遍布飞机的各个部件和角落。第二种是满足飞机应用环境要求的专用集成电路。这类芯片是面向航空电子系统的应用需求特点开发的芯片。欧美新一代飞机研制中,广泛使用了SoC/MCM(SIP)技术手段,实现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超小型化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F-22等新一代飞机综合核心处理机(ICP)对“性能/体积”方面的要求,美国“宝石台”计划中定义了多达12种MCM。

3、机载任务子系统专用处理电路,主要包括弹载计算机小型化核心芯片、头显定位处理系统芯片、头/平显畸变校正芯片、机载专用远程激光测距芯片以及机载防撞系统综合信号处理芯片等。机载任务子系统专用处理电路是决定航电任务子系统或设备某些特定性能的专用集成电路,如弹载计算机、头显定位处理系统芯片、头/平显畸变校正芯片、机载专用远程激光测距芯片和机载防撞系统综合信号处理芯片。目前国内该类任务子系统多采用专用电路板卡实现,缺点主要在于体积大、功耗高、集成度低、数据处理时间长等。

第3篇

1什么是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在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的超小型化及微型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是由电路设计、工艺技术、检测技术、材料配置及物理组装等形成的技术体系。

2微电子技术的特征

微电子技术是在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所以称之为“微电子”,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它是在微小的范畴内的一种先进技术,其特征是“四微”:

(1)它对信号的加工处理是在一种固体内的微觀电子运动中实现的;

(2)它的工作范围是固体的微米级甚至晶格级微区;

(3)对信号的传递交换只在极微小的尺度内进行;

(4)它的容积很大,可以把一个电子功能部件,甚至一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微型芯片上。总之,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几乎肉眼看不见的范围内进行工作的一种独特而神奇的特种技术。

3微电子的发展趋势

当代微电子技术正在向着高集成度、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它的进步主要借助于以下几个方面:

3.1制造工艺的改进

在制造工艺方面由最初的单层平面分布发展到后来的多层工艺(有多层高密度和多层多功能两种方式),以降低成本,增加功能。采用人工超晶格工艺(一种用人工控制晶体晶格大小制造晶体的新工艺),制造的器件叫超晶格半导体器件。这种器件的速度比硅半导体器件快10-100倍。使用敏感集成电路(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各种敏感元件及外围电路),可以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加功能。系统的集成方法将从二维结构向三维立体结构发展,这样会实现集成度的新突破,为集成电路的发展拓出一条新的可行之路。集成电路面世以来便以集成度每三年便翻两番的摩尔定律发展。

3.2材料的更新

科学家正广泛地探索以新材料取代硅晶体的可行途径。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硅材料的局限性已逐步暴露出来。采用砷化镓、磷化铟等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超导材料、金刚石材料制造集成电路,可以提高集成电路的开关速度、抗辐射能力和工作温度(金刚石集成电路可在500℃-700℃下正常工作)。2000年2月12日,德国埃森大学和汉诺威大学宣布联合研制成功在硅板上生长锗半导体,由此制成的集成电路其开关速度将大大快于硅集成电路。同时,采用在有机物原子的化学链中储存信息的技术所研制的“生物芯片”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3芯片尺寸的增大

芯片尺寸的增大可为集成度的提高提供物质基础,并且芯片尺寸越大,集成电路的平均成本越低。1998年,芯片尺寸已由原来的3-4英寸,增大到8-10英寸。目前已经达到12英寸。预计今后几年芯片的容量将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即一个芯片上可包含10亿个元件,其电路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这必然会带来芯片功能密度和性能价格比的大幅度提高。

4微电子技术发展需要突破的技术层次

(1)微细加工关键的加工工艺---光刻技术还是一个大问题。

(2)互连技术的可靠性问题还有待研究开发。

(3)新型器件结构新型材料体系还大有潜力刻挖。

5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微电子技术不仅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工艺、封装等的巨大变革。所有的传统元器件,如晶体管、电阻、连线等,都将以整体的形式互相连接,设计的出发点不再是单个元器件,而是整个系统或设备。

除了计算机以外,微电子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从通信卫星、军事雷达、无人机、信息高速公路,到程控电话、手机、GPS,从气象预报、遥感、遥测、医疗卫生、能源、交通,到环境工程、自动化生产、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渗透着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对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市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廉、可靠、体积小、重量轻的微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落户于各式各样的普及型产品之中,进入普通百姓家。例如电子玩具、游戏机、学习机以及其他家用电器产品等。就连汽车这种传统的机械产品也渗透进了微电子技术,采用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引擎监控系统、汽车安全防盗系统、现代汽车上有时甚至要有十几到几十个微处理器。

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令人兴奋不已。它对我们工作、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无法估量。

参考文献

[1]李净,唐红洁编著.第五章:新编现代科技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社,2008(11).

[2]宗占国主编.第二章: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作者单位

92823部队二中队海南省三亚市572021

第4篇

根据我国电子行业发展历程上看,随着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微电子技术也逐渐提高。当下,微电子技术已经开始占据电子行业市场,文章分析了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和使用。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 应用

1 前言

微电子技术是研究微型电路、系统电子学之分支,最核心的研究方向是电子或者是离子。当下,微电子技术发展水平提高,在电子学、物理学、计算机中都有使用。最明显的发展成就是,电子器件实现微型化,实现系统集成。

2 微电子技术的定义以及影响

2.1 微电子技术的定义

微电子技术是在本世纪6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IC随之出现的,这是一门新的电子技术。在大型电路集成中,表现最为突出,而且其中会包含大量的器件物理设计、系统电路设计、工艺技术等等。简单而言,微电子技术就是微学电子中,各项高工艺技术综合。随着发展不断推动,在1947年时,晶体管开始被发展起来。

2.2 微电子的影响

当下,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发展水平非常高。在发展势力不可阻挡的当下,发展势头最好,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成为电子信息发展的核心。微电子在讯通技术、生活工作以及网络技术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都具代表性。我国使用微电子技术,随着使用的深度加深,引起了世界电子行业革新。在微电子技术支撑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从而满足我国市场需求。另外,微电子对人们的影响也比较大,微电子使得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传输等等得到提升。另外,大量的微型器件出现,方面了人们生活。

3 当前微电子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限制

微电子技术在电子行业发展中,最常表现在集成电路芯片研制中。随着科技社会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得到创新和更新,研制出来的大量单晶硅片已经被投入电子行业中,不断推动电子行业高速发展。而且,IC芯片容量也逐渐得到完善。但是,摩尔定律分析,微电子技术在发展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可以归结成以下三种。第一,物理规律限制。微电子技术发展基础是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是集成电路性能不可缺少的必要器件,基层电路性能提高,需要获得微型器件支撑。但是,基层电力在缩小过程中,这个缩小度是受到限制的。一般会受到氧化层、电源电压厚度限制。在当前,基层电路中,一把都无法基于物理学来克服这些问题,因此从根本上阻碍了电子技术发展。第二,材料限制。决定微电子材料性质的参数主要有载流子的迁移率μ、介电常数ε、击穿电场强度E c、载流子的饱和速度vs、热导系数K等,目前世界上微电子技术所用的主要材料都是硅,而硅的这些性质使得微电子技术在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时就容易受到限制,影响微型化的进步发展。第三,工艺技术限制。微电子工艺技术主要针对的是微电子应用制作,主要包括了微细线条加工以及高质量薄膜的离子注入在内,并且得到控制。这个工艺的使用需要借助光刻设备,需要发挥出设备实际效益。根据摩尔定律发展规律上看,当前光刻设备已经不断微缩,缩小的比例也很小。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得到微化,这显然不可能。第四,半导体限制。半导体在常温条件下时,它的使用状态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微电子技术使用受到材料性质影响,使得电子技术应用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微电子技术在设计仿真过程中,还面临了诸多限制。

4 微电子技术使用于计算机中

4.1 微电子技术优势

根据专家预测,在不断发展中,摩尔定律会持续有效,但是发展的速度会慢一些。随着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集成电路宽度可以实现0.05微米,甚至更细。但是,这个电路宽度也不是无限制得以发展。因为,当一个器件被研制而出的,这个器件起码由一个或者是几十个原子组成,这势必会借用到统计力学以及量子力学,才能逐渐实现极限。为了突破物理极限的影响,随着研究深度加深,大量纳米数量级的器件被生产出来。不论是计算机、航空、卫星通讯等等,都需要借助芯片得以完成工作。一个计算,美国每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超过4000亿人年的工作量,而日本国家,每个家庭平均拥有的芯片大约为100个,可以定义当下的微电子无数不在,而且将其引入计算机应用中,使得计算机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效率更高。

4.2 辅助分析

使用微电子技术统,最关键的就是对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分析,尤其是计算机运行效率处理。引进边界元件,将其使用于计算机结构,同时也可以引入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开发,从而保障系统使用灵敏度,使得动态修改得以顺利进行。一般可靠性分析都需要借助测试数据来分析,因此,这个过程需要建立起计算机算法库,开发应用该部分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有些产品需要进行质量保障和开发设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缩短开发周期,才可以提升设计质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设计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4.3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使用,一般都需要建立起计算机工业基本情况,可以从产销数据、工厂规模、生产工艺等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这个数据包含的计算机数据有国内的计算机数据以及国外计算机数据。数据库囊括的内容比较多,有产品数据库、有零部件数据库,工艺制造数据库等等。另外,还需要建立起产量、销量相关预测模型。如果是国外数据库,还需要建立起进口量、创汇额数据模型等。同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便于管理。建立起的预测模型,可以对计算机基本情况动态更好的把握,深度了解计算机产量情况、计算机出口量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等。信息收集分析,可以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4.4 集成制造系统

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分析(CAA)、工程数据库、辅助工艺过程(CAPP)、成组技术(GT)以及辅助制造等各项技术,逐步开展CIMS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水平。在开发应用工作中,应以工作站和微机相结台,行业内研究开发、行业外借鉴吸收、国外引进消化相结合。

5 结束语

当下是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基础,社会发展实现信息化,这有赖于通讯机以及计算机。然而计算机的基础便是微电子。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极大的改变了社会发展现状,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贾哲,张鸿,杜晖.战术通信领域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影响[J].微电子学,2012.

[2]王德和.合肥XX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2005.

[3]姜一兵.坚持军民融合 践行科学发展探索兵器微电子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之路[J].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

[4]赵璐璐,李国栋.浅谈自动控制技术在卷烟制丝设备控制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3.

[5]付晓军,冯邦军.基于MATLAB仿真平台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

第5篇

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

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其它产业的发展一样,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世界科学技术 发展的历史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以物质机器的发明为基础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物 质机器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物质机器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 础的计算机,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从机器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天人类已经从物理机器的 时代,走到了信息机器,也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已经从物质科 学时代进入到了信息科学的时代。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可以归入理论信息科学的范畴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等则可以归入技术信息科学的范畴。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我们可以研制出很高性能的计算机及通讯与家电设备,就 是缺少核心的东西,国产的“?quot;片;我们可以研制出各种绘图机,缺少的也是核心的东西 ,国产的喷墨“头";我们可以研制出多种多样的嵌入式遥感系统,缺少的也是核心的东西 ,高性能的国产传感“器"。归根到底,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国外的相比,不足的根 源就是微电子技术的差距太大。

信息产业的物质机器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两部分组成的,而软件是在硬件的限制下发 展的,即硬件的水平将决定软件所能达到的水平。特别是现在,科学工作者正在把生命作为 一种智能计算机来理解的时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物质机器,估计将是全面具有类人智能的 计算机。它不仅在计算速度上将达到并超过人脑的两亿亿次计算速度,而且还具有类似人脑 那样的智能以及类似五官系统的“眼,耳,鼻,舌,身"等。这些能不能仅仅通过常说的计 算智能(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的形式体系,也就是基于连接机制和基于进化机制 的人工智能形式体系就能解决,还很不清楚。不过,由于人脑的基本成份的95%是水,人体 的主要元素是氢,氧,碳,氮,钙和一些盐类,再加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镁等。能听说读 写,会感知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人就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的原子级的巧妙构造而来的,人们正在 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MEMS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从原子和分子级 的设计上来实现第三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微电子技术是无法回避的

作为现代信息产业技术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包括芯片制造技术与设计技术,主要体现在加 工设备,加工工艺,封装测试,批量生产以及设计创新的能力上。加工设备的能力可以从硅 园片的尺寸大小与硅芯片的特征线宽水平来衡量。目前,芯片加工设备正在从200毫米硅园 片加工设备向300毫米硅园片加工设备过渡。从芯片特征线宽来看,目前,0.18-0.25μm芯 片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估计2002年将达到0.13μm,半导体设备厂商正在积极进行努力, 研发100nm技术的加工设备。芯片厂商不仅在继续缩小芯片的特征线宽,以提高单功能芯片 的集成度;而且已能开发能在一块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的加工工艺,将应用系统集成在一块 芯片上而成为系统芯片(SOC)。要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有关微电子技术的这些问题都是 要尽快解决才行的。

为了迎接下一次产业革命,人们也早已在加速改进为实现纳米技术目标所需的工具。19 81年IBM公司发明了“扫描探测显微镜"(SPM),使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一个超级尖端来施加 电压,从而移动原子。“原子力显微镜"也是由IBM公司开发的,它能够生成单个原子的表面 状态图像,科学家们因而可以获得有关物质如何运动和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相互作用的新知 识,这意味着他们现在能够把不同的分子彼此连接起来。由于纳米技术是在原子与分子级上 进行设计来实现人们所希望的类生物的智能产品,人们预计它将使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智能 时代。由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的科学技术:光电子学,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和量子信息等, 都需要采取由微电子产业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微加工工艺技术,微电子技术不仅是信息产业革 命的需要,也是下一次智能产业革命的需要,所以发展微电子技术是无法回避的。

自主芯片设计是无法回避的

近些年来,由于芯片的集成度已经上升到硅衬底能代替印制板(PCB),过去用若干物 理组件在PCB上实现的复杂的电子系统,现在已能用若干IP(IntellectualProperty)核在 硅衬底上实现,微电子技术已经从VLSI走向系统芯片SOC(SystemonChip)的新阶段。由于P CB系统的设计与验证主要是PCB上的物理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物理组件本身的设计 与验证。物理组件一般是只能选用而不能修改的;如果没有合适的物理组件可用来实现系统 的功能时,则就要进行相应物理组件的ASIC或FPGA设计。对SOC来说,由于组成它的IP核具 有可修改性,在当前的SOC设计中,利用了IP核的可修改性带来的灵活性。但IP核的这个与 物理组件在应用上的差别,不仅带来了SOC设计与验证的复杂性,而且也形成了提高SOC设计 效率的障碍。那么,能不能使SOC的设计与PCB系统的设计类似,只有IP核的合并与互连布图 验证呢?在SOC设计中要实现PCB系统设计中物理组件只能选用不能修改的原则,也就是相当 于要将IP核设计成一种只需选用不需修改的可重用IP核。像PCB系统通过物理组件的积累形 成物理组件库那样,对于SOC也要通过IP核的积累形成IP核库。顺便指出,IP核是可以参数 化的,利用这一点,可以提高它的派生能力。还有,总线是PCB系统通信的主要结构,在SOC 中也需要采用这样的技术。总之,要参照PCB系统的设计策略,就是要像物理组件的设计与P CB系统的设计能分开进行那样,按照即插即用的SOC设计目标,IP核的设计与SOC的设计也应 该是能分开进行的。实现的关键就是如何能建立一些不需修改就能重用的IP核?以及如何使 这些IP核适合应用领域的要求,能构成优化的SOC产品?换句话说,为了充分利用设计重用 的好处,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可重用构件的设计;二是重用已有构件的新系统的设计。

现在国内已经有用国外的IP核进行SOC芯片设计的,如果总是这样作,我们的SOC芯片设 计就要受制于别人的IP核;就相当于现在总是用国外的芯片进行计算机设计,受制于别人的 芯片一样,会防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所以,自主设计芯片是无法回避的。

四大竞争需要大联合

第6篇

作者:李俊杰 单位: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第一电子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天,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都竞相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引入国家发展计划。我国对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多项国家级战略性科技计划中,如“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中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都有立项;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提出了“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并实施了“909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底立项开展“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中对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立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更大。这既有历史、体制、技术、工艺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各个层次所需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为了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抢占该领域中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就必须统筹教育、科研、开发、人才、资金和市场等各种资源和要素,其中人才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建立学科专业规范,培养出具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适合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不同层次发展要求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简史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前身是半导体专业和激光专业。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固体电子技术时代。根据国外发展电子器件的进程,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将半导体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同年,中科院应用物理所首先举办了半导体器件短期培训班,请回国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五所大学联合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在工科院校,清华大学率先开办了半导体专业。1957年,中国科学院在长春建立了第一个光学精密仪器机械研究所。

1964年,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建立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激光技术专业研究所──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电子工业部成立了从事激光与红外研究的11所等。这些国家研究所是早期培养光电子技术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摇篮。到了1970年前后,随着对半导体器件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大型电子计算机对集成电路需求的推动,促进了国内半导体工业的发展以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国很多高校都先后增加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内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还缺乏竞争力,受到进口元器件的冲击,很多半导体器件厂下马或转产,市场不景气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半导体专业被迫取消,专业萎缩。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微型计算机、通信、家电等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几场局部战争让全世界接受了电子战、信息战的高科技战争的理念。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半导体技术专业由此更名为微电子技术专业。为了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加大了对微电子技术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微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迎来了微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新高峰。随着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1971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学院、华中工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等院校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激光专业,后来又有多所学校相继成立了激光专业。

1985年,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将激光专业和红外光谱学合并,更名为光电子技术专业。为了拓宽专业口径和与国际接轨,教育部1998年4月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将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和电磁场与微波等本科专业整合为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近年来,许多高校都纷纷建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各学校的办学特点不尽相同,但主要培养目标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目前,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有111所。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科学与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

第7篇

 

一、微电子技术概念

 

微电子技术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上的技术。其主要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的技术。该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如在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手机、电子计算机、医疗器械、移动电视等一系列的电子产品;还有军事方面的武器如卫星通信、原子弹等一系列的武器装备中。

 

二、微电子的发展以及所遇到的困难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微电子的发展史,它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发明了点接触式的晶体管;第二个阶段:1958年TI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第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进入MOS时代。

 

那么,为什么微电子能得以发展并且发展的如此迅速呢?正是由于MOS管的高集成性和低功耗、放大倍数高等优点,所以到70年代就进入了MOS的时代并一直发展到现在。尽管MOS管有哪些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MOS管已完全取代了晶体管的地位;在一些对速度和驱动能力要求非常高的系统中还是要用到晶体管。

 

微电子发展的如此迅速那就是否就意味着其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呢?显然是否定的。在微电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困难,如工艺方面、材料方面、封装测试方面和设计等方面都遇到了重重地障碍。其中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以及抛光等技术。微电子在材料方面的困难主要是随着微电子器件尺寸的减小,一些材料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微电子发展的需求,人们已经不在局限于Si、Ge、GaAs、等一些材料,而是也开始研究高K栅介质、低K互连介质、碳化硅(SiC)、新型化合物等半导体材料。

 

在工艺方面的困难主要是随着微电子器件尺寸的减小,其最小的特征尺寸已经进入到纳米数量级;这使得器件之间产生相互影响,进而影响电路的性能,严重的阻碍了微电子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进行新器件、新工艺的研究。

 

同时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但是由于特征尺寸越来越小这使得光刻技术面临一定的困难,①这就使得工艺线必须使用波长更短的光源。

 

从早期的水银灯到现在使用的远紫外线,甚至使用研究中的粒子束。②导致光刻以及掩膜成本急剧上升。③光刻时小尺寸图形所产生的干涉和衍射效应使得光刻图案失真越来越严重。在测试方面由于现在的电路集成度愈来越高,这使得集成电路的封装与测试也越来越困难,而且在封装测试后芯片成品率也不高,这也是制约微电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微电子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意义

 

微电子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微电子对人们生活水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生活水平方面随着微电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如家用电器的功能的增加和性能增强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而且随着微电子的发展许多电器价格都非常便宜。

 

在军事方面的意义:不仅提高作战军事装备和作战平台的性能(如雷达和导航系统等),而且导致新式武器和装备的产生,同时,微电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这将会从近距离战争发展到未来的远距离的电子信息战。只有把微电子发展起来,一个国家才可以真正的强大起来。

 

如近几年来我国的海权一直都得不到保护正是由于我国海上防卫能力还不够强大,归根到底是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所以只有大力发展微电子我国才能够在未来真正成为科技强国。

 

四、微电子发展的趋势

 

微电子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而且微电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一直都遵循“摩尔定律”。所谓的“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价格不变时;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21世界的微电子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各国的微电子都在向减小器件尺寸方面和集成度不断提高方面发展,即微电子特征尺寸将由微米—亚微米—深亚微米—纳米甚至更小。

 

尤其是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向0.1微米以下的工艺发展,这更加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二、发展片上系统(SOC)。其主要是将传感器、执行单元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完成信息的采样、处理等功能。第三、微电子技术与其它学科结合的产物。如MEMS技术,它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力学、光学等领域结合的产物;还有用于医疗的生物芯片,其主要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五、微电子发展的策略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微电子的发展情况可知,我国微电子行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由这一国情也就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年微电子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的培养方向。微电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国家重视对微电子的发展,对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关于微电子的发展我提几条意见:

 

①根据国内微电子专业发展情况,大量培养微电子专业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应该注意人才培养的质量。

 

②应该根据微电子专业的市场需求培养多层次、专业化人才,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加强各个高校在微电子学方面研究成果的交流。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③时刻了解国外微电子发展动态,专业课程可以直接采用或参考国际最新的优秀教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研发项目,了解实际应用需求,并据此来完善各高校教学大纲。

第8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4岁(1992年5月12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57******(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职 位:技术研发经理/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机电一体

学 校:江西渝州学院

自我评价

专业知识强,专业岗位经验丰富;(2)处事风格逻辑清晰,把握关键,具有独立见解;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3)认知能力。对项目成员的判断:充分了解项目成员,善于用人之长;对事情的判断:以企业宏观战略目标为行动导向;;(5)做人风格正直、勤奋、务实、遵纪守法,不,严于律己。(6)做事风格努力工作,主动承担责任,团结精神与同事、其它部门及集团内其它公司积极配合,(7)做事主动、积极、认真、严谨、有魄力;具有良好的策划、组织、沟通、统筹、协调、应变、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全局观,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公司利益至上。总之我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努力做到最优秀。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技术研发经理/主管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XX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技术研发部 技术研发经理/主管

1、 设备管理,推行TPM体系理念制定完善设备相应的管理程序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满足ISO内审和外审的要求。

2、 细化设备操作和设计与维修人员职责分工,做好各设备满足于生产的保障工作,对维修和设计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负责设备维修点问题解决。

3、 对落后的不能满足生产或达不到工艺要求的设备进行改进,对改进的机台或配件进行设计。

4、 收集,审核,分析设备的各种记录报表,原始数据信息,及时解决各种隐患预防故障问题的发生。

5、 建立、完善好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的绩效考核和技能培训,负责生产线新设备的开发、管理和自动化改造,完善和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6、 设备开发的标准化建立、器件选型审核、针对旧设备零件磨损状况评估,重新制作或改进原材料性能。

2012/6—2013/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

技术部 技术支持工程师

1、 参与LCD模组生产线设计、测试生产线的工艺流程设计。

2、 设计自动化机器。完成生产所需的动作及达到可靠性、安全性、容易维护和使用的要求。

3、 购买设备所需的所有部件(包括机械、电气)及控制部件的质量、交期和成本。

4、 编制控制时序图,便于编程;与机械、软件工程师一起对设备进行调试。

5、 解决设备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

6、 指导设备的维护、维修。针对公司的生产状况,主导开发部对各条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及新设备的研发工作;

教育经历

2008/9—2012/6 江西渝州学院 机电一体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9篇

关键词:医疗仪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应用

1 机电一体化

1.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提出,是通过软件系统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相结合,把微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的各项功能中的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将机械、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微电子等技术赋予机械系统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的功能。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诸多方面,是现代机电发展的前沿和高新技术,强调了机械与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广泛出现在现代工业中,在现代医疗仪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人类发明机械以来,一直希望机械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和便捷,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各项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应用如雷达伺服系统,展现出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巨大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理念逐渐落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革命。机电一体技术渗入到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调、电视、复印件、汽车等都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生产中大量引进的数控机床、工作机器人等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重视机电一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经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巨大进展,满足了人们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需求,生产制造业已经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节能化、光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机械实现了智能控制,利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控制器具有智能判断和决策的功能,实习了设备智能化控制,保证了机械设备操作的精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网络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方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是极大的利好,计算机网络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机电设备与互联网相联也使得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和便捷,如网络家电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家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机电设备的微型化,设备体积减小能够保证更加灵活的操作和更少的耗能,在医疗领域微型机电系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机电设备耗能巨大,人们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实现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化成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方向。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学技术不断地交叉渗透,逐渐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相比于传统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有着更小的体积、更少的质量、更精准的操作。这给当今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各种医疗检测仪器和治疗仪器。

2 机电一体化与医疗仪器

2.1 诊断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医疗诊断仪器是现代医学诊断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心电图仪器、脑电图仪器、超声诊断、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设备等仪器在诊断病因时扮演者关键角色。如血管造影设备在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对患者注入造影剂,将造影剂在到达患者病灶前后图像分别记录在计算机中,然后利用软件系统对两组图像的像素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患者血管的模拟分布信息,方便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

2.2 临床检验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高速发展,为了科学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们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研制出血细胞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等医疗仪器。这些机电一体化仪器保证了医护人员从血液学、免疫学临床理论角度对患者进行检验和诊断,避免了传统检验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

2.3 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了满足治疗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精确性的要求,机电一体技术在治疗仪器中得到很大重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微电子、激光和数控等技术研制出伽马刀、手术机器人等仪器,在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中大展身手,治疗仪器通过捕捉医生操作动作,系统将指令传达给仪器的机械臂,进行相对应的各种手术操作,机电一体化设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2.4 监护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监护仪器对收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来说非常重要,能够随时监控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实时信息,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综合监护系统中,使得生命体征监控和分析更加方便,未来远程监护仪器使得监护仪器的使用不仅限于医疗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的使用,对患者的监护也会更加方便。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人们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一体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理念、工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医疗仪器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医疗对医疗仪器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要求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在医疗仪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机电一体化在诊断、临床检验、治疗、监护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潜力,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相互促进,医疗仪器中的机电一体化将会有更多的发展,为提高人们的医疗水平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洪洲.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

[2]姜新嘉.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04).

[3]谢邦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3(08).

[4]杨勇.国内企业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0).

[5]李圳,耿镇中,冀龙飞,桂堂军,杨强.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发展的探讨[J]. 科技传播,2013(06).

[6]李景涛,韩英.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01).

[7]李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结构模型[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01).

[8]单策,于灏.关于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J]. 职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9]董默,韩婷.我国医疗仪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4(08).

第10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综合采煤设备;现状;应用情况;相关技术

引言

从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研究和推广了机电一体化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使用,这些国家以微电子技术为前提,以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核心,大量运用自动化技术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机械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大力发展了本国的煤炭工业。此外,这些发达国家在设备运行方面,设备的全自动化监控水平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大对综合采煤机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改进综合采煤机械设备的相关技术,为我国煤炭企业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一、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煤炭的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综合采煤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国产采煤设备比重逐年呈高速上涨趋势。为了进一步满足煤矿行业的高效高产要求,综合采煤设备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能够整体提升采煤设备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与易维护性能。

虽然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和国际先进煤炭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国家科研院和厂商合作研制出了交流型电牵引综合采煤机,但是其中的电气关键技术还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此外,重型工作面刮板的运输设备等还处于研究状态,微机控制软启动系统并不具有综合采煤设备工况的故障检测功能。总之,我国综合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还处于起步极端[1]。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国一些煤矿企业不断对综合采煤设备的进行技术的改进。采煤机采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从液压牵引转变为直流型电牵引,提高了牵引的速度,也克服了液压部件难以避免的技术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流变频型电牵引系统逐渐取代直流型电牵引系统,使得采煤机采煤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采煤机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采煤机的监控系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综合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使得综合采煤设备具备了:自动管理、监控工况、诊断故障、采集和整理数据、人机对话、故障报警等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功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体现在:增强了一些自动化操作的功能与自动化调节的功能,使得采煤设备的可靠性能得到提高。利用自动化诊断和停电措施等先进技术后,改善了综合采煤设备的操作性能,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自动化监控功能、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等;使得设备结构更加简单化。因为交流型机电利用的是微机控制,使其具备了直流电机的调速功能,还具备了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机械光量小、工作效率高等特征。生产综合采煤设备方式朝着柔性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和改进。电子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综合采煤设备的检测盒控制水平得到了提升,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诊断设备故障的能力和监控检测水平[2]。

三、综合采煤设备的改进和相关技术的探讨

(一)综合采煤设备的改进

综合采煤设备具备重型化、强功能化、大功率化、高性能化等特征。而高效高产的综合采煤设备技术将会朝着大功率采煤机、交流型电牵引、智能化监控检测、强功能化和软启动的运输机、高操作阻力和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等方面改进[3]。

(二)相关技术的探讨

(1)检测传感器

对检测传感器的研究包括电流电压、功率测定、电机温度、油液压力、油液温度、液位高度、牵引速度、电液阀等主要方面,但是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大对核心部件的研制力度,例如:采煤机机身的倾角、摆臂角、牵引速度、牵引力、移动方向、煤矿和岩石的分离等。此外,煤矿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设备传感器的结构性能、测量的精度与测量可靠性。

(2)监控装置

在研究检测传感器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综合采煤设备的控制性能和维护能力的研究力度、检测各种工况参数的不同,在通过微电子计算机处理和运算后,需要按照预设动作值进行相应的维护动作。此外,当机组出现故障时,结合井下工作的实际情况,依靠光和声发出警示信号,显示故障的具体部位和故障的性质,对于这些过程的完成需要利用微机控制。

利用微机软件系统具备运算简便、灵活性强等特征,且对综合采煤设备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功率管理。企业需要进一步研究对采煤机摆臂的自动化调高控制技术。

(3)监控工况与故障诊断

采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诊断采煤设备是否存在故障,保障采煤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诊断和自适应。对监控工况与故障诊断的研究主要包括:综合采煤设备的故障诊断装置、采煤机的综合工况监控装置、采煤机故障诊断系统、刮板运输设备的故障诊断等内容[4]。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并具备多种传感设备的监控检测与故障诊断设备成了先进综合采煤设备的特征。企业要加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中的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丹阳,李齐森,孙振华. 刍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J].天津商学院学报,2011,10(03):121-145.

[2]王云霞,赵永良.试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09):112-130.

第11篇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7岁(1989年7月13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73******(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8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电子、微电子技术

职 位:研发测试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通信网络与设备

学 校:广东白云学院

自我评价

本人从事过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比较平易近人,跟人可以很好的进行沟通。在电子技术方面工作,本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能很快的适应工作环境。性格开朗、坚强、自信。平易近人,工作认真,负责,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操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勇于迎接新挑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电子、微电子技术

目标地点:广州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研发测试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XX有限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

研发部 研发测试工程师

1.新物料、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阶段硬件测试、软件测试

2.各种测试工艺、测试案例、测试报告等的编写,培训工厂QC,QA进行相关的测试

3.进行软件产品运行的日常维护与各类客户问题的及时处理

4.搭建测试环境、维修不良产品

5.客户需求的收集

2012/6—2013/6: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电工设备

技术部 实验室技术员

1.主要辅助研发人员完成研发产品,中试样表,投标样表,送样样表,质量部抽检,库房抽检等的性能试验,试验报表的填写

2.试验项目包括:绝缘性试验、准确度要求试验、电气性能试验、电磁兼容试验、气候环境试验、机械性能试验

3.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

4.试验过程中问题解决与分析,与公司各部门的沟通工作

5.熟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种设备的操作和各种电子元器件

教育经历

2008/9—2012/6 广东白云学院 通信网络与设备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2009/12 大学英语四级

第12篇

关键词:发展;前景探讨;电子技术

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是不错的。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一、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现在电子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也逐步提高,邮电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就由1994年的1.10%上升到1998年的3.0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电子信息学专业的学校,并且一直与世界最新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培养出了许多著名人士,例如我国搜狐的总裁张朝阳就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我国最早开设本专业的是清华大学,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999年招生34342人,占招生人数的2.24%,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本专业在国防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据我比较了解的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电路设计工程师――各种电子电路、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软硬件开发。

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烧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本专业在当代军事高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