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档案建设

智能化档案建设

时间:2023-06-04 10:4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档案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化档案建设

第1篇

关键词:档案;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档案工作是一项原始工作,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建设已成为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效率的发展趋势,构建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要介绍下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子系统。

一、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系统

建设智能化档案库房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库房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研发、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操作培训、售后服务等。项目建成后技术人员可通过DID液晶拼接监测界面提供的各种功能的显示对档案库房、技术用房、查阅利用室、多功能展厅进行监测,并通过中央控制台管理设备进行精确的一站式和远程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一)档案库房消毒灭菌自动控制:

智能控制器连接消毒灭菌设备,通过中央控制台设定时间表实现定时开关设备,实现快速杀灭各种病毒细菌和低浓度活氧空气净化功能。

(二)档案库房温湿度自动监测调控:

1、实现库房温湿度自动检测、记录、存储、数据分析及报表打印。要求数据连续,检测准确,响应及时,反映灵敏,调节到位,记录完整。

2、建立室外小型气象站,对室外气象信息进行检测,为档案库房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3、动态显示各库房温湿度值及设备工作状态,能依据室外小型气象站提供的库房外气象信息和库房所处自然环境任意设定控制值。

4、综合智能控制器通过通风控制模块、温湿度模块,连接通风换气、温湿度调节设备,实现自动开启或关闭,实现库房空气、温湿度自动调控功能,无需人工管理。

5、实现温湿度调控设备水满报警、连续排水及缺水报警功能。

(三)档案库房动态监控

1、馆藏档案实行RFID管理,实现借还档案、快速盘点、查找摆放、权限控制智能化。

2、安装红外彩色摄像机,实现24小时不间断图像监控,并可以回放查询录像记录。

3、安装智能卡门禁,系统同时自动记录工作人员出入信息,可以进行查询。

4、安装自动灯光照明设备,解决人走灯灭的问题,减少灯光对档案的照射。

5、安装呼叫对讲设备,用于档案库内部呼叫对讲、公共广播、紧急情况应急指挥调度。

(四)漏水检测

漏水传感器对库房实时监测,当发生暖气等水管爆裂、雨季窗体漏水、空调漏水等情况时触发声光报警,并通过拨号电话拨号模块拨通相关人员电话,以语音形式报警,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五)自动防火报警、灭火系统

安装烟感、温度探测器、手动、声光报警器,当出现火情时,防火报警主机触发声光报警,同时灭火系统自动启动灭火。

(六)自动防盗及周边防范报警系统

安装防盗探测器、电话语音模块、声光报警器,对报警信号进行数据采集,自动报警,并通过拨号电话拨号模块拨通相关人员电话,以语音形式报警。

二、馆藏档案管理、查询、利用系统

系统应具备对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进行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编辑、鉴定、统计和智能化管理功能。

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系统

项目包括馆藏各门类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的机房、购置设备并安装到位、开辟工作需要的工作场地。安装相应的档案及相关的管理系统,按照科学、系统、持续的发展原则,建设有利于管理利用的档案数据库、档案内容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档案基础数据库群。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从开展重要、珍贵、易损、利用率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入手,最终实现馆藏全部纸质、音、视频档案数字化并实现与目录挂接。

四、各级立档单位档案数字化接收系统

建设接收各级立档单位档案室信息系统,具有对应接收进馆档案的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及原文扫描等电子信息的接收、检查、整合、存储、利用功能。

五、接收立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档案系统

在建立立档单位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构建区档案馆电子档案接收系统。要求各立档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具备电子档案管理模块,保证移交的电子档案元数据齐全完整。各级档案馆电子档案接收系统能够在线、离线接收检测不同数据类型数字档案,同时能够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成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具备分类存储功能,具备检测和抽检存储善功能,具备数字档案格式转换功能,具备离线备份功能,具备在线备份功能,具备数据备份恢复演练功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优越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意义,更多的考虑如何加强数字化建设。诚然,在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诸多问题,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方法,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意义

一、引言

互联网引领经济发展的时代,各种领域不断凸显,在这种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智能化”、“互联网+”、“云计算”等热词不断涌现,各个领域的相关要求和整体实力都在提升。新的领域出现转化速度极快,发展变化的整体情况和转化的速度也极快。特别是前几年的r间是“互联网+”,目前已经向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化”发展,目前的阶段,很多的学者和企业家将“智能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时刻注意紧跟趋势,希望能够把握好趋势,找准路线。

高校历来是提供学习和生活场地的场所,是思想集中的地方,学生的交流、领域的扩展都是高校思想集中体现和集中的反映,作为高校思想汇聚的重要场所,紧跟当前时展要求是必然趋势。作为高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地方,能够把握好新的领域和整体要求是必要逻辑。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既是紧跟时展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适应整体形势的要求,利用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体验高校智能化信息的成果,感受高校智能化信息的整体依据,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二、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的意义

(一)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是新时代下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内容

基础设施传统上认为是水电路等条件,但是随着高校整体快速发展,智能化建设中信息化快速发展,高校推进信息化建设成为必要内容。信息时代下,高校只有利用信息才能加强沟通,更好的进行交流和学习,利用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做好服务,利用智能化信息建设才能够更好的把握方向。新的时代下,新的基础设施有新的要义,也有新的领域要求,高校集中改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新的领域和新的内容要求,也是做好改善高校基础条件的重要举措。现代的时代下,衡量学校管理好坏和管理程度,一定程度上看学校的基础设施,其实更多的看这种基础条件,如果这一方面基础条件未能做好,也在一定条件下未能有效改善,那么整体的形象和整体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利于整体进步。由此,改善高校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是高校服务和管理的题中之义

高校的管理目标大多是服务师生、服务学术,管理其实也在于服务,改善服务和管理,从而来提升整体的风貌和实力。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要求从服务的角度出发的,高校的群体是高素质的群体,传统的服务手段过于落后,不方便做好服务工作,也使得从事工作中的难度比较大,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做好整体工作的,开展高校的服务工作主要在于便捷和高校的解决居民具体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高校发展提供相应依据。高校的管理其实更多的来说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智能化信息建设、利用智能化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关的要求和整体情况,从而为高校智能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从而推动高校智能化建设更好的达到成效和整体绩效。由此,智能化信息建设,利用智能化手段更好的做好管理和服务,从而为高校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有利于整体的进步和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是紧跟时展脉搏的发展要求

当前,经济中的热点由“互联网+”转移到现行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化的要求中来,智能化时代和智能化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整体时代最为热门的方向,利用智能化的工具,探讨智能化的背景和智能化的手段能够更好的把脉,能够更好的紧跟时代的要求。高校从来不是远离社会的单独群体,合理的利用智能化工具,更好的探讨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是智能化的领域和智能化的思潮所致,另一方面是高校跟时代的要求。时代的脉搏、经济的热点是轮换的,重要的是保持一份跟着时代的心态和跟着时代的步伐,每个群体都有相应的时代要求和相应的时代准备,一旦发展中未能够把握准确时代的具体要求和要义,未能够做好新的时代相关要求,那么高校智能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整体研究进展。

三、结语

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一方面代表了整体高校智能化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服务于当前热点需要。开展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从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的相关领域出发,讨论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的内容,从而为高校智能化信息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参考,从而有利于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崔嘉琪,王聪.云架构下高校智慧教育环境个性化服务模式探索[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125-128.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技术;建筑企业;管理方式

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设的关键,只有将其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得到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同时,也只有用优异的施工质量来武装自己,工程建设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生存发展之地。但值得担忧的是,在当前阶段的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管理上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不断拓展管理方法创新渠道,要勇于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多加应用智能化技术,在不断的建设实践中推动工程建设发展。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现状分析

1.1智能化水平低

在一些建筑企业中,从整体上来说其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是比较低的,虽然在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运用了一些智能软件,但是各业务单元之间大多是分散的、孤立的,系数间的数据信息得不到有效的沟通与分享,而且系统的扩展性也比较差,这些造成智能化技术很难为建筑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数据。

1.2管理信息缺乏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项目多、资金分散、地域分布不集中等特征突出,这使得项目管理的条理性比较差,在收集与处理项目施工信息、财务信息等工作时缺少时效性。此外,相关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大多都是表面工作,这造成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详细性不高,影响了项目决策工作的进行,比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重编制、轻执行,这造成在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得到预算信息很好的指导。

1.3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工具软件没有得到很好的使用。这些管理手段的短板不利于项目信息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信息的收集、记录、整理、保存以及传递等方面,满足不了项目管理对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这使得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对各部门间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分享,阻碍了业务处理流程化的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建筑质量管理达不到要求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工程建设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水准,同时也不能顺利与国际水平接轨,因为质量的问题,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普遍不高。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在工程建设施工期间,相关管理负责人没有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质量监管不严格,相关质量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工作职责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配。所以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乎标准的质量管理,这就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过于看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将工程的质量问题忽略了。在施工中随意变更施工方案计划,严重忽视了建设中工程自身规律,只是单方面地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造价,过分追求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施工材料选购时,选购工作的流程不符合要求,则会出现建筑材料不合格的情况,这就从整体上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2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它在施工中受到非常高的重视。但是,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出现,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进行施工管理指导,工程建设现场安全操作的行为标准得不到严格实施,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工程建设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关管理人员也没有做好安全防护宣传工作,从而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2.3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跟不上实际需求发展

在工程建设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施工环节中,浪费情况常常出现,这直接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很好的成本思想意识,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施工计划变更频繁,也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成本管理方式跟不上时展,普遍缺乏成本管理创新性思维,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另外,一些建筑企业单方面为了减少建设费用的支出,在进行招投标时不依据现实情况,任意压低工程报价,在建设中偷工减料。这样做降低了建设成本,但是这会严重降低工程的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整体利益的提升。

3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具体分析

3.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加强技术的培训与监督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作业时会涉及到许多专业的建筑技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能够在规范化的施工技术和技术准则基础上进行是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的教育培训,积极借鉴吸收最新技术成果,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推动工程建设工作的发展;第二,在进行施工技术的操作中,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规范,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则要进行警告,并对其进行现场教育,使其树立起严格的施工思想意识;第三,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制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以及建筑工程验收阶段的验收测评技术等。

3.2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的教育培训活动,并采取相关措施鼓励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加大安全操作流程的学习,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对于施工中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且难度相对较大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经验且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对于一般性质的工作,则要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工作,熟悉工程现场的施工环境,保障人身的安全。在施工中还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使其符合施工标准要求,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出现。

3.3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做好材料设备的控制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为了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就要把好材料选购关。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一定要提前选派专职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尽可能选择那些口碑好、质量高的厂家。另外,还要对生产商的相关产品生产证明进行严格检查,对基础安全性设施,则要进行取样复试检测,保障质量的合格。在装配设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对于因材料设备不合格而产生的建筑工程事故问题,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4.1建筑工程中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基础设备设施做好监管工作,大力推广使用建筑工程全方位智能化监控系统,从而提升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该系统监控内容范围比较广,包括建筑工程照明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热交换系统等,可以对公共照明、给排水、冷冻以及热交换等设备设施进行集中监管,这样就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推动了工程建设监管工作的开展。

4.2建筑工程中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信息管理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信息处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有利于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统一性分析管理。建筑工程信息系统管理的智能化,可以采集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按照内容建成智能化独立信息档案,最终建立起系统性的建筑工程信息资料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参考。

4.3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消防设施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把相关消防设备实施统一连接起来,并进行系统性控制管理。这个系统主要由智能化自动报警、安全疏导、智能化灭火以及建筑工程消防档案智能化采集等部分组成。这个系统可以对火灾以及可燃气体进行准确的探测,从而加大保证了工程施工场地的安全,促进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那么就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智能化技术的运用。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要跟上新时期的发展步伐,要善于打破传统管理方法的束缚,从而开启崭新的管理方法应用时代,并借助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结合现实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工程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7).

[2]任学奇.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

[3]梁子建.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23).

[4]史晓静.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 校园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22-01

智能化校园即一个融校园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教学模式,它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实现对数学、科研、管理及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传输和实际应用,使宝贵的校园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一种现代化教育环境。智能化校园是从资源、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完全采用数字化体系,在传统高校校区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空间,它既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也提升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了校园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一、图书馆智能化

智能图书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完美结合,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方式,使现代图书馆的各项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

1.图书馆网络平台搭建 :图书馆智能化首先要突破传统的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依靠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图书馆网络平台主要由文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与涉及档案管理与借阅传输系统的图书馆业务系统和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控制系统、网络服务系统等的通信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2. RFID技术的应用 : RFID技术拥有自助借还系统、智能查找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和安全检测系统等,在操作方法、操作程序、后台管理等诸方面都变得更加直观和方便。应用RFID标签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可以一次性读取数本图书信息,方便图书的查找和清点,加速了顺架盘点。

3.“移动图书馆”的建立 : “移动图书馆”主要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通过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在网络覆盖的地区的任何时间和空间,灵活便捷地对智能图书馆进行资料信息的查询、浏览甚至下载的一种新颖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依托3G技术和智能终端,“移动图书馆”可以通过视频点播、移动定位、信息推送服务、读者咨询服务和移动电子阅读等方式向多媒体数据传输、可视化通信等无线互联网模式发展。伴随着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和发展,“移动图书馆”可以为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快捷。

二、支付宝充值校园一卡通

随着校园一卡通应用功能的不断扩展,各高校的一卡通持卡数量不断增加,使用频率不断加快,但是据了解,许多高校的学生还是要通过长时间排队来人工充值校园一卡通,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不便,而且学校的工作量也不断加大,综合服务整体显得滞后。经过调查所知,西安欧亚学院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该校经过不断梳理、摸索和探讨,与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支付宝充值校园一卡通项目正式上线启用,双方完成了双方系统额对接并开始进行数据报表的测试。该系统的操作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充值分为“自助和自动”两种,持卡人通过手机或电脑登陆支付宝钱包完成对校园一卡通充值,自助充值时,持卡人可随时为校园一卡通充入指定金额;自动充值时,持卡人先设定所需充值校园一卡通的最低余额和自动充入金额,当余额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充入设定金额,只需要手机短信确认即可。完成以上线上操作后,持卡人只需持卡在分布于全院的7台领款机上刷卡领款,领款机分布在餐厅和卡务中心、门诊大厅、行政楼等地,师生可自行安排充值时间。支付宝充值一卡通功能有效解决了定时和定点排队充值的限制,缓解了师生集中充值的服务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充值体验,提升了学校的服务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是学校智能化试点和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建立智能化校园安防系统

为了更好的营造高校教学、科研氛围,保证良好的治安和安全环境,在高校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越来越显得十分必要。安全防范系统包括人力防范、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三方面的综合防范体系。将通讯、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运用于智能化校园建设中,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及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为全校师生提供先进的信息服务和安防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建筑安全防范设施的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建筑安全防范功能,是建筑智能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任务。

1.入侵报警系统:在楼道出入口、校区围墙和女生宿舍、浴室等场所安装红外线与微波双重技术组合的空间探测器(双鉴探测器),同时感应人体的体温及移动;在计算机房、财会室等重要部位设置门窗磁控防盗报警开关,防范非法闯入。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指在重要的场所安装摄像机,它提供了凭借眼睛直接监控建筑物内外情况的手段,保证保安人员在控制中心可以监视整个建筑物内、外的情况,从而加强了安保的效果。监视系统除了起到正常的监视作用外,同时可以在接到报警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示警信号后,可进行实时录像,记录下报警时的现场情况,以供事后重放分析。

3.门禁考勤系统:将IC卡与电子锁进行有效结合,对办公楼、设备间等重要出入口设置门禁点,通过系统的预编程序也可设置各通道口出入的时间、人员限制等,以实现通行管制、监控及考勤等功能。

4.电子巡更系统:在校园操场、绿化带以及一些偏僻死角设置无线巡更点,以及巡更管理软件并预设保安人员的巡更时间和路线。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有关学校智能化建设的方案,智能化校园建设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同时智能系统的建设也节约了能源、人力等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智能化校园建设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到新的水平高度的产物,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也是国家教育工作者、知识学习者的需要,只为打造多功能服务型校园,便利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享受智能化带来的成果。做智能化建设的先行者,用知识改变生活。

参考文献

[1]徐国平.校园建筑智能化浅析;中国科技博览,2012.

[2]王妍.关于智能化校园建设的探讨――浅谈天津科技大学智能化校园建设;中国轻工教育,2011.

[3]白丽媛.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架构与应用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4.

第5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建筑项目的档案资料的控制

项目资料管理人员要熟悉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工程项目立项关注起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不但项目经理要对整个项目负责,而且要对工程项目竣工资料负责。因此,为了使项目档案管理的工作与建筑工程项目同步进行,项目经理应当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立项开始时就要设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担当责任,并做好工程项目阶段验收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建筑项目档案工作还要求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项目敬礼可在建筑项目建设的初期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定,在其中需要明确施工和监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在建筑工程的档案形成过程中所各自应履行的职责。

二、 建筑项目机械设备的控制

机械设备分两类: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以及配套的工艺设备,比如有电梯、通风设备等,它们属于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设备,其中包括各类运输设备、操作工具、各种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属于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工具。机械设备在影响工程质量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接卸设备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类型是否能符合工程施工的特点,其性能先进稳定与否,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难免会对工程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影响。通常,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根据建筑项目合同中的相对应合同、相对应的技术文件的要求,抑或是参考单位所制定的机械化施工方案后确定施工的机械类型和型号,然后交付给监理工程师做最后的检验和最后的确定,从而有效保证施工设备满足施工需求;第二是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相应检验,使用之能确保各项性能以及技术状况和文件说明能够相匹配,以达到顺利施工和保证符合要求。对于机械设备的事前控制则主要包括了机械设备的选型施工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及施工机具计划编制方面内容。

三、 建筑项目施工工序的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发现工序中的质量偏差和对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消除制约的因素,使工序质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此确保每道工序质量的合格。工序质量会产生不稳定和不确定,不稳定性是由于人工操作难免,不稳定性则是由于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不会像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一旦进入了流水线之后就可以等待成品成型,建筑项目的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同步操作人员众多并且不少交叉作业,这些使得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工序会带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点,所以对工序质量的有效控制就是要求我们对每道工序把好关,每个环节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以及相应预防措施和检测检验结合的合理控制。

四、 运用智能化管理

运用智能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必须了解智能化系统工程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标准才能真正做好对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一般是《只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的规定为主。做好智能化系统管理工作要根据合同和设计的要求来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里的工作界面,与相关公众的关系要协调好,吃透设计要求和图纸,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对于其中施工难点,工艺要求较高的,还要制定相应专项技术措施,并且提供补救预案。

管理中要分系统,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检查与验收。智能化系统工程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智能化系统工程工期较长,除了包括前期施工准备、管线预埋、设备安装、系统调试阶段,还包括了系统联调、试运行和过程空中控制阶段,我们只有分阶段,分步骤地检查与验收,才可能实现质量目标。

总结:

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在建筑项目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细致的管理经验以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控制。对于建筑项目工程来说,质量控制尤其重要。施工企业必须坚持以现代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实施控制,针对以上对档案资料的控制、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运用智能化管理四方面进行合理管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万新.论智能化忠诚项目的管理[J].建筑知识,2012,(2)

[2] 唐两松.建筑施工管理中提高工程质量的几点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

[3] 来金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9)

[4] 吴丽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2009,(31)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化;高中;档案管理;应用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成为了各行各业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商务、学校等办公效率迅速提升的重要“法宝”。对于高中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极具保密性、复杂性的工作之一,随着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学校电子办公的信息量和工作量必然会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各种信息化档案管理问题不能坐视不管。如何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网络归档,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电子档案资料,达到信息高效提取、传输、利用的目的,是现阶段高中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钻研的课题。

一、高中档案管理传统模式的弊端

(一)档案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高中学校每年、每学期都有大量的学生信息需要录入、管理,再加上由于升学、转学、就业等问题带来的数据的变动,需要管理的信息量很多。采用传统人工录入的管理方式费时费力不说,在信息的准确程度和记录时间上也难免会存在差错和漏洞。在信息的查找和整理时,大量的信息查找起来十分困难,耗时耗力,使得高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不断降低。

(二)档案信息安全保密性差。在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信息都是由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和管理的,因此,档案管理的效率相对低下,信息录入和保管的安全性也较低。即使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有使用计算机开展信息管理的情况,使用的人员由于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掌握不准,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失误,导致档案信息的管理出现差错和漏洞。再加上传统管理模式下,没有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接触档案信息的主体较多,会轻易将重要的档案泄漏出去,给档案管理造成安全隐患。

(三)档案信息查找困难,更新和维护程序繁琐。在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模式下,随着时间的流逝,档案信息的增加使得档案管理起来更加繁琐、复杂,庞大的信息量超出了人工作业所能达到的极限,用手查信息数据、更新和维护档案系统都十分困难。查找目标文件时耗时许久,犹如大海捞针,在紧急时刻无法快速找到目标文件,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缺乏专业人员。传统的高中档案管理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但是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普遍低下,在操作过程中效率低下,时常发生人为错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低下。

二、对高中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高中档案信息的保密性。智能化档案管理模式下,采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不但提高了存储速度、存储数量,计算机独特复杂的安全保护系统还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保密,通过计算机将学校内的档案信息做成单份文,促进档案信息整理、保存、编目质量的提升。在减轻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和负担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无纸化办公。智能化档案管理的实现使得以往的人工档案管理被计算机档案管理所取代,无纸化办公成为了现代化高中档案管理的潮流。这种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文件从产生、运输到整合的一系列工作,取缔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人工标记、打印、装订等一系列环节,办公过程中的纸张、笔墨等资源得到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得到了大大的降低。

(三)极大地提升了高中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智能化计算机的运用能够一次性处理所有的档案信息,将各种数据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排序、整理,丝毫不费人工力气,且运行起来准确性高、差错极少,维护和升级也是全自动化运行。给原本繁琐的高中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以运行高度有序的现代化化信息处理体系为中心,把校内档案资料加工成电子形式,建立起网络数据库,使得高中档案管理的一切工作环节都变得信息化、智能化、高效率。

三、智能化计算机在高中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创新服务手段,建立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不前,随着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应用,高中信息化档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档案管理数字化程度的提升而改善档案利用方式。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获取档案信息,这一变化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必须随之改变,甚至连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也在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等方面转变。为此,高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改变服务手段,创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新服务方式,建立起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推动智能化发展在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校务现代化改革的基础组成部分,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网络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设施。不同高中根据自身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的需要,必须在管理部门配备齐全相关设施,包括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以及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等。建立好网络数据库、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受中心,保证电子文件及时高效得到收录和采集。要注意选择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必须能够具备强大的功能,集采集、存档、整理、搜索、编目等功能于一身,能够兼容各种数据,保证和其他数据库、校园网之间相互交换的流畅。

(三)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宣传力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高中领导和管理人员树立起智能化档案管理的意识,重视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意识到智能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是现阶段高中档案工作深入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领导和师生对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认知和重视,能够推动校务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秉持创新、努力的理念,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真实的业绩和务实的科学态度来表决心,稳扎稳打,用实力来争取上级对校务改革的资金等各方面支持,全面深入推进校务改革。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在开展校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把信息化与安全性能相结合,建立起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智能化发展在高中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首先要做好安全备份工作,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数据不被人为泄露。在内部管理方面,要制定好完善的安全保障管理规章和档案信息责任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身份安全。

(五)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高中智能化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所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指的是信息录入、传输、整理、编目、存档等环节的按部就班,首先,上级档案部门必须制定出详细的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从工作人员本身和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两方面出发,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维护档案管理规范的意识。其次要求工作人员在开展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时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绝不私自决定棘手问题的处理。从而推动高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应用越发普遍,信息化办公成为高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计算机办公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办公效率,更增强了高中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和管理工作的质量。目前,高中在利用计算机开展信息化办公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一改正,只有创建起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大信息化档案宣传力度,使管理人员树立起信息化意识,才能够促进智能化办公在高中档案管理中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明.浅谈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档案收集工作[J].科技视界,2014(16).

[2]王甦.谈学校档案管理的创新[J].黑龙江档案,2016(01).

[3]徐进康.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探析[J].商,2016(07).

[4]张敏.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18).

第7篇

关键词:天津市 养老院 智能化养老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天津市作为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其老龄化进程已进入加速阶段。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5.91万人,占15.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8.66万人,占9.61% [1] 而市老龄办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的“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显示,2014年天津市失能老人总数为14.33万人,到2020 年,将会有17.09万人,到2030年,将会有21.48万人。在我国形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天津市积极响应号召,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973”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4 年 6 月,民政部的《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要依托养老机构对集中照料人员开展智能化服务,研究探索养老机构对周边社区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形成一批技术应用成果,促进智能养老物联网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总理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中也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天津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服务未能完全满足老人需求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了居家养老智能化、养老机构智能化等改革尝试。结合我国老龄办关于智能化服务的解释,将智能化养老综合定义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2]智慧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物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接。[3]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明晰了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其现状、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完善的建议。

1.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思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行的创新与尝试。作为信息化浪潮下的产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工作效率与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的智能化工具,可以有效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并第一时间获取老人的定位信息,如同一个“电子围栏”,有利于提高养老院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性。

1.2降低运营成本

养老院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智能终端,机器人辅具等,可以实现对老人全天候、科学性的有效监控与服务,机器人等辅具可以帮助身体不便的老人完成基本的活动,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在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智能化养老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院的运营成本。

1.3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性格、爱好等信息综合,可以对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爱好、心理等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与及时更新,从而有效改善以往养老院“一刀切”式的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定制型、个性化的服务。

1.4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综合了老人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是一个储量巨大的数据库。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深入挖掘老人的真实需求,从而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确定、具体项目等提供依据,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4]

2.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现状

天津市已开展了信息惠民试点工程,开始了对养老院智能化的探索。天津市政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加快发展城市物联网,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智能管理。”

天津市已开展了惠民信息养老服务和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改革探索,确定了和平区劲松养护院、南开区鹤童养老院、武清区第二养老院等7家养老机构作为信息惠民试点。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该养老中心也成了全国首批“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

南开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是以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为基础,覆盖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24个社会养老机构、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电商提供的以日间照料基本功能为基础的各类为老服务,通过手机、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多入口,实现老人信息和为老服务信息的共享与交互。该养老中心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终端,具有心率测量、即时提醒、一键呼叫、防走失等功能,并通过“一卡通”可实现门禁、水电、就餐等多种功能。

此外,和平^劲松养护院、津南区天同医养院等都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老人情况的全天候掌控,还有部分养老院引入了智能床垫、智能离床脚垫等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老人身体的异常状况,从而精准、有效地提供服务。

天津市还开展了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通过智能化系统,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引入社区家庭,养老院中的护理人员入户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如龙福宫养老院便将服务引入社区,以满足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天津市部分养老机构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已拥有智能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也拥有一卡通、一键呼叫器等众多智能终端,还配备有智能机器人、智能床垫等智能辅具。南开区建立了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天津市养老院服务智能化已初见成效。

3.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障碍

由于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及障碍,主要分析如下:

3.1缺乏专业人才

养老院智能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得基本护理知识的人员,更需要兼具医护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人员必须熟悉电子化操作,能根据系统的反馈及时满足老人各类需求。而就天津市目前养老院工作人员来看,50岁以上的人占到80%以上,这无疑为智能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3.2购买能力不足

养老院智能化系统,各类智能终端,本身的安装与运行就需要一些费用。但是,由于老人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及现实购买能力的制约,使得老人甚至老人家属对智能化产品产生抗拒情绪。福康养老院的负责人曾坦言,养老院很愿意接受智能化设备,但是老人家属由于购买力的限制,并不太接受。由此可见,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购买能力的不足是推进智能化养老的不可忽略的一大障碍。

3.3银色数字鸿沟的存在

智能化养老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老人。但是,由于老人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衰弱,学习能力下降,对信息化事物的敏感度明显不足,因此各类智能终端对老人而言,在实际操作与使用过程中便会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4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

由于我国智能化养老进程起步较晚,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缺乏细节支撑。天津市同样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大多为鼓励引导型,对于智能B老服务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智能产品标准、服务质量评估等尚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且目前对于智能化服务的监管与评估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标准及有效监管的不足,导致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

3.5信息整合度低

天津市养老院现有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目前只有南开区建立了覆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可以实现老人信息与为老服务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且南开区养老网络还在不断更新,以充分整合、合理利用宝贵的数据资源。其他养老院的系统间整合度低,信息呈碎片化,各个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这不仅不利于各养老院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形成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推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对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养老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及障碍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从而为天津市乃至其他地区的养老院智能化建设提供探索性建议。

4.1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规划者、政策制定者、推动者、扶持者、协调者和监管者的重要角色。[5]智能化养老作为新生事物,政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在方针政策的引领下,真正实现普惠性。首先政府应当完善制度建设,对养老院的智能化服务、产品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与标准要求,以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政府应更新、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适应智能化服务工作的新变化;此外,国务院在2015 年的《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养老机构和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政策优惠及财政支持,并与市场组织合作,以适当降低养老院的前期投入成本,应对老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对于特困老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其享受智能化服务。

4.2培养复合型人才

养老院的智能化养老以及社区延伸服务的增加,加大了其对于兼有护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鼓励各专科院校开设为老服务的相关专业,从而培养众多具有信息化技术与能力的专业护理人员;养老院自身需要加大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员工对智能化系统的适应性与熟练度。此外,养老院还可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与保护,以保障老人的隐私及相关权益不受侵犯。

4.3对老人进行指导培训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弱,对于智能化产品的认可与接受能力有限。政府与养老院可以通过指导培训等方式,帮助老人克服现实及心理上的障碍。相关政府部门应与养老院通力合作,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使智慧养老在社会形成一股热潮,以使老人及家属明晰智能化养老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促使其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增加老人对其的认可与接受。同时,养老院应该注重对老人进行耐心的指导与培训,及时解答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从而使老人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智能终端。

4.4推进智能化养老技术研发

要想老人尽快地适应,并熟练使用该类产品,在对其进行指导教育的基础上,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智能终端产品的易用性,使其操作更加简便,以降低老人的使用难度。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强化财税支撑,发挥科技计划和现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化发展以及应用示范。顺应 “十三五”时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号召与要求,天津市政府、养老院、市场组织三者应当建立良性合作关系,以促使智能化养老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情化、贴心化的养老服务。

4.5搭建综合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实现养老信息与医疗信息互通,促进健康信息动态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当前信息的碎片化,各养老系统间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无法根据各数据间的联系,为老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也不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的做出。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与科技研发力度,与社会组织合作,探索搭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各区为管理中心,最终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2015年天津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

[2] 徐莉,王萍.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从智能化养老的兴起谈起[J].商业时代,2014(12):116-118.

[3] 席桓.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12- 20.

第8篇

【关键词】医院 智能化 人事档案管理

当下的时代以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本特征,各个领域都已经或正在向着信息

1.人事档案管理发展概况

1.1国外研究及发展

人事档案管理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较早,与之相近的管理领域还包括人事记录和人事文件。这三个概念在国外研究和应用中经常出现混用,但实际上,人事档案与一般单位的人事文件是不同的。在国外对人事档案进行定义的相关法律规定中,最流行的一种就是美国的密歇根州州法典对其进行的概括。该法典称人事档案记录了企业职工整个工作生涯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行为,这些行为保存在某些机构当中,能够对职工的就业、升职、薪酬福利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事文件是保密性的,可以不被公开,而人事档案有法律作为保障,企业员工可以要求企业对其公开人事档案,否则就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受到相应的制裁。

1.2国内研究及发展

在我国,对人事档案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最为流行的解释是人事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机构以文字、表格或其他形式对个人的经历、业绩、才能等进行记录,并反映在个人的具体生活当中。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由三部分要素构成,包括国家或社会层面的组织机构,档案保存在个人的社会信息单元中,档案记录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的。

从上述国内外对人事档案的定义和理解来看,人事档案是在个人参加社会工作,由企业或社会机构进行人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并以个人社会信息的形式进行整理收集,以备随时对个人的工作信息进行考察。

2.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的医院现代化管理刚刚起步,许多医院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混乱现状尤为严重。

2.1内容模糊

人事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记录内容的清晰、真实,而这一点在目前的医院管理缺陷尤为严重。其人员构成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非常复杂,这就导致在实际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信息内容模糊,甚至造价的情况严重。更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在医院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大部分都是个人工作生涯中所取得的各种各样的成绩,而对其所犯错误、工作失误等不利信息则比重就轻,甚至直接省去。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领导者没有端正责任态度,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纠正,甚至与相关人员一同造价,以谋取某些个人的私利。

2.2管理部门混乱

人事档案管理应由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但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医院或由于组织机构设置局限,或由于根本就没有现代人事管理理念,没有设置自己的人事管理部门,这就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非常混乱,没有一个直接负责的部门。这种“政出多门”的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医院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制于“档随人走”观念的束缚,造成个人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的变换主管部门,而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许多医院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受到利益分配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管部门混乱的现象。

2.3档案利用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人事档案利用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目前的医院管理工作当中,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下,这又是受传统观念和档案管理模式的不良影响。人事档案的利用应扩展到社会经济的各种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人事档案的信息优势,给社会经济的人事管理带来活力。

3.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实现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是信息化管理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事实上,信息化管理也是整个管理模式大的发展方向。具体的发展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打造信息化管理基础

通过在医院日常管理中全面应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使信息化管理成为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常态。涉及到人事档案管理,通过建立医院人事档案网络数据库,将各种人事档案信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医院的数据库中,为人事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牢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3.2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局域网

在庞大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基础上,医院可通过建立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局域网,使医院职工可以通过局域网的平台充分参与到人事档案管理当中,形成智能化管理前提下的人人参与局面。

3.3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在建立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数据基础和基本管理形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能够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标准化起到非常关键的标尺作用。

3.4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具体来讲就是要尽可能的多运用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人事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是大势所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4.结语

总之,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人事档案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才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庆红. 浅谈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 科技档案, 2012(2)

[2] 杜娟. 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J]. 办公室业务,2012(10)

第9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发展;发展策略

1 “智慧城市”提出

上个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所谓数字地球,就是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城市各项要素,进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到了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与2009年公布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分别从智能化、互联化和感知化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具体阐述[2]。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逐步加入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行列,北京、上海、无锡、郑州等,成为我国第一批发展“智慧城市”的城市。

2 “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济风暴过后,各行各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如何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3]。“智慧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2.1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我国城市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式,未来,以智能化、创新化的发展思路将引领各大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中各种信息的互通以及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对城市的控制、管理和决策,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构建智慧城市,利用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信息技术来改造城市的各项设施以及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增强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科技,科技的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占据科技创新优势,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金融风暴之后,各国为了快速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争先抢占科技的领头人,极大的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一轮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造就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技术的提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3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创建“智慧城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与城市各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包括城市交通、商业、物流、通讯、能源等都要实现智能化,这对于城市基础设、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3 “智慧城市”设计与发展策略

3.1 以创新为先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中心的发展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聚集空间,在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建立了以高校、科研、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要构建“智慧城市”,首先要为知识创新提供一个广阔的智慧平台。这个智慧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要面向全社会,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服务于创新活动。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基础,构建知识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4]。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已成为二十一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发展智慧城市离不开人才[4]。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政府管理的基础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柱,因此,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有突破、有创新,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去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5]。构建智慧城市是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之上的,缺乏人才是无法实现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想构建智慧城市,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3.3 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需要一整条高度发达的产业链支撑的,其中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等,这就为城市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同时,必须做出本城市的发展战略,让本市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真正成为智慧城市技术的提供者和利益的受益者。作为政府,必须制定出本城市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4 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灵活、便捷、安全、舒适、参与性强、高质量生活、低污染、低能耗的智慧型城市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时一定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6]。智慧城市不仅要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等各项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更要融入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新理念,为人们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真正高质量城市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之,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的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独有的人文特色,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锐捷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速[J]. 电子政务. 2011(07)

[2] 天雨.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J]. 中国新通信. 2011(18)

[3] 刘月君. 切实做好城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J]. 兰台世界. 2012(12)

第10篇

随着医院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设施、幽雅的就医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手段。智能化的医院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运用在医院中,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的运营。

按照智能化医院建筑的宗旨,即:以医院建筑为平台,兼备医院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医院的智能化正是按照此宗旨来进行建设的,但与其它的建筑智能化有所不同,其二建筑功能的专业性强,使用对象相对稳定且变化性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网络化应用会给看病就医带来无限的前景。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及预约;家庭远程护理等先进的手段将会迅速开展起来。在医院内,各种基于网络通讯的监护仪器会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检测和治疗设备供医生使用,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和信息中心囊括了古今中外医疗、科研、常见病及特殊病案的医治措施;所有病人的档案(包括文本及图像信息);各种药品的名称、用途、疗效、服用等信息;医疗保健常识及紧急救护措施信息。

病房大楼功能复杂,智能化设计涉及到建筑学、护理学、卫生学、临床医学工程学,加之医学发展快,同各种现代的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和结合,都影响病房大楼的功能布局的设计。病房大楼的设计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和综合。如何完成病房大楼的智能建筑设计工作。已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建筑设计部门、弱电工程商许多相关部门共同面临的急迫课题。病房楼智能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医护人员劳动,改善患者就医环境,节约能源,降低医疗成本。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能化仪器;教学改革;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引言

技术、教育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在2017高等教育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得到了充分体现[1],该报告指出,技术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的改革进步。国家2015年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纲要,明确信息技术等9项任务与十大重点领域[2],这些任务与重点领域都急需大量精通智能控制、智能化仪表的高技术人才,这也为测控技术与仪器类工科专业的智能化仪表及相关课程建设指明了革新的方向[1,3,4,5]。本文对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工科课程《智能化仪表》的教学变革进行研究,提出了一整套教学实践应对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智能仪器课程教学现状

智能化仪器是工科自动化类、信息类、电气类等专业核心类课程,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强,讲授知识点、重点难点多,学习难度大。通过对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智能化仪器和仪表的设计、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独立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传授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工程应用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与工业实际紧密度不够。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能将工程实际中的典型智能化仪表、典型应用案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较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实践方法缺乏系统性模式。在人工智能、移动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下,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手机移动接入教学、互联网在线学习、虚拟实验室、网上慕课、创客等教学新手段,但针对具体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和实践还没有形成高效的面向这些新技术的教学实践管控体系。3.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掌握有用技术和形成真实能力的教学模式还没形成。现有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中,教与学还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4.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学生学习的深度化、终身化引领不够。目前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还不能提供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做到课堂学习和课下(在线学习,移动接入学习等)学习的充分融合,课程还不能提供足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课程对使学生具备未来职场所需的技能,了解课程与真实世界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互相协作、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深层学习的引领不够[1,3,6,7]。

二、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改革

在总结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已取得教学成果和典型应用实例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开展智能化仪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形态化划分模式改革,基于多技术支持的复合教学方法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研究,以及课程专业化授课队伍建设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形态化划分模式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统一的教材。同时,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接入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解决方案,这将深深影响着高等教学过程。鉴于此,将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多形态化划分,具体划分为:课堂讲授内容,在线讲授内容;基础理论内容,技术应用内容,综合应用技术内容;必讲内容,选讲内容,自主学习内容;专项技术内容,综合应用内容等。

(二)基于多技术支持的复合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依旧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由于智能化仪器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基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智能计算技术等,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引入了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以社会和学生未来职场需要为引导,教授学生真正有用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有用的技能。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研究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智能化仪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管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1,2,3]。基于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或者应用技术,例如,物联网技术、智能计算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开发了智能化仪器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化仪器在线综合课程评测系统,智能化仪器视频公开课系统,智能化仪器创新创业网络实验室,智能化仪器在线仿真实验室,智能化仪器远程录课授课系统,智能化仪器教学网络论坛,智能化仪器移动教学系统等。

(四)课程专业化授课队伍改革

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社会和教育环境不断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教育者已经远远超越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而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和推动者[1,2,6]。为此,信息技术推动下,课程授课教师必须向专业化方面发展。1.面向职场需求的动态课程组。整个社会和未来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折射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深刻影响教育者的角色:除了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教师还必须应对人口结构转变、入学率变化和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为毕业生提供全球视野下21世纪工作环境所需要的技能[1,7,8,9]。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关注社会和职场的相关专业和技能需求,而且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这些技术和技能。这样给授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们为智能化仪器课程设立了面向职场需求的动态课程组,课程组有3-5人组成,分别为:基础理论技术教师,负责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和讲授,主要由智能化仪器课程专任教师担任,讲授智能化仪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设计方法;基础技能实践教师,负责基本实验实践项目研究和讲授,主要有控制类、电气类、信息类、仪表类等多个学科的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组成,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多学科技术知识进行简单项目开发的技能和能力;工程综合创新实践教师,负责工程综合创新项目研究和讲授,此类型教师主要聘任来自企业、研究所等一线市场的专家、技术骨干,最大限度地拉近教学和市场、职场的距离。2.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建设。21世纪环境下,提高数字素养是对所有人的要求,它不仅指能够使用数字化工具,还包括利用特定的数字化技术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1,2,10,11]。为了提高智能化仪器课程组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1)设立了“信息化教学奖金”,奖励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获奖的教师积极探索各种前沿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方式,如自适应学习、视频访问、数字档案、混合式学习模式[1,10]等;2)设立教师信息化进修培训基金,为课程组老师进行信息化应用技术进修和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三、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本研究提出的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智能仪器课程教学改革,较现有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有诸多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对于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仪器课程需引入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方法,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基于就业导向的教学方法等,不设置固定的教学项目、实践步骤,教师只规定合理项目范围和要求,由学生主动去查询资料,自行设计方案、步骤,再与老师同学互相探讨,完成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面向职场和培养有用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二)专业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设立专项奖励和基金,制定培养计划,加强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并且深入实践,做项目、做课题,根据社会实际和职场工作需求,选择合理项目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丰富课程组教师组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企业教师一直处于交流与合作中,校内专任教师走进企业得到学习锻炼,企业工程师的协助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三)有效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自适应学习技术、大数据等技术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实验管理系统的研究,从新构建了智能化仪器课程的学习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在线实验、网络化仿真、校内教学实验室、企业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教学资源的融合,整合了课堂、学校正式学习和网上在线学习,视频远程教学,企业工程实践等非正式学习模式,大力推动了学生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适应学习、创新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馆采编信息;智能化处理;网络系统;管理系统

1 图书馆的智能系统

1.1 业务网络化系统

图书馆网络化实质上是一个文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多媒体的导读子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以及读者管理子系统。图书馆业务网络化系统还应该包括相应的人、物、财与档案的管理以及图书的清洁消毒、闭架借阅的自动传送业务。

1.2 通信自动化

图书馆通信自动化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集成控制、程控交换机、多媒体通信、可视会议管理系统、互联网网络服务、馆际互借、微波与卫星传送、可靠与保密通信业务;传输和处理的数据包括字符、图像、音频、视频等等。

1.3 楼宇自动化

图书馆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以网络和软件界面等多种集成为基础,通过统一的公共高速通信网络,采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在统一的界面环境下,实现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系统。

1.4 综合服务系统

综合服务系统包含办公、人事、财务、物业、档案等管理系统和消防、空调、保安、能源、给排水、电梯和地下停车库等楼宇保障子系统。

图书馆楼宇保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联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灾难发生的时候,消防与保安、空调、电梯等馆内系统联动。当灾难达到预先设定的级别时,报警信号直接转到市内相关部门的应急中心,如公安、消防、卫生部门。

综合服务系统还包括一部分图书馆日常工作,如经营管理系统、行李寄存系统、园林绿化、清洁工作等等,以及自助插卡[2]等等。

1.5 综合布线系统

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导的服务潮流导致现代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发生重组,现实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并存,管理层次趋于减少并且走向更加开放。大量信息服务工作通过高速通信网络来完成了图书馆智能化需以高速通信网络为基础,需要实施结构化综合布线。

图书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支持下列业务:高速和宽带的通信业务、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可靠和保密的通信业务。

图书馆综合布线系统应该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由于图书馆工艺位置经常变化,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该支持灵活的间隔,使其支持不同的应用环境,并且应该适应用户在功能及物理位置上的变化。而且,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新兴技术,能够支持灵活的间隔,使其支持不同的应用的环境,并且能够适应用户的各种需求以及在位置上的变化。布线系统的管理方法应该采用集中分散式,即在网络控制与管理中心,集中使用统一的管理中心,管理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在各个楼层之间设立分别的配力线,管理该楼的通信系统。图书馆的智能化综合布线就完成了。布线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2 智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智能图书馆各个大楼各个部分之间由独立走向整体,以计算机网络而构成的集成化和一体化的高度统一。实现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全局性的管理,满足智能化的各项需求,图书馆智能化的演变过程如下图:

3 图书馆智能化的展望

建设智能化图书馆必须面对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资源管理转向网络管理资源的现实。互联网把出版商、发行者、图书馆、用户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的信息生产、传递秩序被打破。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读者每天可以进来看报纸、翻杂志、与他人分享观点和理念、挑选读物、询问有关课业与研究问题、做研究、写报告、做功课、找工作等等,具体如下:

(1)图书馆成为一传播中心,无论是对商业界、旅行者、观光者而言,应能够使用其手提电脑。

(2)图书馆是一个舒服的空间,能让人们享受音乐、电影多媒体、咖啡、MTV、杂志、CD。

(3)图书馆应该重视儿童服务,无论是实体图书馆还是虚空间。

(4)应能提供24小时服务的虚拟服务。

(5)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管理,阅览室配备检索终端,还应该设置无线网,读者可以无线上网。

(6)图书馆为残疾人配备专用设备,帮助他们阅读和利用馆藏资料,馆里还应该有可以调节高低的阅览桌、专门的柜台和洗手间,为残疾人服务。

(7)能够快速、准确的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智能型绿色生态图书馆。

4 结语

世界的图书馆正处于虚拟图书馆兴起,智能化图书馆正在兴起的这一大格局下。所以,我们一定要尽早研究与确立图书馆未来若干年内比较稳定并能够满足读者对图书馆需求服务与管理模式,将这一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鞠英杰,张学富.服务器模式与我国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系统中心库系统建设.情报学报.2009(9):19~25

[2]索传军.电子图书管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

[3]程亚楠,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中国科学发展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