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乡建设发展

城乡建设发展

时间:2023-06-04 10:4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建设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乡建设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在现今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城乡一体化对城乡的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乡建设规划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是规划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体现。

一、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现实状况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项都在建设与形成时期,同时随着各项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就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其弊端也慢慢地凸显,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不够。城乡规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涵盖了城乡的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所要求的效益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经济效益,有的侧重生态效益,有的侧重社会效益,互不统一,这样的多元性导致城市规划往往不能够统筹兼顾,总是有失偏颇。

在管理机制上,城市规划管理各部门之间交流协调不够,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浪费人力资源的现象,甚至有损于城乡规划的顺利进行。在现在的城乡规划机构中,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掌握的信息技术都无法满足现代规划管理的需要,在机构中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二)城乡建设规划评估制度不够完善。城乡规划实施的好坏,需要规划后的实际效果及其评估去验证。然而我国的城乡评估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各种评估制度还在探索中,并且关于城乡规划评估的各个要素,如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政府对于规划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都导致规划评估的效果不佳,在评估中,重技术而人文意义,忽视公众的利益与诉求,这样影响了城乡规划的公信力。

(三)城乡建设规划中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多。在现在的城乡规划实施中社会公共利益被侵犯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将一些用于城市绿化用的公用土地,卖与开发商作为发展经济用的商业用地,或者将公用土地减少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极大地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往往擅自更改规划内容,增加商业用地,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极大地侵犯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现行的法律中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使得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上缺乏保障。

(四)城乡建设规划地方特色不明显。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大多数的规划没有体现城乡的地方特色,比如,对于老城区的修建,只是单纯地追求新的建筑,用大量的水泥、钢筋堆砌起来的建筑满目疮痍,老城区的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底蕴丧失,不能突出地方特色,这样的城市规划无疑是一种损失。

(五)城市建设规划人性化不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城乡规划中往往对于人性化的要求不够重视,不少地方将城郊农用地变相地转化为建筑用地,激化了人地矛盾。还有一些公共建筑没有建设停车场,一些住宅小区缺乏公共绿地和地下停车场,这些都是不注重人性化要求的体现。有的城市只注重经济效益,在城市规划中到处都是高楼与道路,这样的结果造成城市变成水泥与混泥土的天地,没有生活的气息,交通拥挤,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还有的在规划中不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使得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失衡,抹杀了人的亲和感与安全感。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城乡规划的不合理与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环境与交通带来的压力。

二、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城乡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城市规划的不断更新又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力推进。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改变,才能增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一)严格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的原则是非常多的,只有严格遵循并且贯彻这些原则才能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可持续发展。1.依法原则,依法原则是最基本的、最首要的原则,各政府与城乡规划部门必须依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其活动,对于规划方案一定要依程序规定报请上级审批,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城乡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的关系,依法处理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在规划范围内,实现相关规划必须服从并且服务于城乡总体规划。2.以人为本原则,城乡规划管理牵涉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应该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停车场所的数量,对于居住区也要增加绿地,努力改善城市的环境,集中资金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问题,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3.效率原则,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效率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城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根据各自的特色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在规划建设中要不断地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保留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营造高效、舒适的环境。4.公平原则,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强调公平性,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也牵涉多个利益主体,公民、开发商、规划师、地方政府,要尊重不同主体的利益,达到公平的实现。

(二)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1.加强对城乡规划中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对于土地的监督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土地的性质、位置、范围、面积等。对于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等控制范围要严格监督,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对于用地实际情况与规划许可证不相符合的要责令改正,各地方规划部门要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土地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2.强化城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城乡规划中,要推行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明确每一级的责任,细化任务,从而加强对于城乡规划管理的监督。3.建立完善的规划评估制度,现代的规划评估制度一定要借助于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实现,规范评估管理系统,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规划评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

结语:在现在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城乡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不足、评估制度不够完善、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众多、地方特色不明显、人性化理念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实现,面对着这些问题,需要从严格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原则、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监督制约等方面来解决,在这样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中,这样的城乡规划才是成功的规划,实现了资源的持续利用,既满足了当代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碧泉;城乡建设规划应体现生态文明理念[J];求是;2010年第10期

第2篇

一、积极发挥“四个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一保(住房保障)一节(建筑节能)二规(城、乡规划)三建(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四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业、勘察设计业)”。可以说,我厅既承担着经济发展的任务,也肩负着社会管理的责任;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部门。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着力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增强执行力等方面采取新措施;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等方面实现新作为;在保稳定、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在为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帮助民生改善和加强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百姓安居工程。住房是民生之要,安居方能乐业。为切实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我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全区实施百姓安居工程。通过建设适度规模的商品住房,加快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造,积极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着力提高住宅品质,努力实现全区城乡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并逐步向“住有良居”的目标迈进。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000亿元,销售商品住房60万套,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0.8万套、2800万平方米,总投资765亿元,实现对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逐步将中等偏下收入人群、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到“十二五”末,全区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任务32万户以上,主要公路、铁路沿线的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工作全部完成。把提高住宅品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住宅全装修、EPS体系等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建立适合我区实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和完整的住宅部品体系,促进住宅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方向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可售住宅全装修率达到30%以上,新建住宅建筑节能达到65%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新建民用建筑总量的10%。

二是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工作。城镇园林承担着生态环保、休闲游憩、景观营造、文化传承、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城镇园林绿化水平,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厅将以创建园林城市(县城、城镇)为抓手,进一步加大规划、设计、建设、管养全过程的工作力度,在积极拓展城镇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均衡绿地分布,加快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和绿道建设,继续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断完善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以保护城镇规划区内水系、山体、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统筹城乡绿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底,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区所有盟市所在地中心城区达到自治区园林城市标准,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全区1/3以上县城达到自治区园林县城标准,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基本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城镇园林绿化体系。

三是开展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市出入口是城市对外的门户,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连接点,代表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城市人流、物流的交换频率。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市出入口环境,从2013年起,我厅对全区20个设市城市和69个旗县的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市容市貌等予以重点整治。通过综合整治,使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畅通、绿化景观优美、面貌整洁干净、基础设施齐全、管理组织规范,城市周边风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品位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四是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县城和重点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核心、依托和平台,大力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应有之义和必备条件。要抓紧研究制定我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合理确定县级市、县城和其它建制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支持县城和重点镇拓展城区面积、提升城区品质、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城镇功能。要按城市标准抓好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格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县城吸纳要素、承载产业、带动就业和集聚人口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生产加工型、商贸流通型、文化旅游型、加工贸易型重点镇,充分发挥重点镇的联接、带动作用。

五是鼓励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抓非公有制经济,是当前形势下抓发展的发力点,对于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区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均达到97%以上,目前重点是要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房地产企业方面,我厅将建议有关部门出台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简政放权以提高房地产开发各环节行政审批效率。建筑业方面,继续加强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品牌建设,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着力提高非公有制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实现由数量型、速度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科技型的转变。市政公用事业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等措施,在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平等准入、实行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各类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落实好《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的实施意见》。

三、努力实现“六个发展”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加强全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在规划中体现和落实“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经济带”的定位要求,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生态型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以“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继续加强村镇建设,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加强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村镇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对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平稳发展。继续抓好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全区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拓展经营领域,在市政设施建设、水利、公路、铁路等专业需求领域开辟市场,提高区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研究推动建筑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区内企业开辟俄蒙以及周边省市的市场,拓宽企业生存空间。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抓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十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社会管理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和创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社会管理,落实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任务,促进社会和谐,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要完善房屋征收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风险评估防控机制、应急管理机制,预防和有效处理房屋征收引发的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工程款拖欠清理工作,防止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水平。完善物业服务管理制度,发挥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的作用,规范物业服务行为。

四是加大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安全发展。在全区推广应用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提升监管效能。加大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努力提高安全标准化工地覆盖面,杜绝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

五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绿色发展。加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推动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继续搞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发展,做好示范项目及示范市、县相关工作,发挥建筑节能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

第3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 规划 信息化 探析

最近几年,城乡建设规划步伐相当迅速,城中村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对城乡建设规范性和科学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城乡发展情况不一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规划局应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数据为本,创新为魂。随着城乡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规划局的责任也日益增大,必须建立起一体化的综合信息体系,为编制城乡规划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信息对规划管理的技术作用,努力实现城乡合理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一、前言

上个世纪90年代,城乡建设规划在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规划行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核心力量。当前,城乡建设规划局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逐渐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信息平台。使信息系统更好地用来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服务,尽可能完成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信息化在规划管理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信息化是各个国家用来衡量城乡现代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逐步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变革发展。

二、城乡规划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而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完成这一奋斗目标的重要一步。城乡建设规划应在相互发展中进行,合理协调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市人和乡村人之间的关系。我国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城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差异、重视的差异、人才的差异和投入的差异等拉开了距离,当然也有各地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及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有一定的关系。

城乡规划在地方上缺乏一定调控手段,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主要表现在:

(1)城乡规划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地下,土地利用模式粗放,非农建设快速无序蔓延,工业建设用地年均增长很快,工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也可能超越合理上限的警戒线。

(2)规划决策缺乏智能化,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分析和预测时,还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现代化的工作平台,城乡规划管理和决策能力、服务水平还待提高。

(3)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政务没有完全公开,业务办公的透明度还不够加强,廉政建设仍需努力,城乡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也不够。

(4)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化机制,无法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不能利用规划信息化成果为城乡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三、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发展对策

(1)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体系,提高城乡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我国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应该是使用城乡三维仿真技术,从先前的单一系统转变为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规划管理从单一项目审批到对城乡空间形态统筹研究的过渡。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整合应用数字化规划,使用三维仿真技术,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在城乡规划管理系统层次上,应加强与数字管理、数字监管、土地监管、数字房产、数字执法、数字规划等信息化系统相互融合。三维仿真技术应用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但随着仿真系统的不断扩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合理应用,努力发挥其在城乡规划中作用,使得城乡建设规划逐渐完善。

(2)运用遥感进行监测,提高规划监督效率

为了更好的对城乡规划进行有效监督,应借助GPS全球导航系统等遥感技术加强对城乡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遥感获得的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处理,对可疑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核实和记录拍照,这样做可以保证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同时坚持数字城乡理念,城乡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城乡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城乡规划监督效率,为实现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对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

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必须依靠一批城市规划信息化的人才,要加强城市规划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此同时,要关注城市规划信息化知识的进行更新和提高。深入学习,努力学习国外先进信息技术,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加大城乡规划信息化成果的社会化应用力度,加强服务社会化,增加服务应用领域,让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成果应用于城乡规划实践,使得规划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不断提高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和拓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持续发展。此外,通过积极创新科技,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与业务支撑能力,规划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可以推进规划局机关作风建设,节约规划办公成本,提高规划行政效率,不断实现信息共享。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未来城乡规划信息化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继续深化信息化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系统共享的信息平台。随着我国信息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规划创新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城乡建设规划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必须认真进行解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作者简介:郭路明(198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

E-mail:576821716@qqcom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不合理建设用地结构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拉大区域差异,造成社会不稳定。在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入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预测建设用地规模,提出赞皇县城乡用地结构的优化措施,以有效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集约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赞皇县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2-0135-05

统筹城乡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既是节约和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1],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及保护有限土地资源的矛盾,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需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2]。

1赞皇县概况

赞皇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距首都北京300 km,距省会石家庄33 km,西邻山西,东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20 km。全县总面积1 210 km 2 ,现辖9乡2镇1个街道办事处212个行政村,人口25万。赞皇是山区县、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世界教科文组织中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

2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2.1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

在《全国土地分类》中,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201)、建制镇(202)、农村居民点(203)和独立工矿用地(204)四类用地。赞皇县为县级建制,没有城市用地,因此本研究区域的城乡建设用地只有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三类。

2.1.1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2010年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 570.29 hm 2 ,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2 916.29 hm 2 ,占城乡用地总面积的81.68%;建制镇用地面积335.57 hm 2 ,占9.40%;独立工矿用地面积318.43 hm 2 ,占8.92%。

2.1.2城乡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城镇中心职能未充分发挥,存在土地浪费现象: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制约着建制镇中心职能的发挥,难以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城镇建设标准低,土地容积率低,城镇居民住房多数为平房独院,商品房发展缓慢,土地利用率低。企事业单位用地存在着用少占多、圈大院现象,造成土地浪费,导致城镇土地单位面积产值低。

②村镇建设规划滞后,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没有进行村庄规划或者实施村镇建设规划,没有政策、法律措施的保障,国土部门执法力度低,规划不能严格执行。由于村庄建设无章可循,村民居住散乱,村内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村庄小而分散,公共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利于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③乡镇企业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乡镇为了招商引资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低价出让土地,使得工矿业用地地价严重背离其价值;企业以土地替代其他生产要素,超量占地现象比较严重,而其生产占用率极低,造成土地闲置。

2.2赞皇县城乡用地变化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赞皇县建设用地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到,建制镇用地增长较为缓慢,但总体上仍处于增长趋势,14年间增长了39.01 hm 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以2001年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低速增长,4年增加了19.32 hm 2 ;第二阶段增长缓慢并有减少的趋势。独立工矿用地在1997~2001年出现了负增长,2002~2010年增长速度加快,14年间共增加了72.17hm 2 。

3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与结构优化

赞皇县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起步阶段,构建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2010年到2020年期间,要壮大扩张轻化工、生物制药、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整合机械、炼铁、铁矿开采加工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立县富县重点项目,推进生产基地和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形成新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工业经济强劲增长、人口快速向城镇集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土地提供空间载体的支撑,必然导致对城镇和工矿用地等城乡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

3.1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测算

根据近十几年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变化情况,采用趋势外推法对目标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进行预测。设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因变量Y,自变量X为时间序列(年份),建立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与时间的回归模型。

① Linear方程:利用SPSS软件得到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的拟合直线趋势方程为:

Y=3427.4+11.216X,R2 =0.9271

用方程来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经计算分别为3 640.50、3 696.58hm 2 。

②Quadratic方程:利用SPSS软件得到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的拟合二次曲线趋势方程为:

Y= 3452.1+ 0.6328X +0.8141X 2 ,R 2 =0.9726

用方程来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经计算分别为3 758.01、3 936.21hm 2 。

③Exponential方程:利用SPSS软件得到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的拟合指数趋势方程为:

Y=3428 ×10 0.0032X ,R 2 =0.9286

用方程来预测2015年和2020年的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经计算分别为3 642.89、3 701.64hm 2 。

根据以上各种方程的拟合情况,采用三者预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年的预测值,即2015年和2020年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3 680.47 hm2和3 778.14 hm2 。

3.2城乡建设用地分类预测

3.2.1城镇用地规模预测赞皇县现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进一步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放宽人均城镇用地,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优化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参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城镇用地标准,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对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三个调整方案(表3)。

对比分析以上方案,考虑到赞皇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方案二较为合理,即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1 031.90 hm 2 和1 365.15 hm 2 。

3.2.2农村居民点用地测算在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必将合并一些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也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参考国家的《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结合赞皇县农村实际情况和城市化进程,对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提出三个调整方案(表4)。

对比分析以上方案,综合考虑赞皇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集约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发展趋势,方案三较为合理,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 185.65 hm 2 和1 955.20 hm 2 ,比2010年分别减少730.64 hm 2 和961.09 hm 2 。

3.2.3独立工矿用地测算对赞皇县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拟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剔除年增长率最大值12.98%和最小值-7.04%,对其它若干年数值取平均得到增长率为3.77%。同时考虑到赞皇县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2010~2015年独立工矿用地将保持较快增长,因此将采用5.0%的年增长率;中远期独立工矿增长速度将加快,2015~2020年采用7.0%的年增长率(表5)。

因此,赞皇县独立工矿用地规模2015年将达到406.41 hm 2 ,比2010年增加87.98 hm 2 ;到2020年达到570.01 hm 2 ,比2010年增加251.58 hm 2 。

3.2.4城乡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汇总从表6可以看出,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为3 623.96hm 2 ,比2010年增加53.67 hm 2 ;2020年为3 89036 hm 2 ,比2010年增加320.07hm 2 。

3.3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确定

比较以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测算和分类测算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两种预测结果相差较大。考虑到总量预测可以从大体上把握城乡建设用地总发展趋势,分类预测考虑了人口、GDP、城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且与国家标准相一致,所以取两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如表7,预计城乡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为3 652.22 hm 2 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81.93 hm 2 ;2020年为3 834.25 hm 2 ,在2010年基础上增长263.96 hm 2 。

3.4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

随着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减少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将有较大幅度的减少[4]。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将从2010年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18.32%、81.68%,调整到2020年的49.01%、50.99%(表8),城镇工矿用地所占比重将得到很大提升,表明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将得到优化。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的现实条件下,逐步实施城镇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挂钩[5]。经测算并考虑各种因素,确定赞皇县统筹城乡居民点用地为:2010~2020年间,城镇工矿用地增加1 225.05hm 2 ,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961.09 hm 2 ,即城镇工矿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减的挂钩比例为1.3∶1。

4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的建议与措施

4.1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需要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作为指导[6]。土地利用规划要力求科学性。首先根据对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情况的分析和预测,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用地的总量控制指标和相应的分类用地控制指标,并注意留有一定的弹性,为城镇的发展留有一定余地。其次,建立城乡用地集约利用评估体系,对新增加的城乡建设用地及工矿、基础设施等非农建设用地制定相应政策,引导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用地方式,立体利用土地空间,尽量少占耕地。第三,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相适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进行产业结构布局,发挥不同乡镇的特点,达到乡镇间的互补,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4.2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土地市场

严格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制度,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维护当前城市化稳步推进的前提条件。伴随着赞皇县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近年来有的城镇出现了农村土地自发(或隐性)变为建设用地并进入市场流通的现象,使耕地保护受到威胁,土地市场受到冲击,对城镇化的健康有序推进极为不利。必须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7],从根本上消除城乡隐性土地市场和价格双轨,顺应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在严格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流转,统一城乡土地市场。农村住宅用地制度必须与农村社区建设相适应;必须打通城乡住宅用地市场,解决农民多余宅基地和多余房屋的合理流转问题,提高宅基地和农村房屋的利用率。

4.3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完善“城乡挂钩”政策

赞皇县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环境差、土地利用率低。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利于推动村庄搬迁改造,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赞皇县逐渐进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地矛盾突出。实施“挂钩”政策,运用经济手段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理[8],通过将利用不合理和废弃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耕地,既适度减少农村建设用地,使其转化为耕地,又可以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

4.4加快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土地管理科学化

土地利用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9]。为适应土地管理的要求,要逐步实现土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建立赞皇县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土地信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调控和管理,确保土地管理的实时、高效,为土地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伟.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9.

[2]常彬强.石家庄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3]张秀玲,张保华, 蒋玉华,等 城乡交界带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规律研究——以济南市历城区为例[J]山东农业科学,2011,2:115-117

[4]吴永生.区域性城乡统筹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以江苏省市域城乡为例[J]经济地理,2006,9(5):810-814.

[5]付海英,郝晋氓,举,等.市域城乡统筹现状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关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5:44-49.

[6]于德怀.沧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专题之四——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

[7]李晓文,方精云,朴世龙.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412-420.

[8]李春莹.西安市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9]梁春凤, 段建南, 周子英,等 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5):133-134

[10]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统计年鉴(1997-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1]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经济年鉴(1997-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2] 石家庄统计局.石家庄统计年鉴(1997-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5篇

众所周知,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一直都很重视,虽然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小有成就,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自从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后,我省相关部门对当下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重新规划及部署,希望可以结合城乡增减挂钩政策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1 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1 贵州省农村现状

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5%,特别是一些贫困村落,居住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距城镇和交通主干道较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差,地质灾害多发,极大地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2 新农村建设的布局与要求

我省在新农村的建设与整体的布局上,都需要符合政策的规定和城乡的发展,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从事人员必须以集约、节约用地作为发展基础,并根据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以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建设用地与林业、农耕用地等问题,确保农村的每一块土地都可以得到全面合理利用,进而提高我省土地使用率[1]。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目的和模式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目的

我国是在2004年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实质就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最大程度减少土地的浪费,并确保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可以相互平衡,共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时之所以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原因是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大,人均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是对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一个新篇章,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而提高土地使用率。

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模式

就目前的农村的发展现状而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全村定居型,就是将分散的住宅合并成一个村庄,并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主要针对于小型聚落的农村;二是城郊合并型,就是将县城的居民、主干路与城市周边的居民进行?y一管理,主要针对于发达的农村;三是拆旧建新模式,就是将无人居住与年久失修房屋拆掉,并建造新的居民使用地[2]。

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1 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在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尤其是要注重选择建设的地址,不但要连接交通的主干道,还要避免影响到周边耕地的利用,确保新农村的建设用地、农民的耕地、以及其它用地都可以有序的分布开来,并同步规划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华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新农村的发展建设,进而提高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3.2 促进地方产业的合理布局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促进地方产业的合理布局。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可以对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分配,并且采用集约化的方式使用土地,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3]。我省在实施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岗定迁,以产促搬,根据可就业岗位,可脱贫产业合理确定安置点容量和安置点建设规模,确保群众搬迁后有业可就,有事可做。

3.3 积极推进拆旧复绿工作

我省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同时编制宅基地复垦复绿计划书,统筹组织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复绿,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和生态修复,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流转土地,并结合农业开发,退耕还林以及产业扶贫政策,对原有土地集中开发利用,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经果林、中药材、茶叶等作物,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浪费、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户增收和生态恢复双赢。

第6篇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推进城镇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为契机,紧紧围绕全市城乡建设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各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依法纠正和查处城乡建设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查促管,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工作效能,促进全市城乡建设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节能与科技科

配合单位:城乡建设科、建筑管理科、行政服务科

加大对新建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强化对节能材料的监督检查。开展对城市生活污水、城镇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情况。

(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管理科

配合单位:勘察设计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市建设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

组织开展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参建各方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结构质量及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落实情况等。继续开展工程质量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督促企业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依法查处质量安全事故。开展高层建筑结构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三)建筑市场监督检查

牵头单位:建筑管理科

按照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严肃查处不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转包、违法分包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三、工作安排

重点稽查执法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部署阶段(年6月)

市局制定并印发实施方案,对重点稽查执法工作进行部署,明确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

实施阶段(年6月至11月)

根据重点稽查执法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做好宣传动员和调研工作。各地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好当地的自查自纠工作及配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及时梳理分析重点稽查执法工作中查处的典型案件,深化重点稽查执法工作成效,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实处。

总结阶段(年11月至12月)

第7篇

[关键词] 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国家发展

1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综述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我国的住房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以二元化为特征,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从宏观方面来讲,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那么,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工作做不到位,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政府应该稳定大局,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政策调节,使“先富者”回馈社会,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不一样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区分重要程度,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以明确重要程度,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但是,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①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②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③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项目的资料(非保密前提下)尽可能公开,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变为城市人,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降低风险,从大局出发,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2]吕萍,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3]朱婷.统筹城乡住房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第8篇

刚才,王局长就2012年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会议表彰了2012年度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先进县市,希望受表彰的县(市)和单位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稍后,州委常委、纪委王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各县市、各有关部门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共同推进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肯定成绩,准确把握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住房和城乡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是造福群众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加快住房和城乡建设,是促进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优化环境的需要,更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是我们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开局良好,为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州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5万多套,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健康,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牧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1.6万农牧民群众从根本上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4%,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结构开始形成;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村镇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城镇功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作用更加明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政府向与会的同志们、向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的同志们以及大力支持建设工作的各级各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州经济文化不发达,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水平低。全州城镇化水平为24.3%,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城乡规划执行不力的问题仍然存在;城市建设中缺少精品工程。二是欠账大。由于我州城市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才有了较快发展,所以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三是融资难。城市建设投资需求量大,而地方可用财力又十分有限,城市经营的空间也很狭窄,仍处在探索阶段,资金短缺仍然是当前制约全州城市建设的瓶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促进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明确重点,全面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各县市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

(一)加强城乡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住房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住房难”更是城镇低收入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一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廉租住房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对符合住房困难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要做到应保尽保。各县市要根据实际,采取新建、改建等多种方式筹集房源,完成实物配租任务。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抓紧实施廉租住房的租售工作。要继续抓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确保城镇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对此,各县市要结合实际,下大力气,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切实解决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要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棚户区改造关键要落实好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切入点、平衡点和关键点,就是要让棚户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在拆迁、补偿、安置、施工、回迁等各个环节,要超前考虑,多为群众着想,把工作做深做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对群众权益的保护,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安置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更要加强资金监管。

三要抓好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加快农牧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解决农牧村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是各县市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责任。各县市要全力筹措资金,整合资源,强化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在危房改造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注重地方特色、注重群众意愿、注重质量安全,要与“生态文明村”建设、农牧村旅游发展等相结合,确保整体效果,突出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四要积极推进和规范物业管理。要大力推行物业管理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完善物业管理制度体系,引导物业管理企业不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把住宅小区建成居家安全、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生活舒适的文明社区。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深入调研,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我州物业管理办法,加强对物管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二)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促进建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建成和使用期限长。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根本,更是建筑精品诞生的必要前提。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切实做好建设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强化质量管理。

一要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州、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建设行政执法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要坚决制止违背规律的最低价中标、缩短工期、拖延结算、拖欠工程款等现象,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动态监管。要做到严格把关、严格执法,该清除的必须坚决清除,切实维护建设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要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意识。今年,州庆项目全面进入建设关键时期,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更是进入决战之年。这些工程建设规模大、施工项目多、涉及领域广、工期要求紧、质量标准高。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工程项目的管理程序,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力确保工程质量。要切实做好建设领域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三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要认真抓好建筑物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加大对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严格查处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违法行为,确保改建、扩建和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增加建筑节能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三)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确保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各县市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认真落实调控政策。合理逐步执行房地产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及住房限购政策等,支持自住性住房需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要有序调节住房供应。在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群众改善住房条件的现实需要,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加快规划、建设和销售审批,全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前期建设条件、中期预售把关、后期综合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把新型城镇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健全推进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城镇化发展加快速度、提高水平,力争今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各县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使其成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促进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各县市要加大县市城区控规的报批和详规的编制以及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力度,严把规划审批关,确保城镇依法建设。要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实施县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工程,努力增强县域经济和人口承载力。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对区位优势明显,有特色产业支撑的中心镇,要予以重点扶持。要大力推进新型农牧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继续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大力治理脏乱差,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要落实好城镇化有关政策。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三、加强领导,确保住房城乡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州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水平。城市建设是一门学问,有其自身的规律,好的城市作品是财富和骄傲。各县市和各相关部门要拿出必要的时间学习建筑、管理、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多听专家和内行的意见和建议,多听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意见,不能用行政思维让专家服从自己的主观意志。重大的城市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意见,列出多种设计方案,博采众家之长,确定最优方案,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水平。

二要强化领导,狠抓落实。城市建设的每项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还涉及到不少矛盾和问题。各县市分管领导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统筹安排部署好各项建设工作任务,及时协调和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矛盾,为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州、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承担的各项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带头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关键时刻冲在前头,切实负起总责。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各相关部门也要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主动配合,形成推动城乡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9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过去,我国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上的管理观念薄弱,没有形成一个谁先发展,谁后发展统一的意识。更加缺乏相关法律的制定,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但是自从07年通过城乡规划法以来,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法律中国家逐渐意识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将乡村也纳入规划体系,并指出,城市发展的好坏不依赖于城市本身建设和规划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和城乡规划一起努力。该法律及其配套《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颁布打破了以往领导层面城乡二元化的思维,对于调整思路,加强城乡建

设,保证国家科学发展观的顺利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1、城乡规划为城乡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在行使一切事物的时候都必须以法律为基准,城乡规划也不例外。在以往城乡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矛盾普遍趋于缓和,通常表现的不够明显,单靠一些简单的条理条规完全能够处理一些城乡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但是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格局逐渐被打破。据统计,截止06年底,我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77亿,并且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条例不再能够满足目前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总结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出台的城乡规划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第一次从法律而不是条例的高度对整个规划提出了细致而深入的规定,如具体施工,责任划分等。包括从城市到村庄的一系列规划全被纳入到法律的范围之内,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城市与乡村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它还极大地体现了对于农民实际生活的关怀,从实际出发,一心一意的为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重点解决了城镇建设中的农民利益遭侵害的问题,它要求不得以任何建设为由,随意的占用农民的耕地,对于不得不占用的情况,要在专业人士的评估后给予农民一定的经济补偿。这一法律彻底的扭转了过去乡村建设“脏”、“乱”、“差”局面,得到了广大民众的鼎力支持。另外,城乡规划法还促进了城乡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它的有关节约用地,发挥农民自治作用的声明,是城镇建设发展的前进动力,在责任划分上,它将最终的决定权留在了村庄自治组织的手中,保留了村庄的利益,同时还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它规定村庄规划在送报审批前必须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必须大部分人同意,这个规划才能够通过,从而将领导决策层盲目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城乡规划发挥从宏观到微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城乡规划涵盖了区域和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综合性。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它发挥着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作用。

在宏观方面,城乡规划通过研究和制定宏观和中观层面(主要指省域或跨行政区地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引导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对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协调区域层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和战略性,避免城市发展的资源供需总量失控,以及超出宏观经济运行的承受幅度。2004年以来,城乡规划在开发区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控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抑制经济过热等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城镇体系协调发展规划,引导和调控各级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发展,协调跨行政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布局与建设,确保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和永续利

用。

在微观层面,通过城乡规划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各方面、各层次的多元化利益主体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整合与管制,使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关系优化;通过建立城乡规划和建设的强制性规范和标准体系,按照卫生、安全、文明的要求,提出各种建设和设施的规划建设标准;通过城市、镇、村镇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制定,引导城乡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通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综合协调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防灾、卫生等项设施的综合布局,达到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的目的;通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科学合理安排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商贸等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中低收入阶层住宅、公共交通设施、老龄设施、儿童活动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的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制定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促进资源得到保护和永续利用;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确定的开发用地的供给、区位选择和开发条件的确定,调控城乡土地市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开发强度、高度、停车设施、绿地率指标等的控制,保证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有序和协调;通过城乡规划中环境标准的控制,提出大气、水体、噪音、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来实现城乡环境的优化;通过近期建设规划调控城乡建设与发展时序,保证城市按照总体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发建设,确保近期与远期建设行为的有机结合、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配合。

3、城乡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城乡规划法的根本上来说,其主要目的在于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距离,协调各方面的布局,合理地利用土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因此其发展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前提的,它以21世纪我国城乡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出发点,在正确的处理了我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同时,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以战略的高度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渗透到城乡规划的字里行间,以开创性的思维回答了以往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没有回答的问题,保证了城乡建设工作能够长久的持续发展下去,是城乡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城乡规划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综合调控城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手段。城乡发展所涉及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利益和复杂关系只有通过城乡规划才能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尤其是在以土地为主的空间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只有通过城乡规划才能体现公平,才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公共利益和城乡发展的长远利益。当然,在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都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城乡统筹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后很长时期仍然没有得到相应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2]金经元.社会、人和城市规划的理性思维.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3年各册).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10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 社会管理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乡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支柱,与社会管理可以说虽各成一体,但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其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广大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管理成效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乡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问题

1、规划与建设的问题。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灵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是城乡建设的首要要务。规划的实施,规划刚性的确保,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城乡乱挖乱占、乱搭乱建,甚之有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品位较差,“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乡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拆迁与发展的问题。

因为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 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3、住房保障开发建设的问题。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行业管理监督的问题。

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近年来,城镇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数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这一领域管理工作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发生渎职犯罪和侵犯民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的新课题,监督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短缺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等涉稳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强。

5、公用事业管理及服务的问题。

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解决问题的举措

1、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城市是人类文明之花,城市建设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一要全面规划。要完成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二要科学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建设中,要着力处理好新城区开发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资金量与项目建设进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品位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加快项目施工与方便市民出行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人人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违反规定调整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行政行为,除应予以纠正外,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2、强化公共管理。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这些管理工作。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县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难”,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二是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明确权责关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积极推广小区物业管理快速纠纷处理工作机制等,努力形成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住宅小区和谐安定。三是推选阳光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阳光征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组织学习行政法律法规及建设行业管理法规。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树立队伍形象。严格按照行政执法规定,从执法程序、执法着装及言行等方面入手,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并且配备相应的执法设施及设备,提高执法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队容风纪纠察,细化自由裁量权,严查人情案、关系案、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执法不文明以及不作为等现象。

第11篇

下面,我强调几点要求:

一、坚定信心和决心

刚才已经说了,今年的任务最重、项目最多、投资最大,我们究竟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方面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大家树立信心!我县一直在小城镇建设上是全省的先进,曾经有媒体报道“通河小城镇建设在全省领跑”。去年“十一”期间我到过全省几个在城乡建设上比较先进的县份,参观学习后确实有比较大的感受,第一个感受就是觉得我们县的小城镇建设、城乡建设仍然处在全省县(市)的前列。我们看到比较好的是内蒙古的市县还有我们省的地级市,就县级而言,没有多少超过我们的;第二个感受就是觉得我们确实在有些方面也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感受到全省各个县都在奋起直追,都是在城乡建设上倾注了全力,我们和追兵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既看到了我们在城乡建设方面的先进性,也感到了在城乡建设上仍然有很大压力。

我们为什么要下大力气抓城乡建设?过去我讲过,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大搞城乡建设!首先,就财政收入而言,我们去年两亿多的财政收入就有一个亿是搞城乡建设而来的基金收入和税收,它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搞好了,城市的容量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城市的消费增加了,城市的经济自然就发展了。所以说城市建设不单是城市自身的问题,还涉及经济发展的全局。另外,它还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我们加快城市建设,改造城市棚户区,就改善了我们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我们的城市建好了,我们的农民进入城市,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市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所以说它是一个改善民生的大问题。为什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把旧城区改建和公共事业建设放在了一条里?为什么能允许司法强迁?就是不能允许个别钉子户的阻挠而使其他绝大多数群众的住房条件得不到改善。所以我们做什么工作都是考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哪一个人的利益影响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第三,城市建设也是提升政治地位的需要,一个县或一个地区,在你那个省或市有没有很高的地位,先看你的城市建设水平和品位,可见城市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巨大的。只有我们的城市发展壮大了,人口增加了,经济发展了,我们通河对外的形象才能树立起来。还有,城市建设也最能展现一个地方人民的精神和一个地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风采。城市建设的精神应该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我们的通河精神,通过我们抓城市建设能看出这个地方的人气。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不能小打小闹了,而是要大踏步的前进!现在我们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我们就会被其他县逐步赶上,甚至被落在后面,这个信心一定要有!资金的问题不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思想上的问题,没有钱我们可以积极去争取、筹措,我们的压力越大,干的事越多,我们争取到的资金也会更多。我们必须有信心、有决心坚决完成今年的城乡建设任务。

二、加强规划管理

谈到规划我们往往想的是编制的一些规划文本,编制好这些规划文本主要还是县领导层面上的事情,在这里我强调的是规划管理的事,就是怎么样严格执行规划的问题。我们县是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先进县,这个荣誉是名副其实的,这十几年来我们县的规划部门、建设部门管理的比较好,我们的街道是方方正正的,没有多少新建的房屋跨越了红线,和其它县、市相比,我们县规划管的比较严,但近年来也发生很多违规建设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把握好规划,我们的城乡建设就要出现许许多多的瑕疵,就要出现许许多多的反复,这些现象我点一点:第一种是违规建设的问题,没有审批手续就擅自建设,规划部门视而不见,既成了事实,还无法拆掉。第二种是小区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土地挂牌摘牌后已经开始建设,开发商擅自改变规划,增加建设项目,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间再加个楼,一下提高了容积率,然后土地又不合法了。另一个是住宅改商服,现在有的地方还是有这个问题。第三种是落位有悖规划,墙体在红线以内,阳台却在红线以外。第四种是规划设计时不严格,好多楼体没有设计牌匾的位置,牌匾没地方放,这都是规划设计造成的。所以规划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今后的规划管理上必须从严把关,一个就是所有的建筑物效果图必须经过县领导审核,县级分管领导审,县级主要领导审,甚至拿到班子会上审,效果图既要有立面的效果,又要有落位的位置图。第二就是所有的小区设计规划完成之后必须坚决执行这个规划,不得改变。第三个强调的就是阳台一定要在红线以里,建设部门一定要把好关。第四个就是牌匾,必须留出牌匾位置,留出悬挂牌匾的建筑结构。今后,一旦发现违规建筑就要立即制止。

三、加快推进速度

首先是各个项目的建筑速度必须要快,东北有效的建设工期只有六个月,集中在5至10月份,好多工程如果时间抓的不紧当年就很难完成,就要跨年度,就会是两年工程也可能是三年工程。要把推进速度纳入各组考核指标,要求所有的规划设计要抢前抓早,好多规划设计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但有的还是很慢,还是有好几个反复,要求凡是今年干完的工程,规划设计必须在四月初全部完成,到五月就开工了,开工后再搞规划设计就晚了。不只是规划图,还有施工图纸,这些都得完成。第二就是工程的预算评审,这是个关键环节,去年由于评审力量不足,导致一些工程工期推后。第三就是拆迁,这也是影响工作进度的事,从现在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征收拆迁程序。影响工程进度的第四个就是由于建设单位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拖后。加快进度这方面我们要有一种雷厉风行的精神,坚决反对拖泥带水。今年有好多工程必须交工完成任务,两个公园必须完成任务,道路打通工程必须完成任务,其他工程在这里就不一一点了。

四、确保工程质量

这个问题应该作为城乡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过去只注重建设,注重速度,不注重质量,现在必须增强质量意识,特别是现在这么多的工程,要强调的第一点是,进场的工程材料要经过验收,红砖、水泥、钢筋特别是群众反应最多的门窗,要逐项检验是否合格。第二点是,各个施工阶段必须经过检查验收,特别是地下隐蔽工程,每个阶段都要检查验收,而且要做好纪实。第三点是,要按照图纸对整个竣工工程进行精细验收,要求现场质量监督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质量监督人员要公示,检查记录要存档。

五、研究工作办法

今年我们城乡建设可能遇到的难事、棘手的事会很多,所以必须要有创新的方法,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研究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迂回工作法。尤其是指挥部成员,还不十分熟悉建设工作,要潜心研究和学习,不了解业务的要边干边学,另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多想些办法,多动脑筋,用智慧去破解难题。

六、勇于攻坚克难

第12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 如何在保证耕地的条件下,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为了优化土地结构,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推动城镇化发展而出台的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问题。但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易受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而使其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增减挂钩概况

1.概念

土地增减挂钩就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这种政策是以国家总规划为依据的,其目的是将复垦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城镇建设地块归在一起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来增减项目区建设用地,并确保在不减少土地面积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整理土地。

优势

(1)对城镇化中的问题进行控制

从我国目前城镇化建设现状来看,城镇化建设处于高峰时期,城镇化乱象现象较为严重,城镇中的土地城镇化,人留在农村,或人来到城市打工,乡镇还留有住房。这种城镇化现象与城镇化整体目标相悖,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将复垦用地和拟建城市用地组合成一个项目区,采取先建后拆的方法,对土地和人口进行同步城镇化,即有多少土地就城镇化多少人口。这样不仅能为农村城镇化提供明确方向,一定程度上也能对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聚居地的特点是多、散、乱且结构不合理,城乡建设土地挂钩政策实施后,能引导村庄和人们向一处聚集,使农村聚居地向规划形态转变。政策落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能逐渐融为一体,这样便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的改进,以及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同时也能减少工作中一些障碍,便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优化土地结构,集约土地利用率

我国以往对居民点整理时,以满足项目用地需求为主,增加多少项目就聚并多少村庄。这种对区域结构和土地资源进行优化的方式,给城镇化建设工作留下许多问题。基于增减挂钩政策对居民进行整理,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而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处理的,计划拆建的农村居民点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耕地和基本农田中的居民点会逐渐被拆除,使居民点连成一片。这样不仅能减少居民点多、乱、散和农田不成片问题,也能增加耕地和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指标用地,最终实现优化土地结构和集约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山东省增减挂钩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农村基础建设设施得以改进,农民生活条件得以提高,并建设了一批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通过项目拆旧建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节省了1667hm2用地面积,农村建设用地节约利用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城市建设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策的异化

从目前各省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的增减挂钩政策偏离了原来优化土地结构,减少城镇化建设矛盾的初衷。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区地方为了突出地方业绩,在未征得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擅自扩大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强拆或圈占超出增减挂钩计划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使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宅基地,搬进社区化小区;二是一些地区为获得最大化土地级差收益,违背增减挂钩规定跨县使用征地指标,以此减少农村建设用地,获得挂钩城市中心指标;三是一些地区为了使地理位置优越且增值潜力较大的村庄城市化和实现最大化利益,将试点范围迅速地扩大,从而扩大圈地范围;四是一些地区为招商引资,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免费划拨土地和工厂上,而不将过多的心思放在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优化土地结构上。这些以牺牲农民利益而进行的城镇化建设,长期下去易给城镇化发展埋下隐患。

2.挂钩资金紧缺

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挂钩的前期资金筹措困难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置换过的建设用地转换为工业项目后,政府需要承担大部分资金,而这种项目收益较低,资金平衡度较差,易造成政府财政负担;二是农村居民点拆迁后需要大量的土地补偿款和土地整理资金,这些资金投入后回笼期较长,如果资金短时间不到位,又可能出现建新不拆旧或项目停顿问题。因此,如何平衡政府预期收益、合理筹措、运用和利用挂钩资金,已经成为政府财政风险的关键性因素。

整理出来的耕地质量较差

宅基地复垦过程中,要求耕地占用和补充之间必须达成数量和质量的平衡。而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较为注重耕地数量的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占一补一,但补充的耕地质量却无法达到被占用的耕地质量,甚至使高质量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增减挂钩政策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来看,我国在宅基地在国家层面上,还未形成单一且完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宅基地产权和流转制度等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致使宅基地在管理等不到政策上的支持。即便在旧城改造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城镇建设方面的文件,但因改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现有的政策不能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三、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问题的策略

1.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护制度机制

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农村用地进行整理时,也要尊重农民,维护农民的利益。

一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辅以人性化措施,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民俗和居住习惯,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且满足当地人们需求的建筑。同时也要适当的保护当地民族文化遗产和特色建筑,使土地整理和文化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二是要将复垦出来的土地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之中,并通过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政策对富余土地进行处理,将土地级差收入用于农村建设之中。

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群众,将群众工作做实做细,签订好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并收取楼房预付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杜绝强拆强建、违规操作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

四是要搞好服务设施配套。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因村制宜,本着同步推进的原则,搞好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好养殖小区,解决群众庭院养殖和农机具存放等生产生活问题。

为了确保这些工作顺利进行,相关部门还应该以农民权益和意愿为依据,建立健全的农民权益保护制度机制。

2. 整合资金,确保投入

资金作为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重要保障,其落实与否直接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主要政府投资为主,政府财力条件虽然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利益,但是多数县和乡镇政府并没有大量的流转资金,这就需要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整合资金,确保投入。

一是可以依托于地方企业投资,已确定的搬迁集中安置、建配套设施不需重新投资建设、耕地整理工程量较小、投资较少且项目区内搬迁积极性较高对回迁补助金额要求较低的项目,选择企业投资方式,以减少政府财政风险;

二是多元化投资,即企业、个人、地方政府和项目所在地村、社共同投资。可以将整理出来的耕地实行产业化经营出租,并依据项目实施前的约定以股金的方式进行拍卖取得的资金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分担政府财政风险;

三,可以由县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以项目区耕地整理指标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融资,以减轻政府负担。

以莒南县为例,土地增减挂钩专线深入抓好增减挂钩与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县直有关部门支农资金整合。引导鼓励村集体组织进行市场化运作,在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扎实推进民主决策,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高群众自筹资金比重。这种做法在当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做好指标双挂钩工作

我国现有耕地与人口占有量严重不均衡,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既要重视耕地数量的平衡,也要重视耕地质量的平衡。为了确保耕地质量的平衡,首先,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对耕地质量评价系统进行完善,以便更好的运用和评价耕地质量,实现建设用地指标和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挂钩;其次,限期内整理复垦出来的耕地,要按时完成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的置换归还。

4.完善挂钩法律制度

因现在的挂钩增减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使得建设用地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后而找不到有效的依据,进而使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对增加挂钩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首先,要求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过程中,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和变更登记手续;其次,项目试点区相对集中的农民住宅使用过程中,必须用农用地行为依法办理;再次,非农民住宅建设用地要依法征收、出让或划拨。

总结: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对城镇建设土地紧张、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在以后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内容作进一步研究以便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昌平,刘学熙,张慧.土地“增减挂钩”与农民“集中居住”是大势所趋[J].商务周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