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时间:2023-06-04 10:48: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第1篇

关键词:教师 语言修养 课堂 教学质量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遇到过这种现象:有俩位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相差不大,同样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乃至于连教案也是集体讨论过的,可是,其中一位教师讲课,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往往在无意识中记住了大量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另一位教师讲课,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终于恹恹欲睡,难以坚持。这主要是语言问题。教学语言可以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武器。

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加强语言修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准确、精炼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听一位教师的课时,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讲解。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简直是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吃一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意思模糊不清,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感念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结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要想使教学语言准确、精炼,就必须在课前下功夫,备课时要逐字逐句推敲,语句精炼,做到无语病现象,然后试作口头复述。到上课时当然不应当去背教案,但经过这样的的自我训练,教学语言也就逐渐趋于简明精炼了。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这课时,我提示学生默读,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找出重点段进行分析,在讲重点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则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讲课占的时间少了,而学生发挥想象,认真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果较好。

二、具有启发性的语言

卖火柴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怎样使学生理解这个“敢”字呢?如果教师此时干巴巴的提问:“这里为什么用‘敢’字呢?”学生恐怕一时答不上来。而如果进行启发性的提问,效果就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平时擦火柴时有没有考虑在三呢?”学生答:“没有,要擦就擦,一根火柴有啥了不起!”“这个小女孩敢抽出来一根来吗?”我问:“不敢!因为她靠火柴为生,可最后她太冷了,终于抽出了一根。”学生答。我接着说:“对,这‘敢’字表明了小女孩激烈的思想斗争,使我们更了解她当时的悲惨处境,从心底里同情她。”由于注意语言的启发性,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

三、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我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地球上资源缺乏,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等,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使用已无再生能力时,我提出假设:“假如这样,有限的资源供地球上人类使用的时间也就是有限的了,那在多少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又该到什么地方生活呢?”此时,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居住,我就问学生:“什么样的星球才能供人类居住?”“必须有供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星球?”“没有”,“对,即是有这样的星球,地球上的人类去居住也是有限的,这均是遥远的事情,也就是说现在不可能办到。我们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应从现在做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通过一番假设,然后又是否定这种假设,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注意了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学生对本课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也就认识比较深刻了。

四、具有感染力的语言

语言单调会引起大脑的仰制,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力求语言形象生动,注意语调的仰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这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受到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如有位教师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文章一开始叙述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这对于今天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怎样把他们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呢?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拉开了课文的“序幕”:“同学们,我们曾经度过 多少个大年夜?大年夜的晚上多么美好啊!一家人温暖舒适的房间里,围坐在圆桌旁,品尝着美味佳 ,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欢乐,精彩的电视节目,劈劈啪啪的鞭炮声,陪伴着我们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我们可曾想到,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小女孩赤着脚,披着头发,穿着一身破烂的衣服,手中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大街上,叫喊着叫喊着卖火柴……”

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2-058-1

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仍大量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处于茫然和随意的状态,教师往往认为文章内容即教学内容,表现为课堂上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

更有一些教师还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适应自己,死背教案,讲得多,问得细,有时还提一些无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填鸭式”教学模式挑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鼓励质疑探究,发挥创新潜能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潜能。在教学《我的战友》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又离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理解、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一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是创新的起点。它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在学习中,学生体验到的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问题,又经过思考解决了问题。为让学生多体验创造的快乐,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全面开启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

二、引领求异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可以有好几个好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表创新思维。如在《丰碑》一课中写道,在老军需处长死后,“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当我的学生回答“这个手势表达什么意思”时,有的同学就在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战士们借火”,这时,我让同学们再想想这手势还有没有表现其他意思的可能。学生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需要战士们不要管他,继续前进;有的说是军需处长鼓励战士们不要怕困难,勇往直前……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赋予文章以新的内容。

三、提倡自主争辩,发展创新思维

争辩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因为争辩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斗争,它必然会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求不同见解的各自依据,这就给学生思的维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在课堂的教学中,我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学生之间的争辩。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独出心裁,鼓励作为教学活动中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地阅读,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创新,在活跃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乌鸦喝水》,讲到“乌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喝到水?”时有学生说:“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这种方法不好,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太慢了,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子上,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做又快又好;又有学生说:“乌鸦可以用石子打掉瓶口就可以喝到水了,因为乌鸦浑身长着羽毛,用不着怕割破皮。”这些独特的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四、展开讨论想象,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一、树立生本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奖,学生听,教师参考大量的资料后,99画画,圈圈点点,然后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写得不亦乐乎。《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以人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活动要在教师引领之下,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中自我发现,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促进知识的生成。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各种对话,促进生态生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是最基本的要素,其中文本就是把各种要素紧密相连,实现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每一类对话的主题必须是学生,对话的最基本的依据必须是文本。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原则,切不可包办代替。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教学环境和教学感情的融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师生形成轻松活泼、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过程出现,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场景。根据课文叙述,小女孩“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饿死街头”制作了图片,大屏幕展现这些场景。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让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思敏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精心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语文课堂上的内容讲解按照教材或教材,参考指导上进行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过于笼统。不是问题太大,学生无从做起,就是问题小而多,学生感到凌乱,理不出头绪。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能很好地钻研教材,走了捷径,只注重参考教案和答案,脱离了文本。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内涵,充分驾驭教材,把需要讲给同学们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让这些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知识体系更富条理,脉络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要是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到能不能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不能引领学生继续深入地研究文本,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样说来,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水平,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太简单。同时,在设计好大论题的同时,也要有小问题的辅助。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只要能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突破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

观点之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方面的所得所思,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

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显性备课只是隐性备课的外在形式而已。因此,我们备课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隐性备课上,如果过于追求显性备课的形式而忽视隐性备课的重要性,那就是不分主次了。这个观点对于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案是自己教学用的,所以,在写教案的时候应该考虑怎样使教案更好地为我所用,而不是考虑怎样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

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

于永正先生认为,隐性备课最显内功,内功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成文字。内功好的人,文化修养高,悟性好,教学经验丰富,备课花的时间会短得多,效率也会高。针对这一点,先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人感觉条理明晰,句句都有鞭辟入里之感。

1.隐形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

老师们一定会说,哪个老师备课不钻研教材呢?说得有理,但我认为能够做到像于永正先生那样的教师应该是不多的。先生在备课之时,案头总是摆着各种工具书,打开课文后,先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做上记号。更让人惊叹的是先生备课的精细程度,现举一例。在《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有一词“翻山越岭”,如果是我备课,这个词语的意思我已成竹在胸,根本不会产生再去钻研它的念头,但先生却偏要查一查“越”字在这个词语里是什么意思。“越”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一查词典,结果有七种义项,在这里作“跨”讲。先生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意会还要言出。仅此足见先生备课突出了一个“实”字。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从中汲取母语的琼浆玉液,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去品味,去感悟,让学生咀嚼领会。但如果教师没有含英咀华的过程,又何以引领学生去品读体会呢?或许文中相当一部分的精华如过眼烟云,随着时间的流逝就烟消云散了。但是,某些品出味来的字、词、句定会让学生永记心间,甚至深入骨髓,无论时间怎样无情划过,也会如一缕茶香总在学生心间袅袅依依。

2.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

备课时,先生力求把课文读“活”。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听了潸然泪下;朗读《小稻秧脱险记》,学生听了手舞足蹈;朗读《桂林山水》,学生如身临其境……先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而且是出声朗读,直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为止。先生认为,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师生朗读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在我们平常的备课过程中,似乎没有做到这一步,当然,我们肯定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也用心读过课文,但没有做到有滋有味地读,出声地读更是鲜见。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或许只知道该用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而在实际操作起来时又不知所云。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先生那样力求把课文读“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低沉处还它个低沉。文章各处情感的支配了然于胸了,还怕指导不好学生的朗读吗?

3.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

教材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生动精准,作者在写作之时对于文字的推敲、锤炼,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去揣摩、体会。

于先生在许多课上都有精彩之处呈现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淮北之行。记得那次于先生上的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先生独具慧眼,从诸多的文字中提炼出了一个“让”字,用这个“让”字总领全文,使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让”是一种美德,“让”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境界。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真的是一个英雄,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人品高尚。这个传神的“让”字,就是先生反复推敲作者布局谋篇意图后的结果。还有在《燕子》一课中,“燕子飞倦了,落在远处的几痕电线上”,为什么这里不用“根”而用“痕”?只是简单的一个字,有多少意趣在其中啊!如果不去用心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意趣,怎能发现这些语言文字的意味呢?

所以,教师只有对文章的妙处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才能自如地引领学生去感悟。教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观点三:要思考教法

熟悉于先生的人都知道,当你打开先生的教科书时,字里行间都写着字,先生把此举称之为“备课于书”。有许多教案他都是写在书本上的。那么,先生在他的教案之上都写了些什么呢?他认为,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理解与体会要记,教师讲的重要的话要记,重要的参考资料要记。

对于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段、造的句子,先生总要自己先写一写、练一练。在每次写作指导之前,先生必定是要写下水文的。

另外,在钻研教材的时候,先生喜欢和同事讨论,同事间的讨论常常使他豁然开朗,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别人一句话就点破了。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也应该常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摊开来与同事一起讨论,每周的集体备课应该是交流的最好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里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15分钟”的有效备课,是这位教师教学智慧的彰显。

细细思量,“每堂课都准备了一辈子”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用一辈子来备每一堂课,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业务修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学习、实践,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学习的教学方法,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只有这样在隐性备课上下足功夫,才会在显性教学上体现出超乎寻常的功力。

第5篇

记得读初中的时候,还喜欢跟邻居的几个五六岁的孩子一起跳牛皮筋。路人看见了,总会投来奇异的目光,那眼神好像在说:"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的我不仅喜欢和他们一块跳牛皮筋,更喜欢和他们做游戏,和他们跳舞、唱歌……说白了,就喜欢当"孩子王"。

就这样,我怀着牛皮筋弹起的梦想,考入浙江幼师。说实在的,就在毕业实习那阵子,我就怀着疑自己选择了不喜欢的职业。那时在行知幼儿园实习,为了第二天能上好课,带好一天的活动,前一天晚上要开夜车准备教具、备教案,一直到凌晨两点多,眼皮打架了,头也痛了,还要反复检查教案、教具是否都准备好,天天如此。天天给自己加油鼓劲:我绝不能上一堂失败的课。当我看到孩子们获得的微笑时,当我的实习成绩得到园主任、指导老师的充分肯定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和自豪:我可以当老师了!

十九岁,我真正跨进了幼儿园的大门,做了一名幼儿教师。迎接我的是一束束纯真而带着探究的目光,孩子们打量着我这个自己也需要老师的老师。"别忘了,你是勇敢强健的爸爸、温柔慈祥的妈妈、善良可亲的姐姐,是博学多才的智者,还是和他们一起嬉戏的伙伴……"理智在不时地提醒着我。我微笑着走进孩子们的中间和"小男了汉?quot;脑门顶着脑门,手腕扳着手腕地比试,跟"小公主们"一起唱呀、跳呀。从孩子们那友好、信任的目光中,我读到了孩子们的心底的声音:老师,我们欢迎你!

上美术课,部分孩子对着画纸置之不理,没有一点积性时,我只好耐心地手把手地教。语言课时,我为了教他们一个新词语或一个短语,我把说话的速度放慢,同时也不忘做些生动地教具,便于他们理解。做幼师的,谁都怕带小班,但谁都逃不过要带小班,我也是如此,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大小便经常解在衣裤上,刚开学段时间每天早上要哭,每天早上我也会条件反射地情绪紧张,但还是要耐心地处理每件事情。我想我不仅仅要做他们的老师同时还要学会做他们的妈妈,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结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不想动了,还真觉得累。可是每当我看到自己的辛勤和爱心使孩子们取得一点进步时,一股由衷的欣慰油然而生。

有一年我带小班,下学期班上来了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她叫李佳烨。记得刚入学那天,佳烨的妈妈诚恳地说:"本来要把她放到聋哑学校去,知道我们单位几个同事的孩子在董老师班里,我想让她有个伴,那几个小伙伴她认识,所以想让即试试看,不行的话,我们再转园好了。"我看着这张可爱的小脸蛋,期盼着能从好的嘴里发出与同龄人一样甜甜的声音,可她只是瞪着眼睛看着我……我开始有点惧怕--这样的孩子来到我们班。让我怎么带好这个班?

几天下来,小佳烨还算能干,小朋友做早操排队,她也会走过来排队,她看到老师敲铃知道要集合。为了让小佳烨学会说话,我每天上课时有意识地用身体语言给她提示,鼓励她。下课时,我拿着一些图形卡片,让班上几个能干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说图形卡上的词语,让小佳烨对着我们的口型学。有一次上课时,我惊讶地发现她举高了小手,嘴里还不停地叫"老师、老师",叫得虽然不是不很清楚,但确实是在叫老师,一下子我们班的老师和36个小朋友不知道有多开心,我们兴奋地跳起来,佳烨会说话喽!佳烨会说话喽!那天,她妈妈来接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不敢相信,在班里小朋友的鼓动下,佳烨对着我们两位老师叫了一声"老师",佳烨的妈妈蹲在女儿的身边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一脸憨厚朴实的母亲抱住了女儿。"辛苦你们两位老师了"好半天,她对着我们说。

一段时间后,小佳烨已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会说几个日常短语。在生活护理上,我们对她也是加倍地关心和照顾,佳烨很喜欢上幼儿园,特别喜欢画画,喜欢老师在小朋友面前夸她画画得好,看到小朋友为她鼓掌,她就知道小朋友也在表扬她、喜欢她。

我们也为佳烨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感到自豪,如果您没有做过老师,也许很难体会这份心情,但这确实是一个老师最值得骄傲的时候了,这是我们用满腔的爱换取的一份厚礼--一份世俗的天平无法衡量的感情:"孩子们爱我,我更爱孩子们。"世了上的爱有无数,而孩子们最需要的爱是鼓励和关怀以及毫无怨言的耐心。

对于那些顽皮的孩子,我付出了千百倍的耐心,上课多提问他们,早操课时请他们排在第一排,多给他们机会,从而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户外活动时,顽皮的孩子不小心扭伤了脚,或是流鼻血,有些不理解我们的家长要责怪我们,我们诚恳地向他们道歉、赔不是,同时提醒自己要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小小运动会上获得名次的时候,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美工展览区展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当这些顽皮的孩子在木偶戏表演中有声有色地表演的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满意地笑了。对我们也多了一份理解。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写道: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不是吗?当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当我给孩子们完《七色花》的故事以后,问他们:"假如有一天,一位婆婆也送给你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要用它做什么?

有的说:"我要把它送给贫穷的人。"

有的说:"我要让北极变得温暖。"

有的说:"我要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美。"

"可是小朋友想一想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七色花吗?"

"唉,没有呀!"孩子们失望地说。

我就说:"有,这就是你的做事情的本领。等你们长大了学会了很多本领,这本领其实就是七色花。你用这朵七色花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从孩子们的目光里,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朵朵神奇的七色花,七色花让我的心和孩子们的心连在一起。

我还通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育孩子富于爱心和同情心,让孩子有"我要送给她一双温暖的鞋子"这样的爱心;我用散文诗欣赏《帽子的秘密》教育孩子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用故事《共伞》对孩子进行友爱教育等等,我还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作风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6篇

一“班班通”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受到高度重视。而“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为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途径,为广大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1、“班班通”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几乎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终身在学习。” “班班通”拓宽了教师的学习范围,它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内容。

2、“班班通”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40多个问题,不可能!”班班通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利于教师的归纳和总结,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成长。

二、“班班通”对教师教学的作用

“班班通”教学模式,它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形成信息空间,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授方式,改变备课方式,突出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班班通”改变备课方式

“班班通”实现了备课方式的革命,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在家中进行备课和制作课件,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将自己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交流论坛栏目。这样不仅可供自己调用,还可供互联网上与同仁进行资源共享。

2、借助“班班通”,优化课堂教学

(1)营造特定氛围,优化教学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班班通”介入语文教学,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导入内容,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2)合理运用,突破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进行有机的组合,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降低讲解难度,可以实现有限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传授知识的目标。[3]如《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辉煌图片,播放有关片段。如果这时让学生说说脑中圆明园的样子,相信他会说得美轮美奂。显然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运用“班班通”,活跃教学双边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互动的效果决定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往的教学,教师想了许多办法来促进教学的双边互动,如卡片式、游戏式等,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互动无疑会因其单调而被逐渐否定。如果我们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师生互动,则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

三、“班班通”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作用

“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它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精心设置、合理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知觉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班班通”中的录相、投影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如:播放一个按写字笔顺依次出现的动画,小学生是很乐意看动画的,这样学生看着动画就会在无意中学习了字的笔顺。

2、运用“班班通”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声情并茂的多媒体音响世界,通过五彩缤纷的信息呈现,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创造美,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七颗钻石》时,为了让学生对爱心的力量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播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和动画资源后,又搜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

3、利用“班班通”,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7篇

为学生幸福的明天着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是与时俱进的抉择,是对新世纪教育的要求。为此,在高段语文教学中,我重视了自学课文的学案设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让学生与课文对话,质疑问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以自主作业为交流的平台,在师生间、生生间展开广泛的对话,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品质。实践证明,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交流对话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指导自主作业,培养自主探究

叶老曾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的理想,教师就得开放教学的思想,开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开放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能力等的限制,如果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让他们放任自流地学,就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让课堂更富有效率和民主化,为把写作业实实在在地引进阅读教学课堂,从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着眼,让学生写得具体,写得充分,写有实效,我遵循“目标引领、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的教学思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以“静态学习”的方式呈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好学案引领学生自能读书,把自主阅读和自主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与课文发生对话,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

我把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的“目标引领”学案设计为:

一读:朗读(2遍以上),要能读准生字字音,分辨并记住生字字形,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思: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写得怎么样;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学习;提出在学习中的疑难困惑问题(1个以上)。

三练:1、字词训练。抄写一类生字(两遍),找最相似的形近字1-2个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用生字组词或扩词;挑选多音字(1-2个),根据不同读音组词;抄写好词(5个以上)佳句(2句以上)积累;自选词语(2个以上),写出它们的近义词、反义词;挑选新词或常用词语(2个以上)造句;找出新词或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写出自己的理解。

2、句子训练。挑选疑难句子或重难点、关键句子或留有广阔思维空间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悟、理解;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挑选句子(1个以上面)缩句;改文中的反问句为陈述句;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各1句以上)。

3、段的训练。挑出最喜欢的段或感受最深的段,写出自己的理解、感悟。

4、修辞。抄写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段,并练习仿写。

“一读、二思、三练”的“目标引领”学案由教师打印好,每生复印一份,要求贴在语文书的第一页,便于随时翻阅,起好一个阅读导向作用。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文,把一些词句等训练明确化。不是每一课,每一次作业都要照此面面俱到。依据课文特点、学生经验能力,允许学生增删目标,丰富目标,不同学段、不同的课文写出的自学作业可有所侧重。凭借这些“目标引领”内容,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作业行为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学生遵循“目标引领”内容展开自主学习,读有指向,思有目标,练有内容,学生就能做到边读边思边写,不断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时的教材就变成了一个例子,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凭借。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学生结合“目标引领”的内容,挑选了“天涯海角、安慰、凄凉、寂寞”等词语进行积累,就“陆续、简陋、危险、野蛮”等词语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用“畏惧、恐惧万分”等词语进行了造句练习,挑选了“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等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悟,提出了“鲁滨孙在住所前插下杨柳桩子,这对防御野人起了什么作用呢?” “开头说鲁滨孙遇到困难一点也不畏惧,为什么后面却又说他遇到了野人后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生活”等有价值的问题。“预习提示”的问题: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问题大,有一定的难度,是理解课文内容、挖掘人物品质的一个重点。从写的作业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只能达到五、六层。于是我就把他作为第二课时合作探究的重点,来达到对人物品质的把握。

“一读、二思、三练”这样的自读导向,贵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实实在在地动笔。由于提供的是如何学习课文的方法,作业的具体内容多由学生读中决定,由学生自主选择,因此,可说是放手又不放任,是主导与主体、扶与放的有机结合。这样的作业练习,保证了读书、思考、写作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发自内心与教材(课文)发生对话,与作者发生对话。学生自读中的感悟,学生冥思苦想后的豁然开朗,学生在学习中捕捉到的灵感,享受顿悟的欣喜,不是教师的精彩讲解所能有的。学生的读、思、写,凭的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又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作业,既是在积累语言,又是在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语言训练实在。写出的自学作业,可以说是酸、甜、苦、辣的结晶。这样的自主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必能陪伴学生一天天走向知识的殿堂,让学生不断品尝到自我成长的快慰。由于每一次作业都有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在闪耀,都不同程度地呈现了学生思维的果实,挖掘了学生蕴藏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自己的伟大,学生自信、自强的意识就越来越强。

多读多写,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过程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的有效的学习。学生在读书中的自悟,写出的对词、句的理解,以及还有哪些句子不懂,哪些地方不明白,向教材发出的质疑和问难,无不体现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有力地培养着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在自我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二、达成交流对话,培养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是基础,合作探究是深化;自主探究结果好比是作文的素材,合作探究好比是对这一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如何将自主作业转化为教学的资源,让它产生更大的激励功能,我认为进行交流与对话是关键。因此,我让阅读课的第二课时主要以“动态学习”的方式呈现,以自主作业为凭借,让它成为合作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连接课本与师生的一座桥梁。这时,教师要着力营造的是一种交往互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相争论时激情飞扬,在质疑解惑后惊喜万分,让爽朗开心的笑声溢满课堂,让师与生、生与生在互动中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

首先,在同学间开展交流

。方式是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作业检查、交流。借助自主作业的检查、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成自我与文本再次对话,对自主作业进行修改、完善。其次,针对疑难、困惑,在同伴间、小组内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思想交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解疑、解惑,共同进步、成长。

第三,在此基础上,在班级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对话。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又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交流对话的步骤、内容、方式通常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由学生1—2人读自主作业,在全班交流、欣赏、评议。

2、重点抽查了解自主作业中挑选并理解的词语、句子及阅读中有独特感受的句段。如句子“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一同学是这样谈自己的理解感受的:“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没有任何人与他进行沟通,没有人与他交谈。这样的生活的确很难过下去,不过鲁滨孙还是凭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地生活着。” (《鲁滨孙漂流记》)

3、就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疑难及困惑,鼓励学生提出来或向教师发问,然后组织有效的讨论、交流活动。教师也可围绕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时提出一些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挑起思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使教学的重点目标得以落实。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前四个自然段多次描写到“冷”,这是为什么?在讨论中,学生就逐步明白了“冷”既指自然环境“冷”,又指社会环境“冷”(坐马车的人、小男孩、爸爸等),这样一来,对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挖掘也就更丰富了。

4、交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法上的感悟。

这四个方面交流对话的内容,不是平均用力,通常把二、三两个方面作为重点。要努力消除学生对话中羞怯、畏惧心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理解、看法,讲出自己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让不同的观点产生碰撞。教师要顺学而导、适时点拨,既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又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做到“精要点讲”,开启智慧,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正确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就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不论是同桌或小组内进行的作业检查、交流、对话,还是在全班开展的广泛交流与对话,合作探究的意识熏陶蕴藏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对疑难及困惑展开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探究的品质。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趋正确,更趋全面,更趋深刻。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就一定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习得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心灵和精神得到有效的充实。

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交流对话” 教案一例

《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学生按学案指向,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作业。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抽查“自主阅读”情况。

1、朗读。你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

2、能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吗?

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预习提示”问题: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学作业”中各自做的情况,互为补充,使答案渐趋完整。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纳(主要从吃食、居住、安全、孤独等四个方面)。

2、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段中感悟出来的。

3、你对文中哪些句、段还比较感兴趣,挑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4、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向同学和老师提出来的吗?先在小组内提出,讨论、交流;小组解决有困难的,再全班讨论、交流。

四、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如从鲁滨孙的经历中想到什么,从鲁滨孙的身上学到什么?

1、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启示。

2、教师谈自我启示,提出希望、祝愿。

五、拓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