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标准流程

合同管理标准流程

时间:2023-06-04 10:4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管理标准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同管理标准流程

第1篇

西方有句谚语,财富的一半是合同,合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数据时代下的经济活动具有种类繁多、数据量大等特点,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合同管理贯穿经济活动的整个流程,合同管理能力的高低则是管理者流程优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合同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商务活动的集合,包括前期考察、调研、谈判、拟定文本、签订等环节;二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合同履行风险的控制,以及合同各环节的参与者的监督。利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更为有效地避免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提高合同管理工作效率。

二、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企业管理者重生产、重订单、轻管理,尤其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有的企业没有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有的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或管理人员,有的虽有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部门,但管理混乱或无序。企业管理者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无视或不够重视,造成合同管理工作主题缺失或管理无序。

2.合同审核不严,缺乏风险控制机制。由于很多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合同审核的法律事务部门或企业法律顾问,有些企业设立了法务部门,但企业法务部门的法律顾问和各有关人员在合同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权限的规定不够明确,不能充分或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如在合同谈判和签订时把关不严、合同条款表达含糊、法律或合规性审核不够严格、合同履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潜在风险。

3.合同的管理和履行效率低下。企业缺乏高效、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核程序,合同的洽谈、起草、审核、签约、履行等环节无法紧密衔接,造成合同管理无序混乱,合同履行效率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缺乏准确高效监督及反馈程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4.缺乏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制定涵盖合同起草、谈判、审核、签订、履行、监督的合同管理制度和统一的合同编码体系,使合同管理缺乏制度依据;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履行合同条款的能力进行评审,对于企业常用业务合同进行文本格式化和通用条款优化等标准化工作没有开展。

三、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要尊重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大数据时代下,合同管理亟待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使企业合同管理标准实用可行。

1.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是经济和时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经济合同客观地反映着生产和流通的现实经济情况,它作为联系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纽带与桥梁,在保障生产生活、经济发展顺利进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行,混合所有制和大数据引领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企业改革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愈加活跃,经济合同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构成了大数据时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元素,社会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就客观地向我们提出了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问题。

2.合同管理的现状是推行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潜在动力。由于非标准化合同管理带来诸多问题,给经济合同的审核、履行、监督等环节带来很大困难与不便。要做到提升经济合同的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减少合同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必须实施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大力推行合同管理制度化、编码体系的标准化、内容条款规范化,以及合同文本格式统一化。

3.合同管理标准化是降低合同管理沟通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同管理的标准化,可把合同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内容、业务间的衔接关系、各自承担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这样可以使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大大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合同管理标准体系的模式

企业合同管理纷繁复杂,在大体上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管理和操作两个层面:

1.管理层次包括《合同分类编码体系》、《合同审核管理标准》、《销售(采购)合同管理标准》、《特殊合同类管理标准》等标准,这些管理标准分别对合同分类编码及各类型的合同在拟定、审核、签订及履行全过程中的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管理方式及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2.操作层次包括《合同格式文本标准》、《合同要约推荐标准》等标准,格式文本是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一般在积累总结经济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完善的,完备成熟的格式文本不仅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合同管理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1.合同管理制度的动态化。制度是基础,没有制度,任何管理工作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合同管理工作亦是如此。任何企业都要建立健全适合于自身的的合同管理制度。首先要看有没有合同管理制度,其次要看合同管理流程有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最后要看现有的制度是否适应目前的企业合同管理,若不适应,则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将合同管理制度纳入动态化管理,合同管理制度要随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范围和形势的变化而改进,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让制度成为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瓶颈。

2.合同编码体系的清晰化。一个企业的合同的编码体系一般包括合同承办部门的代码、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序号、合同分类等,在合同编码体系中,合同承办部门代码和合同分类较为重要,一个能够清晰地表达了合同承办的主体,一个能够清晰地反映合同的类型,合同承办部门代码一般以部门英文缩写或部门在企业的习惯性代号作为编码,合同分类一般按照合同的经济性质分为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技术合同、担保合同等,合同分类看似简单,但直接关系到合同处理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好,会为以后的合同管理流程带来很多不便。

3.合同审核流程的层次化。企业的合同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合同审核流程,审核流程要分类制定,各审核人员要责权清晰,层次分明,将一般合同、重大合同、特殊合同审核和签订的权限具体化,由于合同履行和监管也大多是由合同审核的参与人负责,通过完善合同审核流程,将合同审核流程层次化,进而明确各层次在合同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

4.合同档案管理的日常化。合同管理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它是一个与合同管理相关数据的归集、整理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合同数据更加复杂,应当更加重视合同档案管理工作。合同承办人或者合同管理人员要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主动收集合同相关数据,包括合同签订前的项目审批文件、考察、咨询、谈判会议记录、法律及合规性审核等材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标的物签收、核验、合同变更等材料,合同履行后的经济效果评价、合同总结等材料,形成完备的合同管理档案。合同档案要纳入常态化管理,做到合同管理数据随产生、随收集,做到洽商记录不过夜、合同备案和审核意见表填制不过夜。

5.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互控化。合同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是一个互相衔接、联动的体系,每个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对其他岗位都有纠错、互控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

6.合同文本的格式化。合同文本的格式化首先以合同法为前提,尤其是格式化合同涵盖了法律规定的主要条款,在客观上起到了法制宣传的作用,提高合同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履行合同的自觉性,加强合同文本格式化的普及,也可大大减少经济合同纠纷。

7.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合同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保障,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开发适用企业自身的合同管理软件系统,加强合同处理流程的信息化,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第2篇

一、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传统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

1、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管理网络,部门职责不清,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专职合同管理人员;

2、没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职责不明确,且管理方式还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合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

3、没有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往往不够规范,周期长,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够理想且易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4、合同管理数据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丢失现象严重,查找调用费时费力,造成后期合同管理困难。总的说来,合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传统的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

2、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职责不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制订统一规范的合同管理工程流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脱节,效率低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之大忌,最终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

3、合同文档不规范不统一。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有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档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有些业主甚至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

4、合同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在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的申报审批、谈判签约、合同评审、履行等整个环节因无规范化管理,难以对合同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5、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少企业在进行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比如,在签约前的合同审批和评审环节,涉及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有些合同长时间不能签定,严重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进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成本费用,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效率,制约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6、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不断强化思想的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工程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对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建筑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知识,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等,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有效增强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二)结合行业特点,引进技术,建设集合度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应鼓励工程企业根据相关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进相关科学技术,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合同操作全过程中的因素,构建具有网上申报、审批、审查、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属于企业自己的集合度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本企业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进程。

(三)建立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运作,实现工程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前提是需建立统一且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

首先,企业需形成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明确合同主管部门、承办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从而保障统一管理平台各个环节运作的有效性。

其次,企业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功能及要求,以及操作的标准流程指向,使操作人员有明晰、规范的工作指南,从而确保统一管理平台快速、有效、规范的运作。

(四)企业还应制定一系列与合同相关的统一标准程序文件,如在建工程一览表、合同项目申报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标准模板、合同管理数据台帐等,以保障统一管理平台操作的有效性。建立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除了能够保障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运作,还能够全面完善合同管理数据,易于对合同各个环节的控制,易于对合同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也易于企业管理层查阅调用合同管理数据,快速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四、电力施工企业做好合同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合同管理标准程序,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企业决策层应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出合同管理的标准程序,使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应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订立程序、制定承办人制度、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管理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合同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定期针对合同管理人员开展管理交流与业务培训活动。

(二)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

现建设工程基本采用招标方式,招标文件中均附有合同条款,在招标阶段应对合同条款详细分析,如:如何计量、如何计价、价差如何调整、甲供材料范围、进度拔款比例、付款形式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

(三)组建精干谈判队伍,合同谈判前统一意见

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主人翁责任感,谈判队伍中要有把握谈判重点的领导,也要有关注细节的技术、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合同谈判前全面分析合同条款中不明确的内容,如:施工量与清单量有差异时价格如何调整;材料价差调整品种;材料价差风险范围等往往在招标阶段描述并不十分清楚,在谈判前谈判队伍内部要先进行评估,提出哪些问题,如何提,谈判要达到什目的,让步的底线,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形成统一意见。谈判前还应尽可能的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掌握主动权。谈判过程中要有耐心,不急不燥,逐步试探对方底线。

(四)重视施工前合同交底,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工程开工建设前,应组织施工、技术、经营、物资、财务等方面管理人员参与合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发承包方的职责及技术方面要求,材料及设备合同双方供货范围,质量、安全、进度、保修等方面要求,合同价款构成、费用结算、进度款支付条件等,树立起“合同管理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的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员工工作重点围绕合同约定开展。

(五)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地沟通,并形成书面记录

合同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会引起工期变化、有些会引起费用变化、还有的会引起工期及费用均发生变化。当事件发生后,电力施工企业要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就造成的损失提出书面补偿意向,也就是施工索赔。做好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的作用,首先,可以为结算提供支撑资料;其次,可以保护企业利益,预防和减少损失;第三,可促进和提高承发包双方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六)定期进行合同管理检查

根据建设电力施工企业施工期可每月或每季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进度、质量、产值、索赔、合同变更情况等方面。

(七)进行合同管理总结

合同履行完毕做好合同管理总结,包括施工范围、工程造价、人材机费用金额及占总造价的比例、索赔事项、索赔费用金额、未处理的问题及原因等,分析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得、失,促进合同管理工作地持续提高,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第3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流程;风险;控制

关于企业经营活动、运营管理工作,其合同管理属于系统,结合有效地管理流程与方法,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进行合理防控。从本质上讲,合同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范畴,而企业运营期间所存在的风险、制因因素均会对合同管理工作产生制约,使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呈现作用下降的趋势,同时更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基于此,该文对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其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控制对策。

1企业合同管理流程

在企业建筑项目运行期间,可通过对合同管理的方式,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具体的合同管理流程为:起草和审批、洽谈、签订、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下文对合同管理各个流程进行重点阐述。

1.1起草和审批

合同起草一般由企业运营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建筑双方对合约的建议,编制与之相对应的合同模板;经过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对合同条款的全面审核,移交至上级管理部门,完成合同审批工作,并经过企业管理者签字、盖章后,合同各项内容方可执行。在此期间,合同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合同起草人员需对建筑项目中标情况、企业双方判断结果进行充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合同内容进行编写。其次,在合同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料数据,均应由企业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工程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与监督部门开展系统化审批与签字工作,同时在合同审批期间,还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切忌不可出现越级审批行为。

1.2洽谈、签订

合同管理中,洽谈工作属于重要流程环节,其应在建筑双方洽谈前,对洽谈目标进行确定,通过对自身与对方底线的判断,在必要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让步,从而才能在合同洽谈流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同时合同条款应具备明确和完整、用词准确以及责任细化的特点。在洽谈工作结束后,依据企业双方的洽谈结果,由运营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将合同矫治部门经理审核,再移交董事长对合同进行审批和签字,致使该项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另外在合同审批后,由企业双方代表完成合同签订工作,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中应要求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若在特殊情况下,不可同时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应避免一方先行签字盖章行为的出现。

1.3存档与分发、交底以及工作履行

存档:对建筑合同实施存档备案工作,其主要依据建筑类型、功能以及签订时间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存档,以便于后期查阅。分发:在合同签订与存档工作后,合同所涉及的相关资料信息,应分发至企业各个部门中,在此过程中,还应关注资料清单的执行情况。交底:通过对合同条款细节化的阐述,使相关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能够准确地对合同内容进行判断,并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强制化管理,其中,所涉及的部门由项目部门和工程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供应部门等。工作履行:工作履行情况,对合同管理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若要更好地确保合同履行效果,应通过对合同注意事项明确的方式,针对合同履行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进行全方位控制,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合同管理风险

在企业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常见风险问题,主要由外部因素、对方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所导致,其中外部因素是指:国家关于建筑行业建设方针、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等外界制因;对方因素是指:对方蓄意违约、对方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较差、财务资金周转失衡等;自身因素是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管理能力与企业负责人经济决策能力、设计水平等。上述风险制因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在进行建筑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准备风险、签署风险、履行风险与管理风险4种。

2.1准备风险

合同准备阶段,存在管理风险为策划风险、调查风险和合同对象风险、谈判风险、文本风险与审核风险六种。策划风险为:合同内容设定不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合同内容与实际建筑项目之间出现严重偏差、对合同内容法律问题出现有意规避行为;调查风险:未按照客观公正原则、对调查对的信誉度与合同履行情况过于高估;合同对象风险:合同对象自身素质水平不足、将合同履行能力较强的合同对象排除;谈判风险: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等产品规格与性能考虑不周,使自身利益受损;文本风险:合同条款缺少完整性、精准性以及文字明晰性的特点,促使合同对象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误解的状况;审核风险:审核人员专业技能缺失、工作责任认识不足,使其无法发现合同内容与条款中存在的风险。

2.2签署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在建筑合同签署期间,也易发生相应的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超出规定签署时间、印章措施、未按规定流程存档与合同条款被恶意篡改等。对此,可采用企业部门职责细化、印章严格管理、程序化与专业化合同签署的方式,对合同签署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2.3履行风险

合同违约风险、变更风险、转让风险与终止风险,是当前企业合同履行阶段中较为常见的管理风险类型。针对此,应事先做好合同对象的调查工作,结合准对象的历史合同履行状态,判断其是否会在项目建设期间,出现合同违约与转让的问题,若准合同对象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需在未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对其进行更换。同时针对合同变更与终止问题,可选用施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实时报道原则,对项目合同进行标准化控制。

2.4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环节,存在的管理风险为:归档风险与执行效果评价风险,如合同所涉及的机密泄露、合同盗用或滥用状况频繁出现、执行评价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对此,应采用合同不定期检查或查阅的方式,加之对准合同对象调查和结果反馈,构建健全且完善地评价体制,针对准合同对象出现的风险遗失问题进行严格控制。

3有效地合同管理风险解决对策

3.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当前企业解决合同管理风险行之有效地手段,一般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的企业中。风险规避属于事前风险控制的方式,其主要分为试探风险承担和拒绝风险承担两种形式。首先,试探风险承担: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防控工作中即为常见,其主要依据风险评估标准,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判断,结合合同条款的设定,判断企业能够承担合同管理风险的范围。其次,拒绝风险承担:在针对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中,若企业缺少风险降低的手段与能力,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可采用拒绝签订合同的方式,规避合同管理风险。

3.2风险承担

企业风险承担手段,主要依据外界的作用,将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在此期间,风险承担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担保;另一种是风险分散。其中公司担保为:企业在已知的情况下,无法对预期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控制,而采取的风险防控手段;风险分散:企业选用合同拆分的方式,对当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实现管理风险降低的目的。在企业运营活动期间,公司担保、风险分散属于企业常见风险防控手段,不仅可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还能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济活动运营期间,合同管理属于日常工作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各项工程建设的基础。结合合同管理风险,采取有效地风险防控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可强化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卫民.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同行,2016(5):27-28.

[2]赵领宏.合同管理流程及其主要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5(17):101.

[3]冯戈利,秦现生.航空制造企业中合同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5):133-136.

[4]赵燕.浅析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风险[J].中国科技投资,2014(A6):307.

[5]周菲,冯鹏洲,刘河东.浅析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知识经济,2014(18):86.

第4篇

合同是潜水承包商与业主履行义务、享受权利的主要依据,它确定了工程项目的价格、工作内容、工期以及质量目标、健康安全环保要求等。在工程施工中,承包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全面、正确地履行合同,所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其他工作的指南,也是实施对工程项目总控制的保证。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就不可能有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也不可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目标;同时,合同也是项目完工后计收工程款项的依据。因此,在潜水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合同管理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这种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而合同则是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相互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具有法律的权威和强制性,违反合同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然要尽全力地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合同是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要时时遵守的法律依据,必然要受到承包商的重视,把加强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争取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同时,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性和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也促使企业认识到,在工程管理中自觉地加强合同管理并圆满地履行合同,这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第二,加强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营运,实现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水下工程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只有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才能组织生产经营。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必须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获取一定的工程服务项目;也只有通过履行和管理合同完成工程项目,并继而取得收入和营业利润。企业只有对经济合同进行严格管理,才能使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得到密切的衔接和配合,高质量、低成本的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实现利润增值。相反,如果施工组织不注重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一旦有违反合同、错签合同或者不当履行合同的现象发生,必然要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增加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和费用,从而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者可能导致危及企业生存。

第三,加强合同管理是预防和解决经济纠纷的有力武器。我国的经济合同纠纷一直大量存在,甚至呈上升趋势。由于经济合同纠纷,不仅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这些经济纠纷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企业合同管理不善造成的。潜水施工主体若对其所签合同缺乏必要的管理,才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隐患,其结果往往是为纠纷所累,不仅造成很多资源、成本在纠纷解决中耗费,也严重影响了同业主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加强合同管理对于保证合同质量、预防经济合同纠纷、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科学的合同管理能够防止经济犯罪、纯洁社会环境。经济关系法律化、合同化的推行,对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利用经济合同违法犯罪的现象也屡有发生、禁而不止,给国家、社会和企业自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社会环境。当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违法犯罪的情况主要有签订假合同进行诈骗、采用签订合同的形式挪用公款、控制合同的签订行贿受贿等等。建立和健全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并对经济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就可以堵塞漏洞,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纯洁社会环境。

二、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

同其它行业一样,潜水工程合同的管理也需要遵循一些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概括起来,这些原则主要有合法管理原则、全面管理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和流程管理原则。

(一)合法管理原则

经济合同管理的各项工作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使得公司的权益能够依法受到保护。合法原则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合同的基本准则。在经济活动中贯彻合法原则,才能使名项交易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具体说来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规的要求,并参照有关政策。尤其不得订立非法合同。合同的签订履行争议的处理等管理行为一般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法律无明确规定或属法律空白的,合同应遵循一般的公平公正诚信等原则。法律明确禁止的,应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使合同管理合法或至少不违法。技术上无法规避的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合同管理不得为之。

(二)全面管理原则

完整的合同管理应当包括有序的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恰当的合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和偏差都会影响整个管理工作的绩效。全面管理原则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缔结合同的前期准备阶段,包括了解对方资信情况、确定合同内容等是整个合同管理的基础;第二,合同的审核签订阶段,包括确定合同条款、按照规定流程审核等,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第三,依约履行阶段,包括己方依约履行和关注对方履约等,是实现合同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第四,争议处理阶段,这一环节虽然不是合同管理必经环节,但关系当事人利益,也应妥善管理。

(三)分类管理原则

分类管理原则的要义在于不同种类的合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应当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与程序。关于合同的分类有不同标准,依签约的对象分,可分为内部合同与外部合同,内部合同例比和存在关联、隶属关系的单位签订的合同;依重要程度可分为一般合同与重大合同;依标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小额合同与大额合同;依是否涉外,分为涉外合同与普通合同。分类的目的在于管理,对于内部合同、一般合同、小额合同、普通合同一般管理难度较小,方式与程序相对简单;对于外部合同、重大合同、大额合同、涉外合同管理难度较大,方式与程序往往复杂一些。

(四)流程管理原则

流程管理原则就是按照合同管理的职责,对合同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完善合同管理的权限指引,对合同授权、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履行、资料归档等整个过程都进行流程规划。合同管理不是对付应急事件的处理,而是一项惯常性工作,应当按照确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合同管理应当设置专门人员,确定合理的程序,明确分工与职责,实现协作与制衡的有机结合。合同的流程管理是实现分工协作的基础,是管理细化及专业化的必要前提。流程管理可以充分调协不同的部门专业领域的知识资源,更可能实现管好合同的目的。流程管理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在协作管理的同时,有效的实现监督和制衡。

三、合同管理的具体工作

在明确了潜水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之后,在具体的工作中有效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主要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说总体上要分阶段/流程实施全面管理,同时还要确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一)合同的分阶段管理

合同目标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运用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对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行为施行管理活动的过程。

1、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一旦签订就意味着合同生效和全面履行,所以要采取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作好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市场预测、资信调查和决策,以及订立合同前行为的管理。

2、合同订立时的管理。合同订立阶段,意味着当事人双方经过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充分酝酿、协商一致,从而建立起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关系。订立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双方应当认真、严肃拟定合同条款,做到合同合法、公平、有效。

3、合同履行中的管理。合同依法订立后,当事人应认真做好履行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首先是本企业要严格信守合同,认真履行合同规定

的义务;其次是如发生对方履行义务不完全时,要在法定的或约定的时间内向对方提出。如果收到对方关于履行方面异议的函电,应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回复。与此同时,对无异议但又不履行的要确定不履行的原因,并取得有关证明,以便明确责任。

4、合同发生纠纷时的管理。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之间有可能发生纠纷,当争议纠纷出现时,有关双方首先应从整体、全局利益出发,做好有关的合同管理工作,以利于纠纷的解决,合同资料是重要的、有效的法定证据。

(二)制订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档案。

合同管理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合同管理活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要求、控制手段、工作侧重点等问题,结合合同管理的可利用资源状况和实际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制订相关具体措施,突出合同管理的关键点。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合同备案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使用登记制度、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制度、合同检查监督制度、合同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等。合同订立的的基础资料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所有资料,都应由专人负责,并随时收集和保存、整理编号装订,及时归档。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而形成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

对企业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合同管理活动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保证了合同管理的综合质量,也使合同管理新模式有了制度和措施支撑。同时,企业还应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执行效果评价工作,通过对合同管理有关制度的评价,按照合同管理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制度执行有效。

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合同归口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合同实行由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全面、统一管理的制度。其内容包括:确定合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规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内容;规定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岗位资格要求;对合同管理人员与合同承办人员的考核、奖惩等。

2、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

企业法律机构应当根据本企业合同的种类和特点,在合同归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合同的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包括:专项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及其职责;管理原则、程序和要求;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

3、合同授权委托制度

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应当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进行。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企业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人签订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法定代表人签发授权委托书,规定明确的授权范围、权限和有效期限。

4、合同的审查制度

合同的专业性、法律性很强,内容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重大合同,能否正确地签订、履行,对企业关系极大。因此,必须经过严密的审查,方能对外签订。合同的审查制度,就是规定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和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履行制度。

5、合同的公证制度

在订立一些重大合同时,可依法办理公证,以使合同内容趋于完备,并使合同更具合法性和证据力,为合同顺利、正确、全面地履行打好基础。为此,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公证工作的管理。

6、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

合同专用章是企业签订合同时专门使用的印章。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签订一切合同都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由专人统一保管、使用;合同专用章应当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编号、备案;合同专用章刻制的申请、审批手续;对滥用合同专用章或者对合同专用章管理不善的责任人的处理等。

7、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

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即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及有关统计报表。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合同编号、标的物类别、标的物名称、标的物规格和数量、交付期限、执行记录、欠交数量等情况逐一进行登记,以便随时掌握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合同台账主要包括: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台账;合同变更、解除台账和违约合同登记台账等。合同统计报表主要有:合同签订情况进度表和合同执行情况进度表。

8、合同归档制度

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归档制度,妥善保管合同。合同依法签订后,合同承办人员应当将合同正本交单位合同管理人员保管,合同副本留承办人备用,必要时抄送、抄报有关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对已经生效的合同要进行编号登记,逐个建立档案,与合同有关的文书也要附在合同卷内归档;对履行完毕的合同,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进行保管。

(三)明确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第5篇

邮电经济论文2900字(一):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3结语

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制度虽说起步非常早,但是发展却十分缓慢,从标准化来说未明确设置健全的标准化经济合同制度,导致合同内容缺乏详细,且具有复杂的签订流程,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来说,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管理方式能够顺应时展,并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管理模式,邮电企业监管工作中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难以很好地防范出现经济诈骗等违法情况,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那么对于我国现状而言,需要有关人员高度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与标准化方面,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推动邮电企业更稳定且持续的发展。

邮电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与管理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同时带动了邮电企业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重点问题之一就是邮电经济合同的标准化与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此问题,并探讨了合同的重要性以及在合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会给邮电企业造成的后果。对我国邮电企业在经济合同标准化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就是依托目前社会背景,借鉴国外合同标准化体系设置与我国国情项目的标准化经济合同体系,此外思考了目前我国此方面的不足之处,且指出可行的处理对策,望能够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邮电经济合同标准化

不管是外部贸易合作还是内部职工上岗,企业中的合同是非常关键的存在,但凡合同存在纰漏,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之难以存活,还有的可能会遭受司法官司,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对经济合同的重视并有效控制邮电企业的行为,从而推动其有序发展。

1邮电经济合同标准问题

邮电企业的发展,司法上的纠纷也逐渐凸显出来,大多是因我国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包括有合同内容不清晰、条款不完善以及存在歧义等几个方面造成合同缺陷。那么对于这一些问题,应设置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化制度,从而更加简便以及快捷的签订合同,市场经济的节奏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生产经营速度都在逐年增加,那么在此社会背景之中,合同的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来看,不管签订怎样的合同,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邀约、反邀约及再邀约,不但会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效率,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符,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应提升合同标准化机制的建设,确保合同应有的法律条件下,使合同的签订环节与订立流程得以简化,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约时间,从而能够使设置的合同能够满足社会的进程,基于我国市场经济设置理想的合同标准,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其有着特有的社会制度,合同签订模式与企业发展模式都较为成熟,合同标准化机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多次的实践应用,当前已是有着完整操作体系的司法类企业常规流程,标准化合同通过多次的调整,已经趋于完备,那么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很少会因合同条文的问题而导致产生法律纠纷,合同签署的当事人也几乎不会因合同内容企业而导致纠纷,投机者也几乎难以钻合同漏洞来取得私利。我国邮电企业合同标准制度设置上应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促进行业能够健康穩定发展,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些制度方面的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能够补充合同的不足之处并明确合同内容。但不可忽视合同标准化的问题,邮电企业应加强学习与时展相适应的流程与合同条文,并与具体情况相联系,建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标准化机制,降低邮电企业由于合同而导致的纠纷,促进邮电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邮电经济合同管理问题

对邮电企业而言,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1995年我国邮电部门就颁布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规定》通过专业的文字形式强化经济合同管理强度,这体现了我国重视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另外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不但可以使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使邮电企业能够很好地开展经营管理。

2.1合同管理概念及意义

邮电企业的合同管理指的是内部合同管理部门或者是上级专管机关签订或是执行过程当中的经济合同检查与管理,并将此作为参考对经济合同上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并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制度虽说已经应用于邮电企业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未充分把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方面的内容,如此造成我国经济合同管理上存在缺陷,使纠纷问题屡见不鲜。那么要做好有关合同方面的教育工作,使企业员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经济合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确保邮电企业经济合同条款能够准确用语且具有完备的手续,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主体与相关标准相符,如此才可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执行合同义务上来说,所有后果需要企业来承担,之中的相关条款对邮电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经济方面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合同管理也是整个管理工作中关键的构成部门。做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合同经济纠纷。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不法犯罪人员通过利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的缺陷进行违法诈骗等行为,通过合同里的漏洞虚假做合同,如此一来合同不会被法律保护,进而满足一己私利,该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带给邮电企业严重损失,那么通过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违法诈骗操作就需要有关人员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在签订合同已签要严格调查双方的财政收入以及信用情况,做好监督与审查合同条文内容。利用此形式能够降低因经济合同漏洞而产生的经济纠纷,降低经济诈骗事件的发生概率,防止邮电企业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被损害。

2.2应用高新技术管理

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至我国各行各业中,那么在邮电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而能够符合时展需求,以往合同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人工的形式展开的管理工作,此方式不但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同时还有着十分庞大的工作量,常常因工作疏忽而造成出现错漏的情况。人工的经济合同管理方式还会受到管理人员自身个性以及素质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行为。那么在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试用。可把经济合同内容添加进完成建立的相关管理系统当中,防止发生经济合同原件或是副件遗失的情况,上级部门要检查工作时能够很快地从计算机系统里将合同内容调出来,不但能够使时间得到节省,同时还使工作效率降低,另外,通过计算机高新技术还能够展开辅助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录入的合同内容与别的标准合同来比较,对合同中可能出现的失误或是漏洞进行排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节约时间,且降低因人工问题而造成的偏差,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提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控制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电脑不同于人们不会被情绪控制,可以基于公平且公正的角度上来审核管理经济合同,确保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进而使工作效率提升。

第6篇

[摘 要]设备选型 招投标 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66-01

一、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采购管理直接影响设备的后期管理,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设备采购管理行为的随意性、主观性,不但会造成投资的直接损失,还会影响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产能发挥,产品拓展等方面,甚至影响企业的竟争能力和发展机会。研究统计表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95%以上,在其设计制造阶段已经决定了。好的设备采购管理,不但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投资回报;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使用期中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设备维护费用,从而减少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有效资源,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装备技术,以提高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由设备决策、调研选型、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监造、安装调试及验收管理等环节组成。建立规范化设备采购流程的目的是明确设备采购职责,规范设备采购流程,确保设备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并且满足使用要求。

1.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流程

设备采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设备、规划、工艺、财务、审计、安全与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分工合理,并能协调配合,否则会影响和制约设备采购管理。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以明确目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管理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并使制度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

2.1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研究

设备采购前期调研是进行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的前题,有选择性地对设备供应商、产品和售后服务进行调研、考察、评估,对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工艺流程、重要设备选型、总体布置等进行比较、论证,并推荐出可供决策的建议方案。

设备的性能应体现和保持行业的先进水平,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将“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结合起来,坚持“比质比价”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经济效益好的设备不仅应安全、耐用、可靠,而且价格应合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耗低,维护费用低。

2.2设备寿命周期分析

设备的寿命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设备寿命划分为物资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折旧寿命。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设备的寿命周期反映在设备的故障率上,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期分为初期故障期、偶发(随机)故障期、损耗故障期三个阶段,故障率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描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退出使用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退出使用的全部生命周期。

根据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建立完备的设备寿命周数据库系统,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故障率、维修费用等。研究发生故障的机理和原因,对日后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改造更新提供依据。

三、建立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招标管理,维护企业利益及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择优定标。

1.制定设备招标采购程序:设备的招标投标同其他工程、货物、服务项目等的招标投标一样,不仅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而且基本程序也都是由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等六个阶段组成。根据以上招标投标程序,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2.规范招标管理内容:

2.1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招标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2.2完善招标采购项目的立项、审批流程;

2.3根据调研收集的信息,建立入围单位审批流程;

四、建立规范化的设备合同管理流程

设备采购合同是设备招标选型后的重要环节,是从合同谈判到合同执行完成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实施情况。合同管理分为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个操作步骤。

1.合同谈判分为交流验证阶段、技术谈判阶段和主合同谈判阶段。

1.1交流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了解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信息,比较不同设备的优缺点,这一阶段的谈判和交流可以作为设备规划和决策的依据,这一工作在设备前期调研阶段已基本完成。

1.2技术谈判阶段是在设备招标完成并确定中标单位后进行,与选定的供货商进行的技术谈判,谈判可直接涉及合同的相关条款。技术合同及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的产品大纲、生产能力、技术参数;设备技术规格说明和供货范围;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及交付日期;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合同的总进度计划;技术服务和操作培训等。

1.3主合同谈判阶。主合同即商务合同,是交易双方在交易中权、责、利和义的书面表达方式。合同的内容比较全面详细,除了包括交易的主要条件如品名、规格、包装、数量、价格、交货、支付外,还包括不可抗力、索赔、仲裁等条款。

1.3.1合同的结构

i.约首:名称、编号、订约日期、地点、序言(订约原因和条件),必须注意序言对双方有约束力,应谨慎重拟写其意愿以及保证部分。

ii.主体:条款,即双方在交易中的权、责、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

iii.约尾:执行合同的“技术细节”:包括合同语言、份数、效力、签字,注意签字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3.2合同的基本要求

i.合法、有效:形式合法;约因合法(不得有违“公序良俗”);签约主体合法;签约条件合法。商务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合同法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惯例,涉外商务条款应尽量符合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规范条文。

ii.合同各要件齐全完整。

iii.合理条款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无歧义。合同的文字必须严格准确,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汇;涉外合同应使用中外二种文字书写,外文文本应请外文专家仔细审查,避免因中外文理解上的概念偏差而引起合同执行时出现异常。

iv.合同对当事双方均有约束力,合同必须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以及所获得的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在设备调研选型、设备招标采购、设备合同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现有流程管理同已往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调研选型,既符合先进的工艺要求,又节约投资成本,避免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而出现重大方案变动或返工造成的损失,加强投资的可靠性。

2、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使招标更具有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通过招标采购,引进了一大批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实惠的设备,为公司的生产以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招标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廉政建设。

3、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合同管理流程,严格控制了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严格控制了合同的总进度计划;严格控制了供货商的售后服务。对规避投资风险,控制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示范文本;合同编码规则

最新修订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电力企业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国家统一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化问题没有列入日常议程,导致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非规范状态运行。针对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新版《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之际,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相关事项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

1.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

电力企业系统内部众所周知,电力企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区域并网,直至现在的国家电网运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时还不长,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刚刚起步。就笔者在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岗位上的工作实践情况看,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规范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需进一步健全

按照现行体制,电力企业内部没有专门设置合同管理工作机构,配置的合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日常合同管理与审核工作人员是由电力企业法律顾问兼任。从严格意义上而言,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应有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机构和一支较高业务水平的合同管理队伍。

1.2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内部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效率低下

在电力企业系统内部现行的合同会签制度与工作流程中,在每一份合同的最终签定之前,都要经过电力企业内部的承办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法律事务部门专职、办公室、分管副局长、局长的签章,按照这样的会签工作流程,一份合同会签完毕至少一整天,快则三、五天,慢则不可预计。如果遇到某个部门负责人或局领导外出开会、出差、病事假等特殊情况,甚至几个月还无法会签完毕。在此产生一个规范与效率的极大矛盾。

1.3 电力企业合同规范性文本类型不全,适用文本严重欠缺

目前可供基层电力企业选用的电力企业系统合同文本有国家和地方电力行政部门制订并强制适用的示范文本,还有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合同文本。现有的电力企业合同文本,仅局限在电力企业主产品为核心的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产、供、销等环节。而电力企业资产社会化服务经营(如房地产租赁)、电力企业职工福利后勤保障供给(如劳保服务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示范性文本严重欠缺。此外,现有可供选用的强制适用示范文本中,存在很多不需要或不适用的条款,显得过于繁琐,不符合经济合同简洁明确的表述要求。

1.4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缺乏科学设计

就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合同编号实际做法而言,普遍存在各自为战、自以为是的严重问题。既没有对各类合同分类设定编码,也没有对合同设定系统编码规则,这给电力企业的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和混乱。

2.电力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分析

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从总体上而言是电力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但就其合同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形成这些问题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很多原因。笔者认为前述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形成基本原因为:

2.1 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系统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作为电力企业内部一般的日常事务来设计安排,没有将合同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枢纽来科学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使得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长期处于非规范状态,就最新修订颁布实施的《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而言,也尚未将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与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提出专门要求,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很难快速完成。

2.2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规范性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制度,长期来都处于探索与不断修正与完善过程中,至今尚未形成专门的成熟的科学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纲要,这将使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还得再继续探索中前行。

2.3 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专业力量严重不足

在电力企业内部绝大部份职能科室都有一定量的合同承办或会签业务,但承办合同起草、审核、会签、登记管理的人员几乎没有合同管理专业人员配置,这是长期以来电力系统忽视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的结果。没有合同管理专业队伍,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将成为纸上谈兵。

2.4 电力企业系统“政企合一”的现行模式制约

在电力企业系统,名义上已经列入国家电网公司的现代企业模式运作,但实际上还处于行政管理电力企业。因而,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仅仅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工具,而并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将合同管理作为核心枢纽来建设。

3.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我国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发展必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尽早尽快地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笔者认为,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3.1 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各项制度

针对电力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内在要求和依法治企的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加快制订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专业人员配置、标准合同文本、会签工作流程、合同分类编码规则、合同档案管理、合同信息传递与保密原则,至规范化工作机制与效率的关系协调方法各环节的具体制度,科学的制度是推进电力企业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基础。

3.2 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合同管理专门工作体系

从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电力企业内部的合同种类繁多,合同数量巨大,客观要求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配足配好合同管理的专业专职人员,建立一支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依法治企要求相适应的电力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专业队伍。健全的工作体系是合同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组织保证。

3.3 科学建立电力企业合同编码规则

合同编码规则是合同签订后有效管理和信息传递利用不可或缺的前提。合同编码规则设计时,应充分体现电力企业的区域、网级及合同的年份、类别、属性、序位等因素,便于对电力企业合同的信息化处理。

3.4 进一步修订完善电力企业合同示范性的标准文本

第8篇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流程控制

作者简介:董付梅(1976-),女,山东临邑人,山东省临邑县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德州 2515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18-02

一、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有效管理能更好地防范电力物资采购风险,能提高物资管理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能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提高合同履约水平,能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提高合同管理效率。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坚持依法从严管理,严格合同签约履约,深化“集中签订、集中结算”的合同管理模式,建立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通过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签约、履约全流程管控实现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方法

临邑县供电公司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以电子商务平台和ERP系统为基础,全过程控制物资合同的签约、变更、履约和资金结算业务,并采用流程控制方法进行管理。流程控制方法通过流程绘制管理工作的过程,全面描述如何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包括节点具体工作方法、工作工具等的描述以及关键节点、创新节点说明。采用流程控制方法,加强物资采购合同全过程管控,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

三、物资采购合同标准化管理流程控制

1.流程控制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流程控制。

1)市公司下发中标结果并确定是否需要签订技术协议。一般来说,对于新应用设备材料、技术复杂或项目实施的关键设备材料,可根据需要组织项目管理部门、物资需求部门、设计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技术协议的签订。

2)如果需要则组织签订技术协议,由市公司负责组织,县公司授权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技术协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中审批采购订单。

5)判断采购订单是否审批通过。

6)采购订单审批通过,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公司委托授权人)与供应商代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

7)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签订资料。

8)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签订资料,提出考评意见并下达。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相关资料归档。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单提出合同变更申请。根据项目实际要求,需对采购结果进一步补充说明或明确物资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事项,且不造成对采购结果实质性内容进行的更改。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提报的合同变更申请。审核的依据是物资规格参数不变、单价不变,合同签订数量予以增加或减少,增减幅度是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执行,是否超过50万元。若合同签订数量增减幅度超过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约定的15%且超过50万元,则需重新纳入物资计划采购管理。

3)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5)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核是否通过。

6)县公司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报省市公司物资部专工审批。

7)判断合同变更申请审批是否能过。

8)省市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批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审批结果确定合同变更方案并通知供应商。

9)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采购员根据合同变更方案在ERP系统内更改采购订单或增加采购订单。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ERP系统内审批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

11)判断变更合同或补充合同审批是否通过。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批合同通过后,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变更情况。

13)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变更相关资料归档。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在ERP系统内根据采购合同到货日期制订物资催交计划。重要设备材料要及时掌握供应商的生产准备和排产计划,按照关键生产节点,核实生产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供应商根据采购合同的到货日期制订生产计划。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对重点物资生产节点履约跟踪。

4)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建立交货配送制度。根据合同交货期和施工进度,履约员及时与物资需求部门确定物资到货需求,与供应商落实配送安排,编制配送计划。采用配送单的方式通知供应商发货和现场服务人员做好接货准备。

5)供应商按确定的时间和方式交货。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组织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现场办理交接手续,并组织项目单位与供应商代表进行物资验收工作。

7)确定物资验收是否合格,相关验收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确认。

8)物资需求部门与供应商办理现场交接手续。

9)物流服务中心协调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和现场管理的要求安全、优质地完成技术服务、消缺补件、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

10)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上报合同履约信息。

11)省市公司合同专工汇总合同履约信息,提出并下达考评意见。

1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将合同履约资料归档。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流程控制。

1)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根据采购合同提交预付款申请,附物资采购合同、预付款保函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2)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到货验收款申请,附增值税发票、项目主管部门签字确认后的到货验收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3)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投运款申请,附运维单位签字确认后的物资投运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4)采购物资质保期满无质量问题的,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履约员提交质保金申请,附项目单位签字确认后的质保单和相应的收款收据。

5)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履约员提交的预付款申请、到货款申请、投运款申请、质保金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物流服务中心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物资采购支出预算)。

6)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7)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8)物流服务中心主任审核通过后,县公司分管领导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9)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0)县公司分管审核通过后,县公司财务部专工对物资采购支出预算进行审核、汇总。

11)判断物资采购支出预算审核是否通过。

12)各级审核通过后,财务人员实施预付款处理或应付账款处理。

2.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说明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签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采购员在ERP系统内创建采购订单,保存时系统会自动检查是否超预算。如果超预算,系统会提示并不予通过,此时由采购员联系采购申请的创建人进入项目变更管理流程调整预算,之后重新维护采购订单。如果不超预算,采购订单保存成功。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采购合同、配送单、到货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在系统中以统一的文本格式自动生成,这5种单据可以根据业务进展情况在不同时期打印。为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采购员在成功创建采购订单后将5种单据一次性全部打印,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给买卖双方或存档,尤其是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一次性打印全部由供应商留存,便于在不同时期提交进行资金结算,减少了供应商多次到物流服务中心打印单据的麻烦,为客户提供了便利。

第6)点既是关键节点又是创新节点。物资合同签订后,履约员要核实是否需要预付款。如果需要预付款,进入采购付款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则根据实际情况进入物资收货流程。

在ERP系统中采购订单维护成功后,市公司组织供应商与各县公司集中签约,严格使用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统一合同文本,确保在中标结果后15日内及时完成合同签订。严格中标结果执行,合同签订不得更改中标结果或违背招标、投标文件实质性条款,逐步取消技术协议签订,进一步加快合同签订速度,大大提高了签约效率,降低了签约成本,方便了客户。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变更管理关键节点。第9)点,集团公司物资部合同专工审核合同变更申请,若增幅度超过15%或超过50万,则需转入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新增物资需求计划;若增幅度不超过15%且不超过50万,允许合同变更。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履约管理关键节点及创新节点。其中第3)点是关键节点。建立履约管理常态机制,实时监控供应商实际生产状况、项目进度对物资供应的需求,确保供应商按期供货、项目单位按期收货。

第5)点是关键节点。供应商是否按照采购合同约定的日期和方式交货是其履约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物资计划执行准确率的重要因素。

第6)点是关键节点。物资的验收是对物资的数量、外观、内在质量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凭证和物资标志等进行检查,以验证物资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物资的验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建设和生产的质量。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必须在合同交货期满10日内办理ERP入库手续,确保计划执行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第12)点是创新节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建立“一单(订单)一评价”的履约评价机制,及时采集供应商交货、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信息,对供应商合同履约情况实行卡片式管理,并将结果及时上报。严格供应商违约处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对供应商违约行为进行当期处理。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开展诚信评价,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4)电力物资采购合同资金结算管理关键节点。第1)点物资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提交预付款申请需出具预付款保函、收款收据和物资合同;若供应商放弃预付款,预付款可与到货验收款、投运款一起支付。

县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核算员汇总供应商提交的付款申请,在财务管控系统中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预算编制及资金支付应按照合同相关条款及公司财务相关规定,在付款相应凭据汇集完成后进行。

第9篇

(一)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合理设置合同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化的必要条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

(二)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规范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项目不分大小轻重都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规定做好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授权、合同公证、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减少项目执行中的纷争。

(三)严密制订合同违约条款,保证合同履行的规范化

在起草建设工程项目合同时要审视夺度的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违约情况,缜密的制定好违约责任和赔偿措施的合同条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争议,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及时地解决争议问题。

(四)加强工程合同的索赔管理工作

合同的索赔管理要求承发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合理预测合同履行时可能会发生的违约情况;严格明确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风险,科学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己方的合法权益。

(五)重视合同终结的评估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个工程合同终结后的评估是对这个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其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的执行情况,现行法律法规的应用情况,以及合同中容易出现问题条款的注意事项。及时有效的评估工作对合同的履约能力、索赔原因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做到科学的分析汇总,能为以后相似的工程项目提供管理经验的借鉴,比如在造价控制方面需考虑进的因素。为了规范建设工程合同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要将合同管理工作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了首次使用世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采用微软.NET技术架构,实施“大集中”管理模式的中国石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初步实现了统一、集成、规范、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规范经营与合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合同管理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普遍提高了合同管理效率和有效降低了合同管理成本。

二、结语

第10篇

一、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的必要性

1.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要求。在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将企业风险分为五类,即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防范法律风险的重点是合同管理,而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又分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加强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是我们进行合同管理的事中防范风险的重要步骤,也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要求之一。它能总结法律审查中的工作经验,分析法律审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法律风险源和法律风险点,揭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提炼出合理的管理建议,提早进行风险防范,减少事中风险、事后补救,降低合同纠纷发案率。

2.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环节。新版《内控手册》增加了合同管理流程,正式把合同管理纳入到了内部控制制度中,并在合同关闭环节明确要求:“合同全部履行完毕后,相关责任部门对合同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合同主办单位向法律事务部门申请办理关闭手续,实行合同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控制环节,也是内控流程中重要的控制点,如果缺少了这一关键环节,那么再严密的合同条款都有可能形同虚设。加强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防止纷争,促进公司依法经营,提高资金利用率,堵塞经营管理漏洞,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的作用,以提升公司运营的效率。

3.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是法律事务工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事务的基础性工作,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经历了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也从无到有。集团公司领导曾谈到法律事务工作的定位,即管理是第一位的,服务是第二位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合同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在结算前法律审查过程中主动作为,加强与财务、工程造价、物资采购以及项目管理部门的沟通,在内控手册中一般合同管理流程的指引下,细化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明确职责边界,将审查内容和要点文本化、审查方式制度化。加强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不仅在这一阶段体现了法律事务工作职能的转变,而且为扎实推进法制工作三年目标计划奠定了基础。

二、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内容

我们按内控要求建立起了“标准化、一体化”的合同管理体系。各合同业务部门按照内控的《权限指引》、合同管理制度及审查审批的流程有序地开展工作,权限指引、审核流程程序及合同管理制度互相支撑,形成一体,成为了公司合同管理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说明书”。

1.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审批的流程。我们公司合同结算审查审批流程如图:

在合同履行完毕,项目通过验收组验收后,达到付款条件时,进入《合同结算审查审批表》流程,首先由合同承办单位说明每笔结算与支付的事实依据,提出建议和意见;其次是合同履行情况验收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接着是法律部门对相应的支持文件审查并签署意见;最后才是主管领导审查并签署同意支付意见后,办理付款手续。每个项目根据合同的付款方式不同,进行结算审查审批流程的次数也不同,一个项目至少要进行两次。整个流程中法律审查是领导审批前的最后一关,是在各部门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了从法律角度对付款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实质性审查,堵塞经营管理漏洞。

2.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的内容。审查审批流程中法律审查时,主要审查的内容包括:承办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意见、验收报告或进度报告等相关的控制要件。

承办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意见主要包括:合同履约情况说明,付款理由。如果是在质保金支付环节,主要审查经办人提交的项目运行、设备使用情况说明,及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关联部门、财务部门的意见等。要查看是否预留质保金或提前支付质保金,要查看付款金额是否与合同金额一致。变更、转让、解除合同不符合约定的,合同主办部门应当按原程序重新办理审查审批手续。

验收记录根据项目的不同可分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物资采购验收记录》、《设备验收报告》和《合同终结报告》等。《进度报告》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支付进度款时使用,重点审查工程形象进度与进度款以及合同条款的规定是否相一致。

在实际结算中,为了保证各个合同结算准确无误,我们建立了《合同结算(预付款)台帐》,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随时更新。针对大型施工合同,合同管理部门还与财务部门定期对帐,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已经审批同意的付款可能实际挂帐未付,有的可能未足额付款。如果两个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则会造成数据不一致。

在合同结算前的法律审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寻求解决办法,我们将产生的问题用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及时汇报,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跟踪问题的进展情况,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三、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中发现的常见问题

1.合同的质保金条款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违反内控规定和操作流程的事情,虽然合同约定了质保期和质保金,但结算时有的合同承办人却申请全额付款或提前支付。2012年底我们曾因工作急需购置了几台设备,金额不大。当时正当年底,各个部门的事情很多,这个项目经过谈判确定后对方就开始实施了。一边是合同正在线上走审批流程,一边是财务人员催着相关人员报账,于是经办人在合同未正式签订而项目实施且发票到位后就直接找财务付款了,而且是全额支付。不仅是合同的质保金条款形同虚设,更是合同都变成了摆设,没有起到约束双方的目的,严重违反了内控规定及操作流程,出现了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后期的很多麻烦,而且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联系到卖方人员进行维修,给我方工作带来了不便。

2.付款金额与合同金额不符。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将同一厂商的应付款项归集在一起,其数额是应付款项之和,虽然主体相同,但属于不同合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待承办人员请求付款时,常常是一张申请单包含了若干份合同的应付款项,出现“搭便车”的现象。这就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在进行结算前的审查时,根据合同内容一一核对应付款项,要求承办人员分合同分项办理结算手续,否则拒绝付款。

3.合同主体相关资料变更未能及时变更。有的合同一方主体变更后需要及时办理相应的法律手续,否则会给结算带来麻烦,有的甚至造成法律纠纷。去年底曾签订一份合同,今年四月份对方公司名称变更,直至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时才发现。此时法律人员应立即停止付款流程的审批,要求合同双方签订合同主体的变更协议,或附上新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工商机关的公司变更证明,要求对方在复印件上加盖公司登记机关的印章。否则拒绝付款。

4.与付款相关的控制要件不全。合同管理部门在进行法律结算审查时,应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规定,在相关控制要件不全时,应拒绝付款。对外付款有很多相应的控制要件,比如设备采购应当有《验收报告》,建设工程应当有《竣工验收报告》,其他合同应当有《终结报告》。以设备采购为例,合同管理人员要求承办人按内控管理的要件格式填写《验收报告》,包括设备清单、测试结果,并有验收人、保管人和检验人等共同签名;对需要操作培训的设备,还需要有卖方技术人员对我方人员进行的操作培训记录。从而可以弥补由于管理上的脱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5.合同履行中的各种变更需要及时确认。合同的各要素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变更,大的变更需要签变更协议,小的变更则需要双方及时确认,留下字据,给以后的结算带来结算依据,避免在结算时发生争议。

四、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的几点体会

1.认真贯彻落实制度。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它的价值实际上等于零。要想推进法律风险防控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与日常法律工作等有效结合,推进法律风险防控进制度、进职责、进流程、进岗位,确保法律工作源头介入、全程把关、闭环管理,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结算管理,就必须按制度、按流程全程介入每个项目,认真对待结算前的法律审查,对合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穿行测试”,及时发现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制度规定本身的不足,纠集修正,不断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实效性。在实践中要养成按制度办事,凡是制度规定的要坚决执行,还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检查评价整改考核机制,努力加强制度建设的闭环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

2.严格按流程办事。法律人员应全程参与项目管理,确保法律风险全程受控,应重视对倾向性、苗头性、趋势性和普遍性、共性问题的研究、预警和防范,重视法律风险防控的新领域和新动向,切实当好参谋、智囊,做好事前“诸葛”。以前,合同签订后是否得到正确履行,是否合法关闭,合同管理部门均不得而知,法律风险难以有效控制。推行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后,合同结算前法律审查与合同签订前会签互相呼应,流程从“入口关”到“出口关”严格把关,环环相扣,堵住了“出血点”,只有严格按流程办事,才能有效节约资金,降低成本,防止讼争,以促进公司依法经营,提高资金利用率,堵塞经营管理漏洞,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的作用,以提升公司运营的效率。

第11篇

关键词:法律风险;合同管理;风险防控策略

一、企业合同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缺失

企业合同一般来说都会实行分级审核的制度。金额的不同、标的不一样的合同将会由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安全技术部门和法务部门进行审核。在合同签约之前,应当由业务部门进行审核,相关业务部门人员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合同方的专业能力和业务上,往往会忽略对方的其他信息审核。还存在着被动收集对方相关资料,依赖对方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对于合同方企业的合同履约能力、纳税人信息等等不会进行考虑。部分业务人员在进行商业沟通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会泄露部分商业秘密,增大了企业的风险。对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管理不单单是进行分类,而是侧重于对合同的动态管理。很多业务人员在签署合同以后,往往就忽略了严格依照合同执行,对于合同方的延迟供货和合同履行,往往只是局限在口头的告知。在货物签收的时候,局限于对外包装的查看,并不会对货物的质量进行检查,当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提出书面的异议文件。对于企业的应收款没有严格依照合同进行催收,或者在催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具备法律效应的文件,使得最终没有留下相应的证据。

2.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规范的合同管理系统,还是使用传统的人工签署流程。由于很多企业的各个分公司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区域,这使得审批的效率大大降低。相关审批资料在各个分公司流转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出现纸质文件损毁的情况,这将导致合同中的商业秘密出现泄露。合同在履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当企业面临着审计的时候,无法快速的收集相关的资料。各个部门由于只负责该部门负责的事情,对于合同执行的进度,双方合同履行的程度等信息,无法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从而导致无法对合同信息进行动态的监管。由于合同档案是实现人工管理,在对合同进行查阅的时候,将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

3.没有建立完善的范本合同

大多数企业往往会依照实际的业务来制定合同内容,往往不会首先采用企业的样本合同。部分合同名称的不规范与用语不准确,将会导致合同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合同条款是最大程度上规避法律风险的保障,合同中的措辞应当注重严谨,保障所签订双方的权益。很多人员认为合同审查的重点在于对合同正文的核查,往往忽略了产品的质量、进度以及价格等的审查。对于合同变更或者是合同解除的内容没有明确约束。合同中常常出现违约条款不细致或是企业的违约成本过大、企业双方权责不对等。

4.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不单单用于内部和外部审查、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印章管理,还应当包括了对合同成本的监督检查、合同风险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等。很多企业都设立了法务部门,招聘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没有建立起法律顾问、法务专业管理人员和部门中的履约人员体系等等,这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在实际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法务部门也极少参与到公司的重大项目的决策过程中,合同管理大都偏向于流程。合同签订仅仅只是合同管理的一个环节,实际上的财务部门往往会在出现合同纠纷的时候才会接触,这使得内部监督体系没有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

二、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控策略

1.加强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业务部门应当对合同签订前期内容进行调查,核查所签订企业的资信情况。法务部门可以对业务部门进行各项法律的宣导,使得业务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对合同签订方的资信情况掌握的重要性,切实了解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业务合同签订之前,可以指导业务人员登录专业的网站查找对方公司的信息,对于异常企业应当重点关注。一般来说会在各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核查企业的详细信息,重点应该关注企业的股东信息、是否存在经营异常、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以及是否被法院公布的执行名单。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诉讼风险。

2.加强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规范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能够最便捷的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决策,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合同管理系统应当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实现各个部门在合同管理系统上进行合同审批,并就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点评。在合同签订完毕以后,应当就合同的履约情况、付款情况、报表管理等情况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合同在签订的时候,应当依照企业内部的规则制定出唯一的编号,对合同的关键内容信息进行抽取,实现多级审批,最大程度上规避法律风险,系统所生成的合同应当具备水印功能,能够保障合同的真实性。在合同履约的时候,应当对合同的款项支出和收入进行全流程管理,对于合同的变更、解约等信息,应当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告知各个部门。归档以后的合同应当可以被各个部门进行调取和分析。

3.企业应当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范本合同

合同条款风险的产生是导致法律风险最大的来源。当企业之间出现合同纠纷的时候,企业应当结合合同的条款进行自我保护。企业应当不断推进范本合同的签订,减少因为合同签订而导致的合同风险,保障所签订的合同质量。合同文本的标准版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编写,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企业应当就经常签订的范本合同进行分析,将招标项目合同以及非招标项目合同进行梳理,结合市场上企业的情况,制定出满足企业发展的合同框架和模板。合同中的通用条款应当只需要补充所签约双方的信息和本次所签订的主要内容。假定出现对签约双方的条款出现异议,则需要结合异议的部分进行单独列出。业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合同进行改善,使得合同会签的效率明显提升。法务部门则需要关注合同中的非标准条款和内容,这将使得合同的风险大大降低。标准化的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与公司流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当出现法律法规改变的时候,应当及时的对合同范本进行改变。

4.打造满足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模式

法务部门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范本合同的修改,财务部门应当结合合同的执行与财务预算的相关情况进行汇报,各个部门应当就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汇总,定期向管理层提交合同履约的进度情况。一旦出现没有依照合同进行履行的情况或者是合同方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履行的情况,各个部门应当结合运营部门人员向法务部门提交双方沟通的证据,对于没有及时的将合同履约不完善的情况进行汇报或者是造成公司出现重大损失的情况,公司应当纳入考核。当企业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应当积极的与外部律师沟通,完善合同的履约机制与风险预估机制。通过加强对合同的监督检查,使得企业的预算、采购价格、招投标流程等能够相互制约,最终形成多个部门对合同管理负责的局面,最终使得合同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要求标准非常高且难度较大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切实遵循我国相关法律,对企业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严加审核,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就能够最大程度上规避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遭遇的各项问题,保障企业的收益不受到影响,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的日常管理目标能够达成,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洁佳.电信行业采购领域法律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2]张英.论中小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及防控[D].河北大学,2013.

第12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研究工作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和普及。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并获取合理利润的源泉,同样也是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进而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加强合同管理是保证承发包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是确保实现建设目标(质量、投资、工期)的重要手段。

2.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任务及意义

合同管理的任务是签订好分包合同、各类物资的供应合同及劳务分包合同;给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和所属的分包商在合同关系上以帮助。对工程实施进行有力的合同控制,保证项目部正确履行合同,保证整个工程按合同、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施工,防止工程中的失控现象。及时预见和防止合同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责任;向各级管理人员和业主提供工程合同实施的情况报告,提供用于决策的资料、建议和意见。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当前,很多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之间通常都订立一些经济合同,多是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按照特定标准签订的一定范围内的产供销类合同。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监督管理企业生产的需要,建筑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没有建筑合同,就无法实施与监管后续的生产活动,而合同一经签订,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随之纳入承包合同的规范之中。建筑企业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也正是按照其与建设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和经济责任来确定划分的,其内、外合同的关系不但一脉相承而且标的、权责也高度一致。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3.1签订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文本不规范,致使合同有失公正

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较多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不规范管理,致使个别承包商在实施这样的工程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会采取偷工减料或非法分包甚至非法转包等手段,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

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有的甚至仍然采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

3.2没有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签订施工合同

招标文件的要约是指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提出订立施工合同的要求。投标书的承诺是指施工企业完全接受要约中的全部条款,向建设单位作出的按要约签订经济合同的意思表示。招标文件的要约和投标书的承诺,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一些建设单位中存在着一味强调造价一次性包死,又不计风险包干费,对施工合同周期内的政策性价款调整不承认,使最后所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投标书的内容不相符。

3.3合同监管机构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

目前,较多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建设,不设置合同管理机构,不明确合同管理程序,不制定合同监管制度,不明确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同时,缺乏对合同的审查和评估,缺乏对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建设,缺乏合同归档管理,使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合同管理的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同样相对落后,合同管理流程比较混乱,缺乏合同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合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建筑施工企业也不重视合同管理工作,缺乏完善可行的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制度,缺乏具体的操作流程,缺乏对工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评估和总结,有效的动态合同管理缺失。建设项目内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合同履行的手续不健全,使得合同制度执行不力,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合同管理水平。

3.4不重视合同的归档管理,管理手段落后

对于目前的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的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及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目前,很多单位签订合同后,对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储存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合同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没有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对合同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没能实现项目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4.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

4.1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全体的普及合同法制教育,尤其是建筑行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对所签施工合同的标的、标准、质量要求、价款支付方式以及合同的履约期限、违约责任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解释,准确表达出真实意思。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严密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出现歧义,减少由于理解偏差而产生合同纠纷,增强合同的可操作性。

除此之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往来公函、会议纪要、开竣工报告、变更及其他结算资料的签发与保存,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严谨、有效,同时,为了确保所有可能作为索赔证据资料的证明力和有效性,所有这些资料的份数在形成时至少要两份,以确保其中一份原件归施工单位持有和保存,为必要时启动诉讼程序收集好相关证据。

4.2重视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严格维护招投标成果

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必须对施工合同与招投标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工程招投标的过程是施工合同的谈判和订立过程,不要把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管理割裂开来,真正按工作性质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及确定职责。使施工合同与招投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招标文件备案时,招投标管理部门应对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严格审查,对条款中不合法、不合理、带有不正当竞争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内容,应立即提出修改意见,若等中标后订立合同了就很难监管。合同备案管理主要是审核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吻合,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有没有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补充条款,严格控制在备案阶段就产生“阴阳合同”,维护招投标成果,切实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4.3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合同管理机构

建筑企业应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职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坚持合同的审查制度,审查合同签订的条件、内容以及条款等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是否具有完备的手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主管部门及建设单位应定期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完善的合同检查考核制度,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及时进行分析与纠正,使合同管理规范化。这将有利于合同的履行和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并且便于查阅、检索以及执行合同。

与此同时,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合同管理机构和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合同实施登记、审查等监督管理,建立合同台帐,并进行统计、检查,加强合同备案制度。建筑企业应深入研究合同管理工作在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要求、管理控制手段、工作侧重点等问题,建立企业的监督保障机制,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各层次的合同管理机构,监察和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效力,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种违法、乱纪和失职行为,保证合同管理制度的有效贯彻。

4.4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为合同顺利履行创造条件

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同属于重要的法律文件,合同签订之后应及时建账并妥善保管,重视合同文本而不重相关资料归档的情况在建设领域普遍存在,由于建设项目周期长,设计专业多,面临情况复杂,在经过一个长时间的建设过程后,很多具体问题要依靠相关资料予以解决。所以,做好资料归档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文档管理问题,应专人负责,负责到底。除此之外,要加快合同管理信息化步伐,及时应用先进手段,改善合同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结束语

综上所诉,做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对提高施工质量、提升工程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建筑施工市场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