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04 10:4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第1篇

对于农民来说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其最为关注的关键问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温饱。而体育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其在农村中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全民健身事业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民生事业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识之一。十六大将全民健身体系已经融入未来20年开展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发展状况与建设小康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农村来说,其体育事业发展现状更加值得关注。文章将以A地为例,通过数据来证实新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1.研究概述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普及开展,农村城镇化的进度也加快,农村的生产方式与农民群众的生活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善。文章主要针对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入手,研究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以及后续的发展战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找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百度学术、道客巴巴等搜索引擎来查阅相关资料。搜索了关于农村体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体育院校等相关文章;查阅政府相关网站和讯息,了解政府对于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更新,从中得到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相关资料。

(2)专家访谈。通过与相关专家、农村体育研究学者进行访谈,虚心求教关于文章所需的知识和数据,找出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支持的数据与真实资料,给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提供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3)实地调查。通过对 A地农村群众进行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参与人数与锻炼方式等。本次发放250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18份,有效问卷200份。

2.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综述

2.1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影响的文献众多,主要多在于研究农村城镇化对于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影响。陈荣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他提出,农村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并且展开密切的配合。苗华南,陈金福《城乡协同发展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创新》一文中提到,农村城镇化给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不单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其生活品质获得了转变,农民群众开始关注生存以外的生活享受。

2.2农村城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作用

农村城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农村体育发展的所有改变都是农村城镇化所产生的作用。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而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体育事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事业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由于受到农村社会发展制约,因此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十分缓慢。

3.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3.1农民体育意识增强

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与积极性是个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意识标准。个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主要体现在认识身体锻炼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从而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表1为A地农村群众10年前与现在对体育作用的认识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A地农村群众已经意识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十年前,农民群众由于对体育知识不够了解,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劳作完全可以替代体育锻炼的作用,其认为体育锻炼除了有一部分的健身作用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作用;而在2013年农民群众对于体育锻炼开展的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2农民体育活动丰富

(1)体育健身地点与方式改善。体育锻炼的地点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生活环境也是改善农村群众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前提。在城镇化之前A地农村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农民群众健身的场所,部分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田间、村头等地方。而在城镇化进程后A地农村开始建设了专门提供给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文化广场。另外,A地农村地处环境优势明显,周围河流众多,当地村政府还利用环境优势开展了野外观赏旅游健身一体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年轻群众的需求。

(2)健身内容更加多样化。在十年前,A地农村由于受到场地、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健身内容种类十分有限,农民群众健身仅仅集中在散步、随意身体活动等。在新型城镇化后由于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A地农村群众积极开展组织各种体育健身团队,将农民群众熟悉喜爱的体育项目加入其中,例如跳绳、拔河、踢毽子等。并且由于A地农村专门进行体育锻炼场地的出现群众也逐渐开始进行腰鼓、跳舞、秧歌、球类等活动。

4.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战略

随着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不断改善和优化,要进一步发挥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应该针对当地农村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策略来实现其积极作用。

4.1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农村体育

城乡统筹即为需要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落实与构建和谐社会向适应的农村体育发展体系。将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强化农民体育活动意识作为新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指标。在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生活的前提下,着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需求。将场地、组织以及活动三个关键部分作为关键环节,通过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逐渐改善农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现状。

4.2加大经费,大力发展健身设施

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匮乏成为了限制农民群众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就必须提高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农村当地政府要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建立能够提供给群众开展日常体育活动的专门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彩票,企业赞助方式来鼓励企业或事业单位捐款投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强化自身发展能力,激发潜在能力,扩大经费来源。

第2篇

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了,但也有着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体育的发展,先简单地阐述下现在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匮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新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乡镇小学,一般来说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跟不上城市,特别是农村小学。尽管近年来撤点并校力度增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教育资源能整合集中使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原本的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匮乏的,撤点并校后学生是明显增多了,师资优势相对也明显了,但体育场地和器材相对来说是更加紧缺了。就我镇现状来说,全镇小学教学点在上个世纪80年代遍及各村,十几个村有十几所小学,后来并至5所小学,应该说体育教育资源是相当充足了。其实不然,目前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但是还不能与符合体育发展要求相提并论,器材虽然买进了不少,数量还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且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还难以得到改变,并将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各年级的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三课时,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但撤点并校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小学教师老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加,另外我镇体育课时大部分安排兼职教师,我校的12个教学班,只有1名体育专职教师,其他兼职体育教师有5名,有的从未经历过体育教学。因此,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近期内又能如何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三年了,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大部分教师还是传承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村级小学中“放羊式”体育课依旧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对策

我们该如何在学校学生增多,但场地依旧狭小、器材依旧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多年来的观察和实践,依我个人认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形式、提高教师体育教学理念、落实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充分将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农村小学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比如:横向使用沙坑。大多农村小学有一只沙坑已经很不错了,但在课堂中教学跳远时显得捉襟见肘。撤点并校后各班学生都有三四十名,按常规方法教学,直向使用沙坑,每名学生在一节课中只能有3至4次练习机会。如果能换成横向使用沙坑,每次有4名学生同时练习,课堂效率能提高4倍。

2.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对一些平时无甚用途的东西打主意,变废为宝,直接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比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用于课堂教学。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

农村基层小学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存在滞后的现象,但只要我们能着眼于实际,敢于创新,多想办法,变废为宝,是解决目前这一实际问题的简易、有效的途径。

3.精心设计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将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难点,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想想办法,组织严谨些、分组合理些,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的。

第3篇

论文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

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 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 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 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 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5]武军.中国农村体育的动力—争创体育先进县[J].体育文史,1995,(3):18-19.

第4篇

【摘 要】新农村建设将农村体育提到历史日程;新农村建设也使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更加突出,农村老年人体育成为新农村体育的重心

>> 当前中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中西部地区二元经济转换关系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西部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北地区农村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现状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浙北新农村建设中体育的现状与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 眉山市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农村学校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对策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策略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支持与保护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OL].

[2]王琴.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全民健身特征研究[J].内江科技,2010(9):20.

[3]彭艳芳,王占坤.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体育健身现状及体育需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8):31-34.

第5篇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师德建设思考

体育网络图片新闻的叙事学分析

探索成人体育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全国男子篮球联赛发展现状分析

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校园运动会中的应用研究

凤冈县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运用标志物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多维视角下我国体育明星广告代言研究

论中国传统思想教育与中国足球的关系

电子竞技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前后体育公开课的对比研究

襄汾高级中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生命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价值意蕴

浅谈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延安市中小学智力运动开展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遵义市洗马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不同年龄人群初学游泳时的心理分析

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研究

浅探人文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现状分析

高校教育改革对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甘肃省高校教师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研究

太原市体育健身俱乐部价格定位策略研究

大学生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困惑与优化路径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延安大学跆拳道专修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锻炼对女性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平山县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麦盖提县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培养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的可行性研究

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运城市职业技术类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梧州市职业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研究

推进高校排舞运动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高校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分析

中国近代四位大学校长体育思想之研究

不同年龄人群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探析

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体能中的作用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第6篇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粤西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海洋文化、农

>> 常州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分析 重庆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研究 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空竹运动校园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发展之对策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及发展研究 川西北地区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 浅析利用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民族传统体育消费的研究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实施研究 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 女性视角下湘西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西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发展与教学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提高体育人口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黄丹彤.《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N].广州日报,2011-10-01:2版.

[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EB/OL]. http:///index.asp.

[6]符安平.遂溪醒狮舞出大市场[N].湛江日报,2006-08-02:A05版.

[7]戚学森. 农村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86-102.

[8]佟玉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J].文化学刊,2011(1):128-133.

[9]郑伟,李师龙.浅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信息,2011(1):207.

[10]胡筝. 生态文化:生态实践与生态理汇处的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20-224.

第7篇

关键词:临沂市;体育产业;现状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临沂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体育产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供不应求;另外体育产业人才短缺;产业化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沂市各区县从事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经营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建设业等5个部分的体育产业领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临沂市政府相关文件、临沂市统计年鉴,以及临沂市体育局关于临沂体育产业的数据统计等资料。

1.2.2 访谈法

对临沂市体育产业的研究专家、临沂市体育局产业处和临沂市体育产业从业者就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问题进行访谈。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用Excel 对调查数据进行常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2.1.1 临沂市体育彩票发展现状

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发行体育彩票,国家体委体育彩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自此,临沂市体育彩票业进入了统一发行、销售和管理的规范化时期,体育彩票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发行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和临沂市的财政税收,同时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的分布情况截至目前,临沂市总共有330个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兰山区,185个;河东区,12个;罗庄区,16个;郯城县,13个;沂水县,21个;蒙阴县,3个;费县,16个;沂南县,11个;莒南县,16个;临沭县,15个;苍山县,11个;平邑县,11个。体育彩票事业的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决定了体育彩票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2006年临沂市的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45亿元,向国家上缴公益金1022万元,2003年至2006年累计向国家上缴公益金2225万元,主要用于资助全民健身计划,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修整和增建体育设施和扶贫工程。2010年,体彩销售再创新高,全年销量实现3.2亿元,贡献体彩公益金2000余万元。2011年体彩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销售实现5.56亿元,体彩公益金近4000万元。但在体育彩票的宣传广告、工作人员的培训、设备的更新、经营规模的扩大等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1.2 临沂市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现状

临沂市健身组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年增加,临沂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1年临沂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新增社区、农村活动站点500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1万人。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临沂投入20多亿元在沂河两岸建成了一条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用方便,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内陆滨水健身长廊,营造了绿色健康的休闲健身环境,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户外健身基地”,临沂市多年连续举办蒙山登山、沂河龙舟、环滨河自行车、滨河万人长跑、滨河万人健步行等比赛。参与健身的人数2008年达到750万人次。

2.1.3 临沂市娱乐培训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目前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健身娱乐为主业的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达300余家,健身娱乐场所200多处,各种健身、健美培训班常年不断,全市体育健身娱乐业年经营收入可达近亿元。由世界跆拳道联盟、跆拳道苍明研究院、王刚健身、临沂市跆拳道协会联合主办的金鹰花园黄金道馆是山东省规模最大、最规范的专业跆拳道训练馆。临沂市兰山区鑫港游泳健身俱乐部、临沂极限单车俱乐部、一科健身俱乐部、圣玛瑜伽国际女子俱乐部、临沂银座健身俱乐部等等一流健身俱乐部构成了遍布全市的健身俱乐部网络体系。

2.1.4 临沂市体育赛事产业发展现状

临沂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致力于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秉持“全民健身关乎百姓幸福指数”的执政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建设精品全民健身设施,建立健全健身组织,举办高端赛事,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2005-2011年临沂市举办的重大赛事。2005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临沂分站赛赛事、山东省摩托车越野赛赛事、CBA全国男篮联赛金斯顿主场赛事、全国甲A乒乓球比赛等赛事;2006中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公开赛、全国乒乓球乙A比赛、中英篮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对抗赛;2007WCBA联赛山东队主场赛事、全国女子乒超联赛北大方正队主场赛事、中哈排球对抗赛、全国散打拳击精英争霸赛;2008 WCBA联赛山东女篮主场,2008-2009年CBA联赛山东男篮主场;2009首届中国(临沂・莒南)红色运动会;2010山东省临沂市举办2010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临沂大奖赛;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中国临沂站、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中国临沂站和首届全国青年乒乓球锦标赛。

2.1.5 临沂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1年,全市规划建设旅游项目58个,规划总投资628.5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2个,规划总投资429.41亿元,完成投资110.6亿元。在建项目中,规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有5个。着力打造了蒙山、沂水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旅游,孟良崮、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竹泉村、九间棚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沂水东方瑞海温泉、沂南智圣汤泉、河东汤泉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游,诸葛亮、王羲之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及临沂小商品城为代表的购物旅游,逐步形成了观光与休闲并重的产品体系。

2.1.6 临沂市体育用品业发展现状

临沂是物流发达的商贸名市。全市各类市场达817个,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000亿元,在全国批发市场中列第二位,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临沂市采取积极引导、政策趋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品销售业和健身娱乐业。截至目前,临沂体育用品经营企业已达286家,其中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用品等生产企业20多家,体育用品销售网点260多家,经营产值达到2亿多元。形成了以临沂华飞体育用品商行,良信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爱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博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赛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英克莱专卖店、临沂天汇经贸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奥林体育用品、临沂市正力台球厂、临沂华星文体健身器材商贸公司、山东临沂琅琊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勇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鸿源体育商贸、临沂市超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集生产、开发、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网络,产品覆盖率几乎达100%。特别是临沂市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与销售服装鞋冒、体育运动器材多中品牌的经营单位。

3 结论

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契机,临沂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彩票的销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消遣性和参与性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体育赛事不断升级;体育用品业稳步发展、体育旅游业成为体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保定; 农村体育;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69-001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可以增强农民健康体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保定市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保定市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围绕体育强市建设目标,以满足农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为主线,紧密结合“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改变农村体育场地面貌,强力推进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投资700多万元为全市596个村修建了不低于1000平米的健身活动中心,安装了健身路径,开展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这些为新农村建设中以体育文化建设引领农民积极融入新风尚,形成特色民间文化奠定了基础。

当然,保定的地理人文风貌造成了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平原与山区经济收入依然存在差距,“百县千乡万村”的全民健身引领作用目前还滞留在乡镇及区级、市级农村,自然村落的农民健身过程相对空白。通过对保定自然村落的农民体育进行调查,农民健身一般选择乡间小路、僻静闲地、自家庭院或村中空地进行锻炼,几乎没有专门的体育健身场地。贫困村落更是无从谈起体育投资,体育经费缺口很大。

随着整体经济的逐步向前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民健身的逐渐渗透,农村受教育学生的逐步影响,加上因病返贫现象的不断出现,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是非常认可健身观念的。调查发现,有88.57%的农民认为“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有73.68%的农民认为“体育活动能防病治病”。不过由于条件受限,其活动形式多为散步、慢跑、舒活腿脚等简单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分布在市里及县镇一级,很少延伸到农村,体育工作在农村乡镇没有相应的支撑点,致使体育活动指导在这里成了盲点,农村体育骨干,尤其是经过正规培训的体育骨干很少,极大地制约了农村体育的有序发展。

农民进行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简单。通过对部分农村的农民进行调查,有27%的居民选择与朋友伙伴相约一起锻炼,特别是中老年人;有38.5%的农民选择个人锻炼;有9.5%的居民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有15%的农民选择参加锻炼小组一起锻炼。其中,锻炼小组的锻炼具有组织性,如秧歌锻炼小组,每到锻炼时间,就会敲起锣鼓组织成员一起锻炼,但人数也是不固定,有空闲的才来。就场地而言,多为自家庭院、田间小径、村头及村中空地为主,除去乡镇县城及市中及市区村落,远离城郊镇的自然村落几乎没有专用场地。

总体而言,目前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随意性比较大,组织效率低,缺乏体育协会的宣传和管理,缺少体育指导员进行专业指导,更是缺乏专门的活动器材及场地。

二、保定市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建议

1.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设计公共活动场所,缓解人口集中的精神压力

新农村建设应关注农民的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以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农村城市化建设移风易俗,为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力帮助。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可以为农民各种文娱活动提供基础,引导农民积极融入新农村的生活方式,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2.政府因地制宜,积极宣传引导新农村体育发展机制

新农村体育要想多快好省地阔步前进,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城乡差距造成文化意识形态的体育认知差异一直是遏制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比如由于文化生活的空虚而参与赌博活动的乡村村民已不在少数。这样政府不仅要注重农村体育发展的硬件建设,更要关注体育思想软件的升级,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同时,开展送健康、送活动、送表演等各种高层次的体育文化活动,宣传、引导农民的体育思想转变。

3.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要强调传承民俗项目,让民众找到心理归属感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期沉淀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弘扬和发展民间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加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现代化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改变农民精神面貌,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新形象,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保定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很多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武术、高跷、秧歌、跑旱船等体育娱乐项目,这些都应当在保定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予以传承发扬,满足农民对“根”的期盼和追索心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有序前进。

4.注重节日体育开发

保定民间非常注重传统节假日的欢度,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等,地域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节庆体育文化特色。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各地民俗传承,延续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经常参与的项目,并对广泛开展的武术、舞龙舞狮、拔河、踢毽子、跳绳、放风筝、抽陀螺等民间体育健身娱乐活动,通过组织比赛的形式,交流推广,在条件较好的乡镇,注重节日体育开发的同时,可以逐步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提高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5.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体育

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展,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山发展攀爬活动、傍水开展游泳活动,平原健身走跑、沙漠湿地多样探险。总之,充分挖掘自然条件,与体育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满足百姓的健身需求。

6.搞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农民体育是一个庞大工程,非一朝一夕之效,因此,农村体育发展应抓住关键核心点,形成以点带面的核心辐射扩散,最终达到全面普及。以示范为主导,坚持典型引路、自觉参与的原则。这是我们搞好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法宝。在目前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还不健全的条件下,要更新农民的观念,必须通过使部分爱好体育活动的农民群众受益,让农民看到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好处,进而克服“劳动就是体育”的错误观念,不断扩大农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

本文为2012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2063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篮球队;发展基础;开展现状

前言

现如今,就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形式看,我国的篮球发展的不错,现在乡镇也都有自己篮球队,但是由于农村篮球运动的开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的时间、组织管理等,对其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影响篮球运动以及篮球队发展的因素,借鉴郑宅镇的成功缘由,将其好的方面推广给其他运动队,从而促进浦江篮球事业的发展。

1.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队员状况

1.1浦江县郑宅镇组成篮球队队员的性别与年龄

浦江县郑宅镇目前有的是一只篮球队,而虽然队员们都为男性,但是郑宅镇篮球队队员们的年龄却有相差。

从表1可以看出,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的成员共有12人,其中年龄分段最主要集中在16-26岁,占了75%,篮球比赛是一项非常激烈的比赛,参与者一般需要有良好的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主要包括体能、速度等,而16-26岁这群人,与其他年龄段得人相比之下,精力比较旺盛,体能充沛,篮球比赛中能承受身体接触的碰撞以及长时间比赛所需要的体能。表中我们还能看到有2位运动员在26―36。

1.2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队员技术的获得

通过调查可知(表3),郑宅镇篮球队队员的篮球技术主要从学校学习获得,大概占了66.7%,该篮球队成员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另外就是自学,大概占了33.3%,此外,农村中受到体育指导员教授以及参与社会培训的几乎很少,甚至没有。

1.3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队员参与打球的动因

调查可知(表4),郑宅镇篮球队队员参与篮球运动的最主要的动机是强身健体,然后依次是为村争光、提高篮球技术、兴趣爱好及增加社会交往。

2 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活动发展情况

2.1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参与比赛的情况

郑宅镇篮球队参与大大小小的篮球比赛,最多的还是暑假期间村与村的友谊联赛,接着是球队内部的球赛练习,然后是参加县级以上的正规比赛。队内进行训练时会组织队内的篮球赛,以赛带练,让队员们体验比赛,同时在平时的训练中,队员们也更热衷于队内对抗赛尤其是三对三的对抗赛,又有锻炼的目的,又节省体能。在假期期间队长会组织与其他村的友谊联赛。

2.2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内部活动的开展情况

(1)浦江县郑宅篮球队队内训练的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郑宅镇篮球队队内会定期开展训练,每周一次训练,训练的内容如表4,可以看出训练的内容比较正规化,训练的形式也是多样化。但是从表4中,我们也能看出队员们更热衷于打对抗赛,尤其是三对三的对抗赛,又能节省体能同时打到训练的目的,这几乎占了37%,而对于基本功技术,战术的训练相对于缺乏,从侧面可以看出篮球队虽然有了训练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但毕竟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专业的社区指导员指导如何的规范练习。

(2)浦江县郑宅镇篮球队队内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郑宅镇篮球队队长的访谈,了解到队内会时常的开总结大会,讨论定期的训练情况,另外在出去比赛前,会组织赛前动员大会,在比赛结束后也会组织总结大会等。看的出队员们以及相关领导对赛事的看重,通过开会,增加队员们的纪律性,让球队更加的团结。

3 郑宅镇篮球队的不足之处

3.1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存在不足

篮球场地的数量和质量,至今都影响着篮球队以及村里篮球运动的发展。

3.2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监管部门

农村举行比赛的组织者大都是篮球爱好者,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监管部门来管理。且没有裁判员,因此在村与村的篮球赛中曾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证明了一些赛事还不够正规,应该有专门的组织管理者。

3.3缺少指导员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极为匮乏,经过专业培训的比较少,郑宅镇篮球队的训练都是球队队长组织,队长对篮球特别的喜爱,但仍缺乏专业的指导,另外,球队外出比赛,没有专业的教练,因此只能外出请一位专业的教练。

参考文献:

[1] 柳若松.我国欠发达地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2(2)

[2] 韦李.广西农村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1,32(1)

第10篇

提高,郊区群众对健康认识的增强,郊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已经非常普遍。通过调查,我们对南昌郊区群众体育的管理、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郊区 群众体育

我国正在快速推动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都面临城市面积过小,发展遇到瓶颈,因此国家正在推动建设新型的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化率为51.27%,使得原先的郊区变为城市,农民住进了楼房。而原先的村变成了现在的郊区,由于郊区介于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各项发展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在社区体育活动和自发性体育活动开展非常频繁的城市现象也正在向郊区蔓延。郊区原本就是农村,包括体育在内的许多方面发展都还是比较落后,尤其是在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方面受到农村的影响比较多。

1 郊区群众体育活动的管理

由于南昌市郊区体育活动许多还保持着农村体育时的情形,管理比较松散。群众体育的管理对我国郊区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郊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大多都是自发性的,通过组织者(或是技术指导者)个人组织,群众自发参与的形式。这种出于爱好或是健康的目的参与形式比较随意,这种“自组织”在组织形成的初级阶段非常符合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参与者人数的不断增多,合理分配体育资源、开展体育竞赛等都需要政府相关组织来协调和参与。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对交警群众体育活动进行管理是当前需要理顺的一个问题,长远看,行政组织和社会团体或是自组织都会在郊区群众体育活动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 郊区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现状

2.1 郊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认识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体育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健身。但在我国农村这一观念未得到体现,调查中有八成的群众对此没有认识,在他们看来,体力劳动就是体育活动,是可以替代体育锻炼的。且认为他们天天都在进行体力劳动,其强度比体育锻炼更大,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活动了。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郊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通过宣传来改变农民固有的体育价值观念体系,应当以“休闲娱乐”作为现代农村体育的核心,在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之余进行强度小、易开展的体育活动,达到健身、放松、娱乐的目的,这也符合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规律。

2.2 郊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南昌市郊区的农民都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这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通过调查,在受访者中只有11.57%的群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八成是女性。参加的项目主要包括广场舞、羽毛球、跳绳、钓鱼等项目。比较群体性的项目只有广场舞,一般人数有十个左右,活动场所也在自家庭院、小广场等。虽然参与人数较少,但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广场舞的示范作用还是非常大。对于有富余时间的农民来说,参加体育锻炼比打牌、打麻将有意义的多。城乡区域的各项发展都要协调发展,体育活动也不例外,郊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城市体育发展通过郊区向农村地区扩散,因此郊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会直接影响农村农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总的来说,南昌市郊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表现在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不强,参与人数不多,体育的社会功能表现不突出。而在组织管理与社会功能方面则表现不足。

3 郊区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前景

通过调查发现,南昌郊区体育场地很少,不少统一建设的健身设施年久失修已经锈迹斑斑。另一方面由于郊区体育管理组织不健全;郊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较淡薄;导致体育活动开展的不是很普遍。但必须得用发展眼光看当前郊区体育现状,由于城市体育活动开展普遍,这种辐射作用非常强大,而且广大郊区、农村有许多脱离体力劳动的农民,他们对体育健身活动有着非常高的热情。要使

南昌郊区体育活动得到发展,应该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加大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由于郊区体育基础设施非常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体育活动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加大一些简单、实用的场地和设施。

②对郊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郊区大多数都是农民居住者为主,要他们自发地、科学地、有组织地开展健身活动非常困难,即使组成也难以为持。因此政府和社会团体必须对郊区群体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

郊区是一个中间地带,其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的普及,这不仅仅是体育活动的增强体质的作用更为主要的是体育的社会作用,通过辐射效应使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到更高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高明有.榆林市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分析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6).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7(8)

第12篇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的生产方式,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在农村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加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体育的整体状态和趋势不容乐观,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和盲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农村70个体育锻炼点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共发放居民问卷700份,体育锻炼点问卷7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为97.4%,体育锻炼点有效问卷为70份,有效率为100%。

3现状及其分析

3.1廊坊农村农民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通过廊坊农村农民对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识程度的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仅有3.1%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很了解;有28.7%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略知情,而有68.2%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毫无所知。以上问题说明,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法律法规了解缺乏,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宣传体育法规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及宣传教育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3.2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农民认为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改掉不良习惯和体育锻炼。

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情况

3.3.1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项目状况

项目秧歌武术气功交谊舞羽毛球篮球混合项目数量201697666百分比28.5%22.9%12.8%10%8.6%8.6%8.6%从表1中可以看出,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内容选择比较单一,其中民族传统项目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由于传统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而羽毛球、篮球项目主要的人群是青壮年。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中气功练习点较多,因为廊坊是我国推广保健气功的试点,所以气功活动点不仅发展规范,而且发展的速度也较快。

3.3.2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场所现状

活动的场所村委会的活动场地村头巷尾麦场空地树林河边其他数量25181764百分比35.7%25.7%24.3%8.6%5.7%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增大,对体育需求不断的增长,以农村现有的条件看,正规场地设施很少,农村人的体育活动场主要是有村委会提供的平坦的空地。并有很多农村把活动场所扩展到了村头巷尾、麦场空地等地方。这与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体育资金匮乏、场地设施稀少造成的。

3.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锻炼时间状况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有70%的体育锻炼点在晚上活动;有58.6%的体育活动点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有75.7%的锻炼点受季节的影响。这非常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一般在早晨农民都会去田间劳作,而且在春播秋收的季节由于农活劳累,多数锻炼点由于没有人员参与而暂时停止。

3.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情况

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村委会支持,占48.3%,有86.7%的锻炼点经费缺乏。由此可以看出,廊坊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锻炼点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少,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由村委会自由组织与发展的状态。经济条件是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

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社会指导员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70个体育锻炼点中,共有通过正式培训和考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且均为3级。

这与廊坊市城市社区体育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水平差距很大,说明廊坊市的体育管理部门没在技术上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必将会影响到廊坊农村体育科学、快速的发展。

4建议

4.1政府部门应发挥其政策导向的作用,尽快完善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农村体育法规、制度建设与宣传,全面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的组织化、社会化。

4.2适当增加农村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积极引导和加强农村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逐步引进体育产业化运作方式,摸索建立体育创收自给的渠道。

4.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农村体育活动质量。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不同单位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3]胡国雄,王牡娣.我国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河北省廊坊市科联项目:《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