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时间:2023-06-04 10:4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采用了传统投入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效果不容乐观,效益性、经济性重视程度过低,导致财政绩效管理现状不尽人意。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积极探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实现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新形势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公共财政改革的推广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几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有效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仍旧采用传统的投入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不重视其效益性以及效率性,导致很多单位将财政管理看作为单纯的跑项目、跑资金。另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在缺少制度性的条件下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财务人员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序发展与进步。

2.缺乏完善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

首先。从当前财政角度分析,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无论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还是监督控制、综合评价都处于摸索阶段。另外,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所以各个地区所采取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与模式不同,管理的目标、重点不尽相同。其次,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系统不够健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一,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定位不准确,管理内容多以完善评价体系为主,在近几年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中,绩效管理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原先的评价范畴,逐渐拓展到预算管理之中。其二,在经过财政改革之后,并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如果绩效目标、绩效内容、绩效评价无法得到延伸,那么则无法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质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3.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方式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制定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所以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导致评价结构主要停留在反映问题的层面。从某种角度分析,评价标准是保障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开展绩效评价的时候需要以样本数据作为基础,并利用统计原理进行预测与分析。但是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各公共部门信息缺失非常严重,无法有效的提供样本数据,导致绩效评价工作失去其意义。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成本―利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一类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评价结果缺乏精准性。

二、解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措施

1.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要求

要想真正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需要针对性的建立预算控制体系,加强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与了解,实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先发展。另外,相关单位还要进行考核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预算考核体系,提高部门决策手段,推动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顺利开展。根据对上文笔者所提出的几点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建设预算管理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来抓,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监督、评价的基本要求,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诊断以及预算执行。这样一来,才能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进行改正,才能真正提高财政执行的效率与质量。

2.积极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的基础工作

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与缺陷,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基础工作不尽人意,因此,需要积极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与总结,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统一性。其次,要严格按照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强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发展,只有保证制度化的规范性,才能真正提高其基础工作的水平。最后,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工作的协调性,将其作为一项具体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协调、管理中形成工作合力,以此推动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3.积极完善财政评价结果机制

从某种角度分析,评价结果是一种形式,是对结果的一种落实,是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财政评价结果机制对整个财政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需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数据信息与预算管理的相互衔接,实现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其次,要构建起结果的通报制度,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传给相关部门,并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为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保障。还要实现财政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体将信息进行公开,提供财政资金的透明性。最后,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将考评划分为优秀、中等、差,对于考评的优秀的给予奖励,考评较差的则需要进行整改或者取消项目,将资金调用到效果较好的项目之上,以此用来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鲍秋梅.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63-64.

[2]李宝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5,07:21-22.

[3]肖晓月.浅析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13.

第2篇

关键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已经推进多年,其核心内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传统的投入型预算管理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单位仍将财政管理当成是跑项目和资金,只重视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合法性,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重视不够。在缺少制度性约束的条件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没有将“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改变为“我要评价”的主动绩效管理,成为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瓶颈”。

2.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首先,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过程的监督控制,结果的评价运用等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不同行政区域可能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采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重点推进方向也往往不一致。其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评价体系的设定缺乏科学性,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一方面,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定位偏低,仍是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随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的结合越发紧密,其内容已逐渐超出了绩效评价的范畴,扩展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成为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改革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在内的一种系统预算管理模式,各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又互为前提,仅靠绩效评价是无法囊括全部内容的,只有研究制定与改革内容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规则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相互衔接且互为依托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进而形成合力发挥出制度体系维护并推动改革的综合效能。

3.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标准缺乏可比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其权威性、公信力、实用性不足,加上绩效管理未与预算编制充分结合等原因,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评价标准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标尺和准绳。通常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并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预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和客观参照物。目前我国由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较晚,各级公共部门的历史绩效信息的缺失较为严重无法为绩效评价标准提供有效地样本数据,致使难以量化评价对象,使绩效评价工作失去意义。科学的评价方法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的保障,是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权威性的前提。从我国目前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来看,我国目前一般都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比较简单的方法。计分方法也相对过于简单,权重的设置也往往仅凭经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先进的评价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层次分析法。并且在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定量评价的方法运用受到定量指标较少,分类较粗的限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对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思考

1.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

要把财政绩效管理的思想容易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进而建立起全程的预算控制体系,通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转。同时,要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的定量考核,逐步建立起一套量化管理的科学财政绩效管理体系,进而不断地推动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要强化部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部门管理和控制决策。进而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顺利推进,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益和效率,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当前,首要任务是进行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当成一项经常性和制度性工作来抓。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绩效结果为导向,以预算管理制度为保障,以财政监督体系为主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加强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诊断和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同时,要牢固树立评价不是处罚的目的,而是通过对财政绩效执行情况的评价,来不断地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进而提高公共财政执行的效能和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绩效评价的诊断是确保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有效运行的关键。

2.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已经逐步开展,但在具体运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个和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密切相关,随着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从试点逐步转向全面推广,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工作。其次,要根据目前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现状,逐步加强其制度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步伐。通过规范制度,将《绩效管理办法》上升为《财政绩效评价条例》,提高制度的层次。再次,要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要明确绩效评价制度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全面的一项具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对财政绩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进而推动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责任,整合相财政绩效评价的力量,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

3.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评价结果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对评价结果的落实,进而取得评价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全面完成绩效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逐步建立起绩效数据管理制度。将评价的数据信息和预算管理信息相互衔接,进行数据的财政部门之间的共享,进而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次,要建立起结果的通报制度,在完成评价后,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上报到有关部门,及时反馈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而为改善预算管理和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制度的完善而努力。再次,要加强对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通过网络或其他公共媒介加强对信息的公开,进而不断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性。第四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制度,通过逐级上报、逐级汇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五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对于考评得分高、资金使用效果好的部门(单位),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绩效“最佳”的可按项目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单项奖励;评价结果“中等”的按谨慎性原则安排预算;评价得分低、资金使用效果较差的,将缓拨资金,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减拨或停拨资金,甚至取消项目,调整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蒋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及其完善[J].黑河学刊,2003(5).

第3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绩效评价;改革措施

1 政府绩效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内涵、评价和作用

(1)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本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2)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公共支出)是在市场经济下条件下,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支出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点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财政支出绩效直接反映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高,行政绩效高,财政支出绩效低,行政绩效也就低。因此,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不仅是推行政府绩效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在财政资金安排(分配)环节,实行竞争性机制,增强资金安排(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透明度。②在财政资金申报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增强预算申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③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事中绩效督查及事后评价,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绩效性。④在评价结果应用环节,建立健全三个机制(绩效约束与激励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反馈机制)提高用财水平。

通过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从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运行体系。因此,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问题的改革举措,也是一项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2003年8月进行试点起,至今已近八年了,从效果来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改善,财政管理制度源头防治腐败的功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但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部门预算方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约束力不强,项目支出预算编审监督薄弱,绩效观念还未普遍确立;部分地方特别是县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改革力度不足。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面,大多数二、三级预算单位还没有实行集中支付,大量财政专项资金没有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市县级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度不平衡,财政专户设置及管理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政府非税收入重“收”轻“支”的现象仍然存在,“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非税收入,往往也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绩效评价,残留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采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估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地方政府来说存在诸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处于政府自发状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估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等一系列问题财政支出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有限的财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更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预算使用经费,按时间进度拨付经费。年初预算通过批准程序下达之后,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严禁转移资金,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和骗取财政拨款。

(2)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财政给予各单位基本经费保障后,除突发性、灾害性、临时性发生支出外,原则上一般不再追加。确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要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杜绝随意性支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3)单位确需追加的,应先使用部门预算不足部分再办理追加。

(4)严格经费审批制度,经费的追加先由单位提出经费申请报告,由财政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意见,需要解决的报上级部门审批。

(5)从严控制人员经费的增长,严格控制部门人员增长,各部门不得自行聘请和借用人员,未经上级批准的聘用和借用人员财政一律不安排人员经费。

(6)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财政各单位的经常性必需公用经费按规定的定额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基本保障。公用经费一般不办理追加。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原则

在财政支出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性原则。严格依法理财,加强收入管理,应收尽收,凡是应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部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2)坚持公共性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重点保障“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等社会公共支出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

(3)坚持效率性原则。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科学利用财力、巧用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运用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4)坚持节约性原则。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注重节约行政成本,抓好公务活动的节约,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5)坚持公开性原则。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财政运行的程序和过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及党务公开活动,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的监督。

(6)坚持平衡性原则。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理财思想,严格执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增收节支,建立平衡、稳固、强大的地方财政。

5 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使用效益,采取积极改革财政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并加强从预算分配、执行到绩效考评和自身配套改革各个环节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广东省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健全了专门的评价机构和队伍,确保“事有人做”

东莞市、中山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主任、主要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全市绩效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健全了较为规范的评价工作制度,确保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如:2004年出台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并相继制定一系列专项资金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操作规程(流程);如:2011年4月,印发了《广东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规程》;各地也以市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了评价办法。

(3)、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绩效管理工作

① 部门单位项目绩效自评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自评计:13,653个,资金2,261多亿)

②财政部门或第三方项目重点评价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计:1,592个资金近500亿)

③ 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形式(从2009―2010年 省财厅审核 962个项目,核减729个 , 确定233个列入预算安排,核减请款200余亿)

④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形式(从2009至2010年,全省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86个项目,分配资金达142亿)

⑤试行整体综合评价形式(广州市不断创新从中探索出本市实施部门整体财政支出综合性评价,取得了实效;惠州、湛江:尝试对一些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绩效结果提供给部门预算编制用。华南理工大学的公共政策评价中心于2007年对地方政府进行整体评价,公布了“2007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指数研究报告”,在全中国引起轰动,这是中国第一个整体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报告)

⑥实行项目绩效预算事前评审形式(佛山及南海、三水、顺德各区,以及东莞、中山、珠海、湛江、江门等市对项目预算进行事前绩效评审,合理确定项目及预算数额;中山市:部门单位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要提出两个以上的量化目标,连同部门预算一并报人大审批)

⑦实行绩效激励和问责形式(广州市每年向人大专题报告财政支出绩效情况,试行将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监督情况纳入政府部门行政首长财经责任问责范畴,对资金使用绩效低或发生挤占、挪用和浪费的,建议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深圳市2007年正式启动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纳入“行政成本”评估项目,从“行政业绩、事务性行政效率、执行力建设、行政成本”四个方面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责任型政府)

第4篇

2009年,东南沿海某省H市旅游局8个月内就把全年的预算资金全部完用,导致9-12月没有资金来支付中央电视台的185万宣传费和其他十个项目的经费。为此,H市旅游局在得到常务副市长批示后找到财政局要求增加预算,H市财政局及省厅专家经过绩效评价后,作出了不予通过的决定,并顶住了市长批示的压力,使得财政绩效评价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得到了一次经典的体现。

2案例内容

2009年,H市政府下拨旅游局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共计600万元,实际项目支出600万元。具体明细是:

(一)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组织的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宣传旅游产品,提高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费用合计65.46万元,明细为:

1.参加XXX国内旅游交易会1.53万元;

2.参加YYYY国际旅游交易会4.59万元;等。

(二)参加省政府组织的赴外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举行旅游推介会。费用合计13.23万元。

(三)积极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各城市间的旅游合作及游客互动,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费用合计44.38万元。

(四)配合“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组织国家、省、市级媒体对H市的旅游活动进行全方位系统宣传,旅游信息和专题广告,营造热烈的旅游气氛,并扩大系列活动的社会影响。经费合计206.48万元。

(五)深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费用:13.5万元。其中包括W旅游局邀请共同赴葡萄牙参加2009年里斯本国际旅游博览会分摊的11.2万元,赴W推介及接待回访踩线团费用2.3万元。

(六)参加2009省国际旅游文化节,费用合计:26.24万元。

(七)支持区县发展旅游,共35万元。

1.支持××镇旅游项目的扶持资金30万元;

2.支持××镇A村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资金5万元。

(八)支持对口扶贫城市J市宣传费用:10万元。

(九)培育“中国二十世纪XX伟人故里行”精品线路。费用合计:37.35万元。

(十)印制贺年卡:10.6万元;印制《H市旅游交通图》、《H市美食地图》等资料:23.81万元。合计:34.41万元。

(十一)接待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省旅游协会专题拍摄组来H市进行旅游宣传拍摄,协助、接待兄弟省市旅游局来H市进行旅游推介活动,我局外出与有关客源城市洽谈旅游合作业务,公务接待,以及其他杂费,合计:84.43万元。

(十二)导游培训、政务导游服装及劳务费、技能大赛费用,合计14.08万元。

(十三)组织合唱团参加“祖国在我心中” H市第四届合唱节,费用:11.94万元。

(十四)邀请艺术团参加慈善万人行活动,费用:3.5万元。

H市旅游局2009年预算安排600万元,到2009年8月份划拨400万元,到2009年10月20日前已全部划拨完毕。2009年8月,H市旅游局填报了《2009年度项目绩效预算申报资料》,要求在2009年9月―12月追加旅游宣传促销经费545万元,包含给中央电视台应付未付的185万元,主要用于十个大类项目的支出。并且把追加预算此事呈报给了市领导,得到了领导的批示。

3专家评审结论

H市财政局在收到追加预算申报后,邀请第三方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对追加的预算申请进行了审核,专家组一致不同意追加经费。具体审核意见如下:

1.在经费使用上“本末倒置”,不能很好地贯彻市政府1号文件精神,没有体现绩效预算、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使得经费使用不分轻重缓急,导致重点项目资金得不到保障。例如,支付给中央电视台的经费在年度预算中已安排,但项目单位却要求追加预算安排。

2.设立的绩效目标不能说明资金使用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提供的材料看,该项目设立的绩效目标主要是两个,一是H市的旅游收入,二是H市过夜游客的数量。2008年H市的旅游收入为97.13亿元;过夜旅客为528万人次。2009年预计过夜游客为549万人次,旅游收入为109亿元。2009年1-8月份旅游收入为60.24亿元,接待旅游过夜人次为62万人次,与预算的年度目标相差较远,同时资料中没有提供数字的统计口径和来源,无法判断指标的相关性。

3.提供的附件材料凌乱。一是提供的附件中有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方案草案、没有数字和日期的合同,不能说明问题;二是提供的材料和文件前后矛盾,如赴台考察的相关材料,名称前后不一致,文件前后不一致;三是没有财务支付凭证的附件资料,不能说明财务的开支状况、真实性和合理性。

4.没有制定《旅游宣传促销经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核定旅游促销经费的开支范围,以及财务会计的核算和报销办法,致使绩效评价缺乏依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内容不明晰。

5.项目实施没有很好的贯彻H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对于市政府要求完成发展旅游业的各项任务,在提供的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6.由于在《2009年度项目绩效预算申报资料》中未提供项目预算和具体开支细分项目的详细内容,资金支付进度、支出水平合理性无法评价。根据附件粗略统计,2009年1-8月有相关支出凭证的支出约220万元(包括协议、计划、通知等),其余180万元的支出情况无从核查。

7.通过项目单位提供的材料来看,资金审批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工作计划性不强,执行财经纪律不严肃,没有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4反馈意见与处理结果

此项目后面的追加部分,H市旅游局拿着领导的批示简单地填写了预算申请表,在财政部门的强烈要求下,补充了一些附件,但杂乱无端,没有进行总结,有些材料还不规范。专家在阅读了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同意追加经费的意见。H市财政局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领导的批示,另一方面是绩效的要求和专家的意见。后来综合考虑了财政绩效管理的实质和推进的艰难性,不能因为一些部门单位拿领导作为“挡箭牌”而阻碍财政绩效管理的推行。另外,如果同意给了旅游局追加预算,以后各个部门单位都去找领导签字拿钱,财政绩效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H市财政局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没有同意旅游局的追加经费。

5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反映的问题

1.做事没有计划性。2008年H市旅游局申报2009年度预算时,没有详细的计划和每个项目的支出,导致在2009年执行预算的过程中,8个月内就把全年的预算资金全部使用完,导致9-12月没有资金来支付中央电视台的185万和其他十个项目的经费。旅游局的做事无计划性导致先把不重要的事情做了,把钱花完了,等到要开展核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时,已经没有经费可用。

2.拿领导威胁财政部门。H市旅游局把当前预算全花完后,领导交代要办的事还没有办,就写签报给市政府主管领导,常务副市长批示:请财政局提出意见,建议在对旅游宣传经费开支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追加。

(二)原因分析

1.观念没有转变。以前部门单位分钱的规则是“先拿钱、后办事”,“重收入、轻管理”。财政绩效管理的要求是“先定目标,做方案、预算”。在目前绩效管理这种新制度环境下,旅游局还用过去的规则想事情和办事情,观念没有转变势必会导致事情花钱不办事或办不好事情。

2.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无论是2009年追加预算,还是2010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旅游局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少且杂乱无端。事实上,旅游局的宣传经费项目比较多,每个子项目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资料,如:方案、经费明细、合同等。在追加预算评审中,专家对这些问题都是作为重点提出来的,但在2010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此类问题还是依旧存在。此现象的出现,只能说明部门单位对此事的不重视,没有一点积极性;也不总结过去的经验,敷衍了事。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专项资金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支出,包括污水治理、道路修复等多项资金,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专项资金主要是由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部门,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根本目的,进行科学预算后将所需资金进行独自拨放,然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该从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入手,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专项资金应用的有效化、价值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专项资金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款专用的特殊性,被用于污水治理、道路修复、教育教学等各项基础财务活动中,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观念时期,专项资金在各项建设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可以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所以就需要通过绩效管理落实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在经济转型以及市场改革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社会职能,就需要以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为着力点,加快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以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发展时期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降低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模式不够规范

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统一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时候,没有遵循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存在随意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不仅会影响专项资金的正常使用,还会降低其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启动专项资金,也没有根据专项项目特点,制定与其相对应的使用标准和管理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无章可循,绩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都是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不规范引起的问题。

2.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和约束的,但是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构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难以保证专项资金管理效果的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责任需要落实到个人身上,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明确划分管理责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越权管理或者相互推卸责任现象,在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究和惩处,导致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落实。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导致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无法真实反映出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管理水平较低。

3.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财务控制薄弱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不仅包括经济性,还包括效率性和有效性。现阶段,在很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做到管理工作的全面化和综合化,管理重点偏重于资金申报、审批、拨付等环节,而使用情r确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专项资金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往往只承担着资金核算与支付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对其中的核心业务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专项资金具体活动过程中的辅助监控作用。对于一些专项经费较多的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科学合理安排专用资金的能力,往往会造成资金管理的低效与流失。

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的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专项资金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1.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要想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应用价值,提高管理水平,就需要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时候,应该坚持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为专项资金绩绩效管理的规范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应该根据专项项目特点,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专项资金使用规范和绩效管理标准,做好专项资金的组织和计划,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专项资金出现重复使用现象。并且,还需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透明化程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为专项财政绩效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可以加快专项财务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所以就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对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其次,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不断的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提高对财务控制的重视力度

财务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应该结合专项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财务情况,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组织,并进行科学预算评估财务活动的可信性,制成评估报告,按规定程序申报,建立滚动的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项目,不能无故滞留专项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在使用专项资金的时候,应该树立专项专用的财务控制意识,并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预算,根据专项项目的建设进度,科学调配专项资金,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部门合作以及人员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所以,就需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做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清楚划分,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并做好部门之间的工作交接,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在专项财务资金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加认真、负责的做好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想充分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社会职能,就需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出发,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视力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保证专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及规范性,实现专项资金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对财务控制的重视力度,加强部门合作以及人员培训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明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5,(28):117-118.

[2]董乖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考[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7):149-149.

[3]曹迎莉.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X):134-134.

第6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政府绩效;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一、引言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于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范围缘起应用、继而拓展、推广。黑龙江省2009年开始推行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了“国务院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和综合指导全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黑龙江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要求,参照中央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作法,从2011年开始对黑龙江省政府所属部门实行政府绩效评估。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历史悠久,区域经济发展平稳,但是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伴随着中国招商引资的发展进程,绩效管理的理论才开始随之进一步步入中国,黑龙江省地方政府也逐步引入绩效管理机制。比如,目标管理、关键绩效目标、关键绩效指标、胜任力模型、平衡记分卡和360度评估等。从此黑龙江省地方政府逐步加大拓展绩效管理力度,督促乡镇一级政府引入并实施绩效管理体系。至2014年黑龙江政府绩效所体现的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本文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在黑龙江省的历史沿革为例,进一步探究绩效管理在黑龙江的发展方向,希望该理论对黑龙江地方政府的科学管理给予一定的经验借鉴。

二、我国政府正式引入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在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经历了一个由缘起到拓展、再到推广的过程,目前已成为当今大多数西方国家公共治理领域符号性的创新制度。在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启示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被逐步引人我国,与我国实践有机结合,成为公共管理领域十分活跃、令人瞩目的创新管理制度,中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在宏观环境制度基础、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定位指标体系实施机制等要素也不尽相同。我国在引入绩效管理、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借鉴西方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又不单纯停留在制度移植与照搬层面,而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环境及政府改革现状等实际,立足比较、反思与超越,建设体现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政府绩效管理模式。中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探索过程中,也曾遭遇窘境,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所采用的绩效管理的国际经验并不能很好地契合中国地方政府的体制。因此,中国只能探索一条有自己鲜明特点的绩效管理之路―创效式绩效管理。这一模式涵括的体制机制功能辅创效等内在结构是完善的。

三、黑龙江省实行绩效评估试点工作

21世纪初,黑龙江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正处于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提高政府的绩效管理评价水平,黑龙江省自2009年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期间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从而改善了政府绩效管理评价法治环境,完善了政府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机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绩效评价规范欠缺制度化、评价方式单一落后等问题。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了“国务院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1年8月,黑龙江地方政府为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颁布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估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组建了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对48个省政府部门服务保障“经济区”、“十大工程”、产业项目建设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履行职责及作风建设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估。

四、黑龙江省地方政府采取政府绩效管理的成效

近年来黑龙江地方政府把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建立和实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全面深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黑龙江地方政府对平衡记分卡管理评价体系的应用,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因为平衡计分卡关注的重点是过程目标与结果目标、政府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这样就避免了政府绩效评估中急功近利的问题,促进了长效机制的建立。

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制定了适宜本地区的地方性的政府绩效管理评价办法。黑龙江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行政效能投诉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等文件先后出台,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保障了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黑龙江地方政府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特色评估体系,重点突出了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评估和政府公共部门的信任度评估。形成了以坚持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评估体系。黑龙江地方政府自引入政府绩效管理后,黑龙江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确定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政府对资源环境的运用及保护情况和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设置了测评指标,并形成了制度。

绩效管理在黑龙江的实施促进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黑龙江地方政府起草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估实施方案》,成立了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对省政府各部门服务保障工作、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方面履行职责及作风建设情况开展了绩效评估。同时,开发建设了市(地)政府行政绩效评估管理系统和政府部门行政绩效评估管理系统,为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7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024-02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它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全过程进行相关分析,并将考评结果融入整个预算编制,从而使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的新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绩效预算改革,结合近年来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念,将更多的注意力从财政支出过程的管理转到对财政资源使用成果的关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获得立法机构的广泛支持

许多国家已完成了绩效管理的相关立法。如美国的《政府绩效与成果法》,英国有《财务管理法》,澳大利亚有《计划管理与预算》,新西兰有《财政法》。这些法律明确了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与义务,保证了绩效评估的透明性、权威性与固定性。

(二)绩效评价成为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新工具

绩效评价不仅成为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成为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绩效评价已经成为提高公共部门管理水平的新工具。尤其在很多国家,地方政府的改革力度甚至超过了中央,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更能顾及地方社会公众偏好。

(三)政府设立了强有力的绩效审计机构

在美国,政府责任总署(原美国审计总署)不仅监督联邦资金的有效使用,还要对联邦政府进行业绩审核、项目评估、政策分析等。此外,很多国家都重视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条件,这也为绩效审计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的困境

早在2003 年4月财政部就下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此后又下发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开始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从这几年实践情况看,绩效监督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当前绩效监督环境基础还很不完善,实施绩效监督还存在较多的难点。

(一)观念制约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资金的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很多市场规范化的观念仍然没有深入人心。在财政资金的监督审计和考核方面,一些官员和民众仍缺乏一种公共性、效率化的现代财政观念。

(二)制度制约

1.预算管理模式尚未完善。目前我国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各方面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绩效预算的推行。首先,在预算编制方面,自主性和可预见性较差。其次,预算执行方面,我国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管理体系改革刚起步,问题颇多。第三,预算监督体系不健全。人大、审计、公众等监督乏力。

2.财政的基础管理水平较低。在政府财政管理水平较弱的时候推行绩效预算,不但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甚至会造成负面激励。目前我国缺乏必要的预算信息和分析能力,财经纪律松弛,缺乏一个支持公共责任与追求绩效的预算环境,这些都会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推行。

3.绩效管理法律框架不健全。现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在绩效评价的标准、组织实施程序、跟踪问效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我国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行无法可依,推行不利。

(三)技术制约

1.绩效标准难以制定。政府追求的公共目标是多元的,这些目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且很多内容难以量化,导致公共部门及公共支出绩效指标和标准很难设定,为编制和实施绩效预算造成很大的困难。

2.数据搜集更加困难。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搜集被监督单位完成目标的各种方法及目标完成程度的有关数据,为有效完成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控制措施等资料。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搜集这些数据和资料的有力途径,也没有完备周密的数据分析系统,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财政管理部门的人员虽然普遍财务会计实务知识较多,但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绩效评价的方法和理念较为陌生,会影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初探

目前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已基本建立,财政管理日臻规范,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全面评价的工作也是刻不容缓。我国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

(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基本体系构建

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一是项目支出各职能部门,即具体执行和实施绩效体系的部门。各职能部门需要制定策略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分析总结。二是财政部门和专家组织。财政部门负责作综合效益评价。专家组织协助财政部门做好调查、监督与分析工作。三是监督机构、中介组织及社会公众。审计部门应严格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绩效审计监督,其审计结果作为来年预算安排依据的因素。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公众也应树立绩效理念,成为支持和监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客体。一是对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即评价部门预算的总体绩效。主要包括政务信息管理、资源配置绩效管理、公务员业绩管理、财务质量管理等内容。通过评价加强政府责任制,并激励各机构完善其内部管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包括项目质量技术标准、项目资金效益标准、项目社会效益标准等内容。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的是对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能的评价,所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1.定量指标,指可以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的指标。根据财政活动的特点,首先,包括反映财政支出规模以及其是否适度的指标,如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支出增长率等。其次,包括反映财政支出结构以及其是否合理的指标,如反映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在行政管理、科教文卫事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领域使用情况的指标。

2.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它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一是效益性指标。考查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影响。二是创新性指标。考查部门和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创新的能力。三是合规性指标。考查财政支出部门和单位是否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制度。四是人员素质指标。考查财政支出部门和单位公务员的素质。五是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指标。考查财政支出部门和单位办公条件、专业设备的先进程度、服务态度和质量等内容。

(三)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在我国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改革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1.短期任务。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奖罚措施,在政府部门内部形成追求绩效的意识。并且初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专门机构,可以考虑将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和绩效评价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专门分管领导负责本地区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其次,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法律框架。中央政府要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专门立法,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出台相关的绩效评价与管理规章制度。第三,根据部门和单位的业务状况,按分类评价思想初步建立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

2.中期任务。首先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唤起全民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关注。其次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可以在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监管委员会。三是进一步完善科学的指标体系。四是建立以人大、审计、财政以及社会中介评价为主的,并各有分工的绩效评价与管理模式。

3.长期任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后,财政支出绩效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关的管理体系已经日趋成熟,绩效评价与预算密切结合,此时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详细多层次的法律体系,并且引入中介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活动,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最终实现财政支出效率和公平的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6中国财政发展报告[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霍素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财政监督,2007,(10):25-27.

[3] 李欣.财政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指标体系[J].岭南学刊,2007,(4):83-87.

Discussion about Expenditure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Reform

JIAJie-rui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Zhengzhou, 450002,China)

第8篇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2日

近年,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已逾11万亿元。但相对于更猛烈扩张的财政支出而言财政收入还是一个相对有限的规模,财政收支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地运用财政资金,使之尽可能发挥更大效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现财政资金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所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实践工作缺少经验,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些认识,旨在为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实例,随着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堵车已成为普遍现象,而马路上安装的红绿灯太多往往就是堵车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使通行顺畅缓解拥堵,使用财政资金安装了若干个红绿灯,但结果却是由于走走停停而带来车流更堵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忽视资金使用后的效果,不仅会使财政资金的使用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现象,而且就结果而言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在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政支出资金去向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描述和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以“绩效”理念替代以往“节约”的理财理念,从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前提。

所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成为财政支出经济性的主要体现。即支出的各构成要素在财政支出总量中所占比例合理,能够满足各部门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达到基本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

所谓效率性,是指投入同产出之间的比率。财政支出是否讲求效率性,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多的产出来进行衡量。

所谓有效性,是指财政支出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目标)。有效性关注的是产出与效果间的关系,财政支出的效果可以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或者表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一)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基础。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能够从源头上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为管理好财政支出建立了一道有效的闸门,使理财思想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这将使国家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减少,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腐败、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政府的各项经济决策更加准确,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效益不断增大。可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护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后,通过安排各种形式财政支出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履行政府的职能,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求。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财政资金,任何暗箱操作行为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支出信息一直处于不透明状态,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果纳税人一无所知,信息不公开透明也是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实施贯穿于财政资金安排和使用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开与财政资金有关的各类信息,让纳税人拥有知情权,并参与财政资金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财政监督的关系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预算,又称为预算绩效管理,指以绩效指标和事业成本为核心,以绩效目标、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为基本环节而建立的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模式。(马国贤,201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得以实施的主要工具和载体,而绩效预算又为考察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施绩效预算体制,削减赤字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大量的各类型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动公共管理科学化、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抓手是绩效预算,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则是科学理财的起点。如果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预算则与传统预算无本质区别。因此,两者的关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从内容上看,绩效审计和财政支出评价一样,都是将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检查评价作为主要内容,但绩效审计的检查内容还要包括传统的财政资金合规性审查。从主体上看,审计机关是绩效审计的主体,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则以财政部门为主。从时间顺序看,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共同筑起了第一道有效性检查防线,即财政资金初次分配使用有效性检查防线。而绩效审计则是一种事后进行的综合性检查,即对财政资金及其使用部门进行再检查的第二道防线。二者相互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科学扎实地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先锋官”的作用,可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财政监督就是指财政部门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性事项,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的审核与监督检查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监督包括对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及预算外资金等多方面的监督。财政监督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财政监督包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过去财政监督重点在于对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监督,而忽视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我们不仅关注“用对”,更加强调“用足、用好”。可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监督的深化,树立以财政绩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财政监督的重点。

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作为全面指导。而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健全的法律保障是顺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奠基石。因此,建议在我国的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及规定,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能。通过立法保障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鉴于我国目前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导部门应是各级财政部门。但只依靠财政部门则力量较为单薄,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大、牵扯的利益极为广泛,故需吸纳各级人大、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及社会民众等多方力量加入其中,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各级人大有权审查监督各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审计部门有权对各部门的支出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审查。中介组织良好的独立性可以保障其参与的评价客观公正。而吸纳社会民众参与到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中,将有助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开展。

(三)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阶段。首先,各部门要制定部门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部门战略规划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国家产业政策及政府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的包括部门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在内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年度绩效计划,是指各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各项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说明,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其次,要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应根据各部门各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项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再次,各部门在财政年度结束后,要撰写提交年度绩效报告;最后,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论及建议,提出改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拨款的重要依据。另外,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应提交各级人大对其进行审查监督。

(四)强化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关注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以及为管理及决策提供的信息,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依据评价结论,通过采取适当和必要的措施,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财政投资风险。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合理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评价相结合,能够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共享平台,数据的收集处理、比较分析缺乏可比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应在全国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监督,2011.1.

[2]白文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涵解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1.1.

第9篇

关键词 财政 专项资金 绩效审计

一、前言

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随着我国财政公共体制的日渐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大,专项资金的种类越来越多,其运行和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广受关注,但目前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绩效审计及时跟进和有效监督,并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专项资金强调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重点在于对专项资金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审计理论界就开始研究绩效审计,目前我国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已经开展绩效审计。传统审计大多是对财务收支进行事中审计,而现代审计强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预防、控制、监督和评价。通过严格、真实的审计揭示出财政专项资金在决策和使用方面的失误、损失和效益低下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最大化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政府提高对社会的管理能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促进阳光执政。国家财政是人民群众纳税的“血汗钱”,因此财政方针一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可以督促用款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从而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日益健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已逐步成为创新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利于揭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最大化发挥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挑战

传统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较少审计资金的使用绩效。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规范程度低,而且缺乏明确适用的法律依据、行为规范以及绩效审计体系,审计机构对于绩效审计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评价还没有明确规范,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与完善。例如,涉农资金多种多样,通常“小而散”,而且绩效管理基础薄弱,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准确审计。同时,目前我国审计领域的工作人员受传统审计工作的影响比较大,知识、思维及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没有真正认识到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这给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的不便。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审计队伍主要以财政、审计人才为主,其他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还不到10%,复合型人才就更加稀缺。

五、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解决方案

(1)完善绩效审计法规制度。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目前,我国《审计法》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立法机构有必要在现有《审计法》的基础上,对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权限、审计内容及审计范围等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根据绩效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绩效审计准则,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让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绩效审计分析评价应包括立项决策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注意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结合。

(2)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是推进绩效审计的基础,要想使绩效审计工作真正得以开展,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就必须增强绩效管理的意识,从项目立项决策至项目结束的全过程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只有做好前期管理工作,确保“关口前移”、“过程延伸”,才能更好地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效减少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与阻力,从而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审计单位要明确绩效审计目标,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多头申报、重复建设等漏洞。针对资金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拨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应明确责任主体与审计思路,对立项、申报、审批、拨付、管理等环节加强检查,督促审计对象建章立制,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广泛,包括资金的管理绩效和使用绩效,从效果性、资源性、经济性、效率性、环境性等不同角度开展审查,管理绩效主要审查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合理到位、拨付是否足额及时、管理是否高效专用等,使用绩效主要审查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浪费和闲置现象等。在实际审计过程中,要根据绩效审计的特点,坚持“账、表、证”账面审计和实地调查相结合,逐步完善审计内容,不断优化审计流程,灵活运用逻辑模型法、程序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分析,运用数据收集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进行定量分析,抓住重点资金审计,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入探究、多角度解读、全方位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4)强化绩效审计队伍建设。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不同,需要注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要想推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必须改变当前审计队伍中会计、审计人员占主体的现状,建立绩效审计人才库,培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结构和现代审计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审计手段丰富的绩效审计专业队伍,使审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达到效益审计的要求,在工作中能准确判定项目效益评价指标和项目效益的高低。绩效审计人员应拓宽工作思路,全面地掌握各种专业的知识,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技巧,重点关注“三公”经费、新农合基金、重点工程项目资金、赈灾救灾资金等,核实资金支出的真实性,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性,然后对具体审计项目出具审计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

六、结语

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方向。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经济卫士”的职能,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型,重点监督审查立项可行性、决策合理性、分配合规性、拨付完整性、实施可控性和效果预见性等方面,以促进相关部门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保证财经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荣.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途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5(04).

第10篇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问题;路径选择

一、政府绩效管理概述

政府绩效管理始现于20世纪末期的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资源严重浪费、公共财政持续出现赤字,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公众信任危机。于是,各国相继掀起了一场被称为“重塑政府”的行政改革运动,以减少政府干预,用企业管理中已经相当成熟的管理理念重塑政府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便在西方国家大规模推行起来,成为政府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回应力的重要手段。如今,政府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潮流。我国政府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借鉴和引进国际流行的新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工具,政府绩效管理也在不断探索中。

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制定政府的长期和近期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评估绩效的标准,从而对行政机构运作进行管理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绩效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政府的高效运转和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途径,是“利用绩效管理、绩效标准、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公共组织。奖惩可以是财政性的,也可以是准经济性的,或者还可以是纯粹心理上的”。政府绩效管理是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它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与建立责任政府、公平政府、廉洁政府、公益政府、廉价政府和法治政府紧密相连。通过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可以牢固树立民本主义的公益观念,有助于政府部门形成结果为本的绩效意识以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更能突出体现政府管理中经济、效率、效益和责任等方面的新型价值观。加强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我国必须加大力度探索有效的政府绩效管理模式。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绩效管理是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实践证明了的,在减轻财政压力、回应民众民主诉求、提高政府服务意识方面富有成效的管理方式。以实现三“E”[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和效益(effectiveness)]为目标的政府绩效管理是试图将私人部门的绩效管理的方法引入政府,降低政府投入,增加产出,实现与私人部门同样的效率。然而从事实上看政府的绩效管理并没有像在企业中的绩效管理一样有效。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政府管理职能扩大,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绩效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观念的障碍。

当前的“观念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形成的障碍。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做官和升迁作为衡量一个人生存价值的基本标准。其表现是,在官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在民则“畏官”“、敬官”,唯唯诺诺。在这样的心态下,谁还敢去监督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也难以平常心态面对下属或百姓的评价、监督。第二是“理性经济人”意识的淡漠形成的障碍。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的传统经济历史,有着大海般小生产思想的国度里,人们对商品的认识刚过20年,对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的了解还不满10年,他们在国有企业的生产领域里计算成本、效益都不熟练,还要到行政领域计算成本、效益,自然更感困难。

2.政府的产出难以量化。

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再据此进行绩效管理。此项做法在私人部门基本不构成问题,因为私人部门的服务是可以出售的。政府的绩效管理远比私营部门复杂,因为它要面临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由于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些“非商品性”的产出,它们进入市场的交易体系不可能形成一个反映其生产机会成本的货币价格,这就带来对其数量进行正确测量的技术上的难度。此外,政府缺乏提供同样服务的竞争单位,因此就无法取得可比较的成本与收益数据。

3.维度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单一,多数是政府内部评估,缺乏民众的参与,就是在政府内部大多也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估,部门的自我评估较少。群众性参与的评估———也就是所谓的“公民评议政府”,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仅无法进行评价,而且各个部门由于考虑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材料的收集还是处理分析都存在“暗箱操作”,从而影响整个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特别是缺乏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虽然在部分省市已有了雏形,但相对于成熟、发达的政府绩效管理国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4.绩效管理及评估技术上的问题。

首先,绩效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中具有盲目性;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等同于政绩,将经济指标等同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指标。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甚至完全流于形式;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评估结果不够科学。其次,评估以官方为主,多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缺乏社会公众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自身评估;政府绩效管理过程封闭,缺乏媒体监督。第三,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效绩预防的手段,例如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因而总陷于被动。

三、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借鉴国外实战经验。

绩效管理源于企业管理,我国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研究仍处于滞后状态,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从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相对较早。较早地将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到了政府部门的国家有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因此,我们可借鉴这些国家目前积累的很多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再结合我国政府的特点和国情对其进行整合,服务于我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使其适应我国政府的发展需求,从而来弥补我国目前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

(二)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

我国政府应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发展的大局和宏观走向,把握发展的大势。在制度的设计上不仅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人的需求,发挥人的积极性,而且要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实现社会的增长、平等、民主、稳定、自主为目标,来协调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因素。[3]我国政府应从全能政府的格局中退出,不再扮演全能主义的角色;从“政府本位”的误区中走出来,摆正政府的位置,以为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水平来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来考察政府工作的质量;从只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的片面思维中摆脱出来,以人民满意程度为政府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制建设。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政府通过绩效评估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完善的法制建设是实施连续、有效、动态绩效管理的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的绩效管理与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国家很注意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框架,用此来规范政府绩效管理的体系。因此,我国政府可以汲取发达国家的实战经验,加强对政府绩效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逐步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体系,使绩效管理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施,从而使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走向法治化、制度化与科学化,为绩效评估能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和保证。

(四)扩大评估主体的范围。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范围应加以扩大,将一般公民、专家和外部中介组织都纳入这一范围内。首先,绩效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将服务和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政府绩效管理只有取得民众的信任、关注和参与,才能保证公民可以用社会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身份来对政府绩效评估过程进行监督并提出要求,才能保证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次,政府绩效管理本身是一个具有很大难度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专家深度介入并进行理论指导,才能确保政府各级部门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在引入专家参与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政府绩效评估独立机构的建设,增强社会评价的含金量。最后,外部中介组织是第三部门中的一员,是一类新兴的社会团体,它所具有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的。这些群体的评价能在绩效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绩效评估主体的范围之内。

第11篇

__年,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2729万元,同比增收62893万元,增长8.62%;全区累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84222万元,增支47658万元,增长5.7%。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__年是我区财政管理年。我局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机遇,以财政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从__年起,启用“E财财政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帐务设置和数据管理,完善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规范业务流程,并对国库资金支付和使用效益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及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确保财政管理的及时有效。新系统的上线和优化,大大提高了我局预算指标管理、资金拨付、账务核算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向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__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预算编制管理: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要求,在预算编制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及一般性开支,严控制行政成本,大幅压减预算单位的非刚性支出;二是按5%的比例压减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三是实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和会议费预算单独编报和审核,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安排经费;四是积极推进绩效预算改革,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财力更多的集中用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基本保障了民生和重点项目投入。全年安排民生支出6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9%。

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区综合治税工作会议及财税收入专题会议,进一步扩大综合治税覆盖范围。依托区综合治税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综合治税跨部门协同管理,积极向市综合治税办争取下发涉税信息32万条,为我区推进综合治税工作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__年我区公共财政税收收入616116万元,占收入总额的77.72%,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收入质量有效提升。

大力拓宽收入渠道。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利用非税收入系统对财政票据的使用情况实时动态监管,有效防止了乱收、乱罚、坐收坐支、违规使用票据、银行压款等现象发生,财政部门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非税收入121588万元。做好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工作,全年实现国有土地出让收入409279万元。努力催缴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全年收缴21625万元。加大财政周转金清理回收力度,清理回收财政周转金361万元。

(一)大力支持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圆满完成了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年拨付区教育局专项经费58610万元,主要用于城乡义务教育补助7635万元、中职学校经费2309万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589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532万元、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039万元、校园安保经费3268万元等项目支出。加大科技投入,拨付智慧__建设投入2141万元、配套上级科技项目经费2513万元、信息化专项经费2147万元、知识产权专项经费803万元。

(二)保障公共卫生投入,支持医疗事业发展。

支持优化城乡基本医疗服务,拨付计划免疫接种经费402万元、收治精神病人费用850万元,按常住人口人均45元足额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877万元,主要用于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禽流感控制及医疗救助、结核病防治、母婴安康行动等项目支出。支持登革热防治工作,全区投入登革热防治经费5744万元。

(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积极配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保障水平,今年相继提高了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孤儿养育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年拨付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低保人员分类救济等各类困难群众保障经费1393万元,政府供养老人、儿童生活福利保障经费427万元,复退伍及伤残军人安置和补助经费1220万元,残疾人康复及重度残疾人托养经费536万元。

加大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拨付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政府资助3951万元、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政府资助部分2018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区配套资金4377万元、退休人员过渡性医疗金政府资助1443万元、老年人长寿保健金及居家养老服务经费931万元。支持促进就业,拨付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各类就业经费1256万元。

(四)落实运输行业财政补贴,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加大公交行业补贴力度,区财政拨付公交化财政补贴及其成效评估和审计费用1509万元,减轻公交行业成本压力。落实公交票务优惠,拨付公交票务优惠财政补贴10716万元,使广大市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等特殊人群可享受到交通建设的成果。支持实施珠三角9地市普通公路收费站年票互通政策,拨付市、区两级年票补偿资金11328万元。缓解成品油调价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及时转拨成品油价格改革中央补贴4987万元。

(五)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建设投入,支持宜居环境建设。

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政道路建设及维护经费71763万元。推进儿童公园建设,投入儿童公园建设资金5556万元,给广大儿童提供舒适的娱乐场所。支持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改善自然及人居环境,投入垃圾处理经费5195万元。保护环境卫生,投入市政道路保洁经费19833万元。

(六)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加大引进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拨付中粮制罐有限公司、广汽集团、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海印项目等重点企业产业扶持资金1056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上级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积极协助123家企业的125个项目申报各级补助及奖励资金项目,及时核拨上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节能补贴、商贸流通补助、平抑物价类补贴等资金4594万元。认真落实各项财政外经工作政策,拨付342家企业各类涉外发展扶持资金1767万元,协助155家外资企业的198个项目申报了各级外经类补助或奖励。提高服务企业水平,推行全程网上申报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报工作,企业无需提交纸质资料,相关证照无需加盖年检章,大大方便了企业,受到企业的好评。

(七)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

加大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拨付名优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建设、机耕路硬底化建设等项目经费44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和农业设施补贴414万元。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拨付动物防疫、扑杀、检测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农资监管服务平台等经费396万元。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拨付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和粮食生产补贴132万元。

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均衡发展。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3000万元,重点补助美丽乡村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拨付发展缓慢村补贴和农村税费改革补贴196万元,扶持发展缓慢村的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城乡河涌整治与水环境建设。拨付水利专项资金6.7亿元,污水公司污水管网建设资金4000万元。充分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开展新项目的工程建设,在兼顾解决水利工程进度款的同时重点安排化龙四沙水闸重建、七沙水闸泵站重建和石楼莲花围整治、联围十二村水闸重建、农村改水工程等项目资金,确保河涌综合整治重点项目的建设需要。

加强农业项目申报和验收管理。加大申报项目的审核力度,严格执行项目申报的刚性规定,减少资金争取和使用的随意性。按照《广州市农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开展农业项目验收工作,提高验收评价的公信力。

(一)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

抓好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广州市__区财政绩效管理暂行办法》、《__区财政局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评选出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并完善评估流程,确保评估质量。首次组织开展了绩效目标审核工作,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确保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组织成立了全区性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绩效管理改革扩面工作,支出绩效评价金额由去年的2.6亿元扩大至今年的5.4亿元,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推进绩效预算的开展,提高预算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对2015年度200万元以上符合绩效评审条件以及200万元以下涉及重点民生方面的151个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评审,评审项目比去年增加119个,增幅372%,评审金额比去年增加7亿元,增幅为216%,并将评审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在预算安排时对相应项目进行调整,共核减预算资金1.04亿元。

(二)实施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事权下放的要求及市对我区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情况,按照新形势下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在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反复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并上报区委区政府审议通过,由区政府印发实施,为建立科学规范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三)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以规范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和确保资金安全为目标,以优化信息化管理为手段,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卡结算管理,从今年起我区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管理,我局按照《广州市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要求,认真指导各预算单位开展公务卡报销工作,严格监控公务卡的消费情况。简化预算单位及银行的授权支付业务,组织开发“多票合一”功能。加强对银行的管理,严肃处理违规行为,防范资金划拨风险。全年通过零余额账户集中支付财政性资金16.45万笔,金额175.41亿元。

为确保我区化债目标顺利实现,我区制定了《广州市__区存量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__年-2016年)》,并在政府性债务化解过程中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促进各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偿债资金来源。二是落实债务重组,防范债务风险。积极协调有关债务单位对今年到期的债务进行重整,成功完成了区土地开发中心在交通银行、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存量贷款的重整工作,并协助亿隆公司完成在广州农商行的债务整改工

作。三是规范新增融资。按照有关规定严控新增债务,对原有的区属融资:请记住我站域名平台进行梳理,对政策不允许新增债务的融资平台,坚决不再安排新增融资。四是做好债务还本付息工作,严防债务违约风险。足额安排资金保障区基建办、区土地开发中心、区污水办和__交司还本付息的资金需求。积极清理乡镇历史债务,完成市委市政府“无债镇街”任务。积极跟踪债务单位未支付工程款的支付情况,督促各债务单位尽快按照基建程序和工程进度办理结算工作,及时支付未付工程款,其中完全清理了区法院、区检察院、沙湾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石楼镇人民政府、石楼镇第二中学、石楼镇何澄溪小学、石基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未支付工程款。五是及时监督各债务单位每月债务余额变化情况,加强债务监管。截至__年末,我区按审计署广州特派办认定的存量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34.05亿元,比__年6月末减少35.18亿元。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是进一步规范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和转让行为,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制定了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和转让制度,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服务机构,完成了3宗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公开招租工作,涉及合同金额232.5万元,比原租赁金额单年增值15.38%。二是积极推进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整改工作。组织区属38个部门及16个镇街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整改自查工作,并协助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开展督查,提高各部门的整改意识,落实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检查清产核资和自查评估工作是否存在缺、漏、错事项,确保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成果的完整性。四是协助区纪委对各镇街党(工)委、区直各部门对负责领域的私人会所开展摸底统计工作。五是组织开展整治公车行动。根据中央八项规定以及中央、省、市公务用车管理的规定,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遏止公务用车支出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六是组织开展区属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事业单位、企业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产权全面登记。

(二)加强基建投资评审管理。

一是加大中介机构评审项目的复核力度,对中介评审项目100%开展程序核查,进一步加强中介机构的评审质量监督,规范评审程序,及时掌握和解决评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评审进度。二是集中力量推进政府重点工程的评审工作。对政府重点工程主动联系,提前介入财政评审工作,对特急项目启动应急评审程序,提高评审效率。全年审定评审项目1745项, 审核金额69亿元,审减资金6.86亿元,核减率为9.94%。

(三)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

以“防、控、纠”三位一体的全程监管方式,有效遏制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和违纪现象的发生。一是立足“防”,将监管关口前移,做好项目的前期审核及采购文件的前期备案和审核工作,有效提高了监管力度。二是注重“控”,开展政府采购常规化专项检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把关单一来源采购,在广州市率先实施《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今年以来,我区采用单一来源等非招标采购方式明显减少,公开招标率达90%。三是着眼“纠”,加强与区监察局的沟通协作,延伸监管触角。全年完成采购项目3863项,实际采购金额10.86亿元, 比预算节约金额6809万元,节约率5.9%。

(四)开展“三公”经费整治行动,严控“三公”支出。

制定了《__区整治“三公”经费开支过大 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工作方案》和《__区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部署开展了“三公”经费支出专项整治工作以及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和严格公车经费支出等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三公” 消费审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财政业务系统经济分类科目设置,启用会议费、“三公经费”等部分款级经济分类科目,推进会议费、“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配合区纪委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开展区属单位行政不作为专项监察,推进“E财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区纪委廉政风险防控系统的对接工作,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各单位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核算管理情况进行监控。

(五)深入开展财政监督检查。

积极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区的620户党政机关中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清查面达100%。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__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__区钟村医院、__区市桥东城小学等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会同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区属8个单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及收费年审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中央、省、市要求减免、停止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落实情况,促进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会同物价、纠风、审计、教育等部门开展学校教育收费检查,重点检查民办学校的收费情况,纠正民办学校收费管理混乱、财务核算不规范行为。做好国家审计署“2008-__年度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迎审工作,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数据并做好应答解释。

积极组织开展我区__年部门预算、__年度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工作,将党群、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纳入公开范围,实现了我区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范围的全覆盖。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要求,牢牢把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通过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七个一”主题活动等形式,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全体党员中深深扎根,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通过广开言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听取对局党支部及班子成员“”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查摆问题3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通过深入整改,狠抓落实,破解了一批影响财政改革与

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了7项制度,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二)加强会计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

积极推进会计记账网上办理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网上审批,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行政审批效能。想方设法拓宽会计事务咨询渠道,增设了电话服务热线,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完善了门户网站咨询功能,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报纸、手机等媒体广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及会计事务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相关信息,为群众提供更方便贴心的服务。全年为3.5万人次办理了会计业务及会计咨询事项,为2万多人次办理了会计资格和职称考试事项,完成了4000多人次的各类会计培训工作,会计学校网站的年浏览超过52万次。

(三)认真做好公文办理、政务公开及档案管理工作。

全年办理公文收文6840 份,发文1790份,其中办理政府复文599份。全年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6份,按时完成了办理任务。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根据区政府办的要求重新修订了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确保信息的规范性。全年在我局政务公开网站财政信息122条,回复网上咨询480条,微博500多条,搜集舆情116条。加强政务信息的搜集与报送工作,全年共有130篇次财政政务信息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及上级财政部门和区政府相关刊物采用。

做好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单位复查迎检工作。根据区档案局的复查办法和要求,组织整理了文书档案15861件,会计档案7133件,照片档案200余张,各类图书资料200多册,新编及续编了十几种类的档案资料汇编和编研材料,顺利通过了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复查。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财政干部的团结协作下,财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重点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深化的各项改革及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财政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为引领,积极推进依法理财,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支持我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加快推进财政改革

2015年是改革年。要以新修订实施的《预算法》为指导,大力推进财政各项改革。一是逐步探索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以财政项目备选库、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跨年度资金安排计划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部门预算编制软件,为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作准备。三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预算评审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在在总结__年绩效改革扩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绩效项目库管理模式、信息公开机制和问责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价质量监控机制,大力提高财政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

加强收入管理,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态势,加大税源调查监控及稽查工作力度,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大力开展综合治税工作,加大综合治税信息系统建设,发挥好综合治税在财政增收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等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堵塞收入漏洞。协调国土、国资等部门,全力落实土地出让、国有资本收益等各项收入。

优化支出结构,继续落实厉行节约规定,严格执行“会议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因公短期出国培训费”、“误餐费”等一般性专项经费标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我区以民生为重点的各项公共事业投入,支持环境清洁和垃圾填埋场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__〕43号)及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的通知(财预〔__〕351号)的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新机制,确保上级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债务重组工作,跟进区交司的债务剥离及区亿隆公司的担保置换工作,努力降低债务风险。

四、进一步完善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

在已完善新一轮区对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和部门权责清单,逐步理顺区与镇、街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完善区、镇街两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框架。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请记住我站域名理

完善我区国有房产出租转让工作制度,建立国有房产出借制度,制定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规定。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督导,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部门决算系统的数据对接,提高各单位数据填报的真实性。

第12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为适应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的日益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如何有效的对财政支出做绩效评价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介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以及对现存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核心工作就是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选择并设计绩效评价体系,这是将财政支出绩效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即需将财政支出绩效的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的可以用以测量评价的定义。因此能否准确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是至关重要的。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依据财政政策的各项基本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按照统一设定的审核规则,对特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行为的进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期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促进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1.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2.预算资金的使用及财务管理情况;

3.实施过程中各种方法及措施的使用情况;

4.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其他审核项目。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从三个方向进行审查:首先应确认过程和结果是否产生了经济性的收益,是否能达到期望的经济结果,尤其对重要的项目要加强经济性收益的审查,这是经济方向。其次应考察财政支出在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等问题上是否有帮助,这是社会方向。另外要时刻关注财政支出在执行党的路线与方针上的发展情况,这是政治方向。

总的来说,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绩效管理都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在某些方面呈现片面性,相应的经验也不足,但是,拥有一个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做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尽快设立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并促进相互交流与监督,为各行业的发展作支持。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现阶段而言,是一项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从2003年起,我国相关部门针对资金支出陆续出台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区财政部门也相继推出了一些管理规则;而自2009年起,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及时改进。

(一)对于是否进行绩效评价尚未达成共识

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已有十余年,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绩效方面的改革依然停留在绩效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上。由于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发展初期,评价系统尚未达成共识,甚至部分部门对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正确对待考核工作,阻碍了审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绩效评价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突出问题即是法律法规的缺乏与不完善。各地进行绩效评价时,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随意性大,考核的结果大大受限。因此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很难取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预期成效。

(三)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一大关键是该选用哪些指标来衡量财政支出。我国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面还处于试验阶段,缺少一套成型的评价体系,因此现阶段的还难以保证完全的公平公正。虽然很多地方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是难以达成共识,效果不明显。

(四)绩效评价的责任机构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统筹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不是很清晰,宏观监控紊乱。由于标准不一致,政府部门负责绩效评价时审查结果就无法统一分析,很难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无法有效配置资金,导致资金利用率难以提高。因此,绩效评价责任人不明晰的状况亟待改善,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宏观调控。

(五)没有充实的数据库支持

审核的准确以及彻底执行需要充足、正确的绩效考核的信息数据库加以支持。收集各项考核数据,不仅便于对以往情况进行分析,对下期评价的预测及顺利开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在前期进行评价审核工作时,没有注重数据的积累,各项支持也不够完善,从而导致了历史数据库不完善。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各地方对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已就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各种管理措施,但还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指导,财政绩效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推动,更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贯彻执行。我国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例如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对各级政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使部门绩效管理职能明确化,以确保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兼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结合,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首先,构建完整的“由投入到过程到产出到效果”这一缜密的指标体系,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体的、合理的指标结构。其次,在构建过程中将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有的支出绩效可以直接用定量指标来计算衡量,如经济收益等;有的则只能定性考察,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所以,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要适度把握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应用范围。对于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适合定量分析,而对于项目支出的全面、综合因素分析则适合定性分析,两相结合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期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对主管部门支出管理监督工作主要侧重于外部管理监督,部门内部控制机制相对薄弱。今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督促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服从于政府绩效管理规则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确保部门预算执行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于此同时,财政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自身依法理财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支出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四)明确绩效评价主体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不仅应包括人大、政府内部的财政部门、政协、审计机关等立法机构和监督机构,还应当加入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应当将有关信息与资料分别按照不同的行业与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作为初始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扩大评价信息的纳入范围,逐步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在保证对执行情况实时监控的同时,为提高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的效率,还需要依靠专业的绩效评价应用软件,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建立全国性的评价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实现广泛的绩效考评。

(六)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对于不同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结果都应以书面形式报告出来。其内容应包括:财政支出实际执行状况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差异分析;评估计划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绩效目标情况的说明并列出其补救措施与调整建议;与历史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比较分析等。绩效报告编写完成后,要及时将其反馈给各相关部门,这是下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于此同时,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政府管理目标相结合,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约束与激励机制。此外,加强绩效评价信息和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化建设,增强对政府各部门支出的监督,实现公共支出透明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哲实.深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财政.2009,(14).

[2]黄锦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把握三个关键[J].中国财政,2010,(16).

[3]李春光,赵光磊.突出特点分类指导国家海洋局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考评试点的做法[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