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朗诵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朗诵不是简单的读出来,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作。
2、朗诵,说白了就是有感情的说话,一定要把情感注入其中,好的音色,只是一个条件,音色必须为表达情感服务,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音色,而是情感。
3、所有有声语言,都要有对象感。脑海里面要有听众,内心里要想着有什么样的听众要听自己诵读。如果缺失了对象感,也就意味着缺失了指向性,诵者无指向,听者就会茫然。
4、要学会运用轻重音,停连语调,营造好语言气场,实现最佳的朗诵效果。
5、关于排比句的处理。一定要寻求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要有,有的需要延伸性变化,有点需要起伏性变化,等等,如果没有变化,就是简单的重复,就会变得乏味,就会使听者厌倦。
6、要学会气息的变化。要以气托声,以声动人,给听者的感觉是,声音离他越近,越能够打动他(她)。
7、朗诵时,一定要千方百计寻求变化,否则,诵者感觉很累,听者也不是享受,诵者要设法把听众带入作品,跟随自己的节奏,享受作品。
(来源:文章屋网 )
朗诵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音声性、文学性、技巧性等方面都与声乐有着相似相通之处。
在声乐学习中,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运用朗诵技巧,无论对歌唱方法的运用,还是对歌唱情感表达都有很大帮助。有人说,一首声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首带音调的诗,而歌唱就是带音调的朗诵。通过朗诵歌词,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活跃生动的有声语言。绘声绘色的朗诵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歌唱中气息、声音、咬字吐字的准确状态,掌握歌唱发声的正确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加完善地表现作品。
一、语言与朗诵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在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只有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即所谓口语。后来人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发明了文字,出现了书面语,使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我国清代学者陈澧曾说:“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①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们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变异。
朗诵就是一种把书面语和口头语完美结合的语言表现形式。但凡带有艺术品位的文字作品,特别是诗词一类,只是“看”很多情况下总觉得不满足,往往产生“念”的愿望,念有时候好像那滋味还体会不够,就希望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才能让人充分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
“朗诵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活动。即用人的声音来读(念)某些特定的文字,把书面上写的无声的语言,变为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的创作活动。它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变成声音,而是要赋予文字所应承载的信息和情感,它需要朗诵者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文字创作者的真实意图,调动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体味,然后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气息等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把作品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②使有声语言更准确、鲜明、生动,显得有声有色,不但使听者愿意接受,而且还能从中得到感悟。
朗诵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孟子的“诵其诗,读其书”的说法中,就可以反映出先秦以至更早时期朗诵的盛况。其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的许多作品,至今依然是人们朗诵的佳品。20世纪末,唐宋诗词朗诵之风蔚然兴起,朗诵艺术的魅力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而再次闪耀出夺目的光辉,其文学性、艺术性和大众性等特点日益突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对于朗诵艺术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著名诗人邵燕祥先生曾说:“我喜欢‘绘声绘色’这个说法,它反映了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所记录下来的真正的艺术语言的妙谛,它包含着声音、色彩,更融汇着起伏跌宕的感情,把这样有声有色、有感情的语言,用恰如其分的音质、音量、语调、语气诵读出来,无异于使之插上翅膀,从书面起飞,飞向听众心目中,扑向人们的心灵深处。”③
朗诵艺术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音声性。音声性是朗诵艺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朗诵者必须通过语音和声音来表现文字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来感染听众。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讲,有声语言几乎可以说是朗诵艺术的唯一载体。2.规范性。朗诵必须选用规范的书面作品,必须体现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如规范的语音、规范的语汇、规范的语法等。3.创造性。朗诵是以书面语言为基础,但书面语言不能全部表达口头语言的语气、语调、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及情感上的变化。朗诵者要把这些书面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再现出来,就必须进行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的意义并不亚于作者的第一次创造。4.表演性。朗诵本身是一种表演艺术,是供人们欣赏的,所以朗诵者除了必须用有声语言代替作者说话外,还必须用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等来配合,帮助表情达意。因而朗诵不仅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而且还是诉诸视觉的造型艺术。
归根到底,语言和声音是朗诵的基础,没有语言和声音就没有朗诵。朗诵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规律,又无处不显示出自身的表现特征。
二、语言与声乐
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大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除无词的声乐作品之外,其他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身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诗的语言形象为音乐创作提供了艺术构思的基础。诗的内容、形式、结构韵律、节奏对音乐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歌词的文学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主题的发挥与表现。”④
声乐作品是文学和音乐相互渗透与结合的综合艺术。音乐是声音的高级化纯净化的代表,故文学得音乐的帮助,就能把语言不易表达的情感通过高级化、纯净化的声音表现出来。音乐也要借文学来表达其不易说明的意义。歌唱艺术中,歌词的表情达意可以弥补音乐表达内容的不确定性,使歌唱的形象变得具体、生动而鲜明。特别是那些情感真挚而又朗朗上口的歌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后,更能使歌唱者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歌唱技巧,酣畅地表达情感。
中国古代一本记录典章文献的典籍《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是说心有所感,用语言陈其情,敷其事,便叫做诗,把诗里的语言读音用高低疾徐的方法而咏叹之,便叫做歌,依着歌的高低疾徐配成乐曲,便叫做声,发出与乐曲相和的音响的东西便叫做律。所以未有歌之先就有语言,不过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思想而不是用来宣泄情感,当一个人情感达到极致时,往往用声音而不用语言。语言本身并不适宜于宣泄情感,如果要附加情感上去,必须借助于声音,声音虽能表达情感,也要靠语言的帮助才能表达得完全。歌唱就是把语言附加了声音,使感情表达得更完全的一种形式”。 ⑤《关睢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充分说明语言必须借助声音才能更完全地宣泄情感。因此歌唱与语言便分不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正如许多歌唱家所感受的那样:“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描述内心的感情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是产生于字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⑥可以说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声乐演唱与教学的基础。
三、朗诵与声乐
朗诵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的活语言,是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升华,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歌唱是人类语言情感表达的提高和夸张,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二者在本质的特点上有着诸多共性。首先,朗诵与声乐都是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把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都是语言的表演艺术,语言和声音是朗诵和歌唱的基础。其次,朗诵与声乐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在朗诵中,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文学性都很强。诗词等是歌唱的重要部分,艺术歌曲的歌词多为诗词一类的文学作品。但凡诗词,本身有它的规律,所谓律、绝、调、韵、仄都有严格的规定。歌唱中的文学性是直接表现情感最实在的部分。再次,朗诵与声乐在技巧的表现上有着相似相通之处,它们都讲究用气发声、合理运用共鸣、吐字清晰、归音圆润,注意气、声、字、情的配合。气息控制匀称自如,上下贯通,声音富有弹性,情是内涵,声是形式,声为传情而发,情动于内,声发于外。声情巧妙结合,使声音高音圆润、结实而富有光彩,低音深厚、浓郁而不压抑。此外,朗诵与声乐在创造性、表演性、综合性等方面也是一致的。
歌唱较之于朗诵,在自然语音音态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加工和改造,成了按谱唱词的音乐性语言,歌唱除了具有一般语言表演艺术的共性外,还有一些独自的特征:音乐性和形象性。歌唱比朗诵更能淋漓尽致地宣泄人类的情感,歌唱者的演唱,实际上是把其对歌曲的理解、对词曲作者的认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对民族文化的感悟、对语感的掌握、对人生的深切体验甚至处世准则完完全全融进去了。当然,这是在熟练掌握了歌唱技巧和积累了丰富的演出经验的基础上。
朗诵与歌唱都是表演性的语言艺术,具有文学性和音韵美,它们都是在自然语音的音态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鉴于语言、朗诵与声乐之间的关系,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运用朗诵技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歌唱发声的技巧,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葛春先,项目名称: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GH―040)
注释:
①东塾读书记(卷十一).
②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③陈爱仪,雷抒雁.朗诵艺术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④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⑤贺绍甲.汉语歌词规律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⑥喻宜萱.几年来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沈祥源.文艺音韵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红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关键词】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程序;技术设计
朗诵,是将肢体语言技能与语音语言技巧糅合,把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用声情并茂的表演形式予以展现的艺术表演。是训练语言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学习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地鉴赏经典诗歌名篇,感悟诗词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诗歌朗诵,是一项把综合通用技术融合于人文学科知识宝典(如经典诗词作品)的艺术演奏,是富含技术魔力与艺术魅力的创作活动。朗诵诗歌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使语调、语气与语境相符合,抑扬顿挫,技巧幻化,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诗歌朗诵还能与音乐融合,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给听者更多美的感受。挑选好朗诵的诗歌后,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选择与诗词内容相匹配的音乐,当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语调与铿锵有力、婉转悠扬的音乐演奏旋律融为一体,演变为优美动人的文艺演出时,则更让听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获得尤为美妙的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
诗歌朗诵比赛,则是一种将文雅浪漫的朗诵艺术与高度综合的神奇通用技术,以诗词歌赋为载体,紧密融合的文艺竞技活动。又是一个将人文知识与技能技巧结合、表演过程与娴熟方法结合,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参与活动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技巧运用能力及艺术表演能力,提升参赛者的自身文化素养和技术素养,增强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参赛者和观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艺术与技术融合性活动。这种语境优雅、妙不可言、浸透技术、饱含艺术的高雅竞技活动,能使人们愉悦身心、陶冶情趣,享受生活。
诗歌朗诵比赛程序的策划,不仅直接运用了程序、流程、统筹、兼顾等具体技术[1],而且迁移运用了设计与流程、设计与控制、技术与艺术等一般技术思想和方法[2],因此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类技术、体现完美艺术、融合科学与人文、蕴含文艺创作的“技术设计”。为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宽松舒畅、公平竞技的环境,搭建一个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平台,特谋划举办此次诗歌朗诵比赛。现将相关事项及具体运作流程策划设计如下:
1 比赛时间
2013年12月10日。
2 比赛地点
甘肃电大教学楼605教室。
3 参赛代表
2013级幼师班全体同学。
4 赛场评委
由语文教师和推选的同学担任,具体为韩一睿、史亚辉、吕晓静、马志恒、李琴。
5 主要负责人
全体班委(兼),具体为胡晓路、刘芳芳、胡丽娜、姚博亮。
6 主持人(兼)
男:胡晓路(班长),女:刘芳芳(大学语文科代表)。
7 参赛作品要求及比赛流程
1)参赛活动作品要求:课本选入的古诗和现代诗,任选一首,朗诵时间在三分钟之内。
2)比赛流程:学生自由报名,提交朗诵作品名称――确定选手,列出诗歌的篇目――现场比赛――评委打分――统计总分。
8 竞赛要求及评分、获奖说明
8.1 评委
(1)评委必须熟知朗诵的标准。
(2)评委必须公证严明,做到对错分明。
(3)评委要认真评判,不得错评。
(4)评委一时不能判定正误时,要通过讨论判定。
(5)评委由同学选举产生,提前进行培训。
8.2 参赛者
(1)参赛者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2)参赛者必须服从主持人与评委的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3)参赛者对主持人、评委产生不满时,不得当场顶撞,可在大赛结束后,向班委提出申请,请求解决。
(4)参赛者如果多次无理取闹,有意扰乱竞赛进程,根据情况,评委可讨论后给予如下处理:
①对于初次扰乱者给予警告;
②对于两次扰乱者给予警告并扣除相应分数;
③对于三次扰乱者取消竞赛资格。
8.3 评分标准(分数为十分制,评委打分需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精神面貌(20%)
自然大方、出入有礼有序、精神饱满、衣着得体。
(2)朗诵能力(30%)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节奏韵律明显。
(3)艺术处理(30%)
感情充沛,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格调。
(4)表现风格(20%)
能代表不同时代的不同流派,不同风格。
8.4 奖项设置
评出全体参赛者的前三名(第一名1人、第二名2人、第三名3人),依次计平时成绩5、3、1分(加分可以累积)。
9 比赛程序
1)主持人、评委入场。
2)主持人致词。
3)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并介绍各比赛选手。
4)比赛环节。选手须在朗诵前先介绍自己,然后开始朗诵;结束后先鞠躬致意,而后退场。
5)评委点评并进行打分。
6)统计结果。
7)主持人宣布结果;同时比赛结束。
望同学们务必对本次人文兴趣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为比赛做好充分准备,给自己创造一个搏击长空,放飞自我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传达人类高尚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朗诵可以给人教育和启发,然而要达到这一层次不仅仅要有一定的思想感情能力,一定的语言艺术能力,更需要有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因此,以普通话艺术和形体语言相结合作为主要评分标准的朗诵比赛,有利于学生对普通话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激情和应用普通话的热情,进一步推动普通话的使用,增强校园普通话文化的氛围,美化我校的语言环境,促进我校校园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附:赛前准备工作――朗诵诗歌的要领:熟背诗词[3]
熟背诗词要抓住五个环节:
1)疏通词句。就是通过疏通词句,弄懂诗词的大意。在背诵之前先了解词、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才能又快又准。不明其意义就硬背,背诵质量是不可能高的。意思弄得越明白,背诵记忆就越容易。
2)了解结构。就是在初读几遍诗词后,尽量分析清楚诗词的结构,诗词,特别是诗,大都讲究对仗工整,弄清楚其结构规律,记住上句,记下句就容易多了。
3)把握韵律。就是要重视诗词的首字和韵脚。只要记住首字,整句往往就能脱口而出。而诗词是讲究合辙押韵的,往往记住第一个押韵的,其它就可以依此类推了。
4)听看写念。就是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真正用心去记背。专家试验表明:人在接受知识时,如果只靠耳听,三小时后保持70%。三日后保持10%;如果只靠眼看,三小时后保持72%,三日后保持20%;如果眼耳结合,三小时后保持85%,三日后保持65%。背诵诗词时,将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起来,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5)反复练习。就是多重复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来练习:课余时间,自己默默地背诵;大庭广众背诵;同学三个两个一起背诵。其实,只要多练习,自然就熟能生巧,很快就能记住了。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一、活动的组织机构
为保证活动如期顺利举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活动设立组委会。组委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任主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学院办公室、团委、学生工作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各系党支部为成员。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团委,主要负责具体赛事的组织、协调、信息、资料收集、工作人员安排等工作。
二、活动项目
1、金话筒主持人比赛。金话筒主持人比赛通过即兴演讲、晚会主持、现场采访、新闻评说四个项目进行。即兴演讲时间为2-4分钟,现场抽题,准备3分钟后进行演讲,要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演讲技巧处理较好。晚会主持以“文艺晚会”为内容,主题自拟,时间为2-3分钟,要求仪态端庄,语音标准协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现场采访时间为2-3分钟,由选手抽取题目,对观众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式采访,要求主题明确,问答合理,语言流畅。新闻评说由工作人员播放一段当年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片段,参赛选手进行解说和评论,时间为2-3分钟,要求评论观点正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得体。以四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比赛名次。
2、书法比赛。书法比赛采取提供书法作品和现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供的作品由承办部门限定主题,硬笔、软笔均可,章法不限,其中硬笔不超过4开纸,软笔不超过4尺宣。现场比赛由承办部门指定内容,提供专用纸张,现场作业。以作品得分和现场比赛得分之和计本项目比赛名次。
3、摄影作品展。摄影作品展以校园生活和校园场景为内容,彩色、黑白照片均可,照片最小必须为七寸,要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美感。
4、英语才艺表演。英语才艺表演通过英语诗歌朗诵和英语演讲两个项目进行。英语诗歌朗诵内容自选,要求朗诵语音准确,声情并茂,时间为3-5分钟。英语演讲主题由承办部门确定,时间为3-5分钟,演讲后当场回答评委的提问。以两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名次。
5、校园歌手赛。校园歌手赛曲目自选,要求内容健康。独唱、重唱、合唱、表演唱均可,形式不限。
6、器乐比赛。器乐比赛曲目自选,管弦乐、民乐均可,合奏、小合奏、独奏等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8分钟。
7、舞蹈比赛。舞蹈比赛要求动作编排为自创,群舞(不超过36人)、三人舞、双人舞、独舞均可,时间不超过8分钟。
8、曲艺比赛。曲艺比赛要求选手自创作品,相声、小品、短剧、评书等均可,形式不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9、诗文朗诵赛。诗文朗诵赛以中外文学名篇为内容,脱稿朗诵。参赛选手可配以背景音乐,人数不限,形式不限,时间为5-8分钟。
10、青春形象大赛。青春形象大赛要求参赛选手形象气质较佳,知识视野开阔,爱好广泛,口头表达及思维能力强,女生身高160cm以上,男生身高173cm以上。比赛分为自我介绍、才艺表演、服装展示、素质考核四个项目。自我介绍以班级、姓名、爱好与特长、参加比赛的感受、自己的学习生活等为内容,时间为1-2分钟,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流利。才艺表演形式不限,歌、舞、小品、乐器、戏曲均可,内容自选,时间为3-5分钟。服装展示要求自行设计或准备服装,符合学生身份,富有青春气息,采用舞台表演方式展示,时间为1-2分钟。素质考核由承办部门确定内容,如成语新解、时事点评、知识问答等。选手以四个项目的积分总和排取名次。
三、各项目的评分标准
1、金话筒主持人比赛。即兴演讲满分10分,其中主题与内容3分,普通话2分,表达技巧2分,台风2分,效果1分;晚会主持满分10分,其中普通话2分,技巧3分,台风2分,效果3分;现场采访满分10分,其中采访内容4分,采访技巧3分,普通话2分,采访效果1分;新闻评说满分10分,其中观点2分,内容3分,台风2分,普通话2分,效果1分。
2、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和现场比赛满分分别为10分,综合其笔力、风格、章法、技巧等评分。
3、摄影比赛。满分10分,综合其内容、选景、拍摄技巧等评分。
4、英语才艺展。英语诗歌朗诵满分10分,其中语音3分,表达2分,技巧2分,仪表及台风2分,效果1分;英语演讲满分10分,其中语音3分,主题与内容3分,表达技巧2分,效果2分。
5、校园歌手赛。满分10分,其中音准3分,节奏3分,技巧2分,难度1分,台风及效果1分。
6、器乐比赛。满分10分,其中音准3分,节奏3分,技巧1分,难度2分,效果1分。
7、舞蹈比赛。满分10分,其中编排3分,动作3分,难度2分,效果2分。
8、曲艺比赛。满分10分,其中主题与内容3分,技巧3分,难度2分,效果2分。
9、诗文朗诵赛。满分10分,其中内容2分,普通话3分,技巧2分,形式1分,台风及效果2分。
10、青春形象大赛。自我介绍满分10分,其中内容3分,普通话2分,表达技巧2分,台风及效果3分;才艺表演满分10分,其中难度2分,技巧2分,表演水平3分,台风及效果3分;服装展示满分10分,其中服装3分,动作3分,技巧2分,效果2分;素质考核满分10分,其中内容4分,普通话2分,技巧2分,效果2分。
四、活动组织及参赛要求
1、每年从以上10个项目中,选取6-8个项目开展比赛活动,由组委会指定部门承办单项活动的复赛和决赛。
2、各系以班为单位,积极组织动员,广泛发动学生参与,组织进行班级选拔,每个学生至少参加班级选拔赛的一项活动,各班推荐选手参加各系预赛。
3、各系预赛后,规定时间内推荐3-10名选手或节目参加学院复赛,每名选手最多可参加两项比赛。
4、承办部门按组委会办公室通知,统一组织各系推荐的选手进行复赛,决出15-20名选手决赛。复赛和决赛题目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制签,评委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聘请,现场抽题及统计分数的工作人员均由组委会办公室统一安排。
五、奖励及记分办法
1、各单项预赛由各系对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决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5名,由学院颁发证书并进行奖励。
关键词:歌唱与朗诵 基本功训练 艺术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歌唱之前要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除了能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歌曲内涵外,更重要的是朗诵能帮助学生练习歌唱基本功,提高发声训练的效果,增强艺术处理的能力。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二者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歌唱与朗诵都是口语的加工和提高,都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今的歌唱与朗诵也都是在舞台上与观众较远距离地交流,需要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才能准确、清晰地表情达意,以此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一、基本功训练方法的相似点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基本功都要求在声音上达到松弛、清晰、纯正,不能给人以紧张造作、吃力、声嘶力竭的感觉。所以,两者都必须在呼吸、发声、吐字上下工夫。
1.呼吸的训练
呼吸是声音的原动力,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呼吸,而艺术创作中的呼吸与平时生活大不一样,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声音的音量大小、音质优劣,还会对思想情感的表达起到极大的作用。
歌唱与朗诵中的发声都需要正确的呼吸,而这种呼吸姿态包括姿势和神态两方面,使形态与精神两方面都处在对呼吸有利的最佳状态之中。
(1)呼吸的姿态
头顶虚空肩膀松,直背收臀要弛胸,
眉宇舒展心欢畅,神态清爽脑集中。①
发音前体会“头顶虚空”“直背收臀”“弛胸”,就是要摆脱妨碍呼吸的姿势,同时神态也会影响气息。以心情舒畅、心胸开阔的精神状态练习呼吸,才会使气息通顺,找到正确运用气息的感觉。
(2)吸气的方式
兴奋从容两肋开,小腹微收肩莫抬,
扩展腰背七分满,不觉吸气气自来。②
在既兴奋又从容的状态下,两肋向周围展开,上肢仍然松弛自如。两肋展开似乎有一种“发胖”的感觉,但只要“胖”到七分满就够了。因为太满就僵,一僵气就“死”了。
(3)呼气的方式
丹田支点要扎根,气柱缓缓往上升,
不僵不懈控制好,两肋逐渐复原形。③
丹田是呼气的支点,不能懈掉,否则,气就失去根了。呼出的气要均匀、平稳,自我感觉从丹田到声门之间形成一股具有一定能量的气柱。
姿态、吸气、呼气应统一成一体来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无论是歌唱还是朗诵,都是最基础的基本功练习。
2.发声的训练
“发声”讲的是声音的问题,声音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和朗诵的效果,要求声音达到:集中、自然、圆润。声音集中才能洪亮、结实。声音自然,才能毫不做作;声音圆润,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的声音会给在朗诵和歌唱中增添绚丽的光彩。
(1)发声训练的方式
开牙关,要微笑,舌根松,下巴掉。
一条声柱通硬腭,声音集中打面罩。④
“开牙关,要微笑”,必然引起软腭上提,这就增加了口腔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力量,可以加强口腔共鸣。“舌根松,下巴掉”,是指喉部要放松,以免紧张,妨碍气息的畅通而产生挤压声音的现象。“一条声柱通硬腭,声音集中打面罩”是让声音集中,并具有穿透力。
3.吐字的训练
歌唱和朗诵的吐字训练虽有许多不同之处(朗诵有更多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但在吐字的清晰、咬字不能死、语言的规范化的要求上是相同的。
在歌唱教学和练习中,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状态是唱好一首歌的关键。然而,歌唱的发声状态对初学者来讲,有些抽象,难以掌握。对于朗诵我们并不陌生。因此,我们通过对朗诵的基本功训练,从中找到发声的共同点,来寻找对歌唱中的发声技巧的掌握。
二、艺术处理的相似点
众所周知,歌唱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是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而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两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具体地说,两者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都可以通过二度创作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1.艺术处理的手段、形式
歌唱艺术与朗诵艺术的处理手段、形式非常相似,都可以用舞台布景、色彩灯光来加以烘托:可以有伴舞的形式,歌唱有独唱、二重唱、小组唱和合唱等;朗诵则有个人、两人对诵、集体朗诵和轮诵等。
2.艺术处理的过程
(1)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谓作品的内涵,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朗诵时应从作品的立意、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词句、作品的风格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歌唱中也同样要做这些案头工作,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结构、乐句的长短、歌曲作品的风格等。
(2)有丰富的想象
在朗诵中要创造出鲜明的形象,必须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获得。歌唱也如此,歌唱者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自己融入到作曲家的创作里或变成作品中的主人公。
(3)调整状态,力争忘我
朗诵艺术和歌唱艺术都是一种艺术创造,创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是不可能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的。因此,朗诵者或歌唱者除了深入到作品中去深刻理解、深切感受、丰富想象以外,还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到忘我、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去体现作品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有作品的积累、韵味的体现等。虽然歌唱与朗诵在一些艺术创造特殊技巧上不全相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基本练习,艺术处理手段、形式、过程存在着不少相同点。
由此看来,我们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应注重朗诵的练习,因为朗诵,在表达方式和抒发感情上更容易体现,练习过程中较容易被接受和理解。所以在歌唱教学中,让朗诵课作为声乐歌唱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对朗诵练习的基本功训练,掌握呼吸、发声及吐字的训练,逐字逐句地运用到歌唱中;可以借鉴朗诵的处理方式来进行歌唱创作的部分艺术处理;可以利用朗诵时的心理状态来训练自我调整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注释:
①②③④赵兵,王群.朗诵艺术创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8.第1版第15页.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1962.9.第1版.
二,您可以多认识一些知识丰富的网友,和曾经为你解答过问题的网友经常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可以直接向这些好友询问,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
三,该自己做的事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做的,有的事还是须由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别人不可能代劳!只有自己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别人只能给你提供指导和建议,最终靠自己。
语言表达过程,实际上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说话过程就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因此,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进行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有利于即兴说话的良好表达。
口才训练班可以考虑精英口才训练秘技套装,是现场培训的视频,几百元能买到几千元的现场培训视频,很值了吧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多说多练,敢说敢练,能说能练,好口才自然而成!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问答题
什么是口语?简述口语表达的特点。
答:口语就是口头上使用的语言。
口语表达的特点: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具体表达的语境性;交际内容的随机性;交流过程的主动性;实际应用的广泛性。
2、简述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
答:口语表达的形式很多,基本可以分为常用口语和艺术口语两类。常用口语包括论辩、辩护、诡辩、演说、交谈、报告、讲话、发炎、宣传、座谈、复述、朗读、播音、讲解、问答、对话等等。艺术口语包括朗诵、相声、说书和讲故事等等。
3、什么是口才?简述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
答: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
施展口才应具备的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综合的才能;广博的学问见识;深厚的情感体验。
4、简述提高口语表达的基本途径。
答:基本途径:做一个好听众;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善于应变与诙谐幽默的应对技巧;重视态势语的训练;塑造美好的声音。
5、简述普通话语音流变的类型。
答:其类型有变调(包括上声的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轻声;儿化;“氨的音变。
6、略(教材第19页)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问答题
1、举例说明朗读和朗诵的区别
答:区别:在表现形式上,朗读完全靠声音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一般需要脱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表演给人听和看的,可以眼神、手势等配合,要求脱离书面材料;在内容的表达上,朗读仅要求对作品内容进行正确的表达,而朗诵不仅要表达还意味着对作品进行解释;在选材的角度上,朗读材料大多选择实用性的而朗诵大多选择文学味浓厚的材料;在表达者的角度上,朗读者一般在课堂、会场等地读书面材料,而朗诵是朗诵者对所读作品的“积极的创作态度”。 举例(略)
2、举例说明读诵的作用
答:宣传鼓动,启迪民智;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好普通话。举例(略)
3、简述读诵的技巧。
答:气音、颤音、拖腔、泣诉、笑语、拟声。
4、拜访和接待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拜访要注意:事先约定时间,准时赴约;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作了不速之客,要致以歉意;不要忽略对主人亲属的适当交谈;多人拜访要避免一个人抢话;对主人的敬茶、敬烟表示感谢,抽烟应征得主人同意;遇到另有来客,前客让后客;把握辞行时间,讲究告辞方式。 接待要注意:正确使用接待敬语;热情不失礼节,婉转不失身份;符合礼仪要求,恰当使用接待礼仪。
5、简述介绍他人的顺序。
答:介绍的顺序:如果性别不同的两个人,应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如果男士比女士年龄大很多,则应把女士介绍给男士;如果不同辈份、职务的两个人,应先介绍晚辈给长辈、下级给上级;介绍一对夫妻,一般应先说丈夫后说妻子;两个团体相互介绍时,一般只介绍带队的、职务高的;如果把个人介绍给很多人,要先向全体介绍个人的姓名、职业,再按次序一一向个人介绍;如果向大家介绍新来的领导等,只要把这个人介绍给全体人员就行了。
6、简述交谈的特点及技巧
答:交谈的特点:对等性、话题灵活性、口语化、听说兼顾。技巧:热情专注、因人而异、善于倾听、保持谈兴、巧妙转移话题、善于提问。
7、简述赞美和批评的技巧
答:赞美的技巧:自然真诚、措词得当、深入细致、讲求技巧。批评的技巧: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因人而异、营造良好的批评气氛、选择合适的时机。
8、简述安慰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答:安慰的技巧:真心诚意、适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有耐心。注意事项:不要自我为中心、不揭人短、不给别人增加紧张感、不要勾起别人伤心的回忆、不嘲讽指责对方。
9、举例说明怎样拒绝。
答:直言拒绝、婉言拒绝、沉默拒绝、回避拒绝。举例(略)
10、略。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服务语言的基本要求。
答:称呼恰当、简明扼要、清晰准确、用词文雅、态度和蔼、句式和语调合适、通俗易懂。
2、举例说明柜台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打好招呼、根据销售时节选择合适的语言、善于介绍商品、准确解答顾客的各种提问、礼貌送别顾客。举例(略)
3、举例说明餐饮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简洁明了、委婉灵活、声音柔和、吐字清新、使用普通话、服务要有“五声”。 举例(略)
4、举例说明宾馆服务的语言技巧。
答:委婉灵活、幽默。举例(略)
5、简述推销口才的基本原则。
答:热情诚恳、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利益吸引。
6、谈判中语言方式的最佳运用有哪些?
答:简练、委婉、幽默。
二|、写作题(略)
演讲与口才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演讲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答:包括语义和语音表达要求。语义表达要求:准确铁锹、简洁明快、通俗平易、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语音表达要求:嗓音洪亮圆润不求夸张、吐字清晰有力连贯流畅、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感情充沛真挚身心投入。
2、、简述在演讲中怎样克服怯场的情绪。
答:要有强烈的成功欲、要有充分的信心、了解听众熟悉环境。
3、简述演讲稿的特点。
答:针对性、可讲性、临场性。
4、简述演讲稿常用的开头、结尾方式。
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前就批评当时学生“吟诵功夫太少”,谆谆告诫国文老师,学生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而且是亲切的体会。诵读多了,不知不觉之间,学生把内容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样才能终生受用不尽。那如何才能诵读出情、诵读出悟,诵读出味呢?
一、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是诵读出情,诵读出味,诵读出悟的关键
情感基调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即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所以说,基调是把握文章感情总方向的舵,是每一首诗歌整体感的体现。每个诗人所处的年代不同,即使年代相同,但经历与遭遇也不同。同一个人,经历不同了,所写的诗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如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二、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是诵读出情,诵读出味,诵读出悟的保证
适当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朗诵的水平。要让学生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会诵读,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朗诵技巧。朗读的基本技巧包括节奏、语速、停顿。
朗诵的节奏美,在体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情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节奏是指朗读过程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级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在诗词教学中,我们注重是的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三、渲染情感,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是诵读出情,诵读出味,诵读出悟的手段
1.因声入境法。教师诵读诗词,用声来诵出一种意境,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因声入境。吟诵家陈少松对吟诵在教学中的奇妙作用有着深切的体会。他在《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中讲述了一位教师运用诵读教学法教杜牧《山行》的奇妙情形:教吟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时,突出韵脚“斜”字,用“一音三韵”法,音调由轻细转为响亮,并配以举头远眺的神态,很能使学生的耳目产生联觉,仿佛真的看到山上那条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山顶的石径。吟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时,“深处”的“处”落音较重,且作一顿,似乎在提示听赏者注意即将出现的画面,引发他们想像“白云深处”的景观,然后以清晰而轻快的音调吟出“有人家”三字,这时学生们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惊叹、欣喜和向往的神色。在整个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者通过吟声和适当的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视觉、联想等功能,使他们在领略诗句所描绘的图画美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情绪的感染,一个个心旷神怡,犹如同教吟者同教吟一起置身于和陶醉于诗境中。
2.描述意境法。教师根据诗歌的内容用形象而动情的语言描述一种意境。如韩军老师在教杜甫的《登高》时。他是这样营造氛围:(他用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地描绘)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讲述后,他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起来。听了韩老师的描述,课堂气氛凝重,有些学生流下泪来。听了韩老师的朗诵后,有一个学生噙着眼泪,请他再朗诵一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师用书指出: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诵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增强对作品的感悟。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唯有多诵读,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深刻含义,领悟作者的感情、品尝出诗词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调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高音就困难等。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声乐训练靠大量心理活动来实现,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都是以感知为基础,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笔者曾用富有情感和语气的朗诵状态启发、引导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朗诵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语言,《乐记》中讲:“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完美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音位置提高,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好的声音感觉。中外艺术歌曲中,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畏惧的,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克服发声障碍。
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于教与学生善于学的积极互动,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生理感觉,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呼吸问题,若教师只强调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等,学生往往不易做到。若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异同和特殊性,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可能会获得好效果。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阐述,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会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
二、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教师在巧妙地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例如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应该连贯性练习与跳动性练习相结合,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特别注意课堂练习的状态,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惯性乐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教师把练声曲看作是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细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条练声曲或作品都唱得准确而完美,从技能训练上升到有意识的歌唱需要,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为今后驾驭难度较大的作品创造条件。由此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心灵会得到陶冶,使其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人内在情感激发的结果,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习惯。由此也能极大地减少由于技术训练带来的心理压力。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无疑还应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的挖掘上。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在处理具体的作品中,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感情的想象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并用艺术性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诵歌词,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学生通过联想歌词中的意境,会身临其境,将歌曲音乐形象与歌词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会激发起创造好这部作品的欲望。强烈的创造欲望会激起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会得以巩固和稳定。
在此课堂氛围中还能使学生认识到歌唱是通过优美的乐音来表达情感和心灵状态的艺术,作为艺术二度创造的歌唱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入创作状态。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就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作为审美对象的声乐艺术本质上就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表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人心感于物而动,声则动于心而发。声乐教学的情感性表现为教师教学的知情统一,要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以情动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使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学生受到教师教学中情感的陶冶和激发,促进情感想象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对情感的理解从生理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心理层次的完全接受,逐渐形成深刻、持久的审美体验和完善的审美能力。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充当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就没有学生接受的整体现实性。
三、不断的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
声乐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无数实践锻炼得以巩固。完美的歌唱应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培养和不断的艺术实践总结、积累的结果。教师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包括上观摩课、听音乐会、参加演出等艺术活动。例如,学生听到著名歌唱家优美的歌唱,往往会因激动而情不自禁地歌唱,而且唱得轻松、自如,越唱越兴奋,越兴奋技术发挥、情感状态就越好。这种榜样的力量潜入学生心灵会激励学生对美的歌唱的追求,会为此而刻苦钻研。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学生会把平时课堂接受的感性认识通过舞台实践加以检验,并得以积累和巩固,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感受的理性认识,把歌唱技巧与歌唱心理统一起来,把教学中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转变为心中所想、口中所唱,逐渐成为能用审美之心感物、审美之耳赏物、审美之眼观物,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
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学生会将歌唱时的情感活动与其他心理因素形成联系,并在以后类似情境中重复体验这种情感,这对培养学生深厚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大有益处。艺术实践是学生歌唱能力发展的决定条件,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歌唱才能也需要在无数次实践中去求得形成和发展。声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从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能极大地满足其求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在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始终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教师教学中应注重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不但能鼓舞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应加强自我修养,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灵的闪光点,作为推动其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起点,使教与学双方获得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良好的情感素质会对学生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真正像磁石般吸引着学生。在这种积极而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技能训练,十分有益于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情感表现欲望,学生会将这积极的内在动机转换成自觉而刻苦学习的动力。
结语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歌唱技巧,完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若善于把握学生内心的各种情感因素,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歌唱技能,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情感的调控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著.音乐心理.西南师大出版社,2001年.
[2]章志光著.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关键词:歌唱;咬字;吐字;发音
1 歌唱中咬字吐字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歌唱主要以汉语语言演唱为主,在汉语语言歌唱中,咬字吐字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歌唱过程中,一些咬字吐字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对歌唱的艺术表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常见的咬字吐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字头发音问题
字头发音指的是拼音中的声母辅音部分,字头发音是整个歌唱发音的关键,字头发音的准确性决定着整个发音的字正以及字意。准确的字头能够保证字腹的准确性,还可以使歌唱的吐字过程更加连贯,更加流畅。一些歌唱过程中,不注重字头的发音,字头发音时没有清晰的表达出字头的音准以及力度强弱,字头没有“咬准”,整个发音就不准,歌唱效果就不佳。只有在字符发音时,合理的控制气息来做好蓄气工作,这样歌唱的气息才会更加充分,发音就具有弹性和活力。
1.2 字尾发音问题
字尾属于吐字和发音的结束部分,通过字尾来实现音节韵母的收尾工作,做好了歌唱的字尾发音,才能使整个演唱有始有终,给听众一种浑然一体的而感觉,字尾发音不准,前面唱的再好,也会产生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字尾发音对于整个歌唱意境的完整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人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在咬字、吐字的字尾处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破坏了整体音节的完整,影响了整个歌唱的效果。
1.3 声调问题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体现了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汉语声调系统中,声调分为四种,通俗的说是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在学术上称作阴平、阳平以及上声和去声。拼音中,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声调,同样的声韵母组合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有不同的声调。通过声调来进行不同字义和发音的区别,效果比较明显。在歌唱过程中,通过对声调的把握可以起到抑扬顿挫的效果,进而抒发歌唱情感。在歌唱过程中,一些演唱者不注重声调,没有做好歌词与旋律的统一。结果带给听众一种感情不深,不亲切的感觉。
2 歌唱中咬字吐字以及发音方法
2.1 歌唱咬字方法
在歌唱中,咬字主要包括对字音字头、字腹以及字尾的把握,咬字是歌唱过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歌唱过程中将字咬住了,字音才不会跑,吐字才能准确,歌唱音准才能更好,可以这么说,咬字是整个歌唱过程的基础,因此,歌唱中注重对咬字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咬字中,字头部分是指声母的发音,主要通过蓄气来实现,蓄气越足,歌唱中的气息越稳定、越充分,歌唱的发音就越富有弹性,发音效果也越好。如果声母的发音软绵无力、松散的话,造成韵母的发音也不清晰。此外,对字头发音的准确性操控也可以锻炼也歌唱者对气息的运用以及掌控能力。通过声母三个阶段发音的操控,掌握很好的歌唱气息运用技巧。
2.2 歌唱吐字训练方法
(1)朗诵。在歌唱吐字训练中,通过朗诵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朗诵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一般应用于舞台诗歌表演、台词演说以及戏曲等方面。在汉语歌唱中,歌词主要由词句、诗词组成,因此,在歌唱吐字训练中采用朗诵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诵训练中,进行歌词声调拉长朗诵练习,整体把握歌词字头、字腹以及字尾的音节,对歌词的整体结构也有了初步掌握,在歌唱中就能熟练的对歌词进行吟唱,做好歌词吐字清晰,韵律准确,意味深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朗诵训练中需要将朗诵和说话区别开来,朗诵要特别注意语势和语境,需要富有情感,通过对呼吸的调节来做好对气息的控制,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渐的扩展自己的音域,利用演唱中的共鸣效应,来达到美好的歌唱效果。
(2)歌唱中情感的融入。在歌唱艺术中,情感是整个歌唱活动的灵魂,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歌唱,才能进行情感的传达,和观众间产生共鸣。歌唱中情感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咬字吐字的节奏变化以及韵律调整等方面,例如对咬字吐字松紧程度的把握,咬字前后、快慢的调整等。不同的歌曲表现的情感有所不同,因此,运用不同的咬字吐字方法可以实现不同的情感表达,在一些比较雄壮的歌曲演唱中,需要采用比较紧、比较快的咬字方法,注意咬字的力量和弹力,以刚性发音为主,给人一种铿锵有力、迸发力十足的感觉,让听众听了之后心潮澎湃;进行情感欢快歌曲演唱时,咬字过程比较轻快,通过口腔小而快的咬字,干脆利落的完成发音和演唱。综上所述,在咬字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融入,很好的提升了演唱水平,实现歌唱的艺术表现目标。
2.3 歌唱中的发音
歌唱发音,是在咬字吐字的基础上对歌词音节的掌握,歌唱的发音是歌唱艺术表现的载体。在歌唱过程中,歌唱发音相比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发音有所不同,歌唱发音是一种“夸张”的发音方式,通过夸张和强化的发音方式来进行特定语言形式的表现,因此,歌唱发音练习不是通过平时正常的语言发音练习就可以实现的,发音练习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对发音方式、发音音准等进行练习,进而扩展音域,完善发音结构,才能实现歌唱中良好的发音,歌唱过程中咬字吐字不清晰,发音不准确,观众在聆听过程中就听不清楚,感受不到演唱者的思想和情感,整个歌唱过程的艺术表现力就大打折扣了,整个歌唱就是一项失败的艺术活动,因此,演唱过程中的发音,需要掌握开、齐、撮、合等基本的吐字规律和发音规律,发音过程需要气沉丹田,腹部用力,然后通过口腔、牙齿、嘴唇等器官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只有通过对咬字吐字以及发音规律的掌握,对演唱音节的字头字腹以及字尾都进行合理的控制,演唱过程中才能吐字清晰,演唱音准才能保障,才能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3 结语
歌唱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歌曲演唱中,需要掌握必要的演唱技巧,通过对咬字吐字以及发音等方面的技巧控制,可以很好的而实现歌唱艺术表达。因此,歌唱训练中,注重对咬字吐字以及发音的练习十分重要,咬字过程注重对字头字腹以及字尾的把握,吐字练习可以通过朗诵等途径来实现,进而增进歌唱的情感表达,发音练习要注重对音节的控制,进而实现歌唱的语言的准确性,实现歌唱艺术的展现,带给听众美好的听觉享受。
参考文献:
[1] 缪婷婷.浅谈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大观周刊,2012(51).
[2] 董秀萍.歌唱中咬字、吐字与气息探究[J].内蒙古艺术,2012(1).
[3] 刘晓京.歌唱教学中的“字正腔圆”问题[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1).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即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课文语言、内容的功能,又有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充分表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朗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下面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朗读的技巧
什么是朗读技巧?朗读技巧,就是指为了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以情煽情,找准重音
在我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教师范读时的眼神变化,面部表情都能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鸟的天堂”一课时,文中写了作者两次来到了鸟的天堂,但是因为来的时间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色也就不同,第一次来时是在傍晚,只看到了大榕树没有看见一只鸟;第二次是在早晨看见有许多的鸟,在指导学生朗读大榕树的美丽和鸟儿的多时,我注重了眼神、面部表情、声音的变化,有时还配上动作将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另外我还要在范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听清楚每一句话的重音在哪个词上,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里的大和不可计数就是重音)(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这句的到处是重音)这样学生再朗读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进入情境了,而且还能把赞美的语气读出来了。再如:低年级《红领巾真好》一课,这一课是一首诗歌,全诗分为两节,第一二节主要讲可爱机灵的小鸟;第三四节主要讲少先队员放鸟巢和自制警示牌,告诉人们要爱护小鸟。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讲解时要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在范读的时候注重了字音,“红领巾真好”的真;“崭新的木牌上写着不许打鸟”的崭新和不许打鸟等等,这样学生既读出了感情,又理解了课文。
三、直接引导,对比读文
对于有些句子,蕴含感情比较复杂的句子教师可以直接的提示,如: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小黑板上或者是打印在纸上,一句一句的帮助学生标出重音、指导如何停顿,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互相比较读、跟着教师读,直到读出感情为止。例如:一年级“小壁虎结尾巴”一课中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两个句子:(1)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第一句是课文中的原句,第二句是对比的句子。首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这两句话,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课文中的原句会好一些,能读出课文中小壁虎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小动物,向别人借东西时口气要委婉一些。与此同时也能教育孩子要做一名有礼貌的好孩子。
四、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读书氛围。一些比较欢快的课文教师可以找一些欢快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朗读课文;如“红领巾真好”、“荷叶圆圆”等;有些悲伤的课文教师要找一些低沉的音乐,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就很容易入情入境了。再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放了一段适合音乐,学生边读边想象雨前、雨中、雨后的美丽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感受到课文的美,兴趣盎然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有些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一课中,教师可以创造这样一个情境: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森林,认识了一位狮子妈妈和两只小狮子,这节课这两只小狮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高兴吗?(学生回答高兴)现在让我们找一找这两只小狮子,看看它们在哪呢?在做什么呢?在这一情境的创设下,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就会很浓厚,很想知道这两只小狮子在做什么。所以学生读文时也会很认真,入情入境。
五、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总之,指导朗读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做好必要的示范,努力营造情感朗读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良好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益终身,让我们从小就给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吧,让好习惯陪伴孩子们一生。
一、元旦迎新活动内容:
1、教师广播操比赛:具体安排见广播操比赛方案。
2、“品味书香”教职工新年朗诵会(个人赛),朗诵内容为诗歌、散文或经典的精品美文均可。
3、“明天更美好”教职工卡拉ok演唱比赛(个人赛),演唱内容不限 ,只要是积极健康的歌曲均可.
二、参赛方式:
1、新年朗诵会每个年级组选派1名教师参赛,时间安排在2010年12月24日(星期四)上午9:50准时开始比赛,地点在学校三号楼五楼报告厅。
2、集体卡拉ok演唱比赛要求每个年级组选派1名教师参赛,时间安排在12月28日(星期一)下午4:50开始。比赛地点:学校三号楼五楼报告厅
三、设奖方式:
1、按团体总分设团体奖,团体奖设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若干名。
团体总分由教师广播操比赛、新年朗诵会、卡拉ok赛三项按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3、2分。
朗诵比赛和卡拉ok演唱比赛分别设奖: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若干名。
2、评委:
新年朗诵会和卡拉ok比赛评委由各年级组选派一名教师担任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得分。
四、评分标准:
(一)朗诵比赛评分标准:(10分)
1、内容(2分):所选作品内容积极、健康,朗诵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2、语音(3分):普通话标准、流畅,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3、技巧(2分):朗诵感情丰富,起伏处理到位,动作表情协调自然。
4、配乐(1分):配乐选择符合作品意境,音乐节奏与朗诵节奏基本协调。
5、仪态(1分):表演落落大方,精神饱满,台风端正。
6、脱稿(1分):全文背诵。
(二)卡拉ok演唱比赛评分标准:(10分)
1、选曲健康,积极向上; (2分)
2、演唱连贯、自如、完整,咬字、吐字清晰,音调、节奏准确,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2分)
3、准确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做到声情并茂,富有艺术感染力。(4分)
4、着装大方得体,台风端正,展现教师的良好风貌。(2分)
五、其他要求及安排:
1、各年级组长于12月22日上午将参加新年朗诵会和卡拉ok演唱比赛的选手名单、比赛内容交教务处,并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新年朗诵会如有配乐请将音乐拷贝在报告厅电脑桌面“元旦朗诵”文件夹中,卡拉ok演唱比赛各组自备碟片,或将伴奏音乐拷贝在报告厅电脑桌面“元旦卡拉ok演唱”文件夹中。
3、人员安排:
分数统计:陈久久 汪开春
照相、摄像:陈合利 张映红 张刚军
音响、话筒:王传义 李书兵
舞台布置:美术教师
关键词:民族唱法;弊病;解决方法
在声乐教育中,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
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在某些要求如旋律的运腔等方面突出了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民族唱法的韵味,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无不体现出固有的民族风格与特点。
笔者在长期的教与学实践中发现,民族唱法的学习过程是曲折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形式多样的声乐学习方法固然都有其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但若能在把握科学训练方法的实质、核心的基础上,摒弃繁琐的程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或许更能够取得实效,迅速解决发声的弊病。
一、上不来
所谓“上不来”就是指高音挤卡。对初学者来说,到了高音,喉头上提,脸涨得通红,勉强地“挤”上去或“喊”上去,则可能把嗓子唱坏;即便喊上高音也是声音发尖、刺耳,以致中声区时圆润明亮、富有共鸣的声音效果茫然无存。
解决方法:高音难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歌者在增加气息准备唱高音时,无意(或者是无法控制)地把喉咙也给撑宽了,试想想,喉咙撑宽了,声带能不被挤压吗?这样高音能唱得上去吗?对此,除了通常采用的讲解、比喻、范唱等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外,还可以用“转脖松喉法”、“摇头带声法”来解决。这种“以动辅唱”学习方法比起单纯地采用思维调整器官方法来说,效果要好得多、快得多。另外还要注重真假声的训练,经过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嗓音运用自如,才能自如地唱出真声、假声、真混、假混和对半混等多种类型的声音,这样对于拓展自身的音域有着极大的好处。
二、下不去
有些歌者在中声区演唱时声音柔和而结实,唱高音时声音仍能保持圆润而流畅,富有穿透力,可唱到低音区时,人们就只能听到缺乏力度的歌声了,这是非常可惜的,这种弊病,不仅破坏了声音的统一性、流畅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往往歌唱到低音时恰是音乐作品表达觉悟之时,更需要以结实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更需要明亮圆润、极富穿透力的声音来感染全场的观众,那种能清晰地倾听到的低音或微声的效果,正是展示歌手演唱技巧上的全面性和扎实功底的关键所在。
解决方法:出现这种情况未必要在“技巧”上做过多的文章,不妨试试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从而投入满腔的激情,以情带声,融情入声。不妨用生活中的事例来类比:当人们俯在所爱的人耳边,凝聚浑身力量地、深情地对他(或她)说“我爱你”时,是什么状态?它虽是小声的,却那么集中、清晰,又是那么亲切、甜美……对低音发虚者进行情感上的教学,比起讲气息的运用、声音位置的保持等等,解决问题更直截了当,更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气息弱
几乎所有初学者对气息不足这一点肯定都有很深感受,在演唱每一首歌的时候,往往是第一句气息最足,第二、第三句的气息就“一句更比一句短”,想要偷吸口气,又怕破坏句子的完整性,要想坚持到底,却句句末尾都感到发虚,经常是上气不接下气,总是无法完整地唱好一首歌。
解决方法:不要过多地注意气息的重要性。强调应该如何训练、如何运用,全力以赴地运用气息来“对付”唱歌,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因为它无形中违反了人们运用气息的一种本能,由于不适当的“引导”竟然使有关气息的训练反倒变成了一种负担!实践证明,除了在“声乐教学法”等理论上必须讲明气息的作用外,当我们歌唱时,不必过多强调气息,而多加追求声音的自然、饱满、顺畅的过程中,达到使气息自然到位的良好效果。
四、鼻音堵、羊声颤
歌者出现鼻音的现象,更多地是在学习声乐知识和进行歌唱训练以后。无论少儿还是成人,此种现象都是十分普遍。演唱时听到的是又堵又塞的声音,是不能顺畅流动的声音。还有一些人,其声音的振动频率比正常声频快一倍甚至更多,这种超自然的颤音从头唱到尾,那就不正确了,这种无法控制的“羊声”,不仅令听众烦躁,它还严重破坏了作品的艺术性,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去除鼻音的最简便方法,就是将带有鼻音的那一部分字先朗诵几遍,这样一来就会发现第一次朗诵都带有鼻音,那么就容易把“症结”找出来,针对共鸣的错误理解,教师可以准确地告诉学习者将元音在“腔体”中唱响才是正确的方法。而“羊声”的解决方法,同解决鼻音的方法一样,也要以从朗诵入手,按旋律的大致音高、准确的时值、真诚的情感朗诵数遍,切记!记住朗诵时口中的字与共鸣及喉肌力量的关系,待有把握时,就可以带上旋律歌唱了,要仔细琢磨是否听不出正常声波与“羊声”的区别?歌唱时别忘了“感觉你仍然在朗诵”,往往一节课或几节课下来,问题就顺利解决,效果十分明显。
五、声、表不一
所谓声、表不一,即是说,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自己的演唱与表情和表演不能达到很好的协调统一。这一弊病大多出现在初学者身上,由于只提方法,忽略了内心情感的主导性,没能做到“心先到,景再现,声紧跟,表同行”,往往错误地将发音技巧当成了歌唱的目标来训练。
要解决这一弊病,首先应该认识到:声乐是一个整体,表演、发声不存在“谁先来”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相互渗透着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要认为声乐只学发声技巧,表演方面由舞蹈老师、表演老师去训练,这样一来,到最后你会发现舞蹈很好、小品也演得不错的声乐学生,一到台上独唱 人就呈“傻”样。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声乐就是专心致志的想这个“声”要用什么方法去“修整”才能使其成“乐”。对此,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心声”不启动,“体态语言”不启动,与观众“无声交流”的脸部表情不启动,就不要练声、唱歌。要从一开始就这样遨游在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中。
总之,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悦和荣光,并能感动万千听众。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的方法,进行认真学习,最终达到自然、优美地歌唱,使自己在民族唱法的演唱中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