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研究对象在本校护理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784名学生,男64人,女720人,年龄18岁~22岁(18.09岁±0.84岁)。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Beck焦虑量表(BAI):共21个条目,评定学生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总分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1分为无焦虑;2分为轻度焦虑,无多大烦扰;3分为中度焦虑,感到不适但尚能忍受;4分为重度焦虑,只能勉强忍受。分析时采用标准分,BAI总分≥45分判定为焦虑。Beck抑郁量表(BDI)[1]: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代表一个类别,并按严重程度0分~3分赋值,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总分范围为0分~63分。≤4分为无抑郁或极轻微;5分~13分为轻度抑郁;14分~20分为中度抑郁;21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FADS):包括27个条目,指回避社会交往及其身临其境时的苦恼感受,得分范围从0分(最低的回避及苦恼程度)到28分(最高的一级)。
1.2.2量表测试以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试,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指导语、纸笔集体测试,获有效问卷784份,运用Epidata3.1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得分25分~67分(31.09分±7.21分);有焦虑情绪者45人(5.7%);抑郁得分0分~19分(2.05分±3.26分)有抑郁情绪者112人(14.3%),其中轻度抑郁98人(12.5%)、中度抑郁14人(1.8%);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0分~27分(8.43分±6.06分)。
3讨论
3.1护理专业学生情绪问题现状本研究中Beck焦虑量表反映了5.7%的学生体验着焦虑;Beck抑郁量表反映了1.8%的学生体验着中度抑郁,12.5%的学生体验着轻度抑郁,无重度抑郁者。李丞凤等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eck焦虑、Beck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焦虑得分在24分~80分(31.57分±7.87分),6.9%的学生有焦虑情绪,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然而李丞凤等研究中,抑郁得分在0分~36分(7.64分±6.55分),15.28%的学生有中重度抑郁,46.62%的学生有轻度抑郁,抑郁分数远远高于本研究结果。两个研究结果中抑郁分数的不同可能由被试者之间的差异所致,如本研究中仅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所占比例大。李杨等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显示,Beck焦虑量表反映了7.6%的学生感受到焦虑情绪;Beck抑郁量表反映了1.4%的学生感受到中重度抑郁,23.35%的学生感到轻度抑郁。梁执群等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测得其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分为(9.89±6.06)分,略高于本研究结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的比较,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3.2情绪得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和抑郁相关、抑郁和社交回避及苦恼相关,焦虑、抑郁的合并状态已成为共识。对于社交回避及苦恼等社交焦虑的情绪体验,常合并抑郁状态,如重性抑郁、未特定抑郁等。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情绪障碍往往是几种情绪问题的合并状态,因此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中需要考虑预者所存在的主要情绪问题,才能使干预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性。
关键词:涉外护理;双语教学;技能大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扩大,护士紧缺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问题。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从国外引进护理人员,以缓解本国护士严重缺乏的压力。人才流动的全球化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速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对涉外护理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熟练掌握护理专业英语和业务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从业的基本标准和必备素质。这些给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我院涉外护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生源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由于高职高专的招生入口标准不高,生源中既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又有中职单报高职模式的中专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差、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给原有的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传统和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是学生基础差,很难适应目前较高的教学要求,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英语学习,调转到其他专业。
2.英语教师普遍缺少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普遍偏低
合格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上主要体现为完成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备护理专业综合英语知识技能,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目前本院涉外护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制约学生发展的。
3.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由于我院涉外护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还是沿用传统课程设置模式,与国际护士教学的接轨尚有较大差距,对提升学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实用化的专业英语能力的支撑不够。
4.基本没有涉外护理工作的语言环境
目前的教学最多只能提供一般的视、听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具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更没有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教师和学生只能在一种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弱化了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这是目前涉外护理教学最大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二、涉外护理教学改革的构想
1.精英教育,学生生源质量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涉外护理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发展潜能,且外语学习只有精英小班教育才最适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学习。所以,今后在招录涉外护理考生时,外语考试成绩应作为录取的一项硬指标,除考生总成绩达到录取线外,外语成绩合格才录取,并且每年招生生源不能过多,120人的招生计划刚刚好,切实把好考生入口关。
2.教学团队建设“走出去,请进来”与双语教学
组建一支肯吃苦,能够到一线进行教学,肯花时间的集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于一身的教学团队。从英语课到基础课,从医学基础课到专业课,实现全双语教学,全方位打造英语学习氛围。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采取“走出去”提高和“请进来”培训的方法,“走出去”即派遣领导和教师出国考察访问,实地了解国外有关院校护理教育情况,使自身办学行为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请进来”培训即聘请外教或外国实习生来校讲学,其主要任务除带学生学口语外,更重要的是对教师的培训。
3.人才培养目标
(1)核心目标:①掌握规范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②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③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用药反应的观察能力;④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⑤具备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护理能力;⑥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有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多媒体电化教学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多种形式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检测双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应定期采用笔试加口试方式进行考核。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目标,突出涉外护理特色,课程中应增加各国法律、文明史等选修课程。还应优化各科目学时的比例,注意英语课程中普通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比例,以及专业英语课与其护理专业课的相互衔接及相互渗透的合理性。重点培养学生外语特色、人文素质及能力,增加英语总学时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加强学科交叉。
(4)护理理念、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技能与国际接轨:菲律宾、印度等国家积极培养护理人才出国就业,其中菲律宾是护士输出第一大国,他们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菲律宾官方语言是英语,菲律宾护理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受美国影响较大,整个医疗及教育体系都与美国相衔接。所以在国际上更受欢迎。
(5)政策支持:学校支持、鼓励双语教学的政策措施必须得力,包括增加课时费等,有条件可以聘请外籍教师对国内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派送出国学习。
4.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演讲、模仿朗诵、情景护理技能等比赛,在全校师生中能够产生较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其中明白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同时让学生明白,在涉外情景中能够熟练运用听、说、读、写等能力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为实现此目标,必须学好专业英语。通过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当然,这些构想可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和不足,还有待于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接受检验。我们期待学院能好好地考虑这些设想,组织专家切合实际地进行论证,大胆进行尝试,不断地加以总结,以便最终彻底改变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现状,同时也真心地希望所有的教师都能积极地投身到这场教改当中来,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涉外护理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慧.从国外护理教育看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教育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6.
[2]郑云雁,孟群.护理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一)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从大体和镜下所见来推测疾病诊断,并用疾病的病变特点来解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不同疾病的病理改变,并通过不同的病理改变科学的推断病理学诊断。也便于学生在把握病变部位和及大体标本描述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运用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临床与病理联系,能深刻领会到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相联系,局部和整体相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在单纯的病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临床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将疾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是提高他们学习病理兴趣的关键。针对高职专科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教师可以灵活地将护理专业课的知识渗透到相对枯燥的基础课教学当中。如在讲述梗死的原因时,提出某些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工作失误而将静脉注射所用的束臂带遗留在患者手臂上,导致患者肢体末端因血管受压闭塞引起缺血而坏死;如讲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联系时,以四期的特点作为出发点,提出为何在现今临床上有完整四期病变的患者比较少见?大叶性肺炎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及其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使病理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基础课程与临床工作联系非常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职专科学生的年龄多处于20岁左右,教师可以将学习竞赛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实行组与组的比赛,班级之间的比赛,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认真学习,努力合作,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同时课程老师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讲课重点,编写学习指导材料,推荐给学生I4]。
(三)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完善PBL、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改革。在每一系统示教课结束时,请同学们完成本系统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并给予反馈指导及评价,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为今后的临床护理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注意学生的反馈病理学理论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多,所以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在课后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课后答疑、解惑和辅导,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耐心听取学生对讲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每天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新的典型的病例,给学生详细讲解。但是,要“留有余地”,保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比如遇到增生性筋膜炎,带着学生看细胞的多形性、增生活跃(可见很多核分裂像)以及“浸润性”生长的组织图像,这时学生多会考虑诊断“肉瘤”,要告诉学生这个诊断是错误,但并不告之原因。学生感到很疑惑并且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地查资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归纳出这类“假肉瘤”与真性肉瘤的鉴别要点。这种有所保留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主动地自己学习,比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哈提拉•吐尔逊美力班•吐尔逊热沙来提•艾米多古力娜尔•库尔班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问题 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在校及正在实习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的课程偏多,应对各种考试的压力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形势迫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不但要懂得护理专业范围内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还要学习一些临床专业的知识及护士礼仪等。这样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偏多,学习及考试的压力不断增大,造成许多同学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验课上精力不集中。
(2)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调查发现: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及偏远的山区,只有极少部分来自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也是极少数。经济问题已对许多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更有少数学生有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为省钱生活过于节俭,造成营养不良。目前,家庭经济状况已成为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之一。
(3)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带给了学生无形压力。近几年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令人满意的。但由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较窄,只有少数的学生能留在市、县级医院,大多数的学生都在乡级医院或私人医院,工资待遇偏低,而多数学生都抱有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不想上基层,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精神压力。因此,学校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2.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生感到自身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深切的感受将来作为一名护士的荣誉感,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实习后发现,有一些病人和家属看不起刚刚走出校门面带稚嫩的“小护士”。这种心理落差使得部分实习生有一种失落感,觉得护士社会地位较低,不受尊重和重视,对自身价值开始产生怀疑。
(2)学生感到实习生活较累且精神生活空虚。通过调查发现,实习生普遍感到在实习的过程中时间紧、工作累,精神上比较空虚,整日生活忙碌而单调。在校期间,学校或班级通过第二课堂经常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课、内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也丰富多彩。在实习期间,文体活动没有了,居住条件差的还看不上电视,忙碌了一天后精神得不到及时的调节。这种状况虽然是由客观条件和护士的职业特点造成的,但也应引起学校和实习医院的高度重视,不然会直接影响实习的效果。
(3)遇到紧急情况缺乏经验,实习生心理负担较重。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上,适应工作需要,满足病人的要求是实习生的最大愿望。但事实确非如此,遇到紧急情况缺乏应对经验使得她们害怕突况的发生,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由于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紧急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护理老年患者,更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充满活力,更有对工作的热情,缺乏的就是经验,处理不当会给病人及家属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也会损害到护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如何帮助实习生克服心理负担,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3.对护理专业学生面临主要问题的对策分析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面对现阶段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对策之一就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特别是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综合素质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遇到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不知如何应对。学校团委、学生会及辅导老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给她们以帮助。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竞争力的增强还有利于学生以后就业能力、工作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2)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切实搞好就业工作。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是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面对目前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考试不断的现状,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粗略了解到熟练掌握,从过多的科目中疲于应付到学一门懂一门,非常值得探讨。此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也非常重要。学校只有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才能够解除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3)逐步改善实习生的生活条件,强化管理和心理辅导。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为节省费用实习生居住、生活的条件比较差。对此学校和实习医院要给学生以关心和帮助,逐步改善实习生的生活条件,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实习计划,随时了解她们的生活情况,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必要可修改修改实习计划,加强管理和心理辅导,增强实习效果。想法解决实习生文体活动缺乏的问题,使她们在忙碌的工作后及时得到调节,避免出现心理负担。
三、结论
1.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生学习的课程偏多,应对各种考试的压力较大;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带给了学生无形压力。
2.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生感到自身价值不被社会所承认;学生感到实习生活较累且精神生活空虚;遇到紧急情况缺乏经验,实习生心理负担较重。
3.解决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学生面临主要问题的对策主要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切实搞好就业工作;逐步改善实习生的生活条件,强化管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影响因素 对策
在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深感设计要成为现实还受较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校领导的观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我们整个方案的开发与实施过程;其次教师的能力与观念均影响着他们的参与意识;最后学校获取行业的支持和一定的社会资源也是搞好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影响因素
(一)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需要进一步改变。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组织者应是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所以要想把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提出来加以研究和开发,护理专业教师首先有这样的意识;再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尤其是实施起来需要资金,而作为学校能否把部分资金注入到这项研究与建设之中,关键还是校领导的观念决定了其重视程度。如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过程中,在讨论实训基地的主体资金应着重放在哪里时,专业教师与校领导的观念发生了冲突。教师自然而然地以教学为中心,强调建设是为学生的实训提供物质基础的,强调其使用率的问题,但由于政府不断地对学校进行着各种评估,领导者则更多地是强调硬件建设,这样可向来访者展示这些上档次的可观的物质场景。一线教师认为,在学校经费等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应强调“所设就有所用”,这个“所用”一定是学生学习所需,而绝不是只看不用的花架子,否则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果仅仅是要观看的话,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可借网络技术等,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更全面的、更新的一些技术前沿的设备等。尽管有以上冲突,但我校最终还是把较大的精力放在所谓的模拟病房区域,它的布局只是从展示的角度考虑而非是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所以整体较为紧凑,而学生进行真实的训练要受到较大的限制,真的是“只能看不能用”。本人还是较为主张实训基地建设应把有限资源用在实处,即对学生的学习有实际作用。
另外,对大多数卫生职业学校来说,护理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所有的观念体系均是医学科学的学问观。部分教师认识到,对中高职护理教育来说,应强调学生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还是一件新事物。如我校教师指出,学生只要掌握操作程序就可以了,至于“真做”那是临床的事,这就是造成目前医院对学校护生动手能力差有着强烈反应的原因,所以要想把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职教课程来开发研究,首要条件是教师要改变观念积极投身于这样的研究开发活动之中,再有就是领导观念的改变,能为研究开发提供现实的基础。
(二)教师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实训基地建设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这一研究课题,对教师专业水平、课程开发技能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了解专业覆盖的相关职业岗位群发展近况,熟悉护理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正如现在对职校专业教师提出的双师型要求,而且要具备基本的课程开发技能,善于与人合作处理、解决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是行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而且要做研究者、开发者。这对大多数中职教师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资料显示,当被问及“您感到您目前最希望得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您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时,73.6%的中职教师希望能有再次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而不是加薪、晋升职务等其他要求;当被问及“假如您乐意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您希望学校为您提供什么条件”时,65.17%的中职教师希望首先能有再次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其次才是减轻课时等要求。从对教师的访谈来看,我们发现,他们普遍感到由于知识和能力欠缺所带来的压力。此外,从调查来看,100%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之间进行合作,而现实中这方面却很欠缺。
(三)学校如何获得足够的实训资源。
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对大多数职业学校来说,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大难题。从观念层面看,一些学校的办学思想本身就有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把重点放在了招生等其它方面,而对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是根本的致命的问题。我校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护理专业教育在江苏地区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几年来,我们较江苏地区同类学校相比,明显落后了;从物质方面看,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实习实训场地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从制度方面看,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职业技能鉴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相结合的难度一直较大,如有的职业领域中高职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通过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护理专业基本是就业后找到工作单位的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这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健全。
护理教育和其他职业教育一样要过多地依赖医疗卫生机构,即行业的支持和帮助。回顾职业教育,早期都是职业现场的学徒制形式。护理教育也同样,早期的护理教育都是各院办学校,招生模模极小。但现行的状况是:一方面,由于医院体制的改革,中高职院校大多已和医院完全剥离,另一方面,各卫生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明显扩大。以上所有这些都对学校获得足够的实训资源提出了挑战。
二、对策
要成功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卫生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以上对实训基地建设困境的分析,本文从相应层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转变观念、领导重视。
以各级政府部门提出的加快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加快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相关的配套改革。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学校上下特别是校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意识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价值所在,要从实现职业教育就业目标的高度看待校内基地建设。这是方案开发的前提。
(二)成立课题组、课题引领。
成立以校长、骨干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及职教课程专家为主的实训基地开发小组。在撰写该论文时,正值我校进行新校区建设,故向校教研室及省医教室递交了课题申请书。总体来说,护理职业教育课改起步较晚,在这方面各校对教师的培训也很不足。许多教师已深深感到现有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不适应学生的需要;前期课程各校考试效果均极为不理想,不及格率极高;前期课程在内容上,也有很多与后期课程并无太多的相关性;由于前期课程占时较多,势必影响后期的专业实践课的开展。
总体来说,从对我校师生的问卷调查来看,护理职业学校仍较重视理论课的教学。虽然职校教师已深感学生学得困难、自己教得无效,但真正把课程改革行动起来的意识还很不够,同时教师们对职业教育应怎样改革还较为困惑。例如,在对我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关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到底应是怎么样的关系?如何进行教学?仍然有一些教师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先理论再实践;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应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这也是为何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仍然明显地出现因教学区与实训区完全分离给实践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的根本原因。所以说,课改要在校领导的参与支持下方能见效,必须上下结合才能得以实现;要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让他们能获得职业教育领域里的各种新观念,进行课改的实际能力也能有进一步地提高。
(三)加强校企合作、争取政策支持。
护理专业学校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可行性存在问题急重症专科护士是指在护理的急重症专科领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专门从事该专业护理的临床护士。
1急重症专科护士岗位需求分析
1.1重症监护专科护士
参调的30家医院中重症科共有411张床位,重症科在编护理人员176人,编外护理人员308人。按照卫生部要求,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例应为2~3U1,按此标准我省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例为1.2U1,远远达不到标准。从重症专科护士未来3~5年规划需求的调查表中得知,未来3~5年医院对重症专科护士的需求量为399~955人。
1.2急诊专科护士
30家医院中急诊科有480张床位,急诊科在编护理人员有280人,编外护理人员有398人。其专科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为1.4U1,其中,三年资以下护士为178人,占26%,由此看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人员及结构均不达标。从急诊专科护士未来3~5年规划需求的调查表中得知,未来3~5年医院对急诊专科护士的需求量为600~1000人。
2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2.1培养对象
参调的30家医院中,共发放调研问卷表700份,收回658份,有效问卷649份,调研表中涉及的培养对象包括护理专业中职学生、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高考录取的护理专科学生及护理本科学生,其中,选择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占82%,其原因为中职推优的高职学生在中职阶段便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临床实习锻炼,在高职阶段进行专科护士培养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临床技能方面以及职业素养认知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2.2培养目标
面向专科护理的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在掌握基础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急重症监护护理的专科护理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急重症专科护理职业工作中按职业要求承担护理职业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发展和变化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急重症护理,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3人才培养规格
2.3.1职业素质标准
具有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能独立完成急重症岗位工作;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团结合作精神,能与同事互助合作,在护理团队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分析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2.3.2专业知识标准及能力标准
掌握急重症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掌握急重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监护技术及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急重症各种抢救设备、物品、药品的应用和管理;掌握急重症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2.4课程结构及教学进度安排
2.4.1教学时间安排
3年共计131周。第1学期教学周为16周,入学教育及军训2周,考核2周。第2、3、6学期各为20周,其中教学18周,考核2周。第4~5学期学生进行临床实习50周。
2.4.2课程模块设置
课程模块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U基本素质(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实践模块(毕业实习与技能实习)模块以及职业拓展模块(选修课程)。职业拓展模块包括选修课和讲座。
第1、2、3学期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理实一体的学习;第4、5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重点在急重症专科护理岗位进行临床实践,突出培养专科护理技能;第6学期完成急重症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的提升,突出现代急重症专科护理技能人才的培养。
3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存在问题
3.1教材建设及校内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需求
急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在第4、5、6学期尤为重要,第4、5学期院校共建的实纲及校外实训条件基本能满足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的需求,但第6学期学生需完成急重症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夯实和技能的提升,这就需要有符合现代化急重症发展的教材及实训建设作为保障,目前,我校为了使急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符合临床需求,仅和医院急重症护理专家共同开发校本教材1本,这远远不能满足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的需求,而实训设备数量及实训工位数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3.2师资力量薄弱
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急重症专科护理人员较少,尤其缺乏有资格认定的临床护理专家,大多临床带教老师又没有经过规范化培养,而学校老师高学历的基本上是医生,实训员的学历结构大部分是中专或大专,有的甚至没经过临床锻炼,来自临床的实训老师也未必来自于急重症专科,加之现在临床工作繁重,学校要聘请有经验、有资格的兼职教师更是难上加难,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急重症专科护士的培养。
3.3开设的专科护士培养有限
目前,我国开展的专科护士培训的专科有:糖尿病专科护士、老年专科护士、急重症专科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肿瘤专科护士、介入专科护士、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新生儿专科护士、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等,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专科护士培养的教材及实训条件有限,导致学校开设的专科护士培养严重受到限制。
3.4尚无统一完善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体系
临床上从2002年开始专科护士培训,但尚未形成统一、完善、规范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体系,而学校尚开始尝试进行专科护士培养,故学校开设的专科护士培养资格认证更有待等到认可及完善。
参考文献:
[1]麻春英,李萍,裴丽萍.专科护士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9):1286-1288.
[2]先琼,曾继红,李晓玲.香港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趋势[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9):58.
1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1护理专业学生既具有当代大学生通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化
1.1.1护理专业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通性他们个人目标选择趋于理性,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注重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1],但是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个人价值呈多元化,但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他们个性张扬、鲜明,崇尚自由,不受传统约束,不愿意墨守成规,缺乏一定的大局意识与牺牲精神;他们思想跳跃、灵活多变,通过多种媒体途径关注热点,掌握最新最潮的事物,同时也受文化糟粕的诱惑或迫害,甚至沉迷不能自拔。青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处于在社会当中会遇到许多诸如家庭问题、学业问题、交往等问题,而又不能很好地处理之间的各种关系,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例如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能很好解决或处理的心理问题。同时心理问题是隐性产生和发展的,不仔细观察或深入了解很容易使问题扩大或严重化,导致不良后果,使得他们意志消沉、逃避现实、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绝路。所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关系,抗受挫能力较低。
1.1.2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
1.1.2.1护理专业学生学制短,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护理本科学生学制一般是四年,专科学生是三年,其中还包括一年的实习与求职时间,实际在校学习时间才是三年甚至两年,但是却要学习与五年临床专业相似的基础课、政治文化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等课程,同时时间还要被学校的各项活动、社团所占据。所以,护理专业学生一周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积极性下降。此外,现行社会由于机制的运行与人们传统观念问题,社会对护士的认同感较低。而且我国的护理教育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出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理想的护理专业及护士形象与现实的冲突,使护理专业学生常常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专业思想的巩固[2]。
1.1.2.2护理专业学生男生少女生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复杂由于女性在护士行业占据大多数,加上社会对男护士工作的偏见,从而导致选择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较少,有时一个护理班中都是清一色的“娘子军”,或者男生是“国宝”人物。而当中的男性护理学生当初并非选择读护理专业,大多数是调剂过来的生源,导致了许多男性护理学生专业思想非常不稳定。同时女性护理学生情感丰富,敏锐,容易多愁善感,想问题容易偏激,男性护理学生在“阴盛阳衰”的班级中容易自信心不足或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顾及女同学的思想状况,更要重视男同学的思想状况,巩固他们的专业思想,工作形势复杂,情况多变,难以开展。
1.2现时缺乏对护理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育体制[2]护理专业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专业,教育体制不成熟,缺乏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教育体制,存在师资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辅导员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导致护理专业学生思想的波动性、选择性和多变性,依然套用以往的或照搬其他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2.1“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要把学生作为学校的生存之本,学校的发展之本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3]。优先保证教学的进行,优先考虑学生的问题,优先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培养护理健康人才为培养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学生工作必须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牢固确立学生主体思想,即在学生工作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凡事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目的,以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重心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2“以人为本”,就是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护理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更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护理专业不同于临床专业,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在护理人才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护理专业越来越受重视,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抓住机遇,创新发展适合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调整课程安排,精炼课程内容,基础课选用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课本来修习,这样可以解决学生课程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其次科研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培养,使护理专业学生不仅仅一味地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质,这样可以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出社会进入临床能做更多更好的事情打下基础;再次,了解男护生与女护生的思想特点,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也是间接地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2.3“以人为本”,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当中护理专业学生自主能力强,传统直白的说教对于他们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引起他们的反感、抵触,或者逃避教育。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改变过去以教育者为中心和灌输式教育的做法,探索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的、进行生动有效的体验式、互动式、情境式教育[4]。一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坚定青年的政治信仰,使其具有理智的政治态度、成熟的政治观念,成为坚定为社会主义发展而贡献力量的一分子。二是抓好专业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教师业务精炼,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学教育能力,所以专业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工作,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进行育人工作,一方面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运用精湛的授课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三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把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下去。四是通过护理专业特色来巩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例如技能操作比赛,建立护理学院院训、院徽、院歌、院服等等来建立护理专业学生身为护理人的自豪与荣誉感。
2.4“以人为本”,就是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来带动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是学生当中的排头兵、领头雁,他们识大体、讲大局意识,讲奉献,在学生当中具有不可比拟的示范作用,必须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带动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锻炼素质的机会,给予他们发挥能力的空间,给予他们获得成绩的途径,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锻炼,更加能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成才,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其次,建立一套以学生党团组织为依托,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以其他学生主动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5],充分运用学生党团组织的力量。然后,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宣教作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忠诚,是党的坚实力量,愿意为党服务,政治观念明确,政治信仰坚定,可以运用他们的知识、人格魅力去渲染其他学生,去宣传党的宗旨、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的一分子。
2.5“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加强法律意识青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值得高校重视与应对。首先,作为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与指导者的辅导员与班主任,同时也是进行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者。在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就如同班级的大家长,必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排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困难,可以通过班会、活动开展一些心理健康系列的活动,使其消除压力大、孤独、自卑感强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形成辅导员—班主任—家长的“包围圈”,中心是学生。其次,建立起班级—同学—宿舍的监控系统,因为同学、宿舍是学生来往最频繁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生和表现心理问题的地方,管好这些地方就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及时解决问题。由于现行制度的缺陷,法律知识尤为重要,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是一名医护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职责,必须要具有法律意识来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具有保护自身的能力,减少犯罪与被伤害的发生率。一方面抓好法律课程,可以在大学法律教育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运用现实中的真人实例,剖析当事人的人生观,从而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更具有教育性、现实性,也更具有说服力和实效性[6]。一方面,开展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参与性,例如参观监狱、观看系列影片等等。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学习倦怠;原因及对策
学习倦怠属于一种直接对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负面心理状态,无论是在哪一类的学生群体中都会有所体现。就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其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这一问题,想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就亟需我们对学习倦怠的原因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1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1.1行为方面
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积极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中来,课后无法及时完成作业,纪律方面的表现很是松散,课余时间将精力放在娱乐上而不是学习上。
1.2心理方面
对所学的护理专业知识极度模糊,没有学习的热情,情绪上很容易产生波动,会有压抑、焦虑等负面心理的表现,对未来的就业等问题持悲观态度,对学习成绩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2.1个人原因
2.1.1专业基础差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致力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不乏还是存在着普高热的现象,很多学生、家长仍然还持有上普高、大学才是可以成才的这种理念。这样一来,就对职业教育体制内的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招生其生源及学生综合素质带来很大限制。大部分所招收到的学生都是未能进入到理想高中而被迫选择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
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属于是对普高及高校的一个衔接,学生于在校期间不仅需学习高中文化基础课程,还要学习专业课程,而且在此其中还不乏存在着一些内容偏多、偏深的课程,这些专业课需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在相当多时间内反复巩固才能领悟。但是,对于一些文化基础较差且没有良好学习能力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学习压力。
2.1.2对所学专业认知不足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是自己所选择的志愿专业,大部分是听从父母或者是亲友的建议,这也使他们对护理专业有很浅显的了解。因而在入学之后,随着对护理专业的深入了解,便会有很多现实问题出现在他们面前,比如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压力大、前途发展渺茫等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出现后悔当初选择的问题,影响到其学习动机,出现逃避学习的行为。
2.2环境因素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多为住校生,对于这些刚初中毕业走出家门的学生来说,住校属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由于他们刚脱离了繁重的初中教育,自我身心还未得到全面健全,因此很容易因为环境的松散而放纵自己的行为;由于在这5年时间的学习中,护理专业学生不必面临升学方面的压力,继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处于一种慵懒学习的状态;另外,社会上存在的很多现实问题也会给护理专业学生思想带来极大干扰,比如说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在思想上造成负面影响。
2.3教学因素
医学知识本身就晦涩难懂,加上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会有碍于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外学校在实验、实训设施条件方面缺乏完善的配备,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打折扣。
3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3.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校应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对护理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使其了解到护士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在教育过程中,可邀请护理前辈多来校与护理学生接触,也可安排学生到医院去见习,使学生从对护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有把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3.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学校应将学生存在的学习倦怠这一问题重视起来,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例如一年级学生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刚离开父母的监督,生活、学习习惯松散,针对于此,学校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制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年级学生初接触医学的基础课程,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激发其继续深入学习的热情,避免出现基础课程不扎实的问题。
3.3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教育
在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应循序渐进的开展对他们的专业辅导教育,落实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不断调整学习心态,加深对专业前景的认知,安于护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来进行对学生心理的疏导,消除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某些障碍。
3.4进行护理教育改革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加入学生易接受、理解的教学方法,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其中,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其次,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方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讨论
总计来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不仅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情绪,更是思想上的心理偏差,除了与其个人有关,更与周围环境、教学因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学校、家长、社会应重视起学生学习倦怠这一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逐渐克服其学习上的倦怠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护理专业学生顺利毕业,成为社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陈晓敏.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新及对策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46-48,72.
[2]马慧,刘晓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与自我接纳的关系[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0-23.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社会支持系统;
1研究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高要求对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大学期间,解决生涯发展问题与困惑,有效地塑造自已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一个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们连续对2009、2010、2011级护理学生做了访谈与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存在如下生涯发展困惑:
2.1自我认知与定位的困惑
自我认识是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大一年级护理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有63.5%和2.3%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0.0%和2.4%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特征,有40.1%和26.8%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
2.2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困惑
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认知是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一年级的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根据”这一问题,有58.2%的同学是因为“好就业”,仅有20.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爱好”,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旨意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同时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2.3职业认知与发展机会的困惑
职业认知与发展机会的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又一重要基础。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知与未来发展机会的了解也存在不足。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10.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76.7%、10.2%和2.3%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29.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55.6%、9.2%和5.4%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 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生涯发展困惑的解决方案
针对前述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本人认为有如下可行的解决方案:
3.1高职院校方面
高职院校是教学管理与教学的实施主体,对于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议设立全程化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配置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保证在护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至大三实习期间的各个学期,开展相应的生涯规划团体指导,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各阶段的生涯发展共性问题,顺利地实现从合格的“校园人”向合格的“职业人”的转变;其次,建立导师制管理机制,加强导师与学生的常规沟通,以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潜在问题,同时,帮助、督促学生实施分目标阶段计划,做好生涯管理与评估;最后,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机构与生涯交流互动平台,完善职业规划个性指导与咨询,促进学生的生涯体验与交流学习。
3.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方面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生涯发展的主体,对于其自身生涯发展问题,作为主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免疫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提升主体自我解决困惑与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是理念转变,这是首要因素。“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当一个人面对问题的态度发生改变时,他就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面对困惑与问题时,就能够主动地找到一个有效地解决方法;其次,充分的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良好的职业认知与自我认知,能为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当这一基础变得夯实有力时,任何一个困惑与问题的产生也就失去了赖以滋生的土壤;第三及早地制定生涯发展规划。有预见性地设计多种可能的发展规划,事先未雨绸缪, 这样在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会时就能够从容应对;最后行动执行力的推进。鼓励学生努力将规划付诸行动,敢于实践是消除困惑与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行动中最有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的方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涯发展困惑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面对这些困惑与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正视其存在,并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相信通过学校、学生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三重努力,未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定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踏实奋进,实现理想的生涯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萍丽.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全科护理,2010年,28期.
论文摘要:结合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涉外护理的特色,培养具有较强适应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随着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医护人员和社区卫生保健人员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问题。据统计,欧美等国家每年缺护士20万名,需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约10万名注册护士。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开拓护理服务领域的国内外劳动市场,培养具有国际资格的涉外护理人才,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首要任务。但与国外护理教育相比,目前我们在护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经验,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我国涉外护理教育课程改革。
1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1.1 国际护理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念的更新,护理学已经成为“以人为中心”的专业,护理教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方向转变,护理模式也已从疾病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模式转变。[1]
1.2 国际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调整,以使其科学、全面,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国际护理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为学生提供三个方面的护理教育:其一,传授有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知识;其二,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其三,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能。[2]其课程设置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性。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护理专业课程占82%,理论学时与临床实习学时的比为1∶1。护理专业课程中,理论知识占43%,临床见习和实习占57%。[3]而在美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为1∶3;②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护理课程将按人的生命发展过程设置为诸如孕产期护理学、婴幼儿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人护理学、临终护理学等;③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使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1.3 国外护理教育的教学模式
国外护理教育注重学生解决问题、交往沟通、评判性思维、运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围绕这一重心,“以问题为中心”(PBL)、“以小组为单元”成为其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通常先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通过查资料、相互讨论获取答案。课堂上以学生讨论、讲解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另外还采用角色训练、调查报告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护理教育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学生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提供咨询等实践活动,锻炼其沟通交流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4]
2 国际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
2.1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涉外护理教育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教育的目标与途径尚未规范。各开办有涉外护理专业的高校尚在摸索中前进,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①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尚未摆脱生物学模式,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缺乏护理内涵。[5]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并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的问题;②实践课比重太小,且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脱节。前期理论授课期间,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理论知识脱离临床;而最后1年在临床实习又脱离理论的指导;③人文课程欠缺;④护理师资短缺,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不高;⑤对专业英语(特别是护理英语)重视不够。双语教学,特别是护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待于加强。
2.2 对策
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护理人才,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涉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因此,涉外护理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涉外护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交际能力;应具备为国际护理对象提供保健服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教育和咨询服务的能力;②涉外护理课程设置应达到最优化,应合理地设计各类学科的地位和比重。课时上应重点突出对涉外护理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课程系统化和整体化。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使课程设置更具有融合、发展的趋势;③课程设置的内容,应注意涉外护理专业的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适当比例,英语课程中基础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的比例。护理教学中适当充实社会、心理、人文等学科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④可考虑在专业学习中掌握专业英语。如教材选用,可尝试使用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专业教材;教学形式,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可尝试在涉外医院开辟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到涉外医院见习和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的机会;⑤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中国护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等方式加强师资培训;⑥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教改受到历史、政策、管理理念、师资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才能使涉外护理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泽楷.当代国际护理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9.
[2] 高书杰.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3(3):15.
[3] 孟瑞芹.澳大利亚护理教育概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1~155.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护人员的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其自身素质和能力不仅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着临床整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1-2]。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临床教学的质量,只有较高的临床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好的护理人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3-4]。本研究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护理专业学生80名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40名,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女34名,男6名,年龄17~20岁,平均(18.4±1.0)岁;情景教学组40名,女35名,男5名,年龄18~21岁,平均(18.6±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观察时间均为3个月。
1.2方法
1.2.1常规教学组
主要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课程安排,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教学,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临床实践技能的练习。
1.2.2情景教学组
采取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教学。情景教学组织实施步骤:①准备阶段:根据情景教学目标和护理实践技能,制订情景教学相关案例,创建相关的情景环境,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活动计划,具体的案例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的护理问题、护患、患患之间的矛盾问题、骨折术后拔除尿管问题、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h护理问题。②情景教学实施阶段:利用情景模拟系统,如多媒体辅助模拟人、HPS、Simman3G综合模拟人、Microsim模拟系统,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完成情景再现。如气管切开患者突然出现痰液堵塞呼吸道的情况,吸痰时,家属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质疑,此时护理人员耐心地和患者家属沟通,正确地向患者解释痰液堵塞气管的原因,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护患矛盾、患患之间的矛盾是临床常见的矛盾,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为患者创造和谐的护患、患患环境。骨折患者术后24h要遵照医嘱将尿管拔除,如果遭到患者及家属拒绝,护理人员要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劝导患者了解尿管放置的利弊,遵照医嘱拔除尿管对于患者的意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6h,患者要保持平卧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患者术后巡视,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③对情景教学的评价反馈阶段:通过情景教学的实施、讨论、总结和汇总,对于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进一步修改方案,循序渐进地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学生笔试成绩
主要对教学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考察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和实习结束成绩,对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0分[5-6]。
1.3.2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评分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情况,评价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要求,态度严谨认真;②讲解护理学概念清楚,护理学内容熟悉,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彻;③愿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护理课程的学习;④教学语言生动简练,条理分明清晰,语音量适中;⑤体现临床护理学新进展,将理论和实践联系;⑥结合各项临床问题,尤其是对于重点讲解疑难病例;⑦教学方式生动形象,积极调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⑧板书工整,教具和电气化器材合理应用;⑨把握好教学进度,对各项内容时间分配合理;⑩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指导、促进作用,不是灌输形式。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教学质量评分越好,总分为100分[7-8]。
1.3.3教师对学生实习行为评价
观察两组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能力、动手能力、同学之间合作关系的评价情况,每一项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越高,总分100分[9-1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比较
情景教学组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比较
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以及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比较
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五年制护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不同,它着眼于普通水平的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护士过渡,更注重护士基本素质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中除了少数考研外,绝大部分是一、二、三级医院未来临床护理工作的主力,他们面临的主要是来自就业及选择专业的压力,而非攻读研究生学位或者护理学研究,故教学一要紧扣教材,使之能够顺利毕业,二要贴近临床护理实践,让他们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尽可能多的直观了解;也就是教学时必须注意教学的实用性[11-12]。当前的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信息社会化和电脑的普及使得护理专业学生们获取信息、资料的途经既多样化又非常便捷。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新的信息及动态,在互联网上就能够轻松地查到,故护理专业学生们不喜欢老套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护理教学一定要注意施教的方法[13-14]。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实物演示、相关角色扮演、实验操作技能等不同手段,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直观上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5-16]。护理专业是临床重要的一线专业,护理专业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观察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沟通水平、护理人员应急能力、护理人员团队合作能力,属于一种综合性能力[17-18]。国外情景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②成人学习理论,强调的是需要终生学习,成人学习的动力是自我激励,以自身的目标作为相关性的导向;③头脑学习理论,是从处理事物基础经验,向复杂经验扩充;④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之间交互式学习,主要是个人、环境、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学生之间需要彼此依赖和信任;⑤经验学习理论,主要是强调通过反思,建立批判性的思维,提高理解和实施能力;⑥新手到专家理论,从初学者逐步发展变为专家知识水平的过程[19-20]。参照国外情景教学理论,我国专家也总结出了适合国情的情景教学理论基础:①主要是强调创建真实情景,通过切合实际的情景假设,最为接近护理专业学生生活体验,从而调动护理学院的感受和体验;②情景认知理论,是学习最容易发生于真实情景中,通过实践方式进行教学,把知识和学习者身份统一起来;③情景学习理论,通过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自我实践经验的积累。本研究通过分析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依据教学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教学组40名,情景教学组40名。观察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笔试成绩、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分、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情景教学组护理专业学生出科成绩、实习结束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情景教学组教学目标、讲解护理学内容、接纳教学模式、教学语言、理论和实践联系、临床问题处理、学习积极性、板书工整、教学进度、教师指导促进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情景教学组职业道德、专业行为、学习灵活性、主动学习、临床分析能力、提问能力、护理知识面、创造性的思维、应急动手能力、合作关系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提示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实习行为的评价。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作为切入点,引导相关护理知识展开积极思维,从而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导积极探究护理知识的积极性。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基础护理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理解。指导护理专业学生通过情景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认知、分析思考,通过临床实践的演示加深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护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中的疑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验证,加深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层次。情景演示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解决护理实践过程中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交流、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付 华 田维忠 邵红英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单岩,史小艳,李艳,等.案例导入式情景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557-558.
[2]韦兰荣,周容,黄颖红,等.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5):1614-1616.
[3]KaakinenJ,ArwoodE.Systematicreviewofnursingsimu-lationliteratureforuseoflearningtheory[J].IntJNursEducScholarsh,2009,6(1):l16.
[4]吴涛.模拟临床情景教学对护生综合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4B):1045-1046.
[5]RauenCA.Usingsimulationtoteachcriticalthinkingskills.Youcan'tjustthrowthebookatthem[J].CritCareNursClinNorthAm,2001,13(1):93-103.
[6]刘萍,田丽.情景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4C):1133-1134.
[7]DeckerS,SportsmanS,PuetzL,etal.Theevolutionofsimulationanditscontributiontocompetency[J].JContinEducNurs,2008,39(2):74-80.
[8]何兰燕,苏伶娥,李锦忠.情景教学在临床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359-360.
[9]CantRP,CooperSJ.Simulation-basedlearninginnurseeducation:systematicreview[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10,66(1):3-15.
[10]曾俊,杨荆艳,徐丽芬.情景教学在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教育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30(4):94-96.
[11]NormanJ.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on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J].ABNFJ,2012,23(2):24-28.
[12]吴祝花,邢桂红.人文关怀在放疗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2):3354-3355.
[13]SanfordPG.Simulationinnursingeducation:areviewoftheresearch[J].TheQualitativeReport,2010,15(4):1006-1011.
[14]马伟光,梁涛,陈京立,等.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病例编制对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3-374.
[15]FosterJG,SheriffS,CheneyS.Usingnonfacultyregis-terednursestofacilitatehigh-fidelityhumanpatientsimulationactivities[J].NurseEducation,2008,33(3):137-141.
[16]张瑞芹,李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63-65.
[17]NehringWM,LashleyFR.Nursingsimulation:areviewofthepast40years[J].Simulation&Gaming,2009,40(4):528-552.
[18]覃桂荣,雪丽霜,刘素娥,等.情景教学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581-582.
关键词:护理专业;日语教学;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就业的需要,部分高校在护理专业设置了日语方向班。[1]本文从护理专业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而探讨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日语教学质量。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材选取随意,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护理班所采用的大多是内容比较陈旧、以翻译法为主的日语教材,要么是根据院系的教学计划继续从过往使用的入门教材中来选取,要么是从教师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教材来选取,教材的选取随意性很大,那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交际性为一体的教材却很少采用。[2]同时,由于很多教师没有医学学习背景,遇到不懂的医学或护理专业问题就简单的绕过去,增加了知识传授的随意性,使护理专业的日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日语教学的效果。
1.2教学模式呆板,缺乏创新性
教学模式呆板,创新性不够是护理专业日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很多高校对护理专业的日语课重视程度不够、要求不严,致使很多教师授课时照搬的东西多、自创的东西少,依然延续着“三个中心”(教师、课堂、教科书)及其依赖型、被动型、单一型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护理专业日语课堂的教学仍然没有摆脱死板的单词―语法―课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听说等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基本无法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对日语学习的要求。[3]正是由于不愿意创新能够调动学员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进而极大的打击了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部分高校日语师资力量不强,能讲出受护理专业学生好评的高质量的日语课的教师不多,师资的配备也不尽合理,产生了成倍增长的学生人数与有限的师资配备之间的矛盾,客观上造成了不得不采用大班型授课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3]但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又困难重重:一方面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在高校教师比较待遇不高的情况下,日语骨干教师流失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选择继续深造和进入外企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年轻教师成长空间受限,很多年轻教师是日语或相关专业硕博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他们的基本素质好,但缺乏教学经验,在短期内很难成长为高校日语教学的中坚。
2.2教研经费不足
正常的教研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但目前部分高校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都普遍存在着日语专项教研经费不足的情况。教研经费的不足,对日语教学教研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一是没有足够的经费订阅最新的日语报纸、日语杂志和日语前沿护理文献;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从事日语教学的课题研究;三是没有足够的经费供日语教师深造学习,有的日语教师在高校工作三五年,还从没有外出学习培训过。
3加强和提高日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3.1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能力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护理专业日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部分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加投入,通过多种方法,逐步建设一支素质优、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一是建立日语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大选派日语教师到日本或国内综合类大学培训进修的力度;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探索建立符合高校护理专业日语教育培训特点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使教师队伍实行优胜劣汰。三是坚持专兼结合,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资源,寻找聘用日籍教师或日语教师志愿者作为兼职教师,以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3.2精选教学教材,完善教学内容
护理专业日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应该尽量突出“实用为上”的特色,在基本满足学生掌握日常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再补充增选一些能够扩大学生医用日语词汇量、提高日文医学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难度适中的教材,抑或是由教师适当选编一些简单、实用的能够再现医学专业所学的医学会话短文。通过精选并使用这类教材,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找到日语知识和医学知识的交叉点,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把对日语学习短暂的热情化做了长久的坚持。[3] 此外,在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将日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就业空间将大大提高。[2] 这对于对于完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3.3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讲课艺术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因此,必须要深化护理专业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尝试由灌输式教学转为互动式教学、由课堂式教学转为情景式教学、由大锅饭式教学转为菜单式教学。注重把互动式教学贯彻到护理专业日语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新方法,不断提高讲课艺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得、学能所用。
参考文献
[1]胡志伟.非日语专业日语教学中口译训练法的导入―以河南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日语方向)为例[J].科技信息,2011,(24):141-142.
[2]姜海云,金星.关于护理专业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16):75-76.
[3]杨慧娟.关于医学院校非专业日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09,(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