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时间:2023-06-04 10:4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

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13

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对疾病的影响,而对于心理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的影响作用重视不够。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医疗在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干预。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院近5年诊治的16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102例,女58例;配合治疗的126例,不配合治疗的34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重量)。

结 果

配合治疗的126例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占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占41.2%。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医疗的措施

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提高认识:①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高血压病管理卡一式两份,分别由责任医生和患者保管,责任医生进行规律性随访,并监测登记血压,随时了解各种生活事件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患者每次都要在自己的高血压管理卡上记录测量血压的结果,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血压变化,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参与性,能积极配合责任医生,甚至主动到医院找责任医生测血压。②提高患者的认识:在13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有10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也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也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医疗的重点。通过定期的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使社区居民能了解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概念,从而自觉地限制烟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病的易发因素 。定期检查血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并使高血压患者能合理用药。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帮助其心理适应及加强康复训练。本组资料显示,接受健康教育并能按照执行的高血压患者,他们的血压一般能控制得很好,包括2、3级的高血压患者也能控制到满意的效果。相反,有一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置若罔闻,是高血压控制良好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本次研究中有21例缺乏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强化患者的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项为首位,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大量研究资料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如能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做好自我保健,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对肥胖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重量,平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治疗方法: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1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病程短,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再加以小计量药物治疗均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对2~3级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易患因素仍不能控制血压,就应该加服降压药物,防止靶器官的损害。但是由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选择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高血压的治疗采用阶梯疗法,宜选用单一的、不良反应少、价廉、长效的药物,从小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若一种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与另一种药物或更多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减量或减药,直到用小剂量的药物即能控制血压为止,坚持长期用药,加用降压药物时,应告知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降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对高血压患者的一种监督管理方式。2、3级的高血压患者及秋冬季节随访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由于人体的血压波动较大,定期的随访往往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血压变化。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监测非常重要。教会每个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定期较正他们的血压计,这样不仅可以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改善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还可以区别“白大衣”高血压。

第2篇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预防策略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45-02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特别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加剧肾损害、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常见病因[1]。全球大约有54%的卒中,47%的缺血性心脏病,75%的高血压病以及25%的其他心血管疾病都归因于高血压[2]。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约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4]。

1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1.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及脉压(PP)的波动性均较年轻患者大,这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1):老年患者快速变为坐位或直立位时,易发生性低血压;(2)季节及昼夜变化:1/3老年患者血压呈季节性变化,1年内SBP可波动在41+36mmHg范围内,一天内血压变化波动在40―20mmHg,通常是夏季低冬季高,部分患者白昼血压升幅较大,夜间降低;(3)进食:多发生于早餐后,其餐后血压下降明显超过同龄段的正常老年人。老年ISH患者中约2/3的患者发生餐后血压下降,1/4餐后血压下降超过16mmHg[5]。

1.2 老年ISH多见

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ISH患病率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1%[6]。Primatesta等[7]研究显示,≥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中,ISH占76%,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仅为1%。老年ISH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病,总死亡率的危险因子,SBP升高比DBP升高更危险[8]。

1.3 并发症多而且严重

老年高血压随着血压持续、持久升高,最终造成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明显损害,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功能衰竭等。

1.4 假性高血压多见

假性高血压即普通袖带测压法所测得的血压值高于动脉直接穿刺测得的血压值。老年假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约为50%,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6]。如发现老年人血压读数很高而无靶器官受累,超声影像学无左室肥大(厚)征象,周围血管触诊时缺乏弹性感及手臂X线检查发现血管钙化时,应高度怀疑假性高血压。

2 老年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国家近似[9]。血压控制水平低于印度[10],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空置率)形势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高血压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改善三高三低状况。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关键在于干预不良行为和开展健康教育。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研究表明[11],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可以节省心脑血管病治疗费用8.95元。

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的几点认识

(1)保持正常体重指数(BMI),控制BMI在<24,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2)合理调节饮食,限制钠的摄入,WHO建议每人<6克/日。(3)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4)戒烟限酒 饮酒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老年患者最好不要饮酒。(5)老年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压力大、焦虑、易激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越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因此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2 二级预防 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老年高血压读数及其并发症等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治疗要从小剂量开始,避免快速降压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如未达标,应加至标准剂量或联合用药,特别是老年ISH患者要强调个体化,选择具有良好耐受性和依从性的有效药物,以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

2.3 三级预防 对重度高危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积极救治,减少病残或死亡,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更新和提高防治高血压病的水平,规范治疗,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在三级预防的基础上,使老年高血压患者高效、充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最大限度的康复获益。

3 老年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3.1 几种常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3.2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视听服务,重复滚动放映DVD碟片,学习健康知识;责任护士口头讲解;护理专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利用公益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设立门诊健康教育园地,举办宣传栏;发放健康资料如保健手册、疾病防治手册等。

3.3 针对老年性高血压特点的健康教育

3.3.1 对老年人群介绍高血压病的一般知识,控制方法,危害性及预后,强调检测血压的重要性,每年测量血压1-2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实施健康四大基石,控制高血压病。

3.3.2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1)强调非药物干预的意义,遵照健康四大基石科学生活;(2)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按个体化原则,选择单一或联合用药,平稳降压,对存在血压波动的患者要查明原因,注意防止性低血压;(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对疑有假性高血压的患者应做好鉴别诊断;(4)告知患者药物剂量不足或不坚持服药,均有可能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损害和严重并发症。

3.3.3 血压的监测和指导 治疗初期应每周测量血压1次,血压控制稳定后,可每1~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正常的老年群体至少每年测量1次;责任护士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意义,特别是使用电子血压仪器者。

总之,老年人群和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医护人员应积极努力,降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全面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成斌高血压治疗的最新策略高举明灯,控制总危险 [J]心血管病进展2007,28(5):657~661.

[2] Lawes CM ,Global burden of biood pressure-raleted disease,2001[J]Lancet2008,371:1513~1518.

[3] 王增武 武阳丰 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7~411

[4]孙宁玲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29(1):7~9.

[5]Grodzinski T,Rajzer M,Fagard R.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eldery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systolic in Europe(SYSTEUR) Trial investigators[J] JHum Hypertens, 1998,12(3):161~165.

[6] 陆昀 方宁远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诊疗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 ,27(5):605~608.

[7]Primatesta P, Poulter NR.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mong English aduit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in 2000 and 2001 [J]JHypertens. 2004,22(8):1093~1098

[8] Young JH, Klag MJ, Munlner P,et al Blood perssure and decline Kidney function :Findings from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 [J]Am J Soc Nephrol, 2002,13(11):2776~2782

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67―02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并发症多、血压波动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为此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正确预防与治疗老年高血压,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12例老年高血压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中212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12例,女100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岁,汉族98例,维吾尔族75例,回族28例,哈萨克族11例,高血压病史3个月~10年55例,11年~25年82例,25年以上75例。

1.2 诊断标准与分类[1]: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110mmHg。单纯性的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1.3 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合并症者125例,其中糖尿病47例,高脂血症45例,肺心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有并发症者117例,其中心率失常56例,冠心病6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5例,缺血性脑卒中30例,心力衰竭26例,急性心脏梗死25例,肾功能不全11例。

1.4 方法:非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范围内患者,嘱患者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对血压升高达160/95mmHg者,一般选择一种降压药物,从单药开始,阶梯降压治疗。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1次/日,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 2次/日,口服;吲达帕胺片2.5mg 1次/日,口服;福辛普利钠片5mg 1次/日,口服;选择其中1~2种。

2 结果

患者经4周左右临床治疗,血压不同程度下降。一般控制在130~139/85~89mmHg之间,好转出院180例,占86.0%;其中因心脑血管并发症引起的心力衰竭,脑出血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患者11例,占5.3%。从本资料说明,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和临床特点:①老年高血压是由于老年人大动脉顺应性减退,大动脉中层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动脉中层钙化沉着,及内膜粥样硬化,使大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缓冲能力下降,左室收缩压力传到大动脉系统,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又无足够弹性回缩,单纯收缩压增高及脉压增大明显;②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导致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③假性高血压增多;④白大衣高血压增多;⑤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肺、肾器官常有不同程度损害,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脏梗死和肾功能不全;⑥老年人喜食含钠高的食物,肾脏排钠能力降低;⑦老年人高血压多合并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⑧老年人血压波动大,晨峰高血压常见,显著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老年高血压治疗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所有患者均应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平稳降压,同时根据多种并发症及合并症选择药物,应强调收缩压达标,避免过度过快降低血压,达到有效控制血压,预防或延缓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预期寿命,最终达到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初始降压药物的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给予长效制剂,强调平稳降压;②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③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方案的选择,血压和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成正比;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受体阻滞剂减少输出量,ACEI、ARB、α受体阻滞剂减少血管阻力;故常可选用:CCB+利尿剂,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或CCB+ACEI,CCB+β受体阻滞剂,CCB+ARB等联合方案;④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脂代谢紊乱、痛风等),以及合并用药情况(支气管扩张剂,去痛片,消炎药,抗焦虑药物等),避免药物相互干扰;⑤治疗方案尽可能简化,推荐长效药物,以利于平稳降压,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⑥最好不要在夜间服用降压药物,以免夜间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2]。

老年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高血压以成为目前老龄人口所面临的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对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以及对今后探索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新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高血压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共患病,>50%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高血压[1-2];另一方面,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常见病因之一。高血压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引起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生理基础。高血压可增加心房颤动及其相关并发症(包括脑卒中/血栓、大出血和死亡)发生的风险。

1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关联

RAAS激活是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多数高血压患者RAAS过度激活,其主要效应成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机制主要涉及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一方面,RAAS激活使得心房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AngⅡ的水平增加,左心房AngⅡ1型受体上调,进而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过程[3]。MAPK促进心房肌肥厚、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堆积、细胞凋亡,进而导致心肌重构和左心房扩大,这为心房颤动提供了结构性基础。另一方面,左心房的牵拉使AngⅡ增加和AT1R激活,进而激活L型Ca2+通道和蛋白激酶C途径,通过调控细胞膜的肌醇-1,4,5-三磷酸,增加对细胞外Ca2+的摄取和肌浆网Ca2+的释放,从而增加细胞内Ca2+的浓度,最终引起细胞内Ca2+超载,诱发电重构[4]。除了对Ca2+通道的影响,RAAS还通过影响钾离子通道进而影响动作电位。RAAS介导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也是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5-6],在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有交互联系。

2治疗原则及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原则应归结为两个方面:①降低血压和左心房负荷;②在综合评估脑卒中和出血风险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国际及国内主要指南对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均无特殊推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中国人群目标血压为140/90mmHg,≥65岁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高于此值即应启动降压治疗[7]。

3降压药物的选择

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降压治疗包括降低血压和左心房负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推荐用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和进展,单药控制不良时,优先推荐ACEI/ARB与钙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联用[8-9]。

3.1ACEI和ARBACEI、ARB和醛固酮拮抗剂可以预防心肌重构,减轻心房纤维化和肥大,恢复心肌细胞间隙连接的解耦联及钙调控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氯沙坦干预降低高血压终点事件研究[10]、缬沙坦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11]等临床试验证实,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LIFE[10]回顾性分析发现,与阿替洛尔比较,氯沙坦使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降低33%,而两组患者血压的降低程度相似,提示氯沙坦预防新发心房颤动的有效性涉及降压以外的机制。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与阿替洛尔相比,氯沙坦使心血管死亡、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风险降低13%(P=0.021)。VALUE结果显示,与氨氯地平比较,缬沙坦降低新发心房颤动约16%,降低持续性心房颤动约32%[11]。2012年发表的一项纳入了9281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ARB显著降低新发心房颤动(P=0.009)[1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ACEI和ARB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的预防[7]。2011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律学会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推荐ACEI和ARB用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Ⅱa类推荐)[13]。然而,2011年日本的日本人心房颤动节律控制研究Ⅱ显示,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频率随血压降低而逐渐减少,但坎地沙坦和氨氯地平在减少每月心房颤动天数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4]。2012年发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干预阵发性心房颤动研究[15]及之前发表的坎地沙坦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研究[16]和缬沙坦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研究[17]均显示,ARB不能预防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考虑到已有数据的异质性,2013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心脏病学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建议,ARB仅限于预防结构性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比如左心室肥大或功能不全或整体上高危但不包括既往有心房颤动史的患者[8]。2014年AHA/ACC/HRS心房颤动指南将ACEI和ARB用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的证据级别降为Ⅱb类[18]。

3.2β受体阻滞剂对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发挥控制心室率的作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伴快速性心律失常[7]。2013ESH/ESC高血压指南也指出,对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心室率,也能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8]。在心房颤动节律控制随访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使左心室射血分数<3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35%[19]。

3.3钙拮抗剂对于需要控制心率的心房颤动患者,不论是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18]。但一般情况下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与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使用[8]。2013年ESH/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为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患者的降压药物。

3.4利尿剂在我国,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但其对心房颤动发病率的影响目前缺乏深入的研究。

3.5降压药物使用注意事项ACEI和ARB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注意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抑制心脏收缩功能和传导功能。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患者禁忌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应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在用药2~6周内复查。对于需要控制心室率的高血压伴心房颤动患者,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患者同时合并糖耐量异常和代谢综合征,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需谨慎[8]。二、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和哮喘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4抗凝治疗策略

4.1我国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现状总体来看,我国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尤其是中高危患者。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全球抗凝注册研究为一项前瞻性伴部分回顾性多中心观察性注册研究,其中中国地区共纳入805例新诊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国亚组数据显示:中国中高危患者中不足1/3接受抗凝治疗,超过1/2的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近1/5的中高危心房颤动患者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20]。中国心房颤动登记研究[21]结果与之相似。目前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仍以华法林为主。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抗凝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低。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对比研究显示,我国服用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INR水平达到2.0~3.0者比例较低,仅36%。CRAF研究纳入665例服用华法林至少半年的患者,结果显示,INR达到2.0~3.0的患者仅占31.4%,INR<2.0者约占64%,这与患者的教育程度和依从性有关。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例过高。而阿司匹林在心房颤动脑卒中和血栓栓塞预防方面目前多是否定的研究结果。伯明翰老年人心房颤动治疗研究[22]提示,在出血风险高的老年患者中,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的获益小于风险,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2011年发表的丹麦大规模的队列研究纳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32372例,结果证实阿司匹林在心房颤动脑卒中和血栓栓塞的预防中的低效性及较高的出血风险,提示阿司匹林不能有效、安全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预防[23]。基于此,2012年ESC心房颤动指南更新指出,真正低危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可不接受任何抗栓治疗。

4.2抗凝治疗风险评估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评估,2012年ESC心房颤动抗凝指南更新[24]和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8]均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病和动脉斑块病史)、65~<75岁和女性分别为1分,≥75岁、既往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分别为2分。积分≥2分需接受抗凝治疗,积分为0分不需接受抗凝治疗,积分1分为脑卒中中危人群,可酌情进行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除预测心房颤动脑卒中高危患者外,易于识别“真正低危”的患者,避免抗凝过度。2014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药中国建议[25]仍沿用传统CHA2DS2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75岁分别计1分,脑卒中/TIA/血栓栓塞计2分)。CHA2DS2评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找出高危患者,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另外,2014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8]也首次建议心房颤动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前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包括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脑卒中、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INR不稳定、老年(>65岁)、药物(如联用抗血小板药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嗜酒;每项1分,最高9分,积分越高出血风险越高。HAS-BLED评分≥3分者属于抗凝出血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应谨慎,需要严密监测不良事件。

第6篇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研究报道,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只有约30%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提高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即在医务人员帮助和支持下,慢性疾病患者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活动。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服药依从性差、缺乏高血压相关的治疗以及检测的知识等。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者通过在体检过程中对7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7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继发或恶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根据入组与排除标准,共有76例参与本次调查,男45例,女31例,年龄36~67岁,平均(52.26±10.15)岁;文化程度:大学30例,高中26例,中学及以下20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在干预前均采取常规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辅导。

1.2.1采用健康教育方式

①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通过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以及护理人员现场答疑、咨询指导的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

②由内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和患者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定期把这76名患者集中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是涉及高血压防治方面的健康知识。

③电话随访,对于外出和难以实现家访,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每周给予电话随访,内容同现场访视,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实施情况并详细记录,以备下次随访参考。

1.2.2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高血压相关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本组病例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遵医服药: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越多,越容易配合服药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保健、护理的重要性,需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症。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

②饮食管理:合理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对预防并发症也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因为是机关干部人群,在外用餐的机会较多,对饮食也不是很注意,在干预前只有32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首先,要限制食盐,指导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量在3~5g/d;其次,进食低热、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餐。多食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大便,诱发脑血管疾病。最后,要戒烟限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③运动康复管理:高血压患者要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血压及症状合理地进行运动。运动不宜剧烈,建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避免因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

④情绪的管理:不良的情绪也是高血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因此,情绪的管理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会患者识别自己的心理反应、寻找应激源、有效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稳定情绪。

⑤自我监测:高血压患者除了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外,其余时间大多居家,所以学会测量血压或者定期到医院或社区监测血压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并根据测量结果,有效地做出评估和判断,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电话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对比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既是控制高血压病这一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要求,更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措施。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而基层专业防治力量相对薄弱;且往往只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单向管理,只能做到单一的血压测量和简单降压药物应用,很难做到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要求。健康教育简便易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研究就是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或者定期组织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易于让患者采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6个月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

参考文献:

第7篇

1.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稔洲社区卫生站,广东东莞 523999;2.广东省东莞市沙田医院内科,广东东莞 523900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选择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而实验组则予以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比较两组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96.68±10.88)mmHg、舒张压(81.81±5.59)mmHg,对照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138.57±8.78)mmHg、舒张压(88.92±5.25)mmHg,二者相比明显实验组血压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实验组满意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健康指导;老年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50-03

目前,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急剧增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疾病的趋势。因而对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也越发重要,关于高血压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在其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耳鸣、乏力、多梦、易激动等症状,病发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目前,医学界尚无高血压病特性药物,临床上多以“高血压控制”、“缓解病情进展”为主。国内外经验表明[1],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鉴于此,该研究就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选取82例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探讨分析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和常规健康指导分别对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旨在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同时为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提供预防性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抽样选取82例并将其随机均分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排除其他不宜研究的特殊患者,如精神异常者、身体严重缺陷者等。其中对照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9±4.4)岁。而实验组41例老年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6±4.7)岁。两组患者的其它基本资料相比,如身体状况、兴趣嗜好、疾病史、睡眠质量、治疗方案、居住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上无显著区别,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60岁;③自主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的进行;④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⑤坚持完成疗程,切忌中断治疗;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猝发心血管事件患者;③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精神异常者;⑥不同意接受研究的患者。

1.3探讨方法

对照组4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仅按照传统治疗原则予以健康指导,如用药叮嘱、口头教育、定时随访等,而实验组则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具体如下。

1.3.1档案建立对社区里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建立“一患一册”的个性化档案,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血压状况、文化程度、经济能力、作息时间、日常饮食、心态状况、生活习惯、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状况等。认真核实并登记,输入电脑,便于高血压规范化社区干预的高效进行。

1.3.2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社区防治预防,普及高血压健康知识。可在社区里设立一个高血压健康知识宣传专栏,还可定期举办一些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专题讲座,若有能力还可制定一些高血压防治手册的宣传发放。总而言之,必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实施社区干预措施,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

1.3.3社区活动鼓励社区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是极有必要,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仅仅开展“健康教育”是还远远不够的,每年至少应该进行一次血糖、血压检测,以便及时掌握自身血糖情况,同时还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比如健走活动的互动参与、日常乒乓球锻炼、打太极等。

1.3.4互动性干预实时对患者进行运动互动性的干预,如规律作息(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调节(缓解高血压患者举例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重控制(高血压患者体重不宜过胖)、饮食指导(科学饮食对于高血压控制有着积极作用)、血压抑制(控制血压有利病症的改善)、血糖改善(血糖改变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病情进展)等。

1.3.5随访指导①社区医护人员坚持每周1电话,每月1上门(若特殊情况可加强随访),与患者实现病情互动反馈,及时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状况;②随访内容主要是观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血压监测、病情进展、心态调节、并发症预防等基本情况;③强化健康教育,如纠正患者日常不良习惯、仪器及药物的错误使用、消极情绪的正确疏导、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解答等等;④社区及时、准确地掌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对并发症的予以适当的风险控制,可予以优先技术支持,防范于未然;⑤随访指导可增强患者对社区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进彼此关系,利于社区干预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

1.4观察指标

1.4.1血压指标指导前及指导1年后,分别检测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也就是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

1.4.2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在社区干预治疗完成后[4],对该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健康教育效果、高血压控制效果、护理治疗专业操作、医护关系程度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来予以构成,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来进行统计。

2结果

2.1血压指标

指导前后两组老年患者的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与治疗前相较,明显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组患者指导后的血压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改善得更为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收缩压=19.185、t舒张压=5.9365,P<0.01)。见表1。

2.2满意率

干预指导1年后,实验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发率不断的上升,据2010年官方统计[5],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破3亿,已成为我国公民安全的社会性健康问题,同时给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幸福都带来了较重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累及患者生命安全与家庭家庭和谐。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因次,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策略,尤其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是临床研究重点所在,进而为其患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高血压疾病的理想预防措施,已成为现代医学界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其发病率一般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血压其实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发原因多认为与家族遗传和个人生活习惯有关,致使患者精神压力长时间过大,焦虑、失眠等造成植物神经紊乱,使周身小动脉尤其是腹腔器官小动脉紧张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血流的周围阻力。大量研究事实表明[7-8]:高血压病治疗的原则和目的是尽可能控制患者血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和病残的危险率。

由于高血压病症病因尚不明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医疗方案,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予以病情改善,再结合健康指导予以病情控制,也就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即使恢复正常值,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的治愈,而是需要终生坚持治疗,控制血压,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如脑中风、冠心病等危急病症。而老年高血压临床控制的影响因素大致与以下几点有关:①患者自身擅自停药;②治疗不规律;③精神创伤;④患者情绪不稳定;⑤过度疲劳;⑥气候季节变化。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着重从以下内容入手:①戒烟戒酒,有针对性的限制吸烟饮酒;②控制高血压患者体重,科学减肥;③合理膳食,控制血糖;④增加体力运活动,坚持运动;⑤坚持用药,按时检查血糖血压水平;⑥调节精神状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⑦注意事项,冬天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性生活,预防性低血压,切忌盲目增减药物等。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可以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提高疾病防范意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效果。

正常情况下[9],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据国家权威机构:正常人的正常血压收缩压<130 mmHg, 舒张压<85 mmHg;而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据此,对比该研究数据来看: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相关健康指导前的血压收缩压均>140 mmHg、舒张压均>90 mmH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指导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均低于140 mmHg、舒张压均低于90 mmHg,与指导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两组健康指导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并且实验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96.68±10.88)mmHg、舒张压(81.81±5.59)mmHg,与对照组指导后的血压收缩压(138.57±8.78)mmHg、舒张压(88.92±5.25)mmHg相比,明显前者血压控制作用更为理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高血压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而高血压治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治疗”,尽早预防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及时控制可实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心血管疾病)[10],而科学规范的健康指导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极其理想,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改善病情。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性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习惯、心理情绪、疾病认知、临床依从性等方面,改善效果理想,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控制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康复信心,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要器官的损伤,为一项值得大力推广医疗内容。

参考文献

[1]杨京楠,姬春,刘新萍,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比较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1):82-84.

[2]温绍君,张蓓.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37-339.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5]袁华,李文涛,彭歆,等.我国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评价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5):4190-4193.

[6]梁小华,顾东风,张欢,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药物治疗和直接医疗费用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8):732-736.

[7]李淑霞,汤嘉敏.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觉健康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3-14.

[8]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9]李顺珍.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10]侯鲜桃,马晓红,张艳辉,等.两种健康教育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73-75.

[11]王安龙,李玲玲.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7):1074-1076.

第8篇

[关键词] 家庭医生制;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098-03

Application of family doctors contracted services in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care managemen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HANG Yongzhi WANG Shaobin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acy of community hospitals for elderly hypertensive, explore the applications of family doctors contracted services in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is study based on community hospital senile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system,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doctors contracted services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exclusion criteria, 2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Fuyo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of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wer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had 100 cases. The first group was the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and the second group was the non-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100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were given a full rang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The blood pres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all patients were measured, the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and non-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05), which prompted the results of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value and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P < 0.05).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non-contracted family doctors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family doctors contracted services is very helpful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elderly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ystem; Community hospital; Elderly hypertensiv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加剧,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老年患者的重要疾病。据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2011年4月公布,我国总人口约为13.39亿,60岁以上人口1.78亿,占13.29%,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8.8%,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50%(8500万)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目前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医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压力增大。社区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场所,因此控制高血压最有效方法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进行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间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

1.2 方法

1.2.1 入组标准 ①符合2010年原卫生部疾控司《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导原则,在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平均收缩压超过140 mm Hg或舒张压超过90 mm Hg(1 mm Hg=0.133 kPa)初次发病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0岁以上;

1.2.2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③外地无法随访者;④严重的认知障碍等不能完成和不能配合者。

1.3 分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第一组为签约家庭医生组,第二组为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根据Forster等的研究结果,并设定α=0.05,β=0.10(双侧检验),通过计算得每组需69例,失访率预计30%,最终入组每组预计100例,共200例。

1.4 方法

对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进行治疗及综合干预管理的社区实验研究。整个研究流程分为基线调查、健康教育培训、回访及评估分析4个部分。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社区医院的医生对社区内入选该组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主要包括:定时检测患者血压,定时提醒患者服药,定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培训,定期的回访,随时解答研究患者的问题,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

对入选的所有高血压患者均使用统一的血压测量仪进行血压测量。制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两组患者血压值及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结果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例)

2.2 两组血压值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前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治疗后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签约家庭医生组和非签约家庭医生组患者

治疗前后血压值比较(mm Hg,x±s)

注:1 mm Hg=0.133 kPa

2.3 两组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比较

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抑制率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签约家庭医生组的血压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均优于非签约家庭医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抑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虽然社区高血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老年患者就医困难的问题,但医护人员与高血压患者依旧是多对多服务模式,很多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更换了多名医生,对患者的管理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一定影响[1]。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制度由此诞生[2]。

家庭医生是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毕业生,在综合性医院工作5年以上,获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经过全科培训,通过单位综合考核,由卫生机构批准,居住在被批准的社区,服务一定范围的居民,兼顾医疗、预防、康复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的医生[3-4]。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合同关系,实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24 h健康咨询、预约门诊、出诊、急诊和转诊等服务,通过相应的鼓励扶植政策,激发医生的积极性,以便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门口进行治疗、预防和保健,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5]。

现在随着全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单位的高血压病预防和保健服务,将迅速得到普及[6-7]。全国各地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和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家庭医生制度,不仅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居民身体有利,而且也有利于集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防控老年高血压[8]。有研究人员对某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契约式管理,结果显示,契约式管理后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率[10-11]。

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社区内的管理和控制,在社区内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对不良行为进行干预的社区综合治疗手段,从而提高社区内居民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水平,在区域内促使居民有效的控制和预防高血压,并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行为,同时加强社区高血压筛查,尽早地发现,并及时进行预防,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体化的行为干预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社区内患者的血压水平。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与干预措施密不可分[12-13],只有将各种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融入到社区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来,才能更好的发挥防治的作用。因此,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增多的趋势[14-16]。应该不断加强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主要是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率,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这些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7-18]。

[参考文献]

[1] 王增武,王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 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2] 陈伟伟,朱曼路,何新叶,等.发挥健康体检在功能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1-3.

[3]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4] Byrd JB,Zeng C,Tavel HM,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on [J]. Am Heart J,2011,162(2):340-346.

[5] 刘静,谢波.我国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3-15.

[6] 李永新,薛晓斌,罗小青,等.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17):19-22.

[7] 邓石凤,周雯莉,肖姗,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预防知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3, 12(1):1-6.

[8] 伟,陈昭斌,严璐,等.社区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16-3317.

[9] 赵宁.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70.

[10] 高喜莲,田军,曹丽莎,等.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44.

[11] 夏平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54-155.

[12] 张冠荣,林爱华,骆福添.广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J].广东医学,2011,32(2):233-236.

[13]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86-188.

[14]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防治路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7B):2290-2293.

[15] 徐崇凯,季建隆,曹静.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0,13(1A):86-88.

[16] 洪名花.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00-101.

[17] 简榕.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D].成都:成都中国医药大学,2011.

第9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原发性高血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作者单位:453200 河南省延津县城关镇卫生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的不规律等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高血压存在着“三高”、“三低”现象,“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因此,必要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河南省延津县城关镇卫生院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6例,其中,男99例,女87例,年龄32~75岁,平均58岁,按WHO/ISH新的高血压分类标准[2],轻度27例,中度131例,重度2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心理护理 由于高血压目前无法治愈,需要患者长期治疗,所以患者易出现负面心理症状,多表现为焦虑、悲观、恐惧等使其对生活与治疗失去信心,而影响疗效,因此,护士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乐观积极的进行治疗,稳定患者情绪,避免长期或反复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紧张,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告知患者高血压虽然不能做到彻底根治,但可通过保持乐观的心理,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及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2 饮食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应给予合理的膳食,限制纳盐的摄入。

2.3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因用药时间、剂量、用法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出现,用药过程中要常测血压,降压的速度和目标值应根据患者年龄,服药前血压水平,靶器官的受累情况和危险度分层个体化,对于无并发症的年轻患者,可较迅速较大幅度地降血压至120/80 mm Hg,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应较缓慢、温和地降血压,以降至130/80 mm Hg左右为佳,降压不宜过低,以防器官供血不足,嘱患者必须按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某些药物有直立性低血压反应,应指导患者在改变时,动作宜慢,利尿剂可致水、电解质紊乱,要定期检测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尿酸、血糖,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诱发支气管哮喘,钙拮抗剂可引起面红、头痛、头晕、皮肤瘙痒,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干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护理时应予注意。

2.4 运动护理 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和体质,建议患者适当进行合理运动,运动应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练太极等,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同时还要随身携带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家人联系方式,以防意外出现时能使救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能及时有效的联系到患者家属。

2.5 高血压病并发症的预防 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出现并发症,血压长期升高,可使心、脑、肾、视网膜、主动脉等靶器官损害,最终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失明、尿毒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所以,对高血压患者要普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其有明确的认知,让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6 血压的监测 教会患者和家属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指导正确的测量方法,尽量做到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进行血压检测,告知患者和家属按时测量并记录,以便作为医生调整药量或选择用药的依据。

3 结果

本组186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后,174例血压控制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有效率达94%。

4 讨论

现在的医疗技术,尚不能根治高血压病,一旦患病则需长期治疗,并且高血压的并发症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所以,高血压患者从心理到生理均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导致其不能客观的对疾病有一定的认知,不能积极配合长期治疗,这两种原因有直接导致预后效果差。护理干预的介入,不但能从患者心理上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祛除恐慌、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压力,使患者情绪趋于稳定,还能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使患者生理舒适,有效提高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对于降低血压及预防并发症都有着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第10篇

1 社区高血压的预防

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患者1.6亿,因此社区预防高血压是预防重中之重。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可以并发心脏、血管、脑与肾脏等靶器管损害及代谢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社区特点是居民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现称为三低三高症状:及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或有三不人群:即不愿意定期测血压,不能规律治疗和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因此需遵从以下建议以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

1.1 合理膳食法: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当地社区广大居民大多有口重、不良生活习俗,长时间烹调,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相应的增加盐的摄取量,因此对社区或医院门诊至住院患者进行耐心讲解,引导他们改善不良习惯。告知他们五味入五脏和五味过亢的危害。经云:“未减则入肾,多食盐则脉涩而血变……”即是当今导致血压升高,脉涩受阻原因,所以限盐方针是对每个居民最有效控制血压,脑血管和肾血管症病发生的重要策略。其次是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连续40d控制饮食可使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12%,女性下降5%。第三是多食蔬菜和水果。有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能减少脂肪摄入,也就是膳食纤维功能,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促进肠道蠕动,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又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吸收肠道水分,保持粪便容积和柔较度,刺激肠道蠕动,所以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保健功能膳食成分。笔者提议如下:日食红黄绿白黑,也就是每人每天在食入正常的情况下,饮红:即红葡萄酒50~100g,能提高密度质蛋白;黄:即水果蔬菜;绿:即指绿菜;白:即指燕麦粉;黑:即每日吃黑木耳10~20g。这些具有明显抗凝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合理膳食,提倡以素食为主,综合使用适当的肉食是最为理想的方法。

1.2 戒烟限酒法:适当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即红葡萄酒控制在50~100g以内,也就是说相当白酒限制在20~30mL/d,早在古时侯古人就总结酒为百药之首,告诫大家并在太医时代就编入药赋歌,即“酒通血脉厚肠胃,消优发怒大补肝,咨形避恶壮胆气,痛饮伤神损寿元的名言”。近代研究证明烟有以下有害物质,即含有焦油、醛类、尼古丁、一氧化碳和放射性物质等,是导致动脉硬化的根源之一。因此不提倡用少量烟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因烟酒可增加服用降血压物质的抗性。

1.3 适当运动和心理平衡法:适当运动:即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球以及健身操。原则为有度、有恒、有序。有氧运动,即现强度指标可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现一般要求每周3~5次。步行:即是增加有氧运动,最好能做到每日运动30~45min,要适度,不要短时间内大量运动锻炼,强度因人而异,科学锻炼。心理平衡:也就是说要有三乐精神,即助人为乐、知足者常乐、自得其乐。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是预防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以保持其良好心情,稳定好血压。

2 社区高血压的心理治疗

社区高血压的心理治疗是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础,开展和患者的更多接触,加强对那些有心理障碍、内向、情绪不稳、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偏执已见之人,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相互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同时发放高血压预防健康知识资料,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加大高血压病的知识宣传力度,加强对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社区高血压的治疗体会

首先是治疗目标,将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在以上引导下,能够将其血压恢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或降至正常高值(140/90mmHg)也较为理想。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病残危险和死亡率,同时干预患者检查出来的所有可疑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等不利健康因素,具体方案应从个体差异情况考虑。根据危险程度和日常工作及生活条件,分别制定具体全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监测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预防和减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进行社区工作。

具体药物治疗:首先要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从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治疗效果不满意后可逐步增加有效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效果,为防止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要求24h内稳定降压,防止夜间较低血压至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为达到一定的治疗而持续24h用降压作用的药物。临床治疗应遵循每位患者体质监测,使用药物与血压关系,并作好服药记录,对素有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强调长期用药的重要性,和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临床降压药种类繁多,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等其他临床药物介入,一定告诫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要平稳降压,舒张压不应低于70mHg为度,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调节自身心理,是广大医务人员为预防和治疗社区高血压最有效的法宝。

参考文献

[1] 郭娇,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54-1356

第11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24-02

我院地处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多民族地区《塔额盆地》。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不良环境和一些不良生活的存在,使得我地区高血压病人呈现快速上升甚至趋向于年轻化。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心、脑、肾等并发症。据专家介绍,患了高血压不治疗,平均13.89年后引起脑卒中、冠心病,使得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意识到诱发高血压的因素主要与社会环境的应激、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负担有关。而我地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该病的健康知识和危险因素认识的不足,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经济困难的老年患者,以及少数民族病人。多数病人需要长期终身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虽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了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对于这类患者若采用非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方法。

1 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要求大多数病人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疾病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高血压病程长,可能与环境、遗传、饮食、肥胖等有关,因此那些对高血压不重视的患者,一旦确诊,并且了解了疾病的危害,而且需要长期的服药治疗,此时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与患者充分的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2 生活护理方式干预

2.1 心理护理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高血压、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调整个人心态,消除心里焦虑、紧张等不稳定情绪。教会病人及家人学会测量血压的方法,让病人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做到心情开朗、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指导病人能正确用药 告知患者和家属,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病的主要方法,也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并且越早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就越小。必须注意用药原则,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坚持服药,指导病人和家属如何测量血压,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不良反应。

2.3 饮食指导 (1)限制那盐摄入,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减低外周阻力,达到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豆类食物,也应选择鲜奶、淡水鱼、 牛羊肉等食物,不宜吃动物内脏、腌制品等。(3)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预防便秘。(4)戒烟戒酒。有选择的进行健康教育,如:有饮酒习 惯的应限量饮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5)控制体重,控制总热量摄入。

2.4 科学饮水对高血压预防有积极作用,水的硬度对高血压有密切关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血管易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井水、天然矿泉水。

2.5 运动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对老年人应做有氧运动,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中老年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跑步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跑步使胆固醇不沉积于血管,所有血管弹性增加、不硬化、心脏功能增强、并使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血管单位调节能改善,血流的外力阻力降低,使得在安静时的血压较同年龄的正常人低。一个人跑步时间越长,则血压降低越明显 持之以恒,劳逸结合。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治运动疗法。

2.6 定期监测血压 对有条件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少部分患者可半月测一次。定期复查。

3 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价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效果,一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比教育前有明显提高,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另有小部分民族患者因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4 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而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紧张、以及不合理饮食、超重、吸烟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增加而传统的护理方式及对健康教育方面不重视,所以导致高血压的流行,及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这些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自觉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患者了解更多的 高血压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主动改变生活习惯,拥有健康心理,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金女,许丽萍,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10.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的观察对象为2014年2—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8例,女1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1岁;原发性高血压共102例,继发性高血压共98例;所有病例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16例,初中以下80例,文盲4例。

1.2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由门诊部集体讨论设计,并且由内科医护专家审定后使用。在填写调查问卷前由工作人员详细地讲解问卷中所提到的问题,使参与调查的患者能够详细了解每个问题的意义和填表的要求,在无异议后进行填写,并且当场收回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100%,其中因有4位文盲,由患者表述,工作人员代为填写。

1.3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除个人资料以外,主要包括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诸如发病原因、预防方法、饮食注意、心理护理、治疗方法等多方面知识的调查。并且对高血压患者的需求和获得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

2.2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

2.3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见表3。

3讨论

我国现阶段的高血压病症呈现出“三高”和“三低”现象,所谓的“三高”指的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低”指的是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3]。导致这种“三高三低”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病症的危害认识不到位,预防手段不了解。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正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人们对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探讨有计划、有组织的高血压系统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1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手段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病因不明,导致这种疾病需要终身治疗[4]。而健康教育则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只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60%的患者对于如何预防高血压不甚了解,56%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病因尚不了解,超过半数的患者对于药物的使用以及疾病的注意事项、饮食注意项目均不明确。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高血压的预防,还是导致病发的诱因,以及在病发以后的心理及生理护理知识都处在缺乏阶段。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向高血压患者宣传相关知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的将药物治疗跟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有明显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3.2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从表2内容中可以看出对于医务人员的指导需求高达95%,医务人员在今后的治疗和指导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积累高血压压病相关知识,通过相关心理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3门诊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形式的需求门诊高血压患者因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的限制,对于健康教育的形式要求也是不统一的。只有从根本上了解高血压患者可以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才能够保证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从本文结果中可以看出有99%的患者希望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有96%的患者希望医生和护士通过家访的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98%的患者希望通过教育讲座的形式来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地将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症、饮食结构、心理引导等多方面知识进行普及,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降低高血压的高发率和高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