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节能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途径
建筑节能产品的使用,需要加强节能技术的发展,因此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1减少能源总需求量。目前我国的建筑能源的消耗增长量已经明显的高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为此如何减少能源的高消耗成为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总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首先要进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计的理念带来全新的理念,设计师从整体上结合建筑的概念,在规划设计时首要就是加入节能的理念,加强对于建筑物地址的合理选择,进行合理的的外部环境设计,并且借助建筑物的形体进行建筑物周围的微环境的改变,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次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采取多渠道的措施提高用户端的能源利用,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建筑物的热能使用,减少空调系统等的能源浪费。最后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现在从一次的能源转到建筑设备使用的最终端的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要从全程进行能源的处理,从多角度系统的反应能源利用对于环境等的影响。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总的能源利用效率。
2利用新能源。在建筑的节约能源方面如何使用新能源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的措施,在这里新能源主要是指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目前建筑业内广泛使用的就是太阳能,太阳能的应用为以后的新能源的积极推广起到了积极地作业,但是目前由于相关技术的原因太阳能的商品化程度还不高,而在风能方面现在的建筑业还没有进行技术化的应用,现阶段只是应用风能的原始作用—自然通风。
建筑节能施工新技术的措施
1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变化也在逐渐的减少,天气与人的生活相不应时人们使用其它的措施进行调温,而这些措施都需要消耗能源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因此我们就要提高供暖系统的效率,提高系统的科技性。现阶段主要有三种技术:①利用计算机、平衡阀以及专用智能仪表进行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分配。②在用户端进行安装调温器,用户可以自主调节温度。③对于管网进行新型的保温材料包裹,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主要采用的就是低温地板辐射技术。
2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因此采用开发高效、经济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密闭性能。首先我们要对墙体进行技术节能,要采用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就是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作为墙体。其次加强门窗的节能技术,在技术上提高或者改善门窗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门窗的密闭性。最后就是在屋顶的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小的轻质材料用作保温,以此提高屋顶的节能。(本文作者:王慧竹、梁永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关键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设计标准
1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在不同气候特征环境下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相关的节能设计标准在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计划、施工任务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对于南北方来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同,北方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原因采暖能耗远远超过南方,所以在建筑设计上的围护结构和保暖结构设计需要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建筑节能设计一般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围护结构,指的是对门窗结构的设计标准;二是生活方式,例如温度和湿度造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筑的设计结构要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三是设备系统,建筑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自我保护和独立运行。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良好地控制建筑的能耗大小,但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涉及到的建筑者使用方式和设备很难用准确地标准去衡量并加以控制针对同类型的地区出台了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北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来说,采暖系统在大范围内覆盖,注重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暖性尤其是围护结构保温的隔热性能,以便减少空调设备的使用达到节能的效果,与未采取节能设计的建筑相比在空调设备和采暖设备上的能耗应节约到一半以上,在2010年出台的相关节设计标准来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作为能耗基准值,但在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之下最后得到的实际水平与能耗目标还有有所差异。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来说,节能百分比目标和能耗基准值又不同的含义,在以往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要求采暖能耗在百分百的基础之上节能30%、50%和65%,要实现这些节能目标主要依靠对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创新,这一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与假设的生活方式差异较小,所以对于节能量的计算数据上的差异较小,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集中采暖系统管网和热源并没有被包括在内,所以要确保围护结构承担起节能设计的任务需要这一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供热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方案与贯彻落实。
2建筑节能量估算
建筑消耗的能源成为国内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在未来几年内建筑能耗将达到总能耗的30%及以上,能源的急剧消耗会带来能源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房屋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实行节能设计来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在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既定的设计图纸进行建造,同时也要关注建筑节能设计并对建筑进行节能量估算,确保其符合相关节能设计标准。
2.1对建筑节能量的估算条件
建筑通过节能设计之后减少的能源消耗量而增加了部分收益就是这个建筑的节能量,要遵循相关规定内容明确需要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数据,例如当要计算的内容含有100%的能耗基准值,需要将所有数值计算在内,不同的地区必须具备的要素不同,北方地区是采暖设计结构,南方地区是空调设备系统。
2.2相关数据计算
在对围护结构包括外墙、门窗、屋顶等保温性能进行计算时都需要运用到热传导系数,如果在一种材料之中热量的传导速度越大,说明这种材料具备较差的隔热性能,用K0表示传热系数,其公式为K0=1/R0。R0是隔热材料中的传热阻,由内外表面的换热阻大小所决定,R0=Ri+∑R+Re,其中∑R是各个材料中的热阻和,需要计算出材料的热阻、厚度和导热系数,当导热系数较小时该材料为绝热材料。对于外窗等围护结构的节能量进行估算时,要运用到窗墙比系数、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数据,如果窗墙比越小那么建筑的自然采光效果越好,能够有效节省建筑的照明能耗,在目前的建筑节能技术中利用铝合金断热型材能够建造出效果和性能最好的窗,其窗体的传热系数用K表示,数值为1.5W/m2•K,相较于普通材料的传热系数6.4W/m2•K是它的六倍。窗体部分热量的流失是建筑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所以根据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来看,窗墙比要小于0.7,虽然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会有所影响,但利用较好地材料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和设计的外观需求。除了窗墙比之外还有对当阳光的遮挡效果,即遮阳系数,SC值。在夏热冬冷地区一般要进行外遮阳设计,遮阳系数为玻璃的遮阳系数与外遮阳的遮阳系数相乘,如果没有外遮阳设计时,遮阳系数就等于玻璃的遮阳系数,要想去的较好地采光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大的遮阳系数,将3mm的标准白玻璃作为计算基础,其太阳光的透过率为0.89,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太阳光透过率除以0.89就可以获得所使用材料的遮阳系数,对于SC的标准要求大于0.4,小于0.6。
2.3举例说明
以东北地区某民用建筑为例子,建筑所在的热工分区为严寒地区,建筑设计节能标准中规定的节能目标为50%,结合当地居民生活的具体方式和生活环境,包括空调设备、水电等能量的消耗,发现该地区建筑的平均能耗数值与实际能耗较为详尽,节能百分比相一致,小区的建筑面积为5300×104m2,,根据节能设计标准估算节能量计算方法来看,结合热源传播效果和供热系统的运行功率,该小区的平均耗能为24kgce/m2,其节能量为53.23×104tce,达到了50%的节能设计目标。
3结语
节能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不但节省大量的建筑资源和建筑成本,而且能够有效为居民提供一个绿色环保舒适的生存空间,对建筑进行科学正确的节能量估算,明确节能百分比的构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就能在设计环节对建筑工程进行改善和调整,促进建筑施工节能目标的实现,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涛,朱建雯.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12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市场运作为导向,以降低既有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为重点,以激励政策和供热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融资和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因楼制宜,分类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精选一批业主改造意愿强,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居住舒适度差的既有居住建筑作为示范项目进行改造,探索和积累改造技术及政策经验,加强示范宣传,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明确不同既有建筑改造的技术路线、激励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促进供热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和进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和支持有经济能力的单位和节能改造要求的业主进行节能改造,提高业主、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全社会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促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三)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制定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统一规划,分阶段、分批次对全市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节能减排规划协调一致,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四)坚持“技术优、投资省、扰民少、效果好”的原则。将节能潜力大、资金回收快的项目或小区优先列为改造对象。尽可能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对其所覆盖区域内非节能住宅建筑及供热系统实施整片统一改造。
三、总体任务及年度计划
2008年底,我市既有建筑存量约为10820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总量为850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48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700万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约49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21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800万平方米)。按照省建设厅分配下达给我市的改造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应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30万平方米(其中供热系统节能改造124万平方米,综合节能改造6万平方米),2008年已完成供热系统节能改造70万平方米。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为利于争取国家奖励资金,力争于2009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务,即完成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6万平方米,完成供热系统节能改造60万平方米。
四、改造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改造范围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范围为:(1)2000年前竣工验收,且能继续正常使用25年以上的非节能民用建筑。(2)不属于城市拆迁范围的民用建筑。(3)按《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GJCI29——2000/J682001)的规定进行判定,达不到该标准要求的居住建筑。
(二)改造内容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包括外墙保温改造、建筑外门窗节能改造、屋面及地面(含架空地面和带地下室地面)节能改造、分户门的节能改造。
2.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包括安装热计量表、温控阀,实现分楼(户)计量、分室控温的目标。
3.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主要指热源燃烧系统、循环系统和输送系统的智能控制改造,实现室外温度补偿、风煤联动和变频自控运行及水力自动平衡,提高供热效率。
以上三项改造内容既可以在一个项目上综合实施,也可选择一至两项进行单项改造。
(三)改造方式
1.供热计量系统。(1)分户热计量改造。对已按分户双管系统设计、建设的小区,采取在小区供热管网和单元回水系统加装热平衡阀、温度调节阀及热计量装置。对单管顺流系统非节能建筑(既有建筑)的小区,采取单元(楼栋)热计量,用户实行热分配方法改造,在小区供热管网和单元回水系统加装热平衡阀。(2)供热系统改造。对热源加装变频装置,对热源设备和循环系统进行自动化、节能改造。按照变频流量自行控制运行的要求,在供热主、支线管网和用户单元回水系统改造安装温度调节阀,使整个供热区域温度趋于均衡状态。对热源综合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应用无机传热技术将锅炉排放的余热回收,增加炉膛温度。(3)创建GPRS热网和用户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单元控制器(带传输模块)和移动公司GPRS网络,实现热换站(锅炉房)和用户热计量管理系统的遥控、遥测功能。对实时参数进行采集储存,建立数据库,实现历史数据查询,全面了解供热系统运行和用户用热情况,为供热部门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数据,实现供、用热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2.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改造优先顺序:外门窗、外门窗缝隙、屋面、单元门、封闭阳台、楼梯间内隔墙、外墙面、地面。
五、资金筹措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投入较大,应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采取多种筹资方式,逐步建立由政府、产权单位和居民、社会力量参与的稳定的投资机制。
(一)主要筹资方式
1.各级政府财政设立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2.积极申请国家和省上的奖励资金。
3.单位和居民自筹资金,居民可提取一定数额住房公积金投入节能改造。
4.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资
(二)围护结构改造筹资方式
国家财政奖励补贴27元,占改造资金的13%(造价以210元/平方米计算,以下同);按照隶属财政供养关系,由同级财政给予20%的奖励性补贴(即中央在兰单位、省属、市属、县区属分别补助);产权人承担30%;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动用墙改专项基金给予补助。
(三)供热系统改造筹资方式
国家财政奖励补贴18元(占改造资金的40%,供热节能改造造价以44元/㎡为基数计算,以下同);按照隶属财政供养关系,由同级财政给予40%的奖励性补贴,即每平方米18元(市级以下补贴市和县区财政各承担一半);产权人(单位或住户个人)和供热单位各承担10%,即每平方米8元。
2007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957号),对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给予每平方米45元的奖励资金,起步阶段按照6元/平方米标准予拨,用于热计量装置补助。
六、实施步骤
第一步,选择具有典型的宣传和推广意义的建筑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制定技术标准和政策措施,为节能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奠定基础。同时,组织开展既有建筑调查统计工作,对既有建筑的数量、性质、建筑结构、能耗状况、使用年限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调研统计,形成数据库,为制定政策和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步,选择经济能力好、节能意识强、产权相对单一、节能改造容易达成共识的项目单位,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进行先期改造。
第三步,集中力量对产权分散、经济承受能力差、改造难度大的项目进行改造,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七、奖励资金的核定
中央和各级财政奖励资金的核定以改造工作量和节能效果为基本依据,具体办法按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8〕95号)执行。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调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民用建筑能耗动态监测、能源审计、能耗公示、能耗限额等制度。加快推进供热市场化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对节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形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严格执行程序,实施全过程监管。市既有节能建筑改造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法规,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实力强的单位承担项目施工任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专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监管,对项目改造后的节能效果要进行严格考核评价。项目申报单位要与技术支撑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方案须经市建设、财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项目完成后由市建设、财政部门组织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资金清算划拨。市级有关部门在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质监等方面应给予积极支持和费用优惠,共同推进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三)探索运作模式,不断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实践,探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推进供热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建立热计量价格体系,制定建筑能耗标准和监测管理体系,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创造必要条件。应尽快创造条件,率先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试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中试行政府适当补贴奖励,产权人、供热单位等各受益方合理出资,合同能源公司等社会投资单位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准市场化方式。逐步建立适应各类房屋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产权单位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支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体制,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能够可持续并高效地开展下去。
(四)完善技术标准,提高节能改造技术水平。一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通过试点示范和改造前后的能耗跟踪测试,优化不同建筑类型改造技术和设计方案,为今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指南。制定和及时修订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设厅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二是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对在试点示范工程中证明效果良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屋面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热计量与温控设备、新型高效采暖方式、供热系统节能技术等向社会公示并加大推广力度。
(五)加强宣传动员,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的意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既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工程,更是一项生态工程和惠民工程。因此,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要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支持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为顺利实施项目创造有利的条件。
(六)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能会出现施工扰民、工程质量、利益冲突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力度,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专门的技术、安全、文明施工的培训,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协调应急机制,制定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应急预案,公布专门服务和举报电话,保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组织领导
为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政策的拟定和协调、指导、监督,办公室设在市建管委。
关键词: 建筑节能,途径,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phase,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s high strength, consumption scale unceasingly expands,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greater proporti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oday, in the fa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major issue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architecture basic trend.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ay, palisade structure, renewable ener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 但是建筑节能的普及和推广始终缓慢。其中最重要原因是能源节约的观念较差,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我国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所存在的巨大差距,节能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的设计,要增加设计工作量;开发商认为建筑节能就要额外选择节能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要增加投资。所以虽然政府大力推广和鼓励建筑节能,但结果却收效不大。
(2)缺乏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我国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的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各地也只有少数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应补充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增补建筑节能内容,加强法规建设。
(3)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缺失, 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我国建筑节能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及必要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用户、建设方自发的行为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4)建筑节能缺乏足够的技术方面的支撑。为确保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落实,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参建各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在重视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对建筑工人实施岗位培训,加强节能施工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 建筑节能的途径
2.1 建筑设计
从建筑物体形上看,建筑物的外部体形对能量消耗有较大的影响,《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对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进行了限定: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及0.3以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规定: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
从建筑布局上看,尽量使建筑物朝南,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的热量,冬季可增加太阳辐射的热量。建筑应在满足太阳辐射及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紧凑的方式。
2.2 围护结构
维护结构是包围建筑物周围的与室外空气相接触的围挡物,如:外墙、屋顶、外门窗、接触室外空气地板等,以及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和不采暖空间上部楼板。节能工作的重点在围护结构。
2.2.1 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提高外墙节能性能,主要是增大其热阻。开发同时能满足承重和保温两种性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 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考虑走结构性材料和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技术路线,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 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由于内保温复合墙体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的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优于内保温。
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墙柱、凸窗、装饰线和外墙阳台分户隔墙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对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减少外墙局部热桥,提高外墙与外窗交接处的气密性。
2.2.2 门窗节能
门窗节能是房屋节能的重要途径。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通过门窗的传热热损失与空气渗透热损失相加,约占房屋全部热损失的50% ,因此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及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2.2.3 屋面节能
屋面作为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采用密度小、导热系数低、吸水率小、蒸汽渗透系数低的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2.3 采暖系统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供热系统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 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 可以相对的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平均室内温度, 从而节约能源。
2.4 照明系统节能
据估计, 我国照明用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12%左右。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节电是在保证照度的前提下,推广高效节能照明器具,如节能灯、电磁感应灯、LED光源等, 提高电能利用率。
2.5 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
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它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是开展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
2.6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1)强化行政手段。政府对颁布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进行强制推行,将建筑节能工作纳入行业业绩考核内容中去。对一些典型的建筑节能违规案例的责任单位可采取不良行为公示或行政处罚等方式,增强各参建单位的规范执行意识。
(2)严格实行建筑节能设计、监管与验收。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建立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环节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到标准要求。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建筑节能工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节能工程的验收。
(3)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完善节能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对已颁节能标准的监督、节能产品的认证、建筑物和住宅小区能耗的检测评价等工作。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
(4)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采用新型节能建材,重视节能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
(5)加强对既有非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节能技术,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及财政税收手段,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有计划地对已建的非节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时,应主要利用市场的手段来完成。
(6)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能耗。实施供热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终端用户控制供热,按需供热;实施热计量技术和装置,改革热计量收费系统,按耗热量收费。
(7)加强耗能产品的节能管理。对量大面广的耗能产品,国家制定最高能耗限定值及能耗等级标准,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能效标识制度。
泰思达先生对中法两国就建筑节能减排领域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对在座的活跃在建筑节能领域的中方代表表示诚挚的谢意。
他认为两国在住宅方面的能源消耗占最终能耗的百分比都是相当可观的,中国为30%而法国达到44%。一所住宅完全可能成为节省大量能源的通风系统、保温和其他材料的选择、供暖系统,供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的运用都是直接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这方面的挑战对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法国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订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议的框架:中国要采取积极的方法达到目标,通过发展可持续建设项目和考虑住宅行业中的环境因素,在2010年以前将每国民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降低20%,法国要确定Grenelle有关环境的目标。Grenelle是由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单位组成的协商会议,于2007年夏天在法国总统的倡导下组建,其工作是撰写法律条文,其中第一部分已经于2007年10月21日通过了议会审议。Grenelle主张到2010年建筑行业应该可以节省40%的能源消耗。它还特别鼓励通过当地团体和ADEME的参与建设节能型住宅,到目前为止法国环境和能源管理办事处已经实施了一些配套措施和优惠的财政政策。
目前,法国正在使用的全部建筑平均每年消耗的能源为240kW/m2如果Grenelle目标得以实现2020年该数据将变成150kW/m2。两国的当务之急并不只有降低能耗一项。众所周知住宅已经成为造成温室效应气体的重要源头。在中法两国签署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之际,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哥本哈根峰会即将召开之前,建筑业显现了其在两国合作中的优先性。
随后,张宇副院长致精彩的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及传媒机构《建筑创作》杂志社对“建筑节能减排巡回研讨会”北京站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相信通过今天的研讨会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法国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应用及发展的了解。他认为减少建筑耗能及排放的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节能减排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另外,他在发言中提到:“今年夏季在北京成功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奥运场馆的设计充分彰显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创出多项世界‘绿色’之最:奥运村全部生活热水的供应来自太阳能,太阳能提供了90%场馆草坪灯、路灯系统,膜结构使‘水立方’节省电能30%;鸟巢,国家体育馆等7项工程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会议中心将室内与室外绿化相结合,垂直与平面绿化相穿插,为会议中心设计了一个绿色的大平台,成为奥运场馆区内的‘绿岛’。颇具中国风格的国家体育馆是原创设计被称作‘会发电的奥运场馆’,充分体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环保节能理念。奥运工程中的环保措施达191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废弃物处理等多方面,其中绿色建材利用项目有46项。2008奥运场馆的项目中约45%由BIAD设计,包括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篮球馆、国家会议中心、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规划、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等等。继绿色奥运之后,北京市政府又提出了绿色北京的要求。面对中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完成许多重大设计作品的同时,也长期致力于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今天的研讨会不但使我们和法国的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及研究机构、建材企业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为中法两国的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作为建筑师不仅要更新设计理念,还必须用新科技和新建材作为新建筑的技术支撑,将绿色元素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最后张宇副院长再次祝贺本次研讨会取得成功。
北京市发改委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处王继龙在致词中提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北京市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把它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北京市以年均6.8%的能源消耗增长支持了12.3%的经济发展,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都完成节能减材指标的城市。建筑能耗在北京市的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切实降低建筑能耗北京市大力加强建筑节能监管,积极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在全国率先出台并严格执行了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新建项目的节能和审查制度,广泛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国再生能源,启动了大型公共建筑试点节能改造,积极推广能源管理等服务模式。2007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58亿2占民用建筑总量的49%。建成节能住宅2.45亿m2,占住宅总量的73.7%。节能建筑总量和比例均列全国首位,分别比2002年底的水平提高了23%和19%。大量节能建筑的建成,在明显改善居住舒适度的同时每年节约采暖能耗约150万t。
他认为我们现阶段需要完成的是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将好的做法继承下并形成建筑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建筑节能法规政策与标准体系,建全符合首都定位的建筑节能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大力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建筑节能管理机制和执法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节能审查和建筑领域节能监察三是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建筑节能改造,重点推进政府机构节能工程、既有建筑改造工程,节能新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推广工程、娱乐照明工程,并推进控热体制改革,四是培育节能服务市场,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服务体系,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加强宣传效应。建筑与节能需要技术支撑,本次研讨会为中法企业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机会,再次深刻地希望与会各方深刻探讨和广泛交流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先进经验,为将北京市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献计献策。
中法建筑节能研讨会首先发言的是ENEOVIA公司总经理PascalBenveniste先生他发言的主题是可
再生能源的途径。他关于Eneovia的起源,工作重点以及实力向大家进行了详尽介绍。Eneovia的目标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成为最可信赖的公司及市场的领先者。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先生就中国建筑师应该成为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认为建筑师的当代使命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构建“四节”环保技术体系、增强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节能减排实效。他主要就节能减排应该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建筑节能之路的回顾、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做好节能工作,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三大跨越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讲解。
节能减排应该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面旗帜。引发了我们深层次的思考也让我们领悟到以下四项变革的现实性和迫切性。这就是现代居住生存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变革住宅生产方式与增长方式的变革住宅品质增强方式的变革和住宅建设政策实施方式的变革。
在中国建筑节能之路方面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十分关注国际上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和建筑节能的途径,并逐步建章立法,积极推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从1986年开始至今,这项推进工作不断加强,日渐深入人心。到2005年初这项工作真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期,建设部将在以下七个方面加强节能的制度建设:新建筑节能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筑(新建筑和既有建筑)能源效率表示制度,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制度;建筑用能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型建筑用能管理制度,建筑用能统计制度,节能技术及材料推广制度。
随后他关于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三大跨越问题做出了深入且精辟的分析。首先,中国的住宅全部达到低耗能的节能标准,其中包括既有住宅。中国必须跨过这道门槛。德国为此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我们则要在尽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跨越。要在经济政策、技术政策方面花大气力,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的短缺不允许我们在跨越建筑节能门槛上停留更长的时间。其次,中国的商品住宅一定要告别毛坯房实现全装修。如果长期出售半成品住宅,降耗节材。污染控制,结构安全和设备安装等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达不到绿色家居”的标准。我们要尽早结束毛坯房的时代,定出一个计划,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起码在近几年时间内,大中城市首先要完成这个跨越,从而带动全国范围内装修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全装修住宅一定是未来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第三,住宅建造,必须实现构件化的集成装配。
在某些发达国家住宅的工业化程度较高,70%~80%的构件是在工厂制作,现场装配。这种生产方式,一是节约人力,提高了功效;二是资源消耗比较低,三是便于把废弃材料重新回收利用。四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均好稳定:五是利于环境保护,减少对城市的污染。住宅的建造方式也一定要沿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发展下去。无论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实现住宅建筑的构件化集成装配是我们的目标。
最后,孙克放先生提出创新引进相结合,促进我国住宅的更新换代的理念。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建筑设备系统是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当高的领域。节约能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备是否先进。加快技术集成创新。要在“四节-环保”这个基础平台上,通过技术集成整合,构建完善的成套技术体系,提高其实用价值,扩大应用范围。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力求在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将节能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在节能建筑上,才有可能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才能达到先进国家的节能水平。积极开展管理创新,鼓励开发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减排的最大效益。今后,中国政府部门会从经济、税收,金融,技术等多方面制定出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企业研制、引进、开发。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切实加大对建筑节能设备的推广力度。一个没有激励政策支持的事业,是不能长久的。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有许多具体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等待我们去采纳和实施。企业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主体,所有的变革都是在企业的参与和创新中发生的。孙克放先生说:“愿中国的设计师为促进中国住宅建设更新换代,为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不懈的努力,做出更大贡献。”
下午,特莱仕(上海)千思板制造有限公司亚洲区总经理DidierAdenot先生就《可持续理念的创新建筑外墙材料》提出了他的观点与见解,法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副代表Philippepercheron先生结合法国开发署在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业务作出了详尽的介绍,法国TERAO公司工程师AymericNovel先生介绍了他关于可持续建筑的一些经验与实践成果。会议最后
由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主任郑拴虎向大会致精彩的闭幕词,自此中法建筑节能研讨会(北京站)圆满结束。
中法建筑节能研讨会(北京站)与会者发言的内容涵盖了与建筑节能相关的主要领域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室内气温调节工程,智能化,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建设问题,也包括涉及整个节能产业的咨询服务,对中法建筑节能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者:林娜,《建筑创作》杂志社 记者
摄影:陈鹤《建筑创作》杂志社 摄影师
关键词:建筑节能市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07-02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所以,应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从国家角度
1.1.1 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节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合称为五大能源。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中央颁布了多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并未予以高度重视。中央出政策,地方出对策,将中央的政策变相的加以地方特色,节能政策只是表面工作,没有切实落实。人们群众是节能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由于还没有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不了解建筑节能会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效益。人们在购房时,不关注建筑能耗的高低,没有对房屋节能性能进行选择和监督,导致相当一部分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和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逃避政府的监督。
1.1.2 建筑节能标准修订滞后
世界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工作十分重视,并不断地修订建筑节能标准。例如,丹麦至今修改过6次,美、法、德等国也修订过9次。而中国于1986年制订第一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1995年修订过1次;2001年制订《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实施《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与国外相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缓慢,且最新建筑节能标准中规定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采暖供热、通风换气、空调制冷等方面的技术指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1.3 地方法规不健全
节能建筑的建造是要通过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来实现的,由于国家还没有颁布建筑节能方面专门的法律,地方也没有相应法规,建筑工程达不到节能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只能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相关条款进行监督管理。把建筑节能与建设工程其他强制性条文等同要求,造成建筑节能工作执法依据不足、行政监管力度不够、管理手段不硬,这是节能建筑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
1.1.4 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建造节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大约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要高出100至150元,增加了开发商开发的风险。同时,节能产品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分析说,我国建筑节能推广工作问题很多,缺乏经济激励是主因。经济激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1.1.5 建筑节能技术缺乏有力的支持
对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研究,市场力量对实现节能潜力的贡献率仅20%左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对实现节能潜力的作用占50%,可见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产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需要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而先进的技术是建立在经济可承受能力基础上的。我国节能产业起步晚,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模仿其他国家技术的问题。国家颁布的一系列节能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需要大量成熟可行的技术和产品作为支撑,但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很不够。近年来,我国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导致建筑的科技进步滞后,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
1.1.6 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是保证建筑节能执行率的重要前提。虽然建设部先后批准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没有哪个项目因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受到处罚,该强制执行的并没有强制执行。
1.2 从我国建筑体制方面
(1)我国建筑能耗采用的是集中供暖方式和付费方式。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一般采取城镇集中供热的方式,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并无直接关系。这使得用户不会关心到底节约了多少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建筑节能很难成为市场本身的需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时不会关心建筑物本身是否节能。
(2)信息不对称阻碍建筑节能市场的发展。
我国目前建筑市场中,建筑能效信息不对称。房屋消费者在购房和使用过程中很难了解房屋的节能性能;建设单位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也很难将掌握的建筑能效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依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阻碍了建筑物节能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
(3)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水平不高。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建筑节能产品时,需要掌握更多的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以便设计成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要的节能产品。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也需采用新技术、新措施,以满足节能需要。但现在很多建筑师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传统的节能思想、技术和措施,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了解不多,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节能要求,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2 推行建筑节能的指导思想
2.1 决策者的节能思想
随着2006年8月6日《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年10月26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08年8月1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中国建筑节能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开发商在项目的决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牢树节能减排的思想,走在建筑节能的前列,才能在日趋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设计的节能思想
现代建筑在设计时,除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和生态环境因素外,还应注重能源的有效使用和节约。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中应通过墙体保温、门窗及屋面节能等措施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供暖设计要考虑初投资,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优化设计供暖,尽可能选择能耗小、效率高、污染低、运行费用低的方案;空调设计中,尽量采用冷却塔辅助冷却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技术、变频技术、冷热能利用回收等技术节约能源。前期的节能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后期建筑物使用时的节能效果。
2.3 施工的节能思想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机械和劳动力等施工资源的效率;采用合理先进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过程的节能;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化施工,不断寻求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的最佳结合点;加强现场管理,促进施工工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
3 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建议
3.1 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和法规体系
针对建筑能耗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提高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配套的技术规范和图集。同时,在国家对节约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加大资源保护和节能的执法力度。3.2 制定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开发商建设节能产品,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
由于在中国建筑节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市场条件还不成熟,就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要使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对开发节能建筑的开发商进行减税;对于购买建筑节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补贴;同时,对于未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物进行征税。
3.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力度,实行认证、认可和评定制度,规范引导建筑节能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随着中国建筑节能进程的推进,对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的需求将会急剧增长,但目前的技术储备却完全不能适应这种形势。为此,在强化建筑节能监管的同时,需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市场,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
一是通过迅速、准确的信息扩散,把需求信息传送到企业和业主,使其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情况;二是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形成创新能力;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对建筑节能所涉及的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如新型节能材料,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能源方式等等,要在国家的支持之下,进行科研攻关,形成原创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四是建立建筑节能产品、技术的认证、认可体系;五是建立节能建筑的评定体系。
3.4 完善行政监管制度
实施建筑节能的全过程闭合管理,强化建筑节能从项日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督、能效检测及竣工验收、物业管理等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坚决防止和纠正降低或取消节能技术措施的现象。切实建立起建筑节能奖惩制度,对出现违反建筑节能有关规定的项日,要依据有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3.5 加快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必须与建筑节能工作同步进行,才能真正解决采暖地区能耗大、热舒适性差的问题。首先,树立热能的商品化观念。采暖补贴己经成为各个部门的严重负担,目前需加强推进居民的热能商品化观念,政府的采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仅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的采暖补贴。通过由公家买单变为由个人买单,从而激励普通居民的节能行为。其次,提高热的能效水平。需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整合供热热源,充分发挥热电联产、大型锅炉效率高的优势,提高热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需提高建筑物中墙体、门窗、屋顶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热源消耗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再次,实行计量收费。建筑物中应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并安装温控装置,住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调节室温,使用多少热量支付多少费用,以此来杜绝浪费热能的现象。
3.6 加强宣传,促进全体市民形成节能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广人群众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利益,最终形成“建筑节能,人人有责”的共识,使建筑节能活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同时,从事建筑节能活动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与专业技术等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丽,王永慧.多项举措共同推进建筑节能步伐[J].建筑经济,2007,(9).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建筑节能的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依然存在众多问题。
(一)能耗高且能耗强度大
能耗高是指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源消耗的比重高,能耗强度大是指单位建筑的能源消耗高。静态看,目前我国既有城乡建筑面积约为400亿平方米,其中的节能建筑面积只有3.2亿平方米,不到总量的1%。截至到2013年末,我国95%以上建筑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达到10.5~11.28亿吨,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近1/3[2]。与普通住宅相比,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外表华丽、大量使用中央空调而消耗更多能源并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仅建筑用能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就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3]。而且,很多地区的建筑片面追求造型标新立异、建筑空间大,完全忽视能源消耗,成为建筑能耗高且能耗强度大的推手。动态看,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时期,如果按照每年新增16至20亿平方米的发展速度估计,到2020年全国高能耗建筑面积将会突破700亿平方米[4]。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建筑规模和建筑能耗总量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建筑将成为最主要的用能增长点。
(二)技术落后且浪费严重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节能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已普及集中供热采暖设备,但由于技术有限,能源在转化和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流失和浪费,而且余热利用也不充分。例如,有些地方供热温度过高,用户开窗散热导致热量浪费;有些建筑已经实施了节能改造,但由于分户计量没有普遍推行,导致热能大量闲置。欧洲许多国家住宅的实际采暖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每年耗能6升柴油,这一数字换算为标准煤,大约相当于8.57公斤。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每平方米的采暖耗能至少也要达到12.5公斤标准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4]。
(三)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
随着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使用的家用电器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建筑能耗的提高是一个必然。但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的结构是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3%。因而,建筑能源消耗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多最成熟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国家2012年末鼓励分布式发电,但目前家庭能够申请成功的多是知悉该领域情况的专家或爱好者,普通居民受技术、资金甚至没有屋顶搁置太阳能板的限制,申请的很少,总体发电量还微乎其微。
二、我国建筑节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建筑节能既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个人居住舒适程度。但是,开发节能建筑和节能产品的投资较大,出于经济利益驱使,单纯依靠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自发行为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鼓励建筑节能的政策本来就不多,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就更少了。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即“穿靴戴帽”,以及对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高耗能的家用电器,能效为一级的往往价格高出普通产品很多,节能家电补贴给居民带来的实惠赶不上其他厂家的一个优惠活动,用户往往从成本考虑放弃选择能效高的产品。
(二)管理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是目前我国关于建筑节能领域的两部大法,但前者所涉及的建筑节能领域有限,后者在节能方面的规定甚少,因而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依靠上级的红头文件以及行政性考核来推动。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在法律层面上还未能形成强制性的条文,致使许多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充斥市场。从管理层面来看,建筑节能涉及部门众多,管理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节能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建设部虽然已经成立了建筑节能协调领导小组,也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室协调建筑节能,但建筑节能的综合性强,很多地方缺乏协调能力强的综合性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导致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
(三)其他原因
谈到节能,多数人认为是政府的事。由于过去唯GDP论,地方政府单纯注重经济的增长,未将节能工作当成一项日常重要工作来抓,更缺乏对节能技术研发的强有力支持。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各种建筑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生,但能耗标准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能耗高能效低就不足为怪了。节能行动实实在在是每一个人的事,但长期以来普通民众也没有对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基本的认识,对节能建筑和产品的了解不够。此外,我国房价长期上涨,相对于高企的房屋价格,家庭用能的定价比较低,多数老百姓对建筑能耗的问题根本不关心,对建筑节能的有关规范、规定也不了解。
三、我国建筑节能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我国建筑节能的税收政策
1.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1)规定,对投资北方节能住宅的,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税率为零;投资一般性住宅建设的,实行5%的税率;若用公款修建高标准、别墅式住宅的,按30%的税率征收调节税。1993年,又对北方节能住宅的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国家为鼓励投资以扩大内需,下发了《关于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财税字[1999]299号),决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增值税政策。《关于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的通知》财税字[1995]44号文件和《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规定,企业生产的建材产品,若原料中掺有不低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以及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给予免征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增值税的优惠。《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规定,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以建(构)筑废物、煤矸石为原料的建筑砂石骨料,免征增值税。同时,国家对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也给予了一定的增值税优惠。财税[2001]198号文件以及《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04]25号)对一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给予增值税减半征收的政策。对于西部地区的一些生产企业,其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不达标的,在享受增值税减半优惠政策的问题上,也给予适当放宽。但是,上述政策目前已经进行了调整。《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严格了享受增值税优惠的条件,上述30%调整为60%,而且对上述免征增值税或即征即退的优惠变成了即征即退50%的增值税政策。3.所得税政策。建筑节能的所得税政策主要分散在节能节水设备、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条款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取得的所得,实行三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部分建筑材料,减按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购置的节能专用设备的投资,可对投资额的10%进行所得税抵免。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国家对此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200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的《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财政政策
1.专项基金政策。国家的专项基金的政策主要是针对新型墙体材料的。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增加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专项贷款。2002年国家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2007年国家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二者均对新型墙体专项基金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建科[2005]55号)和《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对墙改专项基金支持节能省地建筑工作提出了要求。2007年,国家印发《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558号)及《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以节能专项资金方式支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做了有关规定。2.财政补贴和贴息政策。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节能惠民工程的通知》,对部分节能产品的消费者实施间接财政补贴。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对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给予补助,生产企业按享受补助后的价格销售,并最终让消费者受益。为鼓励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采用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供热、采暖和制冷方面的利用进行扶持。财教[2007]558号规定,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的,中央财政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贷款贴息50%(地方)和100%(中央)。3.奖励政策。国家对于建筑节能的奖励政策,主要体现在北方采暖地区和节能改造方面。财政部在2007年印发了《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奖励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对奖励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规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要求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该方案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并对节能改造项目按节能量予以奖励。
(三)对我国建筑节能税收政策的评价
1.停征固定资产调节税,激励作用消失。曾经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991)对节能建筑投资实行零税率,而对普通建筑和高标准建筑分别实施5%和30%的税率。在这一税收政策的激励下,1991~1999年设计建造的住宅较之前建造的住宅节能30%[5],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会投资,但对建筑节能的激励作用却消失了。2.税收政策涉及面较窄。建筑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涉及诸多环节,需要配套完善的税收体系共同作用以促进其发展。我国目前的建筑产品税收优惠只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切入多为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对整体建筑设计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商以及购买节能建筑的消费者缺乏应有的税收激励,致使市场主体缺乏节能投资和节能建筑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难以对建筑节能工作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
(四)对我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的评价
1.专项基金用途有待明确和扩大。目前,不同省市都在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对节能重点工程项目加以支持,但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项基金在使用上不透明,资金和项目做不到公开、公正,即使形成一套完整的节能项目评价指标,也难以对该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评价。再次,专项基金扶持的范围较窄。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对有限的项目通过评审制进行扶持,总体上对于建筑节能产品的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扶持力度不足。2.财政补贴政策设计不合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依赖政府的财政补贴。政府在设计补贴政策时仅把节能量作为奖励依据,对节能改造工作量、节能资金投入与节能效果对比等综合因素考虑较少。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促进节能的机制,但目前的政策是,仅对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财政奖励,由于融资困难且补贴范围有限,合同能源管理大范围推广受阻。3.激励政策不到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财税政策多是近十年建立的,而且多停留在法律法规层次,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和执行力偏弱[6]。而且,国家制定的与节能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并且主要针对新建建筑,主要给予供给方经济激励,而对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需求方的经济激励不充分,政策效用大打折扣。
四、完善我国建筑节能财税政策的措施
(一)建筑节能税收优惠政策
一般来说,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提供或购买符合节能建筑标准的生产者或消费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二是对不符合节能建筑标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征收额外的税收来增加其成本,从而达到减少高能耗建筑的生产和消费的目的。税收优惠的方式有三种,即税基式、税率式和税额式。适用税率较低时,常见的如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基式减免如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企业得到的优惠就没有税额式多。若企业计税依据小,给予税收优惠意义就不如财政补贴大。所以,灵活的税收政策才能让企业切实得到实惠。税收调控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市场在节能建筑领域发挥作用。1.对于消费者的税收优惠。(1)房屋卖买环节。契税是消费者购买住房时一次性缴纳的税种,是一个重要的地方税种,实行“先税后证”管理,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在消费者购买环节给予契税优惠,能直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好地带动节能建筑的发展。如所销售的房屋达到当地建筑节能标准的,可对购买者给予低契税率甚至免契税的优惠。在房屋销售时,可考虑对节能建筑给予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的优惠。(2)房屋保有使用环节。房屋在使用或出租时一般需要缴纳房产税。如果所使用或出租的房屋达到当地节能标准的,可以按较低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如果该房屋能效极高,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可以免征房产税。同时,可以结合个人所得税综合分类税制改革目标,引入建筑节能改造投资税收抵免机制。如在一定时期内,对家庭实施供热改造或保温隔热改造,甚至购买节能家电,达到规定节能标准的,可凭发票申请一定比例的个人所得税额抵免。节能投资个人所得税的抵免,可以促进民众对于节能产品和建筑的购买,把节能意识深入到个人,并最终促进建筑能效的提高。2.对于开发商的税收优惠。开发商在销售建筑物时,涉及到的税收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由于土地增值税是对由土地增值引发的房屋价格增加进行征税,对其进行节能减税的理论基础不足。由于开发商为提供节能建筑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可在短期内对能效达到或超过标准的建筑给予一定的营业税减免。采用的方式可以是降低了的税率,也可以是营业收入减计。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附加在应纳营业税额之上,营业税的减免也即同时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了减免。企业所得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所得税则是对这种盈利进行调节的重要手段。当市场上节能建筑份额较低时,投资这种建筑可能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利润,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此时,对该类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减免,直至市场形成一定的规模,非常必要。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方式很多,如加速折旧、成本加计扣除、降低税率、收入减计、免税期以及投资抵免等。
(二)建筑节能财政补贴政策
利用财政补贴刺激建筑能效提高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例如,韩国对安装太阳能电池屋顶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住户,补贴最高时甚至达到安装费的95%。财政补贴灵活简单,见效快且效果明显。财政补贴的方式有多种,但适合节能政策的基本上是直接补贴和财政贴息。1.直接补贴。直接补贴是通过在政府公共预算支出项目中直接安排节能项目支出的财政支持方式。经济利益是市场发育最有效的催化剂。由于节能建筑产品的成本远大于高能耗产品,政府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鼓励节能建筑的供给非常必要。直接给予节能建筑开发商补贴,可以降低其开发成本,增加利润,进而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开发者预期利润很低时,财政补贴比税收优惠更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节能建筑的供给。政府也可以对节能建筑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稳定的需求可以为供给者释放一个稳定的预期。由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节能产品价格偏高,此时政府对其给予一定程度的现金补贴,实际上降低了节能建筑产品的价格,税收的替代效应就会发生作用,节能建筑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节能建筑的补贴采取“退坡机制”。“退坡机制”可以是补贴总额控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谁先申报谁先获得;也可以是时间控制,随着时间推延,补贴逐步递减。2.财政贴息。对投资者来说,财政贴息可能是比财政补贴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措施。财政贴息是指企业或个人就某项目进行投资需要向银行贷款时,财政代为企业或个人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的财政扶持行为。财政贴息是政策性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节能材料、设备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财政补贴极为有限。通过财政贴息,企业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到足额的款项,解决制约节能建筑供给的资金瓶颈。
(三)其他财政政策
政府作为特殊的需求方,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节能建筑来促进节能建筑市场的发育。一方面,政府采购本身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大量政府采购可以给供给方释放未来发展的信号,让市场更有信心。政府也可以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基金,专门用于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节能建筑的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对企业完成的节能科研、技术实施购买,并在全社会推广使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建筑节能产品成本的降低。
(四)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化;途径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学基金项目(编号:A2011004)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推广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当今,因人类活动而导致气候变化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的《建筑与气候变化》报告,建筑行业每年的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研究表明,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中,由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建筑物建设、维护和拆除所发生的能耗一般占10%~20%,主要能耗发生在建筑物投入使用期间。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住宅建筑总面积393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建筑总面积106.6亿平方米、镇住宅建筑总面积80.4亿平方米、乡村住宅建筑总面积206亿平方米。据清华大学调查显示,2006~2008年间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平均建筑能耗为27.4Kgce/(m2.a),南方地区为12.1Kgce/(m2.a)。由于北方地区农村能源消耗中供暖能耗偏高,所以北方地区农村每年每平方米建筑能耗为南方地区的2倍以上。
陕西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陕西省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建成若干低碳示范区,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完成低碳试点任务。到2020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5%,努力实现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普及,低碳社会初具雏形。
因此,占全国住宅比例高达72.87%的村镇住宅,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等经济效益,低碳建筑也必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现状
低碳建筑强调的是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源,同时增加碳汇,减少总的碳排放量,从而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课题组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先后对陕西省大荔、渭南、澄城、西安、杨凌、宝鸡、岐山等地的12个自然村约300个自然家庭,分别就建筑的平面布局、朝向、结构形式、层数、层高、外墙、门窗、屋面、照明灯具、通风空调、采暖方式、生活燃料(煤、柴薪、电、液化气、沼气等)、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建筑节能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关中地区农村建筑的平面布局及朝向基本合理,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结构以砖混结构居多,楼板多为现浇板;大多一层,二层及以上者所占比例不大,层高多在3.6米以上;外墙材料以普通烧结砖为主,厚度多为240mm,无任何保温措施;门以单层木门为主,气密性较差;窗以单层窗为主,采用双层玻璃窗的很少;屋面大多是刚性平屋面或瓦坡屋面,基本没有保温措施;照明仍然以普通白炽灯为主,节能灯管的比例较小;夏季室内降温以开窗通风方式为主,辅以电风扇,空调安装较少;采暖燃料仍以煤为主,冬季大部分房间的温度较多维持在12°C左右,户均年煤耗量达1.0吨以上;家庭炊事仍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与采暖结合在一起,或利用作物秸秆、薪柴等;家禽随便散养、生活污水未能集中处理等情况还很突出;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
三、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陕西省关中农村建筑在建筑节能低碳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相关技术规范保障,村镇住宅大都为自设自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节能等技术规范的指导;建造技术落后,仍未脱离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能源消耗长期偏高;缺少节能意识,多数农民仍没有意识到我国的能源危机,从而忽视了农村建筑中的节能问题;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材料、节能照明设施等推广很不理想;新型清洁能源采利用率较低,仍以燃煤、植物秸秆、薪柴等为主,热利用率较低。
四、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发展途径
传统建筑向绿色低碳建筑转型,实现建筑业对环境的低碳排放、低污染、低影响,是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建筑低碳化产业发展。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提供技术创新,让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低碳化等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依据关中地区不同县域自然环境特点、经济能力,在建筑规划方面,就建筑朝向、建筑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内部空间布局、维护结构节能减排、新型能源利用等方面设计出几套能体现低碳节能理念的建筑方案以供选用。
(二)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我国在建筑节能及低碳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备了一定可以推广的建筑节能技术。例如:合理平面布局以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种植屋面、保温墙体、节能灯具、节水型部件、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新能源、节能门窗、沼气等,都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住宅品位,降低农村建筑的碳排放量。
(三)改善生活习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如将在电动跑步机上锻炼改为到公园慢跑;把用洗衣机甩干衣服改为自然晾干;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夏季适当提高空调房间的温度;把用电风扇及空调降温改为运用自然通风降温;生活垃圾及污水集中处理等,不但能起到节约电能作用,更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结语
建筑低碳化的发展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外,更应做好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只有这样,陕西省2020年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才能实现,也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低碳建筑案例分析.政策简报,2011.3.2.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4.28.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27-02
建筑节能,最初含义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即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社会发展,建筑节能有了更全面解释“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的建材、器具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
一、中国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使用寿命远小于实际寿命,造成资源浪费。中国建筑实际使用寿命年限规定,普通房屋为50年,特殊重要建筑为100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城市建筑拆除比例很高,统计平均使用寿命为30年,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实际使用年限同我们一样,实际规范跟我们一样的,但使用平均寿命比我们长,美国80年、法国85年,英国达到125年。中国建筑使用寿命短,大量拆除造成了资源、能源浪费和建筑垃圾增加,除造成的资源、能源极大浪费。
2.住宅产业化水平比较低,资源消耗高。住宅产业化推进缓慢,住宅施工以手工现场操作为主,建设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中国住宅建设用钢量平均每平方米为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每平方米221.5公斤,每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多消耗80公斤水泥。卫生洁具耗水量高出发达国家的30%以上。
目前市场提供的住房90%以上是毛坯房,需要进行二次装修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二次装修浪费惊人,每年在二次装修上产生的以水泥、装修材料为主的建筑垃圾120多万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3.北方建筑采暖能耗高。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5%左右,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由于绝大多数既有建筑未采取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用能系统效率低。中国冬天取暖和夏天制冷的能耗被现在的普通玻璃耗掉了50%。因此,对北方地区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升级供暖供热系统,充分利用地源地热能,是推动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重大举措。
4.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尚未起步。当前中国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集中在城镇,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将大于生产用能,商品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但目前农村建房还依然呈现传统的建造方式,多数处于无政府监管、无标准规范、无技术指导的建造方式,居住质量安全无法保证,节能工作无从谈起。
以上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有序推进。
二、中国建筑节能政策进展
建筑节能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986年,中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2008年4月1日《节约资源法》施行。《节约资源法》第4条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该法在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资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关于建筑节能,该法第35条规定:“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为了鼓励发展建筑节能,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北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经被国务院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节能工程之一。
2012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中国建筑节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其中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成为重点任务之一。2012年2月,住建部下发通知中提出,今年要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启动1.9亿平方米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在重点市、县推动实施“节能暖房工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节能和新型建材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节能达标的建筑,在贷款、贴息上给予政策倾斜,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和建筑节能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建筑节能政策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感受,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光有政策支持远远不够。
三、中国建筑节能建议
1.科学规划长寿命、高品质建筑。规划是提高建筑使用寿命的基础,是引领长寿命高品质建筑建造的龙头。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确保规划的严谨、全面、科学,维护规划的强制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强化问责,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在城市规划中间应该科学功能分区,建设居住、商业、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积极推广城市综合体,降低交通能耗。
2.推进住宅产业化。转变住宅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要实现住宅产业由传统建筑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核心是要实现住宅设计的标准化,部件、构件生产的工厂化,现场施工的装修化和土建装修一体化。住宅建设采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现场装配施工,节材率可达到20%,节水率达到65%,提高施工效率4~5倍,要尽快完善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体系,统一模数制,在部品、部件开展通用性和互换性的标准研究,形成系列的开发、工厂化地生产,配套供应以适应工业化建造要求。
3.推进既有建筑维护改造。把节能改造与提升建筑功能与改造城市环境结合起来,避免大拆大建。北方采暖地区要加快完成采暖补贴,暗补变明补的改革,并同步建立个人收费账户,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公共建筑可以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用能系统做起,居住建筑可以从建筑门窗、遮阳、热水供应等主要环节做起,根据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合理分摊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改造费用,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完成对旧有建筑进行维护改造和节能改造。
4.提高建筑节能意识。一些地区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为追求“政绩”,只注重建筑数量和规模,放松或放弃了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导致缺乏社会责任,守法意识淡薄的开发商、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逃避政府的监督。当前大力宣传土建低碳,树立绿色低碳消费领域,建立并完善低碳消费的市场机制,提高公众建筑节能意识,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对开发商、供应商的选择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建筑节能,2006,(1).
1.建筑节能的含义
目前我国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的比重非常大,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之一。我国的建筑规模大,能耗高。因此,我国进行建筑节能的潜力十分大。而所谓建筑节能,指的就是在建筑生产材料、使用、施工等过程中,在达到相同目的或者同等需要的条件下,尽量地降低能耗。
2.建筑造价的含义
建筑造价指的是在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所花的费用,也就是从开始筹建到竣工这个工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建筑造价一般包含了购置设备工具的费用、预备费和税金、建筑安装的费用以及工程建设的其他费用。建筑工程造价一般分为建筑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综合造价以及单位工程造价。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并不完善,许多造价的管理理念都无法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这个专业。
3.建筑节能和建筑造价之间的关系
(1)建筑节能和全过程成本
所谓建筑工程中的全过程成本,指的是建筑工程使用寿命期内和一次性建造成本的消耗、维护等成本的费用总和。近几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目前在建造工程时,只注重满足简单的需要以及眼前的利益,并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导致我国资源的大量浪费。在管理上,建设工程并没有对项目成本和使用进行控制和规划,因此我国建筑大多数都没有实行建筑节能。虽然建筑节能的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但是也充分说明了我国进行建筑节能的潜力是十分大的。控制建筑的全过程成本是发展建筑节能最好的方式,因此就需要跟踪控制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成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完善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从而也促进了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节能和建筑造价管理互相适应
只有所有人都参与和重视建筑节能,才能实现建筑节能。目前对建筑节能的推广并不多,导致很多人都不了解建筑节能,认为建筑节能会增加个人的经济负担。建筑节能改善了室内的环境和建筑功能,在建造中需要一些性能较高的材料,这增加了建筑成本。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建筑节能都是利大于弊。想要实现建筑节能,就必须要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成本控制,让各个环节都能够物尽其用。在全过程造价的管理中,要结合实际,创新造价管理的方法。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节能的效果,目前我国造价管理的方法并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政策。因此,必须要对工程管理的方法进行改革。
二、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和措施
在建筑过程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用最小的能源和有限的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而要达到建筑节能,除了开发节能材料和再生能源从而降低建筑能耗外,也可以对能耗系统的效率进行提高,从而让终端能源的使用量得到降低。目前,我国建筑在能源方面十分浪费,而且我国能源生产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建筑耗费能源的速度。若是让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国将不得不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这样一来,对人力和物力的耗费将会更多。所以,要提高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效率,从而让国家能源紧缺的情况得到缓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对建筑节能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提高对外墙、门窗、屋面等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降低对制冷、照明等设施运行的能耗;
(3)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对建筑节能采取相关的措施就会提升建筑造价,节能建筑的造价比非节能建筑的造价成本要多10%,屋顶、外窗以及屋顶这三大部位是节能投资主要花费的地方。有关研究表明,六层框架建筑是一道分水岭。超过六层后,建筑成本会不断的降低。从整体来看,建筑节能对材料和施工成本费用的增加并不多。节能建筑除了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还能节约居住者的使用成本,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实现建筑节能的措施
(1)树立“全过程成本”的管理思想
所谓全过程成本,指的是建筑物在整个使用和一次性建造成本中的维护运行、消耗成本的费用总和。也就是说,节能建筑的成本由使用成本和建造成本两部分组合,主要涉及到施工方、适用方和建设方;建筑全寿命可以分为使用期和建造期两阶段;从内容来看,包含了节水、节材、智能化技术等;专业方面涉及到复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节能建筑所需要的投资资金也更多。如今的造价管理已经不适合建筑节能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树立“全过程成本”的管理概念,对行业的变化信息要及时收集、反馈,同时对于工程造价要做到透明化、完整化、准确化。
(2)建立造价管理体系
树立“全过程成本”的理念后,要对节能建筑的工程造价内容进行大力改革,对建设节能建筑需要的费用定额、预结算定额等进行完善。建立一种适合节能建筑工程造价的费用管理以及经济核算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的选择要适合当地的节能建筑。同时对于适合当地节能建筑的技术、材料、设备等要广泛地进行应用且推广,从而为建筑造价提供合理的技术和经济体系。
(3)提高建筑造价的管理水平
在造价管理工作中,服务意识要提高,还要适时地改变工作方式。建立设计、监理、造价等方面的建筑造价信息互动和监管平台,让事后监管转向事前控制。对政府机构的信息优势要充分的发挥,对国家建筑节能的方法和政策要进行宣传,将以往的静态管理转换成动态控制。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构建适合当地节能建筑工程的经济体系,从而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管理。
三、结语
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建筑能耗约占全市社会总能耗的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但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节能意识不强,执行标准不力,我市建筑能耗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建筑节能工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不能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这项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建筑节能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建筑节能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建筑节能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实施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为重点,以加强节能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能意识,建立健全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切实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市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市区、开发区新建民用建筑(指居住和公共建筑)从年4月1日起,全面施行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从年起,施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到年,高耗能的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完成30%,到2020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70%,全市民用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市建委应会同规划、建管、房产、墙改等有关部门,按照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制定建筑节能阶段实施规划,确定近期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明确新建居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目标,制定本地区的建筑节能规划,既要确定总体目标,又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近期目标,有效地指导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
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宣传培训,增强全民建筑节能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广泛开展建筑节能专题宣传活动和科普知识教育,努力营造推进建筑节能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建筑节能意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建筑节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建筑节能工作创造条件。市建委要加强对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建筑节能知识、技术培训,并与绩效、技术晋升挂钩,使参加专业知识的更新教育培训作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通过技术培训,使技术和管理人员都能熟悉和掌握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建筑节能的推进质量。
(二)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
建筑节能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发展计划、规划、建设、建管、房产、墙改等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协作,为确保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推进,成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国家和省建筑节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发展目标、推广重点和政策措施,指导建筑节能的推广应用,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建设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建委负责人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市建委、发展计划委、经贸委(墙改办)、规划局、建管局、房地产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物价局等部门。领导小组在市建委下设办公室。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直接管理市区(包括开发区)范围内的建筑节能工作。各县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建筑节能工作机制,明确责任,组织好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
(三)加强建筑节能的政策配套工作,完善建筑节能的技术保障体系。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建筑节能,引导房屋开发、建设和消费的节能趋向。市建委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节能建筑认定制度,制定实施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奖励制度。通过制定行政管理和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实施建筑节能,有效扶持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企业和研究单位,确保建筑节能科研、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培育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的形成。同时,对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并把建筑节能作为参评“琥珀杯”、“黄山杯”及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的必要条件。
市建委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市建筑节能发展状况,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编制适用于现有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要求的施工规程、验评规范和评估标准。要尽快全面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组织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和《建筑节能评估验收规程》,制订和实施节能建筑及其围护结构节能产品的认定和标识制度,培育发展节能建筑专业技术评定机构和节能建筑检测机构,组织推进节能建筑性能测评工作。组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定期鼓励推广应用、限制和淘汰建筑节能的产品和技术目录,为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四)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和备案等环节中,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确保节能标准规范的落实。
需经核准或者审批的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申请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凡无建筑节能专题论证的,计划发展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不予受理。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的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含有建筑节能内容,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查通过。
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委托工程项目设计,并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严格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修改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降低建筑节能标准;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建筑节能实施情况,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
设计单位要遵循建筑节能法规、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内容应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产品的技术参数等。
施工图审查机构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省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审查要点》的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专项审查,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审查结论应为不合格,不得颁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对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填写《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表》,报送市建委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备案。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将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落实在施工中,并在施工现场公示,不得擅自变更、修改工程设计,确保工程符合节能标准和设计质量。
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节能标准、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合同和监理合同实施监理,对建筑节能的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当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中明确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
节能建筑和产品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建筑节能检测规程进行检测,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当包括有关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或检测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应当不予备案。
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将建筑节能情况载入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在房屋销售过程中,应当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公示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及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并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房产管理部门要审查房地产开发单位是否将建筑能耗说明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
市建委应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建筑节能告知备案制度,推进节能建筑性能测评,要加强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对于没有达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已经完工的不予验收备案,并责令整改,对不执行或擅自降低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罚。
关键词:建筑节能 并行设计 搜索策略
Abstract For the design, the method affects the efficiency. The concurrent design will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esigning energy-efficiency building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model of the energy-efficiency buil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icro-Design-Cycle of the energy-efficiency building, analyses it’s decomposition process and correction process, and establishes the recursive searching strategy for the concurrent design of the energy-efficiency building.
Key words energy-efficiency building, concurrent design, searching strategy
有关研究表明:全球的能源消耗中,45%用于满足建筑物的取暖、制冷和采光等要求,5%用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是否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可减少全球的能耗,有利于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节能建筑的设计与评价密不可分,节能评价是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手段,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对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建筑能耗分析,以评价建筑方案是否节能。
1 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现状
目前常用的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有两种:按规定性指标设计和按性能性指标设计。按规定性指标设计是指建筑物体形特征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均按有关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性能性指标由建筑热环境质量指标和能耗指标两部分组成,按性能性指标设计是指在同时满足建筑热环境质量指标和能耗指标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可自行确定建筑物体形特征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的具体技术参数。
按规定性指标设计使设计人员摆脱了复杂的计算分析,在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成功方面有重大作用,但由于确定规定性指标主要考虑普遍情况,而每一个工程都有其不同于普遍情况的特殊性,因此规定性指标对适用范围内的一个具体工程往往不是最佳的,即按规定性指标很难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按规定性指标设计容易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和压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按性能性指标设计使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为新技术的采用和具体工程项目的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其信息流如图1所示,图中各个设计信息对应于建筑物体形特征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设计内容。
按性能性指标设计需要对所设计建筑进行能耗分析,进而评价所设计的建筑是否节能,建筑能耗计算方法和节能评价方法的选择成为这种设计方法的重要内容。国内对建筑节能评价的研究相对缺乏,目前建筑节能评价通常采用比较建筑能耗计算值和相关节能标准指标值的方法,建筑能耗计算值则通过相应的能耗分析软件获得,若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建筑并不节能,则需要设计人员凭借个人的设计经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国外已基本解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灵活性和建筑节能评价方法问题,初步实现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平衡分析,但设计信息与评价信息之间缺乏沟通,尚未实现建筑设计过程的动态评价和建筑设计的全局优化。
可见,按性能性指标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存在如下缺点:(1)过于依赖能耗分析软件。(2)过于依赖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实际上,目前得到权威结构确认的能耗分析软件数量不多且推广程度不大,就能耗分析软件本身而言,仍存在提高运行速度、改进人机界面等问题;而设计人员的经验需要长期积累。鉴于现有建筑节能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成为必然,本文拟采用并行设计思想,提出建筑节能并行设计方法,实现设计过程和评价过程的交叉、并行及协调,其信息流如图2所示。
2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理论基础
2.1 建筑节能设计信息模型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研究对象、信息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内容,把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作为研究目标的科学[1,2]。依据性质来分类,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语法信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语义信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含义;语用信息指事物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
设计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寻求和选择满意的备选方案的活动,它反映出设计对象的状态,因此建筑节能设计可看成一种语法信息,节能设计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运动过程,信息运动规律可应用于设计过程中。信息科学研究的信息运动规律包括信息产生、信息提取、信息再生、信息施效等四类,其一般模型如图3所示。
在建筑节能并行设计中,设计对象是指节能设计的对象,即建筑平台;设计主体为设计人员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对象本身所包含的设计信息即为产生信息;信息提取过程是指设计主体从设计对象提取试探性设计所需信息的过程;信息处理过程是设计主体根据试探性设计信息进行节能评价的过程;设计主体根据设计目标和信息处理结果产生决策信息,这一过程即为信息再生过程;设计主体根据决策信息进行确定性设计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施用过程;作用于设计对象的确定性设计信息即为受用信息。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施用由设计主体完成。
2.2 并行设计理论
并行设计属于设计理论和方法学的范畴[3,4,5],其本身也是设计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对象。并行设计强调产品开发各环节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交叉、并行及协调,其实质就是把传统的“设计——评价——再设计”的大循环转变为多次的“设计——评价——再设计”小循环,以便尽可能早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设计本质上是顺序性、交互性的,所谓“并行”并不是指同时进行,而是指逐步、交替地实现设计、工艺、管理等活动,在设计阶段的每一步骤都最大可能地考虑到有关后续环节的约束,由此,并行设计所说的“并行化”应当理解为通过对产品设计对象和设计进程的精心分解,达到有效的协同实施开发周期中诸多子活动、子任务的目的。
从信息科学角度看,设计过程可分成分析、综合、评价三个过程组成,其通用模型如图4所示。分析的作用是根据事物的功能需求,把客观世界简化为模型,把问题分解到可以解决的程度;综合的作用是把元素组合成一个能工作的整体,提供多个备选方案;评价的作用是检验设计方案是否能实现既定目标。分析和评价都需要接受评价产生的反馈信息,设计者反复回到设计过程的起点,完善和改进设计方案,直到满足设计的需求。
设计过程从总体上来说是顺序性的,但设计过程可分成多个阶段,各阶段包括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分别工作于设计对象的不同方面。设计过程中不一定要等所有子任务完成后才开始后续设计活动,如果有与之相适应的描述设计对象的方式,使得提前进行的下游环节子任务仍然有他们所需的完整信息,那就完全有可能把子任务按其处理对象重新组成一些彼此相对独立的工作循环,并使这些工作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并行进行。
文献[3]开发的微循环模型可以实现上述设计的并行要求,其基本思想是把工程设计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设计微循环过程,如图5所示。在每个微循环中,根据已知的信息内容可以同时进行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活动环节。微循环模型是一种宏观上并行、微观上顺序的机制。将设计对象分解成子对象,宏观上并行的机制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同时工作于设计对象的不同方面,从而缩短了整个设计周期;而微观上顺序的机制使得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各个具体活动环节仍然有完整的信息而得以继续进行。
3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
3.1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分解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的设计分解应根据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规律来进行。综合考虑建筑节能评价的17个分项指标[6],将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分解成如下四个步骤:
① 建筑所在地选择。采暖度日数、空调度日数、采暖期太阳总辐射量、空调期太阳总辐射量等4个室外气象特征固化于建筑所在地,在建筑节能并行设计中,当建筑所在地确定后,这4个参数即为常量,无需进行节能评价。
② 体型特征设计。体型特征设计的内容包括:极限体型系数设计、体型完善系数设计、建筑朝向设计等。为方便用户输入,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软件实现时可将3个体型特征的输入转换为输入建筑长度、宽度、层高、层数和朝向。
③ 窗墙比设计。窗墙比设计是指建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窗墙比的设计。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软件实现时可将前向、后向、左向、右向窗墙比的输入分别转化为窗户宽度、高度和窗户数量的输入。
④ 构件类型设计。构件类型设计的内容包括:屋面传热系数、热惰性设计,外墙传热系数、热惰性设计,窗户传热系数、吸收系数设计。
在设计分解基础上,建立并行设计微循环模型如图6所示。
转贴于
3.2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修正
在建筑节能并行设计中,“设计——评价——再设计”大循环被分解成多个“设计——评价——再设计”小循环,各个小循环的设计通常不能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根据节能评价结果修正设计,因此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是试探性的、循环的过程。
小循环中,窗墙比设计修正和构件类型设计修正相对复杂。为提高建筑节能并行设计效率,窗墙比设计修正应解决东向、南向、西向、北向窗墙比设计修正的次序问题;构件类型设计修正应解决外窗、外墙、屋面设计修正的次序问题。本文根据建筑节能综合指标随窗墙比、构件类型的变化率大小,分别对窗墙比设计和构件类型设计的修正顺序进行排序。分析变化率采用的建筑模型主要参数如下:建筑面积10×10m2,层高2.8m,外墙传热系数为1.54W/( m2.K),屋面传热系数为0.93 W/( m2.K),窗户传热系数为3.1 W/( m2.K),窗墙比为0.35,通风次数为1次/h。能耗分析工具采用DeST软件。
建筑节能综合指标耗电量随窗墙比的变化如图7~9所示。建筑全年耗电量随窗墙比的变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西向、东向、北向、南向;耗热量随窗墙比的变化以南向最为明显;耗冷量随窗墙比的变化南、北向相差不大。对于住宅建筑,东向、西向山墙通常不开窗或者所开窗属于厨房等不控温房间,窗墙比设计修正优先修改南向窗墙比,然后是北向窗墙比,接着是西向、东向窗墙比。
建筑节能综合指标随外墙和屋面传热系数的变化如图10~12所示,耗热量指标随外墙传热系数的变化率较大;全年耗电量、耗冷量指标随外墙传热系数和屋面传热系数的变化率基本一致。考虑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薄弱的环节,其传热系数通常远大于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构件类型设计修正时应优先修改窗户的类型,其次修改外墙类型,最后修改屋面类型。
4 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搜索策略[yjy1]微循环微循环
由于对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进行了分解,小循环中建筑节能评价存在评价信息不完全[7]的情况,本文采用缺省参数代替不完全信息。设计过程中,试探性设计方案由实际设计输入参数和缺省参数组成。由于缺省参数的选取具有随机性,若没有有效的搜索策略,将会产生试探性设计方案组合爆炸,从而降低建筑节能并行设计的效率。
常用的搜索策略有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两类,盲目搜索包括回溯搜索、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盲目搜索按预定控制策略进行搜索,搜索过程中获得的中间信息不用来改变控制策略;启发式搜索需要有与问题本身有关的信息。因此,盲目搜索不涉及语义、语用层次的信息,适合于语法层次信息的搜索,而启发式搜索则适合于语义、语用层次的信息的搜索。回溯搜索策略是一种试探性的搜索策略,其基本思路是:先选择一个规则,然后应用这个规则;如果它不能求得解答或离解答越来越远就舍弃这个规则而另选一个规则,经过若干次回溯,终究可以得到解答。
衡量搜索策略性能的准则通常有三个:
① 完备性。即只要问题有解,在搜索策略的控制下就一定能找到解。
② 尽量避免无用搜索。即增强搜索的目的性,尽量避免产生及考察无用的选项。
③ 控制开销小。即要求搜索策略实现简单,选择及调度可用知识的开销尽可能小。
本文拟采用回溯搜索策略。为提高回溯搜索的效率,在分析建筑节能评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两个极端情况作为回溯搜索的规则,从而大大减少规则的数量,如图13所示。所谓极端情况,就是最不利情况和最有利情况。最不(有)利情况是指选取最不(有)利于节能的评价指标,如:选取墙体类型的缺省参数时,传热系数最大(小)的选择项即为最不(有)利情况。采用极端情况作为规则的回溯搜索策略完全符合衡量搜索策略性能的三个准则,可以避免节能评价指标组合爆炸,提高建筑节能并行设计的效率。
图13的建筑节能并行设计过程描述如下:
① 设计人员输入第i步设计的设计参数;
② 按最不利情况选取缺省参数,节能评价程序对此时的试探性方案进行评价;
③ 若试探性方案达到用户要求的节能率,则后续的设计参数可由设计人员自行输入,无需再进行节能评价;
④ 若试探性方案的节能率达不到用户要求,则缺省参数按最有利情况重新选取,节能评价程序对此时的试探性方案重新评价;
⑤ 若此时的节能率达到要求,则进行第i+1步设计,如此循环,直至设计结束;
⑥ 若此时的节能率达不到要求,则需设计人员修正第i步设计参数,重复上述过程。若修正设计参数后仍无法达到要求的节能率,则必须调整节能率大小。
5 结语
(1) 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分解,提出建筑节能并行设计微循环模型,实现节能设计与节能评价的并行。
(2) 通过比较建筑节能综合指标随窗墙比、构件类型的变化率大小,指出窗墙比设计和建筑构件设计时的修正次序。
(3) 采用以极端情况为规则的回溯搜索策略,可避免试探性设计过程设计方案组合爆炸,有利于提高设计效率。
1 钟义信,著.信息科学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
2 L. Ding,Y. Hu,Z. Chen.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ynamic Design Process Model for HVAC Systems[C].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AQVEC in Buildings,February 2001,1375~1378
3p 来可伟,殷国富编著.并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钟佩思,等.面向并行设计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3):266~269
5 C.K.Kwong, G.F.Smith, W.S.Lau.A blackboard-based approach to concurrent process 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ing.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70(1997),25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