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能源市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
事件:公司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了47.13%,实现净利润1.55 亿元,同比下滑13.73%,公司每股收益为0.36 元,低于市场预期。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1 元。
评论:
新能源汽车首选标的 全方面领军国内市场
公司主要从事微特电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风机负载类电机、洗衣机电机、直流无刷及高效节能智能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摩托车、电机机车、面包机、自动控制等行业。目前公司仍是以风机负载类电机为主。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空调用电机营业收入9.06亿元,占比为84.17%;非空调用电机营业收入1.7亿元,占比为15.83%。
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并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亮点。2009年底公司在北京、中山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用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系统产品的生产布局,已具备5000台/年的生产能力,并增发了“新能源动力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扩充产能,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
与高校、下游整车企业合作 实现电机及控制系统规模化生产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初步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电机及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价格在10-20万元/套,考虑到产业化后价格和政府补贴力度的下降,我们估计未来平均价格在8万元/套。因此,我们估计2015年电机及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公司一直从事微特电机的生产、研发,尤其在高效智能电动技术方面,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相通性。此外,公司还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2010年9月公司出资3000万元与北京理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技术出资2000万元共同投资设立北京京工大洋电机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民用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
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主要分为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三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未来使用哪种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认为公司所生产的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车企业一般与电机生产企业合作进行设计研发,与下游整车企业的合作也构成了该细分领域天然的行业壁垒。目前公司已经广泛地与中国多家知名整装汽车企业开展了合作,包括北汽集团、福田汽车、东风电动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金龙客车、深圳五洲龙客车等。
公司2009年底已具备5000台(套)/年的生产能力。通过增发项目将新增30000台(套)/年的产能。项目总投资额52,000万元,建设期为3年,即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结束。2010年投产并达设计生产能力的10%,2011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30%,2012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60%,2013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增加约为225000万元,净利润增加约为16767.50万元,增加每股收益0.4元左右。
新增BSG项目 符合节能减排背景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将建设驱动启动电机(BSG)及控制系统建设项目。BSG混合动力技术是通过怠速停机和启动功能,实现汽车在红灯前和堵车时发动机暂停工作,消除怠速运行状态下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相当于降低汽车排量0.2-0.3升,约为每周少开一天车,可以节油10%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左右。因此,该产品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符合我国长期的发展方向。
该产品主要针对传统汽车领域。据统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为8500多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亿辆。目前奇瑞汽车已计划将BSG 混合动力技术作为奇瑞所有车型的标配技术,使奇瑞汽车更节能、更环保。预计未来几年,BSG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混合动力的主流技术,并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达产后将新增BSG及控制系统100 万套/年的产能。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从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项目建设第二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20%,第三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50%,第四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9亿元,净利润为13831万元,每股收益增加约0.3元左右。
新建IGBT及IPM封装项目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以降低成本
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电机、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核心部分。控制器是由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功率模块)构成的逆变器、逆变驱动器、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检测模块、软启动模块、保护模块、机械结构、散热系统等构成。从成本角度看,IGBT功率模块甚至占整个控制器的50%以上。因此,作为上游产品的IGBT模块对公司毛利率影响较大。
IGBT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设计、中游芯片制造、下游封装(模块封装和单管封装)。芯片制造技术是各大半导体公司的技术核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外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手中,例如英飞凌、赛米控、ABB、三菱、富士等,价格基本由这些厂商制定,技术壁垒较高。封装技术相对要简单得多,但其成本却占整个功率模块的很大比例。因此,掌握封装技术不仅对降低控制器成本具有重大意义,还对改善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提高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具有重大影响。
公司新建大功率IGBT及IPM模块封装建设项目,使公司完成产品链从电机到控制器,再向上游功率模块的拓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我们认为随着节能、智能电网、高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IGBT的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05年国内IGBT市场容量为23亿元,2009年约为50-60亿元,增长了几乎一倍。我们预计2011-2015年仅国内工业控制领域IGBT需求分别为62.71亿元、75.36亿元、94.56亿元、121.30亿元和159.31亿元,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从2010年7月到2013年6月。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大、中功率模块9万套和6万套,家电用功率模块为350 万套。项目建设第二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20%,第三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50%,第四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7225 万元,净利润为5077万元,每股收益增加约0.12元左右。
投资评级
走进毕节经济开发区兴国集团,一进厂房就看到整齐排列的各式电动车,小到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大到电动旅游观光车和清洁车,还有设计时尚的电动敞篷汽车等。
“仅小坝工业园区附近目前已建成50个充电站(桩),方便新能源汽车续航。”毕节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清波告诉记者,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电动公务车在毕节经济开发区已投入使用,电动观光车在毕节周边景区景点也投入使用,市区的公交车更是早就告别“灰头土脸”的历史,换上了新能源环保公交车。
自2011年被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毕节经济开发区重点瞄准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这一发展方向,先后引入力帆时骏、兴国集团、添钰动力等8个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和60多家关联配套企业进驻,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掌握核心技术 站在行业前沿
5月24日,毕节经济开发区兴国集团厂房内,一款折叠电动摩托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针对欧美市场定向研发的V1折叠摩托车”,兴国集团总经理助理周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核心产品之一,专门为欧美市场用户定制的房车“专配”,用户可以将电动摩托车折叠起来放在房车内,出去玩时也方便。光这款V1折叠电动摩托车,就拥有从外观、设计、电机、电池到电控26项研发专利。
“那只是我们的第一代折叠摩托车,现在已经生产出第二代折叠摩托车。”随着周杰手指的方向,一款折叠起来变成拉杆箱的电动摩托车映入眼帘。这是兴国集团拿到美国15万台订单后,组织团队定向研制的产品。
“客户乘坐地铁、火车的时候,可以带着‘拉杆箱’上车,出站后可以打开当做摩托车骑行。”这只是兴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代表,时速可达120公里的时尚型电动摩托车、名为“兴国云”的新能源车、为农村市场定制的小型农用车……仅在兴国集团,新能源车型就有上百种。
目前,毕节已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企业。
兴国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镍锰酸锂电池,与同行业相关产品相比可节约成本30%,提高续电量30%以上。
2011年进入毕节的力帆时骏,在年产能为2万辆重卡、6万辆轻卡规模的基础上,利用载货汽车生产资质,跨类研制纯电动重卡、纯电动轻卡、SUV新能源汽车;已取得二甲醚――液化天然气数控混燃技术专利,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已通过检测。
毕节添钰动力股份公司依托高效的TM电机,研制出续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时速13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B级轿车,同时研制出太阳能电动汽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并网难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能源问题。作为全球能源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储能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毕节市是贵州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怎样将包括风能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最大限度利用起来,避免出现“弃风弃光”现象?澳能(毕节)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澳能公司与中科院工热所分别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已合作完成1.5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产业化,完成10MW系统的研制工作,预计8月中旬可在公司生产基地进行加工生产。
这意味着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为将来收集储存新能源电能并网提供了技术支持。环球华网专门发文报道,中国首个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多能分布式微网示范项目在毕节市启动。
“目前全世界只有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做这项工作,而中国在从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他三个国家已经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大范围的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国家还处在市场开拓的起步阶段。”澳能(毕节)工业园生产负责人万桂茂介绍,8月国内首台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将在毕节总装完毕,始终保持毕节市在中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独一无二的行业地位。
紧跟国家战略 多举措拓市场
“目前年产能70万台电动摩托车,10万辆电动汽车,1万辆特种专业车”,周杰在生产线上边走边说。这个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当年完成产销2000余台,2015年销售10万台,2016年预计达到20万台。
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加上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兴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
周杰告诉记者,目前兴国集团有三种销售模式,一种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以及观光车、消防车、清洁车等专用车,这类车在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七省市的市场反响很好。第二种是拿到订单后定向研发,如前文所述为美国定向研发的15万台折叠型电动摩托车,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口东南亚的定制新能源车型。第三种是互联网销售,目前已搭建好网络销售平台,可同步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最早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毕节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其销售网点更是遍及国内和缅甸市场。2013年实施三期升级项目(即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后,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点近30个。
澳能(毕节)产业园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出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经亮相就迅速吸引了诸多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目前1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已经与金风科技、天佑能源等知名企业签下订单”,澳能(毕节)工业园行政部经理刘新宇说。
“随着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特别是我们的‘速度激情’款电动摩托车,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新能源车跑不快的观念;我们的电池充满后可以跑500公里,再也不是‘跑不快’的新能源车了。”说起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周杰充满信心。
毕节市在2014年3月出台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中规定,要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务车中的比例;要把市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纳入采购计划,在同等技术和服务条件下优先采购,优先为采购单位配置充电设施。从2014年起,全市新增出租车100%采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或新增大型公交车辆50%以上采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或新增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根据毕节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00辆以上。
期盼政策更宽 共谋广阔前景
近年来,毕节市从技术和产业、用地和金融、配套、推广应用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2014年8月底,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工信部研究和支持毕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年10月,工信部明确差别化支持毕节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信部明确表示,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毕节办理车辆企业及产品《公告》、企业和产品准入等相关事宜;继续加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等。
“目前受限于国家政策,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如果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政策公布的话,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周杰充满期盼的说。
为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毕节经济开发区推出“三免两减半”政策,入住园区的企业前三面免收土地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同时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手续、行政审批等便捷服务。截至目前,毕节经济开发区共签约项目196个,协议投资金额500余亿元,落地项目83个,建成投产项目72个,在建项目11个。
如今,毕节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兴国新动力有限公司、澳能空气动力公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贵州北斗卫星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以贵州金日久新型建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以尚昆集团、季明环保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汇丰车桥、云内动力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实现了从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到六大产业齐放的转变。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保有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47文献标识码:A
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综述
(一)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概述。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早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汽车保有量的方法有很多,由文献检索可知研究方法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二是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预测方法。
1、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方法。吴义虎利用改进的神经网络对中国2000年、2005年、2010年的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并与灰色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学习与泛化能力,因此在处理具有一定程度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方面,神经网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蔡家明将灰色系统模型引入了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利用灰色系统的模型预测了一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证明了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计算简易性。黄漩运用时间序列中的博克斯-詹金斯法对汽车销售量进行建模并预测汽车的销售量,再根据销售情况来确定未来汽车产量,希望可以通过销售量定产量的方法来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恶化。
2、基于数据因果关系的预测方法。郭连军对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指数平滑、多元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并对三种模型的适用性作了简单分析。提出以指数平滑、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来建立预测模型,并互为补充,特别是将指数平滑和神经网络结合起来,用于汽车保有量近期和远期预测可信度提高很多。
潘志刚的组合预测理论是对同一个预测对象采用不同的单项预测模型,并对各个单项模型赋予权重。因而,利用多个单项预测模型有效组合,使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稳定性,能比较合理地描述系统的客观现实。
(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研究综述。早在1985年国外就有人对电动汽车市场进行过预测,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有很多汽车公司转向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的研究便应运而生。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宝马汽车公司均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可有效缓解汽车对环境,及能源的压力。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
(一)我国汽车保有量变化及因素分析。截至2007年底,我国普通燃油汽车保有量为5,000多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达10%,载客汽车增长较快,载货汽车增长相对缓慢,私人汽车继续保持增长,进口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从1988~2007年的20年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还有上升的趋势。(图1)
目前,国内外对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所选用的参数有很多,主要有社会总产值、道路货运量、道路客运量、人口总数、公路里程、人均GDP与城市化率、工业总产值、交通运输、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国有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取1986~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以下面7种因素为例,对样本数据进行对数函数的归一化处理。由图2可看出,汽车保有量与这些因素都有密切联系,这些因素都对我国汽车保有量而预测产生影响。(图2)
(二)我国汽车保有量预测。本文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预测主要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未来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而预测出在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所占份额。
用传统的GM(1,1)处理此组数据,经用Matlab软件计算出1988~2007年汽车保有量的数据。(表1)
用Matlab中的train函数进行学习过程,为使收敛性更好,可多尝试几次,最终得到所求网络。具体方法为:通过隐层节点数=sqrt(输入数据数+输出数据数)+a确定节点数,a为1~10中的整数。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训练显示间隔为20,学习步长为0.3,最大训练次数为3,000,最小均方误差为10-8,建立网络。
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神经网络模型的汽车保有量预测值如图3所示。(图3)
结果表明,在未来10年中,如果忽略其他因素,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迅速增加,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1992年中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3年批准了这一公约。1998年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2004年11月18日,俄罗斯正式向气候公约秘书处递交《京都议定书》的批准书。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在全球正式生效。然而,按《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和污染排放总量下降10%的约束性目标,表明了政府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心。假设我国未来10年保持汽车尾气排放约束性目标为:排放总量在前一年排放量的基础上下降10%。然而,如果要满足未来我国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又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就必须增加清洁能源汽车保有量,既满足社会需求,又达到节能环保。经计算按照目前的排放标准,我国汽车单车年尾气排放总量为1.3064吨。由减少的尾气总量/单车尾气年排放总量可推知未来10年中我国清洁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表2)就理论研究而言,如果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到2017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会达到千万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随着汽车技术的改进及环境保护的实施,现实生活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会低于理论的预测值。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分析。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知,未来10年我们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会持续增加,然而能源和环境的作用又限制了我国传统燃油汽车的保有量。为了缓和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响应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就必须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才能达到消费者与生产商对汽车需求与生产的平衡。因此,就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而言,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巨大。
当前我国汽车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有利于向新能源汽车转换,新能源汽车的后发优势明显。油价上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一定机会,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国内油价的上涨,提高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有利于消费者转向新能源汽车。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威胁到我国能源安全并造成能源项目上的巨额贸易逆差政府开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并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下,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内竞争与合作方面,合资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国内汽车企业通过与跨国企业的合作研发与生产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技术水平存在一定机会。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在必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及建议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个角度进行努力,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让更多的人拥有新能源汽车。
(一)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缺乏一个整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规划,尤其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另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及时间表也不明确。各国经验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国家法制的强制性作用非常必要。同时也只有在强制性的政策推动下,才能形成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和规模经济,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中国尽管制定了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但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缺乏强制性措施,推广力度仍然不够。我国还应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时间表,促进技术研发和完善基础设施,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以后,逐步取消相关强制性目标和政策优惠。
(二)积极促进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由政府牵头,积极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导入阶段,而技术研发投入资金较大,市场前景却不完全明朗,国内多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积极性差,并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少数企业也难以承担。这就要求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起到主导作用,整合国内的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制定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制定专利共享等激励机制,与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
(三)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予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执行力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准入制度,将优势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企业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方面,可以实行综合的税收、财政、政府采购等配套政策体系,如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信贷支持,减免税收。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者减免车船税、消费税、燃油税等。加大政府采购。对替代燃料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直接投入、税收减免和信贷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灵活的便利政策,如高速公路收费减免和城市行车通道及停车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加大国际合作。提倡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技术和产业化合作。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开展技术合作和产业整合,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的普及。如,与跨国公司在华建立合作研发机构,共享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国际研发成果,引导跨国公司参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组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成果。
(五)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础。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不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薄弱。国家可联合企业、研究机构、教育单位和新闻传媒,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知识的普及,尤其是要在青少年群体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知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群。
四、结论
过去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均呈快速上升的态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预测对未来10年在当前的技术、法规下我国汽车保有量依然会上升,且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会太大。本文参考京都议定书及我国节能环保的目标,从环境的角度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理想状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千万辆。要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此数目,我们还需进一步的去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伟.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商学院,2007.
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市场是针对商用市场,另一部分市场是针对乘用车市场,或者称为私人用车市场。从商用车市场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与商用车市场相比,乘用车市场的开发相对要困难。在私人用车市场,尽管政府大力推广和补贴,但新能源汽车在终端市场表现并不好。 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10辆,同比下降61.96%。截止2011年,在新能源车试点城市上海只售出10辆纯电动车,其中2辆车属于私人购买。在杭州,有25人购买了纯电动汽车。比亚迪早在2008年底就开始推介其双模混合动力车F3DM,但多年来销量仅有365辆。 2011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和全国每年的汽车销售量相比,这些被列入《目录》的190个新能源汽车车型在整个汽车产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不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领域,其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据工信部公布的《2010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入围的54家车企190个节能与新能源车型的年产量共计7181辆,每家车企平均产量不足133辆,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发出比例还不足1/50。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其市场认知度普遍还比较低,市场推广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府支持和管理不够
国家对产业的组织协调力度不够,标准缺乏。我国至今没有制定明确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对行业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从而导致各大汽车企业、科研院所及个个省市纷纷立项。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如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共同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其次,没有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标准、整车标准、零部件标准、电池标准、充电设施标准等,因为没有具体的国家标准,汽车研发企业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操作规范,现在参与的企业基本上是自行其是,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成本高
首先是购买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造价成本高,直接造成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高。如购买插电式混合新能源汽车,价钱要比购买标准的汽油动力汽车高出1 / 4。以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F3DM为例,这辆车除去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后仍高达12万元左右,而配置传统动力的比亚迪F3仅为5.98万元-8.98万元。用可以买一辆中级车的钱,去买一辆经济型混合动力汽车,这对于任何一位消费者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不能降到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新能源汽车将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其次是维修费用高。以电动车为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还不成熟,造成后续的使用费用明显增长。目前电池的免费质保期都在1至2年内,过了时间段电池维修无疑是一个比较大的支出,同时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点少,零部件缺乏。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汽车相比有不同的组件和系统,造成很难找到娴熟的技工,这样必然会在维修时形成较高的维修费用。如果要更换电池,代价更高,因为电池成本就要8~10万,这与使用普通的传统的燃油汽车相比,代价让人难以接受。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不完善。以电动车为例,面对没有车库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家充电并不方便,即便可以用家用220伏电压充电,在安全上也存在一定隐患。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在小区、停车场之类的汽车集散地建充电站,但是类似网络的普及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这需要国家电力部门大力进军充电站行业。同时在停车位设立刷卡式充电桩的话,那么在下班后的同一时间几乎所有的车辆都要充电,而一旦新能源汽车的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谐波,对城市电网构成破坏性影响,电网将不堪此负。
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
(一)政府要帮助企业扩大示范总量
目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期限为2012年底,而后续政策的扶持力度和方向却不明朗,如没有政府后续扶持政策或政府鼓励方向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巨大的前期投入将面临没有回报的窘境。因此,政府应考虑出台后续的补贴政策,比如增加示范城市的数量,再次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总量。
(二)健全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健全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电动车为例,新能源汽车一次加电的行驶里程不远,这就要求充电站的普及,而且充电运营商要能担起3个重担:电池租赁、充电服务、电池维护。同时充电站工程和设备折旧以及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费来源也是一个大问题,这需要国家电力部门充分考虑。我国是由国家电网负责这一块,因此,国家电力部门要做的是在各地普及充电站的同时,把电池的租赁、维护也承担起来,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后顾之忧。
【关键词】电子式智能电表 新能源 发展前景
目前,电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最重要能源。就民用电力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当前居民用电的管理相对落后。在我国,大部分取悦仍然运用传统的“先用电、后抄表、再付费”的用电管理方式,这种人工抄收记录的方式的的用电管理模式不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管理部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浪费,而且工作效率较低,它的弊端日益显露,用电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大部分电力公司、电业局完成了用电营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用电管理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1 电子式智能电表的概述
1.1 电子式智能电表的优越性及应用
电子式智能电表,是在电子式电表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的一种高科技产品。
它主要采用了电子集成电路的设计,不论在使用性能上还是操作功能上电子式智能电表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它不仅体积小的特点、还可以进行远程操控、有效防止窃电、及时预付用电费用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修改智能电表的控制软件中参数,来实现对智能电表各种使用功能的控制。除此之外,由于智能电表采用电子元件设计方式,电子式智能电表还具有功耗低、精度高、过载和工频范围广等优越性。
由于电子式智能电表各方面的特点及优越性,它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
(1)电能的计量。
(2)用户用电极限需求量的预测。
(3)用电数据的管理。
(4)电能表运行异常的监控。
(5)智能化需求侧管理。
(6)提高配电网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的应用。
(7)费用控制功能的应用。
(8)服务电力客户等。
1.2 电子式智能电表的分类及功能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按照智能电表的结构不同,上大致可分为机电一体式和智能电表全电子式智能电表两大类;根据抄表方式的不同,电子式智能表可划分为总线制集中抄表和电力载波抄表两种类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了式多功能电能表大面积推广,其功能表现为:电能计量和复费率功能;最大电能需求量记录功能;电能量冻结与存储功能;负荷曲线记录功能;独立的RS485通信接日和红外通信接日功能;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功能;失压记录功能等。
2 电子式智能电表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能源开发领域的日新月异,电子式智能电表在新能源用电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负荷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用电系统故障分析、智能化用等诸多领域都显示了它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1 将有助于优先使用新能源和优化能源配置
利用电子式电表的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人们优先使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准确地进行用电负荷预测,从而指导新能源的优化调度。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作出即时的反应,将很好地实现住宅节能自动化和优化新能源使用管理等功能,为配电系统与主电网中新能源系统的协调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用电企业更好地解决和处理分布式能源与配电网并网运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将最大限度地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和能源配置的有效性。
2.2 将有利于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和用电安全指数
随着智能电表的日益推广应用,用电大户可以根据自身用电量的需要向供电公司上传用电计划,供电企业将根据用户计划用电量、用电时间和各用户用电计划的顺序作为负荷预测的基本参数,通过电子式智能电表的智能程序对负荷预测系统实施自动干预,这将大大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准度,从而减少电网备用容量,提高电网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可以根据智能电表对用户用电情况实时监测的反馈信息,对异常状态进行即时在线分析、动态跟踪和自动控制,可以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和用电安全指数。
2.3 将促进智能用电技术的新发展
智能电表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对电网运行数据(电压、电流和功率等)进行即时采集,实现了供电企业由人工抄表向自动抄表转型,是智能用电发展的显著标志。以智能电表为网关通过双向实时通信,会带动自动编制、优化有序的用电方案以及自动检测和效果评估等新技术的开发与研制,其结果必将促进智能用电新技术的发展。
3 电子式智能电表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与传统的机械电表先比,电子式智能电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耗能低等优越性。它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对于普通用电用户而言,它能够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用电计划分配用电量,为用户节约用电开支;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用户用电量的准确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国家而言,电子式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不仅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4 结束语
电子式智能电能是当代微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与计量技术的完美结合,它的推广和应用,是缓解当前电力供需矛盾、实现电力资源智能化管理、提高供电管理部门工作效率、满足现代用电用户缴费需求、解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新办法,也是促进电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宝树,陈万昆.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J].电气时代,2010(9):28-30.
[2]王思彤,周晖,袁瑞铭等.智能电表的概念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0,34(4):17-23.
[3]聂.对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技术的展望[J].湖北电力,2010(34)3:47-48.
[4]王宇拓,韩强,徐越.智能电网项目的效益识别与临界收益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01).
如何更好的发挥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十二五”期间“调结构,转方式”中的更大作用与价值,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企业、专家、媒体和民众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由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研究员主编的《跨国公司绿色战略》报告引起人们的关注。
形势与政策
该报告指出,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启动实施一批促进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工程和计划。中国这一新兴产业发展计划,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在华纷纷大手笔投入绿色技术。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交通化工、软件设计等行业,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份。以生物制药行业为例,目前,排名世界前10位的制药公司,都把全球的研发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并加大了在中国生物制药的生产和投入。
中央政策研究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指出,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是在开放的形势下扩大对外合作,欢迎外国投资有利于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但过度消耗能源和资源制造污染的外国投资我们再也不欢迎了,而高技术的、发展服务业的,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外资我们仍然非常欢迎”。
事实上,全球能源结构的相应调整已经开始。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25%,其中煤炭、天然气和再生能源的比例会提升。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倘若以2010年中国GDP总量接近6万亿美元为基准,在2011-2020年,预计国家在新兴产业的直接增加投资将超过5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产环保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转型与商机
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新能源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势必迎来一场以技术革新、生产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升级潮。当然,对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在华耕耘多年的跨国公司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布局来看,以下产业价值正在逐步显现。
首先,新能源市场未来增长潜力可观。据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根据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潜力估算,未来10年内新兴能源产业有望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甚至有机构分析师测算,新兴能源产业最终开发规模或将达几十万亿元的水平。而参照2007年的容量,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和目标到2020年将分别实现水电装机容量6.2%的增长、风电装机容量18.8%的增长、生物质能装机容量19.4%的增长,以及太阳能装机容量59.2%的增长。此外,特别是针对风电和太阳能的新投资在近年内占新能源的比重也显著增加。
其次,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必然趋势。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有预测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第三,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高排放行业将成为治理重点,这也为减排技术的不断推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跨国公司在华的绿色战略
中国绿色产业未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巨大,跨国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雄厚的基础。
他们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策略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跨国企业正在将资金投入到中国具有绿色增长前景的行业。一些企业也开始把设立在中国的地区研发中心,升格为全球研发总部。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徐海瑛指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经历了以中国作为生产中心、市场中心、研发中心等阶段,现在中国已上升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发展中心。
她透露,惠普将会改变在华发展战略,在一些新兴业务上加大投入,如医疗、卫生、教育、低碳等领域。中国已成为惠普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全方位的战略总部。
基于各国国内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政策规划的先行,不少跨国公司近年来在其中国业务的布局中也重新进行了调整,纷纷延伸在华产业链,不仅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而是作为新兴的、具有潜力的市场对待,一方面建立中国本土研发中心,向研究、开发及核心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游延伸;另一方面则向销售、物流等产业链下游发展,从而实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本地化。
考虑到中国将对环保科技保持强劲的需求,德国西门子公司凭借其约14000项“绿色”专利,积极为中国的城市在应对交通、楼宇、照明、供电、医疗保健、供水、废物处理及安保等领域的挑战提供解决之道。
而通用电气(GE)则公开宣布三年内将投入超过20亿美元拓展其在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客户支持能力,并与行业领先的中国公司建立新的合资企业。2010年9月28日,GE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主要为中国市场开发制造风力发电机组;10月25日,GE运输系统集团在中国成立首个铁路信号实验室,旨在帮助中国的铁路信号行业攻克业务技术难关;12月7日,GE又与中国南车(601766)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在美国建立合资公司来共同促进高速铁路及其他轨道交通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发展。
实际上,在各个领域的多个跨国企业都具有以上的优势,它们不仅在过去取得了在华的商业成功,而且有着乐观的未来战略部署。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碳排放;资源消耗;环境污染
低碳经济以高效能源运用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作为基础,新能源汽车应当具有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特点。目前,传统汽车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从而造成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因此应当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以及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估算,每减少一辆燃料汽车使用,一年可减少温室气体5吨。新能源汽车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大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
1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
1.1汽车市场要求
当前,汽车的主要消费成本是大量油耗,然而原油价格快速上升,从而增加汽车消费成本。因此,新能源汽车具有油耗低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国家积极号召低碳经济,作为消费者将选择更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造价比较高,市场定价比较昂贵。因此,一旦提升相关技术,降低市场价格,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取代传统汽车,从而成为汽车消费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2消费市场要求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汽车低能耗以及低排放,因此应当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首先,应当运用锂电池,促使新能源汽车零排放;其次,运用更新材料,从而降低新能源汽车重量,减少新能源汽车能耗。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汽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便可以提高6%~8%。此外,二氧化碳排放每公里路程可减少5克。
1.3出口客观要求
目前,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汽车市场的准入标准。例如,2012年欧盟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30克的汽车进行惩罚,期望到2020年降低到每公里90克。2009年美国制定能源安全法案,2010年对燃油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统一标准,美国政府对拒绝减排的国家征收碳关税。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汽车排放法规,保障新能源汽车节能绿色环保。
2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瓶颈突出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缺失,从而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许多零件需要依赖进口。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热衷整车项目,忽视关键零件以及基础设施研究,某些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零件需要从国外购买,缺乏真正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客车使用美国变速箱、电机以及电池组。新能源企业更多地是进行组装,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2.2消费市场需求不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扶持主要是汽车生产企业,忽视大众消费群体,并且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昂贵。首先,购车成本高于消费者心理预期,相比同样动力的传统汽车价格高了大约50%的成本;其次,新能源汽车各种税费、保险随着汽车售价的提高,这类费用也相应提高,并且目前电池更换、维护等费用也较昂贵,造成了其使用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对于市场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假如国家不大力给予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不高。
2.3市场竞争无序
我国新能源的汽车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高几倍。合理的汽车价格才能够保障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真正启动,未来五年内,新能源汽车需求主要是公交车以及出租车。消费群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市场需求有限,与大众相距较远,然而国内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虽然技术并不成熟,但是地方政府以及车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基础以及市场竞争力,促使消费市场打开。
2.4资金制约发展
新能源的汽车研发、宣传、推广、制造需要大量资金,资金问题限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基金,并且鼓励社会资金参股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中;其次,相关金融机构也需要响应低碳经济号召,对拥有核心技术以及发展前景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融资支持;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应当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3.1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优化产业环境
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从而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招商项目,例如考虑引进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相关政府应当对土地以及资金给予一定优惠;其次,规划当地的汽车产业园并且搭建汽车产业平台;最后,大力发展技术评估、人才培养、车辆维修、售后服务等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地优化我国汽车产业环境。
3.2制定推广政策
不但制定相关推广政策,而且成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领导小组。此外,规划研究具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措施。在市政、物流、邮政以及重点景区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并且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政府采购重点。一般来讲,政府部门应当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并且力争5年之内更换市区的传统能源车。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探索多种资本进入到推广运行的发展模式之中,寻求汽车产业以及城市和谐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加以融合。
3.3加强技术研究
3.3.1加强技术研发以及合作,并且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以及建新产业研究中;其次,聘请知名人士以及专家学者,从而加强加大新能源产业研究力度。促使电池、电机等技术水平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最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配套体系,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
3.3.2应当优先研发领域。首先,优化电机电控技术。大力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机,最大程度地提高电机效率以及减小电机体积,开始研究出高效率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其次,研究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功率密度的功率模块,从而建成产品供应链并且形成批量生产能力;最后,电池管理技术上,实现电池性能优化,并且保障电池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此外,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对自主创新技术,应当积极鼓励企业申请国家或国际专利,精心培育以及打造名优产品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
3.4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积极引进以及培养专业人才。依据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人才现状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以及培养计划。高端技术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重点引进自动化人才以及引进材料专业。管理人员人才引进上,大力引进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专家研讨会等平台,促使人才互相交流沟通,有利于汽车企业发展。此外,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聘用专业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3.5加强政府政策扶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存在技术不成熟以及单位成本高问题,因此相关政府应当出台扶持政策。首先,政府部门对规模大以及实力强的企业,应当支持其大力开展研究以及自主创新,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但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而且走多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其次,对于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应当促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且打造出知名品牌;最后,加大技术改造资金投入,政府部门设立新能源汽车研究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此外,加大新能源产业补贴的力度,新能源汽车不但节能,而且环保,相关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
4结语
由于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的压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缓解压力、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汽车市场竞争能力,保障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主要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缺失,市场竞争无序、汽车性价比不高、资金制约发展等问题,此外提出相关建设性意义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环境、引入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研究、政府加强扶持力度等。从以上方面真正落实到位,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作者:汤思佳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元.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
[2]李钦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许鹏飞.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 电能;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K 01+9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terioration i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erious risks of energy shortage.Energy internet,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ll bring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content of Energy Internet and its market prospects,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Internet,its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support.A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Energy Internet will bring the revolu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technology and energy industry.Energy Internet will also bring the society a great welfare during the promotion of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ergy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随着智慧能源概念的提出,能源发展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近年来,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已成为行业热点,其快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与处理.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与能源网络的结合必然更加密切,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会是能源利用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另外,化石能源消耗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及:以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走向结束,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1].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模式.
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强烈响应与高度认可,美国和欧洲对其的研究依然处于领先阶段.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研究项目“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简称“FREEDM”,以此作为“能源互联网”原型.FREEDM提出了“能源路由器”新概念,模仿网络信息技术中路由器的概念,运用“能源路由器”实现能源互联.该系统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高效控制.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以信息为中心的智慧能源网络”模型[2],实现能源信息的数据采集,并高效地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进行管理.该能源网络结合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获取大量能源数据,通过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应用于整个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高效结合.
与此同时,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门和环境部门提出建立新型能源网络EEnergy.该网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基础上,运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实现电网设施与用户端的相互通信与f调,其目标包括高效供电和优化能源供应系统.高效供电即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联网,确保电能的稳定高效供应;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可以理解为横向多种能源的优化互补,包括化石能源以及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相互协调供应.EEnergy项目的重点将是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路覆盖,致力打造一个从发电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一个全新能源互联网.
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6月启动了“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2015年2月,刘振亚的专著《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另外,国家能源局在同年7月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虽然国内“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其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力度支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其并无明确的定义.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只是描绘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具体定义.从欧美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方向以及各界专家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可知,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为模型,形成新型的能源网,其概念包括各种能源产业以及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各种能源产业,例如供热、供冷、供气、供电等不同形式的能源之间可以形成互联;对于不同能源网络,例如分布式能源网,各种微电网之间也可以形成互联.
(2) 搭载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可更加准确、高效地处理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等问题,以实现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互联网+智慧能源”.
以上两种理解,只是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概念界限.作为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将变得更加深入和规范,而其内涵也必然包括以上两种理解.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指出:“要构建一个具有‘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3]
为适应新的发展变革,不论从哪种认识角度,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将越来越普及.太阳能、风能、光能等新能源技术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以提高能源消费的环境友好程度,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目前改变不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未来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愿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创建的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亿万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以及工厂里生产和消费绿色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4]
(2) 搭载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共享.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 或参考“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产生新的应用模式[5].如果将互联网与能源结合,形成新的“互联网+能源”应用模式,将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并对能源产业通过ICT技术赋予数据属性,则对能源产业的控制与管理将更加高效、经济.在广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实现能源综合数字化互联,实时动态地收集和处理海量负荷信息、市场交易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气候环境等其他数据,进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实现能源产业的最优化管理.“能源互联网”必须搭载互联网前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发挥其革命性作用.
(3) 能源消费终端改变消费模式.
目前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可通过以电能作为中间介质,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其他一次化石能源[6].电能具有优质、清洁属性,增加其消费比重将为能源终端消费的结构优化带来推动作用.首先,推进电能消费发展可缓解因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电能还是高效能源,提高电能消费比重有助于世界各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世界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交通系统将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改变传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交通行业[1].通过将电能作为中间介质,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平台,而且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模式转变.电气化交通可节约大量化石能源,未来一定会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以电能为主的能源体系将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模式,其不仅在汽车应用中发挥作用,在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依然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工厂各种加热设备可用电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煤燃烧加热方式,既容易实现热量的均匀控制,又可通过电力能源的高效性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7].
(4) “储能”的广泛应用.
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装置在接入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发电能量具有间歇不连续与波动不稳定缺点,将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作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缓解能量流的不确定性,抑制和平缓能量的波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基础支撑[8].在今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储能装置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智能储能装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云计算,以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快速切换,更准确地匹配电源与负荷,更高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3“能源互联网”架构
根据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可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从横向和纵向对能源互联网架构图进行分析.从横向来看,为横向多能源互补.虽然目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并不能完全替换化石能源,但可与化石能源相互协调供应.利用互联网技术赋予能源数字属性,准确分析能源供应情况,以达到多种能源的最优供给.
从纵向来看,能源进行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等其他能源转换,然后传送至消费终端的过程中,电力行业起到了主干作用.从发电系统经电网传送到用户端,利用储能装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中,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电能传送数据、消费终端负荷变化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由于交通行业的能源市场巨大,随着消费终端的消费模式转变,未来的电气化交通系统也将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储能设备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搭载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可确保电气化交通领域的稳定运作.整个架构体系中,互网技术将覆盖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
4“能源互联网”技术支撑
从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和架构中可归纳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从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五大技术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4.1先进传感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内涵可以认识到,其范围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能源传输必须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基础设备.基础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系统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准确监测设备信息、保障设备工作正常是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基础要求.因此,必须依赖先进传感技术对各种基础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实时准确地获取设备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避免出现设备安全隐患长时间存在,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4.2先进故障自诊断技术
实时监测设备信息,分析系统运行参数,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诊断方法,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与诊断,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系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技术愈发地趋向于高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能源互联网体系庞大,系统复杂,其每一个环节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各种故障与隐患,将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正常工作,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高效与安全,既要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准确获取各种参数信息,又要利用先进的故障自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给出专家建议,并作出正确处理,维护系统安全.
4.3新能源发电技术
在介绍能源互联网特征时提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时,将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可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是能源互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大容量储能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容量储能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提供重要保障.传统电网的运行时刻处于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即发即用”模式.[9]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容量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和平滑负荷.另外,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的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电能不稳定与波动性问题,也促进了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发展.
4.5互联网技术
在“能源互联网”架构中互联网技术覆盖其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高效信息传输、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都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宏观体现、整体策略的准确部署、产业的最优管理都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
5“能源互联网”市场前景
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据业内人士分析,加上投资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约为5万亿元以上,可见能源互联网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曾鸣教授指出:“能源互联网”将在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产业方面带来革命潮流.[3]
美国通用电气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进行物联网化,通过准确处理产业链数据信息,合理优化发用电交易模式,并提供维修、节能等其他技术增值服务,其能源管理收入规模可达440亿元;Google收购Nest后将涉足智能家居能源管理行业;德国有上千家售电公司,分别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开展相关业务.[10]
2015年4月,国内著名光伏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次合作,协鑫集成与华为致力打造一个智能高效光伏电站,拟在物联网、光伏电站开发与实施、光伏电站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4月20日,中石化与阿里云达成技术合作计划,利用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稻荽理方面的优势,对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产业升级,开启多业态的能源产业全新模式[3].另外,新电改方案进一步得到落实.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不断加深.我国“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制定和完善,它作为我国首个能源互联网概念、框架纲领性文件,将指导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6结语
构建“能源互联网”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出现将带来广阔市场,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网络信息安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覆盖率、产业转型初期的技术普及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以及纲领性文件正在完善,相信在其指导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2]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4):1-10.
[3]姚尧.5万亿能源互联网市场呼之欲出[J].中国经济信息,2015(11):58-59.
[4]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安建伟.什么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能源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5(7):64-65.
[6]周海明,刘广一,刘超群.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电力,2014,47(11):140-144.
新能源电器产业在朝阳高新区经历了3个发展年头,3年的发展时间对于正在成长壮大的朝阳高新区而言很短暂,但却十分关键。在短短3年里,朝阳高新区正式升级成为省级高新区,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
坐落于朝阳高新区的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是辽宁省重点培育的五大特色产业基地之一,是朝阳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承载着引领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的历史重任。
高标准规划 突出发展特色
朝阳高新区东连辽宁中部城市群,西接京津冀经济圈,南临渤海湾,与出海口锦州相距只有100公里,北靠内蒙古腹地,是沿海向内地辐射和内地资源向沿海聚焦的关键位置。便捷的交通网络,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辽宁省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
随着逐步发展壮大,朝阳高新区的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在起步区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星罗密布般地建设了以超级电容器、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绿色电池、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器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
朝阳高新区自2006年筹建,2009年2月,经辽宁省政府确定依托朝阳高新区建设辽宁(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产业集群,并于2009年7月全面启动建设。根据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该产业基地的发展建设将分为奠基起步、壮大规模和提升能级3个阶段。
奠基起步阶段(2012-2013年):以优化发展环境和招商引资为主,完成产业基地的整体布局,产业规模化发展开始起步。重点加快产业基地核心生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建设综合性和专业性新能源电器产业孵化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建立新能源电器产业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现有企业,形成一批新能源电器龙头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建成8-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新能源电器产业规模化发展,其中超级电容器成为朝阳市的新兴主导行业和国家研发生产基地之一;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壮大规模阶段(2014-2015年):以延伸和丰厚新能源电器产业链为主,大幅度提高配套率,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物流、会展、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增强对国内外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引导“官、产、学、研、资、介、贸”加强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能源电器产业研发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提升能级阶段(2016-2020年):以提升新能源电器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为主,努力促进新能源电器产业全面发展,建成国内重要的综合性超级电容器产业基地。重点提升创新能力,掌握关键产业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电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
这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就像是一条长长的跑道,有加速、有稳步前进、有冲刺等阶段。为了走好每一步,为了加速推进朝阳高新区向更高目标前进,尽快形成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朝阳高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龙头主导、重点突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按照“项目带动、自主创新、资源整合、规模发展、产业集聚”的发展路径,“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关键,实现三个突破,打造五大产业,构建五大平台”。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朝阳高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成效招商、高速度推进,使园区内厂房林立、路网纵横,取得了超常、快速发展。
目前,园区内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15公里,供电、供暖、给排水、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日趋完善。共入驻企业83家,投资总额达150亿元。现有规模企业14家。其中,2011年新入驻企业30家,新增规模企业5户。2011年,朝阳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8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亿元、增加值1.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一路走来的朝阳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园区的道路上正拓步前行,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纷纷选址这里,一个个创新成果将在这里诞生,朝阳高新区的产业集群正逐步向创新集群转型。
推进平台建设 助推企业发展
朝阳高新区要努力打造成朝阳市新兴主导产业和引领朝阳市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培育成重要的国家级综合性超级电容器产业集群。为此,朝阳高新区在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更是突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平台是产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朝阳高新区大力加快平台建设,创造优化平台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增强对新能源电器企业的吸引力,进而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速度。使公共服务平台成为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通过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孵化孵育平台、投资融资平台、人才集聚平台使朝阳高新区的发展更具活力和持续创新力。
一是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提高本地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本地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程技术中心,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中心水平。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机构科技力量,以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为依托,由政府直接组织“官、产、学、研、资、介、贸”合作,着力建设集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共性科技创新中心,包括打造超级电容器创新平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平台、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创新平台和绿色电池产业创新平台等,大力加强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战略合作。重点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活动,努力提升超级电容器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二是打造孵化孵育平台。为支持创业者到孵化器创业,朝阳高新区在资金、财税减免、科技扶持、简化办事程序等方面给予入驻孵化器企业特别支持。首先,采用建设移交模式(BT)建成了12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平台,用以整合资源,为新能源电器产业发展提供软、硬件服务,包括场地服务、物业服务、商务服务以及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管理培训、风险资金和国际合作等。其次,确立税收减免政策,营造良好孵化运行外部环境。在税费减免方面,入驻企业投产后3年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同时,需要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劳务性和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再次,加强入孵企业管理,提高入孵企业质量。建立企业入孵的“优胜劣汰”机制,严把入孵企业质量关,从企业的带头人到员工团队,从入孵项目到市场前景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把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前景好,并符合新能源电器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选到孵化器来培育。此外,朝阳高新区还成立了创业发展中心,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科技、政策、信息、融资、用工、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截至目前,累计为园区34家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14亿元。
三是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朝阳高新区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回报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企业和个人参加高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投融资运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资金、债券和社会捐赠等,成立科技企业担保公司,在不同层面,为不同规模、不同水平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融资担保,进一步使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是打造人才集聚平台。新能源电器产业发展需要的是技术,而技术来源于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新能源电器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中,朝阳高新区特别重视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并引进高水平人才,增加人才存有量,为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加强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储备;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在岗工人的技能水平,存储足够的高级技工。其次,加强同辽宁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密切合作,组团参加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开展网上招聘,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新能源电器产业集群发展。再次,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实现人才信息资源网络化登记和,实现企业需求与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对接;建立用工机制,降低企业信息搜索成本。第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落实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放宽人才落户政策,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加快高质量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扩大光纤辐射面,实现城区和高新区无缝覆盖。推进三网融合,构筑以区域宽带网为依托的信息高速公路。
朝阳高新区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了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为推动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项目建设 打造创业高地
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令人瞩目的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已经初步在朝阳高新区形成。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目前,朝阳高新区已经呈现出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聚集的良好态势。
在当前形势下,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各国解决能源危机,实现长远发展的共同选择。当下,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日常可以利用的新能源无外乎有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能,但利用这些能量需要各种不同的电器设备,新能源的大量开发推动了新能源电器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器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行业及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朝阳产业,新能源电器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朝阳高新区抓住这个产业发展的势头,不断引进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项目入驻,从而提升园区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为使园区成为一流的新能源电器产业高地,在项目建设方面,朝阳高新区始终坚守项目建设为大、为尊理念,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在抢抓机遇加快新上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完成续建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保证新上项目的快速开工和续建项目的顺畅发展。目前,朝阳高新园区已成为朝阳市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承载地。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纯超级电容器和电容型锂电池已于2010年11月通过北京201所的强制认证和委托认证,技术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1月,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由超级电容器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立塬公司产品进行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立塬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市场前景广阔,具备大规模产业化条件。近期,该企业准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科技成果新闻会。目前,立塬公司电动大巴、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多种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型产品路试已经成功,并赢得了产品用户的一致好评。据了解,立塬公司准备在面积100亩的土地上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电容型锂电池产业化项目。现已完成厂房主体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8亿元。由辽宁朝阳太阳能科技公司、辽宁朝阳光伏科技公司和辽宁朝阳新能源科技公司等3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850亩的光伏产业链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之中,目前太阳能组件封装生产线已经正式生产,产品已通过欧盟TUV认证;电池片生产线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正在试生产;硅片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底前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辽宁天华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正在办理前期开工手续。朝阳太阳能产业基地建成以后,太阳能发电在享受国家每度1元的标杆电价基础上,辽宁省政府每度再补助0.3元。由远大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的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占地80亩,一期厂房已经完工,拟于年底前进行设备安装调试,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4亿元。由太平洋电梯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辽西地区惟一的电梯生产项目占地150亩,设计年产1.5万部电梯,现在部分设备已经到位正在试生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30亿元。这么多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朝阳高新区未来的发展聚集了更多产能。
关键词:高职教育;典型任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47-02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汽车石油消耗量每年达到7~11亿桶,成为导致我国石油资源需求和环境破坏与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家提出,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应占汽车保有量的50%以上,年生产销售电动汽车可达1 000~1 950万辆,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发展将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需要建设一支规模与之相适应、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新能源技术人才队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新兴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笔者拟针对高职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做一些探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是以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为前提和基础的,并以人才市场、企业调查、招聘广告、网络媒体等作为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同时采取面谈、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多角度的市场调查,了解区域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情况、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需求情况、学生择业兴趣与意愿的情况等等。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入手,深化和完善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和学习单元,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及职业技术关键能力。其次,应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的市场调研是进行专业设置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人才技能需求分析,结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确定高职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论知识,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和工具,具备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试、检测、维护、维修技能,从事新能源汽车装配与调试、销售、维修等技术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典型任务与职业能力定位分析 聘请来自毕业生就业范围内的企业专家,因为企业专家来自不同企业,其工作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基本上能保证工作分析的完整性,保证工作模块基本覆盖岗位群。高职院校应综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工作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为后继课程体系的构建打好基础。
行动领域归纳 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有些能力是共同的,可依据典型任务中的技术能力对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归纳出行动领域;同时,应根据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递进重构,将典型工作任务中需要的知识、技能按教学规律转换为课程,从而确定课程体系。
学习领域转换 任何一种教育,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都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课程是在学习领域中能实现某种职业能力,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几个部分构成的教学单元。要求学习目标能体现培养目标,学习内容能贯穿工作任务,学习时间能包括实践与理论的综合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应体现“理论知识够用,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原则。在学习领域内,各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共同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而展开。
1.学习目标的制定。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习目标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帮助学生形成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维修、售后服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方法和专业技能。
2.学习领域的分解。学习目标必须通过内容来体现,学习内容应包括典型工作任务。要将理论知识具体化,以典型任务完成为载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专业训练;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分解,构成学习单元,使之条理化,符合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3.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内容确定后,应根据专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联系,划分学习单元,选择教学方法,形成教案。教学实施方案应打破学科体系和章节结构,将学习内容按照工作任务、项目或案例,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方法,还应在丰富的生产经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传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框架性教学计划 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每个学期都应确定培养目标,并围绕目标设置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要循序渐进,由基础能力到高级能力,由岗位能力到综合能力。同时应该将入学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纳入实训培养体系中。新能源汽车专业框架性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在能源结构调整和汽车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课程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课程结构是课程体系的框架。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的适应性强,因此,在授课形式和内容上都应随行业发展而不断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J].汽车实用技术,2012(4):8.
[2]陈柳钦.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汽车工业研究,2010(6):15-24.
[3]贺大松.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11(4):43-45.
[4]傅伟,柳青松,邓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0(9):40-42.
[5]唐耀红,何翠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9-20.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13-15.
[7]李法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设计与实践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32):92-93.
如何提升水平?向时代趋势看齐!
纵观国外制造业巨头,IBM从硬件制造者蜕变为硬件问题解决者,卡特彼勒从工程设备生产商转变为生产技术培训商……回顾国内制造业领先者,华为投入大量资金,搭建产品售后体系……制造业服务化成为转型“利器”。
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庆,探索“制造业服务化”途径,一方面,能够促进行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可以助推“制造强市”建设,实现“基地”功能。
本期“改革视点”栏目,刊登三篇文稿,介绍重庆制造业服务化探路者的独到经验,以供借鉴。
用服务延伸产业链下游
――制造企业要搞好产品周期服务:诊断故障、维护检修、远程咨询、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在线商店等,把产业链向服务延伸。
路径
转变“专注制造”的单线思维,走出生产制作基地,围绕产品功能,衍生服务业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通产业“全生态链”,实现服务拉动生产的经济效益。
2015年11月11日凌晨,渝北区新溉大道251号停车场。
盼达用车员工关掉车灯,走出驾驶室。最后一辆新能源汽车停放完毕。站在车门旁,沿着车顶望去,三辆同款汽车与它并排,正等待着第一位租客。
盼达用车是重庆力帆集团旗下公司,是该集团搭建汽车分时租赁平台的开路先锋。
半年前,重庆力帆集团向盼达用车交付了首批新能源汽车,筹划在主城九区的商业中心、办公楼宇、居民小区,初步开设45个站点,以每小时19元,每天99元的价格,分时出租。
汽车制造企业变成了汽车租用商,有人好奇,是不是不务正业?
走出工厂
重庆力帆集团“剑走偏锋”蓄谋已久。
2015年元旦刚过。重庆力帆集团总裁办公室。
看了集团投资总监送来的《年度报告》,集团总裁尹明善表情有些焦躁。
过去一年,重庆力帆集团乘用车销售量仅17.4万辆,同比下滑8.6%,利润同比降低超过9%。
这不是尹明善所期待的结果,一场变革即将开始。
长年摸爬滚打的经历,让尹明善看到了新机会。
两年前,财政部颁布《2013年―2015年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可观,制造企业纷纷“下海”。
弄潮儿很多,但并不意味着谁都能分到这杯羹。尹明善想法十分明确,“用服务带动生产,走产业持续发展之路”。
2016年6月8日,“力帆之夜”品牌盛典举行。盛典上,重庆力帆集团推出“泛蓝生活计划”――提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专车租赁、企事业机构团体长租等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改变人们的用车习惯和出行方式。
“电车先租后卖。”尹明善演说时称,“要疏通力帆产业链的各环节。”
贴近用户
宣布“泛蓝生活计划”时,尹明善的智囊团多了一张陌生面孔――陈卫。
陈卫是重庆无线绿洲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2015年5月26日,重庆力帆集团收购无线绿洲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陈卫出任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陈卫上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开发汽车租赁平台的支持系统。
汽车租赁不是新鲜事。以前,租一辆汽车至少得花费半个时日。拨打租赁公司电话,了解车型、车况,确定是否为己所需;填写《汽车租赁登记表》,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原件及复印件,签订租赁合同;与业务员一起验车,领取车钥匙。
一单汽车租赁交易完成,让人身心俱疲。重庆力帆集团不想搭建这样的租赁服务平台。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市场。陈卫说:“力帆的思维逻辑里,最关心什么是消费者想要的。既然要做服务,就得走心,黏住他们。”
“互联网+车联网+租赁服务”,成为研发团队工作的风向标。他们想要借此来减少交易时间。
2015年9月初,租赁业务启动前,陈卫把租赁用车APP交付给了盼达用车。
这款APP可以实现远程订车、就近取车、手机解锁、站点还车、移动支付等功能,从租车到用车,全程用时不超过10分钟。
消除担忧
尹明善明白服务与技术的关联性。聘用陈卫的另一层用意,是希望他能够带领研发团队,解除消费者的担忧。
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不便,让消费者没有勇气“裸爱”新能源汽车以及它的租赁服务。
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充电桩充电模式。每个地区的充电桩数量,每个电桩储存容量都十分有限。
国家能源局报告曾显示,投资20000亿元,建立480万个充电桩,只能解决500万台新能源汽车用电问题。而电费+服务费+充电费,每Ekg(新能源汽车供能计量单位)的成本不低于6元,也远远高于燃料汽车的价格。
重庆力帆集团在启动“泛蓝生活计划”的同时,“深蓝能源计划”开启,它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模式改革。
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陈卫的研发团队取得了三个革新成果――利用电能储能技术,将废弃、多余电能转移至消费者就近充电桩,解决单电桩电能不足问题;
创新电能供给技术,实现三分钟更换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供能模式,换电与加油一样便捷;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延长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周期至十年以上,降低电能消费成本。
“这些技术突破,让租客不用担心,租赁的汽车跑到一半没地方充电。一通电话,随时给能。”陈卫说,“以后,租客购买力帆的新能源汽车的几率也会增大。”
持续升级
2015年11月11日,早上7点15分,渝北区新溉大道251号停车场内。
第一位租客拿到钥匙,打开车灯,启动汽车,租赁平台迎来“开门红”。
半年时间,盼达用车重庆租赁站点增加15个,新能源汽车租赁车辆投放增长20余倍,市民越来越青睐分时租赁。
2016年3月16日,盼达用车正式进入公务车租赁市场,向意大利驻渝总领馆交付首台国产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有200辆新能源汽车投放,专门租赁给在渝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热度持续不减,市场正在延伸。
2016年4月22日,盼达用车第一次走出重庆,在河南搭建“电客栈”。电客栈夜间集中对电池进行充电,白天为盼达用车运营的新能源车换电,赢得了市外租赁市场良好口碑。
2016年6月4日,盼达用车在杭州市智慧产业园、浙商财富中心、杭钢冶金大厦、西溪天堂商业街、越秀星汇悦城等地设立站点,开通分时租赁服务,备受当地关注。
“用服务带动生产,走产业持续之路。”尹明善不是随口一说。
首设新能源展区受热捧
我国新能源产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青睐,加上政策扶持的利好,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前景广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116届广交会与时俱进,在第一期新设新能源展区,为新能源行业搭建更对口的供需对接桥梁。
据广交会负责组展事务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设立新能源展区之前,已经有部分新能源的企业参展,分布在家用电器、电子电气产品等展区。设立了新能源展区以后,将这类别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并按专业化细分为“太阳能光伏产品”“太阳能光热产品”“风能及其他新能源产品”三大类别,从采购商角度来说,这更方便他们的采购;而对于参展企业来说,前来洽谈的采购商也更加专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交流,参展效果大大提升。
新能源展区一经推出即受到追捧,报名的企业趋之若鹜,供不应求。据了解,有400多家新能源企业提出了申请,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最终仅有80家企业入选参展。
专业客商的精准对接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新能源参展企业的展位上人头攒动,采购商和参展商围桌而坐,谈笑风生。其中不乏许多行业龙头企业的身影,包括常州天合光能、英利、山东皇明、广东汉能、江苏金坛正信等。
在浙江格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印度采购商Syed FlazHussain正和格普公司的工作人员商谈。他告诉记者,印度的电价很贵,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不仅能够缓解用电紧张,而且清洁无污染,所以太阳能产品在印度特别是印度农村非常受欢迎。虽然首次参加广交会,他们对展位设置并不熟悉,但是了解到广交会专门设立了新能源展区,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展位,非常方便。
格普的工作人员胡小姐说,新能源展区细分出来后客人更加集中了,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浙江博伟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也告诉记者,新能源展区的设立让参展企业的区位更加清晰明了,新老客户纷纷反映展位比较方便寻找。
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市场部总监朱丹泽也认为,设立新能源展区非常有意义。以前他们是在照明展区把新能源产品与照明产品放在一起参展,前来照明馆的采购商很多都不了解太阳能产品,工作人员只得反复给采购商解释产品的原理和功能。而新能源展区设立后,到展位咨询的采购商都非常专业,显示了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参展效果也更好了,希望未来能够增设新能源品牌展位,方便品牌企业参展。
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新能源展区的设立让他们觉得很贴心,但是此次展位普遍太小,汉能原本策划展示太阳能在房车上的应用方案无法实施,还有一部分新能源产品也因无处摆放而只能采用照片墙展示,觉得有些遗憾,希望以后广交会能够允许新能源参展企业申请更大的展位。
知名参展商各亮杀手锏
在新能源展区的展位上,一台设计精巧的手提式正方体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明黄色的正面搭配银灰色的机身、圆润简洁的线条、两侧的内藏式和顶部的手提式便携设计显示出其与众不同。
记者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市场部市场总监朱丹泽处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移动系统(Solar Powerbank)“来头不小”,它设计精巧,处处体现着人性化工业设计的心血结晶,同时也获得了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的金奖。记者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移动系统不仅可以外接太阳能电池板向外供电,还集移动电源、收音机和MP3功能于一身,非常适合自驾旅游使用。
记者看到,该移动系统的顶部为提手设计,方便手提携带;正面上方并排着两个USB插口,可给手机等数码产品充电;往下是黑色长方形MP3,在偏右侧的USB插口处插入U盘,便可流淌出美妙音乐;最下方,一根小巧的银色收音机天线折叠放置;移动系统的两侧则采用内藏式设计,将藏在其中的线夹与其他太阳能移动系统连接,可实现“联机操作”,增强了产品的可拓展性。
朱丹泽告诉记者,这款太阳能移动系统的备受热捧,不仅和其人性化的工业设计有关,和其选用的好材质也密不可分。原来,这款手提式的便携系统的外壳采用工程塑料,相较于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材料而已,工程塑料的承重性更强,但重量却大大减轻,更加轻巧便携。
在本届广交会上,另一光伏巨头天合光能也携新品重装亮相,展出双玻无框组件、易安装支架、光伏离网一体机等全线产品。这是天合光能由组件制造商向综合性光伏产品服务商转型中的一次全产品展示。
据介绍,天合光能将展示包括组件、电站开发、民用屋顶系统集成以及光伏离网系统应用等在内的业务线。天合光能近年来向应用端延伸,积极转变成为集制造商、系统开发商及运营商为一体的综合性光伏产品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