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比尾巴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
1.
认识“比、尾”等
11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4
个字
和竖提
1
个笔画。
2.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
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喜爱动物、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重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几张有关动物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小朋友,上面的小动物你认识吗?
2.导入:说一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6比尾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导入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尾巴
嘴巴
谁的
谁家
长城
长江
长短
短了
把手
扫把
雨伞
打伞
白兔
兔子
(1-3)
(4-5)
最高
最好
公鸡
公共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短”,后鼻音“公”,平舌音“最
伞”,翘舌音“谁、长”等。)
②学习提手旁、八字头
2
个偏旁
“公”的偏旁是八字头,上面是个小八。容易和“伞”的人字头混淆。注意“伞”的偏旁是人字头。
“把”的偏旁是提手旁(扌),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和手有关。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字族识字:“把和巴”
找反义词:长——短
组词法:“巴、伞、兔”分别组词为:尾巴、雨伞、兔子
熟字相加的方法:“尾”是“尸+毛”;“谁”是“讠+隹”,“最”是“日+耳+又”。
(2)学习多音字:长(cháng
zhǎng)
练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谁的尾巴长?
这里的加点字“长”读“cháng”,意思是“长度大,与‘短’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意思是“生长、增加”,组词分别如下:
长
zhǎng(长大)(长高)
cháng(变长)(长处)
②读一读:
等他长(zhǎng)大了,腿就变长(cháng)了。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好看
有些像;像。本文指松鼠的尾
巴好像一把伞。
好像
看着舒服;美观。本文指孔雀的
尾巴好看。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多元识字,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为课文的学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长
比
巴
把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认识新的笔画“竖提”
(6-15)
师范写讲解: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长”,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线上收笔。
“比”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中线写起,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巴”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把”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小些,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
笔。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障碍,初读课文后,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6-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
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导入,学习目标的出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在这小节里,是三个什么句?(问句)
(2)什么是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
(3)找出本小节的一对反义词。(长-短)
(4)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读好问句
疑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读这样的句子时,表示疑问的词(如:谁、什么等)要重读,最后一个字的语调要上扬,声音适当拉长。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板书: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2)“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
4.品读第三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1)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弯-直)
(2)“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还可以说“鸭子的嘴巴扁”)
(3)指导朗读:朗读时,语气要上扬。
5.品读第四小节。
出示: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3)
(4-10)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
(2)本小节分别写出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什么特点?
(公鸡的尾巴是弯弯的,鸭子的尾巴是扁扁的,孔雀的尾巴最美丽。)
(板书: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3)你从“最”字读出了什么?
(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做问答游戏,朗读时注意读好问句。
背诵时可以认真看图,想象动物尾巴的样子,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照样子做问答小游戏。
谁的尾巴最好看?
谁的样子最可爱?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兔子的样子最可爱。
示例:谁的手儿巧?丽丽的手儿巧。
谁的字写得最好看?明明的字写得最好看。
3.仿照课文写一写,你也是小作家。
谁的尾巴(
长)?
谁的尾巴(
松)?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桨)?
(老虎)的尾巴(长
)。
(小马)的尾巴(松
)。
(小鱼)的尾巴(好像一支桨)。
4.
推荐阅读《比嘴巴》。
听读比嘴巴,了解动物的嘴巴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给爸爸妈妈或者别的小朋友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仿写课文,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
五、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板书:动物们的尾巴
各具特点)
六、学习写法
学一法:问答式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采取三问三答的形式,写出了六种小
(11)
(12)
(13)
动物尾巴的特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做拍手游戏。运用这种问答形式写作,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举一例: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
练一练:练习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说话。
(
)
示例:哪里景色美如画?西湖景色美如画。
七、课堂小结
《比尾巴》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我们知道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八、主题延伸: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你知道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画一画,写一写。
猫的尾巴是保持其身体平衡、调整、配合身体其他部位完成某些动作的器官。猫尾巴的动作也常常表达某一感情,如乞食时,尾巴向上笔直翘立,尾尖向一旁或向前微弯;尾巴温和轻柔地摆动,是亲昵和高兴的表示,亦是思考时的动作;如尾巴猛力地拍打,则表示生气;当尾巴出现痉挛性活动,则大多表示愤怒和受惊。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4)
(15)
(16-17)
(18)
板书设计
(课件19)
长
猴子
比尾巴
短
兔子
一把伞
松鼠
动物们的尾巴
弯
公鸡
各具特色
扁
鸭子
最好看
孔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安排了同桌、师生问答、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中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不足之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阅读可以修养我们的身心,增长我们的见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老师还应该努力想办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率,授予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语文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无法引起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老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进行课堂导入,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比尾巴》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来进行教学,老师可以将课本上出现的动物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这些动物,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动物的尾巴,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传授相应的阅读技巧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果学生的阅读效率一直都比较低,那就会降低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厌恶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比如,老师可以教授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做一些相应的标志,比如,分段的标志或者是打问号(表明自己看不懂),以方便第二次有重点地翻看。通过传授这些阅读技巧,可以相应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不够的,因此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开展课文阅读,而且进行课外阅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介绍几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可以是故事书,也可以是一些寓言书,譬如老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全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完善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丨、丿、”和1个偏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二、教材说明:
本课为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过程,以利学生理解字义,认记字形,激发他们热爱汉字。
教学重点是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建议:
(一)认字、写字
1、认字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认字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先指导学一个字,归纳学法,再组织自学。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认读“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告诉学生这种模拟实物的样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读一读、记一记“目”。最后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在掌握学法后自学其余生字。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学生没有说到的为难点,就重点指导。在学生说字时,教师要针对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
巩固生字除认读外可采用图片与生字连一连、贴一贴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给它们分分组,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领着大家读一读。
2、写字
结合“十、木、禾”的书写,本课要认识“丨、丿、”三种笔画,知道“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条笔顺规则。为此,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
竖,有悬针竖、垂露竖两种。(竖的名称不必讲,或俗称带针尖的和不带针尖的)竖从上到下要写直。带针尖的起笔要重,逐渐轻下去,收笔处为针尖状;不带针尖的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注意把力送到笔尖。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同时送力到笔尖。
本课的三个字较前有难度,教师必须当堂示范,示范的同时让学生跟着比划,以记住笔顺,感悟笔笔到位。三个字的写法是:
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带针尖。
木:横短竖长,不带针尖。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
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
(二)实践活动
课后“我会连”为扩展练习,其中的生字,学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汉字中这类象形字还有不少,只要联想实物的形状,很容易记住。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连一连,试着认一认,教师再检查、纠正,指点识字的方法。
配合本课教学还可以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在你认识的汉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实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说得出相像即可。
2、猜字游戏。(不拘于学过的生字,自己认识也可。)
“木”加一笔是什么字?(禾、本)加两笔呢?(米、机)
“口”加一笔是什么字?(中、日)加两笔呢?(目、田、白、右)
五、教学设计举例
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自主学习。
(一)尝试认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问问谁认识,是怎么会认的?(这三个字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生活中也有接触,利用学生生活积累认字,激发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动学习。)
(二)揭示课题,教“目”字
1、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2、以学“目”为例指导学习方法。
(三)学生自学其余的字
(四)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教师相机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兔”为例,并认识“”。
3、再读字、看图,体会生字的象形特点。
(五)巩固生字
1、用卡片比赛认读。
2、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3、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六)指导写字
(七)扩展练习
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好比做事,有“虎头蛇尾”之嫌,意思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马马虎虎,有始无终必然留下遗憾;又比如写文章,有“虎头猪肚豹尾”之说,意思是,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漂亮有力。课堂教学也是这个道理。若干年前,在普教圈子里,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有所谓“”说,意思是,一堂课,犹如戏剧,要有,尤其是一堂课的尾声阶段,形成才显得精彩。这里的所谓“”,无非是一种类比,当然不能等同于戏剧的“”,也不必追求戏剧一般的“”效果。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不是太苛刻于语言表达是否“精确”的话,就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而言,“”的见解是有些道理的,无疑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目标:教学能够吸引学生,才能使学生保持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我们不妨设想,一堂课的主体部分有声有色,课的压轴部分仍然有“戏”,这是为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预期目标增色啊!
笔者在组织上海市闸北区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教研活动中,也时常对课堂教学的“压轴”部分表示关注、提出要求,教师们展示的公开课,有一些“压轴”部分还算有“戏”的例子,姑且拿来说说。
一、“压轴”呼应“伊始”,唤起责任意识
(三泉路小学杨莉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说说洋快餐》的尾声阶段——)
PPT课件:出示中式快餐店、洋快餐店的经营场景图。
教师:中式食物品种丰富,可以满足我们的不同需求。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中式快餐店的生意并没有洋快餐的生意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通过今天对洋快餐的分析研究,学习洋快餐的成功经验,为我们的中式快餐店提些建议吗?
学生:经常推出一些新的食物,吸引消费者。/可以像洋快餐那样多做些广告。/在外卖打包服务上可以多向洋快餐学习。/安排小孩活动的场所,吸引儿童去吃。/发放优惠券,凭券购买有优惠……
课后讨论的时候,很多教师都感叹,杨老师的“压轴戏”,有首尾形成呼应的巧妙啊!在本课时的开始阶段,杨老师有“为什么这些人肚子饿的时候喜欢选择吃洋快餐”的提问,学生的即兴回答又成为了“压轴戏”环节“为中式快餐店提些建议”的内容,洋为中用,民族快餐业的发展显然也需要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压轴戏”,让本课时“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好过洋快餐”的讨论和分析,升华到了“唤起支持民族餐饮业发展的责任意识”的高度。看似简简单单的“提些建议”,其实是蕴涵着教学设计的巧妙和升华主题的意图的。
二、拓宽认识视野,强化护眼意识
(乌镇路小学陈蓓艳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护眼习惯巧养成》的尾声阶段——)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眼镜,也是起到保护眼睛作用的,所以,它们都叫做 “护目镜”。你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该选用哪种护目镜吗?
PPT课件:出示8种眼镜,出示电焊、日食、潜水、雪山、电脑、敲打、野外、医生等场景。
本课时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引导学生认识近视眼的成因、交流保护眼睛的计划、动手制作“好坐姿保持绳”、知道形成好习惯对于预防近视眼发生的意义。很明显,陈老师的“压轴戏”是要拓宽学生的眼界。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反应来看,学生尽管知道一些电焊、潜水等场景下的护眼要求,还是对众多的护目镜表示出了新鲜感:原来在生活的不少情景中,都必须做好保护眼睛的工作啊!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学生的认识视野恐怕就只能局限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了。
三、感受年岁变化,激起敬老情怀
(笔者“下水”执教的小学四年级《社区老人状况调查》的尾声阶段——)
教师:在结束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吴老师想介绍大家认识一位名叫“光仔”的小朋友,他10岁了,和我们一样大。10岁的小朋友,会想老年人的问题吗?肯定不会!后来,他喝下了一个流浪汉给的神奇药水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PPT课件:以连续重叠播映图片方式展示“光仔”10岁、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55岁、60岁、70岁、80岁的变化。(图片选自香港故事片《童梦奇缘》)
教师:如果是你,获得了这样的体验,你会产生怎么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围绕“社区老人状况”来确定调查内容、编写采访提纲、参与模拟采访活动是本课时教学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进程中,学生交流了社区老人的生活状况,认识了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境界,了解了社会各方敬老助老的具体工作内容。课后,学生将要进行调查活动。笔者的朴素想法是:只有激起了学生的敬老爱老情怀,然后展开调查活动,才更有利于产生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其时,正值香港故事片《童梦奇缘》上映未久,选择这样一组图片,希望让学生有一些“设身处地”的“换位”感受。从课堂的实际反应来看,学生的情绪被引向了“”,想想也是,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啊!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虽然教学过程已经很完整,但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上,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四、提示行为方式,提升主题价值
(童园实验小学朱妍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低碳世博知多少》的尾声阶段——)
教师:低碳方式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心人归纳了“21项低碳生活方式”,朱老师收集了一些,你觉得哪些是我们现在就能够做到的?
PPT课件:以连续播映方式展示一组图片:①点亮节能灯,省电看得清;②电脑屏幕暗一点,节能又护眼;③饮水机不要一直开,闲置断电省能源;④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⑤使用普通冰箱要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将冷冻室内需解冻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冻;⑥低层少用电梯常步行,锻炼身体还节能……
这一课时的教学在学生计算机房里进行,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围绕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方面的一系列低碳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用“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方式来了解和认识。看得出,朱老师的“压轴戏”是要强化低碳理念的现实意义,呈现的内容都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做得到的内容出发,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反应来看,不少学生都能即时交流自己能够做到的“低碳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这样的“压轴戏”,虽然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仍然完整,但总是会留有脱离学生日常生活“空对空”的遗憾。
还可以举出许多类似的例子。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堂课是否成功、精彩,很大程度上,压轴是否有“戏”,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述几个课例而言,短短几分钟的“压轴戏”,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激起学生的敬老情怀,提示学生的行为方式……如此种种都是一堂课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啊!
让课堂教学的压轴有“戏”,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倒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大体上,可以从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的角度以进行“拓展”“应用”的方式来展开设计,比如上述课例中的“护目镜”是“护眼”的拓展,“低碳生活方式”是“上海世博会低碳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的来说,对“压轴戏”设计的基本要求可以概要表述为:拓宽眼界,加深理解,促进行为,形成能力。至于《说说洋快餐》课例形成的“压轴”呼应“伊始”效果,《社区老人状况调查》课例营造的体验年龄变化氛围,还涉及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作进一步探究的话题。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知识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上称为“问题意识”。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因此,将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成功关键,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营造民主氛围——敢问
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意识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意思培养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倡“思维无”。同时还应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讽刺、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分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二、创设问题情景——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必须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我就给学生创设了我们开学布置教室展示台的情境,让同学们自己设置,他们就用手比要多长的花边,要多大的装饰纸.........可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于是我就导入课题,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适时评价——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作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学生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以跟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长期以来,人们倡导“堂之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观念,期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事实上,这是人为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如:我在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后,有学生提出:“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比直角大的角叫什么角?还有两个边平行,还是角吗?”由于下课铃已经响了,我就说:“同学们,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在继续研究,好吗?”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可以让学生将课堂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跟多的未知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生的需要,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学问学问,要学就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但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于课堂纪律还没什么概念。刚开学的前几天,上课时孩子们自顾自地想说就说,想上讲台就跑上来了,坐着也是东倒西歪。这样的现象让一年级的教师都觉得课很难上。那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一年级第一周并没按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常规训练,引领孩子们“幼小”顺利过渡。我在课堂上也巧妙的采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办法强化课堂纪律,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让孩子们尽快转变学龄心理,及时进入小学生应有的学习角色。
一、“录像机”的魅力
第一天上课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叽叽喳喳像群小麻雀。我也不着急,先和孩子们聊天,夸那些表现乖的孩子,告诉他们我用眼睛当录像机,录下每一个同学可爱的样子,谁最听话,坐得最端正,眼睛最亮,我就先把可爱的样子录在我的心里,最爱最爱他(她)。嘿,你别说,这一招可把绝大多数的孩子镇住了,一个个坐得直直的,扑闪着大眼睛望着我,我一一送上赞许的目光,对于个别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我用眼神提醒他,或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提醒他,我希望记住他的是最可爱的样子,如果不好的行为把可爱的样子从我心里挤走了就麻烦了!一年级的孩子真单纯,谁不想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啊!很快孩子们开始跟着我的提示行动了。我心中窃喜!于是我开始了行为习惯训练,我们一起在加分的竞赛和游戏中学习问候、站姿、坐姿、摆放书包和学习用品,两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状态和我刚见到他们的一瞬间有了不可小觑的进步。下课了,愉快地和小不点们说再见,惊喜发现孩子们声音里拖着的“长尾巴”不见了!并按老师的要求放好了凳子再出去。还有孩子跑来问我:“老师,你把我可爱的样子录下来了吗?”“录下来啦!你最可爱啦!”孩子还蹦乱跳地去玩了,看着孩子们一点点地进步,心里美滋滋的,小有成就感!
二、“学习伙伴”进课堂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高尔基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开小差是很常见的现象,老师如果一味地批评势必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的方式,引进孩子们喜欢的“学习伙伴”——喜羊羊、海绵宝宝、拼音宝宝、生字王国的国王……让这些虚拟的人物形象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生硬的批评效果好多了。
案例1:“拼音宝宝”说话
“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拼音宝宝,谁回家把这些新朋友介绍给自己的家长了?”小手林立!“听听,谁在说话?(故作倾听状)”霎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哦,是拼音宝宝们在说话!”“说什么呀?”“想知道?那可得坐得端端正正我才告诉你们!”呼啦一下坐得笔直,眼睛还亮闪闪的……一节课,孩子们都在“拼音宝宝”的提示下或惊叹、或欣喜、或……
案例2:“喜羊羊”监考官
复习拼音,如果除了读就是写,孩子们会觉得很无趣,怎样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冥思苦想一番,我决定把“喜羊羊”作为学习伙伴带进了课堂。一开课,我故作神秘地说:“孩子们,我们拼音部分学完了,今天我们要到拼音王国考拼音小博士,不过今天与从前不一样,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学习伙伴作为这次我们考博的监考官……”“谁啊?怎么没看到?”我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当我告诉孩子们喜羊羊设了几道关卡,全部闯过他就会为我们开启拼音王国的大门时,孩子们的兴奋细胞被完全调动起来了。我提醒孩子们,喜羊羊在隐身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认认真真学习才能闯关成功。我的复习课就拿喜羊羊说事,这可比我的夸奖,或我的提示更吸引孩子们。“喜羊羊说小朋友们学习认真,全部通过第一关!”“耶!”孩子们一阵欢呼。“肖遥,喜羊羊在看着你哦!开小差我们全部都不能闯过第二关,那可……”你看肖遥淘气地往四周张望一番,立刻坐端正了。“胡洲翱,快坐好,天啊,幸好喜羊羊被村长叫回去了,不然我们不能闯过这一关了!”这家伙腼腆一笑,小手不在玩东西了。就这样我们复习完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在一次次的欢呼中,我们闯过了一关又一关,最后由“喜羊羊”打开拼音王国的大门,迎接孩子们去考“拼音小博士”。欢乐的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开心地去操场上玩,我也满怀欣喜地完成了当天的教学任务。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在学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力求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巧设“趣味”,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路探寻,我期待着用“趣味”点燃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前充分预设,做好课堂阅读方向的引领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的预设尤为重要,因为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进行的,即便是那些生成的问题,教师也是可以预见的。课前充分的预设是为了更有效地生成,而有效生成则必须依赖于充分的预设。课前预设充分,课堂生成就会显得很自然,如果不能自然生成,或者生成的效果不好,那一定是教师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预设。具体来说,课前预设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抓住标题进行预设。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有的文章标题是对最主要内容的概括,如《飞夺泸定桥》《小壁虎借尾巴》;有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再见了,亲人》;有的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海滨仲夏夜》《林海》等等。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分析标题中的关键字,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想象。对于标题把握越准确,理解越透彻,课堂的生成就越自然,师生的互动也就越有把握。
2.在初读时充分预设。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对阅读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往往能够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是否有文字方面的障碍,能否读通读顺文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考虑学生能否顺利理解文章的内容,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阅读之后是否能够把握课文的基本情感,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初步阅读教师想得越充分,预设得越充分,课堂的灵活性就越大,这样有利于教师采取恰当的引领方法,使课堂能够自动生成、动态发展。
3.在精读时巧妙预设。精读是对文章重点字词句段的品读,也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充分感悟,是阅读教学的升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用心体会,用心感悟,体现生成性。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精读时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当学生提出预料外的问题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好恰当调整。
4.在布置作业时合理预设。作业预设如同课前预设一样,是课堂预设不可缺少的环节,该环节是教师对学生朗读、理解、感悟程度的进一步深化。因此,教师在预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课前预设的导学案、课后的作业提示、课外的阅读作业等等,并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某节课教学的重点预设相应的作业。
以上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并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帮助学生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课外阅读促课内阅读的生成互动。
二、目标引领,活化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与语言知识的教学相比,难度大,收效少,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造成的。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不能将“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法;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使得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丧失了阅读的激情,课堂沉闷、呆板。因此,教师要以目标引领课堂,建构灵动的阅读课堂,活化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思想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表达的舞台。
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生成的课堂,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要做好时间和空间的调节,把握好在什么时间生成,在什么地方互动,要充分考虑生成什么,师生之间怎样互动,同时也要考虑到时空调控的有效性。对于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只要有利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行。教师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整预先的教学设计,生成新的内容。问题的生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问题的关键点和生发点上下工夫,比如可以抓住特殊的标点符号、关键的字词句、重要的语段等等,这些都是富有价值的问题生成的地方,利用得好就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方法引领,提高阅读效率
1.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素质提升的迫切性
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更使得国民的社会生活显著变化,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追求生活的品位,初等教育类师范生作为时代的宠儿,接受着高等教育,享受着时代的缤纷。然而,看到有人随心情频繁地改变着发型的颜色、配合着服饰和妆容时,他们可曾想过染发剂和化妆品的成分是否有害健康,甚至有可能引发疾病?他们将手机挂在胸前或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聊天时,是否知道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人们在捧着张悟本的畅销书、排队购买绿豆时,他们是否怀疑过绿豆、长茄子包治百病的药用疗效?时下,我国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2010年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也就是说,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对职业声望的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技术职业的声望较高,教师、科学家、医生排在前三位。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教师的期望很高。
教师的科学素质对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小学的各个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语文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教科书中约有30多篇课文与科学教育有关,约占课文总数的12%,如《小壁虎借尾巴》告诉孩子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小蝌蚪找妈妈》展示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植物妈妈有办法》介绍了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法;《我要的是葫芦》暗示了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小柳树和小枣树》对比出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回声》揭示了回声的原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高年级语文还收录了不少科普文章和科学说明文,《我爱绿叶》运用具体数字列举了绿叶的功能,说明绿叶是怎样造福于人类的;《太阳》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以及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航天飞机》描述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功能;《银鲸》描述了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小学数学与科学更是联系紧密,一方面学生运用数学等手段解决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又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如学生学习了《分类》以后,能够按照一定的原则或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逐步运用这一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立置》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观察物体》帮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学习《我长高了》形成测量的基本技能,会测量身高、体重以及身边的事物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美术、音乐等与科学以各自的学科的特点相互融合,呈现多元化信息,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画是学生表达意见、直观记录的好方法,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感受,学生喜欢,不受年龄限制。这些学科渗透科学意识、科学思维,既满足了儿童的天性,又有利于儿童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从我国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对小学教师科学素质状况做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小学教师存在着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对科学的作用认识模糊不清等问题。高师初等教育专业是为小学输送师资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教育,尤为迫切。学校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在校学生乐于接受科学素质教育,使他们能以多种渠道获取科学知识,自主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关心社会重要事件和典型的社会现象,注重科学研究方法与过程,提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科学素质的小学教师的输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不均衡的状况,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科学素质,切实保证科学启蒙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建设科技高度发展的创新型国家。
2.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方向性
目前,我国学生在高级中学阶段就分科学习了,在高考的指挥棒驱使下,文科和理科学生各自在自己的知识海洋中驰骋,很少出现交叉。文科学生即使与自然科学学科擦肩也不愿意投之以眸,这种心态会一直持续,在初等教育专业中文方向的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明显体现出来,大部分学生选择社会方面的学科,而惧怕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理科学生虽然选择了理科,但为了应付高考,只能埋头于题海中,忽略了自然科学知识以外的东西,距离高科学素质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师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应普遍、全面地开展。
2.1 在课程结构上提供保证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向,如中文方向、英语方向、数学方向、计算机方向等,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专业课程和共同课程,共同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我院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增设了科学实用教学法校本选修课程,为部分学生了解科学教育、掌握科学教育技能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没有选课的同学则无法享受到这一教育资源,因此,应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科学素质的进一步形成提供保证。学校还可以通过科学学术讲座、科技节等活动形式加以有益的补充。
在学校科学地设置课程结构的同时,任课教师也要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单一传授的教学模式,比如,可对“小学科学的相关知识”与“科学教师必备的实验技能”进行整合,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时,组织学生做植物标本或叶脉书签;学习昆虫的时候,组织学生观察昆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制作昆虫标本;学习微小植物和动物时,让学生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习混合物和溶液等有关概念时,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和过滤等实验操作;学习杠杆、滑轮等理论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等实物,体会、分析其应用的原理。“自制教具学具能力”和“科技创新制作”教学时,可以设计成活动课,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做的技能形成的同时,体会自制教具学具的特征和意义,总结自制教具和科技创作的方法,探讨指导小学生自制学具和科技小制作的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布置学生收集科学案例,一方面由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科学案例,然后组织同学讨论,以例说理,以例归类,总结出方法和程序。“学习方式”和“课程的评价”既是教学内容,又可作为上课的形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与感知,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相对比,利弊自现,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教学实务知识,具有实用价值。
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的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学生不仅构建科学知识,同时又可形成科学技能,掌握科学方法,还可进行情感体验,更新价值观、人生观,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课程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即三维教学目标。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因学生要掌握过多的学科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安排,因自己要完成过重的科研任务而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三维目标的实现与思考方面远远不如基础教育的教师做得到位。实际上,三维目标并非三种类型的目标,而是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是总目标的细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不能单独进行,片面地追求传授知识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背离的。一个综合内容与过程的模式中,一个活动往往可以与概念、过程和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相联系,然而,对于一个具体概念目标的活动,往往只可以与一个或几个有限的过程步骤相联系、而不是所有的过程技能。因此,过程性目标与概念性目标一样要划分不同的层次。如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能力的形成这一教学目标,就不是一个教学过程所能达成的,要经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课堂评价等几章内容的学习与训练,才能初步形成。而每个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往往要同时兼顾多项目标,即达成过程性目标的某一水平和概念性目标的某些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既不能象过程性目标那样训练,又不能象概念性目标那样讲解,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主观选择,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有意引导,使学生通过模仿、尝试、实践等去感受、体验,必要时还可以用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去影响学生,促进其认同和内化,逐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师范生热爱小学教学工作、热爱小学生的情感,在学校学习及试讲的过程中难以建立,但去小学见习或实习,很快地就与小学生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开始喜欢教师职业。
可见,课程结构的调整为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教育者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耕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形势改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同时,课程结构改革的优势也依托新课程教学方式体现出来。
2.2 在资源配置上提供条件
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科学学习是其科学素质形成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学习应当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载体。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教材是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核心资源,需辅以其他资源才能顺利地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并用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第一,实验资源。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要高效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设备,高师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还有可能从事小学的科学教学工作,所以,还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具备自制小学科学教具和指导小学生自制科学课学具的能力。
第二,学校资源。学生的科学学习可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资源,在校园内开辟植物种植和动物饲养区,了解植物的特点和动物的习性,探究植物养殖和动物饲养的方法,为将来从事小学教学打基础。
第三,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学校周边的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和农场等单位,学生的科学学习可以借助于这些单位的帮助,建立一些校外科学教育基地,使科学学习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如科技馆展示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弥补科技教育的不足,以适应科学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其技术专题讲座,聆听工业界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的讲解,参加沙龙、论坛等科普教育活动。
3.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科学教育能力的优越性
我国的科学教育经历了漫长的萌芽状态,正逐步与国际接轨。新世纪,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给高师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机遇,也使他们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小学各学科教材的出新,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科学素质,另一方面,小学科学的专业与专职教师的缺失,给师范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院抓住这一宝贵契机,合理开设相关课程,力争培养出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一专多能的、达到零磨合期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小学科学教师的不足。
另外,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加强也是21世纪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发展靠科学,公民的科学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科学素质直接关系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全民的素质,只有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我们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i、u、ü 3个单韵母和y、w 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二、教材说明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i、u、ü,两个声母y、w,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配有一幅图画。用衣服的“衣”提示i、y和yi的音,衣服中间的花边和花边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i的形,衣服左边的树杈提示y的形。一只乌鸦停在窝旁,乌鸦的“乌”提示u、w和wu的音,乌鸦窝的形状提示u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一条翘着尾巴口吐水泡的鱼,“鱼”提示ü和yu的音,鱼嘴和上面两个小泡泡构成的图形提示ü的形。
第二部分是i、u、ü、yi、wu、yu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比较y—i—yi、w—u—wu和ü—yu,同时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还安排了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第四部分是i、u、ü、y、w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i、u、ü、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准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配合学习i、u、ü、y、w和yi、wu、yu发音的录音带;
i、u、ü、y、w和yi、wu、yu及带声调i、u、ü、yi、wu、yu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二)字母教学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i、u、ü,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乌”“鱼”读准i、u、ü的音。要告诉学生发i、u、ü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教学i、u、ü的四声,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带调韵母,再放录音正音正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还要告诉学生,i 上边标声调符号时,不写点,第一声是ī,第二声是í,第三声是ǐ,第四声是ì。
教学y、w应与yi、wu、yu结合起来,可借助图画及“衣”“屋”“乌”“鱼”的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告诉学生y、w是声母,读得轻短;yi、wu、yu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响且长。
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用拼读,应整体认记。
比较y—i—yi、w—u—wu和ü—yu,让学生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称大y;i是韵母,称小i;yi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w、u、wu都读“屋”,w是声母,称大w;u是韵母,称小u;wu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w和小u组成。ü和yu的读音相同,ü是韵母,yu是整体认读音节。yu中的u实际上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
上两点省写。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或“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教学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yú、wū和音节yā可放在比较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之后,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三)书写指导
先观察i、u、ü、y、w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弄清笔画笔顺。
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两笔写成。
u占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两笔写成。
ü占上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四笔写成。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两笔写成。
重点指导写w。w由两个“”组成,不要写得太宽。笔画名称:“”叫斜下斜上。
(四)扩展活动
1、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带调单韵母i、u、ü口头组词。
ī 衣服 第一 医生 í 移动 阿姨 怀疑 ǐ 已经 蚂蚁 可以
ì 意见 益虫 文艺
ū 房屋 乌云 污水 ú无数 蜈蚣 无用 ǔ五月 跳舞 中午
ù 大雾 动物 错误
ǖ 淤泥 ǘ 小鱼 愉快 ǚ 下雨 语文 羽毛 ǜ 体育 遇见 玉米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ā ē í ǒ ù ǘ ě á
ō ū é ī ǚ ǎ ò ú
à ǖ è ó ǐ ǜ ì ǔ
3、做字母卡片,再和同学一起读一读。
i ī í ǐ ì
u ū ú ǔ ù
ü ǖ ǘ ǚ ǜ
4、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ī 衣服 医生 一年级 yí 阿姨 y ǐ 椅子 已经 以后 yì 容易 意见
wū 乌云 乌龟 乌鸦 wú 吴老师 梧桐树 wǔ 跳舞 中午 五星
wù大雾 服务
yū 淤泥 yú 金鱼 鲤鱼 yǔ 下雨 雨衣 yù 玉米 玉石
5、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yi i y u w u w ü yu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一)复习a、o、e及带调的a、o、e
(二)学习单韵母i
1、看图,学习发i的音,认识i的形。
2、教师示范i的发音,学生观察模仿,练习发音,体会i的发音要领。
3、练读i的四声。
(三)学习单韵母u(方法同上)
(四)学习单韵母ü(方法同上)
(五)指导书写i、u、ü
(六)复习巩固i、u、ü,熟读带调的i、u、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六个单韵母,并带调认读
(二)学习声母y
1、看图,学习发y的音,认识y的形。
2、比较区别y和i。
3、认识yi,练读yi的四声。
(三)学习发w的音,认识w的形(方法同上)
(四)指导书写y、w
第三课时
(一)复习i、u、ü、y、w、yi、wu和带调的i、u、ü、yi、wu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练读yu的四声
(三)比较y—i—yi、w—u—wu、ü—yu,知道y与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规则
(四)看图读带调音节
(五)复习巩固
熟读带调的i、u、ü、yi、wu、yu。
五、参考资料
i、u、ü的发音方法发i时,口开得很小,舌面前部抬高,嘴角向两边展开。发u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发ü时,双唇成扁圆形,接近闭合,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一
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一颗童心,时刻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的细师工作者,工作中无疑是忙碌的,是辛苦的,是最值得尊敬的。在认真履行了岗位职责的同时,一年来的工作成效如何呢?看看以下幼师个人工作总结吧:
经过了一年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转眼又到了岁末,回想走过的日日夜夜,日子是那么快却又是那么的充实。现在我就对这一学年的个人工作做如下总结:
德: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我能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参加每次的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工作中我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到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我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做好各项工作。我能热爱每一位幼儿,对他们一视同仁,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使家长能放心的将孩子交到我们手中。
能: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学习新纲要、新课程,我的观念与行为也在不断转化。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之窗……这些新理念都能熟记于我的心中。在教育活动中,针对我们本学期研究的“目标的制定与设计有效提问”,我在制定的目标时尽量注意要适切、具体、可操作,同时要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活动中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启发、多提问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到幼儿的实际经验,设计一些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开放性、递进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活动都以主题的形式展开。在主题生成、开展、深入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打破学科间界限,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和认知需求,以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这学期我们大班的孩子在学习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时,由于动物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所以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他们回家找来了关于动物的各种资料、图片,有的是书上找到的,有的是让爸爸帮他上网查的……幼儿通过自主活动知道了动物的名称、特征、习性;知道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知道一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途等;我们还在教室里布置了有关动物的图书角和“动物大世界”的墙面;区角活动中我们还引导幼儿用手工纸折各种动物,用图画纸画出各种动物等。
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孩子从相对单调的课堂,走向立体的丰富、广阔的多元环境,信息量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幼儿产生持续不断的探索欲,激起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的需要。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首先摆正和家长之间的位置,经常换位思考,了解家长的要求。同时认真、及时的写好每月的家园联系册内容,按时更换家园联系栏的内容,我还经常把好的教育经验介绍给家长,使家长们从中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在家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完成教师这一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能认真开展大教研组的工作。每次教研活动前认真准备好教研活动的内容,事先查询相关的资料,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我还积极参加区先导小组的培训,虚心地向姐妹园学习组织教研的经验。在参加现场教研活动中,我能认真听取经验,仔细记录,并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尝试,带领全园老师一起学习,分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活动,使老师的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也深知自己的能力水平还很不够,在担任大教研组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使我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大步提高。
勤: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终身学习是教师必需具备的精神。我经常翻阅一些专业杂志、书籍,浏览一些教育网站,每当看到好的文章、内容,我总会欣喜不已,不失时机地将有价值的内容保存下来,以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技能,使自己的知识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为我深深明白:“学海无涯”,教师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孩子欣赏的榜样,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工作中,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主动加。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我能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
绩: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如:我指导幼儿参加“花卉与美好生活”绘画比赛获得一等奖;指导幼儿参加节能主题绘画比赛获得三等奖;指导幼儿参加“爱满天下”绘画比赛获得二等奖等;我还多次被评为园内文明之星;我们级组还被评为文明班组的称号等。
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扬长避短,力争更上一层楼!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家的孩子们是那么棒,伴着他们的笑脸,陪他们度过了这个学期,看着他们长大,我很欣慰,很幸福,希望迈入中班的他们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下面将这学期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记录,这学期,我制作了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区域活动材料,配合主题活动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 ,并制作一些教具。调动气氛。
2、在教学中我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同时激发幼儿的情感,多看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一日常规培养
有个别幼儿特别细致,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们相互传递纸张,油画棒,,为了让孩子掌握涮牙方法,我组织孩子进行刷牙活动,孩子们在自我尝试中掌握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培养好习惯。现在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
三.安全工作
我及时对室内室外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1 .结合日常生活中安全进行情景表演,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生人的东西,不跟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四.家长工作
1、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
2. 积极的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今天谁有进步,谁变乖了,今天谁情绪不太好,情绪有些浮躁等等,让家长在第一时间知道孩子在园的情况。
小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三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我陪伴着小二班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现在,他们又长了一岁。看着他们的长大,我们做老师的非常欣慰。我爱孩子,更爱这份工作。记得刚开学,面对这些初次离开父母呵护、哭哭啼啼的孩子们,我和杨老师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热心,对所有的孩子关爱有加。半年过去了,孩子们在一天天成长,不断进步,让我们更能感觉到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师,而幼教事业是最阳光的事业。
一、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上我一直是以“玩中学,学中玩”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纲要》的要求,分析本班孩子情况,认真制定了学期计划,备好每一个活动。先后完成了各科的教学计划,这些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帮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了教学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注意了家园配合,细致、耐心地做好家长工作,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如果希望孩子在各种学习生活习惯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本学期中,我力求以自己的热情、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对我们工作的认同和信任。本学期利用每天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于那些生病幼儿也及时进行电话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健康成长。
二、常规方面:
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幼儿要关心,爱护同伴,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见人问好,主动帮助他人,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学做事情,从生活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学会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也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好的 常规并非是 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虽说我觉得我们的常规比开学时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继续努力。有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到位细致。
三、家长方面:
平时,我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长的到来,和他们聊聊天,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在平实的语言中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宝贵意见,充分与家长做好同步教育工作,并在亲切的交谈中增进家园的感情。下学期我希望家长和我继续共同努力,共同配合,转变教育观念,以便较好地为我们的孩子所服务。
四、保育方面:
对待他们我觉得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生活细节 开始着手,一视 同仁。天气变化时,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提高幼儿喝水量,及有关家长宣传资料提供家长参考,午睡时为幼儿盖好被子,进餐时,提醒幼儿多吃饭菜,并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
五、安全方面:
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晨间谈话,随机教育,游戏情景化教育等等),一个学期下来总的来说还算好,但抓伤的事有时也会发生。虽说难免但也不能马虎。
我的工作仍需努力,在新的学期,我将以更高的热情对待工作。时刻以“爱生敬业,诚实守信”的口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幼儿园中新的教育形式,关注每一个幼儿和幼儿的每一个细节。
看了“小班教师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小班幼儿配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小班上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3.小班配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一、模式的建构
借着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东风,本着“还地位,给机会,零掉队”的原则,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开始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盛行了“幸福课堂”的“春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打造高效课堂。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努力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形态――自助课堂,提出并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素质与分数――双赢”的目标。所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是将时间、空间、机会、个性、尊严等所有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课堂中踊跃的是学生活跃的思维。“素质与分数――双赢”就是转变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练补教的现象,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人人展示、个个反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历史与社会课是我校“自助课堂”新模式的一块重要阵地。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是自主学习,是自我管理,是自我完善,是自我提升;助,是学案导助,是小组互动,是展评推动,是反思长助。课堂模式中的“自助”分为四个步骤:“独学―群(对)学―评学―测学”,即“四学”教学法。
(一)独学
是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独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依学科而定,依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读课文,发现疑难做记号等。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存储开拓思路,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同一个班里不同个体也存在差异,学生之间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学习的节奏也不同,因此,学生的课前自学,为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主动参与度创建幸福课堂奠定基础。
(二)群学(对学)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做到主动参与,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内容,交流学习成效。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帮扶,小组互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评学
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进行再分析,再讨论,展示推动,使学生更上一层楼。各小组派代表,把小组充分沟通后形成的共识展示给大家,通过课堂展示,久而久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服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可贵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胆怯、自我等不良心理品质。
(四)思学
通过自问自究自省,以达到反思长助。这一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学”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论。通过研究,便该教学方法在我校得以构建并推广,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发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学校的课改工作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同仁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操作前提与流程及成果
(一)操作前提
指导思想上:还地位:还学生与主体的地位――变“教”为“学”;还机会: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零掉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变“部分”为“全体”最终让学生想学、会学,为学生的钟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形式上:突出学案的导学、导思功能;全校各班均建立了4~6人不等的学习小组,同时还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并在教室黑板边上统一制作了课堂学习评价表。
(二)操作流程及成果
1. 独学。先编好导学案,一课一案。自习自测:问题引导我学习。学生自学后,教师了解学情并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以七年级下册《秦岭――淮河分南北》为例,在自学环节还设置了两块内容:一是引导学生预习,二是了解学生的有关现状,以便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有的放矢。
在学习时,列出北方与南方的一张表格,从温度带、一月气温、气候、地形、降水量、农作物、民居特色、水文特征等角度思考。对此我做以下要求:
(1)要求学生立足于平时观察的基础上,罗列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要求学生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讨论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要求尽可能多地找到两者的区别。
(3)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梳理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形成共识。
2. 群学。导入新课后,先进行群学,即小组沟通交流,解决基本问题,形成小组共识。根据情况,确定各小组讲学的任务,每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就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展示。以《石油宝库》为例:
新知探究:
(1)石油宝库发生在什么地区?
(2)列举波斯湾沿岸主要产油国。
(3)根据地图:找出4条输出石油的路线。
(4)输出石油对波斯湾沿岸国家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何感悟?
传统的传授法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单一,信息有限,并且沟通双方对知识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不等,所以我们老师常会有“这么简单的内容,讲了这么多遍,都还不懂”的不解和感慨。这里的沟通是老师以问题设计的形式,围绕教材中挫折是把双刃剑和战胜挫折的方法两个重点知识,通过四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共同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沟通,摆脱了教师单调的说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学习变得有趣,上课也变成了一种幸福。
3. 评学。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进行再分析,再讨论,展示推动,使学生更上一层楼。我们就导学案中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请小组发言人大胆发言,亮出本组观点。各小组派代表,把小组充分沟通后形成的共识展示给大家,通过课堂展示,久而久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服力、逻辑推理能力,学生潜能和创造力得到挖掘,自信心得到增强,可贵的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胆怯、自我等不良心理品质。
4. 思学。我讲《高原圣城――拉萨》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虽然教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它整合了拉萨地形、气候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内容繁、多、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如何启迪学生主动和创造地活动,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如何使课文中示意图表意更加形象生动呢?如何解决学生的疑难呢?我通过对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反思、研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作如下设计:我先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然后插放《青藏高原》主题曲,同时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
(2)佛教从哪国传入?怎样理解宗教是拉萨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拉萨牧民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草原,请举例说明。
(4)青藏铁路的开通对拉萨起了哪些积极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通过放映地图和板书设计,很轻松地帮学生理清本课体系。这一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创立高效课堂,将自助理念落实在课堂中,而又不拘泥于四步的先后顺序,各个环节可视教学实际,优化组合,让课堂灵动而富有实效。
四、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实际,在“四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实际,在“四学法”教学模式的操作中存在着一些疑惑:
(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不认真
我们在学案导学的实践中,学案导学似乎代替了教材。笔者常用“自主阅读教材,在书上找出以下内容”这种方法来呈现要求,这样既为课前了解学生的认知提供基础,达到课前预习的目的,又减轻学生负担,使幸福课堂因轻负而成为可能。学生不认真可能是填空题过多,缺乏新意。
(二)小组交流缺乏高效
课堂教学中,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应追求有效性。小组合作似乎也无一例外地呈现,然而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象也不少见。其中很重要的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不科学,设计的问题要么是太容易,让学生觉得有辱智商;要么问得太难,脱离学生的认知,无从答起。
(三)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 关注自学与合作。导学案的编写要科学、简练、实用,有明确的活动设计意图;正确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环节设计;巧妙有效的指导策略。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学生更感兴趣,也更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记忆知识点,真正有所收获。历史与社会知识多以叙述为止,许多历史事件学生在各种媒体上都有一些了解,有的比教师了解的还要多。如,知道水上都市威尼斯的位置、地形、气候、人文、交通等,理解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学案学会自主学习,“唤醒”学生潜在的激情和现象的动力。
2. 关注学生的思想与成长。作为教师,首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用爱心让每个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应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例如709班的虞同学,学业成绩倒数第一,各门课都不及格,但是航模比赛得了校园科技运动会一等奖。我抓住这一契机,鼓励、表扬,激发了他对历史社会课的学习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他的期末历史成绩获得优秀。
一、知识技能上,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和要求
人们通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优秀学生的学习无需老师费心,因为这是他们被称为优秀学生最基本的理由。不少优秀学生恰恰是班级里学习比较轻松的一群,他们听课效果好,作业正确率高,学习速度快。针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根本不能吃饱。也因此,有些自觉的孩子会自己看一些课外书,有些孩子则放任自由。老师也常常不作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的学习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其他孩子的要求。但事实上对于有些优秀学生来说,则是没有受到合适的教育,他们的心智没有得到较大地促进发展。中央教科所王书荃教授认为,保守估计,超常儿童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占1%~3%。依此算来,我国超常儿童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但是,因为现实的原因,绝大多数超常儿童并没有得到特殊的教育。她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考虑扩大教育的规模,让更多的超常儿童得以“因材施教”,这也符合我国一贯的教育方针。
但是,在现阶段班级授课制教育下,教师教学设计往往是根据班级中等生的学习要求来设计的,抓中间促两头是基本的操作策略,事实上抓中间是扎扎实实地做了,至于“促两头”在落实上常常很难到位,对于后进生教师有时还常常多些照顾,担心他拖后腿拉下平均分,至于优秀学生则一般不额外考虑,事实上那些优秀学生成了被教师遗忘的一群,不自觉地放置于思考的角落,尽管他们表象上仍是老师眼里的红人,经常被表扬。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学有余力本是好事,但是不加利用则会浪费时间而错失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从现代教育公平理念来说,教育的公平不仅仅是形式上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更应该是教育个体本身得到的发展机会的公平。一个优秀的学生虽然跟同龄的其他孩子比,学习成绩要高,然而对于其自身的发展来说,却仅仅是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资源,促进了一小步,事实上他完全可以跨越出更大的步子。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我们最近经常谈到钱学森之问,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其实,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常常是那些各行业的领军人物。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小学中学开始就缺乏对优秀学生的适性教育,任由其自由地发展,缺少教育的积极作为,我认为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对优秀学生进行专门性的指导和帮助,比如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之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或者以奖励的形式多布置一些拔高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这样有目标有任务,又被老师笼上奖励的外衣,优秀学生便会乐此不疲,勤于钻研。当然,如果学校和教师还能提供更多的活动、竞赛、展示等舞台,给予这些优秀学生以展示和褒扬的机会,那么他们将更加乐此不疲,孜孜以求。如果能在连续多年的这种教育氛围中学习成长,这样的学生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说我们社会上最大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学习能力资源的浪费。
二、情感心态上,缺乏成长的常态环境和氛围
就像明星失去了常人的生活一样,作为学生中的小明星,优秀学生也常常失去了正常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氛围,成长的压力比较大。不但平时的学习任务要完成得好,不能出差错,免得被批评出笑话,而且学习的速度还要快,因为承担了老师加给的小助手工作,这说起来是荣誉,其实也是扎扎实实的活儿,需要认真负责完成。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常常被别人监督,“哦,大班长扔纸屑咯”“某某班干部带头踩草坪哦”“班委都留长发,为什么来管我呢”诸如此类的言论,每个班干部一定不会陌生。这些从积极的角度说,能促进班干部加强自律,但是也显然,班干部失去了平常学生的那份悠闲淡定和从容心态。
身为优秀学生,他们享受到的表扬和尊崇是令人羡慕的。这种快乐体验和荣誉来自于自身学习的成功。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有关观点分析,一方面学习成功带来了源于个人自我实现的快乐,另一方面则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艳羡,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都可以归结为爱和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孩童,都有着被人肯定、尊重和爱的需要,这是表扬之所以被教师当作教育的重要手段的根本原因。当然,客观来说,学生因为处于未成年的状态,心智发展未成熟,承受表扬的能力和承受批评的能力一样都比较弱,教师的及时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但过多的表扬也可能使得他们中有些意志薄弱者洋洋自得,沉醉于这种被夸奖的状态,进而滋生出一些自傲的心态。日久便会产生对表扬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将老师的表扬当作上进的动力,从而更加发奋读书,有的则可能产生自负心理,觉得自己真的了不起,失去平常的心态,甚至会产生霸占独享的心理,老师表扬别人没有表扬自己,心中就产生嫉妒,排斥别人,埋怨老师。有些时候,老师过度的表扬某个同学也会导致其他学生的嫉妒,有可能造成对他的疏远和孤立,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不合适的。正是基于很多学生先成功后失败的事实,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在表扬过后就会提醒他不要骄傲,告诉他翘尾巴可能会导致思想放松、学习失败。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优秀同学的成功,强调他们为之付出的劳动,以此确定表扬的标准和原则,让同学们知道是标准在表扬他们,谁达到了这样的标准,谁付出了这样的辛劳,也同样会得到表扬奖励。从这个角度说,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角色的特殊性,认识到自己的言行谈吐其实都是在教育,表扬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含义和艺术性,表扬虽好也要慎用。
三、人际交往上,竞争多朋友少高处不胜寒
曾经做过一个初中学生朋友圈的问卷调查,其中发现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优秀学生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受人追捧,反倒是朋友较少的一群,朋友数常常在1~4个;其次是成绩排在后几名的学生,都会有几个处境相似的朋友;最得人缘的是成绩在10~20名之间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普遍很活跃,朋友多,交游广,他们列出来的朋友多,他们自己也常常被别人认作朋友。这种现象颇令人费解。虽然影响朋友交往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优秀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数据严重偏离人们的期望值,自然应当引起为师者的反思。
事后留心观察,发现优秀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狭窄,一般主要是附近的同学,或者是很要好的朋友,活动项目单一,谈话为主,很少有创新的游戏项目。谈论的话题也多集中在学习和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上,没有其他同学接触的范围广,项目多。其他同学与他们主动交往也很少而且单一,基本都是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才会找他们,余则很少与他们交往。相反,一些性格开朗不拘小节者则周围常常聚集着不少朋友,哪怕只有几分钟的课间也会聊得热火朝天。
细究起来优秀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薄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据分析,一方面由于优秀学生心思比较集中于学习,兴趣爱好单一,在信息的搜集和交流等方面不及普通学生。另一方面因为竞争激烈,学习的比拼使得他们专注于学习,而无暇关注那些貌似无用的闲谈交流。此外,调查中也有不少学生反映,优秀学生太高傲,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姿态,不可接近,因此对他们也就敬而远之。当然,还会有其他因素影响,这些都使得优秀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处于劣势。
但客观说,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素质,不只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更是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一个人不善于交往,遗世独立,将会被社会所抛弃。此外,过于孤僻的人很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正视这种现象,积极教育引导优秀学生多走近同学,加强交流,同时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搭建平台,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另外,要加强教育的公平化,在激励表扬方面要有意兼顾到中游甚至下游学生,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维护每位同学的尊严和形象,使得优秀同学能正确认识到人格上的平等,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互信。除此之外,可能的情况下降低学习竞争的惨烈,而多引导他们从学习中寻找到快乐,这样会减少优秀学生相互之间的猜忌和争斗,增加互信互助,成为学习共同体。
四、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教育和逆境磨砺的体验
优秀学生有一个普遍的弱点就是心理脆弱,一句批评一次挫折常常使他们沮丧烦恼,挥之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习惯了被表扬,习惯了被宠爱赞美,太少受到批评打击,一旦遭遇挫折常一蹶不振。这种情形是危险的,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因为父母老师甚至同学的一两句话而大发雷霆发生冲突,或者负气出走,严重的自杀也有。正因此,国家教育部专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还积极推进落实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这充分说明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重大而紧迫,刻不容缓。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对待优秀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呢?笔者以为,一方面要适当改变教育的方式,尤其是改变以往一味表扬的做法,要在多肯定多激励的基础上,不时指出其存在的薄弱,使其明白自己前进的路上存在着不足与薄弱之处,自己并非尽善尽美。这种教育落实在平时,藏匿于无形,比较隐蔽自然,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要顺应优秀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一些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要求,有的教师尝试用分层学习分层要求的方式,让班级里相对优秀的同学明白,学习永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更加踏实学习,从学习本身寻找乐趣,从而淡化对外在的表扬荣誉的关注。
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践行多元智能理念,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不同角度的成功,比如运动会让运动协调智能见长的学生成功,绘画比赛让空间思维能力见长的学生成功,各种语言类竞赛让语言智能见长的学生成功,数学竞赛让思维逻辑见长的学生成功,等等。通过这样丰富的活动,既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身智能的优势,享受到超越自我的愉悦,同时,也以鲜活的实际事例告诉每个同学包括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自己只是在文化学习上存在优势,在其他方面如音乐、体育、绘画、交往、组织管理等等方面,还只是一个后进者,这样有利于他们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得失成败,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正确面对人生。
五、思想道德上,漠视规则看淡人情惟我独尊
有些家长很困惑,“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可一到家里就成了小霸王了”。这种现象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耳中一定不会陌生。不少学生在老师同学面前积极上进,乐善好施,可是到了家里,却常常蛮横霸道、自私自我。有的学生当着老师面一套,温情礼貌——“老师,您好”,可是老师一走过,就立即判若两人——“好,好个屁”。可见,学生的双重表现在一定比例的学生身上呈现。这种双重表现如果偶尔为之,尚不足为虑,也许只是调皮顽劣使然,但若是经常如此,则显然深入内心,日复一日则会形成可怕的双重人格,令人担忧。有个最著名的例子,有个人在学生时期成绩优良,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谁会把他跟战犯联系在一起呢?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就是他和他的盟友,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的生命,他就是法西斯恶魔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例子虽然极端,但教训却是深刻。有一位曾经在纳粹集中营生活过、出来后从事教育的学者感慨地说:“我们目睹了许多人杀人的科技武器,我们得要反思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在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学校生活里,学生成绩优秀便可以“一好遮百丑”,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即便身上有些毛病缺点,教师也常常看不到或者不当一回事。其实,这些所谓优秀学生的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和完美。诸如缺乏同情心和爱心,漠视残疾人或生病同学,虐待生灵,自认为高人一等而鄙视劳动者,漠视规则缺乏诚信,自恃聪明认为自己可以逍遥法外等等,这些丑陋的现象跟优秀学生联系在一起,让人扼腕兴叹。有些教师被学生的成绩迷惑双眼,或者因为一己偏私而有意无意地包容宠爱,使得一些优秀孩子只关注自身的优点,麻痹或者藏匿了他们自身的缺陷,这样看起来是在爱护他们,其实是在害他们,任由他们在危险的道路上滑向更远,不良的思想、道德或者行为可能深埋于内心而不自知,如同怀揣着定时炸弹,时时可能引爆。无数惨痛的事实证明,这枚炸弹一旦爆炸,不仅粉碎了自己,更祸害到社会及他人。
对此,作为老师需要本着师者之心,理性地看待优秀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好的对的当表扬,不好的不对的则应予以批评教育,发现问题一定要严肃审慎对待。当然,教育批评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变,作为优秀学生,自尊心强,虚荣心也强,更需要教师耐心地艺术地谈心转化。在这方面,作为教师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认为优秀学生不会有问题,认为他们能自我解决的,因此而给予原谅。这种麻痹大意往往最容易导致优秀学生一错再错,这种忽略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诚然,对于尚处于成长变化中的孩子来说,现在思想品德上存在着的问题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而逐步消失,但作为教育者在其中不能不作为,必须要审时度势,或是故意不作为不惊动,但其实心中有数有掌控,或者是适当地干预,使得学生能朝着健康正义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