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标准规划设计

时间:2023-06-04 10:48:54

高标准规划设计

第1篇

一、目标方针:

1、以国家《酒店建筑》及酒店设计规范为标准,立足于“叁个面向”,“四个结合”,“四个坚持”的宣传思想进行有效的宣传。“叁个面向”即:面向公司领导、面向施工管理、面向后期经营。不仅要求后期经营理解和了解《酒店建筑》,更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和宣传使各配合部门、掌握和带头执行《酒店建筑》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四个结合”即:现实的建筑环境与《酒店建筑》相结合、重点以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酒店功能与现场环境相结合、现场环境与后期经营相结合。“四个坚持”即:一是坚持酒店连锁开发规范标准性;二是坚持酒店整体时尚风格;三是坚持酒店功能配置合理性;四是坚持设备选型节能合理性。在设计实施跟踪管理过程中,设计人员工作对出现与设计概念不符合时,立即请示。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多选择几个方案比较和招集有关部门或领导沟通及论证。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

(一)编制酒店设计标准手册、总体规划修编。此次的总体规划修编由蔡总指导,修编的任务有二项:一、酒店大堂及公共区域规划;所需的酒店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等专题研究;二、客房及公共功能用房规划;是在近几年山水酒店建设中经验及创新理念规划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设计,有几个项目在实施;完成前期基本资料收集、整理。完成编写酒店设计指导建议书;完成坂田整体酒店的设计重要工作;完成各项图纸会审工作;完成了编写标准文件如下:

序号

名 称

1

编写建筑设计招标文件

2

编写建筑设计招标文件管理细则

3

编写建筑设计图纸要求标准规划

4

编写客房设计标准规范文件

5

编写装修设计指导书

6

编写水电设计指导书

7

编写图纸会审管理文件

8

编写本部工作流程和职责

(二)发挥行业优势,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积极支持公司酒店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项负责、规划和设计骨干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二是加强现状测绘,为酒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公司酒店开发项目的任务。

(三)科学规划设计,较好地配合工程管理部现场图纸变更及技术工作。

(四) XX年年上半年,我部门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毅然投入紧张的工作,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

1、克服专业技术人员少、设计任务重、与设计公司和现场配合沟通工作;主要与设计单位沟通困难;1.因项目建筑面积不多,设计单位没有安放主要技术力量设计和配合,用年轻的、工作经验不够来设计,图纸漏洞百出,广州东站店空调施工图,第一设计完全作废。如图纸有所改变、就提出增加设计费的问题,所以弄得我们没有办法,在坂田酒店施工图纸设计中就没有这一些问题。

2、积极配合各部门规划设计。完成了广州东站店、北京芍药居等等总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了坂田总规划方案设计及施工图纸的设计。

3、高质量地完成公司建设所需的规划。

4、科学规范管理,确保公司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a、对酒店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严格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核、对几项建设项目进行了图纸会审。

b 、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狠抓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我部门人力严重不足,设计师、绘图员、公司的规划设计任务多,现大量地加班加点工作,如再有项目,难以维持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是有几位住宿问题,后来的公司没安排,所以加班有限制。

四、XX年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公司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以人为本”要求,着力强化酒店规划设计作用、积极推进规划科学化,不断提高酒店规划工作质量和水平,为促进公司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努力。

(二)具体目标

贯彻科学发展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设计出酒店建设所需的各专业规划设计,努力提升酒店品味和档次。积极向公司领导汇报,

(三)任务

1、酒店项目开发规划与设计:

a、酒店规划设计方案;

b、装饰装修施工图纸设计;

c、强、弱电施工图纸设计;

d、空调施工图纸设计;

2、完善酒店设计标准手册:

a、酒店客房开间规范标准;

b、装饰材料规范标准;

c、五金、洁具器材规范标准;

d、电器配置规范标准;

e、空调应用规范标准;

第2篇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了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综合管理,包括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其中,在标准制定方面,包括标准的计划下达、编制、审批和印刷出版四个环节。每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工程建设国家、行业标准达数百种,每年的出版码洋达数亿元之多,因此,标准规范的编辑出版也成为一些专业性出版社的支柱性板块。其中,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占工程建设标准总量的30%以上,每年的出版码洋近亿元。另外,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具有权威性高、影响力大;覆盖领域广、销量大、读者数量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贯彻执行力度较高等特点。基于此情况,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相关图书的编辑出版也成为一些出版社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笔者从事了多年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编辑出版工作,结合这几年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图书的选题策划,给出以下建议。

1.分析特点,合理切入

标准、规范、规程都是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习惯上统称为标准,只有针对具体对象才加以区别。规范一般指在工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作的一系列规定,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等;规程则是指对作业、安装、鉴定、安全、管理等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规定或专业性要求,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等;对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制图等基础性要求,一般多采用标准,如《建筑结构制图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综上所述,针对建筑标准规范的品种多、范围广、技术性强、实施对象的不同,在对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进行逐步细分的基础上对其相关图书进行选题策划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入:

以技术应用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为针对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的通用性要求。针对此类标准规范技术性强、专业程度化高、应用推广要求较大的特点,既可策划突出工程应用的规范应用手册系列图书,又可策划针对条文解读性质的规范理解与应用系列图书,还可以策划突出专业性较强的规范应用详解系列图书。如针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所策划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理解与应用》等相关图书;针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所策划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应用详解》等相关图书。

以技术指标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以制定基本技术内容、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选取为主的基础性标准。针对此类标准规范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强,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可以策划以指导型为主的应用技术导则系列图书。如针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所策划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应用技术导则——严寒和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等相关图书。

以普及培训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对相关从业人员普及基础性知识、培训基本技能,以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从业人员岗位素质,使之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针对此类标准规范对普及培训的要求较高、量大面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策划价格较低、可读性较强的培训(辅导)教材系列。如针对《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所策划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教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教材》等相关图书。

以宣贯实施为主的标准规范

这类标准规范主要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所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技术措施。针对此类标准,可以策划相应的实施指南(手册)、宣贯辅导教材等。如针对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以达到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为目标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为配合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全面展开并确保该规范在全国范围内的顺利宣贯实施而精心策划的《宣贯辅导教材》一书,就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以上各类并不完全独立,可针对各类标准规范的不同特点,结合当前国家政策方针、相关领域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角度,合理切入,深度策划。

2.紧贴作者,深度挖掘

策划建筑标准规范类相关图书在选择作者这一环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作者是现成的(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且极具权威性(编写国家、行业标准的均为该领域的执牛耳者)。因此,策划此类图书的工作重心就由原来的如何选择作者转移到了如何抓住作者上来。上文所介绍的分析标准规范对象特点,找准合适的切入点是吸引作者的一个方面,只是充分不必要条件,下面结合笔者开展选题策划的心得体会,简要介绍如何进一步抓住作者的两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以作者为本

作者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大脑。建筑工程类标准规范的主要起草人均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起点和高度,具有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因此,紧紧围绕作者,最大限度地深度挖掘作者这个宝藏,以作者为本,则是每个编辑必须做好、做足的功课。如,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作者在此领域近期所发表的文章,进而了解作者近期的工作重点、课题方向等意向信息;通过查阅、分析研究建筑标准规范的编制会议纪要、专题调研报告、征求意见、审查意见等相关资料,巧妙找准作者的“痒处”,启发作者的创意情绪,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用我们的专业素养将作者深度“套牢”,从而最终和作者建立起紧密的“情感”纽带关系。

提前介入

建筑标准规范的编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主要的流程大致分为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形成送审稿——专家审查——形成报批稿——编辑出版等几个阶段。针对建筑标准规范具有政策性强、权威性高的特点,选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与行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以及在政策上有宣贯培训要求的标准规范,重点关注、缜密分析,提前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标准规范的编制过程,积极参加标准编制的重要阶段,获取第一手资料,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提前介入策划相关配套图书,并配合标准规范的实施日期同步推出,借助标准规范的社会属性,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日照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建筑形式、高度的不断变化提高, 城市的建筑日照问题日益复杂, 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将更加关注健康、安全、环保等公共利益的问题, 这就对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习,结合实际正确运用规范和技术规定,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规划管理中日照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宅公房的取消、住房私有化的普及,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大大提高,维权意识大大增强,使日照间距方面的矛盾成为城市建设的焦点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处在旧城改造与更新、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多地少的国情也限制着城市用地的扩张,如何在有效推动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稳妥的协调建设单位与建设用地周边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政府管理部门难于解决的突出问题。

建筑日照是建筑物理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远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建筑设计人员就广泛地使用作图法来计算日照。这些方法有日影图、棒影图和影子迭合图,以及使用日规仪对建筑模型进行日影测试。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推出日照间距系数表后,大部分规划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主要是依照日照间距系数来控制建筑间距,指望通过简单建筑之间的间距控制来满足住宅的日照要求。但建筑布置的复杂性、建筑平面的多样性及高层建筑的增多等因素,使城市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越来越复杂多变,单一靠间距的控制已无法达到规划管理的目的。

当前,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住宅日照间距进行分析与辅助决策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旧城改建,还是新区开发,“享受阳光”的多少已成为广大居民极为关注的衡量居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照分析则成为城市建设规划中“鉴定”日照量化指标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日照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不统一,缺少相关的技术解释

地方日照标准和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城市的地方标准明显低于国家标准,造成双重标准,致使目前的建筑日照问题突出。

2、规划容积率与日照标准不相适应

在旧区改建的项目中,为了平衡拆建比,规划容积率指标往往较高,开发商为了增加建筑面积或降低建筑成本,在规划地块中布置较多的高层建筑,很容易对周边住宅的日照造成影响。为了保护原有建筑的日照,相邻地块的规划布局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土地资源和日照资源的有效利用、均衡利用。

3、日照分析软件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的日照分析软件很多,哪一个软件计算准确度高、误差小、接近实际等,都没有相应的机构或权威部门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单位只能根据软件设计单位的介绍自行选择,致使市场的日照分析成果参差不齐,缺少权威性。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解决日照问题的有效对策

1、制定技术规定确定日照标准

日照问题引发的居民矛盾和纠纷究其根源是对社会各个公共资源管理的不到位乃至缺位,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办法。建筑日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 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规划管理部门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维护城市的公共利益。

以某市为例,为进一步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空间, 在全市杜绝违法建设行为, 该市规划管理局组织各有关部门对以前执行《xx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规定》的情况进行反思, 并参照周边城市的通行做法, 结合该市所处地理位置、经纬度、气候特征等实际情况, 于2007 年7 月制定《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简称《技术规定》) , 确定了该市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技术规定》将该市城市规划区分为三个类别区, 对9 层以下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平行布置时的建筑间距规定为: 一类地区L≥1. 2H, 二类地区L ≥1. 4H , 三类地区L≥1. 67H 。一类地区为城市旧区, 日照标准间距系数可酌情取低, 三类地区为城市新区, 建设日照标准间距系数不得低于国家《居住规范》规定。对于相互非平行布置建筑的间距提出了折减系数等具体的规定。

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及病人因其身体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 因此, 为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及医院病房要有更高的日照标准,《技术规定》要求在这类建设中严格执行《居住规范》的日照标准规定, 保护社会特殊群体的利益。

在城市一、二类地区, 《技术规定》主要是针对某一项目自己内部建筑间距的控制, 因为它虽然受用地紧张、开发成本高限制,没有达到《居住规范》的要求, 但有其销售价格的调控, 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而对项目外的建筑却有很大的影响, 要求项目主体建筑对被遮挡的客体建筑按照《居住规范》的规定留够建筑间距,保证项目周边建筑的日照权利不受到侵害。也有的建设项目虽然部分没有达到《居住规范》 的日照标准, 但是项目建设方与被遮挡影响的居民达成赔偿协议, 在补偿后自愿的基础上使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2、日照分析确定建筑间距

日照分析是指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部门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 在指定日期模拟计算某一高层建筑对北侧可能受其日照影响的某一规划或现状建筑的日照时数情况和日照影响情况的技术分析行为。日照分析主要是针对9 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在拟建建筑遮挡范围内, 被遮挡需进行日照分析的居住、教育、医疗类等建筑。

日照分析时, 应先调查了解拟建建筑周边现状、规划情况, 确定日照分析的主体建筑范围和客体建筑范围, 沿建筑外墙采用沿线分析法先分析客体建筑的现状日照状况, 再分析拟建高层建筑建设后的日照状况, 以便作出对比, 明确遮挡影响。当发现客体建筑日照情况不满足日照标准时, 再对其居室窗台线进行分析,以确定日照是否有影响、影响的位置和影响程度。主体建筑范围内有多幢高层建筑时, 其对客体建筑范围产生的日照影响应综合叠加后计算结果。分析后出具《日照分析报告》 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建筑管理( 审核建筑方案、初步设计,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的依据。对日照分析计算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高一级的设计单位或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再次复核, 《日照分析报告》若经再次复核基本一致即作为最终结果。

参考文献:

[1] 薛立新,徐苏宁.城市住宅建筑日照标准适用性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 城市规划. 2006(09)

第4篇

关键词:需求预测;物资计划;协同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257-02

一、现状分析

物资计划协同管控模式内涵包括组织运转、年度和批次计划制订、储备定额编制、平衡利库开展、计划执行、需求侧管理以及状态全过程管控方面等等;外延则包括基建管控、生产运行、财务资金等,至上而下、从点概面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该模式的管理目标在于做到计划主动,服务主动,物资采购计划能提前谋划,有序开展,准确申报;通过协同管控模式的计划申报,施行有效的协同计划、共同预测;最终协同地制订发展计划,共享信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加快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1.项目特性分析。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由于配网工程建设周期较短,前期可研、初设深度不够,标准化程度不高,往往在施工阶段才可以准确确定需求,实际需求受政策处理、现场环境等影响。一是项目施工阶段的行政审批、政策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程方案和设计需要做出调整;二是配网工程现场环境复杂,且现场管线、建筑、地理等情况变动频繁,造成工程方案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得不做出方案调整。以上因素使得配网工程在实施阶段进行方案和设计变更,从而使工程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最终需要的物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物资计划的执行造成一定影响。

2.物料现状分析。配网物资通用化程度不高。分析某公司近2年间的配网物资申报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涉及14中类(67小类)配网物资。统计发现,物料编码及申报单位的离散度较高。比如,低压电力电缆一小类,需求涉及658项物料编码,而其中534项为仅四家及以下单位上报的需求。

配网物资标准化程度低,前期应用差。配网可研和初设阶段是整个配网管理的源头,配网管理工作中对物资的通用性管理几乎是空白,前期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按自己的经验预估物资需求,而与实际施工使用的物料编码、使用数量等差异较大,进而导致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库存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保证物资供应。

配网物资标准化推进力度不够。配网项目设计由于分散在各市、县公司,未形成从上到下统一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各单位按照各自使用习惯和地区差异分别申请物料,导致配网物资型号和规格等较多,各地区库存调配困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

3.采购模式分析。由于配网物资招标采购原来采用集中批次招标的管理方式,各单位在考虑计划申报均有不同程度的预留,整个供应链中的各单位成员间常常缺乏很好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机制,由于采购的不确定性,物资需求在逐级上报的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产生较为明显的牛鞭效应。直接造成了配网库存资源的大幅增加。

4.计划执行分析。配网物资计划执行率较低。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执行编码范围偏差较大。如,柱上断路器类申报的物料数量为22项,领料使用的物料数量为10项,占申报物料的45%;通过分析可知,配网物资的计划申报和执行一致性差,导致计划执行率低。

二、主要做法

1.创新标准化设计实现物料通用互换。(1)通用化初步选型。分析以往物资使用情况。通过统计从近2年中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和物资领用的频度,按通用性进行排序,形成通用性分析表作为参考。相关部门共同参考通用性分析表和以往的配网标准化成果,以全面落实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坚持安全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兼顾环境协调,结合当地电网实际,按照优化设备序列、简化设备型号的原则,分专业、按类别编制形成配网通用物资列表。(2)通用设计标准修编。按照配网物资通用化初步成果,结合配网工程通用设计和配网规划和供电典型模式研究,开展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修编工作。最终形成配网工程标准化通用设计(配电分册、线路分册)。制订了导线选型原则、电杆选型原则、电缆选型原则、中压配电设备选型原则、接户线选型原则等配套选型原则,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2.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根据配网通用物资列表,对照配网工程通用设计标准,结合电网建设、运行的实际,进一步开展技术规范书固化工作,将固化技术规范覆盖到全部配网物资,形成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在计划申报过程中,需求单位不需另行编制技术规范,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3.借助信息系统强化物资通用化管控。(1)改进计划管理方式。针对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管理特性积极探索管理思路,持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方式,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配网物资协议库存计划申报,优化调整ERP系统功能,加强信息系统计划审核流程节点管控,严格控制需求单位配网物资计划提报范围。(2)自动实现标准物料比对。在SAP物资集约化系统内,拓展部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比对,在需求单位提出物资需求时,SAP系统能够自动提示物资的标准化(通用化)情况。(3)引入目录外审批流程。针对目录范围外的配网物资,系统引入需求主管部门特批流程,由技术主管部门确定物资技术标准与采购计划有效性,加大了对非通用物资的管控,推动通用化物资的应用。同时保障部分技术特殊要求物资采购与供应。

4.运用需求侧管理严控物资计划执行。(1)提前介入协同管控。按照配网物资每年固定协议批次招标计划的安排,采用了年底集中重点申报、年中适量增补的计划申报方式。根据项目储备、综合计划及批次计划安排,设定配网物资计划管理的重要节点,对各节点关注事项进行明确,并确定由节点事项归口管理部门发起,对关键节点工作结果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工作内容,落实完成相关工作。(2)创新模块化管理。按照物资需求模块化与物资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设备、材料相组合的方式建立模块。需求部门只要按照已经“打包”好的模块化物资数据,按照计划上报流程录入系统,实现快速的计划上报,同时也避免了结构型缺货及计划上报错误的发生,打破物料品种之间的界线,把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物资,包括设备、材料、配件等,在逻辑上视模块化的物资为一个物料,有利于计划的全过程管控。以台区模块为例,结合配网通用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容量,将一个配变台区所用的物资作为一个模块,需求单位只需上报台区容量及台区个数,就可以完成整个台区中所涉及物料需求的申报工作。(3)综合分析需求用量。准确的物资需求预测是有效掌握物资未来需求,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前提。浙江公司转变原先批次计划申报中仅依据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的工作思路,以历年系统领用数据为依据,结合综合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法,来综合确定协议库存需求计划。物资部门从信息系统中导出近几年的物料凭证,统计出各种型号物资历年领用数量,提供需求部门作为参考。需求部门统一按照省公司配网通用化物料编码根据历年物资领用量和年度配电网投资规模,计算出下一年度的招标需求基准量。再在预测基准量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增量,以形成协议库存招标批次间的余量滚动、衔接循环。(4)分级开展平衡利库。根据“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开展各级需求单位的平衡利库工作。物资部门根据各需求单位提出的物资需求,分级组织开展需求审核和平衡利库工作。各单位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物资需求的核对和确认,物资部门会同项目管理部门和需求部门,召集履约、仓库管理人员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平衡利库工作,对照库存可用资源进行充分核减,形成最终经平衡利库后的物资需求。(5)内外部协同配合。内外部协同管控是优化物资供应链的重要保障,强化物资供应链相关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参与,从需求预测、计划申报审查直至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通过外部各部门(单位)、内部物资各专业的协同配合,进一步优化物资供应链。

通过同一物料编码不同ID技术规范书的编制,实现前期计划精益管控促进后期履约顺畅。在技术规范书ID固化过程中,通过技术、设计、需求等部门(单位)的协同,在同一物料无法区分具体参数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规范书ID的固化,实现了物料加技术规范对应到实际的需求,减少了后期履约的难度。

通过协议库存招标标包的优化划分、创新统购统配供应模式的开展,实现后期招标履约管控保障前期计划执行。在协议库存招标标包划分中,在招标采购环节,充分考虑各种规格需求预测可能存在的偏差,通过同一标包涵盖同类物资的所有规格,以标包金额作为合同依据的方式,弥补需求预测时物资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足;在履约环节,创新开展统购统配,实现省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弥补了不同地区需求预测时的差异。

三、主要成效

1.减轻设计压力,提高物资计划准确率。通过采用通用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直接选择配网项目所涉及的模块,查找所附物料清单,可便捷准确地选择物料,避免个体理解偏差造成的选择性错误,大大提高了物料申报和执行的准确率。截至目前配网物资计划申报准确率达到了100%。

2.整合和减少物料编码,提高计划申报标准率。通过已开展的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物料品种大大减少,极大地提高了配网物资的通用互换性。

3.固化技术规范书,提高计划申报效率。技术规范书固化后,根据通用物料编码--技术规范的ID对照表,可直接上传技术规范ID,大大提高了计划申报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技术规范书编制、审查的工作量。

4.通过配网物资通用化工作,降低配网物资库存压力。近年来,库存压力主要来源于配网物资。标准化设计后,库存进行全面梳理,加快盘活利库,大大减少了各类物资库存;通过实施协议库存,统购统配等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制订储备定额,有效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压力。

5.通过需求侧的有效管控,利库成效明显。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积极开展分级平衡利库工作,有效利用库存呆滞物资。

参考文献:

[1] 桂亮.应对物资全面计划管理变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

第5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关系;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市,城市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现阶段,城市已经毫无悬念的成为我国的经济的主导力量之所在,也成为了我国的人口集聚区。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重视城市防洪排涝的工程规划设计,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

1 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十分重要,城市往往除受到主要外河洪水的威胁外,还可能有许多城区小(内)河洪水,特别是山洪的威胁,沿海城市还可能有风暴潮的影响。城市作为防洪保护区,应当从保障整个保护区安全的角度出发,考虑城市的防洪标准,即不仅要考虑城市抵御主要外河的防洪标准,还应当考虑城区小(内)河洪水(河口通过闸坝拦截外河洪水),特别是山洪的防洪标准,有些沿海城市还要考虑抵御风暴潮的标准。

因此,从城市安全保障的角度看,城市防洪标准应包括多种洪源的防洪标准。市区小河对城市也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但其影响范围一般比较局部,不致酿成全市性洪灾。因此,本人认为城市防洪标准主要以外河防洪标准为主,市区小河可以降低防洪标准处理。

2 关于库堤结合的堤防标准

在解决城市防洪问题时,经常采取堤库结合来解决,兴建堤防是一项基本防洪措施,工程也较简单,依靠堤防可防御常遇洪水。但若遇超标洪水,由于堤线长。汛期防守困难,险段多,防汛抢险、维修费也较多。同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超标洪水带来经济损失也在加大,进一步加高防洪堤,提高防洪标准,使洪水归槽,洪水位抬高,反过来又加重堤防的防洪压力,故堤防的标准应经济合理又切实可行。因此在当前立足加固堤防的防洪能力,同时要在中上游兴建必要的控制流域性洪水的水库,逐步形成堤库结合的防洪体系,才能较妥善解决城市的防洪问题。

如某城区根据国家GB50201-94《防洪标准》规定,结合流域特点以及防护对象的重要性,防洪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堤防标准的为30年一遇,加上游水库的作用,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若是堤防标准先实施。则堤防为5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及相应级别设计;而水库先实施,则堤防为3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及相应级别设计,其标准及级别就变了。因而堤库结合的堤防标准因堤库实施顺序前后不一致,其标准及级别的确定就不一样,因此,认为城市堤库结合的堤防标准及等级确定,不管堤库实施顺序前后如何,堤防的标准及等级确定均按堤库分开实施的标准来考虑,原因主要是堤库作用后,堤防的挡水位和高度都没有改变。再如,某市区防洪标准近期为20年一遇洪水,远期为50年一遇,下游河段行洪宽度在250~500m左右,其中某城区个别河段仅230m,而洪水峰高量大,来势猛,20年一遇洪峰流量11400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13900m3/s,现有河道安全行洪十分困难,受地形、地质等条件的限制,现堤防高度已达十几米,要修建一定高度的堤防又有困难,堤防太高,洪水的渗透比降加大,堤防出现管涌,渗透破坏的几率也增加,一旦失事,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加惨重。一味地加高堤防,不仅经济上不合理,技术上也不科学,同时影响周边环境景观。因此该市区河段堤防标准定为20年一遇,上游规划上某水利枢纽工程,承担提高到50年一遇的防洪任务。

从上述例子可见,仅采用堤防的方式提高河道防洪标准,虽然方法相对简单,但是有时影响城市景观,社会影响面广,因此建议堤防防洪标准不宜过高。

3 城市总体规划与防洪排涝规划的关系

以现代的治水理念指导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内河水系整治规划,加强景观建设,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水环境工程体系。此思路贯穿子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水系建设目标的统一明确、规划的超前科学、建设的重点突出、管理的责职到位。在江河、湖泊的城市往往存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的建设关系,有时候矛盾还比较突出。城市总体规划有《城市规划法》,防洪排涝规划有《水法》和《防洪法》,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中,均需正确体现上述法规要求。如在城市中江河的桥梁、码头、滩涂景观的建设,城市总体规划有时忽略了防洪的要求,过多强调了城市总体规划的景观需要,而这些工程的建设从防洪的角度讲,对行洪都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还比较大,主要是流态和阻水的影响。《水法》和《防洪法》是不允许阻水的。在此情况下谁为主次没有明确的界定。如福州市五四北片和大学片在规划建设时就存在忽视防洪问题,乱占河道,造成一遇台风暴雨就产生洪涝灾害。

本人认为防洪排涝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上与防洪排涝有矛盾的,应以防洪排涝为主,在防洪排涝规划时,积极和总规人员进行协调,调整好防洪和总规关系。为了不影响城市景观,可划定一定面积的滞洪区(景观湖),降低洪水位,既解决好防洪排涝问题,又在城市增加湖面、水面,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使堤防整治更加活水、清水、亲水,提高城市品位。

4 自排、抽排规模与滞洪区三者的关系

城市防洪少不了排涝,也就是有防洪就有排涝问题。对城市内河,防洪和排涝是相互联系,且主要以排涝为主,因此结合河道整治时,合理确定河宽,使水工建筑物尽量不影响景观,又不造成内涝。城市排涝分自排和抽排两部分。自排就是堤防外江不涨水或水位低于防洪排涝闸关闸水位时,堤防保护区内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洪水能及时通过防洪排涝闸自流排出堤防外;抽排则是堤防外江涨水防洪排涝闸关闸后,堤防保护区内设计标准下的暴雨洪水能及时通过排涝泵站抽排出堤防外。不管是自排还是抽排,排涝流量均与设计排涝标准、排涝区内是否有调蓄区有很大的关系,设计排涝标准越高,排涝区的汇流量就越大,反之汇流量就越小;同一设计排涝水标准,如果没有排涝滞洪区,排涝区内表面硬化越多,排涝流量就越大;反之排涝流量就越小。一个城市如果排涝工程没规划建设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涝滞洪区的减少,内涝就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排涝区标准的确定、滞洪区和排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从城市的发展来看,新开发区建议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以上,对于滞洪区面积、河道涝水位高低、抽水流量规模大小三者之间来说是相互动态平衡的关系,其中滞洪区的大小与城市建设用地大小有关,河道涝水位与城市竖向标高有关,建议根据滞洪区面积的增减、涝水标高的升降合理组合,进行多方案比较,为将来城市各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5 堤防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生活环境保护和建设。因此城市堤防工程的建设已不再是单一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近来的发展方向是多功能全方位的,提升城市品位,即具有防洪、交通、休闲、园林景观等功能。城市堤防所在的位置滨水地带、空气清新、人口密集,是人们晨练、休闲、旅游的地带。城市水利规划必须将河道规划作为一个重点,营造有序而美化的河道布局,构筑舒适的休闲岸线,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要求江河两岸的堤防建设成为堤、路、园林景观相结合的工程,使江河沿岸成为一条坚不可摧的防洪线、畅通无阻的交通线、风景优美的亮丽景观线和繁荣的经济线。因此,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中江河两岸的滨水地带,水利资源,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堤防工程的建设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结合城市规划的交通、景观、旅游、商业等多方面的要求进行建设。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其防洪排涝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建设条件下,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并且合理地选择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正确处理好堤防工程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关系,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萍.关于城市排涝问题的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11(06).

[2] 沈金红.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

第6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27.2;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83-02

随着用电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必须针对我国目前配电网发展实情确立配电网规划设计思路,区分配电网规划设计重点,选择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以促进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及有效性。

1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

21世纪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电网。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又要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深刻演变,其规划设计也将面临着更多挑战: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电负荷迅速扩大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电需求多样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分布式发电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带来了新的挑战;配电网外部建设环境日益严峻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思路

针对配电网的特点以及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要求,目前配电网规划设计遵循如下思路。

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统一开展配电网规划,与主网架、其他各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协调匹配,避免规划成果重叠、交叉和遗漏。

2.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落实“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作要求,实现城乡电网规划范围和规划内容的全覆盖;深化配电网规划,满足城乡发展需求,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3.标准统一、差异分区。统筹城乡电网规划标准。同类型区域采用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用电需求,采用差异化策略,对不同类型区域有针对性的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技术原则。

4.安全可靠、运行灵活。加强配电网建设,消除薄弱环节;提升配电网供电能力,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构建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的配电网络。

5.智能环保、适应性强。适应电网智能化要求,采用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提升信息化水平,完成智能配电网阶段建设目标;综合考虑各类用户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求,使配电网具备满足各类负荷用电需求、适应各类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能力。

3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重点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在满足负荷增长的前提下,结合智能电网发展需求,针对当前配电网薄弱环节,统筹建设改造配电网。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提高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满足负荷用电需求。

2.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络薄弱的问题,建设县域电网与主网第二回联络通道,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防止全县大面积停电。

3.通过新增变电站布点、优化供电范围、增大线径等措施,基本解决配电网“卡脖子”问题。

4.加强中、低压配电网建设,增加中压线路联络比例,提高转供能力,优化供电分区,提高供电可靠性。

5.提高供电质量,通过合理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增加无功配置,基本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6.落实电力普遍服务,通过电网延伸、户用光伏发电等措施,基本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

7.适应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等多元化用电需求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满足重要用户的高可靠性要求。

8.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电网损耗。

4 新时期供电区域划分

针对国家电网公司各区域配电网的差异性,按新时期《配电网“十二五”规划设计指导意见》所提出的配电网规划思路,将配电网划分为A、B、C、D四类。其中,A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的政治或经济中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或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为A类供电区域);B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生产生活集中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为B类供电区域);C类标准用于对供电可靠性有一定要求的生产生活相对集中区(以下简称为C类供电区域);D类标准用于农业经济活动区(以下简称为D类供电区域)。根据城乡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各级规划区供电区域划分如表1所示。

5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目标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经济高效、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的配电网,扭转配电网发展滞后的局面。A、B、c、D四类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率目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趋向99%甚至是100%。

6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设计主要技术原则

新时期配电网规划主要技术原则是指导各级供电企业合理进行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原则。国家电网公司在现有城网和农网规划设计导则基础上,提出了供电区域分类,并对四类供电区域的基本参考建设标准进行了规定;对供电可靠性、容载比、高中压配电网结构、建设型式、设备选型、导线截面选择、无功补偿、中性点运行方式、重要用户供电、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方面的技术原则进行了规定。

6.1 不同类型供电区域基本建设标准

按照A、B、c、D四类供电区域,差异化地选择配电网规划的安全准则、线路、变电站等建设标准。A、B、c、D四类供电区域的基本参考建设标准如表2所示。

6.2 高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高压配电网接线应根据负荷水平、供电可靠性要求和电网发展目标因地制宜选择,并与输电网和中压配电网结构统筹规划,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同一地区、同一电压等级、同类供电区域的网络接线方式应尽量简化并标准化,以实现同类型地区高压配电网结构的清晰化、简洁化和标准化。不同类型供电区域应采用不同的网络接线方式。A类供电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推荐采用双侧电源双回链式、双侧电源三T形接线方式以及双侧电源三回TT形接线方式;B类供电区域相比于A类供电区域可靠性要求要低一些,除上述接线方式外还可选用双侧电源单回链式、双侧电源双T形接线方式、双侧电源双回TT形接线方式;C类和D类供电区,电力负荷水平较低,供电可靠性要求也不高,电网建设以满足供电需求、提高供电能力为主要任务,接线以单侧电源供电的方式为主。

变电站布置应因地制宜、紧凑合理,尽可能节约用地。主变压器台数最终规模不宜少于2台,不宜多于4台。不同类型供电区域的变电站主变压器应配置不同的容量推。以110kV变电站为例,A类供电区域主变压器台数推荐为3~4台,单台容量为63、50MVA;B类供电区域主变压器台数推荐为2~3台,单台容量为63、50、40MVA;C类供电区域主变压器台数推荐为2~3台,单台容量为50、40、31.5MVA;D类供电区域主变压器台数推荐为2~3台,单台容量为40、31.5、20MVA。

在同一高压配电网内,每个电压等级高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可选用2~3种规格。高压配电网主干线截面和所串接的主变压器容量应相匹配,宜根据规划区域内饱和负荷值一次选定。不同供电区域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导线截面也有所区别。

6.3 中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中压配电网规划应充分考虑现状电网结构,结合各类供电区特点、可靠性要求和远景电力负荷水平,选择结构合理、简洁清晰的网络结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对于有特殊供电安全需要的重要用户和高危用户,中压配电网结构可根据重要用户的级别选择。根据不同类型供电区的建设型式和可靠性标准,中压配电网的主干网一般采用如下目标网络接线方式:A类供电区域架空线网推荐多分段适度联络,电缆网推荐双环式、单环式、双射式、n供一备(n≤4);B类供电区域架空线网推荐多分段适度联络、单联络,电缆网推荐单环式、双射式;C类和D类供电区域架空线网推荐多分段适度联络、单联络、单辐射。

中压线路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导线截面选择应标准化,主干线导线截面不宜超过3种。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A类和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km;C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4km;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km。

6.4 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低压配电网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放射式结构,当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可采用双电源供电。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A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0m,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250m;C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400m,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

7 结语

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目前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电力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因此对配电网规划方法的完善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配电网实际,基于配电网差异性视角所分析的分类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无疑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民营经济分

一组织工作:

由财政局牵头,中小企业局、统计局、科技局、外经贸局参与。

二考核内容和办法:

⒈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包括现有工业企业投入和新建企业投入)分。

×年固定资产投入=该乡镇、街道所有工业企业××年固定资产账年末累计数××年年初数。(由财政部门盖章认可)

乡镇、街道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得分(乡镇、街道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实际完成数÷最高乡镇、街道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实际完成数)×标准分值。

⒉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幅(包括现有工业企业投入和新建企业投入)分。

×年固定资产投入增幅=该乡镇、街道所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账(××年年末数××年年初数)÷(××年年末数××年年初数)×。

乡镇、街道固定资产投入增幅得分=(乡镇、街道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幅实际完成数÷最高乡镇、街道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幅实际完成数)×标准分值。

⒊实交税金增量分。财政局负责

乡镇、街道实交税金增量=××年实际入库税金数××年实际入库税金数。

乡镇、街道实交税金增量得分(乡镇、街道税金增量实际完成数÷最高乡镇、街道税金增量实际完成数)×标准分值。

⒋实交税金增幅分。

乡镇、街道实交税金增幅=(××年实交税金数××年实交税金数)÷××年实交税金数×

乡镇、街道实交税金增幅得分=(乡镇、街道税金增幅实际完成数÷最高乡镇、街道税金增幅实际完成数)×标准分值

对⒊项指标考核,以国税局、地税局提供的各乡镇、街道××年、××年所有实际入库税金数(剔除农业税和县直企业在乡镇、街道的入库税金数)为准。

附加指标

⒈××年每新上一处固定资产投入万元以上的企业或每新增技改投入万元的,加分;多投入部分,每增加万元加分,以固定资产账为准,财政部门盖章认可。

⒉××年每新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项目,加分新上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加分(以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证件为准)。

⒊××年每新增一处投资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或外资扩建、技改项目,加分;多投入部分每增加万美元加分(以国外资金实际进账单或设备进货发票为准)。

⒋××年每出口创外汇万美元加分,低于万美元的不计分。(以外经贸局审核数字为准)

⒌××年内每增减一处限额企业,加减分。

二、招商引资分

(一)组织工作:

由招商局牵头,外经贸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参与。

(二)考核办法:

由招商局牵头,从有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考核认定小组,对各乡镇(街道)招商引资情况进行逐一认定。月份以前的按照“××以外就是外”的标准进行认定,月份至月份的按照“(上级市)以外才是外”的标准进行认定。

在全面认定的基础上,由招商局结合各乡镇(街道)分配的任务指标,对各乡镇(街道)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以县里月份调整确立的任务指标为准。对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计分;每增减万元,加减分。

三、农业分

一组织工作:

由农工办牵头,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开发办、经管局、统计局参与。

二考核内容和办法:

⒈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分)

一以畜牧局乡镇(街道)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所建立的标准化饲养场监管台帐记录数量为准,完成县里下达的标准化饲养场畜禽出栏任务的计分,每增长(减少),加(减)分。

二完成县里下达的新建标准化饲养场建设任务的计分,每增减处,加减分。标准化饲养场考核认定以县政府印发的《××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考核细则(县政府办公室明传电报号)》和县畜牧局制定的《标准化饲养场考核验收表》为准,得分超过分的为标准化饲养场。各乡镇(街道)将所需考核验收的标准化饲养场以文件形式报县畜牧局,县畜牧局组织考核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合格的登记备案,年终以备案的数量作为乡镇(街道)标准化饲养场的建设数量。

三完成县里下达的畜牧科技示范小区建设任务的计分,每增减处,加减分。畜牧科技示范小区认定以县政府印发的《××县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考核细则》和县畜牧局制定的《禽畜科技示范小区考核验收表》为准,得分超过分的为标准化饲养场。畜牧科技示范小区认定由乡镇(街道)提出书面申请,提供小区布局图及简介、合作社章程、服务组织机构及人员、官方兽医机构材料,报县畜牧局考核和验收,验收合格的报县政府,由县政府命名。乡镇(街道)科技示范小区的数量以命名的数量为准。⒉种植结构调整(分)

一考核标准:当年新增经济作物面积占总耕种面积的,计分,每增减,加减分,(大田经济作物种植成规模低于亩、大棚面积成片低于亩和大拱棚面积低于亩不计分);当年冬暖式大棚栽培面积,较上年每成片新建亩加分,旧棚或新建成片规模低于亩的均不予计分。

二计算方法:

①乡镇(街道)种植结构调整工作考核分数当年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比率较上年增长百分点×当年成片新建冬暖式大棚面积÷×。

②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烤烟药材瓜菜果品大桑茶叶其他作物。

③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

④新建冬暖式大棚面积,以当年考核期间统计的结果为准,其它经济作物种植作物面积均以乡镇(街道)上报统计局的数据为准。

三考核办法:对各乡镇(街道)当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比率的考核,考核数据由县统计局出具,对新建冬暖式大棚的考核,采取现场逐一测量登记的方式,按考核标准实行分片打分。

⒊农业基本建设(分)

考核标准和办法:工程总量和投资以本年度投入最高的乡镇(街道)为分,其他乡镇(街道)按实际投入数与最高乡镇(街道)完成数的比值计算分数。工程规划分,工程设计施工分,用工政策分(投工数额不足或超出限额,按全县投工平均数,每增或减个项目,减分),工程效益分。乡村道路建设投入在小城镇建设指标内考核,故此不再考核计分。

届时考核辅以配套表格进行。

⒋植树造林(分)

一考核标准:以本年度实际植树造林和育苗面积最多的乡镇(街道)为标准分值,其他乡镇(街道)得分按实际完成数与最高乡镇(街道)完成数的比值计算。

二计分方法:完成年度造林、育苗计划,得基本分分,其中造林分,育苗分,超计划完成造林面积亩以上的乡镇,每超亩奖分。乡镇为植树造林提供现场会的,每提供一次,奖励分。完不成造林、育苗计划的乡镇,每少一项扣分,出现重大毁林案件的乡镇,每出现次扣分。累计分加附加分超过分的按分计算。

三考核办法:造林、育苗完成情况的考核期限为××年冬至××年冬的造林面积和育苗面积。根据各乡镇(街道)今年上半年造林、育苗结束后自查上报实际完成数(今冬进行的造林完成数,列入下年度考核范围,本次只考核整地挖沟工程量),组织专门人员逐乡镇逐项进行考核。

⒌农民人均存款总量(分)

以本年度农民人均存款总量增量最高的乡镇(街道)为标准分值,其他乡镇(街道)得分按实际完成数的比值计算。

×年各乡镇(街道)农民人均存款增量,是指本年度农民人均存款余额减××年农民人均存款余额之差。相关数据资料的取得,一是由人民银行提报各专业银行及邮电等金融部门所在乡镇(街道)⒉两个年度农民存款余额。二是使用公安局户籍年报统计的各乡镇(街道)人口数,计算出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根据这一比重推算出各乡镇(街道)两个年度农民存款余额,再按各乡镇(街道)上报的乡村人口数进行平均,以此作为各乡镇(街道)农民人均存款余额数,两个年度的差额即为农民人均存款增量。

考核得分本乡镇(街道)实际增量÷最高乡镇(街道)增量×

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分)

一考核标准:以本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最高的乡镇(街道)为标准分值,其他乡镇(街道)得分按实际完成数与最高乡镇(街道)完成数的比值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以统计局公布数字为准。

二考核办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以各乡镇(街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增加数为准。考核数字以××年、××年统计年报数字为准。

三考核得分本乡镇(街道)实际增量÷最高乡镇(街道)增量×

整个农业部分考核,由县委农工办牵头,畜牧局负责制定畜牧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农业局负责制定种植结构调整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制定农业基本建设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林业局负责制定植树造林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统计局负责制定农民人均存款总量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经管局负责制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部分考核细则并组织搞好考核。各部门考核完成后,将乡镇(街道)得分报县委农工办,由农工办汇总后报县政府办公室。

四、小城镇建设分

一驻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

由建设局、三产局、旅游局负责考核。

⒈建设局主要考核各乡镇(街道)用于驻地街道硬化、绿化、景点、供排水管网、垃圾箱、路灯等设施建设实际投入额(包括政府出资和社会投入)(分)

考核的方法:考核工作于年底进行,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的办法进行考核,最后进行综合评定。由各乡镇(街道)提报驻地基础建设投入的数额、种类、数量和地点,以及购买和建设时的合同和决算等相关证明材料,再现场进行核查,以核查的数额作为实际投入额,以最高数额的乡镇(街道)为满分分。其他乡镇(街道)得分按实际投入数与最高乡镇的比值进行计算

乡镇(街道)得分〖×〗乡镇(街道)实际投入数〖〗最高乡镇(街道)实际投入数〖×〗×分

⒉三产局负责考核市场建设(分)

分两大项考核,一是市场管理和服务,二是三项主要经济指标,两项满分共计分。

一市场管理和服务(最高分分)

①市场发展规划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中。市场建设专业规划起点高、档次高,布局合理。市场建设有合法完备的审批手续。(分)

②加强市场统一管理和组织领导,乡镇(街道)政府及有关部门有专人或兼职分管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分)

③各市场内服务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措施到位。如安全、物业、保洁、设施维护、摊位安置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管理制度。(分)

二三项主要经济指标(最高分分)

①市场数量:年末拥有市场每处按分计算,此项最高分为分。

②市场占地面积:每亩按分计算,此项最高分为分。

③市场建设投资额:每投资万元按分计算,此项最高分为分。

各乡镇(街道)按考核细则要求填写年度市场建设工作考核统计表,经有关部门核实后盖章,报送第三产业发展局。考评小组复核后计分汇总。同时由各乡镇(街道)按考核细则要求书面写出自核报告,连同上述“考核统计表”一并报送县第三产业发展局,由三产局考评小组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后评分计分。各乡镇(街道)要对所提报考核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弄虚作假,取消该项评分资格。

⒊旅游局负责考核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情况(分)

一考核办法

根据考核细则,对各乡镇、街道本着账面查与实地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认真考核。账面查,主要是查旅游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服务设施等预、决算报告、资金凭证等;查印刷旅游宣传资料的数量、付款凭证以及开展旅游宣传活动的付款凭证、资料、记录等。实地查,主要是到现场查各类旅游设施建设地点、进度情况等。通过账面查与实地查相结合,确定是否有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以及投入资金数量。

二打分办法

首先对全县所有乡镇、街道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情况进行逐项摸底考核,摸清各自实际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数额,然后以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最高的乡镇、街道为满分分,其他乡镇、街道根据其旅游资源开发投入数额与最高乡镇、街道投入的比例,计算出各自得分。

二乡村道路建设投入情况(分)

⒈组织工作:

由交通局负责考核。

⒉考核内容和办法:

一工程质量(分)。以(上级市)县交通局工程质量鉴定结果为准,优良记分,合格记分,不合格不得分。

二工程进度(分)。按时完工记分,工期拖后者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扣分。

三建设里程(分)。当年实际完工里程数以上记分,每超加分;以下每记分。

四附属设施(分)。按规定设百米桩、里程碑记分;警示桩、标志碑齐全记分;有路沿石记分。

五路面处理(分)。路面平整记分;无障碍物(如草垛等)、无占道经营、无打场晒粮现象记分。

六路边处理(分)。路肩、边坡、泄水槽达到要求记分;村镇驻地边沟修建符合要求记分。

七道路绿化(分)。有绿化计划记分;已落实绿化计划记分。

八道路养护(分)。养路工按规定上路养护,确保路况良好,安全、畅通记分,养护不好或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不得分。

三驻地人口规模(分)

⒈组织工作:

由统计局负责考核。

⒉考核内容:

全县处乡镇(街道)××年度各乡镇(街道)驻地人口规模与××年各乡镇(街道)驻地人口规模。

⒊考核办法:

一以××年年末各乡镇(街道)驻地人口为基期数,××年年末驻地人口为报告期数。

二驻地人口比上年增长计分;以此为基准数,每增减加减分,最后汇总数即为该乡镇(街道)实际得分。

三相关数据资料以公安年报为准,由统计局负责具体计算并打分。

⒋组织实施:本实施细则由统计局会同公安局、建设局负责对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

四小城镇管理(分)

⒈组织工作:

由建设局负责考核。

⒉考核内容:

主要考核是否成立环卫队伍,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镇容镇貌以及摊点经营有序、有无乱搭乱建现象等方面。

⒊考核办法:

共计分。具备应有的用于环境卫生工作的车辆、机械等,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和相应的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得分;建立了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村镇管理等制度,并且已上墙和落实,得分;镇容镇貌整洁卫生,得分;驻地主要街道无乱摆摊点的现象,经营有序,得分;驻地无乱搭乱建现象,得分。

五小城镇规划(分)

⒈组织工作:

由规划国土局、建设局负责考核。

⒉考核内容分

一规划编制分

①乡镇域总体规划分

考核乡镇提供规划图件资料,考核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规划已编制,并通过论证评审的,得分;规划已编制,未经论证评审的,得分;已着手规划编制,未完成的,得分;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得分。

②乡镇驻地总体规划分

考核乡镇提供驻地总体规划图件资料,考核乡镇驻地总体规划编制情况。规划已编制,并通过论证评审的,得分;规划已编制,未经论证评审的,得分;已着手规划编制,未完成的,得分;没有实质性进展的,得分。

③乡镇专业规划分

考核乡镇提供乡镇专业规划图件资料,考核乡镇专业规划编制情况。乡镇专业规划每缺一面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④村庄规划分

村庄规划年内完成的,得分,每降低个百分点扣分。

二规划管理分

①乡镇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分

考核乡镇建设项目审批手续规范情况,即“一书两证”的发放情况。“一书两证”发放率达的,得分,每降低个百分点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②村镇规划管理分

考核乡镇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管理制度规范情况。村镇规划管理制度健全,强化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到位,管理规范的,得分;管理不够规范的酌情扣分。

③绿线管制分

考核乡镇绿线管制制度实施情况。抽查一条主要交通干道或规划区内一条主要街道,严格按诸政发〔〕号文件实施的,得分,每发现一处占压绿线的,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三执法监察(分)

考核用地建设规范情况。随机抽查××年度处建设项目,查阅有关资料,每发现一处“双违”扣分,每发现一处违法建设扣分,扣完为止。

四执行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及上级业务部门部署任务分

考核执行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及上级业务部门部署任务情况。较好的,得分;较差的酌情扣分。

⒊考核办法:

由规划国土局、建设局抽调人员组成检查考核小组,听取各乡镇的村镇规划工作汇报,查看有关档案资料和有关现场。

六纯加减分项目

⒈组织工作:

由县监察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文明办、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办公室、县建设局、县环保局、县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县民政局、县安监局、县经管局、县计生局、县局共个部门参与,每参与部门派出一名懂业务的同志负责进行考核。

⒉考核标准:

参与考核的部门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考核内容及要求,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制定出考核表及考核标准。

组织部负责对农村党支部建设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出现一个无党支部书记的村扣分,每出现一个支部班子不健全的村扣分;村党支部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组织换届的,每出现一个扣分,组织换届不成功的,每出现一个扣分。

文明办负责对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庄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年度内创建文明乡镇不达标的扣分,创建文明单位达不到的扣分,创建文明村庄达不到的扣分。

财政局负责对农业税收征收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农业税收征收每低于分配任务(以计)一个百分点,扣分。

公安局负责对重特大刑事案件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各乡镇(街道)发案率每高于全县发案率一个万分点,扣分。

办公室负责对×××分子滋事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生一起×××分子到(上级市)或济南、北京滋事且造成不良影响的,分别扣分、分和分。

建设局负责对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审批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现一个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未经建设部门审批的(即未按规定办理质量监督和开工许可手续),扣分。

环保局负责对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环评和发生污染事故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现一个新建、扩建和搬迁项目未经环境评价和环保审批的,扣分;每发生一起污染事故,扣分。

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负责对违法占用土地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凡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未经合法有效的批准而擅自占用土地的行为,每发现一宗扣分。另有个别情况,由土地管理主管部门掌握酌情扣分。

民政局负责对村委会换届情况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村委会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组织换届的,每出现一个扣分;组织换届不成功的,每出现一个扣分。

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效能投诉案件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被投诉一起,经查证属实,确实存在行政效能问题的,扣分。

安监局负责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生一起损失万元以上火灾、爆炸、生产、建设、运输等事故或死亡人,分别扣分;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取消评选资格。

经管局负责对农民负担案件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生一起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扣分。

计生局负责对计划生育问题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凡当年计划生育率达到的,不再进行个案扣分;计划生育率低于的,每出现一例计划生育超生户扣分。属于瞒漏报,被举报或查处的,每一例扣分。

局负责对集体上访案件的考核。具体考核标准是:每发生一起因工作和政策问题处理不当导致集体上访案件,到县里的扣分,到(上级市)的扣分,到省的口分,到京的扣分。

⒊考核结果

第8篇

关键词:防洪应急工程;防洪标准; 治理措施; 防洪规划

一、吉木乃县概况

吉木乃县地处阿勒泰地区萨吾尔山以北,额尔齐斯河南岸,东与福海县毗邻,南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相连,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41 km,行政区域面积8222 km2。吉木乃县城区面积19.8km2,全县土地面积715.23千公顷。

二、吉木乃县城市防洪主要河流的分布

拉斯特河属山区性河流,径流主要靠高山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较大,年内流量的变幅很大,河水可流入额尔齐斯河,随着一些水利工程的陆续建成,如今已没有河水能流入额尔齐斯河。目前,可以认为拉斯特河已形成为一条独立的水系。

三、吉木乃县城市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吉木乃县干旱缺水严重,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90.00mm,但因冬季降雪大,春夏季天气过程频繁,基本上每年都有洪灾发生,特别是因突降暴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大,严重滞缓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据吉木乃县政府统计,从1992~2003年间,吉木乃县城发生洪灾九次,受灾人口3519人、倒塌房屋4011间、公路81.95Km、成灾作物面积3650公顷、绝收作物面积3650公顷、堤防决口13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775.5万元。 

四、 防洪应急工程建设的内容

  (一)实地踏勘,收集资料,综合研究。除了研究村镇总体规划的设计意图、总体、市政工程和防洪、泥石流及滑坡的规划构思之外,还要着重了解河道的断面、泄洪能力、历年的洪水位、河道的地质地貌以及历史上所发生的洪水淹没、泥石流的危害和滑坡骚扰等情况;了解地方现状和本规划区周围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形成山洪的源头情况等。等通过实地踏勘取得一手资料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核实、研究,为下一步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二)确定防洪标准。所谓防洪标准,是指防洪工程能防多大的洪水。村镇防洪工程设计标准关系到防洪工程规模、投资及建设期限等问题。应根据村镇性质、工业的重要程度、经济能力以及其他因素确定防洪标准。分区防洪标准定得过高,势必增加工程量的投资;过低,又不能保证居住区的必要安全。因此,应当根据居住区的重要性和国家经济、技术的可能性,结合我们踏勘所获得的一手资料,确定其适当的标准,洪水重现期和频率。

  (三)防洪水文计算。确定防洪标准之后,应推求复合防洪设计标准的、当地可能出现洪水。即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预计设防的最大洪水和相应水位。设计洪水的内容包括设计洪峰、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设计洪水过程线、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和分期设计洪水等。可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 

五、县城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之规定,吉木乃县可定等级为四级,重要性为一般城镇,为20~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重现期,相应洪峰流量为110 m3/s。

六、河道防洪堤治理措施

    根据该流量及其相应的水位来确定合理的防洪工程。防洪工程主要措施有堤防、分洪、改善河道、修筑泄洪沟、提高设计标高、整治村镇湖塘等。由于在村镇的具体分区区域,其规划的面积相对于整个村镇来说比较小,在设防时不可就事论事,还应结合总体规划中的防洪问题通盘考虑,求得洪峰流量之后,从重力式齿墙顶开始修建边坡1:1.5的浆砌块石护坡至到河道底防洪堤基础埋置深度位置,护坡厚度取50cm。防洪应急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标准,不仅有效减轻了洪水灾害,而且兼顾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制定村镇防洪规划,应与当地河流流域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水土保持及植树造林规划等,结合起来统一考虑。一般可采取下面几项工程措施。

  (一)修筑防洪堤岸

在村镇用地的范围的标高普遍低于洪水位时,则应按防洪标准确定的标高修筑防洪堤;汛期一般用水泵排出堤内积水,排水泵房和集水池应修建在堤内低洼处,以利于汇集堤内集水。堤外侧则应结合绿化规划种植防浪林,以保护堤岸,筑堤一定要同时解决排涝问题。洪水与内涝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因此,排水系统在河岸边的出水口应设置防倒灌的闸门。对堤内的湖、塘等应充分加以利用,增加滞蓄面积,以便降低内涝水位,减小排涝泵站的规模,减少其设计流量,从而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

  (二)整修河道

吉木乃县降雨非常集中,洪水历史短但峰量较大,但平均河道干涸,河床平浅,河滩较宽,这对于村镇用地、道路规划、桥梁建造都是不利的。规划中宜考虑防洪标准下的泄洪能力将河道加以整治,修筑河堤一束流导引,变河滩地为村镇用地,把平浅的河床加以浚深,或把过于弯曲的河道适当截湾取直,以增加泄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从而降低河堤高度。

  (三) 政治湖塘洼地

    湖塘洼地对防洪排涝的调节作用是不小的。应结合吉木乃县村镇总体规划,对一些湖塘洼地加以保留和整治,或浚挖用来养鱼,或略加填垫修整用来做绿化苗圃,有的可结合排水规划加以连通,以扩大蓄纳容量。应结合本地特点和要求,确定合理的最低水面率。

  (四)修建截洪沟

    吉木乃县属于山区的村镇,往往收到山洪爆发的威胁。可在村镇用地规范靠山较高一侧,顺应地形修建截洪沟,因势利导,将山洪引至城镇范围外的其他沟河。或引至村镇用地的下游方向排入其附近河流中。截洪沟的布置,坡度及铺砌材料等,应考虑安全、水流冲刷等因素,尽量采用明沟和避免从村镇范围内穿过。对依山傍水的村镇,在考虑修建截洪沟的同时,还应根据洪水调查资料,修建必要的河堤和局部排涝的措施。这对从根本上解决拉斯特河洪水对城市的危害,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环境角度来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

七、 结论

仔细调查研究和分析计算并全面考虑工程难易及经济效果,确定应急防洪标准与防洪问题。从吉木乃县城的实际出发,制定应急防洪规划,减轻洪水对县城带来的危害,确保吉木乃县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3] 金兆森,陆伟刚. 村镇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

第二条  省、地、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主管部门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地、市、县人民政府计划部门,应会同同级房地产、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水平和市场需求以及可供建设用地情况,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统筹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各地(市)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应报省计划、房地产和土地等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按标准建设并依照规定计价的普通住房,其供应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设立专门办事机构,组织经济适用住宅建设,也可以由房地产主管部门直接组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设立办事机构的市、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由办事机构向计划部门申请立项后,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

未设立办事机构的市、县,由房地产主管部门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和小区规划,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招标;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向计划部门申请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立项后,进行开发建设。

第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一律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编制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计划,并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优先安排。

行政划拨用地支付费用的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补助费。

第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选址定点,要本着有利工作,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执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建设方针,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不符合规划及规范要求的,不得开工建设。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规划科学、设计新颖、设施配套、功能合理、质量合格、环境优美、适当超前,创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规划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和设计单位承担。对建设规模小于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托编制2-3个方案,并组织论证,择优确定方案;对建设规模大于5万平方米(含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设计方案招投标,择优选择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设计方案费用列入经济适用住房成本。

规划设计方案应按规定报批,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按省政府闽政〔1995〕40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

室内装修可由住户根据各自的要求,由购房户自己出资装修。

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推广先进、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降低能耗,提高住宅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中标单位不得转包。积极推行建设监理制度,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质量要符合国家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并鼓励创优质工程。

第十三条  严格施工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严格建筑工程的单体工程和小区综合验收制度,推行使用住房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应建立激励机制。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中标且完成较好的单位,应予以奖励,在后续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可优先安排规划设计任务、优先提供开发用地、优先安排施工任务。

第十五条  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以售为主。新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价格构成因素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地要制定经济适用住房销售规定,界定销售对象、建房标准和相应的销售政策,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销售行为。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中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户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凡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家庭,均可按规定向当地房委会提出购房申请,经核准并缴交购房款后,办理房屋交付手续。具体规定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条  扩大个人住房贷款,取消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贷款的实际贷款期限。商业银行实行以销定贷,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内,优先发放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贷款。

第十九条  按本规定以成本价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应核定全部产权。已购的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实行准开准入制度。具体规定由省房委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物业管理应按社会化、专业化、企业经营型的物业管理模式,建立物业管理的新机制,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相应的收费标准。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政策上要予以扶持。凡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小区外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费用,原则上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小区级市政公用设施和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一半由市、县人民政府承担,一半计入房价。取消各种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摊派、集资和收费;停止征收商业网点建设费;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适用零税率;水、电增容费按照“对等替换”原则,扣除原有基数,新增部分减半征收;除基本农田开发基金外,其他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按原有标准减半征收。同时,不再无偿划拨经营性公建设施。

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规划区外的工矿企业可参照本暂行规定执行。

第10篇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依托外,尚得益于良好的村镇规划设计。

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未来中国广大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规划技术界的高度重视。

一、村镇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形成

目前,我国广大乡村建设尚未摆脱自然演进的模式。在这恢复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近二十年的建设实践中,村镇规划技术理论发展远远落后于村镇建设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系统的村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村镇建设规划和乡镇域总体规划,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是远远超出上述规划所涉及的内容的。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在村镇建设所必须的规划设计中运用,技术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在理论上需解决的是:村镇规划是否应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如果是一个独立的规划体系,它应具有哪些层次的规划?各层次规划重点是什么?主要解决哪些重大问题?主要技术内容是什么?何时和如何制定出台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它们与城市规划相关内容有哪些区别?某些相关行业标准能否在村镇规划上运用与如何运用?

二、村镇规划收费无依据

在村镇规划收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收费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要参照城市规划收费标准,这给组织编制规划单位的付费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收费都造成一定困难。更为一些不重视规划的单位蓄意压低规划收费价格创造了条件,这是非常不尊重规划技术人员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一种倾向,长此发展下去,对村镇规划技术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影响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对村镇规划工作的重视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并抓紧研究、落实有关工作。

三、村镇规划技术规范、标准缺乏

村镇规划目前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从制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实践上看,小城镇总体规划也可应用此《标准》,从目前实践情况看,急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

四、《村镇规划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村镇规划工作的实践,该《标准》尚应进行补充完善。

1.《标准》虽没明确规定建设规划期限。标准要求在建设规划上明确表示各项建筑及用地布局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竖向设计等内容,这个内容要求几乎达到了城市规划中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但是规划期限都大大长于城市详细规划期限,为10-20年。在这么长的期限内任何人也难以予见到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和规模。因此,有理由对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这样作出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缺乏灵活性。

2.《标准》适用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以我们黑龙江省为例,许多老的建制镇和农、林、场部人口都达到几万人,城镇建设占地有的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但是其不是县政府驻地。如此规模的建制镇,如果也是执行《标准》,那么,从《标准》的内容上看,至少尚需补充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

(1)充实环卫规划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许多集镇特别是建制镇设有专门的环卫队伍对城镇进行环卫保洁工作,而且这项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今后其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工作必将逐渐正式落实到政府工作计划中去。但是,在实践中,环卫工作尚存在如机构设置;人员和相关机械、工具不足;垃圾储运,中转用地不明确;垃圾不分类,难以回收利用,浪费资源;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址不明等诸多问题。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与生活环境水平。因此,必须予以十分重视,应将环卫规划纳入《标准》中去,以利环卫工作正常开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充实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广大乡镇,由于城市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村镇建设环保问题十分突出,而小城镇是村镇建设的重点,其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避免或减小各种污染带来的长期危害,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应列入《标准》中去,加以强制性的执行,方可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充实防灾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震区范围广大,涉及人口众多,防范地震灾害及震后次生灾害问题,应引起必要的重视。

由于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生活的燃料结构主要是以农作物桔杆、柴、草等为燃料,相当数量地区农民的建筑为木质及草盖等易燃物质组成,农村火灾问题突出。因此,村镇防火规划问题应列入《标准》中去,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通过规划,最大限度减小火灾的危险性和减少损失。

(4)充实集中供热规划方面的内容。

我国北方地区幅源辽阔 ,人口众多,虽然广大乡村,由于经济原因,近期很难能够实行集中供热,但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小城镇,近期已建有相当多的多层公共建筑和多层住宅,而且这种趋势代表了今后的建设方向。因此,集中供热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对此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那应是实行区域集中供热,它所能带给我们的益处自不用细说。因此,集中供热规划应列入《标准》中去。

(5)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内容。

目前,有线电视系统已进入广大乡镇,为便于其合理地进行建设市局,应在《标准》中充实有线电视规划容。

3.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第11篇

一、韩国能源效率管理概述

韩国为了减缓高达97%的能源进口压力,以及国际环保要求对其国内经济所造成的冲击,长期以来,积极致力于加强能源管理与推动节能措施,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并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能源效率管理机构介绍

韩国自1980年实施《能源合理利用法》后,其商业、工业及能源部(现更名为知识经济部。MKE)便积极推动全国能源效率管理工作,并陆续订制相关政策与法规。为有效整合推动的事宜,知识经济部于该年度成立了非营利能源管理公司一韩国能源管理公司(KoreaEnergyManaqementCorporation,KEMCO),并由该公司整体负责能源效率管理工作的规划、设计、执行及推广等政策支持工作。

KEMC0负责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能源使用器具强制性能源效率分级标示、自愿性高效率能源标签、能源使用器具最低能源效率基准订定与管理、工商业能源查核与管理、能源服务业的扶植与推广、高能源效率产品的商业化及市场转换推广、能源及矿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全国能源使用信息的调查与统计等,依据不同能源使用部门分别推动节能计划等。

(二)能源效率管理法介绍

韩国为了有效推动能源使用设备的能源效率管理,于1992年修改《能源合理利用法》,将“能源效率标签与基准法”纳入该法中,而KEMCO即是负责落实该法的主要机构。

《能源效率标签与基准法》将产品能源效率分级管理、最低能源效率(MinimumEnergyPerformancestandards,MEPS)的管理工作及政策施行细则详细加以规范。其内容包括:法规名称的定义、产品的法定范围及技术标准、能源效率测试机构的法定规范、出具测试报告的法定规范、产品能源效率基准及分级规范、基准的验证及宣告、产品标签认证以及市场管理规范等。

以上这些法规,自1992年起,随着韩国政府不同时期的能源政策目标及市场销售产品使用的趋势,经历了16次的修订及增删。该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实,包括各种产品能源效率检测数据的小数位数,以及后市场管理测试产品的抽样数和样品合格数,均于法规中加以明定,以避免执行上的争议。

此外,针对能源效率测试条件(温度、体积、大小等)亦详实订定其范围,以利效率的测试及计算。

(三)能源效率管理计划

韩国在推动能源效率管理工作上。主要施行的计划共有6项,包括: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EnergyEfficlencyLabelandStandardProgram)、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High―efficiencyAppllanceCertificationProqram)、待机电力管制计划(e-StandbyProgram)、自愿协议(VoluntaryAgreement)计划、能源服务公司(EnergyServiceCompany,ESCO)计划以及能源查核计划等,各计划内容简述如下:

1、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

能源效率标准可区分为“最低能源效率基准”及“目标能源效率基准”两类。最低能源效率基准的订定,主要将低能源效率的产品在市场中禁用,产品的能源效率无法符合前述最低基准者,则禁止制造及贩售。任何违反前述规定者,将会受到重罚。目标能源效率基准则是鼓励制造商,在技术可行及经济可被消费者接受的前提下,改进其产品的能源效率。

韩国自1992年推动具法律强制性的“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主要是通过国家产品最低能源效率标准(MEPS)的制定,将低能源效率的产品从韩国市场中淘汰出去,并以法令强制性的方式,要求所有市场销售的产品张贴1到5级分级的能源效率标示,同时禁止生产与进口低于五级的产品(五级为最低能源效率标准),藉此引导消费大众辨识及选用高能源效率产品。目前这个计划涵盖了冷气机、电冰箱、汽车、空气清净机、燃气锅炉、洗衣机、烘碗机、洗碗机、饮水机、电扇、日光灯、冷冻柜、电锅、吸尘器等20种国产及进口产品。

2、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

韩国于1996年推动自愿性“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主要是将一些能源效率高于政府设定的高标准能源效率基准的工业及大楼产品,加以检测及认证,并由KEMCO核发高能源效率产品证书给产品的制造及进口商,并允许厂商于市场销售获证产品上张贴代表高能源效率的EnergyBoy标志。韩国政府会提供一些经济诱因,鼓励消费者购买通过认证的产品,目前这个计划涵盖了照明器具、燃气、燃油锅炉、单相马达、三相马达、不断电系统、变电系统、交通信号灯、窗户等37类国产及进口产品。

3、待机电力管制计划

韩国于1999年推动自愿性“待机电力管制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厂商在生产或研发产品时,能考虑在未使用的待机状态下,将产品的待机耗电功率降低到一定基准以下。符合上述基准的产品,由KEMCO核发低待机电力的产品证书。获证的厂商可于市场销售产品上张贴认证标志。该计划主要目标是希望产品的待机电力到2010年能够降到1W以下。

目前未能达到法定待机电力基准的产品。政府会要求厂商张贴警告标志,以提醒消费者该产品的待机电力未符合法规的情形。目前此计划涵盖了办公室设备、影音设备及通讯电子设备等21项产品。

4、自愿协议计划

自愿协议是韩国政府与工业界共同合作的计划,由韩国知识经济部及韩国环境部共同管理。业者若要参与此计划,必须在向KEMc0提出参与意愿书后的3个月内,提交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以说明该公司的节约能源及温室气体减量目标。

前述行动计划必须包括推动组织、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温室气体减量目标及详细的制程设计信息。行动计划经过KEMCO审核通过后,KEMCO会与该公司签订合作合约。签订自愿协议的公司,在节约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上,能获得政府的低利贷款及税务减免的支持.而且也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及公司企业形象的宣传。

5、能源服务公司计划

ESCO商业模式被引进韩国。主要是为了将政府主导的节能计划.转变成由民间私人公司主导的节能工程。ESCO营运内容包括:节能设备操作运转服务、节能设备投资相关的商务、以及节能有关的能源管理监测。该计划开始时仅有3家公司,但2000年便成长到108家公司。ESCO公司承担所有节能设备投资的风险,并且为客户提供节能技术专业服务及税务减免政策,所有投资的 回收将从未来节能设备的每年节能量中按比例摊提。

6、能源查核计划

韩国的能源查核计划,可细分为工业、商业大楼及交通等不同的能源查核计划。在工业部门,韩国有两种不同的能源查核:分别称为深度查核(in-depthaudit)及免费查核(freeaudit)。

深度查核或称为技术服务查核,一般都是应能源用户的主动要求所作的查核,这项工作会收取部分服务费用。而免费查核主要提供给中小型工厂,其年耗能量在250~5,000吨油当量(TOE)之间。或年用电量在1百万到3千万度之间。

在商业大楼部分,KEMCO接到住宅及商业大楼业主的主动查核要求后,将收取部分服务费用并提供能源查核的技术服务。对于政府部门及公家机构,则提供免费的查核服务。查核诊断之后,则依据诊断的结果,提供技术协助,并规划可行的节能方案,例如:提供外墙隔热保温及双层玻璃的窗户等。

在交通部门中,KEMCO会提供能源查核服务给拥有50辆以上车辆的运输公司,改善其车辆的能源效率。目前韩国有将近1,400家这类公司符合资格。能源查核后,KEMCO会提供能源浪费的改善建议,以及车辆能源效率管理的技术指导。

(四)提升能源效率奖励优惠措施介绍

为有效推动能源使用设备或器具的能源效率管理,韩国政府采行多种市场诱因机制的奖励优惠措施,以促进高效率产品市场普及率。这些措施包括:财务退还款(FinancialRebates)、部门优先采购、新建筑强制规定使用高能源效率设备、高能源效率投资抵减、能源合理化利用财务贴补及产品测试费用财务支持。适用于上述奖励优惠措施的产品中,属于强制性分级第1级的产品,或是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及e-standby标签认证的产品,也就是拥有EnergyBoy标签的产品。各种奖励优惠的措施、受补助的对象及目标产品,分述如下:

1、财务退还款

这项措施将针对部分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产品,提品安装奖励(InstallationIncentives)及广告补助(DisseminationSubsidies)的财物退还款,以促进高能源效率产品的市场转换。这项措施适用的产品为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中的马达、变频器、泵浦、变压器以及高能源效率认证的照明产品,如萤光灯管及电子式安定器等。

2、部门优先采购

此项措施乃指透过公共采购服务系统采购能源使用设备及器具时,强制分级第1级产品、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及e-standby标签认证的产品(拥有EnergyBoy产品)可获得优先采购的权利。韩国公部门采购服务提供了高能源效率产品的网络购物商城,供消费者进行选购。

3、公务机构强制使用高能源效率产品

根据韩国知识经济部《高能源效率产品推广及宣导条例》规定,所有公务机构在新购或汰换现有能源使用设备及器具时,如果没有特殊理由,均须选购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的产品。同时,根据《e-standby计划应用条例》,所有公务机构在新购或汰换现有办公室设备及器具时,一律必须选购获得EnergyBoy认证的产品,而待机电力小于1W的产品,更可获得第一优先选购之权利,且所有这类产品在不使用时,必须有自动关机的功能。

4、强制某些特定新建筑使用高能源效率产品

对于拥有50户以上的集合式住宅及楼地板面积达3,000平方公尺以上的教育设施,于新建规划时必须提出节约能源规划书。韩国政府将强制规定其使用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认证或强制分级第1级的照明设备,并建议其使用其它高能源效率产品。

5、节约能源投资抵减

韩国人民根据总统颁布(PresidentExecutiveOrder)。只要在2005年1月1日起到2008年12月31日止,投资节约能源的设施(二手设备除外),便可以获得总投资金额10%的个人所得税或公司税抵减。该措施涵盖的产品包括:单向电动马达、萤光灯管及其电子式安定器、省电灯泡、办公室灯具、照明自动点灭装置、吸收式冰水机、高效率窗户、高效率热泵、变压器、高能源效率认证锅炉等。

6、能源合理化利用基金低利贷款

韩国政府提供财务补助给安装及营运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的产品,这项补助也提供给制造高能源效率产品的中小型制造商。

7、中小型制造商产品能源效率测试费用补助

第12篇

    急功近利的社会、市场行为的干预,规划成果的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影响工程功能发挥。

    1.2 水利设计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工作进展缓慢

    水利工程设计由于受工情、水情、地质、地形、业主要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成果千变万化,客观上存在标准设计难以统一,程序受限制条件过多,难以推广的现象,现阶段设计工作中可采用的程序和标准图集较少,大大影响了设计效率,浪费设计资源,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

    1.3 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水利设计工作因受专业的限制,设计人员存在对工程施工的了解不足的客观事实,而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设计中无法通过细致深化的比选施工方案来遴选好的设计方案,设计产品的性价比受到一定的影响,易造成工程的投资浪费。同时部分设计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如何在规范、规程的允许范围之内更好的为业主服务的意识不够,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应付业主,找不到设计与业主要求共同的切入点,从而影响工程的设计服务质量,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程度不高。

    1.4 设计工作中的一些态度问题

    设计工作随着各阶段设计的不断深入,并不只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应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在工程设计中实际情况更多的是,下一设计阶段直接搬用上一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并未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修改工作,设计方案也未作进一步深入论证,而直接延用上一设计阶段的成果结论。而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设计周期一般较长,设计周期内的水情与工情变化较多,上阶段收集的基础资料可能因此变化而变得不切实际,直接引用就有可能严重影响设计质量和工程功能。

    2 解决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2.1 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

    规划是设计的基础,水利规划工作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论证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如何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建议从以下“五上”方面着手:

    (1)思想上重视。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认识水利规划工作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一切水利工作的源头要从规划抓起,从而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把水利规划工作的安排放在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水利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度上完善。建议将一些大的区域水利规划交到相关政府或水利主管部门,通过专家论证与认定后,上交政府审议通过,成为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约束的纲领性规划,让一切设计均依据于规划,从而在制度上保障规划的实施的合法性与严肃性。

    (3)资金上保障。由于规划工作的自身特点,短时间内不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规划工作的进行,诸如大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规划思路的反复论证、确定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与财力,政府与水利主管部门应专门设有充足的专项规划资金,从物质方面给规划工作保驾护航。

    (4)人才上培养。由于规划专业的长期性,一个较为熟练的水利规划人员的培养至少要有5~10年的时间,政府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应重视对规划人员的收益,长期组成有一定层次的规划人员梯队,保障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进程

    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软件和标准图集屈指可数,与相邻专业(诸如建筑、市政、交通等)相比,设计进度缓慢、周期长,严重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的进程,对提高设计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展这项工作:

    (1)设计单位与高校或科研部门的联合。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与高校或科研部门挂钩,理论联系实际,使高校或科研单位研发的一些计算程序能与工程设计很好的衔接和认定,进而在设计行业进行推广。

    (2)调动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结合自身工作,参与一些小的设计程序的开发。设计人员是设计工作的主力军,对设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设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也能熟练编写一些计算程序,设计单位应从政策上肯定、扶持、调动其优势,动手开发一些小的设计程序。

    2.3 推广实施工程设计招投标制,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

    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制,目的就是要引进竞争机制,使设计单位具有危机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优化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业主,适应市场化发展。现阶段已有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工作中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