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进出口贸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当前 贸易形势 进出口贸易 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袭席卷了全球,对全球经济贸易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随着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中的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处于一个逐渐升值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当前贸易形势在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机遇,如何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挑战、把握好机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欧美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给欧美国家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状况改变了欧美国家人民的消费观念。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一些欧美人民开始逐渐的积攒积蓄,这就导致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消费水平处于一个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形势,虽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呈现着一种逐渐消退的景象,但是这还不足以使欧美国家的消费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反而欧美国家消费水平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缓慢的上升速度,严重的影响了国际金融贸易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仍处于一个低迷的阶段,但是也逐渐的开始呈现复苏的状态。
欧美地区中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给服务业与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办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恢复,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这一转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欧美国家还加大了对外贸易中的一系列关税。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1.我国出口贸易项目逐渐减少
就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处于一个持续贬值的状态,这就导致我国人民币处于一个不断升值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价格优势,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经济收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人民币汇率不断的上升,国外各个地区中的资金大量的涌入中国经济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美元的贬值,我国在美国这一方面的出口贸易的局势也就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企业的产品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优势,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这一种出口贸易局面中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使我国出口贸易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势。
2.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呈现降低的趋势
主要贸易国,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主要的经济来往者,直接影响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济收入,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关系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局势,如果消费需求大,那么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就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如果主要贸易国中的消费需求低,则会严重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贸易额的上涨,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降低。
3.出口贸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
就目前来看,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非常的稀缺,出口贸易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非常的低,在国外经济市场中主要是以价格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国外金融市场环境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根据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加工贸易这一方面呈现着不稳定的状态,而普通贸易所受到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非常的少,这就致使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4.进口贸易额降低
我国是一个贸易出口的大国,在进口这一方面主要以一些稀缺能源为主,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在进口贸易中的处于一个被动、不利的地位,一些能源资源大国由于自身经济的缓慢发展,在贸易中提升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成本对进口贸易进行支撑,不仅影响了进口贸易额的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政府、企业在财政方面的负担。
三、当前贸易形势下,进出口贸易的应对措施
1.政府要合理的对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要坚持“走出去”这一战略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政府要针对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一些新的国际贸易项目进行扩展,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分工中去,合理的利用一些国际资源,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开各个国家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将进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的局面。
2.扩展内部市场,将一些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可以对内部经济市场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将一些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内部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一些外贸企业可以将贸易目标转向满足国内经济市场需求,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拉动我国内需。
3.加强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与技术的创新,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
进出口贸易中的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在服务与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创新,提升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服务这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出口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要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外贸企业基本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造成一些国家中的热钱不断的涌向我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增大了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风险,面对这一实际情况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应对方案,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切实解决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政策导向;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而煤炭进出口的工作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推动了我国基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煤炭行业在国家的总体能源消费、资源供给等各个方面中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国家经济在不断地上升,经济结构也会有所转变。尤其是在煤炭进出口贸易调控方面,政府力度也有所加大。这主要是因为煤炭的数量较多,而消费消化确是有限。针对这种煤炭资源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的需求,国家必须实施相关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的煤炭贸易获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本文即将对于中国煤炭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煤炭行业能够获得可持续性与的发展。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一)我国煤炭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我是人口大国,因而对于各种各样能源的消费量庞大的,带动需求也是在源源不断地扩大。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分析,进出口政策也在随着国际形式以及我国的发展状况而不断地改变。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煤炭进出口的贸易量也在及时地调整与控制。根据过去的经验,我国曾经对于煤炭的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政策有所放松,大力支持去进口那些优质的煤炭。当然也会出现对于煤炭进出口量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阶段。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的进出口的比例。例如将2004年的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于2014年的煤炭进出口数量,二者进行对比。就会发现煤炭出口的数量是远远减少了,进口的数量是大大增加了。在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也发展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多元、多角度的发展。国家通过对煤炭贸易税收的调整,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当然了,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是会随之而产生一定的变动。(二)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形式分析。从最近几年来论述,世界对于煤炭的生产以及消费等方面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发电时所需要的煤炭数量也是在不断地增加。所以,煤炭在运输成本上也有所降低,也就极大地促进了煤炭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发展。实际上中国煤炭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从二十年里就可以窥见一斑。这主要是因为煤炭是一种最基本的能源,需求量还是较大的。与石油相比,煤炭资源就具备可靠性高、稳定性高的特点,这也就更增加了煤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当然了,随着政策的发展与变化,煤炭贸易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波动,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所以,了解贸易的形势一定是要放眼整个国际市场,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发展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一种长远的眼光,进行客观合理的进出口贸易情报分析。此外,也要关注国内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抓住抓住国家的优惠政策,进行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因此,关注国内外的政策变化,及时发现市场的动态,二者最为关键。而抓住机遇、随机应变是提高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三)对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产生影响的政策条件。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国家对于煤炭进出口贸易也会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变化,旨在推动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根据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在1998年之前的发展状况是得益于经济的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在2006年的时候,国家就开始对煤炭的出口政策进行紧缩,相反支持煤炭出口。而从2014年开始,煤炭行业经济发展势头减弱,导致很多的煤炭企业则面临着巨大的亏损现实。因而,我国在无烟煤和炼焦煤的进口税率设置等方面就将其完全取消了。同时,还提出了最惠国国税。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对于煤炭的进出口具体发展的方向,有着极其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时候,也会受到汇率政策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币汇率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人民币汇率是价格的无形杠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都会对于国际的收支平衡,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一般会以美元作为结算的基础,在出口煤炭的时候,价格也是会受到市场的严重影响,所以,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了,汇率的政策也会对煤炭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变化。当在进行国际煤炭的贸易时,使用美元作为结算的标准,而我国的人民币在升值方面,就会难度较大。同时,导致煤炭在进出口的价格难以上涨;价格难以产生优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有所增加,煤炭在国内的发展空间也会有所降低。煤炭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定是根据国际的贸易形式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从而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调整,才能够将进出口煤炭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促进我国煤炭贸易的良性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进步。
二、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
(一)政策的正向影响。首先,从政策的积极影响角度来论述,政策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当中的作用。我国的政策变动,通常情况下,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国家的煤炭发展效率,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的、健康性的发展,有效增强煤炭公司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国家大力支持煤炭出口,实际上是能够实现煤炭在我国内部的供应与需求的有效平衡,从而使得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推动国家的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相关的资源环境的良性变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煤炭产业及时转型与升级,强调的是不断地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从而使企业不断地朝多样化、多元化以及长久化方向发展。如果国内的煤炭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难题,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出口,可以实现创汇的效果。实际上,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煤炭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对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提高国家在能源储备方面的实力。从而也能够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更为稳健,有效地改善气候环境条件。从我国煤炭能源分布的现实情况来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的煤炭资源相对比较贫瘠。所以,国家制定了“东进西出,南进北出”这一煤炭政策。而这个政策可以有效的减少地区煤炭资源之间的差异,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所以,我国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促进煤炭企业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促进经济的可循环发展。同时,我国实行走出去的政策,或者是进行国外的市场投资,再或者是企业收购。同时,还可以进行跨国煤炭企业的扩建。这一系列政策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对于煤炭企业进行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煤炭企业更应该主动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动追求突破,进而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二)政策的负向影响。煤炭行业也是在政府以及市场两方面的影响之下,获得一定的发展。当政府通过对于产能、进口的限制等政策来帮助解决煤炭贸易问题时,实际上,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产能释放量大,而与下游的产业需求不想匹配。所以单单只是通过相关的进口控制政策,以此来进行国内的煤炭企业的发展,但是却很难使得国内的企业走出口门,在整个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下的取得良性竞争与发展。此外,不仅仅受到整个中央政策的宏观调控,还有地方政府性的政策,也会使得国内的煤炭价格出现变动,使得企业面临着亏损的风险。比如,地方的保护性措施使得省外的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市场发展不够多元化,也不够活跃。同时,在电力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也会对于其他省煤炭进出口进行一定的打压。这一切都是因为煤炭行业仅仅是所有行业发展链条当中的一部分,对于上下游的行业市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当处于生态链条上的煤炭行业发展出现了困难,就会导致其他的行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其次,从政策实施的消极影响来分析,如果只是单纯的通过控制进口的政策上,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会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长期发展。当我国的煤炭价格普遍下降,导致很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存在着亏损。而实际上,国家在煤炭政策的时间,远远是迟于整个煤炭行业的现实状况变动速度,也就会导致政策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所以,客观地来讲,我国的在制定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过程当中,一定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却无法做出最及时的解决办法。所以,如果国际政策以及我国的政策同时做出一定的调整,使得整个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处于稳定的状态,使得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呈现一种稳定的健康发展状态。(三)关于政策导向的重要性。在我国进出口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政策的指导一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经济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市场也是异常活跃,而我国也在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所以,国家的煤炭行业在需求方面速度增快,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状态。而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必须及时地调整发展的模式,逐步地向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型的方向发展。而从国家的方面论述,使用一定的政策,对于煤炭贸易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控制,进行正确而合理的布局。同时,让能源供给逐步走向稳定化,才能够保证煤炭企业获得稳定性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也逐步走向可持续性。总言之,政策的变化是同时受国际以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也不再是取决于煤炭发展的数量或者是速度。更为关键的是,依靠整个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模式以及正确的发展手段。在政策的影响之下,进行合理的贸易发展,促进能源发展的平衡性,引导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策略
(一)调节总量,优化结构。煤炭的替代品实际上是石油,如果石油在国际上的价格大幅度地下降,那么煤炭在国际市场需求非常的旺盛,使得煤炭行业在国际上获得一定的发展。而在国内,如果煤炭能量过于剩下的话,国家就会制定一系列限制产出的政策。同时,市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将剩余的产能消化掉。那么,现实情况就一定会给煤炭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而国内供应和需求上的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价格也会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的相关情况,第一点一定要在总量上实行一定的控制,针对我国东西南北地区在煤炭能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之下,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这样,能够使得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使得煤炭资源在供应和需求方面达到一定的平衡。第二点,就是要让相关的煤炭企业经营关闭或者是合并转让,实现资源重组能够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得企业走向往集约方向发展的道路。实际上,这种策略不仅仅使得煤炭企业有更为强大的发展能力,也挽救了那些处于困难中的企业。第三,就是要加强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因而,一定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开采煤炭的法律法规,使得煤炭的开采工作走向标准化和科学化。所以,在进行煤炭开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努力保护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第四点,就是要对于煤炭企业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与帮扶,才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及时的产业升级和改造,提高它们在煤炭生产方面的能力,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减轻企业发展负担,进而在根本上保护煤炭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长远性的发展。 (二)发挥市场作用,政策帮扶。在影响煤炭企业发展的各类因素中,市场一定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市场的供应和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市场的现实状况,我国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例如,国家通过实施进出口关税的支持,推动我国从煤炭出口向煤炭进口发展。而近几年,过的煤炭数量存在着一定的积压。所以,企业在经济上亏损,最终导致整个煤炭行业处于进退两难的发展困境。所以,国家根据这种现状就制定了一定的调整政策。比如,减少煤炭品种出口的关税、提高对于煤炭进出口在结构、数量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变化,进而给出最及时的煤炭进出口发展政策。因此,市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外市场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才能够在整个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的竞争地位,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政策帮扶,既是立足于市场之上,更是在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控,进而促进煤炭进出口的健康发展。(三)两手抓,两促进。实施两手抓,两促进的策略,能够使煤炭进出口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煤炭进出口不能够健康地发展,那么政府就应该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控,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上,这也是能够提高我国煤炭贸易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从我国煤炭市场进出口的速度,逐渐的放慢的现实状况来分析,我国应该在煤炭的情况方面充分的利用市场以及资源,能够让煤炭的微量元素的控制逐渐减少,使得优质的煤炭能够多多进口,而那些劣质的煤炭进口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我国在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此外,政府也可以进行政策鼓励方面的实施,减少关税、资源税,从而使货源以及铁路运输等各个环节得到相关有力的保证。而煤炭企业在实力上得到增强,在国际的市场当中也可以占据一定的比例,获得一定的地位,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增加。
四、结束语
首先,本文对于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针对政策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当中起到的相关作用,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为关键的是,本文给出了推动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发展的策略。而国家政策的变动,这也主要是根据国内外的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国家对于政策的制定也是三思而后行的,旨在推动煤炭企业能够获得更为长远性的发展,进而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纵览本篇论文,我国在煤炭进出口的数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从不出口、出口少,到出口多、进口少。现在也主要是出口变少了,而进口在慢慢的变多。而煤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一定要及时关注我国制定的相关煤炭政策,不断地拓展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严杰.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24.[2017-08-17].DOI:10.16266/11-4098/f.2016.12.019
[2]彭云艳,孔凡玲,闫静怡.基于政策导向视角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267-269.[2017-08-17].
[关键词]美国对日本贸易统计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演化模型经济预测
一、引言
利用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统计数据(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找出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规律的形式的某些方面,建立美国经济演化的一个计算机仿真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工作。以此模型为基础,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个模型各个参数的经济学意义,从而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调节或变动所导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路径的偏移进行计算机仿真展示,把握住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某些客观必然趋势,以及对我国与美国和我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预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安全保障。
本文研究进行这一工作。
二、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和经济演化模型
美国经济在建国200年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借助其科技优势、美元的支配地位等有利因素而高速发展。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我们对其1974年1月~2006年2月的对日本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1.先进行数据截取:19741月年至2006年2月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数据作为模型创建样本;用以预测2008年至2020年的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主要指标取值。所用数据来自历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指标数据。
2.然后对主要经济指标系例数据作出散点图(图1中的圆圈表示)。
3.据数据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函数形式设定:因为经济系统常态发展具有最大可能值(经济系统的最大负荷)和对负荷的一定的占据速率(经济增长速率),因而有可能具有如下的函数形式:
首先确定各参数的粗略估计值。L是曲线最大极限值即经济系统的负荷,b是曲线的增长速率因子即经济系统对其负荷的本征侵占速率,a近似是曲线的缩小因子即经济系统内在的交易费用等耗散因素的作用强度,据这三个参数的意义其估计值可近似由统计数据的演化态势进行估计。我们取为:L=6000,a=7,b=0.8。
在此基础上,借助计量经济学软件,对统计数据回归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估计,得出精确的统计数据回归函数完备表达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步骤可能进行多次,以便使残差最小。最后得出的优化参数值是:L=6546,a=6.7,b=0.9899,残差值为151093044。
于是我们得到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演化的数学模型(百万美元):
图1美国对日本出口贸易额演化模型(据1974年1月~2006年2月样本数据)
4.据回归曲线进行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20年~30年(取2008年至2030年作为预测区间)的取值预测(图1中的加号表示)。
5.据回归曲线进行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分析:由仿真曲线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加速增长期目前已经越过其相变点(仿真曲线的拐点即经济增长相变点);但是,仿真曲线显示,缓慢增长渐渐接近其饱和值还有着巨大的区间(一直延伸到2025年以后);在接近极限点附近(6546百万美元),就是美-日经济结构的变革期。
同样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为:
残差为:354647648。相应地,美国对日本进口贸易额模型曲线图如图2。
图2美国对进口贸易额演化模型图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美-日贸易作为一个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的经济系统,在美国科技优势、美元支配地位等有利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各种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各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得以充分沟通,科技创新借助于因大量引进各国优秀人材而使美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突飞猛进,制度创新随着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而日新月异,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机制不断趋于最优配置,使得美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总体态势在经过高速增长长达20多年后,目前处于渐渐接近饱和值的稳定发展的时期。认清这一基本态势,从各个方面规划和协调我国对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等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高速发展,应该是未来二十年我国对美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四、结论
美-日经济贸易系统是一个紊乱的、以逻辑斯蒂模型为主线演化的、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的复杂自适应演化系统,它的演化值将在不发生世界大战或或严重自然灾害的条件下,缓慢接近其饱和值14686和6545(百万美元),经过20年左右的稳定期和一个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再进入新一轮的逻辑斯蒂演化。
关键词:中非;进出口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1日
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非洲进出口贸易额分析。1997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仅为567,30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1.74%,2000年增长到1,059,708万美元,是1997年的1.87倍,在中国对外商品贸易总额中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达到2.23%。21世纪以来,随着双方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非商品贸易额进一步扩大,非洲在中国商品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增至4.18%。2000~2010年间中非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0.2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商品年平均增长率。这表明中非商品贸易增长势头迅猛,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图1、图2)
尽管中非商品贸易总体呈增长的态势,但是发展并不平稳。1997~2010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最高值为2000年的63.28%,最低为2009年的-15.06%,波动达78.34%。1998年、2001年、2009年中非商品贸易年增长率分别出现三个极小值:-2.48%、1.91%、-15.06%,其中1998年是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1年则是受到欧洲经济机构调整、“9·11事件”冲击及美国经济复苏延迟的影响,全球贸易水平降低,中非商品贸易也受到冲击;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刚刚开始消退的背景下,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2009年的最小值说明中非贸易还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其抗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二)中国对非洲贸易地理方向分析。2010年中国在非洲前十名的贸易伙伴分别是南非(2,570,310万美元)、安哥拉(248,1941万美元)、苏丹(862,670万美元)、尼日利亚(776,847万美元)、埃及(695,890万美元)、利比亚(657,692万美元)、阿尔及利亚(517,732万美元)、利比里亚(441,937万美元)、刚果(布)(347,609万美元)、摩洛哥(293,750万美元),以上十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当年中非进出口贸易额的75.93%。区域贸易差距仍旧显著,2010年中国和南部非洲的贸易额约是与东部非洲的4.42倍,贸易极差达到198.91亿美元,体现出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极不平衡性。西非和北非是我国对非洲出口的主要出口目的地,2010年中国对两地出口额共计398.5亿美元,占对非出口的66.47%。中国对非洲的货物进出口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征,这在短期内有利于中国有重点地同非洲展开合作,然而也增加了贸易风险,影响到中非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关系的展开。(表1)
二、中非商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抵抗系统风险的能力。中非贸易合作机制尚不成熟,非洲对于欧美经济依赖性仍较强,故当全球性危机出现时,中非贸易容易受到冲击,例如2009年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了60%之多。
(二)贸易不平衡。1997年至今,中国对非洲净出口整体上逐渐缩小,贸易平衡性向好发展,但最近4年又出现大幅震荡。中非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进出口产品结构造成的,中国进口商品大多是矿产品和农产品,而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制品和纺织服装,进出口商品价格差额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对非洲产品供应能力了解过少,导致中国从非洲进口非农非矿产品种类较少,金额较小。
三、对中非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促进合作多元化。鼓励中国企业和非洲企业展开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加强双方经济联系,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参股、参与金融活动、建立跨国企业联盟。中石油投资苏丹、中非发展基金投资埃塞俄比亚汉盛玻璃厂和马拉维棉花种植项目,均充分利用了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企业应继续发展能源矿产领域投资,加大农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投资,促进投资多元化发展。
(二)多种方式促进中非交流。促进中非商品信息交流是打开双方市场的首要措施,信息交流的形式包括展销会、互联网展示、借助大型国际活动进行宣传等。例如,广交会入口专门设置非洲展区,提供免费的展台、运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网上广交会推出的“产品速递”服务则方便那些不便跨越重洋的中非商家。
(三)集中优势,提高投资竞争力。中非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通信、电子机械等部门不仅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具有相当规模的加工制造能力,很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非常适合非洲的市场需求。未来,中国企业借助国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尤其是集群式对外投资的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优势产业对非洲转移,充分利用非洲劳动力和市场优势,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11.
关键词:fdi;进口;出口;协整检验
自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跨越国界以来,对外直接投资(fdi)与国际商品贸易间的关系就成为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截止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fdi已达7039.81亿美元,大量的fdi流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较准确的衡量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拟以“长期”作为时间跨度,应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改革开放以来fdi对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有关fdi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很多,mundell(1957)最初提出贸易替代模型,之后先后出现了“互补贸易模型”(markuson,1983)?“小岛清模型”(kojima,1987)等理论?helpman(1984)?helpman和krugman(1985)认为,在要素禀赋不对称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由于跨国公司的专有资产很难通过外部市场达成交易,就会产生大量的公司内交易和对中间产品的需求,由此带动母国的出口贸易?fdi与国际商品贸易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有nakamura和maryamiti(1998,2000)的研究表明两者呈互补关系?eaton和tamura(1994)?goldberg和klein(1998)对日本的检验证实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商品进出口起到了促进作用?尽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fdi对国际商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但是,goldberg和klein(1998)的另一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减少了双边贸易额,两者呈替代关系?此例说明fdi与国际商品贸易间的关系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是相异的?
中国学者对fdi与贸易的关系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冼国明等(2003)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得出fdi与中国的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陈宪,陈晨研究发现fdi增长与进出口额增长的相关性呈现由强到弱后又增强的趋势,原因是fdi在当年通过带动进口刺激了对外贸易增长,数年后则通过推动出口对外贸增长再次产生影响?史小龙等(2004)则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得出:fdi流入对我国商品进出口有长期的显着的促进作用,而对出口的短期变化影响不显着?陈继勇等(2006)用贸易引力模型,结合混合回归分析与横截面分析两种方法得出fdi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增长均存在长期且显着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时滞,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波动的,但从总趋势来看,是在不断增强?本文将采用1980—2006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重新研究fdi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
二、实证模型和研究方法
(一)实证模型
本文应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方法来重新检验fdi对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影响?该方法基础思想在本文的应用体现在,如果fdi与出口(或进口)值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的某种线形组合却呈现平稳性,表明fdi与出口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在协整检验之前,本文将采用adf1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还需检验其差分的平稳性,所有变量同阶单整,且这些变量的某种线形组合是平稳的,则称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stock的证明,本文直接使用传统的ols方法?
对fdi和出口?进口分别进行ols回归:
误差修正模型是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在确定了fdi与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之后,我们可以转而估计它们之间的误差修正过程?考虑解释变量短期波动?误差修正项和各变量滞后变化的影响,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1980年至2006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发生额(fdi)和进口额(im)?出口额(ex)的数据作为实证检验对象,1980—2005年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变化趋势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每个变量的平稳性及变量间长期稳定关系的存在与否,最后用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变量的短期偏离状况?
三、实证分析结果
自198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稳步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1998年以来,进口额和出口额迅速增加,这可以归因于中国关税壁垒的日益降低和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逐步深入?中国实际利用fdi在1992年之前徘徊不前,之后有了较大的攀升,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中国吸收外资数量连续两年处于低迷水平,此后又出现恢复性增长?虽然fdi与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状况有所差异,但总体增长趋势是相似?那么中国fdi的增长对国际贸易到底有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协整检验进行分析?
首先对fdi,ex,im的自然对数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变量一阶差分后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这些变量是1阶单整(i(1))?于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可见,方程(1)?(2)的回归残差?在1%的显着性水平上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是平稳的,fdi和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且方程(1)和(2)便是这种长期关系的定量表示?
回归显示,在1980-2006年期间,我国fdi与进口和出口呈现正相关,模型拟合较好,各系数都通过了显着性检验,r2和调整后的r2均在97%以上,f统计值显着(具体数值见表2)?残差自相关校正后的回归方程具体数据如下:
lnex=3.4291+0.5301*lnfdi
+[ar(l)=1.0083,ar(2)=0.0368]
lnlm=4.3539+0.4761*lnfdi
+[ar(l)=1.3483,ar(2)=-0.3486]?
进一步运用误差修正模型,采用hendry从一般到个别的建模方法选择每一个变量的滞后长度,根据方程(3)和(4)分别得到fdi和进口?fdi和出口的ecm模型,其结果如下:
fdi与出口的ecm:
误差修正项通过了10%的显着性水平检验,表明在短期内,进口和出口都可能偏离它与fdi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它们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就平均而言,出口每年对上一年的非均衡偏离的纠正程度为26%,而进口每年对上一年的非均衡偏离的纠正程度为36%?
四、结论
从方程(1)和(2)的协整回归结果可知,fdi变动1个百分点,会带来出口0.53个百分点的同方向变动和进口0.47个百分点的同方向变动?这表明fdi与出口和进口之间仍然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fdi流入带来出口的增长,是我国出口导向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更广泛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而fdi流入促进进口增长,则需要深入分析?因为理论上,我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及fdi的贸易替代效应会使fdi与进口的规模反向而动?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外商到中国投资,必然会大量进口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因此,实证分析才会出现fdi在我国的贸易替代效应相对不显着,“进口替代”政策的效果不明显,fdi导致了进口的增加?
误差修正模型显示,fdi与出口的关系,每年对上一年非均衡偏离的纠正速度为26%?短期内,fdi的变动不会导致出口的迅速反应,因为fdi从实际引入到产品出口需要一定周期?出口的短期变动受误差项和自身滞后一起变动的影响较大?而fdi与进口的关系,每年对上一年非均衡偏离的纠正速度则较快,达到36%?且
进口的短期波动对滞后一期的fdi变动较为敏感?因为外商投资的初期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所以滞后一期的fdi变动会推动进口的同方向变动?总体上,误差修正模型不仅反映出fdi和进出口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而且证明了fdi和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参考文献:
[1]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2004,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 陈继勇,秦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
[3] 高峰,高越.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4] 冼国明,严兵?张岸元.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3—2000年数据的计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0.7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073.91亿美元,年均增长31.2%,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14.2个百分点。尽管浙江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在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迅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额从1989年的499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7000万美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可见,浙江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都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为了衡量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在国内,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实证研究尤其是具体到某一省份的实证研究就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较短,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少,占GDP和进出口的比重都不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不显著。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会进一步凸现,研究这一经济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迄今为止,虽然对各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为数众多,但众多的理论分析所得出的代表性结论只有二个:一是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Mundell,1957);二是以小岛清 (1987)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芒德尔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芒德尔认为,由于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常常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开贸易壁垒,成为对外贸易的替代物,从而也就出现了“贸易替代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小岛清的互补模型则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并不是对国际贸易的简单替代,而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也可以创造和扩大对外贸易。小岛清模型的基本含义是: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函数不同的条件下,一国对另一国的直接投资可以扩大对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改变双方的比较优劣势的态势,从而直接创造了对外贸易。无论是芒德尔的替代模型,还是小岛清的互补模型,都是从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上衍生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证的检验。这既有统计数据残缺不全的限制,也有统计方法与工具上的瓶颈。
从总体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投资国对外贸易之间的互补性要大于替代性,为数不少的经验统计显示,贸易与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Lipsey、Ramstetter 和 Blomstrom(2000)依据日本、美国、瑞士的统计数据,研究了这些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同行业的国际贸易更多地显示的是正面的积极影响。Markuson(1983) 和Svensson (1984) 对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表现为替代性还是互补性, 依赖于贸易和非贸易要素之间是“合作的”还是“非合作的”,如果两者是合作的, 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互补关系,如果两者是非合作的, 那么,贸易和投资表现为替代关系。以上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分析,而对于有其自身特点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是Agarwal(1986)对印度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上述结论的差异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替代或互补关系,且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针对发达国家,对于处在转型经济的中国来说意义甚微。由于国内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甚少,而具体到某一省份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更鲜有人为之,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基于浙江省的历年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由于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加之统计数据并不完善,样本仅设定在1989-2005年之间。本文选取浙江年鉴和2005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额(CFDI)衡量对外直接投资量,以外商直接投资(FFDI)衡量外商对浙江省直接投资量,以出口额(EX)、进口额(IM)来衡量对外贸易。蔡锐和刘泉(2004)认为, FFDI 在中国发挥作用时,中国的吸收能力存在时滞问题,同理,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也可能存在时滞问题。所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到上一年度为止累计的浙江省内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值总和(ACFDI、AFFDI )。同时浙江省经济增长较快,其影响不容忽视,于是引入变量“浙江省生产总值指数(GDP)”来度量浙江省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投入产出法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008-06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在《世 界能源展望2006》一书中指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中国可能在2010年前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来自荷兰环境评估署(Netherlands EnvironmentalAssessment Agency)的一份报告则指出,如果只计算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所产生的二 氧化碳,中国2006年的排放量为62亿t,已经超过美国的58亿t而居全球第一位 。 尽管这 一数字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中国的碳排放量基数大且在迅速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 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碳减排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一直坚持三个论点,即不仅看排放总量,还要看人均 排放量;不仅看当前的排放量,还要看历史累积排放量;不仅看排放的数量,还要看国家发 展的阶段。在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新闻会上,国家发改委 主任马凯发表了第四个论点,即不仅看本土排放,还要看转移排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 产业分工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一国生产的产品要在多国去消费,一个国家又要消费多个国 家的产品。所以,生产、出口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国家,要承担本应在进口国排放的二氧 化碳,而进口消费这些产品的国家,在他们的排放总量的计算中,却没有计算这部分产品的 排放量”。“拿中国来说,直接出口的,去年出口钢材2 500多万t,焦炭1 400万t左右。这 里面都包含了很多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这还不算,我们还出口了大量的机械产品, 里面也有能源消耗,这相应地增加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进口国的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融入经 济全球化的 重要标志,中国外贸总额从2000年的4 700亿美元一路攀升,到2006年末,已达17 600亿美 元 ,在出口额和进口额高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导致1994年以来贸易顺差持续增 长。近年来,更由2000年的241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 775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更达26 22亿美元。在目前的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处在产业链的上端,出口产品以高技术和服务业 为主,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则以低端产品为主,碳排放量较高。对 我国这样一个出口低端产品,却有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通过国际贸易,为其他国家转 移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当可观。如何定量估算这些转移排放?这些转移排放对我国及世界有 什么影响?本文将在这方面展开研究。
1 隐含碳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碳排放。为了得到某种产品,而在整个生产链 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称之为“隐含碳”。从对外贸易的角度上来说,“隐含碳”和“转移 排放”的含义基本相同,但“隐含碳”更具有科学性。在国际上的相关学术研究中,隐含碳 被称之为“Embodied Carbon”。Embodied概念由来已久。早在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 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一次会议就曾指出,为了衡量某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 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某种资源的总量,可以使用“embodied”这一概念;原则上,“embodi ed”后可加任何资源的名称,如土地、水、劳动力等(Brown and Herendean,1996)。之后 ,为了衡量各种生态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太阳能的量,以便衡量生态产品的价 值,Odum等人提出了“emergy”(国内译为“能值”)的概念(Odum,1983;1996;1998)。 20世纪90年代,Tony Ally 将embodied概念用到了水资源研究当中,提出了“虚拟水”(vi rtual water)的概念,其意义为某种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水资源的量 齐?晔等: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3期(Allan,1997)。同样在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 l提出了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他们将其命 名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其含义为人类生活直接和间接占用的各种生 态产品(如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成地,海洋)的面积(杨开忠等,2000 )。本质上讲,从“能值”概念到“虚拟水”、“生态足迹”,都是embodied概念的发展。
Embodied核算和投入产出经济学极其相似,因此,投入产出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被应用到em bodied分析中(Brown and Herendean,1996)。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投入产出表,结合 “embo died”概念,学者们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从研究区来看,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欧 盟(Reinders et al,2003;Ahmad and Wyckoff,2003)、日本(Ackerman et al,2007;Kond o et al, 1998)、巴西(Tolmasquim and Machado,2003;Schaeffer,1996;Machado et al, 2001)、挪威(Peters and Hertwich,2006)、意大利(Mongelli et al,2006)、芬兰(M aenpaa and Siikavirta,2007)、西班牙(Sanchez and Duarte,2004)、澳大利亚(Lenze n,1998)、维也纳(Thi and Ishihara,2006)、中国台湾地区(Chang and Lin,1998)、 中国 大陆(Li et al,2007;Shui and Harriss,2006; 周志田,杨多贵,2006;刘峰,2007)等。从 研究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贸易中的隐含能(周志田,杨多贵,2006;刘峰,2007;Tolmasqui m and Machado,2003;Machado et al,2001; Mongelli et al,2006; Thi and Ishihara,200 6; Li et al,2007)、隐含碳(Ahmad and Wyckoff,2003;Ackerman et al,2007; Tolmasqu im and Machado,2003;Schaeffer,1996;Machado et al,2001; Mongelli et al,2006;Maenp aa and Siikavirta,2007;Sanchez and Duarte,2004; Shui and Harriss,2006)、隐含污 染物(Peters and Hertwich,2006),也有一些文献研究国内最终消费中的隐含能(Reinde rs et al,2003;Ahmad and Wyckoff,2003)、隐含碳(Maenpaa and Siikavirta,2007;Len zen,1998),或隐含碳对国内碳排放的影响(Kondo et al, 1998)。
关于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国内外研究甚少。仅见于Shui and Harriss的工作(Shui a nd Harriss,2006)。他们利用Economic Input OutputLife Cycle Assessment软件中提 供 的美国对华出口货物的碳排放系数,以此为基准估计了中国对美出口货物的碳排放系数,进 而计算了1997-2003年中美贸易中的碳排放,指出,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14%间接出口到美 国并最终被美国人所消费。该文仅研究了中美贸易间的隐含碳,揭示了一些重要问题,但对 于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研究是不全面的。
2 方法和数据
2.1 计算方法理论上讲,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可以表示为:
其中,C为进口或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总量,Mi为第i种进出口商品的价值量,该数据为海 关 统计量,θi为第i种进出口商品单位价值中包含的隐含碳,即碳耗系数。商品生产过程中 的隐 含碳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工农业生产过程所排放的二氧 化碳,如水泥生产等。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燃料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因此,θi可用下式来近似计算:
θi=E固×α固+E液×α液+E气×α气(2)
其中,E固、E液、E气为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的量, 单位为焦耳;α固、α液、α气为固体、 液体和气体能源各自的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碳当量/109焦耳。α固、α液、α 气分别取值为24.79,19.89,13.96(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2000)。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投入产出法”来计算消耗系数。投入产出法涉及的概念较多, 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有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的直接经 济技术联系。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直接消耗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j部门对i部门的 直接消耗系数,记为aij,则
所有aij构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A可由投入产出表直接计算得出。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bij,它是指第j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第i部门 产品和服务 的直接和全部间接消耗之和。所有的完全消耗系数bij构成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A和 B之间有如下关系:
根据上式,可求出各部门对一次能源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进而得出该部门每生产单位价值 的产品所需要的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价值量。根据一次能源部门的产值―实物 转换系数,可求得该部门最终产品对固、液、气各燃料的实物消耗量。结合式2,可求出各 部门产品的碳耗系数,即θi。
2.2 相关技术处理
尽管理论上较为完备,但在应用上述方法计算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的实际操作中,仍然 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作了如下处理:
(1)1992年以来,我国海关采用HS编码体系(The Harmonization Code System)来对进出口 商品进行编码、分类和统计。HS码共有22大类98章,每章包括几十甚至上百种商品类型。受 现有技术条件和资料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以具体商品为单位来计算隐含碳进出口。因此,本 文选择HS码二级分类作为本研究的基本商品分类,共98类。
(2)我国现有的最新且最为详细的投入产出表为《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国家统计局国 民经济核算司,2006),该表包括122个部门。该表中的部门分类与海关进出口统计中的HS 码分类不一致,在对应上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以HS码二级分类为基本分类,根据投入产出表 中得出的122部门产品的碳耗系数,依照典型商品对应的原则,确定了98类商品的碳耗系数 。
(3)理论上讲,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其碳耗系数应根据不同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但是 ,我国的贸易国有近百个,一一根据投入产出表来确定其各类商品的碳耗系数难度较大。同 时,在获取我国和各贸易国之间的进出口数据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出于简化的目的,本 文选择日本作为进口国家的代表来计算进口货物的碳耗系数。选择日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各主要贸易国中,日本在节能方面的技术水平最为先进,日本的碳耗系数低于欧美 等发达国家,依据日本计算得出的隐含碳进口量可视为我国隐含碳进口量的下限(亦即我国 净出口隐含碳的上限),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日本是 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家。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机械、电子类商 品,在我国进口商品中较为典型。
(4)依据《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的碳耗系数仅代表2002年水平。如果应用技术 方法将投入产出表调整到2002年之外各年,所需要的数据量和工作量都将十分庞大,短时间 内无法完成。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对基准年之外其他年份的碳耗系数,作了技术水平、价格 指数和汇率三个方面的修正(见表1)。
(5)对于涉及到二次能源的部门,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业、石油和核燃料加工 业、电 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得出的碳耗系数,实质上包含两个部分,即 :这些部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能源可能排放的二氧化碳(尚未燃烧排放),和生产这些产品 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所排放的碳。其中,第二部分为该部门产品的隐含碳。
(6)以国内消耗系数计算出口,国外消耗系数计算进口的方法,适用于一般贸易,在加工贸 易方面会有较大偏差。 以中国和日本为例,日本生产的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加工后再销往他 国。为了简单起见,设中国加工过程中没有实现增加值,也没有消耗能源和排放温室气体。 以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出口产品的隐含碳高于进口产品。但事实上,二者 应该相等。由于缺 乏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的详细 资料,本文对加工贸易作了如下处理:采用中国消耗系数计算 加工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以日本消耗系数计算加工贸易中隐含碳的进口量,以净出口和 进口的和来计算隐含碳总出口。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3 结 果
3.1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估算上限如前所述,理论上讲,从不同国家进口的商品,其碳耗系数应根据不同的投入产出表来确定 。但是受资料的限制,我们目前还不能对所有贸易国展开分析。在中国的诸多贸易国中,日 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选择日本产品的碳耗系数作为所有进口产品的碳耗系数,计算结果 可视为我国贸易中的隐含碳进口下限。同时,以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和出口数据为基础,计算 了我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出口量(见图1)。图1中,隐含碳进口线为我国的隐含碳进口下限,实 际情况可能高于该线。隐含碳出口线则接近实际,但受加工贸易的影响,实际情况可能 比此线略高。灰影部分表示隐含碳净出口量,其值可视为我国的隐含碳净出口上限。为了方 便比较,列出了1997-2006年我国的碳排放情况(见图2)。可以看出,1997-2002年,我国的 碳排放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2003年之后增长加速。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1997-2006年,我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都在逐年增加,但出口 产品中的隐含碳总量大于进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总量。通过隐含碳的形式,中国实际上为国外 排放了大量的碳,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 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1997-2006年累计隐含 碳净 出口达1 821 Mt碳当量,超过2006年全国碳排放总量。与隐含能相比,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 碳 排放的比例,比同期隐含能净出口占当年能源使用总量的比例要略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 能源使用结构以煤为主,同能效情况下碳排放要略高。
3.2 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估算下限
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这些国家的能源效率都高于中国。用中国的技 术水平和能源使用结构计算出的隐含碳进口量,可视为我国的隐含碳进口上限(即假设进口 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同时,该计算结果也 反映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这是因 为:对于一件无差异商品来说,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可以节约相当于我国同产品碳耗水平 的能源,从而减少了相当于我国同产品碳耗水平的碳排放。因此,用中国技术水平估算进口 产品中的隐含碳,除了可以估算隐含碳进口上限,对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也 具有重要意义。
图3表示了中国贸易中的隐含碳净出口估算下限。图3中,隐含碳进口线为我国的隐含碳 进口 上限,实际情况低于该线。隐含碳出口线则接近实际,但受加工贸易的影响,实际情况可能 比此线略低。灰影部分表示隐含碳净出口量,其值可视为我国的隐含碳净出口下限。
从图3可以看出,即使保守估计,我国仍为隐含碳净出口国。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 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 。 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表现出了相同的增长趋势。但保守估计和乐观估计之间差别较大,这从 侧面反映了我国能耗水平、碳耗水平达到日本时的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
4 结论和讨论
4.1 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飞速增长与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密切相关1997-2006年,中国存在大量的隐含碳净出口,2003年以后增长明显。保守估计下,2006年 的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到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0.32%;乐观估计下,这一数字达29.28%。中 国碳 排放总量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日益扩大是一致的。这些增长的碳排放所创造出的经济 成果,有很大一部分被外国人所占有和消费。中国承担了本应进口国承担的碳排放量。
4.2 受资料的限制,本文仅估算了隐含碳净出口的上限和下限 ,但这对于全面认识我国的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到隐含碳的准确计算,除了需要双边贸易的详细数据之外,还需要各贸易国当年的投入 产出表。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每5年更新一次,要了解其他年份的投入产出 情况,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除此之外,本文还采取了许多近似 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这也给计算结果带来了一定误差。尽管离准确计算还有一定差距,但 通过上限和下限,揭示了我国隐含碳净出口的一些基本情况。
4.3 以价格为基础的投入产出法,扭曲了各国技术方面的真实差异,这 是投入产出法的一个重要缺陷这种假设实际上以碳排放增加为代价掩盖了高额的增加值。以价格为基准的投入产出法,不 能反映各国能源效率方面的真实差异。如果对每一类产品均采用购买力加权(Purchasing P ower Parities,PPP)方法加以改进,该缺陷可能会有所改善。
4.4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受益者,都应该对气候变化 负责自197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 )”以来,污染者付费已成为国内外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气候变化 问题上,这一原则并不适用。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其碳排放和改善环境,往往将高能耗高排放 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将发展中国家装扮成“生产者”的模样。这种情况下,只要 求生产者付费是不合理的。作为受益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
4.5 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较为先进,生产低能耗低排放产品;发展中国家 技术水平较低,却生产高耗能高排放产品,这种分工增加了全球碳排放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表明,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 通过国际商品交换,都能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生产领域生产率都比 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仍然可以获得利益。遗憾的是 ,在双方都获得利益的情况下,环境受到了损害。既然不能由发达国家来生产全部产品,那 么,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必要的技术转让或援助,对于全球环境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ational Accounts Division,2002 China Inputou tput Table[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6.]
[2]刘峰.中国进出口贸易能源消耗问题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7. [Liu Feng. Re search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de in China[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 y, 2007.]
[3]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 630 ~636. [Yang Kaizhong, Yang Yong, Chen Ji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Co ncept, Method and Cases[J].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 2000,(15): 630~636.]
[4]周志田,杨多贵.虚拟能――解析中国能源消费非常规增长的新视角[J].地球科学进展, 2006,(21):320~323 [Zhou Zhitian, Yang Duogui, Virtual Energy:a New VisualAngle to Analyze the Hypernormal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J ].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6,(21):320~323.]
[5]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组.中国气候变化国别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0. [Group on China Country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 China Country Studies onClimate Change[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0.]
[6]Ackerman F, Ishikawa M, Suga M. The Carbon Content of JapanUS Trade[J].Energy Policy, 2007, 35(9): 4455~4462.
[7]Ahmad N, Wyckoff A W.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 rade of Goods[EB/OL]. OECD Publications, 省略/sti/workingpape rs,2003.
[8]Allan J A. Virtual Water: a Long Term Solution for Water Short Middle Easte rn Economic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7 British Association Festival of Scienc e[M]. Leeds: University of Leeds Press, 1997, 24~29.
[9]Brown M T, Herendeen R A.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and EMERGY Analysis: a C omparative View[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6, 19(3): 219~235.
[10]Chang Y F, Lin S J.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CO2 Emission in Tai wan:an Inputoutput Approach[J]. Energy Policy, 1998,(26):5~12.
[11]Kondo Y, Moriguchi Y, Shimizu H. CO2 Emissions in Janpan: Influences of Importand Export[J]. Applied Energy,1998,(59):163~174.
[12]Lenzen M. Primary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Australian Final Consu mptio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Energy Policy, 1998, 26(6): 495~506.
[13]Li H, Zhang P D, He C Y,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Embodied Energy in In ternational Trade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 007,(62):136~148.
[14]Machado G, Schaeffer R, Worrell E. 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the Inter national Trade of Brazil: an Inputoutput Approach[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1, 39(3): 409~424.
[15]Maenpaa I, Siikavirta H. Greenhouse Gases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 ade and Final Consumption of Finland: an Inputoutput Analysis[J]. Energy Pol icy, 2007, 35(1): 128~143.
[16]Mongelli I, Tassielli G, Notarnicola B. Global Warming Agreements, Interna tional Trade and Energy/Carbon Embodiments: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o the Ita lian Case[J]. Energy Policy, 2006, 34(1): 88~100.
[17]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 ng[M]. New York: John&Wiley,US,1996.
[18]Odum H T. Selforganization, Transformity and Information[J]. Science,1998,(242): 1132~1139.
[19]Odum H T. Systems Ecology: An Introduction[M].New York: John&Wiley,US,1983.
[20]Peters G P, Hertwich E G. Pollution Embodied in Trade: The Norwegian Case [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06, 16(4): 379~387.
[21]Reinders A H, Vringer K, Blok K.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Requiremen t of Households in the European Union[J]. Energy Policy, 2003, 31(2): 139~153 .
[22]Sanchez C J, Duarte R. CO2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v idence for Spain[J]. Energy Policy, 2004, 32(18): 1999~2005.
[23]Schaeffer R, De S A. 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Associated with Brazilian Im ports and Export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1996, 37(6~8): 955~9 60.
[24]Shui B, Harriss R C. The R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 . Energy Policy, 2006,(34): 4063~4068.
[25]Thi A T, Ishihara K N. Analysis of Changing Hidden Energy Flow in Vietnam [J]. Energy Policy, 2006, 34(14): 1883~1888.
[26]Tolmasquim M T, Machado G. 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 l Trade of Brazil[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3,(8) : 139~155.
Accounting Embodied Carbon in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QI Ye1 LI Huimin2 XU Ming3
(1.School of Public Policy &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 084, China;
2.School of Enviro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3.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 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尊敬的总经理、各位领导:
我从去年x月中旬进入本公司到现在,在这近x个月的时间里承蒙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厚爱,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段时间的工作对我本人的帮助非常大,学到了很多东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
但遗憾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自己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公司的工作氛围里,故特向公司提出辞职!在今年x月份的工作结束后,我将离开公司。做出这个决定对我个人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作为公司进出口贸易部的一名成员,我的离去可能会对公司近期内的网络信息收集,部分客户的联系沟通带来一定的损失。我会在剩下的工作时间里尽力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并在离职前交接好手头的工作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这些损失。
希望公司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敬礼 !
全球化时代流通链太长而需要分工
我想先把观点亮出来。
外贸公司做内贸,或者外贸公司内贸化,我觉得不是一个太确切的提法。这会被误度读为内贸怎么做,外贸也怎么做。我的观点是什么呢?全球产业链中间有一段叫做流通链。生产出来了,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一段流通过程叫做流通链,或者叫流通渠道、或者叫销售渠道。当代分工不但产业链越来越长,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研制、开发,产业链越来越长,而且流通渠道或者销售渠道也越来越长。可以说,当代商业社会,几乎没有一家厂商可以不去分工协作,依靠自己的力量覆盖整个流通渠道。因此,必须有扬长避短和分工。
外贸公司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就在进口和出口的环节上面。如果不用外贸公司的这些特长,一味强调外贸公司内贸化的话,外贸公司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情况。
那么确切的提法是什么?如果承认全球商业链、流通链太长需要分工,应当提倡外贸公司、内贸公司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联手做贸易。那么,外贸公司、内贸公司如何联手呢?
内外贸公司应当找准
各自优势分工协作
我们以消费品的出口为例,来看看内外贸公司应当怎么样分工协作联手做贸易。从商品跨出国境线之后,如何去国外市场打交道、如何建立培植管理并开拓好自己的销售渠道,应当是外贸公司比内贸公司更有优势去做的事情。而内贸公司的特长可能在商品生产出来以后跨出国境线之前的一段流通过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外贸公司并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到自己有特长的地方,这点下面还要详细分析。
我们再看进口。外贸公司的所长同样在国境线之外,它们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什么东西。外贸公司了解国外市场、具备客户网络、把握谈判机会、善于规避风险。而内贸公司的所长可能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渠道上。
总之,我的观点是内外贸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分工:在出口问题上外贸公司应当重点去拓展国外的销售渠道,去占领销售渠道的下游;在进口问题上外贸公司应当重点参与进口环节上的工作,去占领销售渠道的上游。内外贸公司要根据各自的优势有分工,而不是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
广交会助长“偷懒”的坐商作风
外贸公司今天做出口,只做好了一半。
今天我们的这个销售渠道,到国际线上嘎然而止,没有延伸出去。我们外贸公司做的是内贸公司也可以去做的这一段上游渠道,而下游渠道则拱手相让给国外的销售商。由于坐失了国外渠道的增值机会,因此今天不少外贸公司抱怨出口赚不到钱。为什么?你大批量地卖给了人家,后面的国外渠道这一段,你没有去做,当然赚不到钱。出口要赚钱,有两个因素:品牌和渠道。你没有好的品牌,你渠道又让人家去占领,如何能赚到钱呢?
典型事例是广交会。我可能要对广交会提出一些批评,到现在为止我没有看到报纸上面对广交会提出批评。广交会举办已经105届了,上世纪50年代,我们商品出不去,怎么办?就在离香港最近的一个城市广州搞一个交易会。这个广交会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好的销售模式,我们解决了我们的出口问题,赚到了当时非常紧缺的外汇。然后习惯成自然,路径变依赖。50多年过去了,广交会的交易模式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强化。这种强化有什么问题呢?
首先,广交会是一种思想僵化的路径依赖。我们好好的商品,在广交会上只能非常便宜地卖给老外。有没有更好的销售机会呢?如果你能够大胆到国外市场去开拓,你一定能够发现更好的销售机会!为什么参加广交会的外商把他们从我们这里采购去的商品怎么样再转卖不对我们说呢?
其次,广交会造成了我方被动的摆摊格局。在广交会上同类商品集聚一起,有利于外商的压级压价,不利于我方价格同盟的坚持。老外一来,货比三家,一个客人,大家都抢。
再次,广交会助长偷懒的坐商作风。我们的出口公司以为出口就是坐在家里摆摊头,忘记了出口更主要的工作是到国外市场去开辟销售渠道,是去做个行商。
最后,广交会使得我们的出口商坐失渠道的增值机会。像上面提到过的那样,把艰难的销售渠道的建立管理和开拓拱手让给了外商,同时也把这段下游渠道的增值机会让给了外商。
可以说,广交会是一种解决出口创汇的交易模式,不是一种解决出口创利的模式。反广交会之道行之的对策措施是:把外贸公司赶到国外市场上面做生意,把它赶出国,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参展。
内外贸公司
应当联手做好进口工作
再来谈外贸公司的进口,当前的进口大有可为。我认为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贸易顺差太多,出口降了,进口也降了,但是进口降得更多。为了消化这些贸易顺差,大量进口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分析;有效规避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2]鲁艺伟.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范[J].知识经济.2014.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FDI;协整分析;Granger检验;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133-03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FDI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各个地区纷纷将引进外资与扩大对外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级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积极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大力发展出口工业,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资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由此促使了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2015年,西安市进出口总额为240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3倍;实际引进外资153.23亿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同步快速增长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或者说FDI是否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增长、是否有利于吸引外资,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经济问题。
近年来,学者们对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杨迤[1]、胡恒松[2]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我国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FDI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刘晓玲[3]、王华[4]、陈一鸣[5]分别运用虚拟变量回归、协整理论与VAR模型分析了湖南省、江苏省与山东省等中部、东部省份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均表明FDI能够促进相应省份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总的来说,已有文献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国家层面与中东部省份,较少涉及西部省份及其省会城市。因此,本文选择西部省会城市西安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理论与格兰杰检验研究了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内在关系。
一、西安市对外经贸的发展状况分析
长期以来,西安市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口强、进口弱”的发展现状,出口吸引外资的能力明显强于进口。具体来说,1993―2008年期间,出口贸易额均超过进口贸易额,贸易~大小关系表现为出口强于进口;2009―2012年期间进出口贸易进入调整期,贸易额大小关系表现为不断更替;2013年以来,进口贸易额超过出口贸易额,贸易额大小关系表现为进口强于出口。从出口的地区与国别来看,主要的出口地区是亚洲,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香港、美国与韩国;主要的进出口贸易方式为进料加工贸易、一般贸易、海关区域进口设备与物流货物;主要的进出口商品是核反应堆、机器、锅炉、机械器具、电气设备、电视图像、电机、录音机与放声机等。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入与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快速推进,西安市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吸引外资规模逐渐扩大,2015年外商直接投资40.08亿美元,合同金额19.37亿美元。从外商投资的方式、行业、来源地与目的地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的投资方式为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投资的领域较为广泛,主要的投资行业为制造业,其次为信息传输与批发零售业、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外商投资的来源地较为聚集,主要的投资来源地为亚洲的韩国,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外商投资的区域较为集中,主要的投资目的地为西安高新区与经济开发区,其次为城六区。总的来说,按照外商投资的规模可以将西安市FDI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1)1983―1991年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规模小、基数低。(2)1992―1996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投资领域拓宽、基数增大。(3)1997―2003年的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的FDI表现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上下波动。(4)2004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FDI增幅较明显。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
选取西安市1993―2015年的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样本数据,分别用IM、EX和FDI表示进口值、出口值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了消除可能的异方差,分别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数据来自《西安统计年鉴》。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可能的伪回归现象,对时间序列变量lnIM、lnEX、lnFDI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当检验形式为存在趋势项、截距项时,lnIM、lnEX、lnFDI三个时间序列ADF检验的P值分别为0.513 9、0.723 4、0.854 1,均远大于0.05,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均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而以上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ADF检验的P值分别为0.000 1、0.000 4、0.039 7,均小于0.05,说明三个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滞后期准则检测发现,2阶滞后的VAR模型较优,选择Trace统计量对变量lnIM、lnEX、lnFDI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在5%的检验水平下,lnIM、lnEX、lnFDI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运用OLS法确定的协整关系式为:lnFDI=
-4.4825+0.1014lnIM+1.1463lnEX,调整R2为0.9721,DW值为1.5317,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优,解释能力为97.21%。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ADF检验的P值为0.000 9,可以认为残差项是平稳的,所以协整方程能够解释lnIM、lnEX、lnFDI之间的长期平衡关系。由协整方程可知,西安市出口与进口贸易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出口贸易每增长1%将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463%,而进口贸易每增长1%仅仅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长0.1014%。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出口额、进口额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平衡关系,但这些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期分别为1、2、3时,进口既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也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却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出口既是外商直接投资的Granger原因,又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出口额、进口额与FDI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与进口贸易都对FDI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出口贸易每增长1%将促进FDI增长1.1463%,而进口贸易每增长1%仅仅促进FDI增长0.1014%。(2)出口贸易有利于扩大FDI与进口额,同时FDI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进口贸易对出口与FDI的影响有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西安市的对外开放能力已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如在金融服务、信息来源、市场开放等方面的投资环境仍需改善;投资结构不合理、大型项目的引进稀缺;外资企业投资方式单一、技术溢出效应有限。
为了促进西安市进出口贸易与FDI更加协调、快速的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强化企业与政府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针对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困难,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引资的体制机制,为企业营造高效化、法制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2)加快对外合作载体建设。依托高新保税区与西安保税区的平台基础,积极申报陕西航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货物通关能力,努力将“西安港”建设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3)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抢抓丝绸之路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快外贸结构升级,优化进口结构,推动新型外贸业态与进口融资租赁快速发展。依据西安市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具体策略与发展规划,加大短缺资源与原料的贸易规模。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提高FDI利用效益,积极引导外资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转型。
参考文献:
[1] 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0,(2):44-49.
[2] 胡恒松,栗荣剑.我国外商直验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6,(7):
59-66.
[3] 刘晓玲,熊曦.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湖南省为例[J].管理世界,2016,(2):184-185.
[4] 王华,梁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67-7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by using the data from 1978 to 2009, and does regression analysis by establishing a distributed lag and time series integrated model. The conclusion is that not only the export trade but also the import trade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obtain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point of view that export trade is more importance than import trad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This can bring some useful inspiration to Guangxi'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mpirical research.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统计分析;实证研究
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economic growth;statistical analysis;empirica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172-04
0 引言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董秘刚(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李晶(2005)根据1978~2003年我国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认为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从增长率角度来看,出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出口对GDP的增长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石传玉等(2003)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短期内出口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进口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任永菊(2003年)在建立VAT模型的基础上,检验了我国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协整关系,指出进口在滞后1-2个时期能促进出口增长。尽管各自选用的方法不同,结论有异,但一个广为接受的现实是对外贸易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是进口或者是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大则莫衷一是。
当前,对全国研究的成果较多,而对地方研究的较少;对东部地区研究多,而对中西部地区研究少。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数量关系。广西作为西部各省中惟一沿边沿海的省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良好的区位优势。本文把统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比较分析进出口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验证广西的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或者是进口导向型的,并据此提出建议。
1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统计分析
1.1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总量的增速分析 从图1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从1978年的2.6931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42.0599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签各期),其中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2%,进口贸易年均增长20%,都高于GDP年均11%的增长速度。在进出口增长速度快的年份,经济增长也快,而在进出口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增长率也减慢,充分说明了进出口贸易都促进了经济增长。
1.2 进出口弹性分析 为了揭示进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影响的大小,可以利用进出口弹性来进行分析。进出口弹性(TE)是GDP增长率与进出口增长率之比,即进出口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数,改革开放以来,广西除了个别年份以外,进出口弹性都大于零。见图2。
从1978~2009年,广西平均出口弹性为6.0。进口弹性为0.3876,这说明出口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了广西GDP增长6个百分点,进口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了我国GDP增长0.387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广西GDP的增长与进出口增长的关系。
1.3 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TC)和拉动度(TL)的分析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计算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度这两个指标来进行定量分析:
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进出口增量/GDP增量;
进出口对GDP的拉动度=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GDP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