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

夯实作风建设

时间:2023-06-04 10:48:58

夯实作风建设

第1篇

商贸总公司多措并举夯实作风效能建设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形象,商贸总公司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效能监督的经常性工作开展,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强化单位作风效能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压实责任。商贸总公司组建了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并要求下属企业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日常考核制度,年初将效能办下发的《2019年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日常考核细则》转发给各下属企业,要求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岗位纪律和规章制度,从而在全系统营造“重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

二是勤学善思,强化教育。定期组织作风效能专题教育,8月份,要求全体职工观看作风效能办制作的《优质效能服务典型展播》视频短片;利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开展实境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赵亚夫事迹展览馆进行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廉洁务实的服务质效;开展好为民服务活动,暑假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对贫困家庭学子进行资助帮扶。

三是严格督查,立行立改。商贸总公司机关会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下属企业职工在岗情况、值班情况、参会情况等进行明察暗访,通过查看会议签到簿、会议记录、规章制度等方式查找问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及时批评教育,对履职不到位的企业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会扣除相应分数,以这样一种严惩机制促使企业能够强化作风效能建设,要求职工能够严守工作纪律。

第2篇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深度;技术;施工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整个小区占地面积约25万m2。强夯施工区位于小区的东部,面积约138,725m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层情况如下:第①-1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近期堆积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第①-2素填土(Q4ml):黄褐色、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砂质泥岩的岩块及岩屑,局部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堆积时间较长,基本完成自重固结,土体胶结紧密。第②-1 层 粉质粘土(Q4d1+el):紫红色、土黄色,可塑状,局部硬塑状,为残积、坡积土,由于差异风化,土中夹全风化岩块,土体均匀性较差。因土体中空隙较大,透水性好,因此土体中含水量较低;第③-1层 强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强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已全部风化,部分保留原岩结构构造,风化裂隙很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局部泥化。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柱状,敲击声哑。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第③-2层 中风化砂质泥岩(∈1Ss+Cr):紫红色,中风化。厚层状,夹薄层泥质砂岩。原岩矿物部分已风化,保留原岩结构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有粘土矿物充填。岩芯呈柱状、短柱状。遇水后软化崩解,失水后干缩。岩芯暴晒后碎裂成碎块,浸水后软化、崩解。该场区,地层地质条件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层厚比较深且变化较大,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性。

二、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该场地强夯施工由点夯、满夯及振动碾压3步工序组成:①点夯,单点夯击能为1,000kN·m,夯锤重150kN,夯锤直径为2.0m,落距20m,点距4.0m×4.0m,分三遍进行强夯,收锤标准为:最后二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总夯击数14~18击,分多次施加,累计夯沉量一般4~6m。②满夯,夯击能量为800kN·m,锤印相交500mm,击数为3~4击,以夯实表面填土为标准。③满夯完后,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并用30t振动碾压机夯压8遍以上。

夯击击数:点夯每点5~7击,现场的夯击击数根据试夯的结果和夯击时N—S曲线控制为准,并根据情况适当改变。时间间隔:各遍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加固土层孔隙水压力消散所需要的时间,由于是填土和粉质粘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故当夯击能逐渐增加时,孔隙水压力亦相应的叠加,其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一般为2~4周。地基处理后满足以下设计条件:①地基承载力: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90kPa;②强夯加固深度:大于等于6.8m;③压缩模量:不小于7MPa。

三、强夯法的作用机理和设计方法

1.强夯法的作用机理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一般为10~40t)提到一定高度再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一般为800~4000KN/m,最大可达8000KN/m),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2.强夯法的设计方法

强夯法虽然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在设计中,通常是根据经验初步确定强夯参数,如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及遍数、夯沉量等提出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和测试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检测的项目主要为现场载荷试验、检测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同时还应辅以其他检测手段来检测强夯加固的深度情况。

四、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

1.Menard计算方法

Menard公式是基于工程实践结果得到计算强夯的影响深度。即:

H=[Mh/10]1/2 (1)

其中,H为强夯影响深度(m);M为夯锤重量(t);h为夯锤落距(m)则Menard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H=(1,000/10)1/2=10m

2.修正Menard计算方法

由于Menard公式存在的如下问题:加固影响深度的提法过于广泛,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考虑了能量因素,而对因施加能量而加固的对象—土体则未作任何考虑;考虑的是总的单击夯能或总动压力,对因夯锤触地面积的不同而引起冲击力在加固体中的差异未作考虑,因此只能作为经验公式来计算。一些研究者们围绕公式(1)进行了不同的修正后,给出了以下公式:

H=K[Mh/10]1/2 (2)

其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M为夯锤重量(kN);K为影响深度折减系数,一般K随土中粘性含量的增大或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H=0.5×(150×20/10)1/2=8.6m (K取0.5)

3.Billam计算法

基于工程实践的计算方法,与Menard公式相比,该公式考虑了夯锤底面积和土体阻尼对强夯加固深度的影响,量纲上也避免了Menard经验公式的矛盾。即:

H=MhK/B2 (3)

其中,H、M、h的含义及单位同(1);B为夯锤底面直径(m);K为折减系数,K=g/q,与土的种类和初始密度有关,一般取0.10~0.16(g为重力加速度,但为m/s2;q为土骨架的动阻力kN/m2);取K=0.10,将数据代入(3)式,得:

H=MhK/B2=15×20×0.12/22=9m

4.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公式

(4)

式中,H、h的含义及单位同(1)式;M为夯锤重量(kN);A为锤底面积;γd为地基土的干容重;ω为土体含水量(无量纲)

则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有效加固深度为:

(5)

五、试验检测结果

1.检测方法

地基处理后采用以下方法对加固效果进行检测:①标准贯入试验;②静力触探试验;③平板静力载荷试验;④室内土工试验。

2.检测成果

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果分别为:

(1)静力触探试验:由于该区填土含有未风化的岩块及碎石、角砾、卵石而造成个别静力触探未能贯入强风化泥岩岩层,其余均有贯入强风化泥岩层。

(2)平板静力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结果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值不小于165KPa,变形模量变化范围为17.8~32.6MPa,达到了地基处理要求。

(3)室内土工试验

由于素填土中不均匀含有碎石、角砾、卵石等硬物质,且强夯后土的密实度较高,而造成个别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差,部分指标予以舍弃,土工试验统计结果如表5。统计分析表明: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的压缩模量都有很大提高,夯前均值分别为6.42MPa和5.05MPa;夯后均值分别为7.71MPa和8.32MPa。该结果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对上述四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加固地基,得到了预期的效果,素填土到卵石层5.9~7.7m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固。

通过对强夯法有效深度的几种计算方法和实际工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知,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宜采用改进的Menard计算法和Billam计算法。

参考文献:

[1]黄川,应付钊. 强夯法在残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2012,06:30-34.

[2]张有春,鲁建荣. 强夯法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13,08:21-24.

[3]张鹏. 谈强夯法在海滨回填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3,14:78-80.

第3篇

关键词:强夯置换法;软弱地基;地基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48文献标识码: A

强夯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原先的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到现在已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的处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由于超孔隙水压力的存在,处理效果一般不显著,其中尤其是用以加固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针对这类地基土,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砂或其它粗颗粒材料,通过夯击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并称之为强夯置换(或动力置换、强夯挤淤)。由于块石和周围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都有较大提高,而块石中的孔隙可为土中孔隙水的排出提供良好的通道,从而缩短了软土的排水固结时间,强夯置换法的应用和推广,将进一步扩大强夯法的适应范围。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建设区域广泛分布着软土,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等。为了处理好地基,保证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建设者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下文阐述强夯置换法处理某道路工程软弱地基的工程实践。

一、工程概况

某道路全长255.607m,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 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30 Km/h。道路沿线地质条件较差,路基上部地层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不可作为天然路基,必须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改善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达到道路设计的需要,设计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经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 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的(J2s)砂岩和泥岩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

①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浅褐~浅褐黄色,成份由泥岩碎块石、粘性土及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硬质物约占50~70%,粒径2~30cm,最大厚度达10.3m,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均匀性差,属机械、人工抛填形成,填龄约1年。

②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褐灰色,成份由粘粒、粉粒组成,韧性及其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呈硬塑状,该层厚度不均,分布于整个场地素填土层以下。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下伏于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之下,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③泥岩:紫红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呈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砂质团块,泥岩强度低,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差。强风化泥岩厚约1.00~2.0m,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破碎、碎块状。中等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

④砂岩:灰褐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方解石、石英、白云母等,呈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厚约1.00~2.00m,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等风化砂岩强度较高,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内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状分布,局部分布较厚。

三、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本场地为人工堆填土,含水量大,压缩性大,属于软弱地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拟建道路基础持力层;且局部地段地层起伏变化较大,个别达到20%,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公路基础的稳定性造成威胁。经充分研究及综合对比,本着安全、经济、快速可行的原则,确定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强夯置换法具有改善深层地基液化及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处理深度较大,具有强夯密实和深层置换双重功能。

强夯置换法的机理是:1)置换作用,强夯形成的密实的碎石墩体置换了同体积地基土;2)挤密作用,在形成密实的夯墩的同时把同体积的地基土挤向四周,挤密了墩体周边的土体;3)振密作用,锤头在夯密墩体的同时,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力通过墩体传向地基土,对地层起到振密作用;4)固结排水作用,密实的碎石墩体,是一个很好的排水通道,地基土孔隙水在挤密震密的作用下,向墩体消散,加快地基土的排水固结。因此从技术可行性因素考虑,应该选择强夯置换地基加固方案。

四、复合地基设计与计算

道路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变形模量‰不小于10MPa。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要考虑夯墩间地基土的承载力、夯墩的直径、夯墩的承载力、一个夯墩负担的地基面积,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

式中:

根据上式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技术要求如下:

现场施工夯点是按等腰三角形布置,边长4m,高4m,计算:4×4=16(m2),一个夯墩负担处理面积A为16m2。

现场夯机夯墩面积3.8m2,计算置换率=3.8/16=0.24。

为了保证正确计算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正式施工前先进行试夯试验;试验段强夯置换复合地基采用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和评价,经过对资料整理分析,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夯墩承载力特征值=1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lOOkPa。将上述值值及置换率m值代人公式计算,得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170kPa>150kPa,满足设计要求。

五、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施工

从理论角度讲,要确定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科学的试验方法就是以不同的夯击能、夯击数、夯点距和夯锤面积等因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来确定最佳的施工参数。

对淤泥层相对较薄部位,夯击能3000kN・m,锤底面积3.8m2,置换桩间距4.0m,采用梅花形布点,置换材料为级配碎石,止夯条件为置换墩深度3m。

施工中按照设计提出的要求以及确定的夯墩投石量、投石质量、夯击深度等施工注意事项,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通过强夯置换形成了密实的夯墩体,挤密了地基土,密实的夯墩体和墩问地基土形成了强夯置换复合地基。

六、强夯置换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为了检验强夯置换的加固及处理效果,施工结束后14d检测单位对强夯置换区域进行了平板载荷试验,土工取样试验,标准贯入实验、重型(Ⅱ)动力触探实验。

夯墩问土采用载荷板面积0.5m,直径0.8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200kPa(为设计要求100kPa的2倍);夯墩采用载荷板面积3.14m,直径2.0m的试验装置,最大加荷900kPa(为设计要求450kPa的2倍)。对载荷试验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p~s曲线(夯墩间土和夯墩各选一条曲线),根据曲线的特征,分析得出载荷试验成果,强夯置换后夯墩承载力特征值(fpk)不小于450kPa,夯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不小于lOOkPa,压缩模量E不小于10MPa,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后一年的定期观测表明,沉降在施工完后的3个月就已趋于稳定,总沉降量较小(平均为16.1mm,小于设计计算量),各观测点沉降较均匀。 说明经强夯置换处理后,沉降能很快完成,总沉降量、差异沉降较小,比设计预期效果还要好。

第4篇

关键词水工施工 抛石基床 重锤夯实 爆破夯实 施工控制

【Abstract】 Heavy tamping and explosive tamping of rubble be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But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views on what kind of tamping method should be used for the thickness of about 5m rubble bed. This paper takes a project as example, analyzing these two tamping methods of rubble bed from construction method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hydraulic construction, rubble bed, heavy tamping, explosive tamping, construction controll

中图分类号:TD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简介

我公司监理的某大型重力式码头工程抛石基床厚度在5m左右,实际施工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了重锤夯实的施工方法;而我公司监理的另一大型工程,抛石基床厚度也在5m左右,施工时设计单位要求采用爆破夯实的施工方法。两处工程夯实施工后,经验收其夯实施工质量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验收合格。但这两种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安全措施等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且对工期造价、及后续工序的影响各异,文中将逐一分析。

2.施工方法

抛石基床重锤夯实一直为港口工程施工所运用,但其对施工机械设备、基床厚度、抛石基床顶面平整度等要求均较高,且施工周期比较长,造价比较高。爆夯工艺是近年来在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下抛石基床夯实难、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等的问题,但其对安全、环保等方面要求较高。

2.1重锤夯实法

⑴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重锤夯实法一般采用在方驳上安设起重机或卷扬机吊重锤的方法进行施工,也有采用抓斗式挖泥船改造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锤底面压强可采用40~60kpa,落距为2~3m,不计浮力、阻力等影响,冲击能不宜小于120kj/m2,且夯锤具有竖向泄水通道。一般采用纵横向相邻接压半夯,每点一锤,并分初、复夯各一遍(对基床密实度要求较高的构筑物如滑道等,需夯3遍,夯击遍数一般由试夯决定,如不试夯,不得少于八夯,并分两遍夯打),每遍夯4次,防止局部隆起或漏夯。

⑵ 重锤夯实法的施工弊端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夯实时分层厚度不宜大于2m。如本文中提到的按5m厚的基床计算,施工时最少需分3层夯实。且分层夯实时间应根据分层抛石的施工进度确定夯实进度,导致交叉作业,这必然会导致夯实船舶在现场窝工的现象发生。如采用开体驳抛石施工,2m厚度的基床极易产生抛高或抛低的现象,导致进场返工影响工程进度。

重锤夯实法为避免“倒锤”或偏夯影响夯实效果,每层夯实前应对抛石面层做适当整平,其局部高差不宜大于30cm,如用开体驳抛石,抛石完成后需要用方驳配合挖掘机再细抛一遍,延长了工期。

船舶作业受风浪、海况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且夯实施工船舶定位性能较弱,如果遇风浪较大的天气则严重降低夯实效果,直至不能施工,严重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

2.2爆炸夯实法

⑴ 爆炸夯实法的施工工艺及组织

爆炸夯实是在水下块石或砾石地基和基础表面布置或悬浮药包,利用水下爆炸产生的地基和基础振动,使地基和基础得到密实的方法。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层夯实厚度不宜大于12m,但是未对最薄分层厚度做详细要求,上文中提到的5m厚基床完全可以作为一层,采用爆炸夯实(根据现场调查,基床过薄爆炸夯实效果不明显)。布药施工时可采用水上布药船施工,施工时可以采用点布、线布或面布。

爆炸夯实后,应计算其平均夯沉率应满足设计要求

⑵ 爆炸夯实法施工弊端

爆炸前向公安部门申请,办理《爆破许可证》并向当地水上安全监督部门申请爆破施工通告,施工审批手续需提前完成,以免因手续问题影响工期。

爆破布药船及其锚泊设备必须具备适应施工要求的抗风抗浪能力,防止走锚移位。爆破作业船经测量锚泊定位后,在布药施工期还需经常校核,发现偏位及时纠正,避免出现布药缺失或布药重复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药包布置好、爆炸开始前应按照通航通告的要求,清理安全距离内的水中人员与水中船舶,防止发生意外。

爆炸夯实施工完成后利用交通船和警戒船对爆炸后漂浮物进行清理,防止对施工海域(包括航道、停泊区)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通过现场检查验收发现,由于爆炸后基床面坑洼不平,不利于下一步基床整平施工。

⑶ 补夯

夯实验收后,如发现部分补抛块石面积大于1/3倍构件底面积或连续面积大于30m2

且厚度普遍大于0.5m时应做补夯处理,补夯可以采用补爆或重锤夯实补夯。

3、施工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对于5m左右的薄基床,爆炸夯实能大幅提高施工的效率,加快整个工程进度,且减少施工船舶窝工现象,同时施工质量爆夯对抛石基床的整体密实效果比锤击夯实好,更有利于沉箱结构的稳定及码头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但爆炸夯实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爆炸夯实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破安全规程》进行作业,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海事部门对施工船舶的相关要求;爆炸夯实施工时要采用分段爆破,尽量减少燥声污染及爆炸所产生的地震波、冲击波对周遍建筑物、船舶、人员的危害;施工后应打捞漂浮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爆破夯实后的基床平整度。

4.结语

做好报批、审批、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后,对于5m左右厚度且周围无危险建(构)筑物的港口工程薄基床来说,水下爆炸夯实基床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作用能量大、密实效果好等特点,明显优于传统的重锤夯实法,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施工手段。

参考文献

JTS204-2008,《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S】;

JTS257-200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S】;

JTS167-2-2009,《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S】;

第5篇

一、工程概况

将乐积善110kV变电站工程总用地面积5094m2。场地由工业园区自然堆积回填,整个场地回填土为松散状态,填料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厚度约为6.7-8.8m,回填土存在自重固结尚未完成、高压缩性及承载力较低等问题,其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阶段的要求,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设计针对变电站工程设备基础多,对沉降变形要求高的特点,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素填土地基。强夯施工于2010年6月16日开始至8月12日结束。强夯总平面布置见图1。

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1、工程地质的主要特点

①素填土层厚度较大

场地普遍分布松散状态的素填土,厚度约为6.7-8.8m。

②渗透性好,素填土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强风化岩块块径多为5-10cm,下层为砂质粘土,渗透性好,有利于排水固结。

2、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变电站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压实系数要求达到0.95,通过对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施工经验的考察,初步选择桩基和强夯两种方案,但桩基较强夯方案仅地基基础一项就高出造价35万元,且在高填土地基中,桩与填土地坪可能会发生较大沉降差引起地坪开裂,道路和电缆沟下沉,因此最后决定采用强夯方案,处理高填土地基。

三、强夯参数的确定

1、单击夯击能

本工程强夯处理的深度为6.7-8.8m,根据当地的机械能力,决定选取夯锤重15t。由Menard公式可知,夯锤的落距:

h≥(D/K)2X10/W

取K=0.6,则h=13.4m,设计取落距15m,夯击能3000kN・m.

2、夯击次数

根据在试夯场地试夯所绘制的锤击数和夯沉量的关系曲线,在11击和12击,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为3-5cm,实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控制值。

3、夯击遍数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三遍,第一、二遍为梅花布点,第三遍为低夯能(落距为6m)搭锤满夯。第一、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满夯的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本工程经三遍夯击后,夯击面总下沉量达1200mm.

4、间歇时间

本工程采用的间歇时间定为7天,从检测的数据看,间歇时间缩短后没有发生异常现象。

5、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根据确定的夯击能和夯击数,通过试夯,发现本工程填土在含水量为24%时,夯后干重度达到最大、孔隙比最小,即最佳含水量WOP=23%。因此确定施工含水量控制在22%-26%之间。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机械

强夯选用起吊能力为30吨履带吊机,吊钩为自动复位式脱钩器。施工机具主要由夯锤、起重机、自动脱钩器、滑轮组等组成。

2、强夯施工方法

施工时采用第一、二遍为点击,第三遍满夯,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a.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b.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c.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g.重复步骤c、e,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i.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能满夯(锤印搭接1/3),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参数

强夯施工时夯点按3.5×3.5m方形布置,隔点夯击,点夯两遍。第一遍单点夯击击数12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二遍单点夯击击数8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三遍满夯,低能量,夯击能为1200 kN・m,挨点梅花形夯打锤印搭接1/3,挨点以夯锤直径为准,不得以扩孔边为准,夯后原地整平。

4、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施工措施

为了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避免形成橡皮土,提高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整个强夯区的排水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挖土机原土开挖,沟宽4m,底部低于起夯面1.5m,要求排水沟能保持流水畅通。

五、强夯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1、现场监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1.1孔隙水压力监测本次孔隙水压力观测共进行了16个观测点的观测。每个测点设3个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深度分别为2m、6m、8m,埋设后的孔隙水压力计在处读数稳定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每天监测一次。由现场监测的孔隙水压力结果分析来看,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较快,一般只要2-3天就能消散,即可进行第二遍夯击,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1.2夯沉量监测本次强夯施工中对每一夯点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均在1100mm-1300mm左右。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一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大,总夯沉量已达800-1000mm,说明原场地上部土层结构比较松散。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二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遍夯击时稍小,说明经第一遍强夯后,软弱土层已得到初步加固。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三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二遍夯击时小,说明软弱土层已得到进一步加固。

2现场检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2.1夯后试验本次施工完成后对本软基处理工程强夯进行了瑞雷波、静力触探、静荷载、以及标贯和土工参数检测。通过检测可知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素填土层的土工参数大幅度提高,静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压实系数为0.95-0.96,填土层的自重固结已完成。

2.2在强夯完成后,展开独立基础的施工。从基坑开挖情况及看,地基土均匀密实,坚硬状,事故油池4.8米深基坑开挖现场边坡按1:0.25放坡,均未出现滑坡和坍方的现象,说明素填土层得到了压实固结。

2.3经过强夯法处理后,上部回填土得到压实,经静荷载试验,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10kpa,因此本工程的所有建构筑物基础均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经强夯后的素填土层,道路和电缆沟道等设施不需采取其他处理方法,节约工程造价。

2.4本工程2011年2月竣工,竣工工半年后进行沉降观测,建构筑物基础的最大沉降量为13mm,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08l,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沉降量允许值120mm,沉降差允许值0.002l)。

六、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强夯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强夯地基施工技术简介

本文所讲到的强夯施工技术实质上是指将潜在的能量转化为动能的一种特殊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起源于十九年代法国曼娜,一般采用80 ~ 400KN的重锤,增强冲击力夯实软弱地基的过程。由于巨大的冲击力会使得土壤的内部孔隙最大化的压缩,孔隙水和气体逸出,土壤颗粒重排,压实固结,从而结构上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且降低了土壤的压缩性,同时也提高了抵抗砂土振动液化的性能,消除了如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能,目前被广泛应用也说明了这种强夯法是加强软弱地基基础的一种比较有效可行的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强夯法主要应用于土壤,砾石,砂,低饱和粉砂和粘土土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也适用于塑性指数的IP≤10土的饱和度高粘土的加固处理,但粉土和粉质土是不适用的。这类土体易出现橡皮土表层土壤的问题,土体结构的抗剪强度大幅度损失而不能起到良好的承载作用。

由于强夯法可处理几米厚甚至于几十米厚的软弱土壤地基,而应用简单的设备(用锤子起重机)且施工方便、施工周期较短、耗费材料少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从该项技术被研发起,二十年间即迅速被各国建设工程所推广与应用,通过用这种方法加固软弱地基取得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软弱地基普遍表现的特点是土壤的水稳定性比较差。由于土壤中的水会使得土壤的毛细水管表面的张力大量损失,晶体颗粒溶解了土壤中的硬质成分,一般在宏观上可发现其表现为地面沉降引起的垂直陷落,严重者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损害。因此,不管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还是普通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如何能够控制和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实现既经济又安全可靠的目的,最终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二、强夯法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惠州市龙门县金丰实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莞惠产业转移园,由四层厂房5栋、六层宿舍2栋、两层商业街3栋组成。所建位置地基情况如下,表面0.60~19.30m的回填土,由于回填土含有大石块;为防止出现大量断桩,故不采用预应力管桩基础;往下是全风化硅化砂岩、强风化硅化砂岩、中风化灰岩。地勘还反映有溶洞存在,为防止钻穿溶洞,故也不适合采用钻孔桩基础。因此本工程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

2.1施工参数的设定

现场加固地基的超重设备采用履带式超重机。本机型具有重心低,稳定性好的优点,便于行走。路基加固夯锤重量影响质量,落距,夯,夯点间距,打击次数,时间,间歇时间施工参数。施工前,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根据经验和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强夯试验段分析实验,现场压实试验,试验截面面积不得小于30m×30m,比较了水分检测,压实和其他相关的数据和试验数据压缩,动态击实试验的影响,治疗效果应该能够消除湿陷性原则的范围,并确定用于建筑施工参数。

2.2夯锤、落距

(1)夯锤。以钢板为外壳内灌混凝土的锤及铸铁锤,能克服平方锤由于上下2次夯不完全重合,通过夯击能量损失和地倾斜的弊端。锤子是设定在1 ~ 4个直径为250 mm的孔向上和向下的空气,有利于迅速排走,减少锤和土壤表面形成吸附力强,产生的空气阻力落锤的真空,以确保夯能的有效性。

(2)落距。根据单点夯击能量的需要,可以确定落锤。夯击能量从落距H乘以锤重量W在确定单点夯击能量下降必须满足实际情况来考虑,目前国内的锤重80 ~ 400KN,落距6~40m最为常见。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数据显示,在相同的压实能量的条件下,增加落锤落距比增加落锤重量的效果更为明显

2.3施工应用

首先,要清理并平整场地。现场标出第一次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地面标高:在超重机,使锤对准夯点位置;在夯锤顶高程测量;锤提升到预定高度和升降杆上标画标志。其次,夯锤的顶高程测量。如果发现夯锤歪斜通过底部的倾斜造成的,应及时调平。第三,按设计规定压实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夯实碾压施工。先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的水平。第四,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后,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完成所有的压实。最后,低能量满夯。地表层土壤压实,压实后的地面高程测量。另外,如果夯坑积水或存在地下水应及时清理排除。

2.4.控制要点

(1)对强夯试验在正式施工前,对正确设计和施工参数,施工设备的性能评价,并提供正式施工的基础。强夯试验应该是一个单点和小试验区,试验面积不得小于30m×30m,必要时,应与不同压实能量,以提供一个合理的选择。

(3)施工机械:起重机、夯锤、脱钩装置以及辅助建筑推土机合理配置并实现自动作业。

(4)记录和数据压缩过程包括:每个夯点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的大小,夯坑体积和包装领域的隆起,沉降记录:每一次夯后地面沉降和填写资料记载:附近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满夯按设计的地下一层,在考虑夯沉量储备和场地平整,充分捣固接近设计标高。

(5)最后每个夯点夯与满夯,应控制的最后2击贯入与试验要求设计依据。

(6)在饱和软土地基的施工,应具有一定厚度和砂砾石粗集料垫,保护捣固机的稳定性。

(7)确保起重机在进行夯实作业过程中附近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因冲击重夯引起的飞石伤及人身。对此可以对起重机改装加设保护屏,作业人员应保持10米的操作间距,并佩戴如头盔等安全防护用具。

(8)施工前应测量场地整平标高。

2.5施工检验

(1)质量检验

强夯施工7d后试验地基加固的质量。特别注意在夯坑及夯坑外夯击的边缘地区,根据现场的复杂性的重要性,确定试验点的数量。检查的深度不应小于设计处理深度。质量检验方法:在人工土室内土工试验探索威尔斯,湿陷性土的干密度的测定。使用压缩试验的湿陷性,具有切割环检测干密度。

(2)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是强夯法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验包括表面和深部变形,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等。大面积施工前,应选择不小于900平方米的现场试验区。获得的设计数据,以确定夯击间距,压实效果,间歇时间参数。了解现有建筑的影响,检验施工过程中沿深度和振动压力增量的分布规律,数据和操作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压实试验,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填土压实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三、结束语

从过往的工程施工实践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强夯法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虽然说取得的效果比较可观且应用的机械设备简单、施工灵活方便、适用性极强、经济性良好和施工周期较短等优势,虽然具有效果显著、设备简单、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易行、节省材料和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但是硬性的理论技术及计算方法还有所欠缺。因此,只有在今后更多的工程实践中继续积累总结,优化现有的应用技术,才能够实现更优的经济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 黄孔清,李自勇;建筑软土地基的强夯法加固处理[J];科技传播;2011,(07).

[2] 张瑶;探究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基础土;施工技术

1、建筑土方施工平衡原则及调配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土方施工使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从全方位考虑,从而使得在施工当中,土方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不过由于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它本身具有的施工量就比较大,施工条件也比较复杂,而且在工程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导致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对土方工程进行良好的施工设计,并且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其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从而提高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在整个工程的建筑结构不会受到影响。

在土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土方平衡调配原则,这不但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能有效的确保在土方工程施工工程中,施工进步不会受到影响。目前,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应用平衡调配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我们在挖方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填方,从而减少工程的施工量,使得挖方和填方工程保持一定的平衡;第二,尽可能的建设挖方和填方的运输量,从而有效的节省工程施工的成本;第三,在对其进行分区调配和整体调配的同时,我们要保证这两种调配方法的协调性,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第四,将其与建筑工程的地下结构向结合,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利用率;第五;在对其进行土方平衡调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土方调配方法和运输线路,保证在土方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第六,当土方工程进行分期施工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工程的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处理。

当前在土方工程施工当中,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土方平衡调配原则的重要性,并且在土方工程施工的时候,采用了一些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其中主要的土方调配方法有:第一,在工程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要划分好土方调配的区域,从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第二,对各个调配去的数据都进行合理的计算,并且标示在调配图或者调配方案上;第三,将各个调配去的相关数据都进行,合理的运用;第四,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绘制土方工程施工的调配图。

2、回填土施工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成为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且许多新型工程施工技术,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而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建筑施工工程的基础,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对其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有效的保障,那么就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可靠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对建筑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

2.1 人工夯实方法

(1)一些机械无法压实和小面积需要回填的部分可以使用人工夯实办法。(2)采用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填土的厚度不得大于 25cm,每层都要压实 3-4 遍,在压实前需将填土平整好,打夯机依次夯打,要分步均匀,杜绝缝隙。(3)如果机械无法作业,则使用人工作业,虚铺厚度不大于 20cm,在施工前也应平整好填土,打夯要按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每行连接,两边纵横交叉,分层夯打。从四边夯实,最后到中间。(4)回填管沟时, 可用人工在管子周围夯实土壤, 并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 直至管顶 0.5m 以上。

2.2 机械压实方法

(1)为了保证填土的密实度,预防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施工前,最好用轻型推土机将土推平, 低速预压 4-5 遍, 保证表明平整, 再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2)在施工机械碾压夯实的过程中,必须控制速度,通常不得超过 2km/h,同时还是控制次数。碾压机与基础管道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预防管道的压坏或位移。(3)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 必须慢速度的多次碾压,填土的厚度均不应超过 25-30cm,而每次碾压都要在 6-8遍,碾压方向由四周向中间施工,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 15-25cm,避免漏压。(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如果土层表面太干,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 保证上下层结合好。

3、施工场地的排降水措施

3.1 排水

排水是指排除施工区域内和施工地周围地段由于挖方出现的地下水, 同时还要阻止施工环境周围的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为了保证排水有效,在施工现场可先设置永久或临时排水管道,然后在有可能出现地表水的区域上游设置排水沟,积极疏导地表水流出施工场地; 再次考虑场地周围设置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另外,如果遇到深基坑较深且不能排水的问题时,可依据基坑的布局情况,多设置一些水井,将基坑内的水排出,再利用潜水泵从积水井将积水排出基坑外的排水沟。

3.2 降水

降水是降低施工区域或施工场地周围的地下水位, 让土方开完和其它施工能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通常用真空开点, 喷射开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 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降水的工程比较复杂,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规划,制定施工方案。

4、填土压实方法

4.1 碾压法

碾压法是就是利用接卸滚压土壤, 使之达到所需的密实度。 碾压机械有平碾及羊足碾等。平碾(光碾压路机)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 6-15t。羊足碾的单位压实面积大,整体压实效果较好。 松土碾压应先用轻碾压实, 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设备的速度不能过快,一般平碾不应超过 2km/h;羊足碾不应超过 3km/h。

4.2 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 让土方中的缝隙压缩, 使其变得更加紧实。夯击式施工中除了使用石夯、木夯外,还是用机动设备,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夯实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4.3 振动压实法

所谓的振动压实法就是指在土方工程施工当中,利用振动压实机在土层的表面上进行施工,通过振动压实机的振动作用下,让土层中的土粒产生位移,使得土方工程中的土层结构变得相对紧密,从而起到压实的效果。这种方法目前主要用在砂性土方工程施工当中。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土方工程施工当中,我们需要考虑和运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合理的施工设计,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能有效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不过,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当前,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欠缺 ,因此,我们还有在施工技术和施工设计方面,加大工程施工的控制管理力度,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从而有效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明.建筑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04).

[2] 林泽彬.回填土质量问题分析及工程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1,(12).

[3] 田丰,李旭亮.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

第8篇

关键词:港口码头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监理

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点就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施工全过程高效质量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成败的根本。港口码头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工程的特点、技术难点、以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确,从监理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技术方法措施、原材料采购、施工机电设备运行状况、施工质量通病预防、以及应急补救措施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理管理制度,对港口码头工程施工全过程做到精细化、精益化质量控制管理,确保工程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监理的重要性

港口码头工程通常在水深浪大的海湾或者水位变化较大的江河上进行施工建设,水上作业量非常多、作业难度非常大、施工质量要求非常高、工程建设周期短,尤其是一些海港工程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还受台风或其他风暴的影响,给工程高效优质快速施工建设提出了相当大的困难。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的框架优化、施工方案优选等提高工程施工整体水平,确保工程施工建设高效、安全稳定的施工建设。港口码头工程其建设投资费用较大,需要有强有力的系统组织作为施工质量保障基础,按照规范、科学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有序运作。有效的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可以提高工程投资的经济效益,使工程造价始终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等良性循环中,确保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水平。

2 港口码头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监理要点

2.1 科学合理安排施工

针对港口码头工程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序和进度安排,以确保工程快速稳健的施工建设。在施工应,应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当地的气候、地质、水文等条件,为节点工期安排提供强有力的资料依据;要熟悉港口码头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工序等关键技术,明确工期进度中的关键制约点和可能存在的施工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安排施工和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解决施工难题;在进行节点工期安排时,要引入气候、潮位等影响,确保节点工期顺利高效施工建设。如:港口码头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应尽量避开当地雨季进行施工;防波堤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风暴潮汐多发期;水上沉箱及卸荷板安装时,应尽量选择低潮位期进行施工,从而确保各节点工期均能按时高质的施工建设,有效提供工程施工质量[2]。

2.2 统筹安排分清主次

由于港口码头工程施工涉及范围较广、专业较多、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点面过、错综复杂,工程建设管理者必须要从整个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大局出发,统筹安排,要以工程建设就具有较高质量来进行施工项目和工序安排,切勿允许施工单位以自身“谋利”为主进行施工安排。在港口码头施工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水上来料结合路上汽运,水陆同步、潜堤先行的高效施工方案,力争在风暴潮汐多发期到来前将整个码头工程的全线潜堤施工建设完成,确保航道航运工程的安全正常发挥。

2.3 提高专业协调力度提高施工效率

港口码头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具有点面多、错综复杂等特点。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以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为核心,站在较高高度进行统一协调和指挥,尤其对于施工交叉面、边界、管线接口等施工内容,应通过会议并以完善的会议纪要进行施工协调,以提高工程整体施工效率,缩短工程施工工期,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2.4 做好施工日常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

监理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可以有效调度施工、设计、监理等各方在施工现场日常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积极性,从而营造集比、学、赶、帮、超等优良施工氛围,确保工程安全高效的施工建设。

3 港口码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 基槽挖泥的质量控制

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泥施工,严格控制开挖宽度和深度,不能超出相关技术规范允许误差范围。对于港口码头工程而言,通常其超宽不应大于两米,超深不应大于0.3米。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设计要求和基坑开挖的实际情况等,合理选用适合工程特点的挖泥船舶等机械设备码头基槽开挖控制,基槽开挖未达到设计要求土质,导致后期使用过程中沉降过大。未清理干净基槽底部淤泥,降低基床与地基的摩擦力,可能造成码头滑移。

3.2 基床抛石的质量控制

待基槽挖泥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抛石施工。石料质量技术指标必须要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设计要求。当基床较为厚实时,应采取分层夯实措施,每一层厚度应控制在一米至两米为宜。虽然在实际施工图纸已给出了夯击能量参考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在进行全面夯实平整过程前必须先进行试夯作业,通过试夯以确认施工过程中夯击能量与重复夯击遍数。为了确保夯击密实度和均匀度,待整个基床夯实施工完成后,应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夯实技术指标进行认真验收。应严格按照《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 167-2-2009,对夯实基床的夯沉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验收。

3.3 码头轨道位移和沉降的质量控制

重力式码头发生位移以及沉降的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很难完全难免的,尤其是施工进度越快的港口码头工程,其后期位移及沉降量将会越大。轨道梁的施工标高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同时兼顾适应码头使用前期轨道梁的沉降,应根据码头使用的经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提出并经有关参建方讨论确定轨道梁的施工标高,并在施工时预留不同的沉降量。后轨轨道梁由于距离码头的主体结构位置具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施工过程应对其基础进行完善处理,以满足轨道承载力和沉降,保工程具有较高施工质量水平。

4 结束语

在港口码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做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就是对时间、资金、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确保工程在施工进度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目标,将人力、物力、施工信息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运行机制,结合工程现象实际情况,做出更为合理的施工决策,确保港口码头工程高效、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强夯法;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A3标段K23+950-K24+380,覆盖层连续范围分布有中等严重液化土层及软土层,层厚为2.5~4.8m,主要为低液限砂土或低液限粘土以及少量塑性指数小于10的粘性土和粉细砂透镜体,下面为微、中风化石灰岩,裂隙、溶蚀,溶洞发育较好,岩体较破碎。为高填路基,经论证采用清淤回填片石以及级配砂砾后强夯,处理长度175m,强夯层数7层,平均宽度、高度14~33m、14.6m,处理面积28143m2,加固深度4m,夯击遍数3遍。主、副夯单击夯击能为2000kN•m,夯点间距4m,主、副夯点击数4次,主夯夯点数1788点,副夯夯点数1730点,满夯能量1000kN•m,满夯面积28143m2。

2 施工准备

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测量定点,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进行场地测量放线,埋设水准点标桩和各夯点标桩;按设计施工图给定的范围进行测量放样,并按夯点布置平面进行施工;测量夯实前场地标高,为确定夯实效果提供依据;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3 施工工艺

确定施工参数:

①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30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②夯锤落距确定。锤重按下式初步确定:加固深度=系数×[(锤重×落距)-10]1/2,落距根据单击夯击能和锤重确定,即锤重(kN)×落距(m)=单击夯击能(kN•m)。

③夯击遍数的确定。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具体工程分主夯、副夯、满夯3种,以主、幅夯为主。一般第一遍隔一点跳夯,第二遍补第一遍空隙,第三遍为低能量满夯(1000kN•m)全幅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④夯击次数确定。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严格按图纸设计夯击次数,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

⑤夯击点的布置,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路基底平面形状布置。

⑥夯击遍数间隔时间确定。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确保强夯质量。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壮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主要作业人员已经过安全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

试夯方案:试夯的目的是选择有关施工参数,恰当地选择夯间点矩、每点击数。(试夯区平面尺寸不宜小于20m×20m)选点进行原点测试,并取原状土样,测定有关土性数据,留待试夯后,仍在此处附近进行测试并取土样进行对比分析,如符合设计要求,即可按试夯时的有关技术参数确定正式强夯的技术参数。

夯点的夯击次数必须按图纸设计且应同时满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等条件。

采用4遍法夯点间矩,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夯点间矩试夯时采用方案:2000kN•m夯击能,夯点间距4m,主、副夯按梅花形布置。先点夯最后为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采用强夯参数:单击夯击能W=2000kN•m(设计要求);锤重和落距:18T,落距11.5m,满足单击夯击能的设计要求。试夯区面积20m×20m,点位布置间距4m。

4 强夯施工

①施工方法:用推土机整平施工场地。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挖2 %~4%反坡台阶,台阶长度不小于2m。做好强夯段周围的排水和防振措施,防止在雨季施工时,夯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和防止强夯时对周围构造物造成损害。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主、副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度,设水准基点。分段进行强夯,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确保夯击能。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强夯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详细质量记录。按设计规定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各夯点的夯击。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一遍。

②技术措施:施工现场应设排水沟,以利地表积水及时排出场外,夯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出。根据勘察地质报告表明场地内填土绝大部分天然含水率较大,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部分无法强夯区域,应会同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强夯应分段施工,由边向中,沿着地下水的排池方向施工,以免破坏天然排水通道的连续性形成“水囊”而造成的隐患。终夯条件:按设计要求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m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填土层天然含水率平均值,如果大大超过了最佳含水率,加之现在施工正是雨水较多的季节,因此对强夯施工质量会有很大影响,而且工期要求紧,不能按有关规定进行试夯;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需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各方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强夯完工后及时按规定进行检测,为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5 强夯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当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涵洞。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强夯开始时应检查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加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横,防止夯锤倾斜。夯坑随夯随填,不过夜,以防积水,并视天气情况变化而定。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记录,整理后提交设计方分析调整参数。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为防止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在夯击时,所有人员应退出安全线以外,机械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夯锤上应设通气孔,如遇堵塞,应立即开通,加强强夯施工过程的监测,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6质量控制

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主、副点位置。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各施工班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按照质量认证质量条例控制质量。施工前认真阅读施工技术文件,并层层进行技术交底,做到所有施工人员对设计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案人人心中有数。每打一个夯点,记录员应对号进行记录,并在施工图上圈记,避免错位和漏夯。发现偏差和漏夯时纠正。如遇松软土层,夯击击数已接近最大锤击数而每击下沉量仍很大,应停下来填满夯坑,先打附近其他点。

强夯施工中根据场地地形考虑,排除地面水,排除方法采用以下方式:当自然条件允许时,可结合推土,利用自然坡排除积水到场地下,该工程主要考虑采用此种方式排水。如自然条件不好,可在场外设排水沟,利用抽积水到排水沟排走。

强夯施工:随时自检,发现不合格,马上返工直到合格;落点平稳,夯位准确,如有错位填平再夯;满夯须锤与锤相交1/3,如此反复,夯完后进行场地平整及表面压实。强夯下沉量控制采用钢尺或水准仪测标高控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不应有过大的隆起,发现有隆起时应预压或小能量夯击。为防止强夯对临近建筑物或先有管沟造成不利影响,须在临近建筑物或先有管沟与强夯区之间开挖防震沟予以预防。

7质量检测

满夯完成后,静置7d,使地基最终稳定,采用瑞利波法(SASW)为主标准贯入试验为辅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均应能满足要求。

8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筑堤;淤泥;强夯挤淤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填海筑堤大部分区域表面是淤泥层,下面是硬土层,多采用抛填石块,并对堤身强夯加固。堤身在填筑的过程中及使用期间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滑动,必须不断地、即时地补填开山石或风化砾石土加以补充,以保持堤身的完整和道路通畅。

一、填筑材料的采集

1、来源

填筑材料一般采用开山混合石料和砾石土,可以用挖机直接采集的石料用挖机采取,对于较大较硬的岩石则采用爆破采集的方法,用挖机采集,自卸装载车运输。

2、材料的要求

(1)、隔堤堤身主要的填筑材料为开山混合石料,块石最大的粒径不得大于50cm,大于50cm粒径的石块可以用炸药爆破成小粒径的石料或者不要。开山混合石料中的含细粒砂土(粒径≤2cm)不大于10%;

(2)、堤身填筑材料干密度控制在20KN/m³;

二、抛石挤淤施工工艺

抛填沿堤纵向堆石推填,由堤根向自由侧、由堤纵轴线向边坡侧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若采用“箭矢”形端进抛填进占,易使隔堤的断面形成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V”或“T”形,最终将使整个断面下的淤泥无法挤出,难以达到堤顶范围内的填石整体下沉。应采用“全断面进占”法,要求全部堤顶宽度同步抛石推进,每5~10m为一个推填单元,在此工程中选10m为一个推填单元。

1、工程试验

作为专业的队伍,在未经处理的深厚软基上堆高填堤有必要进行一个生产性试验,以检查挤淤效果、遇阻情况和可能的堆高高度,更重要的是验证抛石体在施工过程中的抗滑和抗倾能力,即能否按预想的方式成堤或如何成堤,以分析、确定施工控制参数:前进步距、设备最优配备、堆高高度和施工程序,因为在类似的工程中经常遇到堤头堆高困难,边坡易坍的情况。试验过程中做好记录,根据实验结果和以往工作经验则初步确定抛填堆高高度在+2.5m时,挤淤效果好,遇阻情况也较乐观,施工过程中抗滑和抗倾能力满足预想成堤的要求。

2、施工工艺

自卸汽车从石料场运输合格的石料至堤头卸料,反铲配合配合推土机整理归堆,设计的标高为+2.5m,堤的前端抛石的高度在堤头形成超过设计标高1~2m的石堆,然后再由推土机沿堤头边线推石入海挤淤成堤,每次堆填前进的长度约为10m。在开山石的不断地倾倒冲击、在大型载重车、推土机不断行走、振动过程中,形成的动、静压力愈大,淤泥整体的剪切破坏愈快(触变反映),影响深度亦愈大,淤泥向堤前端及两侧不断剪切滑动、隆起,则堤前端的开山石不断地下沉,挤入淤泥层中,整个堤身便是这样形成的。

(1)、堤应保持不间断地抛填施工

要保持堤身相对稳定,必须使堤身要下沉到淤泥之中,应保证一定的填石厚度,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在施工时,应不停顿地抛填,直到完成。

(2)填筑过程“清淤”

堤在抛填过程中,堤身进占一定距离后,将会在堤头和堤身两侧,形成隆起的“淤泥包”,当淤泥包顶面接近±2~±2.5m高程时,需用长臂反铲将“淤泥包”及时地挖除,以保证填石不断的沉底过程。

(3)对堤身纵向的沉降缝、滑动拉裂面、滑动台阶的处理

堤在抛填过程中,由于填石挤淤,堤身沉陷、滑动,导致经常出现上述台阶、裂缝,这是堤抛填过程经常出现的现象,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监理和设计单位指导下,及时的用补填方法加以处理。这种补填的状况在同一段堤内都可以出现数次,补填需及时跟进,并达到最终堤身相对稳定。

(4)堤的观测

堤身沉降(这种沉降是挤淤造成的)使堤顶高程下降,因此施工单位应定期做好观测,路面下降时用风化砾石土补填堤面,以维持施工道路的使用畅通。

三、强夯施工工艺

1、施工设备

强夯施工过程中需用机械、测量仪器和人员准备充分。

2、施工方法

夯击开始从堤的运石路线末端起夯,逐渐向后退夯,直到堤的运石路线起点止。在夯击的过程中,堆载预压填石不能停工,继续进行。场地整平后用装土的红色塑料袋按照设计参数布置夯点,偏差不大于5 cm;夯机就位后,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定出高度,夯锤对准夯点中心进行夯击,根据淤泥厚度不同,具体夯击次数不同,最后两锤平均沉降量小于10 cm 后收锤,完成第一遍夯实,然后回填块石,再进行第二遍夯击,最后两锤平均沉降量小于10 cm 后收锤,回填平整进行满夯,先主夯,再进行整体满夯,以100m为一单位段,100m段主夯完后,再对100m段进行整体满夯。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夯锤吊高、击数及夯点偏差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检查记录。强夯施工时每遍夯击前后均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平均下沉量,取得数据作为技术资料存档。

3、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及时将质量监控信息反馈以指导调整施工参数,确保质量。

(2)、施工必须按设计参数和设计工艺进行施工,夯点布置偏差不得大于50 mm。

(3)、每个夯击点的夯击数按单点夯后确定的沉降量及贯入度控制,采用水准仪观测,并做好记录。

(4)、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衡,夯点错位不大于20 cm ,夯坑底倾斜大于30°时需将坑底整平后再进行下一击夯击。

(5)、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夯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6)、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7)、作好每个夯点的各项参数和夯沉量记录。

(8)、高潮时停止施工,保证夯实质量。

4、试夯段钻孔检测

检验目的:一是检验按设计参数施工后的试区块石置换坐底情况;二是提出下一步正式强夯施工参数的调整意见。

检测方法:在试夯段钻孔取样进行分析,取三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三个孔的淤泥层都已经被击穿置换,块石都已经坐落到淤泥下层的砂层中,在一些砂层较薄的地方甚至击穿砂层坐落到粘土层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填海工程越来越多,比如:跨海大桥,码头等工程,而填海工程中抛石挤淤强夯法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为了促进填海工程发展,提高抛石挤淤强夯施工工艺,要分析重点问题,切实从建设活动中进行经验分析和总结,进而提升建设品质,确保填海工程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徐至钧主编1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 J ] 1北京: 机械工

业出版社, 20041

[ 2] 任继荣1强夯置换技术在水域湿地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J ] 1建

筑施工, 2006, 111

[ 3 ] 刘富伟等1抛石挤淤辅以强夯的软土地基处治技术在沈大高速公

路改扩建工程中应用[ J ] 1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1

[4]孔位学, 陆新. 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研究.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1.

[5 ]吴铭炳. 强夯加固范围的计算. 工程勘察, 1990.

第11篇

关键词 工程勘察;软基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160-01

1 概述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法、碎石桩或水泥碎石桩法等。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首先要搜集详实的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天然地基土的实际情况,确定地基处理的范围、目的和处理后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然后再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施工条件,确定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案。以下就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谈谈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

2 强夯法

强夯是松软地基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由于夯击能量很大,所以加固深度深,也是一种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最适用于孔隙大而疏松的碎石土、砂土及建筑垃圾;也适用于低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和素填土,但不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粘性土及淤泥类土。强夯设计一般夯击3~6遍,每遍每点夯击3~20次,夯击间距为5~15m ,两遍间的间歇为1~4周,根据测量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变形等情况控制,加固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可提高2~5倍。

永春老醋工业园区的软土地基(新整场地堆填的素填土)就是采用了强夯法进行处理。根据钻探资料表明,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层类型分为:①素填土(厚4~6?米)、②中细砂(厚0.5~1?米),其地基承载力f k200 Kpa),属于中硬土;⑤强风化花岗岩属坚硬土。

该实例如未经地基处理,则须采用卵石层作持力层,且基础型式不易选择及基础施工开挖土方量及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如采用卵石层作持力层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大。该实例根据对素填土采取试样,通过室内击实试验表明具有较好的可压实性,该场地内单层厂房可考虑采用地基处理方法,对素填土进行强夯处理,以处理后的素填土为浅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可选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在夯实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进行试夯,通过试验确定其强夯的设计参数,其强夯处理深度应达到填土厚度,夯实系数应按λc≥0.97控制。经夯实后,采用现场载荷试验检验夯实该实例处理效果及处理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采用该方法处理后,不但省去了大量开挖填土及回填土工作,且使厂区道路及厂内设备均获得较好的地基土。

但是采用这种加固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强夯处理应考虑施工过程对临近工程设施和周围环境产生(振动、噪音等)不利影响,应采取隔振或防震措施,以及在地基处理施工期间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工作。地基处理方案应通过现场试验对比,验证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及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性。该地基处理另有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施工时振动和噪音大,对周围建筑物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饱和粘土或淤泥质土,由于渗透性差,土体内的水排除困难,加固效果就比较差,对于这类土要慎重考虑。在技术发展史上,往往是经验先于理论。强夯法虽然在工程实践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尚需不断实践、总结和提高。

3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高饱和度的粉土和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等地基。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钻机成孔,然后拌水泥粉等固化材料利用压缩空气送入软土中,在地基范围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通过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以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而共同固结形成具有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柱状体,从而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深层搅拌法处理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水泥,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固化材料。固化剂的掺入量宜根据被加固地基土的性质以及所需要达到的地基强度、沉降要求不同为被加固土重的7%~15%。

一栋高4层住宅楼,建筑面积为7820平方米,建筑场地地势低洼,地面以下约30米内均为高压缩性的饱和淤泥质土,无天然的浅基础持力层。甲方要求工期短、速度快且造价低。通过多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比较,无论是换土垫层、采用桩基础,不但施工相对复杂、工程量大且造价也比较高。最后决定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对上部15米内的淤泥质土进行搅拌加固,这样既可以避免了换填法那样大开挖、深换土、远距离弃土,又可以避免像桩基础那样施工复杂、噪音大且费用高的特点。

本深层搅拌桩工程施工结束后,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分别进行了轻便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结果均满足设计及规定要求,且造价相对合理。

4 振冲碎石桩法

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就是通过振冲置换以碎石置换部分软土,形成变形模量远较软土大,与原地基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的碎石桩,并加速地基土的排水固结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振冲碎石桩适用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 kpa的粘土、粉土、砂土、饱和黄土和人工填土地基。利用振冲器的高频振动和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将振冲器沉到土中预定深度。经过清孔后,从地面向孔那逐段填入碎石,每段填料在振冲器振动作用下振挤密实,然后提升振冲器,通过重复填料和振密,在地层中形成碎石桩体。

一公路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处理其地质条件较差的路段,根据地质钻探资料表明,该路段自上而下分为4个地层,具体分述如下:①杂填土:湿,松散状态,由建筑垃圾组成,层厚1.1 m~3.2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60 kpa;②淤泥质土:深灰色,很湿-饱和、流塑,1.7 m~3.3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40 kap~60 kpa;③粘土:褐色,湿、可塑,土质纯,粘性好,层顶埋深为4.4 m~4.6 m,层底埋深为5.3 m-5.7 m,层厚0.7 m~1.3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120 kpa;④粘性土:红褐色,湿、硬塑,由泥岩风化残积,遇水易软化,层顶埋深4.7 m~5.4 m,揭示层厚1.2 m~1.7 m,建议地基土容许承载力f k=180 kpa。

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量,而且对于城市主干道,一般路段要求地基承载力f k>100 kpa,该场地由杂填土和淤泥质土组成,采用振冲碎石桩法加固较为经济安全。因为这种方法与排水固结法相比,加固期短,可采用快速连续加载方法施工,对缩短工期十分有利,而采用砂井预压,换土垫层及喷粉桩等方案,前者因施工时间过长,工期跟不上,后者因土质含水量太大,龄期过长而被否定,经监理,设计,施工及业主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振冲碎石桩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后经检验证实,采用该法达到较好效果,且经济既缩短较多工期。

该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宜采用静载荷试验及静力触探分别对桩和土进行检测,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

5 结束语

地基处理领域是土木工程中非常活跃的领域,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实际工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还要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并考虑施工简便,节约资源,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M].(DBJ—13—07—91).

[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M].(GBJ 50007—2002).

第12篇

关键词:强夯 冲击碾压 措施

1、高填路基

(1)对填方边坡高度≥15m的高路堤,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应布设φ8钢筋网,同时采用冲击碾压、重型压路机碾压或强夯对路基进行补强处理,使路堤填土得到最大的密实度,提高路堤整体性和强度,当强夯点距建筑物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时,可采用冲击碾压或重型压路机措施进行增强补压。

(2)高路堤填料宜优先采用工程力学性质良好的土质填筑;

(3)路床顶面以下2m必须采用工程力学性质良好的土质填筑;

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5米的路段作为高填路基,采用冲击碾压、强夯等措施进行增强补压。当路基连续填筑长度大于100米时采用冲击碾压、小于100米应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

2、冲击碾压处理

冲击压路机要求:最大瞬间冲击力不小于250T,轮重为16T,动力不小于400马力,行驶速度不小于12公里/小时。

用冲击压路机冲碾路基时应大面积的进行,长度至少应大于100m,以便于压路机冲击时提高行驶速度,增加激振效果。当填方段长度小于100m采用强夯补强压实。

以下情况禁止采用冲击碾压,以避免对结构物的损坏:

(1)当涵洞(或通道)顶填土高度≤5m时,构造物台背外6m范围内;

(2)桥梁构造物台背外6m范围内;

(3)当路堤为填筑三类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砂砾岩时,采用强夯对路堤进行补强压实处理。

3、强夯法处理

3.1 强夯的要点为

第一层强夯高度以填方高度为6~12米范围开始,高度小于6~8米的填方段第一层不强夯,其上路堤每填高6~8米强夯一次,达到上路床底面时应强夯一次,如位于平曲线超高路段,该强夯层顶面横坡应与路面横坡一致。采用夯锤重10吨,提升10米对路堤进行强夯,锤径为2米,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间距1.5米。为了使强夯路段沿路线纵向方向顺利过渡,强夯范围至填方设计高度10米截止。每填高2米冲击碾压一次。

强夯施工前应进行试夯,以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和工艺。强夯遍数和每遍击数,单点夯击次数设计为3击;夯击遍数暂定为2遍,并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路堤材料采用强风化岩石,施工时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并检测达到规范规定的93、94、96%压实度后,方可进行强夯路堤补强压实。

3.2 强夯的机具要求

起重机采用起重能力大于15吨的单缆或起重能力大于20吨的复缆(利用滑轮组)履带式起重机均可,并配有辅助门架等缓冲消能支撑构造,防止吊臂过大振动、后仰,造成事故,若选用复缆起重机时应配有自动脱钩装置。夯机最大提升高度应大于10米。

夯锤选用弹性模量高的圆柱形钢质夯锤,或选用厚钢壳内浇钢筋砼制作的圆柱形夯锤。在夯锤底部必须对称设置4~6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减小起锤时坑底的吸力,排气孔的直径一般为10~15厘米,夯锤直径为2.0米。夯锤重10吨。

3.3 强夯的施工顺序

试夯确定夯击遍数及距建筑物安全距离,然后再进行大范围夯击。试夯时应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20X20m)区域,表面应整平。按设计的夯点排列方式及间距,实地放出该范围的夯击点并测量场地标高,然后根据设计夯击参数进行试夯,记录夯沉量。夯完一遍后,测量夯击面标高:

若第一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二遍夯击,记录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并测量第二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则该场地可仅夯击一遍;若第二遍夯击的夯沉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三遍夯击,记录相应的夯沉量及测量第三遍夯击后的夯击面标高,若第三遍夯击的夯沉量小于5cm,表明该场地可夯击二遍即可。如此反复,以夯沉量小于5cm以前的遍数作为夯击遍数。以上试夯过程即为确定夯击遍数。

有重要建筑物(如涵洞、民房、挡墙等)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夯击振动使其破坏。可采取挖设隔振槽、预留安全距离等方法。涵背已做回填地段水平安全距离可初定为15米,涵洞未作涵背回填地段可适当减小;涵顶安全填土厚度应不小于8米。根据试夯,观测建筑物振动及变形情况,以最终确定实际采用的安全距离。

3.4 强夯的施工要点

(1)路堤每填筑至强夯设计面时,应按规范要求检测路堤强夯前的压实度,并作好详细记录,在进行夯击时应注意观察是否对周围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

(2)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夯处理范围、夯点排列ac及间距,采用仪器放点,并用小木桩或白灰在夯点中心处作出标记,夯点放完后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时再绘制夯点布置图,比例尺宜为(1/200~1/500),并在图上对实地夯点逐一编号,固定并标注出每遍夯点位置。

(3)强夯施工必须按照试夯确定的夯击参数执行。各夯点每遍夯深必须标示在大样图的相应夯点上。

(4)强夯施工顺序必须按自路基中线向两侧逐次推进的方式进行控制,绝不可自周边向中心渐次推进。

(5)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与试夯获取的信息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对施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原因,调整施工参数,实施动态控制。

(6)强夯完成后,采用40吨以上级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整平处理。

3.5 强夯工艺

采用25t配备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及底面积为4m2,重15t的铸钢圆形锤,第一、二遍夯击能为3000KN·m,第三遍以低能量满夯。

在施工现场选取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地段,取原状土测定有关数据,并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在试验段内进行强夯试验,然后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最后两夯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和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确定夯击点的夯击次数。

夯点按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中心距4m;第二遍夯击点在第一遍夯击点正方形中心穿行,夯击点中心距亦为4m。第三遍以低能量满夯,夯点彼此搭接1/4夯锤直径连续夯击。

强夯施工时距建筑物小于60m时,挖尺寸为1m宽、3m深的隔震沟。

4、结语

重点对高填深挖路基应采取强夯或冲击碾压有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