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合同作为连接市场交易主体间的重要纽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传统观念中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逐渐被社会普遍认可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日益密切,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更多的参与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表现的越来越活跃。经济合同作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形式,有的高等院校因缺乏对经济合同的足够重视,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出现经济问题时责任不明确,法律纠纷频频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加强经济合同管理成为高校参与市场经济运行健康、安全与否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观念淡薄,风险意识不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应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严格办事,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很多高校由于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缺乏足够的认识,把经济合同简单的理解为经济交往活动中的一种书面记录而不注意保管,有时甚至碍于面子、人情等不签订任何书面交易凭据,或者只是抱着一种“走过场”的心态草率的签订经济合同[1]。这显然没有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合同管理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在履行过程中给学校带来了极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2.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首先,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的经济合同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确定缺乏统一的管理,有的高校也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其次,经济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由于经济合同的涉及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经济管理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把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甚至直接指定由一般办公人员管理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保证高校在经济活动中规避风险的要求。最后,缺乏具体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网络,高校现有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看成一项重要的高校管理工作来抓。因此,一旦发生经济合同纠纷,由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损失只能由学校自身来承担。
3.经济合同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当前,部分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外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严谨,不严谨就是指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准确和不全面,容易引起误解和产生歧义,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有效的经济合同,应体现双方的真实意见。不能只讲正面,不讲反面,如果经济合同本身内容不严谨,条款不完备,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很难处理,最危险的还是其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4.经济合同履行,缺乏监督。经济合同是高校行政管理,特别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如果对经济合同管理、履行缺乏监督,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单位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或签订后经济合同后,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3]。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程序办理,口头打个招呼或找个电话,草率了事。作为签订经济合同的主体单位高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对其进行监督,致使高校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对策
1.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司法体系也越来越健全,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和指引。这就要求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精通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多于复杂,涉及的条款众多,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我国的种类繁多的法律条款,这个时候聘任专业的法律顾问,在学校的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律顾问不仅可以为高校在经济合同签订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处理意见,也可以为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相关建议。所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高校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高校从传统的教书育人到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统一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和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要以规范合同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这是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做好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最终,促使高校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成为学校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方针,并且为防范经济风险起到指导性作用。
3.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国家来说,人才是强国的保障,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对于高校来说,专业的技术人才,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保证。经济合同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非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它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应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邀请经济合同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指导工作;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及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其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别需要引进一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专业性高级人才,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4.严格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经济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这是高校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前提和保证。第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把关经济合同签订和审查的关键,特别是组织审计、财务、招标以及合同起草单位等多部门领导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完成会签手续[5]。第二,需要负责经济合同起草和校对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细致审查,有效推进工作效率。
2008年5月,财政部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单位提前执行,高校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高等学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经过198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无论在校生规模、学校资产总值、学校资金总量都有很大的增长。据统计显示,高校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人员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与20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1989年实施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从208.2万达到2979万,2009年高校教职工达到211万人,全国教育经费达到16502.7亿元,其中高校财政拨款经费总额2544.7亿元。高校会计如何为社会提供准确、完整、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应用就显得非常迫切。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套针对性很强、操作性很强的解决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实际运行的研究、分析归纳高等学校内部控制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的流程再造。
二、高校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再造
高校采购与付款的业务是指高校支付货币资金获得货物或享受劳务的过程,业务发生较为频繁,工作量较大,容易产生漏洞,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设计采购与付款控制程序目的就是要规范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业务过程中的舞弊或疏漏,防止采购环节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第一,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的关键环节。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特点,结合高校实际,可以把采购与付款业务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采购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不相容岗位分离;二是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请购程序;三是明确采购方式,供货商的确定,采购过程透明;四是明确付款方式,按规定流程办理付款手续。
第二,采购与付款的职责分工与岗位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设置,必须保证不相容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确保相互制约和监督。一般包括:物品需要部门,不能同时担任采购职务;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能同时办理招标和询价的业务;采购人不能担任验收人;付款审批人与付款人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的全过程。
第三,请购审批制度。提出物品采购申请是采购环节的开始步骤,高校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请购制度,但一般应该包括以下环节,见图1。
第四,采购询价、招标采购制度。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关键环节就是招标、询价环节。供应商的选择、货物价款的确定都是在此环节产生,此环节也是最容易产生腐败和问题的环节。见图2。
高校应加大对该环节的内部控制,成立招标委员会、设置招标专家库、制定开标程序,确保招标环节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使招标工作在阳光下运作。
第五,合同签署制度。招标办公室根据招标委员会招标、询价的结果确认供货商,签订经济合同,在权限范围内审批,合同中列明所购物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交货日期、交货方式、售后服务、付款方式、验收方式等。超过权限的有上一级部门或领导审批,重要的经济合同由院长签批。经济合同作为财务部门支付货款的重要依据。
第六,采购验收制度。为达到控制的目的,验收人必须由独立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担任。收货部门的控制主要在收货的数量和质量上,根据经济合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检验收到的物品,出具验收单或检验报告,作为入库、付款的重要依据。
第七,付款审批制度。付款是采购业务的最后环节,其控制的主要过程包括审核经济合同、审核货物发票、审核验收单据、现金的使用控制等。财务部门要审核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支付货款,认真核对结算单位的账户和经济合同相一致。认真核对经济合同规定条款支付货款,暂扣的质保金、尾款要准确无误。付款审批制度可以概括以下几点,见图3。
三、高校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流程再造
高校建立合同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因合同管理不当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给学校的社会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高校应该高度关注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严格招投标制度,对合同条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的把握,制定合同履行的全面性和责任追究的规定,加强合同管理的日常管理等。
第一,合同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实施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可以概括以下:合同订立授权分级管理;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订立的程序、形式;合同履行和变更的开展;合同专用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第二,合同管理岗位设置和分工。高校应建立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权限,保证办理经济合同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见图4。
第三,合同管理的授权审批制度。为明确合同审批权限,规范合同订立行为,防范和降低因合同的订立给高校带来的风险,高校应该建立合同授权审批制度。区分不同合同,采取不同的审批手续,一般金额较小的合同可授权校级领导副职履行,重大的经济合同必须有法人签批。
第四,合同管理的会签制度。为防范和控制合同可能的风险,加强对合同制定的监督,规范合同的制定行为,必须建立合同的会审制度。会审是在合同拟稿后、正式生效前,由合同关键条款涉及的部门会同纪委监察室对合同文本进行最后审核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法人签署合同前的最后一道关。合同会签主要是会审合同的合法性、紧急性、可行性、严密性,不能对高校带来不安全的影响。
第五,合同专用章使用和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合同专用章是合同生效的关键点,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对外签署的合同必须由法人代表签署或其授权的人签署后,才能加盖经济合同专用章。经济合同专用章仅限经济合同上使用,不得在其他文件上使用。业务经办人必须持经济合同会审签批的程序单方可用印。专用章保管人员必须对用印情况进行登记,对合同文本必须留存保管。未经审批、未经会签一律不得用印。
[关键词] 加强 经济合同 管理 策略 研究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亦即“契约”经济,而合同是契约经济往来的桥梁,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市场主体依法签约、履约的合同行为已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合同及合同管理。所谓的合同管理,指的是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而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一、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二个阶段:一是合同签订阶段;二是合同的履行阶段。
1.合同的签订阶段
(1)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合同内容不严谨。不严谨就是指不准确及不全面,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订立合法和有效的经济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不能只讲正面的,不讲反面,如果不清楚签合同应当本着“先小人后君子”的原则,那么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则难以处理。
(3)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果经济合同以合法的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2.在合同履行阶段
(1)合同变更没有及时履行。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为了维护单位自身的合法权益,变更要及时有效。
(2)没有及时办理鉴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则当发生纠纷时,会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3)忽视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应该清楚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和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二、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策略
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因此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合同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建立和健全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同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2.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决策者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模糊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单位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人员确定之后,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可根据本单位与市场的实际情况,参加短期培训或进相关高校深造。同时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单位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3.违约纠纷的及时处理
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及时采用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
4.加强监控,防范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风险
加强对本单位经济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落实执行好授权制度,完善对合同履约情况的考核制度,加强合同签订后的监督和管理,促使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对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强化合同履行的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经济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和签约等内容,而转化为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和科学的管理,现代单位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经济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位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伟波:加强合同管理 提高索赔意识. 中国建设信息,2002(15)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它是一个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高校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而且是对整个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框架的控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高校内部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一)促进管理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可靠信息报告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
(二)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
(三)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以及发展战略的实现 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使教职工遵纪守法,努力工作,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高校发展战略的实现。
(四)保证高校能及时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 高校应在筹资和投资等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风险,以增强高校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五)促进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层次划分,建立科学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教育收费机制,健全的内部控制促进教育成本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合理分配,保证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实现的最大化。
二、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观念比较淡漠 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适合成本计算的需要,不注重反映教育成本和办学的经济效益,导致高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观念淡薄的现象。高校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
(二)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 当前,高校资金需求量大,筹资渠道多样化,致使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给我国高校的经营带来了许多风险。随着银校合作的开展,高校贷款投资学校建设,高校的债务沉重,存在巨大的债务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已达到4500亿元。而绝大多数高校的还贷能力有限,一些高校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有些高校迫于还贷压力连续数月冻结财务报销,暂停教师对外交流和科研项目经费,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另外一方面,部分高校盲目对外投资,或者违规投资,使得投资风险有增无减。据不完全统计,高校进行的对外投资坏账率达60%。
(三)内部控制的对象与范围不够恰当和全面 高校内部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的事情,控制的对象也是财会人员。学校对财务部门强调服务的多,要求监督、控制的少。这些使财会人员很难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范围上,一般比较重视对纳入校级预算资金的控制,而对创收收入和科研经费等的控制则难度更大,常常表现为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它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缺乏集体控制机制。
(四)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在采购、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环节。许多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采购工作环节上,很少关注设备的使用状况,使设备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很多高校都采取了政府采购模式,招标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只需报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书面会签,很少有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到现场勘验核实,内部控制漏洞明显。
(五)合同的订立及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许多高校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能隐含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各类经济合同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没有建立订立合同和管理合同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没有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对合同实行归口管理,擅自对外签订合同;三是合同的文本不规范;四是印章的使用权限不明确,有的甚至未经批准私刻公章。
(六)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不相容业务的分离和内部牵制的形成;职能部门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有关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审核和稽核流于形式。目前多数高校虽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制度不健全,缺乏独立性,对学校财务工作审计的力度不大、威信不高,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化、经常化上做得不够,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三、高校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增强高校内部控制观念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从2009年7月起在上市公司中全面推广、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关规范和文件,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具体规范》等。高校应参照、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增强高校内部控制观念,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安排专门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要求对国内已有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学习和理解国际上的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其他具体的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高校要将内部控制理念作为学校的组织文化理念,在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中广泛宣传。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提高管理信息质量,使管理信息在各管理层级之间及时传递,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观念。
(二)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加强风险防范与监控 高校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风险控制就是要求高校各级领导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投资、风险报告等措施,对高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债务风险,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加强贷款的科学计算与财务分析,制定防范风险措施。贷款前,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及具体效益,测定贷款风险度。贷款后,制定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和各种充分保障措施。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使得贷款能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资金活力,提高办学实力。对于规避投资风险,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根据项目和金额的大小确定审批权限,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应制定应对预案,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制。
(三)明确内部控制对象与范围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高校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高校及其校办产业、后勤实体等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将财政性经费和包括创收经费等在内的预算外经费都统一纳入到内部控制的范畴中来,制定较为全面的内部控制措施。对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它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单位内部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对于每项业务,均建立严密的控制程序,并找准关键控制点。各项业务,在财务审批上实行经手人、单位和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主管财务的校(院)领导会签制度,个人不能决定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凡是没有会签的票据一律不准入账等,规范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审批制度是强化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核心措施。财务收支授权审批制度应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责任以及非常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规定程序,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支付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科学划分各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责。
(四)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设备采购论证和评估机制,由不同机构分别执行采购论证和仪器价值评估职能;二是建章立制,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管理。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严格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登记、保管、核算、出借、报废等制度;三是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各部门的闲置设备,无偿收回,对该部门下一年的设备经费进行控制和压缩;对购进一年以上尚未正式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根据实际需要重新做出调整;对使用效益好且还有购置需要的,给予财政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大型设备网络管理系统,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的开放性。
(五)建立与完善经济合同内部控制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经济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和经济合同订立授权制度,将重大经济合同的复核纳入学校法律顾问机构的职责,加强对合同印章的管理,严防合同欺诈。
(六)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力度 从学校的整体管理框架来说,内部审计制度是贯彻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审计部门应深入了解学校内部工作情况,熟悉本校特点,参与从规划制定、经费安排、资金筹集到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具体方面的内部控制,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一是内部控制是否严密有效,能够防治、发现和更正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二是内部控制措施是否一贯有效执行、由谁执行等;三是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和价值评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快速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计工作 同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管理方式也从过去相对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高校也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合同是高校参与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管理中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内审机构和人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合同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合同审计概念及意义
高校合同是指以高校法人主体的名义,与其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基础上签订、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而合同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单位对外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过程及合同管理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金投入持续增长,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外合作更加频繁,如何加强对合同的管理,避免经济纠纷,强化责任意识,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开展合同审计,有助于完善合同条款,避免或减少经济纠纷
合同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严密的合同条款是履行合同的前提。开展合同审计,完善合同条款,有利于双方当事人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有利于合同的全面和及时履行,减少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引起合同纠纷,造成经济损失,从而降低合同风险。
2、开展合同审计,有助于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强化相关职能部门责任意识
在高校经济活动中,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的传统意义上的合同管理与审计部门进行的合同审计有着相互补充和牵制的作用。通过合同审计,对签订合同或负责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监督和约束,能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也有助于强化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在进行合同审计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查合同的合法合规性,特别是重大项目,审计意见和建议也供领导决策参考,从而维护学校权益。
3、开展合同审计,有助于高校内部审计的科学发展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大多数还停留在查错纠弊的传统财务审计阶段,离现代审计的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标的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还有一定的差距。开展合同审计,从服务角度出发,发挥审计监督、评价、控制、咨询与服务等多种职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这是高校内部审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现代审计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审计“免疫系统”发挥预防作用的有效手段。
现实生活中合同类型非常多,在广义上合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财产性的合同和身份性的合同,高校对外合同都是广义上的财产性合同。从合同约定事项上分,需要进行审计的高校对外合同主要有以下四类。
1、采购项目合同
采购项目按标的物不同,可以大体分为工程项目采购、物质(包括仪器设备)项目采购、服务项目采购,相应的合同就有工程类合同、物质采购合同、服务合同,其中,工程类合同就可以分为勘察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主要材料和设备合同、分包工程合同等。这类合同总的特点就是学校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而取得相关的标的,如购买仪器设备、建设工程项目、物业服务工作等。
2、对外合作合同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高校的对外合作事项多为联合办学、科技开发及科技成果转让、对外投资、对外交流合作等,相应的合同就有联合办学合同、科技开发及服务合同、科技成果转让合同、对外投资合同、交流合作合同等,这是高校以自身资源为条件进行对外合作,以期获得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
3、租赁合同
这是以物供使用或收益的合同,是双向的,既可以是学校以自有资产对外出租获得收益,也可以是学校承租他人资产支付费用,如学校出租商铺、楼宇,学校承租公寓、楼宇用于教学工作、安排学生及老师住宿等。
4、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将一定种类和数额的货币所有权移转给他方,他方于一定期限内返还同种类同数额货币的合同。其中,提供货币的一方称贷款人,受领货币的一方称借款人。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金钱。高校借款合同也是双向的,高校既可以是贷款人,也可是借款人。
三、高校合同审计的要点
1、审查合同签订基础
合法性是合同签订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合同审计时,要首先审查其合法性,调查了解学校签订合同的背景,如需要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物质采购项目,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有无规避招标、直接发包或采购的情况;对外租赁有无学校内部组织谈判,有无“暗箱”操作现象;对外借款,借款人是否为学校下属单位,大额借款是否经校务会集体讨论决定;对外合作,如合作办学、科技合作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社会效益目标等。
2、审查合同主体
合同主体合法是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对合同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查。
一是审查学校一方,以学校名义或学校下属学院、部门等签约和签约代表的资格是否合法合规,重点审查是否未经学校同意,学院、部门等直接签订合同,签约代表不是法定代表人的,是否经过学校法定代表人同意和授权。
二是审查对方,从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履约能力方面着手,重点审查主体是否是依法登记的企业法人,或依法产生、存在的组织以及自然人,不能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经济组织(如内部车间、分厂等)不具备签订合同的资格,签约代表是否为法定代表人或经法定代表人同意和授权的人员;审查其经营范围是否包括合同标的,是否超出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范围,是否无照经营;审查其履约能力,调查对方资质,了解对方财务状况,防止与无履约能力的主体签订合同。
3、审查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合同条款的审查是合同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总的说来,就是要审查合同条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公平性。
一是审查合同文本是否规范、合同条款是否完整、用词是否准确,国家制定了示范文本的(如基建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监理、质量保修等),应当使用相应的示范文本,但要特别注意专用条款是否合理;国家没有制定示范文本或者示范文本不能适应特殊需要的,由当事人拟定,但要注重完整性和公正性。
二是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和公平,重点审计是否存在有缺陷、有遗漏必要和重要条款以及出现对学校有不利条款的情况,对于可行性有疑问的合同,会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慎重研究,确保采购合同签订的可行性、合理性,对违反国家法律,损害学校利益,显失公平的“霸王合同”,要坚决反对,避免该类合同给学校带来风险,造成损失。具体来说,要审查以下一些方面。
当事人双方名称或姓名和住址,明确合同主体,重点审查合同单位名称与中标单位是否一致,与所加盖的合同专用章名称是否一致。
标的,重点审查合同标的是否是学校所需,是否按计划采购,如招标采购,是否与中标标的一致,型号规格是否一致。
数量及质量要求,这是关键条款,是否注明确切的数量及单位,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和准确,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的选用是否恰当等。
价款或报酬,这是核心条款,采购项目合同的审点是价格是否合理,如招标采购是否与中标价格一致,对外合作、租赁等合同的审点是报酬是否合理,有无严重偏离市场价格。
结算方式及期限,是否注明明确结算方式和付款期限,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付款,是否留有一定比例的质保金以及质保金什么时候付清等。
交付标的物的方式、时间、地点,是否注明明确的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
验收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验收标准是否明确,是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所签订的技术标准,是在卖方现场验收还是到货后在买方验收,验收期限是否约定。
违约责任及解决办法,违约处罚是否明确具体,如违约金的比例、赔偿范围等是否合理,解决争议的方式是否确定,如协商、仲裁、诉讼。
合同生效日期,合同是否经双方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4、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和变更情况
合同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合同能得以顺利地执行,所以,对合同执行情况和变更情况进行审查也是合同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审查合同变更情况,变更理由是否真实、合理,是否有不正常的变更目的和情况,变更合同是否采用了书面形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同意,是否履行了变更审签手续等。
二是审查合同执行情况,对于采购项目合同,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参与验收来进行审查,如工程项目资料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超建设工期以及进行工程结算审计,仪器设备品牌型号是否正确、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及时到货安装、使用是否正常等;对于对外合作、对外租赁、借款合同等,协同财务部门审查合作款项、租赁收入上缴是否及时,有无欠款欠租情况,对外借款是否及时收回等。通过合同执行情况的审查,及时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审计只是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要提高高校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管理合力,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基建工程建设、设备物资采购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决策权和自,教学科研、后勤保障、行政管理、校办企业等经济主体的业务活动内容不断增加,高校经济类型的多样化,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风险也在不断变大。在此形势下,对高校内部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高校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它是一个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几个关键点
高校内部控制是由多个环节、不同要素组成的,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并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学校管理者的有效控制下,实现控制系统的自我调节,对发生的差异及时纠正或调整,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关键控制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控制
实行高校内部控制首先要从高校的组织结构开始,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并对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控制,把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具体要求做到: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如果这五个步骤都有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来实施,就能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利于内部控制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预算控制
所谓预算控制,就是将组织的经营目标和资源配置予以量化,并使之实现的控制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高校作为公共教育事业,其目的不在于追求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追求长远的社会利益。与企业预算相比,高校未来业务比较确定,在学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既定的情况下,各项教育事业的实际支出几乎与预算没有出入或出入很小。高校预算的这种确定性,使其成为学校经济活动强有力的控制工具。一个合理的高校预算,加上严格的执行和控制机制,可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保障高校业务、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和高校教育事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明确预算范围,充实预算内容,加强预算编制的监管力度,控制住预算,就控制住了学校的经济活动。
3、财务风险控制
这几年高等学校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许多学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等筹资方式进行负债建设。适当的负债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但过度举债也为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须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高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况且,高校当年的各项收入除了要支付当年的事业支出,还要支付举债的贷款利息,加重今后几年支出压力,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高校的财务风险程度就随之增大。因此,高校要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成分利用举债来加快发展,又要注意防范举债过度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导致高校陷入财务困境。高校的内部控制应当切实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的投向管理和流量管理。
4、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授权程序,明确学校审批责任人及各院、处、系、部、所、室、中心部门审批人的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各审批责任人本着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原则,对所审批的经济活动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保证授权后处理经济事项的工作质量。
5、资产保全控制
资产保全控制的目的是安全与高效。高校应该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符合本规范要求和单位实际情况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强对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的控制。由于高效会计制度的缺陷,致使高校重资产购置,轻资产管理,资产保值增值意识薄弱,没有对资产使用效益和效率的考核。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资产购置预算经费的投向管理,资金使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使所购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只有这样,高校的内部控制才有实际意义。
6、合同管理控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高校内部职能管理部门的自主性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这些经济活动涉及各类经济合同,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合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统一归口,明确职责,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7、政府采购控制
由于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的所有采购计划必须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范围。因此高校急需修改和制定新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资金管理条例,特别对财政统一开设的账户的资金往来,财政收支和自有资金的划拨,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和规范的核算、监控模式。而负责操作政府采购的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建立招标投标统一大市场,维护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协调。
8、建设项目控制
高校的基建项目是指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重大维修等投资多、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快速发展,许多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并且,国家对高校的场馆、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也大幅增长。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制度,高校基建项目应严格按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文字表达要清楚,特别是合同价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以便在合同履行中控制价格。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严格资金管理;加强监理工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高校内控制度是个系统工程,由诸多环节组成的。它是高校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我们要将控制触角伸向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使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能真正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的发展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01)41号,2001
【关键词】财务审核;科技合同;风险防控
现今社会,企业之间竞争不断,科技革新日新月异,如何在业内保持盈利,稳步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在探讨的问题。企业之间虽竞争不断,但是没有任何企业是能够离开群体而单独发展的,企业之间的一系列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现代企业的财务审核工作中,合同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有坚实的后盾作为企业长期的利益增长取决于这个企业对合同的定位,能否管理好合同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合同签订之前必定经过长时间细致严谨的考察与评估,签订时也会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严格按照合同各个步骤进行,在这一完善的体系中,必定会发现一些问题或者不严谨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并及时解决问题,为双方的经济利益提供更加完善、高效的保障。
一、科技合同的概念
科技合同最开始出现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早主要盛行于美国,指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研制、转让的合同。它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卓越发展,这种新型合同的出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我国开始设计这一合同领域是在1978年以后,并明确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例《经济合同法》《专利法》中都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科技合同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科技合同审核的主要内容
科技合同审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看企业签订的合同有效主体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的签订主体一般都是在企业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管理阶层,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都承担着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对签约双方都有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约束作用。签订合同时,双方财务部门都需对对方公司进行各方面的评估审查。例如企业经营状况、法人资格审查、资信情况审查等,这是合同得以正常履行的必要途径。第二,合同形式是否依照法律的规定。合同既有书面合同也有口头合同,都收到法律的保护,但相较其优缺点,书面合同的法律效力显然更高,可信度更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书面合同是签约的主要形式,科技合同中每一个细节甚至都涉及签约双方的利益,为了杜绝企业在履行合同时发生纠纷,故最好是订立书面文本合同,如遇特殊情况,签约当时无书面合同的,也应在适当的时间补定。第三,签订的合同内容中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科技合同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涉科技发展,商品多是无形的脑力产品,这种无形商品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保证用于盈利的科技产品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要注重合同中科技带来的影响,在执行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科技合同的约定来执行。第四,合同的订立程序是否存在违法的情况。在财务审核中,应抓住科技合同的中的重点项目,施行金钱与物资双重审核,加强法律的公正性、公平性,增强企业员工的监督服务意识,严格按照相关合同需要遵循的订立程序进行审核,如有纰漏,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合同的规范性,维护市场的有效运行。
三、财务审核的重要意义
第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可控性。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审核中,一直充当着企业管家的作用,严格控制支出,开源节流,为企业合理支出做好规划,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第二,企业经济效益的盈利性。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科技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何增强企业盈利点,是每个企业都在关注的问题。财务审核以财务工作细致敏锐的眼光评估合作企业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对企业员工的约束性。财务审核工作不仅仅是在签订合同时对对方企业的评估与考察,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一个企业有好的发展,必须要财务收益支出明确,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发展及人,建立完善的内部人员财务评审工作,对每位员工都起到约束作用,极高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
四、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中,科技合同的订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财务审核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审核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同的正常履行,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2]梁玉昆. 陕西兴化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5.
[3]刘妍,王发银,陆珍珍. 高校科技合同管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2008,06:13-15.
[4]朱涛. 科技计划项目合同制度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2,02:17-20.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一、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机制相对混乱
近几年来,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尤其是新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是没有新的财政投入的,它是靠收取较高的学费来维持的,资金数量有限、来源单一、经费缺口大,然而职业技术学院内部的财务管理职能淡化不足。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过分的看重了服务,对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和实践性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为了达到国家的培养目标,实验设施和器材设备投入金额巨大,更新得也快,所以需要的培养成本很高,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面对巨额的投资费用,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得到长足发展是很困难的。
(二)财务预算的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系统理念
财务预算在管理思想上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预算管理就是预算编制,在完成了财政部门预算目标之后进行两次预算编制,财政部批准职业技术学院上报的预算然后下达批准后,职业技术学院才能进行内部预算的编制。这种思想,是对预算执行情况与执行进度进行的概算,不可以进行跟踪的分析和编制预算调节表,这就使得预算的实际执行和财务预算不符,没有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第二,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管理体系仅有一个财务部门,它的预算目标的确定及预算的编制、考评只是由内部的财务部门来完成,没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在预算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也没形成系统的预算思想,这并没有得到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都将使预算在执行中出现问题。第三,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合理,与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目标脱节。基于这种财务现实,预算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不存在,节约没奖励,超支没惩罚,奖惩机制不清晰。这都是由于财务管理思想落后而形成的,并且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理念。
(三)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不到位
财务制度与否健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科学的表现,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情况来分析,能否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准则的制度,有效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状况,制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的财务制度,直接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中财务制度是不是健全、合理,同时也代表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运作管理水平的层次。但许多职业技术学院在自身的预算、专用基金管理、收入和支出、校办产业投资管理、国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后勤管理等方面存在管理不健全与不合理的问题,甚至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空白,财务执行过程中缺少制度依据的财务制度问题。
(四)经济责任主体不确定,追究机制不清楚
职业技术学院的党政班子和党委书记、院长、分管资产副院长、财务处长,他们应负什么责任,谁是第一负责人及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没有进行明文规定的,这就使企业集体负责制变成了无人负责。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体制选择上的问题,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制度》里做了具体规定,高校实行的是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大多数的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自身模式及层次的不一样,选择了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了职业技术院校各具特色和方式多样的财务体制。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发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权责利害划分不清楚,出现了集中度和分散度不足的现象,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出现,使职业技术学院的资金运作与资金循环不能正常运作。
(五)审计监管的不到位
虽然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管制下,财务监督是必须的,而且财务人员也拥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技术学院运转当中,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人员只是在形式上进行负责,实际并没有达到监督的合法性、合规性。审计监管职能出现缺位与错位现象,一般都是在管理者的领导下进行形式上的监督,没有进行实质的风险监督管理,财务制度里监管严重不足。
二、职业技术学院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明确产权,理顺机制
职业技术学院要明确与学院校办产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范投资风险的目标,规范学院校办产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学院校办产业的法人地位,职业技术学院要以出资人的身份来享受应得的权利与义务,应该解除职业技术院校用行政形式来参与校办产业的利润分配弊病,以此来避免职业技术学院在投资上的风险,从根本上改变学院校办产业承担所有责任、负盈不负亏的情况。同时还要规范学院校办产业的资本制度,多方位引进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努力增加学院校办产业的总体实力,科学的扩大学院校办产业的规模,同时职业技术学院在对校办产业进行投资时要慎重决策,避免盲目的投资。
(二)增强预算管理
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管理,建立校内预算制度,要认真执行零基预算,各级领导与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得参与,财务部门还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年度预算的可行性进行有力的论证,使预算可以真实的反映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编制职业技术院校的平衡预算,努力的提高职业技术学院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控制,维护年度预算的严谨性。职业技术学院年度预算一经确定,必须要严格执行,不能违反,不能随意的调整,如果确实是需要调整的,应该严格的按照职业技术院校预算管理办法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将经济合同管理纳入到财务管理的范畴中,财务部门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监督管理,严禁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合同编制,防止所有隐性债务的发生。财务部门要将己到账的贷款纳入当年职业技术学院的预算中,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加强财务监管与内部控制
职业技术学院也必须建立系统、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尤其是对于校办产业和对外贷款、投资,重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与大型的设备实验器材采购制度、财务的公开制度进行严格审计,强化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力度,全面对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的所有方面实行控制。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财务监管与控制的焦点是财务审批,严格的监控与预防财务审批人员违反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制度规定,随意审批财务支出,不断强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经济责任的风险,它是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层盲目决策与违规财务支出而形成的,要通过建立与强化职业技术院校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使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自觉的担负起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职责。同时还要实行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学院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
(四)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追究机制
在《高等教育法》里有明确规定,职业技术学院应该面向全社会,依法办学,实施民主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民事活动之中依法享有民事自利,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我们国家己明确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法人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运转中的法人主体地位发挥的并不充分,经济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具体的制度来规定谁对财务风险出现的问题负责,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设置清晰的责任权限,提高集中度和分散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主体地位的角度来避免财务风险的形成,保障职业技术学院的资金运作与资金循环正常。
(五)内外结合,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管系统,加强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部门内部的财务监控,督促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健全独立的财务系统,深入研究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风险优化的路径,加强监督、管理,严禁编制与执行没有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经济合同,防止发生一切隐性的职业技术院校债务。
参考文献:
[1]杨振民.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与防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黄维.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高教与经济,2006(5).
关键词:基建工程;施工合同;审签
中图分类号:F23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0-0039-02
基建工程施工合同明确了发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约束双方行为的具为法律效力的文件,也是控制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及费用的主要依据。施工合同是否合法、规范、严谨、完善,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结算,因此,施工合同的审签对于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工程质量、节约建设资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建立健全施工合同管理内控制度是合同审签工作
的基础
施工合同管理是基建、招标、财务、审计、纪委等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合同审签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做好施工合同审签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合同管理制度和机制,如:建立合同签订经济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责任和权限;制订施工合同必审制度,对未经审计的合同不予付款;建立合同反馈磋商机制,及时解决和处理合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明确施工合同提出、拟定、审查、审批的权限;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制度,指定专门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设专人负责保管合同专用章和法人授权委托书等等。这样就为合同审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从而减少法律风险,提高审签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2 加强审签内部质量控制是合同审签工作的保证
审签部门应制订详细、具体的施工合同审签实施细则,明确合同审签报送的流程及资料要求、审签内容、审签程序、审签重点、审签方法、审签工作底稿、审签意见、合同章保管及加盖等,同时实行合同审签三级复核制度和业务指导、督导、检查制度,建立合同收签登记台账,设专人保管和加盖合同用章,及时做好留存合同的整理归案工作。施工合同审签质量控制制度,能够促进施工合同审签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有效避免审签风险。
3 提高施工合同审签人员素质是合同审签工作的关
键
施工合同涉及专业性强,对审签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审签人员不仅要恪守公平、公正、谨慎、廉洁的职业道德,熟悉《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地方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导则,而且要拥有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掌握工程造价知识,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一定的沟通技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审签人员的素质,施工合同审签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审签的主要内容
4.1 程序合规性审查
审查施工项目立项是否经过审批;确定承包单位和合同价方式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参加谈判或询价的人员的数量及结构是否与合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致;是否已履行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等。
4.2 内容合法性审查
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是合同审签的重要工作,判断合法性的依据除了《民法通则》、《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外,还要注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最高司法解释等强制性或者禁止性条款。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4.2.1 合同主体的合法性
首先审查承包方法人资格,主要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否到期,是否通过了年检,有无存在借用资质或者非法转包的问题,然后审查所承包的专业工程是否超越了其经营范围,最后调查其施工组织能力、社会信用度、财务能力、履约能力等。
4.2.2 合同订立手续的合法性
审查承包方是否在合同上签字盖章,签名和印章的企业名称是否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一致,如果不是企业法人签字,就要审查有无法人授权委托书,且人有无超越授权范围签订合同。
4.2.3 实质性内容的合法性
实质性内容就是合同中确定发承包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条款。在施工合同中主要是工程价款、质量和工期的约定,是合同审签的重点。一是审查合同计价方式是否符合工程特点,预付款、进度款拨付的约定是否有违背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二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施工合同是否符合《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三是审查合同条款和价款是否与招标文件或谈判纪要相一致;四是违约责任条款如违约金、赔偿金的数额与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合法;五是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与主体合同的精神不一致,形成实质性的阴阳合同,或者存在违法违规的内容等等。
4.3 条款完整性审查
合同条文不够完整经常给建设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发承包方经验不足,或缺乏对工程细致分析,或对合同执行预见性不足,或合同拟定人员责任心不足等。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对需要办理的手续和可能发生的费用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如修建临时用水、用电、道路的费用、向有关部门交纳的市政管理费用、施工过程中违反市政管理交纳的罚金、大型机械进出场费用和基础费用、临时停水停电造成的费用损失、基础开挖可能发生的塌方费用等。二是违约责任情形考虑不全,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如自行更换项目经理、中途停工、提前或逾期交付、拒绝验收、拒交工程、使用不合格材料设备、擅自转包工程、承包人不服从管理、不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要求等。三是对专业分包、承包和非承包项目衔接部分等权责问题没有约定。四是对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设备没有注明具体的品牌、规格、型号、质量等级、技术指标、提供的时间地点、验收方式等;五是对发生风险的预见性不足,没有约定应当预见且可能发生风险的费用损失的分担方式;六是没有明确材料设备采购供应程序、质量及验收要求;七是对工程变更程序、造价计算方式不明确;八是没有拖欠民工工资处理办法、设计和质量缺陷处理方式、退场要求、竣工结算、审计方式和费用支付等内容;九是没有按规定签署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缺少质量保修书、安全协议;十是没有明确索赔程序、合理索赔和不允索赔情况、纠纷争议的解决方式等等。
4.4 言辞严谨性审查
中国文字往往存在多义性,而且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截然不同,这是造成工程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合同审签过程中,应当字斟句酌地仔细推敲每一个条款、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才能有效地控制合同风险。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存在错别字,造成意思表示错误。二是合同条款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三是术语概念不清,如项目经理写成项目负责人,技术签证和经济签证混为一谈。四是用语不合法,如违约金写成罚金等等。五是缺少限定词,使意思表示宽泛,无法形成有效的约定。六是对问题和意见处理的方式不具有操作性,形成实际意义上的无效条款。七是有的合同条款依据的是已废止的法律、法规、文件或规定等。
4.5 风险、费用分担的公平性
在签订合同时,发包方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将风险或费用过度转嫁给承包方,承包方为了挽回因过度承担的费用和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就会想方设法偷工减料,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另外由此发生的资金短缺也会产生拖延工期的恶果。这样,不仅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而且双方将会把主要精力耗费在纠纷和诉讼的泥潭中。因此合同审签人员必须既要防止发包方承担不应负担的费用和风险,又要防止向承担过度转嫁费用和风险。
总之,要做好基建工程施工合同审签工作必须完善合同管理的内控制度,加强合同审签的内部质量控制。合同审签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真正做到对合同内容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审签关键控制点和介入深度,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地完成合同审签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美兰.高校合同审计审签思考[J].财会通讯,2011,(8).
关键词:招标;高校;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促进公平竞争,保证采购质量,节约采购资金,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招标投标工作量增加过快,管理基础薄弱,招投标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招投标中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招投标漏洞多制度不健、投标报名的随意性大,资质审查不够严谨,承包企业“挂靠”现象严重、对招投标在控制成本、保证工期、质量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监察部在认真总结《招标投标法》实施经验基础上,于2012年联合颁布了《条例》,为解决当前招标投标突出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只有坚持依法监督,监督才能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高校招标采购工作除政府采购外,还有一些采购金额达不到《招标投标法》规定的数额,但金额比较高的项目,高校大多采用委托招标机构组织的招标,除以上两种招标形式外,还有一部分金额小、规模小的项目,高校均采用自行组织招标(如:小额的维修、装潢工程,物业、保安等小额服务类等)。这些小额的自行招标项目涉及金额小,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使得操作不规范,缺少监督,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一、高校招标监督现状
(一)招标监督工作缺乏制度的有力保障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监督检查的对象是指《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府采购当事人,即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主要包括采购人、集中采购机构或采购机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供应商[2]。而高校等事业单位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招标投标法》和《实施条例》只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作了原则上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可执行的监督实施细则,因此具体到各高校,只是在某些相关规定上点到即止,或者只是规定对招投标过程的某个环节的监督,并没有对整个招投标过程进行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监督, 影响对招投标的有效监督[3]。有的单位制定了本单位的关于招标监督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此规定是事业单位内部规定,仅限于对招标人的监督,对投标人、招标机构、评标专家等没有约束力。
(二)监督人员业务素质欠缺,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高标招标工作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可能涉及法律法规、建筑工程、通信电子、家具采购、专业仪器、专业耗材等。在高校招标工作常由纪检监察一个部门担任,纪检监察中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对招标业务不熟悉的情况。常常出现监督人员不懂招投标文件,制定招标文件、评标等过程中虽然有现场监督,但监督人员只能依赖专家及招标人。出现在招标文件中有明显的排他性内容、甚至在评标时招标单位派出的专家在监督人员的眼皮子底下“绑架”专家组的行为等。监督工作容易流于形式,名存实亡。
(三)目前招标监督不规范
按照招投标活动“招标信息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企业资格审查抽取专家投标、开标、评标、决标签订工程合同”的基本程序,监督从“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事前监督,即招标阶段的监督。包括招标文件的审核备案和招标公告的。对招标条件、招标方式、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的确定等。二是事中监督,即开标过程的监督。包括主体的管理和行为的监督。主体的管理表现在评标专家的抽取。行为的监督主要是评标过程的监督及中标信息的。三是事后监督,即中标人确定后的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包括合同签订前的考察监督、合同书的备案以及验收监督[3]。
但是很多高校监督人员并没有参与所有程序的监督,当招标程序运行到某一阶段时才邀请监督人员参与或只邀请监督人员参与某一阶段的监督。最常见的是监督人员只参与开标及评标等事中监督。事前、事后很难介入监督。使得招标监督处于尴尬局面。
二、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院校)在招标工作中严把“四关”即:一是信息公开关。项目立项批复后,相关部门必须将项目概况、招标条件等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二是程序公开关。从项目登记备案开始,确定招标方式、起草招标文件,现场勘查答疑,明确各项招标规定和时限要求。三是结果公开关。由评标专家,对所有标书进行评审,评标结果由专家签字留存,中标结果在当天进行公示。四是监督关。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招标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4]。院校还特别注重以下几点细节工作。
(一)健全招标权力运行制度规定。院校结合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优化招标权力运行流程,编制“招标权力运行流程图”。使各部门责权明确、程序规范,明确并公开招标权力运行的基本程序,承办部门或岗位、相对人权限等,使招标工作运行步骤更加清晰流畅、程序更加简约明确、监督更加方便有效,形成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招标权力运行流程。“招标权力运行流程图”,经院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报卫生部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印发,成为院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规章制度[5]。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采用决策、执行、监督适当分开的原则,项目负责人组建成立工作组与监督组,工作组和监督组受项目负责人领导。项目负责人主要由院校领导或业务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不直接参加与招标工作具体工作,主要负责内部沟通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工作组只执行领导的决策,不参与决策,受监督组监督。监督组既不参与决策也不参与具体工作,发现问题直接向项目负责人反馈。
(三)监督组人员组成。监督组由纪检监察、审计、政策法规等部门派人员参加。纪检监察负责程序监督,及时纠正招投标活动中所产生的违法、违规现象,依法定程序开展招投标活动;审计本身具有经济监督职能,通过对招标活动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审计监督,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招投标活动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前提下有序竞争。政策法规联合统一监督打破了以往只有纪检监察部门人员参加监督,结构配备不合理、业务素质欠缺使得监督成为表面上的工作。由于招投标过程贯穿的法律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监督人员在这方面的业务知识欠缺,多部门的监督小组很大程度上弥补人员知识层面的不足。联合统一监督节约了监督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注重事前监督。自采购项目确定,经院校主管领导审批,采购项目招标工作即开始,项目负责人向监督组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类型、采购原因、预算、经费来源、时间表以及预期效果等等。此时监督组的介入避免了以往监督工作信息滞后,信息反馈不及时,监督工作盲目性等缺陷。同时监督工作的提前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后续工作因某一人为原因随意变更。
(五)实施合同会签制度。院校制定《经济合同会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各个部门各自的职责,纪检监察室对合同订立的程序进行监督;政策法规室负责审查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准确性、合法合规性及合同要件的完备性;条件财务处审查项目经费预算来源及合同资金收付条款等;审计处负责合同金额是否与项目前期招标等程序确定的结果一致,并负责不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开展专项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合会签制度是签定合同前的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监督审核。
总之,应加强对高校招标投标工作过程的管理,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确立大监督思想,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实施全程同步监督,形成完备的监督体制和机制,使招标投标工作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海兵.浅谈高校基建工程的招投标管理[J].科技信息.2006,(7):190
[2] baike.省略/view/5372513.htm
[3]张林波,李 霞.高校招投标监督问题探讨——从纪检监察的角度来谈高校招投标监督[J].科技信息.2007,(8):63
[4]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健康有序进行[J].中国监察2005.(24)
关键词 校区建设;建设投资;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2-0079-02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为了拓宽办学空间和办学思路,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纷纷大规模地扩建校园或兴建新校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于2006年投资建设新校区,做为工程管理人员笔者全程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如何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防止腐败的产生,现根据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对建设投资的看法。
建设投资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政策性的活动,涉及面广,贯穿于建设的各个阶段。投资控制是指把建设项目投资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量大、投资流向复杂,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投资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会产生腐败行为。
1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投资控制的前提,严格的工作制度是实现控制目标的保证
实行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对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的有效手段,它要求基建管理者必须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经理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政府监督的工程建设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经济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及国家、地方和建筑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一套严密的合同管理及过程控制办法,通过规章制度管理好各相关责任人,通过合同约束和促进参建各方的工作,使工程建设有序地按计划进行,确保项目在合理工期内竣工并投入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
基建工程项目周期较长,一般可分为立项 (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招投标及施工合同签定、施工阶段以及决算审核,基建处根据学校规定的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出阶段进度计划和相应的阶段作业计划,随着工程项目实施逐步细化并不断调整,在限定的工期范围内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
项目建议书是业主要求建设某项目的建议文件,它反映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初步设想。基建处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实际需求,在项目建议书中提出建设规模、建设功能要求以及投资规模等,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即可着手开展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有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而要求,要以真实可靠的数据论证项目的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其它方面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必须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实反映项目可以预见的利弊及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应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评价意见,推荐最佳方案。这样才能使项目的确定具有坚实的基础,使投资决策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保证实现项目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科学确定目标,形成投资控制目标系统
规划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持续扩招,校园规划必须未雨绸缪,要留有发展空间。同时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和社会的高度发展,不断出现一些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单一学科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校园的建筑与环境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和建筑方案,必须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2.1可持续发展性
规划与建设要“面向未来”,既满足近期需要又要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空间,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使新校区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可弹性发展的校园。
2.2 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合理利用水面,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力求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2.3 体现开放性办学的思想
建设应考虑新老校区、校园与社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综合办学效益,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场所与空问,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开放的办学理念。
2.4 符合现代化大学的办学要求
规划要体现出前瞻性,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建筑应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气息,要特别注重信息化建设,为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一流的基础设施条件。
2.5 合理的校园布局
校园规划要根据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要综合考虑教学、科研、实验、办公、学习、交流、活动、生活、休闲的功能需要,充分考虑校园的车辆停放与道路交通组织,使校园有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
2.6 单体设计要有鲜明的个性
建立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确立学校标志性建筑的位置,各单体建筑要求有鲜明的个性,与其它建筑能相互协调、相映成辉,这几乎是所有新校园规划招标要求之一。
3 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点
规划、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从宏观上确定了项目的轮廓,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具体的细化。有人认为施工图设计无非是简单的深化一下扩初工作,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都能做,常常以最低的设计报价作为选择设计单位的标准。也有人认为,不论项目多大都应该找名牌设计院做施工图,也不考虑这家设计单位在本地做过项目没有,甚至不考虑路途很远,后期服务无法及时跟上的后果。其实施工图设计直接决定能否满足业主对使用功能要求,能否满足项目投资目标的控制,能否满足项目的进度计划。
4 优选施工队伍实现项目进度目标
选择合理的施工企业是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关键,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它的资质、项目管理水平及施工技术水平决定了对承包合同的履约能力。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市场上,施工队伍数量较多,各施工队伍的资质、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有的企业的资质很高,但是没有安排好的项目管理班子;有的企业没有固定的施工力量,接到工程后临时拼凑人马;也有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工程款不能及时地用到工程上,这些都是业主应该注意的问题。必须通过考察施工企业的资质、项目管理业绩和财务状况筛选报名的施工队伍,然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地原则招标优选施工企业,也是控制投资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施工队伍是实现项目进度目标的根本保证。
5优选监理单位确保项目质量
作为工程建设的五方主体之一,监理单位是受业主的委托,按照监理委托合同和有关监理法规行使业主的部分工程管理权限,同时又是独立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因此,在确定施工单位之前就定好监理班子,协助业主做好工程的招投标和签订承包合同等工作。由于目前监理市场不很规范,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很多地方存在压价竞争现象,中标后人员不能到位,或者人员素质跟不上,甚至有些监理人员跟施工单位串通到一起,很难公正地完成业主委托的任务。因此,在选择监理班子的时候,一定要考察该公司和拟派总监理工程师的业绩,确保监理组能完成监理合同的委托内容,监理合同除了公共条款外,业主要详细规定监理的职责、履行职责到位的具体标准、完善的配套奖惩条例,促使监理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保证项目质量。
6跟踪管理及审计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保障
项目的进度、质量管理工作已经通过合同的方式委托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应该着重监督各方的履约情况,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办理有关工程报建手续,避免因手续不齐全停工;
2)督促并核查施工项目经理部和监理组人员是否履行合同协议或承诺;
3)审核由监理签发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监理大纲,确认现场进度是否满足中标工期和项目进度计划的要求,实行动态控制;
4)抽查部分施工工序,兑现质量控制方面的奖惩条例,监控工程质量;
5)委托有资质的审计部门跟踪审核工程量,现场变更签证,控制项目投资目标。
7 严格把关项目决算实现投资目标
竣工决算是实现投资目标的总结性文件。在审核工程决算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审查工程量,工程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审核工程量必须要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2)正确套用定额单价,严防高套定额,换算定额单价时只换高不换低,严防重复计算等现象;3)合理计取费用标准,材料价格变动和人员工资的提高,间接费取费标准和种类也会有变动必须熟悉有关政策变动情况正确取费。总之,把施工单位惯用的“高估冒算、重复计算、高套定额”等审查出来,体现工程真实造价,实现预期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如宝,杨德华,顾韬编著.建设项目投资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2]徐大图主编.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师豪公司在完成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在下述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积极而平稳的改制过渡;基本理顺了公司与学校、公司内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高管层的团队建设和中管层的队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重视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校外市场有了新的拓展;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等等。
一、经营业绩情况
上半年,通过多层面讨论商议,经过认真测算研究,通过董事会审定,出台了师豪公司内部分配办法,制定了师豪公司及各子、分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指标与发展计划,签署了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具体经营结果详见《师豪公司03年度财务报告》。
二、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做好师豪公司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
在这一年工作中,以理顺关系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努力做好公司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以务实高效的态度,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在理顺公司与学校的关系上,贯彻《南京师范大学后勤改制方案》(宁师大〈2006〉6号文)的精神,以合同化管理为基础,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从甲方的具体服务要求,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在理顺总公司与各子、分公司的关系上,对前三年(尤其是02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后,与各公司总经理签定了年度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对各子、分公司的经营管理以指导、协调和监督为主,给各位总经理人事权和财权;积极配合各子、分公司拓展校外市场(饮食公司和高校社区公司今年都获得了新的校外市场)。
在制度建设上,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在党总支的支持下、计划财务部和行政人事部的配合下,本年度已经和即将制定颁布的制度有:《师豪公司分配办法》、《师豪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三项费用提取及使用、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权限、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师豪公司有关人事工作的若干规定》、《师豪公务购车及私车公用的暂行规定》、《师豪公司关于“内退”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师豪公司岗位聘任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师豪公司关于员工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进修的管理办法》、《董事会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并已开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
三、建构发展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改制后,师豪公司在发展空间和潜力扩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增强的挑战和压力。这就要求全公司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奋斗。同时,在公司董事长王小鹏的倡导下,提出了师豪公司“更大(规模化、集约化)、更高(高水平、深内涵)、更精(专业化、效益化)、更强(创品牌、增实力)”的发展理念,号召造就学习型企业,建构发展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
03年,是师豪公司学习制度创建之年。1月和4月,分别由师豪公司党总支和党委党校牵头,举办了两次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董事长推荐并带领阅读《总裁智慧》、《致加西亚的信》等现代企业管理书籍。培训班后,师豪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与企业发展战略课题组组建成立,采用“走出去”(参观苏州现代企业)和“引进来”(邀请管理、经济等专家授课)的形式,相继开展多次学习和交流活动。另外,师豪公司还利用周六时间,组织各级管理等相关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绩效考评、质量贯标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学习。
03年,是师豪公司企业文化创建之年。3月3日的师豪成立庆典迈出了文化建设的起始步伐,树立了南师后勤企业的新形象“技高为师,业精显豪”;在南师大网站主目录下创建师豪公司及各子、分公司网页,出版内部期刊《师豪动态》,及时刊登公司改革走势和最新举措,以快捷高效的渠道加强对内和对外的交流与沟通;举办“我与师豪”演讲比赛,围绕师豪公司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个人定位与发展等主题,展示出当代师豪公司员工的风采;举
共4页,当前第1页1办师豪年轻员工圣诞户外游艺暨征集“金点子”活动;组织后勤退休职工在重阳节前夕参观新校区和仙林大学城;年终开展评优活动,召开公司年度总结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四、提升师豪公司专业水平,拓展校外市场
以大学城发展为市场契机,由师豪公司牵头,6月20日,南京仙林大学城后勤协作会在南师大召开,以教育资源共享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为切入点,共同探讨了“跨校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后勤运作模式。
2006年,师豪公司各子、分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明确企业定位,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利用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努力拓展校外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股份制的形式,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高校社区公司在03年度取得南师大北区学生公寓、南京工程学院方山校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方山校区、江苏工业学院武进校区、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老校区、应天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仙林校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南校区等10所高校的物业管理,使得该公司物管的高校及单位已达16所(个),为公司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矗饮食服务公司承接南理工紫金学院食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接待服务中心将与南京中北集团和中北学院联合创办驾驶学校。建筑装饰公司参与玄武湖隧道停车尝河海大学体育场围墙栏杆以及南大学生食堂装饰等校外工程的招投标。环境艺术公司参与河海大学、瀚宇彩欣、森林公安、总统府等绿化市场的投标,对大学城高校绿化环境市场和资源的整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五、积极主动为学校各项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紧密围绕学校2006年工作重点,改制后的师豪公司始终坚持姓“教”的属性,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从学校大局出发,全力以赴为抗击非典、仙林北区建设、高考阅卷和创优迎评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学校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1、师豪公司坚持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非典突如其来,师豪公司坚持长期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高校社区公司物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不厌其烦地在每个角落喷洒消毒水,为同学们测量体温,密切注意他们身体状况,与他们交流谈心;食堂师傅们使校内饮食货源充足、货真价实、饭菜可口,师生员工吃得放心、舒心;驾驶员统一带上口罩,奔波在各个校区之间,保障运输安全;幼儿园老师们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更细致入微地做好守护工作;建筑装饰人员积极配合拆迁工作,赶工期,不辞辛苦。面对重大任务,面对严峻考验,师豪公司始终谨记“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重于泰山”,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2、非常时期做好高考阅卷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
江苏省03年高考阅卷工作在我校进行,高考人数多于往年,阅卷任务量加大。在防治非典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校社区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等公司参与高考阅卷后勤保障组的工作,制定多套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一致好评。
3、参与仙林校区北区建设
非典疫情延误工期,北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长时间梅雨和高温酷暑影响正常施工。面对不利因素,建筑装饰公司、高校社区公司、环境工程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等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完成了北区校园公共设施的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布置和卫生保洁,生活区的饮食服务等工作,确保北区建设工程全面按期完成。
4、师豪公司争当南师大“迎评创优”得分手。
迎评创优过程中,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师豪公司拟定“迎评创优”后勤工作预案;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发出书面动员,要求员工进一步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各项日常服务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到守土有责;公司领导加大现场协调与监督力度,使得饮食供应、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和环境布置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任务。
师豪公司起步之年,在后勤改制新的形势下,各子、分公司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思考本企业的未来发展,准确进行企业定位和远景规划;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全成本核算,由模拟企业化运行逐步向完全企业化运行;加强企业内部规范管理,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高校社区公司
1、在高校社区公司与南师大物管公司合并过程中,通过重组运行,在不断磨合中,化解各种矛盾,最终实现平稳过渡,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促进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
共4页,当前第2页2。
2、在学生公寓和教学楼推行质量体系贯标,加大员工关于体系文件的培训、检查和监督力度,使各级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3、在公司和部门等多层面完善办公例会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涉及物资采购、人事管理、福利待遇等内容,使公司内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4、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过竞聘上岗,合理安排岗位;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外出专业培训等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筑装饰公司
1、获得装饰二级资质,积极争取建筑三级资质,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进行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专业技术和管理骨干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3、根据公司的建筑行业特点,出台《薪酬分配办法》、《公司奖惩制度》、《员工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将个人薪酬与公司业绩紧密结合,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抓住南师大北区建设的契机,暑期奋战两个多月,并在学校创优迎评等中心工作中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工程,强化过程管理和成本控制,公司今年营业额突破指标数。
三、环境艺术公司
1、获得绿化园林专业三级资质。
2、公司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与南京园林局联系,获得多项专业技术证书,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3、以质量体系贯标为契机,完善养管、绿化工程和苗木采购等制度,加强基础管理。
4、在南师大北区建设和创优迎评等中心工作中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工程,在现场施工中锻炼了队伍,今年营业额和利润均突破指标。
四、饮食服务公司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两会”制度(公司办公例会和食堂主任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形成稳定的管理与决策程序和团结高效的工作氛围,发挥团队作用;关注本专科生的成长,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2、根据食堂规模、位置和待摊费用等情况,细化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并按月按食堂分解落实;公开竞聘食堂主任,签定目标责任书;改革分配办法,以年薪制为核心,将责权利对应,将目标与薪酬挂钩。
3、强化日报、旬报和月报,建立规范的核算制度;制订费用开支计划,控制成本支出;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摊销成本,完善成本核算;费用结算变套月变为当月,使食堂帐目及时如实反映实际经营情况。
4、由于对外积极拓展市场,内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良好,成效显著,营业额和利润指标实现双超,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收入有明显提高。
五、幼教发展中心
1、通过引进人才和组织配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幼教中心分配制度,加速骨干队伍的形成,增强了凝聚力;建立健全办公会议制度,强化民主议事决策;提高外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召开首届“师豪杯”教师技能大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幼教中心今年硬件环境维修改造的力度较大,主要集中在中心幼儿园和托儿所,部分改善了硬件条件,解决了很多遗留问题,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矗
3、汉口路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的年检;龙江幼儿园通过优质园验收;紫金幼儿园通过了划归鼓楼区后区教育局专家的全面检查;南大幼儿园自接管后,已扩招了四个班,现已申报了2006年的市级示范园。
4、加大幼教中心内部各园的交流学习活动,举行了4次大型开放观摩活动,效果较好。
5、幼教中心主动与校教科院、区教育局、改制企业、开发商等单位保持联系,寻找合作发展机会。
六、接待服务中心
1、强化常规管理,切实抓好每个过程和环节,制定一系列制度,投入大量精力,有效杜绝各类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2、虽然招待所和虎踞山庄的营业额受非典影响,但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抓住创优迎评等机会,主动承接业务,今年仍然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
七、科技发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