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时间:2023-06-04 10:4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第1篇

关键词:污染防治;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X8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进一步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今后的具体任务与目标

到2014年,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降低;辖区内道路保洁质量显著提高;运输车辆扬尘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热电、商砼、煤炭经营等企业的煤场、灰场配套建设扬尘防治设施;各类施工工地的防治扬尘污染措施落实到位;城乡结合部扬尘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空气能见度大幅提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明显增加”的奋斗目标。

(一)建筑、拆迁、市政工程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

1、建筑、拆迁、市政工程施工工地等各类建设施工项目必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管理。由村建办、城管队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日常监管工作。

2、建设、拆迁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设置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等。施工单位要在主要路段、市容景观道路、生活密集区以及车站、广场等区域的施工工地边界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其他区域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各施工单位必须首先规划建设好施工场地道路,并在施工场地出入口设置标准的车辆自动冲洗设施,否则村建办不得办理安全报监手续。

3、建设项目开工后,建设、拆迁单位、旧村改造所在责任区、村委,必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并配备专人负责施工工地的环境管理工作。施工现场渣土要及时清理,杜绝渣土堆形成。拆迁工程必须辅以持续加压洒水设施,抑制扬尘扩散。拆迁施工中的土方作业、建筑垃圾管理与运输等防尘措施,必须采取与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同样的措施。拆迁工程完成后30日内不能开工建设的,应采取覆盖、洒水等防止扬尘措施。施工单位应在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设置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洗车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溢座、废水导流渠、废水收集池、沉砂池及其他防治设施,收集洗车、施工以及降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浆。工地出口处辅道路上可见粘带泥土不得超过10米,并应及时清扫冲洗。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帮上沿40厘米,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厘米,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减少建筑扬尘污染。

(二)道路、交通运输扬尘污染防治

1、道路清扫保洁。创业集团、城管队、交管所等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加大辖区内及县道、镇道和城乡连接道路的机扫频次。主干道路机扫率要达到90%以上,并加大主干道冲洗频次。

2、各类施工工地必须建成围挡、出入口道路硬化、车辆冲洗设施;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拆除房屋和清运建筑垃圾须采取湿法作业,确保各项扬尘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彻底杜绝道路扬尘二次污染。

3、禁止大货车违规进入城区行驶。交警部门要设置明显禁行标志并组织上路检查,杜绝大货车违反禁行规定穿城行驶现象。

4、加强对城区外超限、超载和未采取密闭运输装置车辆的查处;交通建设项目中,要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对道路施工扬尘的管理;公路建设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公路两侧及料场、弃渣场等的生态恢复。在运输路线起点和终点,建设车辆冲洗系统,保障车体及轮胎的清洁,杜绝车辆带土、带泥上路行驶。

(三)企业扬尘污染防治

1、认真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评价文件应包括扬尘污染防治内容,明确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并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

2、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实施无尘化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成立无尘化清洁生产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

3、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运率和去除率,加强对已建成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治污设施的稳定运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4、2013年底前,热电、商砼、煤炭经营企业完成煤场、灰场防风抑尘网建设工作。

(四)“土小”企业取缔和秸秆及垃圾焚烧污染防治

1、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巩固治理成果,对“土小”企业的反弹行为重点打击,对违法排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2、秸秆焚烧污染防治。各责任区、村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要求,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抓好夏秋收后期的禁烧监管,强化宣传教育,防止后期焚烧现象的发生。要建立完善秸秆收集、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从源头上控制秸秆焚烧污染。

3、垃圾焚烧污染防治。各责任区、村、各单位和城管部门要加强垃圾收购点的管理,严格禁止焚烧垃圾,特别要杜绝焚烧电线和用橡胶等有机垃圾作燃料的现象发生。

二、组织领导、责任分工、工作要求及时间安排

(一)集中整治阶段。自即日起至2013年6月30日,开展扬尘污染综合防治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各责任单位按任务要求完成阶段性综合防治任务。

(二)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7月1日开始,各相关责任单位结合方案要求,组织自查验收,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检查考核,通报有关情况。

(三)建立长效防治机制。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适时组织专项行动和考核,实现扬尘污染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

工作要求如下:

(一)强化措施、严格考核。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责任单位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督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实施工作落实评分制度,由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评分,并将评分情况进行公布。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组织检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曝光。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扬尘污染综合防治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各责任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典型经验,推动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积极倡导各单位、村庄等开展清除垃圾、清扫街道、植树等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造成扬尘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

(三)组织领导。成立邹平县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局,负责调度督导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扬尘污染综合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抓好防治工作的检查考核和情况通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实施方案中要明确举报电话)建立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责任分工如下

1、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和属地管理的要求,负责辖区内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2、县督查室负责牵头组织扬尘污染综合防治的调度督导和检查考核工作,对因不作为或慢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严肃处理。

3、招商办负责煤炭经营店的规范管理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及达不到要求的煤炭经营站点;加强对囤煤场所粉尘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所有煤堆必须设置喷淋、围挡和覆盖,煤堆周围建设防风扬尘网,严禁露天堆放;配合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照(证)经销场(点)。

4、村建办负责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抓好建筑、拆迁施工、市政工程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防治措施应符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和《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DB37/1996-2011)的要求。加大社区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建筑工地运输车辆专项整治行动减少建筑扬尘污染。

5、交管所负责运输车辆易扬撒、脱落工作。设立检查站,加强对城区外超载、超限和未采取密闭运输运输车辆的查处;加大对道路施工扬尘的管理。公路建设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公路两侧及料场、弃渣场的生态恢复。要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纳入车辆营运、机动车维修等重要监管内容,开展渣土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工作,运输渣土车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脱落、扬撒等。凡渣土运输车辆同时存在以下情况,一律不得上路行驶,一是货物装载超出了车辆箱板;二是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加盖篷布等。

6、城管队负责对各类施工工地的围挡情况、出入口硬化情况、冲洗设备落实及使用情况、车辆带土上路情况、拆除房屋和清运建筑垃圾采取湿法作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扬尘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负责对渣土清运车辆的沿途抛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车辆进行查处。同时,要不断强化镇驻地道路及垃圾的清理力度。

7、交警队负责在主要交通道路口划定大货车禁行区域,设立禁行标志,加强对城区内无牌、无证行为的查处。根据《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加大对高污染(冒黑烟)和无环保标志车辆的查处力度。

8、公路站和林业站负责公路的维修、铺路、绿化等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认真监督施工单位对施工工地采取的扬尘控制措施,确保施工期间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切实保障周边居民及行人身体健康。

9、环保所负责牵头抓好秸秆禁烧,确保不发生秸秆焚烧事件;负责监督企业实施扬尘污染防治及堆场、露天仓库扬尘控制措施。认真组织无尘化清洁企业创建活动。重点检查热电、商砼企业煤场、灰场防风抑尘网建设情况。负责每月对全镇的道路扬尘污染状况和降尘量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10、工商所协同县质检部门负责油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力争油品质量达到国IV标准。

第2篇

(一)全区年第四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年同期水平,即达到63天以上。

(二)力争全区年第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0天以上。

(三)全区各类工地不发生被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督办单》,或被主要新闻媒体曝光的严重扬尘污染问题。

(四)全区每月降尘、道路扬尘监测值达到或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时间安排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年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同志担任,成员单位为区四城联创办、区监察局、区综合考核办、环保分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四城联创办,办公室主任由区四城联创办常务副主任同志兼任。

四、任务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

1.负责监督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2.负责监督辖区内各类道路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3.负责及时清理辖区内的无主渣土和建筑垃圾,对暂时无法清理的,必须及时落实围档、覆盖、简易绿化等防尘措施。

4.负责对辖区内燃煤锅炉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管,配合环保分局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燃煤设施冒黑烟问题进行查处。

5.配合环保分局依法取缔限期治理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6.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二)区市容园林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出土工地的出入口硬化、自动冲洗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对路、朱宏路、明光路、太华路等主干道沿线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

2.负责组织实施建筑垃圾清运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各类出土工地和渣土车的扬尘污染问题。

3.负责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除雨天或低温天气外,对区内主要道路每日清扫不少于4次,重点加强对路、明光路、朱宏路、石化大道、北辰大道、龙钢大道、北二环等主干道及两侧绿化带、人行道的清扫保洁,并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按照市上要求,及时增加道路清扫、洒水和冲洗频次,协调、组织开展区内一、二类道路及重点区域大冲洗活动。

4.负责组织落实全区园林绿化施工和环卫基础设施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5.负责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及时清理辖区内无主渣土和建筑建筑,认真落实各项防尘抑尘措施。

6.负责加强对保洁人员的教育管理,改进清扫技术,避免二次扬尘污染,杜绝露天焚烧垃圾、树叶问题。

(三)区城管执法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施工工地围档设置、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采取湿法作业的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对二府庄、方新村、肖家村、三家庄、徐家堡、青西村、联合村、先锋村、红光村等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

2.负责依法查处渣土车沿途抛洒、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问题。

3.负责依法查处驶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储煤场所、大型停车场的车辆污染路面问题。

4.负责对全区饮食烧烤采用清洁能源和无烟环保烤炉情况进行监管。

(四)环保分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施工工地、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覆盖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对全区工业粉尘、燃煤烟尘、二氧化硫排放企业进行监管,确保除尘、脱硫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依法对全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燃煤设施冒黑烟问题进行查处。

3.负责对全区工业用煤单位的用煤煤质情况进行监管。

4.负责监督高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工作,依法取缔限期治理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5.负责每月对全区降尘、道路扬尘进行监测,并及时通报监测结果。

6.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杆禁烧现场检查和执法工作。

(五)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1.负责对全区建筑施工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盛龙广场、百花家园、安盛花苑、阳光北郡等较大规模建筑工地的监管工作。

2.负责对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六)区城改办

1.负责对所属城改项目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在所属城改项目开工前,与项目拆迁、施工单位签订《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责任书》,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防尘业务培训,并及时向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通报备案。

(七)区经贸局

1.负责对全区储煤场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加强全区废旧物资回收站管理工作,配合环保分局查处焚烧废旧物资问题。

(八)区农工局

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杆综合利用工作,配合环保分局做好秸杆禁烧工作。

(九)区大兴路改造办

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湖管委会

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一)北客站管委会

1.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2.负责对辖区内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二)工商分局

负责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排污企业,配合环保分局依法取缔限期整治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十三)区监察局

负责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本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因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四)区财政局

负责年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费保障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实行每周巡查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城改、监察等相关部门参与,以区内实施拆迁、出土、内部倒土作业的工地和较大规模建筑工地为重点,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防尘措施,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通报情况。

(二)实行通报移交制度

区四城联创办、区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分局)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下发提醒单或进行书面移交。接到提醒单或移交函的部门、街道办事处应迅速查处并督促整改,在2日内(不含节假日)以书面形式回复查处或整改情况。对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违法违规企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及整改情况,由监管单位依法给予限期整改并处罚款、停工整改并高限处罚、进行“绿色信贷”制约等处罚措施。

(三)实行联合检查验收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组织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城改、监察等相关部门,对被市、区两级提醒、督办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验收。重点加强对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对具备出土、清运建筑垃圾条件的,由区市容园林局发放《渣土清运证》,渣土清运单位持证在区四城联创办、区城管执法局、环保分局备案后,方能实施土方清运作业;对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进行土方清运作业、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单位,由区市容园林局吊销其清运车辆资质,区城管执法局查扣清运车辆,环保分局停止办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环保手续。

(四)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定期组织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实行信息周报制度

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专人负责报送工作信息。自即日起至年3月31日,于每周五上午12时前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送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后,于当日下午16时前报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区四城联创办。

六、应急保障措施

(一)一般预警应急制度

区政府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单》后,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立即安排专人进行全面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API指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上升。

(二)橙色预警应急制度

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橙色预警并报请市政府启动二级应急措施后,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1.除应急抢险作业外,全区所有拆迁、出土工地及内部倒土工地,一律停止施工。所有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2.全区主干道及主要次干道实施不间断保洁,除低温天气外,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

3.拉运散装物料(煤、焦、渣、沙石、土方和建筑垃圾等)的运输车辆必须100%密封覆盖到位。

4.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未入库堆放的各类易产生扬尘的物料100%覆盖到位,并保持场区清洁。

5.全区储煤场未入库堆放的煤炭100%覆盖到位或采取不间断喷淋,并停止煤炭筛选作业。

在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解除应急通知后,各有关单位自行停止上述应急工作。

(三)红色预警应急制度

在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红色预警并报请市政府启动一级应急措施后,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1.除应急抢险作业外,全区各类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2.进一步加大道路冲洗频次,立即组织开展一、二类道路及重点区域大冲洗活动。

3.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一律暂停生产作业。

4.全区储煤场一律暂停生产作业。

在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降低应急等级或解除应急通知后,各有关单位按照要求开展相应工作或自行停止上述应急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切实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努力改善我区环境空气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控制

一、建筑施工扬尘的形成原因

1.既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及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2.建筑施工现场由于道路未全面硬化或者路面散落沉积物由于过往车辆引起的扬尘。

3.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工程(边坡、基坑喷锚施工)、土石方工程(爆破、土方开挖)、结构工程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4.现场筛砂、砂浆制作等工艺流程所引起的扬尘。

5.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等在装卸、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及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道路不平整或装载过量等因素造成的抛散。

二、制定严重污染天气下的应急措施

目前雾霾天气呈高发、多发态势,而扬尘又是引发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在雾霾天气出现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缩短雾霾的持续时间、减小雾霾造成的危害,建议制定在雾霾出现后针对建筑施工领域的应急响应措施。根据环保部门对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将应急相应划分为两个预警级别,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急措施。 在二级预警时,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绿色施工管理规程》要求,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全市停止土石方工程及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土石方及建筑拆除工地必须严格采取有效的覆盖、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施工单位要尽量减少室外露天作业。当达到一级预警时,除按二级预警措施执行外。施工单位必须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三、建立长效防尘机制

(一)建章立制、综合评价

1.制定相关地方法规和标准,执行许可制度

相关部门应针对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土石方及主体施工应制定统一的施工要求,核发施工手续,并将降低扬尘污染措施的可行性作为办理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

在既有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土石方、主体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扬尘污染进行评估,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其中必须包含具有可操作性的防尘措施。在办理相关许可手续时将施工方案上报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2.实行施工企业综合评价制度

根据总承包企业及土石方等相关分包单位的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和施工项目的过程状况,定期对相关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管理水平较高,措施完善的企业实行诚信加分,对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防尘状况较差的企业实行淘汰清除制度。

3.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处罚制度

对已开始施工的各类在建项目联合相关部门实行动态监管,将防尘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巡查内容,对多次出现违反扬尘防治要求的项目,制定相应的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停工整改的处罚措施。特别是多次因为扬尘引起群众投诉的项目要从重处罚。

(二)明确相关单位主体责任

1.建设单位责任

建设单位是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的组织责任单位,应明确工程项目扬尘控制负责人,要求施工单位制订施工扬尘控制方案,并委托监理单位监督施工扬尘控制方案的具体实施;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扬尘控制各项措施的落实;合理安排工期,将包含扬尘控制内容的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确保文明施工措施费按规定支付到位;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按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做好现场管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不得降低安全与文明施工的标准。

2.施工(总承包)单位扬尘控制的责任

施工(总承包)单位是扬尘控制的实施责任单位,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针对周边环境并结合现场管理规范制订扬尘控制的措施方案,成立现场管理机构,做好扬尘控制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应执行施工人员上岗前教育培训和施工前交底制度,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扬尘控制的措施,确保各项扬尘控制的措施落到实处;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按规定配备冲洗设备,建立保洁制度,配备保洁人员,确保泥浆不外溢,车辆不带泥上路;开工前完成场内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堆放场地硬化,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防尘措施,积极改进施工工艺、降低扬尘污染。

3.监理单位扬尘控制的责任

监理单位是扬尘控制的监理责任单位,应加强日常检查,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建立定期检查及日常巡查制度。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控制方案做好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的管理工作;对未按标准和要求执行的工程应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责令整改或停工。

4.劳务企业防尘责任

劳务单位中的从业人员作为在建项目施工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对建筑施工扬尘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劳务企业,应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宣传贯彻落实相关要求,使防尘意识和防尘措施能够落实到一线作业人员;其次,配合总包单位改进施工工艺工法,主动提升自身从业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工艺流程而造成的扬尘污染。

5.监管部门的防尘责任

为规范建筑施工领域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进一步落实建筑扬尘污染治理的相关要求,各级各部门应打破部门限制。是否可考虑由人民政府组织本地住建、城管、环卫、绿化、环保、卫生、食药、交通、公安等部门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工作联动机制,从各自领域对扬尘污染采取多路突破、全方位管控、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有利局面。无论从扬尘污染后的应急处理,还是建立防控扬尘的长效机制,通过横向到边的部门联动,达到扬尘污染纵向到底的治理效果。

(三)施工前严格审查、施工中动态监督、施工后总结提高

项目开工前,针对现场的道路硬化、洒水降尘措施、建筑垃圾存放及运输措施、土方及松散建筑材料的覆盖、车辆冲洗、现场围挡和其他针对特殊场所、重点部位的防尘措施进行逐条落实,以此作为下发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该项目的防尘措施执行情况,防尘设施使用情况以及防尘费用投入情况作为日常管理的内容,将防尘设施、设备、场地布置作为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广内容。并建议将项目的防尘等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作为创优的必须条件。对于商混企业的生产过程,可由本地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化设施规定,将防尘的硬件投入作为投产或继续生产的前置条件,生产过程中可参照施工项目执行动态管理。

施工过程结束后进行防尘综合评价,将防尘措施完善、防尘设施齐备、防尘费用投入到位、防尘效果较好的项目进行通报,加诚信得分;反之则扣减诚信得分。将多个项目因为防尘较好而加分的企业建立良好企业信用名录,将多个项目因为防尘较差而扣分的企业实行环境保护重点监控,连续监控三年的企业建议清除本地建筑市场。针对商混站,在一个生产周期(建议以一年为一个计算周期)后可按照施工过程结束后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此评价结果作为商混企业诚信体系加分或扣分的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强调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领域防治扬尘、保护环境势在必行,这不仅是改善我国居民生活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建筑行业从粗放施工到集约经营转变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第4篇

摘要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为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项目在施工期间主要包括场地平整、主体、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基坑支护、装修、园建、水电安装、路面施工等工程,主要以民用、商业、工业等建筑为主,随着大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虽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其中主要包括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这四种较为典型的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及相关企业的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环境污染

宁波市于2013 年7 月5 日了《关于调整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费标准的通知》(甬发改投资[2013]320 号)。提高安全文明施工费计费标准,主要是因为宁波市出台了《2013 年建设工程扬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3]88 号)等文件,对现场的文明施工,特别是对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工程投资中增加了改善作业环境,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所需要的费用。下面我们就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空气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项目都难以避免产生空气污染,污染类型分为废气、粉尘以及扬尘等。形成这些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杂物、施工现场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物料存放等所产生的灰尘、施工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等,以及一些建筑材料如涂料、油漆等所产生的废气,还有水泥、石灰等建筑施工材料的露天放置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2013 年,宁波市乃至整个中国都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可见这些灰尘、粉尘、废气严重影响了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工程施工中减少灰尘和粉尘排放,严格控制扬尘是非常重要的。

2.噪音污染。噪声污染是建筑施工另一个无法避免的环境影响内容,施工设备运输车辆等都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噪音。例如,高压打桩机的使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及运输车辆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并且工程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所以使附近居民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当中,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3.水污染。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冲洗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及一些油漆等污染物质所产生的废水,还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废弃泥浆所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1)废泥浆直接被排入下水道,经过漫长的沉淀后可能造成下水道堵塞;(2)废泥浆被运出工地后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倒掉,造成城市环境的污染,严重时甚至导致地下水源的污染。建筑废水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着周围的环境,而且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4.固体废弃物污染。它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废弃包装、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一些废弃的土方和钻孔灌桩的废弃泥浆液。在建筑施工现场,一些有毒的废弃物,如油手套、废旧测温计、废玻璃丝布、废弃化工材料以及试验室各种有毒清洗液或试验容器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如果这些有毒的化学物质没有经过科学的处理乱扔乱倒,就会对空气、水源等造成污染,同时这些固体废弃物给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

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经过分析和研究,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1.对空气污染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清理施工现场杂物过程中,尽量采取桶装或设置永久性垃圾道,避免将杂物扬起或抛撒;施工堆土位置的选取要谨慎,不能选在附近敏感点的上风向,堆场适当进行文艺表遮盖,为了减少扬尘,应及时洒水。搭建临时的垃圾场来堆放高层或多层的施工垃圾,严厉禁止因随意抛撒垃圾而造成扬尘现象的发生,同时掩盖容易起尘的原料。其次,建筑施工需要搅拌时,要建立集中搅拌站,并设置除尘器,有效降低扬尘产生。运输车辆装载的建筑材料不应过满,同时采用密闭、遮盖的措施来防此沿途掉落、抛洒。车辆在行驶之前,避免轮胎携带大量泥沙,在施工场地进出口处可以通过铺设石子路或洗刷等方式去除车轮车身的泥沙。对地面在运输过程中掉落的建筑原料、泥土应及时地清理,定时洒水,减少扬尘。最后,选取商品混凝土、工厂预制砂浆时,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使它洒漏出来,有洒漏出来的应及时清理。同时施工现场要注意围栏的设置,这样可以减少扬尘因风力等因素进行扩散。最后为了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在施工现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漆类的涂料,严禁焚烧产生有毒害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2.对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若施工场地位于人口密集、敏感点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那么施工的时间就要严格安排,晚22时至次日早6 时不能作业,若对周围的声音影响不能控制在国家地方的规定标准以下,或者必须保持24 h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施工需用的车辆在夜间行驶时,严禁鸣笛或故意强力轰油门,装卸物料时要轻拿缓放;施工现场内,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人员在施工场地内不得高声喧哗鸣哨,更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对机械的修理或移动要使用专用车辆工具,不得在施工场地内对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为机械设备以及车辆的相应维护要及时,避免由于机械或损坏运作成为噪声声源。选用低噪音的振捣器、风胡、电锯等施工机械设备,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等施工工艺。施工现场搅拌、电锯、电刨、砂轮胡等强噪声机械的使用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使强噪音的扩散得以减少。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打扰。

3.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在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时,要设立沉淀池。废水在沉淀池中经过两次沉淀以后才能排入污水管道中,或把经过沉淀的废水重新回收利用,洒在施工现场来防此扬尘。没有经过处理的泥浆水禁止排放在河流或城市的排水管道中。其次,施工现场食堂废水的排放要严格控制,并设置简单的隔油池,使废水在排放的过程中通过隔油池来进行过滤。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储存油漆、涂料的仓库,为了防此油料的泄露,污染水体,在设置仓库时,应注意把油库地面和墙面同油料隔离开来,经过防渗漏处理后,交给专门的负责人保管。

4.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首先,为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应从源头上着手,例如通过采用预制构件、精准计算材料用量等方式,以减少施工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其次,为了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施工组织应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派专人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垃圾,回收再利用个别物品。

第5篇

【关键词】:冶金建筑施工;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中图分类号: TF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保护环境、节省资源、清洁生产,为后代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间”是每一个当代人的责任,也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是一套系统的管理工具,能够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废物产生与污染物排放,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顺应国际国内在环保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建立环境因素调查表

应从冶金建筑施工工艺过程、产品、服务相关的,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全过程入手,内容包括:作业活动、环境因素、排放去向、数量、频率、环境影响、时态、状态、责任部门、是否受控、是否守法、调查人、审核、调查时间等。

二、环境因素识别

1、环境应考虑水、气、声、渣、原材料,自然资源的消耗,当地环境和社区性问题。主要包括:污水、生活水排放,废气、有毒气体排放,扬尘,流洒,光污染,噪声,化学品、油品泄漏遗洒,脱模剂,废沥青,泡沫塑料,各类废保温材料,废焊条头,油手套,爆破残留物,拆除废弃物,水、电、油、水泥、砂石、钢材、纸张的消耗,废弃试块、土样,办公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等。

2、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物料测算、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专家咨询、查阅文件和记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等。

三、冶金建筑施工的环境因素分析

1、通过对施工投入与产出进行环境因素识别

冶金建筑施工之所以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投入(资源、能源、机具、材料、人员等),并通过施工活动(施工作业、工艺过程等),在形成工程产品实体的同时产生一定的废物和资源、能源的消耗,从而引发环境改变,给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为此,根据冶金建筑工程的投入与产出过程,分析并识别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及其相应的环境因素,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前提。

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主要由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竣工交付期和保修期构成,而每个时期又涵盖多个流程或工序。为此,对每个施工流程或工序,应通过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逐一的环境因素识别与分析。

(1)划分施工作业活动,如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分项工程中各施工工序。

(2)分析施工工序中的各项投入,如资源、能源、机具、材料、人员等。

(3)分析作业活动过程,包括人、机、料、法、环、作业及维护的工艺过程。

(4)分析每个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即产生何种废弃物或污染物,消耗的资源与能源,废弃物或污染物的类别及其排放与处理方法。

(5)做出废弃物或污染物排放与处理对环境影响评估。

2、通过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影响程度的综合分析,确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是防治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的核心。建筑施工的环境评价方法可采用直接判定法和多因素评定法。

所谓直接判定法,即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1)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材料、设备。(2)可能产生严重环境影响的异常或紧急情况。(3)相关方高度关注或可能投诉的情况。所谓多因子评定法,即除直接判定的环境因素以外的环境因素,可选用若干评价因子,按照其影响程度确定取值,由评价小组分别打分后再综合评定,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通常选用的评价因子有:影响的范围,影响的严重程度,影响的持续时间,影响发生的频率,影响的危险程度,排放与标准限值的符合程度,资(能)源消耗程度,技术改善的难度,可再生利用的程度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行业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内容见表1。

四、施工准备阶段的主要防治措施

首先,应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重要环境因素,制定项目工程的环境目标和实施方案。

其次,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应对环境保护策划给予足够重视。在施工总平面布局设计时,应对环境基础设施配置做出安排。例如:土石方(挖P填)量的平衡;渣土或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区的划定;施工区内雨水、污水、消防水管、沟网系的布置;总排水口位置及排放去向的确定;分类垃圾箱、危险废物收集箱位置的布置;消防设施的布置;总排水口位置及排放去向的确定;分类垃圾箱、危险废物收集箱位置的布置;消防设施的布置;仓库、危险化学仓库的位置;混凝土搅拌站及沉淀池的布置;食堂及隔油池的布置;宿舍区及其厕所化粪池的布置等。在施工方案中,每项工程在编制一系列的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时,应同时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最后,在施工准备期现场临时设施建立时,应同时建立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并进行合格验收。例如:渣土、建筑垃圾的堆放;排水管沟网;消防水管网;消防器材的设立;拌和机沉淀池;食堂的脱排机和隔油池;施工区硬化场地或道路、厕所化粪池、拌和机隔音防尘棚及吸尘除尘装置、分类垃圾箱设置、危险废物收集箱设置等。

五、施工实施阶段的主要防治措施

1、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1)研发、推广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如低噪声容压机、低噪声振捣机。(2)搅拌站、焊接棚等必要时设置隔音屏、隔音棚。(3)可行时,多采用工厂化制作,现场化安装。(4)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未经特需批准,作息时间禁止噪声作业。

2、施工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生活区、办公区厕所应设化粪池,禁止直排,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2)食堂厨房应设隔油池,定期清捞。(3)混凝土、砂浆搅拌机(站),应设沉淀池,定期清捞。(4)隔油池、沉淀池废水应进入预定的管沟排放,禁止无组织地向土地或水体排放。(5)总排放口水质应定期监测,并控制达到排放标准。

3、施工废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凿岩、爆破、土方工程适宜局部喷淋降尘。(2)土方现场堆放超过48h不能及时外运时采用覆盖或喷淋措施。(3)油料、油漆涂料储存及时加盖,防止挥发。(4)必须采用达标的人造板、粘胶剂等建筑装饰材料。(5)推行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设棚,装负压吸尘及布袋除尘器。(6)焊接、切割适宜尽量采用工厂化制作。(7)食堂厨房采用油烟脱排机。(8)废除小锅炉或不采用燃煤锅炉。(9)加强制冷设备、乙炔瓶、液化气瓶检查、防止泄漏。(10)加强内燃型施工机械维护、减少尾气非正常排放;内燃型空压机改用电动型空压机。

4、土地污染的防治措施

(1)油料、油漆、涂料储存及使用加强检查管理。(2)焊接、切割熔屑及时清理。(3)禁止废液、固废任意向地面排放。

5、资源、能源消耗的控制措施

(1)节约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2)节约钢材: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筋;短段钢筋回收再利用;采用钢筋焊接或机械连接以减少钢筋搭接。(3)禁止或限制使用粘土砖;减少消耗土地资源。(4)采用紧凑型场地布置,少占土地、绿化或农田。(5)电、水、油等限额使用,计量使用、计费使用。(6)采用节电、节水型设备及低油耗设备;推广使用水循环和再利用(中水)系统。

结束语

文中仅从技术层面,通过对冶金建筑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污染的防治措施。事实上,建筑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构建建筑业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机制,还需要从法制建设、规划设计、建筑管理、科研开发、设备制造、环境监察、建材生产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黄金夫.建筑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

第6篇

林荆恺是老广州,今年47岁的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广州。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林荆恺一般会比较得意,47年的时间里,林荆恺干过很多杂七杂八的活,承包过工程,在企业做过技术管理,足迹遍布整个广州。

闲暇的时候林荆恺喜爱摆弄一下老相机。他有两台相机,品牌分别是确善能和尼康,两台都是胶片机。林荆恺兴致来了的时候会把两台相机都塞进自己改装过的背包里出去“扫荡”,拍照10年,拍过的胶卷却还不到100卷,按林荆恺自己的说法,他“拍片很小心,没有把握的时候是坚决不会按下快门”。

但即使如此小心,林荆恺也依然会拍出糟糕的照片。“90年代初去北京拍照的时候,天很蓝,云也很白,天气很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觉得我拍出的照片不会差。但是回来(广州)后,冲晒照片时就发现,照片出来后效果发黄,颜色很闷,层次不清晰,同样的条件在广州拍的照片却是非常漂亮,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心翼翼的林荆恺面对失败之作非常失望。经过多方打听以后,林荆恺用照片对比发现,造成照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竟然是空气,“当时北京的天看上去很蓝,但是实际上空气中的粉尘很多,拍照时容易造成色散,因此出来的效果都不如当时在广州拍摄的好。”林荆恺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很怀念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那么多高楼林立的广州的天气,“哪像现在,整个城市灰蒙蒙一片,拍照都没法拍。”

大部分的老广州对于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的印象与林荆恺大抵相似,早期的印象鲜明而清晰,现在则有点模糊,时间长了甚至恍若隔世。广州的灰霾天气日益增多是导致印象模糊的罪魁祸首。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02年广州的灰霾天数为85天,2003年为98天,2004年为144天,2005年为132天,2006年为123天,2007年为131天。林荆恺感慨广州的发展,同时也感慨环境的恶化――发展到最后竟然演变成全广州市一年有1/3的时间都处在灰霾天气里。

肺部黑色的才是广州?

新世纪步入城市的高速发展期以后,广州的灰霾天气的全年比重赫然陡增。灰霾严重时,能见度不足两公里,交通陷入瘫痪,不要说拍蓝天白云,出行都颇为艰难。这座城市因为追求发展似乎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而患病的城市中,人也跟着患病,空气质量恶化导致灰霾的加重,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医院里的呼吸科常年人流涌动,咳嗽声此起彼伏。

2008年6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家谟引用近期国家卫生部的调查表示,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的发病率,正在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类似病症的患者总数上升了465%。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论坛发言时说,医生很怕灰霾天,因为患有呼吸疾病的病人病情会加重,广州每到灰霾天,呼吸系统的病患就多了一半。“到我那里就医的病患,50岁以上的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部是黑黑的,如果是红红嫩嫩的,那肯定不是广州人。”钟南山在论坛争论时的发言引起舆论哗然,“广州式黑肺”一词瞬间传遍广州的大街小巷。

“我觉得‘黑肺’这个词被提出来,意义并不在于肺是否真的是黑色,而是提醒人们注意我们呼吸了很多的脏空气,我们的肺因此而变得不正常。”广州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说。

问题变得严重,林荆恺开始留意起造成灰霾天气的原因。在他的记忆里,空气是90年代中期广州私家车逐渐增多以后才开始逐步恶化的,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户外拍出来的照片就变得根本没法用,除非是刚刚下过雨。

高峰论坛上,专家讨论时发现,灰霾天数的增长与肺癌发病率成正比。珠三角地区大气中存在多种潜在致癌物质,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区域性、复合性的特征,治理需要多个城市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气象监测的数据显示,在吸烟率下降但是肺癌率增加的同时,能见度持续降低,气溶胶浓度增加,这就意味着,虽然不能证明大气污染物与肺癌直接对应,但至少证明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关系。”广东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说。

灰霾之城的改变之路

林荆恺很早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即使他不清楚个中原因,以他的经验阅历靠猜也能猜中十之八九。“空气太浑浊了,长期呼吸不可能健康。”刚开始的时候林荆恺还有些担心,呼吸这样糟糕的空气总是不好的,但是慢慢地林荆恺觉得没有必要庸人自扰,“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就没办法改变,”林荆恺觉得既然住在广州,就有必要适应这里,“总不可能不呼吸吧。”对于“广州式黑肺”,林荆恺有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觉得“广州式黑肺”有什么恐怖,相反他觉得这样的说法很形象,很直观。“这两年的情况已经相对好了很多,因为大家的环保意识都逐渐建立起来了,如果这样的情况是真的,我觉得我会接受。”林荆恺说。

事实上,早在此次高峰论坛之前,广州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逐步改善这座灰霾之城,防止“广州式黑肺”的出现。广州市环保局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就制定了计划;全面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将重点解决细粒子污染问题,努力减少灰霾天气;加强脱硫和逐步关闭小火电,努力减少酸雨;关停69家小水泥企业,减少悬浮颗粒物:基本消除公交和客货运车冒黑烟,全面实施环保标志管理,2009年起对高排放车辆实施交通管制,逐步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今年5月1日开始,广州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进一步改善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接近50%,去年广州灰霾天数有130多天,全面推行国Ⅲ油,可帮助广州治理灰霾天。”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李辛说,广州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平均可直接减少10%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让广州重现蓝天。

林荆恺知道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灰霾的局面,但并不指望这种行动所带来的效果有多么明显。“即使这种情况得到了短期的改善,也不会有长期的效果。一个区域的治理是没有用的。”林荆恺对于治理灰霾显得颇为消极。与此相反,他对待自己的人生则要积极得多。现在的林荆恺很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前便会上床睡觉,他明白身体的重要性,“调整作息,改善饮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算是林荆恺的养身之道。对于肺部是黑是白,林荆恺的态度是,“这不是靠爬白云山能够见成效的。”林荆恺觉得自己不会像惊弓之鸟一样去爬白云山呼吸新鲜的空气,他认为白云山上的空气只是含氧量和湿度略高,

至于粉尘方面则与周边无异。“这是没办法预防的。”林荆恺说这话时显得颇为无奈。

周永章:广州的“第三方”指标还没有发展起来

(周永章,广州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它们遇到的问题是公共的。广州市第一个问题是人炸;第二个是交通拥堵;第三个是热岛效应;第四个是灰霾天气。

关于广州的空气质量,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最早的时候,广州有很多大工地,里面很多粉尘,需要改善;第二个阶段,是对二氧化硫的改善,电厂等工厂冒出来的烟充满了二氧化硫,酸雨也很严重;这几年,车都是几万辆地往上增,汽车尾气才是最难改善的。

同时,广州的空气污染会对周边的城市有一些影响。空气具有扩散性,风一吹就吹到别处去了。事实上,整个珠三角地区都是污染区,大家互相污染。在珠三角的污染区里面,广州、佛山都是最严重的地方,东莞也很严重。

现在,关于广州的空气质量,官方的评价偏好,市民从他的直观感受来评价,一般偏坏――这要看什么指标,怎么去测。这是大问题。政府是从公共关系层面、政治层面,从发展(严格来说经济发展)层面考虑问题的,市民则是从利益相关的层面去考虑问题的。

提供指标的,一般来说,最权威的机构还是环保系统――国家环保局、各省环保局、市环保局,还有一些观测站,官方数据就是从他们那里出来的。第二个是研究机构,结论有跟政府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另外,本来应该有第三方的,例如一些非盈利的权威机构去提供数据,但是非常遗憾,广州的“第三方”没有发展起来。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共同参与的,不仅是政府的事,也跟企业、个人有关。

事实上,广州有一个特色是,广州的空气不好,但是它的生化好,广州的自然条件还可以,整个南方就是森林区,是很葱郁的。在广州,相对于水污染而言,空气污染其实更加容易治理――让水变干净是非常困难的,空气污染变干净就相对容易,污染的工厂一段时间不排放,空气质量就会明显改善。

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布局,工业的布局,城镇的布局。新加坡的石化业很发达,但是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在一个海港上,对陆地上的人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广州的石化却是在城市里面的;第二个,是增长方式,要用兼顾环境的利益的增长方式,发展技术,做到经济和环境双赢。第三个层次是我们的观念问题,包括我们的消费观念;第四个,是要利用国际资源,有一些工业产品,我们可以从美国进来,不要什么都在广州做。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大家都在用,但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理念。首先是“代际公平”,是它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要满足我们的需要,这个需要不能以后代的需要为代价,断了子孙的饭碗。而目前,广州对环保的投入还不足够。我们讲一个地方的投入是有标准的,按GDP算的话,一般教育投入4%,科技投入2%,环保投入3%,这是世界上的通行标准。但你可以算一下,广州的环保投入有没有3%?

(采访/黄俊杰)

《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1.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防治,消减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综合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共11项防治措施。

2.稳步推进市区工业企业“退二”工作,改善中心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共4项防治措施。

3.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灰霾,共11项防治措施。

4.强化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共7项防治措施。

5.开展加油站和有关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减轻城市灰霾,共4项防治措施

第7篇

(一)总量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火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贵州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督促火电、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确保按新标准要求达标排放。强化工作指导和对涉污企业的定期督查、调度,狠抓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今年上半年,全州COD新增削减1356.89吨,氨氮新增削减244.26吨;火电企业二氧化硫减排量为54187.57吨,氮氧化物减排量为6367.98吨;水泥企业氮氧化物减排量为2161.67吨。火电、水泥两个全口径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64%;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9.4%。全面完成计划控制目标。

(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环境保护12件实事项目进展顺利,截止目前,8个水泥行业脱硝工程、2个火电行业脱硝工程、1个化工行业污水治理工程全部完成;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建成4个,在建7个,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成;建成生活垃圾焚烧电厂1座;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9个;建成跨境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1个。2015年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争取上级资金300万元;积极申报兴义市、兴仁县、义龙试验区行政村农村环境保护集中连片治污项目,其中兴仁县连片集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待下达;编制完成《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争取到万峰湖污染治理中央专项资金一期2000万元。

(三)污染防治取得实效。

以“治气、治水、治渣”为重点,制定《__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拟用3年时间推进实施36个污染治理项目,基本解决我州环保设施总量不足问题。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采取严格环境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治燃煤小锅炉、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今年上半年,对全州各县(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并实行空气质量月度排名。全州机动车“黄绿标”管理覆盖率达100%;完成63座加油站、176辆油罐车油气污染治理;制定机动车准入限制政策,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1800余辆。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力。认真落实“水十条”,完成全州示范小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组织开展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风险状况评估,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继续实施南、北盘江,马岭河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切实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万峰湖、马岭河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相互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污染防治有成效。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逐步削减重金属污染存量。加强危险废物督查,安全收贮转移危险废物6163吨。对15家重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目前13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评审。

(四)服务科学发展作用发挥明显。

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系列招商引资项目开设“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快速落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州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429个。积极“跑部、跑厅”协调对元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兴仁登高煤电一体化项目、马岭水库等大型项目的环评审批事项。

(五)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进展。

全面动南盘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南盘江主要水体均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治理、重污染企业自动监测设施第三方营运。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以册亨县为试点,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通过对自然资源资产总体情况、权属、规模、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情况的审计,评价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界定相关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提供参考依据。加强水资源管理。州政府出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用水效率,确保用水安全。

(六)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加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环境监管监测。

今年上半年,州、市环保部门采取明查、暗查、夜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现场执法检查。共出动环境

监察执法人员167人次,现场检查55次。共对贵州兴化、贵州宜化3台锅炉进行30天监测;对桔山片区兴义中学、原兴义烟厂环境空气进行59天183次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桔山片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依据。聘请环境义务监督管理员5名,在厂区周边村寨及单位团体设立环保联络员25名,对两家公司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建立环保在线监控平台,并安排专人对贵州兴化和贵州宜化外排废水和废气实行24小时对监测传输数据进行监控。(七)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管强力推进。

一是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空前。以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及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契机,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州委办字[2015]113号),对环境监管执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排查、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排污费征收稽查、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稽查等行动,全面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久试不验、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上半年共出动环境监察检查人员5118余人(次),检查企业1587家(次),检查出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企业110余家(次),对398家(次)企业下发了《责令改违法行为决定书》和《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对39家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处罚金额390余万元。 联合公检法执法18次,开展夜查6次,依法限期停产企业47家,限期治理3家。其中对兴义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厂、兴仁县下山镇远程煤矿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共计罚款106万元;兴义市敬南富兴养殖场等5家企业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9人各15天。二是执法方式和监督管理不断创新。与司法部门建立环境违法案件协作机制;与云南省曲靖市、广西自治区百色市建立万峰湖流域跨省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争取州委、州政府出台了《__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州委办字[2015]112号),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推行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模式。三是环境和排污费征收工作有效开展。及时处理环境70件,州环保局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件。全州共征收排污费2534万元,其中追缴拖欠排污费1158万元。

(八)以环境宣教为引导,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重点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环境保护宣传视频短片,在环境日期间通过州电视台进行播放宣传。以新《环保法》知识竞赛为契机,开展了“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生态黔西南”主题宣传活动,共组织环保干部、企业负责人、学校师生900余人参与活动。在环境日期间开展了丰富的街头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加强宣传,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公众环保参与意识。

(九)环保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我局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把环保部门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是争取编制。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并与编委办等部门沟通,结合西部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标准,力争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环境监察、监测力量。经过积极争取,目前州编委办已同意为我局增加编制21名,待州编委会议审定。二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积极争取,我局从今年3月开始着手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经宣传、面试、考察等环节,已确定引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工程等9名硕士研究生专业技术人才,待州人社局审核确认即可到位。三是落实经费保障。报请州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将环境监管执法经费纳入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实施年度预算。在本届政府任期内,2015年,州级财政通过追加方式解决环境监管执法保障经费96万元,2016-2017年州财政每年预算州级环境监管执法保障工作经费100万元,确保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扎实抓好机关党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1.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局党组认真谋划“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查找局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在“三严三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步骤举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会、党组成员上党课等,切实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到实处。

2.扎实抓好干部召回工作,从严管理干部。__年11月,我局开始实施《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并从2015年1月起,以《记分制考评管理干部办法》为基础,实施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把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延伸到各岗位的各个工作环节,切实体现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机关作风大为好转,执行力和落实力有所提升。

同时,对现有干部进行了适应岗位调整,提拔任用等工作,共对18名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新提拔副科级干部3名,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3.扎实抓好党建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州环保局2015年支部结对扶贫工作计划》,对结对帮扶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汇总。协调解决两户住房困难户(者王村王朝会、赵富强)建房资金,按照危房改造要求建设住房。根据农产品进机关食堂的要求,我局机关食堂与者王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根据者王村农产品产出情况进行收购,现金结算,促进者王村农产品外销。二是积极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我局主要领导于6月23日、24日对册亨县庆坪乡四合村和庆坪村进行“遍访”,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对两个贫困村的自然资源状况、人口现状、现有产业、发展思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等深入了解,对于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走访了庆坪村刘永伦、何坤,四合村蒙德江、潘林4户贫困户。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干部对庆坪乡共计60户贫困户进行遍访,遍访问卷将由“驻村第一书记”按照时间安排召集对贫困户所属类型进行审定、公示,为下一步制定扶贫计划打下基础。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一是制定了《__环保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方案》和《__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并列出责任清单、抓好落实,切实纠正“”问题。二是制定完善我局议事决策、综合管理、专项业务工作等26项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三是根据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着手推进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审批、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等重点风险点的防控机制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通过努力,全州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同步小康建设核心指标和国民经济发展统计环保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饮用水达标率为100%。一是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全州69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6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上半年全省排名并列第一。二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今年1、2、5月兴义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排名第二,3、4月排名第一,6月排名第三。上半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我州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喜中有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形势不容乐观,面临诸多矛盾,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中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一些项目未批先建、先上车后补票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急于发展,不按规划执行,在招商引资中 “饥不择食”,盲目上项目。一些企业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生产中只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不正常使用环保治理设施,偷排漏排的现象仍较突出,侵害群众的环境权益。一些地方环境监管执法不到位,对违法排污查处不及时,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二是总量减排压力大。我州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经济欠发达,污染物排放基数总量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生活和工业污染不断增加。“十二五”减排缺少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支撑,工业减排空间较小,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全州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州一些污水处理厂仍由供水公司自行管理,技术人材缺乏,运行长期达不到要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三是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我州总体环境趋好,但存在局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普安楼下片区煤矿生产,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煤矿无序开发,废水无治理设施,废渣乱堆乱放,导致马岭河流域污染较重。一些煤、金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机动车噪声污染、城市建筑施工粉尘污染等问题突出。贵州兴化贵州宜化虽已按要求进行整改治理,但由于企业设备老化,恢复生产后仍有超标排放的情况,仍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人民群众意见较大。

四是环境和应急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环境维权诉求日益增多,环境问题往往成为群众不能容忍的问题表现出来,环境污染逐年上升。保障环境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也较为繁重,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

六是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薄弱。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高要求与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并存,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显得尤为薄弱。我州州级及各县市的环境监测和监察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能力建设在全省处于挂末。

七是环境污染历史欠帐问题较多。一些老企业的污染治理难度大,再加之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一些已建好的管网由于城市建设损毁严重,生活污水处理率达不到要求,给一些城镇河流造成严重污染。煤、金矿山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局部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面源治理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在治污手段上有新举措。

一是全面落实《水十条》。深入实施重点流域环境保护“河长制”,启动万峰湖污染治理项目。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全面落实《大气十条》。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矿山扬尘、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黄标车及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标考核机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工业渣场污染控制标准,抓好工业废渣整治,协同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四是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新建涉重项目严格执行“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制度。

(二)以实施“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为龙头,在抓建固本上有新进展。

一是按照环保设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启动实施年度任务项目,落实各级政府、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牵头责任。二是建设完成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收运系统项目。三是全面完成国家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和省级责任目标项目。

(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在创新先行上有新发展。

全面深化南盘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推进完善总量管控、生态环保红线区划、生态补偿、第三方治理、综合执法、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等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使各项改革成果落地生根。

(四)持续推进“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在执法监管上有新建树。

一是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对照适用新法条款,查封扣押一批、按日计罚一批、停产整治一批;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环境监管人员严格问责一批。二是对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稽查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坚持举一反三,铁拳铁规治污,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

,严格实施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三是加强与立法机关、司法部门、行政法制机关联动,做好公益诉讼、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四是加强环境应急、核与辐射和调处工作。认真开展核辐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评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五)大力推进三大减排措施,在污染物减排上有新突破。

一是大力推进管理减排。进一步细化分解减排目标任务,坚持推行总量指标预算管理制度,抓好结构减排项目监管统计工作。加强减排工程的现场核查和定期监测,严肃查处偷排超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加快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运营管理,确保达到考核要求。二是大力推进工程减排。完善减排工程调度制度,强化督促检查措施,确保列入国家和省级责任书考核的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电厂脱硫及水泥脱硝等重点减排工程设施运行监管,充分发挥减排效益。三是大力推进结构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抓好建设项目总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措施的落实,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淘汰落后产能,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发展及时供给环境容量。

(六)加强建设项目严格把关和优质服务,在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新面貌。

一是实行两个严把关。对高排放项目,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坚持“等量置换”、“减量置换”;对高危高风险项目,严格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把关,防止入口“门槛”过低带来风险。二是开展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执法检查,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三是推进环评改革,优化技术审查规则,缩短评估时间,开通环评“绿色通道”, 全力推动重大基础工程项目及系列产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认真按照省环保厅建设项目豁免目录,支持微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推进,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

第8篇

为做好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施工期环保措施,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现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沈康连接线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管理要求。具体如下: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临时占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1.临时工程用地选址原则。

(1)施工营地应尽可能地租用当地村屯民房或公共房屋,无条件租用时,尽可能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以减少临时性用地。

(2)预制厂、拌和站等施工场地应尽量利用废弃或闲置用地,主体工程结束后,首先要清理场地,将废弃砂石、预制废件等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清除至垃圾处理场。表层有硬化的沥青废渣尽可能重复利用,不能利用的应委托专业单位回收处理。采用机械全面耕松、耙平,进行土地整治、覆土,恢复植被或复耕。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学校下风向300米以外。沥青拌和站不得设置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

(3)施工便道应尽量利用现有的县、乡、村各级道路和机耕道;对于新开辟的施工便道,要求距离尽可能短;合理设计便道的宽度,不得擅自扩大便道;必须做好工程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结束后,不再利用的,要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包括土地整治、覆土),或交由地方政府进行复垦。

(4)要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超标占地。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等保护用地范围内设置临时工程用地。加强临时占地的防护措施及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2.临时工程用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要合理、科学地规划和设计施工便道等,严格规定行车路线、便道宽度,限制人为活动范围,尽量减少施工活动过程对地表植被的影响破坏。工程弃渣和砂石料的运输基本上利用周边现有道路及已征用的永久占用土地内,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取如下措施:

(1)要求各种机械和车辆固定行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

(2)在运输过程中加强管理,有专人进行疏导和管理,防止在利用周边道路时对沿线居民出行带来影响;

(3)在运输弃渣和砂石料的过程中应对车辆进行遮盖,运输道路经常洒水,防止车辆扬尘对周围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植被影响的减缓措施

在施工中砍伐树木前,要与林业部门联系,办理相关许可证明,经批准后,制定砍伐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小对植被的破坏,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凡因道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均应在施工结束立即整治,恢复植被。

(三)对野生植物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减缓措施

为减缓对野生植物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施工期应尽量减少对征地以外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破坏,不得破坏征地以外植被。道路绿化物种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当地树种,同时考虑物种多样性。

(四)野生动物保护

优化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组织,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避免在上述时段进行打桩等高噪声作业。

二、声环境保护措施。

(一)选择施工机械设备。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二)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避免多台高噪声机械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使用;对排放高强度噪声的施工机械场地,应在靠近环境保护目标一侧设置临时隔声挡板或吸声屏障,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三)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工程沿线存在北方科技学院、七家子、张家堡等声环境敏感点,因此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把排放噪声强度大的施工应尽量安排在上午7:00~12:00和下午14:00~22:00施工。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严禁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

(四)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

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选择主要运输道路应尽可能远离村庄及居民住宅等敏感点,不能避让的敏感点处应设置禁鸣标志。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运行,以减少运输交通噪声的影响。

(五)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

由于技术条件、施工现场客观环境限制,施工噪声、振动仍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向沿线受影响的居民和有关单位做好宣传工作,以提高人们对不利影响的心理承受力;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六)加强环境管理,接受环保部门环境监督。

为了有效地控制施工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除落实有关的控制措施外,还必须加强环境管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主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

(七)施工单位需贯彻各项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定。

(8)施工期环境监测单位要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施工期的声环境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补充采取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

(九)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工人接触高噪音的时间,同时注意保养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

(十)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各部门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三、水环境保护措施。

(一)桥梁施工。

1.加强桥梁施工期管理,禁止生活垃圾和油污染物进入水体或洒落入河床。桥梁下部构造及防护基础工程的实施避开雨季,从基坑开挖的钻渣应运至陆上处置,禁止随意弃于河道及河滩地。在桥梁施工区开挖沉淀池,将钻渣及泥浆排入沉淀池沉淀后晾晒,沉淀池大小根据具体桥墩钻孔工程量确定,晾晒后的钻渣能利用的尽量利用,不能利用的运至指定消纳场,严禁直接排入水体。桥梁施工结束后将河床恢复原貌,防止河床变形或造成新的冲刷。

2.河中架桥工程工序主要包括临时防洪工程的修建、基坑开挖、地基处理、混凝土浇筑、桥面铺设、临时防洪工程的拆除等工艺。基坑开挖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做好雨水或山洪的截流及疏导工作。根据季节性河流特点,桥梁基础施工尽量避开汛期,桥梁施工中产生的弃渣及时运出,合理利用,使其不影响河道行洪;浇筑时混凝土拌料场集中布设;临时防护工程拆除后,及时清理现场,回填、整平、压实。

(二)路基施工。

1.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若不可避免则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后进行处理,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有资质的处理场集中处理。

2.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处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

3.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4.对收集的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密封后,连同施工营地其它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的处理措施,外运地点选择附近具备这类废物处置资质的处置场。

(三)施工营地及施工场地

1.施工营地优先租用民房,尽量不新设施工营地。

2.施工营地应建立化粪池和沉淀池,将施工营地废水通过洒水降尘、绿化、肥田和蒸发处理。

3.建议预制厂、拌和站的机械冲洗废水采用间歇式自然沉淀的方式处理,处理后上清液循环利用,做到回水不外排,沉渣晾晒后作为路基填料。

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现场、料场、取土场及主要施工便道,尤其是通过农田及村庄的路段,在无雨日、大风等极易起尘的天气条件下,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

(二)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和临时存放,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减少起尘量。

(三)石灰、水泥、砂、石料拌和及沥青熬制采用厂拌方式,拌和站应设置在学校、居民点下风向300m以外,拌和系统配备除尘设备。

(四)沥青拌和应采用封闭式沥青站拌方式,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自带高效除尘系统的拌合设备(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Nm3),并将沥青站选择在村庄等敏感点的下风向300m以外的区域。对灰土及沥青集中拌和站施工人员采取发放口罩、风镜等防护措施,并实行轮班制,缩短操作人员与沥青烟的接触时间。对于粉尘回收排放系统,要加强除尘器的检查,特别是除尘布袋,加大检查与清洗的频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加热炉应使用清洁能源等作为燃料。沥青拌合站废气治理投资约10万元。

(五)石灰、水泥和砂石料的拌和,采取站拌方式,必须慎重选择地址,拌和站应远离居民区敏感点(采取先进设施,适当距离应大于300m),另外拌和站须配备除尘设备,加强劳动保护,灰土集中拌合。

(六)加强运输石灰、土方等散体物质车辆管理,采用加盖蓬布或将物料洒水等防护措施;散装水泥运输均采用罐装,避免运输材料的沿途洒漏。

(七)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五、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一)征地拆迁保护措施。

经批准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耕地补偿制度。征地拆迁办公室要参照国家或辽宁省相关规定的补助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与征地、拆迁单位签订的协议,将被征地的各项补助费用及时支付给相关乡镇、村委会。合理调配耕地和安置劳力,落实相关政策。

在公路沿线两侧的单位、农田、居民区等与其它路网连接处,留出便道,疏导行人和车辆,防止交通阻塞。在农忙季节进行道路施工时,在农田区段留出便道,方便农机通行。

(二)对因项目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或绿化。

(三)施工结束时,将施工过程中损坏的乡村道路、沟渠等应予以修复或支付地方政府一定的补偿费用,以维护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正当利益。

六、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一)对于新建施工营地,应进行集中堆放,并定期清运。同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少临时堆放期间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

(三)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

七、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项目指挥部要组织参建各方要成立环境保护方案实施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环境保护列为工程进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工程施工期间,设计、施工、监理、监测、验收评估单位保持沟通联系,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建设、按时竣工;方案实施中应及时积累并整理环境保护相关资料。

(二)做好后续设计完善工作。

设计单位要进一步复核施工图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落实情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方案,变更方案中要充分考虑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要求。

(三)强化工程施工组织。

施工单位应重视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内容、施工进度、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开展施工,明确环境保护设施施工责任。要密切配合环保监理、监测及验收评估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各类技术资料,接受上述单位的指导及环保相关要求。自觉接受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环境保护设施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及效益的有效发挥。

(四)落实环境保护监理责任。

环境保护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对环境保护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项目区各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要建立环境保护监理档案,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环境保护设施工程质量问题时,及时制止并向建设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汇报。监理单位要定期将监理报告向建设单位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验收阶段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工作总结报告,作为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的基础。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概况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09-2010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位于洪林镇、养贤乡、沈村镇。该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区域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008mm,多年平均降水1367.6mm,多年平均降雨量比较充沛,但降雨在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雨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雨的50%,其中最大年降雨量为1954年的2105.4mm,最小年降雨量为1978年的760.8mm。项目区属江南地层区常州—宣城地层小区(Ⅲ128),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与皖南山区过渡地区,地层呈多元结构,但较简单,且规律性强,项目区总体上呈壤土—粉砂—卵石—粉(泥)砂岩变化。区内共有三条断裂分布,即:周王大断裂,江南深断裂和旌德断裂。工程地质均呈壤土-粉砂—卵石—砂岩夹砾岩变化,其中,第一层壤土厚3-4米左右,多呈可塑状,少量软或硬塑状,灰黄—黄色,中等偏高压缩性;第二层粉砂夹细砂,厚1.0米左右,稍密—松散状,中等偏压缩性;第三层卵石,厚4.5—5.5米,稍密—中密状,灰色,低压缩性;其下伏基岩为粉(泥)质砂岩夹砾岩,属松软质岩,厚达300米左右。

该项目主要工程为兴建排灌站一座,节制闸二座,开挖沟渠12000米,堤防培土加固4800米小型桥梁24座以及田间沟渠配套工程25600米。项目总投资4000多万元。

该项目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风蚀轻微。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水蚀、风蚀兼有;运营初期项目区实施的植物措施处于成活生长时期,防风固土能力较差,故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2、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防治方案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建设单位永久征地范围和临时占地范围;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的范围。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本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我们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地防治,达到改善项目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目的。

通过分析,在工程竣工后,我们确定对本工程的堤坝、坝坡、泵站和山体开挖段进行重点防护;在施工期间,我们采取对工程临时堆渣区布设弃土整形、编织袋装土铺盖等临时防护措施,防止因大雨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当风速大于或等于5级时,要求施工方暂停土方施工;当施工结束后,将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土地平整,恢复其原地貌,对于土料场则种植植被。总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合理配套,以发挥其最佳效益。

3、具体防治措施

水土保持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不能把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等同于侵蚀土壤控制。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护的主体,是指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园林绿化等);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和临时措施(填土编织袋,防雨布)。建设淤地坝、谷坊等工程措施减少坡面径流; 在河流边修建丁坝等各种护坡工程。 不过,最有效、最长久的还应该是植树造林,以植物措施保持水土。植物具有区域性,每个地方的常用植物都不会一样,首先保证植物能在大的区域中生活下去,所以我们就选择当地那些常用的植物,不用外来树种。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光、温、水、土、气、肥等,选择根系要比较发达的乔木,还必须在表层附上草地,形成立体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3.1坝顶、坝坡防治措施

3.1.1堤顶防治措施

工程竣工后,大坝为开挖淤泥回填新筑坝,土壤,同时坝顶进出车辆增多,人为活动的频繁,会使水土流失程度加剧。山体开挖后土壤为分化砂岩,遇雨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开挖断面因雨水而导致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坝顶进行硬化。坝顶硬化包括机械碾压路基、铺砂卵石稳定土基层、砂石表面处治及绿化美化。施工时,铺砂卵石稳定土基层后,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暴雨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铺盖的编织袋土拆除,并将编织袋回收,避免编织袋被埋入土中,影响堤顶表面处治的质量。坝顶剩余部分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对其进行绿化、美化,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丰富景观类型。

3.1.2坝坡防治措施

坝坡进行机械整形,并用装废弃土的编织袋加以覆盖,防止受风力作用产生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用做铺盖的编织袋拆除,并将编织袋回收,避免编织袋被埋入土中,污染土壤。主体工程建成后,坝坡采取种植草皮及栽种三排乔木的绿化措施。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来分析,绿化工程避免了土地,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完全达到了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通过绿化美化为职工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工作场所,对于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2泵站工程防护

防洪排涝泵站建在宝圩村东南角,距河坝30米处。在排涝抽水过程中,可能造成水阳江支流水流流向的改变,从而产生水流横向侵蚀、冲淘渠岸,甚至有崩塌的可能,所以在排涝泵站口上下游处,布设长度为50m的浆砌块石护坡。通过这一措施,可以有力的控制因排涝而导致的水流横向侵蚀,既防止了渠岸产生坍塌的危险,同时也保障了排涝工程的顺利运行,满足了水土保持的要求。

3.3办公设施周围的环境绿化

供水工程、办公楼附近100米范围以内,绿化工程主要以种植草皮为主,适当花灌木、小乔木;100米范围以外,种植绿化林带,采用乔、灌、草结合,既具有紧密结构的防风效果,又有疏透结构的防护距离。 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主体工程的周围增加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度,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防止了扬尘。

4、水保措施实施计划及完成期限

根据水土保持法律中的“三同时”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但在实际生产建设过程中,由于主体工程的进度安排和水土流失产生的特点,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植物措施略比主体工程略滞后,但不超过一年,要分期实施、分期验收。

5、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按照方案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93%以上,使项目区周边的开挖面、面、工程施工中被破坏的植被得以保护,使整个生态系统趋向稳定。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均为临时性弃土,取料结束后用于基础回填及料场回填,弃土临时堆放期间采取临时工程措施进行有效拦挡,避免了水土流失。方案实施后,恢复草地、栽植了乔木和花灌木,使林草覆盖率得到提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而且大量植物措施的布设还将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水保工程施工可以提高当地居民及政府的水土保持意识,并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帮助。植被的恢复和增加,将大大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调节季节间水量和区域小气候,有利于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使项目区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6、项目区栽植水土保持植物材料

三叶草、假俭草、胡枝子、紫穗槐、狗牙根、沙地柏、连翘、榆叶梅、紫薇、茉莉、木槿、丁香、金银木、珍珠梅、贴梗海棠、爬山虎、扶芳藤、紫藤、络石、凌霄、鸡冠花、矮牵牛、麦冬、蜀桧、黄杨、香樟等。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