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时间:2023-06-04 10:49:09

英语考试质量分析

第1篇

一、关于试卷分析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试卷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作为重点考查的内容,如:听力题的一题、二题;笔试题的一题、二题等,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能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英语确立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读写跟上的原则,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试卷的设计上,增加了对学生活用语言能力的考查。如:听力题三、四题;笔试题的三、四、五题等。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2、试卷考查的内容

本学段教学的内容:(1)能听懂,会说所学对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听,说,认读98个单词并且能听,说,读写54个单词和进行简单的运用。(3)能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4)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三年级已经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及简单的问候,能做简单的表演,在此基础上加深学习。巩固性试题有听力题三题,笔试题二题A部分。

3、试题的分数权重

试卷满分100分,听力题40分,笔试题60分。知识型、能力型的分配比例为4:6。

4、试题的难度、信度和效度。

5、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满分为60分,分别为:一、听录音,判断正误;

(1)、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2)、听录音给下列图片用数字1,2,3,4,5标上序号;

(3)、听录音,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把左图与右图用直线连接起来;

(4)、听录音,根据录音内容涂颜色;

(5)、听录音,选择正确的答语,将其代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听力部分得分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题,学生有的不能认真审题,理解判断能力较差。

6、笔试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分述如下:

7、看一看,选一选,是属于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词的意思的认识。失分率较低。

8、将下列单词分类,完全都是平时所熟悉的四会单词,考察单词的记忆能力,部分学生的失分原因是学生的单词记忆不够牢固。

9、情景选择,内容都是书上平时的对话内容,部分学生做得很好,但也有很差的,原因是因为不能弄清楚句子的含义故不能准确找出答句,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综合运用能力。

二、关于答题情况

本试卷共两部分,听力部分,共四道大题;笔试部分,共五道大题。

1、得分情况

年级人均分达到90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57分。85%的学生达到优秀,良好占8%,一般占6%,不及格占1%。

2、失分情况

听力题第二大题听音选词第一小题失分较多,A . read B. ride C. pass 正确答案为B,一些学生没有分清read和ride, 所以选错了。笔试部分第一题将单词补充完整,有的需要填一个字母,有的需要填两个字母,有些学生是不会拼写单词失分了,有些学生是马虎了,只填一个字母失分了。笔试题第三大题第三小题失分较多,学生不知道now的位置。还有第五题单项选择,对题率为70%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特殊疑问词的运用,句意不理解,第三人称单数的运用等。

3、对学情的分析

(1)从卷面反映出85%以上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答卷书写较以前工整、干净、认真、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学习基本功训练效果显著。

(2)基础题型普遍完成较好,如听音选图、看图判断学生的得分都较令人满意。

(3)学生对单词补充的选择,都较以前进步不少,有60%-65%的同学能顺利完成。

(4)试卷表明,学生对句子的意思不能完全掌握,透视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有限。

考前预测与结果基本相符,尤其是基础题的得分率与预先估计的十分相像,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夯实了基础,抓住了重点。排词组句四道题中有两道是书中句型,学生完成很好,另两道句型相似,改了单词,有些学生不会变通,这是事先未想到的。

4、对教学成败的分析

教学中注重正确的语音输入,创设情境理解语意,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才使得本次考试得到了较好的成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但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面狭窄,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以上这些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三、学校学科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引领

2、课堂教学模式不灵活。

四、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3、培养阅读能力,在讲解阅读题时,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4、规范要求、强化技巧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传授知识要过细全面,要求学生要从严,并对学生的作答技能进行规范化训练。

1、努力更新语言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听、读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并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进行对话练习,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3、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因此在听、说的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写训练,要求学生在校与老师及同学用英语打招呼。

4、适当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应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你的付出就会获得收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会越来越好。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你的付出就会有收获,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说英语、用英语的水平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做一个快乐教育者。

三年级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一、 整体来看。

本次命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试卷从教材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听力、理解、运用语言以及书写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度,题型灵活多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部分,第二部分是笔试部分。

第2篇

1.试题评析

2012年齐齐哈尔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采用闭卷书面笔答方式,试卷总分值为120分,共6道大题87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在侧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语用能力的同时,对情感态度、思维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评价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交际策略和健全的人格。在试题的设计上做到了科学、合理,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考试的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

严格依据了《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考查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从而鼓励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

2.质量分析

(1)注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命题全面、准确地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能力。

(2)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各地发展情况,避免了因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语言素材的选编比较真实、地道,试卷语言的呈现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情景。

(4)注意了试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杜绝了偏、难、繁、旧的试题,控制了题量。

(5)试卷设计规范,布局合理,卷面整洁,图文并茂,清晰易辨。指示语应用了英文,简洁明了,大小题号统一。

本试卷由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部分组成,下面就试卷的每个部分的考点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

听力理解在120分的卷面总分中占16.67%,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口头语音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音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听力理解中考查了学生理解主旨要义的能力、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理解说话者的意图等。

Part One听对话选择正确图片,主要考查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涉及到的话题有地理位置、天气状况、交通方式、购物、喜欢的事物。

Part Two是根据所听对话内容进行匹配,试题中包含的信息真实而贴近生活,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检索信息、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学以致用的课改理念。

Part Three是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话题涉及到的是旅游时的风俗人情。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

Part Four是根据所听信息在表格中填入正确的单词,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是交通事故,此题的呈现方式明了简洁,这样便于学生答题,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听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上。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1.单项选择

此题覆盖面较广,涉及到名词、代词、冠词、动词短语、固定句型、形容词比较级、固定短语、时态、反意疑问句、情态动词等方面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提供了充足的语境,考点设置合理,题干完整、准确,干扰项设计科学、有效。

2.完形填空

要求通过阅读短文在供选择的3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以完成短文,本题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固定搭配及对篇章语境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语用能力。本题的内容是关于努力实现梦想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不存在城乡差别。

3.情景交际

试卷设计了通过情景交际间接考查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试题。此题包括(A)(B)两部分,其中(A)题为情景反应,侧重交际功能的运用和考查。

(B)题为补全对话。强调在特定情景中的语用,为半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使用的得体性。在内容的编制上将几个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畅地完成对话。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激活思维、活用语言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技能的检验。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占全卷分数的29.17%,并将其分为5个目标。1.总结归纳,进行匹配。2.阅读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3.阅读信息,选择答案。4.获取信息,进行信息再加工。5.读取信息,简短回答。试题通过5种题型考查了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具体情况如下:

(1)细节理解判断能力:第61~68小题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所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甚至可以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语义理解能力:第69~75小题要求对文中关键词、重点语段或句子准确理解。学生需要对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建立准确、立体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确答案。

(3)逻辑推理能力:第76~83小题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必须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甚至还得联系作者的意图、态度等弦外之音、文外之意加以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答案,这种题目有一定难度。

(4)归纳概括能力:第84、85小题要求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作出归纳、概括。解答这种题目时,不能只凭文中的只言片语而断章取义,比如涉及文章的标题(title)、主题(main idea)、结论(conclusion)、结局(end)等有关问题,都须要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所学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及文章中心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从而获取文章中内隐的信息。

此套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命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一是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题目,在题干部分应适当说明,准确告诉学生这道题目要考什么,为学生答题提供必要的引导。例如:阅读理解(A)部分,匹配的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应交代给学生,在题干部分应有简单的介绍,为学生答题扫清障碍。二是阅读理解的选材不够多样,过于单一,要注意题材的双重多样性。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

此部分设了(A)(B)两题,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正常的发挥。(A)题是根据提示内容写份电子邮件,属于控制性作文。此题设题很生活化,难度不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B)部分要求考生围绕“节省水资源”,写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如何节约用水。这样的测试形式既有一定的控制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展示写作能力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这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学生借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谈论节约用水,有话可说,保证了试题的效度。

二、试题特点

纵观本试卷,共有以下几大特点:

1.体现课改,遵循课标

本试卷贯彻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以知识为载体,思想性、创新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俱佳,而且具有时代感,注重了对知识的理解、构建、迁移,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使教师意识到我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全卷没有出现偏、难、繁、旧的试题,命题立足基础,突出了各类教材的主干知识,这样有利于在实际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也同时考查了学生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加工的能力,从而减轻了学生的繁重课业负担,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渗透开放,重视创新

在本套试卷中,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适当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题型,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

4.针对差异,力求公正

在命、审题人员的选择上兼顾了城市与乡镇、重点校与普通校、教研员与一线优秀教师,这样使试题的难易度比较适当,在试题的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城乡学生的生活层面及活动范围,比较好地发挥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三、问题建议

1.题型的选择

面临课改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很多试卷在尝试着命题题型的不断变化。但是,是否是越新越好呢?是否是一套试卷中新题型越多越好呢?我们认为一套好的试卷,不在于它用了几个新的题型,而在于它每道题的设置是否能激活或发散学生的思维。无论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能测量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有利于教与学的才是好题型。

2.以知识为载体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很抽象,如果想在试卷中考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话,只能以知识为载体。但是限于命题教师的素质和命题技术的限制,三维目标体现得是否恰当、合理、明确,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命题要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

3.试题的选材

选材应丰富有趣,版面要图文并茂,给学生拓展思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选材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选话题要使学生有时代感,使学生感兴趣,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想说和乐说。

4.阅卷教师的选拔

试题设计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也体现了多元化,在阅卷说明的标准答案上明确指出:只要答案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符合题目要求,逻辑表达清楚,都应赋分。这就要求阅卷教师知识要牢靠,经验丰富,且具有灵活应变性,以保证分数的公平性。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测试;项目反应理论;试题分析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不仅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大学英语试题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试题是题库建设的最基本元素,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大学英语试题题库的质量。所以,建立起对大学英语试题的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二、理论研究

客观、准确地评价大学英语试题,科学的对其进行分析。其关键点在于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在教育心理测量领域中,应用比较多的有经典测验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验理论(简称CTT)是最早的也是最实用的测验理论。也称为真分数理论,即被试的真分数是观测分数(或说测量实得分数)的数学期望值。真分数模型是以弱假设为基础的,即这些假设很容易验证并易被大多数测验数据资料所满足。经典测验理论的假设内涵主要是以真实分数模式为理论架构,依据弱势假设,使用简单,可操作性强,应用较广。基于经典测验理论统计分析得到的各项指标,依赖于特定的被试样本,所求得的参数会受到不同样本组能力水平的影响。经典测验理论无法建立考生得分与测验题目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考生能力的估计会由于测验的改变而改变。

项目反应理论(简称IRT)是建立在潜在特质理论的基础上的。其主要观点是:在认知测验中,潜在特质指所要测的内在能力。定量地估计个体在每一种特质上的位置是心理测量的任务。反之,也可用所估计到的特质的量去预测和解释个体在相应情境中将会产生的行为反应。

项目反应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它找到了一条题目特征曲线(简称ICC)并且以多种数学表达式(即数学模型)来描述它和逼近它。不同的数学模型对曲线有不同程度的逼近,也含有个数不同的参数。题目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一般都包含两方面的参数:(1)对测验题目的特征进行刻画的题目参数;(2)对考生的特征进行刻画的潜在特质或称能力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值,我们可以对题目质量作出评价,可按需要选取高质量的题目。又可以预言考生个体在任一测验题目上的反应,从而估计出考生个体的各种潜在特质的量数,即考生完成测验题目时所具有的能力或特质。从理论上说,有效地解决了经典测验理论中无法建立考生得分与测验题目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问题。

项目反应理论的优势表现在:题目难易度的估计不因样本不同而不同。项目反应理论的题目参数估计是独立于考生样本组的。考生能力的估计不因测验的改变而改变。项目反应理论在提供题目参数的同时,提供了每一个考生在完成题目时的能力参数。测量误差的估计因考生程度不同而不同。为多种形式测验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完美的理论和方法。在题目分析和估计学生能力的同时,可以得到题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两个统计量。所以,本文尝试用项目反应理论来对大学英语分级测试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每个具体英语分级试题(项目)能否客观准确地反应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进而发现命制英语分级试题的规律和标准,为更好地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来源于某大学2010级的大学英语分级测试试题。研究人员运用BILOG-W分析软件对试题进行项目反应分析。此分析内容包括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项目以及能力参数的估计,对试题的难度进行标定,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参与实际测试的是2010级2534名学生参加的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我们从中随机抽取样本容量为200的被试者数据并通过项目反应理论中的BILOG-MG V3.0软件对作答结果的分析来对分级考试中试题进行分析和分类。BILOG软件运用期望后验法(EAP)和贝叶斯(Bayes)估计法进行考生的能力估计。试题总容量为86,均采用0、1计分法。其中合格数为75,10道试题通过分析被列为不合格试题,75道试题的平均难度为6.16。本文对试题分为难、中、易三个程度。难度值区间为(0,10),从试题难度平均值来看难题较多,适合作为分级考试的试题。同时试题的平均区分度为0.5112,能够较好的区分被试者的能力水平。所有项目都在相应的能力区域产生一定的信息量。

四、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经过科学、客观的分析和筛选的试题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能力特征和能力差异,才能为下一步建立大学英语分级测试题库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新.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

[3]于向英.教育测量与统计[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1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成绩分析;统计分析

自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的要求后,双语教学已成为国内各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2003年我校开始尝试在临床专业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而且提高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最终使学生成为能与时俱进,并具有能追踪科技前沿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组建了双语教学团队,双语教学模式也日益成熟,不但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且本课程也于2008年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双语教学效果,本文对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班和中文班学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期考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双语班教学情况,为今后深化双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每年级的学生分别来自双语班和中文班,共561人,其中中文班学生286人(男生:132人;女生:154人;平均年龄:18.76±0.63),双语班学生275人(男生:126人;女生:149人;平均年龄:18.46±0.45),同年级中文班和双语班男生和女生以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同年级的中文班和双语班授课教师相同。

2.方法

每个年级的中文班和双语班均在同一学期开课,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均相同;但两种班教材和授课方式不同:中文班采用中文教材和中文多媒体课件及中文进行教学,双语班使用中、英文教材(其中中文教材与中文班使用的教材相同)及中、英文多媒体课件和中英文进行教学。同年级中文班和双语班的期考试题内容相同,但双语班试题中组织学部分采用英文;中文班和双语班的考试时间和方式均相同,均采用电子化考试,阅卷均采用客观题电脑阅卷、主观题人工阅卷的方式。

3.统计分析

将学生成绩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班期考成绩以x±s表示,平均成绩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数段的比较则采用x2检验,设P

二、结果

1.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难度(P)、区分度(D)和信度(α)是反映试题质量高低、衡量考试成绩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五个年级考生所用试题的P值在0.52~0.67之间,D在0.30~0.46之间和α在0.66~0.80之间,提示试题基本处于中等难度水平,区分度优良以及信度较高。

2.期考平均成绩分析

2009级双语班学生期考平均成绩(73.53±13.43)高于中文班学生(71.72±16.78),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0级双语班学生期考平均成绩(71.60±16.43)低于中文班学生(73.95±14.45),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双语班期考平均成绩(分别为63.16±15.27,66.04±14.68和68.29±15.12)明显高于同级中文班学生(分别为57.47±17.26,58.91±18.95和61.36±19.5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期考成绩分布分析

除2010级外,其余四个年级双语班期考成绩处于优良(≥80分)和中等(60~79分)的学生均多于中文班学生,不及格(

三、讨论

考试成绩能否准确、可靠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试题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首先进行试题难度(P)、区分度(D)和信度(α)三个重要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调查的五个年级的试题难度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区分度优良和信度较高,说明试题质量较好,期考成绩可信,能基本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水平。

成绩对比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比性,我校2009―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的双语班和中文班仅教材和教学方式不同,而其教学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师完全相同,且同年级试题内容、考试时间和方式也相同,这些均保证了两种班级考试成绩的可比性。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双语班和中文班的成绩无差异,还是双语班成绩优于中文班,至少可以反映两方面的情况:一为双语教学并没有影响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二为双语班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为双语班绝大部分的期考试题为英文形式,学生必须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相关知识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对于一些年级出现双语班成绩优于中文班的现象,我们认为有诸多因素,如这些双语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好,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高,以及课外非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少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分析。

为了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多年来我们在师资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方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任课教师: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继续深造,或到国外留学,或开展针对全英教学的英语口语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出色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全英和双语教学老师;另一方面努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我校组织学与胚胎学中文和双语教学均在大学第一学年同步开展,学生刚刚接触医学知识,还没建立一定的医学思维模式,加之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较内地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的双语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初始阶段,采用中英文多媒体,在保证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重点概念、重要内容先用英文再用中文,对关键专业术语反复使用英文;在中后期的授课过程中,逐渐增加多媒体课件的英文比例,最后使用全英文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增加教师讲述的英文比例。

总之,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良好英语环境的营造、年青一代师资力量的培养、合适英文教材的选用以及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评价等。我们唯有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摸索出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更加完善和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尽可能地培养出更多新世纪高素质的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颀,罗彬,何少健,等.医学本科生组织胚胎学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80-81.

[2]芮东升,秦江梅,郭淑霞,等.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疗本科2000级医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析[J].农垦医学,2004,26(2):127-128.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常模参照的测试;尺度参照的测试;学业考试;水平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0-03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中国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了较大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对它的争议从未停止(如韩宝成,2002;刘润清,2003;钱冠连,2003;陈祖芳,2004;韩宝成 戴曼纯等,2004;王初明,2006)。有学者质疑CET是否准确地测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如蔡基刚,2007;韩宝成、戴曼纯等,2004)。有学者关注CET对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有些研究表明CET对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如井升华,1999;牛强,2001;肖云南 罗晓英,2002;李炯英,2002;高远,2003);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正面反拨效应大于其负面反拨效应(如辜向东,2007;叶菊仙,1998)。对CET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教育决策者、CET研究开发单位和语言教育专家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CET的改革发展方向(张尧学,2003,2008;金艳,2004,2006;王初明,2006;蔡基刚,2007)。基于分析CET复杂的测量学属性和它的多重功能,本文探讨了对CET争议的原因。

二、CET的测量学属性

分析CET的性质是理解对CET争议的重要视角之一。它本身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考试,考试研发者期望它能满足什么样的功能,而质疑者认为它应该是什么样的考试,它应该在社会和教育界起什么样的作用,角度不同,答案也不一样,因此分析他们之间的偏差可以更好地理解对CET的争议。用来描述语言考试和评估的专有名词很多。根据不同的解释测试结果的参照系,心理测量研究人员通常把测试分为标准参照(criterion-referenced)和常模参照(norm-referenced)考试;根据考试内容选取的依据,考试通常分为学业考试(achievement test)和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Bachman,1990;徐强,2000;束定芳 庄智象,1996);根据不同的评估型式,考试分为形成性(formative)和终结性(summative)评估。下文将以测试的不同分类方法为视角对CET的测量学属性进行剖析。

1.CET是常模参照-尺度相关的考试。心理测量理论认为如果测试的结果是参照某一标准进行解释(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或教学大纲标准),该考试被称之为标准参照。比如雅思把语言能力分为十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用语言进行定性的描述,达到某个等级就表示该考生能用语言完成所描述的功能。根据雅思的能力等级量表如果一个考生“有能力运用英语,虽然在某些情况有时会发生不准确、不适当和误解,基本上能很好地掌握复杂的英语句子,也能理解推理的细节”,该考生的语言能力为七级。而常模参照考试是以某一常模作为参照系来解释考生的成绩。常模是由测试单位选取的,呈正态分布的用均值和标准差来进行描述的标准化样组。考生的成绩是以它在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解释的。如果某一考生的原始分数与常模的均值大一个标准差,他的能力就可以解释为比84.13%的考生强。因此,从分数解释的参照系的角度出发,CET是常模参照性的考试。常模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组成。这样选取常模是因为考试的最初设计测量对象是重点大学本科生。后来CET扩展到全国普通高校,并用小于常模均值一个标准差作为及格线(杨惠中&Weir,1998;杨惠中 金艳,2001;蔡基刚,2007)。CET也是尺度相关的考试。杨惠中和Weir(1998:30)认为“这一常模的建立和某种事先确定的标准密切相关”因而称之为尺度相关。CET研发中心按照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中的要求:“重点大学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基本上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四级要求”,把“基本上”理解为85%的学生达到要求。这样常模累计比例85%,比平均分小一个标准差的分数就定为及格分。经过线性转换,100制的60分就成为及格分;得60分的考生就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四级要求。但是,自2005年起,CET总分改为710,平均分为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它的尺度相关的测量学属性逐渐淡化。

2.CET是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的结合体。根据考试内容选取的依据,考试分为学业考试(achievement test)和水平考试(proficiency test)。前者的测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后者的测试内容以语言理论为基础(Bachman,1990;徐强,2000;束定芳 庄智象,1996)。CET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基础。比如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的速度和难度有量化的要求,CET也基本上是按教学大纲的量化标准考察学生的五项技能。所以,CET能对学生学完大学英语课程的结果进行一定的考核。从这个意义上讲CET是学业考试。CET也是水平考试。CET是基于分立语言测试、综合语言测试和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测试(杨惠中 金艳,2001)。基于五个分项(听力、阅读、词汇与结构、完型填空和写作)的相关系数分析以及因素分析,CET研发中心历时三年的效度研究证明CET“能够准确而有效地反映学生总的语言水平”(杨惠中 & Weir,1998:61)。因此,CET也是建立在语言能力理论和语言测试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水平测试。

3.CET是终结性的考试。根据考试的型式,教学考试或教学评估一般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估,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Black & William,2003)。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譬如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学习阶段末,对学生的表现与能力所做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前者被称作是为了学习而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后者是对学习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CET是在学生完成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一般为四个学期)对他们进行英语综合能力的评价,所以它是终结性评估。综上所述,CET是常模参照-尺度相关,融合了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

三、CET的多重功能

一个测评系统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是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的。首先,CET是常模参照的考试,所以它具有很强的选拔和区分功能。它是标准相关的考试,所以它对考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或较高要求能进行判断。其次,CET融合了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的特点,因此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满足教育管理者对督促教师贯彻教学要求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目的。它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评定学生的英语水平,满足社会对毕业生求职者的英语水平进行量化评判的要求,也满足了打造“中国的民族品牌”与其他国家的大型标准化英语考试竞争的目的。最后,CET能对学生学完大学英语课程后进行终结性的测评。总之,目前的CET身兼多重功能。这种多功能的考试在上个世纪对教学和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对测评系统的专业化程度和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多功能的考试引起了越来越大的争议。

四、CET多重功能的局限性

对CET的争议与其性质和功能是密切联系的。有些争议是由它的多重功能之间的矛盾性引起的。下面讨论对CET的两个主要的争论:CET对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的影响;CET是否能准确测评学生修完大学英语四、六级课程后的英语语言水平。CET对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它的正面反拨效应大于其负面反拨效应(如辜向东,2007;叶菊仙,1998)。有的调查结果显示它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如韩宝成 戴曼纯等,2004)。虽然对CET的反拨效应的调查研究不多,但认为CET对大学英语教育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人却不少(如井升华,1999;牛强,2001;肖云南 罗晓英,2002;李炯英,2002;高远,2003)。对CET的质疑部分是由它的功能之间的矛盾性引起的:为英语教学服务和为社会对语言能力测评需要服务。这两者之间虽然有统一性,但随着社会对专业化需要越来越强,他们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他们之间的统一性在于能力高低的相关性:如果某个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要求,他在学业考试中就会获得高分,他在水平考试中也很可能得高分,虽然两种考试的目的和内容不一样。不同考试之间的相关性往往会掩盖他们的差异性。但人们对测试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就会逐渐显现。首先,为教学服务的学业考试内容和重点可变性强,而基于能力结构的水平测试是相对稳定的。教育政策对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有很强的指导性,而教育政策是经常变化的,这样基于教学要求的学业考试重点和内容也会不断地变化。比如,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差异很大。前者强调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后者突出要求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大纲和要求的改变使得CET的内容和比重作出相应的改变。张尧学(2008)明确指出CET必须随着教学大纲的改变而改变。若干年之后,由“听说领先”改为“读写领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能读会写才不是文盲。但是基于能力结构的水平测试却依然对听、说、读、写有全面的要求。然而水平测试的内容相对稳定,虽然也会变化,但变化的依据是人们对于语言能力的认识,即语言理论。其次,为教学服务的学业考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形成性的学业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调整学习重点。考试结果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进度和教学重点。终结性的学业考试可以对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学进行总的评估,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信息。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是对应试者的英语进行测评,为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提供信息。学业考试可以对学习的过程或者学习结果进行考评,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只关注考试结果。王初明(2006)认为CET改革的根本问题是考试如何实用和对谁使用的问题。再次,为教学服务的学业考试的构念(construct)是测评学生的“一般语言能力”,或“是否学会了自主学习和掌握了不断提高英语实用水平的英语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艳,2009),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的构念是测试应试者的“实用英语能力”。学业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普,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的主要内容是日常交际、国际交流、商务、旅游等。学业考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的主要使用者更关注应聘者此时此刻具有的实用英语的熟练程度和英语应用能力,他们对学生过去的学习过程和将来的发展可能并不十分关注。总之为教学服务的学业考试和为社会服务的水平考试之间的矛盾性使得CET这样一个兼备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性质的测评系统很难充分发挥其为教学和为社会服务的双重功能。

从测量学属性来看,CET是常模参照-尺度相关、融合了学业考试和水平考试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因此,CET具有多重功能,如:很强的选拔和区分功能,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教学要求的功能,测量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功能。同时,CET打造了“中国的民族品牌”,与其他国家的大型标准化英语考试进行竞争,为社会对求职者的英语水平进行量化评判提供依据。但是,CET的多重功能性也使其难以满足人们对语言测试系统的专业化程度和准确度的要求日益提高的要求。如果CET能够使其功能更加单一化,目的更加明确,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Black,P.&William,D.Assessment for learning:Putting it into practice(Inside the black box)[M].New York: McGraw-Hill House,2003.

[3]蔡基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大纲目标定位修正及其意义[J].外语界,2007,(4):76-82.

[4]陈祖芳.学术讨论要尊重事实——就四、六级考试问题与刘润清先生商榷[J].外语界,2004,(1):74-77.

[5]方绪军.杨惠中,朱正才.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和方法[J].现代外语,2008,(4):380-387.

[6]高远.外语教学改革要科学论证和放开搞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222-223.

[7]辜向东.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9-125.

[8]韩宝成.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10-411.

[9]韩宝成,戴曼纯,杨莉芳.从一项调查看大学英语考试存在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17-23.

[10]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设计原则[J].外语界,2009,(4):61-68.

[11]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外语界,2006,(6):65-73.

[12]金艳.改革中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J].中国外语,2004,(1):27-29.

[13]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1-23.

[14]李炯英.中国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问题与思考——兼评国内外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2002,(5):33-38.

[15]刘润清.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221.

[16]牛强.现行高校英语测试中的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40-143.

[17]钱冠连.还是要整合性考试——谈纯分析性考试为何是失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79-380.

[18]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9]王初明.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8-51.

第6篇

2004.2.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围绕学校工作的具体要求,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稳妥推进二期课改,强化“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探索牛津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2.结合2004中考英语题型的变化,认真抓好初三年级的英语复习以及英语竞赛辅导,争取在竞赛和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3.继续做好牛津英语教学总结和推广工作,开好牛津英语总结现场会,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三、具体措施: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组织好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开展各种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总结和推广牛津英语教学经验,展示牛津英语教学成果,开好牛津英语总结现场会,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

4.开展初三英语教学研讨,实施分层教学,制定阶段复习计划,确保合格率,提高优秀率。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搞好每周一次的“与外籍老师对话”活动,抓好周六的“英语乐园”。利用外教优势,在初二年级中培养一批小记者并开展编辑小报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各年级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科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加强教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以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具体工作安排:

2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进度表,做好开学各项工作准备。

2.收集并挑选优秀英语小报和英语作文,做好整理工作;收集教师写的有关牛津英语的教学总结或论文,为牛津英语教学研讨作准备。

3.作业常规检查,要求作业规范,书写认真,提高作业质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月份:

1.做好科技英语以及“上教社”杯英语竞赛的准备和辅导工作。

2.初二年级英语演讲比赛。

3.推选优秀教师参加金山区牛津英语教学评优活动。

4.每周两次利用中午时间开始在预备、初一年级播放《大家说英语》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5.结合2004中考题型的变化,研讨初三年级的英语复习策略。

4月份:

1.各备课组制定期中复习计划,做好期中复习、考试以及质量分析工作,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2.各年级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调整教学策略。

3.安排好金山区初三年级英语模拟考试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

5月份:

1.预备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2.牛津英语教学研讨会。

3.做好英语两级考试的各项工作。

4.安排好初三年级英语教学研讨。

5.做好初三年级毕业考试工作并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6月份:

第7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学习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系统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非系统的业余教育:各类补习班,程度从ABC到 GRE,形式从语音、语法、各种考试冲刺到听、说、读、写、译,规模从单兵训练到千人课堂,洋洋洒洒好不热闹。但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许多中外有识之士却忧心重重地指出:我们的学生虽经过十几甚至二十年的刻苦地英语学习,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却很差,甚至很简单的交流与表达也难完成。于是,一时间,对英语教师冷嘲热讽的人有之,对国人这种大规模地英语普及教育说三道四的人有之,甚至对现行的英语教学体制横加指责的人也有之。为此,外语界的专家们也各执己见,众说分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一些学者就认为英语标准化考试过多地使用单项选择题, 对考生的测试范围仅仅局限于考生的接受性语言能力。但近年来的焦点大多集中在考试的后效作用上, 有人认为考试的简单化、机械化导致了课程缩短, 助长了应试教学。而另有一些观点认为这种计算机化的语言测试的结果有被误用的现象。

1 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2005年2月,《南方周末》登出对孙复初的访谈:《标准化考试可以休矣》。这位教育界的老前辈坦言吐述:“标准化考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反而“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标准化考试必然导致学生语言能力的下降。”他质问:“语言不像数学,一加一就等于二。语言那么多种多样,简练的语言、委婉的语言、隐讳的语言……一个意思可以有十几二十几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非要用僵化的方式来约束学生呢?”他认为,用标准化考试考出来的学生不会说自己的话,只会写与标准答案相同的话。更有出言不逊者矛头直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国青年报在2006年9月11日载文:“调查显示87.5%民众认为四、六级考试是杆假秤。针对这一话题,9月5-7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联合实施的在线调查显示,在9644位参与者中,87.5%的人认同“四、六级考试是一杆假秤”的说法。有33.8%的人发现,“四、六级考试一旦通过,就没人再学英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早已沦为考试工具。所以,很多人认为:“标准化考试和语言学习完全成了两条道上跑的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反而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然而,同是中国青年报在2006年9月18日独家专访了我国专门研究语言类标准化考试的教育心理测量学专家谢小庆教授,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谢小庆认为,考试是衡量人的能力的工具,是一把尺。他说:“从我这个从事教育测量学研究20多年的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看,四、六级考试是合格的达到质量标准的语言类测试。” 他比喻说:“四、六级考试确实冲击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母语学习,这是事实,但与考试本身无关。好比说菜刀是用来切菜的,如果有人用菜刀伤了人,要追究用菜刀伤人者的责任,而不是菜刀制造者的责任,也不能将菜刀扔掉不用。”他重申:“考试的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效度标准,简言之,就是‘高能高分、低能低分’。标准化考试的另一个特点是需要经过公平性检验,保证对于男女考生、城市和农村考生、穷人和富人子女的公平。如果某项考试明显地有利于男性,或有利于城市考生、富人子女,这项考试就不能称为‘标准化考试。我们需要用选择题来保证可比性和公正性。”他进一步解释:“在没有服装厂之前,我们也穿衣服,并没有赤身。这可以成为反对服装厂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服装的理由吗?”道理很简单:分工带来专业化、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更高的质量。标准化考试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由从事考试研究的专业人员所编制的,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2 回顾与思考

标准化考试在我国至少已经有效地实施二十年了,在国外则更早。通过标准化考试选拔或淘汰的学生,有的可能继续用标准化考试来评价他的学生,有的则永远地放弃了这一展现自我的手段。标准化考试的优越性是不容质疑的。它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差距, 明确学习目的。最早的标准化考试只不过是部分教师在部分科目的考核中所采用的辅助手段,数量小、范围窄,其所给出的选择项也比较简单明了。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那些年代里,教师还必须用手工来改标准化试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目前大多采用计算机判卷,这就更增加了考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我国使用标准化考试最多的科目应该是外语,准确地说应该是公共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我国是学习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使用标准化考试范围最广的国家。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英语考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地研究标准化考试及其测试策略的平台。

标准化考试体系,特别是语言的标准化考试其评价体系是以客观题为主的常模参照和大纲关联的标准化阶段性语言测试。作为常模考试, 它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被试团体中的位置,为自评提供一个外在的标准参照;作为关联大纲考试, 它有助于将教学结果与大纲要求对照, 使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得到检验;作为阶段性考试, 它能对大学英语学习结果进行终结评价,对于稳定教学质量指标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客观语言测试, 它具有高效、简便、客观等优点, 是一重要的评价手段。但是英语标准化考试的评价体系由于其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使用统一标准来鉴别学习成就, 对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评价不够;只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评价,对教学目标以外的教学成果评价不够;只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而不针对教学过程;是量化语言测试, 对语言学习中观念、态度等 情感因素发展和外在学习环境因素等缺乏评价。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总结归纳出:一、英语的标准化考试大多是由多项选择题组成,考试结果很难评价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二、大多数英语标准化考试不仅仅为检测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设计,还被用来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三、英语标准化考试说起来是用来检验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或某一级别的学习成果,而实际上检验的是学生知识的累计水平。

如此看来标准化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经过对英语标准化考试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肯定:传统教学观念及传统教学模/,!/式曾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过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教学观念及模式,我们培养了许多英语的专业人才。标准化考试的改革要求赋予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职权,彰显教师的学术个性,尊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判断,进行更少更精的考试。因此, 英语教学和英语标准化考试的改革应该同步进行,其改革只能是在系统、科学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英语教育信息的基础上, 对教育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第8篇

关键词: 英语教育 英语高考社会化 利弊

一、关于英语高考社会化

早在1727年,清政府就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这是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开端。1862年,在恭亲王奕新(1833—1898)的反复奏请下,清政府在俄罗斯文馆的基础上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始教授英语和法、日等国语言。此后的40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漫长萌芽阶段。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宫中学堂章程》,开始兴办中学堂,并将英语列为中学堂的必修课程。这样,我国就开始了较为正式的英语教学。

时至今日,历经一个多世纪,英语成了中国学校普遍开设且学程最长的科目之一,成了人们发展的敲门砖。除了数以亿计的学生之外,还有众多成人乃至幼儿在学英文。如今学习英语的人数的增长异常迅猛,英语能力已成为评价人才素质的综合指标之一。然而,在国家劳力物力大量投入和个人消耗大量时间金钱的同时,全国范围内的英语总体水平却远未达到理想水平。实际上,英语教育或英语考试,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内从来就不是新冷话题。谈及英语教育,闪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词汇大都是一些贬义词,如“无用”、“教育资源浪费”、“哑巴英语”、“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等等。存在问题不可怕,怕就怕对问题或困难视而不见或不作为。客观地讲,这几年国内各级部门、组织或机构,为改善英语教学现状,做了不少研究和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限于篇幅,就英语教育所做的改革和取得的成就,在此不做累述。

《新京报》于2013年12月8日首次报道了教育部高考英语改革的总体方案:英语仍是高校招生选拔的重要学科,但该学科的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是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为此,饱受诟病的英语,再次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关于考试社会化,其涵义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它是新形势下诞生的一个新名词,是为顺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当前选择人才的趋势和时展的潮流,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选拔范畴,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准则而产生的选拔人才的形式。该考试体系具有权威性、公平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国内成熟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PETS和CET等,国外的英语社会化考试有雅思、BEC、托福、托业等。

二、英语高考社会化利弊

高考英语社会化的时间表虽未知晓,但势在必行。因涉及面广及影响深远,改革方案一出,便迅速引来热议。各大媒体、论坛纷纷加入,一时间,英语高考成为社会焦点。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观点喜忧参半。本文就英语高考社会化的主要利弊,作尝试性分析和归纳。

(一)英语高考社会化之积极意义。首先,促进英语教育本质回归。考试政策是英语教育的“指挥棒”,对英语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英语的沟通属性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升学就业的“敲门砖”。应试化的英语教学背离了英语教育的初衷,因此,英语不纳入高考总分或不统一高考,将有助于英语远离应试,回归交流工具的功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其次,促进英语教学和测试研究。英语高考社会化,要求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在教学层面上,就课程设置、师资匹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此外,就形式而言,社会化一年多考,类似于现在比较成熟的雅思、托福或BEC考试。但此类考试是由外国考试机构设计的,仅适用于他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所以,如何开展和设计英语高考社会化考试,便成了测试学领域的研究新课题。再次,体现以生为本。一年多考,打破“一考定终身”,给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权,体现对考生的人性关怀。从某种程度来讲,一年多考,有利于考生舒缓考试压力,降低高考恐惧感。最后,英语培训机构是英语高考社会化的受益者之一。考试次数的增加,培训机构的生源也会增加。生源的增多,要求培训机构扩大师资规模,研发新的对路培训项目。这些转变,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可见,英语高考社会化,具有一定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英语高考社会化之消极意义。为便于表述,消极意义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教师方面:英语高考社会化给教师带来新的顾虑和担忧。首先,一年多考,会否降低英语的学科地位?如答案为肯定,势必会造成英语教师的心理失衡,也会导致英语教师收入降低。因为学科地位决定教学工作量,而教师收入的一部分来自教学工作量。收入降低,就会影响到教师对教学的投入,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其次,社会化考试相对传统高考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考试。这就需要老师重新研究并适应新的考试要求,调整教学。这对那些有一定教龄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负担。因为,调整需要时间和精力方面的投入。此外,英语高考社会化也带来一些连锁问题。如,有的学生第一次就考了理想的成绩,那么这些学生后期是否该继续上英语课?上什么样的英语课?何人何时教这些课?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必然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最后,实行社会化考试,责任主体会由此发生转移,这样,新的教育混乱现象会由此而生。考试的社会化,甚至会颠倒办学主体。比如社会办学机构成“香饽饽”,而公办学校教学被边缘化,反倒成了配角。学生方面:前面提到,英语高考的社会化舒缓了考生的高考压力,也给了他们更多考试机会。但如若把握不好,在轻松的情景下,则考生的懈怠和惰性等坏习惯容易滋生,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另外,据教育部规定,英语高考社会化后,英语依然会以高考录取的参考之一而存在。这样,考生会出于竞争而不停考试,以刷新成绩,甚至会有学生为成绩报读培训班。此类做法在时间、精神和经济上,都会给学生乃至家庭带来新的负担。这样一来,改革只会带来新一轮“英语热”。

三、结语

第9篇

2008年,教育部实施大学英语四级机考试点改革。从此,大学英语四级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整个社会对大学英语四级的认知度都比较高,而且考生只有在大学就学期间才可以参加这项考试。因此,各个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纷纷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辽宁工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测试实践以来,已经进行了23场全校范围的测试,参加人数超过了二万人次。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试硬件系统,和较为成熟的测试机制与体系。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分析辽宁工业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实施过程与结果,考察这项测试的效度与信度,为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与进行,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创新与完善提供相应的依据。

1 高质量考试的标准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项由专家团队精心打造的考试,经过多年的验证,被社会广泛认可,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高质量考试”。那么,辽宁工业大学的大学英语网络测试,是否也是一项“高质量考试”呢?

Bachman & Palmer将以下六大要素作为决定测试质量优劣条件,分别为信度(reliability)、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veness)、影响性(impact)、可行性(practicality)。所谓真实性,是指考生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正确解答某个问题,是否等于其在实际场合下也具备与之相对应的能力。所谓交互性,是指考生在完成测试任务过程中个人特征的参与程度和形式。所谓影响性,是指测试对于这个社会、教育制度、或是此项制度中的个人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包括测试的波及效应(washback effect)。最后的可行性与前面几项要素不同,它包括测试以何种方式实施、甚至于最初的测试能否能够实施的问题。但是,正如Bachman & Palmer所说,决定测试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应属信度和效度。

2 测试的信度

2.1 信度的概念

有关测试的信度,许多学者给出了它的定义。Bachman & Palmer(1996)将信度定义为“测试的一致性”,即具备从一次测试到另一次测试结果一致的机能。同样,McNamara(2000年)在其论著中提到,信度是由测试所得出的个人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通常用信度指数表示。最后,Alderson et al. (1995年)说,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得分的一致性。信度高的测试,应试者在应试当天和第二天会得到相同的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所谓信度可以定义为,测试得分一致性的程度。如果某个应试者为检验某项能力而参加测试,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所得出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这项测试是有信度的。

2.2 信度的测定

许多研究者对测试信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为以下四种:

1)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再根据被试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测信度。这种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故又称稳定性系数。

2)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3)分半信度: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4)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根据Hughes(1989年)的观点,第三种方法也属于此类。

3 测试的效度

3.1 测试效度的定义

效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里讲迄今为止有关学者的代表性论述按时间顺序作以总结。1985年由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协会(NCME)共同编制的《教育与心理测验及手册的标准》第一章中,对测试效度做了定义。其中,效度反映已有证据(evidence)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根据测验分数所做出的推论。根据证据来源不同,证据被划分为来自构念(construct)、来自内容和来自标准(criterion)三种,效度也被相应地划分为三种。多年来,这种关于效度的定义和效度种类的划分,一直成为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界关于效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3.2 结构效度

有关结构效度的定义,很多的研究学者给出了比较复杂且相对不同的定义。首先Alderson,et al.(1995)将结构效度看作是“测试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检测出某种特性或性质”。所谓的构成效度,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它所测试出的这种特性,是经过多次实际考试,综合分析考试结果与预测结果之后所得出的。

效度的概念曾经一度被划分为许多详细的分支,现在有有被众多学者的研究主流又转变为将其进行统一。本文之前所提到的,APA、AERA和NCME联合委员会的定义“Validity is a unitary concept.”换句话说,诸多被细分的效度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结构效度来统一联系起来。

3.3 效度的验证

目前,不同学者对结构效度的验证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L. J. Cronbach和P. E. Meehl提出了五种验证方法,即分组区分法(group differences)、相关矩阵与因素分析法(correlation matrices and factor analysis)、内部结构研究(studies of internal structure)、不同场合下的变化研究(studies of change over occasions)、过程研究(studies of process)。

但是,大多数人都将《教育及心理测试标准》一书中的定义 “试题的效度指证据和理论对测试分数解释的支持程度”作为理论依据。将试题的效度验证描述为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收集证据的过程。这些证据包括测试构念、测试内容、答题过程(response processes)。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与其他变量关系(relations to other variables)以及预期结果和非预期结果(intended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等。

4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

4.1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定位

关于考试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考试结果的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可以将考试分为以下四种:能力考试(proficiency test)、学历考试、诊断考试(diagnostic test)、职业考试等四个类型。

很显然,大学英语网络测试是作为一项以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为基础而进行的考试。这项考试出题者为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多位教师,考试的范围紧扣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并最终由担任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评阅。整个考试以统一的教材为基准进行出题,题型参考大学英语四级的出题形式,试卷的最终评阅工作由担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担任。答题过程为网络机考,试题内容有题库产生并随机发放,客观题成绩在交卷瞬间已经生成。

4.2 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结果分析

较高的信度的考试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试卷有一定的量,一般来说题量越大信度就越高;其次,作为考试结果的分数要有一定的离散度,要呈中间大,两头小的IF态分布。这就意味着试卷的区分度要高,能将各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应试者区分开来。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太难和太容易都不能区分应试者的水平层次,试题不能有偏颇性。

分析我校大学英语网络测试的信度,我们将测试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作文题、翻译题及简答题去除,只留下客观题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将每个级别的题库中的1000余道试题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均超过0.8,属于信度较高的结果。

关于考试的难易度,我们将四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为基准做以分析。四次考试中,正确率低于0.2的问题均不超过问题总数的3%;正确率高于0.8的问题大概都在30%~40%之间。从整体来看,正确率较高的问题数所占比例较大,这使得参加考试的学生平均得分较高。这一结果,如果以期待正确率平均分布的常模参照性测试(norm-referenced test)标准来衡量也许并不令人满意,但作为一项学校内部的标准参照性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 test),是可以被认可的。

5 结论

第10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项全国性的英语水平考试,它具有统一性、权威性、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多方面影响。它在中国已经畅行多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更成为了广大毕业生和求职者的“砝码”,同时它也进入了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系统中,其“含金量”更高了。由此,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否合格成为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绝对标准,导致了高校英语教学在重重误区中越陷越深,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必须对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从而推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科学、协调、稳步发展。

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

1.1考试目的的错位,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对学生而言,四、六级英语考试过关是为了获得文凭和学位。就算自身专业学的再好,英语没过级毕业都成问题。这样的学生成了考试的奴隶,在学习中永远是被动角色。甚至有的高校学生和教师都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应付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严重干扰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整个学校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在这个层面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背离了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严重违背语言规律

目前四、六级英语考试形式存在着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采取笔试形式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的弊端。大家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教育是一种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类课程并不适合标准化考试。而英语四、六级考试实行的是答案标准化、限定化,它不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识别能力。我们身边也不乏看到一些会做题、会抠语法的中国学生,学了十多年英语之后,依然无法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1.3考试内容片面,重知识轻能力,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现行的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偏向于固定的词汇、大纲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重点。考试的题型不合理,选择、判断等客观性试题比重大,而综合思考题、创新拔高题和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比重太少。这样的考试使得大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就靠考前背单词、做模拟题。通过题海把握考试技巧,考试一完就忘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1.4试后分析反馈不够,承办校方与主办考试院脱节

每次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学生才得到成绩。教育部高教司主管的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委员会所属的各省考试院,并没有统一的公布各高校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也没有对此次考试的内容、命题、规模各方面做全面而细致的分析。这样难免疏忽了考后的试卷分析、试卷评价等工作,一来并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再者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差距,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总之,举办考试的所有学校和主管考试机构缺乏及时、准确的沟通。

2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的几点思考

2.1端正考试目的,树立全面的考试评价观

首先,明确认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性质、作用。这项考试属于水平考试,主要用于检测英语教学目标达到程度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它能够发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提升的作用。考试的目的在于宏观驾驭高校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和督促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从未硬性要求将这项考试成绩与学位授予挂钩。

21世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随着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多元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评价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建议各高校建立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需求。

2.2调整考试形式内容,理顺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应改变当前考试中笔试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一项语言水平测试活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不断改革,从最初单纯的笔试发展为笔试加听力测试。从2005年开始这项考试改革表现在题型上设计为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以及710分制等方面。阅读理解占整份试卷的35%,笔者认为在书面表达测试部分,应增加主观试题的比例,使听读写译等题型更加切合语言交际能力的检验。在口头表达测试部分积极开发利用计算机测试口语,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的规模和效率。

对大学英语课程来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获得一定的交流能力,为以后工作需要奠定良好基础。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英语教学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通过这项考试,诊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引导教学改革,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和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使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2.3转化考试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从考试技术方面来看,借鉴国外大型英语考试的相关成果和成功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如近年来,托福、雅思考试纷纷采用机考或网考形式。托福考试中,考生借助国际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操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题目和答案的双向传输,从而确保了考试的公平合理性。实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计算机化考试,有利于考试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从以前的人工式考试过渡到计算机化考试,还能够带来诸多便利。首先,计算机化考试具有高效的考试管理能力,无需在考前考中的考试管理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其次,计算机化考试与纸笔测验相比,具有测验时间更短、测量精度更高、实施灵活、结果报告及时直接等优点;再次,计算机化考试可以增加每年考试的次数,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同时彻底杜绝考前泄密或考试过程中的通讯手段作弊,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第11篇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51-01

语言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提高所学语言的能力而使用的各种学习措施和方法。本研究是从英语学习者的角度,探讨语言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更全面、更具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

一、研究方案的制定

研究对象:长春科技学院2011级工商管理专业、财经管理专业、生物食品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共计300名学生。

研究工具:问卷调查、SPSS11.0统计软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语言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是否存在密切的关系。

2.哪些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影响显著。

研究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向300名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为99%,去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因此,最终参加数据分析的学生人数为288人。本调查问卷量表的alpha系数为0.8763,说明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首先,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再将这些数据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分析由两步完成:第一步,将问卷调查表上的答案选项A、B、C、D、E,分别转换为数字5、4、3、2、1;第二步,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检测学习策略(自变量)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相关的程度。由于该项研究中各因子变量为顺序变量,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采用的是等距变量,所以要选用质与量相关。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得到的语言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可以从表1看出,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说明英语学习者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元认知策略,那么,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次相关的语言学习策略是记忆策略,说明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记忆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四级成绩。母语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运用母语来辅助学习英语,那么,就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从而很难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最后,情感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对于该项研究结果,作者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一,我国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是着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针对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国的英语测试大多是对语言知识的考查,缺少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检测,因此,学生没有语言交流动力。第二,中国大学生都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所以很少有机会运用英语,缺少交际需要,从而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表1 语言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的相关性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大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毫无例外的都在使用某些学习策略,但是正确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对学生就如何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进行指导。通过该项研究,作者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明确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让学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策略,同时根据学习效果对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整或改变。

第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自己所能讲英语,不要害怕出错,减少使用翻译的手段来学习英语。同时激励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焦虑感和压力感。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研究[A].2010.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英语学习;反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65-02

一、引言

在我国,由于考试的特殊功能将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而针对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当中的反拨作用分析,主要又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通过积极反拨作用的分析,将有效的扩大考试当中的有效部分,促进之后教学成长。而消极方面则主要是对考试进行优化和改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方面。

二、考试形式和结果分析

1.考试形式。通过对某校的英语口语考试的形式和结果分析,进而分析反拨作用。该校参加考试的共有三千余名学生,考试方式主要是面对面。将学生分成4人一个小组,同时,由两名教师进行面对面考试,然后当场决定成绩。口语成绩将在最终的综合成绩当中占据百分之十的份量。主要包括了两种题型,即Self-introduction和Questions and Answers。通过这两种题型,将有效的测试学生在口语能力之上的互动能力,以及自主表达能力。最终的结果评定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语音语调,其次是内容表达,然后的遣词造句,最后是流利度。

2.反拨作用分析。通过该次考试反应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英语口语考试当中语音语调较弱,无法按照要求发音,重音、连读、语调等无法有效运用。第二,自主表达的内容不够创新,较为单一和死板,逻辑性不强,受到汉语影响严重。第三,所运用的词汇十分匮乏,结构简单。对于大部分的内容只能停留在笔试和书本之上,而无法有效运用到口语当中。对于词语搭配、时态、人称等也存在混肴不清的状况。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就要求首先,转变教学模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在英语的教育当中更加偏重笔试,相对忽视口语培训。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校要么不够注意口语培训和考试,要么考试方式不够合理,无法正确、综合地体现学生的口语能力。从学生方面而言也相对不够注意口语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口语考试结果不理想。这就要求要相应的转变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而促进英语口语教学工作。比如针对PartA Pre-listening Task课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相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开口练习,不断提高其口语的应用能力。通过所听到的内容发表自我见解,通过讨论、对话练习等方式,完成听说练习,提高口语能力。其次,转变学生意识。比如将口语成绩上升至整体成绩的百分之十,这也在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待口语的重视度,相应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了对口语的练习。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再是局限在考试之上,而是更多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重视度。然后,通过口语考试也影响了学生的口语学习态度。学生渐渐转变了观念,不再认为最终的笔试更加重要,渐渐提高对口语重视度。态度的转变,决定其学习生活的转变,将会更加重视口语练习。最后,对其学习方法和内容造成影响。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考试成绩,学生不得不增加对口语的练习,改善了学习方法方式,提高主动性。

三、其他研究方法和结论

1.课堂观察。对于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观察记录如下页表1所示。

通过课堂观察,其中有两个班级进行了口头作文。参与口头作文的四名学生当中,两名脱稿两名带稿。对于几名学生的发言,所有学生都较为认真,教师点评较少。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练习日常口语的使用,各个班级通过了表演话剧、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口语练习当中互动性不足。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反拨作用明显的依然是态度之上,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反拨作用较弱。

2.结论。造成态度之上较强的反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口语考试进而产生。全球化经济的加强,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于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要求作为大学生学习英语要不断的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能够流利的应用英语口语。这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需求。第二,进行口语考试,是有效的测试其口语水平和能力的测量工具。对学习行为反拨作用较弱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在大学的英语教学当中,口语依旧处于较低层次。针对英语进行教学之时有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为口语教学处于较低的第二层次,重视度不够。因此相应的在口语之上的教学时间、练习等都相对较少。第二,口语考试处于初创期。尽管口语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受到长久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口语的重视度不够。因此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之上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够完善,发展不够充分,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口语考试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三,四六级反拨作用强大,口语考试影响进一步衰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当中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还是态度和评价之上,而在行为和方法之上较弱。这就要求要不断提高口语的重视度,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笑梅.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李晓贺.高考英语口语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鲁钒.口语考试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J].现代交际,2011,(2):32-33.

[4]苏婕,辛柯.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