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49: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馆科普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科技馆发展过程中,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科技知识展现给群众,一方面能够使群众对科技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科技馆在日常应保持开放状态,充分发挥科普教育优势,围绕科普教育组织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由科普教育推动文化活动发展,可以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
1科技馆与群众文化的联系
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群众,需要为群众提供参观浏览的场所。现阶段科技馆成为参观浏览的载体,群众进入到科技馆,在探究科技成果的同时,将文化与科技成果相互融合,在融合中既要向群众传播科学思想,满足群众的科学探究兴趣,也要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深入挖掘群众的科技创新潜力。在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入科技内容,可以使群众文化与科技建立紧密的联系,并且以群众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使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与科技馆进行有效的互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宣传作用和指引作用,使群众能够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基础上,还能增强科学素养。
2科技馆对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作用
2.1科技馆向群众文化科普知识
科技馆在展示科技成果过程中,应与文化活动相互融合,让群众在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增强群众的身心喜悦感。在科技馆运行过程中,应向不同的群众提供参与科普知识以及文化活动的机会,让群众在科技馆,将科学知识作为拓展群众文化视野的载体,这样有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内涵。
2.2丰富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
科技馆在向群众进行文化知识科普过程中,应采用适合群众接受的形式,并且通过不同的形式,可以使群众更好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并且在不同形式中感受文化的魅力。现阶段,科技馆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过程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为影片播放,二是开展活动,三是知识讲解。在影片播放形式中,科技馆为群众设立影片播放环境,在播放环境中,以影片的方式向群众播放科普内容,在科普内容中,会融合更多的传统文化,让群众同时进行科学知识和文化学习。科技馆在播放影片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设备,向群众呈现出更加真实带有科幻色彩的内容,让群众在观看影片过程中,获得科普教育,帮助群众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科技馆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科普剧、科学实验等,活动形式中运用趣味性方法,将科普知识与活动进行融合,增强科普知识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激发群众探究科普知识的兴趣,在产业科普教育过程中,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在活动中,群众会形成科普意识,有助于文化活动对群众的文化意识进行引导,让群众以文化活动的视角,理解和感受科普教育,增强群众科普教育的体验感。采用讲解知识活动的形式,科技馆在每项科技成果展示期间,需要安排讲解员负责科技成果的讲解工作。在讲解科技成果过程中,讲解员以故事的形式,将讲解过程体现出文化活动内涵,一方面利用文化活动能够集中群众学习科普知识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可以陶冶群众的文化情感。
2.3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我国十分重视科技教育,在许多地区投入较多的精力,用于科技教育建设,利用科技教育资源,加强基础群众文化建设。但是应注意的是,偏远地区科技教育资源有限,在进行科技教育建设过程中,应以科技馆为基础,使科技教育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同步进行。此外,各地区应对科技馆的使用方式进行变化,采用流动式科技馆的方式,在不同地区向群众提供学习科学知识的条件,在进行科技教育过程中,突显精神文化内涵,让更多的群众在精神上认同科技教育,在参与科技教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在文化活动中学习科技知识,并且提升群众的综合素养。
2.4加强宣传工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群众的时间有限,多数群众会减少前往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科技馆应采用多种方式,如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免费参考科技馆的机会,使更多的群众进入科技馆,学习科学文化精神。此外,在以免费开放为宣传方式的同时,还应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介,通过互联网向群众介绍科技知识,使群众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宣传工作,使科技馆可以对科普教育进行扩大宣传,引导群众参与科学教育,在参与中使文化活动体现出创新发展的特点。
3加强科技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作用
3.1加强科普基础建设
科技馆在向群众开放过程中,要为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需要科技馆采用多种方式,向群众详细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通过采用的方式,使科学文化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群众,提高群众的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使更多的群众理解科学文化知识,科技馆在采用多种方式的同时,还应加强日常科普基础的建设,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这样才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活动环境。许多科技馆在加强科普基础建设过程中,会在科技馆内部设立形式和主题,体现出多样化特点的展厅,每个展厅向群众展示不同的科技成果,每个科技成果,均由专业的人员向群众进行介绍,介绍内容包括科学成果的研发过程、应用过程以及创造的价值,让群众对科技成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科技馆加强科普基础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使科普基础设施的形式更加丰富,使群众在参与科学文化活动时产生更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使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众中间更好地传播。科技馆应以科普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大科普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投入过程中使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更加丰富,以便满足群众各类的科学文化需求。此外建立健全的科普基础体系,会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活动环境,让群众在环境中,可以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3.2加强宣传工作
在不同地区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外,群众的文化水平也会对科学文化活动发展产生影响。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需要科技馆作为基础,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采用形式丰富的宣传,如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可以将正确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群众,使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消除群众产生的伪科学思想,另一方面能够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在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有助于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只有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3.3加强公共服务职能
科技馆具有公益性特点,在社会上会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在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科技馆应加强公共服务职能,有效满足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在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过程期间,科技馆应转变单一的发展理念,向科技馆内增加更多的资源,使科技馆具备多元化发展能力,多元化发展会向群众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扩大科技馆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科技文化活动。此外,为要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应将群众为科学文化活动的主体,以群众的角度,向群众提供合适的服务,使群众可以进入到主动状态,让群众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参与科技馆的建设,使科技馆的科学文化教育功能不断增强。
4科技馆对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意义
4.1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
在科技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过程中,科技馆应在原有工作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多种创新形式,以创新形式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让群众在创新的文化活动中,既能了解多个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利用创新形式,使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创新形式中,科普展示、临时展览等应用较为广泛。在科普展示过程中,将应用广泛并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科技产品,采用互动操作或者体验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到科学文化活动中,在科学文化活动中,群众观看到科技产品,会对科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在不断探究中,群众会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以及产生的效应,有助于增强群众的科学素养。
4.2使群众成为建立科学文化氛围的载体
在科技馆传统的运行模式中,由于科技馆具有公益性特点,创造是经济效益,难以维持科技馆的正常运行,并且政府部门投入的资金较少,使科技馆的科学文化氛围,无法吸引群众。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为重要,科技馆应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群众应用较为广泛的科技成果展示出来,使群众以生活角度近距离体验科技成果,使群众成为科普教育的参与者,群众在参与过程中,会自身产生参与科学文化活动的意识,在不断地参与中,群众会使科学文化活动氛围更加热烈。科技馆应做好引导工作,让群众发挥主动作用,调动群众的力量,带动更多的群众进入到科技馆,在科技馆营造的科学文化活动氛围,延伸至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馆的支持力度,采用校馆合作或者企管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和企业职员,在科技馆参与科学文化活动,从而实现群众科学素养快速发展,将群众自身作为文化氛围的载体,进一步增强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馆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应将科学教育与文化活动相互融合,采用多种方式,对科学文化活动的内容以及发展形式进行优化,组织群众参与到丰富的科普活动中,在科普活动中为群众提供具有灵活性特点的科普教育服务,让群众在科学文化活动中,接受科普服务,通过服务,既能增强群众的科普文化内涵,使所形成的科学文化氛围,影响更多群众的科学思想,还能以科技馆为依托,丰富群众的科学内涵,促进群众综合素养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钱雯.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6,(8):297.
[2]潘玉.浅谈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与策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5):247-248.
什么是数字科技馆?它是由科普单位建设运维,以科普为天职,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向民众普及科技知识的网站,多数有财政资金支持。
我认为数字科技馆不应是将实体场馆展品数字化克隆,也不应是科普游戏或视频堆砌成的仓库,数字科技馆与相似网站的区别见表1。
地方数字科技馆应该是什么样?
地方数字科技馆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和内容都没有规定的要求和范本,早期建成的有山东数字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等,投资巨大。
地方数字科技馆总体内容定位和规划
大百科全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
假如查找一个生词或不熟悉的内容,相信多数中国人会首先想到上网“百度”一下,这个网站是以搜索为手段,由网民自由选择搜得内容为解答方式的网站。国外最受欢迎的“网络百事通”同样也不是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而是“谷歌”(google)和“睑书”(facebook)。
不做大百科全书的果壳网,目前仅16个重点主题,加上小组和问题,看上去非常零碎,远不如某些大型科普网站系统和权威,可“果壳”短小有趣的内容却深受网友喜欢,这是为什么呢?
web2.0时代数字科技馆的核心内容:关注人与科技的关系,从网友关注的角度去做内容
百度为什么受欢迎?能找到有用的东西是关键;果壳网为什么受欢迎?提供有益有趣的科学知识是关键。
果壳网的成功是网站定位于关注人与科技的关系,并以此为核心去梳理组织内容。仔细研究“果壳”主题、小组、专题和问答,所有栏目、系列和内容都无不是从各个角度关注人和科技之间的那些事。
数字科技馆应该向“果壳”学习这种思路,依托实体科技馆的展览和活动,提供网民真正关心和需要的内容,而不是为了科普而科普——硬塞一堆生硬呆板、无用无趣的数理化知识给大家,把科普网做成知识摆设网。脱离时代背景和人文关怀的枯燥理论是很难吸引人的。
web2.0时代要求我们了解和掌握网友的个性需求,要求数字科技馆符合如下定位:以浏览者个人为数字科技馆网站服务的中心,内容更精致、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不能延续以前大而全、以自身为中心的定位,百科全书式的网站已经过时。
地方数字科技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聚集人气的方法
实体馆与数字馆共同的主要目标受众:青少年
网民是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青少年居多。他们渴望通过便捷的方式快速获得新知识,对新鲜事物勇于探索、易于接受,理应成为网络科普的主要受众。而青少年也正是地方各实体科技馆的主要目标受众,两者目标受众是一样的。
通过实体场馆“粉丝”聚集网站人气,加强网络科普黏性
每座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他们热爱科学,有与科技馆及其他爱好者交流的内在需求。建议地方数字科技馆仿照“果壳”聚集“果粉”的方式来聚集自己的“科粉”。会员制是有效聚集“粉丝”的好办法,假如场馆一年有50万游客参观,经过宣传通过场馆渠道了解和参与数字科技馆活动的游客一般不会低于5%,也即25000人次。把这么多“科粉”聚集起来,保持紧密交流和沟通,对于实体科技馆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开展任何科普活动都不用愁人气不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以及与实体馆活动结合,利用地方数字科技馆网站积分换票、换纪念品,不同等级“科粉”享受不同级别折扣、优先获得实体馆各类线下活动优先参与权等形式,不断吸引“科粉”,增强他们对实体科技馆的忠诚度,加强黏性。
通过网络科普提升实体场馆形象,吸引网民参观场馆
地方数字科技馆各种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科普知识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加之网站内容与科技馆的内容相契合,必定会把这部分网民吸引到实体馆参观。如同淘宝网站里网店与实体店的相互依存关系,数字科技馆通过网络科普,提升了实体场馆的形象,与场馆和展品形成互动呼应,特别是新闻热点时事和科普有关联的,地方数字科技馆可以及时结合实体场馆内展品进行网络科普,如春晚的魔术节目就有科技馆里常有的“隐身人”展品,对于没有参观过科技馆的网民,这就是吸引他们的兴趣点。
数字科技馆的优势
从时间和功能上延伸地方场馆科普教育的时间和形式
地方数字科技馆延伸了实体科普场馆的科普时间,可24小时举办科普画展、调查投票、竞赛游戏等线上活动,随时解答观众对实体场馆常展、临展、讲座、培训等关心问题的咨询。
地方数字科技馆还可从功能上拓展科普的效果,科普知识上可以做到比实际场馆里更广的涵盖,内容更充实、更有趣;表现形式上采用文字、图案、flash、视频、增强现实等多种表现形式演绎科普知识;互动方式上运用文章、游戏、问答、社交等多种形式与游客沟通交流。
热点科普内容的及时制作和,做快速而专业
的地方科普传播者
数字科技馆要做网民最关注的科普内容,内容控制十分关键。“它对操盘者、编辑有着更高的要求,必须拥有良好的学科积淀,并且擅长挖掘学科领域的写作者,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姬十三”同样也认为,内容是果壳网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政府加强效能建设,对科普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速,而地方实体科技馆常设展区改造更新最快也需要一年的时间,临展最快也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那么快速有效低成本的科普传播媒介是什么?是地方数字科技馆。网络是最快速的媒介,在当前传统的纸媒、广电等已逐步被网媒所替代的大环境下,数字科技馆的免费、及时、交互、全面、方便、最接近真实等优点是上述媒体无法企及的。
果壳网在这方面也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他们根据新闻热点引出科普话题,制作专题互动,这些正是地方数字科技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通过线上科普解答网友疑问,可以很好地补充馆内科普展品与社会时事脱节的短板。
政府要求科技馆把科普工作做到快速有效,而地方数字科技馆尤其适合帮助政府解决化工、食品、环保等方面的科普难题,对地方老百姓的困惑和忧虑通过科普的方式加以缓解,减少和避免出现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如何宣传推介地方数字科技馆
如果留意,你会发现果壳网宣传的主要渠道是:活动、媒体和微博。
线下活动与网友面对面,有利于扩大数字科技馆的影响,如专家报告会、科技研讨会、科普看片会等,现场宣传的优点是真实,但限于人员场地限制,一般每个月最多只能安排一到两次。
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量目前还不可小觑,除了普通新闻外,与地方报纸、电视台合作推出科普知识解答专栏或科普报告会视频等也是非常好的传播方式。
除了活动和广告,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功能已经日益强大,“果壳达人”们经常在新浪、腾迅和转发“果壳”信息,在优酷等视频网站上也不时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总之,酒香也怕巷子深。
@地方数字科技馆的人力安排
专职专心专业的运营团队
网络科普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追赶时代的攻坚战。从“果壳”、山东数字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的成功经验来看,专职团队的效率高、工作延续性好、责任心强。
地方数字科技馆的运营团队最低不宜少于3人,可以勉强维持日常内容维护更新;lO人团队是较为理想的;1名程序员、1名美工、2名摄录采编、2名内容编辑、2名活动策划、1名外宣、1名主管。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数字科技馆的运作才会规范有效,
平等和谐沟通的工作环境
地方数字科技馆鼓励平等、开放、活泼的氛围,避免官僚、等级、身份的恶疾,这将有利于团队的成长,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这是所有事业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果壳网的启示
除了上述,果壳网还有如下优点。
·“果壳”的界面不够纷繁复杂,但一定是干净整洁的;
·“果壳”的内容不够包罗万象,但帖子一定是精妙独到且新鲜时尚的;
·“果壳”很少使用严谨学术词语,但词语绝对够辛辣、够新潮、够通俗;
·“果壳”注册用户不求数量,但用户必定是高忠诚度并积极交流的;
·“果壳”从不追求访问和投票量,但网友口碑胜过任何竞价和排名;
·“果壳”运营资金相比官方少得可怜,但资金使用一定是高效务实的。
综上,建议地方数字科技馆建设运营关注以下6点。
①初建时结构合理、页面清楚明了即可,过分花哨和面面俱到难以突出重点;
②促进社交和互动,因为这是web2.0时代;
③内容可不追求“大而全”,“小而精”更有地方特色;
④需注意时效性高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⑤让专职人员组成运营团队来做数字科技馆,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⑥地方数字科技馆要用多种渠道宣传自身。
果壳网的建站理念走的是“明星”专家带动“小白”群众了解和热爱科学的社交科普道路,它的成功,得益于“简约的网站风格”+“科学的内容定位”+“时尚的话题营销”+“专业的运营团队”。
关键词:科技馆 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33-02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科技馆事业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
1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馆事业发展近况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迫切,科技馆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技馆逐渐成为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科普事业投入经费不足15亿,到近10年间投入经费已接近100亿。据《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拥有科技馆259座,其中,省级科技馆31座,地市级科技馆138座,县级科技馆90座。
1.2 科技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技馆的场馆设施可以通过国家投资一次性完成硬件建设,但是摆在全国两百座多科技馆面前的是新建、改扩建后的科技馆的管理与运营,科普活动的开发与设计,科普展品、器材的升级和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问题。科技馆作为一个展教结合的科普公众场所,展与教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硬件建设完成后进行有效的,配套的软件建设,是关乎科技馆能否适应未来科普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管理运营、开发设计,研发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实现的关键在于科普人才。科普人才俨然成为衡量一座现代科技馆软实力的标杆。
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及需求
2.1 什么是科技馆科普人才
科普人才,首先是从事科普工作的实践者,同时应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和科普专业技能,其次在科普实践工作中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为科普事业做出或愿意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从科普人才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普人才是一种具有综合学科专业素质的科技实践人才,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表明,科普人才不是可以通过单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习所能培养出来的。
2.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科普事业起步较晚,早期没有针对性的部门、机构来培养,在现有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才队伍里,许多人都是通过长期工作实践成长起来的。从总体上,我们科普人才队伍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科普人才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形势十分严峻;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向基层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培训人才缺乏。
随着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基础薄弱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从我国科技馆设立开始的运作之初,以事业单位体制的运营模式的科技馆人员配置存在着重管理轻科研的趋向。长期以往就导致了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中专业人员比例不高,而在新一轮科技馆新改扩建过程中,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引进的时日尚短。
(2)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复合性人才缺乏。在科技馆的内部人员调控,在职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体制问题,使专业技术员难以得到综合成长,在一定程度制约专业人员的成长空间。
(3)科普事业单位体制下难以留住人才。现在有科技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后和缺失,加上薪酬待遇等问题,让真正人才难有发挥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人往高处走的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3 科技馆未来科普人才的需求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普教育的公益窗口,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的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以培育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识,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所以,科技馆未来发展需要应备以下几类人才。
(1)创新型管理人才。科技进步在于创新,科普事业的推广与运营同样需要创新来促进发展。在传统行政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科技馆的发展,传统体制的限制与约束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科普知识日益的增长的需求的矛盾需要富有创新理念的管理者对新局势进行破冰。
(2)科研型技术人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生产”的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以及未来科技馆的需求定位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研发能力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有竞争力和发言权。科普教育的专业特点也要求,科技馆的科研人才是综合性的科研人才,可以不需要精通一个领域知识却需要把几个领域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3)专业型策划人才。一个科技馆的管理水平与科研技术水平怎么能够体现以及科技馆的科普成果怎么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这都需要一个好的策划。专业的策划人才不仅深谙科学技术的知识,也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市场的脉博,策划出与时代气息符合的科普教育活动项目。
4 科技馆科普人才培养路径
近十年的发展,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效,科技馆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科技文化需求与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化,而科技馆的人才结构却没有太大变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因此,培养一支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专业强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是当前全国科技馆系统势在必行的重点工作,是巩固全民科普建设基础,实现科技馆工作蓬勃向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科技馆未来人才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4.1 转变观念,为科普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前提,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人才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科普人才有应从工作转型,人事制度和文化建设等三方面来着手营造适应成长环境。
(1)场馆转型,从行政科普向科研科普推广转型。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与科研教育一直存。在科技馆还需要自负盈亏时期,重行政轻教研是一些客观条件造成的,而随着国家对科技馆事业的大力投入与支持,生存问题已经不是困扰现在科技馆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好发展机会,从行政为主向科研教育转型成为科技馆发展重要方向,从而促进专业技术的科普人才的成长。
(2)完善人才交流制度,有利于复合性人才成长。基于行政划分的业务部门,不利于科普人才的综合性成长,基于项目设计的矩阵部门结构可以让部门人员迅速成长成为熟悉各个业务领域的多面手,但在现有体制下难现实的部门设置调整,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成为短期解决科普人才复合成长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在各业务部门的实践和煅练,才能让管理人员懂技术,技术人员会策划,策划人员能统筹,进而形成一个大综合的人才成长环境。
(3)增强科普场馆的文化建设,营造团队和谐氛围。科技馆作为国家的科普公益的机构,是肩负着民族使命的,,这就意味着从事科普公益事业不能与市场经济利益相衡量,培养科普人才的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关爱,共同促进文化建设,让科普人才成在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工作生活,做到用情感留人,文化留人。
4.2 完善在职科普人才培训体制
(1)建立建全在职培训体系,为科普人才做好职业规划。在职培训是科普人才继续深造学习的主要手段,科普人才的成长模式决定了在职培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在职培训的频率也会影响到人才成长的效益的问题。所以,为科技馆员工职业规划的成长计划,完善在职培训体制,不仅易于科普人才的成长同时增强科普人才在科技馆的归属感。
(2)加强馆校合作,推动科普人才培训的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在科学技术学科上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科体系,丰富的师资和理论创新成果,借助高校优势资源来人才培养服务,可以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可以在知识上进行系统性培养,以弥补科普人才偏专业上的不足。
(3)加科普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科普实践项目发展。以项目促实践,以实践带发展的人才成长模式,很好解决了科普人才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转接,可以有目标有阶段促进科普人才的成长。
4.3 推进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实施
科普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业项目需求到基层普及推广,科普人才在不同领域、地区的类型划分和层次划分都有所不同。科技馆作为以场馆展品基础的展教科普场馆,科普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对硬件环境熟悉,还需要懂得利用硬件设施进行持续的软件开发,然后通过一系列科普项目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带动所有人员联动成长,从而逐步把整个科技馆打造成基础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反刍科普人才的持续成长。在中国科协的《科普人才规划》中对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提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和战略要求,在整个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框架里,如何设立多方面全方位的不同层次科普人才的培养项目和实施,如何搭建起整个培训、服务和交流的平台使其发挥枢纽作用是整个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
5 结论
科普专业人才是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普服务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主题的策划、科普知识的传播等都在越来越需要植入科普专业化策划理念人及一定数量的专业策划人员的参与。我们在广泛动员现在社会各行业阶层的力量组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普服务志愿者队伍是提高现科技馆科普服务工作的捷径,同时我们应该尽快推进和完善科普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是促进科技馆事业及全民科普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任君福.科普蓝皮书――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2-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任君福,高宏斌.中国科技传播与普及报告[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科教活动;学校;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E8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8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馆事业也迅速兴起。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阵地,其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日益显现。面对观众日益增长的科普参观要求,就需要突破科技馆发展的瓶颈,必须要突出特色,不断创新科普方式方法,来满足社会公众对科普场馆的期待和科普知识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科技馆对公众的吸引力。而如何转变旧有观念,创新思路,探索一条适合现代科技馆发展的展教模式和科教方式,是目前科技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科技馆的科普方式应做到“与时俱进”
科技馆要想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要从传统中的展教模式中解放出来,要解放就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的科技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橱窗式的展览,对于参观者而言,倘若浏览这样的橱窗式展览其结果大多是走马观花,受益不是很大。因为隔着一层玻璃看到的只是一个实物附带着文字,或许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可能有些字还不会认,他们收获的也许只剩下脑海中出现枯燥乏味的说明性文字。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对传统科技馆以往发挥的作用作出否定,而是要强调科技馆需要与时俱进,要出陈推新,做到“扬弃”,科技馆如果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态势的话就会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势必将和科技馆的终极目标―普惠科学知识,推动社会发展相背道而驰的,而科技馆是青少年从认知科普过渡到科学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平台。科技馆要想有全新的创新,就要向社会化靠近,它不再纯粹地作为科普知识宣传媒介,而是一个面向社会各个层面人群的知识实践的大工厂。
2、科技馆开展科教活动的方式方法
2.1 科技馆的科教活动应分析观众类型
科技馆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缩影。正是因为有社会化职能,脱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科技馆的科普必须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各类人群,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有区别性地提供科普服务,为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教育活动。因此,科技馆在开展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各种科教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等特点,对观众的种类加以分析。曾经有专家将科技馆比作科学技术知识的大工厂,而这个知识大工厂所适合的人群也是要与之相匹配的,根据当前参观人群主要可以归类成五类:学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特殊人群,普通大众。面向不同群体,他们的学习内容也是不一样的。
2.2 科技馆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科普活动
面对不同层次的观众,科技馆的辅导员在开展观众类型的区分,兴趣爱好调查后,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活动设计和安排。比如,面向学龄前儿童,就可以采用相应的科学教育活动。因为学龄前儿童思维、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不成熟,他们首先应该学习社会交往,以游戏的方式学会分享合作帮助等,所以科技馆在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科教活动中,以开设游戏课程为主,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入科学概念,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如场地、器具、教具、模型等等,又可以寓教于乐,让年幼的孩子对科普有个初步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增加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特殊人群――先天有缺陷的孩子如盲童等等,他们很少能感知外面精彩的世界,而科技馆具有特色的实验课如“奇妙的声音”等,以及依赖它独特的科技设备如4D电影,可以让他们从其他感官感受世界的奇妙。对于大众群体,科技馆的作用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素质,大力开展民生科普,推进科普惠及民生。
对于学校的中小学生,开展科教活动室要注意“馆校结合”,实现科技馆与学校充分合作。作为学校校外的科教第二课堂,学校老师可以先设计课程内容,然后同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联手合作,开展一些活动。科技馆依据学校的设计方案,进行有目的、有方向地的拓展。这种拓展,既要依照学校老师的设计要求,又要结合科技馆自身的特色和科学资源,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学校学习兴趣,填补学校科教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该活动提高科技馆的知名度,实现科技馆服务大众,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当然在开展这类活动,对工作人员除了专业素养有所要求,在职业素养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有爱心和耐心。需要指出的是,学校的科学教学和科技馆是有所不同,有所区别,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活动不能照搬书本知识,套用学校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趣味性、多样性、拓展性上下功夫,同时通过这类活动让孩子从书本上解放出来,因此还要增加动手和实践与体验环节。例如,科技馆利用多种实物讲解,进行操作演示给孩子观看,然后让孩子亲身实践,亲自动手去体验,通过这种方式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科技馆辅导员可以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写总结感想,双管齐下,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记忆在课堂上学习科技知识,构建相应的抽象模型,增强学习信心。不仅如此,科技馆开展面向学校学生的科教活动还可以增添社会、人文的信息在其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应该与生活接轨,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最丰富,所以课外知识的拓展是必不可少,而广泛的了解可以让他们决定以后专攻的领域是什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肯定大有益处。而介于这些,科技馆应该要让员工学习更多的科普知识(当然可以进行专业的培训),最好能引进各类专业不同的人才。还要提出的一点是工作人员不要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不能学生想了解什么就解答什么,或者让他们自己先进行摸索,先思考,然后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再实施帮助,其目的就是强调动手动脑,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总之,科技馆面向学生发挥的作用是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使青少年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3、科技馆的社会化还应与国际接轨
经济;科技馆;运行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61-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历来都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各项事业都已经处在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对于科技的需求还是在不断的增大。因为科技的发展进步对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营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知识,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我国人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科技馆的运营以及建设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完善,所以在我国各项事业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去创设一个好的科技发展的环境,尽量通过科技馆的良好运行提高人民的科普知识,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
1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以及重要价值
1.1我国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从本质上来讲,科技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它的建立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提高人民大众的科普知识水平,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当然科技馆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展览科技作品,进行培训教育以及实验性的教育,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就社会职能上来讲,科技馆主要是科学普及教育,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用多样性的科学传播手段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科学素养,不断的培养大众的科学思想、方法以及科学精神。
1.2我国科技馆运行的重要价值:科技馆作为一种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的科技产品的展示窗口。进行科技馆的运行与建设一方面不仅可以让科技展示的舞台变得更加的阔大,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宣传中让我国国民的科学技术知识得到更大的普及,让他们在科技的引领下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2经济发展下科技馆运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科技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行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科技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
2.1科技馆的总量相对来说不足: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的提升,也关系着国民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科技素质的提高。而在我国的科技馆的建设中却存在着科技馆的总体数量相对不足这样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更是显得严重的不足。就像是在美国,全国拥有560多座科技馆,也就是每41万人就拥有一座科技馆;在日本,科技馆的人均拥有量是每38万人拥有一座科技馆;而在我国,则是每312万人才可以拥有一座科技馆。由此看来我国在科技馆的总量上面还是有所欠缺,人均保有量严重的不足,也就是说我国的科技馆的提升空间很大,所以在科技馆的运营中这就是一个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2体制陈旧,机构太过于臃肿:我国的科技馆作为一种公益性非盈利的机构,其体制的完善与科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科技馆的运行状态。而在我国现经济形式下科技馆中存在着体制陈旧并且机构臃肿的现象,对于机构中的人员也是存在着岗位设置不合理并且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体制中在人员的设置方面存在着二线的行政人员居多,但是专门的科技馆运营人员的缺乏,所以就导致在每年科技馆在人员很多的基础上行还要进行人员的招聘,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人员的随意流动,并且也增加了科技馆运营的费用,对于科技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负担。所以,在现今的经济条件下,对科技馆进行体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也是促进科技馆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2.3在展品的维护方面更新不及时:科技馆内的产品跟别的产品不同,由于它在不断的展示,所以就需要对它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并且也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科技产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也才能够不断地吸引民众的注意力。可是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中,一方面由于科技展示品本来就对维护的要求高,一般对展示品的维护完好率要达到90%以上,在另一方在进行科技馆的管理中对于一些展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够及时得到维护,这都给科技馆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也让科技馆在现实的运作中并不能够发挥自己该有的作用。
2.4自身造血不足市场竞争力低下:我国的科技馆一般都是属于事业编制的,所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的是财政饭。这个财政饭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好吃,但是在吃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像是在科技馆的营业中,他们的收入一般只是来源于门票,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教育的改制,门票这个收入总有一天也会被剥离,所以对于我国科技馆的经济来源也就会出现问题。并且我国现在正处于改制的阶段,科技馆这个对于政府依赖性特别强的机构,总有一天也不能够被政府一直养着。所以科技馆的运营必须要自己寻找出路,应该提高自己的造血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做到独立的经营。
3经济发展下科技馆运行的对策探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馆的科学以及优良运行离不开自身的不断改革以及尝试,也离不开对于问题的不断解决。所以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对我国的科技馆的运行方式以及体制方面进行完善,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馆的社会价值,也有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
3.1各方筹措基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生存能力科技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在我国科技馆的建设都是政府出资建立,这对政府来说在财政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科技馆自身的积极性的提高。所以在我国的科技馆的建设中,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融资,引进企业、个人以及其它的社会群体的商业资本,从而让科技馆的建设以及发展市场化,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提高其生存的能力。其次,在科技馆的建设中还应该完善其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科技馆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各科技馆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大力的完善基础设施,让科技馆真正的做到完善,然后提高给大众更好的科技产品的展览以及科普知识的普及。
3.2进行体制改革,促进发展,提高竞争力: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科技馆发展与完善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部分,也是科技馆顺利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科技馆体制改革上,要注重人力资源方面的改革,对于人才的引进方面要注意专业性以及技能性,而不是让很多的人都集中于行政的工作方面,出现冗员的现象,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以及馆内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管理方面应该科学的设置人员岗位,按照岗位的设置招聘人员,让整个科技馆的运行都在一个科学以及可控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科技馆教育;学校教育;区别;优势;途径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在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学校和科技馆都作为普及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区别,如何针对两者的不同,寻找科技馆教育的发展方向,使科技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素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代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区别
1.1教育内容
1.1.1学校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内容系统性强,知识结构清晰,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教学过程,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全面。可以说学校的任务是系统全面传授精准知识[1]。同时由于学校教育受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规范,其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不能轻易发生更改。
1.1.2科技馆教育内容
科技馆的展品展项一般是按照专题类别设置的。以我馆为例,其展教内容涉及到物理、数学、计算机、生物、交通运输,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仅就物理方面的展品来讲又细分为力学、电磁学、声学等诸多专题。每一专题的展品都从不同层次,以不同方式将该专题涉及到的内容详细、形象、直观的加以展示,学生也可以通过介绍观摩,参与体验等不同方式将某一专题性内容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加以学习掌握。同时由于不受教学大纲等制约因素,科技馆教育的内容更具有灵活性。其内容可以涉及到学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涉及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更可以涉及到时下社会热点等。
1.2教育形式
1.2.1学校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形式一般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同学听讲的形式为主。教师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知识讲授。
1.2.2科技馆教育形式
展览教育是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一般有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参观者通过参观、体验展览项目,学习科学原理,掌握科学知识。展品展项涉及内容灵活且专题性强,可以随时根据社会热点、学生盲点等设置展览教育。动手实践也是科技馆的一项重要教育形式,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亲自动手,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制作出各种精美物品。如我馆动手实践项目涉及到机器人、陶艺、赛车,动漫、小车床等各种类别。在这里,学生可以充分锻炼动手能力,通过老师对操作要领的讲解,学生可以在短短一节课中完成实践项目的制作。科技馆还可以通过聘请各领域权威专家,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该学科有关的知识或发展动向,能够使学生更系统深入的了解相关学科内容。如可以根据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聘请教育专家,通过讲座,系统讲解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学生和家长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既解决了自身的困惑,又了解到该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科普大篷车作为流动的科技馆,特别为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师生送文化、传科技,解决了部分地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来科技馆实地学习体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1.3教育主体
1.3.1学校教育主体
学校教育的主体一般是各个专业的教师,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1.3.2科技馆教育主体
科技工作者是教育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讲解员,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等,通过展品展项,动手实践,剧场表演等形式,传播文化知识,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馆也可以通过聘请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将各领域研究成果,最新动向等以讲座、演出、咨询答疑等各种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使学生在听讲和交流中学习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另外科技馆还可以聘任中小学的在校教师,他们对各自领域课堂教学内容十分了解,可以充分将学校教学中的内容融入到科技馆教育中。科技馆可以经常与中小学在校教师交流合作,有助于加强学校教育与科技馆教育的融会贯通。
1.4教育对象
1.4.1学校教育对象
学校教育的对象一般仅限于该学校内各年级的学生,范围比较小。
1.4.2科技馆教育对象
科技馆教育的对象没有限定性,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仅就学生这一主要群体来说,可以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同时科技馆还可以通过科普大篷车、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形式,将科学知识传送到偏远贫困地区。可见科技馆教育对象范围较大,覆盖面广。
2.寻找科技馆教育的发展方向
2.1组合式专题深入
2.1.1多种形式的模块组合
由于科技馆教育专题性强,且教育形式多样,故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做组合式的深入认知体验。针对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等,结合科技馆不同的教育形式,策划出不同专题的活动内容,以模块组合的形式,使学生对某一专题有透彻的认知与体验。
2.1.2同一内容的随机组合
针对同一教育内容,由于组合形式的不同,展示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发挥的教育意义也可以有所不同。例如同一场科学实验科普剧,将其组合到不同主题的活动中,其向观众展示的侧重点和形式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将其组合到以科学探秘为主题的活动中,科普剧的重点要向观众展示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而如果将其组合到以锻炼能力为主题的活动中,科普剧要以学生共同参与演出为形式,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2.2流动式资源共享
针对不能实地来科技馆参与体验、认知学习的学生,科技馆可以充分发挥其不同的教育形式,利用科技馆的流动性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科普大篷车是科技馆实现其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不定期地将科普大篷车开到全省不同市县地区,把科普知识带到当地,学生通过展品展项,科普教育片等形式学习科学知识。科普表演剧也是科技馆实现其流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科普剧的前期策划,编写,排练等都可以在科技馆内进行,当准备成熟,科技工作者和参与演出人员就可以携带简单道具前往当地进行实地演出。学生在观看表演剧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知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科普教育形式。
2.3多元化全面培养
由于科技馆教育内容灵活且以传播科普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为教育目标,因此科技馆教育方向可以多元化。在开展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也应该相应开展。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宣传日,纪念日,结合社会重大事项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3.寻找科技馆教育发展方向的意义
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场所,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将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有效地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解决学校课堂教育不易解决的问题[2]。由于学校教育和科技馆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针对区别寻求科技馆教育的发展方向,让科技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素养方面更好的发挥优势作用,是当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科]
【参考文献】
“微讲解”,道德、人文、科技,时时有亮点
“微讲解”与每天固定三个时段的全程讲解有机结合,使科技馆的科普讲解更加灵活多样,做到了时时讲解、处处讲解。“微讲解”结合热点、时事和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每周确定一个讲解主题,为错过全程讲解时段的参观者提供面对面的时时讲解服务,使参观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前沿的科普咨询。如:近期的微讲解主题是“镉”,在微讲解展品“机械传动博览”时,科普辅导员由采矿机联系到采矿业,进而引申到近期广西柳江的镉污染事件。因为镉是生产塑料制品的稳定剂,由此呼吁参观者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
同时,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在“微讲解”中实行微笑服务、沟通服务,每位科普辅导员都有一本服务沟通记录本,及时记录参观者的问题和科技需求,做好后续的沟通服务工作,最大限度的照顾到每一位参观者,切实做到每周讲解内容不重样,时时有新意。“微讲解”有效地提高讲解服务的总人次、讲解形式更为灵活可控,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微新闻”,大事、小事、身边事,事事有科普
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借助小小演播厅展品推出“微新闻”,在演播厅外的玻璃墙壁上悬挂的32寸液晶电视,能清楚地显示演播厅内的互动播报活动。“微新闻”以“短、灵、快”为特点,每周确定一主题,现场选取小朋友担任小小播报员,与科普辅导员一起采用提问、对话等形式共同播报微新闻,小小播报员还要播报一条自己了解的科技信息或科普常识。
在演播厅外等候的家长通过液晶电视看见孩子的表现都异常兴奋,许多家长和孩子都成为“微新闻”的粉丝。4岁的小小播报员童童绘身绘色介绍了首府BRT带来的种种便利,但由于各种不文明行为使部分站台设施损毁,呼吁大家要共同爱护公共设施,做一名文明的乘客。另外,她还介绍了一则关于“水过敏”的新闻。“微新闻”播报的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演播厅。“微新闻”播报活动呈现出人人都愿积极参与的“草根秀”特点。
“微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天天有新奇
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制作了两台“微实验”科普流动车,不定时地穿行在三个常设展厅,针对青少年等特定人群开展趣味生活小实验、科技小制作、近景魔术表演等。直观、生动的展示科技现象,揭示科技原理。
近景魔术“点水成冰”,将“水”在室温下倾倒出来,会瞬间结冰,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还会发热,这是利用化学物质乙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而形成的奇妙的现象。生活小实验“黄页的故事”中,将两本黄页的纸张交错叠放后,4个大人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原来这些纸张叠放所产生的摩擦力,就连2台拖车都对它们无计可施。科技小制作“创意飞机”,启发青少年打破常规,制作圆筒状、三角状等造型各异的飞机。
关键词:科普传播 大众媒体 新媒体 策划 立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3-02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普场馆。上海科技馆作为国内较早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普场馆之一,于2001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如何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有重点、有选择、有效果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特别是让公众受到科学精神的启迪?这是我们科普工作者一直苦于思考和着力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从传播学分析科普传播的内涵与特点
1.1 传播学与科普传播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以大众传播为主。
任何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肯定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曾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一个是“刻板成见”。前者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后者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科普传播也属大众传播的范畴之一,是现代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传播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使公众能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并自觉运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切身体会到,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日渐亲民化,科学观念也越来越深入融合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但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科学精神,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播的缺失。
1.2 科普传播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迅猛到来,由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数量发生急剧变化,也造就了科普传播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信息传播量巨大,促使科普传播开始走分众化、专业化之路:
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受众细分,科普传播正步入走向专业化、分众化。针对所要传递的科普知识特点,细化目标观众,运用更加专业细分的媒体工具,可吸引到与其条件最相匹配的观众前来参观,更有利于其自觉接受科学知识普及,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2)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促使科普传播开始注重运用新媒体;
具体表现为: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等第四、五媒体的逐渐崛起,新媒体己成为公众日益广泛使用且喜爱的工具。其优势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使用便捷。
(3)信息技术多样化,促使科普传播方式创新,注重互动体验。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更加注重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如:博客、微博等迅速火热,它们具有:互动性、纪实性、快速性、国际化、个性化等特点,适应了大众的全新需求。
2、我馆利用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做法与经验
上海科技馆建立近十年来,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不断提升与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2009年我馆从英国引进的迄今为止以“外星生命”为主题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外星生命探索展”为例,根据我馆公众调查显示,网络(包括本馆及其他网站),已成为吸引大众的不可忽视的媒体手段。
2.1 科普传播注重内容与对象
传播效果好坏实质上取决于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将科学内容传播到位,这样才能产生最佳传播效果。从传播层次上,可分为:
(1)浅层传播。即:馆即将或正在举办的科普展览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的传递。传递要求:快速、覆盖面广、准确,不求深度解读。适宜对象:公众。
(2)深层传播。即:将展览或活动所蕴涵的科学内涵、意义及展览中未曾揭示的更深层次的科普知识等,向公众予以深度解析。传播要求:在时效性上稍差,但是注重深度挖掘与剖析。适宜对象:专业性强、指向性明确的公众。
我们也可做好传播对象的细分。如:我馆在2006年引进推出的极致探索科普展,偏重于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观众,白领、高校师生等,可重点在时尚类、高校媒体平台上加强宣传:在2010年刚推出的“彩虹儿意乐园”展区,则偏向于低龄儿童,可重点在亲子类、教育类媒体上加强宣传。
2.2 科普传播注重创新
为进一步追求传播实效,增强传播力度与广度,我们除了传统传播方式(如:新闻会、开幕式等)外,必须注重策划性新闻。即:在传播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借鉴营销手段,不断创造让大众眼睛为之一亮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点。
新闻已进入一个策划的年代。要改善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影响力,更好地传播科学理念,必须加强科普传播的策划。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整体包装、立体传播的方式。
(1)寻找展览活动最大亮点,策划科普传播
抓住引起公众共鸣的亮点,将传播效应放至最大。2007年暑期,“消逝的恐龙王国――自贡恐龙化石国宝精品展”作为我馆大型临展隆重推出。为了全方位、深入宣传该展览,我馆在前期精心策划,进行整体包装营销:以“恐龙化石”为主,有关该展览的背景(缘起、准备)、展示设计、展览内容、展示亮点、展示动态花絮以及由此带来的思考等,都成为境内外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焦点。恐龙展成功吸引了114万人次的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平均日参观流量达3.5万人次。此外,我们同步引进IMAX巨幕大片《恐龙归来》,与展览相互衬托,票房也创下新高。
(2)根据节假日特点,策划科普传播
针对节日的特性和观众的特殊需求,在节日里推出富有特色的临展或科普教育活动,并运用广告、公关、宣传等营销方式立体传播,提高传播力度与效果。
2007年“六一”儿童节,我馆与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合作,推出“科技探秘,智慧寻宝”六一特别活动。“寻宝”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团队游戏,在科技馆举办可谓首创。它不仅激发了小朋友探求科学知识的无穷热情和兴趣,而且从潜意识里帮助其树立了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也增强了小朋友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SMG新娱乐调频《好运二人转》栏目进行全程直播,为六一节的科技馆增添了别样生动的色调。
(3)组合包装科普大餐
上海科技馆在科普传播中善打组合牌,围绕寒暑假、黄金周和学生旅游时节,以立体交叉攻势,做好宣传推介。如:以生肖展为龙头,推出“寒假知识之旅”;以“汽车能源未来展”为
龙头,推出暑期“清凉科技之旅”等。
我馆也曾数次尝试打破文化与科学界限,举办融文化与科学之美的科普教育活动。2007年10月,我馆与加拿大塔菲尔乐团共同合作推出《四季:太阳的轮回》音乐会;2008年中秋节举办“听秋赏月,感悟自然――上海科技馆中秋活动”。通过观月、赏月、识月,了解鸣虫的自然与文化,感悟“天人合一”的内涵,深化上海科技馆“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
2.3 科普传播注重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但是一般大众却对科学的艰深望而却步。可见,科学知识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要不断地被创造、分享、流通与加值。
与新媒体联手互动。根据艾瑞网提供的《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研报告》。2009年互联网成为受调查网民最经常接触媒体,中国深度网民比例从2008年64.3%上升到2009年67.8%。近年来,上海科技馆也充分重视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来加大传播力度。我馆的品牌科普活动项目――科普大讲坛一经创立后,立即与东方网成为特约合作伙伴。东方网对每期全程文字网络直播。2009年我国百年难遇日全食,我馆与东方网合作报道日全食活动。东方网在我馆设立直播传输点,即时传送文字与图片,把日全食全貌对网友进行直播,产生良好效果。
3、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科普传播所起的作用
3.1 向公众传递科普理念和知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一般来说,受众理解新闻有两个层次,一是了解“事象”,二是了解“意象”。其最终目的是把握新闻的“意象”。
有效的科普传播能够深入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与兴趣。例如:美国著名探索频道选择和制作节目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看是否满足观众的好奇,二看是否启发观众。他们认为:“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只是手段,最终是为了实现最高宗旨:鼓励观众对知识的追求和欣赏。”
3.2 利用传媒力量,对公众进行科学的正面引导
媒体介入科普传播,不仅可以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公众采取科学的态度行动。例如:我馆与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合作举办的“零碳城市”活动、“创意世博气候酷派”设计先行展等,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与报道,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积极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3.3 利用媒体的特性寻找科技馆的目标观众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传播者要尽量针对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诉求,使传播信息看起来更有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与特殊性,寻找与开发传播者与受传者都感兴趣的共同区域,培养更多热爱与钟情科学的目标观众群。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上海科技馆已举办大型临展52次,接待观众约700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约2200场次,接待观众200万人次。
3.4 了解公众对展览的意见。搜寻反馈信息
公众是科技馆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办的展览与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意见,借此改进。我们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设立专题,设置有奖问答,征询网友意见,了解大众对活动的了解程度,培养潜在观众。
信息时代的发展,大众媒体的种类层出不穷,新特性鲜明,且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为此,公众利用媒体平台接受海量信息的习惯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这都是需要我们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不断探讨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13.
[2]傅爱军.中国科技新闻十大百姓化趋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73-74,124.
[3]潘友星.科学传播的跨文化属性,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第8卷.
[4]陈刚等著.Discovery解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23.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教育活动;探究
近十年来中国科普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之后,科技馆建设尤如雨后春笋迅速建设,科科技馆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现目前,有关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发,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还不能满足于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科普活动的开发,相对滞后于科技馆的发展。研究科技馆科普活动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科普工作者,特别是科技辅导员的重视,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为今后进一步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及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全国科技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设,而科普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的话,科普教育活动则是科技馆的灵魂。展品的单一性解决不了观众对科技馆的持续关注度,而科普教育活动则是对他的一个有宜补充。科技馆还承担着对公众进行非正规教育的职能,科普教育活动体现科技馆科普教育的原则,科普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公众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科普教育活动与学校科普教育的现状
1.学校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难。学校是正规的教育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样也开设了科学课,但科学课的开设每周两次,科学老师对学生的科学课主要是传授知识为主,在对青少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上与科技馆还有差距。而新疆科技馆在这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上科学课是一种非学好的形式。一是安全问题。新疆维稳工作形势严竣,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到教育局逐级审批,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二是经费问题。学生的出行避免不了租车问题,学校本身没有自己的经费,如果向学生收费,又存在乱收费的现象。三是组织困难。组织学生进科技馆需要各班老师及同学的积极配合,存在占课等问题,学校活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重大。以上是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存在诸多的困难。
2.学生集体参观科技馆存在溜一圈就走的现象。学生一般由学校在“六一”前后组织开展活动时来科技馆参观的较多,因受时间及学生多,科技辅导员少等问题,一般都是由老师带着同学们走马观花地看一下,没有与展品进行深入地互动,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展品有兴趣,有的同学对那部分展品有兴趣,但往都因为时间的关系,也只能看一看,简单的操作一下,没有深入了解与动手探索的机会,往往只是为了参观而参观,没有很好地有效利用科技馆的科学课的第二课堂的作用。
三、深化馆校合作是科技馆发展必经之路
我个人认为科技馆应与学校间架起一座科普教育的桥梁,学生进科技馆是有着诸多的困难,那么是否可以尝试科技馆将科技辅导员派到学校去开展活动等,创新活动的形式、内容与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宜现今社会的馆校合作的道路。
(一)建立科普教育活动进校园工作机制
为解决学校组织学生进科技馆难的问题,科技馆可与教育局积极联系,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进校园工作机制。科技馆组织优秀科技辅导员参与学校科学课程设计工作,形成科技馆科技辅导员每周前往学校开展一次科普活动。科技馆把科普展览、科学表演、科普剧、科普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带进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普资源优势,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思想。
积极探索科技辅导员与学校的科学老师进行岗位互换,使学校老师和科技辅导员利用各自的优势,为推动科技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学校科技馆的创新开展打下基础。
(二)创新馆校结合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科技馆与学校的正规教育相比较而言,科技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探索的方面更胜一筹。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关注点创新开展一些受学生喜爱的科普活动。如把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奔跑吧兄弟节目相结合,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还可以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在设计时与学校的科学课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将科技馆的科普活动、科学实验带回家,培养他们的探索,动手制作的能力。针对科普教育活动对同学们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开发一些新颖、互动能力强、趣味性强的科普教育活动,提升同学们的参与度。如成立青少年科普剧团,小小科技辅导员队伍等团队,通过自愿报名,分批选拔的形式,吸收一些喜爱科学,愿意在节假日入馆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帮助他们排练科普剧、科普实验等活动,即丰富了科技馆科普表演的内容,可以拓展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励和引导青少年参与和学习科学知识的举,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三)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努力向探究式学习靠近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所谓探是寻求的意思,探究就是多方寻求答案,研究其究竟的意思。也就是一种以多方面探索寻求结果的学习法。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接受科学知识的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地过程,在主动性上还有待提升。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发行环境的过程。他指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很重要,青少年的发现过程更为重要。
四、科普教育活动向探究式学习转换的几个方面
1.增加科普展品的互动性。科技馆中的科普展品的互动性决定着青少年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一件展品如果互动性强,青少年的参与度肯定高,科技辅导员可以将一些科普教育活动与经典的科普展品展教内容相结合,组织开展一些品牌科普教育活动,给予一些奖励,提高青少年持续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的热情。
2.科技辅导员增加对青少年的有意识的指引。科技馆有着大量的生动的、有意义的科普展品,青少年进行了科技馆参观时大多是无意识的参观。针对这一现象,在科技馆开馆的时间可以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展一个经典的科普活动,组织青少年参与到活动中,使科技馆的教育功能达到最优化。
近年来,无论是计算机硬件设施还是操作系统都不断的在进步,这对科学宫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科学宫的展项展品中的展示方式和制作具有了更为突出的表现,特别是在视觉化的设计上,大型软件程序运行的流畅,大量3D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纸上或是屏幕上更逼真生动的将图像表现出来,运用最先进的3D影像技术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参考。计算机在科学宫应用后,部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数量,为科学宫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展品设计和制作上更多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展品的科技含量,不仅能够对观众带来更强的吸引力,而且也利于科学普及范围的扩大。另外,计算机技术应用后,科学宫内与科学展览教育相配套的其他设施和系统也得以不断丰富的完善,使其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
2.1计算机辅助系统在科技馆展项中的应用在科技馆展项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最多的即是CAD和CAM,利用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来更好地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展品的设计,特别是在目前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在草图变化为工作图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有效地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2多媒体影音演示功能在展项中的应用目前在科学宫内参观者对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了解都会利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将文本、图像、图形、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连接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或是投影幕上展现出来,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对科学知识进行了解。
2.3虚拟交互技术在展项中的应用目前在科学宫内投影墙的使用较为普遍,其所展现出来的图像不断发生着改变,具有独特的显示效果,图像动作非常逼真和形象,有与人进行互动游戏的效果。
2.4数字科技馆在展项中的应用数字科技馆是互联网科普的重要平台和表现形式,以计算机为信息终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体现了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思想。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技术,大量使用图形化结构、交互式参与等新技术,提高了科普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科普性、趣味性,缩短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2.5软件自动控制在展项中的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自动控制在科技馆展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展品的声音、光、电的开关电源都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的,每天不必挨个打开、关闭展品的电源。
2.6数字特种技术在电影展项中的应用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数字片源,计算机影像合成技术,声音处理技术,特效计算机自动控制,都在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来支持各项设备的运行。哈尔滨科学宫4D影院属于小型特效影院,采用两台计算机服务器分别投射左眼和右眼的图像,通过第三计算机服务器合成图像和立体音源,控制特效机柜,实现坐椅、投影、特效、立体声等进行集成播放,实现观众的特别感官感受体验。
3科技馆网站的建设
科技馆网站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其已成为科技馆与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拉近了科学技术与公众的距离,特别是能够使青少年更直接的实现与科学技术接触,有效的提升了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为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科学宫网站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站内容相对较为滞后,网站中缺乏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支持,网站风格较为落后,缺乏创新性和易用性。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科普网站较多,数字科学馆也进入了快速建设时期,所以作为哈尔滨唯一一家科普知识宣传场所的科学宫,需要不断的突破传统的束缚,更好的吸引青少年的视线,继续加强网络的建设。
4结语
关键词:科普 流动科技馆 青少年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9-02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几个省市举办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活动”,于5月17日―6月4日在河北、山西、河南的7个县(市、区)进行巡回展览开展科普活动。这支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6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组成的科普服务车队,把首都的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城市的科普活动。
在这20多天里,流动科技馆受到了当地群众尤其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始终人气旺盛。几乎每一个展览日,我们都要接待3000多名参观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朋友。在一些县城举办展览的时候,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观众从未观看过球幕科普电影,没有去过大城市的科技馆,甚至不知恐龙为何物。因此,来自首都的流动科技馆奉上的优质科普资源,令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流动科技馆到基层深受欢迎,恰恰反映出中国科普资源的匮乏,分布严重不均。在中小城镇和更为偏远的农村,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科普资源非常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对大城市居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恐龙化石、物理互动展具和天体模型,在这些地方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鉴于此,该文将对我国目前的流动科技馆事业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梳理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的现状,然后对组织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流动科技馆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1 目前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科普大篷车”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流动科技馆。据悉,中国科协于2000年启动了科普大篷车项目,目前已成功研制4种车型,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配发了607辆科普大篷车。据统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达180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9万余次,受益人数1.1亿人次,各级媒体报道3万余次[1]。2011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试点工作在全国9个省(自治区)展开。截止2012年9月,已开发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13套,巡展试点已达到62个(市)县,共接待观众212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
北京的流动天文馆行程40万公里,足迹遍及澳门在内全国24个省(市、区),普及人数100万人次以上;吐鲁番的科普大篷车配置5年来,发送汉、维文图书11万册,播放科技录像和电教片400场次,累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35万人,占到该地人口的50%[3]。
山东省自2009年起在山东省内实施“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巡展工程,每个县(市、区)将固定巡展两个月。该项工程由“立体科技展品互动”、“平面科普知识展览”、“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体验”等3大板块组成,共包括54件互动式科技展品、146块科普展板以及部分网络、计算机设备等[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普大篷车以30件车载展品和80块科普展板为依托,充分发挥流动的科技馆、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站和科普宣传车的功能,从2003年3月起开展至今,活动范围已遍及全市8区5县(市),行程累计十万公里,开展了60多场科普宣传活动,接待观众达20万多人次[6]。
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地的流动科技馆服务基层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基层民众的普遍欢迎。
1.2 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流动科技馆事业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全国有几百辆科普大篷车投入使用,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偏远山区,仍显得远远不够。况且,科普大篷车自身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国家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和扶持。最近几年,各地科技馆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流动科技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没有一部国家级的规划中对流动科技馆有明确描述,对流动科技馆未来发展给出明确目标。此外,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基本是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
(2)科普车上固定配置的可供开展活动用的科普资源太少,车内只配载有几十件青少年科普展具和车载声像播放设备,再无其它可用的科普资源。因此目前流动科技馆的设施配置只适于组织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活动,而下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入广场等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活动却难以组织,且缺乏内容,一定程度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3)开展活动不够生动活泼。目前我们的活动更多还是展板展示和知识讲解,形式较为单一。而国外流动科技馆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如探索宇宙、火灾教育、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综合展示的较少,但是活动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操作科普展品外,也可以是动手参与科学实验,也可以通过野外测量分析设备进行专门活动。此外,有的还配备了流动木偶剧、杂技和科学表演等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宣传活动。
(4)巡展的目标不明确,公众需求考虑不多。目前,我们更多的是把能送下去的资源一股脑送下去,不考虑基层百姓和青少年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要去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那么参观展览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对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多,对科技活动、科学实验等就不甚感兴趣。我们在配置流动科技馆资源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 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性
流动科技馆以其鲜明的形象、功能强大的科普宣传教育手段以及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成为科普宣传的一面流动旗帜,对于提高基层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是科技资源向基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少年倾斜的有效举措
我国的人口众多,其中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偏远的乡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亲自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品,接受科普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想。科普大篷车利用大篷车的流动性把科普展品送到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们家门口,让他们亲手操作,来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走近科学、熟悉科学、爱好科学的热情,启发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这一活动的实施,对固定的是科技馆常设展览是有效补充,给广大农村青少年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参观科普展览的愿望,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2.2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科技场馆等科普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增加了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强,拥有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专业科普场所和设施;相对于农村,城市里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发达,各种科技教育手段先进,可以为城市公众提供多样化的获取各类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渠道。但是,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手段和渠道相对贫乏。尽管国家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这些地区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但经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适应性以及受众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连续性不够,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科普手段和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公众高涨的科普需求。流动科技馆体现出科普的流动性,把科技知识送到公众身边,使边远地区的公众像城市的公众一样也能感受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接受现代的科学知识的熏陶。
2.3 是带动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几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发展正孕育巨大的社会需求。据专家预测,到 2020年,国家将陆续投入400亿元用于建设科技馆;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工、城镇居民和公务员等群体在科普音像制品领域的消费可达600亿元;我国科普玩具市场销售总额为548亿元。据估算,科普基础设施每年对科普产业贡献的市场规模至少150亿元[7]。
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展教具设计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也有非常大的需求,将为科技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我国展览展品设计制作机构已从2000年前不到10家发展到上百家,年产值由2000年前不到50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亿元以上。2000年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的科技馆产品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目前已有一些科技馆相关企业的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2]。
2.4 锻炼了科普队伍,促进科普队伍建设
应该说,目前大多数科普服务者基本都在科技馆工作,很少到基层参与科普活动。跟随流动科技馆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对科普服务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目的地一般为偏僻山区或者较为落后的县、乡镇,交通不发达,物质条件较大城市差了许多。其次,基层百姓科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为他们服务、讲解、沟通起来比较辛苦,需要比在平时更加耐心。最后,每次巡展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而且一年下来在家没几天,无法和家人长期相聚。因此,对广大科普服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为使流动科技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科普队伍必不可少。各地为了用好流动科技馆,都相应加强了科普工作队伍建设。
3 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流动科技馆对于提升基层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陆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流动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相对于几亿农民的需求量,仍显得杯水车薪,加强流动科技馆事业迫在眉睫。在这里,我们梳理了几条政策建议,供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委制定决策时参考。
3.1 国家层面加大支持的力度,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认为,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委,就流动科技馆在全国展开调研、论证,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对流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建立流动科技馆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应该合力开辟经费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支持流动科技馆的研发、制作和巡展,使流动科技馆下乡入村、进校园,成为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扶持和考核的工作机制。
3.2 重视展品策划设计,设计更加适合基层的展品
目前,在科技馆展览的全部设计制作经费中,策划、设计费用所占的比例,北美占25%左右,日本占15%左右,而我国普遍仅占6%~8%,有的地方甚至更低。之所以美国、加拿大会出现像洛德公司这样只做策划设计方案、不做展品只做和展览施工的专业策划设计公司,并且其策划设计方案水平高、有新意,就是他们有尊重知识、尊重智力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要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就要完善展教资源的开发和采购制度,高度重视创意、策划、设计等方面的智力因素,调高在项目设计制作采购费用中策划、设计费用的比例,优化创新环境。
相对于固化的展板和实验器材,公众更喜欢流动球幕影院、迷宫这样视觉效果强烈、参与性强的展品。因此,在展品设计上,加强科普展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科普教育的形式,既要通过展示以物理为中心的传统的、经典的科普展品,又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展示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等反映的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
关键字:科普事业、现在、未来
一、科普宣传事业的重大的作用
这些年来,在我们国家的不断的推动之下,通过科普工作者的不断的努力,科普工作的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形成了完善的科普体系
在基本的设施来看,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具有科技含量以及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基地,将示范、推广和培训作为主要的科普的示范基地。在目前的配置来看,已经培养了很多的科普人员,全国都有很多的科普的人员。目前,已经形成了培训教育、示范推广以及宣传教育等等几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促进了科普工作的顺利的实施[1]。
2.确定了法律体系
国家正在不断的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国家颁布了科普法,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了我们国家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不断的满足我们国家各个科普人员的需求,是我国科普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保证。在科普法之中,对于科普经费的投入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不断的加大对科普的经费投入。
3.逐渐的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渠道。
具有很多的信息化的信息渠道,随着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发展科普事业的主要的渠道。
二、科技馆推行科普教育的主要功能和意义
1.制定了完善的科普任务规划
十二五对于科普规划的战略已经基本上完成,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的阶段。所以,各级政府都在制定科普规划的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的情况以及和他相适应的规划活动,并且和当地的规划相适应的活动。所以,能够不断的落实科普上的规划的各项的工作的措施和政策。特别是能够根据各个地方的特殊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的活动。比如说,河南省身为农业大省,还需要关注农业等的科普知识的开展,使得已经建立好的科普性知识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北京身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不仅仅需要提高各个方面的科普的水平[2],还需要针对流动性的认可,专门制定相关的科普性的知识以及教育类的规划和科普类知识的规划,真正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2.创新了完善科普工作机制
在理论上来看,应该健全科普理论机制。随着科技的不断的发展,要不断的加强对科普工作的理论上的研究和内容的更新工作。各个科技协会的组织和科技馆要不断的加强科技上的合作,认真的做好科普的相关工作和理论工作。在实践上来看,需要包括科普规划以及科普的参与等等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建立一系列的科普类的调查机制,能够不断的形成科普的规划,科普规划的制定并不是开始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深入的调查,至少需要几年进行评估,能够对科普工作者具有很深入的了解,使得科普规划能够不断的符合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的方案。
三、科普工作者的责任
1.科普工作者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使得全民众参与,在我们国家,科普工作的对象应该包括很多的农民以及职工等等,还需要包括我们国家的大部分的公民。所以,可欧人员的人数不是很少[3],却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性的活动。所以,科普工作必须要做到全民众都去参与,能够真正的达到普及科学的想法,不断的去提高全民众的科学的素质。科技协会的主要的目的或者科技都需要发挥科普的主要的社会的力量,能够不断的去提高科普的服务的能力和主要的水平,不断的去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的主要的格局。不断的健全科普的作品以及产品的创作,科普产品还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充分的利用小说以及摄影等等的多种的形式,能够不断的加入具有新颖知识的作品。
2.继续加大对于科普的支持的力度,科普工作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的过程,并且对于科普知识有一定的工艺性的知识。所以,对于各级政府的财政的部门都必须提供很多有利的证据,能够将各个级别的科技协会的行政以及事业等设施不断的列入财政的行列,并且还要进行充足的拨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扎,每年的经费还需要增多,也需要不断的去开拓社会上一些资金,通过一些相关的政策吸收社会的财力,逐步的将政府主导转变为社会主导的机制[4]。
四、科普宣传工作出现的问题
和欧美的很多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科普事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科普的意识很薄弱
科普的意识还比较的薄弱,社会力量对于科普的参与还不够。这些年以来,虽然我们国家也在不断的股利各阶级社会力量不断的参与科普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奖励的机制,所以对于科普的事业投入仍然以政府为主,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科普事业的意识相比较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2.科普发展的难度增加
我们国家的事业的主体主要讲的是计划之下的各种各样的科普类型的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普事业发展的难度。
3.发展的不均衡
我们国家科普事业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在农村,虽然各个地方都已经建立起了科普活动的站点,还开展了“科技下乡”等等的活动,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6],提高的难度也非常的大。
4.科普人员匮乏
我们国家的科普人员的队伍建设的构成比较的复杂,教育的程度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考评的机制出现的问题。对于科普人才来说。能够不断的组织和参与科普工作并不一定是主要的指标,能够使得科普人员不断的组织和策划科普宣传的工作,使得科普的工作能够不断的前进。
结语:
科普宣传是一项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事业,对于实现我们国家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建设性的建议。还要不断的提高科普事业的发展的高度,并且还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以及更大的投入,能够不断的促进科普宣传事业的不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丽,我国科普现状的扫描,科普知识,2011(3)
[2]佟贺峰,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科普政策的分析,科普工作的研究,2010(4)
[3]邓宇,刘丽,河北农业科普工作的现状,农业科学,2009(1)
[4]宝胜,基于我国公众的基本的科学的素养的策略的研究,科技管理,2011(5)
[5]王保长,孙铁生,论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形式和挑战,社会咯血,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