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特点

时间:2023-06-04 10:49: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道德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道德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做账;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愈演愈烈,会计行业也受到了人们足够的重视,而会计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行业或部门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走向和未来的决策。如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使正确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决策者所服务,是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下,每一个行业人员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作了以下分析。

1“不做假账”是对会计的基本要求

(1)会计行业中,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做假账”,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能工作便是核算,提供各经济方能够进行正确决策的相关会计内容。所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对每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2)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对会计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便是不能做假账。其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如下: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公平客观,不能,不能,不能越权等。既然身为一名会计人员,就要谨遵职业道德,不能违背职业道德,更不能违背国家的相关法律。

(3)在会计行业中,如何塑造会计环境是会计行业的重中之重,其中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不能做假账。现阶段,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影响巨大,以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问题频频上演,导致该结果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既有会计人员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大的因素;既有单位内部的因素,也有单位外部的因素,诸多实证表明,外部的环境因素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影响颇大。

2假账的原因分析

在会计做假账的同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一现象的产生,在国内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其结果根据其严重程度有不同的表现,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产生假账的相关原因。其一,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在我国,由于会计人员的上岗门槛比较低,使得会计岗位人员没有上岗职业资格证便上岗,因为其没有经过相关会计内容的学习,其法制观念淡薄,当他们在做了假账后,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行为违法,有的会计人员意识到做假账的坏处,但是并不知道其严重性。同样,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礼教国家,其法律观念淡薄,执法力度跟不上,造成了一些会计人员做了假账,但是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纵容了犯罪。其二,监督工作不到位。当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后,管理者和经营者两者之间所获得的会计信息不一致,同时两者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协调,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做假账现象的猖狂。其三,做假账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有的单位的经营者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的经营者为了粉饰业绩,教唆会计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肆意的修改;有的单位的经营者为了部门的利益而虚报财务数据;有的单位会计无上岗资格证,会计素质低下,没有责任心,工作态度不端正,其所提供的财务数据严重失真。

3怎样才能杜绝“做假账”这一基本要求

(1)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不做假账”的内部制约机制。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借助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一系列的方法,对单位的货币资金、筹资、采购与付款、实物资产变动、成本费用、销售与回款、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收益分配等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

(2)以《会计法》为依托,建立完善的“管人”机制,这是确保不做假账的关键所在。所谓“管人”,一是管住单位负责人,二是管住会计人员。

(3)强化会计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的监督体系,不仅仅要从内部的监督着手,更要联合外部监督的力量和其他监督体系,多管齐下,共同构成会计的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成立专门的内部监督控制部门,其要与会计部门完全分开,切勿一人多职;外部监督,以政府监督为主要监督;审计监督和税务监督等其他监督,要能够将会计师审计制度进行落实。以此来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共同对会计的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4会计的职业道德

道德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会计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道德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它能够引导和制约一些会计行为,同时也是调节会计工作过程中各经济双方的利益,它所包含的内容甚广,但其中也有其重要的核心内容,如何找出其核心所在,是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现有的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描述中,会计的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如下:爱岗敬业、公平公正、工作端正、如实核算、兢兢业业、秉公办事、遵纪守法等。这些内容都是建立在会计的实践基础之上,是长期以来广大的会计工作者通过会计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会计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推进了我国的会计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笔者认为,职业道德的规范不能以偏盖全,而是各个行业应该有各个行业的鲜明的特点,只有各行业有其自己核心的道德内容,才能对规范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比如,在医学界,“救死扶伤”是其鲜明的特点;司法界,“秉公办案”是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表现了其在该行业的行为准绳。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全部内容中,也应该有其核心的内容,来代表其行业的鲜明特点,同时要对该特点进行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的证明。如何找出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使其既能够正确反映会计的职业道德,又能对会计行为进行评判,同样成为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中的课题内容。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进行概述,同时要遵循下面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在制定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的同时,要符合社会主义的一般公德内容,因为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公德的具体体现,所以应将其考虑在内;其二,核心内容的制定必须能够反映会计工作行为的基本特点,能够反映会计从业人员这个特点群体的责权以及社会所赋予其的责任。其三,核心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出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要能够使该行业的人员得到认同,以此来实现其约束的能力。其四,核心内容必须简洁凝练,方便记忆。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会计的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讲真求实”。这其中,“讲真”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敢于说真话,在对于权势压迫和利益驱使下,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一种对社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敢于说实话,说真话,能够对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如实准确地反映。尤其面对利益的诱惑,要有一颗平常心。其二,要追求真理,会计的相关职能不仅仅是如实反映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同时要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为利益所驱使,在具体工作中要能够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求实”包含的内容同样有两方面:其一,数字准确求实,在对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上,要能够做到准确无误,能够用准确的数字反映出财务的基本状况;其二,工作求实,会计人员在其从业过程中,要能够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等。“讲真求实”四个字综合起来可以囊括会计行为活动的整个过程,但与此同时,会计行业的内容非常广泛,不是仅仅几个字可以概括的,“讲真求实”只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核心的内容,一切的会计经济活动可以从最核心的内容出发,在具体的工作中会衍生出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从而最终形成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框架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会计行业的不断进步,职业道德的框架体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会在不断发展中更加完善。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5.1有利于提高会计综合素质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道德行为准绳为标准,在会计工作中,更要以会计的职业道德为执业标准,同时会计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的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市场的经济秩序是否井然有序,直接与会计的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会计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会计信息质量也息息相关,一旦会计的职业道德水平下降,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水平。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会计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会计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水平和道德准绳,同时也能促进会计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完成,对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秩序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5.2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属于意识的形态,它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截然不同,同样会计的职业道德也得不到国家权力的保障,但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能力、意念、品德等对会计的工作影响更为巨大。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行为和动机有相对的要求,秉公办事、公平公正、依法行事等,其从根本上引导人们遵守职业道德,以法律为准绳,以此来规范会计的各种行为。除了政府及各级监督部门要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外,同时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要从自身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通过内部和外部力量来共同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完成。

5.3有利于调节各方经济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的纷繁复杂,各方的经济利益显得尤为突出,在会计的活动中,投资人、债权人、管理者等各方的利益,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问题上有了更高要求。这其中,投资人要能够获取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以确定自己是否还要继续投资,投资多少等;债权人通过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确保自己的债权完好无损,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和侵害等;管理者通过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确保制定的预算决策以及发展方向是否可行。当各方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的职业道德可以引导会计人员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约会计的一些行为,从中调整各方的利益,对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巧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现象的辩证评析[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宁兰华.财会教学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4(02).

[3]王保嘉.会计职业道德研究[J].学海,2015(02).

第2篇

一、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1]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要求教师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遵守的一般性道德内容,也包括了教师作为这个特殊行业人员的特殊的道德内容。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进展来看,教师职业道德正从“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移的过程中[2]。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各种职业道德之一也毫不例外地具有与一般职业道德的相同属性,也存在与一般职业道德不同的特点[3]。从道德心理学新进展的角度来看,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的研究成果也为教师“专业道德”的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道德敏感性重视个体面对特定的情境在作出道德决策时需要考虑情境的特殊性[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域特殊性[5]。从教师职业特殊性探讨师德内容已经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建设的一项前沿课题。

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考虑师德的特殊性,对于进一步丰富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以及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所建立的伦理标准都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的依据,并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与实际[3]。从实践层面的角度来看,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与教师道德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制定与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在体现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前提下,评价措施才具有可操作性,评价功能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然而,不同的学者对哪些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认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6],在于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关爱关系。Noddings认为关爱(caring)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7]一个人进入教师职业就是进入了一种关爱关系,关爱先于、重于做事与技能,这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历次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把热爱(关爱)学生作为重要内容,师爱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大量调查也显示学生所喜欢的教师特点中,热爱学生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指标。[8]甚至有研究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于“师爱”。[9]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被看成是学校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而且也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也有学者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10]教师能否自觉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还有学者通过对学生家长的调查后认为,为人师表应当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11]从整体上看,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而且主要以思辨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本研究重点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不同群体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看法。由于在职教师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的主体,职前教师(在校师范大学生)是重要的教师后备力量,而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接受体,所以本研究通过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与中学生对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在特殊性与一般性维度上进行排序,从实证的角度检验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样本一,在职高中教师85名,男教师37人(43.5%),女教师40人(47.1%),缺失8人(9.4%);30岁以下21人(24.7%),31~40岁48人(56.5%),40岁以上14人(16.5%),缺失2人(2.4%),平均年龄35岁;高级职称24人(28.2%),中级职称41人(48.2%),初级职称15人(17.6%),缺失5人(5.9%);教龄5年以下21人(24.7%),6~10年25人(29.4%),11年以上33人(38.8%),缺失6人(7.1%)。

样本二,职前教师(在读师范学生)90人,男生9人(10%),女生81人(90%);平均年龄21岁。

样本三,高中二年级学生89人,男生38人(42.7%),女生51人(57.3%);平均年龄17岁。

2.材料

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指导语如下:

职业道德规范往往由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内容与职业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内容组成。教师是一种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中的助人性与专业性都很强。这种职业既有与其他职业相同的道德规范内容,也有不同于社会上其他职业的道德规范内容。

下面列举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条内容,你认为每一条规范代表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程度如何?6分为最具有特殊性,1分为最不具有特殊性。现在请你在这个维度上对6条项目进行排序。请注意,这里是请你按代表道德规范的特殊要求而不是规范的重要性程度排序。

3.程序

方便取样,对所有被试进行团体测验。样本一是在浙江省某次班主任研讨会期间通过方便取样获得数据;样本二为浙江某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在心理学课程中进行团体测验;样本三为浙江某中学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团体测验。

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进行管理与处理。

三、结果分析

首先,对三个样本分别进行平均分与标准差的计算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在职前教师样本中,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关爱学生”平均分(标准差)为4.76(1.24),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标准差)分别为3.15(1.97)、3.72(1.29)、3.88(1.40)、3.78(1.40)与1.70(1.00),“关爱学生”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的项目(t值分别为-5.78、-5.31、4.41、4.34、16.24,下同)。在高中学生样本中,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关爱学生”平均分(标准差)为4.60(1.17),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标准差)分别为2.46(1.93)、3.33(1.47)、4.61(1.25)、3.90(1.45)与2.08(1.05),“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7.70、-5.94、3.39、16.07)。在在职教师样本中,他们认为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关爱学生”平均分(标准差)为4.90(1.27),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的平均分(标准差)分别为2.31(1.88)、3.20(1.47)、4.73(1.33)、4.59(1.27)与2.93(1.49),他们认为“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项目(-9.37、-7.34、10.76)。

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不同样本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排序中,尽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但他们认为“关爱学生”是最为特殊的项目 之一。

其次,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个项目上对三个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上,三个样本在“关爱学生”项目上无显著差异(F(2,257)=1.34,p=0.264),在爱国守法(F(2,257)=4.61,p=0.011)、爱岗敬业(F(2,257)=3.20,p=0.042)、教书育人(F(2,257)=10.56,p=0.000)、为人师表(F(2,257)=7.75,p=0.001)与终身学习(F(2,257)=23.77,p=0.000)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样本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在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存在有区别的差异,但对“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上并不存在异议。

四、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与高中学生三个样本对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项目排序中,“关爱学生”是他们认为最为特殊的项目之一,并且三个样本对此具有一致性。就在职教师而言,他们认为“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都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三者无显著差异。职前教师把“关爱学生”列为最为特殊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显著高于其他各项职业规范内容。而高中学生则把“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都视为最能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内容。这一方面说明三个样本对“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异议,但也说明该结果可能既与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有关也与这三类被试的生活或工作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1.不同样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受其自身经验的影响

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6条项目在可区分的维度上存在交叉关系。比如“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的“育人”、与“为人师表”可能存在涵义上的重叠,因为育人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关爱学生”,而“为人师表”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的榜样。而对这一部分的重叠与深层的含义可能在职教师由于在与学生互动中会有更深的体会。职前教师大多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了解远不如在职教师深刻,而且由于大学中的师生互动远没有中小学频繁,大学生对教师“关爱学生”的需求没有中学期间那样得到有效满足,他们更渴望教师“关爱学生”。所以职前教师对“关爱学生”的排序成为唯一最高的特殊项目。高中学生与大学生相比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师关爱,但在高中阶段通过学习获得升学的机会成为他们在此期间最大的需求,所以他们把教师的“教书育人”与“关爱学生”一样也看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内容。而在职教师认为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把“关爱学生”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看成是同等程度的。这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支持。

不管其他的项目如何,“关爱学生”是三个样本都认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这在对三类被试进行各个项目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在“关爱学生”这个项目上,三个样本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即都认为“关爱学生”代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内容。在“爱国守法”上,职前教师显著高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而在“爱岗敬业”上显著高于在职教师,在“教书育人”上显著低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在“为人师表”上显著低于在职教师,而高中学生也显著低于在职教师,在“终身学习”上职前教师显著低于高中学生与在职教师,而高中学生也显著低于在职教师。即三类被试对“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终身学习”代表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程度受被试的工作或生活经验的影响而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关爱学生”代表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2.“关爱学生”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大量以往的研究也认为“关爱学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甚至认为“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Noddings积极倡导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实施关爱教育,教师应该具有教学关爱(Pedagogical Caring)的能力。她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的,将道德教育与教育重合起来,强调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爱性,否则不成其为教育。[12]她认为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有意义教学的本质[13],是教学的核心方面[14],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15]。她强调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并非抽象思维方面简单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关爱者和被关爱者的社会关系。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成分,它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行动过程。具体而言,是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注、可依性、尊重、肯定、负责等行为,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并维持的信任的、支持的关系。[16]国内有研究者以中小学特级教师为样本,通过被试撰写文章进行编码的方式计算被试列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17]结果发现,“热爱学生”被提到631次,占所有行为数的23%。还有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对师德的重视程度胜于对教学技能的重视,学生把“热爱、尊重与同情学生”列为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品质之首。

从教师素养的角度来看,“关爱学生”属于教师内在素质的动力系统之成分,也是进行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18]就教师角度来看,“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满意度的预测变量,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就学生角度来看,“关爱学生”不仅是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因子,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因此,从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视角系统的研究教师“关爱学生”的过程、行为与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助于为今后根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进行实施或评估提供更为细化的、更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规范细则。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赵景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教育研究,2005,(1).

[3]檀传宝.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7,(3).

[4]Reynolds,S,J.Moral Attentiveness:Who Pays Attention to the Moral Aspects of Life?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下转第页)(上接第页)

[5]Jordan,J.Taking the First Step Toward a Moral Action: A Review of Moral Sensitivity Measurement Across Domains [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7,168.

[6]Noddings,N.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 moral education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7][12][15]Noddings,N.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8]张景春,赵春华,宋涛.论教师职业道德[J].教书育人,1999,(2).

[9]林崇德.做高尚师德的实践者[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

[10]杨克平,傅晓燕.教书育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11]王小娜,丁莉.从为人师表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1).

[13]Noddings,N.Caring[J].Journal of Curriculum Theorizing,1981,(3).

[14]Goldstein,L,S,& Lake,V,E."Love,Love,and More Love for Children": Exploring Persever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Caring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8).

[16]孙炳海,申继亮.教师的教学关爱:涵义及其作用[J].中国教师,2008,(15).

[17]方晓义,陈浩莺,王永丽,林崇德.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18]申继亮,孙炳海.教师评价内容体系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第3篇

【摘 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职业教育的德育教育缺少有效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如何培养中职生道德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棘手问题。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来完成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生;职业道德

在现有的德育课程中,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无疑是较为难上的一课,因为它缺少足够的教学资源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德育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职业道德培养的特点和目标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行性模式和方法,并建立起一种分析的框架,使我们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职业道德培养一直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道德培养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各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来讲授职业道德问题。如今学生真正需要面对这种问题时经常是在这样两种场合下:1.就业求职时的面试问题;2.统一考试中的考题。至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否可能遇到的这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应当归因于职业道德在中国职业发展中所处的初级阶段的地位,同时教师也没有能够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教师对职业道德问题的忽视甚至是轻视的态度。

中国的职业道德发展同中国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职业发展的一种必然反映,因此其具体内容必然受到职业现状的影呴和限制。应当说,职业角色的转换、职业环境的改善、职业范围的扩展以及职业技能的提高都处于一种待完善的状态之中,作为职业所依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规范也都是在近10年间建立起来的。现在已有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些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在进行相关道德问题教育时也体现出如下一些方面的不足: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学内容过于呆板、缺少实践效果的检验。此外,长期以来处于熟人社会环境之下的人际关系也造成了中国特定环境下的道德困境,这从实际层面加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难度。

二、职业道德培养的特点和目标

“道德问题是不容易教导出来的。”这是许多学校的教师面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反应。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职业道德教育这样一个命题呢?是否会因其难以通过教学来完成就对职业道德教育一掠而过甚至是放弃教育的目标呢?在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之前,我们应当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哪些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范畴?2.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目的是什么?3.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4.我们掌握哪些教学资源?5.什么是有效的学习?6.我们要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依照不同侧面对职业道德问题范畴的归纳,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应当包含这样几个层面:(1)职业道德的正式规范和原则;(2)当事人的最大利益;(3)开放状态下的道德判断力;(4)社会公平与正义。这四个方面中,职业道德的正式规范和原则、当事人的最大利益和社会公平与正义是一种实质性的标准,而开放状态下的道德判断力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判断的原则。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应当从哲学、伦理学等多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职业道德和责任的相关问题。在这种多角度分析的状态下,职业道德问题也会折射出不同的特点:

1.开放性———表现为个性化追求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在具体适用和行为自律约束中却有不同的体现。这与人的职业素养、个人的价值取向、职业经历、乃至对社会生活的具体感受都息息相关,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可供遵循。因此,针对个人经验而言,职业道德问题是个性化的、是可变的和多样性的。在我们对中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也应当明了这种特点而不能忽视各种职业道德需要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这种多样性在诊所课程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上也大量存在,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一个核心标准冲突的问题,即职业道德所应当坚守的核心标准是什么,是人的社会公平与正义理念还是当事人利益中心主义的道德观念,学生们经常会争执不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冲突,还是职业道德问题本身就存在这种矛盾的必然?这种问题可能并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己对于具体道德价值的判断。这种多样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不可能完全通过导向性的模式进行,而必须尊重学生对于各种价值取向的偏好和选择。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予中职生更多的做出选择和判断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体会面对各种职业道德问题时应当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实践性——表现为经验的职业道德

对于具体的职业道德问题而言,运用准则和规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当你面对一个真实的道德冲突,如何进行选择和判断。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形成为文字的经验并非真正的经验,也是不可信的经验;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才是可信的,真实的经验。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通过职业道德教学去发现一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例如如何客观而全面地去认识道德的问题,如何看待不同年龄结构和知识背景的人对职业道德判断标准的差异性等等。

由此,我们或许能够对上述的几个问题给予简要的回答:中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不仅要求在规范和准则上作为培养目标,还更要看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向中职生提供各种信息和实践的空间,并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这些信息可以来自真实案例、模拟材料、规范和准则、调查报告等间接的材料,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提供进行实践从而获取真实经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晓音,王琳.新时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7)

[2]李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强化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

[3]李国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2011(05)

[4]高敏敏.浅谈高职生的主体性教育[J].职业.2011(12)

【作者简介】

第4篇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已经进入一个严重的阶段,相关部门已经正视了这个问题,对如何改善这一问题而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为会计职业道德工作的提升而做准备,希望通过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措施来改变当前不利局面。整个改善过程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各个领域,上到企业高级主管,下到最低级员工,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共同投身于建设会计领域道德素质的培养当中去。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认识到这个情况的重要性,有些企业觉得这种现状是无伤大雅的,并没有展现出对此的重视。有因必有果,要使企业健康发展,就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应该妥善解决,不要因小失大。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这一问题,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意识的提升,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需要相关企业修缮职业道德制度通过多管齐下、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等方式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力求打造全方面发展的工作团队。职业道德的提高对会计在职业中表现至关重要,培养进程需立刻开始,尽量使得会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它,能够正视面对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以变成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为奋斗目标,为成为一个正真合格的职员而努力,以下针对会计职业道德意识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二、培养会计职员职业道德意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主线从会计的自身因素看,自律的缺失是一主要因素,不能自己管束自己,导致职业道德的走向脱轨,乃至越走越远。自律意识的完善是所有品德培养的前提条件,通过自我修养的形式,改善自身的修为。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具备自身自律这一前提条件,只有自己真正意识到了职业道德的缺乏,结合自身的管束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与此同时,他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监督管制的不完善,在自律不够坚定的情况下,不利于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此情况下,他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外部监督的引导下强化自己的自律意识,自律与他律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制度上,通过监督机制的改革,逐步完善他律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将他律和自律相互结合,以职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从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进而规范职业行为,提高职业责任意识。

2.2从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机制来看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会计法律法规在职业道德上具有很强的强制性,但也只是笼统的进行规范而已,并没有落实到相关的细节当中去,针对行业当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具体的规定。会计法律法规所呈现的不足,导致项目的执行的果断性不够,需要由会计职业道德来改善。相关一部分职员需要有足够坚定的理念和顽强的意志力来进行自我约束,这就形成了由职业人员自身由内而外所引发的职业道德观念。

2.3从职业道德体制上看从职业道德体制上看,体制制度的不完善或缺乏造成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的不足。有些部门根本就没有相关职业道德体制的制定,使得会计师无法意识到职业道德的存在,更体会不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即使有相关的职业道德方面的体制制度,一份不完善的制度也无法跟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进度,导致很多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好的体制制度是需要恰当的执行力度来实现道德的提升,不能将职业道德的体制通过不同的手段体现,也只能上纸上谈兵罢了。忽视了执行力度的重要性,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对职业道德有相关意识,从监督部门的不重视情况看来,使得会计行为懒散、执行度低、道德缺失等现象产生。从种种现象看来,一份完善的职业道德制度体系和适当的执行力度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改善有必然联系。

三、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改进措施

3.1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和他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起着导向和支配作用,职业道德意识是一种主观意识,不是固定的,受其他很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有坚定的自律意识来稳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所谓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意识主要是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主要体现在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守准则、保守秘密、尊重隐私、技术扎实等方面。通过自律的主观意识来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受影响。与此同时,自律也是职业道德提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能补充自律的缺乏。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监督管制,来强化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他律力度,在员工自律意识不强的情况下来加强道德意识的引导。因此,员工职业道德意识的加强,需要自身和公司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将自律和他律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强而又力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屏障。

3.2会计法律法规的修缮针对会计法律法规对职业道德的针对性不强的缺点,需要对其进行修缮,来改变目前笼统性的缺陷。通过会计法律法规对职业道德的详细控制和规定,来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将法律法规完善到能够指导企业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能够使得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都能对企业的各个活动进行道德的规范,以至于企业发展的扭曲化,免得背离了人性的初衷。通过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来提高工作能力和可信度,从对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着手,认真、深入、持续地主动去学习相关的法律规范,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企业中会计行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最终以成为会计人员工作当中所依据的准则和标准为目标。法律部门应当重视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的修缮,重在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3.3具备一套完善的职业道德体制会计职业道德体制的不完善和执行的力度不够都是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着重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制制度的规范。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从规范职业道德体系开始。针对企业的不足,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一份适用于本企业的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明确职业道德要求,将职业道德制度的最终目的下达到会计从业人员身上,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来引导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修养。将职业道德体制改革的参与推广到整个部门当中去,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从意见的提出、筛选、修缮再到敲定等各个过程,都提供机会让相关工作人员参与,不分等级。这样能够增加制度的透明度,同时也能让会计从业人员通过活动的参与,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有利于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为的反省和改善。因此,对任何企业部门来说,需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德体制,能有一套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对员工的思想上和技能上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第5篇

职业道德是整个企业员工职业素质的中心部分,国家和社会各界也在不断提升对职业道德的关注和重视,而我国企业也将职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整个企业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好企业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首先要能够全面的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

1职业道德的内涵

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开展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范,同时立足本职工作,贡献自身的力量,回报社会。职业道德本身就不是单纯的概念,其内容丰富,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在内容上,职业道德十分鲜明的体现除了职业的义务、责任以及企业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而并非单纯的反映社会道德的需求,还体现出了职业、产业以及行业自身特殊的利益需求,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很多方面上都展示出了该职业独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和该职业员工具备的道德品质。由于职业自身的特征,要求的职业道德内容也就不同。

1.2在形式上,职业道德本身具备十分丰富、具体、多样化的形式,职业道德更是将职业和行业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采用制度、规章以及管理理念等多种行为,进行从业职员道德行为的规范,培养从业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具备自身独特的职业道德,每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在表现形式、过程以及程度上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1.3在调节方面,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提升职业、行业内部的凝聚力,推动该行业和职业的长远发展,培养该行业企业职工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分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职业道德更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各行业的员工能够严格的遵守职业道德,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地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局面。

1.4实效方面,职业道德的规范能够帮助职业、行业在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上实现“职业化”,进一步推动个人道德品质的“成熟化”。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使得企业职工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企业员工的完善,极大的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此外,职业道德在与各行业和职业活动结合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更好的带动企业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

2职工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

2.1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

完善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培养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教育进行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引导企业职工朝着爱岗敬业的方向发展,提升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让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念的宣传,帮助企业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企业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强化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让企业职工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更好的为今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2.2转变观念,树立员工职业道德培养的理念。

在企业职业的道德培养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培养工作还不够重视,更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强化企业职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最终造成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培养被边缘化,影响了企业工作的有序开展。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提升企业职业道德培养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企业领导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企业领导的决策是开展企业工作的关键,更在企业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对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培养工作的重视,从转变企业领导落后观念开始,带动企业全体员工更新企业职业道德。

2.3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的建设是对企业职业道德约束的补充,更是做好企业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要想取得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将制度建设和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有效结合起来,要根据企业各岗位的特点和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企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细化和量化,建立一定的制度规则,更好的约束企业职工行为。首先,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完善企业职工监督队伍,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职工的职业道德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对于那些违反企业职工道德规范的职工进行惩罚,同时将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作为企业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并通过工资待遇的调整培养企业职工的职业道德习惯,更积极的为企业做贡献。其次,引入恰当的竞争激励机制,结合当前企业职工工作表现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职工职业道德的激励制度。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奖励,表现欠佳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基层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

3小结

第6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职业、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现如今,一般认为: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劳动角色。职业是一个人的权力、义务、职责,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由此也可以说,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最为重要的方面,是个人走向社会的立身之本。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基于帮助学生对职业道德知识、规则的理解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和态度。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由高职院校的特征决定的

高职教育其突出特点就是明显的职业性,高职就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要求我们把握好高职德育目标的特殊性。可以说职业道德正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之所在,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加强学生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又要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培养。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高职学生首先作为合格公民,应具备基本的公民道德素质。其次,作为大学生,还应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的高职学生应具有职业道德素质。这三个层次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职业道德素质是对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要求,是前两种道德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1.基本的公民素质差,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思想活跃但却相对散漫;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

2.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律性不强。高职学生在充分肯定职业道德重要性的同时,自身却存在着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想薪水高,但又不想太劳累,想象工作轻松,环境好,这样使得他(她)们对于加班,上夜班,上流水线等工作感到苦不堪言,一有困难或不顺心就跳槽或是辞职,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

3.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明显。许多高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一家人关注和包围,只知道自己开心、快乐,不知道为他人着想,以个人为中心,随心所欲,毕业工作了,也只想着为自已多赚钱,想成功,想升职,却不愿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有好处就干,没有好处就不动。只想着大城市、好工作、好职位、高薪水,却很少想着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对职业道德漠不关心。

4.缺乏诚信,没有礼仪。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竞50%以上填写了“党员”;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在诚信感上对该校的学生大打折扣。礼仪方面,由于现在高职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

三、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往往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首位,从而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样以来造成学生缺乏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学生工作以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造成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不满意,影响以后学生的就业,这样学校得不尝失。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不高,他(她)们来只想学习一门技能,有的干脆想着来玩三年,因此许多学生本就不喜欢学习,对于职业道德教育更是认为是一门“副课”学不学都一样,所以学习积极性很差。

3.社会、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

高职院校与社会更加接近,受社会影响很大,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现如今社会缺乏诚信对学生影响很大,使他(她)们对职业教育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的家长一门心思只想孩子学习好,技能好,能找个好工作,从来或很少关心学生的人格及职业道德的好坏及学习,造成很糟糕的影响。在学校里,学生之间的影响是直接的,如果高年级的学生不好好学习、玩耍、谈恋爱,那么低年级的就会效仿,上一届的毕业生的就业及对用人单位的歪曲评价,以及他们的就业观对下一届产生很大影响。

4.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不当

许多高职业院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进行一些简单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课时很少,并且是集中教育,效果很差,有的学生干脆就没有去听讲。这种教育方式肯定收效甚微,而且不当。

5.评价方式简单,降低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被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造成学校、社会、及企业对学生评价的差异性很大,一个在学校道德素质评优的学生,可是到了企业却道德堕落评价很差。

四、提高职业职业道德水平的策略及方法

1.学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的教育,让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形成一个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

2.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学生之所以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对。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填鸭”说教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平等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可以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各行各业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毕业生等采与教学,以生动的实例来增强教学感染力,加强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和学习职业道德。建立职业道德教育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开展更加广阔的职业道德教育。

3.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采用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这里学校是主阵地,但家庭的、企业和社会的教育也很重要,在家里家长是最亲的人,可以以亲身经历做实例做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对于企业不要一味追求效益,要从一开始就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教育。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复杂,我们要挖掘社会上的正能量,从正方引导和教育。

4.采用以实践为基础的全面考核评价

传统的笔试考核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认为采用以实践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公平合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形成也更加有利和有效。一个人职业道德是否良好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检验,所以必须以实践为基础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以学生平时的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考核,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成全面的考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复杂但只要排除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效果更好,也更能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水平。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与正面引导为主,并加强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避免学校诚信教育的教条化和空洞化;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提高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OL].考试吧.2010-9-28.

[2]朱正奎.当代大学生职业教育方法与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8).

[3]朱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09):46.

[4]袁虹.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2003(04):80.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方法 职业道德 整体素质

社会在进步,但也刮来了不良风气。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道德已经是检验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质,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志在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本篇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原则,找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方法。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高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才能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学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人才,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的挖掘出每个同学的潜力,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尊重同学的要求和意见,科学的进行教育。

(二)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把素质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在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信心,让其在学习和就业中都有明显的优势和能力。

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老师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在教育中融入新元素、新思想,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对落后的教育方式加以取缔,利用新资源创造新活力,把素质教育正在的落实到实处,提出创新中的新的教学方法及方式,把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为学生们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坚持系统化管理的原则

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不是学科老师自己的责任,它是全体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出提高学生们道德素质的方法或措施,需要全体教师共同的合作与努力,不仅传授学生们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们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们能力的整体提高,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利用专业课的学科作用

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因此,学生们和专业课的教师沟通是最多的,感情也是最密切的,合理利用专业课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们认可和接受,起到好的辅助作用。

利用专业技术教学的辅助作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职业道德知识,让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职业道德有了了解和认识,可以自己分析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关系,让学生们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

(二)利用实践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实践能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可以对自身能力有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完善。

尤其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也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热爱本职业的热情,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在生产过程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们整体的职业道德素质,让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三)善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们树立信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很多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多了解和分析学生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给与学生们帮助是提高学生们对职业道德认识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影响学生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在工作中主动帮助别人,学会了换位思考,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老师也是学生们效仿的对象,所以,老师的举止和职业素质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典范。如果老师的职业道德不够规范,那学生们首先就对职业道德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还有就是一些学生干部也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在工作中不够专心,对同学的困难和问题不够关心,办事效率低下也会影响同学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再有就是学校部门,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学校相关部门推卸责任或者工作量,也影响了学生们对其认识,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信心,让学生们对学校部门产生反感,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校园文化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有利因素。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合理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文化。校园是学生们的生活地点,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引导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学生们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有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们职业道德方面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开展爱岗敬业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认识岗位责任和岗位要求;第二,宣传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们有抵制不良职业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对不良的职业行为敢于指正和批评。

三、结语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需要本学科教师做好每一个环节和过程的工作,也需要广大教师的艰辛付出,我们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以我们自身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给学生们起个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们都有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培养策略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载体,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高职学生要想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应做到以下几点。

1.锻炼职业道德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高职学生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行为处世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管好自己。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学习和工作得更好,坚决杜绝外界的所有不良诱惑,坚决不做违背良心和原则的事。人要有自信,尤其在困难面前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能因为暂时的挫折,觉得承受不起就放任自己,自信是长足发展的基础。

2.树立职业道德信念。

要树立勇于争先、开拓进取的信念;要树立敏而好学、精益求精的信念;要学业务、练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要树立勇于负责、刚正不阿的信念。

二、在专业实训中培养

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

1.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实训过程中,实训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工厂的技术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特殊的管理,片面按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都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因为,要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让高职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如果这一点都不满足,则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只是一句空话。而要让高职学生热爱上本职业,就必须使高职学生对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或职业有好感,必须让高职学生觉得这份职业很适合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目前,很多学校在实训时,完全把高职学生当做工厂员工看待,管理完全按工厂模式进行。由于学校生活和企业生活相差很大,完全按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高职学生很难适应,如很多高职学生一到企业就实行白班和夜班制度,而且每天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会使学生吃不消,致使部分学生讨厌所从事的职业,不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在实训这样一个过渡期中间,学校要对高职学生实行特殊管理方式。

2.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

通过建立职业道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职业道德因素纳入到高职学生实训成绩评定中,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应着眼于实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通过职业素养的提高,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践行以“诚实守信”为核心内容的职业道德理念和规范,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高职学生进入职场、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在顶岗实训中培养

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发展、成才的基础,是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

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进而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熟悉职业、体验职业、陶冶职业情感。高职学生长大后要独立谋生、自食其力,如果不爱劳动、不会劳动,那还谈什么成才呢?某些高职学生只将劳动看成负担,因此,在社会实践中,要让高职学生通过劳动有所得,不仅是报酬之类的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自己被认可的心理愉悦。当一件产品包含着高职学生的辛勤汗水诞生后,高职学生就看到了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成果,劳动也就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这样高职学生就有了劳动的动力,就会热爱劳动,自觉自愿地劳动,并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2.学做结合,培养高职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10篇

1.1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政策条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统筹有力、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产教结合要求教育与产业保持密切联系,教育发展规划要体现产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要反映产业的内容,教育的培养规格要反映产业的员工标准,教育的供给要满足产业的需求,教育界和产业界始终要保持良性互动。民航业的职业道德反映了民航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产业经济对劳动力的内在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也是产教结合的另一种表述。产教结合使得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从而使教育成果符合市场化的需求。而行业职业道德是产业需求和产业标准对人才培养的浓缩性要求。行业职业道德植入到民航高职教育之中,正是产教结合的内涵体现。通过民航职业道德思想的植入,厘清行业发展的现状,凸显行业发展需求,为民航高职教育提供了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这种模式也符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规划发展教育方针。

1.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

在20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和实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理念对物质匮乏、生活处于贫困线的中国人来讲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事实上,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高等院校结合为具有培养人才主导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人才培养模块上,教育只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而忽略人才的系统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无疑是与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所在国家的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正在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向中等发达的工业国家转变。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实现人们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终身发展、为了本地区更高水平的小康和现代化而存在。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按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和结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系统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两个发展纲要看,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已经从单纯注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民航高职院校是以民航业为背景的一所高职院校,是培育具有行业技能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通过民航高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仅仅具备一定的动手应用能力,而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创新能力,是很难胜任民航业的专业岗位。民航业拥有多种类型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的特性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的岗位都强调员工工作认真细致及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单纯只具有岗位的技能性,是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而员工的这些生活品性,都能从行业职业道德中培养出来。因此,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既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可能性上看,工学结合、校企对接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平台。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工学结合、学分认证为基础,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以行业标准为基础,按照市场化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高职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以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航业职业道德是关于民航业员工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的总和,是指人们在民航业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民航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因此,民航业职业道德可以反映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民航业职业道德渗透性教育,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把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民航业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对接,把企业的具体管理规范引入到课堂中,使同学能深刻感受到以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能更快融入企业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育模式,即2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1年在民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现实的平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行业职业道德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行业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2民航强国战略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宏大目标

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宏大目标,从行业战略发展看,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设备,也需要优异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队伍自身的素质涵养、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着民航业在国际地位的崛起。从必要性上看,民航的国际竞争力与民航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相一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国际化的轨迹越来越明显。民航的发展速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民航强国梦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和延伸,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综合体现。因此,民航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民航国际竞争力包含技术指标、发展指标、服务指标、人员素质指标等,这些指标都与行业职业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航业职业道德对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企业归属感,规范行业相关的制度,落实行业法律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立一套适合民航发展的行业职业道德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提高民航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行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在西方国家,民航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卡塔尔、迪拜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A380客机40多架,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就更多了,而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A380则不到10架。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A380在国内航线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航空业仍处于发展期,成长的空间比较大,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民航国际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能看到成果。民航的良性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作为指引,通过行业的职业道德指引,民航业的科技研究才能不断创新,民航业的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民航的人才才能充满活力。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的人才争夺相当激烈,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常常也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了行业从业人员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培养了从业人员把安全稳定作为行业生命线的严谨个性,培养了从业人员谦虚认真的工作作风。总而言之,行业职业道德与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民航业的长效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引领。民航高职院校注重加强与行业单位的合作。为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民航高职院校除了和国内的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外,还同国外的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如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等。通过中外航空公司的比较性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有利于为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通过国外和国内的航空服务、航空维护、航空建造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具有民航特色的行业职业道德。利用行业职业道德,不仅能培育出民航业各个岗位的优异人才,还能提升民航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可能性看,首先,通用的航空服务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

民航业在公众视野里,多以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务业呈现。全球的通用航空公司都在争抢世界的客源。在旅客的心目中,哪家航空公司可以作为自己出行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这家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而这种服务质量的要求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行业的职业道德使得行业的企业文化得到伸展,使得企业能按照自身的要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在通用的航空服务领域,依据行业的标准,企业秉持“服务周到、热情大方、善于沟通”的服务理念,尽量满足乘客的基本要求,使每一位乘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各大航空公司根据其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在服务顾客中各不相同。如加拿大、卡塔尔这些国家和香港地区,走得是家庭路线。他们创造的文化理念,让每一位乘客上了飞机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使他们身心都放松下来。而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走得是时尚、青春路线。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一色青春靓丽。她们着装时尚大方,性格温柔体贴,懂礼仪、善笑容,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从而使客人忘记旅途的疲惫。这些企业文化的展现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员工没有基本的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企业难于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现实的社会文化,难于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向社会推广,难于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行业职业道德不但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给予员工职业信仰,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这个企业的全面发展。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员工优秀的行业习惯上。在航空专机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是面带笑容,态度亲切。笑容训练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专业的空乘人员,需要口含筷子长时间练习,以达到最好的笑容尺度。尤其知名的航空公司,对笑容的要求更为苛刻。在整个过程中,员工积极配合,努力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攻坚克难,任劳任怨。这些正是行业职业道德精神的内在体现,充分发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民航高职按照企业的要求,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的学生送往企业的一线,再由航空公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通用航空服务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掌握各项岗位技能、岗位礼仪,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人才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民航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指引。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航空公司迎来了发展潮。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加强,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指引。航空公司从国外购买各种型号的客机,对客机的维护、管理以及整个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的建构等,都贯穿着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道德不像销售能产生即时的经济效应,它产生的效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起作用。如航空公司的地服部门,长期从事着旅客的接送和行李搬抬任务,工作单调而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常年两班倒,尤其是春运期间,他们为了广大的乘客能顺利坐上飞机回家过年,只能默默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南航实习生的访谈中,有一位学生谈到:“作为不能回家的孩子,真的很心酸。但是当看到乘客们坐上飞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内心还是很感动。航空公司为不能回家的员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联谊活动,减轻大家思乡之苦,这些都让员工感觉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这次访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民航企业,还是航空公司的员工,都遵从行业职业道德精神指引,从人性的原则出发,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服务。这种价值体系不仅能促进航空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还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了从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变。

3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

的向往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民航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汇聚。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的向往是推动民航业人才输送纽带的关键。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为民航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一个契合点。

3.1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显性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后现代化工业时代里,我国的民航业取得惊人的成就。2014年民航总局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7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5%和5.3%。通用航空飞行59.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5.6%,基础建设投资780亿元。民航资源网曾公布一个数据,2014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420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0%。在航空业高度发展的黄金时间,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民航业的发展为行业类院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在我国,行业类高校只有五所,分别是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随着近几年航空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类院校已经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服务于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一线蓝领工人,出现了员工招工难、流动性大、专业背景欠缺、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与民航业本身所特有的行业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行业对员工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出现新员工因为承受不了行业压力而大量的离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作为行业类院校,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解决此类难题的良方。民航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毋庸置疑,民航业是一种把安全当生命的事业。在航空公司里工作,认真细致已成为行业人的基本共识,从业人员任何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空难发生。在航班将要起飞前,机务维修人员要对飞机零部件进行反复检查;机内服务人员要对机舱内是否存在危险品,各种飞机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进行反复检验;机场安检人员要对乘客的行李进行反复检阅,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航班能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而做的准备。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和保障人员,经常要加班加点,晚上上夜班,常年出现三班倒的现象。航班延误的时候,还要忍受旅客的责备和谩骂,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而民航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价值观,把民航业的行业特点和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化教育中,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体会到行业的要求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需求。这方面正体现着民航行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是培育具有奉献意识和创新性的企业从业人员,这也正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奉献意识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上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也是人的一生对社会、他人和自身需求的满足。奉献他人、奉献社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职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职业本身就是为协调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它的本质是从属于社会而不是从属于个人的。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扩大到平时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以达到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道德是促使这些职业内涵提高的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实用人才。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把职业道德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性和道德人格性结合起来,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大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这一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定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学生的就业期望是民航高职院校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隐性要求

据2010年、2011年的数据显示,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薪酬待遇相对比较高。因此,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期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倾向于有自我发展空间和物质报酬稳定的岗位,但是不能太辛苦。在职业理想方面,同学们存在思想困惑和错误认识。尤其是从事航空公司地面保障服务的同学,他们不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价值,对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困惑。在职业态度方面,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比较缺失。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还掺杂了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民航高职职业道德的普及是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修正,培植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不少高职学生对个人发展持现实的态度,他们关注眼前,对以后的职业责任很少考虑。通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同学们在择业观上不但要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而且对劳动付出也要有所思考;在敬业精神方面,注重奉献意识,不以功利目的为主。在工作岗位上,加强实干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纠正了民航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就业率。民航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注意学生在实习、就业时就业期望的转变。因此,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从职业习惯、职业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教育实效等方面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行业的适应、抗压和奉献能力,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从可能性看,首先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是培养职业习惯的理论基础。民航高职院校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整个行业的要求下,学校管理采取着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以安全稳定教育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培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行业职业道德的植入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有益于学生对工作性质的全面了解。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推行,加强学生责任感、危机感和社会感,使他们能提前适应这种行业压力的存在,有助于降低企业岗位流动性,为企业高效运行节约成本。行业职业道德本应是民航高职教育范畴之一,由于这种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第11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职业道德;形式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财会专业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财会人才,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指导其明确在具体的财会工作中应遵循哪些具体的制度和规则。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

在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是指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具体职业中的体现。包括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品德及职业责任等方面,是具体行业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生活中如“医者仁心”、“工人力量”、“为人师表”等等词语都是对职业道德的诠释。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从业者个人和所在行业以致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等特点。

1.职业性

职业道德的内容是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关的,每一种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某一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本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2.实践性

职业道德通过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体现出来,职业道德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重在行动,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

3.社会公共性

各类的职业道德虽然都体现着该行业的特点,但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大体目标都是相通的,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应当有相通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每个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有了社会公共性,职业道德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及方法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法愈发显出其弊端来,照本宣科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职业道德教育课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存在着共同的难题,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上往往都是大段概念理论,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欲望,而学生主动性的丧失进而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产生应付心态,这样的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学是难以达到既定目标的。具体到财会专业来说,财经法规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显得较为抽象,如会计、税收、结算、财政等各方面都有复杂的法规和条例,会计职业道德也包括职业理想、工作责任、工作纪律等复杂的构成因素,若只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的灌输教学,没有鲜活案例,没有思考启发,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就更难做到身体力行。更进一步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和对会计职业道德概念特性的分析,仅凭对法律条文的熟知并不意味着对财会行业职业道德的理解,在财会专业领域工作中,经常会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实践认知,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对职业道德进行深刻的领悟,从业后就难以坚守职业道德。

2.教师缺乏重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群体中,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只有极少部分,大多数是财经院校的毕业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会更多地关注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认识不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财会专业学生的考试居多,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以应试为导向,从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查。

3.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中职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考核评价方式仍是以卷面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卷面考试结果只能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的识记程度,无法反映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个人理解和实践能力。而评价主体则是教师个体,缺乏来自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也会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化,所以评价结果与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解情况之间有较大偏差。学生在从业之后要面对行业和社会评价的时候,其标准往往更倾向与实践能力,这种评价标准的转化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落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

1.改革课程设置,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中,要对职业道德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认识财会专业的行业使命和行业道德。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长远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如把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在向学生传输职业道德内容的同时,注重培养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在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中,增加道德内容,通过实际案例中出现的道德冲突,分析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在课程实施进度上,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时间跨度,不能仅仅通过一学期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课就结束教育进程,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影响,如从《基础会计》开始,就对财会类从业人员的权利、责任以及应具备的各项素质进行渗透式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整个教育阶段,才能保证学生长期的接受到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另外,也要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设置长期的评价和反馈模式,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技能、自我认识、职业发展规划等项列入考评标准,采取综合评价形式,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领域强化正确职业道德观念。

2.形成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

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应当创新,创立“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在职业道德教学中穿插鲜活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专业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尤其要注重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热点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主动思考,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或是安排“企业人员进课堂”、社会调查、岗前培训、定期讲座等教育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职业道德宣传活动、组织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问答竞赛和辩论赛等,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在校内营造舆论导向,比如广播、校园网、图书馆、板报等等,营造一个整体化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和意识上都能耳濡目染。

3.校企合作式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相相比于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主要是因为实际生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们的认知观念在不断更新,因而仅通过学校的教育不足以满足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而企业中真实的工作环境,能给予学生较为真切的职业道德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在多次的实训中学生会遇到课本中没有提到的实际问题,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在实操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看法,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操作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的从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校企合作式职业道德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和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对于财会专业来说尤为合适。这种方式可以使得职业道德教育更有针对性,由学生向会计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也会更加平滑。然而财会专业又有其自身特殊性,与一些劳动密集型工作不同的是,该专业对从业人员的严谨性、保密性要求较高,这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加上企业本身具有逐利趋向,因此财会专业大规模的实习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校企双方应当尽量创新合作方式。比如选派部分优秀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同时派教师去指导实习,学生在单位实习中可以获得实际操作能力与工作经验,教师在企业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以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能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贴近实际。再如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规划与课程设置等事项、校企双方共同聘用优秀的企业员工作为学校德育部门的兼职教师、由企业参与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估工作等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对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对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自身特点、存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找出改善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促进职业道德教育实现质的飞跃,真正培养出兼具扎实的职业技术与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方晶 单位:肇庆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益辛.浅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2):21-22.

[2]刘安信.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大观周刊,2011,(40):90-90.

[3]李耘.对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143-144.

[4]沈超.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69-69.

[5]吴慧.浅谈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4):80-81.

[6]贾梅卿.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5,(12):227-227.

第12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职业;职业人;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C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8/09-0072-04

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中,专家学者纷纷针对国际金融状况,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比如,新能源的革命、产业的转换、技术的提升,等等。这些都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继续获得发展所必须致力的方向。

作者认为,在当下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要想实现这些建议中所提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把对经济发展的主体――人的重视真正提高到必要的高度。这种重视的范畴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侧重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进行探究。如若没有高素质的职业人,一切发展设想都只能是空想。所以不管是从保增长的角度,还是从惠民生的角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要求职业道德建设的稳步跟进。也就是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最主要的时代课题,不容回避地摆到了中国人的面前。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人”的发展

对现代人而言,“职业”其实已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必要的谋生手段和生存方式。个体从职业中获得的不仅是生活、生产资料,同时,也通过职业获得来自社会公众和自我两方面双重给予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判断。现代社会是一架大机器,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运作模式将每个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所有人都在这个大机器中,无形有形的职业影响无处不在。人们在把自己既主动又被动地锻化为社会这架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的同时,以个体和群体两种形式、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果对社会和社会发展产生作用。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对个体所赋予的价值概念并在此之上对个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其实都是离不开“职业”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人其实更应被称为“职业人”。

勿庸置疑,中国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职业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成果之一,而职业发展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当代中国社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职业人”。个体成为“职业人”,“职业人”越来越多,他们成为群体甚至大的集体。在中国“职业人”身上,存有历史给予的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影响,同时,又有改革开放国策下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科技等新概念和新认识的痕迹。当然,作为包容性最强的中国文化的生产者的后代,中国“职业人”既主动也被动地接受、创新和发展着所有的一切。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国职业在发展,中国“职业人”也在发展――个体既在思想、行为、生活工作上,也不断在规模上以群体形式(日益庞大的群体形式)成为“职业人”。总之,当前中国社会拥有现代国际社会几乎所有的职业,因此,也就拥有工作在各个行业的“职业人”。

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中国民众在职业的选择方面是怎样的呢?2004年,有学者对我国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职业的原因做了样本调查,得出原因是如下几种:工作稳定:35.20%;完全被动,没其他机会:22.40%;能发挥自己的才能:15.60%;收入高,福利好:8.4%;技术含量高,富有挑战性:8.40%;其他:10.00%。[1]41这种职业选择之下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职业责任感当然不会太令人满意。这个例子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见全豹”――在真正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职业的选择更多是由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观的情况和客观的社会要求所决定的。当然,这些也是人们职业选择时的重要因素。但很显然,从改革开放直到今天,由于社会生产力基础的薄弱,由于此薄弱所带来的一系列物质文化教育等满足人民需要力量的薄弱,由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高度发展时期)在传统和未来之衔接处所必然产生的部分暂时性的理念和实践转化为理念的双重空缺,所以中国“职业人”尽管数量上为满足社会发展不断增加,但是高素质的“职业人”还是很欠缺的。

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下以农为主进行职业分配。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人口开始转入各行各业,如进入沿海开放地带的乡镇企业;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批年轻的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工厂。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们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因其农村成长的背景,在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特色。这个庞大的群体在进入中国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后,以实际行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城市化、城镇化的进程。另外,还有的农村人口进入商业领域,先以个体户的形式,后以各种大、小实体经济的形式,转为从事某种职业的“职业人”――包括房产商、公司老板等。亦还有部分农村人口通过教育等手段进入各行各业,成为教育、行政、文化、卫生、科技领域的“职业人”。当然,原本的城市、城镇居民也在整体的社会发展中通过各种方式投身于各行各业,成为“职业人”。

这种个体主观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客观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下不断壮大的“职业人”队伍,虽然大大解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但是他们职业选择时所体现出的对职业的认识(既有对知识化、技能化的认识欠缺,也包括对职业责任认识的欠缺)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追求。2002年,相关学者做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国有企业中职工负性情绪的感知是40.90%;民营企业是36.95%;外资企业是39.17%。经营者对自身身心满意程度是国有企业

通过对中国“职业人”的了解,可以知道,它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数多: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职业人”之多当属世界第一;二是发展快: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迅速发展起来;三是中国具体国情下产生的中国“职业人”有自己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的欠缺是其中之一。

二、中国“职业人”职业道德现状

何谓职业道德?《辞海》指出,职业道德是指从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美德。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以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3]2942社会主义国家职业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人民服务,要求是正当竞争,内容是忠于职守。[2]236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社会主义国家的职业道德建设也在进行,但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力度和速度远远落后。同时,社会发展快速,职业发展迅速,“职业人”人数、种类急剧扩展的事实,也使职业道德建设的发展颇有难度。可以看到,职业道德建设一直在搞,也一直在强调,但是力度、强度、细度都不够,完备度更不够,基本属于社会工作者在国家认定的大框架下的零零碎碎敲打。因而,体现在中国“职业人”身上,是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追求既缺乏外在整体性、明确趋向性的要求,也缺乏内在主动的追求。

仍以科技工作者群体为例,2004年,我国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总体状况的调查显示:有些问题,但总体看起来还不错的占61.20%;不大令人满意的占31.00%;很好的占4.00%;相当糟糕的占3.80%。[1]但正如调查者所指出的那样:“61.20%的正面反应也许令人感到宽慰,但是,其中的潜在问题却让人难以真正心安理得。这是因为相当多的职业技术问题并非短期内就能暴露。”[1]可以说,职业技术问题(非科技水平局限原因)有多严重,职业道德水平就有多低劣,职业道德问题就有多严重。另外,职工对工作的倦怠以及心理问题某种程度上也是缺乏职业道德所产生的相应后果。不敢想象,对职业缺乏道德感的个体能够在职业中投入责任意识和行为;也不敢想象,缺乏职业道德的职业个体和群体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多少职业的快乐和成就。因此,在很多职业领域出现各种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扎堆出现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是行业内部职业道德缺乏的后果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状况下必然性地集中体现。

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职业道德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和持续地在职业道德原则上的推广、规范上的细化、可操作上的真正实施以及教育上的投入。从个体层面来说,面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必然成为“职业人”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原则在内心的扎根,使之成为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无论进入哪一个(数个)职业,都将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于心。

当然,职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应对当下职业发展、职业人增多、职业道德现状堪忧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和直指未来保增长、惠民生、长足发展的举措。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厘清两个概念:一是职业教育。所谓职业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分就业前和就业后……[3]294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其属于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职业道德通过教育手段内化于个体内心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职业道德教育是个体成为合格乃至优秀“职业人”的必要前提条件。又由于前文所提到的现代职业的特点,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必然要跟上时代。

1.对待已经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职业人”。一方面,进行在岗跟进式的职工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应该将其纳入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成为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同时,通过常态性的评比、奖惩等形式褒进抑后,达到修正个体职业道德认识、提高个体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网络社会中客观存在的“职业人”,可通过网络扩大宣传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范围,并针对网络职业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职业道德规范,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管理,建立常态性的评比、奖惩规范网络职业,强化网络职业道德在网络“职业人”中的认识、影响。

2.对还未走上职业岗位的个体。首当其冲的是中、高职校的学生群体。21世纪以来,中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已经发展到1100多所,培养出来的“职业人”越来越多。职高学校的规模也不断增大,以江苏省的扬州市为例,2010年,升入职高的学生和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所以对在校职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大力加强。对中、高等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就业指导课中肤浅的职业道德内容,而是要做到程度上深化、内容上细化、时间上常规化、门类上完备化。同时,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同样在经历若干年的学校教育后要走上职业岗位,所以他们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对象。这些院校中,医学和师范专业在职业道德教育上一直走在前列,除公共课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外,基本上还分别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和教师伦理学课程,强化医学专业和师范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其他院校,也有这方面与时俱进的先锋者,如清华的生态伦理学课程、上海交大的文秘职业道德课程、南京大学的伦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的科技伦理学和江河伦理。当然,不仅如此,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些院校也颇有前瞻意识,在培养自己学生职业道德的同时,已经在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做努力和准备。

3.对低龄和高龄的职业人。由于当今社会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所表现出来的对个体在年龄和专、兼职上的宽松,所以职业道德教育还应开始向低龄和高龄两个阶段延长。这对研究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创新的课题,但是也还是有人、有地区走在前面的。如江苏徐州陈延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目标指标体系及相关养成训练活动方案设计”中,提出十个德目“忠、孝、仁、义、礼、勤、俭、和、耻”,并在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十德目的顺序设计出了具体的活动培养方案。当然,这些主要是为了自幼培养孩子健全的道德人格,但针对当前职业发展的特点,是完全可以有意识在活动设计中加入带有职业道德元素的活动方案的,这种设计才是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当前职业化社会的有效措施。对于老年人,其本身已经固有的职业道德意识可以在社会环境对职业道德的整体强化下得到加强和优化。

总之,对不同行业的职业人,我们要灌输的一个原则性、基础性的理念仍旧是集体主义。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同时,强调个体<小集体<大集体<整体。在此,引用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综上而言,在当今社会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下,迎合时代的需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现代职业特点,加快进行职业道德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建设,通过健全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能从容应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实现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40-41.

[2]邓定芬,吴薇莉.中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J/OL]http//省略/zhi-sk/jt-page.asp?articleid=9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