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时间:2023-06-04 10:4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机械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机械化

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现状;推进模式;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说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些许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这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其主要是种子、土壤、农药、化肥以及灌溉等,而推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科学控制和协调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

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1.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及其分类

我们所说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机械设备、以及装置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对人类手工和感官组织过于依赖的弊端,以一种完全机器生产或者是一种半手工的方式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转。其中,控制装置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功能。目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下,通过微处理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控制装置操作模式的变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处理模式,实现了多元化的输出模式,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一大变革。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农业机器人这三个主要种类,这三个种类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主要是进一步强化目前使用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应用技术,能够对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很大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也会提高,除此之外,在运用这项操作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会有所下降;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这种操作主要是应用在那些人工操作性不强的工作,适合那些难度系数较低、存在一定的风险、单一的不断重复的操作工作;农业机器人,该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它被广泛应用在那些不需要人工亲自操作,并且能够感知农业生物生长环境变化和不同种类农作物中。

1.2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文章所要研究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主要是基于上述三种类型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农业机械和装置部分自动化所应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农业作业的性能,机械油压式的三点连接位调节装置及力调节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拖拉机这项机械设备,其中比较新鲜的一个装备是采用的电磁控制阀,这是对连接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不管是在提升作业的精细水平上,还是对拖拉机深耕水平的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其中对深耕水平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有效将耕作的深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还能实现左边和右边的轮子不均匀下降。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置无人自动化应用的种类有很多,文章主要以固定式机械作业为例子说明,固定式机械作业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动温室和全自动式谷物干燥机。其中全自动式谷物干燥机通过对风的温度和风的速度实现控制和操作,在谷物的含水量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操作,以及自动化系统中涵盖、速度循环、点火燃烧、烧器内部空气含量、送风大小等均能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农业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下,来适应各种工作,是一种新型的无人操作的机械。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动方式,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力。农业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一些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利用农业机器人来开发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正处于农业机械化自动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发明研制出了不同种类的农业机器人,比如施肥机器人、大田除草机器人、菜田除草机器人、采蘑菇机器人等。比如采蘑菇机器人,它是装置了摄像机和视觉图像分析系统,用来鉴别所采蘑菇的数量和等级,从而进行相应的操作。采蘑菇机器人根据红外线测距仪来测定蘑菇的高度之后,真空吸柄会自动伸向采摘的部位,采蘑菇机器人能够实现每分钟采摘40个蘑菇,是人工采摘的两倍。

2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根据上述所分析的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三种分类分别发展的情况和需求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进还是需要综合各个方面,采取多种模式的推进方式来进行。

2.1选定合理的自动化模式

根据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必要明确其发展的具体要求,比如可以以提升农业作业的精细程度、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等方面来继续完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和标准,再针对不同的模式采取个性化和全面化的评定系统,依据农业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合的机械化自动化模式,以阶段化的方式逐步推动。

2.2加快对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开发

总的来说,我国的传感器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处理、产品运输等环节中,还有些匮乏。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进程,加快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有关专家们应该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对自然生长环境中就农作物的性状活动进行检测评定的传感器及对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或系统,实现数据及控制参数之间关系的控制处理等方面。

2.3提升农业自动化设备的耐用性

由于农业生产特殊的工作环境,自动化设备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经常会出现对机械设备进行养护和修理的情况。在提升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结构和组成变得更为复杂,机械设备的成本在升高,其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难度也大大增加了,所以对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耐用程度进行提升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自动化装备,自动化装备主要构成是高端的电子设备和半导体集成线路,这些构成的成本比较高,养护和维修更为复杂,所以自动化设备的耐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评价一个国家的农业是否实现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所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必须放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上面来,这也是实现我国农业高效、安全的生产,以及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臧英,罗锡文.南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新机具[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2009)[A].山西太谷,2009.

[2]郭建华,王纪华.精确施肥中土壤养分与作物营养数据获取研究进展[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C].北京,2010.

[3]李妙奇.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1(07).

第2篇

关键词:乡镇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技术管理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生产技术之间应当保持较高的关联性,并基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只有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持续发展与推广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并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推广提供支持。因此,探讨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及管理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意义

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主要是在乡镇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先进、实用、经济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缩小城乡差别,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从而推动农民增收,这也是主导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乡镇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属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核心内容,推广力度的强弱也会直接决定农民的经济增收。农业机械化属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且必要性条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发展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性。目前来看,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不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全面性的发展,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强化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并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来看,乡镇农业机械化推广属于降低企业成本以及提升农民收入、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推动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2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难题

2.1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体系主要是国家统一进行部署,对推广中所需要的资源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对重点技术进行统一推广[1]。但是在具体运行期间,经常会出现技术研究和推广之间的隔阂,科、农、教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促使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侧重于农产品的种子和肥料方面,整个技术推广工作效益不理想。另外,在推广机制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顺利,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1)机构老旧,运转效率较差。乡镇农业机构主要是乡镇农技站的下属部门,以分块管理模式为主,市区农业机构无法对乡镇农业机构人员实现直接管理与调遣,导致机构的运转效率相对较差。(2)推广模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匹配差异比较明显。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下,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仍然有待增强,乡镇农业机构推广工作仍然需要借助行政推广与行政方面的干预为核心,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2推广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都存在单一性特征,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陈旧推广技术模式,以试验与示范方式为主,将农业机械化技术直接推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一种推广模式单纯注重技术方面的推广,并不注重生产技术方面的创新,忽略了产前与产后的相关工作,导致资源浪费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从根本上影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效果。另外,补贴属于农业机械化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补贴在具体实施期间也存在明显的滞后特性,同时缺乏分散性特征,部分农户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再加上农作物的售价不断下降,农民的增产并没有达到增收目的,导致农户对农业机械的购置欲望不断下降,最终影响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实施。

2.3投入不足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而言,投入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2%左右,但是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0.5%以上,发达国家甚至高达1%,从投资资金来看差异较大,同时资金的投入缺失导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无法有效落实,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被动推广局面的形成。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欠缺与不足。以某地区为例,乡镇农业机械的推广技术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差,整体素质水平也比较低。该地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计数据中,9个乡镇总共有55名技术推广人员,其中工程师8名,本科与大专学历分别是17名、21名,高中或中专学历17名。借助调查还发现,部分农业人员存在兼职性表现,兼职岗位涉及技术推广、计生、林业等不同环节,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工作压力较大。

3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管理工作策略

3.1创新推广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效益,需要有意识地提升推广新技术[2]。首先,需要结合本地区域产业特色,积极构建并拓展新技术与新品种的示范基地,并将基地作为标本,及时为农民以形象与直观的方式展示新技术与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综合经济效益,并借助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推广说服力。其次,借助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积极构建一个基于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以及普通农户的立体化科技推广团队,并将这一团队真正落实到农业,与农民直接接触,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再次,需要及时做好测土配方施肥以及高产建设等重点示范推广,借助下乡进村宣传宣讲、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显著提升技术推广活动效果。最后,借助三电合一的方式充分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农民提供各种资讯帮助与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

3.2强化领头人培养工作

任何新生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普及与推广,借助实践证明的方式才可以保障较强的说服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生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速度,在推广期间需要精心挑选并培养一批农户作为带头人,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文化素养,同时掌握一定的抗风险意识,农户更敢于尝试各种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借助推广人员的参与,将农户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促使更多农户可以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行列中,从而不断壮大农业推广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综合收益。同时也要注重示范性基地的建设,注重高经济收益、高机械水平的示范,提高农业种植人员参与机械化生产的主动性及整体生产效益。

3.3强化用人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能,需要及时构建一整套完善且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重点,借助以人为核心的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动效益[3]。在内部用人制度上,可推行聘用制度,基于公正、公平以及公开的基础原则,实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职业资格制度,并借助全员考核制度优化用人管理模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从而充分调动与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促使农业推广技术综合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需要注重专业培训、集中培养实践操作,培养一支精通农业技术以及现代化信息管理的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效率以及整体技术水平。

3.4强化资金投入

政府方面可以引导银行、农业部门、工商部门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设置关于农业机械购置的贷款项目,使农民不会因为暂时资金不足而影响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意愿;降低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贷款利率,解决农民实际生产发展需求。县级部门还要基于农民的购买状况,针对性地提升关于农业机械推广部门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办事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部分繁杂的程序,保障农业机械化补贴可以及时到位,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推广工作水平。

第3篇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06-02

摘 要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点是要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题中应有之意,在现阶段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

1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 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第4篇

近年来,康平县按照“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壮大优势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棚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和以时令水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其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总面积达0.33万hm2,产量多达5万t,实现产值1亿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农机推广部门坚持把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有效手段,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召开全县设施农业机械化现场会、到机械生产厂家和田间大棚深入调研、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先后试验、引进和推广大棚自动卷帘机、微型耕作机等系列设施农业机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县的微型耕作机已增至1200台,80%的大棚实现了机械化耕翻;大棚自动卷帘机1500台,人工劳动强度明显减轻。所有的自动卷帘机和微耕机全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为销售价格的30%,使农民充分得到实惠。仅2011年5月,全县就新增微耕机450台、大棚卷帘机850台。西关屯乡百棚自动卷帘机示范区的建立,成为康平县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的一个新亮点,这也标志着其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效益分析

推广部门非常重视设施农业机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此,县农机局专门抽调人员对两家子乡、郝官屯镇、西关乡、方家镇等乡镇的设施农业大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棚的迅猛发展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供了条件,而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对作物的增产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1)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用人工揭放百米大棚的草帘需要2h以上的时间,而用自动卷帘机操作仅需12min,可节约2h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大棚可以增加2h的光照时间,进而可使大棚温度提高3~5℃,保证设施农产品提前上市5~7d,每棚可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另外,与人工相比,使用微耕机耕翻可节约17.5h/次,节省开支38元。

2)有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大棚自动卷帘机能大大提高卷帘速度,可以有效预防严酷气候对农作物的突然侵害,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康平县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大风降温天气,但安装了自动卷帘机的大棚无一受损。

3)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人工管理大棚的劳动强度大,尽管经济效益良好,但仍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设施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使用自动卷帘机、微型耕作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后,每户可以轻松地管理5个大棚,促进了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3康平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康平县的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机械化的普及推广程度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设施农业带来的可观效益使康平县的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但全县的自动卷帘机仅有1500套,不到温室总棚数的20%,缺口较大。

2)机械化发展程度不均衡。由于部分机械价格过高、群众对机械化的看法和认识程度不一等原因,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主要集中在起步较早的西关乡、方家镇、两家子乡等乡镇,其他乡镇发展缓慢。

3)机械操作培训相对滞后。部分群众缺乏操作知识,因使用不当造成机械损坏和人员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4)机械化整体水平低,没有形成系列化配套的设施农业机械。目前,全县需要小型园田耕作机(微耕机)、卷帘机、温室加热器、温室滴灌设备、种子催芽机、机械通风装置、烟雾机、臭氧灭菌机和育苗机等多种设备,而目前主要推广使用的仅为卷帘机和微耕机,二氧化碳增施机和臭氧灭菌机尚在推广示范阶段,育苗机等还没有引进。

5)设施农业先期投资较大。一些群众有意从事设施农业产业开发,但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和购机能力,只能望机兴叹。

4加快康平县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设施农业机械化是做大、做强设施农业的重要保障。设施农业是康平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发展。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由农机和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利用广播、电视、学习专栏等,广泛宣传设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专业服务队深入田间大棚,现场举办设施农业机械培训班,现场指导农民安装、调试机具;适时组织乡村干部和大棚户到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山东寿光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提高大棚户使用设施农业机械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化耕作的作用。

2)强化科技创新。成立县设施农业机械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在抓好现有机械推广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充分整合县农机系统的科研人员力量,依托先进生产企业,加大先进适用、高效节能农机的研发、推广力度,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研发推广什么,促使更多的农机产品服务于设施农业。

3)加强示范区建设。在提升现有示范区建设水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需求,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示范项目,建设更多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点,组织好机械装备的选型、试验、熟化工作,使其在先进设施、机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5篇

1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

1.1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

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

1.2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

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刘凤华 单位:黑龙江省东宁县农机局

第6篇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策略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实现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要足够重视,使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应用在每个农业生产过程中。

1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平原地区、集体农场地区运用机械化技术搞农业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就是水稻、玉米和小麦,这3大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主导位置,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对于我国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国际国内粮食生产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将从国外进口粮食作为国内粮食的主要获取渠道,一旦供应方提出苛刻条件,便会出现粮食危机,因此,必须要根据国内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模式,有效缓解国内粮食危机。

2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策略

2.1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传播效果

不断实施项目推进工程,进而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传播效果。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扩大机械化种植技术实施范围,对于农业种植大户要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宣传,让种植者明确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优势,让农业机械化技术普遍应用在各个生产过程中;扩大实施机械化种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让当地农民更多地接受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培训和示范,了解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2.2加快和扩大技术传播速度

各地方政府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快和扩大技术传播速度,寻找各种有利的方法和方式,让农业机械化更快地普及和广泛应用。加快传播速度的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先从当地的农业大户入手,让这些种植大户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学习,加大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人认可农业机械化技术;进一步加强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认识,让他们对于技术更加了解。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加快技术传播的速度,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氛围。

2.3建设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些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已经渐渐的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要想更好地培育农机化合作社就一定要关注用地、用油、用钱以及用人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4个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避免流转土地等相关不良情况的产生,从而提升社员的个人素质。在用油以及作业阶段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面也要适度的给出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合作社的管理和组织。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建设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应当注意以下2个方面。要大力的扶持粮食生产机械化作业大户、专业协会等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相互发展,共同协作、共同进步。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主要手段来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以及相关机制。要努力的推进粮食种植优势区域内的规模化服务。像重视和关注发展区域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服务中心等比较先进的服务手段,合理的采用集中供秧以及统一植保等相关手段来处理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传播当中存在的工序多、难度大等一些不良问题,并且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农机维修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

第7篇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很多农业耕地被撂荒,农业土地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要对目前的农业耕地问题予以解决,农业机械化建设就要加快。中国农村土地不仅规模小,而且比较分散。为了整治这些土地,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使得农业土地规模化,以将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发展

1.1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土地流转可以将分散的农村土地连片,集中经营,使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发挥作用,高效率运作。土地流转为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农业生产效率也会因此不断地提高。土地的规模扩大之后,具备农业土地经营管理能力的承包户就会凭借自己经营实力以及所要达到的经营目标对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农业机械设备的结构,使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

1.2土地流转加快了农业机械合作发展速度

农村实施土地流转之后,农业机械化运行的过程中还会结合农业技艺,使农业种植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而是运行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农业机械设备也会根据土地流转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也会相应地提高。目前中国的很多地区农业机械大户以及专业的专业合作社已成立,当地的农民都看到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成效,就会对农业机械合作社产生积极意识,农业机械合作社扩大规模,就会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

2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问题

2.1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规模小且不完善

农村土地基础设施规模小且不完善,阻碍了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发展。中国的农业土地被分割为小块之后分给农民种植,使得土地的地块比较分散。土地上所种植的农作物也是农民根据各自的需要穿插种植,并没有实现统一化,中国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需要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和中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分散的地块无法使用这种农业机械设备。中国的农业机械设备在技术上存在滞后性,运行中就会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而且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也会降低。

2.2土地流转没有具体落实且发挥引导作用

中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位,使得土地流转并没有切实地发挥作用。其一,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在运行中不断地完善,虽然政府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利好,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很多农户对土地流转没有认识到位,也不会对土地流转持有支持的态度。其二,土地流转政策并没有发挥引导作用。承包者对具体的扶持措施不够充分了解,对于土地资源以及土地质量并不了解,也无法对投入大量的资金回收率进行预计,就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对土地流转的发展非常不利。其三,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到具体实施中不够规范化。承包户参与土地流转,是其自主参与,而且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规定,特别是流转合同和有关实施细则内容都没有规范,使得土地承包普遍没有落实到协议中,而是采用口头约定的方法居多,土地承包者的利益就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2.3农业机械设备缺乏合理配置

农业机械设备缺乏合理配置,主要体现为小型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利用,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和中型农业设备使用效率地低。小型农业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不仅其性能单一,而且需要消耗的油量大,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必然会降低,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结构的优化非常不利。

3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

3.1根据农业机械化情况要求对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

农业机械化情况不同,土地流转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在土地流转运行中,对相关的机制不断健全,由此使得土地流转政策能够具体落实到位。流转土地的承包户要从政策上获得支持,还要得到一定的扶持,以使得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规模化的同时,农业机械化得以实现,包括农业机械承包户、农业企业等等都要接受扶持。所以,要加大扶持力度。土地流转中通过农田对调,就可以使得分散的农耕地经过兼并之后连成片,一些弃耕的土地经过合理兼并和划分之后流转给土地承包者。为了鼓励粮食种植承包户和农业机械承包户,需要在落实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就从农业优惠政策上予以倾斜,特别要将相关的补贴落实到位,诸如机械设备的燃油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维修等等,都直接关乎到承包者的利益。

3.2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要予以完善

其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中,资金投入力度需要增加,是确保农业机械化顺利展开的关键,从政策的层面予以优惠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各项补贴资金要严格落实,并专款专用,不可以擅自挪用。农业机械化运行中,各项配套服务要落实,改善农业机械化服务条件。

其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的土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运输和使用中的耕地道路、排水渠道、灌水渠道等等,都要强化建设工作,这是保证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田园化方向发展,将分散的土地合并,使得原有的小田成为大田,就可以进行机械化操作,不仅改善了农业环境,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效率。

其三,农田连片种植,还要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对于农作物种植,连片种植需要种植相同的农作物,而且种植方式上要保持一致。包括农业耕种、农业播种以及农作物的采收等等都要规范化,保持一致,在机械化设备的运行环境下,创造良好运行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其四,农业机械化要满足农业环境保护需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根据农业需要积极地引进新技术设备、采用具有节能效能的设备,以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同时提高其使用效率,机械运行中也会降低成本。农业机械设备的科技成分越来越多,其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运行中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结束语

中国的农业经济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农业机械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给农工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与土地流转之间所存在着相关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需要机械化全程作业,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对扩大农业经济规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国.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J].广东合作经济,2017(1):23-30.

[2]许北鸥,习羽.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7):16-16.

[3]刘异玲,肖李,李松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动态选择投资战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6):46-48.

第8篇

基于农业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我校结合我县实际特点制定了培训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办学基点和方向。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业机械化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农机主管部门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推行领导负总责,培训负责人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缺少师资,目前我校现有专职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知识与人员老化问题突出。学校现有教师继续再教育机会少,不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教师素质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

2.2教育培训机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培训机具、教学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学校校舍老旧,不便改造。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更新机会少,有大量损坏和丢失,需补充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等。

2.3由于农机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认识差,安全观念淡薄,主观上不愿意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农民买得起农机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低的问题突出。

2.4农业机械化培训教育生源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农机学校、农机推广和农机监理一体的培训作用,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办学。

3、农业机械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鼓励教师深造学习、更新知识,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对现有在职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进修培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逐步使教师一专多能,进一步提高胜任教学工作所需的素质。积极开展学校间教学交流,不固步自封,学习各地先进教学经验,增强自身学习能力。

3.2增加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增加对农机校的资金投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同时研发培训模拟器材、器具和软件,更新教学设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

3.3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培训合作

培训工作中加强各种合作,一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二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相结合。三是将培训工作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四是将培训工作与购机补贴工作相结合。五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相结合。六是将培训工作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

3.4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识

第9篇

21世纪,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快速得工业化经济时代。虽然农业经济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但农村中已出现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荒芜问题、养老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农民工总规模约2.69亿,外出农民工规模约为1.55亿,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农民工约为1.43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农村里闲置的住房和荒废的耕地随处可见,农村留守人群中,妇女、儿童和老人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农村人少地多的现象比比皆是,最最明显的就是农村人口下降,出现了不少“空心村”。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镇,从长远来看,种现象无论对于城镇发展,还是农村的进步都是不利的。

1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以福建省漳州地区的下泳村—离镇15km的小山村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这个村人口2000多,村里的小学有好几百个学生。进入21世纪,这个村现在剩下不到600个常住人口,且以老年人为主,村小学由于学生太少也取消了,田地里、山顶上荒废的地土一大片。农村人口减少虽然可以说是计划生育政策抓得好,农村人的生育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大家已经认识到少生优生是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多胎生育的现象大大减少,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但也不至于降到这种程度。农村人口下降了,人口结构出现失调现象,村里上50岁的人占留守人群的60%~70%,丧失劳动力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现象不单在漳州地区出现,在其他的边远地区也有发生,而日渐增加的“空心村”必然阻碍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政府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也在努力的改变着,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来减轻农民负担,想留住种田能手,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耕地利用率仍在不断下降,留守儿童依然在增多。

2农机推广的必要性

农村人口减少是目前不可改变的事实,国家在推出惠农政策的同时,应该先解决当下之急。当前,要想立刻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吸引外出人口回乡种田。但是让外出人员回乡务农很难,因此,可以考虑、把有限的劳动力利用起来,让机械化来代替人工,让本来需要大量劳动力才能完成工作,变成在机械的帮助下由一两个人完成。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合适的农业机械装备来经营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进行土地翻耕,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使用收割机进行收割,使用动力排灌机进行灌溉,使用机动车辆进行田间管理、运输,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农业机械作业确实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忙时节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例如,一台中型拖拉机可以耕地2hm2/d,而人工犁地1d最多只能犁地1333.33m2,效率相差超过15倍。再如,收割稻谷用传统模式一个人最多割667m2/d,而机械化两三公顷。再如,在茶叶种植中,采茶是最耗费人工的,采用机械采茶以后,效率大大提高了,实践证明,机采的效率至少是人工手采效率的10倍,用上机械化以后,原本被茶农们舍弃的夏秋茶也被重视起来,机器化采茶已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用上采茶机后,采茶成本可降低60%~70%成,这样一来,茶农的收益当然翻番了。再如,在北方的玉米种植中,传统的收获方式是靠人工把玉米一个个掰下来,一般情况下,667m2至少需要一个人工作1d才能完成,费时又费力。用上机械后,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就能完成玉米的收获工作,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所以,在人中流失严重的农村,推广农业作业机械化更是迫不及待。此外,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也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机械的使用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现状,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进而提高了农民收入,而收入的提高可以留住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可以解决农村养老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农业机械化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对于抵御自然灾害,促进集约农业经营,降低农产品成本等都是相当有利的。同时,推广农业机械化有利于节省劳动力,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土地荒芜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2个方面入手,加大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的力度,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第10篇

本文作者:赵海珍 单位:阜新农业学校

教师在开发数字样机的过程要注意开发出来的实物务必要与现实中的实物一致,包括参数与运动方式、状态等,以免对学生未来工作中造成误导;开放性原则。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可通过网络共享给每一位使用者(教师、学生等)提供提交建议、上传作品的许可认证接口,尤其是对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审核认定,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资源库;通用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层次性原则。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习者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方便进行课程或知识体系的筛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个性化定制潜能。

农业机械化工程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开发

1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样机建模。数字样机改造是把现行教学中使用的载体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数字化模型资源。现有教学资源包括两大类:(1)教研室和实验室原有成熟的实物教具、机构模型、零部件结构挂图等;(2)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师生创作的机械机构作品,包括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等。可以筛选一批典型资源设立学生设计研究计划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并兼顾提升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提前熟悉一些主流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

2将科研产品数字样机进行教学型转化。让学生对专业方向有更好的把握和定位。如今农业机械产品开发已经采用了数字样机开发技术,许多产品生产之前需要借助产品数字样机进行功能和行为的仿真模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是借助数字化手段对研究对象反复仿真分析和评价。开发完成的产品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典型科研产品设计和仿真过程进行录制、编辑等,形成用于课程教学的素材。这要求任课教师在参与科研工作的同时捕捉可用于教学的信息,及时收集科研工作中的教学素材,这也有助于科研工作本身的总结和提高。

3将调研产品数据作为数字样机资源补充。调研数据主要包括旧式农具、农民自制农具和新型农机产品等。这些农具或农机产品是目前教材中没有的产品类型,但它们对了解农业机械发展历史和目前农村使用农机的现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应用

1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教学应用。农业机械学是我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2003年已经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我们建立的各种数字样机教学资源在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课件中采用的数字样机模型包括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中耕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等。

2“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实习教学网”应用。“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实习教学网”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该教学网于2009年5月开通试运行,其内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和业务素质课的实验和实习教学为主体内容,以省级精品课农业机械学的实验和实习教学为核心,兼顾农学、园艺、畜牧、植保等非机化专业的农机化概论、草业机械化、植保机械等选修课程实验教学。

结束语

培养高质量人才,利用数字样机开发技术建立大量数字样机模型作为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数字样机建模、将科研产品数字样机进行教学型转化和将调研产品作为数字样机资源补充的途径,完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典型零部件、典型机构和典型样机的数字化模型。并把这些模型应用到了农业机械学等课程教学和“农业机械化实验实习教学网”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仿真教学和网络教学,为加快教学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实践性参考。

第11篇

1我国机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农机装备零排放、低能耗的需要日益迫切。加上资源越来越紧张,燃油的价格不断上升,我国将重点发展节约水资源、节约能耗、节约肥料、可使农业成本降低的农业机械,我国还要使农机装备的产量增加来适应当今市场环境的需要。农业作业方式自动化与农机装备智能化为发展高效率的农业提供了途径,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只有使农机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才能使自动化和智能化比较高的产业不能对我国的市场进行操控,不能让它们对农机的发展起到制约和阻碍作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便于使用的系统及设备,比如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变速自理设备、连续数据采集传感器、决策支持系统等,可以对这些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或者在这些的基础上对已经得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产品进行再次开发,使之促进我国农业系统化水平和农业智能化水平。按照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些经验以及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来判断,我国农业装备将会越来越绿色,信息化和自动化将向着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1]。

2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促进措施

2.1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协调发展。农机发展的总动力虽然连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要花大力气使农业机械产品更加可靠、更加安全、适用性更强,使农机的使用者能得到更好的体验,使装备的质量不断优化。2)坚持促进农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对研发工作进行加强,才能使农民对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舒适度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样才能研究生产出节约成本、增加效率、比较经济的产品,探究出来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相符合的农机技术方向,使农民购买更新农机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使农民更加喜欢使用农机。建设节约资源、对环境没有害处的友好型农业,推进农业机械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必须以更快的速度研发出节约型的农机[2]。

2.2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1)坚持“引导、扶持、服务、规范”的原则,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进行鼓励,鼓励他们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联合,创办出所有制形式多样的农业机械合作机构,使它们的服务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使它们的服务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使它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对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流转地和闲置的土地进行支持,使农业生产的方式得到转变。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有关税费减免、作业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落实,使扶持农业服务组织进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来,使工商企业等一些社会资本投入组建农机服务组织的过程中,使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得到不断的增强。2)对创新发展进行引导。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的经验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农机服务组织能依法进行经营。3)对服务指导进行强化。把农机的推广、农机培训维修、农机的信息咨询作为支撑的体系,不断为农机组织提供人才方面的培训、技术方面的培训、政策方面的指导、信息方面的咨询。

2.3不断增强农机的公共服务能力

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农机快速发展对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和安全监理的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提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1)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推广体系中,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主导部门,农业服务组织是基础部门,其他机构广泛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协作,构建出主体多元化的农机推广体系。2)对农机安全监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强化。努力构建把源头的管理、执法的监控和宣传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机械长效安全机制。使农机安全装备监控能力得到不断的加强[4]。

3结束语

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人们要牢牢把握住时机,对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不断的加强,要加快速度,开发农业新机具,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不断减轻人们的体力劳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大国的建设。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后期,全市农业机械化工作要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到“期末,全市初步形成大宗农作物生产与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的格局。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左右,部分镇率先基本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年增长5%以上,总水平达到70%,机收水平达到95%;小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5%以上。同时,加快突破油菜收获机械化水平。高效农业主要作业环节中,设施耕整机械化水平达到60%,设施栽培机械化水平达到30%,播种机械化水平达到20%。

大力发展大型、高性能、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设备,加速淘汰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旧机具,促进农机升级换代,逐步实现农机装备的高效化、智能化。每年全市推广大中型拖拉机200台以上,高性能联合收割机30台以上,高性能插秧机100台以上,直播机50台以上,高效植保机300台以上。

二、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围绕全面提高我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目标,逐步扩大对高效农业机械装备的购置补贴范围,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步伐。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围绕蔬菜、园艺、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和主要生产品种,加大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力度。主要发展以微耕、植保等节能设施为重点的设施蔬菜生产、管理机械;以机械化修剪、移栽、采摘为重点的园艺生产机械;以高效增氧、投喂、清淤等为重点的高效水产养殖机械和以青饲料切割、饲料搅拌、畜禽粪便处理等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机械。全市每年推广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业机械50台套以上。

(二)大力发展环保节约型农业机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投入品施用、节约能源的新型农机的示范推广步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1.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水平。以新农村“十大工程”—清洁工程建设为抓手,采取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加快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的普及,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2.加快节能、资源利用型装备的试验示范。围绕发展节能减排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肥等农业投入品施用机械和装备。加快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机械、水道清淤机械,以及沼气池清渣机械、沼气利用及发电设施等,切实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效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引进推广技术含量高、经济性能好的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机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重点是农产品采集、农产品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备,以及饲料加工机械等。

(四)扶持建设农机化示范(镇)区和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支持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吸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创造积极的条件,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转变。到年,全市将重点建设5个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各镇(区)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依托现有高水平的农业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基地等,加快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全市农机化发展提供经验。

三、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机助农增收水平

(一)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强化农机试验鉴定、示范推广、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安全监理等公益性职能,重点加强市级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完善设施,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农机示范推广、培训、技术咨询、安全教育、信息等公益。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和人员队伍。进一步做好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完善以三级维修点为重点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老旧机具报废回收制度,加快农机更新换代步伐。

(二)健全和完善农机服务组织。针对目前基层农机管理和服务组织机构比较薄弱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户通过机具、技术、资金、土地等要素的合作,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协会、农机服务合作社、股份制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推进农机合作共用。要引导各类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立稳定规范的利益紧密联结体。到年,全市新增15个农机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建设5个市级重点服务组织,引导发展20个以上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100个农机大户。

(三)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针对农机跨区作业竞争日趋激烈、成本不断上升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拓展跨区作业的内容和范围,稳步提高机手收入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本地作业服务水平,积极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等“一条龙”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农机作业规模和范围,打造农机作业服务品牌,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力争到年,全市农机服务总收入达到8亿元。

四、强化依法管理,提高农机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水平

各镇(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省农机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贯彻《条例》的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断推动我市农机化各项事业顺利开展。

(一)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将农机安全生产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和全局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素质,努力提升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扎实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农机执法规范化建设、“平安农机”创建三大活动,夯实农机安全监管基础,并逐步探索建立农机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三年的创建活动,建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二)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建立重大质量事故和集中投诉快速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落实监督调解人员,强化责任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增强调解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大农机质量监管和打假工作力度,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使用者、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农机维修管理规定》,依法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工作,实行农机修理人员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到年,全市农机维修点持证经营率达到90%以上。

五、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农机化,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化的重要作用,将农机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农机化发展主要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明确长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目标任务,加强检查考核,坚持依法行政,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