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与创新

管理与创新

时间:2023-06-04 10:4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与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与创新

第1篇

[关键词] 管理创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关创新的论述古已有之。如“日新之谓盛德”《易.系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等。讲的是人们应该经常保持蓬勃旺盛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天天更新,以新的姿态去追求、创造新的生活。今天同志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总书记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在新时期对创新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和发展。

一、管理创新有着丰富的内容

1.目标创新是前提。任何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调整了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经营目标三者的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取得的。如果在内部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对经营目标做出调整,而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在现阶段,企业组织目标应调整为“通过满足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学校组织应把“培养合格人材、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祖国建设”定为目标,目标创新关键是对市场、人民群众的需要的满足。只有选准目标,创新才能获得成功、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国家有限的资财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制度创新是保证。有关制度创新,它涉及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关系交错、相互影响。作为制度,它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祖宗之法不可违”,也要随着社会的变革、改革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时这种调整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就像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企业再造工程》一书中所主张的那样:彻底变革,注重核心竞争力,打破旧框框、建立新制度。事实上,也只有把管理制度调整到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上才能保证其他创新目标的实现,创新措施才能落实。

二、管理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总书记代表中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核心是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对同志“与时俱进”的思想、对总书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落实和发展。

遵循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管理,实施创新战略,共建和谐社会

1.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伪创新”的观点和“创新难”的情绪。实施创新战略,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态去做,不要有虚假成分,不要假借创新之名去做损人利己之事。如当今社会上那些天价医疗、天价月饼、天价房产、天价演出…这些人到处招摇撞骗、大肆宣扬、推销自己,无一不是借创新之名,去干着利己之实。我们称其为“伪创新”,这是和创新的观念格格不入的,是应当受到批判的。

实施创新战略,还应克服那些认为“创新难”的观点。目前社会上有人认为创新是“纯技术性”的观点,是科研人员的任务、是专家学者的工作,专业性强、一般人干不了。这是把创新工作简单化了的观点,这和当年曾经批评过的中的单纯军事观点差不多。其实,创新工作涉及到所有人的工作,技术人员要搞技术创新、服务人员要搞服务创新、管理人员要搞管理创新。显然,这是关系到一个组织所有人员的共同工作,是人人有份的事情,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干出一番成绩的,只要在你的岗位上有新的工作业绩,就是对创新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创新需要的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只有那些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规模大的企业、科研院所才能进行,一般小企业、小单位是没有力量进行创新工作的。这种观点,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创新的根本含义。既然每个人都是创新的力量,那么不论单位大小,都是创新的主力军。社会的分工不同、各单位承担的任务不同、责任大小也不同,但都是为社会的进步而做出的努力,都是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奋斗!只要把本单位的事情搞好了,就是为创新型国家做出了贡献。

2.实施创新战略,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管理。对企业来说,不管是构建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还是从事企业文化建设,都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实现。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有开拓精神、新思路、新办法,在已有业绩的基础上扩大发展,是资产增值、是管理上水平、是质量上台阶。

要有效的实施创新战略,搞好本单位的创新活动,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作为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动,首要的工作是选准目标。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目标选择宜近不宜远、项目选择宜小不宜大。这样目标容易实现、项目容易成功,其结果必然是减少了项目承担者的挫折感、增强了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创新者进一步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组建精干的创新团队,以自由组合为主,宜精不宜滥。组织应以必要的指导为主,不干涉具体事务;也可以与外单位专家相结合组成联合团队,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攻关。要注意发挥创新团队中骨干、领军人物的作用,通过检查、询问等经常性的关心、鼓励,激励创新者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创新事业。

参考文献:

[1]: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北京,[J].2006.1.9

[2]:《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的按语[M].

第2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

引言

高校办公室是当前高校中各级领导去处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助手,不仅如此其还是高校中各个指令的传达着和实施者,如今,全国高等教育已经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深化,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去提高高校办公室中的创新思维,使管理创新得到有效强化,以便在新时代背景下去更好的处理高校中的上下级关系,从而有效保障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1]。

1.创新思维对于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高校管理当中,创新思维观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它是高校去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科学思维方式。只有去充分掌握创新思维,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去实现当前高校办公室的管理创新,让新时代高校办公室能够完成向科学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办公室适应当前时展的步伐。在人们的日常认知中,创新思维属于比较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智慧的升华,也是人类智力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级形式,同时创新思维也是人类各种素质和脑力的有效结合,然而管理创新却是一种具有组织性、计划性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也是高效管理的新型变革[2]。现如今时代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管理创新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要去创造出杰出的成绩就必须要去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所以,现阶段中的管理创新和创新思维是不可分离的。

1.1创新思维的超与凡,决定个体的勇气谋略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模式较强的人们,他们的思想往往比较流畅而且非常善于想象、反映能力也比较敏捷。就比如说,高校办公室中的任职工作人员一定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以及具备管理、写作和公关等方面的一定能力,这对于高校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来说必定是更高的要求。如果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能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或者这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那么其一定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办公室工作的需要。

1.2创新思维显与隐,决定管理的目标设计

一般而言,对待问题善于思考的人群,基本上是可以通过七种食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去了解其中的发展规律,从而使事物的本质能够浮现出来,从而更好去预见该事物的发展情况,也能够更好的去揭示其原因和结果。相反而言,如果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看待问题通常只会去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总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这样显然是不能够去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因此,一定要去在员工和高校的发展需求之间去组成最好的组合,这样才能够去保障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高校的管理目标,并且着也是高校以及个员工之间的共同愿望,在此过程里面,其中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显和隐就直接性的决定了高校办公室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

1.3创新思维的高与低,决定管理的成就大小

不管是高校亦或是社会中的组织企业,它们的管理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在高校的办公室中,对其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还是比较的高,因为高校中办公室不仅仅具有纽带的作用而且起还是高校里面各级领导的助手。众所周知,良好的创新思维是可以去直接反映人们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其还可以去帮助人们去提出新的创造性方案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新思维能力的强与弱,是能够直接决定着管理成效的好与坏,更能够决定高校事业发展的优劣。

2.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管理工作的随机性明显

高校办公室中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而且相关的工作也具有极强的被动性,其中的被动性主要体现在当中的随机性比较强。首先,高校办公室中的工作安排经常缺乏条理性,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然后相应的工作就要随着新情况的产生而去进行调整,然后就是其中的管理工作非常短暂,高校办公室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任务基本上周期非常短,有些工作甚至只有几分钟,在这项任务完成之后,对于相关的工作经验并不会得到有效的积累,在面对下一次的新任务,以前所存在的问题照样又会出现,从而导致相关的工作效率不能去得到显著的提高[3]。

2.2管理工作的资料化现象严重

高校办公室当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去完成领导所安排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具有非常强的资料化倾向,这样的工作就只能体现出相关任务的本身含义,对于资料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能够去进行体会,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变化的原因更得不到有效的论证。

3.提高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途径

3.1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包括众多的特征,主要有多向性、直觉性以及变通性等,其中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往往是不会去满足对已有情况的认知,遇到事情喜欢去思考,富有想象力,并且敢于去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新方法,真正具有创新思维的员工往往是先让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然后再去牢牢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从而去得出相关的结论。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上,可以去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进行案例分析[4],通过这种方式去帮助高校办公室中的人员更好地去融合案例和创新思维,然后再去形成对应的思维效果,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去使办公人员的牵引能力和促进能力得到提升。

3.2搭建交流平台

在高校办公室的成员当中去建立具有学习性的组织,并且充分调动各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使办公室中成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从而去推动相关的组织创新建设,在这里面特别要去注意开发工作人员的思维敏锐性品质。因为思维敏锐性是工作人员思维主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敏锐程度的一大体现,它能够帮助办公室工作人员去省略思维的步骤,能够快速的深入到管理系统的深层次中,使思维进程得到有效的加快。比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能够从前人第谷所观察记录的众多数据里面找出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能够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得出万有引力的结论等,其实都是思维敏锐程度高的集中体现。

4.用创新思维推进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

4.1提高人员素质,实现管理团队创新

现如今的时代背景已经大不一样,高校办公室将要面临的新问题势必会更多,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单纯地去依靠之前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就可以轻松取得到解决,但是在当前现存的办法却非常少,在这当中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自觉的去看得更远,为高校办公室的发展去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作为高校来说,一定要去积极提倡“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新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创新思维的方式和实践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更好去解决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使相关的通过效率和学习成果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4.2加强制度管理,实现制度创新

高校办公室要去展开相关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公制度,然后用创新思维的方式有效推进高校办公室中的管理创新,这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去做到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有效去推进高校办公室在制度建设、办公室信息公开和外界人员的信息交流等方面的监督工作,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去了解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对高校建设所提出的相关意见或者看法,使高校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第二,一定要去明确高校办公窒中各个人员之间的分工,让办文、办事和办会能够得到有效分离,可以使得高校办公窒中的各项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和运行;第三,使高校办公室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做到规范化,即使在忙也要做到有序;第四,在高校办公室当中去实行奖惩制度,从而去营造健康的办公室竞争环境,这样的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效办公室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4.3树立现代意识,实现管理手段创新

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墨守成规一定是找不到出路的,如果想要更好的去生存发展,就一定要对新事物和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一些老问题能够去结合当前的新情况然后进行思考,对于别人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去展开全面的认证和评估,从而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做到标新立异、大胆独创。因此,现阶段的高校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去改变之前那种传统的被动式服务理念,要去从根本上形成主动化的服务管理理念,从而为高校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4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实现工作职能创新

当前高校里面的一大重要职能就是去辅助高校领导进行相关的决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办公室一定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经可能让相关的决策都能够去符合当前社会、学生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需求,要去从整体角度兼顾多个方面的利益[5]。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当前的高校办公室中去贯彻落实这种观念,让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够从整体的角度上出发去考虑相关决策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社会大众对于相关决策的看法,将以前那种封闭式的思维方式转变成当前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变单向性思维方式为多维性思维方式,变守成性思维方式为创造性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去形成新的发展观念,能够去熟练的掌握社会公众的心理诉求以及相应的政治背景,是必要在领导在进行决策之前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通过这样的做法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去帮助高校的领导去更好地做好高校里面的管理工作以及执行决策。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要想去提高高校办公室的管理创新,一定要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然后对高校办公室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去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高校领导在开展日常工作时一定要去采取创新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从而使高校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去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欣.试论创新思维与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40-41.

[2]刘冠.试论高职院校办公室行政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255.

[3]刘冰.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办公室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5,29(03):55-58.

第3篇

1.1煤矿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创新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煤矿企业领导缺乏较强的经营管理意识,没有足够重视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毋庸置疑,绝大部分煤矿企业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这也是煤矿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正因为如此,煤矿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淡薄,很可能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为了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企业的损失,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煤矿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强化煤矿企业的创新意识。

1.2煤矿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缺少自主管理方式,根本没有实行责任制。为了更好地完成每个工作环节,仅局限于办公室,不出去实地调查是不可取的。更确切地说,任何一线矿井工作,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煤矿企业的员工应该牢记安全生产,注重强化管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煤矿企业的管理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对于每位煤矿企业的员工来说,生命是无价的,增强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实际上,安全并非仅是企业管理模式。煤矿企业每一阶层的管理者都必须树立起安全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自己的权限范围。换句话说,煤矿企业员工只有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达到工作预期的实际效果。

1.3煤矿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它最终的追求目标。值得肯定的是,煤矿企业能否得以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煤矿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培训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努力寻找符合煤矿企业员工要求的培训方式,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少培训都无法被煤矿企业员工接受,为此无法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事实上,绝大多数煤矿企业领导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正确进行现场指挥,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煤矿安全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之间存在着十分巨大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避免发生一些煤矿事故。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该提醒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定期对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在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时候,员工只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质保量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2创新煤矿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煤矿企业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煤矿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煤矿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劳动强度,稍不留神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煤矿企业员工从事的一线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另外,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的良好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更详细地说,煤矿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冲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企业的有序发展。对于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前煤矿企业出现了不少难题,只有找到正确方法,妥善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正因为如此,创新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不容忽视。调查研究表明,创新煤矿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快促进整个煤矿企业的发展,有益于煤矿企业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提高煤矿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意识,强化煤矿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感。这也就意味着,创新煤矿企业管理模式,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煤矿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3.1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陈旧的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煤矿企业的自我发展。实践表明,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势在必行。这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从一定意义上说,煤矿企业注重降低成本,强化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伴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煤矿企业之间的竞争出现白热化状态。为此,煤矿企业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煤矿企业管理结构,有益于大幅度提升煤矿企业的管理效率。从另一种层面上说,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有效调动煤矿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能够推动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了解科技前沿的理论知识,就能够创新工作内容,带来一些具有实效性的举措。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煤矿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注重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借鉴和参考先进的现代管理知识。值得肯定的是,煤矿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践状况,争取将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新时期新技术有效融合起来,为煤矿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前进的动力。

3.2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煤矿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换句话说,创新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正因为如此,煤矿企业必须在创新管理制度方面下功夫,想干事,干实事。从本质上说,煤矿企业必须增强企业文化,力争将企业形象较好地展示出来。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控制,完善规范的管理机制,注重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实力。事实上,煤矿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现状,及时改变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煤矿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强化自身的使命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不断改革煤矿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员工的能力。这个方式是:引入相应的竞争机制,采用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从目前看来,唯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不断强化员工的竞争意识,才能督促员工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实践中,煤矿企业必须做到赏罚分明、强调科学知识、重视人才培养。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煤矿企业来说,更加注重员工给企业奉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待遇。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再接再厉。值得一提的是,经营者在煤炭企业中所处的岗位有所不同,选择的分配方式也并不一样。这些分配方式包括:期权奖励、年薪以及红利等等。从监督的角度来看,秉承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理念,认真进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值得肯定的是,煤矿企业既要注重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又要防止发生腐败现象。

3.3创新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创新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通过逐步向会计电算化靠拢,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的目标。在完整的计划管理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企业的监督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尽可能提高煤矿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实际情况,注重将煤矿企业的计划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起来。一般来说,合理控制煤矿企业成本,是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表明,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形式,尽可能提升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对于煤矿企业而言,为了有效评估煤矿企业的基本财务情况,为了及时发现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漏洞,构建有效的财务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了确保煤矿企业达到财务再生之目的,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

4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无论在哪个行业,管理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整个行业能够充满活力、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也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有利地位的至尊法宝。建筑行业无不例外。要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建筑施工管理者,在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必须注重创新的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运用创新精神进行科学管理。

一、现代建筑施工管理

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是建筑工程本身所包含的程序,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工序,因此在对建筑工程管理起来程序也比较复杂。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控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要素。它要求管理者从发展的视角、全方位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材料、资金、技术、劳动力、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是工程进行的前提条件,其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以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特点,需要管理者对生产要素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可通过以下两方面管理生产要素:

(1)合理、优化配置,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有效性,使生产要素发挥最大潜力,在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时,要根据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材料的分量上进行按比例合理调整,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优配置。

(2)“动静结合”

力求在动态中管理,保持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管理者根据工程施工的基本规律,合理的对各生产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由于成本、质量、进度是每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它们能否有机结合,是决定这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工程策划管理人的潜在目的,因此成本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关于成本控制方面,需注意以下事项:

1.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各行业追求的目标。很多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成本投资不合理降低,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的不仅会在安全质检中被重新返工,同时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成本问题需要在合理配置的前提下降低,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体系中资源调配。

2.动态控制原则。因为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所以在施工前,对成本的规划时,就要统筹全局,系统控制。随着施工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变动调整,实时控制好成本。

3.目标管理原则。在工程施工前,为了确保施工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施工的浪费,且能确保工程质量,应先树立长远目标,进行规划。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责、权、利与成本有机结合,奖罚明确,职权分明是管理者为达到预期目的应处理好的重要因素。

5.进度控制是管理者必须进行的一项程序。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真个工程的进程和成本投入的多少。如果进度控制的不好,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样错误可能会呈恶性循环发生在下一个工序中。所以管理者要对工程的进度合理控制,在施工计划中合理配置资源,在工程进行中,定期做好进度总结。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是建筑施工单位加强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管理好人员,才能进一步谈其他方面的管理。为了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经常的安全培训可以让施工人员养成安全意识,好的技术交流能够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施工的质量。2、设立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于表现好的施工人员给予奖励,出现失误的施工人员给予处罚,这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每位施工人员不断进步。

2.2 做好建筑施工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监理工作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和工程造价的合理运行。同时,要想做好施工监理工作对监理工程师具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做好监理工作,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做到当有不足出现时,能够及时迅速的针对不足做出最佳合理的方案,以保证建筑施工不受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代表着公正的第三方,必须要学会权衡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让工程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2.3 掌握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制约的范围和重点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要学会掌控管理的重点和范围。在一般情况下,“质量制约的首要环节是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质量制约的关键环节是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制约;质量制约的主要环节是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章施工。只有掌握这些过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建筑质量通病,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4 总结

三、完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施工团队,管理者必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让各工程参与人员积极应对、职责明确,加强队伍凝聚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培训机制,使施工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在进行监控管理时,应在材料的采购、运输、质量检测以及建筑配件等各种设备进行全程监督和控制。为了顺利进行施工计划、完成预期目的,应制定质量、工期、成本等项目的施工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进行更新和完善,秉持创新原则,不断给施工工艺加入新元素,提升设计水平。

四、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及创新

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为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首先规范技术如施工图纸流程、标准等进行说明,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其次让施工人员会审和学习利用施工图纸十分必要,再次应对工程技术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

技术的创新是施工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引进和利用、以及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合理运用,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对技术创新,才能保持施工管理团队充满活力,保质保量完成施工。

结语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只有联合实际切实解决问题,且抓住创新机遇,在管理各项目中注入创新思维,才能让整个团队充满生机,不断进步。建筑施工管理关系着建筑企业的存活和发展,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强管理,提高意识,创新建筑施工管理对策及时发现工作的不足并给予纠正,这样才能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兔强.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不足及解决措施[J]. 科技资讯,2009,

[2]张庆彬,李景波. 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4)

[3]佘国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4]臧明龙.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

第5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变革;创新研究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理念的创新,越来越多的管理理念出现在人们面前。绩效管理在时代推新的大潮下,也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进而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从大局角度而言,绩效管理的提高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将绩效管理和其他的部门联系加深,从而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实用性。从细节上看,绩效管理的细化,方法和理论的不断革新,有助于帮助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发展[2]。

二、绩效管理的观念革新

传统的绩效管理以“经济人”作为绩效管理的考核基础,随着时代进步,绩效管理的改革,它逐渐转变的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战略性。在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下,老板的观念老旧,将工作人员等同为劳动器械,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利润,因此为了不断的创造利润以及创造更高的利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尽最大的可能去控制支出,节约成本。同时,员工的观念也是认为他们只是企业的工作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的雇佣关系。针对这两种心理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不断的通过设置各种制度来约束员工,希望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与此同时,员工也只是完成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在免除责罚的范围外不愿多干。而全面施展的绩效考核是一个要求全面高度统一的方式,它要求公司上下各个部门之间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这样的要求使得公司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将执行和操作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使最终的效果好,必须要求整个过程都把控的很好。战略绩效管理观念是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设置成一个独立的绩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坚持企业战略为中心;第二,根据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按一定的周期进行绩效管理和绩效评定,绩效评定的对象可以是任务的经营者和责任人,对评定好的结果又可以进行更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最好的能源配置。在企业中实行战略绩效评定有以下特点:首先,可以时刻的省察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并在战略目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纠正,使之重回正轨。其次,重视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的全方位的目标。第三,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头上,责任明确,利于管理。第四,高度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成果。第五,进行每个重大决策时都要讲将绩效纳入考虑范围内,并将之进行慎重考虑[3]。

三、绩效管理目标革新

虽然在进行员工的绩效和整体组织绩效时,传统的绩效管理体系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将之进行现实推行时会出现很多流于表面的操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绩效改变。比如,企业的领导为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同事间纠纷,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给员工评相差无几的分数,与此同时,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也要求全程注意工作流程以及最终的工作结果,这种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加重了绩效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也很容易引起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虽然传统的绩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组织的效率,但是据它本身的高要求的控制性和严重缺乏的鼓励性角度而言,这种操作是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行的。因此,出于对绩效鼓励成果的考虑,我们依据专家的建议,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根据员工在工作中的投入情况来划分绩效,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整体成果和个体成果、宏观成果和微观成果。以这些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不断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进行调整,从而帮助提高企业的绩效。其中,员工在工作中的投入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包括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投入的精力、积极性、热情等。在传统绩效管理的基础上,我们融入了专家的建议,对员工的投入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驱动员工投入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的绩效管理。首先,将企业的绩效和计划下发到每个员工的手上,让他们对自己的职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他们对这个企划有一定的认同感,这样可以加大员工的自我投入。其次,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动用一些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员工加大投入。可以通过创办一些企业活动来鼓舞企业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在进行绩效管理评论和反馈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到以往的传统指标,还要注意到将员工工作时的投入情况纳入指标,并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反馈也纳入指标,进一步帮助员工提供他们的投入[4]。

四、绩效管理对象革新

在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中,我们的检测对象一般是全体的员工,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进,我们逐渐将对象细化到核心员工和知识员工以及高管员工几类。

(一)团队的绩效管理

团队的绩效管理不能完全和个人的绩效管理一样,要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考虑团队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团队成员之间的贡献比值,将团队绩效按照比例分摊到每个成员身上;最后,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加密,保持通畅的沟通,进行实时绩效反馈,形成一种高效的协作机制,让团队共同努力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产出。

(二)核心员工的绩效管理

虽然核心员工的比例只占全体员工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企业中重要的企业资源和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核心员工手中。正是这种现实,让我们意识到核心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处理好与核心员工的关系,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核心员工的绩效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核心员工进行绩效管理要注重沟通。但是通常对企业核心员工的绩效进行量化又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核心员工是主要进行知识层面的管理,很难进行具体的量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让核心员工参与到绩效考核这一环节中来,特别是在标准的判定上,需要加入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员工的长期激励作用,因为核心员工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人才培养等方式,加紧员工和企业的联系,让他们做出更好的绩效[5]。

(三)高管的绩效管理

传统的绩效考核是从基层员工中开展实施的,然后再高层进行裁定,做出企业的规划。但是这种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高层是没有进行绩效考核的。然而,进行高层的绩效考核是极为有必要的,它不仅仅可以反映出高层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转变高层的思维:首先,高管也加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进行绩效考核;其次将高管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的绩效进行挂钩,让高管对自己的职责有个更清醒的认识;最后,将高管的绩效与企业的长期激励结果相挂钩,加强高管的引导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企业的绩效管理改革、创新是极为必要的,企业要不断的进行绩效管理的创新,进而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涛.绩效管理的变革与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3):26.

[2]陈雅霜.事业单位人事薪酬体系变革与绩效管理的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55-57.

[3]吴绍棠,龙玎,夏天.绩效管理的变革与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83.

[4]白明垠.变革型领导、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模型与机理[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第6篇

一、议题管理实施的四大背景

议题管理首先在慈溪提出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同和关注,归结于四方面因素:

一是基于长期以来的“消防救火”式的专项整治,倒逼工商部门实施分类管理的历史背景。10多年来的监管实践证实,慈溪工商部门一直处在市场整顿的“风口浪尖”,如1995年的减压阀产品质量问题、2001年的轴承假冒问题、2005年的假冒火花塞事件等,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处理,但社会评价却不高。基于基层工商240余名干部监管6万户经济户口的现状,面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元化需求,工商要履职到位,必须对监管对象进行轻重缓急排序,以走出“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管理困境,促进履职到位。

二是基于慈溪块状行业明显、行业竞争力较低、企业“模仿”性强。导致频繁被诉的产业背景。慈溪共有家电、纺织服装、化纤、轴承等块状行业30余个,但慈溪产业基本处于全球或全国同类产品价值链的下游、价值曲线的底部,行业竞争能力弱小,模仿便一度成为慈溪块状经济的主色调、主旋律,极易引发行业性、普遍性、地域性的产品质量和商标侵权危机事件。面对辖区经济特色和现有监管体制,必须积极行政,实现从简单、专项低水平重复执法转向综合监管、事前预防、主动服务。

三是基于工商具备整合包括登记、监管、投诉信息资源能力的技术背景。工商现有的登记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甚至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区域分布状况:监管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情况和发展趋势:案件查处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违法集中度、受国内外知识产权机构及权利人的关注度;12315申诉举报数据提供了特定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诚信经营水平等。在数据分析和行业整体评估基础上,确定可能会引发普遍性、行业性问题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将其列为“议题”。并随整顿深入和行业规范程度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基于工商创新机制、探索革新之路的制度和政策背景。国家工商总局相继提出的“四个统一”、“四化”战略目标,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创新监管机制之路,地方政府也要求工商增强监管的针对性、长效性,助推地方经济有序发展。议题管理顺应了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创新监管服务手段和机制,有效探索了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新路径。

二、议题管理的四大内涵

议题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单个问题处理。也不同于事后为主的危机处理。从具体环节看,议题管理包含了从议题认知到议题回应、议题公关。再到议题反馈的完整步骤。

一是议题认知,防患于未然。深度挖掘工商现有登记、监管、案件查处、申诉举报等综合资源,对“潜伏危机”识别、研判,发挥有效侦测市场环境的功能,使危机在潜伏期就能被有效锁定。3年来。火花塞、轴承、洗衣机、电熨斗、鞋服、制笔、饮水机、冰箱、网络布线配件(电脑耗材)等九大行业以及胜山布角料服装市场、工业品市场等两大市场被事先锁定、预先规范,有效防止了“突发危机事件”再次发生。

二是议题回应,治患于已然。有效甄别“现实危机”,根据议题可能性识别到现实情况的差异程度,实施顺应性回应或调整性回应,从而对该危机作出精确反应,务实高效处置危机。对确定的重点行业,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引入信用分类监管,设置相应的检查频次,实行动态浮动管理,实现监管范围最小化,监管效率最大化。近3年所有查处商标侵权案件及罚没款中,纳入议题的重点行业案件数及罚没款数占40%、43%左右,以及移送案件的全部。

三是实施议题公关,除患于已然。充分运用媒体宣传、座谈沟通、第三方评论等公关手段,正面展示议题回应成效,与核心受众沟通态度。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增强行政执法部门主流话语权的方向发展。如搭建与商标权利人的交流平台,以送法下乡、普法进企业等方式开展好针对性培训教育等。

四是议题反馈,治患于持久。对议题认知、回应、公关总结回顾。科学分析实施中的优劣势,整合外部需求信息,不断改进监管服务手段。致力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该局着力商标专用权保护区域性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慈溪市知识产权保护区域性协调机构,完善了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行政司法双轨机制、联手打假机制、打击预警机制、执法督查机制、防范自律机制、品牌创建机制等七大机制。

三、议题管理倡导四大新型执法理念

议题管理其创新性凸现为一种系统式、互动式、立体式、协同式的管理过程。

一是从原先的零打碎敲个案处理向系统性综合治理转变。工商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处理个案,更为重要的是着眼于市场秩序的良好可控、市场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行为的有序健康。

二是从原先关门式整治向互动式整治转变。注重了与商标权利人的沟通。发动群众积极举报,丰富案件线索来源,提高整治效率。

三是从以往事后被动查处向立体式监管服务转变。加强事前防范,整合工商数据资源,客观评判行业市场秩序状况,确定应对措施;加强事中规范,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行政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改正:加强事后整顿。做好个案处罚以及帮扶指导工作。

四是从以往部门单干向协同式作战转变。整合内部资源,局所联动、所所联动,集中力量一致行动;注重与相关部门、被侵权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以及广大群众等各方力量的大融合。

四、议题管理的成效及启示

议题管理作为全新的系统管理方法,有力地提升了商标专用权保护效能,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突击性被动整治减少。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理顺了全局工作,2006-2008年期间,慈溪市未出现一起非既定方案内的商标治理事件,2007年初已按照整治方案着手对网络布线配件行业进行了综合监管。 二是部分行业侵权热点降温。如2007年火花塞、轴承商标侵权案件数量比2006年下降79%、53%。案值同

比均下降99%,2008年服装、网络布线配件商标侵权案件数同比2007年下降48%、68%。案值同比下降43%、69%。

三是工商监管受好评。近年收到佳能、KG等国际知名公司送来的锦旗、感谢信等60余件,去年4月,慈溪运用议题管理模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首次被列入“宁波市2007年度保护知识产权十大事件”,这在慈溪工商历史上属首次。

四是社会认同感提升。推动了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如对发生重大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的乡镇,实施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得以确立。

议题管理充分显示了工商监督管理职能的生命力,对深化行政执法带来诸多启示。

一是有必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强源头监控,形成对市场主体和市场环境的客观评价,确定工商监管执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议题管理模式架构中的“议题”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议题管理的实践说明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有必要遵循挖潜增效的惯例,对丰富完整的工商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深度挖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整体开发、综合运用,这是实现职能到位的长效治本之举。议题管理的回应、公关也以监管执法的实践从运用的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三是有必要以整体秩序为重点,对点多面广的市场主体进行科学精确的有效监管。通过重点监管实现精确有效监管的要求。议题管理就是从行业的角度、商标专用权使用规范的侧面进行科学监管的一种探索。

第7篇

1.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

1.1 观念的创新: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基本教育领域率先将教育定位于服务,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率先提出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

国内教育界也率先提出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理念。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1.2 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许多新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1.3 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的结合。

1.4 业绩的创新:有了以上几点,才会有业绩的创新。

2.管理创新对现代学校管理的意义

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

教育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3.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

3.1 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教育管理围绕系统的目标运行,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是由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管理循环,由此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循环的原动力。

3.2 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不体现创新精神,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学校管理目标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对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化。根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学校定位,进行前瞻决策,定时反馈,灵活调整目标,并通过高效的活动来谋求学校生存与发展空间。在办学目标上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学校,是难以谈得上创造性的。

3.2.2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目前我国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结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从而导致重知识、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滞后,单有一般性的调整或局部的教学改革远不足以触动,只有把目标创新作为管理者的最基本工作,并认真按阶段去实践,才有可能突破。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支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爱生;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广闻博取,精思深索,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形成成才教育管理模式、情感教育管理模式、民主教育管理模式、角色体验管理模式、心理疏导管理模式。

3.3 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第8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管理 创新 人力资源 智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主宰一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谁能创新知识、善用知识,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由于知识呈“爆炸式”增长,膨胀得无法凭个人来管理,显然,知识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形式,于是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我们石化企业,员工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因此认真借鉴和尝试知识管理,对推动我公司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莱克星顿的恩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由于知识管理崭露头角,对它的定义因为侧重强调的角度不同而不完全一致。如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管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员工脑海里,是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炼而取得经验的体现。如“行业状元”的大脑支配岗位工作的行为就体现了隐性知识的集中存储,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于一身,使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我们石化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源,更好地为争创一流企业服务。

二、知识管理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我们石化企业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因素: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高级知识分子或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在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员工所理解接受;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企业生产的新产品、新项目如何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这一系列都需要我们石化企业必须重视知识管理。所以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我们石化企业也会因此而如虎添翼,立于不败之地。

三、运用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创建企业知识库。对于石化公司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贡献的研究报告。石化公司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①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②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③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构建石化企业文化创新

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实现创新。但“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如何得来?关键是个人的贡献。然而,员工们并不一定很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别人乃至企业。为此企业应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员工能共享作为主要生产力资源的信息和专业技能,共同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在衡量方法和尺度不清或发生转变的企业环境中发挥主动性并采取行动。当代科技有发展表明,任何一项重大创新,单纯依靠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不行的。现在西方正在强调共同体和团队的作用,强调协调和谐在创新中的意义以及国家创新系统中系统方法论的重要性。此外,创新企业文化亦应注入个人价值与自我责任感,允许更加灵活的个人自由和自主性,并在此前提下积极发挥群体的力量。创新文化,其关键是建立一套机制,使实现个人价值与群体创造知识的形式有机地协调结合起来。从体制上、组织管理上制定出一套尊重人、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摆脱和封建主义的意识桎梏、保持群体间互相协作、共享信息和知识、减少并消除内耗的制度和办法,把创新企业文化建立在充满活力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Drucker,P.F.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3.

[2]Waddock,S.,and Bodwell,C. 全面责任管理指南(2002)[M]. 李伟阳,肖译.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消防安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现如今,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复杂,公共空间也非常的复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逐渐的上升,引起各个方面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为消防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一、消防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行政部门、社区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才能顺利的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消防部门负责,因此,消防部门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工作量大、任务重,消防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也没有明确的落实,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二)群众对于消防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并不十分的重视,对于消防安全常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自救能力了。有关部门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宣传工作时候大多流于表面形式,采用发传单这种单一的宣传方式,鲜有民众会真正参与进去,这样宣传的效果便没有达到。除此以外,在小区里居住的还有老年人群体,他们对新媒体的接触非常少,一般都是从电视上获得消防安全知识,对于灭火器的使用也不了解,导致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阻碍。(三)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站、消防基站、消防车道等都是消防公共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特大或者是重大消防事故发生,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私家车占据消防通道、消防基站供水量不足、消防设备老化等等,这些原因看起来并不致命,但当所有的问题一起发生的时候就会对火势失去控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虽然说各地的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加强消防设施,提高了火灾预防能力,但是因为安全隐患较多,解决的时候并不十分的顺利。一般情况下,在市中心建立消防基站的可能性不大,很多都是在偏远的郊区或者是城市的次中心,一旦市中心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不能赶到现场。而且在城市偏远地区,消防供水系统也有很多问题,供水管道的口径小、压力不足等等,这都对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阻碍。

二、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对管理模式划分等级。国家明确的规定,在每一个场所都要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质量必须达标,而且当地部门会不定期进行检查,这样的措施对于保障消防安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各项安全检查却增加了消防部门工作量,加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有限,传统的消防管理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可以采取消防安全分级管理模式,跟城市各个区域发生火灾的几率以及消防规模来展开分级管理,针对火灾发生的几率、出警率等进行评估,对于那些火灾发生几率小、消防设施健全地方进行抽查,而那些火灾发生几率大,消防设施不好的地区则需要重点检查,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管理模式才更加有效,便于消防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节约人力、物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仅需要从消防部门出发,更重要的是从人民群众入手,提升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火灾爆发后的危害。我们在开展宣传工作时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在大城市,政府部门以及消防部门可以利用室外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关于消防安全的视频,在视频中普及消防安全的知识,人们在等红绿灯或者等人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碎片化时间学习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在农村地区,没有条件利用大屏幕播放视频,可以在社区里面开设消防安全专栏,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群众开展消防安全活动,在宣传过程中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扩大消防知识普及的范围。除此以外,消防部门还可以组织居民、学生以及职工来参观消防站,演示消防逃生的知识,让人民更加直观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②在节假日进行宣传,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日,消防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天,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开展消防安全活动,当地特色加上消防宣传日,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宣传中来,还可以建立消防博物馆,向人们表明火灾的危险性,强化人们对于消防的认识。(三)从源头加强防控力度。治标不如治本,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工程中,可以从源头进行火灾的防控。这就需要建筑施工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在建筑兴建之前就要进行施工设计,从消防安全监督的角度考虑,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建立设计图纸审查制度,保障设计图纸能够为消防安全服务,从源头杜绝可能产生火灾的因素,每一层建筑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灭火器,消防管道的压力也要有保障。另外,在消防工程设计结束、工程结束以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保障各个环节的质量都符合消防标准,最大程度上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四)强化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质量关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在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以及检查,这关乎到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因此,消防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于消防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维修,遇到老化的设备需要及时上报进行更新。消防工程的项目非常繁杂,但由于消防管理部门的人员有限,为了减轻工作负担,个别工作人员会私自删减工作内容,这样会影响消防安全水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安装偷工减料的情况,预防工作失误,在第一时间更正错误,推动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在消防工程安装结束以后,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检查,特别是在火灾发生以后,更要进行检查,保障下次发生火灾可以正常的使用,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五)加强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我们需要加强消防基站的建设,消防基站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消防管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加强消防基站的建设,政府部门在建设消防基站的时候需要根据地区的面积、人流量以及救援需求来建设,并且按照国家规定为消防基站配备相应的设施以及工作人员。除此以外,还可以对原有的消防基站进行迁移或者扩建,扩建以后的消防基站能覆盖更大的面积,保障居民的安全。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开展,很多地区在进行旧城改造,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改善消防基站的基本情况,更新消防基站的消防设备。而且,政府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设置微型消防站,这种消防站移动方便,快捷有效。政府部门还需要强化供水设施建设,在进行城镇规划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合理的预留消防水站以及消防栓的位置,计算这一区域所需要的供水量以及地下需要掩埋多少消防管道,保障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水源,最快控制火势。

总的来说,在进行城镇规划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消防供水设施,例如,我国南方城市有很多的护城河或者是天然湖泊,可以在水源的附近建立便捷的消防取水平台,节约消防用水。针对于商业区、居民聚集区,这些没有天然水源的地方需要强化消防供水设施,对设置消防栓,地下消防管理的口径也需要适当的扩大,避免发生火灾以后水势不足的情况,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后消防工作发展的方向,也会保障消防安全的基础。

三、结语

消防安全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虽然说,我们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会有很多的问题困扰消防安全,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让消防安全管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旺姆.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16,(31):6-7.

[2]杨晓锋.浅议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消防界(电子版),2017,(02):43.

[3]邓志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5):03.

第10篇

关键词: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36-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农机管理工作的进行,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与需求。

1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化进程,我国农机化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要使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增强,那么就要促进我国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所以,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有其必要性。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了我国农机管理的宏观调控,同时,也为现代化的农机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机制。由于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比如:示范推广工作以及农机实验工作等。我国政府部门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投入的加大,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机化示范推广工作的进行,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的资金投入的加大,更加促进了我国农机管理工作的大力开展。另外,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还可以促进相关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机户的负担,提高我国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为我国农机管理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我国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可以改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对一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机管理模式,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加快了其改革的步伐,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多元所有制管理模式,使得管理的变革紧跟时代的发展。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为我国农机管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我国可以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农机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工具和管理设备的科技含量。另外,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农机管理部门还可以配备专业的勘测仪器、信息仪器等等,有效地改善我国传统农机管理模式中靠经验和感觉进行的陈旧模式,而且还可以提升管理质量和成效,使得我国的农机管理与现代化管理要求相吻合。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还为我国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根本条件。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了我国乡镇、村级农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使得积极主动地接受专业的技术培训,以便能够适应新时期农机发展需要。

2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相关策略

首先,加强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意识。政府部门在提高农机在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因为现代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织部分就是农业机械,它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种作用已经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突显出来。另外,为了使农业管理与我国适应农村经济和生产需要,所以,相关部门就要强化加强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的意识,对农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其次,完善农机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政府部门要恢复并强化农机安全监理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能和地位。而我国的农业行政监管工作的进行,也应当由行政单位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化执行,同时,其农业技术检测要有设置专业技术部门并承担其责任和义务。将我国的技术检验与行政执法有效地分离,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样,技术检验部门只负责与我国农机安全有关的技术检测的管理工作,而行政执法部门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机工作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再次,注重农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行对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因为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对我国农机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决定着我国农机化发展的进程和成效。因此,农机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加强自己基本机械操作与维护的知识,能掌握各种现代化农机工具的应用和操作,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机管理工作的效益。所以,我们要加强农机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加强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就要做好综合管理工作。相关政府和部门必须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应于我国当下农业化发展的规章制度,使得农机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另外,还要制订一定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最终提高农业服务质量。

3 新时期农机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的影响和意义

对于新形势下,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管理理念的转变,制订出了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培养建立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农机管理队伍,使得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对于农机管理,在其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研究了适合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新的思路和对策,使得我国的农机化体系健全,并且增加了新融资渠道,这就为我国农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4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新时期的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是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改革和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农机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农机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墨晗.论公共管理视野中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及服务[J].财经研究,2010,(2).

第11篇

关键词:新制度 医院 财务管理 改革 创新

随着各级财政对医疗机构资金的不断投入和重点监管,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及财务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对于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2012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首位,这也就决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必须将社会性和公益性放在首位,不可将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新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很好地处理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医院财务管理上,必须坚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新制度突出问题化解和矛盾的解决,突出制度体系建设。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要统筹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建立框架结构,主次分明,分步实施。

公立医院在日常运转中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构成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和评价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医院价值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实现医院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想主要是有效控制成本,以合理的价格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与私立医院具有本质的区别,具有双重使命,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必须改革创新,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新旧制度的主要变化

随着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修订完善,更加明确了医院财务管理改革的方向。新制度要求要严把预算管理,显示出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医院财务制度中有专门一章用来解释和规范预算管理行为。预算管理改革成为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预算管理主要是根据医院发展情况,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明确收支计划和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国家财政给予定向补助或者超支不补,医院自行弥补的政策。预算管理是保证医院收支平衡的稳定剂,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可以使政府相关部门更好地评估医院的绩效,新制度规定,所有资金必须纳入医院的预算管理,医院的预算管理不仅仅只是计划,更是一种硬约束,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降低医疗成本,加强支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成本进行控制的经济活动。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分析、控制三个方面。新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是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加强在行业内的成本竞争实力。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控制不良成本,打破以药养医的惯例,真正化解医患矛盾。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是要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上升到了成本管理的高度。在资产采购方面,要求规范招投标行为,在进行大型设备采购前,要做好资产购置的调研准备,确定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设备是否是医院发展必须的,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对于设备购置后,要加强维修保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医疗服务费,要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和人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指导价格,及时取消药品加成,适当提高医院医生的诊断收入,加强成本监督,加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制度对财务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规范。财务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财务风险不是突然产生的,是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医院资金的筹集、使用和投资产生的风险。新制度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做了详细规范,要求各医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合理规避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预算的编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依据财务报表上浮或调整一定比例,没有真正结合医院发展实际进行科学预测和编制。预算的执行更是不到位,预算执行率较低,尚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部分医院尚未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院领导、财务部门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低。部分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和编制的方法没有掌握,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知识。部分医院的预算还停留在预算制度的设计上,预算体系雏形都未建立。

(二)成本管理较为单一,成本分析不及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统计,80%的患者认为在医院购买的药品比普通药店的要贵,这主要是还存在以药养医的现象,医院成本管理不合规,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医院仍存在药品加成的现象。医疗费用的核算也不科学合理,在成本分配,成本归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也是缺乏前瞻性,资产重复购置问题较为突出,在资产购置、维修、保养等方面存在违规操作使用的问题,资产报废简单处置,有的都不入账,资产清查不及时不科学。

(三)财务风险较大,内控缺失

公立医院面临的发展环境日益复杂,管理难度逐渐增大,与之相对应的是财务管理难度的加大,部分医院财务管理只是将会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尚未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财务风险较大。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风险的认识,部分医院认识不足,认为医院是国家财政拨款,不存在财务风险,殊不知,医院在筹资、经营、医疗活动中会产生各种财务风险。部分医院内部控制缺失,财务人员一人多岗,相互制约机制尚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化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预警信息的敏感性。部分医院民主决策机制缺失,导致的财务决策风险较大,在医院投融资问题上较为突出,没有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拍脑袋决定,导致财务风险激增。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设备购置、后勤保障等方面缺乏科学管理,缺乏相应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四)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公立医院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作用发挥较差,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导致了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难度较大,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财务信息系统一般较为滞后,信息传递不畅通,存在滞后的问题。财务人员一般忙于日常事务,受编制的影响,财务部门一般人手短缺,工作较为繁忙,忽略了继续教育和日常培训,导致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较低,财务管理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学不透,工作上很难创新。

四、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执行,严格审核预算追加,严格控制预算超支行为。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在增量预算的基础上实现预算方法的创新,建议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建立系统科学的预算管理编制体系,将预算考核与年终绩效相挂钩,逐步建立评价与考核机制。

(二)加强成本管理和资产管理

在保证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下,科学降低单位成本。逐步建立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做好相关成本核算工作,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健全成本管理体制。要制定资产管理细则,详细记录资产的调拨、处置和损毁情况,做到账实相符。优化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创新资产管理方法,实现资产的循环高效利用。

(三)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公立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率,健全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债务管理,及时化解债务风险。建立债务风险融资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扩大融资渠道。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资金的风险管控,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四)加强财务和会计基础工作

第12篇

一、新经济的特性

新经济与旧经济相比有以下特性:

1、新经济是以知识为推动力的经济。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是以资本的积累来发展生产。新经济中,知识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土地、工人、原料、资本都可以视为有限的资源,但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谁拥有更多的技术并拥有掌握技术的人才,谁就拥有更好的发展能力。

2、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把整个世界市场变成了一个大超市。生产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学会运用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运行规则,学会与国外的企业竞争,即学会与狼共舞。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3、信息是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未来企业要活下去,其关键在于巧妙地把信息情报和策略性管理结合起来,即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处理情报,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查经营方略,抓住战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速度”成为企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也就是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是大鱼吃小鱼,企业重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市场占有量。在新经济条件下是快鱼吃慢鱼,企业重期,如产品开发期、生产周期,建立时间责任制,把时间列入考核内容,使企业成为一只快速反映部队。

4、新经济是虚拟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打破了时空界限,产生出了一个新空间――虚拟空间。如虚拟企业,为此,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虚拟生产链、虚拟供应链,彻底打破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大而全小儿全的局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是对立统一体,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提出“新经济需要建立在旧价值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现在国外用“鼠标+水泥”来形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整和关系。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对整和关系的认识,促进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两性互动,以求企业快速发展。

6、跨国公司将主导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开展跨国经营,触觉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经营范围涉及生产、流通等许多领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渗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使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7、新经济更加注重社会环境、企业利润和消费者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只关心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新经济中,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发展构成威胁,以保持社会发展的永续动力。为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社会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实现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8、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新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条件下以资源、资本的增量来决定企业成长的模式,创新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根据“摩尔定律”即计算机芯片每十八个月翻一翻,而价格以半数下降。 摩尔定律揭示出企业危机的根本是创造力的危机。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的时效管理,主动科学的排定创新步伐,才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二、面对新经济的挑战,企业如何应对?

1、企业导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采用的管理模式有:

(1)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供应物流、生产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销售物流并行处理、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面对信息化,企业并非建个网站、作些电子商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整个组织结构、整个思路都应顺着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改变。首先,企业须建立数字神经系统,它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经营活动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受益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精简工作流程和组织,创建和不断完善优先竞争对手的数字神经系统,真正做到生产、供应、销售、库存、人事等方面量化管理。其次,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提供信息和资料,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目标,以提高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和决策收益。

(2)客户中心型管理。传统经济中,企业信息,客户接受,客户和企业只在销售环节发生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互递信息,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因此,企业从产品构想、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即形成一个圈,圈的始点和终点是顾客。海尔流行一句话:“你设计我制造。”即是客户中心型管理的体现。

(3)柔性化管理。即用理念去管理企业,用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去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未来企业中,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将成为员工对企业的最主要的贡献,人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使员工的意愿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其最佳的途径是采用柔性化管理。海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每尔的理念(为用户奉献真诚、真诚到永远。日清日结、日清日高。下道工序是用户等理念)有关。例如,海尔为了让职工树立质量意识,在工作中讨论对待产品的态度,是像对待鸡蛋一样还是像对待土豆一样。最终让“无次品”、“无几等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海尔所倡导的理念产生认同感。

2、企业组织须不断创新。面对新经济,企业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是“科层制”及高耸式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人员多、消费大、效率低。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化的引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及时进行决策。原来的中层组织上传下达的重要性消失,而深入到科研、管理、生产、营销一体的市场第一线。

(2)经营分权化,财务集权化。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缩小总部人数,实行高度分权,成立自很高的子公司(分公司)。使职工在经营上有很大独立性,与此相适应的是财务和业务信息管理上实行高度集权。由于网络技术运用,企业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就可以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业务信息集聚在一起,为总部统一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3)企业虚拟化。利用网络把企业及其盟友连接纳入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型组织机构和虚拟企业。例如爱立信2001年在中国的改革,把手机制造厂从公司剥离出去,爱立信主管设计和销售,使手机制造厂成为爱立信的一个虚拟生产车间,爱立信通过网上数据库来控制手机质量,使企业降低了固定资定资产投资和风险,并通过网上监控系统保证了手机的及时供应。

3、导入新的经营思路。

(1)以创知名品牌求发展。新经济时期,产品已进入均质化时代,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且技术、成本、服务等因素的竞争也几乎类似。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成功,便需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即品牌竞争,品牌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支持,厂家不能只生产产品,而必须创品牌。可口可乐总裁有一句话:你生产的饮料与可口可乐的味道一样,只要不叫可口可乐,同样不能代替可口可乐。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品牌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剧。由于品牌在世界范围的趋同,使全球市场需求都在向少数几个全球性品牌集中,国内国际市场界限日趋模糊。为此,中国企业必须以品牌为核心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可能在国际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以联合求发展。新经济时代为利益分享时代,企业需改变传统经济中的非赢即输的针锋相对的关系,与竞争对手谋求合作,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如联合技术开发、合作营销,从追求独家利润变为互利互惠,从独赢模式到双赢、多赢模式。

(3)学会与狼共舞。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我们与狼共舞,用张瑞敏的话说:与狼共舞,首先我们必须成为狼,如果你仍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你只有被吃掉的份。所有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外来企业都不是天使,它的原则非常简单,即赢家通吃。而企业要成为狼,就需要首先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必须善于参与竞争。

4、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指公司在设计它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网络时,通过构建客户支持平台、客户交易平台、企业生产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交付价值,乃至一生的价值,使公司潜在顾客变为现实客户,现实客户变为忠诚客户,达到赢得顾客并最终留住顾客的目的。

(1)构建客户智能平台。客户智能平台是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着重于客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各个渠道的客户历史数据及在线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协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并将获得客户知识运用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生产计划各个方面。其内容有三:客户信息采集、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运用。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沃尔玛早在10年就自己投资1亿美元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私人卫星,将其在全世界1000多家连锁店,3800多家供应商联成网,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终端客户的销售数据,并及时传给供应商及时准确的配送。

(2)建立客户交互平台。客户交互平台是企业运用客户知识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平台,具体包括:销售自动化、智能电话服务、呼叫中心、智能化管理监控、个性化服务等。

(3)构建企业生产平台。企业生产平台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具体包括:研发、采购、库存、生产、分销、财务、人力资源,这些业务环节均以满足客户为中心,以对市场和客户变化快速反映为出发点。如海尔的快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市场链机制,中国一汽的客户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