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

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04 10:4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

第1篇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任重而到远,途径很多,课后作业的合理布置是减负的途径之一,对它们的关系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 提高学生解题的“高效性”

不是作业布置的越少就能减负,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习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保证学习质量。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认真听讲,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科学性,逻辑性,针对性,示范性。真正的理解概念、规律,如果概念、规律都是事而非,何谈高效解题。其次是挖掘教材中“案例分析”以及”“家庭作业与活动”中的题目。这类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示范性。也给学生有很大的思维空间,。有时一个案例分析有很多种解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参次理解概念、规律。如必修一中有一作业,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最后一秒的位移是总位移是二十五分之九,求塔高。几乎可以复习到匀变速直线运动全部公式有很大的思维空间。再如必修二中52页案例分析“研究汽车的制动距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有的案例分析可以变换不同的问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做一道题就等于会一类题,避免无目的的做重复性的课外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高效又减负。再者用“活”教材中的“物理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等。解题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认真读题——画出示意图(哪怕简单的画几笔,这一过程相当于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分析题目中有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找规律列方程求解。这是高效解题常用的也是最有效是方法。

二 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解决物理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等,且物理题目与生产生活、科技有密切联系,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题做完,如果真这样做岂不是跳进题海。所以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悟”,“悟”出道理,解题才能灵活,才能创新。另一方面要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要有全局意识,平常训练时引导他们建立一节或一章或一部分的网络知识结构,找出“动一处”而“牵全身”的重点所在,一方面找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找出重要知识点,重要题型,努力做到一道题能联系多个知识点,这样做既减做业量,又保证学习质量。所以布置做业时尤其是课外作业,要精选题,优化题,注意物理与实际的联系,又要满足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还要满足综合性、多样性,要有创新思维的空间,体现灵活性,不要做重复呆板的题。

三 注意解题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的解题方法能快速准确的解题。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在平常训练中不但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有图像法、比例法、极限法、等效法、临界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相似三角形法等等。所以平常训练时,引导他们总结解题的技巧,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快速正确的解题,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减负。

 四 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性”

布置作业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及进度,消除知识“死角”,所以布置作业时有较强的针对性、示范性,学生有余力的情况下选适当的资料上的题目,椐平常的经验他们不会选太难的题、偏题、怪题,以免一道题难倒学生,挫伤积极性,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五 多与学生沟通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2篇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

始于哈佛大学MBA教育中首创并风靡全球的案例教学法,对于缺乏社会工商贸企业实践经验经历的大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低成本高成效优势,是连接经管类学界与业界最好的中介与桥梁,也是后续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的前身或渊源基础,某些时候,它甚或能够成为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等诸多实践环节最好的模拟替代品;它的出现,缩短了大经管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加快了大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速度与质量,这也就是它为什么能风行天下的最大缘由。当然,案例教学法也有一些瑕疵,比如案例材料中常常缺省了某些重要的部分、数据(这可能出于企业的商业保密);编写案例材料人的主观偏见或知识局限;案例材料的有用性常需要许多暗含的假设等,无疑使得提供的材料不可能百分百接近于企业的真实,市场上真正好的案例材料千金难求。纵然如此,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让学员低成本快速度获取企业实战经验、经历。就这点而言,该教学方法的功绩是不可抹杀的,也是值得大加倡导与推崇的。

二、收获方面

我院首届营销综合案例分析大赛活动让参与师生收获颇丰、成效显著,表现如下:

1.学生的收获。团队分工合作方面的收获:由于大赛的组团要求,同学们为此必须得妥善做好相应的分工合作交流协调整合等各项工作。通过本次大赛活动的圆满举行,同学们普遍认识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了团队目标高于一切的意识,学会了与其他成员的有效交流与沟通的技能,并最终收获了沉甸甸团队成果的喜悦、成员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等。营销综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收获:知识方面加深了对营销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系统梳理了曾经学过的书本上的营销理论体系;阅读了大量的营销案例材料并学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初步学习了案例分析的范式、套路、方法与技巧等相关知识;学习了WORD、PP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等操作的相关知识;学习了企业营销材料的深度追踪搜索方法与技术知识等。能力方面则相应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查阅、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营销案例材料、分析报告撰写各环节各方面等的系列能力。

2.教师的收获。首先,作为评委身份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必须要快速掌握一套评价人事物价值体系、指标体系、方法技巧,最终确保自己所下的评价结论客观、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其次,对于自己要评阅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必然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那就一定有设法及时补上。第三,就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写作方面,自己还得要下苦功夫,尽快掌握和精通其写作的一系列方法、技巧。纯理论方面一定要探索营销核心概念的本质,理清各知识节点的逻辑关系,还要多抽时间研读高水平的营销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博采众长之后尽快形成自己的研究领域与研究风格;实践性营销问题方面,务必要尽快形成对某企业、某品牌资料的深度追踪获取、加工能力,否则真还有些汗颜当教师、当导师、当评委的。毕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的高素质是学生高素质的首要前提。最后,对于至始至终全程认真参与本活动的评委老师们,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同学们存在的诸如学习观、态度、意志、情感、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技巧、已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为自己今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等的提高完善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与材料。

三、不足方面

前述成效之余,本着精益完善的原则,在此也客观分析本次活动存在的一些不足,力争下一届的该类活动更富成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总体上本次活动的瑕疵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参与的热情尚未全面深入地激发出来。本次活动只有少部分同学参与,大部分的同学不热心、不关心甚或不知晓;就是参与的同学也有部分纯属敷衍了事,没有对该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各环节的工作方面也就大打折扣,没有真正达到本案例分析大赛良好的初衷。

2.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我专业任课教师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而本活动参与的团队数又多,因此教师们指导、评阅参赛分析报告及PPT的任务较重,大家的业余时间几乎用尽,纵然大家也深知本活动是最能体现我院省级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之一,也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要害。可大家毕竟精力有限、即便大家一如既往的敬业与投入,可由于没有更进一步或金钱、或职称或工作量的承认等,作为普通人我们难免有时会心力交瘁,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应付了事,不可避免地也会对大赛的质量与成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活动安排的时间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活动与我专业另一个学术论文大赛活动安排的时间有部分重合冲突,且都安排得相当紧凑,使得大部分同学都深感时间不够用,尤其是2个活动都参与的同学们更是吃不消,这无疑会极大影响到他们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

四、建议方面

1.做足宣传、加大奖励面与奖励力度,全面深入提高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具体宣传方面可请专业建设负责人、活动主办组织者(如院学生会、辅导员团队等)展开形式多样的诸如讲座、海报、条幅、QQ群通知、学院学校网站宣传等工作,力争把本活动的重要性意义价值、操作方法、案例分析报告及汇报PPT的质量数量格式要求等讲清楚、讲明白,消除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力争让更多的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奖金方面、学分绩点、推优保研等方面做足文章,千方百计公关,力争得到学院、学校相关领导与部门甚或社会企业单位等的大力赞助与支持。

2.对于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的问题,就其全程参与的各项工作,建议学院、学校承认作为我们为之付出的工作量,进入各自平时的业绩档案,作为年末考核甚或今后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或专门为之进行立项,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以专业负责人作为项目管理者,本着精干、高效、优质等原则展开项目日常的管理工作,在不影响总体公平与和谐的大前提下,重奖工作好贡献大的项目组成员,并以之激励带动大家开展此类工作的积极性与投入度、并切实的产生出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好成果。

第3篇

一、案例教学模式

相比于只涉及会计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二是以案例内容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1.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更加侧重理论知识,案例仅作为相关知识点的课前引例或课后巩固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时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案例本身并不作为教学重点,是起辅助作用的。这类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有系统、有层次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其不足在于学生以“听”为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效果有限。

2.以案例内容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即案例教学法团,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又称具体事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评价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论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这类模式,由于知识点的体现主要依靠案例,因此案例解析的思维顺序和切入点至关重要。

二、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1.什么是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属于以案例内容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会计知识点对应的案例素材。教师与学生在课前有效沟通,共同选取有价值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引导案例。引导案例选定后,学生自主查找并整理引导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引导案例进行初步采编;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案例内容,教师则深入解读案例中涵盖的会计知识点,从而引出每节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公开信息查找某些上市公司近期发生的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新闻报道,基于这些报道发表的评述或观点,让学生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尤其是附注说明中查找线索,判断网评观点是否正确或论据是否充分,即“执果索因”。由于这种模式体现了从实务到理论再回归到实务的独特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2.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案例内容丰富,解析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通过对引导案例的解析引出相应的会计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企业经营实际密切相关;课后案例的分析,则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应用。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领悟到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案例采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整理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经过这些过程的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3.创新思维下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要点:案例采编过程要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是案例的选取。尽量选取社会上的典型真实事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选定案例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参与,确认案例适合学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将所获信息整理归类,一般可分成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案例启示等。在采编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反复沟通,提升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课后案例的选定亦需师生共同配合,但与引导案例不同的是,课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自主完成,教师仅用少部分时间对其进行反馈、答疑。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多,这就需要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案例要点和理论知识,良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对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无论是高效的课堂互动,还是课后自觉地完成课后案例的解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课堂上引导案例占用时间较多,知识点的介绍只能侧重于重点,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完成课后案例的阅读与思考。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跳出填鸭式的牢笼,逐步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机会。

三、创新思维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下而介绍创新思维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会计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1)课前选取引导案例。针对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共同选定与其相关的两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昆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百大A)。学生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案例进行初步采编。以下是两篇案例的简介:中国人寿巧用公允价值。本案例通过分析中国人寿财务报表主要资产与负债使用的计量属性可得出,中国人寿对证券投资的计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较浅,易于理解,因此将其作为引导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本案例通过昆百大A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转换计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并需对前5个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已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将其作为课后案例。(2)课堂上教师应用引导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解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引导案例“中国人寿公允价值的利用”,学生陈述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等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出理论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允价值的了解。其中报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股东权益”等报表项目的了解。课后案例反馈与巩固。教师可将师生共同选定的课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目的是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引导案例和理论知识后,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分析要点,只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大体方向即可。具体来说,课后案例叙述了昆百大A通过计量模式的变更使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学生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表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完成教学反馈过程。

2.教学效果。根据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公允价值这一章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经济视野,达到了案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了案例内容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归纳整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馈的能力。同时,师生间充分沟通,高效互动。

第4篇

关键词:数学;电子书包;信息技术

G623.5

一、电子书包环境应用可行性意义分析

1.有效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我们知道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为了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的特性,培养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性,没有很好的深刻的履行了数学这门数学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有关理论要求。利用电子书包环境去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全面优化教学内容的改善。一方面来说,电子书包可以做到有效的整合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不管是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还是学科工具等,很好的丰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形式上来说,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举例以及情景再现。另一方面来说,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便捷高效的计算存储功能为信息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在于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双向沟通的学习空间,对于课堂的内容进行上传共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咨询,为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完善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2.为学生营造出了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

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老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思想的不断变迁,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化的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应该结合电子书包的环境下为学生去营造一个富有探究兴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知的过程当中去寻找到数学知识的根本。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学生都融入到一个公共的平台当中去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关沟通和交流经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发展。

3.积极的扩展了小学数学的学习空间

我们知道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在课上这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很难做到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熟记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所以现阶段的教学不仅仅应该是表现在课堂之上,对于小学生的课后以及课下的学习时间要进行重点的关注。但是从实际操作上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正是由于电子书包可以满足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得小学的数学课堂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延伸。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说都极大的扩宽了小学生学习的空间。

二、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复习课为案例进行分析,分析如何在电子书包环境下更好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这个单元的内容中,我们知道可以列举出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角的定义、三角形的类型、四边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本文所采用的是Aischool电子书包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电子书包环境下,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课前检测

利用课前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确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数学知识的薄弱点,确定单元复习要点。教师在利用系统当中的测评测试的时候,可以得出学生重点没得理解到位的问题集中在三角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中,这就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示。

(2)小组讨论

如何能够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清楚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我们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游戏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完成。通过“把图形回家”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不同类别的四边形有着更真切更实际的对比。在小组当中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可以形成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老师只是需要做好一个引导工作就可以了。

(3)交流整理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分析探究结果,选取层次水平不同的小组去进行汇报研究。在小组进行汇报工作的时候,可以在老师的帮助将学生游戏的结果,或者讨论的思路等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小组代表需要通过语言叙述的方式为其他的同学讲解对图形分类的过程。在汇报工作的过程当中,老师需要结合重难点的知识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例如“三种三角形可以换位置吗?”“集合圈的内容是否可以互相变换?”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进一步的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汇报工作之后,老师需要进行总结工作,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做出一个简洁有效的归类整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分类当中存在的不足。

(4)变换训练

在学生进行复习和老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之后并不代表复习工作就结束了,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变式的练习,然后通过练习的结果可以反馈给老师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从而可以有效的检测复习的工作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5)构建体系

老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的工作,对于知识的整体的构建进行梳理,结合框架进行有效的整理,为学生梳理这个章节所涉及到的角的定义、三角形的类型、四边形的类型、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等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框架。

全文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相信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工作,本文的笔者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旨在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如何利用电子书包环境教学方式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珏琪;苏小兵;钱冬明;余恩秀.电子书包应用区域推进现状及策略――基于教师访谈内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2]蒋鸣和;肖玉敏;朱益明.信息技术助推学校转型――英特尔~教育变革及技术整合研究项目上海项目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

第5篇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本文的财务会计是指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在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财政部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点内容多,关联性强,特别是这种法律条文性质的知识点在记忆上难度比较大。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只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而不是理解性地记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比如只知道如何针对企业经济事项做分录、做报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不一样的会计方法、政策将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收益?

(二)教学环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详细的认定,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水平。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受限于专业自身的性质,社会及学校缺乏财会专业领域的相关竞赛,校企之间也缺少专门针对财会类学生的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教学渠道的单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热情,基于毕业压力大多数财会专业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对平时可以训练实践分析能力的案例讨论、分析报告采取敷衍态度。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拥有高学历的背后普遍缺乏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经历或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自身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这使得教师的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营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氛围

理论结合实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方式、理解力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灵活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会计理论的同时穿插案例分析,从实质上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通过案例对比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适用情况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这样学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为何用”。

(二)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其沟通是多向的。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会计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时组织讨论小组或者辩论会讨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学生之间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组成团队,各成员的职能分配不同,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相互的学习便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有效地评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

三、财务会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设计环节

教师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事件中选取案例,也可以通过科研从企业咨询或者调查中获得的典型事例中选取,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专业问题,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存在知识盲点的案例。(2)综合性。财务会计中各部分的内容是连贯的,各部分内容的联系非常紧密,前后呼应,其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设计的案例应避免相关经营流程的脱节,将类似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模拟一个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一整套的生产、营销、投资等流程。(3)针对性。设计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别选择案例。因此所设计的案例要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三段式”导入案例分析

依照学生的思维递进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案例分析。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现实案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考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1.第一阶段,引导。在正式讲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财务分析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紧扣时事热点,如上市公司坏账计提吞噬巨额利润案、财务造假案、资产虚增案、会计舞弊案等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每天都可能发生。

2.第二阶段,穿插。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与所学内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况下,插入案例的同时结合对比法、图解法、总结归纳法等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比如,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教学内容,仅仅向学生讲授两者的确认与计量,既枯燥无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针对这部分内容选取实际发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对比和总结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性,对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划分为哪一类,是非常必要的。

3.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讨论案例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一般在结束基本知识的教授后进行。以教师模拟案例的发生背景,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为基本套路。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总结,阐明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归纳案例的结论,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

面对财务会计案例资源缺乏的现状,保障案例教学法达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应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并及时更新。在建立案例库时,可从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设计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二)成立“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会”等学生社团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财务活动的讨论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关的学习会之类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财务会计案例训练、课前讨论等工作,以解决教师精力有限、课堂时间短暂等压力。

(三)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或者案例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实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能力。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给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法等带来新的变化。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建立财会专业学生的寒暑假实习基地,这不仅真正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畅想,同时也成为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坚实后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第6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会计学; 实践教学; 能力; 探索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6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111- 02

近年来,沈阳大学会计学专业面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市场的变化,转变教学理念,调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积极探索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实践教学定位

立足地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我校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由于我校会计学专业在省内本科教育占有一定的优势,人才需求空间较大。从近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以服务辽宁为主;从企业信息反馈来看,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好,但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不能立即上手,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从本校职业学院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其动手能力较强,受到市场的欢迎,但发展后劲不足。针对目前的状况,考虑到企业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要求的迫切性,学校调整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对学生会计实务操作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

2 影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因素

(1) 教学计划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失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上,理论课占的比重过大,实训课时比较少,导致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水平较低。

(2) 模拟实训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模拟平台建设不完善,模拟软件单一,局限于会计学专业某个方面的模拟实训,如成本核算,而对其他方面开展得很少。另外,模拟实训与企业应用软件衔接差异大,导致毕业生上岗后需要重新培训学习。此外,对企业会计综合业务操作也没有全方位展开训练,也会影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3) 缺少职业生涯能力训练。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水平。专业能力可在学校不断得到增强,而职业能力要求在现实中得到锤炼,如对企业的理解(企业文化,员工沟通,团队如何协作),自我认知和责任感等。而会计学学生常常对职业能力模糊,毕业后需要一段适应期,才能从事工作。

(4)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尤其在学生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学生实习监管尚有不到位之处,有的流于形式。

(5) 实验实训中心硬件环境和管理水平。实验实训中心不仅对设备进行管理,还对实验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在硬件方面尚存在模拟软件购置种类不全,软件亟需升级数据库,资源共享面较窄等问题。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固定,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师资明显不足。实验实训中心能否实现高效运转对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有较大的影响。

3 提升会计学实践教学能力的措施

(1) 调整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在转变实践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锻炼的机会。

(2) 拓展实训平台,熟练把握会计学专业模拟软件的操作流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实训模拟平台的完善,学生可以开展不同课程的模拟训练,把握操作的流程,如成本会计、现金报表、总账管理等课程实训,也可完成相关课程如合并报表、资产管理等课程的实训。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企业应用软件的实训,可为学生就业实现业务“零对接”打下基础。

(3) 提高职业判断力。案例分析侧重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职业判断能力。如资产收入确认、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等。通过案例分析协同讨论对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判断力有很大帮助。此外,企业会计岗位情景模拟实训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各岗位的职能,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加强,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的理解(企业文化,企业员工沟通,团队如何协作)以及自我的认知和责任感等的把握。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职能有了整体的了解,职业判断力会得到明显提高。

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文秘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7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秘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秘书必须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熟练掌握速录、打印、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术。另一方面,还要求秘书能够具有诸如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然而,要想胜任这样高要求、快节奏的工作,秘书还应当具有重要的职业素质。秘书职业素质指秘书的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它既包括明确的角色认知,面对领导、同事有正确、健康的心态,做到不卑不亢。也包括自己在面对成功与挫折,表扬与批评时,能够自我调节,达到自我平衡。经研究,多数成功的秘书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必备的能力,其职业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重视学生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文秘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文秘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拟结合我院文秘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如何推进高职文秘专业职业心理素质教育。

1开设文秘专业职业素质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课程的建设是核心,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很多文秘专业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客观知识、轻视内在品质;重视技术掌握,轻视素质培养等问题。而秘书工作恰恰是一种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仅从专业技能的单一角度去培养高职学生,是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这就要求,文秘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需加强职业素质课程开设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可以开设以下课程。

11“秘书心理学”课程

让学生了解秘书这个岗位的角色特点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环境,掌握适应角色的方法与程序。了解秘书的气质与性格,深入地认识自身的气质与性格,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定位,比如胆汁质、多血质的可以做一些外在的接待、事务的处理等工作;粘液质和抑郁质可以做一些内务或者文字工作,这样根据自己的优势,容易发挥自身长处,使秘书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了解秘书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特殊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工作之后迅速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有效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加顺畅。了解秘书人际关系的环境特点,掌握处理好业缘关系和首属关系的方法,给自己创设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环境。了解秘书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让秘书学习调节身心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的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12“人际交往”课程

秘书工作开展得是否顺利,很大程度是由秘书的人际关系决定的。秘书的人际关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领导的人际关系。另一部分是和业务相关的其他人际关系,比如同事、客户、上级单位、同级部门、下属等。其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人际关系的核心。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3《公共关系》课程

“公共关系”课程是一门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并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社会形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秘书要配合领导进行企业公共关系的建设。因此,秘书应当熟悉公共关系主体、客体、中介各要素,掌握公共关系实务、策划、危机管理等技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公共关系规律让秘书具备处理一定危机事件的能力。

14“商务礼仪”课程

礼仪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合乎规范的方式进行商务交往。同时,礼仪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优化自身形象,提高自信心;有利于克服人际交往的自我为中心、自卑、偏执等心理问题。有利于养成严格自律、宽以待人的品格;有利于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规范和技巧,并愉快地进行人际交往。

总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端正秘书角色位置,培养秘书职业道德,提高秘书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改进秘书工作方法,增强秘书工作适应性,增强秘书心理素质。可以促进秘书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高效统一,让秘书的行为趋于职业化,使秘书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可以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等公共课程,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职业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业素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培养情感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教学^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的心智机能得到发展。

21情境表演法

秘书职业素质的培养要给予特殊的情境,而不是强制的灌输。教师在教学时,多会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表演法是教师由课堂讲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设计场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扮演秘书角色,对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模拟表演,从而深刻领会秘书学理论。比如在讲解秘书协调能力时,教师给学生提供秘书工作的典型场景,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摩并指出短剧中秘书行为的得失,并让学生思考协调问题的更好办法。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演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并通过模拟职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场理念及工作氛围,正确地面对职场当中的问题,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以生动、感性的典型案例为载体, 通过正面和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抽象的秘书学理论,需要通过丰富的工作案例才能深刻解析。特别是秘书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程序,但工作中却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比如:在分析秘书角色的时候,以“秘书的接待工作”为正案例,再以“秘书接待越位”为反案例,分析了秘书工作的辅和从属性地位,让学生认识到秘书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特征,摆正自己工作位置,才能提高为领导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3讨论研究法

讨论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讲解秘书的气质时,请学生对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优劣展开讨论评价,通过讨论研究,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并且能正确理解自己气质的优势,找到自己在秘书工作中的擅长之处。

3丰富文秘专业学生文化生活

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育,还要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可以结合秘书专业的学习进度, 组织“秘书演讲比赛”“秘书会议接待方案设计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秘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带有单项或综合训练性质的主题活动。同时,尽量让这些活动和课程教学计划密切配合。一方面让学生运用课堂的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秘书工作期间需要的互相配合与协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职业素质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学习的高效结合,让文秘专业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秘书的职业人生。参考文献:

[1]杨琳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第8篇

【论文摘要】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要真正落实参与式教学模式还需建立新型考核体系,并对其进行再拓展。

目前,《管理学原理》课程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原因在于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流是既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而《管理学原理》正好是高职学生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原理、技能和方法,又要能够运用相关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管理问题。传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过于强调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权威性和绝对性,往往是“老师讲,学生记”,学生缺乏对结论的检验和质疑,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运用于实践,考核方式也是“终结性考核”,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质疑和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灵活、高效与创新,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牢牢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方法设计《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参与式教学模式以管理案例为基本素材,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目的,其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如构建学习团队、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管理游戏、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教学、辩论比赛、企业参观等,它强调在教学中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管理实践,在参与中理解管理原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能力。

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教育的重心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练”,由关注学生“学习什么”和“记住多少”转向“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的学习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背景,持有客观、公正及开放的心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1],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进行创新。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参与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多种多样,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方法,构建了学生踊跃参与、管理实践能力不断增强的师生互动式课堂。

下面介绍四种比较典型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构建“学习团队”

由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学习团队”,每个团队民主选出一个组长,在各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实训项目。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又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精神,做到团队合作与自我控制相结合。

2.任务驱动法

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并通过经验反思,从实践中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管理能力。如介绍组织结构设计基本程序时,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假如你和你的创业团队一起创立了一家文具用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公司成立的一切手续已办妥,要想让公司正常运转起来,接下来还要具体做什么事情,你们该如何进行分工协作?”学生接到任务后,迅速展开小组讨论,并很快将自己置于不同的角色中,接着各个小组轮流阐述观点,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与组织结构设计程序相关的知识,而且知道怎样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激发了创业的热情。笔者认为,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着明确的任务,教师在课上,应该是带领着学生去完成一项项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学生兴高采烈地跟谁着老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本领,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从而产生强烈自信心和的由衷的成就感。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自哈佛大学推出,就受到广为推崇和广泛好评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选择能够反映教材中某一重要原理的事件作为案例,以事件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为基础,让学生亲历、体验、模拟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视角,从不同的层面,对案例做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的选择。首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能反映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并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其次,案例可来源于企业,也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其它各个领域,真实事件、故事、寓言、数据、图表等都可作为案例的有益补充。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时效性强,最好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并富有生活情趣,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分析、讨论案例的兴趣更浓厚;再次,如选用企业案例,应尽可能选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分析,使其加深对国内企业管理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另外,除了大企业的案例外,还可适当地选择中、小型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对中国的企业管理形成整体的、全方位的认知。最后,教师一定要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精心策划和加工,并提前对学生分析案例的结果成竹在胸,为争取良好的课堂效果做充分准备。

第二,案例的呈现方式。案例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可以是多媒体课件演示,也可以是视频播放、小品表演、动画展示、漫画演示、单纯口述等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方式使学生对将要分析的案例产生极大的新鲜感、兴奋感,他们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案例分析效果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第三,教师的作用。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引导、促进和协调讨论的进程。教师应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探讨,找出学生思维的盲点,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并归纳总结,整体提高。另外,对案例素材的讨论中,教师需要引导分析思路,给出逻辑框架,要求学生客观地阐述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视角分析问题。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案例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大提升。

4.管理游戏法

管理游戏是在《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进行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对相关管理知识产生深刻认识。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管理游戏法具有寓教于乐、实践性强、效果持久等特点。研究也证实:“阅读的信息,我们能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学到15%;但所体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80%。”[3]

例如,让学生参与“沙漠求生”游戏,经过亲身体验,学生了解了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的优缺点,并知道在什么情况该采用个人决策,什么情况下该采用集体决策。又如“头脑风暴”游戏,要求学生遵循头脑风暴原则,分小组讨论“如果可以在某商场内开家餐饮店,在现已有餐饮店的基础上,不考虑资金投入问题,开什么形式的餐饮店最有创意、最赚钱”,学生在兴奋中提出了许多好点子,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亲身体验,他们对头脑风暴的原则即“勿评优劣、大胆创新、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今后工作中,遇到头脑风暴会议,既清楚会议流程,又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在管理游戏中,学习氛围是自由的、轻松的、活泼的、有趣的、创新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管理学原理》授课过程中过于理论化、枯燥的弱点。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

要使参与式教学模式深入开展,还需要建立新型考评体系,变以前的“终结性考核”为“形成型考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考核,既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情况。比如,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其中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考勤、作业、答问)、实践环节(学习团队、工作任务、案例分析、管理游戏、情景模拟、个人管理实践、参与社会管理实践等)和团队协作三大部分,总结性考核(即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其内容包括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两部分,知识性考核占分30%,能力性考核占分70%,这样,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就会更积极主动,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拓展

1.加强与社会合作办学

过去,《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且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完成,很少有机会运用管理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比如,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对企业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或者请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来校讲课,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或者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工作,任职于某一工作岗位,使学生接受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为今后就业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适当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课程体系

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如市场营销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适当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参加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认证考试,学生将在自我规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协调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将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迅速成长为用人单位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就业竞争力将大大提高,职业发展潜力将大大增强。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造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式平台

创建学院管理学QQ群,将课件、案例、习题、管理学参考资料、管理最新动态等资料都放在QQ群共享里,让学生下载使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在QQ群里一起讨论,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另外,师生还可以通过面对面讨论、电话讨论、电子邮件、BBS等方式进行随时的沟通与交流,打造全方位的师生互动式平台。

参考文献

[1]对我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DB/OL].[2008-8-26].xuehi.com/Article/1422.html.

第9篇

Abstract: Managerial training is usually carried ou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lectures and case studies. Action learning has already begun to play a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middle managers.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Multi-training mode combines training methods such as knowledge instruction, case study, Sandbox experience-based simulated teaching, role-playing, action learning,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enterprise-site learning, and links training places and work places with trainers and trainee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effect into work performance.

关键词:多元混合培训模式;行动学习;案例研究

Key words: multi-methods training model;action learning;case stud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070-03

0 引言

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不菲,而培训效果却饱受质疑。首先是由于培训管理者、培训师和培训学员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在实际需要与培训供给之间存在偏差,其次是培训方式手段单一,培训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缺少兴趣,培训效果不彰,再次是培训场所与工作场所相隔离,较少学以致用,培训效果较难转换为工作绩效。

管理人员的培训通常采用理论授课结合案例研讨的方式进行,行动学习法已经在中层管理者培训中开始发挥作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对于培训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一个省级电力企业年度中层管理者培训的案例分析,提炼出针对管理人员的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就是综合使用知识讲授、案例研讨、沙盘模拟、角色扮演、行动学习、心理测评、企业现场学习等融合为一体,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进行组合,从而实施培训,借助培训师和学员的多种互动,链接培训场所和工作场所,加强培训效果转化为工作绩效,从而达到卓越培训效果。多元混合培训模式有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培训成果在工作中进行转化,在培训中可加强推广运用。

1 文献综述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知识讲授外,由哈佛商学院发展起来的案例研讨方式也逐渐在企业培训中进行采用。而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结合实践的培训方式也有在企业培训中进行采用,行动学习在近几年来在企业培训中开始受到企业青睬。多元培训方式包括导师引领,师徒结对;立足课堂,重视体验;注重问题,潜心反思;注重合作,整体发展;注重研究,展示成果(陈咸存,2012)。行动学习的创始人Reg Revans教授提出Learning(£)=P+Q,即真正的学习是由结构化知识(P)和质疑性见解(Q)组成的,其中P代表的是结构化的知识,可以是储存于书本的知识,也可以是在组织中的制度、流程、经验或方法等,前者属于显性知识,后者属于隐性知识(费舒霞等,2015)。行动学习通过质疑、反思与行动的不断循环,有效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的不断对话和转化,推动知识的扩散和创新,进而高效解决组织难题,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河北能源化工等企业形成了轮换交流式、现场直播式、案例研讨式等10 余种培训学习方式(徐巧等,2014)。将多种培训方式在培训中进行融合使用,在实践层面已有较为广泛的基础。

2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培训案例

电力企业人、财、物集约化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三集五大”和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实施深化要求中层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宏观形势和公司改革发展战略,强化依法治企意识,全面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协同意识,增强执行协同能力,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目标和“协同管理、能力提升”主题,提升创新管理、复合管理、高效管理的能力。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简称湖北电力)2016年年度培训帮助中层管理者深入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依法治企意识、增强对电力体制改革和新能源发展趋势掌握理解,提升政治理论水平、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帮助中层管理者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沟通协同管理、情绪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管理能力以实现“理念升华、能力提升、助力发展”的目标。

3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

3.1 多元混合培训方法

通过多元混合式学习方法将学员作为能动主体,在学习中探讨实践,在研究实际问题中提升能力,通^感悟、体验、反思和交流碰撞,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

如图1所示,多元混合学习方法包括了知识讲授、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沙盘模拟、现场学习和行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多元的学习培训方式将针对不同主题内容做出灵活的选择设置,使培训的主题与形式达到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增强学员的兴趣和参与感。具体的培训方式有:

理论学习形式――答疑式解析:采用学员提问,专家解答的方式进行。事先学员知道要讲什么、自己的问题难题有什么、根据学习的内容准备好问题、专家现场解答。在培训实施中,培训机构事先将学习资料和专家课件发给学员以便学员做准备提问题,问题收集后会形成问题册到专家手上,专家做针对性的准备与学员交流。

能力培训形式――案例式讨论:在培训实施前先进行能力测评,测评后反馈测评结果让学员了解掌握目前的状况,明确学习的目标。培训机构通过智能终端APP向学员收集案例问题,在培训中将收集的问题和案例变成培训素材,结合培训与学员在现场进行研讨交流,共同启发、感悟寻求解决之道。

研讨交流形式――沙龙式主持:专家做主持以交流学习沙龙的方式提出观点,能够让学员大家谈思路、谈体会、谈问题,专家虽不能给出唯一正确的观点,却能促进大家的思维碰撞。实施时培训机构资深专家将对研讨主题采取学习沙龙的方式进行主持交流讨论。

现实问题解决――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方式将问题、学习、改善、行动、评估、成效融为一体,有效解决学习培训目标不明确、为学习而学习的问题,使参训人员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中思考问题解决、学习后开展改善行动、最终通过对问题解决结果、评估学习成效,最终形成可供分享的典型经验在组织内部进行传播。

3.2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可运用于单一的培训项目,也可运用于同一批培训对象的多个培训项目。如表1所示,在湖北电力在中层管理人员年度培训中,针对不同年龄和任职年限的培训对象,在不同的培训课程中,分别采用了知识讲授、案例研讨、行动学习、角色扮演、沙盘模拟多种培训方法的组合,混合使用于不同的培训课程。

在某一培训对象的培训课程设计中,相应的培训方式侧重也有略有不同。对于任职时间少于3年的中层管理者,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的占比就比50岁以上的中层管理者要大一些。一方面是由于年轻的管理者理论接收能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成人学习时自身经验的引导就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为重要。

4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培训效果

湖北电力年度中层管理者年度培训采用了多元混合培训模式。时间跨度达6个月,参训人数达615人,培训共10期,培训对象分为青年中层管理者、新提拔中层管理者和资深中层管理者。培训内容包括理解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强化守法意识、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能力、适应经营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培训中采用多元混合培训方式,培训结束后,按照ISO10015培训质量评估体系标准,在培训现场进行问卷评估,参训人员对本次培训从课程评价、讲师评价、培训组织评价3个维度15个要素(表2),进行培训满意度综合评估,总的满意度达到4.8分(总分5分)。

学员反馈示例:“知识:通过老师们的精彩讲授,了解了当今经济发展形势及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沟通与协调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如何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大数据时代到来必须转变思维模式等。借鉴:通过案例分析,开拓了野,看到了兄弟单位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就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理清了思路。友谊:通过团队破冰,课堂互动讨论,增进了学员的友谊,搭建了学员们相互交流的平台。”,“课程加入了看电影学管理,心理测评,高品质音乐会鉴赏等内容,使学员在身、心、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对中层管理者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5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应用与展望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已经在培训实施中得到一定运用。成人学习要求使用多元混合培训模式,企业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已经自觉会不自觉地采用了多元混合培训模式。而要使多元混合培训充分发挥作用,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进行合理组合,是使多元混合培训模式效果发挥的关键。

展望多元混合培训模式,移动互动学习是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发展新趋势。通过APP的运用,在线直播,在线互动,翻转课堂等方式,学员与讲师之间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当面培训项目中,能够实现长期的跟踪和培训效果转化。

6 结束语

多元混合培训模式在电力企业中层管理者管理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多元培训模式将知识讲授、案例研讨、沙盘模拟、角色扮演、行动学习、心理测评、企业现场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融合的培训方式,借助培训师和学员的多种互动,链接培训场所和工作场所,加强培训效果转化为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陈咸存.创设适合学员需求的多元培训方式――浙江省“领雁工程”省级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2月,14(6):30-33.

[2]费舒霞,高松,庄晖.行动学习的知识创新机制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5年4月,37(2):103-105.

第10篇

〔关键词〕学科服务;文献检索技能;高校图书馆;分层次培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15

〔中图分类号〕G2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3-0088-04

〔Abstract〕Training readers'ability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uties of subject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ies.Differing from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ways of training 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service.Hierarchy training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ree typical cases facing different need groups including major courses learning,graduation thesi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Guiding to literature retrieval was embedded in major courses,scientific research topics and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A new way was offer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and referential cases were provided for the subject librarians as well.The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ubject service was explored.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literature retrieval ability;academic libraries;multi-level training

一直以来,文献检索技能培养在高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设《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课程,必然是从教与学的角度来完成。本文则从案例分析中探索出一种基于学科服务视角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模式。

学科服务中的嵌入式服务是与这种模式最契合的一种服务方式,学科馆员从图书馆转到用户的办公室、实验室、野外台站和虚拟空间等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学科服务[1]。本文即是将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作为一种嵌入式服务内容而不是一种授课内容来探讨,这也和学科服务应以用户为中心,成为用户信息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相吻合[2]。

1 基于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划分

结合读者群体的不同需求,可以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国内有学者对此做了研究,将读者按照研究者状态分为入门、进阶、熟练、资深四个层次,从而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科服务,分别对应为:提供数据库和软件、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构建平台和提供年度报告等[3]。但读者群体划分的视角不是文献检索技能培养目标而是分层次提供学科服务内容,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文献检索教学实践和学科服务案例,基于学科服务理念,以文献检索技能培养为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读者群体的划分标准和相应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模式。

11 专业课程需求群体

这部分群体文献检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课程论文的撰写和课程问题的解答,一般来说中文文献的检索基本上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部分群体的主要成员是一到三年级的本科生。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文献检索只是刚刚入门,掌握了初步的文献检索技能,但是当结合课程论文真正应用到检索工具时又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检索工具的实际应用。

12 毕业论文需求群体

这部分群体对于文献需求的目的重点在于完成毕业论文,借助于文献完成学习期间的实验任务继而撰写毕业论文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以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为主,他们一般毕业后的工作不是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这部分群体的特点是:自己检索文献是为了参考文献中的一些观点,完成自己学位论文的综述部分,而用于实验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可能来自于课题组老师和博士生,但是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是不可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群体来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技能和文献综述的撰写能力。

13 科研需求群体

这部分群体对于文献的需求主要是针对科研课题,希望借助于文献来提高科研水平或加快科研速度,以教师、博士研究生和大学生创新团队为主。经过调研发现这个群体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对自己领域的研究概况也有了一定了解,他们在检索文献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追求文献的查全率,而是密切关注某些和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的重点期刊即可,多年实践下来的结果证明,这样的检索习惯对他们的科研工作很有帮助,也没有因为检索面的狭窄而造成困惑。所以,他们无需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检索功能去力图找到所有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但是很重视对于大量文献的综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可以使科研工作事半功倍,甚至有时会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2 针对不同群体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模式

针对上面阐述的不同群体,我们以按需服务的理念为指导完成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见表1)。

21 结合专业课程文献检索指导

结合专业课程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方式也就是平时提到的嵌入式文献检索教学,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尤其是国外已有很好的实践,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与教师合作授课的形式已成为康奈尔大学用户教育的主流,2006年,其主馆参与的合作授课课程达到了179门[4]。国内也有实践,针对不同的专业课题分组,整个小组完成检索任务并撰写分析报告[5],但大多课题仍然是为了检索课程设计,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检索过程,但面对真正的课题时还是会有些问题存在。学科馆员介入的课程都是因专业老师和同学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学生接受这个辅导课既不会有学分,也不会因此而加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真正学会利用文献检索解决课程中的问题。所以,学科馆员的作用就是通过辅导让学生将文献检索知识和专业课学习真正地结合起来,学生和教师觉得效果好后,会在下一年再次邀请学科馆员对下一届学生进行辅导,这也是衡量学科服务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

211 案例:《精细品化学》课程的文献检索指导

这门课程的教学很有特色,任课教师布置的每一次作业,学生必须经过文献检索的过程才能完成。因为上课的是本科生,他们的文献检索技能,尤其是外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技能还不够应付这样的任务,所以需要学科馆员的介入。对于这个案例,学科馆员采用的模式为:

(1)明确专业课程的目的,确定讲课内容

首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经过沟通,学科馆员大致了解了每次的教学目标,研究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及课件,最后确定Scifinder数据库对于这个课程以及整个专业过程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科馆员决定结合任课教师的教学及作业要求重点讲解Scifinder数据库,并有针对性地准备课件。

(2)进入课堂讲解

因为有备而来,而且也是学生马上就能用到的技能,所以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上课效果非常好。

(3)课后互动

本科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也比较善于利用最新的沟通方式,因此上课后和他们建立了QQ群,在群里及时交流,对于同学们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很有帮助。

212 案例评析

这样的辅导使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学科馆员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案例,这对于今后的文献检索教学及学科服务的讲座培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22 结合课题组研究生的培养需求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毕业论文需求群体,全面了解课题的研究状态,并学会撰写文献分析报告或论文综述。

221 案例:课题组研究生文献检索能力培养

研究生培养中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国内也有学者做过调查,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文献检索能力还是欠缺的[6]。导师认为:科研的起步阶段要多读文献。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做科研一定要读文献,通过查阅文献才能知道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或学术价值,课题的学科前沿性,研究方法的先进性,论文的学术创新点。二是怎样读文献,学会区分“一般”与“重点”,“经典”与“现代”、“泛读”与“精读”,“基础”与“专业”的方法,无目的文献阅读会成为研究生学业成功的大敌。阅读文献本身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过程,因此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经常与导师及同课题组的成员进行讨论。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课题组导师要求所有的研究生针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撰写一份文献分析报告,以便将来写出很好的论文综述,希望学科馆员能够介入课题组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类似的工作在国外也有开展,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韦尔奇医学图书馆的嵌入式信息专员项目,面向教师、学生和职员开展服务,信息专员的定位是将馆员嵌入用户工作流程,提供“现场指导、咨询、检索”,快速高效地满足信息需求[7]。在借鉴此项目的基础上,学科馆员结合本案例采取的步骤为:

(1)学科馆员与指导教师沟通熟悉课题,进行预检索

硕士研究生的课题最终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所以要通过文献检索对课题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同时找到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指导自己的科研。由于本课题组的这些硕士研究生基本都进行过文献检索培训,所以主要对他们进行文献分析技能的指导,学习文献分析软件的使用。为了更好地做好第一次的培训,学科馆员对课题进行初步的预检索,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完成培训课件的制作。

(2)集中培训,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问题

因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培训过程很顺利。但在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对这个文献分析报告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于是,学科馆员按照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大家先根据各自的课题制定一个检索策略发给学科馆员,由学科馆员检查修改,如果检索式不合适,后面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有偏差的;研一的学生可以用这个分析报告代替文献检索课上最后用于考试的检索报告;研二的学生先做一个宏观分析,然后根据他们的宏观分析来和他们一起决定选择哪些文章阅读,怎么阅读;研三的学生把学位论文的综述初稿发给学科馆员,尽量让文献分析可以用到综述中。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避免重复劳动,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学生们的导师对这个安排也很赞同。

(3)文献检索辅助工具的使用培训

为了更深入地进行文献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还进行了文献检索辅助工具的使用培训。 这里所说的文献检索辅助工具是指文献管理软件、文献分析软件等。如Endnote、Noteexpress、Histcite、Citespace等。

一些常用的数据库都有检索结果统计功能,但是在一般初级的文献检索技能培训中,这些统计功能往往没有作为重点推荐。对于硕士研究生,尤其是课题还没有完全确定的研究生需要对自己研究方向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是用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量往往是很多的,于是选择哪些文献阅读就成为一个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学科馆员教给同学们借助于文献分析来筛选文献的技巧,决定重点讲述对文献结果的分析和筛选,在讲解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以Histcite为例介绍文献分析软件的使用。

(4)跟踪完成文献分析报告

学科馆员在学生完成文献分析报告的过程中随时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从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个方面完成文献分析报告,尽量全面检索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利用文献分析软件或数据库本身的检索结果统计功能,对研究力量、研究方向做一个宏观的分布分析,然后针对本人课题所聚焦的研究方向筛选出重要文献阅读后进行内容分析。

222 案例评析

文献检索需要针对一定的真实课题,更能体现出价值和意义,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合适的文献并学会阅读和应用,而没有具体的课题是很难引导读者走到这一步的,读者因为有实际的任务需要才会更加投入。因此充分抓住并利用这样的机会对读者进行检索技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一探索,不仅是读者文献检索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为发挥图书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学科馆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3 结合科研课题的文献检索指导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科研需求的群体,这一部分群体通过文献检索满足科研需求,因此要结合具体的科研课题,完成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

231 案例:结合大学生创新课题

题目:某大学生创新课题(因为这个创新课题是正式在研课题的一部分,所以不便公开)

简介:这是一个大学生创新课题组,整个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和遴选出的若干优秀学生组成。目的是通过这个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优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学科馆员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学科馆员熟悉课题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学科馆员和学生三方面会谈,由指导教师介绍整个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创新点,并对学生的文献调研提出要求,学科馆员在了解了课题之后,给出学生检索的初步建议。并且组建QQ交流群,方便日常交流。

(2)文献检索辅导讲座

学生将初步检索的结果交给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针对课题、学生的初步检索结果及在检索中出现的问题做一次深入的指导。这次指导采用讲座的方式传授文献检索技能。除此之外,在确定检索时间以后,向全校师生讲座通告,可以使更多的师生从此次讲座中获得益处。这样对来听讲座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案例学习的机会,当然前提是征得课题组成员的同意。

(3)引导学生对课题创新点重新思考

发现检索中的特殊问题,引导同学们基于此对原来提出的创新点重新思考并与指导教师探讨。在本案例中,学科馆员指出了一个检索词使用上的问题,发现所用的检索词检索出来的文献都是同一个研究团队的,于是对检索词的普及度提出质疑,经过百度以及专业书的检索,发现这个词的定义是这个课题组提出的,其它科研人员研究同样的内容不一定是这个词,经过换一个词检索发现的确是这样。学科馆员继而指导他们筛选文献和给文献归类的方法,最后对原来课题组提出的创新点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文献分析报告,得到了课题指导教师的肯定。

232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从对检索课题的了解到创新点的重新思考和文献分析报告的最后生成,学科馆员全程介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文献检索技巧之外,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本案例中的课题涉及到保密,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服务中要考虑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也有学者做了研究,将此列入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用户成本影响因素中[8]。

3 基于学科服务视角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模型及效果评价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一个通用模型(见图1),适用于学科服务中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服务。

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基于学科服务视角的文献检索技能培养模式的效果,在进行了一年这样的实践之后,我们随机选择了一些同学了一次问卷调查,共516份有效问卷,有2539%的同学不太了解学科服务的这项服务内容,但是其余7364%曾经受益的同学表示很满意的占3682%,表示效果一般的占3682%。针对问卷情况,我们做了调研,不了解这项服务的同学是因为不太关注图书馆除借书之外的其它服务,我们解释后他们表示非常欢迎这样的服务;表示效果一般的同学认为专业契合程度上再提高一些效果会更好,这对我们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及与教师的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示很满意的同学希望多提供类似的服务。

4 结论及展望

文献检索技能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必备的一个能力,学科服务如何去完成读者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不简单重复文献检索课程,又与文献检索课相辅相成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3个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探讨出以学科服务的视角划分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体,然后用按需服务的理念,将文献检索技能的培养贯穿到学科服务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技能。实践和效果调研中笔者总结出未来的方向:加大宣传,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同时找到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和文献检索技能更加有效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1-17.

[2]曹静仁,李红.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1,(3):117-119.

[3]谷峰,程芳,李印结.结合信息素养理论的学科服务方法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8,(8):73-76,100.

[4]张舵,吴跃伟.国外高校图书馆在MOOC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7):85-89.

[5]张予涵.课题式教学方法在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1):146-148.

[6]张楠,母艾坪,刘淑瑞.加强文献检索与管理培训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23-25,28.

第11篇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只要努力工作,都能取得成绩,下面是一个新入保安公司员工的个人总结,公供参考。

1、遵章守纪,注重礼貌礼节。遵章守纪是合格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工作中以遵章守纪为荣,并付实际行动,互相监督遵守。服务行业,礼貌礼节做得怎样,是服务水平的体现。工作中做到勤问好、多敬礼、态度热情、行为规范。

2、服从上级领导。做为公司一员,服从领导、顾全大局,才能使集体团队发挥最大的能量。

3、迎接挑战、行职责。自年初,在上级部门信任与支持下,安排本人在保安部,这对于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熟悉掌握工作职责、要求的同时,虚心向部门及领班请教,并在实践中不断领会。工作方法从严肃、说教向灵活、谈心、关爱转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差错,不隐瞒、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分析原因、改进工作。同时贯彻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指示。如停车场管理应及时检查发现车辆存在问题[车身刮痕,特别是新痕,车窗未关等],及时通报车主或。。。等处理方式,让车主感受到小区保安员工作负责、到位.在上级部门督导下,各领班及班员的帮助、支持下,使工作顺利进行,较好地行了工作职责。

4、正确树立服务意识。目前,社会上部分人对保安从业人员有某种偏见,这多少给工作带来一些困扰,因此,保安员只有正确树立为业主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服务意识,为小区安全防范尽己之责,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

5、不断学习进取,提高业务水平。部门每日例会: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案例分析等是直接、有效的学习;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学习,收获之一,进一步认识到:掌握、了解并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是提供有效服务的保障;利用业余时间,上网了解、学习相关物业管理知识。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充实自己,使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本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沟通、协调能力还有所欠缺,执行力还有

待加强等。

2011年,在公司“尊重他人、积极沟通、尽职尽责、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及“用心管理、用情服务、不断为业主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下,将为小区安全防范而继续努力工作。

第12篇

    法学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拥有法律思维逻辑,能够运用法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了国际法的渊源,其中司法判例是国际法规范的表现形式之一。虽然司法判例不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它是重要的补充资料。许多重要的国际法原则源于司法判例,国际法院的判决对于认证、确定和解释法律原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典型国际成案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选取典型国际成案

    譬如,在学习“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时,笔者选取了西伊福希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和巴西联邦债券案,在简要介绍案情后,梳理了法院的观点,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关系。同时,若有相关国内案例也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学习,譬如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陆红诉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之间的航空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上海静安区法院,2001年11月)”案[2]介绍给学生。联系身边的案例,学生更能够感同身受,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课堂介绍和分析案例时,语言表述上应尽量简单化,不纠缠于无关问题

    课堂时间有限、人的注意力集中有规律,介绍案情时要简明扼要,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尽快归纳案件关键问题,分析问题要抽丝剥茧、层层递进。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法官的思维逻辑,了解法律适用过程,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更新案例库,时刻关注国际法院的案件审理

    目前,国际法的案例教材版本众多,其中不乏精品教材,收集的案例典型、分析透彻并能跟进国际法院的新近案例,可以为学生指定一到两本案例书作为辅助教材。

    (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案例教学要求,选取和布置案例进行辅导

    国际法院官网将案件所有法律文书公开,这是学习国际成案的重要资源。笔者曾指导学生跟踪“乌拉圭和纸浆厂案”的审理,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和制度,也使学生对国际环境法领域的规则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效果显着。在法院裁决之前,阅读分析案件事实基础上试图利用所学知识推理,并在法院作出裁决时,检验自己的推理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国际时事

    国际法的研究对象是国际关系,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丰富的课程,所以学习国际法要对当代国际事件及时跟踪掌握,对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政治形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笔者在讲解讨论经典案件之余,通过对近年发生的国际时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思考,教学手段上除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外,还增加了课堂专题辩论、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法庭和小论文写作等多种方式,将抽象理论和直观现实有效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国际法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爱国情绪进行理性的疏导,深刻理解我国和平外交政策。上述各种教学手段对师生的知识储备要求甚高,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做准备工作,同一届学生中一般选择其中1~2种方式对时事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手段在选题等指导工作上有不同的要求。辩论的议题必须具有可辩性[3]。

    三、利用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多媒体发达的社会,从小习惯于从视频获取讯息。的确,在相同的条件下,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体验感更强,印象也更为深刻。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欧美大学的国际法教学中开始大量利用网络视频资料,不仅用来进行案例教学,也利用各领域专家的专题视频进行体系化的理论讲授“影视教学法”已在国际法教学中隐然成型[4]。本课程中,我们准备了有关国际法的电影、纪录片、时事新闻评论和国际法学者的专题理论演讲等数十个视频材料供学生观赏学习。充分利用视频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视频资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收集和筛选国际法影视资料时要保证其学术性和权威性,譬如中央台制作的纪录片、时政评论和国内外着名国际法学者的专题理论演讲,避免一些所谓“专家“、名人非专业评述混淆学生对国际法的理解。部分学生欠缺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方面知识,将有关重大国际事件或外交实践的历史资料视频,如中央台发行的《世界历史》等推荐给学生进行补缺。其次,有针对性地精选优秀影片,推荐给学生课余欣赏,课堂讨论。譬如我们曾就好莱坞影片《卢旺达大饭店》讨论了时际国际法中宗主国的概念、人道主义干涉与国家主权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等国际法问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度很高,效果很好。而电影《东京大审判》和纪录片《东京大审判》在学习战争法中也发挥了同样作用。最后,坚持短片课堂、长片课后原则。由于课程课堂仅有51学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使用的视频需事先精选剪接,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分钟。为达到教学效果,对于较长的视频资料,主要是针对资料提出问题,由学生课后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