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学教育教案

国学教育教案

时间:2023-06-04 10:4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学教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学教育教案

第1篇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的:

 

1. 使学生理解“国学”的含义,体验学国学的欢欣和喜悦,掀起小学生学国学的热潮。

 

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具有古典特色的音乐。

 

2.准备孔子画像、将教室布置成古代书塾环境。

 

3.相关的孔子及其弟子研究学问的课件及孔子游历各国讲学的课件。

 

4、孔子格言课件

 

三、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13日

 

五、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内容:

 

1.欣赏古典音乐,营造气氛。

 

2.全体学生以古典方式向孔子画像敬礼,以示尊崇。 3. 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做学问的课件,引入情境。

 

4. 学生活动展示: ⑴ 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⑵“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⑶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⑷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5.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6.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名言。 七.活动过程:

 

(一)课前欣赏,营造氛围:播放古典音乐。

 

(二)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国学作为中华之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可分为经、史、子、集、蒙五部。学习国学,对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作为国学的代表人物,孔子在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国学,不能不提孔子。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向我们的先辈以古礼祭拜。(礼毕)

 

主持人:孔子一生诲人不倦,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下面我们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做学问的课件。

 

(三)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做学问的画面,(播放课件)

 

主持人:多麽浓厚的学习氛围,多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一起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学习国学的乐趣。

 

(四)学生活动展示:

 

主持人:从幼儿到少儿阶段,相信我们同学一定诵读了许多国学中的经典书目,如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伴着书香,请同学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1.以接龙的形式背诵弟子规。 (弟子规三个字一句话,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内容较长,全班同学以接龙的形式每人诵读四句,生生互动,感受国学之美), 2.“弟子规节选文字”情景表演

 

主持人:的确,《弟子规》内容丰富,包括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人、学文七部分。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弟子规诵读的感受,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具体过程如下:

 

A. 全班交流资料。每组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资料及故事。

 

B. 小组内交流收获。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说说你学习了《弟子规》以后理解了哪些地方,做到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 C. 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弟子规 》中经典语句情景表演 3.两人一组,以比赛的形式背诵国学经典。

 

主持人:国学经典内容很多,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我们以比赛的形式背诵。(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激起学生的热情,同时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国学。) 4.以创新形式翻唱国学经典。

 

主持人:前边我们对国学经典进行了精彩的诵读与表演,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对所掌握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翻唱,将是一个创新思维的挑战。

 

(五)欣赏孔子及其弟子到各国游历讲学的课件。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不但国人争相学习,即使是外国人也在争相学习中国的国学经典。看,孔子坐着马车和他的弟子们已经走出国门到各国游历讲学去了。(播放课件)

 

(六)全体学生共同诵读孔子格言。(出示课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七) 

结束语: 同学们,人生成长离不开精神生活,只有我们的身体长大了、知识增加了、精神丰富了,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愿同学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忘祖训,继承传统美德;让国学伴着书香随我们远航!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主持人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主持人b:齐风韶韵,流传四方。

 

主持人a: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主持人b: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主持人a: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自诗经开始,中国古典诗文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唐诗更是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主持人b: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尤其是李白的绝世才华,他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财飘逸隽永,美如清水荚蓉。现在请听李白的《古风》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

 

二、感受经典的魅力

 

诗歌朗诵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主持人a:下面请听朗诵《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主持人b:名著不仅具有不朽的本质,而且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籍。名著是怎样伴我成长的呢?请聆听《论语》同我行。

 

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主持人a:《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塑造着我们高尚的灵魂,它的“智慧之道”,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它的“治世之道”教会了我们仁爱,书籍是这样的神奇!同学们还给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经典故事呢!

 

学生1:《孔融让梨》

 

主持人b:小小的孔融教会了我们,与人交往要宽容。让我们再来听听另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2:《凿壁借光 》

 

主持人a: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那么都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思考呢?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对你有哪些影响呢?

 

主持人b:经典名著的博大精深,真令人回味无穷。

 

主持人a :走进经典,我们走进生活的四季。

 

主持人b:走进经典,我们走进人生的四季。

 

主持人a:底蕴深厚的《老子》可吟读,可朗诵,

 

主持人b:能从耳朵钻入心中,如同一股泉水涓涓流淌,与大自然相融合

 

主持人a: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

 

主持人b: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主持人a: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

 

合:我们为了感激经典——今天在此展示自己。

 

主持人b:《弟子规》主要讲如何孝敬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以增进团结,促进和谐。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下面请欣赏小故事《孟信不卖病牛》

 

《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主持人a:听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孟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见没见过和他不一样的人呢?(通过小故事和同学们的评论,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人。)

 

主持人b: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主持人a: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三、班主任总结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从《忆读书》中我们知道冰心奶奶从小就贪婪地吮吸着经典文化的营养而长大,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而成就了她高尚的人格。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去汲取甘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路让经典润泽我们的心灵。

 

国学经典主题班会教案3

 

【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

 

【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2.加强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的参与意识,在全校形成公共场合、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的风气

 

【活动准备】

 

古诗词朗诵

 

【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经典使人生变得厚重与深刻,诵读使我们获得心灵的开发与启迪.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小学诵读经典主题班会教案等3篇主题班会。

 

这儿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

 

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前辈们的悠悠情怀。今天,让我们走进悠远的古代,探求幽幽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与圣贤为友,与诗词作伴;今天,让我们尽情歌诵,尽情吟唱。

 

二、诵读经典

 

1.《迢迢牵牛星》

 

2.《春江花月夜》(配乐)

 

3.《陋室铭》《爱莲说》

 

4.苏轼的《水调歌头》

 

5.(师)刚才咱们欣赏了这么美的诗词,老师也想参与到你们中间,咱们开展一个竞赛好不好?咱们四个组,每组要说一个我限定内容的诗句,看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

 

第一个题目由第一组说:谁能说出含有春夏秋冬字眼的诗来。

 

第二个题目由第二组说:谁能说出含有动植物字眼的诗来。

 

第三个题目由第三组说:谁能说出含有亲情意思的诗来。

 

第四个题目由第四组说:谁能说出含有离别意思的诗来。

 

三、 结束语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文教学;PREPAID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教育,目前正面临着国际化变革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级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正面临与国际无缝接轨的挑战和机遇。很多中国大学比如清华、北大和浙江大学都选择了一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进行双语或全英文教学。陈江锋等就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培养进行了剖析。北京交通大学强调强化英语,强化实训,注重团队等;张席等认为国外教材较国内更新,教学内容较国内更细。

为了探索软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在双语教学上非常努力,然而英文教学对中国本科生来讲,还是有很大挑战。下面这些问题可能对本科生英文教学比较关键:

(1) 对哪些人何时采用英文教学(教学对象的选择和时机的选择)

(2) 选择什么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课程的选择)

(3) 选择什么教材和选择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教材和教材内容选择)

(4) 教案设计

(5) 如何考核学生等

本文针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PREPAID教学方法。

2教学对象和时机选择

在中国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进行英文教学对

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授课老师不仅需要英文流利,还需要对所讲内容了如指掌,这是无需质疑的;同时老师还需要相当的授课艺术和技巧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和容易被学生理解。对学生来讲,一般需要很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和相当的专业基础(如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等基础知识)。这样的话,本科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因为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计算机专业课和大学英语甚至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当然也可以从大一就开始选一些较容易的基础课程进行双语/全英文的教学。可以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在学生选择英文教学课程时进行指导。

很多中国学生对全英文教学心理上还有些不适应。正如陈江锋等总结的:“学生们从开始很困难,到逐渐半懂,最后能理解听懂,有一个过程,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个考验。事实证明坚持下来的学生收效很大,只是投入成本较大。”教师宜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得学生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采用一些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投入地适应英文教学。

3教材和授课内容选择

目前普遍认为,美英等国的教材设计比较先进而且更新快,被世界很多国家广范采用,很多教材是国际一致公认的经典,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教材来进行英文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可能面临几种情况:比如《软件工程》就有主要有如下几种教材:

(1) 全英文正版(或影印):比如Software Engineering― an Practitioner’s Approach by Roger R. Pressman,地道美式英文,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 全英文正版(或影印):比如An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by Ian Sommerville,地道英式英文,理论概念稍多;

(3) 缩减影印英文版,浙大等学校从英文原版本中选择部分章节并将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删减。

(1)和(2)的共同点:内容很多,对本科教学只能选择其中一半左右内容;专业术语或复杂单词多,英文理解和阅读难度较大,需要解释;(3)对原版章节进行了合理删减浓缩以适合本科生接受。一般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都很多,对于中国学生,可以考虑选择其中的主要部分。例如,软件工程,可以选择简介、需求分析、设计、项目管理和估算、测试等涉及软件工程主要流程的主要内容,共计10章左右(约300页)进行详细介绍。

4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时可以考虑中国学生对英文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接受能力,在初期教学时多参照课本进行(类似大学英文的授课方式)配以适量的ppt课件(特别是需要参考图表的地方和涉及到多媒体的地方);后期逐渐增加ppt课件内容而减少完全参照课本授课的内容。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觉得比较新鲜但又觉得英语难以理解,所以有畏难心理。我们可以采用“慢启动,线性增加”的办法:前一个月左右放慢速度介绍,多解释英语术语;在以后的介绍中逐渐加快进度。

结合作者留学经历和授课经验,作者总结出PREPAID 方法:Preview textbook and slides(预习教材教案);Review textbook and slides (复习教材教案);Exercise and exam key principles and points(练习关键内容);Practice in team-work project(项目团队合作);with An Involvement/Interactive Desire(投入互动)。关于预习、复习、练习等与其他学科基本相似;项目团队合作宜提倡学生及早开始,并先收集学生自己喜欢做哪些项目(参考学生实际能力)然后进行整合分配;投入互动包括课堂教学时多调动学生提问提建议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作业和项目等并随时通过网络(教学专用交流社区网)和email与老师及其他同学沟通。PREPAID方法旨在倡导一种预先准备,主动学习,团队合作和投入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这也是美国大学普遍采用的方式。

教案设计还可以考虑:针对本科生的英文水平,最好是先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即要求学生上课时带上课本,初期多参照课本教学并结合适量的ppt课件。老师教学过程中,凡是可以涉及到具体实例的地方都用适当的案例介绍给学生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两节课让学生团队展示自己的项目进展:一是可以监督督促学生的项目进展;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关键内容做实践练习;三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促使他们把自己团队的项目做得更好。不同小组的题目尽量不一样但可以接近(避免抄袭)。

5考核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作业和考试,团队完成项目的良好习惯。可以考虑以下考核方式:

平时课堂练习+半期考试+项目+期末考试。

正如陈江锋等所指出,美国教育:老师课堂上讲的相对较少,除了讲授基础知识之外,老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即重在加强方法的传授;另外是学生课外练习相对较重,强调学生实践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传统应试教育可能比较注重考试成绩(特别是期末成绩),这与美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平时有所不同。 我们考虑课堂练习(quiz)五次,占20%,每月一次以避免抄袭等;实验项目占的比例多些,比如20%;半期和期末考试各占20%,40%。半期和期末考试都认真命题和监考,杜绝各类作弊行为;项目允许团队合作,同时又通过中期和期末的课堂讲解展示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把项目做好。通过作者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对项目设计非常感兴趣和投入,课堂展示的确促进了他们相互学习同时也让老师督促和考察他们的工作。不过也有少数同学在团队中贡献很少,这时可以结合各小组长对其成员的综合评价来考核每个学生。关于考试题目难易的把握:可以适当降低考题的难度和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地方而增加理解记忆的内容,因为毕竟是英文考试,学生在理解问题和记忆上的确有困难。

6小结

本文主要从教学对象和时机选择,教材选择,教案设

计,以及成绩考核等主要方面探讨计算机专业本科英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建议。提出了PREPAID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总之,我们不能为全英文教学而全英文教学,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背景在相互交流互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专业双语/全英文教学。

参考文献 :

[1] 陈江锋,姚淑珍.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培养剖析”[J]. 计算机教育,2007(1):41-43.

[2] 吴晓桃. 不行不至,不为不成-访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韩臻教授[J]. 计算机教育,2007(1):5-7.

[3] 张席,王志强.国内外Java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1):44-47.

[4] 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A Practitioner’s Approach,5ed, McGraw-Hill, 2001.

[5] Ian Sommerville. An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USA: Addison-Wesley Publishers Limited, 2007.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in English Using PREPAID Approach

TIAN Wen-hong , ZHU Feng , XIANG Yan-p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第3篇

在没有去美国学习之前,对美国的课堂教学情况只有耳闻没有目睹。在深入了美国课堂教学后,我发现以前由于对美国课堂教学的不了解,产生了诸多的误解。比如,美国中学理科所教的知识浅,课堂教学结构松散,随意性强等。当我们问及美国对教师教案有什么要求?孙伟教授给了我们巴尔的摩郡教育局对教师教案的要求,称之为?5-E Model。在国内我对5-E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教育局对教师教案的要求就是5-E,从我们这次访学在美国听的课可以看出5E教学模式已落实到美国每一节理科教学的课堂中。

一、5-E教学模式在美国理科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

1.E──吸引或参与(Engagement)

这一环节是5E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为“吸引“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如何创设“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这一直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那么美国教师一般怎么做的呢?

Dr.Asli Sezen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中等学校的科学教育”的讲座,讲座一开始,他就拿出两样东西,一个是装光碟的塑料外壳,一个是一次性的纸杯,然后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说出这两个物体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一轮接着一轮,教授也参与),接着教授做了三个实验让我们猜想塑料外壳掉还是不掉?

在创设问题之前,你一定要让学生努力了解物体性质,学生才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联想到我们看的一节初中科学课,讲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教师也并没有直接做实验,而是先让学生努力说出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药片、镁条、醋酸、食盐、水)的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性质。

美国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即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对这个概念有什么理解,对于即将学习的任务已经形成的前概念或错误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示实验或其他常见情境与学生已知的前概念或错误概念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产生探究意愿。

2.E──探究(Exploration)

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上一环节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美国的理科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课例来看看美国理科课堂教学是如何开展探究活动的。

2.1Maryvale Prep School女子学校十一年级hornor班的化学课。内容:分离物质,实验探究:将盐、沙子、铁粉、种子四种物质一一分离出来。

学生拿着装有混合物的小瓶子,首先她们用吸铁石将铁粉吸引出来,很快她们发现了问题,小瓶子体积较小,铁粉不能完全被吸干净,怎么办?我发现她们很快就有了解决的方法,一部分女同学将混合物平铺在面积较大的培养皿上,也有一些女同学将混合物平铺在纸上。接下来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铁粉吸在吸铁石上,难以全部将铁粉全部拿下来,此时,我发现小组成员出现了交流、讨论,几分钟后,想出了高招,用餐巾纸包住吸铁石,然后去吸引铁粉,此时只要将餐巾纸拿下,铁粉轻而易取的全部拿下。接下来分离种子,加入水后,大部分的种子浮在水面上,然后,学生就拿着塑料调羹想把种子捞出来,第三个问题出现了,不仅种子很难捞干净,且损失了很多的盐水,很显然此分离方法不是最好,组内又进行了讨论,她们没想出更好地方法,此时,我观察到教师并没有告诉她们如何解决,美国教师认为这些失败的尝试是有价值的,反思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很少给学生失败的尝试,探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验证性探究或教师规划好的结构式的探究,这些所谓的探究实际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方面确实我们应该向美国教师学习,放手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

3.E──解释(Explanation)

解释阶段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通过交流的形式,学生建构对概念的理解,解释概念或理论。这一环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理科课堂教学对实验结果及实验误差的解释。教师一般会让每组学生将实验数据展示出来,但从不评判实验结果正确与否,学生无需凑数据,去接近理论值,获取表扬,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填写自己获得的实验数据。

4.E──(Elaboration)拓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技巧,扩充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与其他已有概念建立某种联系,同时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通过实践练习,学生从中可以加深或拓展对概念的理解,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技能。

5.E──评价(Evaluation)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评价,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何时候进行(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许多非正式的评估发生在解释阶段):美国学校测验次数非常频繁,美国学校的教室既是教师上课之处也是教师的办公室,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将他们一周的教学安排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了解一周的学习任务,我们看到很多教师的一周安排内都有测验。

第4篇

关 键 词: 农村中学 学校体育 教学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

1 前言

自贡市属川南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研究自贡市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对促进四川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特别是对促进四川农村地区中学体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自贡市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富顺县、荣县地区部分农村中学,教师及学生共139人。

2.2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针对自贡市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富顺县、荣县地区的所有农村中学,随机抽取15所进行调查。并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自贡市农村中学体育现状——教师调查问卷》和《自贡市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学生问卷》。发放教师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回收率85.4%;发放学生问卷84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72.6%。

2.2.2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有关职业教育与体育教育专著5部,为本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2.3 数据统计

收集、整理实地调查所获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自贡市部分农村中学体育现状

3.1.1自贡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的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通常认为:“教师水平越高,教师教学水平起点就越高,适应能力也越强。”教师数量的多少也从另一方面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本次调查的47名体育教师中,男教师占82.9%,女教师占17.1%,其中,本科学历的占40.5%,专科学历的37.1%,中师的占23.4%。,从学历、年龄结构上来看:本科学历有75%是30岁以下的。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性别、学历等方面的结构不是很合理,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及青年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还需不断丰富其实际教学经验,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被调查的教师中:体育院系毕业的教师占70.1%,有17.2%是兼职的体育教师,代课体育教师占12.7%。这种无专职体育教师的现象也值得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关注。

3.1.2 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教案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依据,所以教师完成教案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通过对教师教案完成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中学上体育课时,教师无教案现象比较严重占14.9%,完成部分教案的教师占38.3%,完成全部教案的仅占46.8%。部分学校还不能按教学要求进行必要的备课,无法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利的保障。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和学校教学条件差,也是教师不备课或无法按教学计划上课的主要原因。

3.1.3 体育教师工作量与待遇的调查

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外,往往还要负责课间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运动竞赛、以及运动队日常训练等工作。经调查:每周10个课时以下的教师占8.5%,在10~15个课时的教师为27.7%,有63.8%的体育教师是每周16个课时以上的。而在体育教师待遇方面:工资高于其他学科的为0,与其他学科教师工资相同的占24.6%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高达75.4%。“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享的待遇和应有的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在此希望,学校各级领导能给体育教师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理解,做到教师工资与工作量挂钩,以稳定体育教师队伍,解除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

3.1.4 体育教师执行教学大钢的情况

以快乐和健康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是强化体育教学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积极的体育价值观,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指导性文件。体育教师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就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方向及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与需要,现在有些学科不是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内容,而是以拟定“教学基本要求和要点”,这样让教师在教学上有较大的灵活性。调查显示:有31.9%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执行《教学大纲》,而部分执行《教学大纲》的教师占44.6%,完全执行《教学大纲》的仅占23.5%。由表3不难看出,一方面说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规范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先行的教学大纲与农村教学现状不符。更无法实施,因而教学大纲的改革势在必行。

3.1.5 学校场地、器材情况调查与分析

体育场地、器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设施,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体育场地还是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建设完全由国家拨款。由于经济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的添置。调查显示,有限的场地将远不满足学生运动的需要。

从对器材是否满足体育教学的情况调查:只有40.7%的学校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有44.7%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满足教学要求,而15.6%的学校在器材方面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说明,体育器材缺乏的现象在农村中学是存在的,“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 的放羊式教学,在农村中学是较为常见的。虽然大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是好的,但体育器材的缺乏难免不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3.1.6 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调查

体育教学内容即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正常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解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设了哪些运动项目,统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学校开设了田径课,开设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的学校为61.7%,只有17%的学校开设其他的项目。不难看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田径、球类项目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虽然这些项目锻炼的效果不错,但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高,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都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传统的运动项目早已为学生所熟悉,新颖健身项目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项目的缺乏,无法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项目的需求。因此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的心理,使体育教学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3.2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3.2.1学校课外运动竞赛及课余训练开展现状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续,更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友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往往会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质量。所以学校是否有良好的课余活动环境,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业余体育发展的好与坏。

通过对学校组织运动竞赛,及学生参加业余运动队训练的情况调查显示:在开展运动竞赛方面,有82.9%的学校每年都举行规模不等的田径运动会。每年都举行各种球类比赛的学校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能经常参加课余训练队训练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24.6%,偶尔参加课外训练的占32.7%,而从不参加任何训练队训练的学生比例高达 42.7%。农村中学课余训练不能广泛开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差学生无足够的活动场所,且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另一方面,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加上课余训练不计工作量,从而难以调动教师课余工作的积极性。中学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基础环节,广阔的农村中学是我省未来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课余训练得以保障,对提高我省竞技体育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2 学生对课余锻炼方法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课余身体锻炼的特点是以健身和娱乐为主要目的,其目标是获得实际的健康效果。身体锻炼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都应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不拘一格,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按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并结合自然的条件进行有效的锻炼。

在调查“学生参加比较激烈的体育锻炼前是否做准备活动”时发现:“经常做”或“有时做”的占45.9%;“很少做”或“从不做”的占54.1%。结果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是盲目的、不科学的。这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中学生中,赞成“适合的运动量能增进健康”观点的,占73.8%。说明多数学生对运动的作用有较为正确的理解。但是,仍有26.2%的学生认为“只要运动就促进健康,运动量越大就越能增进健康”。表明这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运动的含义。所以,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锻炼的技巧,还要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让学生能正确运动的意义,从而使课外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现有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4.2 转变观念、确立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4.3调整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邵华,顾美容.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学校体育,1996,(1):11~31

[2] 卢元镇.浅谈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6,(3):64~68

[3] 潘敬安,杜凤翠. 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程[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4):51~53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体育;问题反思;对策教学

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们的教案编写的太过于简单,每次将教案拿到手后才发现教案已经到了不能再简单的程度。让人产生的第一想法就是根本没有办法参照这样的教案来进行课堂的教学,没有办法理解教案编写人的原始意思。不由的对这些老师产生怀疑,究竟他们在课前进行了怎样的准备。另外可以从教学的目标上发现许多教师的制定是很盲目的,什么样的一个教学目标才是恰当以及合适的。还有,许多教师的教学依据的是新课程的标准,围绕五个领域去制定学习。然而问题的出现就在于此,五个教学目标是没有办法在一堂课中达到的,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定立可以说就是没有从实际课堂的教学出发。教学状态的理想化只能说可以无限的接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老师在进行预设和生成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很大的。他们所预设的某些点不符合实际且过于理想化,实际教学当中很多问题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教学情况之后,那么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教学流程的实施不顺利。

1.2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确实是被激发出来了,但是同时伴随出现的就是过分放大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营造了比较好的氛围但是教师却将教学的引导作用遗忘了。也就导致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使得学生的自主性过于强大。教师的示范目的就是将技术动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在对体育课进行传统的评估当中,它作为一项打分标准被高度关注。再者,对于队列以及队形的练习在我们的传统印象当中它是作为精华存在于体育的教学中,在每一堂课的开始前几乎都会将其列为准备动作进行练习。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后,这样的练习被以小游戏进行比赛形式所取代。大家将更多的关注集中在选择怎样的内容进行教学、如何对课堂的效果进行组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一节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上。对于体育课堂的传统教学,我们将更多的注重点放在了结果的评价上,对于学生间的差异并没有给予考虑。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所关注的点正好与传统的教学相反。

1.3课堂教学之后

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为,主要把课上好了就代表完成了任务,至于这堂课上完后所带来的影响是好还是坏都不予考虑。但是值得重视的就是如果老师在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后,不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以及总结,可以说这堂课相当于没有上,甚至有的时候上还不如不上,这是因为它完全没有通过大脑进行教学上的思考。当然有的老师也有过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却可能停留在表面以及当时。这样的一种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且老师也是深有体会的。对于这样的反思从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一种反馈而已。

2对策分析

2.1以研究促备课

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情况下,教师在教案的编写上能否进行革新,从教学的行为角度上可以说是教师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方式。教案代表的是教师对一堂课进行教学的一个设计思路以及组织方法,同时也是值得肯定的教学行为。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下可以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将课堂所学在课后进行充分的应用。鉴于此,学生学习情况表现的动态变化才是关注的重点。比方说,在学练上,如果学生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可以进行练习时间的适当增加;反之,对于学生不怎么感兴趣的环节上,在时间上就要做到及时的调整。

2.2以实效促质量

教师必须把怎样能够吸引学生在学练上达到自动的参与进来作为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考虑到,与此同时还要能够保证各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组织课的工作是复杂而细致的。能否做到组织的合理,对于课的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性在教学组织中必须严格保证,才能使得每节课的成效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应有的体现。走进利用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课堂后,对于教师来说就必须要加强组织作用以及能够将教学行为进行升华。应常在课堂中加入有趣新奇的方式,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说与做的机会,对于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主体意识进行关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尽可能的表达出来从而运用在实践中来检验其合理性。评价时注重差异,从横向上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比较,在比较中获得快乐的存在。而安全性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简单的说,必须结合教学场地的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将方法充分介绍,这样才能对练习时的各个环节进行尽可能的安全保证,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3以反思促交流

怎样对现有的课后交流现状进行改变,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自身与同伴在互助上进行结合。在课后,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十分必要。互助方面,可以利用评课的方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交流,从而使得教学的质量更有保证。具体到评课上,我们可以从以下要点出发: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的,力图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上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予以尊重,才能保证以学生主体性,进行主动的学习以及创造性的发展;以学生体育能力的实践性为核心进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要着眼于终身。

实施新体育课程的过程是具有探索性的尝试,这当中不同的问题的出现是难免的,作为体育教育的第一线,教师应做到对待问题的角度正确并积极且及时的应对进而对其进行解决。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差距存在于对新体育课程理念的理解上,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把握而导致了在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设计上没有与之进行很好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注意防止虚无倾向[J].中国学校育.2009(2)

[2]沈斌.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异化”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教师.2008(4)

[3]万建丽.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之探讨[J].考试周刊.2012(03)

第6篇

关键词:基层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52-01

关注体育教学

1、游戏集,要积累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为找不到合适的游戏而烦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所选择的游戏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更要考虑到游戏的趣味性,更是让体育教师“煞费苦心”!笔者在10年第二期《中国学校体育》上看到河南李吉敏老师所写的《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游戏集》,深受启发,于是将经常用到并适合我校实际的游戏进行收录,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戏的修改与创编,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增加更多可行性的新游戏,比如笔者自创的“小鸡斗老鹰之贴名战”、“挤占呼啦圈”等游戏为笔者的体育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也因此更受学生的爱戴!

2、重过程,有详录 教育的发展,对教师和教学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常规的检查,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记录!在常态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对授课班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登记,同时也对所授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活动方案,过程记录和具体结果,并将这些资料及时整理和存档,为日后使用这些资料提供方便。

3、公开课,需珍惜 众所周知,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发扬体育人“敢拼”的精神,珍惜公开课的机会,通过上公开课来以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体育公开课不同于常态的体育课,它需要教师精心的去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从内容的选择到精心备课,从认真上课到教后反思,整个过程不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自身对骄傲教育的执行能力,更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师生的互动性,如何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身心得到最大发展!体育教师应正确看待公开课、积极参与公开课的执教,进一步熟悉公开课操作的一般程序,掌握一些公开课的实际操作要领与技能,从而提高公开课的驾驭能力,并更好地服务于常态课教学。

4、改教案,写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体育教学也是!体育教师应通过教后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质体育课之间的距离!笔者上完体育课,第一件做的事情不是休息,而是对本节体育课进行有效的再回顾与再思考,将自己的点滴收获与意见感想记录到教案上,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案进行修改,提升教案有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达到二度修改教案的目的!

二、关注学生发展

1、爱学生,有记录 教育,爱为先!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制定了一个“争分夺章”计划,将爱体现在记录当中!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通过分数的加减进行记录,并配套记录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和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以分数的形式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达到关爱学生的效果!

2、析成绩,找问题 随着教学的逐渐完善,学生的学业质量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考试后,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在分析数据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进步,判定学生学生技术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查出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这些发现经验和问题有利于今后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与指导,为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改进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业质量!

三、关注自身发展

1、好读书,完自我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更加努力的通过读书来改变外人对我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通过读书,体育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并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思考和加工将先进的教学经验转为己用!

2、好文章,需收录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许多经典文章特别能激起我们的共鸣,但更多时候却仅限于这种共鸣,不能一下子全盘吸收,更做不到马上就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对待这些精华文章,我们要经常拿来推敲,努力吸收经典句子中的经典养分,促使这些思想真正为教学所用!

3、建档案,促发展 体育教师的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为自己建立一个成长档案,分类存放自己的成长足迹!笔者电脑中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存放自己的成长档案,将自己体育教学中的点滴成长都存入成长档案中,让档案见证体育教师的成长。

4、善发现,收灵感 体育教师的成长,单靠体育教学中的收获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名善“动”的体育老师,我们应该善于观察我们身边“动”的事物,在观察中收获更多更好的体育教学灵感!笔者喜欢在没课时观看其他体育老师上课,观看学生的“自由活动”,并及时记录下自己观看的收获!

第7篇

关键词:创新;教研活动;备课机制;教学模式;灵动;高效

一、创新教研活动,探索灵动课堂

1.“憧憬”式有效教研的探索

东苑小学的“憧憬”式有效教研是教学管理层时时关注、层层思考的问题。他们会提前对每一学期、每一时期的教研做出总体规划,把握教研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每学期开学前教师上班的第一天,必将召开教学科研会议。教研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教研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共同确定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议题。群策群力,教研形式就不断创新:同课异构、群舌“辩课”、QQ群问鼎、名师讲堂等创新的教研活动层出不穷,好点子纷纷亮相,焕发出勃勃教研生机,赢来了课堂改革的永远春天。

2.常规性有效教研的落实

东苑小学在开展创新教研的同时,落实常规化教研。学校制定有《东苑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东苑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等制度。学校采取分科监督、领导深入、组长把关、任务驱动、档案记载、及时评价、周报月总、成果展示、利益挂钩等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为常规教研真正落到实处提供保障。这些做法很好地确保了教研活动的规范性,推动教研活动的系列化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会”“实战式教学演练”“教学质量分析会”已成为学校特色校本教研

活动。

二、创新备课机制,勾勒理想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首要途径。学校以备课为抓手,在备课中清晰“魅力课堂”的目标,在备课中设计“轻负高质”的方案,在备课中检测“高效课堂”的效果。

1.“六最”备课理念――提升备课境界

学校备课倡导做到“六”个最:内容把握“最深透”,学情把握“最清晰”,目标定位“最贴切”,教法设计“最合理”,条件准备“最充分”,作业选配“最精当”。“六最”成了老师备课的努力方向,在“六最”备课理念的倡导下,老师的备课更精细,要求更高了。

2.“三次”备课制度――挖掘备课深度

学校实施“三次备课”制度。第一次备课在不看任何参考书与现成教案的前提下,完全按个人的见解写出初案;第二次备课在广泛借鉴他人设计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方案,使教案有亮点、特色;第三次备课,反思上课的得失后,发现教案的可行性和不足,再次“备课”,完善教案。

学校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开展规范化。集体备课时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建构的系统化、立体化的知识体系,供老师评议参考。同年级老师用心倾听,不停补充,深挖细耕,观点共鸣,资源共享。在共案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身特点,演绎出个性化教案。不带教材,不带教本也能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堂,就算把课备到家了。

3.“跨学科”备课――拓展备课视野

学校推行跨学科大型集体备课示范引领活动,全校老师集体在同一时间内统一参与某一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语文老师说,写作无“差生”,就像各位数学老师说的,作文教学应从阅读习惯培养开始,让孩子们看大量课外书,学会敢想、敢说、敢写。学科老师跳出了本学科的“禁锢”,开放性的交流让不同学科老师擦出教育的智慧火花,博采众长,变大家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

4.“盲打”评价方式――改进备课管理

学校在管理中求新求变,变行政化的常规备课检查为教师间的备课艺术探讨,实行全员等级性备课评价制度。每次评价组织全校老师参与,分学科进行交流。学科组长把备课本随机编号,采用“盲打”方式进行。学科老师认真翻阅每本备课笔记,看看人家备课有什么新亮点、新举措,特别是有没有更具实效的备课方式。

每次备课检查都会发现许多新思路、新做法:知识体系的框架图备课方式,学生错例摘录分析,简案加课件式的备课模式……“盲打”备课检查变常规的行政行为为学术探讨交流,转变了备课检查的传统目的。

5.“滚动”传递备课――共享优化资源

东苑小学实施“滚动传递式”备课形式,每个年级、每个老师都把自己上一轮的教案滚动传递给下一轮的老师,不断优化修改教案,建立东苑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学校目前拥有所有语文、数学1~12册教材的每课时教学设计,不断地轮换修改做出教案精品。

学校按照“独立备课、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要求,实行“跨学科、滚动式、盲打评价”的电子教案+PPT备课方式,确保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使备课更具实效。

三、创新管理模式,演绎高效课堂

1.落实教学常规,确保课堂实效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不规范,课堂落实理想不理想仍是影响教学效果、制约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5年前学校就启动日课堂教学巡查制度。成立课堂巡查小组,每日定时和不定时地抽查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分等级做出公平客观的评价,及时了解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状态,动态把握学校课堂教学情况。每周在学校周前会上反馈一周以来全校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限时解决,确保每堂课师生精神饱满,教学氛围高涨,打造“高效的课堂”。

2.启用教学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为保证教学有效性,学校启动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每节课教学时学生的起点如何,已有哪些知识储备,有多少人对新知掌握到何种程度,他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方式学习等问题,同年级老师会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课题研究等手段,科学得出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教学明确了方向,搭个梯子让学生登上符合他们现实需求的幸福课堂。课堂教学前测研究活动让老师做足备课功课,老师不断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迈进。

3.推行“30+10”模式,确保课堂高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量,学校推出“30+10”课堂教学模式。为使“30+10”教学模式得以实行,学校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课内10分钟练习的基本规范》,要求老师探索高效教学方式,精讲精练。40分钟教学,师生互友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余下时间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当堂作业。

东苑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创新教研途径,革新备课机制,改革课堂教学,让老师多思考、勤思索、多反思,不断求索创新,培育了一批“智慧型教师”,打造了灵动、理想、高效的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第8篇

很多学校都制订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些学校要求各科的代课教师须提前一周甚至两周备课;有些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每天学生上课前必须到班或在自己没有课时任务时刚性坐班;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对每一次的测试结果要求任课老师必须填写总结报告。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制度愈严就愈有效吗?”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没有制度肯定是不行的,但只有制度也是不可行的。制度无需罗列太多的条条框框,也不必增添太多的强制性,因为制定制度的本质就是要把教学的管理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因此,不要为了规章制度才要制定制度,因为制度的有和无、宽和严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学校的管理制度所追寻的是没有制度。然而,纵观当前大多数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不难发现,大多数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着制度多而严但始终得不到落实,或是重常规检查而轻常规指导,以及教学个案分析针对性不强、干部执行常规管理不够和常规制度陈旧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加强中学教学的管理工作。

二 加强中学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

1.明确中学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优秀中学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狠抓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2.加强中学教学管理重在制度落实

俗话说得好:“再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成了绝招。”以此引申到教学管理中,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所谓的简单招式,而是否能把这简单的招式演练成绝招,重点在于制度的落实,这往往决定了大多数中学的教学管理成绩。怎样使其真正落实?我认为:第一要实实在在地抓细节(如培优补差的落实),教师应该做到“三补三落实。,三补:补知识、补方法、补信心;三落实: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第二,要分清工作的主次,抓住工作重点。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必须要深入课堂,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捕捉更多的问题。有的教师很敬业,按时或提前上班,也从未出现早退,甚至许多时候还是带病上课,但是工作却不出成绩,正所谓 “敬业不如精业”。有的老师课备得很好,但上课时却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备课好不等于上课好。所以,我们在提倡成立教学监控小组的基础上采用随动听课制。教学监控小组成员不定时不按排序地展开听课。听课后,对当节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及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给出严格评定,并及时、当面给教师反馈。第三,要注重工作实效,杜绝形式主义。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反思,要求教案必须要有教学后记,这些都非常好。问题是怎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后记呢?有的教师在教案后记栏里写道:学生兴趣不高、学生反映很好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反思。真正的反思应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问题来反思教师在备课中预设的内容和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教案中做出具体的补充、修改和增删。

3.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必须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中学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中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些企业也产生了参与教育的愿望,逐步形成了诸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这无疑为改革官僚化的学校管理体制注入了新鲜血液。中学教学管理工作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4.加强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管理是智慧的体现。中学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注重理性创新,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中学教学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经验和理论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

加强中学教学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置于工作中去验证,看中学教学管理工作是否切实可行。中学教学管理工作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找各岗位、各类型的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第9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

过程观》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再次,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最后,教师要有创新观念,敢于突破常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力求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二、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常常“卡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教案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1.充分预设,为生成作准备

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必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想想学生们会想什么,可能想什么,他们的生活中可能遇到什么,他们最不会想到而又应该知道什么。

2.弹性预设,为生成留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应是有弹性、有空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它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加强课前设计,自觉的预计因对话而出现的一些“可能”和“不确定”。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思维和自由思维的空间。

三、驾驭实施过程,实现生成价值

在一个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品德课堂里,以师生生命活动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会随时随地充盈其中,那么如何激发这些资源的出现?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使之开放的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中,以达到最佳实际教学效果呢?

1.营造宽松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充盈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之间,完全可以被师生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课堂》一书中提倡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他们提出的多种要求都与课堂氛围有关,如情绪安全感、自信心和归属感,都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具体说来,他们要求建立“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求“不要让学生感到为难,也不要诱哄学生去学习”,“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让学生看到你真正关心他们每一个人”;要求“在教室里创造家庭般的环境和规则”,亦即采用“民主的运作方式”,主张“每个成员都享有地位、尊重、基本权力、权利和义务”等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需要,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从而使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需尊重并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学生的内在生成才能应运而生。

2.实行启发式教学促进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只有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主动去追求,新的问题、新的创造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的启发尤为重要。

教师的启发分启情和启智。启情,就是教师通过启发,使学生感情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对学习发生兴趣和保持浓厚的兴趣。从某种角度说,德育成败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能否在情感上感染、打动学生。

启智,就是通过启发,让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记忆中学会学习。启智要掌握好“度”,启发不是越具体越好,而是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做到引导而不是牵着走,勉励而不强使屈从,开导而不全部告以现成结论,做到适时适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没问题时引导提出问题,解不开问题时引导开启思路,问题考虑成熟时引导表达出来,生成就在这之间被激发出来。

3.有效处理生成资源

首先,用心地收集信息。思想品德课堂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若不及时把握那些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它们就很可能转瞬即逝。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信息。

其次,敏锐地判断信息。对于课堂生成的信息,教师要从课堂现状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上进行价值判断,,要快速从生成资源中筛选生长点,重视有利于理解重难点的信息,重视与文本价值取向一致的信息,重视全体学生的需求。

最后,灵活地处理信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巧妙的变动,取决于教师的智慧和积累的经验。概括地说,从价值意义的角度出发,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不只是将画面定格而且要更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加艳丽动人。

4.及时总结课堂生成和课后反思

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有时学生可能会不清楚生成的结果,那就需要引导、总结这一阶段,以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我们的教案多么详细,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准备,还需要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课堂变成一种享受,同时也成为教师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1997,(9).

[2] 郑金州: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里德利、沃尔瑟.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第10篇

一、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写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把一些地方写得详细些,把内容弄得精彩些。其实不然:教学设计不是写教案,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教学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播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从一节课中有所收获的整体设计。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设计更显出了其特点,更多地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教学设计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

教学设计不能单枪匹马,在设计《背影》时,从设计的建构、资料的查找、重难点的确定、教法的突破、新课的导入、目标的达成、课件的制作等,都经过数次反反复复的集体讨论、修改。例如,难点的突破:对“背影”深层的理解,最初自己的设计就是按部就班,先讲文中出现的几处背影,再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结果学生不易理解,后经过大家公关,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教材知识点的先后顺序讲解,而是先抛出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再讲解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从而引出焦点问题——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这样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分析原因,很自然地学生了解了原因,突破了难点。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作用,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单枪匹马、冥思苦想,显然不可取,有时甚至会出现谬误。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实现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倡导“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发参与者的智慧,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不拘泥于教学设计

叶澜教授认为,评价一堂课好不好,其实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因为评价标准可以随学校、教师、学生、学科、教材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叶澜教授总结了实验学校的教育改革经验,她提倡一堂好课应该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要做到这“五实”,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有时设计极佳的课上下来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原因是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对象——孩子。也难怪,我们所面对的是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充满求知欲却又还是些不谙世事的孩子,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出乎意料的情况,从而让我们感到与自己的教学相冲突。因此,面对不同地方、不同班级的孩子,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有所不同;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学时也应有所调整和变化,要以学生为重,体现学生为主体;在遇到没有设计到的课堂问题时,我们要心平静气、稳定情绪、妥当处理。

总之,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被教学设计束缚了手脚,而应一切以学生为重,以教促学,应学生动而动、应情境变而变,对课堂教学的各种变化进行综合把握,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好的教学设计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卡尔森也说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

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在语文课上,学生最容易出现厌倦、烦燥情绪,若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设计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其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此外,还应注重那些对语文有“天资”的学生,他们因特别喜欢语文而有趣味地学习语文,他们思维开阔、知识丰富,教师应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培养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张民生(国家督学)认为: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课,不是为一个人,也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全班所有学生上的,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通过反思促进教学设计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学习中,让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的同时,学生的主体性更要充分发挥。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学生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这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它既能优化教学设计,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11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深化课程改革,提高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质量,我司决定于2004年举办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评比活动。现将《活动细则》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评比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承办。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附件: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评比活动细则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评比活动细则

一、参选对象

具有3年以上教龄的普通中小学在职(岗)音乐、美术教师,经省、市评选推荐参加本次评选活动。已获得过本项评比活动一等奖的教师不得再参赛。

二、评选的内容、形式及要求

1. 参评课应符合课程改革精神,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审美教育和音乐、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创新精神。

2. 参评课必须使用经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美术(《大纲》版或《音乐、美术课标》版本均可)教材。

3. 参评课须是一个完整的课时,第一课时或其他课时均可。小学每课时40分钟;中学45分钟。光盘和大

1/2录像带上报均可,光盘和录像带中不得出现区域和单位名称。

4. 经录像评选后,入围一、二等奖的课进行现场借班授课评选。

三、参评方法

1.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报送。

2. 报送名额

四川、河南、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可报送12节,其中小学音乐、美术各3节(其中1至3年级1―2节;4至6年级1―2节)?鸦中学音乐、美术各3节(其中初中音乐、美术1―2节;高中音乐、美术1―2节)。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可报送8节,其中小学音乐、美术各2节(其中初中1节,高中1节)。

3. 每节课可以有1―2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只能担当一节课的指导工作。

4. 报送的参评课需填写登记表2份,并附上详细教案及在教科书中该教学内容的复印件各5份。寄至北京翠微路2号《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宋瑾 邮编:100036 联系电话:010-68219114 截止至2004年9月30日。

四、评奖

1. 聘请有关专家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评委会,对参评课进行评选。

2. 经录像评审,确定三等奖,一、二等奖通过现场授课形式评选。

第12篇

关键词:

追溯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证明:任何教育思想的实施,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所有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借助一定的教育资源。课程的实施,最终要解决三个问题:要帮助受教育者学习什么?采用哪些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这些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换言之,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研究有关课程的课程资源问题。课程资源对小学生的发展乃至相关学科课程的实施状况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致力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关注和思考,是非常重要且十分必要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就必须做好科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1 对课程资源的正确理解

1.1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形式下,我们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广义的课程资源观念,因此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1.2 课程资源的分类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那些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设施和环境以及人们对课程的认知状况等因素。

   如果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所谓校内课程资源,就是处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而校外的课程资源则是指超过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观点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还要加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建立联系,重视建立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应运而生,包括校园内部的信息源和学校外部的网络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学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分界线,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使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相互转化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2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4%69=ym?'rsdr{;?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的理解为教材。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主要的课程资源,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会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会想到编教材、订教材,而想不到还有其它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是这种僵化的观点长期存在,而导致我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除了把教材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以外,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和资源的内容等方面也很落后。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而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从课程资源实施的空间看,仅仅将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得班级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缺少相应学科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综合能力;从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从而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这样的课程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说明:小学科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已迫在眉睫。

3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科学课程资源也不例外。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既定的课程资源进行多元和多角度的开发上,努力做到变有限资源为无限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科学课程的要求、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乡土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哪些课程资源可开发利用呢?笔者认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Y]-uq zdR?-86*=UW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3.1 从科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开发基本的课程资源。

   小学科学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小学科学课程确定的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而,小学科学课和其它课程相比,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探究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二、开放性。科学课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第三、过程性。小学科学课主要是燃起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重在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第四、发散性。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找到的答案或得出的结论有时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存在己见,鼓励学生的创新见解。所以,小学科学的基 本课程资源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或是其它相关的社会成员。我们也应该通过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校教育与生活、与社会间的联系;在开放、平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认知途径和认知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惟书”、“惟师”、“盲从”与“偏见”,让他们在自己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中提高实际生活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l~m i9G}5

+DA*$IQ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3.1.1 教师: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是我们需要开发的最好的课程资源。

;Y17D"l}=€${e3rk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德行的导师,也是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师队伍中,能者彼彼皆是,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有其擅长的一面。那么学校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这些特长,努力挖掘这些现成的资源,并以此作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就不应该是固定的一两位,任课老师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年段的限制,甚至一个班级可以有多个指导教师。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实验室管理员老师,或者是自制教具室的管理员老师,那么,就由你来指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工合作、交流评价等才能;他如果是学校的图书室管理员或者是微机室负责人,就由他负责指导和培养学生的查阅书籍或是上网收集科学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美术老师、手工制作老师及劳动老师来培养学生的制作科学资料卡片、科技手工制作能力。这样,学生们在增长了科学阅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1.2 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ZJ]PL4`H[[6+WuMb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正如前面所述: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是“回归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应该从他们的真实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和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所以,小学科学课程应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有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的,是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研究。这就是小学科学最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学习《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治小重锤、玩小滚轮等游戏出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小制作、小游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会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增长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能够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动力。

3.2 !P+g^

€uK 6l6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33 利用好实验室、自制教具室、图书馆、微机室以及各种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这些课程资源的最大功效。

3.2.1 实验室

实验室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交流及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近些年来,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发展迅猛,许多中小学相继改进和修建的实验室,里面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基本上能满足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所以,管好、用好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是提高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2.2 自制教具室

    目前,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按照河北省仪器配备目录标准予以配备的,基本上能够开足教材中规定的实验,但是由于新教材的使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己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逐步补充更新一些仪器设备,但由于学校经济条件限制,往往不能及时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学具,充实到教学中去。比如:潜水艇模型、小滚轮、小吊车、简易台灯模型、保温箱、太阳炉、星空观测器、太阳系瞬间模板等,都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自制教具室的各种资源制作完成。这些自制器材虽然简单,但同样体现出师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把它们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3.2.3 图书馆

   诚然,对于校内的图书室,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可以协调图书馆管理员,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或是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中自由阅读,收集各相关的科学信息,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校外的图书馆,却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对于它的开发,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学校与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以求实现二者资源的共享;当然,也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聘请图书馆的相关人员到学校,给学生介绍图书情报及图书查阅、检索方面的常识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技能。

3.2.4 网络资源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的开发,对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的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所以可以重复利用网络这一巨大的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

3.2.5 科技馆、博物馆、及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等也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我们知道:科技馆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加强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直观形象的理解,给正式的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博物馆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其它的教育实践基地则能够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学习和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接受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和广博的文化礼义的教育、洗礼。对于这类课程资源,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强学校与这些场馆的联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或是邀请相关专家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这类场所、基地与学校的相关课程相结合,或 者通过网络和媒体形式作为连接起这些课程资源的纽带。

3.2.6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所谓“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它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每一所学校因其所在的位置而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特色,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加以利用和开发,使小学科学更加切合学校、社区和学生的实际。

3.2.6.1 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及周边课程资源,设计活动方案,比如:师生共同采集本地岩石、昆虫和植物制作成标本。满城是有名的瓜果之乡,全明星草莓、磨盘柿远近闻名,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满城有名的景区包括:满城汉墓、柿子沟、曹仙洞、龙潭峡谷等,这就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大自然美丽景色,领略祖国灿烂文化的同时,能够收集一些当地的岩石、小昆虫,植物的花、叶、根、种子等,把它们制成标本,陈列在实验室中,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每班教室的窗台上,都摆放着盆栽的、文竹、吊兰、仙人掌、望天椒等花卉植物,学生定时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生长记录;在校园的花池中栽种着牡丹、芍药、玉兰、迎春花,甬路两旁种植着榕树、法桐、侧柏、龙爪槐等;班级实验田中种植着蓖麻,油葵,或是国槐、速生杨等苗木或是几种时令蔬菜,这些活动基地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枝能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认识了自身价值;到了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自家小院中饲养家兔、鸽子、蜗牛、鸡或是金鱼养殖,这样,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3.2.6.2 充分利用社会特色人才资源,发挥家长、社区、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社会特色人才资源是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特色人才59"ES.

iMN/{^Nl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社会社 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学生的家长在一定的程度上、或某一领域内都能对其学生进行指导;在社区里,有交警、公安干警、医生、机关干部、学者、农民……这些人才同样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能力。还有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如棋艺类的、曲艺类的、民间艺术类、种植、养殖类的,他们都是学生可以聘请的老师,可以学习的楷模,可以实践的范例。有了家长的支持、社会人士的关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空间将无比开阔;如果没有校外的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那么,就没有真正而完整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之,倡导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小学科学真正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让他们健康而快乐的成长!S}@l`X%Xe_KRR.?z{nj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基础学科的小学科学课程,其课程资源理应得到充分、高效的开发利用。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革科学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