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意义

时间:2023-06-04 10:5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节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端午节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 端午节 文化意义 传统来源 流变特点 屈原精神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国家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一、端午节文化意义传统来源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蒲节、重五节等。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阳,因当日炎阳当空,故名之;蒲节,是人们喜欢于此日挂菖蒲之类的植物以避毒驱邪而得名。

关于端午节文化意义的传统故事有多种说法,罗列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纪念屈原。持此种观点的占绝大多数,可谓妇孺皆知。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汨罗水之遗风。”宗懔《荆楚岁时记》亦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

二是纪念越王勾践。《记纂渊海》引《岁时记》云:“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西汉《越绝书》说得更具体,认为越王勾践为国雪耻而忍辱负重,于五月五日操练水军,最终复国,越人便以五月五日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三是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东汉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故以端午节纪念他。

四是纪念孝女曹娥。据《会稽典录》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迎伍君神,溯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遂自投于江而死。”这里把端午习俗解释为对孝女曹娥的追念。

五是吴越民族图腾祭说。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等文中作了详尽的论述说明,认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目……端午是个龙的节日。”[1]

虽然众说纷纭,但以现代大众对端午节所熟知的意义而论,当属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

我们感兴趣的并非是对端午节的源流作出考辨,而是考察这种选择是如何发生、演变、归一的,也就是说,在相关的人物与传说之中,这种文化意义的选择、走向和定型是如何完成的。

闻一多先生详细考证后得出结论,端午节远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存在,而端午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龙舟竞渡早于屈原时代一千多年,吃粽子的风俗恐怕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形成。继而闻一多先生指出,端午是源于吴越民族的祭图腾龙。在远古时代,龙是人们由产生恐惧感而产生崇拜信仰的对象,龙舟是想象中的龙的具体形象化,这反映出尊神的时代,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程度还很落后,他们无法理解大自然,只有凭借想象并把想象转化为一种变形的现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并揭示大自然的面目,于是,龙舟竞渡从对龙的祭祀仪式演变成了端午节的民众娱乐习俗。然而,一种年节习俗如果逐渐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如果不被另一种新的文化意义所代替,那么,就会随时间流逝而消亡,许多古代习俗之所以不再流行于现代民间生活,正是因其原有文化意义逐渐在民众中淡忘,至于像寒食节风俗相传是为纪念被烧死的介之推,而现在清明节取代寒食节,人们在这一天为烈士或去世的亲友扫墓,以表示纪念之情,很自然地完成了其节日的文化意义转换。实际上端午节并没有因意义转换而流于娱乐性习俗,而是逐渐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英雄式人物的纪念。

二、端午节文化意义的流变特点

关于端午节纪念人物的说法牵涉到四个被纪念对象:屈原、勾践、伍子胥、曹娥。当我们考察有关这四个人物的传说故事时,可以发现两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

其一,他们都是悲剧性人物,都带有或强或弱的悲剧色彩,最典型而悲剧性最强烈的是屈原。屈原寄楚国的振兴于楚王,以图统一中国,他担负着一个体现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大势,而又不得不归于失败的历史使命。选择悲剧性人物作为端午节的纪念对象,暗示着民众的集体无意识选择和这一节日文化主题的变奏,即由对神性的崇敬向人性的尊重的转变,由祭图腾龙到纪念世俗性人物的转变。

其二,由于人物的悲剧性品格中加注了新的社会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在历史嬗变中演化为相对稳固的价值观念形态,而他们正是这些价值观念形态的现实载体,承载了历史的文化积淀以具体代替抽象的存在。屈原爱国、忧民,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楷模。在爱国忧民前提下寄希望于君王的忠臣形象也切合了统治者的心态,在封建权力话语系统和民众话语系统中都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伍子胥的忠诚、勾践的奋斗精神、曹娥的孝顺,历来都是为人们所称颂的。

在民众心中,人物成为某种价值观念的同位语,人物所固有的可感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接受,这就使端午节文化意义的转换与选择显得非常顺利。

屈原最突出的精神品格是爱国忧民,这种精神品格是建立在广泛而坚实的民族性基础之上的。屈原爱国忧民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成为唤醒民众对这类情感体验的催化剂。屈原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真、善、美,代表着崇高与伟大。

屈原属于全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依托,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完善的精神品格。屈原是历史发展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多样性、丰富性。屈原同时也是一名伟大诗人,他具有最典型的诗人品格。他融合提炼楚地的语言,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楚辞。《楚辞》的形式是符合人民大众审美倾向的艺术形式,其中《九歌》是对民间祭祀歌辞的艺术加工,而又回到了民间,成为民间长期流传的歌辞;《天问》也是采用民歌中惯用的对答形式,其中有的内容可能就是民歌歌词的记录,玄妙瑰丽的色彩,宽广深厚的思想,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使屈原的作品极富有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三、端午节归宿――屈原精神

作为一种独特民俗文化景观的端午节,其仪式活动在原初阶段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龙舟就有象征神灵的意义,这一点从各种资料中都可以找到有力的佐证,而竞渡过程中也有诸多的宗教性。端午插菖蒲挂艾蒿是为避邪消灾。在历史嬗变中,这些仪式的宗教性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越来越淡化,最终变成社会性的世俗活动。这与中国文化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不无关系,社会世俗性取代宗教的神圣性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屈原精神所具有的最广泛的社会性更是为仪式提供了强有力的背景支持。闻一多先生在《人民的诗人――屈原》一文中带着肯定的语气说:“唯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唯其中国人民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唯其远在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并为人民所接受。

总之,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2]

参考文献:

第2篇

活动日期:2012年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XX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2012端午节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八、领导讲话:

第3篇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

3、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二、认知:

技能:发展学生利用网上平台互相交流的能力。

情意: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知道以前所不了解的文化,能更好的传承我们民族的古老文化,使之不被遗忘。

三、活动准备:

1、组织调查: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小组长,由组长组织调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文,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作用。

3、制定活动计划。

四、活动安排:

1、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准备些龙舟的图片贴在墙上,以及一些屈原写的名诗名句作为教室的装饰,既美观,又给节日增添了气氛,。将教室的气氛与此节日相呼应,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庆祝什么节日而装饰的。

(1)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

(2)开展端午的知识竞赛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文的交流或赏析。

(4)谈谈对端午节以及屈原的感想,说说自己眼中的端午节,以及对爱国主题的扩展,进一步深化其意义。

2、要求学生绘制设计有关端午节的小报。

3、开展为四川灾区的孩子写慰问信活动。

4、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诗人,所以也称为“诗人节”,举办一个诗歌比赛,不但可以借此纪念死去的屈原,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切磋有所长进。

6、在家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展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或到敬老院与老人一起包粽子过端午节。

7、开展我与端午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谈体会、写感想。

五、活动的意义:

第4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汨罗江以殉国难。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在端午节人们主要以什么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目前却正在衰退之中。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社会制度,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变化直接冲击传统,端午节习俗越来越衰落,目前除个别地区和民族外,大部分地区人们的节日意识在逐渐淡化,端午节俗的一些传统的项目已经或正在消失。虽然吃粽子的习俗还在保留着,但悬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带五色缕等习俗近乎绝迹;粽子也已不再是节令食品,在大城市随时都可以买到。 另一方面,端午节自古以来一直是民间节日,平民化、生活化是它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中国的端午习俗虽然流传了几千年,但从来没有上升到仪式化、礼仪化、典礼化的程度,没有制度上的保证。民俗的这种随意性,决定端午节的仪式传承具有不稳定性,这也影响到它的传承。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一习俗在中国流传几千年,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毕竟有民众的心理、思想在支持这一活动的传承和发展。巫术避疫驱邪—生活愿望(情趣)体现—文化娱乐(竞技)开展,是端午节俗演变的轨迹。

中国端午节习俗历史悠久,它的传承涉及到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一个端午习俗文化圈。中、日、韩、越南等国端午习俗的相同与相似,是历史上民俗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造成的。 我们不只是要探讨它的源流,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传承对各国、各民族民众的生活所发生的重大的影响。韩国江陵的端午祭,不仅是韩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韩国将来自中国的端午节习俗本土化了,变为韩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受到重视和保护,这种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国各地仍在传承着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如果将中国端午节的各种民俗事象加以妥善地保护,将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富有深远的意义,举办端午节活动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

二、活动背景:

纪念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传统节日,目前正在衰退之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渐渐淡忘,如果将中国端午节的各种民俗事象加以妥善地保护,对端午节开展纪念活动,将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长敬先等思想教育。这样的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更加喜爱祖国传统节日、并准备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文科楼407教室

活动时间:20XX年6月6日晚7点

活动负责人:全班班委

活动参加者:60人(全班65人)

五、活动流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抽签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等等。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4位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老师或者同学。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电影或者短片。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电影或者短片。)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经费预算

香袋材料工具:70元

其他备用费用:30元

七、活动注意事项及安全

1、小心运用剪刀、针等工具;

2、认真听主持人安排活动;

3、活动前每位同学对端午节知识要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查资料);

第5篇

.活动时间: 月 日- 月 日

二.活动主题:端午节“链”结顾客心

三.活动内容:

1. “链”结顾客心:

月 日- 月 日凡购买3000元以上加51元钱即送18K链一条

(素金不参与优惠活动)

2.端午节旧饰换新颜:

在端午节期间,顾客可将以前的的首饰拿到××珠宝专卖店/柜换取新的首饰,只收取加工费,同时免费提供清洗服务(非××珠宝店/柜购买的钻饰也可参加),使所有首饰 “旧貌换新颜”。

四.活动宣传与推广

(1)在当地发行量的日报或晚报刊登活动宣传广告,主题是《端午节‘链’结顾客心》,内容包括“端午节‘链’结顾客心”、“端午节旧饰换新颜”等活动的参与细则;

(2)在各地电视台做活动宣传广告,还可在黄金时间以字幕的形式在电视台上做“端午节‘链’结顾客心”、“端午节旧饰换新颜”活动的意义、参与细则、各地专店/柜地址及电话的详细广告。

(3)在店前做好活动宣传海报或X展架,在柜台安排活动咨询员并设立咨询电话方便顾客咨询;

五.活动控制与评估

1.在活动中做好顾客咨询及到达人数、活动参加人数、购买人数、销售额等做好详细记录;

2.活动后期做好活动将以上数据及媒体投放频次、商反馈意见等收集至××珠宝推广总部品牌规划部做好活动评估、总结,以便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给加盟伙伴。diyifanwen.com/zl/转载请保留

六.活动经费预算

1.宣传费用约3000元;

第6篇

端午节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夏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可以在自己家里

活动目的: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端午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是据端午节的习俗来制定的。

1、 在端午节赛龙舟是十分盛行的,赛龙舟也有许多不同寓意,

有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寓意,也有是为了纪念秋瑾的寓意,但不论怎样,端午节是不能缺少赛龙舟的。但在端午节去赛龙舟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赛龙舟比赛,与亲友们观看刺激,紧张的比赛也是不错的。

2、 端午节吃粽子又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

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我们可以趁端午的机会向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学习包粽子,或许第一次包的粽子不是最漂亮的,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一定是最美味的。在煮粽子的同时一定要煮鸡蛋,鸭蛋,鹅蛋,这是流传下的习俗。粽子的口味有许多种,南北方的口味也不同。粽子的形状也是大有不同的,但这些都是人们发明的,而我们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学生,也可以发明一下粽子的口味,形状,相信这是十分有趣的。

第7篇

【关键词】端午节;文化;中国元素;骨;气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节日中的各种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以期待达到人人和谐的社会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过节,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之精神所在,这是自远古而来的,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财富。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五节句” i 就来源于中国,后来经过自己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节”。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认为中国文化是使日本文化从豆浆转化为豆腐的卤水,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关系之密。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民族依赖中国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社会、政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点点完成的。笔者认为,日本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中国文化的逐渐吸收、消化、改造,经绳文、弥生、古坟文化,飞鸟、白凤文化,奈良天平文化,平安文化,镰仓武士文化,室町文化,安土桃山文化,江户文化ii的发展,最终才形成了能够反映日本民族特性的独特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们的典章制度、民俗习惯、哲学思想等,均被好学而又勤奋的日本民族“拿去”,端午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端午节已在一衣带水邻邦生根发芽。端午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文化内涵与自身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继承了内涵,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吸收改造,把中国的端午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男孩节”。iii如今,日本在阳历的5月5日这一天,庆祝他们自己的端午,也就是日本的“男孩节”。究其中国元素,不难发现,日本端午借中国端午文化之“骨”,使其充满一种日本式的精神,这恰恰是一种文化之“气”的体现。

一、中国的端午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即“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端午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源于纪念屈原的,有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的,有说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纪念女诗人秋瑾的等。一般较为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去追赶拯救的故事。于是,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借此驱散江中之鱼,免得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当是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起初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关于吃粽子的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别适合小孩与当官的人吃;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之意。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标志,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标志。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还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等。此外还佩戴配饰,如豆娘、艾虎、香囊、系五彩线、长命缕等,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还有的地方进行吃咸鸭蛋,画额,悬钟馗像,也有的地方进行吃五黄,躲端午,饮蒲酒、雄黄、朱砂酒,采茶、制凉茶,洗沐兰澡,采药,用符图驱邪、斗草等活动。因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端午各具特色,不一赘述。

二、日本的端午

日本人也过端午节,日本的端午有着别样的情趣。日本的端午节又称“菖蒲节”。和中国一样,也有“五月最初的五日”的意义。中国的端午节习俗大约是在中世纪初传入日本的。而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洗菖蒲等习俗,传到日本,约是在平安时代。因此关于日本端午节,一说是自奈良时代以来就有的节日。另一说则认为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阶层最先引进了中国的端午节,而后传入民间。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项要素已普遍存在于民间生活之中,日本的端午节基本成型。

起初日本的端午节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新年被改在了元旦,以至于日本一年中的“行事”iv便全由农历改成了阳历。从那以后,阳历的5月5日便成了现在日本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1948年7月,日本制定了《关于国民节日的法律》,将端午节的名字改为“男孩节”,成为现代日本的法定节日之一。日语中,“菖蒲”的发音跟“尚武”相同,因而端午节曾备受武家所好,是武士阶级非常重视的节日。

日本的端午节虽然是把中国的端午节“拿去”的,发展中还加上了“男孩节”的意义,但如今却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俗习惯。除沿袭插菖蒲,吃粽子等与中国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以外,还加入了新的内容,如为男孩消灾驱邪,在自家门前竖起高高的鲤鱼幡,祝愿男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传统的家庭在这一天吃“柏饼” v,用菖蒲水洗澡,祛灾除病。家里摆放威武的偶人代表孩子的勇敢,迎风飘扬的鲤鱼幡象征有出息,洗菖蒲澡、供奉菖蒲酒可以辟邪,“柏饼”表示家业永不衰落。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立起鲤鱼幡以引起上天的注意。条条迎风飘扬的鲤鱼幡,表达了家人望子成龙的心愿。日本的端午,除了悬挂鲤鱼幡外,还要装饰“武者人形”。武者人形因从五月的端午发展而来,在日本也叫做“五月人形”,其造型以着盔甲的武士为主,祝愿男孩像古代的武士那样勇敢坚定、百折不挠。另外,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也作为日本端午的传统习俗,有招福辟邪之意。

和中国一样,日本在端午这天也挂钟馗像(旗)、进行龙舟竞渡、吃粽子。但是这里所讲的吃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仅仅是日本节日间的美食。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当时的粽子只在皇宫中举行端午节时作为供品的,后来才得以普及。日本的粽子皮多种多样,有白茅、竹叶、蒿叶等等,主要是长锥形的。中国的端午,在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被日本逐渐吸收消化改造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男孩节”。

三、日本端午节中的中国元素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则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自然,中国元素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中国元素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亦可称作中国文化元素。民俗风物、祥瑞吉物、传统文化、人物荟萃、艺术瑰宝、人文精粹、地理坐标等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气节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就是所谓的“中国元素”。

因此,从日本端午节的时间上来看,日本端午产生于奈良至平安时代,成型于江户时代。日本端午最初的时间和中国是相同的,这种时间元素可称其为“中国元素”。从日本端午的习俗上来看,粽子作为中国端午的标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端午文化。后来传入日本,经日本逐渐改造而后又衍生出了日本端午特有的食物——柏餅。可以说,“粽子”也是“中国元素”。“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舟也是我们中国端午的一种符号,自然日本端午中的“龙舟”也是一种“中国元素”。菖蒲自古在中国就有驱毒辟邪之功效,后来我国的端午传到日本后,日本也将菖蒲这一“功效”拿过去,并给予它极高的地位。另外,艾草、雄黄酒、钟馗和菖蒲一样均是“中国元素”。我们用“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可表示逆流而进,奋发向上之意。而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所悬挂的“鲤鱼幡”也同样寄托了家长望子成龙的祈愿,因此,“鲤鱼幡”中的“鲤鱼”也可以说是“中国元素”。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粽子、菖蒲、艾草、龙舟、鲤鱼等是“端午”的符号。由是观之,日本端午节中的中国元素有:时间、粽子、菖蒲艾草、钟馗、龙舟、鲤鱼幡等。因此,笔者认为,日本端午文化中从时间元素到空间元素,都体现着中国元素。勤劳的日本民族根据自身需求,广泛地“拿去”,在吸收消化中国文化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经历了长期的“拿来”与“拿去”的学习,从“移彼汉家之字,优我日域之俗”的学生到如今的“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vi 文化,这个独特的民族,从之前的师于中国到如今的的青出于蓝,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的同时我们更要反思今天自己的文化。

日本能将中国追思先贤的端午“拿去”,变为与自己民族精神相统一的尚武重男的民族精神节日。把我们的典章制度、哲学宗教等“拿去”学习,学习的同时都赋予了日本民族精神,这就是日本文化之“气”的表现。由是观之,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就好比是“骨”,而日本文化则是依附于“骨”上的“气”。“气”是一种文化精神,是抽象的;而“骨”则是一种文化实质内涵,是具体的。“气”无“骨”不立,“骨”无“气”不长。

注释:

i 五节句:日本一年中重要的五个节日,分别是1月7日的人日,3月3日的上巳,5月5日的端午,7月7日的七夕和9月9日的重阳。

ii绳文、弥生、古坟文化:约公元前7、8千年——公元6世纪中叶;飞鸟、白凤文化:538年——710年;奈良天平文化:710年——794年;平安文化:794年——1192年;镰仓文化:1192年——1333年;室町文化:1333年——1573年;安土桃山文化:1573年——1600年;江户文化:1600年——1868年。

iii 笔者注:日本的端午直译应为“儿童节”,但在日本3月3日为“女儿节”,5月5日主要是为男孩子庆祝节日,故此处称之为“男孩节”。

iv 行事:在固定的日期按照惯例举行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

v柏餅:槲叶糕,用槲树叶包着的带馅粘糕点心,日本端午节食物。

vi美国哲学家穆尔语。

【参考文献】

[1]马兰英,臧运发.新版日本风俗习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第8篇

一、明确了民俗背景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传统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午。当天有很多传统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坚持了节前抓宣传

1、在全校范围内召开各类会议,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动员,要求各班级做到节前有宣传、节日有活动、节后有总结。确保这次活动质量和效果,不走过场。

2、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通过校园广播,专栏,网络等媒体宣传,通过制作并张贴宣传画营造节日气氛,提高同学们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

3、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三、坚持了节中搞活动

首先,为了确保活动开展,我校召开了行政会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活动方案、评分办法和奖励措施。落实了分工和职责。其次,公示方案。学校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张贴出来,使教师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再次,组织报名。全校教师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我们的端午节”主题诵读活动。截止月日上午,全校共有名师生报名参与活动,参与率达%。活动形式主要包括6种:

1、不少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仍然较少,因此学校在周一升旗仪式中安排学生演讲关于端午节日的有关讯息。2、学校宣传部作了以“欢乐端午”为主题的黑板报,为端午节到来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3、学校组织各班召开班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扬理国。4.、班级还召开了“传统节日之端午节”学习会,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培养了大家的兴趣。5、开展了“我们的端午节”主题诵读活动,评选了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有力地促进和引导我校教师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6、学校特意策划了以“端午”为主题的演讲故事活动。师生人人上台讲体会,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屈原,回顾历史,乐谈粽子,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第9篇

安徽:躲午

安徽环巢湖一带,流行一种“躲午”习俗,就是到了端午节正午,家家户户不举火,带着粽子等食品到野外进食,女儿嫁出去的,回娘家过节。一方面,这里是楚国故地,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另外当地传说有一凶兽 (实际是血吸虫、疟疾之类传染病的代称),到五月初五正午出来觅食,闻到哪家有炊灶香气,就来扑食,连带吃人。厨灶之事,多为女人所为,所以媳妇要回娘家“躲午”。肥西就有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岳父买草帽、毛巾送给女婿,送太阳伞给女儿。郎溪等地也流行姑娘们走亲戚,已婚妇女归家省亲。

江苏:百草炮药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江苏苏州地区汉族传统中,端午节纪念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在民间,一直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在五月繁殖活跃起来,五月有五毒,经常给人造成危害。苏州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这天最适合炮制。为了防御疾病,增强健康,到了五月端午之时,人们便要遍踏百草,采集药材。《清嘉录》介绍了苏州这天“采百草”的习俗:士人采百草之可疗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药市收癞虾W,刺取其沫,谓之“蟾酥”,为修合丹丸之用,率以万计。人家小儿女之未痘者,以水畜养癞虾W五个或七个,俟其吐沫。过午,取水煎汤浴之,令痘疮稀。

云南:泡吃豆芽

在滇西南,人们会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将蚕豆浸泡至发芽,待端午节这天经过煮熟来吃,或是在用油炸后食用,既酥又脆,很是可口,适逢豆子发芽,在南方刚好种完水稻,也就寓意着庄稼将获得好的收成;在这一天人们家里必定会做的一道菜便是豆芽炒豆腐,吃这一道菜寓意着全家“亲吉平安”(云南方言),也就是家里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广东:

打午时水、喝午时茶、晒百日姜

在广东惠州有“打午时水”的习俗。“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在惠州老百姓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潮汕人过端午节还有晒“百日姜”的习惯,即将生姜洗净,用细绳子串成一束,放在屋顶上,让其日晒雨淋,至八月十五中秋节取下,刚好一百天,用它煮水服下,可祛风散寒。

而端午节当天中午封开当地人会带上箩筐或麻袋,一家大小到野外采摘草药,用草药煮泡“午时茶”。当地人认为端午当天采摘的草药功效最好,喝了“午时茶”能驱除秽气,清热解毒、防病治病。

北京:吃五毒饼

北京的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老北京人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陕西:五毒肚兜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一般是指蛇、蝎、蜈蚣、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它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

第10篇

一、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体现

送礼文化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礼节,商人的炒作与经济的兴衰都会影响节日礼盒市场的改变。通过端午节礼盒能从产品面与包装方面了解节庆与送礼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端午节礼盒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产品的造型与节庆寓意的趣味性。而最难的地方是条件的不足,如节庆气氛与送礼习惯等,只有让消费者看见端午节礼盒的价值,发展与推广才会有意义。由于端午节属于本国传统文化,所以必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去创造符合现代感与真实性的包装。端午节的礼盒形式可根据文化层面与商业层面发展出各种类型,可分析如下:完全针对节庆而设计的端午节礼盒,无论在产品或包装视觉上都符合端午节气氛;根据端午节其他习俗所发展的附属周边商品礼盒,如香包礼盒;针对节庆发展端午节礼盒包装,但产品不一定与节庆习俗有关;视觉与产品完全与端午节无关,但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同而买来送礼,以地方性特产企业居多。对于端午节所运用的元素并不局限于传统或现代的设计表现,首要是通过视觉将文化与气氛表现出来,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氛围,再从商品的主题性与独特性加以衍生成符合当时节令的礼盒,让消费者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该商品并购买。

二、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一是深入思考包装策略,注重端午节元素的转换与应用。设计师通过调查,掌握商品在市场的最佳定位,思考营销方面、功能方面及客户目前的发展情况,考量成本架构的运用,经多方深思规划后,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与消费者期待的商品内涵与价值。端午节包装虽然需要运用传统元素,但这些元素与结构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形象,通过端午节礼盒的传统元素转换成符合商品属性与现代感的包装,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与真实性。二是注重成本控制,创造商品价值感。企业与设计师必须将商品的销售视为责任,根据产品的特性规划出适用的包装或赠品等相关设计品,并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让企业与消费者都能满意,切勿为了赚钱而要求企业发展不必要的设计品,丧失业主的信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价值比价格更为重要,通过商品的组合或设计去教育消费者并创造商品的价值感,让消费者除了购买商品外,也购买到一份期待与满足。三是礼盒包装应先了解企业的品牌定位后再进行包装规划,进行前应先对礼仪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寻找适切的地方特色视觉设计元素,运用大小比例应以视觉美感为优先考虑。色彩运用应从产品特性与礼仪文化中寻找恰当的色彩计划,才能让包装与文化有直接的印象连接。包装材质的运用可以从地方产物与文化特色中寻找合适的材质,才能使消费者与礼仪文化紧密结合。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案时,设计工作者应有搜集文化信息的能力,在充分对该礼仪文化背景与特色有所了解与认知后,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的规划才能展现礼盒的独特魅力。

三、小结

在众多西方品牌充斥的市场上,带有东方意味的设计风格,能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体展现,有助于商品的市场区隔,使礼仪文化符号应用在包装设计上,能创造出商品的形象魅力及价值,继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通过消费塑造自我生活风格形象的建立,达到消费文化的功能,因而符合时代的文化潮流及人们追求的风格意象,也成为一种新兴的人文思维和设计风尚。

作者:吴振英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第11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具体时间是在哪一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端午节时间是哪天_2021端午节是几月几日,欢迎大家查阅!

2021年端午节是在哪一天2021年端午节是2021年0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以“端”来称呼,如称“端五”,也即“初五”。

端午节活动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第12篇

2.端午节到,粽子祝福大放送。祝你:身体像粽子一样壮实,爱情像糯米一样粘稠,工作像粽叶一样轻松,生活像粽馅一样丰富!端午节快乐!

3.端午节到啦,闻着粽子的飘香,想起远方的你是否安好?让我托伟大诗人的福,也请你多吃些粽子。让我架起一叶龙舟,满载祝福驶向你。

4.端午节到来,送你一个好吃的粽子,甜甜的馅,是我红红的真心,香香的米,是我深深的牵挂;绿绿的皮,是我美美的祝福,在端午节这天,祝福你快乐平安。

5.端午节到了,包裹着盛世阳光,缠绕着华年彩虹。这个囊括天地鸿福的粽子,正被你的拇指点开。点开,财富即滚滚来,吉祥定天天在;喜事也频频撞满怀!

6.端午节到了,短短的一条信息,带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谊,一份如意,一份温馨,一份守望,一份牵挂,一份安康都给你。

7.端午节到了,给粽子穿上祝福的外套,加进健康的调料,画上平安的符号,填满吉祥的功效,送你:让你看着微笑,吃得可靠,感觉美好,预祝节日快乐!

8.端午节到了,记得吃粽子,我的祝福就是那翠绿的棕叶,包裹住幸福和甜蜜;你的快乐就是那饱满的香米,数不清到底有几粒。愿你的生活开心又如意。

9.端午节到了,就是不吃粽子也得给你发短信,谁让我们的友谊比粽子在端午节还意义深远。嗯,别的就不多说了,多说就耽搁你吃粽子了。端午节快乐。

10.糯米价格坚挺,端午粽子走高。朋友短信送粽子,欲与天公试比高。愿你烦恼不长高,事业步步高。血压不升高,快乐高乐高。

11.糯米是粘粘的思念,棕叶是清凉的装束,龙舟是吉祥的快递,香囊是快乐的包裹,端午炎热的天气,已被欢乐屏蔽,你当然乐不思“暑”。

12.偶尔的繁忙,不代表遗忘。端午节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端午节的问候,和粽子一起送上;所有的关心,凝聚成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13.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初五,今天五月初五是端午,看你还往哪里跑!快点送上粽一堆,附加真心与祝福,保你快乐过端午!

14.朋友不一定通情达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经常联络,但一定放在心上;身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节快乐。

15.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朋友最珍惜,一年中总有一些曰子难忘记;从夏走到秋,由陌生转为熟悉,虽不能时时问候,却在特别的曰子,轻轻道声:朋友,端午节愉快!

16.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拥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让你开心又顺心,钞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给远方的你端午节快乐、健康、长寿!

17.平安健康到,幸福甜蜜到,吉祥如意到,端午还未到,我的短信第一个到。小小短信送祝福:祝你端午节快乐!全家幸福安康!

18.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19.蒲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蒲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20.一朵花代表一个祝福,我送给你整个春天!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运,我送给你整个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带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1.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们,祝爸爸妈妈端午节快乐!

22.一个节日思念无数,一条短信祝福万千。端午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同时祝你健健康康地,快快乐乐地,和和美美地,顺顺利利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23.一个粽子代表一种思念,一片艾叶传来一声问候,一条龙舟伴着几许牵挂,一杯雄黄内含多少心愿,一条短信传达一生祝福:祝你幸福平安,端午节快乐!

24.一个粽子一份情,祝你天天好心情;一个粽子一颗心,祝你事事都称心;一个棕子一种乐,祝你时时都快乐!端午节里寄心愿,合家欢乐福满门!

25.一个粽子一颗心,祝您事事都称心,一个粽子一份情,祝您天天好心情,端午节里寄心愿,合家欢乐福满堂,手机短信传祝福,单单祝你端午节快乐!

26.一黑一白,是元宵,一清一白,是粽子。黑白分明靠眼力,清白混浊凭心力。端午节到了,祝你:好眼力,黑白分明如元宵,好心力,清清白白如粽子!

27.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8.一句平淡如水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29.一句问候,一声祝福,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30.一颗咸蛋,两块肉,三两糯米,四片粽叶,做成粽子;放到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裹着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端午节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