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时间:2023-06-04 10:5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第1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理;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华士镇,徐霞客镇为江阴市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区域因泵站老化,设备陈旧等问题,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农业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水系相关的规划要求,两镇根据相应的防洪标准,排涝标准,灌溉保证率等进行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主要内容包含更新改造泵站17座(灌溉泵站11座,排涝泵站6座),新建地下渠道7.4km,高效节水压力管道11.12km,整治排水沟5.61km,铺设排水暗管10.373km,喷滴灌1320亩,1000亩智慧农田水利信息化系统1套,维修改造排水沟10.389km。在该项目中,由于工程量大,涉及面积广,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监理水平进行了相关探讨。1制定科学的监理工作规划首先,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完善的监理制度,即完善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原材料,设备检验,工程计量付款签证,各类会议,工作报告,工程验收等等制度。其次要明确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质量,进度,安全等内容。三是要组建监理组织机构,对常驻现场人员合理分配,明确其岗位职责。四是对原材料,半成品,工序过程等,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以保证监理工作的科学准确。

2在实施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做好各项环节质量控制工作

2.1施工前的控制

在本工程中,由于工程现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且排水沟,暗管等线路较长,工程点多,施工内容多且分布在二个镇区。监理组会同业主与施工方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另外将项目经理,地方农技站分管领导,现场施工小队几方协调在一起到工地现场进行事前技术交底,对下面的施工人员说明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详解施工图纸,施工要点,做到事前控制,因为大多数施工队伍本意还是想把工程质量抓好,苦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导致施工质量有偏差,最后还要他们返工,损失量大,执行起来就困难,所以我们采用事前控制的措施得到了他们大力支持,效果非常好。

2.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首先,严格落实“三检制”,针对原材料这一块,监理组事前编制材料送检计划表,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要求送检,例如一标段(华士,马镇项目区)排沟工程中部分预制混凝土板钢筋不合格,现场实际测的4mm~4.8mm,监理组要求不合格的板全部清场,如三标段(喷滴灌项目区)检查发现黄砂,石子不合格,监理组要求不合格的原材料全部清场。其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事先编制的质量控制点和待控点加强事中控制过程的巡视和旁站,记录好第一手原始资料。例如,对于各主要工程的施工,监理采取以下措施。泵站工程中,编制了质量控制点和待控点,常规的原材料进场控制,土方开挖,立模,砼浇筑等施工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点,平时进行旁站和巡视为主,经检测或经现场整改后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重点还对泵站基坑处理(超深部分),底板高程,泵站平面尺寸,回填土压实度,水泵中心线安装高程,水泵试运行等作为质量待控点进行重点控制,必须经报验现场监理在旁站确认无误的情况下施工,检查是否符合图纸规定,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经常进行测量和校核开挖区的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机泵设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排沟工程中,线型放样控制由施工单位联系地方村委,就施工区域的排沟线型放样进行确定,排沟开挖采用小型挖机,根据沟断面大小定制挖机斗,设置不同的样架(一级沟,二级沟,三级沟)进行开挖,这样既能保证开挖质量也能够保证进度,排沟高程控制,要求各种类型的排沟顶高程控制,高出该地区田面10cm~20cm。沟底高程控制,新开挖段,控制底高程在田面高程以下30cm~50cm,原有老排水沟段,以清除沟底淤泥面至原始土层为沟底高程控制。排沟最终顶面高程和沟底高程由业主代表,现场监理,施工人员及地方村委现场确定。沟板预制选择预制场进行预制,钢筋抽样送检,砼浇筑采用抽检砼做试压块控制。运至现场后再对板的断面尺寸和钢筋,强度进行复核,合格后方同意施工。预制沟板安装根据样架拉线放置,板后土方回填密实,在沟板施工过程中一般要求板后回填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后再压实,最后才同意压顶施工。板前采用木方对向支撑,确保排沟线型顺直,一致。渠道涵管铺设中,由于地下渠道的砼管规格有Φ400,500,600,800四种,管道基础为C20素砼浇筑。砼的粗,细骨料采用人工小车过磅计量,划线标记。拌和采用0.35m3搅拌机进行搅拌。砼熟料运输采用小车运输,砼振捣采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经监理检查,砼制作及输送工艺可行,砼质量稳定。对脱模后的砼质量及时检查,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勒令施工方修复,尤其在试压过程中如发现有渗水现象的,及时以满浇的方式进行返工,最终确保无渗水点。由于各标段施工点多且比较散,对此监理过程加大了现场巡视力度,以保证对每道工序都能及时控制,对于重要部位以及隐蔽工程,如灌注桩施工,基础处理,泵站进水池,排涝站底板,墩墙砼浇筑,水泵安装等,必须实施监理旁站,并做好监理记录。

2.3验收的控制

在本工程中,施工结束后进行联合验收,由监理牵头预先搞一个内部联合验收,把发现的问题现场要求整改,只有整改到位了再次通过监理方联合验收,才同意联合测量给予计量,否则一概不予测量计量。通过本工程的实践,发现采取这样一前一中一后的控制措施后效果比较明显,值得在小农水工程中推广。

第2篇

(1)总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和池塘的除险加固。

(2)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抽水站,流量小于每秒一立方的渠道和涵闸等。

(3)引水流量小于0.5每秒一立方的小型堰坝。

(4)喷灌、微灌、滴灌。

(5)低压管道。

(6)其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水务局负责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业务指导;市财政局负责财政补助资金的筹集、转移支付;镇(街道)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工程监督,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标、施工和变更管理、验收和资金决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权限交给各镇、街道,由镇、街道具体做出资金安排和使用、项目立项和管理、资金的管理,市财政局、水务局对各镇(街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情况采取不定期检查。

指导意见下发后,各镇(街道)根据指导意见,分别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管理办法。

城西、后宅等街道制订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实施方案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范围、审批程序、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及招投标、项目管理与完工验收、补助政策、资金拨付及监督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

审批程序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补助计划一年一次,在每年12月底前安排下年度的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申报程序是:(1)村两委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完成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政策处理等立项前的准备工作后向工作片提出申请,联村干部负责收集,由工作片水利员汇总,向工作片分管副主任、主任汇报;(2)各工作片在11月底前根据汇总情况,按项目内容进行现场勘察、审核,根据工程可操作性和实施条件筛选后上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3)街道办事处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核实、评估,结合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下文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年度计划(立项),并上报市财政局、水务局备案。

项目设计、预算编制及招投标规定,列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计划的建设工程,勘测、设计、监理、质检、预算编制由街道统一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完成后,街道组织村干部、市水务局技术人员和街道相关人员进行论证,结果上报市水务局进行备案审查。

第3篇

1.1水质需加强监督检测

根据当地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检测数据显示,县域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存在问题,水中氟、砷等化学元素偏高,有些区域对污水处理不够,汞、铅含量超标,农土壤污染越来越重,排放的灌溉水甚至带有着色。针对此类情况,民乐县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对人畜饮用水水质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力度。

1.2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存在

民乐县发展了一批喷灌、滴管及微灌等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应用及普及程度不够,大部分地区仍保存原有漫灌、浇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对现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1.3政府重视不够,农民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困难,大规模、全面化的水利建设只能靠向上级伸手来实现,加之,当地农民对耕地的有效管理意识差,对农田水利作用不了解,造成农田管理不当,农作物减产、少产现象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得不到长足发展。

2民乐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解决措施及办法

2.1县级领导应加强引导监督,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土地有效利用率在减退,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年龄大的留在家里种地,对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技术严重滞后,农业产量和技术转换达不到预期新要求。水务系统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科学研判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对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争取国家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2加强农田水利立法

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迫切需要以立法形式明确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涉农部门协商机制,国家应出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指导各级政府依托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尽快改变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确立农田水利工作方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责任到位制,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护平台,将农田水利工作逐渐纳入法治化道路。

2.3规范管理,加强沟通引导

水利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争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办,深入群众,让老百姓相信政府,使经济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3结语

第4篇

一、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基本绩效评价措施

依兰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更有力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借着国家扩大内需发展基础建设的机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多方面争取建设资金。县政府还出台了很多奖励机制,来表彰和奖励水利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具体的措施如下:

1.以乡镇为单位,出台奖励机制县政府每年出资一笔专用资金用来奖励年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乡镇集体和个人,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情况被纳入重要的评审内容,评审分为两个等级,先进乡镇和达标乡镇。乡镇工作的评比列入乡镇领导的政绩,用来作为考核和任用干部的一项标准。

2.表彰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县水务局每年都对在水利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水利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2012年表彰了6个先进集体;突出贡献奖1名;省厅水务系统先进个人1名,市水务系统先进个人4名;三等功1名;嘉奖1名;先进工作者10名;记功39名;优秀人员31名。在年终大会上给予表扬和表彰。

3.加强公办民助,鼓励农民参与水利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路子。县政府根据春旱形势严峻,水资源匮乏的情况,通过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民办公助”机制的作用,吸引农民抗旱打井。县政府下文件对打机电井的农户,保证面积20hm2的补助3万元,机井35m深的补助4000元,小补水井15m以下的补助1500元。

通过抗旱打井补充了水源的不足,在大旱之年喜获丰收。这是政府对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一种奖励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国家对农田建设先进县不光给予投资倾斜,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各地采取适当方式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国家还对依兰县(水利重点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3a内投资4800万元用于旱田节水建设。

二、依兰县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

通过各项水利建设奖励机制的实施,使全县的水利工作者满腔热情地为水利建设忘我工作,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利设施的责权的转变使农民积极参与了水利建设,成了主体,管理和养护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前的“重建轻管”的现象得到根本的解决。

由于各项奖励措施的实行,水源工程得到了恢复和建设。我县年新增供水能力400万m3;近3年新增水田面积5700hm2;改善灌溉面积4300hm2;增加补灌面积7100hm2;年新增节水能力400万m3;年新增粮食产量1500万kg;年增经济作物产值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400元。通过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我们体会到,开展绩效评价是树立水利部门绩效评价意识,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护能力,逐步建立部门绩效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适当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建立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建设、管理好水利工程,充分其应有的效益,造福于人民。

在依兰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调查中,受益区的农民,对县政府出台的农民参与水利投入建设水利设施产生的效益,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好评。这些奖励机制的实施,不仅为加强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和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建设美丽富饶的依兰古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殿军 单位:依兰县水务局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新机制,原则 ,措施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improving the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Bu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policy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organization mode, participate in content change, mak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generally been declining state,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the impact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oothly. Therefore, establishing the new mechanism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Keywords: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new approach, principl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必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面临的问题

1、“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

“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行农田水利等村内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事一议”缺乏规范的操作性程序和管理办法,绝大部分项目因缺乏引导资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成,效果不理想。

2、管理体制落后,水利发展动力不足

从近年来改革的实践看, 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排沟渠、渠首建筑物、桥梁等,一般无人承包经营,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逐渐丧失原有功能,水利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经营短期化,不投资维修养护等问题。

3、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群众参与积极不高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困难:农民投资能力小,地方财力有限,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回报少,社会融资困难。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低,水管单位不能保证工程设施正常维护,使得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难度大。

4、农田水利设施生存难度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建设占地占用灌排设施的现象日益增多,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5、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规范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国家

法律,但是各级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法律法规,使得水执法无法可依,违法行为得不到合理严格处罚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 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 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2、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

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原则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民营水利, 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 完善“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 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2、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3、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 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应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入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4、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5、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6、深化水利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7、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 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 农业经济. 2011(01)

[2] 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2)

[3] 李万超.多策并举破解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题[J]. 武汉金融. 2011(03)

[4] 贾华利.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5)

第6篇

1.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投资渠道分散,投资效率低由于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同,条块分割造成信息沟通不够,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部门负责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建设内容和区域上存在重复,没有形成有效投入,造成浪费。此外,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1.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一是农村水利投资更多的是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而部分地方财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县、乡两级财政系“吃饭”财政,很难满足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需求,因此中央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投劳由以完成分配任务数为主向自愿出工转变,农民投劳数量直线下滑,造成投入不足。巨大的缺口导致了很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水库、渠道淤积,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2.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2.1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

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理应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从国外经验看,集中财政资金,采取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推进战略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而且各国通过严格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方面具有明确分工[3]。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一是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二是建立农田水利投资专项基金,地方政府逐年按财政收入比例拨补资金,保证建设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三是稳定和扩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专项投入规模,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稳步增长的机制,并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

2.2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形式

充分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农田水利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大势所趋,但仍有大部分农村人口及劳力留守农村,他们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筹资筹劳新机制,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县级相关机构要通过建立部门协商机制来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出县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与资金整合办法。如一些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中,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整合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集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利投入的整体效益[4]。2.3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投入缺口很大,尤其是西部地区,很多县(市)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能力有限,对于中央扶持投资的水利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也难以落实。因此,在地方财力不足情况下,需要努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水利投融资渠道[5]。近年来,金融业务发展比较领先的省份通过信贷等其他融资渠道筹集水利建设投资方面的创新经验和措施可以进一步探索推广。

3.结论

综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配适当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已经建成并利用的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上。这样既保持和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又减少了新增同类设施的建设压力。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农田水利;科学管理;武进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利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及速度,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水利水源所具备的特殊性质,我们不难看出,在水利资源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技术以及管理等的需求都是特别高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在日常的每一项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作为其强大的后续保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加快推进我区的小型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两个“一号”文件的需要,也是推进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中央财政大规模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门设立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我区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以圩区治理、县乡河道疏浚、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重点,在“十一五”期间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圩堤加固151.64km,圩堤护岸53.83km,护坡11.96km,防洪墙4.3km;疏浚淤浅河道855条,长度1219.8km,土石方3574.6万m3,整治农村河塘6946个,清理淤泥1888万m3;新改建电灌站222座,新建防渗渠895.07km,其中地下渠145.86km;新建、改建闸站工程164座,投入资金约5.92亿元。上述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我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强,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都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但是,对照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对照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水利发展、改革和管理必须以水利规划为基本前提,研究水利建设的重大布局也必须以水的规则作为重要基础,水利建设项目的审批当然也必须以水利规则为法定依据。我区于“十二五”初期编制完成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常州市武进区农田水利规划》。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部分项目实施单位随意修改规划项目,未能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安排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这种状况导致农田水利规划的重要作用难以发挥,进而导致难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工程运行机制无法理顺等等一系列问题。

1.2 项目的投入资金总额不足,投入的结构比例失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惠国惠民的农村水利基础性公益服务项目,从我区最近几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来看,每年投入不足2000万元,且这2000万元需分配到各个项目镇,各项目镇得到的补助只有工程总价的20-30%左右,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投入的比例结构来看,有两个对象可以参考。首先是发达国家投入农田水利资金政府财政占总投资90%以上,其次是其他农田水利建设的非水利部门主管的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级以上财政补助比例达到70%以上。农田水利资金投入结构的失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1.3 项目工程建设、监督及质量控制等存在不足

我区具有水利水电设计资质及水利水电施工资质的单位不多,凸显出我区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力量不强。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区水利局仅以技术指导为主,而部分项目单位则普遍存在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导致工程设计创新低、施工质量低、建设标准低,并且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本来就十分短缺的有限资金浪费严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涉及面广量大的工程量,且缺乏具体的法规、规划进行质量控制。以致在实际施工中,对该工程的质量控制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和缺乏相应的人才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1.4 乡镇水利部门业务指导水平存在不足

由于乡镇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基层的水利技术人员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或有机会进行深造。据统计,我区的基层水利在岗工作人员94人,其中本科以上的8人,占总人数的8.5%,但50周岁以上的人占45.7%,基层水利工作人员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再加上农田水利建设没有量化上的标准,其建设基本依托乡镇领导的重视程度,导致惰性的思想不断滋生,因陋就简的意识无法改变,技术标准和规范无人掌握也无法付诸实施,更加导致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呈下降趋势。

1.5 项目建后管护水平存在不足

2004年开始河道长效管护试点以来,我区逐步把县级河道及镇村河道列入了长效管护范围,区级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河道的管护,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我区的其他农田水利建设设施普遍存在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的工程现状。一方面是我区的小型灌排泵站、涵闸配套设施、田间配套设施、河道堤防等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必要的管护及维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建后管理上存在工程产权不清晰,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部门职责不明,管理职能不到位。而且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偷窃现象增多,打击不力。以上的几种情况,已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新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2.1 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质要明确,政府要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

应及时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特点,及早使得农田水利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确定政府财政作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主体地位。

加强农田水利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及监管力度,确保工程有序安全,完善建管体系建设,科学管理维护已建工程设施。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结构既有各级政府的投入,又有村集体资金,更有土地投入等,比较复杂。因此在工程设施产权上,应根据“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合理界定和明晰工程产权,有效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坚持水利的公益性,走公共财政供养的路子,加大水利建设管理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针对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出现的主体缺位、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政府的引导下,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建立物业化管理、用水户协会管理等各种形式的参与式管理制度。同时,应重点完善工程设施管理监督制度,采用“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制度和财务收支公开制度。

2.2 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大力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保证基层水利人力资源不断的充实。同时,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应加强推广,在实践中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业务骨干。

2.3 加快农田水利立法步伐,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农田水利立法,对于农田水利法规应尽快出台,这对于以法律保障各级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是十分有利的,同时有利于科学合理的管护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大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建设。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一项伟大举措。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4 科学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调整农田水利的供给结构,实施科学规划。政府应从整体、长远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大中小水利工程统筹考虑,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在加快全国大中型水库规划内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

参考文献

[1] 张亮.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2010,(9).

[2] 贾康, 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2期.

第8篇

[关键词]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215-01

一、前言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庆元县,全境山岭连绵,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 之称,山区农业耕地16.06万亩,农田水利建设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发展山区农业,该地区的山区农田水利建设一直走在同类地区的前面,各种节水微灌、喷灌和灌溉渠改造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且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结合庆元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探讨当前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前景。

二、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

1.水利设施过于简易,使用率低下

当前许多山区农田基本上没有配套水利设施,还都在沿用开田初期的简易引水渠,由于山区梯田高低落差大,田块分散,许多农田都是靠山水自流灌溉,大多是靠天吃饭,相对田块单位面积建设水利设施投资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退步,使得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落差越来越大,如今种粮效益不高,大批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种田,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造成大量山区农田无人耕种而成荒田。

2.机电设备老化,安全隐患严重

电灌站大都在七、八十年代兴建,机房已多属危房,当年购置的电机设备大都处于报废状态,能运转的也是带病运行,进站电线路老损严重,加大了运转成本,且一些电线和电控设备无任何保护装置,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边远机房的机电设备还屡被盗窃。

3.资金投入缺口大,部份农民缺少大局意识

虽然国家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但是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题还在于地方政府,而当前由于发展的限制,山区地方政府的资金并不充裕。再加上部份农民受经济利益影响,建设用到土地时政策处理困难重重,这一现状导致水利工程虽然规划项目多,前景诱人,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寥寥无几,及时开始修建的工程,也大多由于资金问题进度迟缓,使得山区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始终不能够满足需要。

4.水利设施疏于管理和维护

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一直是让地方政府头疼的事情,沟渠、水塘等工程的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老百姓愿意接受新修水利工程带来的益处,但是不愿意义务的投入劳动力去修缮这些设施。

地方政府对这些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也是设备老化迅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其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地方政府对这些不能短期见到效益的项目过于忽视,建设了也疏于维护,无人问津;其二,财政因素,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工程,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开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地方政府缺乏日常管理水利配套设施的专项资金,所以日常维护比较困难;其三,技术人员匮乏,水利设施分布面积广,且建设地大多交通不便,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巡视和维护,地方政府很难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去维护。

三、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思路

虽然当前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成效,许多山区无水可用的现状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今后的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

1.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奠定了坚实的地基,社会主义经济的大厦才能盖得更高。随着国家政策的明确,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地方政府应该提高对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的扶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保证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持续的进行,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落到实处。

2.联合管理水利设施

水利设施可以通过政府带头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和鼓励民众积极响应的方法,实现联合管理。让水利设施成为有偿建设、有偿使用、有偿维护的项目,这样既吸引了社会资金进入水利建设项目,也筹集了水利设施维护的资金,至于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政府专项补贴的办法来弥补。使得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真正的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培养基层水利管理技术人员

针对当前水利设施专项管理人员匮乏的现象,可以由政府组织科技力量进行培训,当地选派优秀青年进行学习,培养出一批真正属于地方自己的“水利设施守护者”,既解决了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也使得当地民众能够亲身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使得民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详情。

4.调动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

山区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需要巨大人力的工程,无论是建设、使用还是维护,都离不开当地民众的人力支持,所以如何调动当地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要能够充分的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这样才能够让当地民众看到切实的利益,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剂,山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也必须跟上不断发展的农业产业,对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国内山区农田水利现状,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外,应该积极学习国际上农田水利领域先进知识,推动国内山区农田水利领域进步。作为当代农田水利工作者,更应该立足于自身,积极学习国内外农田水利建设领域先进技术知识和管理手段,丰富自身知识,将自己锤炼成一名合格的农田水利技术人员,为山区农田水利的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永强.山区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农技服务,2012,29(4):493-494.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防止洪涝灾害、抗旱蓄水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耕地灌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复杂多变。气候多变,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夏天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则干旱少雨,农作物由于干旱而无法正常生长。随着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就算在雨水多发的夏季,也出现干旱的情况,雨季往往会持续不断,带来洪涝灾害,或者在雨季亦会出现持续干旱。在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下,则可以在雨水多的季节储蓄水资源。在雨水少的季节则可利用储蓄的水资源灌溉农田作物。减少由于水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带来的损失。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老化失修严重

全国农村耕地中,有灌溉排水设施的耕地只有8.4 亿亩,大量农田的灌溉都依靠天气气候。而且,很多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年代比较久远,已经逐渐老化,且配套设施不全,无法满足现代灌溉要求。很多农田水利设施被破坏,骨干工程完好率只达 50%,并且大量的灌区工程没有完整的水利配套设备,全国大中型排灌泵站完好率不足 60%。全国农田灌区中,有1/3的中低产田。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是农田用水、农田种植面积仍然在不断减少。有关部门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上不去,各项措施也难以发挥作用。

2.2 材料意识不强

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材料的采购、质检、养护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导致了材料的质量难以保证,材料在进入现场之后缺乏必要的

养护和检测,这对使得水利工程的材料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人们对于材

料的管理意识不强,造成了成本以及质量上的诸多问题。

2.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人员管理水平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人直接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操作、组织、施工和管理当中。人员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直接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2.4 工程建设规划考虑因素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事物繁杂,涉及部门居多,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为多部门(水利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分头建设,在实际规划实施中存在各顾各的、没有统筹等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发挥最大效益。项目审批上的不严谨,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存在不尽合理,设计不符合实际,过于随意发挥,基础数据缺乏,不科学,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经济损失和有限资源的浪费。

2.5 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管理、维护认识不够

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随着农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很多农村劳动力外出经商劳务,多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到务农劳动力的2/3,而且留守农村的很多年轻人也并没有真正务农,而是在经营其他项目。很多农村农田水利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且得不到及时抢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多数地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遭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不及时修复、加固、改建等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3 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3.1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1)政府应该适当增肌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资金,积极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落实专项扶持资金,有效落实农田水利建设。

(2)国家可以在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贷款,并且长期优惠。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延长贷款年限,免征水手,提供财政补贴等,

(3)很多省份积极采用提高水资源征收标准和范围,并且实施占用灌溉水源补偿等办法监理农田水利发展基金,有效弥补了政府投入资金不足。这项措施符合中央“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精神,值得推广。

(4)我国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投资有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本建设、扶贫、以工工代赈等项目,可以加强多种投资渠道的协调统一,整合力量,合力治理水利项目。提高农民建设农田水利积极性,提倡农民组建用水协会,由农民自行管理水利工程并且积极投工投劳。

3.2 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第一、明确资金投向,投资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第二、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第三、完善补助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第四、制订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第五、健全申报程序,由有关部门申请,审查通过后联合上报。

3.3 加强对目前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

3.3.1 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方案审查

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工作,避免不合理的水利项目以及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对于符合规划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要予以严格审查,保证工程的设计水平。同时对于工程前期的调研工作,有关部门要安排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做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工作,确保工程设计的数据和资料的准确可靠,为设计方案的编制做好前期工作。

3.3.2 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水利部门对于专业人才应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3.4 全面加强对在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复杂程度高,工程内容广泛,可以进行合理布局,统一管理,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在施工前,必须完成工程审批,施工完成后,还应该进行验收交付,然后投入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实行科学管理,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规范化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建设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前提,是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的前提和依据。对于各个施工项目,应该确定施工地点、规模、投资计划,及时申报,得到上级审批之后进行施工。

(3)规范设计,招标建设。严格审批招标单位资质,根据工程规模监理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资质。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该以竣工报告行驶上报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4 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十分复杂,在全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更好的服务社会,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管理的实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对的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促进水利事业自身不断完善发展,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设计规划,轻具体实施

在建设初期,通过多方案比较研究,能确定技术经济都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设计时也能在许多细节问题都能合理安排,认真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上,由于资金难以到位,以致设计方案大打折扣,或者虽有经费但严重不足。平整土地,调整农作物结构难度大。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标准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加之用得少、失修损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难以具体实施。

2、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兴建了大量小型电灌站、机井、农桥、涵闸,但这些闸、站因管理不善导致站房被毁,电线被割,电机被盗,损坏严重;有的涵闸启闭不灵,地表水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农民旱涝灾害意识。

3、重站房建设,轻配套设施

有些村寨兴建的灌溉井站,多数站房建设得较好,但因田间渠系不完善,配套设施跟不上。在设计中,灌溉值数定律偏大(按1 立方米每秒灌溉6000 亩设计)一个流量0.15 个流量的混流泵站实际灌溉面积不到400 亩。又由于管理不善,加之当地的土质情况,平地、筑渠做畦难度大,有的甚至出现了有站无渠的现象。机电灌站很难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

4、重排涝作用,轻蓄水功能

在“以排为主,灌溉为辅”的规划思想指导下,注重大中沟开挖、疏浚,这对及时排涝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大面积建立了通畅完善的排涝系统,地表水排走的同时浅层地下水也被排走一部分,其结果是农作物根系从地下水吸取的水量减少,旱情加重。

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由乡镇把现有的规划以及未来规划的设想上交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可行性研究和做一个总的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而后对全县所有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由乡镇级政府依据其综合规划,组织制订乡镇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规划。这个实施规划的实施要到村、到组、到山塘、到河坝,使各个村组都能够明确这个村有多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少需要维修,多少需要改建、有多少需要新建才能满足本村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需要多少钱、多少劳力才能完成任务,达到工程量和资金管理上的透明。该实施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的水管站具体组织人员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农民代表参与实施规划内容的讨论,资金和工日的测算,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从规划开始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让广大农民明白水利工程是为自己谋福利。

2、政府引导建设

在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肩挑手提挖塘泥、清理河坝、疏通水渠、高强度的劳动,低技术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则靠各级政府亲自组织、全面规划、政府处于一种绝对主导的位置,建什么、怎么建、劳力怎么出、建后怎么管,都由政府说了算。最后确实是建了不少小型工程,建一个工程政府就背一个债务,农民背下一身的劳务。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怎么办?首先应该自我反思,摸索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新模式,实行政府宏观管理、综合引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

3、财力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扶持政策、补助政策、奖励政策来扶持农民修塘修堤筑渠,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地区,要制定特别的扶持方案,尽量让农民在建设中多出力、少出钱。使当地农民能够对建设项目资金承担得起、对付出的劳动也要肩负得起。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村水利面貌。使农民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看在政府的补助的条件下能否将资金筹得够。任务是否能完成,从而引导农民学会量力而行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之,要通过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农民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自主建设这个角色的转换。

4、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1)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根据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设施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提高现有工程设施的管理使用效率, 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乡镇政府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资产清理、评估并得到确认的基础上,可授权水利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

(2)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按照“ 自愿组织、民办民营、共同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兴办和管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用水合作组织使农民用水户得到优质、便捷的全方位服务。

(3)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编制、有经费、有设备,强化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工程安全、农田水利等公益性职能,做到责任有人担,工程有人管,确保水利工程效益能长期发挥。

5、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农田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宗旨。

总之,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言要努力开发新技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证; 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多角度地扩大资金使用额度,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兰代祥. 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2] 杨永华. 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 农业经济. 2011(01)

第11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保证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几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施工以及管理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此,实现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管理的加强,才能保证其有效的发挥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央对水利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对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增加了高标准农田的面积,为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⑴部分工程在建设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灌溉和排水涵管漏水,水闸漏水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得使枯水季节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田缺水灌溉,丰水期内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涝灾。

⑵个别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由于顾及形象工程,有时造成了个别重点地方重复建设,有些项目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出现半拉子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建设及管理中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因此工程纠纷比较多。

⑶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⑷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建议

由于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⑴着眼大局,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关系着农民生产、生活的质量问题,是民生问题,要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从打造粮食核心区的高度,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明确县级政府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农村合作社和农户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⑵科学规划,防止盲目建设

政府应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⑶增强管理职能,协作配合打总体战

市以下各级成立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机构,政府应赋予该机构一定的权力,对上级各个部门下达的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检查验收,避免各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政,自己说了算的现象。对同类型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打捆使用资金,真正做到中央要求的“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扩大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机构重叠,人员重叠,项目重叠,重复建设等弊端,实现项目建设规模化,资金效益最大化。

⑷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工程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与建设同等重要,对现有农田水利项目,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资金。对有专门机构管护的水利工程,要尽快解决人员定岗定员问题,让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责。对大多数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管护的农田水利项目,应在工程建设资金总额中预算管护费用,以便落实专人进行工程维修管理。在项目未列入管护费前,县级政府应落实一定资金对管护人员进行补贴,对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的工程,要拨付专项资金及时进行维修。

⑸加强项目建设宣传,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

农田水利项目确定下来后,项目实施的部门应该及时主动地与项目建设区的镇(街道)党委政府进行勾通和协调。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与镇(街道)村干部一道,深入到项目区群众中去,宣讲党的惠农政策,项目建设的规模、质量标准、工程作用,坚立项目公示牌,让群众清楚了解项目内容,获得群众支持,使项目区群众要变我要干,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主人翁,真正把项目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项目建设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使项目建设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的基础工程,要确保建设合格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合格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长效效益,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顺利进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注重考评,强化小农水建设的绩效

一是以公开评选的方式竞争立项。江西省在水利行业中率先运用“公开评选、竞争立项”方式,采用专家审核、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些重要的水利资金如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都采用竞争性方式立项分配资金,支持了有建设能力的县、市进行水利建设,体现了对能干事的地方先安排多支持的绩效管理理念。二是实行绩效考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针对一些地方暴露的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工程进展缓慢、预算执行偏慢等问题,省财政厅会同省水利厅先后下发了多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考评办法,督促加快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实行绩效考评、奖优罚劣措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先干事、多干事。三是加强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省财政厅会同省水利厅每年对项目建设开展多次检查,发现未按要求开工建设、虚报工程量的,收回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两次绩效考评,排名通报,对排名靠前的县奖励100万元,对排名靠后的县扣减100万元,并由县级财政弥补,保证总投资不减。

二、江西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政府的积极性更高了。以前,地方领导为了争取项目,当面承诺按要求比例及时足额配套,但等项目批下来后却苦于没有筹资渠道而无法兑现。现在,每年的水利建设资金渠道都有了明确规定,水利建设资金财政预算也每年早就做了足额安排,中央的相关水利投资计划一下,立即就能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地方领导再也不用为配套资金发愁了。2012年,省级40亿水利资金中,安排用于中央项目配套的资金达24.72亿元,用于省级项目建设的资金为15.28亿元;2013年,省级44亿水利资金中,安排用于中央项目配套的资金达31.26亿元,用于省级项目建设的资金为12.74亿元。

(二)水利工程进度更快了。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进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大好局面。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投资144.98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7.12%。共完成土方22477万方、石方960.24万方、混凝土459.62万方、修复水毁工程3561座、新修干支渠防渗渠道5639公里、田间渠道8683公里、清淤沟渠24581公里、新修改造泵站947座、建设供水工程192处、新修加固水库1394座,塘坝、堰塘整治4335处、新增灌溉面积5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2.63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63.7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37.1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109.74万亩。工期预计比往年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

(三)水利工程质量更好了。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地方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水利技术人员只需安心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无需考虑投入不足,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程质量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关注主体工程的建设,同时也注重配套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使得主体工程能够在配套设施的辅助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水资源利用率更高了。目前,全省农田水利工程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水泵站更新改造等水源工程,到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等渠道工程,到高标准粮田建设、国土整治、喷灌、滴灌等田间工程,全部能配套到位,农业灌溉用水实现了从源头一直到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全程控制,大大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护了水源水质,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成和运营,更是为当地相关经济产业带来了机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农民受益更多了。由于财政投入多,工程建设质量好,农田灌溉渠道畅通,旱能灌、涝能排,完全满足水稻种植和其他农作物对灌溉和排水的需求,农民种粮产量更高、效益更好了,也不再“看天吃饭”了。

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快农田水利立法进程。通过《农田水利管理条例》,确定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确定社会组织和受益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义务,建立良性投入机制、合理水价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强大合力,保证农村水利的持续发展,从而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二是继续加大对粮食主产省农田水利建设支持力度。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用水约占用水总量的60%。要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建成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要加大对水利大省、欠发达省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三是出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的意见。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涉农部门协商机制,明确要求各部门在安排各类涉水支农项目资金时,必须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基础,并明确由各级水利部门对项目进行技术审查,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资金,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避免分散投资、多头管水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虽然水利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农业水价长期低于供水成本、农业水费实收率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何转变水利部门的职责,实现建管并重,是现阶段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

作者:曹忠明 单位:江西省财政厅农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