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50: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分钟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小学整个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以数学估算内容为基点,优化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工具日渐普及,能够进行繁杂的计算,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但人们必须具备准确判断数字合理性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已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要意识到估算内容的重要性,采用多样化的估算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估算内容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不断促进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事业向前发展。
1.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概述
1.1小学数学估算概述
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过程中,无法精确计算的情况下,采用的数学方法。从广义上说,估算体现在不同的方面,计算、数量、测量的估算。在小学阶段,估算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估算知识,掌握科学估算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是在九十年代被引入到我国数学教材中,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大纲不断修订,在2001年,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口算,强化估算,采用多样化的算法”。换句话说,强化学生的估计意识,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数学教学的新目标,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能力。
1.2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估算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不同阶段的估算内容已被提出不同的要求。总体来说,小学估数学估算内容脉络可以分为两个学段。(1)在第一学段中,估算内容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能够准确估计。比如,能够准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准确测量,能够准确估计已给定的简单图形面积。(2)在第二学段中,比如,能够选择适宜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相关的正比例关系数据为基点,在方格纸中绘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其中某个量值估算对应量数值。在这两个学段中,都有估数、估算、估测方面的内容,随着年级逐渐升高,估算内容的难度也会逐渐加大。在低年级学习的时候,学生必须打好估算基础,为更高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2.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
2.1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采用问卷、直接询问等形式,调查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估算能力、估算意识等。还要了解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不同年级学生的估算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精确计算之后,学生估算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第一、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生在估算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在估算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具备怎样的运用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估算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的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超市购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其实用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估算相关的词语,“大约”、“接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估算内容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估算的概念。估算不需要准确的结果,只需要大概的数值范围,不同于精确计算,有上、下界。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科学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估算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
2.2估算内容教学设计举例
以“估数”为例,小学数学估算内容教学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设置问题情境,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比如,估计在一分钟内自己可以读多少个数字?学生在估算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感受到估算随处可见。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迅速数出自己一分钟读字数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一分钟读字为基点,估算自己十分钟的读字数量,并估算自己是否可以在十分钟内读完整版的报纸,予以说明,引导灵活运用“平均分”准确估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在需要估算大数目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平均分”,估算每份的数量,再估算出全部数量。第三、运用新的估算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估算练习。比如,让学生估计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十分钟又跳动多少次?这是学生为之熟悉,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估算出每组桌上所放纸张的数量,并估计下2000张纸会有多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进行估算。第四、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估算,有什么好处?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每位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需要进行估算,哪些需要进行精算,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正确认识估算、精算,灵活运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过程中,估算内容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重视,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估算方法,比如,规律估算法、近似估算法,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能够科学、正确估算。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作者:骆东霞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乡张博小学
参考文献:
[1]赵世文.小学数学估算方法教学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43.
授课教师:李新缺
学校:河北省高邑县五百村学校
(一)
课标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4册数学中的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会认识钟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知道1时=60
分,并能够准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在教学活动中,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和观察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进一步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钟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会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生活经验,积累了一些认钟表的感性经验,这些都为学生学习钟面上的时、分,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其次二年级的学生还正处于通过观察、感知、形成并逐步发展初步空间观念的时期,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而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知道1时=60分。
3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
4、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正确看钟面,掌握看钟面时刻的方法,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并初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学会看钟面及4:05中“0”的书写和几时55分时针接近下一个整时但没到的时刻。
(五)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直观演示
(六)教学用具
1.
钟表
2.
PPT课件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在学校上学的时间观察,复习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用已学的知识自然的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探究时分
(一)认识时。出示一个实物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说出时针和分针的等知识。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二)、认识分。小格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个5分。
(三)体会1分钟
1、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分钟。请同学们纸和笔,我们写一分钟的字。
再请你举个例说说生活中一分钟可以做什么事情。
(四)探知时分的关系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同时从12出发,教师用教具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呢?通过老师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知道1时=60分。
三、认识时间。
分别认识9时30分的、4时5分,7时55分。后两个时间容易写错和看错,所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再师生相互交流,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最后小结看钟表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按难易程度安排了三个练习:连线、写一写、我们的一天
五、总结全课,谈收获。
六、欣赏名言。
去年11月中旬,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小金县抚边乡片区教研活动,听了三节公开示范课。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精妙的教学设计、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笔者感受挺大、受益非浅。
1 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确定目标、选择策略、教具与课件的制作等等。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一节课表演得非常完美,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说一节课40分钟时间,课前需要花费若干个40分钟时间。因此说,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不明显。很大原因说明了我们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准备就去上课了。要坚信这样一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
2 教学设计一定要“合理”
教学设计也指教学思路。它不仅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它集中反应了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关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核心,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还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和价值观。它犹如一块模板,一旦成型,就必须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否则你整个的教学过程就像是一盘散沙,显得很零乱,不紧凑,因而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3 教学过程要“流畅”
一堂好课,它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流畅而完美的。教学过程是否流畅?一方面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思路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能力有很大关系。它包括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操作能力、课堂调控及应变能力等。因此,教师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特别是现代社会教师,理应提高自身能力,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掉。
4 教学结果要“圆满”
圆满是指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圆满不是一般的完成,而它包含更深层次的含义,它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理应渗透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陶冶了情操。这样的结果才算是圆满的。
5 要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阐述到,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要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要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国内外兴起,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微课”这种新型而优质的教学资源被广大一线教师应用到课堂当中,然而目前国内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倾注于微视频,简单地认为代替了传统的纸质、电视教材教学资源,即传播媒介的改变,殊不知“微课”本质仍然是“课”。受MOOC的影响,传统课堂的颠覆使用研究意义深远,一反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的自由学习为中心的翻转式课堂,即:将微课整成一个有机的资源包,以“翻转”的教学形式再现课堂,成为一种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新型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1微课产生的背景
“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l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 Mc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让非专业人士也能了解到化学知识,而并非只能通过课堂 “直播”途径。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P.Kee教授提出“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专题进行时长一分钟的演讲,这就大大地要求了学生对主题核心的理解、对时间长度的把握。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一位教学设计师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网络在线课程。
国内研究者率先对微课的界定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是一个资源包。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括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点评”。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段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这里所说的“片段性内容”电视教材就是一种视频,内容比较单一,只是简单地作为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也没有大规模进入学校的课堂。
2微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资源的构建、“微课”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我国在微课资源的构建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胡铁生老师在2010年11月就佛山市启动了第一届中小学微课(10分钟以内)征集评审活动。他主持的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立项为2012年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显然,“微课”已经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出现在课堂上,目的是帮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一线课堂当中,教师对 “微课”的理解只是简单的课例切片,缺乏相关的微课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将板书教学辅助材料替换成了“视频”而已,没有内涵,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微课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开放教育(OER, Open Education Re-source)运动,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本身,学习活动的发生已经走出了课堂。又因为技术进步下互联网本身软件和硬件的普及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互联设备已经能够完美地满足学习者的泛在学习,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广域网络资源,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的颠覆,教师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有意义的教学变革。为响应这一教学模式的兴起,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运动也应用而生,并且在国内外备受关注。在国外,最具有影响力的微课资源网站是可汗学院,它是由萨尔曼・ 可汗于2006年创办的一个非营利性教育组织,现在该网站上的视频已经有2万多个微课视频。
4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再现
微课与翻转课堂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研究的,教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教师知识的传授,另一个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里,可以称作是正式课堂,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所以知识内化就发生在课外,同时还要辅以课外作业等等,最主要的是无法来测试学生的内化结果,也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时教学研究者们提出了“课堂翻转”,即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其实 “翻转” 教学方法的雏形见于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 (Jon Bergmann 和 AaronSams ),他们当初只是帮助缺席学生自习补课而设置的,然而却备受学生欢迎,于是推广开来。所谓 “翻转”(或称反转 ) 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任务发生的地点改变,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主学习,而在正式上课的时间里,教师主要起主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巩固新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而“微课”在这儿的作用就是代替教师角色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有必要阐述的是,这里的“微课”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视频”而已,而是一个有机的资源包,包括核心内容微视频,还有微课件、微练习、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等,这样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显然在这种教学方法里教学的两个过程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辅助学生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的学习是在课前发生的,称之为课前任务(task),教师提前基于课本内容主题打包好一个资源包(视频、练习题、学习反思等等),将其上传到一个公共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接在平台上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解决,老师也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疑难点,课堂上主要是答疑解难、测验等等,显然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prerail)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没有教师的指导,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无法传达给教师,课堂上还是以内容的讲解为主。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视频微课为核心,配合练习、 反馈、 考核等辅助元素,形成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系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王文礼.MOOC 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5] 张明昕.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 [J].大学教育,2013(12).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课后减负。教师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减少课后不必要的重复演算。在40分钟内实现有效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
学生对教学脉络的清晰掌握,首先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好课堂需要的教学辅助材料,在脑海中模拟课堂教学过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思考、解决,理顺教学思路,保障课堂的流畅开展,加强教学各阶段的合理转换。
二、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有着较强的概括性,如果教师用抽象、理论的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涣散,间接导致教学时间的浪费和课堂效率的低下。因此,在备课阶段,想好各个知识点讲解的用语,竭力用幽默、形象、准确的语言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高效地理解内容。
三、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优化课堂体系
小学数学内容相对简单,但对学生来说不一定容易。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认知看待教学内容,出现教学内容少、时间过剩、无所事事的状况,也不能出现安排教学内容过重,学生无法消化的现象。因此,要结合学生学习速率合理安排学习量,在备课时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精确估算,设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把控每一学习阶段的质量和时间,在估算后为每个环节预留一分钟的误差时间,并为可能多出来的几分钟设计备用增设环节,保证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四、组织学生高效、有序地学习
跟随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游戏互动教学和其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带入了课堂教学,但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需要这样复杂的设计,比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生只需要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认识到对准小数点的重要性即可,不必让学生进行游戏互动,造成课堂的无序和低效。有时简单最高效。
五、规划考点和题型,实现高效训练
小学生不需要在课后进行繁重的题海战术练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规划出教学重点和考点,并针对各重点设计经常会考查到的多种题型。经过设计,保证每个题型的经典性和各考查题型的完整呈现。对每个题型设计出一两道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高效训练、讲解,实现学生对题型的整体把握。
我们小组十一人分别负责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其主要工作包括听课、备课、试讲、授课、说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开展历史活动课等。
1主要工作
听课。从教育实习工作之始,我们十一人分别在初中部与高中部就开始了听课工作。除了对应的原任历史教师外,我们还听了包括初二级、初三级、高二级与高三级历史教师的课,囊括了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以及三个必修模块,博采众长。除了拥有丰富经验的在职历史教师外,我们还互相听课,彼此提出建议,共同进步。这不仅包括了初中部之内与高中部之内的听课,我们还经常彼此交流,初中部的实习队员到高中部听课,高中部的实习队员到初中部听课。除此,我们小组还共同前往广州市第十中学与沙滘中学,聆听来自其他实习小组成员的公开课。在授课期间,我们仍然坚持听原任历史教师或者同班队员的课,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保持每个班教学的连贯性。集百家之所长,我们每人至少写下了十五篇听课记录与评课记录,作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参考范例。
备课。在通过听课吸取历史教师们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彼此的备课工作。我们通过细心领会课程标准、研读各类教学参考书籍、询问原任历史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等方式,把心理学、教育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编写好每一课的详细教案,制作好每一课的课件。而且,对于我们编写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我们会分别交予原任历史教师与李芳清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再进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复毁之,经过多次修改后才正式定稿。
试讲。光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修改教案和课件是不足够的,我们还会经过多次试讲,请原任历史教师或李芳清老师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运用到真正的课堂上。譬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高中部的每位队员都试讲了至少两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经验,跟原任历史教师和李芳清老师反复讨论,才最终落实教学设计。
授课。俗话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说,我们经过反复地完善教案、修改课件、模拟试讲后,终于站上讲台,一展平生之所学。在初中部,每位队员每周授课一节,每节四或六个课时,实习期间共授课五节,课时约二十六个;在高中部,每位队员实习期间共授课三到五节,课时六个。仅仅把原来的教学设计运用到真实的课堂上是不够的,我们每位队员都秉着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乐学的心态,灵活地进行课堂反思和课后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感觉自己整个授课过程比较闷,于是在“独尊儒术”的难点处理上设计了一个话剧来提高趣味性,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又如李捷盈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时,出现较严重的拖堂情况,于是在非教学重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解释,终于在一课时内完成了完整的教学。
一、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 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摘 要: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十几个年头了,带着学生也曾无数次的走入英语课堂。常常会有这样的思索:明明以为备足了课,却上的拖拖拉拉,状况百出;自认为学生能够理解,实际掌握情况却往往另人堪忧。究竟怎么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扮演起海绵的角色,自主且有效的汲取营养,让45分钟的课堂充满效益?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试图搬出曾经有过的经历,加以比较,希望能找出点滴可以让自己今后的教学得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持之以恒;大胆创新;智慧火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90-01
一、冰冻三尺,岂非一日之寒
每个教师可能都会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技能的提高,但往往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坚持,使得其昙花一现,于学生也会造成一种印象:我们的老师今天一套,明天又换一套。而朝令夕改的结果通常都是使学生指令不清,或者对你所布置的任务无法再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认为,尤其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是合理的、适用的方法,就必须持之以恒的坚持,否则再好的一贴“药”也无法见效。以自己的一例来讲,在现在的课堂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作每天的值日报告,报告的内容除了清点人数和汇报日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一段一分钟左右的学生自由演讲。设置的本意一是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因为这是例行的,所以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要轮到,这就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由发言的机会。此时的学生,不需要去紧张问题会不会答错,不需要顾虑老师给的这个机会是在考验我还是怎么样,因为是平等的且不限制话题的,所以他们可以尽可能的自由的用英语去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表达或者能表达的东西。这就给大部分对英语不自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无须自卑,可以尽情的“我型我秀”。其次也是为了锻炼其他同学的听力,因为接下来环节会让在座的学生就刚才同学的演讲内容进行回答。这就让所有学生都带上任务在听,长期的坚持可以让学生的听力尤其是抓听重点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一招不新,很多老师都了解并且希望尝试。但不多用,因为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考虑到,本身课堂就短短45分钟,教学任务重,而且英语课堂强调操练,时间的利用率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往往会采取时用时不用,或者索性从全局出发不采用这一环节。我也有过这样的动摇,但我总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才会有实效,所以我一直在实践着,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已经让学生尝到了甜头,多数的学生已经体验了站在台上大胆的用英语讲,这让他们的课堂发言也更自信,与英语的距离似乎更近了一步。
二、我的“地盘”听我的
想起时下年轻人中很时兴的一句话――“我的地盘听我的”,张扬的个性扑面而来。作为一个教学的新人,也该少点墨守成规,多点唯我所用、舍我其谁的胆识与气魄。尤其是该利用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多点自己的想法与尝试。比如说,对教材进行大胆合理的再编排。犹如学生迷信老师,老师也通常对教科书有一定的依赖意识,不自觉的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书怎么写,我们怎么教。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夸大了教材的作用。教材无非是一本“可供参考”的学生教师共用的书,它的内容及编排当然具有其合理性,但“水土不服”的情况却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使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可以对教材的次序进行调整,或是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添补和删改。让教材成为能合着我们节拍的指挥棒,而不是让我们无法舞蹈的镣铐。
三、智慧的火花一闪而过
课堂犹如是老师的舞台,而我们就该是一个演员,舞台上的一分钟,需要台下的十年功,但一个成功的演员,总会在表演中有些即兴的成分,却能让人眼前一亮。任何一堂备足了的课,在真实的课堂中都不会如备课本上的字迹一模一样,而有时候就是这预想之外的一刹,却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芒。例如有一次上课,围绕问价格how much is/ are ….?来进行操练,本来我的设想只是纯粹的让学生就桌上的文具之类的进行同桌间的模拟买卖。一番准备之后,被点到的学生一一展开自己的简单问答。当叫到一对学生时,同桌问他铅笔盒多少钱,可能是他的一时失误,说成了40元。这时旁边学生都大叫起来了,甚至有调皮学生起哄道:“这么贵,抢钱啊!”照理此时我该虎起脸,控制下课堂,但就在我快要发威的时候,我瞄到了那个站着的学生的脸,红的发烫,似乎承受着难堪和自责。突然我灵机一动,走到那个学生旁边说: “Good! You can help the poor people with the money, right? (很好!你可以拿这些钱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是吗?)”学生听了一楞,继而直直的点点头,感激的看着我,于是我顺势就布置了第二天的课前作业,让学生准备好旧物,我们来一次义卖。虽然这一环节根本不在我原计划当中,但就是这意外的一闹,既很好的扭转了课堂,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设计。这个意外得来的义卖也在第二节课中开展的有声有色。而至今,其他学生还在怀疑当初那个开价40块钱的铅笔盒是不是我跟那个同学事先设计好的。现在想来,这样的效果可能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作为一个教师,难道不该在智慧的火花突然的到来的那一刹,尽力去捕捉它的妙不可言吗?否则,擦肩而过,就无声无息了。
不多的优秀的课堂,让我无法再整理出更多的文字。该给自己多点时间,多想点,再多学点,让自己让学生都能实实在在的享受课堂中的每一分钟。相信用心耕耘,自己课堂总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美景。
关键词:趣味性;有效性
G623.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翻新,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喜人的变化。如在课堂导入上,从以前的单调枯燥到现在情境导入,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从以前只关注结果,到现在的全程式的激励肯定性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在教学手段上,从以前的一只粉笔一块小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在教学设计上,从以前的只关注预设到现在更多地关注课堂的生成。但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课堂上有趣的东西多了,离数学的本质却远了,学生的兴趣高了,但是知识学习的效率却低了。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有趣性和有效性的统一,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案例获得一些启发。
(一)有趣的情境,无效的导入
1.案例再现
案例:《倒数》导入设计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倒过来,如人可以双手倒立,杯子可以倒过来口朝下………..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凳子可以倒过来脚朝上
生:猴子可以倒过来挂在树上
……
师:像这样的现象不但生活中有,数学中也有(教师板书:倒数)猜
一猜倒数是什么?
生:就是将一个数倒过来,如1倒过来还是一,8倒过来还是8,9倒
过来是6。
2.现象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数学教师接收了不少新的理念,在课堂导入上很下功夫,力求课课有情境,并且追求情境的标新立异,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越新颖越好,于是出现了很多与数学知识 的本身毫无关联甚至是与数学知识的本质截然相反的情境。
3.改进措施
如何使有趣 的教学情境变成有效的知识导入,使情境与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导引,定向作用,我想首先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核心出发去思考什么样的情境是与本课的数学知识有相通之处的,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正确引导,然后再考虑将情境设计的更生动有趣。如本课《倒数》知识的本质是“两数相乘积是1”,我们在设计时就可以抓住这个本质特征出示一组积是“1”的算式“( )X( )=1”然后告诉学生只要你在其中一个括号内填入一分数我就能很快的填出另一个括号中的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写出了几个式子以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式子,思考有何发现,并将你的发现记在心理,开始由老师来报一个分数,你来填另一个数看谁发现的规律正确。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很快的将倒数的形式特征和本质特征归纳出来。
(二)有趣的过程,低效的学习
1.案例再现
案例①《时间单位分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黑板上有几个活动(拍皮球、抄生字、数脉博,翻书)同学们可以自已选一种看看在一分钟的时间内你们完成多少?教师帮你们看时间。
生:开始活动,大家都很高兴,玩开了。
师:(一分钟后)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完成的情况?
生:我拍了35个球
生:我抄了100个生字
......
(大约十分钟)
案例②《找因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那么怎样才能找一个数的因
数呢?
生:可以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相乘
生:可以用除法
……
师:大家方法很多,那你能够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方格纸来找一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四人小组一起完成(大家动作很快)
2.现象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习过程的生动性,积极思考,不但创设出了有趣的情境,连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力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深层次的体验和全方位的发展,这本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但是我们的部分教师刻意追求这种形式目标,不管活动本身的价值,从而出现了一些有趣但却无效或是效果极低的教学活动,大大的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3.改进策略
有趣的活动是探究知识的载体,它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发展。但是活动的设计必须基于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如案例①中教师就没有思考一年级的小朋友会不会一边活动一边感受时间的长短。案例②中高年级的学生还需不需要用摆小方格的方法来找一数的因数。显然都是否定的,那么这样的活动就是低效的。案例①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一边看着钟面自已看时间,一边数脉博或者同桌一个看时间一个拍皮球,然后两人互换这样学生就能将有形的活动和无形的时间相结合,让一分钟具体化。案例②中如果教师在学生说了那么多的找因数方法之后,开展一个找因数的比赛,看谁找的快找得全,很快学生就能找到找因数的好方法。这样的活动不但学生有兴趣而且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
(三)有趣的手段,无效的创新
新课改实施以后数学课堂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公开课,评优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一道硬指标,成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之一。为此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多媒体的制作,力求在课堂上展现优美的课件。只要是公开课,不管什么内容,什么类型,也不管有]有必要,一律都会有多媒体的辅助。有的老师甚至从课的开头到结束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上呈现,黑板和粉笔动都不动;有的教师不管课堂上的生成,只顾着按课件的预设一步一步的走流程。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我们都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很多优越性,它能够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好的解决。只要应用得当可以帮助我们巩固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是我们现在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课堂上被多媒体垄断。一切教学行为都要借多媒体来完成。教师将自已所要说的,所要做的都放到了多媒体课件上,然后在课堂上又由多媒体一步一步的呈现,教师好像退到了幕后。其实这个过程只是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换了一种形式又重新搬进了课堂。这种课堂还是和以前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样,不关注课堂的生成,只是按课前的预设一步一步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永不退色的教育主题,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懈追求的目 标。有趣的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趣性和有效性的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相信只要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钻研课堂,钻研教材,钻研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我们的课堂会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听一堂好课,如饮美酒,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听了王B老师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真使我醉在其中,美在其中,醉在于课堂的生动精彩,美在于课堂的艺术感染力。
王B老师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我认为归功于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教材的熟练把握和对新课标“用教材教”的深刻理解。从这节课堂中我能感到王B老师对教材中教学资源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就王B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打破了过去“教教材”的传统模式,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型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解决好“用教材教”的问题。王B老师《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从教材出发并“活用教材”,寻求到该课的突破点,那就是梅兰芳先生那美轮美奂、“唱做”并重的艺术表演风格。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对该课教学设计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中心、以梅兰芳先生之所以成为京剧大师为“诱饵”,剖析其之所以堪称大师的原因,向教材外延伸辐射,同题材内容重组,使学生在说、学、斗、唱等一系列体验中举一反三形成知识链,加深了学生对梅兰芳艺术体系和京剧的了解,同时又加强了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预设
过程和方法就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和教学中将要采用的方法,在该环节中处处体现出王老师的精心安排,对怎样设计才能很好地表现梅兰芳先生那“唱做”并重的风格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个环节王老师通过结合京剧的几大表演手段――唱、念、做、打的方法解决了,她先用唱名段《苏三起解》其中片段学唱,使学生亲身体会“梅派”(指梅兰芳的艺术派别)唱腔的韵味,其后又运用对比的方法请同学赏析不同派别(程派)在表演上的差别(如《贵妃醉酒》中《饮酒》片段的赏析),凸显“梅派”在表演上迥异的独特风格。教学中教给学生几个梅兰芳先生演唱时的手势动作,更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乐在其中;然后让师生互动的形式学习京剧的念白,使课堂气氛迭起,同时也使学生参与体验了不同风格的表演,加深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尤其课堂最后的创作活动和道别表演更是使人耳目一新,留恋“忘”返。王B老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丝丝入扣,有过程又有方法,紧抓“梅派”表演艺术的精华,使学生从内心感触到京剧艺术之美妙,真是精妙纷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王老师合情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安排才使我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国粹――京剧和梅兰芳,并加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教师素养
课堂中不论是王老师精彩幽默的语言还是“唱做俱佳”的京剧表演,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相信王老师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心血,从该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的“爱教、乐教”之心。这一点特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我们应该向其学习。
最后,浅见(仅供参考):课堂的导入如能采用老师头戴脸谱,随着京剧的打击乐伴奏来个精彩亮相效果会不会更直接更好;还有就是整节课中如能把教材的两部作品和设计结合更紧密并加以简单剖析课堂效果是不是更完美呢?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不是知识传授,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由传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为教师和学生减负,也能确保在有效的时间里使教和学获得最佳效益。这种主体性教学理念也正符合当今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一批名校共同体所提出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线教师,是高效课堂能否得以实现的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改中,新的课堂必须有新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习惯,用课改的“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来武装头脑、支配行动。
1 教师是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者
时代在发展,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课改精神,敏感嗅觉到当前课堂改革的大趋势。如果依然墨守陈规、不思进取,还用过时的老套经验教学,不研究学生变化,固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会被学生所淘汰。要把课堂主动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杯水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人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不再是老师主讲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要变身 “新课堂”的“新教师”,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成为激励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2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课堂教学要高效实施,教师首要关注学生人格、心灵发展、成长规律为主题。然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充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除了从教的环节来思考,更要从本着学生发展、探索新知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要注重优生层面的探究性知识容量,让这部分学生有紧张的自主探索空间,以思考促探究、以探究获新知;另一方面,导学案也要有层次性的体现,分别让a、b、c层的学生都要有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要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知识点。只有有层次的教学设计,才会激发每位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来的兴趣,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真实的体现。其三,课堂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和解题方法得到更优化。
3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是由教师引导完成,科学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流程, 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学生要在课堂上张扬个性、激情参与、热情探究,教师就必须以饱满激情组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全身心投入,高效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力以赴、愉快合作,激发学生强烈的展示欲望,怎样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每堂课在心理上都处于兴奋和愉悦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艺术的引导。教师要通过适时点评、知识拓展延伸、穿插鼓励、有效调控来持续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高效课堂是基于“人”的课堂,是学生“说话”的课堂。学生说得好不好,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导演”的导技巧如何。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乐学、好学,更要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由主演变为导演,用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导好每节课。当然,面对课改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只有在课改实践中不断去反思提炼。我们将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力主通过高效课堂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继而转变师生的生存状态,转变师生的成长方式,转变学校的发展方式,转变传统的研究模式。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体验,让教师相伴幸福的阳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细节;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从广义上来说,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细节虽小,但是却能以小见大。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了将近二十年的教师,有较多的机会在各类课堂教学展示及自己教学实践中去关注教学细节,笔者主要对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方面的教学细节作了一些探究和反思。
教学评价方面
细节1笔者在Go for it Book 1A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设计了一个环节 What can you see in Zhou Bichang’s room? 学生回答I can see a big pen. I can see plants. I can see a TV. I can see some flowers. I can see a chair...这些都是教师意料之中的,忽然一个男生站起来说,I can see an ice box.笔者先是一愣,后来意识到他指的是冰箱(fridge),孩子多有创造性啊,马上兴奋地表扬“Great! You are so creative! Excellent! A clever boy!”,并且在他们小组比赛的得分上多加了4分。这个男生听了老师的表扬后也无比激动,眼睛闪闪发光。这下学生都被点燃了,纷纷畅所欲言,又有学生说出了I can see window clothes(curtain)。
反思: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细节2在办公室与年轻老师闲聊时,发现了一件趣事。有一次,美术老师有事外出,临时上英语课,有学生问老师去哪里了?马上有学生答:“去宁夏了。”(因为美术老师曾在元旦汇演中唱过《宁静的夏天》)。当老师讲到knife-knives,wolf-wolves,老师说记住“刀郎(狼)”,这时学生唱起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老师生气了,骂了学生。
反思:有时荒谬的言行恰恰是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创作欲望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明者、探索者、研究者。
……
教学设计方面
细节1在一次新目标英语七(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Unit 5:I’m watching TV.学生在欣赏完一分钟的录像Cooking之后,教师发现学生很紧张,随手拿起放在讲台桌上的水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说I’m nervous, too.”学生都笑了,原先的紧张感一下子抛在了脑后,然后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授内容:
T:What am I doing?
S:You are drinking water.
反思:细节1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理解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理,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学生就是使自己成为儿童,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去,并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细节2校级公开课上,Go for it Book 1B Unit 6 It’s raining 教师层层诱入:
T:(Show a picture of a bedroom)What am I doing?
S: You are sleeping.
T: What am I doing while I am sleeping?
S: You are dreaming.
T: What am I dreaming?(Show a lot of money.)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what do you want to do?S: 学生纷纷回答
T: Can you guess what I want to do?
I want to tour around the world(Show a flying plane and a flying girl—the teacher)
T: (Show the maple leaf)Where am I going?
S: You are going to Canada.
T:(Show the picture of the city)Great !What’s the name of the city?
S: Toronto.
T: How’s the weather in Toronto?
S: It’s raining /rainy.
教师以同样的方法引出了snowy, sunny, windy, cloudy等表示天气的形容词,笔者与其他的听课教师一起被授课教师的梦所吸引,随着优美的画面,领略各国的风光及气候,学生也在这优美的梦境中,非常自然的练习了进行时,学会了表示天气的形容词。
反思:“主体式”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娓娓道来,并把知识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技巧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
课堂教学细节的探讨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教学互动,课堂环境,德育渗透,学生参与,教材处理等等方面,这些是笔者今后要深思的问题,成功的教学细节体现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和教师出错是正常的,教学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所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