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5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教师的使命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 学习方法指导概述
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谁掌握了方法,谁就成功了一半。方法是智慧含量最高的知识,是有效的、内化的、具有迁移性的、能够随时提取的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捷径,谁掌握了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谁的学习就是高效率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学习,以最少的脑力与体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对中学生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只有内、外因结合,事物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学生本人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学习的外部条件,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而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持久努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现实意义
首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合对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生的身体处于第二次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各项指标都趋于成年人,大脑神经系统趋于健全,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学生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中学生已经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大体上明白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并不一定能够全面透彻地理解,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遇到知识和方法的困惑,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的引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其次,据调查,在我们的课堂上,竟有72%左右的中学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85%左右的中学生还不会学习。我们研究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会发现,凡是成功的教学改革都是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勤奋和智商的高低。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只要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智力水平,只要他们掌握了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取得很好的发展。教师与其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不如给他们高效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再次,科学家惊呼,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面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迫在眉睫。教师要通过教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渗透,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作为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 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的策略
加强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要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统一体。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可以从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课堂学习策略、巩固应用策略三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准备学习策略,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课前预习
1、在制定学习计划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制定学习计划要考虑两个因素。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对自己来说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要具体,要适合自己,要分解目标,要有一定的弹性,要有调整的可能,要脑体结合,兼顾文理。学习计划要和老师的教学同步。可以要求学生制定每天、每周、双休日及假期的学习计划。
其次,在完成计划时要分清主次,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要抓住自己的黄金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巧用零碎的时间记忆诗词、单词等一些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
2、在课前预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预习是最合理的抢跑。
教师要对学生预习进行方法方面的指导,让学生通过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的学习阶段,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因此预习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要抓住预习的中心。学生预习可以采用“读、查、思、写”四步预习法。自读——拼读、朗读、阅读,感知课文;自查——查阅工具书、资料、参阅课文后注释等内容;自思——思考预习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及作业;自写——写出自己的学习笔记,疑难点,检查积累自学收获。预习时除熟知课文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外,更重要的是记录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尽力自己解决问题。多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预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新的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预习,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课堂学习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很重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指导。
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是高智商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勤思则疑,由习到惯”,疑问是通过思考产生的,教师在课堂中应刻意培养学生勤思多想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在课堂中能勤思多想,独立思考,出声思维,养成习惯则终生受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去探索,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求可解决问题的模型和图式,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可行性预测并付诸实施,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能力。
(三)指导学生巩固应用策略包括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和总结梳理知识
1、在课后复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教师根据遗忘曲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尝试应用知识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巩固性运用和迁移性运用的辅导,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2、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后,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做作业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精选作业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巩固,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先看书,再做作业的好习惯。在完成作业之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在完成作业中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让学生树立从作业中找窍门,找思路、找方法的意识。
3、在学生总结梳理知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对中学生进行方法指导要注意的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活动的动力调节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态度、兴趣、动机等。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成绩,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趣,动机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力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迅速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力,它往往可以使人废寝忘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能使学生达到“以学为乐”的境界,何愁学生的成绩不提高呢?
再次,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把学习任务胜利完成。教师可借用奖励和惩罚的外部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的内在动机持久而强烈,从而提高学生的内驱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方法;培养
【Abstract】That Physical teaching process is that one seeps through ideological education , passes on knowledge , trains ability , training a technical ability , develops the mind, uses the process that the student is trained by the correct scientism , scientism ,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is, face to face, teaching method accomplishes the mission teaching , realizes the purpose teaching is one ring of key.
【Key words】Physics teaches; Method; Cultivate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44-01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渗透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启发思维,使学生受到正确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训练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是关键的一环。它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教与学铺平了道路,为解决教学中知与不知、能与不能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正确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减少甚至消除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正确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过程变得符合学生认识过程,适应学生心理特点,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不断探索问题,深入学习,从而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下面,结合物理教学谈几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请各位同仁指教。
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于掌握知识
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自主性",使之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构建、主动创造,使学生不断地开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探究,也叫科学探究,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运用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进行物理“压强”概念教学时,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根据现象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的结论,学生接受知识较为被动。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种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大不一样。我们可以让每组同学带一块厚海绵,用木块、铁钉做一个实验小桌,发给学生每组一个大砝码,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格,然后按步骤进行操作。有些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
学生根据结果讨论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压的面积有关,进而引出压强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使得压强概念引入水到渠成,理解难度降低,便于学生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关 键 词】 化学;学法;教学;指导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是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如古人所说,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是将学生领进学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从而使学生既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还能学会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所以,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片面的将“教学”理解为“授课”,重“教”轻“学”,没有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那如何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地统一于教学中呢?这必须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完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比科学知识更具有相对的历史稳定性。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终身受用。科学方法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教学质量定能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教师要不适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学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重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习听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固然很高,但如果听课的方法不对,学习成绩斐然也不会很好。学生听课不单是用耳朵吸收教师传授的信息,也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靠耳听、脑想、手动来共同完成。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听:是听教师和同学发生的信息。不但听教师如何阐明观点,怎样理解教材,还要听同学们的发言,用他们的发言来帮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启发。想:也就是问为什么和是什么?化学中的概念规律有相似性,也有局限性,还有的必须有条件限制。老师讲解时要引导学生思考:①举正例,印证正确性,举反例说明局限性和条件性。②想与之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动:也就是做好笔记,不单是教师的板书,也包括对问题的阐述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还包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思维方法。同时,也要记下不懂的知识,以便课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眼、耳、手脑都必须高度协调统一于教师的教学指挥,必须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只有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听课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同时,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地钻研大纲和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的特点,力求将课讲得生动而有吸引力,听课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边听边思考。将外界的信息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并加以消化,并发挥瞬时记忆的作用。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一)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生中流传“物理难,化学繁,英语难得背,数学作业做不完,语文考试悬又悬”的顺口溜。其实,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充分说明化学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记忆的内容多。而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的不熟悉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实用的记忆方法。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如下的方法,实践证明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1. 理解记忆法。感性的记忆虽然使学生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但它是初始的记忆,只有将它升华到理性分析能力这一水平上才能获得长久、清晰、牢固的记忆。特别是对化学概念的记忆。
2. 歌诀记忆法。将识记的材料根据韵律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如常见的化合价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等。
3. 系统记忆法:对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用系统记忆法。
4. 对比记忆法:对于易错、易混的基本概念、原理现象等可以用对比记忆的方法。
5. 列表记忆法:如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用列表进行归纳、综合的方法。除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外,还应注意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环节的重要性。不能只注重上课而忽视其他环节,只有按上述的环节进行学习,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使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
(二)阅读和自学的方法
一位科学家曾经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因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应注意学习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抓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要求将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
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中心,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对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就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阅读有目的性,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读后找出归纳知识点、重难点,并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注意教材与课堂的配合,使其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的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印证,从而增强自学的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良好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小结知识规律的方法
小结是不断自我总结,将所学知识升华到另一高度的方法。学完一章或一个专题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规律的小结,把分散的知识归纳起来,形成共性、规律性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学习完氧气的知识后,可以指导学生归纳出如图1的知识。
通过若干的专题知识的小结,可以将知识连成网,这样既可以将知识条理化,又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思维。
总之,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既可以提高课堂的质量,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印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他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衷明华. 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之下,历史这门学科长期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 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结构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个人物是英雄,很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是落实的很不够。有的同学在学习中过于重视对知识个体的孤立、机械性记忆和理解,就事论事,割裂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融合性理解与应用,窒息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的迁移问题,甚至有人提出“为迁移而学习”的口号。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要重视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是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另外,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也非常重要。思维“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心向,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所以,在应用以上所列方法时也不要僵化,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理。
二、改善高中历史学习中的阅读、做题与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我。当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推广,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是十分迫切的课题。
阅读历史教科书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学会浏览教材。第二步,精读。就是对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逐句逐字地读,弄清楚段落大意、层次、重点、难点,并做好读书笔记。对某些或某个问题有疑问或有不同见解的作出标记,通过以同学、老师共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步,接受和整和信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教材提供的信息(包括引用的史料),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要在接受信息时分析这些信息,用它们做为论据,以做到史论结合。
现在一般历史考试卷包含的题型:客观题(选择题)、主观题(阅读材料题、政史结合、史地结合、政史地结合题)。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考察,同时更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讲述、训练各类历史题的一般解题能力,特别是分析比较能力(知识的横纵联系)、史论结合能力、系统条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的内容丰富,古今中外,人物事件,年代地点,纵横交错,为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此过程较复杂,要进行反复的训练,主要训练的练习有判断练习、推理练习、论证练习。同时,发散思维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它的思维过程具有开放性、扩展性。这些不但可以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线索,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把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改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做好准备,如发现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心理适应;心理健康
帮助中学生及时且恰当地调整心理状态、学习技术、学习态度等,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环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适应性,进而真正成才。
一、帮助中学生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的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若是缺乏良好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引导,很容易受到青春期不良心理的影响,降低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想要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高效合作。
学校方面非常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设立心理辅导室。首先以教学方式帮助中学生正确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正视这些青春期变化。教师可以在授课时正确引导中学生主动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过程,让中学生主动去适应这些青春期心理变化,学会正确处理因为心理变化而导致的问题。然后,通过一对一的近距离沟通帮助出了心理问题的学生作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让中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学生以健康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
家长方面则需要随时关注学生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改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态度,在给予学生父母般关爱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平等和充分的尊重。
二、帮助中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适应新情况
学习态度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的一种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以积极心态去适应新情况的重要前提,对于中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性也大有裨益。
1. 中学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比较容易获得这种端正的学习态度。学校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心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上进的信念,让学生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魄力,使学生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真执著的学习态度。
2. 教师充分发挥其作为 “人生导师”的作用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连贯性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解析初中课程知识与小学所学内容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学阶段的课程知识是小学所学知识的递进与升华。比如七年级数学课程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正是小学知识中“直线”的进一步深化。如此,先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认同感,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新课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 父母要做好学生的坚实后盾
学生取得成功时,父母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骄傲自满;学生面对挫折时,父母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教导他们再接再厉,以此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帮助中学生调整学习技术,适应新变化
培养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能,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适应性其实也是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提升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1. 改进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都与小学时期有所不同,学生需要改进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从心理到生理都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
初中低年级正是帮助学生度过学习适应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是低年级教师首当其冲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向小学的同行们了解小学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方式来正确把握引导方向,帮助学生在以往的基础上改进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还要能将小学、初中阶段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用课程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桥梁,使学生平稳过渡学习适应期,逐步改进并养成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
另外,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教师还要和家长们一起肩负起监督、提醒的责任,保证中学生能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
2. 改进学习方法
根据多方面研究发现,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有很大的正相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学习方法正确,能提高学习成绩。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还能为学生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过,学生自己对于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不足,教师的总结和指导作用至关重要。这也要求中学初级阶段的教师能够深入小学高年级课堂,就近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初入中学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学习适应性差的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教师们还可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了解学习适应性好的学生快速适应的原因。比如,他们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会自主预习和复习,会认真仔细做课堂笔记等。然后再将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在更多学生中推广和培养,从而提升学生总体的学习适应性。
四、帮助中学生了解学习环境,适应新环境
学习适应性包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学生能否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习适应性非常重要。在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教师肩负介绍和引导的作用,家长则有着辅助和支持的责任。
教师在授课时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交流沟通时平易近人,将极大程度地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抵触心理。家长积极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互动参与式的校园活动,能让孩子迅速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学生与新环境之间的隔阂感。
此外,中学生本人也需要明白“山不来就我,我就山”的道理。学校整体的学习环境是不会因为某一个学生个体而改变的,只有主动去认识和了解新环境,真正接受教师的引导和父母的辅助,才能对新环境中的物和人产生认同感,从而真正适应新环境,融入其中,最终成才。
参考文献: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法的重要性分析
素质教育也可以称之为全面教育。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能够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下社会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对于人才知识的要求极高,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一部分员工掌握的知识已经很难适应竞争的需要,迫切需要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员工,因此,为不被社会淘汰,为了在职位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一部分员工便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凸显。新课标实施后学生知识和分数的重要性降低,转而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为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最主要职责并非是教书,如何让学生获得高分,而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如何学。作为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单纯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科知识,而应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开启物理知识的宝库。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注重学生物理学科知识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习得必要的物理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其今后进入高校,以及社会工作继续学习提供了可能。因此,在现实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研究物理知识的习得与掌握,而应注重学生独立学习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培养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以为学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提供可能。
二、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培养与指导分析
独立的学习是学生在平时无教师、家长等督促下进行的独自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是高中学生物理有效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独立的物理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在课前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学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
1. 课前独立的学习
课前独立学习是学生在课程开始前便独立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对第二天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传授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找出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听课,对教师要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前独立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应用均具有一定意义。
2. 课上认真学习
上课认真学习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师的授课要求,思维能力全部集中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将教师在课上所讲内容最大程度地理解并吸纳。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地方,听课的认真程度往往与学生的学科成绩有很大相关性。上课认真学习不但对学生的学科知识具有一定作用,也对学生的听课方法以及思考能力具有一定培养与锻炼价值。
3. 课后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是在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按照一定复习方法对教师在课堂授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利用自身的一些知识对课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并有重点地识记一部分学科知识,以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去具体应用。教师授课结束后及时复习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以及更好地理解教师课上所讲知识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 言
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或者教学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快速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 初中数学教学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
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就是缺乏创造性思维,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但是当下我国初中生缺乏的正是这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仅仅是对知识进行单一方面的传授,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不能有启发性的教育学生,无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更多的学生由于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更加消极的学习态度,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成为了学习只为考试,只为成绩。更多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使用死记硬背的公式或者模仿的方法做答,关注的是答案的对错而不是是否开拓了思维,缺乏了自己的思想,使得学生创造性思维缺乏越来越严重。
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教师更应该要有耐心,人的思维要想改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够成功的。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而学生也要认真的听从教师的指导,坚持不懈的学习,杜绝半途而废的现象的发生。无论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学生来说,都要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轻言放弃,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2.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努力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再是只有教师自己一味地讲课授课,学生也需要融入到课堂中去,更加主动的探索知识,而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将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3.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半途而废
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一旦开始培养就要坚持到底,善始善终,而且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要在适当的时刻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创新思维。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
1.拥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再加以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2.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有成就感
教师应该适当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课堂氛围,创造一个幽默、愉快的教学氛围,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找现实中的某些相关例子生动的解释给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那么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中的相关思考、提出的问题等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说积极回答课堂问题,和教师主动交流,进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学习方法方面,要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放弃封闭式的学习方法,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达到锻炼创新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达到全面认识的要求,紧紧抓住创新的机会,在实际练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方法和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所以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合理的安排时间来指导学生,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比如说课堂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逐渐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记住教师教授的知识的同时复习自己忘记的知识点,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的同时寻找创新,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保证给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创新人格
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学习态度的端正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并且对小组内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然后在团体的努力下更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重视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等来达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36
长期以来,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他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文章的脉络、中心、线索,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答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溯源地的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书面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句子模仿、死搬硬套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识记基本知识后独立完成作业,答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中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章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②如何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根据要求作答。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我认为从初中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答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资助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语文,提出语文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阅读”“如何写话”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语文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因村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
关键词:英语;中学生;困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07-01
英语是中学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尽管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已普遍得到重视,然而,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英语教师的教学十分困难。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村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成为一个难点问题。因此,怎样消除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有兴趣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成绩,是我们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1.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困难,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1家庭因素。首先由于不少农村学生家庭比较贫困,对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学习用具如复读机的购置等无法实现;其次,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2社会因素。农村地区由于条件差,文化落后闭塞,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又加之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地冲击,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1.3学生自身的因素。由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来自于师资、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在英语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在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巩固和消化,消极被动,在学习中一旦碰到困难、遭遇失败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1.4时间因素。由于学生学习英语时间少,只能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课后不能用英语交流,难以形成学习和交流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从而导致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缺失。
1.5缺乏吃苦精神。学习的刻苦精神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转变时期,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支配,学习热情忽高忽低。这种学习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稳步提高。学习语言一定要常学常用,才能越学越好,所以英语学习也贵在坚持。但学生的情况往往相反,一遇到困难只想打退堂鼓。不愿意吃苦去努力学习.
1.6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1)音标不会拼读,单词不会读,记不住。(2)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帮助。(3)同学耻笑他们的发音,致使他们羞于张口读英语。(4)老师有事也缺乏足够的耐心。让学生 得到的批评多,关心少。(5)作业多了,老师让交作业,没办法,只有抄。就会越来越差抄袭的坏习惯,学习上就不思上进,贪图省力,得过且过,知难而退、抄袭作业是学习不进步、成绩倒退的主要原因。(6)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7)不善于总结归纳(8)不预习,也不及时的复习。
2.提高农村学生英语水平的措施
依据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可通过下面几种途经改进教学,逐步提高农村学生英语水平。
2.1消除心理障碍、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1.1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曰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师要给学生讲明白:掌握英语是当今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在各行业亟需英语方面的人才,英语也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的一项重要知识,个人在升学、就业中必须要学好英语。
2.1.2注重情感投入,把爱心献给学生。大部分农村学生孤独自卑、缺乏自信。教师若能给予更多的关爱,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则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当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在课堂上及时激励、表扬。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学英语时,教师要从"严"字上狠下功夫,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
2.3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2.3.1改变教学方法。新教法要求:教师要改变"以讲为主"的束缚,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课堂上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说、练,讲、说、练结合。还可采用歌曲、游戏、绕口令、故事、小幽默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此调动学生所有的感知器官,让他们的耳朵听英语、眼睛看英语、嘴里说英语、手上写英语,甚至要他们感觉英语。
2.3.2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很勤奋,但成绩总上不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农村学生"教师要在语音教学、学生单词记忆方法和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从"学会"达到"会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4抽出较多的时间对农村学生进行语音和拼写辅导。农村学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在记单词时,往往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英语字母与音素之间的联系,找出发音规律。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见到音标会读,见到单词就会拼,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2.5词汇超前教学是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措施。词汇是构成句子最基本的单位,是英语语言的基础;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若学生在课前已熟记生词并预习课文,为学新课扫清了生词障碍。在新授课上,教师不再花费时间来教生词,可以直接进行整体教学,这就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教师论文,提高,有效性,改变,学习方式,物理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培养,习惯,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99-02
初中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不断追求真理和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初中物理老师应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程序、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方面做的总体考虑。
1.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时我们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有时,还要经过一段过程,使学生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求自己想通,在学生感到自己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时.题样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生处于兴趣发展的高峰期,遇到新鲜的事物时总想探索其中奥秘,明白其原因。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发主动的爱上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形象的对比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保持物理学习兴趣。
2.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一般都会对实验操作感兴趣,教师要充分遵循学生希望亲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科学探究,做好物理实验,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想实验结果,然后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的实验猜想得到证实,让学生得到自豪感和满足感,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
3.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3.1 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重视。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对个别的不认真听讲且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教育,但是不能进行体罚。
3.2 物理课堂教学应在多样化教学手段作用之下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个别基础较差、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认真指导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会正确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3 物理课堂教学应当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物理课外辅导。在辅导时,应该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对学习方法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辅导,使这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也可使学生成立帮带小组,让学习较好的学习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补课,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更深一步的理解物理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努力认真的学习及时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营造民主氛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别,与学生交谈时不能高高在上,使学生感到遥不可及。给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机会,教学中,当学生与教师相处特别融洽时,学生学得就会很愉快,教师就会觉得教得很轻松;当学生不喜欢这个教师时,会影响整个班级,其成绩总比不上与教师融洽相处的那个班的学生好。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有效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通过探索钻研,找出最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物理教学办法,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学习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9.093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注重课堂教学,且学生习惯了工具性学习的学习思维。新的学习理念提出,学习回归生活,学习为了生活的理念,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化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个人生活能力。金融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对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及其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生活化意识,提高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使高中生的个人知识体系得到充实,且人素质得到提高。
1 金融知识概述
1.1 金融知识的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观念的提出,金融包含的领域越来越多。金融知识也分为众多领域。金融业是指以金融产品为商品的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与银行有关的共同经营的资金合作社,也属于金融行业,除工业企业发生的经济行为,其他发生与经济相关的行业都是金融业。高中学生作为已经具有一定社会性及生活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行为的群体,金融知识的学习对其生活有积极意义,且丰富了高中学生的金融知识,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高中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可根据自身爱好或生活需求或自我规划对将要学习的金融知识进行分类选取,难度的确定。高中学生多数未满18周岁,还不能进行所有的经济行为,故在金融知识的学习上也要有所选择。多数高中学生在进行金融知识的自我学习上时,学习内容定为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某领域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而非各个领域的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
1.2 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的学习课程量较初中学生多,且难度高。每个学生在其个人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高中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除了基本的金融知识学习方法,如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外,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提高自己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学习任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注重其基础知识的学习,再进行深入学习,金融知识的学习也要循序渐进,首先进行金融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对金融知识进行分类,确定自己要学习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并注重将金融知识运用在个人的生活中,如理财金融知识的学习可对个人生活费用合理规划,培养个人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金融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
2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
2.1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生活化是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将知识与生活融合,知识可以方便生活,生活可以促进学习,建立良好的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理念对于金融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任何知识的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是重点,金融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第一,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可激发自身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1]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生活中遇到的金融问题,接触到的金融知识进行思考,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解决生活中遇到金融问题,学生会自行搜索相关金融知识,使得对金融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第二,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金融知识的运用能力。当今社会,金融诈骗现象频发,学习生活化可使高中学生在遇到金融诈骗时,能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分析该骗局的真实性,避免自身受到欺骗。将金融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对金融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提高了高中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原则
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可使高中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金融知识,将生活化学习理念运用得更好。第一是生活性原则,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适应传统教学方式的情况下,生活化自主学习注重的不只是类似课堂教学的死板教学方法,更是注重将已有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中,或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2]第二是生活主体性原则,在高中生金融知识的自主学习上,可在家中进行网课的自我学习。生活主体性原则,指的是自身就是生活的主体,要进行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故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自己所用。要注重金融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生活主体意识,自主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加学习金融知识的投入程度。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学习方法
3.1 学习金融知识观念生活化
高中生学习金融知识生活化首先要做到的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注重学习的生活化,而不是还是以保守的学习理念,死记硬背,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来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高中学生在制定个人学习目标时,要客观合理地进行制定,注重知识使用性,而不是过于注重知识的结构本身,提高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保险的基础知识时,对于保险的基本要素进行学习时,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忆当车出现事故的时候,现场处理情况的过程,再对保险知识进行学习,就会加深学习的印像,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处理现场每一步骤的意义。做到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时,高中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则会知道解决办法和解决流程。培养了学生独自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杜绝学习工具性的理念,培养学习所用性的理念,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效率。
3.2 学习资源生活化
新的学习观念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切行为活动及可以使用的物质或精神资料和素材都是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容来源,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本体。传统学习模式下,学生主要从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课堂上的学习资源是教材和老师的语言简述和肢体表达,资源过于局限,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感也不好开发。[3]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可以利用生活资源增加学习趣味,扩大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观看财经频道,听金融专题讲座,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电视传媒属于新的学习方式,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吸收知识。也可以通过听金融新闻,了解金融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范围,可以让学生知道所学的金融知识会被应用在哪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的使用性。生活中会有很多能带给高中学生金融知识学习的灵感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高中学生学习资源的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金融知R的范围,也使金融知识与学生更好地融合。
3.3 学习过程生活化
学习过程生活化是指学生不仅要在思维上提高生活化的认识,在行动上也要做到学习过程生活化,而不是让该种观念流于形式。高中生在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上,可借助生活中的多种资源。以生活化学习的心态,在生活中感受并观察发现任何与所学金融知识相关的信息和事件。[4]除了通过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接触了解生活中具体的金融事务,在接触的过程中结合所学金融知识将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相结合,进行思考和分析,扩大自己学习的知识面。如在学习银行汇款单的内容时,可去银行亲自进行一次汇款操作,在汇款填汇款单时,仔细观察汇款单上每个部分及每个部分要求填写的内容,完成汇款操作。通过在生活中的真实汇款,使银行汇款单内容的学习真实化、实用化,让学生在结合自身体验的同时完成了金融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的生活化是生活化学习的重点,可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3.4 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学习金融知识时,可首先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融知识,注重金融知识内容的生活化。高中学生抱着生活中接触到的,生活所需的心态来学习可提高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知识的学习上除去那些生活中暂时接触不到的领域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成长来不断进行金融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金融知识体系。[5]如在高中时期,学生接触到的金融业务可能有银行和保险等,但理财和基金接触、信托及租赁接触得较少。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先进行银行和保险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注重金融知识学习过程的生活化,提高生活化学习的效果。
3.5 学习生活化的运用
学习生活化的运用指的是高中学生要注重将已经学完的金融知识在生活中进行使用的观念。是在学习后的运用环节注重生活化,而不是将所学的学完只是以概念的形式记在脑中,在生活中不注重运用。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而不注重知识的使用性。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意义。高中学生要注重学习生活化的运用,在进行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的时候观察和分析,凡是与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有关的,都要加入自身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做到举一反三。[6]提高高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高中在学习过银行汇款业务流程的基本知识后,在去银行办理汇款业务时就可以不向工作人员询问,而是直接利用所学知识,按汇款流程进行操作,完成汇款操作。
4 结 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的分析,得出金融知识生活化的学习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扩大高中生的知识面,提高高中生的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高中金融知识的学习上在遵从生活性和主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得出高中金融知识学习生活化要做到理念上、学习目标上、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等方面的生活化,实现金融知识学习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董会悦.中学地理教育生活化初探[J].学周刊,2016(13):111-113.
[2]刘海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3):118-121.
[3]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60-61.
[4]傅王倩,莫琳琳,肖非.从“知识学习”走向“完满生活”――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变迁[J].中国特殊教育,2016(6):32-37.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策略;初中生;英语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自愿自觉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是行为、环境、个体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原有小学阶段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现在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等因素对其英语自主学习影响明显且巨大。其中,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上“眼高手低”,他们虽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但学习自控性较差,计划性不强,仍然维持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顺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克服其原有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的惯性影响,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培育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生主体策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定位
初中学生受小学阶段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易产生依赖性,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向教师求助,教师也不遗余力地帮助。这样无意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本身也不自觉地保持了学生的依赖性。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从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培训者。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不再单纯地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而应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其中,积极引导,让他们自己在思考、发言、讨论等亲身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将新学的知识掌握了,而且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提升。
二、激励机制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式的背景知识,有趣的课堂游戏,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寓乐于学,变“厌学”为“乐学”,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要发现“亮点”,及时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多肯定、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不致让他们觉得英语学习过难而望而却步。
三、习惯养成策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也才能“事半功倍”。针对初中学生“眼高手低”的实际,以及原有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的惯性影响,在教学实践中,一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策略的运用则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二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三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各环节,诸如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计划制定、时间规划等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四要牢记“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
只有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一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二要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三要创设问题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心理的安全”“心理的自由”的环境,并以此克服性格内向的特点,培养善于表达、开朗的性格,促其养成积极的合作学习。
五、器物运用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逐步建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多媒体教学、微信、QQ、E-mail等形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以适应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例如,多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三个一”(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张嘴巴)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在脱离语言环境和背景的非真实性教学情景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图片、影音资料和语言素材等的展示,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达到自主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