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园欺凌的意见

校园欺凌的意见

时间:2023-06-04 10:5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欺凌的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园欺凌的意见

第1篇

【关键词】校园欺凌 教育惩戒 司法介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但给受害方身心带来巨大创伤,从施暴方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影响自身健康发展,危及社会。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也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和学校教育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治。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我国τ谥行生欺凌和暴力积极防治的态度,同时,抓住我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着力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相关主体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

明确了国家对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积极防治态度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是各国都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国家持明确的反对态度。长期以来,对于中小学生的欺凌和暴力行为,在教育和司法实践中多是以加强教育、赔礼道歉、经济赔偿了结。基于未成年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在对他们的欺凌和暴力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要强调保护,这是必须的,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但必须明确保护并非不处理、不惩戒、不追究法律责任。一方面,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有在中小学生中树立“欺凌和暴力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才能引导其正确判断、不参与、制止发生在身边的欺凌、暴力现象,从根本上消解欺凌与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对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多地应体现在惩戒与追究法律责任与成年人的差异性、程序正当性、保密、犯罪记录封存等方面,以促进其积极改过和回归社会。

《意见》强调要“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明确指出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社会各方主体的义务与法律责任,明确了国家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坚决反对态度,从而为各级政府、司法、教育等领域积极应对和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国家立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随着未来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化,需要通过针对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专门立法,进一步明确公、检、法机关,各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学校,父母及监护人在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中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促进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的法治化。

确立了强制性“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与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是通过对失范行为施予否定性制裁,从而避免失范行为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产生和巩固的一种教育措施或手段。英、美、德、日、韩、新等世界教育发达的国家,都通过立法确立了学校的教育惩戒权,并明确规定了学校采取的教育惩戒的具体形式、所遵循的原则、正当程序等。对学生来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国教育立法并未明确规定教育惩戒,只规定学校有“处分”学生的权力。这种立法模式造成当下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困境,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批评学生,对学生的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无能为力,“请家长”成为各中小学校最常用、“最有效”的无奈之举。针对学校实施教育惩戒这一薄弱环节,《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正式提出“教育惩戒”的概念,并强调“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这对于指导中小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强化学校规则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意见》对教育惩戒的明晰,也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行动,制定有关教育惩戒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规定惩戒的法定形式以及惩戒权行使的主体、条件、程序、惩戒的原则和要求、惩戒的监督、违法惩戒损害的责任与救济,保证学校与教师积极履行职责,合法合理进行惩戒,维护学生权利。

专门学校是为那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性、不适合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提供特殊教育的机构,其责任之重大在于它承担了普通教育不能胜任的职能──挽救失足青少年,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在普通应试教育无法针对性地矫治问题学生的情况下,社会需要专门的教育来挽救这些失足青少年。《意见》强调了学校可以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实施“转入专门学校就读”的惩戒方式,既是对学校教育惩戒形式的具体化,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护,也为专门学校学生入学制度改革指出了方向。未来应对我国专门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发展和建立现代专门学校制度。在学生入学上,确立由特定机构决定的强制性;在学校教育内容、师资以及学校评价上,要将学校的矫治教育与心理疏导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及考量标准,使专门学校适应不良行为矫治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专门学校的教育矫治功能。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能缺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中的指定辩护、附条件不、犯罪记录封存等规定彰显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理念,但不能回避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标准。欺凌和暴力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依法追究,绝不能以保护为名放纵犯罪。惟有如此,才能教育广大未成年学生确立明确、清晰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公、检、法机关不能缺位。

《意见》要求“各级公安、检察、审判机关要依法办理学生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并“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有利于指导司法机关深刻领会国家的“不容忍”政策,采取积极行动,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除了严格依法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还要采取措施通过国家威慑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针对我国基层中小学校在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的排查过程中面临的执法权限的问题,建议建立校园警察制度,一方面配合学校进行管制刀具、危险品以及排查,另一方面,及时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处理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暴力事件。

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惯用暴力的家庭、冷暴力家庭、溺爱家庭、放任不管家庭。家庭是未成年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学习源和发生源,家庭对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越轨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不能只局限在校园内,也必须强调和明确父母的义务。同时,对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处理,不能只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还要追究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失职的相关法律责任。须明确国家对监护人监管失职的追责权,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应该厘清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责任,督促监护人履行自己的监护权。

《意见》一方面为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指明了预防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中应有的行为范式;另一方面强调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使社会充分认识到,父母有法定义务让孩子掌握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认知与态度。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紧密相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我国虽然颁行过不少相关的家庭教育政策法规性文件,却没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门法律。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治建设,促进国家对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保障家庭教育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参考文献】

第2篇

日前,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可谓频发。校园内的暴力和欺凌问题经常见诸网络、报端等媒体,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成以上。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从公开报道的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3成。而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往往因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护,加之一些执法部门错误理解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和稀泥般地理解为“等于不处罚”,造成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简单教育了事,最后不了了之,而其O护人也顶多担负一些民事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置结果,造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短视的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们。

此次9部门联合综合整治校园暴力问题,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提出予以收容教养等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坚决依法惩处。上述措施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了惩戒力度,建立起责任制,改变了过往对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未成年人“宽大无边”的不当处理方式,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未成年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彰显了整治校园暴力的力度与决心。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更是法治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习氛围,而且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法律认识,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最终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施暴者及其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畏惧,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

第3篇

关键词:监管;疏导;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欺凌过程蕴藏着复杂的互动状态,不仅会对被欺凌者身体带来严重损害,同时亦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其人格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园欺凌事件愈演愈烈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成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世界各国防止校园欺凌的措施

校园欺凌并非某一个国家的个例,在全球范围内均有所报道,而针对校园欺凌的防治措施,各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将着重选取以下几个国家作为代表,对其具体举措展开分析。(1)挪威。积极鼓励学校对校园内发生的欺凌行为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干预,例如制定课堂规划对欺凌者行为予以限制,同时组建多元化的社会团体对欺凌者、受害者提供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服务。(2)澳大利亚。构建由政府支持的组织及网站,例如“反欺凌网络组织”、“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等帮助学校全面了解欺凌现象并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促使师生能够站在社会正义的视角来正确认识欺凌,以解决此类问题。(3)以色列。要求所有学校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增加校园警力不间断巡视校园各个角落、叮嘱孩子父母接送、在课间休息时安排更多教师于走廊中来回走动。(4)美国。在学年开始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促使其掌握处理校园欺凌的手段及举措,同时对学生开展预防性教育,将校园规章制度明确告知[1]。(5)日本。增加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及护理员数量,允S学校对存在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强制停课等。

通过对上述国家防止校园欺凌措施进行分析可知,强化监管成为防止措施的核心内容,对于我国校园欺凌的解决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

二、监管与疏导并施具体举措

借鉴国外成果可知,强化校园监管成为最为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本文结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指出,对校园欺凌的防止不应一味强调强化监管,而是需要借鉴大禹治水的思想,即:堵不如疏,将监管与疏导有机结合。一方面出台权威性更高的指导政策,例如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为校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权威指导,坚持教育预防、依法惩戒、综合治理等原则来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再次发生[2]。在校园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品的管理制度、重点巡视制度。对于校园事件屡屡发生或者是上述制度内容落实不彻底的校园机构,应追究直接责任人的主体责任,从思想上敲响警钟,使得防止校园欺凌的警钟长鸣。对于存在校园欺凌记录且屡教不改、多次发生欺凌行为的学生,应将其记录在案,必要时应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对其日常行为予以部分强制性限制,促使其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行为。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的学生,校园决不能姑息,应严格按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权威性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惩处,如有必要可采取收容教养或者是给予行政、刑事处罚的手段震慑其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开展积极的疏导工作。首先,孩子家长应清醒的意识到该阶段为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必经阶段,也是最宝贵的时期,所以需要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予其必要的亲情抚慰,提高二者之间的互动频率来辅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及法律思维,提高道德水平。另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根本途径,所以家长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尚需要从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开展家风建设,强化对于孩子的管理,特别是强调切忌欺凌弱小,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其次,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除了教授其学习知识外还需要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尤其是及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动态,利用专业性的心理测试工具来评估学生心理发育现状,及时给予其心理矫正,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应积极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处理机制,力争做到关注每个孩子不同寻常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部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发生后自身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对其今后成长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使得教育真真正正的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第三,社会应提高重视程度,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本职工作:(1)净化文化市场,肃清存在的不良之风,促使全社会努力维护良好的公序良俗,以清正之气熏陶孩子纯洁的心灵,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2)积极组建保护救助中心,对受到欺凌的学生提供专业性帮助。而对于欺凌者则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教育、感化、挽救”、“慎捕慎诉少监禁”等原则,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全面掌握欺凌行为发生的根源之所在,继而引导学生将其彻底宣泄出来,继而摆正心态,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3]。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热点议题,虽然欺凌事件数量不高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既往国外采取的各种防治措施多以监管为主,通过强化监管手段来预防并及时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将其扼杀于摇篮之内。然而,处于此成长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严厉的监管并不能够收获理想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本文从监管与疏导并施的视角对防止校园欺凌的举措加以分析并认定,该手段有助于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希望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荣鹏,方海涛.美国校园欺凌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借鉴――以2010年《新泽西州反欺凌法》为研究视角[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15(06):55-59+101.

第4篇

校园本是教书育人之所,本应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乐园,但近年来的“校园霸凌”事件却给乐园蒙上了阴霾。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1古人见一叶落而知秋凉,我看校园欺凌乃因正义缺失。种种校园欺凌因为施害者受害者均为校园学生而备受关注,让人甚为不安、愤怒,令人十分担心、忧虑。其实,校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都是社会的问题,都是正义缺失的结果和发酵。

正义第一缺:人不可犯。

中国人是在同自然同他人斗争中生存发展的,但中国文化一直强调“爱人”,强调尊重人,不爱人不尊重人向来受到批判: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都被认为是不仁的;不爱人的君王、当政者大多没有逃掉口诛笔伐,如夏桀、商纣、周幽。一些人心中没有“人不可犯”的认识和自律,有意无意伤害而不反省约束,在侮辱和伤害中时起时伏。我们的公益广告、家庭教育、社会风气,都应当将“人不可犯”作为一个律条,让孩子面对他人时有敬畏,有约束,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正义第二缺:权不可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社会在艰难中曲折进步。中国文化对于权力有准确丰富的解释和限制。近几年党强调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是继往,更是与世界接轨。权力是为正确做事而设的。但在一些人心里,权力成了限制他人,为自己谋利的私器。这种观念已经蔓延到了学生身上。执政者、教育者、裁判者心中有“权不可滥”的正义,风气中、行政中、司法中有滥用权力即被处罚的认识和行动,校园欺凌就会失去生长的臭水恶土。

正义第三缺:弱不可贱。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伦常:强调让弱者有尊严受保护,而不是弱肉强食;强调强者仁慈有德,而不是强者为王为霸。一些人在某些方面比他人强一些,便缺少对弱者的“同仁”之心、同类之谊,有意无意贱视弱者,损害、践踏弱者,有一种强者通吃的错误观念和残忍行为。我们应在观念上、宣传上、行动上对强者的责任和约束多做思考规划,多做实事,形成强者是社会绿色发可持续发展动力的风气和态势,让强者在自我实现自我突破奉献他人造福社会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意义,而不是深陷欺凌中不可自拔。

诚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一定完全是加害者的过错,但是《剑来》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都应该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当出剑向更强处。”欺凌弱者决不是实力的体现,而是懦夫的行为。

用技术经济的手段来发展我们的社会,以“人不可犯”“权不可滥”“弱不可贱”的正义来和谐温馨我们的社会,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强大的快乐;才会有一个正义普照的社会。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2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16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的确,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刚一个多月,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各方面认真消化落实。校园欺凌,决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目前可以说,事件的有效预防,事件发生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件发生后的惩戒和科学教育,都还十分缺乏。学校及 整个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亟待在深层认知上提高。

校园欺凌事件中,对受害者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打量的命题。显见的自然是受欺凌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受欺凌者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容易被忽视的是,受害者还包括那些施暴者以及看起来与事件不直接相关的学生。规则和秩序对于社会组织的构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与秩序,施暴者会变本加厉,本无意施暴的人也可能最终滑向另一端。换言之,校园欺凌事件 中,其实没有旁观者,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每个人都会成为秩序构建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尤其是学校努力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格养成。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尤其是纠正部分孩子“欺凌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事中及时处理,不让欺凌和暴力现象躲过各方视线;事后对施暴者进行必要的干预、惩戒和教育,促其行为转化。同时,要用心开展超越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人文教育,开展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的教 育。

校园欺凌事件之所以成为频发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有其复杂的成因,干预的尺度也不易把握。这就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承担起预防校园欺凌的责任。

一方面,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干预任何欺凌和暴力行为,尤其不能纵容甚至包庇。另一方面,应该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人为出发点,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教育方向,给施暴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止“贴标签”的行为。同时,当事方的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方式,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给受害 者带来二次伤害。

教育的实质,就是用心灵影响心灵。老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从内心深处尊重彼此、珍 视彼此,校园才会真正成为被美好和希望浸润的地方。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3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有:一、索要钱物,不给就威逼利诱。二、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四、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有:山东省兰陵县的8名中学女生对一位初一女生进行群殴,她们效仿网络中的打人视频,将打人过程拍摄下来并上传网络。南京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钱物,拒绝后遭到殴打,后被拉至厕所并被强迫吸食大便。还用手机拍下殴打和侮辱他的过程并发送给其他学生。这些同学的举动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的心灵已被扭曲,良知已被埋没,完全跨过了道德的底线,人人闻之而唾骂。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如不及时反省及改正,难免会误入歧途。对“受害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同学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所以,受“欺凌”的同学应该坚强勇敢,当受到欺凌时报告学校,让学校来处理。告诉家长,让家长来处理。使“欺凌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改掉自己的过错。

我们学校,有关心和关爱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有乐于奉献爱心的同学,为有困难的同学送来温暖。不过“欺凌事件”也时有发生,多数已被学校的老师及时阻止和教育,事件的性质才没有被恶化。上周举行了“杜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的师生签名仪式,希望这个仪式能换来我们学校的平安祥和;同学之间互爱互助,团结一致;每个人都享受公平公正,实现人人平等,让我们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自己这朵开得灿烂,也要让周围的花朵开得鲜艳,相互衬托,才能构成最美的风景。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4在和谐的学校中,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探讨问题。操场边,远远地便听见琅琅书声,在刹那间构成一曲美妙和谐的乐曲,一切似乎是那么美好,温柔的阳光“似乎”洒落在每个人身上,快乐“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这美妙的乐曲中仍有一些烦人的噪音扰乱众人,影响众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惧,使之恐慌,在社会日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欺凌却不再是偶尔划过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团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烧着,悄悄地、可怕地蔓延着,愈来愈旺盛,难以制止。

那么,本该宁静和谐的校园,为何屡次发生这些悲剧,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等联系在一起?校园暴力话题异常沉重,面对校园暴力,学生不知所措,家长教育者束手无策。

诚然,校园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归根结底,只有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在浓浓的关爱中成长。极端宠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正是这种过于极端的个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惟我独尊的畸形心态,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的偏狭性格。一旦他人不能满足自身利益,就立刻采取一些过分的行为进行报复,给予他人所谓的“惩罚”。其中就不乏通过伤害对方身体或者性命来发泄自身愤怒的残忍的“江湖仇杀行为”。

再者,学校教育惩戒功能逐渐丧失,在当前不尽合理的义务教育法规的限制之下,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处分一个学生。惩戒功能的丧失,助长了极端心理的自由萌发,暴力者变得无知,无所畏惧。其次,学校的弱势也导致老师处理纷争的权威地位下降,对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纯粹讲道理感化是无用的,但老师们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们很为难。导致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团体的力量才能解除心头恨。

值的注意的是,当下愈来愈多的网络游戏出现在应用市场,这其中难免会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层面的问题。在虚拟世界特定形象当中,玩家感受到虚拟的暴力加以施用于现实,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响甚至被左右,盲目跟从,最后酿成不可避免的惨剧。

因此,青春年少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秩序观,培养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发大祸端。学会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学会换位思考,改变极端思想,以礼待人,以情相知。

校园需要阳光,让阳光为“苍白”的心灵注入生机、希望,谱写一首属于青春的和谐曲,让我们丢弃欺凌,在阳光下快乐前行。

关于校园霸凌的议论文5在世界各地的国家,不时有校园欺凌上演。残忍的手段,心灵的扭曲,内心的阴暗,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暴者,甚至是协助施暴者的人,冷眼旁观的人,都给这个世界抹上一笔浓重的黑色,令人触目惊心。不同的人面对这样的事,有不一样的看法与思考,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而我认为:应对校园欺凌零容忍,莫让校园欺凌成为青春的一道疤。

校园欺凌面前,是深不可测的黑暗,使伤痛灵魂的悲怆。

校外胡同,卫生间,甚至是学校内,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角落,却在上演着一幕幕可怖的画面。辱骂鸥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那些在老师面前装好学的人,背后才露出狰狞的面容。他们为了满足自己,去践踏别人尊严。在日本校园欺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人说,电影里主角受摧残成为杀人狂是特例,现实中太夸张,但是那个电影《白昼之雨>却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心,曾经是个明媚少年的森田,却遇到霸凌,受尽欺侮,作为他昔日好友的冈田,却因为想求得自保而加入作恶的行列,好友的背叛比暴力更残酷,摇曳的火光快要熄灭,弱者逐渐被黑暗吞暴者,令校园欺凌延续,光芒还未到来,跪在地上的人还在苦苦衷嚎,旁观的人在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的内疚和担心成为欺凌者另一个对象而感到惶恐的两难地办苦苦挣扎,尼采曾言:善恶的彼岸并不遥远,与恶兽搏斗的人亦可成为恶兽,“你还觉得这是件小事吗?校园欺凌,践踏的是肉体,摧残的是心灵,扭曲的更是他今生的人生道路。

米脂县砍人案并不陌生,但想起来依旧会毛骨悚然,7人死亡,19人受伤,创造这个让人不寒而的数字的赵泽伟。13年漫长的时光,不仅还没有抚平一个少年被欺负的创伤,还使他酝酿出一个惨绝人寰的悲剧。然而在他扭曲的心灵背后,校园欺凌的背后到底隐藏什么?

校园欺凌的背后,是父母的漠不关心,是给学校敲响的警钟。

欺凌不只有硬暴力,还有“软暴力”和“冷暴力”。从小到大,我们见过的欺凌并不少,难道这些和父母,学校就没有关联吗?从你对孩子不屑一顾,甚至恶语相向开始,从你对孩子拳脚相向,甚至扇耳光开始,当你的孩子在学校欺负别人时,你没有在他上面看到你丑恶的缩影吗?从你对孩子的反常视而不见,不坦诚交心的时时候,你有后悔吗?每每传出暴力视频,在网络发责难后,学校才被迫跟进和重视,这难道不该反思吗?学校在忙着封锁消息,怕损学校名誉时,有想过受害者家庭的痛楚吗?一所学校几百人,却没人注意某个角落吗,没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却感受到人间炼狱的痛苦,这不正是学校教育的缺失吗?校园欺凌,折磨着家庭,反思的学校,却至今仍在亟待解决。

面对校园欺凌,依然有可解之策。

古人云:冲动是魔鬼莫要让孩子复仇的情绪成为犯罪的导火索。诚然,当今社会针对校园暴力有确切法律规定和教育,但我认为,应让他们从心底里存有温暧,对生命的遵重,对阳光的热爱,那么面对矛盾和冲突情绪失控时,便能以爱心去理解,去释怀,让冲动的魔鬼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欺凌行为;德育有效性

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我国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我国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有效性,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能进行良好的引导。本文从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对德育在初中生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同时,相比小学,初中阶段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学校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将导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生扭曲,甚至养成语言和行为暴力的习惯。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会对同学有一些欺凌行为,对同学的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我们在加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的有效性,确保初中生能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德素养。

一、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却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同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克己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连,也与学校忽视德育实效性有重要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良好的行为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育的培养,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展潮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二、初中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

经调查发现,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当中,双方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其思想状态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据有效调查显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学生,更习惯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触这些事件的学生却拥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时,女生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尽管拥有积极的态度,但在事实面前,这些学生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来制止。这充分说明学生消极对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较大。其次,较大的情绪波动[2]。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自身又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思想和情绪变化会很大,在面对某种逼迫的情形时,很容易因激动的情形造成行为失控。

2.行为习惯不良。

在最初发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时,由于被欺凌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教师对这方面问题预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为实施者会避免被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尽管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受到惩罚,同时,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也会更加害怕自己,这种现象将导致他们欲望膨胀,会继续实施欺凌行为,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良行为的恶习。言语欺凌是整个欺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表现,言语中的欺凌最初都不会受到欺凌事件双方的重视[3]。这样一来,实施欺凌行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过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胀,同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被家长或教师进行严格的惩罚,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如殴打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二)学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

新时期,初中学校在进行正常学习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初级中学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有效监管隐蔽地点。在对多起初中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事件普遍发生在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很少出入的隐蔽场所,而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些位置设置监控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巡逻监视。不严格的监管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学校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4]。近年来,多起初中欺凌行为存在二度伤害发生,这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掌握了相关事件的情况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为实施者再次更严重地实施欺凌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师不希望事情扩大影响自己事业等。

2.德育体制存在缺陷。

在总结欺凌行为的具体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德育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来有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学生成绩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其次,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基础上,我国初中教学开始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比例,但却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一味地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发挥德育的有效性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确立。

三、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证自身的行为同自身信仰的准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判断和处理恶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和行为面对明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实施欺凌行为的欲望。

(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首先,教师在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道德发展进行严格的遵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对道德考验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这样一来,未来在面对多种诱惑时,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是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有效对策。

(三)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初中学校在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应构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是基础。在民主精神下,保证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学校方面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应在严格控制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享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去维护它,从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例如,在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比赛当中,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对生活也就更加热爱,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其次,转变德育观念。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应积极转变这一观念,实施文化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时期我国初级中学可以通过完善德育教学体制,转变传统的教师考核标准,增加德育教学效果评估,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视。尽管我国始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对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所忽视。因此,在新时期中,我国初级中学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张高宾.现实治疗团体对受霸凌青少年忧郁之辅导效果:以台湾某初中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学校德育矛盾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5所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名单[J].浙江教育科学,2008(1):59-64.

[5]徐永胜,张克新.传承与创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4):23-45.

[6]凌绍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报告[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2):1-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目录[J].浙江教育科学,2013(1):53-59.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欺凌;青少年;身心健康

“欺凌”(buylling)指“恃强力弱、以多欺寡及持续性的伤害他人的行为”。随着网络以其独特的匿名性、便捷性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Cyberbullying)开始滋生,同时由于全球互联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交网站使用的增多,网络欺凌开始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很多国家都发生青少年“欺凌性自杀”的悲剧。网络的跨国界性、传播手段多样性、匿名性、传播迅速性都导致欺凌行为影响范围更广、监控干预更难[1]。

青少年是网络欺凌的主要对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和干预是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难题。本文将主要论述青少年网络欺凌的有关方面,以期为学校和家长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分析网络欺凌的主客体人格特征、卷入网络欺凌的动机;(2)总结网络欺凌卷入者的情绪行为特点;(3)论述网络欺凌的后果,认知情绪方面和行为方面。

1、网络欺凌的动机

为了找到青少年发出网络欺凌行为的原因,我们首先分析网络欺凌主客体的特点。(1)网络欺凌发出者: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在社交中的合作性较低,在同伴群体中不受欢迎,经常会与他人意见相左,在同伴群体中遭到忽视或者排挤,个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而转向在网络中进行宣泄;人格特质方面,他们性格较为内向,自我中心倾向较高,易激惹、冲动性较强。内向的性格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较多的情绪压抑,进而转向在网络中进行发泄。高自我中心倾向使得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法体会别人经受网络欺凌的痛苦。易激惹、冲动性较强使得他们更容易发出不适合的行为。(2)对被欺凌的孩子的普遍特征进行分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他们易受排挤,喜欢独处。人格特质上,他们内向和胆小、没有主见。

对网络欺凌卷入者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到,网络欺凌个体人际交往不良,性格内向,较容易产生情绪压抑的状态。结合已有文献,总结出青少年发出“网络欺凌”的动机:(1)打击报复。网络的特殊情境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力量反抗的个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个体转向网络反抗;(2)发泄情绪,缓解压力。很多网络欺凌的发出者与受害者并不认识,网络欺凌发出者的目的并不是伤害别人,而是通过伤害别人或者看到别人被伤害的痛苦而发泄自己的情绪;(3)出于好奇。青少年探索世界的欲望较成人更加强烈,好奇心更重,同时缺乏对行为后果的正确评估。

以上讨论提醒我们,学校和家长需要对社交不良个体和内向冲动性人格的个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为了避免青少年由于好奇而发出网络欺凌行为,学校和家长要适当引导。

2、网络欺凌卷入者的特点

卷入网络欺凌的青少年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上网时间延长,且倾向于隐藏自己的上网行为;(2)对网络方面的事情更加关注,对其他事情关注度明显降低;(3)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中,易激惹,有回避社交的倾向。学校和家长可从以上几点出发,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来甄别网络欺凌卷入者。当青少年的行为符合以上特点时,家长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甄别,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青少年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3、网络欺凌的后果

网络欺凌对青少年认知、情绪、、行为的影响是深远且难以消除的。网络欺凌“反复性”的特点使得被欺凌者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中,者将改变被欺凌者的认知,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欺凌会导致青少年长期的心理伤害,包括丧失自信、沮丧、脾气暴躁、学业成绩下降、逃学,有时还会引发校园暴力或导致自杀。不少欺凌卷入者受到心理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

3.1认知情绪方面

首先,自尊降低,负性情绪增多。网络欺凌对被试的自我评价和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被欺凌者由于受到各种欺凌而产生沮丧、愤怒、压抑等负性情绪,造成自尊水平不断降低。其次,缺乏人际信任,导致社交回避。网络欺凌给青少年造成的伤害具有不易消退的性质[3]。网络欺凌的文字内容一般都是永存的,被欺凌者在害怕或者愤怒的时候更容易翻看这些内容,从而一再体验负性情绪,这无疑会加重个体的身心失调的状况。被欺凌者也会因此对周围人充满戒备,造成人际信任的缺失。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社交回避。

3.2行为方面

首先,倾向。有研究表明,遭受网络欺凌的青少年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合的应对方式,如离家出走、考试作弊、酗酒、吸毒等,还有一些网络欺凌者观看或者传播及视频,窃取和泄露他人隐私,网络道德丧失严重。有实验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与网络欺凌行为显著相关[4]。其次,自杀行为。无论是欺凌发出者还是被欺凌者,在自杀意图、自杀尝试和成功自杀者的比例都有所增加。不仅无论是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都会增加欺凌卷入者的自杀意念[5]。

本文从网络欺凌卷入者的认知、情绪、行为方面说明网络欺凌的危害,希望学校和家长能有针对性的对网络欺凌卷入者进行心理疏导。

本文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我国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论述,希望能为网络欺凌现象的防范、网络欺凌卷入者的及时甄别、网络欺凌卷入者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反网络欺凌的针对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静.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与防范对策,中国青年研究[J].2009(8).

[2]Nancy Willard.Cyberbullying and Cyberthreats: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Online Social Aggression,Threats and Distress[M].Champaign,IL:Research Press,2007.)

[3]Shaheen Shariff;Dianne L.Hoff(2007)Cyber bullying:Clarifying Legal Boundariesfor School Supervision in Cyberspa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 Criminology.Vol 1 Issue 1 January.

第7篇

一、督导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园)。

二、督导时间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三、督导内容

(一)开学条件保障

1.组织师生返校情况。教职员工是否及时到岗,学生是否是按时返校。

2.落实资助政策情况。是否积极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是否出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开学收费是否规范。

3.课程开设情况。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是否在起始年级全覆盖使用,小学科学一年级、小学书法是否开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选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在开课前将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是否按要求设计课程表。

4.后勤保障情况。学校网络、多媒体设备、教学终端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是否经过建修维护,饮食、住宿、水电暖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

5.开学主题教育活动情况。是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7年修订)》,做到上墙、入屏,并开展“三爱”和“三节”教育活动以及安全防范主题教育活动。

(二)安全管理到位

6.校舍隐患排查情况。是否组织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整改,并实行台账化管理。

7.食品饮水安全与卫生防疫管理情况。是否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饮用水是否经过水质检测。

8.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是否制定管理制度,是否加强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

9.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是否落实学校“三防”建设,是否抓好重点领域治理(防溺水、防踩踏、防火等),是否防范非法入侵校园,是否加强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是否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和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情况

是否按照进度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是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测评,是否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落实。

四、人员安排

本次督导由联系片区领导带领各联系学校干部组成督导组,深入各联系学校进行开学工作督导。

五、工作要求

1.规范督导流程。督导组要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检查、座谈访问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束后各片区督查组要认真填写《xx县2017年学校秋季开学督查表》(见附件),并按照基本情况、亮点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的格式汇总,于9月4日(星期一)上午12:00前交督导室。

2.严肃工作纪律。各校及督导组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树立良好教育形象。

第8篇

小M是全能小公主,多才多艺。

小A是电视小明星,美丽耀眼。

小M一年级以前都是在纽约,她开朗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语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小A二年级才从本地学校转来,是小M领着她熟悉了学校的一切。在她英文还讲得磕磕巴巴的时候,小M常常帮她当翻译。而小M生病时,小A会一直陪着她、去家里探望她。

这一年,小M教会了小A一个单词BFF――Best Friend Forever。这是一个温暖的词――永远的、最好的姐妹,代表着一份美好的友谊,但它也是霸道的――Best,最好的,也是在说“除了我,你不能跟别人好”。Friend,朋友,或者可以理解为“你是我的小集团的一部分”。Forever,永远的,还意味着“你只能跟我好”。

三年过去了,两个女孩越来越优秀,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想和她们做朋友。但每次小A有了新朋友,小M就会说:“嘿,你不是我的BFF吗?不许跟她玩。”可小M自己也交了很多新朋友,还管很多人叫BFF。小A自然不甘示弱,逐渐也多了一些BFF。于是她们经常为此争吵、闹绝交,甚至让自己的BFF也不理对方。不过过一阵子,她们又会和好,因为毕竟是好朋友嘛!但又会因为同样的事情,再吵、再绝交、再和好……

后来,小A参演的电视剧大热,成了大红人,每个人都要跟她玩。小M不再拥有她的大部分课外时间,于是她们又闹起了绝交。可是这一次,所有人都站在小A一边。而小A还像往常吵架时一样吩咐她的BFF们:“不许你们跟小M玩。”

结果,小M一个朋友都没有了。下课找谁谁都不跟她说话,因为小A说了不可以。上课分小组学习,老师问起谁和小M一组,她们个个面露难色,最后只好把她分到四个男生一组。就连今年的科技展组队,她都只能单人策展、单人演示。形影相吊,除了影子没人和她一起……

如果你是小M,你会怎么办呢?

大鱼丸SIDE――

五年级的小M学习上进、多才多艺,还有个幸福的家庭,但她的校园生活却并未顺风顺水。她被曾经的BFF小A联合年级其他同学共同排挤,因此日益消沉,学习: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进入青春期的少女会更加注重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开始在衣着打扮、受欢迎程度等各方面较劲儿。成者王败者寇,所以美国青少年偶像剧最常出现两类女生角色类型―-女王蜂(queen bee)和被逐者(the outcast)。女王蜂漂亮而受欢迎,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说一不二。被女王蜂所嫌弃的人叫作被逐者,会饱受排挤。很不幸,小M因为跟小A持续恶性竞争,沦为了现实版“被逐者”。

女孩之间的欺辱行为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关注。人们意识到,语言和沉默都是像肉体欺凌一样伤人的暴力,而女孩间的冷暴力更容易出现在朋友之间,因而被忽略,因此家长及校方的介入至关重要。帮助孩子们修复同学关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协助受欺者找回自信。

第9篇

构建“四大体系” 编织安全“天网”

河北省教育厅

河北地处京畿重地,安全稳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党的十以来,我们着力构建“四大体系”,编织保障1 500万名师生生命安全“天网”,取得明显效果。2013年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省教育厅连续13年获得省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优秀,2016年位列第一。

一、构建工作体系。我们确立了事前预防治未病、事中排查治理治微病、事后应急处置治重病3个层面的工作体系。近年来,我们搭建了“河北省学校安全隐患管理工作平台”,并以此形成了“互联网+网格化”的全省学校安全隐患管控模式,按照工作性质或区域,每所学校划分若干安全网格,网格责任人每天查隐患,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同时,我们又设计了与之配套的手机终端“象牙塔”,“指尖上的监管”成为探索学校安全监管方式的又一创新。去年6月以来,全省共排查治理隐患两万多起,防范了多起事故发生。

二、构建制度体系。按照责任明确、运行规范、奖罚分明、管理精细原则,建立了包括责任制度、工作规范、奖罚制度、工作标准四方面制度体系。2013年以恚制定实施了30多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制度、办法、规定和标准,对规范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妥善处置学生伤亡事故、事件、案件及由此引发的,转移和化解学校风险,推行学校安全工作“一岗双责”,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维护学生权益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责任保证。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死亡数量最多的溺水事故,我们以省政府名义制定了《预防学生溺水管理办法》,责任主体由一家扩大为17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小学生溺水存在的预防难、追责难的“两难”状况。

三、构建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夯实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基础。我们设计了星级“平安校园”建设、校园警卫室建设、学校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校园110一键报警等十多项工程、项目,逐项建设。目前实施进展较为满意的是校园警卫室建设,全省100%的高校、80%以上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了一校一室,做到了名称、标志、装备、警栏、职责“五统一”,学校治安联防基础能力得到明显强化。

四、构建保障体系。努力在组织领导、机构人员、经费投入和体制机制四方面给学校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省已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较好突破,针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上存在的缺乏统一协调、工作机制不完善、应急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出台了《改革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岗位职责等提出了具体改革意见,通过机构重组、职能重设,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运行更加顺畅有力。

以科技防范为引领 破解校园安保难题

湖北省公安厅

近年来,我们以督办问责为切入点,以科技防范为引领,着力破解涉校隐患整改难、校园安全防范难等难题,筑牢安全管理藩篱,确保了全省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

一、坚持党委和政府支持,强化保障力度。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文,将公安内保机构、中小学重点单位保卫机构“两个全覆盖”纳入政府工程。截至目前,17个市、州、直管市公安内保机构全部组建到位,80%县市区公安内保大队组建完毕,确保了校园安保工作有专门机构抓、有专门人员管。同时,把学校安保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省财政每年投入3 000万元用于校车补贴,投入6 000万元用于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近年来,各地财政共计追加校园安保经费近10亿元,85%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安装了视频系统、配备了专职保安员和防护器械,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视频监控、专职保安员全覆盖。

二、坚持联合挂牌督办,强化隐患整改。去年以来,省公安厅会同省综治办、省教育厅,先后对8地9所中小学、幼儿园存在的35处重大涉校安全隐患实行联合挂牌督办,全部按时整改到位。2016年4月,省公安厅暗访发现安陆市第一中学因未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不落实外来人员出入登记以及校内出租房屋管理混乱等问题后及时挂牌督办,安陆市将其列为“十大挂牌督办安全隐患之首”限时整改。团风县团风中学围墙被常年破坏、附近居民经常搭建固定或移动楼梯进出校园等问题被挂牌整治后,长达20年的“老大难”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三、坚持严处,强化教育警示。去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查破涉校案件1 221起,刑事拘留122人、行政拘留327人。同时,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强化倒查问责。黄石市公安局对检查发现的216处安全隐患,依法依纪对10名相关政府分管副区长、教育分局主要和分管领导以及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严肃问责,其中免职1人、行政记过2人、警告3人、诫勉谈话3人、通报批评1人,倒逼校园安保措施落实落地。

四、坚持科技应用,强化防范能力。省公安厅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依托“公安云”等大数据平台,大胆探索建立“社会投资、一键报警、多方联动、群防群治”校园安保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小投入、大联动”格局。武汉市在中小学大门处推广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身份识别读卡系统,防止不法分子混入校园。黄石市采取社会投资模式,在城区116所幼儿园建设智能安全接送系统,家长或亲属进入幼儿园必须进入系统“刷脸”确认,监护人20秒内通过手机接收“刷脸”结果。黄冈市依托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系统,实行网上每日一提醒、每周一检查、每月一通报,2016年以来共排查学校983所、整治隐患1 523处。

织牢三道“防护网” 全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安徽省滁州市教育体育局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学生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始终坚持群防与专防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内保与外保相结合,着重织牢三道“防护网”。

一、以加强“三防”建设为重点,积极织造校内安全防护网。将“三防”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和年度综治考核,不断加大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一是俗寂浔盖课锓馈Q细癜凑丈霞队泄匾求,对校园实施封闭式管理,市、县两级同步为1 086所中小学及教学点配足配齐相关防卫器械和消防设施,完善学校及周边防控设施,物防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二是专业力量固人防。大力推行“政府出资、部门管理、学校使用、公安指导”的校园安保模式,目前全市投入3 200多万元,配备专职保安1 236人,市直和5个县市区已实现专职保安人员全覆盖,计划今年底,所辖8个县市区所有学校全部配齐专职保安。

三是规范管理升技防。在重点部位安装高清监控探头,实现所有学校监控视频与教育主管部门联网,确保实时监控和监管。目前,全市安装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学校784所,占总数的72%,今年底全市所有学校将实现全覆盖。

二、以规范校车管理为抓手,着力织牢交通安全防护网。自2012年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市县政府每年拿出4 200多万元用于补贴校车服务,共配备标准校车586辆,开通线路613条,日运送学生2.13万人,实现了全市8个县市区校车全覆盖。

一是创新校车运营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财政补贴、部门监管”的本地校车运营和管理模式,妥善解决了校车统一配备、新老运营方式转换、校车运营资金补贴等诸多问题。

二是创建指挥调度平台。校车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导航系统,建立校车指挥调度平台,对校车运行线路、速度、位置、实载人员等信息实时记录、全程跟踪;实行学生上下车刷卡,准确记录上下车时间,同时还可根据家长需求,将乘车信息及时发送到指定的手机号码。

三是创立校车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学校、校车服务公司、家长各自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完善校车运营实施方案、校车安全应急预案、校车运营“三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对校车进行一次安检、对驾驶员进行一次培训、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辆校车均配备一名教师担任照管员,上下学随校车到村口接送学生。

三、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根本,切实织密安全工作责任网。落实宣传教育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制度、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安全知识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范围,将防溺水、防欺凌、防踩踏、防交通事故和防食物中毒等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以“三化”模式推进“护校安园”建设

辽宁省葫芦岛市公安局

近年来,辽宁省葫芦岛市公安机关认真落实“护校安园”工作部署,协调教育部门联动,以底线思维抓校园安防,以改革创新解机制难题,以群策群力推联合治理,强力推行标准化警务室建设、一键式报警和视频联网建设、校园辅警配备、驻校民警选派,进一步创新发展了校园安防治理规范化体系,近3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事件和案件。

一、以“校警无缝对接”实现校园安防专业化。按照省厅治安总队对葫芦岛试点提出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了校园安防专业化。

一是改革公安安保力量工作机制。驻校辅警直接由公安机关招录,共招876名辅警,并依托政府经费保障,全部由政府开工资。二是建立公安教育护校安园工作会商机制。会同教育部门、城管部门建立护校安园工作会商机制,先后解决了校门前摆摊、叫卖、上下学高峰交通管理等5类18种校园安全问题。三是完善硬件建设。不断做强警务室,保障驻校民警、辅警能够依托警务室有效开展校园警务各项工作。建设校园警务室370个,2016年提前发现控制警情526次,调解纠纷1 174次,始终把握护校安园工作主动权。四是提高宣传教育成效。开展“法制进校园”“安全大讲堂”等宣传教育活动1 126次,普及人员近40万。开展各类校园反恐防暴演练等活动128次,师生应急基本技能普及率达到100%。

二、以“视频无缝巡查”实现校园安防常态化。为确保校园安防治理实现未雨绸缪,针对本地特点,依托科技手段,加大视频巡查力度,以“零死角”标准保持校园安防常态化。

一是全市每个校园、幼儿园的重点部位全部列为公安视频巡查平台的“画面必查点”,并坚持每日巡回监察。二是在全市370个校园警务室内外安装视频,并接入公安指挥平台“一键式报警”点,实现校园安防扁平化指挥。三是将校园、幼儿园周边491个重点部位列为武装巡逻、社区巡逻勤务必到点,实现了校园、幼儿园警务勤务的“点对点”指挥和突发警情的快速反应处置。

三、以“管理无缝联动”实现校园安防社会化。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沟通协调,初步形成了“管理无缝对接”的社会化模式。

一是党政部门无缝对接。市委书记孙轶先后3次对护校安园工作作出批示,市长王力威组织召开现场会,党政12个部门13次召开联席会,把护校安园工作直接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警务工作无缝对接。将护校安园工作纳入市局指挥系统,直接指挥校园巡逻、交通疏导、隐患排查等工作。2016年,先后4次由于指挥及时,有效化解了校园警情。三是责任落实无缝对接。实行属地公安派出所副所长兼任辖区学校法制副校长,强化落实学校自身校园安全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密切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预防校园暴力、欺凌案件发生。

内外联动建设师生满意的平安校园

华中农业大学

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始终以建设师生满意的平安校园为目标,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坚持强基固本、内外联动和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有序。

一、压紧压实四级责任。纵向实行“四级”责任体系,学校、二级单位、系科及直接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横向树立“大安全”观,将校园安全分为12类,明确归口、责任到人。切实将安全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及时传达各级安全会议精神、部署安全工作,班子成员坚持带队深入一线检查校园安全状况,定期平安校园建设通报。坚持层层传导压力,开展校园综治工作考评,落实“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

二、完备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校园治安管理办法》等校级层面安全管理制度10项、二级单位制度42项;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事故灾难”等6项分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预防和应急处突能力。2016年,学校开展全校范围综合安全检查7次,专项安全检查或抽查65次。

三、配足配强保卫力量。一是倾斜政策,专门开辟保卫干部直接对外招聘专业人才通道,近5年新进研究生学历保卫干部9名。二是破格选拔,打通工勤人员事业发展通道,表现优秀的工勤人员可聘任到管理岗位并兑现相应待遇。三是整合力量,统筹保卫专职队伍、保安外包队伍、楼栋值班队伍、物业保安队伍、大学生文明执勤队伍和大学生安全自救协会6支队伍,形成有效合力。

四、建全建优安防设施。学校加大投入,着力建设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消防设施系y和交通管理系统。目前监控探头达4 103个,实现校园重点部位高清覆盖率100%;校园所有出入口实行门禁道闸通行,教学科研大楼和学生宿舍楼刷卡进出;微型消防站、消防车、联动消防报警器等一律按规范到位,信号灯、卡口测速、标志牌、隔离栏等一律按需求配备齐全。

第10篇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成果,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举措,以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现就我区巩固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成果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区情及教育概况

区区域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镇和、、、、5个街道,共有村(社区)60个,其中行政村12个、农村社区4个、纯居民社区37个、厂矿社区7个,全区常住人口23万。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方针、市委“三大四聚”发展路径和“六强四动一保障”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特色化、城乡田园化、民生普惠化、治理现代化和党建科学化”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建设,全区经济社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亿元,增长8.7%。完成财政总收入14.22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3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2元,增长8.6%。

全区共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8所,其中小学15所(教学点3个),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企业办)。在校学生数18161人,其中小学生13507人,初中生4654人。教职工1019人,小学教职工734人,初中教职工285人。

二、基本做法及成效

(一)保障机制方面

1.组织保障。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国家、省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整改意见,制定了《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并逐项整改,基本整改到位,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建立健全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时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事业稳步有序发展。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教育工作职责,制定《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任务分解工作方案》,建立教育职责履行情况的考核奖惩制度,年终开展了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考核。将教育行政部门列为城乡规委会成员单位,先后制定出台了《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校网点布局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等规划举措,各学校项目如期推进。同时在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居民住宅小区建设中按规定配套规划建设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规划建设学校3所。认真落实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和《市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

2.政策保障。先后制定出台《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规划》、《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为推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3.经费保障。做到义务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2017年、2018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分别为15109、16434万元,增长率为8.8%;全区经常性财政收入分别为32370、35025万元,增长率为8.2%;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为6653元、7023元,呈逐年增长之势。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确保教育税费足额征收,2018年,我区分别按增值税、消费税的3%和2%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共计2382万元和1591万元,剔除上解因素,全部用于教育,共支出1857万元。

(二)资源配置方面

1.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教育经费由区财政统筹,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发,上级专项教育资金及时做到足额到位,无克扣、挪用现象,区财政应负担教育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8年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分别为幼儿园600元/人年、小学600元/人年、初中800元/人年、特殊教育6000元/人年,对不足百人学校按100名学生数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共拨付各类教育生均公用经费1200余万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专用教室配备、通用教学设备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计算机配置、图书配置均达到省定标准,但由于城区用地限制,部分城区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还难以达到省定标准。

2.制定《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规划》并逐步实施,杜绝了超大班额现象,大班额班级逐年减少。全区小学大于45人的班额占比为15.3%,较2017年的27.9%下降了12个百分点;全区初中大于50人的班额占比为20.4%,较2017年的26.1%下降了6个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

3.严格执行中央资金、省补助资金的使用要求,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按实施规划的年度计划足额落实建设经费,保证了建设规划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区结合上级下达的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已经完成了校舍建设12145㎡(其中:为化解城区学校就学压力,朱埠小学原规划校舍建设面积1311㎡,现建设面积为5787㎡)。室外运动场面积完成建设14030㎡(其中:里屋小学2200㎡、小学4600㎡以及新增朱埠小学3820㎡的运动场全部铺设了塑胶及人工草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40米围墙全部进行了改造。2017年,上级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110万元,用于朱埠小学、中心小学,中学、东川小学、土桥小学、桥东小学等学校校舍、运动场、围墙的建设。2018年,上级先后二批下达我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40.9万元,用于里屋小学、星火小学、东川小学、桥东小学、上桂小学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我区2017、2018年薄改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全面改薄”装备类计划资金共974.7万元,项目完成率100%,购买器材共9272台/件/套。

4.认真落实农村闲置校舍改造工程,将中心小学、小学、原中学分部闲置校舍改造成为公办幼儿园。目前,全区中小学无闲置校舍。

5.制定出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生均公用经费的8%保障信息化设备的更新、维护及运行,不足资金在教育附加中足额安排并纳入预算。近年来,围绕“三通”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在全区各校推广“两平台”和在线视频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建设,如期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全区2018年至2019年,“校校通”比例分别达95%、100%,“班班通”比例达95%,“人人通”比例分别达78%、84%,教育城域网学校覆盖率达100%。认真做好教育设施设备的“建配管用”,提高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率,促进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启动了教育城域网建设。

(三)队伍建设方面

1.切实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制定了《区教师考核实施方案》,出台了《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完善了师德考核机制,并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内容。印发了《区治理违规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收费等“三违”行为的通知》,开展了“三违”自查自纠工作,建立了治理“三违”工作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每年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定期召开庆祝大会对全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进行表彰,并对困难教师、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走访慰问。

2.全区教师工资全部列入预算,按规定进行了岗位设置并做到及时足额发放,2018年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7050元,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为76718元,教师待遇略高于本地公务员;按公务员标准拨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全年共支出1860万元;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教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特殊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2018年共发放农村地区教师发放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44.7万元。

3.建立了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印发《关于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实施意见》,2018年对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省、市核定我区教职工编制为680名,现我区实有教职工858名(不含企业办学校),超过省定编制标准;2018年我区教育系统自然减员53名,新补充教师124名,其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师7名;落实了4名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做到有编有岗;从教育系统外其他事业单位统筹了30名编制作为教师机动编制。

4.全区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55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5%,45-54岁教师比例为26%,35-44岁教师比例为27%,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2%。全区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7.6,学科结构基本合理。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印发了《区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激励保障机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2018年共交流校长教师19名,交流人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6.2018年,按照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标准共安排教师培训经费60余万元,举办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等十余项培训,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涌现出各类学科带头人13名、优秀授课教师43名。

(四)入学机会方面

1.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不因教育原因致贫,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失学。2018—201年,对在经教育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实现了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每人每年发放资助金1500元。同时,区本级财政对我区户籍的4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在原有每人每年人均1500元标准发放资助金的基础上,新增2000元,共新增发放资助金8.4万元。为30名困难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学期625元提供生活补助外,另对201名我区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发放区本级教育资助金每生每年500元,新增发放资助金10.05万元。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全部享受免除学杂费补助和每生每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补助基础上,另对29名本区户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新增3000元区级财政教育补助,新增发放资助金8.7万元。

2.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控辍保学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推行“双线控辍”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状,将“控辍保学”纳入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各级部门和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8-2019年,全区小学年辍学率为0%,初中年辍学率为0.7%。

3.制定了《区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调整的指导意见》和《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和划片招生政策。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初中招生未举办与升学和招生挂钩的各种考试。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为70%。

4.认真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各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函授学校,成立了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定期组织“三老”送教活动。

5.出台了《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我区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在区就读初三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可正常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中考均衡生政策和其他相关优惠政策。

6.建立较为完善的残疾儿童少年确定、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依托市特教学校,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切实保障全区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18、2019年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4%、95.5%。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个。

7.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联合下发了《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区教体局牵头,区妇联、团区委、公安部门为主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结对帮扶,加强家校联系,开通心理疏导渠道,配备心理健康室和心理辅导老师,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沟通,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五)质量管理方面

1.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区各中小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足开齐了义务教育课程,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

2.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3.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下发了《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4.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区中小学年度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方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依据。印发了《区小学、初中招生和中考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学校不设重点校,不以学生成绩分快慢班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转发了《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严格规范学校招生、收费行为,切实加强班级编排工作的管理,坚决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考试次数和作业量,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印发了《关于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杜绝了学校和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现象。

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区各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手段,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好“第一课堂”,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超过85%。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好“第二课堂”。通过深入实施《区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组织全区学校找准特色定位,充分挖掘各校文化内涵,大力开展中小学红色、绿色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教育”名片,形成了“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三是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建好“第三课堂”。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了“爱心驿站”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课外辅导活动。利用道教文化发祥地和黄蜡石博物馆等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拓展综合实践,开展了道教文化和太极拳进校园活动,夯实了“中华道都”建设基础。

大力开展劳动教育,市第七中学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5.认真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每所中小学校配备2名专职保安,各中小学安全制度、机构、人员和设施健全,区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专项整治,保证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有序,全区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校园欺凌”治理工作,全区各校未发生“校园欺凌”现象。

(六)教育督导方面

认真贯彻《教育督导工作条例》和《省教育督导工作规定》,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督导委员会主任,发改、财政、人社、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委员,下设办公室,定编两人,教育督导专项经费按每年30万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需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和省《教育督导规定》,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聘区级督学30名,其中专职2名、兼职28名;选聘责任督学22名,其中其中专职2名、兼职20名;共设立两个挂牌督导责任区、16个督学片区。组织参加了国家、省、市督学和责任督学培训,条件保障方面还不健全,正在建设当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正在启动。机构改革前和改革后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无变化。

教育督导结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学校评先评优、校长聘任的重要依据。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城区个别学校生均校园用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用地面积难以达到省定标准。由于部分城区学校坐落在城区中心,建校时间早,受城市用地的限制,无法再进行扩容建设,但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致使部分城区学校用地、用房难以达到省定标准,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二是现行省定教师编制方案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教师编制严重不足,临聘教师过多,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农村学校难以留住优秀教师。

三是义务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还比较缺乏,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化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法定要求,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按照有利于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原来以行政隶属为主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管理模式。

二是继续实施学校新、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园区小学新建和市一小、市四小教学楼改扩建等学校工程建设,逐步解决城区学校受城市用地限制,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名校办分校、优校带普校”的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三是稳步推进化解大班额规划。继续推进实施《区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优化地段划分、合理调配生源等手段,到2020年基本消除全区义务教育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额达到省定标准。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学校“薄改”和学校标准化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学校留得住孩子,保障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同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继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加快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教师管理由“编制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型岗位增加教师职数,逐步解决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向农村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在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保障,为农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建议省、市编编制部门均衡配置教育人力资源,对公办中小学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区段变化和学生数变动情况,对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作统筹调整,切实保障教师编制。

第11篇

 

 

一、 校园意外伤害的概念和类型

 

何谓校园意外伤害?它通常是指在学校辖区上发生的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人体伤害事件或者虽有人为因素但并非故意导致的人体伤害事件。校园意外伤害有两个基本要素:其一是在学校辖区范围内,脱离学校辖区的不属于校园意外伤害;其二是在人的意料之外的人体伤害,在人可以控制的意料之内的人体伤害不属于意外伤害。

 

从已经发生的事故来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常见类型大体上包括以下类别:

 

第一,拥堵引起的意外伤害。例如,楼道、厕所、校门、校园内的栏杆、围墙、水泥地面等可能成为“隐性杀手”。第二,体育活动中以及学生之间互相玩耍造成的意外伤害。例如,体育活动中,学生踢足球踢坏眼睛,甚至突发疾病被夺去生命。例如某小学一男生把篮球打出了围墙,男生翻墙捡球,不幸摔伤手臂。第三,食物中毒造成的校园意外伤害。中毒事故涉及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夏季为多发季节。根据统计,发生在校内的占81.3%,其中发生在学校食堂的占61.5%。中毒原因多为扁豆未炒熟、空心菜等易发虫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外购食品变质、购买无证摊贩有毒米粉等,还有食堂条件差、不按有关要求操作等原因,也有个别投毒事件。第四,因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意外事件。例如四川德阳某小学校发生校舍垮塌事件,造成1名学生当场死亡、18人受伤。第五,校园交通事故引发的意外伤害。例如重庆市奉节县一无牌无证客货两用车在私自运送27名学生返校途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5名学生死亡、3名重伤。第六,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例如地震、雷击、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台风、海啸、冰雹等。二、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机制(一)构建学校安全预防机制

 

第一,健全安全责任人制度。校长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各部门领导分别就各自负责事项承担安全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第二,健全安全教育常态机制。学校组织相关部分(如消防、公安等)定期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讲座,时间上每月至少一次。教育内容主要为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自救和互相救助、如何使用110、120等紧急电话,等等。第三,健全安全事故汇报制度。学校出现重大伤亡事故要在获悉后第一时间内向教育局汇报,报告采用书面、电话、当面汇报等形式。第四,健全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第五,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二)构建安全的校园内部环境

 

校园内部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校园客观环境(硬件),二是校园社会环境(软件)。兹分述之。

 

校园的客观环境包括校园宿舍、食堂、体育馆等学生衣食住行的地方。例如1.教学和办公的地方、学生宿舍楼道中的安全出口、学校内部道路旁的照明设施等,应设立好安全疏散指示标记并保障相关的照明设备等切实完好可用。2.实验楼上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必须专人负责保管,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全程在场,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学生受到化学用品的伤害。3.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计算机中心等场所严禁吸烟。4.加强学校用电管理和维护。学生宿舍不允许私自更改线路,使用大功率的电器。5.食堂中使用的压力容器、锅炉,要质量合格并定期检修。6.校内各种消防设施,要定期检查,并留下检查记录。并设立监管人保障制度——谁负责谁监管。

 

校园的社会环境包括日常影响学生和老师交流以及沟通的政策、规范、风气和管理机制等。良好的校园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安全,较差的社会环境会增加校园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营建安全的校园社会环境:一要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因为学生出现的容易导致校园伤害的偏差行为(诸如酗酒、泡吧、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与学习成绩比较差等密切相关。相对应的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较少出现此类行为。因此,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资讯和帮扶,例如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二是营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学校应切实采取制度化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反对懒惰怯懦和欺凌弱小。学校应积极组织乒乓球、篮球、足球、书法、体操、游泳等比赛,使每个学生的特张都得到发挥,提高每个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勇气。①(三)构建安全的校园外部环境

 

一是与学校所述辖区的派出所、司法局、街道办(或社区)、卫生局、交通局、文化和教育局、法院排除法庭等建立长期的工作联动机制。二是学校应建立校外危险预防机制。一旦发现校外社会闲散人员(如小混混、古惑仔之类)对本校学生有进行威胁、骚扰或聚众斗殴等事件或有发生此类事件的危险,应及时启动该预防机制。三是可定期请交通局等合作单位派员到学校宣讲。例如教育学生遵守具体的交通安全规则。四是建立校外或假日学生活动安全防范机制。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必须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遵循下列程序: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交给学校领导审阅——获得批准——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备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例如游玩和进行野炊等),禁止组织类似攀岩等危险活动,在野炊中注意食物的健康和卫生以及用火的安全。(四)构建医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校医院药品必须有正规进货渠道,该进货渠道需要由卫生许可部门同意(或者在卫生主管部门指导下在特定医药公司购买),不得从药贩子手中购买。

 

发给学生药品时要告知学生安全使用药品方法,并在药袋上写明每日服用次数、服药时间、药量、分几次服完等告知语,警惕用药过量引起的药物中毒。第二,学校医院医生要定期对全校师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做好常见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发生全校性传染病事故,影响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第三,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群体防治工作,应遵循学校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好预防接种及其他群体防治措施的时间,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第四,为杜绝意外发生,我市学生疾病防治用药统一由市卫生防疫站提供,各校不得擅自接受其它途径药物。未经市教育局、卫生局、卫生防疫站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实施群体性防治措施。违者要对当事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三、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法律应对

 

一是建立、健全校园社会保险机制。笔者认为,建立社会保险,转嫁风险责任,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是解决当前学校事故损害赔偿的一剂良方。就当下而言,应当由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保障学生在校安全。在教育行政部门所给的现行保险政策下,学校要强化保险意识,主动购买的“校园责任险”和“学生意外险”等险种。②

 

二是建立、健全校园依法治理机制。学校治理方式的“进化”是当前中小学生校园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校园治理模式以行政指令为主,该种治理模式有见效快、失效快、不持续的弊端,而且隐患颇多。笔者认为,建立、健全校园依法治理机制是学校治理的必经之路。1.理念的更新。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要合乎法律的规定。充分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教育管理的法治化。2.建立依法治理机制。例如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及时依法组织调查,并通知保险公司到场参与其中;学校无法自行调查处理的,上报请求有权部门(如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处理。如果出现重大学生伤害事故(如大面积中毒事件),应当由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如教育、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相关事故详细调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特定时间内提出事故调查处理意见。3.受到意外伤害的学生的监护人或其他近亲属必要时可以参加学生伤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并有知情权。4.事故的民事赔偿事项,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处理,或者向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等部门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5.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人,一般应根据过错程度按比例对受伤害的学生给予赔偿。在当事人均无过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公平原则处理。此外,至于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费用的范围和标准,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措施应依法予以制度化,使之成为校园治理的法律保障。

第12篇

恋恋爸加班,我建议恋恋打电话慰问一下。

恋恋说:“你打吧,他是你老公,又不是我老公!”

我在帮恋恋做手工,中途有电话进来,我接电话。

通话毕,恋恋问:“是谁呀?”

我答:“是一学生。”

恋恋正儿八经地说:“打完电话,你现在应该专心缝沙包!”

做女红不是我的强项,我稍微抱怨了一下,并且觉得让奶奶来做更合适。

恋恋有不同意见:“奶奶在这个时间只知道看电视剧的!”

一日送她上幼儿园,经过安大校园里一条僻静的小路。

我赞叹:“这里好安静。你听,有鸟叫声呢!”

恋恋稳步向前走,冷静地答道:“如果你不说话,那就更安静了!”

(二)

昨天傍晚,恋恋说胳膊有点痛。

我问:“是不是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

恋恋答:“没有啊,我在幼儿园一般不和小朋友打架的。我是个优雅的人。”

【注】自恋恋学琴以来,我就告诉她学琴不是为了考级拿证,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优雅的人。原以为她似懂非懂,不料她却能迅速地活学活用。

今天上学途中,恋恋因为穿衣服的问题而不停地纠缠我。

见我穿了裙子,还穿了丝袜,她无比羡慕地说:“妈妈,我们班也有小朋友穿连,你能不能也给我买呀?”

我义正严词地回答:“小孩子不能穿连,穿上对身体发育不好。”

她轻描淡写地不依不饶:“不会啊,那你为什么穿呢?”

我说:“因为我是大人。”

这句话显然搪塞不了恋恋,她渴求地说道:“妈妈,你也给我买一双吧。”

见她如此执着,我只好采取迂回战术:“好吧,哪天妈妈逛街的时候,看到了合适的就给你买。”

她继续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不紧不慢地说:“你前几天不是逛街了么?”

如果手里有白旗,这会儿我肯定二话不说地举了起来。我做出休战状:“我答应你有合适的就买,你不要再说了。你要知道,我不给你买这些东西,是为了教育好你,免得你长大后怪妈妈教坏了你。”

她似乎很同情我,说:“妈妈,我不会的。”

我担心她信口雌黄,提出要拉钩钩盖个章,她欣然答应。

一切手续办妥,以为从此平静,不料她轻言细语来了一句:“妈妈,我长大了会说‘是妈妈把我教育好的’。”

……天哪,这简直是“神”在说“神话”呀!

今天练琴回到家,我虽然很累了,但还是得做好一个妈妈应该做的事——给孩子洗澡。

帮恋恋洗好澡穿好衣服,准备抱她回房间的时候,我的脚不小心被小凳子碰到。这时,我气急败坏地抱怨道:“你看你爸爸,懒得要命,也不知道过来抱你。”

这时,恋恋丝毫不带犹豫地接话道:“都怪我,是我没有喊爸爸过来。”

我超级无语。

(三)

每晚学琴途中,恋恋总是一副娇弱姿态赖在爸爸身上。这七尺男儿除了叽歪地抱怨,根本没辙。一日,恋恋爸终于不可遏制地发飙了。

恋恋爸语重心长地说:“恋恋,你有没有听说过‘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恋恋一脸茫然答道:“这是什么意思啊?”

恋恋妈在一旁帮腔道:“就是说女人原本都不丑,但是懒了就会变丑。”

恋恋爸正得意于自己抛出的这句哲理意味深长,不料峰回路转。

恋恋轻描淡写地说:“我不是女人,我是女孩。”

恋恋爸抱着小公主健步如飞地穿梭于夜幕之中。

我比较喜欢特百惠产品,不仅用着还要屯着。恋恋爸见状心生贪念,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红色水杯让于他。然一日,我在收拾屋子时念及此事,忍不住和恋恋推心置腹地聊了起来。

我说:“红杯子虽然旧了,但仍然很好用。只是你爸爸向来会败家,说不定用着用着就弄丢了。”

恋恋立即附和道:“我爸爸好笨。对吧?妈妈!”

我强忍着没笑出声,纠正道:“恋恋,这么说爸爸不礼貌,并且他会生气的。”

恋恋释然,接着说:“没事,我在他面前不说。”

恋恋妈晕倒。

昨晚,我给恋恋读成长手册上的老师评语,她貌似很满意。接着,我告诉她要向老师报告她在家的表现。她立刻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架势,嚷嚷着“我来写”,这时,她估计忘了自己不仅不会写字,更是大字不识。我毫不留情地说出这点共识后,她只得乖乖作罢。最后变成她口述,我实录。

恋恋口述之“孩子在家的表现”:恋恋在家很乖;对爸爸妈妈很好;很喜欢画画;学会了弹钢琴,弹得很好。

她用了N个“很”字来表述自己的优秀程度。我觉得不是她,而是我在做口是心非的事情。所以,我提醒了一句:“那你的缺点是什么呢?”

她一脸无辜状:“妈妈,‘缺点’是什么意思呀?”

我真的不信她不懂:“‘缺点’就是你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她见无处可逃,来了一句:“识字热情不高。”

我如愿以偿,接着让她说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或请求。几经解释,她似乎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恋恋口述之“对老师的建议”:我很喜欢唐老师、朱老师和王奶奶;我希望唐老师、朱老师、王奶奶感受我们班小朋友的热情。

如果说第一句溢美之词难脱“拍马”之嫌,那第二句的原创价值显然不菲。

(四)

一日晚饭毕,恋恋爸在穿衣镜前踱步,虔诚地践行着“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运动中,他一边摸着微凸(绝对只是“微”)的腹部,一边自言自语,道:“我们家应该买一辆跑步机。”见没人作答,他接着说:“你看,如果有了跑步机,我每天都可以锻炼减肥。”

其话音落下,仍没人接茬。短暂的几秒寂静后,恋恋实在不忍心看到爸爸如此势单力薄,慢悠悠说道:“买跑步机?干脆买个起重机得了。”

接下来的状况,不说也明白,狂笑啊狂笑。恋恋爸从此在减肥这个话题上,择字很慎重。

恋恋和妈妈晒好心情的方式基本一致:嘟着嘴喊“妈妈”、喊“宝贝”,然后来一个大拥抱。如果心情再好一点,还要亲一亲。一般在这种时候,恋恋爸会批评我们是“两个臭女人”。

恋恋不以为然,继续搂着妈妈,发出了一句不知哪里学来的宣言:“我要珍惜妈妈!”

“珍惜”这个词用得很到位啊!

(五)

前天晚上,我们陪恋恋练完琴回家。途中,恋恋仿佛是个为父母做出巨大贡献的小公主,摆出一副“你不抱我,哪对得起我弹琴的高智商”的模样,害得她那慈善的爸爸束手无策,只能乖乖“就范”。

除了忍受女儿的“欺凌”,恋恋爸还得接受我的讥笑:“我真想象不出如果生了个男孩,你是宠着呢,还是怎么滴?”

恋恋爸似乎找到了解气的途径,恶狠狠地说道:“如果是男孩,我才不会抱呢,我得打!”

这时,恋恋突然捏着嗓子,细声细气地对我说:“妈妈、妈妈,你快给爸爸生个儿子吧!”(语速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