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娃娃教学反思

风娃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4 10:5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娃娃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娃娃教学反思

第1篇

多媒体课件中的PowerPoint技术(以下简称PPT)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其在界面、美观、交互、难易程度等综合方面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美术教学活动中。然而在美术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更多的是在与图片、声音的放映,对渲染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等作用并不大。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制作运用于情境化美术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由于实际操作中的PPT课件设计内容单一,缺乏生动性,未凸显活动重点等原因,造成了课件在活动中基本都是“播放器”的功能,没有起到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思维、辅助教师解决活动重难点等关键性目的。

所以我尝试以小班美术《听风听雨》为例,来谈谈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在情境化美术活动中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二、实践研究

本次《听风听雨》课例改编自《小班建构式教材》下“天气我知道”主题的美术活动。如何让幼儿感知狂风暴雨呢?于是我们想到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风雨,让幼儿通过多媒体情境了解。

(一)多媒体课件之初体验――图像、声音组合失效

1.初次设计

在《狂风暴雨变出来》的初次多媒体尝试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个喜欢风雨的晴天娃娃图像,利用有生命的晴天娃娃等待风雨的故事,加入刮风、下雨的声音特效来唤醒幼儿对风雨的已有经验,而狂风暴雨的印象则通过观看单独的动画视频来熟悉。

2.课件实施――无法进入情境

课件中出示晴天娃娃的形象,教师讲述着晴天娃娃喜欢风雨的故事,引出刮风下雨和狂风暴雨的声音和视频,看完后教师引导、“刚才听到的风雨声音是怎样的?”“还能怎么表现风雨?”幼儿的回答几乎都是单一的“雨是哗啦啦的”,表现动作时,一般都是用手挥几下代表下雨。到了绘画环节,幼儿随意地拿着工具涂抹,有的还说,我这是在给晴天娃娃涂色呢……

3.分析与反思

本次课例所用到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们用到了图像与音乐的情境,但是为什么还是引不起幼儿的兴趣呢?

(1)静态图像乏味

娃娃的图像只是一张静态的图像,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生活中晴天娃娃并不是幼儿熟悉的卡通形象,自然在活动中也就不能引起共鸣。

(2)动态视频干扰

由于课件中运用的是动画片视频,干扰幼儿对狂风暴雨经验的接收,自然也就无法说出对于狂风暴雨的印象。

(二)多媒体课件之第二回――情节、背景的自然呈现

加入了人物表情的小石头形象变得生动有趣,同样的故事,课件中出现了小石头愁眉苦脸的表情,当教师问道:“小石头的心情怎么样?”幼儿一边看着图上小石头的表情,回答也变得五花八门:“难过、孤单、痛苦……”随着故事的推进,课件中出现了动态的雨和随风摆动的植物,所以在用动作与语言表现风和雨的形象时,幼儿说出“雨是细细的”“是一条一条的”……也有慢慢转的小风、激烈的龙卷风……绘画时幼儿作品不仅有单一的刮风、下雨,有些还有一边刮风一边下雨的创意场景。在评价环节,大家一起将作好的画送给小石头,课件中一直愁眉苦脸的小石头表情变成了笑哈哈的了,有个幼儿说:“小石头肯定很喜欢我们的画!”

多媒体课件中主人公表情的变化让幼儿的心也跟着一起变化,有了为小石头实现愿望的意愿,让整个活动更加连贯,更加自然,而风雨真实场景的出现,则将幼儿的回忆唤起,将自己所看到、听到的转化成经验的表现。

三、研究成效

通过本次课例的研究,我对于多媒体课件在情境化美术教育中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教育来源于生活,我们应为幼儿提供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同时和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幼儿具有为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幼儿自主在这一情境中进行探索。

(二)多媒体课件技术需追求有多样性技术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从活动主题出发,力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也让幼儿有自主选择符合自己经验的情境进入,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意义建构。

(三)多媒体课件内容需要体现生动性

在课件中,我们运用的素材不再是单一的、静态的图片,而是将软件中自有的短线、椭圆等资源进行整合,制作出与Flash效果相差无几的下雨场景,让画面更加生动。在场景制作中,利用PPT特有的层次关系,让主人公的形象、表情更加清晰。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习

第2篇

检察机关量刑监督现状的反思与理念重构

分裂的“自我”传记——以维吉尼亚·伍尔夫为例

《搏击俱乐部》与男性气质危机

“按说”的话语标记性及语篇功能

英语标记主位的选择理据

语用等效翻译及其内涵研究

结合当下创作走向谈山水画的构图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略

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麦当劳现象

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与管理

基于传统教学观与建构主义教学观整合的教学设计

大学生亲密关系与内隐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

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学风状况实证研究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以材料大类专业为例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照顾视阈下的养老方式:以香港为例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困境与对策

需求导向的社区服务发展新定位

论文艺复兴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对人性的探索

从哈金的《战争垃圾》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作文词汇复杂度的因素研究

论汉英翻译中动静态场景对比问题的处理

江苏传统手工艺及产品市场研究

居住区景观空间营造中的水景设计

舞蹈娃娃与五道娃娃的比对分析

论汉画像牛首人身神怪形象中的母崇拜和土地崇拜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应对策略

高校学报网络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论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及其基本理论特征

政治制度与文化:判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向标

现代性境遇中价值观多元化的哲学反思

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思考

我国刑事和解适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未决羁押的公正性及其保障

论迈克尔·翁达杰小说《安妮尔的鬼魂》中的正义观

论索尔·贝娄《赫索格》主人公身上的萨特存在主义倾向

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文学批评和翻译研究——基于张谷若《还乡》译本分析

词的内涵意义和翻译中的动态对等

哈代战争诗歌的生态解读——以《鼓手霍吉》为例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会计专业为例

新形势下提高教学水平的若干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从所有制关系到交换关系——西方经济批判的意义

论弱势群体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和谐社会构建

刑事和解的解读与应用研究

论青年鲁迅对时代思潮的批评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中西诗歌翻译的改写与诗体移植

师法自然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红豆生态园景观设计为例

设计批评融入设计教育之探讨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研究

第3篇

现在的基础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标准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成了目前教学的方向。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低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如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在低年级作业中体现“个性教学”,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呢?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学生兴趣,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我们布置的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1、游戏性作业

“游戏式作业”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之一。

一年级学习了数的分成后,我们安排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玩“猜拳”游戏,一边玩一边唱:我出6,你出2,6和2合成8。学完《认识物体》后,我们设计了一道“小小设计师”的作业:让学生用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中的物品拼搭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起个名字。在游戏中,孩子不仅学会了这部分知识,而且学会了交流、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上《“咕咚”来了》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小动物的图片资料,并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画下来做头饰。上课时让学生把小动物的头饰戴到自己的头上,学生边学课文边上讲台表演课本剧《“咕咚”来了》,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机,而且充分展示和享受了游戏性作业的魅力。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识字王国”去交朋友,然后将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帮它制作名片。课后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玩“打字牌说组词”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识字。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把数学知识“蕴藏”在游戏中,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设置游戏性作业。玩过经历过然后反思,教学效果甚佳。

2、绘画式作业

“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在学完古诗《梅花》后,我们安排学生回家后完成一幅《梅花》的诗配画作品,学生运用手中稚嫩的画笔,画出了一枝枝怒放的梅花。学生画的梅花可能并不是那么栩栩如生,但在画的过程中理解了古诗的意境。

二、联系学生生活,设计生活性作业。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本身就是在学习。让学生的作业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投身学校生活,融入家庭生活,走进生活生活。充分借助生活情境,让儿童在看、听、想、说中得到丰富的表象,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学了课文《秋天到》后,我们安排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找秋天的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看到秋叶飘零,感受他们像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飞进田间、沟渠;看到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感受那份丰收的喜悦;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作,体味他们“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在学习《元角分》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安排了这样一个作业:让爸爸妈妈陪着逛逛街,看看商品标价,记一记一只书包、一只文具盒、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个削笔器的价格。向父母申请十元钱,做一回“小小购物狂”,并列出消费清单。在走一走,看一看,买一买,记一记的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的知识有了深入的认识。教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时,让学生说家里平时几个人吃饭,用了几个碗;要是爷爷,奶奶来了,还差几个碗,来了更多的客人,你能知道需要多少个碗吗? 让数学学习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又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只要学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知识就蕴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

三、鼓励学生创新,设计探索性的作业。

教学《风娃娃》,我们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可以查找风的资料,探究风娃娃还为人类做了那些好事?还有哪些坏事?围绕“风娃娃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责怪它。”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爸爸妈妈交流,然后根据自己理解告诉风娃娃,为什么人们会责怪它?写成小练笔:“风娃娃,我想对你说……”。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完成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的经验。

四、激发学生思维,设计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

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理所当然的觉得“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三个角”,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想想还可以怎么剪”。通过学生的猜测并验证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

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多样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完识字课《菜园里》一课后,我们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1.读一读:①把儿歌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一评读得怎样。②把你读的儿歌录下来,和家长一起听,一起评。2.说一说:①把课文中你认识的蔬菜瓜果的名字和它的样子说给小朋友听。③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认识哪些蔬菜、瓜果,学着课文的样子,说说它们的特点。3.认一认:到超市或菜市场去认识一些蔬菜、瓜果,有什么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还可以让学生跟爸爸妈妈到厨房去看一看,了解这些蔬菜水果各吃哪个部分,有哪些吃法,可以做出什么名字的精美菜肴。这些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作业,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4篇

关键词:主题背景;区角;审议

近年来,随着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深入,面向全体幼儿、重视幼儿主动探索的区角活动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为了提高区角活动组织实施的有效性,我们对区角活动的审议进行了一些探索,现以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中的区角活动审议为例,介绍我们的审议过程和做法。

一、区角前审议活动

前审议活动顾名思义是指课程实施前的审议。在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前审议中,我们主要针对区角与主题的契合度、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目标的设定和教师的参与等进行审议,设计区角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区角是否符合孩子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孩子兴趣、是否能促进孩子多领域的发展等等。

中班的《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目标是:(1)能说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当地的物产和风景名胜,爱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自豪。(2)进一步了解和关心幼儿园及家庭的周边环境,懂得爱护社区。(3)会用游戏、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自己对居住地方的认识及情感,有建设、美化家乡的美好愿望。

在审议区角活动时,我们将主题中集体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区角活动中,如,美术活动《漂亮的房子》、语言活动《爱心小屋》、音乐游戏《夸家乡》等。同时,我们针对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对该主题的区角活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并根据“高瞻课程”理念预设了区角活动。

二、中审议活动

就区角活动而言,中审议是指根据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提出的要求和出现的问题来增减相应的区角内容,改变活动材料的投放、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等等。为了使本次审议活动更高效,我们采用区角开放观摩并邀请幼儿园课堂观察课题组的成员一同参与。具体做法:在开放前由区角设计班级介绍区角活动内容、目标、要点,观察组老师研定观察内容、观察的地点、对区角内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确保观察结果的科学性,以帮助区角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1.根据幼儿兴趣,调整区角布局,创设适宜环境

主题背景下的区角环境创设强调学习性、支持性、发展性,功能全面的游戏区角设置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的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无论是区角环境还是区角场所的设置都是强调整体性的,并且要注意区角间的联系与空间的利用,是否有可视的界限,是否能自动出入等等。

例如:艺术区内的“粉刷匠”,孩子很感兴趣,一边哼着“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一边拿着刷子像大师样涂鸦,可是受空间的局限,孩子们并不能放开手脚,显得很拘谨,而且还担心弄脏地板。后来我们把“粉刷匠”调整到了教室外面走廊,空间大了孩子发挥更好。除了单一的“粉刷”还玩出了调色,粉刷出的作品更具艺术感,而且走廊也被装饰得很漂亮,环境创设与区角结合起来,孩子成为了环境的主人。

2.根据幼儿需要,增减区角材料,丰富区角情境

在艺术区“建筑师”里,我们和家长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类纸盒,孩子们喜欢用它做成立体的房子,并跟同伴组合在一起形成社区,可是有一能力弱的孩子经常遭到同伴的“投诉”,原来她不太会使用透明胶,后来我们提供的辅助材料除了透明胶、还增添了双面胶、固体胶、回形针等等,分门别类放在百宝箱内,多提供开放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

又如,在玩具区的“玩转常州”游戏中,老师预设的是孩子愿意当城市规划师,可以手绘地图、自行将常州景点粘贴在上面,并提供了小汽车用来巡逻。也有孩子选择进入此区可玩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后来我们在材料投放上做了改进。在停车场增加各类功能汽车,如110、119、120,将它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还增加骰子,可以两两游戏,谁赢谁就建造一建筑,比谁建造得多,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3.根据幼儿能力,调整指导策略,整合活动内容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最少的干预、最有效的点拨、最大的耐心与最多的观察。区角活动开始了,平时备受欢迎的“嬉戏谷大剧场”今天只有一个孩子选择进区,独角戏唱不起来显得无所事事,老师虽有点诧异但没有马上干预,孩子们在读写区的“阅读角”读着关于房子的绘本,有的还给怀里的“娃娃”讲着房子的秘密,突然有个孩子说:“谁家宝宝太吵了,看书需要安静”,旁边孩子也在附和着,于是“娃娃”怎么办,成了她们商议的话题,这时旁边“嬉戏谷大剧场”里那位落单的孩子自告奋勇地说:把娃娃全放我这里,我来照顾它们。就这样,她成为临时保姆,给娃娃洗澡、喂奶、带娃娃逛了“欢乐恐龙谷”、参观了“龙城手工糖果店”,后来还有两位孩子加入照顾娃娃的行列,玩得不亦乐乎……

三、后审议活动

后审议活动是区角实施后的回顾和反思,聚焦区角开展的实际问题,本次审议有课堂观察组的成员加入,后审议区角活动也为其他老师今后开展相关区角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参考。

第5篇

——白石镇中学观摩学习素质教育成果展纪实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为寻找优秀的教育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3月20日上午,白石镇中学在镇教体办的指导下,由校长孟庆伟带队骨干教师一行五人,奔赴部分优秀兄弟学校进行参观学习。深度观摩学习了汶上县第五实验、苑庄镇中学的教学成果展。

口碑

五实中可以看做我县成功教育的标杆。从一个简单例子上就可以看出该校的成功之处,接待我们的政教处王主任给我们说,位于该校后面的翰林豪庭小区建设之处单价仅仅2000余元,后来五实中的成功举办,使得该小区房价飙升至8000余元,真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房价可以看做是口碑的最好体现。

细节

教育的成功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每个细节,我们一行五人认真查看了五实中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记录、大数据精准教学质量分析、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等教学常规材料,对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全面性、创新性、实效性及取得的各类荣誉深表赞许。

各科教学成果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们一页页隽秀的字迹,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创作,成为展览上最亮眼的星辰银汉,夺人眼球,让人频频驻足流连。

最令我们赞许的是每日活页练习纸、英语每日听写纸。让课堂达标训练落实在笔头上、让认真规范体现在每一道题上、让教学目标具体在每一张活页上;教师当堂批阅,学生当堂掌握,我们孟校长很有感触的说:“这样上课,学生想不进步都难!”

特色

苑庄与白石有天然地域上的亲近,我们奔赴苑庄镇中学的时候,寒风中,徐校长和袁主任在门口等待我们,负责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我们在素质教育展览室里寻找每一个特色。

1、学历案。教师精心设计,师生每人一份,学生亲身经历,教师当堂批改,学生当堂达标。据教导主任袁伟说,每天都要用纸千余张,由学校印刷室印制。

2、泥塑。手工课开发的很好,我们看到了许多毛线娃娃、3D打印作品、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泥塑作品。当我问起制作泥塑作品的胶泥来自哪里时,袁主任回答:“白石镇贾村西边有一泥潭,往下挖一尺,天然细腻的胶泥就出现了。”,Oh,my god,亏我们还是白石人,竟然不晓得我们那儿有上等胶泥!

第6篇

[案例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雷雨》中有这样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刮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在设计预习提纲时,我们让学生体会“垂”字的用法。我们备课组的三位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垂”字,但教学角度有所不同。

师1:(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句好?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落下来,逃走了。

生:我觉得第一句比第二句好。

师1:为什么?

生:第二句中的“落”好像蜘蛛掉了下来了。

师1:这个“垂”更形象,我们来好好读读这句话。

第二位教师在反馈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是这样处理的:

师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垂”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可以换成“落”。

生:可以换成“爬”。

生:可以换成“滑”。

生:可以换成“吊”。

师2:可以换成这么多词,作者为什么单单用了“垂”?

生:用“垂”字更具体。

生:用“垂”字更形象。

师2:(出示课件:蜘蛛从网上垂下来演示。)我们看看蜘蛛,它顺着丝往下来,整个身体好像在丝上――(生:垂挂着。)

师2:这里用这个“垂”字多准确啊!

第三位教师在总结了前两位教师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教学,重新确定了教学目标,从“体会其表达效果”入手,用自读自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理解了用词的精妙。

师3:“垂”下来是怎么下来?你见过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吗?

生:我见过,就是蜘蛛拽着一根丝吊下来。

生:我没见过,我猜应该是蜘蛛从一根丝上滑下来。

师3:我们看看图片,没有落到地面的蜘蛛是什么样子?

生:像是挂在丝上。

生:像是垂挂在丝上。

生:像拉着蜘蛛丝在打秋千。

师3:大风来了,网上的蜘蛛就不安全了,它要下到地面,找个地方躲起来。那么它逃跑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生:拉着一根丝垂到地面,最快。

师3:多聪明的小蜘蛛,多快的“垂”啊!这是蜘蛛特有的一种行走方式。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小蜘蛛的有趣吧。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反思]

“垂”是一种姿态,是属于蜘蛛的姿态,当大风来临的时候,这个姿态透露出蜘蛛的机灵,也折射出蜘蛛逃跑的急切。在这些人看来,尤其是小孩子看来,颇有一番情趣。有时候,对于一个词语的推敲,不是好或者不好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形象不形象就能概括的。因此第三位教师在总结了前两位教师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教学,重新确定了教学目标,从“体会其表达效果”入手,用自读自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理解了用词的精妙。因为他让“垂”走进生活,走向蜘蛛,并且联系当时的情境,这样更感性,也更有趣。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最贴近预感的。

[案例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中有这样一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听一位老师在学生读到这里时,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里的“探”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

生:可以换成“钻”字。

生:可以换成“冒”字。

生:可以换成“露”字。

师:相对于“钻”、“冒”、“露”这些字,“探”字好在哪里呢?

生:(几乎异口同声)“探”字更形象。

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形象感来。

第7篇

一年级的学生稚气未凿,尚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针对学生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差等特点,在拼音学习结束后,我们就开展了《365夜儿歌》的每日诵读活动。《365夜儿歌》中收录了365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有的充满童趣,如《扮老公公》――“老公公,出来了,白胡子,白眉毛。点点头,弯弯腰,滑一滑,摔一跤,一摸胡子掉下了,乐得大家哈哈笑。”有的溢满诗意,如《梦》――“花儿的梦,是红的,小树的梦,是绿的,露珠的梦,是圆的,娃娃的梦,是甜的。”有的增长知识,如《小鸟洗澡》――“小鸟小鸟,蹦蹦跳跳。沙堆上面,又蹬又刨。不是淘气,是在洗澡。”有的启迪智慧,如《叽叽喳喳》――“两只小鸟,叽叽喳喳,抢吃一条虫,他们在吵架。两只小鸟,叽叽喳喳,他们还在吵,小虫溜走啦!”……更多的是通过风趣幽默温情的语言渗透对学生们讲卫生、懂礼貌、爱劳动等思想品德的教育,如《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这些儿歌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表达生动,让学生们每日诵读,不仅起到了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能力的效果,而且让他们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形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走上飘满花香的阅读之路。为了达到以上效果,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开展诵读动员。激发热情

在开始诵读之前,我给学生们讲了美国著名绘本作家艾瑞克・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的故事:一颗小小的蛋躺在叶子上,从蛋里爬出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毛毛虫吃了许多许多东西,它变成了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它造了一间小房子,叫作“茧”,把自己包在里头。它在里头住了两个多星期,把茧咬破一个洞,钻了出来……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当学生们为翩翩于纸上的那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欢呼雀跃时,我趁势引导他们说:“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条又小又瘦又饿的毛毛虫,我们每天除了要吃一日三餐,还要神食粮――那就是书,这样,我们也会越长越大,当我们的书读得足够多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变成漂亮的蝴蝶,在知识的花丛中飞舞的!现在,就让我们从读儿歌开始吧!”有了故事的引领,学生们对读书的期待和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我们班的儿歌诵读就此拉开了序幕。

二、引入激励机制。维持热情

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但是他们又具有好胜心强、好表现的特点,因此我为他们引入了激励机制:每天至少读一首、背一首:读熟一首打一颗星,背熟一首打两颗星:当得的星星满10颗时,老师就奖励他一个苹果娃娃,满5个苹果娃娃就能得到一个奖杯。这样,学生们诵读儿歌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为了比谁先得到苹果娃娃和奖杯,“小毛毛虫们”憋足了劲,不断地挑战自己:三首、四首、五首、六首……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这些现象从徐怡婷的几次每日一句中,可见一斑:

今天,我放学回家做完作业,一口气背了十二首儿歌,背完的时候还不到7点呢!(12月22日)

今天天气很冷,所以妈妈没带我出去玩。我把这次要背的儿歌又复习了一遍。特别是那首《小熊过桥》的儿歌,这首儿歌好长啊!(师注:这是这本书里最长的一首儿歌,共15行,102个字)开始我还以为背不出来,没想到读了几遍就背出来了。现在我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了。妈妈夸我真聪明。(12月26日)

我的儿歌已经背到了263页了。今天我从《石榴妈妈》开始背,背到《大山和白云》,一共是八首,本来想背十三首的,妈妈说:“太多了,背了八首够了。”我一会儿就把八首儿歌背完了,妈妈说我速度真快。(1月13日)

从上面学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儿歌诵读的过程中,他们还收获了成就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

三、进行全程关注。即时调控、指导

一年级毕竟是阅读的起步阶段,学生们对于阅读的方法不甚了解,学生和学生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对整个诵读竞赛做到了全程关注,对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即时调控和指导,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多以书面形式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如:对于班中一个能力特别弱的孩子(记忆力差),我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她不要逼孩子背,每天开开心心地读两首,每首读满十遍就是他的成功,就值得鼓励,也给他两个苹果娃娃。事实上,在这个孩子读完整本书之后,教师发现,学生的拼音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掌握得比较牢固,这就是他的收获。

再如:一些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每天读一首、背一首,但因为每天的晨诵,以前没背的儿歌只要稍加诵读就能背诵,因此,在给家长的建议中,有了这样一条:

个别学生还停留在读上,希望像鲁骏翔、唐佳怡、李亮毅一样利用时间把以前没背出来的都背出来,把一颗星都换成两颗星。

当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热情高涨,但仍有些学生停滞不前时,我又提醒他们的家长:

送给大家几句话,希望能给大家启示:当孩子学习能力提高的时候,如果不提高要求,对于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压抑――这将延缓他们的成长,并将滋生浮滑和惰性。(给《儿歌》读得多、背得少的个别孩子的家长提个醒。当别的孩子以每天背三四首的速度追著、赶着往前的时候,你们落下得太多啦)

又如:当发现有些学生诵读方法存在问题时,我及时加以提醒和指导:

《儿歌》里面多是朗朗上口的儿歌,每首儿歌都有一定节奏,几乎都能打着节拍念。教学生读出节奏来,就像唱歌一样,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念。

读注音读物时要一目双行(字和拼音一起看),不要仅仅盯着字或拼音。(反思班中识字多的学生反而出现读错字音的现象,老师发觉他们的读书方法存在问题。所谓实践出真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儿歌》这学期背不完,咱下学期接着背,总能背完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只要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我们就应该高兴。有些学生特别积极,每天背五六首,七八首,甚至十几首。像这些优秀的、走在班级前列的学生,欣喜之余,家长也要注意引导,不要背得太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记得快,以后忘得也快。还是少背一些,多复习,多巩固,稳扎稳打。当然要注意引导,以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在看课外书上。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儿歌诵读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顺畅。

四、抓住训练时机。课内外相促进

每天早晨是学生们的晨诵时间,在读完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之后,由领读员每天带领大家先复习一遍前两天读过的四首儿歌,再把接下来的两首新儿歌读三遍。伴着晨风,听着学生们的琅琅书声,是教师最惬意的时刻。因为班级共读,学生们有了共同的精神世界,一起为儿歌笑、为儿歌狂。教师恍若置身于一座充满活力的生命的林子,流连其间,不愿出离。儿歌的诵读,不但开启了学生们懵懂的心灵,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诗意的窗户。在儿歌的浸润下,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诗性灵性也渐渐显露出来。因此,有了一些课内拓展题的精彩。请看在教学完《家》之后学生们的仿写练习(教师整理印发):

分享――仿写: 是 的家。

表扬写得特别多的:倪琳40句、李新宇35句、于欣池20句、李政19句、高硕18句、徐芯蕾17句。

精彩语句分享:

泥土是蚯蚓的家。竹林是熊猫的家。树林是啄木鸟的家。小河是蝌蚪的家。沙滩是贝壳的家。(王一洲)

蓝天是彩虹的家。大脑是知识的家。储蓄罐是硬币的家。(李政)

耳朵是声音的家。信封是邮票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李新宇)

天空是风筝的家。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家。天堂是天使的家。(徐欣珂)

田地是蔬菜的家。玩具箱是玩具的家。(高硕)

草丛是蟋蟀的家。(杨仁杰、王一洲)

厨房是锅碗瓢盆的家。(于欣池)

月亮是嫦娥姐姐的家。(潘幸阳、徐婷)

沙滩是贝壳的家。(吴逸优)

夜空是星星的家。(周博博)

宇宙是星球的家。(徐芯蕾)

教师的话:这是一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好机会。只要用心去激发、去引导,学生动脑筋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如果您和孩子觉得昨天的仿写意犹未尽,或者没有好好把握昨天的机会,那么,今天的每日一句可以继续仿写。期待你们的精彩!

再如,教完《雨点》后的仿写练习也是精彩纷呈,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和童趣:

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玩滑滑梯。

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儿。(薛金星)

雨点落在花丛里,在花丛里捉迷藏。

雨点落在草叶上,在草叶上跳舞。(吴陆颖)

雨点落在马路上,在马路上溜冰。

雨点落在花心里,在花心里睡觉。(徐欣珂)

雨点落在脸盆上,在脸盆上打鼓。

雨点落在我手上,在我手上变魔术。

雨点落在池塘里,在池塘里吹泡泡。(徐怡婷)

雨点落在窗台上,在窗台上跳跃。(杨仁杰)

雨点落在电线上,在电线上荡秋千。

雨点落在山顶上,在山顶上看日出。(薛思远)

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练跳水。

雨点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写字。

雨点落在大树上,在树叶间躲猫猫。

雨点落在河面上,在河面上画圆圈。(朱佳)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打鼓。(李亮毅)

雨点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唱歌。

雨点落在我脸蛋上,在给我脸蛋做按摩。(徐芯蕾)

雨点落在玻璃窗上,在玻璃窗上画画。

雨点落在车棚顶上,在车棚顶上弹琴。(潘幸阳)

又如,一年级下学期春暖花开的时候(三月份),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练笔《春天来了》,请看学生们的作品: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了。我家的一棵蜡梅,花谢了,枝头长出了嫩芽。墙外的一棵梨树,枝头上也长出来许多的花苞,燕子穿着黑色的礼服从南方飞回来参加春天的聚会。几只燕子飞到我们的屋檐下,准备造房子和我同居,我一定会和它们友好相处。小河里的冰已经融化了,流水唱着快乐的歌。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有时还高兴地拍拍翅膀。春天真美呀!(倪琳)

春姑娘来了。她飞到河边的柳树旁,给柳树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她飞到桃树上,给桃树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红衣裳:她飞到田野里,给大地披上了绿茵茵的新装。春姑娘也叫醒了小朋友。我们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春装,在校园里笑呀,跳呀。春姑娘用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春天真好!(杨怡倩)

春风轻轻地吹着。它向草地吹一吹,小草穿上了绿衣裳。它向桃树吹一吹,粉红的桃花开放了。它向小树苗吹一吹,小树苗伸伸懒腰醒来了,长出了嫩芽。它向小朋友吹一吹,小朋友脱下厚厚的棉袄,换上漂亮的春装,在阳光下快活地放风筝。它向蜜蜂吹一吹,小蜜蜂飞向花丛采蜜。春天来了,春天真美呀!(吴陆颖)

第8篇

春天到,爱美的女性,纷纷换上了黑丝袜。许多女老师也不例外,当她们身着性感的黑丝袜,走在校园内,总能吸引许多眼球。但汉阳楚才中学的女教师却没有机会展现“丝袜”了。近日,该校出台“师规”:要求女教师在校内不能穿着暴露,不穿黑丝袜,不喷浓烈的香水。(3月23日《武汉晨报》)

【点评】关于教师的衣着打扮问题历来就有争议。不少地方的教管部门或学校都出台有相应的条文规定教师的衣着打扮,这些管理规定初衷虽好,但某些方面未免管得过细了。其实在当今这个审美多元的时代,衣着打扮是彰显个性的方式之一,教师同样有彰显个性的诉求,况且,如果教师着装过于单一,有时也不免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只要不是穿得过于“出格”,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对教师的衣着打扮就不应管得过细。

要反思学生被劝退背后的问题

山东大学近日在校园里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368名学生受到警告,97名学生被劝退学。专家认为,对于不合格的学生,高校有权开除,“严进严出”更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但也有人为这些被劝退的学生的前途担忧。(3月21日 新华网)

【点评】为了严正校风和学风,高校按相关规定劝退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是一种合理的做法。但近百名学生被劝退,折射出目前国内大学生“混日子”、荒废学业等情况较为严重,也反映了高校因扩招而造成的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大学教师不够负责任等问题,这些都是应该反思的地方。

“儿童商学院”被质疑折射国内生活教育的缺失

他们是一群7到11岁的娃娃,他们大多是亿万富翁的继承人。他们每周上课三小时,学习驾驭金钱,学费最高一年3万元。给他们上课的是一家财商培训机构,目前已有40名小继承人接受培训。因为定位较高,该机构被人称为“儿童商学院”。这样的培训项目引发了较大争议。(3月30日《成都商报》)

【点评】从“儿童商学院”培训的内容来看,这其实是一种理财教育,培训机构设置这样的培训项目应该说切合了某种社会需求,因此只要是合理合法的,社会舆论就不应以公益学校的教育标准来衡量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标准。其实,“儿童商学院”被质疑,折射出国内生活教育的缺失。理财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崇尚知识教育而忽视其他教育,这样极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如消费观、金钱观的培养。

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联名“弹劾”

“迟到0分,上课玩手机0分,不交作业0分,抄别人作业0分!我每个礼拜的空余时间,不是在写他布置的作业,就是在重写他布置的作业。”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某班级33名学生向学校递交了一封信,联名“弹劾”23岁的新外教苏辄予。(扬子晚报3月21日)

【点评】如果大学教师都能像苏辄予老师一样负起责任来,恐怕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因成绩不合格而被劝退的大学生了。苏辄予老师的严厉做法或许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其负责任的态度正是目前国内许多大学老师所或缺的。报道中所列举的项目,本为基本的教学常规;学生遵守基本常规,合理合法。学生以此为由联名“弹劾”负责任的老师,似有“逃避”规则约束和学业的嫌疑,学校对此应慎重对待,对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公正的调研,做到既不轻易否定老师,也不片面迎合学生。

学校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发生意外而丢弃育人职责

第9篇

师生关系融洽是前提

老师常常喜欢亲近人的学生;其实,学生也如此,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班主任有时需要像娱乐节目主持人一样逗孩子开心。青年人有亲和力,当班主任自带优势。青年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有些老师称他们的学生“幺儿”“娃娃”“妹儿”,可见他们是有亲和力的,是有爱心的。有的老师魅力超强,常用开玩笑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接受了教育,甚至受到惩罚后还能笑嘻嘻地离开。有的老师刚柔相济,管理班级很严格,学生挺有规矩;一旦有学生违纪或者学习不认真,他从不与学生搞得对立,也不是婆婆妈妈地批评不止,而是动头脑,用智慧,以理服人,以制度服人,使得学生对老师是又亲又敬。

日常教育教学中,笔者有点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在放下身段逗学生开心这方面就做得不够好。学生对笔者也是毕恭毕敬的。笔者经常反思:身为实验班班主任,也算实力派选手、业务骨干,有时候是不是把架子端起来了?不过,笔者也十分喜欢学生的热情与热闹,于是决定扬长避短,观察有亲和力的老师并向他们学习。

要学会忍耐和等待

有些学生不一定适合一种教育方式,换一个教育方式也许会更好。有些学生可能要慢慢地才能理解老师的想法,甚至有个别学生暂时不太满意班主任的教育风格,这都是正常的。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学会变通,以心换心。

笔者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太强势,要对学生多微笑,多赞美,多鼓励。有位老师说:“一个好老师,应该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转化、去引导他的学生。如果效果还是不好,那就夸她吧!”一天数学课上,笔者表情严肃地批评学生作业质量差,不认真。这时,笔者观察到学生小唐用不耐烦的眼神盯了笔者几眼,可能在想:“又开始唐僧念经了。烦得很,真嗦!”当时,笔者对这眼神是有些不快的,但转念一想,也可能是自己敏感了,想多了。于是,笔者的脸色和心情也变得平和起来。突然,笔者灵机一动,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以后各科老师说道类似问题时,班干部、科代表要落实工作,要整改,不要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刚才,我教育你们时,我看到唐某同学的表情好着急,仿佛在安慰老师说:‘老师,你不要生气嘛。’我真的觉得有些学生好贴心,感觉心里好温暖!”这时,笔者发现小唐害羞地笑了,笑得好美。由此可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以和学生的心灵之间建起一堵厚厚的墙;同样,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堵心灵的墙也可能因为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理解的眼神,能立时崩塌。

其实,笔者之前做得并不够好。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个别学生的教育不说是失败的,至少是值得反思的。比如有的学生学不会,之前笔者更多想到的是学生的懒,不争气,却忽略了他们的无助;常常对行为习惯稍差的学生提要求,却忘了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鼓励。他们不想看到老师的严厉,而更想看到老师的和善。现在,笔者慢慢地进步了,一些工作本来难做的学生慢慢地转化,没和老师磕磕碰碰,而对老师充满信服。笔者认为,教师最引以为自豪的,不一定是班上成绩名列前茅,不一定是许多学生考上名校,而是他对学生以后的人生究竟留下多少正面的影响。

班级管理需要智慧

班主任仅有亲和力是不够的。作为一个班的主心骨,该严格管理时还需要严格管理。爱不等于包容一切,老师要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责。因此,班级管理需要智慧。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就是:多用温柔的方式来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

班主任应该培养出一个班风正的集体 要教学生谦虚、善良、诚信;要教学生热心集体事务,大气,做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者没有任何好处;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要教学生自信、快乐;要教学生懂得合作、珍惜友谊,真心为别人的进步而开心,少一些嫉妒心理;要培养学生的是非分辨力,培养学生自律等。总之,多教学生正统、美好、善良的东西,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和道德基础,同时也教学生“防人之心不可无”。

班主任应该培养出一个学风浓的集体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最大的任务。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成绩与家庭前途关联起来,这是不正确的。虽然不是每个班都要争第一,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名列前茅,但是培养学生勤奋踏实的态度、宁静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班主任应该动脑筋的。

班主任应该培养出一个纪律严明的集体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重要保证。这里的纪律不仅包括学校纪律、班级纪律,还包括住读生纪律。班级纪律好,学生才会有自豪感、归属感。当然,班主任不可能事必躬亲,这就需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鼓励班干部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和监督指导作用。

第10篇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既可以规范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学习礼貌和礼仪,从小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教养,孝敬父母,讲道德的孩子,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32-01

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社会培养民族精神,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当今社会,上至成年、下至幼儿,传统文化在人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淡漠,这种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那幼儿园该如何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我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谈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应该包括:传统经典范文、古典诗词、书法、绘画、传统技艺、传统工艺、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始祖的祭典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在选材上,我们要结合孩子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制定好各年龄班的发展目标,选好教学内容。如:小班选材就以简单的儿歌、古诗词、传统节日、典故故事、童谣为主要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内容,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中班就加入三字经、古诗、节日的由来等内容;大班就以《论语》、成语故事、民间传统节庆、风俗、礼仪、经典典故、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等等。

2、制定开展方案、落实教学任务

为了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套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让大家明确自己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职责,并按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确定好的效果。

3、做好评价和反思、共享成功收获

教育评价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反馈,所以,幼儿园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的反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做好评价工作,让教师们在评价中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分析别人成功的喜悦,激发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是开展教学研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多种形式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1、在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环境中去,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使幼儿从另外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可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能与之亲近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如:在走廊、楼梯转角和专门的活动区角的墙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三字经、智慧树上挂满百家姓、走廊挂上幼儿动手制作的花灯、川剧脸谱、剪纸等民俗手工艺术作品。另外还可以创设多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区角,如:“农家院”、“戏曲服饰表演”、“传统小吃坊”,张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画、节日的布置等,让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走进幼儿园,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气氛的烘托中,亲身感受各类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美,体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乐趣。

2、在语言和艺术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比较多是经典的故事、民谣、古诗词、民间歌舞等内容,涉及的范畴多与语言和艺术教学领域为主,所以,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内容,保证开展工作的质量,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语言和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扩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孩子们交流和艺术表现中感受我国文化的广博和精深,激发爱国、爱家的情感。

3、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上,主题教学模式更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有计划性和方向性地完成教学的效果,如:开展《畅游北京》的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北京是我国首都、北京有许多历史文物、有许多经典故事、手工艺术品、特色小吃等,通过历史典故和民间特色、学习京剧、民族乐器表演等,开展启蒙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传统戏曲、乐器演奏等传统文化精髓,萌发审美情趣,促进美育情感,为培养健康人格做学前准备、提高幼儿人文艺术修养。

4、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应注重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触摸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生活化。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传统文化“打莲湘”;课间活动时,玩“摸瞎子”、“扔沙包”、“跳格子”等游戏;午饭后,播放琅琅上口的民间童谣让幼儿欣赏;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流利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挖掘身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幼儿,就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素质。

中国的振兴和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教育抓起,主要我们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l] 蒋 换.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新疆教育,2012.11

第11篇

一、以常规教研提高教师的自觉质疑和释疑能力。

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觉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首先要让教师能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生动的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探讨、研究、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学难题、热点问题等,不断地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我们进一步地强化了教研活动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让教师真正地参与教研活动,以教研的落实提高教师自觉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一)制度先明确――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提供活动保障。

制度的执行是为了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形成良好工作、学习习惯。通过制度的保障,让教师能经常性地参加教研活动,从而让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如:每学期初,我们针对新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具体要求”,明确地规定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事项等,促使教师们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常规和工作习惯:准时到位、准备到位、思考到位、讨论到位、记录到位。为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先行条件,为提高教师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先知道――为教师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思考依据。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积极的思考,在期初便安排好了每一周的教研内容。活动前,负责人先将教研活动的提纲发给大家,便于老师有目的、有准备地参与教研活动。同时,鼓励老师敢于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自己类似的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尝试解决,并与他人讨论、碰撞。这样,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学会质疑,逐步提高了教师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观察的敏感性和敏锐性。

(三)问题先思考――为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奠定基础。

如上所述,教师学会了质疑,提高了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和敏锐性。那么有人质疑必须有人释疑,因此,为了激发教师的思维风暴,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在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根据教研的计划和重点内容向老师抛出问题,让老师在参与研讨过程中带着问题先思考。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广泛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鉴获得启发,在碰撞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自己设计活动的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而作为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是否遇到过,是否能分析,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这样,让老师通过质疑、讨论、释疑,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师分析教学案例、归纳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话题,教师们通过在观摩中看到这样两个案例:案例一,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当小班娃娃家游戏出现简单重复的“煮饭”情节时,新教师便以显性指导者的身份加以干预,幼儿的游戏虽然得以进行,但状态却没有先前的轻松与自然:案例二,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更善于观察。大班的角色游戏采用一个游戏主题,打通班界,开展综合性角色游戏的方式,从游戏的模式、幼儿的交往面都发生很大的改动,幼儿在新型的游戏模式中积极参与,不断扩展出新的游戏情节,当孩子们为“房地产商”盖的“房子”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双方发生了争执,此时,老教师先是很冷静地在一边观察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游戏情节发展的方向,直到孩子的确需要帮助了,老师才以“值班经理”的身份介入,在游戏中顺利解决了“客户”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后,老师又适时地退了出来。这样,孩子的游戏既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又能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观察到的现象,老师讨论了“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指导身份和指导策略的调整”,新老教师之间互相碰撞,一方质疑,一方释疑从而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常规教研的多样性提高教师互动学习和研讨的能力。

形式单一的教研活动会让人乏味,失去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了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将几种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教研活动充满生机。

(一)案例分析,互动学习。

案例分析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它把实践中的典型教学或教研活动作为研讨内容,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对案例或活动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在不断地反省、修正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同类问题的经验,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形成自己新的认识。

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案例分析。如:开展幼儿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案例分析学习活动。我们先制定观察幼儿发展情况的测查指标,再组织老师学习指标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同时抛出研讨的关键问题,再由老师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研讨交流时,每人对自己的想法加以说明,然后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这种研讨是一个将反思、交流学习和研究整合为一体的过程。从中,老师不仅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成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并能从中探讨出最佳教育方法。如此,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认识,使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走得更近。

(二)师徒结对,逐层带教。

这是一种经典的传、帮、带的教和学的方法,它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引导教师共同学习、进步、成长。新教师跟经验教师,经验教师学专家教师。通过直接观摩、学习教学策略、亲身体验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方法,模仿、消化和吸收,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同时,师傅们也倾自己所能给新教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即激发了新教师学习的欲望,也激发了老教师再学习、再充电的紧迫感,让两者在互带、互教中互相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另外,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利用本园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教师培训部”活动,即:分教龄、分兴趣爱好、分科目等进行培训;成立听课小组,即委派几位业务能力较好的老师成立听课小组,以随机听课的形式进行蹲班指导;提倡学科带头人,开展分享式备课活动;借助外来力量提高师资力量,开展暑假培训等。总之,能者为师,我们挖

掘一切可用能源点燃老师的智慧之光。

三、以常规教研的深入化延伸,提高教师提炼总结和更新的能力。

教研活动以后,我们还引发教师在进行更多更深入地思考、反思和调整,并对教研的各种材料进行梳理、归并、总结和提炼,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实践。

(一)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开放性的、延续性的,不是停留在每周一次的集中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应将每一次教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效延伸到教师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的,使教师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所产生的反思、调整策略伴随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一步的延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提炼教师的总结能力。

在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后,我们还要让老师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检阅自己、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发展,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整改的措施,这样不仅总结了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书写能力。因此在教师们对自己的经验、收获不断整理归纳的时候,就逐渐地生成了有价值的专业书面材料,有利于对以后的教研、教学工作起到借鉴的作用。这样,不但提炼了教师的总结能力,也让教师的教研、教学工作更具有创造性,更体现其价值。

(三)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加速教师的更新能力。

教师们通过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更深入地理解了《纲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种能力。在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也吸收了新的教育思想,更新了新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活动中的新观念、新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演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还要靠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只有适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另一个更高的平台。因此,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这一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让教师在这一平台上互相碰撞、广泛吸收、及时总结、加速内化,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才能有效地加速教师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全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我们立足于幼儿园的日常教研活动,因此,我们要懂得并善于借助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第12篇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1课“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提高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意识。本节课在具体教学设计上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主要采用了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

一、情景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席在伦敦举行的金融峰会”“视战争如游戏的刚果娃娃兵”“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执勤”等三张照片,或播放纪录片《外交风云》片段,体味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感悟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体会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感知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提出问题

对案例进行分析概括是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所展示的示范案例,将学生从对案例的直观感性认识引入到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中,让学生从对于案例本身的分析转入到对书本中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中。

1.你认为当今世界状况如何?

2.你如何看待目前的?你是否觉得应该“南海一战”?你如何看待菲律宾?

3.你如何看待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

三、师生互动

结合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中国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

四、问题分析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针对有些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在回答“如何看待”时告诉学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成功地树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形象,也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

在回答“如何处理和日本的关系”时,我们要提醒学生国家与国家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矛盾,我们要,抓大放小,看到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我们要尽量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五、升华思想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得出结论并能将感悟化为自身实际行动,这是德育课教学的落脚点。在本节课教学中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本节课知识,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引入到自身的思想转化上来。

教学反思:

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在采用案例教学时,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重点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组的见解,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应牢记自己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当学生见解不一致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切忌教者处处包办代替,从而违背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阻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且案例教学也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案例本身的印象很深刻,但忽视了从案例中提炼的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上下工夫。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要尽可能地少说话,学会倾听,学会分析。要善于抓住学生分析讨论时的关键点和盲点,画龙点睛,话语不多,但必须用在“刀刃”上。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和缺乏人生目标,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也不浓,对专业课都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考查课的德育课。同时,德育课传统的教条式的说教也是激起学生厌倦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德育课,就是教师毫无情感地将大道理、大教条,生硬地塞给学生,教师一味读课本,把学生看作被动接收的容器。这种封闭的、僵硬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必然引起学生对德育课不同程度的反感,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