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怎样写记叙文

怎样写记叙文

时间:2023-06-04 10:50: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怎样写记叙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关键词:引导;学生;话题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26-01

一、认识话题作文的特点

什么是话题作文?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定义。怎样写话题作文,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也没有具体安排。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也是近几年作文的命题模式。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想象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就说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是一种只提供一个写作范围,而没有限定文章,选材和写作方法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

二、写作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

1、“两个不忘”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一是不忘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考生审题的起点。“提示语”对考生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作文思维应始于“提示语”。考生要认真审读提示语,切不可滥用甚至扩写提示语揣摩提示语。应寻找与“话题”的内在联系,从联系中领悟题旨,然后选择适合作文的最佳材料。二是不忘紧扣“话题”。“话题”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考生选材的依据和标准。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2、“拟好题目”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写好命题作文和其它非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拟订一个题目。有了题目,才能进行立意、选材,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和写作方法等等。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

3、“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话题作文要求自选文体,那么应当怎样选择体裁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如果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如果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采用的文体。一般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写记叙文时,应注意克服考场作文的通病:人称不统一,记叙文不清晰,结构松散,平铺直叙。能合理运用记叙的人称、要素、线索、顺序,是考生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巧妙地组织材料,精心构思,增强表达效果的能力。

4、“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学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出新,立意必须新奇。

二、写好话题作文的方法

怎样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创新就是要求所写的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见解新颖,指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解,这见解有新意,甚至有创意;当然,有新意的见解首先应该是正确的见解,新颖来自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不要刻意“新”,为“新颖”而“新颖”。

1、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议论文观点要新,举证要新;记叙文立意要新,故事要新。概而言之,即不同凡响,不落窠臼,不循旧制。那些从小学到初中再写到高中的老故事重讲、大道理空论、老模式重讲、旧话题再题之类的文章是断然登不上“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的大雅之堂的。

要善于阅读间接生活(读书人博览积累,推陈出新,举一反三,化为已用);要善于感悟直接生活,实践人勤于思考,抽象概括,摒误求真,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和挖掘。一句话,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2、精巧

同样的题材,因为构思巧,那就会独领。“审时度势”的角度选择,主题提炼,材料安排,技法选用是何等重要。构思无定法,但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要刻意开掘事物的内涵,追求立意之高远;

(2)要学会“蓄势”,做好一个引人入胜欲舍不能的开头;

(3)要做好一个“落地生根”余音袅袅的结尾;

(4)应全方位地考虑如何运用象征、倒叙、插叙、单线、双线、虚实、抑扬、张弛、动静、正侧、起伏等手法。

3、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想象是创造的准备,想象腾飞的翅膀。从作文的角度看,创造性想象“形象”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首创的,它是不依靠任何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形象、表达个性化理念的结晶。

4、有个性特征

所谓个性,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点,承认个性为此:

(1)要关注人文精神。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问题;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写记叙文,而记叙文的写作必须遵循“写作中心明了、内容丰富、有条理”的原则,然而从当前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来看,学生的写作中心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处写起,同时许多的初中教师根本不知道从何处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没有教学思路,这就导致初中生写作的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一直处在低迷的状态,所以本文重点分析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式,彻底解决学生不知从何处写起,教师从何处教的问题,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一、从题眼方面入手

所谓的找材料的题眼简单地来说就是分析题目,审清题目,明确写作的中心。所以在初中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题目的分析,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研究。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明确写作的重点和写作的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出得比较灵活,在题目中可能暗藏真正的关键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题眼,题眼是学生写作的关键,一切的写作内容都要围绕题眼展开,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跑题,所以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题眼,随后教师再对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学生找题眼就比较迅速,为后文的写作留下充足的时间,例如,教师为了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给学生多找一些作文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眼自行拟写作文题目,在此过程学生需要对写作的教材以及写作的要求进行分析,自拟一个符合自己写作的题目,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自拟的题目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写作的重点,这就完成了写作的第一步题目的拟定。

二、写作材料的选取

学生在完成写作题目的拟定之后就应该进行写作材料的选取,写作材料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比较困难的,材料的选取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写作的成败。在写作素材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慎重,要抓住一些对自己写作有利的素材,同时还要能够凸显写作的中心,对与那些无关的素材要果断地放弃。材料的选取上学生一定要遵循材料真实性的特点,所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所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所听到的,就像和写日记一样,记录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这样才能抒发我们的内心感受,才能体现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可以加上自己的联想,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多对文章主人公进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刻画,适当地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这样文章的语句通顺优美,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三、写作要分清层次,要有主次之分

初中生在拟定题目和选好写作素材之后往往是为了满足写作的要求达到800字,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主次之分,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胡乱地写,以拼够字数为主。记叙文抒写的重点在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但是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主次颠倒,将重点放在了事情的叙述上,对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没有进行细致的刻画,这在中考将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分数,进而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所以在初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述记叙文写作的要点,要着重地刻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特点,在刻画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并加入一些优美的句段,不仅要能抒发感情,而且还要读者体验到真实感,对事情的叙述一定要简洁明了,不要进行过多的叙述,适当地运用一些优美的句子,使语句通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文章的色彩。要想培养学生刻画主人公的能力就必须做大量的练习,例如,在初中的教学中有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自己熟悉的一个背影进行细致的刻画,随后教师再进行修改,帮助学生进行主人公的刻画,同时教师要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而且还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为学生的写作打好基础。

总的来说,如何提升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成为当前教学中最大的难题,而本文主要对当前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进行分析研究,从“题目的分析,找题眼,素材的选取,写作的主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对广大的初中教师有所帮助,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记叙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文利.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J].新课程:上,2014(01).

[2]杨小惠.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谈[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3(12).

第3篇

一、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学生要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要把握它的六要素,尤其是人物和经过;要把握记叙文中的描写内容和描写方法;把握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文特点等方面来把握阅读;议论文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严密的语言等内容来理解;应用文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从体裁特征、语言特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把握。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要领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提升。

二、教育学生学好课本

课文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是很好的例子,是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文学好了,理解透了,学生才可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举一反三。如果脱离课文,单纯去做课外训练,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大大折扣。在考试时,阅读题的材料虽然大多选自课外,但阅读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在课内有所体现。因此,精细研读课文,有助于解答课外阅读试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课外材料的阅读能力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学习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如果只限于课本,范围狭窄,必然导致猜题、押题成风,死记硬背盛行,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于考出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中学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材料为主,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只眼睛盯在课内,一只眼睛盯在课外,在认真学好课内课文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报刊、杂志,达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即要在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上下功夫。关于文章的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说明文的主旨是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道理;议论文的主旨是集中表现为中心论点。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来考查文章思路的理解;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来理解;说明文主要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考查对写作思路的理解。当然,文章的思路有时还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所以命题有时从线索、结构来考查文文章思路的理解。

五、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技能,它的掌握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要全面、要有针对性、要有代表性。训练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要全面,从阅读题型来说,既要训练客观题,更要训练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从问题来说,记叙文、议论文要训练,说明文、应用文也要训练;另外,既要重视现代文阅读,又不能忽视文言文阅读;阅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应把初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阅读训练的材料和试题要有代表性,做到精练、巧练、坚决不要搞题海战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4篇

1真实是根本

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2“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

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

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

4抒情是灵魂

“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情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

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

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一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

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

第5篇

一、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时,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要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即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然,所谓“小学生作文”,是指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练笔,它与成人的写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写作的目的不同。成人的写作,大都是“有所为而作”,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种交流往往是超越时空的。通过交流,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这种交流,往往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小学生习作练笔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地交流夯实基础。

第二,文章表达的要求不同。成人的科学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对人类真理的探索和发现。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独创性的特点。在表达要求上,必须以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为基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为手段,把自己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样,成人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现实的客观反映。在创作时,作者必须以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为基础,充分运用虚构和典型化等手段,对众多个别的、特殊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使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他们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的习作练笔,只要求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景和物如实地写下来就行了。

第三,评价的标准不同。我们在评价成人的科学著作或文艺作品时,要看是否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有科学价值,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是否做到思想性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等等。但是,我们在评价小学生的习作时,主要看《大纲》中规定达到的作文基本功是否已经过关。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看是否达到:字词运用准确,句子通顺连贯,有中心,有条理,内容真实具体,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显然,这个标准,对搞研究和创作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对小学生来说,需要进行五、六年严而有格的训练才能逐步达到。明确这一点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小学生作文文学化和评价小学生作文“标准过高,评分过严”的不良倾向。

2.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生习作练笔的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习作的内容是认识的客体。学生在习作活动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在观察收集习作素材和进行习作构思时,需要有语言的参与,习作构思的结果更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在人脑反映外部现实的生理——心理的机制中,语言担负着第二信号系统的职能。对刚刚上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掌握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认识工具。小学生习作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主体尚不能独立地进行习作活动,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这就引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问题。我认为,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为了正确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师“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可让学生围绕习作要求,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积极思考,获取习作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尝试练笔,发现疑难之处,并做好质疑的准备;让学生通过尝试修改,领悟修改的方法,享受成功的欢乐,等等。可以说,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的主体作用,是否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由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否有效,主要体现在:①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②能否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③能否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要努力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①在组织启动阶段,表现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习作活动组织起来。②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表现为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和点拨。③在总结评价阶段,表现为对学生的习作是否达到习作目标作出总结和评价。通过总结和评价,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二、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我们在把握了作文教学方向的同时,还必须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这是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呢?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小学以学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为我们规定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具体地说,从文体方面看,主要学写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从能力方面看,主要培养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的意义所在。我认为,《大纲》规定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是很有道理的:①记叙文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景物为主,它是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因此,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的基本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记叙文是以写“实”为主要手段,大都叙写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景、物,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

第二,要明确“小学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的价值所在。记叙文固然是小学生习作练笔的重点,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首先,应用文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让小学生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除了让学生学会现行教材中规定的常用应用文外,还应适当补充其它常用应用文的练笔训练。其次,应用文具有语言准确、平实、质朴、简明扼要的特点,这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绝不是彼此孤立地、一个一个地叠加起来完成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伴随着作文教学过程一体化完成的。那么,如何保证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完成呢?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指作文的内容;“怎样写”是指作文的表达形式,即谋篇布局。小学生的作文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学生作文的内容从哪里来呢?从对平时的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来。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形成生活的表象。作文内容固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是,日常生活不等于作文内容,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要使观察到的生活素材上升为作文内容,必须经历一个思维加工和整理的过程。其流程如下:

观察生活思维的加工和整理作文内容

第6篇

孩子学话,始于模仿;学习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同样离不开模仿,一句话应该怎样说,怎样联句成段、构段成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都可以从模仿中找到门径。作文的模仿可以分几步进行:

一、模仿训练

1.词语模仿。(1)以不同词性的词语在课文里运用的特点进行仿写。(2)根据所学习的课文由学生提炼出富有文采的描写性词语、抒情性词语、哲理性词语进行仿写,或由几个词语连缀成一段话。

2.句子仿写。以课内或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句子为仿写对象。依照例句的句式结构特点,尽量符合原句的词语词性和语体色彩。并重点训练在仿写过程中多使用修辞手法。

3.文章仿写。仿文就是以范文为仿写对象,把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写作训练模式。

二、在修改中模仿

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错误的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首先教师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的方法和要领,使学生从教师修改的作文中感悟修改之道。其次学生开始分小组互批互改:小组由一个优等生、一个后进生和两个中等生组成。批改过程:第一步:整体阅读――修改内容和结构,分析判断选材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合理清晰;第二步:仔细阅读――修改文中的错误和不当的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第三步:品读感悟――有感情的品读文章,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和语文积累,对习作进行提高性润色修改和再创造。最后小组内交换互改,解决批改者水平悬殊的问题。

三.小组周记的教学模式

1.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人。其中作文优秀者,知识面广,求知欲强,作文兴趣浓厚,在观察、思维、表达等方面能力较好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在写作中只能模仿20%;中等水平者,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达到作文训练的各项要求,但是积累薄弱,语言平淡,情感抒发不够,内容不够丰富的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在写作中模仿50%;水平较弱者,知识面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缺乏写作热情,不善表情达意,作文内容空洞,甚至结构不清晰的分为几个小组,可模仿80%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自信心。2.每次作文确定一名学生当执笔人(小组内4人轮流进行)。3.小组集体讨论,内容包括模仿的范本以及本次写作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4.小组成员分头收集、整理作文材料。5.执笔人根据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写出初稿。6.小组成员轮流审阅初稿,写出修改意见。7.执笔人根据各成员的修改意见写出二稿。8.执笔人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交教师审阅。

四、创新训练

作文创新训练是在积累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有了一定语文积累,在仿写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进行训练,具体开始时间可以在初一的下学期或初二的上学期。具体训练如下:

1.想像力培养训练。(1)引导学生把抽象的事物或形象想像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以便于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象征的手法。(2)让学生边听边欣赏诗歌边想像,在脑海里构想各种情境的画面,记下感受,并进行创作。(3)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改写、扩写或补写的训练。

2.分层次训练。针对七年级新生好动活泼、好胜心强、喜欢发表意见等年龄特点,我将集体讲座形式引入作文课堂教学。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确定的七年级的作文教学的具体任务要求 ―― 以写一般记叙文为主,懂得生活、观察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将作文教学安排成两大类:记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力求通过小组的集体力量来完成对人物、生活的观察,从而写出较高质量的作文,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要求学生在创新过程中把握住四要点:(1)拟题要“巧”(2)选材要“精”(3)形式要“妙”(4)体裁要“准”。

五、训练效果

1.我曾经专门对这种小组合作作文教学进行好几次学生民意调查。从反馈信息看,绝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作文教学方法,认为从小组交流、集体讨论中取长补短,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感觉写作时有材料可写,基本上能明确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及有关写作技巧。

2.通过几次语文考试作文得分率的对比,我就发现学生作文平均得分呈上升趋势;一些原来较差的学生也基本上能按作文要求完成,包括字数,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结构的安排等。

第7篇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

(1)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里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很多状物类记叙文常常是通过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来揭示某种深刻的意义。作者先描写了物体的外形特点,再写物体做过的动作过程,最后由这件物体联想到农民,想到农民们也像该物体一样辛勤地播种、耕耘、收割,“为别人贡献多,为自己留得少”。这样把物体与农民联系起来,突出农民们辛勤劳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这样的描写,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读性。

怎样才能使状物文章的写作目的明确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8篇

现行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的描写是非常多的,但类型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珍珠泉》一课,“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深褐色的石头,能看见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这段是属于自然风景的描写,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美景怎能不吸引游客呢?《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又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两段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前段写去世后,首都人民为他送行的情况,的逝世,全国人民是无比悲痛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短短两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创造了悲痛的气氛。紧接着后边的语句是“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挤满了男女老少”。体现人们不怕任何困难为送行,也体现人们对的热爱。后段是对《小英雄雨来》美好家乡环境的描写。“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十几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体现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课本中《我的战友》“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呼呼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啪啪地响。我忽然间闻到一股浓重的棉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体包住了。”这段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但它是段有景物、环境、人物的综合描写。衬托了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据现行课程标准看,小学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即记事、记人、叙景。那么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景呢?我觉得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首先要从身边的事物或周围的生活开始,抓住人、物的特性。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春天,杨柳依依,花草遍地;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教师应结合课文中的范文,布置有关写景的作文。

例如:《春天》这篇作文,可引学生出外,以春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生长状况;去河滩观察鸟类的活动情况;人们的劳动、钓鱼等场面。又如:《我们的学校》这篇作文,可组织学生由学校大门前开始,逐渐向里观看校园里的树木、花草及教室是怎样布置的。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我们应怎样爱护学校?怎样刻苦学习?这样按观察顺序把观察对象勾勒出来,要求学生看到什么,怎样想的就怎样写。结合写作文,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写好景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9篇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地处襄州区中心地段交通路,毗邻襄阳东站,遥对东津新城,交通便利。进入校门,放眼望去,一排迷人的樱花含苞待放,正如十七八岁的美男少女用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给我们的校园添上最亮的一笔。那饱经沧桑而又激励了无数学子的勤奋石,以及那承载着万千学子美好未来的教学楼,彰显了田家炳中学勤奋进取、严谨务实的主题。走在密密的樟树林,阵阵拂过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平整洁净的塑胶跑道每天都上演着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你都发现了吗?这正是我们的田家炳中学,最美的田家炳中学养育了最美的田中人!

她的微微一笑,可能让你温暖一生;他的几句励志,亦足以使你踌躇满志。他也许是个丝,骨子里却豪爽正直;她可能是个女汉子,侠义中倒柔情似水。她也许相貌平平,却满腹诗书;他可能默默无闻,却在孜孜追求心中的梦想。

他(她)可以是你的同学,亦可以是你的师长,还可以是为你服务的清洁工、门卫保安、食堂师傅……

路赏春情,踏花寻访。同学们,轻轻一笔,勾勒瞬间;细细描画,淡妆浓抹总是相宜。还等什么?征文演讲尽情展示,篇篇华章出自你手!援翰写心,牵引出心中“最美的田中人”!

二、教师指导

此次征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这次征文的针对性强,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学生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情商不够,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从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触发点;一类是思维僵固,就事论事,见山说山,不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三类是情感丰富,对于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情较敏感,只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火候。

由事入情入理,怎样写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

1.发掘感动点。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封信,一件工艺品;或者是天上的一片云,地上的一棵树,水中的一层浪花。总之,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并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

2.提炼素材。素材只是表象,运用素材的目的是表达你对生活或人生的看法与领悟。你写的人或事触动了你的心灵,它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一定要把它们写出来,因为这些才是你写文章的目的。

3.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展示出美的人性和个性。撷取人、事中的细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触动人。

第10篇

记叙文无非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这是先辈们概括出来的,小学生们便要在这些概念里折腾,大概最难写出特色来的要数状物,它不像其它几种记叙文多少有点内容和思想,也能够说上几句想说的话,它让小学生深感头痛的是状之无物,或落入窠臼,或陈俗得让人发酸。

物,可分为几类,我认为大概有动物、植物、静物之分。状物就是要抓住物的特点,将它交待清楚,让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而这也正是同学们所迷惑的地方。因为往往他们所要描绘的、所想表达的东西都是别人已熟稔了的,用不着再费笔墨敷述,更因为他们所写的都只是物的本身,缺乏神的参与,因而显得死板教条。

比如写静物吧,家里有些个东西确实可写,但往往写不长,写不具体,写不生动。过于生僻的物什呢,不是叫不出名字,就是不知道详情,更不用说对它纵论横喻了,只能大概地从外形色彩、功能作用上来说上两句。而过于熟悉的东西虽能说上道道来,甚至从结构、来历、喜好上都能阐述几句,但一遇到最后的说道,就没什么新意了,看到最多的点明物品的意义的都是那么几句话,仿佛老师们都是这么教的、学生们也都是这么学的。如说到闹钟,就会将它比喻成一个好朋友,每天早上叫他起床,真是功不可没啊;说到家里的玩具,总是会写在自己伤心时,它好像在安慰自己,在自己高兴时,又似乎在一起快乐,成了知己似的;说到储蓄罐,也会与做好人好事、捐款救灾之类的联系在一起,等到做成了,“小猪”似乎也会高兴得笑起来;……这些“点睛”之笔,可以说,都是为了提升文章品味而设的,在别人眼里也似乎只有这样,物才会有生命,才能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才上了一个档次。

其实,小学生在写作时并不需要去追求这样的时髦,也不一定要贴上什么靓丽的标签,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即可,关键的问题是写什么。我们知道,普通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比如一支笔,如果是自己或父母平日里买的,就没有多大的情谊,倘若是学校里钢笔字比赛一等奖的奖品,它就与众不同了。不论它的颜色、功能如何平常,在使用者的心里也会是别样的感受。比如,有时候你到别人家里去,见到一只普普通通的杯子,你不小心将它打碎了,对方却伤心欲绝,你安慰说,只不过是一只杯子,我赔你就是了。可人家说你赔不了,并不是因为你买不起这样的杯子,而是因为它是对方父亲的一个救命恩人最后的遗物。它是不可复制的。再如,有些追星族对明星的物件十分珍惜,放在家里不许任何人碰,为什么?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与别的东西在形状功能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拥有者在得到它的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努力,以及寄予明星的深深爱意。

所以,在写静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物并不是那个物,我们要选择的就是那些不平常的、不是拿来就用、用完就放、破了就扔的那些东西,而应该是想着它、念着它、放不下、舍不得、心中常有感动的东西。同学们也有这样的东西,只要我们在与人交往,只要有感情的存在,这样的东西肯定会有。有时,同班同学或朋友间的一样小物什,会让自己激动兴奋老半天,即使是一张彩色纸,如果它得来不易或体现了朋友的一种真挚的友情的话,它也是物超所值的。这样的东西,在人们心中会有不少故事、不少冲动的情感存在,也就不愁写不出东西来了。

相对于静物,动植物就要好写多了,但也让人犯难的就是怎样写得与众不同。同样是狗,大概狗的可爱、淘气、重情义都已被人占尽、写尽了,可咨借鉴的东西很多,要是照样子模上几段是绝没有问题的,但那样也就失去了你自己心中的狗。为什么?动物是有灵性的,人也是通灵的,虽不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但在主人眼里,自己的爱犬肯定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就像大人们喜欢自己的孩子的一笑一颦,主人也觉得自家的狗总是做着可爱的动作,有着讨人喜欢的性格,这是一。二呢,人不应拿动物出气,而这些动物却总会遭到主人的不同程度的“关照”,也就有了故事,不是被当作孩子一般训斥,就是被罚各种剥夺“狗的权利”的事。所以,只要将这些鲜为人知的人狗交往写出来,也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植物嘛,有生命,但不鲜活,而是耐着性子、秉着自然之道生活,所以,人在描写它的时候,总觉得几个月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写出它的明显变化来。倘若是一棵大树,大概要在数年的光阴后才可发觉它其实很可爱。或者人们只撷取现在它带给人的喜悦和舒坦,就像花花草草一样,人们就会极力描写它在旺盛时的生命力。也因此,同学们大多喜好写看得见明显变化的植物来写,或是一年生的,或是常年开的、常绿的植物。而最令人厌烦的恰是人们总喜欢赋予植物以某种精神,比如松的不畏严寒,牡丹的高贵,竹的高洁,草的顽强,等等,如果从自然主义的精神来看的话,所有植物都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不是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富于精神,而是为了自身生长的需要。因此,我们也不必硬扯上些什么道理和生命的感悟,如果真的没有这样的情感的话。因为人要与自然发生感情、产生敬畏,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也需要人对自然丰富的理解、对社会深刻的感悟、对人生真切的溶入。小学生没有那种阅历和情感经验,不必追求物的意象化,没有必要去象征什么,但如果能有丰富的想像倒也不失为一种神来之笔。

写植物关键在观察。如果你看着一种植物慢慢地由小到大,你每天都在盼望中和它一起成长,又怎么会不对它了如指掌呢?比如鸡冠花,一种平常得已经不太见得到了的花,一年生草本,小时候我们常种的那种,当我怀着好奇和珍爱的心情向人家讨来花籽,再细心埋入土中,加以水、阳光、肥料的灌溉,再有每日对经成长的渴望,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我记录的材料,如什么时候发芽了、长叶了、抽嫩叶了、分茎了、长小鸡冠了、有花苞了、逐批开花了,那种滋味尽在自己的点滴观察之中。所以,植物写不好,并不是这些植物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如果缺乏对它们的悉心观察和真心照料是不会得到那么真切的感受的。

最后,对状物,我想说,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比拥有什么丰富的写法手法和技巧都为重要。当我看到一个学生拿个一只还未满月的小狗乱扔的时候,除了心疼,我觉得他是写不好状物文章的,除非社会喜欢虚假。我相信,只有爱,你才会有令人心动的文笔。

(时2007-08-12)

第11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既能丰富词汇发展语言,又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很有道理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观察分析事物能力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锻炼、提升,以阅读促进写作,把课文、范文当作学生写作的磨刀石。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具体说来,可从这几方面做起。

一、在阅读中汲取和丰富写作材料

学生的作文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写作内容狭窄,材料贫乏,写作平庸,这与学生们生活圈子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厚重的生活积淀,更主要的是与缺乏阅读积累有关。虽然写作材料取自社会生活,但是学生的阅历有限,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事物都去直接观察和感受,广泛阅读,杂取博收,读课文、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就能开阔视野,弥补生活阅历单薄的缺陷,也帮助学生了解不可能亲自去了解的生活和知识,这些生活和知识就是写作时必需的材料。精读课文,博览课外读物是学生扩大知识领域获取写作材料的必不缺少的手段,特别后者是阅读积累写作材料的最佳途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自发的兴趣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的写作训练对发展学生写作能力更有效。”

二、在阅读中丰富字词,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文质兼美,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而且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逐字逐句地辨读,巩固识字认字能力,记忆积累优美词汇,熟读成诵精彩段落或文中好语句,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比如朱自清的《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美丽春景。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化用课文的精彩词句,那学生习作不就生动了吗?此外一切中外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博览名作,可以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词汇,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学生是否写出好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而写作技巧的获得,除了依靠教师的作文写法指导及学生的写作实践外,还依赖于课内外的阅读。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课文内容,更注重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写作逐步达到“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比如练习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借鉴《回忆我的母亲》的写作方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还可以仿照《小巷深处》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展示人物性格……许多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可以学习借鉴的样本。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关键是要用好、用活、用足课文这个写作范例。可以对范文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行文构思等方面观摩学习,当然写作技巧的学习和积累还要向课文以外的作品延伸。体会到了文章某一方面的写作特色,这样就为写作进行借鉴、模仿打下了基础。读多了,写多了,效仿次数也多了,学到的写作技巧就会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方法。

四、在阅读中发展个性,培养认识水平

学生作文是其思想认识水平的具体体现。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有限,缺乏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富有个性的习作的。学生的作文思想性不强,作文主题平庸,看不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作文多数是“为作文而作文”,是“无我作文”。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文章作者怎样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怎样充满激情地感悟人生,怎样热情执著地追求真善美,怎样真诚豁达地为人处世。鼓励学生在模仿、借鉴文章作者说真话诉真情抒己见的基础上,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和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事物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思想,陶冶情操,培养感情,写出具有自己思想感情的“有我作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学生这方面的学习范例。例如古文《期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歌颂古人讲诚信的;《背影》《小巷深处》歌颂父爱母爱的,歌颂亲情的;《选举风波》描写学生生活,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学习这些课文不仅陶冶了学生情操,同时也启迪学生: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要有真情实感才有感染力!而这些文章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且主题深刻个性鲜明。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真正使语文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目的,必须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之法。基于当前学生在写作上面临的难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密切结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这不仅能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这个内容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怎样写”这个形式问题,这真是一举两得,让学生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第12篇

一、抓好课堂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内阅读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从最初的通读文章、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直到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与语言风格。对于初中生而言,后三者应该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要读懂文本。读懂文本要处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如读记叙文,要了解文章记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读议论文,应了解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用了哪些论据,最后提出了什么结论。读说明文,应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介绍了与说明对象有关的哪些内容。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写。这个问题最考验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如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修辞等,这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这样写。如文章为什么这样立意构想?为什么这样布局谋篇?为什么这样遣词造句……这是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考虑,探索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原因。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由表及里,依次深入,从而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要了解作者。阅读教学应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赏析,在赏析的过程中走近作者的心灵,读懂作者,了解作者。这里介绍几种深度赏析的方式:

唤情式阅读。很多时候,打动读者的可能就是文章中的那一两句话,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这句话,然后通过这句话去探析作者所寄寓其中的感情,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写作感情的目的。

还原式阅读。不同的人生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情境,即使是同样的意象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读者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仔细体味、揣摩。将作者笔下描绘的情境还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理应该怎样?在作者笔下又是什么样子?两者相对照,自然能够明白个中深意。

迁移式阅读。这种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积累素材。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里会流露出相似的语言风格,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主题也会有相似的感悟。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此加以梳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文学作品中有些语言述写的是生活中的某一社会现象或生活情景,它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所以在阅读时会唤起我们对同类事物的记忆或感怀。此时借机对这些可能联想起的相关生活事物给予梳理,便是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为再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最后要内在升华。成功的阅读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由此及彼,不断内化升华,学生逐渐形成带有学生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内容不丰富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二、开展课外阅读,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组织与科学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首先,制订计划,统筹安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地配合起来,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 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其次,加强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等,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 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的、有益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外读物。

最后,配合教材,推荐书目。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地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目。以解决“读什么” 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 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