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50: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健全机制,做实德育常规工作
一是健全网络,优化管理。2014年8月我市教育局为更好的与省厅接轨特成立了思政体卫科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并配备了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年轻管理团队于下属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全市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完全小学设立德育办公室,配备主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主任,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以德育办为龙头,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思品教师为主力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其次是抓管理,规范行为。先后出台了《定州市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定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在教育教学考评中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权重,努力推进学校德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
二是配强队伍,突出根本。首先,坚持择优聘用。各级各类学校因校制宜制订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任职目标,由教师自主报名应聘,校务会择优聘用。其次,加强教育培训。以市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和市教研室为基地每年对新任班主任进行一次培训。各学校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校本培训范畴,采取校际交流、网络研修、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第三,发挥激励作用。市教育局制定班主任工作激励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实行优秀班主任在晋级、提升上优先政策,激励广大班主任爱岗敬业,岗位求为。第四,举办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教师们踊跃报名,认真准备。比赛设置了预赛和决赛,预赛分为7个赛区,决赛为每赛区选出的第一名参加的全市决赛,决赛全程录像,并聘请资深专业评委进行评判和点评。最后选出小学、初中、高中组各一名优秀班主任上报省厅思政体卫处参加高一级比赛。
三是抓实常规,夯实基础。
首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读书教育活动。全市共有近12万名中小学生参加,有67个集体、220名教师、220名学生获得了各级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其中流驼庄小学孙雨桐同学在全国春苗网知识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代表我市学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会议。定州市教育局荣获 “全国组织特等奖”。
其次,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市十分注重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经过几年的辛勤打造,逐渐形成了以定州博物馆、张寒晖文化广场、西城乡北疃烈士陵园、留早镇西南合清风店战役烈士陵园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市教育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关工委、文体局等部门在清风店烈士陵园、北疃烈士陵园、东马家寨烈士陵园以及永安公墓分别举办了爱国主义报告会。来自我市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篮,参观陵园纪念馆。通过聆听爱国主义报告,使全体同学和教师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纷纷表示要以先辈精神为力量,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有的学校在祭扫烈士墓活动中,还举行了新团员入团、新队员入队宣誓仪式。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先烈,回报祖国。
第三,积极开展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积极配合我市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从去年9月起,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中联合开展了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定州”为主题的争当“文明环保小天使”活动。该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集体宣誓、签名,开展“我和父母有个约定”活动;二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践行“文明环保十一条”,开展系列环保志愿活动;三是每天为学校和家庭清洁做一件事情,开展文明行为劝诫监督行动和与父母共同参与志愿清理环境卫生活动。目前,此项活动还在进行中。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本着“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管理”的理念,市教育局把每年的3月份定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学校要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课程,对音、体、美、写字、信息技术等课程必须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课程表编排做到科学、合理、规范、实用,严格按照课程表上下课,做到执行课程表不占、不挤、不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职工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积极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和“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职工爱岗敬业,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规守纪,出满勤,干满点,比奉献,比贡献。同时,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了“百名师德标兵”、“百名教学能手”、“十佳小学校长”、“十佳幼儿园园长”的评选活动,并在全市教师节大会上进行了表彰奖励;号召全体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务实的作风,通过班级目标的确定来定位学校养成教育目标,着重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读书、写字、听讲、回答问题等)的培养入手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增加其特色与活力,强化校园文化的内涵深度。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各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也相应制订了常规管理月实施方案。
10月份以来我市开始推广“家乡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此项活动先后召开主题会议、制定方案、成立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下发文件。依托定州市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剖析“家乡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积极意义,为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大胆设想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力求在全市掀起“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热潮。
三、开展家庭教育,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为了让全市在校在园女童更全面的了解生理卫生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女童伤害事件的发生,营造关心女童、保护女童的社会氛围,保障女童身心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把关爱保护女童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我市女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女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女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市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市教育局教育科工作人员及妇委会主任为成员。在教育科设立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制订、日常工作协调及安排。同时由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护蕾”工作负责人组成市教育系统“护蕾行动”工作专班,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对女童安全守护工作的政策扶持,与团市委、市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并组织女教师及部分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通过专家引领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定期外请专家团队进行专题讲座,分学段给女童授课,让女童掌握正确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防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女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护蕾”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培育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复合型培训专业队伍,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方法和模式,逐渐形成长效机制,提升学校“护蕾”工作综合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科学的开展女童性知识教育、预防犯教育。针对性开展留守、单亲家庭等特殊女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各校向女童公开“护蕾”工作负责人电话作为倾诉热线,畅通交流渠道。
早期教育多样化发展规范化管理 0~3岁是人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开展0~3岁婴幼儿园早期教育,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家长优生优育的观念日渐加强,教育从零岁开始的理念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熟在高标准普及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的视线延伸到零岁,以引导家庭、幼教机构、社区共同参与0~3岁早期教育。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家庭在0~3岁婴幼儿的养育方面缺乏科学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社区中也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家长进行系统的科学育儿指导,这就形成了一个家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为了深入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推进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就常熟市早期教育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一、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常熟市委、市政府重视早期教育工作,1992年召开了“城区托儿所有关问题协调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托儿所的管理分工和职责:全市托儿所由市妇联扎口管理,卫生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教育业务指导。2007年,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常熟市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教育、卫生、妇联、人口计生、民政相互协作的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管理网络,并把“开展科学育儿工作”列入政府人口目标管理签约指标。2008年制定了《常熟市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暨科学育儿工作的实施意见》。
2.起步较早。常熟市全日制早期教育事业启动于1992年,市妇联先后创办了虞园、常福、湖苑、漕泾四所托儿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常熟的早期教育运行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方式,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和管理经验。2003年,常熟市妇联组织一批妇女干部和幼教工作者,前往上海参加了全国亲子教育培训班,并在直属托儿所尝试开展免费亲子教育,得到了全国妇联家庭教育调研组的高度评价。2005年,省妇联把常熟市妇联直属托儿所作为亲子教育试点单位,并下拨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亲子教育探索。
3.广泛宣传。一是利用“市民课堂”,邀请上海早教专家在市民课堂举行“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的科普讲座,并通过新闻报道和专题采访等形式在全社会宣传0~3岁科学育儿的知识和理念;二是认真落实0~6个月科学育儿培训教材,在对村级、社区的基层妇女、计生干部培训班上,重点围绕0~6个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培训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妇女、计生干部具体操作方法,将“科学育儿”的理念逐步引入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之中;三是各镇分别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观看科学育儿VCD,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广泛宣传普及0~3岁科学育儿知识。
4.城乡联动。目前,全市开展公共早期教育的机构有二大类:一是全日制早教机构,有招收3岁以下幼儿全日制早教机构2所,以2岁以下幼儿为主同时又有3~6岁幼儿全日制教育的混合型机构8所,公办幼儿园中开设的招收2岁幼儿的“园中班”49个。二是面向散居婴幼儿的早教机构。本着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0~3岁科学育儿项目在全市社区拓展。2008年底,有19个科学育儿阵地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形成了“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常熟市欢乐宝宝活动中心)——各镇世代服务中心(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分中心)、幼托机构活动点——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为一体的三级网络”的格局,并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验收,获得“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1.早期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调查显示,常熟市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度、参与度不高。一是散居在家是0~3岁婴幼儿最主要的带养场所,18个月以前都被关在家中相对封闭式看护;二是散居儿童的看护者大多是祖父母辈的老人和保姆,“口耳相传,隔代抚养”,早期教育的意识单薄,教育观念陈旧,满足于让婴幼儿吃好、穿好、睡好,缺少科学育儿知识;三是孩子活动区域狭小,除了家中就是小区广场等很小的范围,缺少集体活动的场所;四是从玩伴来看,散居儿童接触最多的是成人,缺少同龄儿童群体流。
2.早期教育监管主体不明确。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教育主管部门只有权对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学历教育进行审批,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教育部门对早教机构的师资等办学条件进行监管。这些早教机构含有学校的性质,但由于它们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教育部门很难以非法开办教育机构的名义处理。实质上以公司名义注册,进行婴幼儿教育的早教机构是利用政策的“空当”,从事早期教育工作。对于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机制不全,没有评价标准,没有组织进行评价,早期教育的质量全凭举办者的“三寸之舌”宣传,在社会上缺少对于科学的优质的早期教育的正确导向。
3.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低。现有的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由经过幼儿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师担任,这些人员缺少对于0~3岁婴儿身心特点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缺少对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能力,理论底蕴单薄,实践技能不够。从事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非常少,大部分是托儿所、幼儿园在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兼职从事此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对于早期教育做深入的研究。
4.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性不严密。缺少一个明确的教学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指导纲要和相配套的课程实施方案,虽然,1982年全国妇联颁布了《0~3岁教养大纲》后,2004年上海编制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为早期教育中心编制实施课程提供了依据,但早教机构的研究力量不足,或有的早教机构根本不了解以上文件,部分早教机构的课程随意性非常大,科学性、系统性欠缺。
5.幼儿教育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规模型居住区建设不断加速,城市功能布局的新定位导致人群集聚的新格局,凸显出常熟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平衡。特别是城区托儿所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扩建又受到空间限制。另外,进入常熟城镇务工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高质量保障这些新市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显得格外重要。
三、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工作。加强0~3岁早期教育工作宏观指导,建立政府推动、分级管理和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整合人口、教育、卫生与宣传部门力量,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机制。加强规划制定和政策协同,给予早期教育事业人才、经费、场所、机制的保障。按适龄人口数设立早期教育专项经费;由政府举办示范性早期教育中心,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法人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早教指导站配备1~2名专职育婴师,以集中精力完成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公共教育基地,可在新小区配套建设和幼儿园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早教指导站的专门用房,确保早期教育的专业化。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对镇、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中,发挥镇、村、社区在推进0~3岁散居婴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多种体制发展早期教育事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发展时期,重视早期教育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应更加重视发展培育社会组织,这应当是促进早期婴幼儿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民间团体和个人),赋予社会组织更多参与早期教育的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加大指导支持和保障力度,使其能够承接政府转移的这项社会服务功能,为家长和婴幼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公办和集体办服务机构。要不断创新早期教育服务形式,如父母学校、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发放普及读本和宣传资料、亲子学苑、送教上门、育儿沙龙、楼道早教小组、流动早教中心、社区婴幼儿游戏中心等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指导。
3.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好一支专兼职的早教队伍,成立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培训点,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聘请富有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婴儿病理专家、学前教育专家、婴幼儿心理学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作为讲师团成员,通过讲座、咨询、论坛、沙龙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与经验。鼓励和吸纳社会人士从事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组织引导心理、教育、医护等方面专业人员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咨询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和家长,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指导。同时,进一步培训妇联和人口计生工作网络队伍,确保基层妇女、计生干部人人都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将服务的触角更直接延伸到群众身边。建立激励机制,重奖有关机构和人员,有步骤地推广婴幼儿社区教育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rson”为你整理了这篇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兴宁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控辍保学工作,始终把控辍保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突出扶贫领域控辍工作重点,扎实工作,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兴宁区牢固树立收官交账意识,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保持控辍保学工作力度不减,为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效,现对兴宁区近年的控辍保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兴宁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67所,2020年秋季学期,兴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58380人,小学46396人、初中11984人(截止10月23日),全城区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首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及非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动态“双清零”。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兴宁区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城区政府主管领导亲自主持召开相关部门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部署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主要工作。城区政府和各部门、镇政府(街道办),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师(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合力控辍,深入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机制。
2.走村进户,开展劝返。每年寒暑假是失学、辍学的高发期,为,为防止学生流失,每年这个时期由教育局牵头、人社局、司法局、公安分局等政府部门配合,通过组织开展“暑期大劝返”、“寒假大走访”、“劝返攻坚行动”等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辍学学生等家庭,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政策、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听取家长建议等。进三年来,按照城区、镇(街道办)、村委(社区)“三级联动”机制,累计组织了近100名涵盖教育、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第一书记等劝返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分别对154名疑似辍学、辍学学生及父母开展劝返工作达550次数,每名辍学生平均达到3次以上,部分达到5次以上。对于部分外市户籍辍学生,城区教育局主动联系学生户籍地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开展劝返活动,累计发协助劝返函15份。
3.建立账册,及时预警。按照“一校一册,一生一案”的要求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有序、规范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并实施月报、周报、日报制度并落实预警制度,当监测到有学生出现疑似辍学时,由主管教育局向学生户籍属地政府发送预警通知,启动“双线四包”责任机制,介入开展劝返;做好学生流向的跟踪,及时采取必要的劝返措施;规范学生变动手续,利用学籍系统进行动态监控,特别是排点排查当年小学毕业未有初中学校调档的学生。
4.加强管理,学困帮扶。对于劝返回校的学生,做到关爱有加。一是落实一位教师帮扶一个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二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辍学学生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留得住。三是成立学生间的互助小组,喜欢学校生活。四是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学生辍学的根本,以期达到标本兼治。
5.抓实特教,严防辍学。一是政策保障。2018年兴宁区人民政府印发《兴宁区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南兴府办函〔2018〕51号),对我城区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给与政策支持;印发《南宁市兴宁区第二期特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南兴府办函〔2018〕153号),明确了近几年我城区特殊教育发展的目标。二是底数清楚。城区残联每年开展3至16岁残疾儿童少年摸底排查工作,摸清残疾儿童少年底数、受教育情况,当年5月初向教育局提供当年适量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教育局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单独建档造册,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一人一案”,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采取按照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机构)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原则,逐一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受教育的权利;对于部分无自理能力,无认知能力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由监护人提出向属地人民政府或主管教育教育局提出申请好,经城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评估认定并同意后办理无法接受教育的手续,近三年城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保障经费。一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辅读班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生·年,保障校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送教上门工作所需的教学设备、教学资料和送教教师的补助、人身意外保险等的支出。近三年残疾儿童少年学生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约200万元,特殊资源教室建设投入80万元。
6.及时反馈,定期研究。教育局建立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当月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整改措施,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在每季度的城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教育保障专责小组的例会上研究解决。
三、取得的成效
近三年兴宁区辍学学生从2018年初的98人降至2019年初14人,2020年初7人,2020年10月实现首次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辍学率从2018年初的0.99%,降至2019年的0.03%,2020年的0%,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均在95%以上。
四、存在问题
1.城区所有适龄儿童数据掌握尚够不精准,单靠教育部门统计是很难做到精准,需要公安、统计、卫计、各镇政府(街道办)、村委(社区)等部门协同进行。
2.进城务工子女辍学情况逐年增加上升,劝返难度大。
3.离异家庭的辍学学生,父母双方都忙于生计或外出务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劝返难度大,同时离异家庭的辍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偏激或自闭。
4.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逐年增多,在辍学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五、下一步计划
1.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彻底摸清适龄儿童底数。
2.始终压实各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好“双线四包”责任、强化“三级联动”劝返机制,对因厌学暂时办理休学的学生继续开展联合劝返。
3.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劝返学生返校后的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关爱措施,确保学生能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避免出现二次辍学现象。
4.加强普职通融教育,引导部分极度厌学的学生暂时到中职学校学习技术,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关键词】蒙氏教育 实践 建议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世界知名的幼教模式,说明它具有世界性。但是这个不表明它在推广过程中不需要本土化、民族化。实际上,任何教育模式都是一定民族化的产物,蒙台梭利教育也不例外。蒙台梭利教育在推广过程中都经历了本土化过程。在引进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错误到正确选择的过程。A市市区引进蒙台梭利教育的时间较短,针对蒙台梭利教育的局限及在A市市区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蒙台梭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一)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从理论上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
1.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其精髓是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自主发展,进而培养健全之人格。蒙氏教具的运用是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但绝不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些蒙氏班的教师把蒙台梭利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蒙氏教具的操作,仅注意蒙氏教具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对于蒙台梭利教育的思想内涵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正确的认识。如对教师的“导师”作用、如何观察儿童、何时干预儿童的操作环境、制作蒙氏教具的原则、如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前的蒙氏师资存在的问题,与蒙氏教师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习、运用蒙台梭利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蒙台梭利教育即蒙氏教具的误区,全面、系统地学习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当前,尤其要注意儿童独立性的培养,这不仅因为独立性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应充分发挥蒙氏课程的优势,加强儿童独立性的培养与锻炼。
2.正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需要认清该蒙台梭利教育存在的局限性并加以克服。如前文所述蒙台梭利教育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与其它教育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克服。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是加强儿童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但是这种教育的局限是合作不够充分、创造力培养不够。因此要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自主学习与基于情景的合作式学习、与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如在实践中探讨与瑞吉欧教育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当然在探讨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不同教育方案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经典蒙氏课程突出强调儿童的自由工作,因此在时间分配比例上自由工作时间一般为2―3小时,而团体时间则在30分钟左右,保证儿童的自主操作、建构。因此,无论如何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与其它教育方案的结合都不要把儿童自由工作的时间缩的太短,否则就不能保证蒙氏台梭利教育的真正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1.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的发展,增加课程内容是必然的。即使是意大利的蒙氏课程也与蒙台梭利教育创设之初不同了,根据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实践中应当将蒙台梭利教育方案中原有的五大领域扩展为十大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大肌肉活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角色扮演),社会教育(包括社会交往技能的训)。
2.注意课程实施的顺序性。在各领域课程进行的顺序上,应以日常生活练习为起始,逐渐进入感觉教育,然后分化为语文、算术及文化课程。日常生活练习放在感觉教育之前的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感觉教育是为促进高层次认知学习而做的准备,感觉教育培养出来的能力及学习态度,如专注力、自信心等,能促使幼儿进行高层次的算术、语文及文化课程。此外许多教育实践表明,由于现在的幼儿发展较早,因此课程之提供在各领域适合的幼儿起始年龄有提早半年的趋势。
(三)注重环境创设与教具的开发
1.有准备环境的提供要注意秩序性和适宜性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环境,指依据幼儿发展过程中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之需要而提供的环境,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独立学习,为进入世界及未来生活做准备。由于儿童对于秩序有特殊的需要,因此,教师为儿童提供环境时,应当在幼儿进入教室之前将蒙氏工作依照不同领域规划放置于教室之中。这样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能够受到工作的吸引,并在有秩序的教室中学会自我控制,进行自主学习。
2.开发设计符合时代特征与本地区特色的教具
经典的蒙氏教具连同教师自制教具对于儿童的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蒙氏课程过分依赖经典教具,忽视自制教具的现象,应根据蒙氏教具的设计理念积极自制教具。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要反映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例如:蒙古族幼儿园可以结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创造出符合蒙语文字特点的语言教具。如果明确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意图和目的,掌握了基本原理,就可以灵活地变化运用,大胆创新,适应我们今天的需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本土化”。
(四)加强蒙氏教师的师资培训
对蒙氏教师进行培训是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内容,原因在于蒙氏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区别于传统教师的作用。结合蒙台梭利教育与纲要的要求,在培养蒙氏师资时尤其要注意三点:
1. 树立蒙台梭利教育观。通过培训,蒙氏教师应在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之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的理念真正渗透到实践中,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简单机械的操作教具开展工作的做法是万万不行的。
2. “导师”意识。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之处,明确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当怎样观察儿童;应当在什么情况下对儿童的工作进行干预。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普通班的老师不能马上成为蒙氏教师,她需要重新塑造,摒弃所有的教育偏见。
3. 观察能力。通过培训使蒙氏教师有准确观察出儿童需求的能力,并提供准备好的环境,使蒙氏教师明确教师的作用就是观察,而不是控制和集中。
关键词: 特殊生 教育管理 个性化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行为习惯或者学习习惯较差而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往往称之为“特殊生”。对特殊生的管理教育历来是班级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如果放松对特殊生的管理教育就会导致其习惯更差,甚至思想低迷,精神颓废,失去求知的信心,并且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还会给班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应该多想办法,尽最大努力管理好教育好特殊生。但是班主任如何教育好特殊生呢?我觉得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比较值得探索与尝试的方向。
有关个性化教育的理论比较多。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我国个性化教育理论和实践家曹晓峰教授提出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教育和培训系统”。可见个性化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使得我们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1.家校合作,三管齐下
个性化教育的本质是一个教育和培训系统,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理念或教育目的,个性化教育是家庭教育专业化、学校教育个性化和社会教育系统化三大教育系统的融合和统一。特殊生的形成原因大多来自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从家庭因素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首先,有些父母的素质水平低,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其次,有些家长的不良性格和言行举止影响了子女。再次,不少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还有些因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也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因素方面。首先,现代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功利色彩越来越重,社会也显得浮躁,从而使少数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影视、网络的普及,给学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烦恼和困难的逃避使学生更愿意生活在没有烦恼的虚拟世界里。再次,现代社会通信发达,学生可以从老师以外的很多途径获得各种信息,在增加知识面的情况下,也过早地使学生的想法成人化,甚至使有些学生对人生看得比较消极,丧失了积极的进取心。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往往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情和帮助,但现实中往往与主观意愿背道而驰,相反个别老师会对他们挖苦,责骂。这样会使学困生很快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自信心不断丧失,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其次,在现有的教学中还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情况下,能接受的学生成绩自然好,而一知半解的学生考试自然比较差。再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任务重,压力大,在频繁的考试过程中,自然出现了经常受打击的学生,其丧失了信心,慢慢放弃学习,也成了学习习惯的学困生。所以看来想转化和教育好特殊生,从原因上来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努力和通力合作,也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才能把特殊生教育好,转化好。
2.转换角色,落实主体
在个性化教育含义中突出了被教育对象,学生是个性化教育系统的中心和主体。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中大多是老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接受。也就是说老师成为教育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教育客体;在不少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把自己当作主体,不尊重子女意愿,经常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意愿强加给学生,周末很多辅导班学生疲于应付的现象等都能说明问题。在社会教育中,通常也是环境为主体,被教育对象通常被置于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成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个性化教育系统中,学校、老师、家长、家庭、环境等应作为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客体,都要有利于作为系统的中心和主体的学生的个人成长的目标实现为原则组织教育教学。因而在对特殊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或者是社会教育,都应转变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3.转变观念,因材施教
曹教授曾指出:“个性化教育无论从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目的都是个性化的。”他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在充分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培养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看来个性化教育的目的不完全是传统学校教育中以知识教育为主、追求考试成绩等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个性化教育的学习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结构的完善与优化,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丰富人生经历、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价值主张、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等终身学习需要而组织。因此,我们对特殊生个性化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差异,赏识学生,满足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发展的需要,激发兴趣,表现自我,促使学生个性中智力强项和特长的成功实现。同时老师要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尊重学生,尊重规律。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差异,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衡量或者要求特殊生。我们应该对他们的优点放大化,缺点缩小化,不断鼓励,提升自信心。同时在习惯方面坚持常抓,不断努力转化。总之,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满足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表现自我,走向成功。只有顺应学生的本性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其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从而使学生不断迈向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目的目标
家风是社会风尚的基础,全系统上下要高度重视党员家风建设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系统营造出自觉传承、自觉建设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广大职工深入参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
二、主体项目
(一)做好县“家风办”布置的系列规定动作。将家风建设纳入“两个责任”落实机制,纳入作风建设常态化监管机制。党员干部践行的家规,纳入单位党建、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干部教育培训、科学跨越发展目标的考核内容。
(二)党员干部带头普及家风文化。要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家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领家庭成员先学先行,以身作则遵守家规。
(三)推进志愿服务和文明共建。开展交通文明引导、邻里一家亲、社会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明参创单位结对共建,发挥文明单位作用,全年开展家风内容活动1次以上,加强家风文化影响和道德力量渗透,促进全社会崇德向善、文明向上。
(四)“创建廉洁家庭,树立清廉家风”系列活动。开展“创建廉洁家庭,树立清廉家风”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子女接受“三警一线”教育,座谈交流心得,发出廉政倡议,签订助廉承诺书,家庭成员同守廉洁阵地,共建幸福港湾。
(五)廉洁家风宣传教育。要将廉洁家风纳入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内容,廉洁家风与“五德”教育、“廉能”共建行动相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促进党员干部耳濡目染、廉洁自律。同时,加强纪律审查对象不良家风剖析,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三、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成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家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家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在我的意识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骄人的业绩,只是在***小学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着。如果说有什么追求或目标的话,那就是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基于对自身的这种定位,一直以来,我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南,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因此,今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个人总结,而是自己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师德修养。“爱校、爱生”是我多年来坚持的信念。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更是我作为教师的基本准则。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倾尽全力,尽我所能。我刚到咱们***小学时学校要求我接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了一年之后,学校要求我重新再接两个三年级班,一班和三班。刚刚和这两个班的学生建立起了感情,和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配合的也很融洽,没想到一年之后,学校又要求我改教三班和四班,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四班的数学成绩是全年级最差的,当时我心里非常不情愿,但是我也深深懂得“个人服从集体”“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的道理。因此,我二话没说,就尽我所能进行教学,而四班的数学成绩也由年级最后一名逐步提高,在上学期南市区的调研考试中获得了南市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不断努力奋进,提升业务水平。过去的五年,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坛上不断探索,摸爬滚打的五年,同时也是我不断进步的五年。在一次次听课和培训研讨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多次积极参加市、区、学校组织的现场教研活动、培训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每学期都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及时归纳总结培训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的情况,我努力探索,大胆尝试,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在备课方面,不断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教参,积极摸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做到既备教材教参,又备学生;在课堂教学方面,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切实履行新课标提倡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置;在课外辅导方面,耐心细致,培养优生,帮扶后进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拥有成功,在快乐中学习,从快乐中得到发展,我也多次承担学校、区公开课任务。
三、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经常与班主任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学校领导、其他教师的无私帮助下,我也取得一些成绩:
(略)
点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教育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爱在左,责任在右,作为教师,我的追求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更要塑造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使每个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现将社区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社区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开展社区教育首先要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此,我校很重视作好宣传工作,并注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社区教育的知识和理论,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这种教育形式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社区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社区教育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的需要;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
二、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社区教育中心
在实施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中心校成立了由校长、辅导员担任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同时各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各个村(居委会)的社区教育工作
三、扎实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社区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出发,在办班过程中,我们以农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按需施教,不断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力争使社区学校成为我办事处人才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的中心。
社区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展种植、养殖等培训活动。通过秋季养鸭技术培训,后营村的肖秋花和新华村的常艳红养鸭都超过2000只,得到经济效益20000元以上,通过温室花卉的栽培与管理培训,叶茂村的陈菊、袁建设、张书贞等都进行了大棚种植花卉,得到经济效益超过万元以上。通过这两期的培训,提高了其他农民朋友参加培训的愿望。在农民朋友的要求下,我们一方面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技术培训劳技教育现场教学和实习的场所;另一方面,在经济建设中起示范作用,提高群众学习科技的积极性。
四、学校社区互动,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
在社区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始终是社区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相沟通、协调,是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学校社区互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和育人过程。家长协会、关工委等,参与学校重要决策。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供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项目,坚持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在“减负爱生”活动中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缩短而放学后又缺少管理这一新情况,组织社区力量,开展校外社区托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深受家长欢迎。
第二,学校主动为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学校主动向居民开放设施和场地,用于成年人在早晨和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内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五、学校社区互动,促进教育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学校社区互动的核心,是社区服务学校教育,教育服务社区发展。采取双向参与,共同管理,互相帮助等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化水平。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政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假日参加打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公益活动。二是与社区共同开展融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于一体的课外兴趣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星期六周末乐园活动,开放学校场地,开展兴趣活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关键词 财经教育 财经素养 启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National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LEI Yaying, ZHENG Zhixiao, WANG Tingting, LIN Yanying, DENG Jiayu
(Center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Financial literacy test PISA2012 added, OECD Financial literacy has even listed as one of the basic skills in primary school. Financial education in many countries abroad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hina's financi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schools, need to fully draw on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of foreig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finance, find nationally appropriate financial education road.
Key words financial education; financial literacy; enlightment
PISA(Programm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国际经合组织(OECD)主持的一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学生能力评估项目,每三年一次,测量15岁中小学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能力与素养,以考察这些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的程度。PISA2012年的新增了财经素养测试,其操作性定义为:应用有关财经概念和风险的知识和理解,在各种财经情境中做出有效决策,提高个人和社会经济利益,参与经济生活的技能、动机和信心。①OECD将财经素养囊括入中小学基本生存技能,财经教育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我国基础教育中并未开设专门的财经教育课程,因此,有必要借鉴各国财经教育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财经教育方式。
1 各国别具特色的中小学财经教育
1.1 美国的中小学财经教育
美国财经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其内容主要包括财经知识和财经技能两个层次,内容全面系统并紧紧围绕培养有经济素养的公民这一目标。财经知识主要让学生接触和认识金钱,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个人及家庭理财常识等。财经技能包括如何做出财经决策、投资与储蓄、以及规划职业和人生。
美国财经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渗透在其它学科课程中,还开设专门的经济学和理财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两部分。讲授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灌输,还采用案例分析、故事讲演等方法。学生实践包括让学生们参与经济活动或进行实地参观。如,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生意”,对赚到的钱进行储蓄或消费等理财规划。
美国注重对各个学科教师的经济教育培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财经知识和技能水平。在美国5年一次的教师系统性培训中,包含了经济教育培训。这种培训通常是免费的,培训后要接受严格的评估考试。有来自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师参与培训,并且他们在学校中教授的是物理、生物、历史等不同的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在各科学习中能频繁接触到财经知识,不断受到强化,学得更快、更活。
1.2 俄罗斯中小学财经教育
俄罗斯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经济知识的能力和技能。
俄罗斯中小学经济教育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概念;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和能力,使其能在经济生活中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利益。中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主要通过了解与学生实际生活(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经济活动等,学习营销、管理和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经济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个人职业规划和理财规划,为学生们进入社会工作或进入大学深造做准备。课程设置有必修、选修和低年级选修高年级必修这三种。小学阶段的经济教育主要是通过融入基础课程来实现的,大部分中学则开设有专门的经济课程。
经济学校是俄罗斯普通中等教育别具特色的,以经济教育为主的学校。招收对经济感兴趣的、愿意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为高等经济类院校储备生源,为国家培养优秀经济人才,为社会培养具有基本经济素养的良好公民。该类学校还是经济教育改革研究基地,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俄罗斯经济教育提供可借鉴宝贵经验。
1.3 韩国的中小学财经教育
与美国不同,韩国的中小学财经教育内容都包含在社会课教科书之中。小学财经教育遵循“拓宽眼界”框架,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而不是均匀分布在各年级。第二,课本中没有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例如需求、产品、服务、劳动力划分和专业化等),而是直接对相关情境进行一般性描述。第三,使用了许多表格和各种图表来描述经济情境和趋势。中学财经教育课程包含在社会课中,7~10年级财经课程占社会课总课时的6.1%。内容包括六个单元:合理解决财经问题,经济系统的变化,民主公民和经济角色,市场经济的特征,价值的变化以及经济市场中的挑战。宏观经济学问题在10年级进行教授,课程重点关注韩国经济的特定条件和例子,而不是一般性的宏观经济理论,希望学生通过国民收入、通货膨胀、就业率、收入平衡等数据了解韩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 国外财经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财经教育课程在小学、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中有少量涉及,主要分布在高中阶段。至今还没有学校单独开设财经教育课程。对于学生正确金钱观、价值观的培养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和口号式的教育之上。②结合我国财经教育现状和各国财经教育的宝贵经验,我国中小学财经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进。
2.1 学校教育方面
2.1.1 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国普遍采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开设单独的财经课程;(2)必修课;(3)选修课;(4)低年级选修和高年级必修结合;(5)把财经知识渗透其他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各省市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设置方式。
2.1.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小学财经教育内容主要为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市场经济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开展财经教育。选材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由浅入深,如由管理零花钱到储蓄,到理财投资。一方面为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后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财经素养及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并发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思维发展具体化特点突出,财经教学的内容可以设定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财经概念和事例,相应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习作业法等。
2.1.3 教师培养
一方面,师范院校可开设专门的经济教育院系培养专业的财经教育师资;另一方面,加强各科在职教师经济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使学生在各科课堂上都有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培训和实施财经教育的积极性。
2.2 家庭教育
家长首先自己要纠正以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学习唯一标准的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家长自身的财经素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家长拥有了一定的财经知识技能和教授孩子的意识后,相信才能使孩子真正受益。
孩子最先接触的关于金钱的知识是从零花钱开始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的合理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如何管理零花钱开始,教育孩子如何预算、节约和合理消费等。对于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不过多干预,当孩子管理不善或者消费不当出现“财政问题”时,家长们最好不要“拨款”给孩子,而是引导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自己的失败的消费中吸取教训,从而学会管理自己的消费、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让孩子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赚钱”也是家长培养孩子财经素养的又一途径。很多人会认为孩子的课余时间用来“打工”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但是这个过程能帮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打工”可以是帮助家长记录整理,甚至安排家庭日常开支,或是自主经营一些“小生意”,如自己批发一些文具、玩具等 ,运用自己的营销技巧来赚钱。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提供支持,至于如何决策和实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此外,家长自己理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观摩或者参与,如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是利率,利息如何计算,怎样理财更有利于自己,如何转账,支票、汇票是什么等等。当然,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以自己的名义去开一个户头,自己管理自己的金钱。
本研究为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kyjj214)的成果之一
注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基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自2002年教育部首次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2012年教育部再次颁布了《纲要》的修订版,并于2014年3月进一步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计划的通知》。至此,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从十五年前的初创期、十年前的发展规范期走到了如今的完善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创新性、特色化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更好地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如何进一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现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是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与任铡
一、学科规划之根: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发展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围绕师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调试的实际需要,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和内涵发展要求,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怀个体过去、当下、未来全程”的人性化体验式心育模式。
具体的工作目标应锁定为,创建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下的全新工作机制,壮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构建“三位一体全程人性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善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策略,引领并服务于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科规划之本: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策略
(一)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网络式”工作机制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当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面临的困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从本质上讲是缺乏“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仅靠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单打独斗”造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师绝不能止步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者的角色,更应成为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者、学校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引领者、推进者,进而通过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新“网络式”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破解因人力资源匮乏造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上新台阶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全员参与、关注个体”的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促发展,更要关注个体解疑难。而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学科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也更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条件,因此全体教师都应该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结合实际工作切实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应在提升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与技能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其次,要创新“网络式”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的,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德育主任、德育学科教研室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网络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最后,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有关“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切新型工作机制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实施办法、检查评估办法和绩效奖励方案,切实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完善硬件、软件资源,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定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分专题落实,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为核心,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走出去引进来,引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构建“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指向学生身心全程、全面发展。
其次,营造“尊重”文化引领下的“关照心灵”的校园心理文化。创设符合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求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每学期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物化”关照心灵的心理文化,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宣传栏、校园广播、心理网站等校园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
再次,充分发挥学科渗透过程中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全员参与的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引领各学科教师挖掘学科心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适时征集学科(或常规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供教师学习交流。进而引领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基础性作用。与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配合,引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为家长举办1~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委员会、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创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体系必然会对课程实施策略提出全新的要求。“三位一体全程化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一套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体悟的实施策略与之配合。全新的体悟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创设基于真实情景的活动体验课堂,通过让学生全情参与到富有启发和拓展意义的活动中来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通过体验、感受、内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规划之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校本保障措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证明,完备的组织结构、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到实处,需要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需要依靠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和课程观,只有在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提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明晰责任与任务,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与管理过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发挥优势,精心设计
1、街道的社区教育,发挥优势,精心设计,满足社区不同层次的文化和教育需求。努力做到满足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需要,努力做到满足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生活等教育的需要,努力做到满足社区老年闲暇文化生活教育的需要,努力做到满足社区下岗、待业人员的就业技能的需要,努力做到满足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北街道的社区教育不断开拓创新,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社区教育制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教育服务。
2、街道以社区资源统一管理,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由街道统筹协调,充分挖掘和发现教育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作用,开辟多种社区教育的绿色通道,促进各类文化、教育、人文等资源开发、利用,做到最大限度地向社区成员开放,同时,街道把社区教育与创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科普文明社区及其他活动结合起来,与宣传、计生、健康、法制、体育、文化等工作结合起来,发扬其在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使社区教育工作贴近、贴实、贴紧社区发展,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二、切合实际,开展活动,与时俱进,既新又实
1、社区教育开拓新思路,挖掘新资源。街道加强对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以兼职为主体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社区内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和离退休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开展岗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人口理论、计划生育、妇女干部、家庭教育培训及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等伦理道德等各类教育为社区服务,推动了社区三个文明建设。街充分利用社区内蕴藏的各类资源,如: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种场所。形成社区教育的独特优势。街道还邀请知名人士到社区进行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家教等方面的培训和活动。
2、街道社区服务以人为本,将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积极提倡终身学习,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生产指导,尤其关心、爱护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帮助他们联系学校,做到一个也不少的接受社区教育,使外来民工子女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
3、街道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社区学习中心为主,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推进继续教育为基础,以教育宣传为主渠道,上下齐抓、共管为保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社区文化,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
4、本年度街道党委非常重视普法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加强了社区的普法教育,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有关青少年犯罪预防远离等法制教育,同时,在纪念*周年活动中,街道举和老少同讲抗战故事活动,街道内的文艺团体,自编自排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北街道的广场文艺获得市民的欢迎与赞赏,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领导重视,制度完善,观念明确,责任到人
1、街道党委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考核、激励等措施,注重加强社区干部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增强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能力,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正常的开展,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街道各部门全力参与,指导相关社区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到部门,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运行正常化、规范化,给社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保做到社区教育年初有计划,活动有安排,经费有保障,每次有成果的四有措施。
2、社区教育工作在加强领导的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在社区居民中确定终身教育的思想,自觉地参加到社区教育行动中去,街道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构筑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网络,在社区教育中形成了居民群众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社区单位重视、履行教育职能的浓厚氛围,使社区教育成员的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街道党委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相关制度。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需要共同参与的教育和专题培训活动及时协调,落实安排,研究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和重点问题,商定重大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实施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树立典型,学习先进
1、街道领导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工作,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街道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加强工作领导,落实工作步骤,强化工作职能,建立有效机制,使得创建工作健康发展。不定期地组织社长居民开展教育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健康保健讲座、家庭亲子教育、帮教差生等活动,通过活动保进学习组织的创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