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10:5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会计基础 干部培训 会计要素 会计报表 会计账户
会计基础知识培训教学面向初任公务员(非经济类)、军队转业干部初任培训以及进行系统会计培训时的基础教学内容。在近年来的培训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税务培训的特点,对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作了调整。
一、两个基本出发点:税务人员学会计和给税务人员讲会计
税务干部学习会计并不是要做会计工作,他们学习会计的关键是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了哪些信息,会计信息是怎样记录、分类、汇总的,怎样读懂会计信息,在税务稽查、税务管理等岗位上如何运用会计信息。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重点不是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而是账户设置和运用的原理;不是会计报表编制技巧的熟练掌握,而是经济业务分析能力的提高。账户设置和运用的原理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特点、账户运用的特点、账户分类的特点以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等。经济业务分析的能力主要包括资产负债业务分析、损益业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和利润表结构分析等。
教学结构调整的关键切入点是从认识会计报表入手学习会计。这样实施教学基于以下认识。税务人员可能对会计知识所知甚少,或者是不系统,甚至就是入门学习,但是他们有从事税务工作的经验,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实际会计工作。他们已经具备相当的社会经验,尤其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必亦步亦趋,按部就班,而是可以直奔会计信息的本质。
二、总体教学内容结构的调整设计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结构是按照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七种方法)—会计报表的体例进行讲解的。调整后的总体设计是按照会计报表—会计账户—会计报表的结构进行教学的,简称“报表—账户—报表结构”。这个总体结构的思路由两个相互联系,但有不同教学侧重点的部分相连接,即“报表—账户”和“账户—报表”。采用“报表—账户—报表”教学结构,开门见山地让学员了解会计提供了什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汇总。
第一阶段,“报表—账户”阶段。通过总揽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会计报表作为初始阶段教学内容,回答什么是会计,提供了什么会计信息。
首先阅读资产负债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表头、编制单位、编制时点以及计量单位的介绍,引入和初步讲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概念。在讲解这些概念时与学员的社会经济生活经验和知识建立起联系,使其了解会计信息的使用就在日常经济生活中。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结构初步认识资产、负债、所有权益的概念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初步让学员建立起资产负债表是平衡表的概念,使其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使其了解这个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法则。在阅读资产的负债表、初步讲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时,要重点讲解“留存收益”的概念。学员以其社会经济生活经验和对一般经济常识的认知,对于资产运营的结果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这个概念不难理解,重点提示学员始终注意会计是如何确认、计量、报告这个结果的。而且可以提示有关这个结果的信息不但对会计核算很重要,而且与所得税的计算也有关联,以提升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注意点。
其次,开始观察经济业务的发生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即资产负债表的变动。特别向学员提出并分析销售交易的发生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由此引入利润计算的基本概念,留存收益的形成和记录,最终引出第二报表——利润表。
在这个阶段对销售交易的分析,侧重收入和费用概念的初步引入以及如何在报表中反映交易结果(净利润)。对于把成本为600元的存货以900元售出这样的例子,学员已经具备的经济知识很容易接受毛利、利润、净利润这样的概念,关键是引导学员注意会计是如何记录和报告这些信息的。
第三是账户的学习。这个部分是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通过设问“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信息是如何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归类整理的”这样的问题把学员引入对账户学习中来。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内容包括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账户的结算、账户的平行登记、账户的试算平衡、从账户到报表等内容;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包括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分类账、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等内容。在第二层次的教学中,最终把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完整地进行介绍。考虑到税务人员学会计的需求和给税务人员讲会计的特点,以及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对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和手工簿记系统下的编制和登记要求不做详细讲解。
在账户的学习阶段,着力引入资产负债表账户(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利润表账户(损益类账户)的概念,从核算内容上让学员建立起报表和账户的整体联系;着力引入“永久性账户”和“暂记性账户”的概念,从账户结构和不同结账方式上让学员了解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的不同特点。
第二阶段,“账户—报表”阶段。这个阶段是第一阶段的深入,是会计基础业务核算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要素的日常核算。在结构组织上打破传统的按“销”流通讲解基本核算业务的教学套路,改按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讲解。特点就是结合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的特殊需求,按利润表项目,即收入、费用的核算来组织业务核算。比如在讲到收入的核算时,一方面介绍收入确认的原则(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另一方面学习应收账款要素的核算知识;比如在讲到费用的核算时,一方面学习费用的确认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核算,另一方面学习存货(营业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要素的核算知识。不按理财—购货—生产—成果及其分配的财务循环组织内容,而是直接按报表要素组织内容,这与“报表—账户—报表”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一致的,也与会计准则体例保持一致。
三、总体教学思路的把握
按照“报表—账户—报表”的总体结构安排,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思路是按照基本会计等式进行串联的。
在“报表—账户”阶段,重点讲解和要求学员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的意义和具体运用,包括报表结构、资产负债表要素、账户设置等。在基本会计等式的教学中注意让学员了解这一等式的重要变形的意义,即资产-负债=净资产。
在“账户—报表”阶段,主要是按照“收入-费用=净利润(留存收益)”组织要素费用的核算,重点讲解和要求学员掌握收入和费用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初步让学员建立起“收入-费用=净利润(留存收益)”和“应税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 这两个公式是指导会计核算和所得税认定的基本概念框架。初步让学员了解“利润表”和“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的不同功能、结构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几个问题的教学尺度。
第一,主要会计概念的教学。会计基础概念,如会计主体、资产以及留存收益等都是初学者不好理解的问题。把这些基本概念融入到具体报表、账户、业务中的讲解中,学员就比较容易接受。结合税务人员学习会计的特殊要求,处理好一些概念的讲解。比如在会计要素中并没有“支出”的定义,但是在所得税税收法规中就有关于支出的细致描述,我们就在教学中引入“支出”这个概念,讲解其含义,讲解与资产、负债、费用的联系,还结合权责发生制辨析权责发生制支出和现金收付制支出的区别。再如,在传统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中不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这样的概念,但是在现代会计计量的问题中其已是基本知识,在所得税法中也有这个概念的运用,我们就在讲解资产负债表结构和要素时,在讲解资产货币计量原则时引入这个概念。
第二,有关会计核算原则的教学。同会计基础概念的教学一样,会计核算原则的教学也是会计基础知识教学的难点。将这些原则穿插在具体业务的讲解中,在“报表——账户——报表”的统一结构中讲解,教学效率和效果较好。比如,在引入资产负债表时讲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以及货币计量,在讲解收入和费用时再处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就比较自然。
四、总结
总括以上所述,将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结构调整总结如下表。
参考文献
[1]哈里森,亨格瑞.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知识税务版[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探讨
一、《会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概念和科目名称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入学学习的专业课就是《会计基础》,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甚至存在个别学生听不懂而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现象。至于科目名称,很多学生存在概念不清,容易混淆的情况。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很多同学往往区分不了它们的不同点。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会计科目的名称,并不能透彻地理解和运用,练习题稍微变了形式,换一种形式考查,就往往用错了会计科目。
(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
《会计基础》教材上讲的都是一些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介绍会计的基本知识体系,也讲述了运用会计知识去处理企业中的业务问题。但是这些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会计的实践教学才可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学以致用才可以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教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觉得实践教学费时费力,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是很紧密,对实践教学有抵触。
(三)部分教师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会计基础》这门课理论内容比较多,如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立体教学,采取项目教学和翻转课程的创新教学形式将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形式变得生动易懂,直观明了。然而部分教师存在讲述方法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上课缺乏和学生有效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教师上课沉闷,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对学习兴趣不高。
二、《会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该门课程涉及到很多专业概念,很多学生的反映是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由于《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初学者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会计学的基本方法,了解会计学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课打下基础。如果学生在此门课程的学习中对概念没有透彻理解,对会计原理和会计科目混淆不清,对账务处理不熟悉,将不利于以后的专业课学习。
(二)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知识没有感性认识
《会计基础》教材上讲的都是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会计的知识体系,也讲述了运用会计知识去处理企业中的账务问题。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通过手工做账,模拟真账练习等实践教学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会导致学生缺乏实战能力,对具体的账务处理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由于部分教师存在讲述方法单调,上课缺乏和学生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参与课程程度不高,上课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居多,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形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高职人才的培养。
三、改善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措施
针对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教师应认真备课,熟读课本内容,精讲课本理论知识
第一,由于《会计基础》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所以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述,把基本概念讲清讲透,给学生打好基础。因此要求每个上课教师要认真备课,熟读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把理论讲透。
第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原则,把课本重点的内容进行梳理,并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理解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这要求教师授课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进行精确的讲授。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也不能轻视实践教学,只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锻炼职业能力,对以后就业有帮助。笔者所在的学校会给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一门课程《会计综合实操》,这门课程是《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配套课程。《会计综合实训》就是让学生在实训室里面采取真账实操的形式进行审核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通过这个实践教学的配套课程,让学生增强了实操能力,也加深了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的立体教学,采取项目教学和翻转课程的创新教学形式将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教师在制作演示文稿的时候应尽量使得课件生动,图文并茂,多用图表法,对于一些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最好附上与课程有关的小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第二,教师上课时要改变讲述方法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上课要和学生有效互动,不照本宣科,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互动加强了,学生学习效果也大大加强,这样他们才可以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周成银.《会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
[关键词]会计基础结转联系
一、引言
在对多年《会计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总认为会计核算中的“结转”很高深、很复杂,难以学明白。经过多年的分析,我认为学生之所以不理解,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不同地方出现的“结转”的实质缺乏深入的了解,二是未把握住各个“结转”之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核算方法,以会计的语言提供财务信息。《会计基础》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本文主要对结转的实质及各结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简要分析
二、结转的实质
在《会计基础》中的结转可以简单归纳为八类,在不同的地方,结转均有其不同的涵义。
1.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
在供应过程的核算中设置了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实际成本,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因而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时应将其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账户,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实际成本即借记“原材料”等相关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2.结转制造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个部分,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中,设置“生产成本”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工业性劳务及自制材料、工具、设备等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记入“制造费用”,期末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期末结转制造费用就是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账,贷记“制造费用”账户。
3.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在会计核算中,“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成本。因而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生产成本”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未完工产品的成本。
4.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因而已经确认销售的产品的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5.期末结转费用类账户
在会计核算中,通过设置“本年利润”账户来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即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结转后各费用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6.期末结转收益类账户
同样,为计算企业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中的收益类账户的期(月)末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收益类账户余额应为零。
将费用类账户及收益类账户均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则为从年初至本月底止实现的累计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为累计净亏损。
7.年终结转本年利润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则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应无余额。
8.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度终了,将净利润按法定程序分配后,需将“利润分配”账户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三、结转间的内在联系
《会计基础》中的结转看似复杂,其实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对结转中所涉及的主要业务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如下:四、结束语
教师在讲解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对结转的实质及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具体分清各账户分别核算的范围及界线,不仅能很好地掌握《会计基础》中所涉及的结转,还将更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创建模拟公司
鉴于学生在掌握理论方面存在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模拟公司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提升他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企业当中获取一整套业务资料,经过加工之后,使之成为完整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会计知识,来解决业务当中的实际问题,如收集进账单、入库单、转账支票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公司的实际账务流程来开展会计工作,按照角色进行实习,并尝试所有的会计角色,使学生切实拥有公司会计工作的实践体验。通过模拟公司的创建,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下来,学生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下会大大提升参与感,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
(2)推行双轨三段式教学
所谓双轨教学就是将会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记账原理及其应用部分依旧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而账簿、凭证部分的教学则要求教师进行实物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账簿登记、填写凭证,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三段式教学则需要教师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教学模式:
①要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认识,再将知识点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如讲授账簿知识时,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填制要求来进行实际练习,将知识点落到实处;
②教师要将教授的知识点连成线,在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如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时,同时将多个会计知识点融入其中,拓展学生的会计工作思路,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要注重全面教学的开展,即在学完会计基础课程之后,教师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会计知识及会计循环的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双轨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能够使学生的会计知识形成体系,会计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优化考核体系
单纯的笔试考核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实际会计能力。因而优化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势在必行。在理论考核方面,不仅要包含考试成绩,还要将学生平时的表现纳入考核当中,把学生每一阶段的知识测验成绩记录下来,将最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学生的理论成绩;在实践考核方面,可以将实践操作所占的比例设定为40%,统一进行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考察。如设置会计账簿登记、会计凭证填制、会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性题目,将账簿、档案、资料等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通过学生的实践结果来进行评分。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进行查看,对学生的会计操作步骤进行纠正。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会计水平,通过对学生会计成绩的分析,来为教师实践教学的改进提供方向。
(4)完善辅助教学体系
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性决定了会计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完善辅助教学体系。如收集、整理一套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财务报表及各种账簿,购买会计工作需要用到的会计用品,将它们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具体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好这些会计工具。教师还应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将会计工作的流程通过图片、影像的方式展示出来,或者将会计实际工作的场景拍成短片供学生学习,并进行模仿实践。通过这些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更加直观,在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使会计理论知识真正与实践相结合。
2结束语
1、账户的左右两方,哪一方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哪方取决于账户的性质、记账方法、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
2、最开始学的是会计基础,想学好会计就一定要把基础打扎实。主要学习内容有:会计原理、会计基础知识、经济法规、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审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等,课程比较多,主要看主攻哪个方面。
(来源:文章屋网 )
摘 要: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标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努力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四、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按需创新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工作 存在问题
会计是企业和单位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企业和单位面临的形式日趋复杂,会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逐步增大,企业和单位要想适应当今经济变化激烈的社会,就必须进一步规范会计的各项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会计对经济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的本职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经济工作、管理工作重要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基础。在实际的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职业道德水准低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础性工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的质量。会计人员应该对经常出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提升企业和单位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加速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进程,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会计管理体系,用综合的措施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现。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
首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利于执行财务标准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通过制度和记录的保证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正规化。其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同时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制定决策的根据。最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的整体难度和强度,用踏实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实现企业和单位的发展。
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存在问题
1.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滑坡
部分会计人员受到业绩及利益驱动,以及企业和单位领导意志的左右,坚持原则的能力弱化,在会计职业道德不坚定的情况下做出违反财经纪律和违反职业道德的时期,导致会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现今,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人员构成中存在着部分人员从其他工种转岗而来的情况,这样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可想而知,这些人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规范的理解各异,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和质量。新入职的会计专业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没有实际经验,其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由于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繁重,使得他们对会计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一些地区对会计证书的年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检验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
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首先,一些企业和单位会计记账随意性大,财务账面记录与实际相差明显。其次,在一些企业和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原始凭证不完整、不合规的现象,补办、代办现象屡禁不止。其三,对会计科目的计算和提列记载混乱,一些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分类会计科目或者对提列项目记载混乱。其四,一些企业和单位的经济合同管理不规范,往来款项清理不及时,费用报销手续欠缺。上述的不规范现象将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出现可靠性、真实性下降,产生企业和单位内部的管理漏洞,既不利于会计工作的深入,也不利于企业和单位经济目标的完成。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认知不足
有的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认为财务会计工作就是支付中心,不重视会计人员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换代,导致企业会计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2.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且长期忽视对新业务知识的更新和业务法规的学习,部分会计人员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是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主要人为性因素。
3.存在着部分人员蓄意造假造的现象
一些企业为了小团体利益,变造虚假会计信息,造成账实不符,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以达到不当取利的目的。
4.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不力
主管部门和专业组织没有负起监督、检查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一些企业和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缺乏必要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四、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会计行为规范化,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其次,切实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力度。其三,建立健全企业财会人员业绩档案管理制度。最后,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人员培养制度,用制度的力量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加强企业和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首先,会计内部控制应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充分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引入更加有利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体系,以保证会计监督的针对性更强。最后,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能有效沟通会计信息与企业决策,做到信息的准确性。
3.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奖惩制度
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对验收取得优秀的单位实行物质奖励。对不合格的单位予以惩治,用经济的手段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保华.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2]孙春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02)
[3]孙丽娟,李淑花.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针对于从未接触过会计的学员来说,《会计基础》科目应该是较难的,其中经济业务分录的编写及应用更是重点、难点,而《会计基础》与《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又有联系之处,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可将重点先放在《会计基础》的学习上,但是不能将另外两门完全搁置起来,三门学科应齐头并进!
第一章 总论主要是概念及特征、会计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展开叙述,是会计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时要注意领悟知识的本质。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本章是基础知识章节,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细分。要注意区分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区别,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会计科目的分类及设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主要介绍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学习时要注意好好体会借贷记账法的本质。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主要是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种类、基本内容、填制要求、审核内容的要求、传递保管的方法。
第五章 会计账簿本章的会计账簿是会计报表与会计凭证的中间环节。学习过程中结合老师的讲义实际接触一些会计账簿,对学好本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员应通过做题加以巩固。
第六章 财务处理程序本章主要讲解了三种不同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包括基本编制步骤、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在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单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编制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本章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一般程序,财产清查的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学习时要结合老师的讲义,再做些题目加以巩固相关知识点。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本章属于次重点章节,在学习本章内容时,要重点体会各章财务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是如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
第九章 会计档案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档案的概念、内容、整理归档、保管、复制查阅以及销毁等规定。内容不多,但各个小的知识点都需要通过老师讲解,再加上适当的做题加以巩固和掌握。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本章主要介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要想学好本章需要对前面一些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的账务各类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思路。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习计划
法规法条内容较多,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第三章关于税的内容涉及计算内容。由于无纸化考试的推进,已经没有重点章节可言,每一章都是重点!因此一定要全面把握!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基础章节,也是重点章节,且与《会计基础》的内容相关性比较大,可以同步学习。
第二章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比较多,但是内容之间具有相关性。学习时可以采用比较式的学习方法,例如比较各种银行结算账户的异同、各类票据之间的异同来归纳学习。
第三章 税收法律制度本章知识点较多,从税收的概述到各个具体税种以及后面的税收征管内容,都会在考试中涉及。涉及计算内容都较为简单,学员无需心里压力过大。
第四章 财政法规制度本章为新大纲中的新增内容,从内容上看,本章比较晦涩难懂,从近几年的考试中可以看出本章节所占分值不输给其他章节,所以学习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能放松甚至放弃对本章的学习。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本章主要介绍会计职业道德,考点比较琐碎,可涉及所有题型,但复习难度不是很大,建议在学习时可以通读几遍教材,结合做题来练习掌握。
《会计电算化》学习计划
对于计算机知识需有一定的把握,同时重点是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电算化简介与会计核算软件,学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记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本章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本知识、微型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安全。有些属于常识性内容,但有些还需要通过记忆以及习题来加以巩固。
关键词:经济环境 会计人员 素质水平 改善策略
一、新形势下提升会计人员素质的具体意义
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到会计工作在具体运行中的影响作用,是为单位的只能完善和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于消防部队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能力要求已经大幅提升,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会计人员素质已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运行和管理的要求,具体来说会计人员总体素质的提升对于消防部队发展的意义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复杂化迫使人员素质的提升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投入要求逐渐加大,消防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也从传统的简单工作收支扩展到了社会宣传、社会培训、综合演练等诸多方面,随着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复杂化,会计工作的相对难度也随之大幅提升,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形势下所形成的工作压力,因此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成效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的职能细化迫使人员素质的提升
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是做好消防部队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 会计人员是消防部队会计基础工作的执行者,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一些单位之所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管理混乱, 归根结底在于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等综合素质, 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
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平均素质水平现状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新经济环境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升,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均衡。从2011年5月份的初中级会计职称资格统计显示,近年的参考人数为161万人,其中初级资格107.5万人,中级资格53.6万人,较2010年同比增长10.3%,其中大专学历74.3万人,占比46.1%,本科学历53.2万人,占比33.1%,本科以上(不含本科)学历总数33.5万人,占比20.8%,占比不到全部报名参考人数的五分之一,而就近年资格考试前的累计会计人员资格总数的统计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累计占比不到10%,还有大量未能替换的本科以下学历的老会计师,由此可见我国的高级会计人员相对匮乏,低学历会计人员的占比仍旧很大,虽然通过每年的新增人员比例来看,高学历人员的占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其比例仍然过低,这很实现新经济形势下会计行业的发展要求。
再就现有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来看在,还存在有工作能力不足、法律意识薄弱、思想道德素质较低这三个主要的问题:
(一)工作能力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总数原本就存在较少的问题,这就已经使得会计工作的人员配置通常不足,业务处理的分划和处理通常不够完善,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人兼顾多项工作的缺陷,这本身就应经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而且目前国内会计人员整体老化,知识结构不均衡,有些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学历层次较低, 又不注意深造,弄不清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会计工作部门的领导者通常思想落后,知识结构老化,而且部门中高学历的会计人员较少。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本身在单位运行中的工作贡献较为明显,一些会计人员在能够达到基本业务处理要求的情况下产生自满情绪,不主动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从而使得知识结构逐渐老化,跟不上新的形式要求。
(二)法律意识薄弱
法律意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法律意识不足,导致一些会计工作出现漏洞,从而对单位造成相关的损失,影响单位后继工作的开展,这从几年来会计资格认证考试的科目及格率也能有所体现,2006年—2011年的会计资格认证考试中,所有科目的平均通过率为56.2%,而其中经济法相关科目的通过率为51.3%,而且其中初级资格认证中的经济法科目的通过率更低,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在法律知识上的缺陷。而且有一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现职工作岗位, 特别是那些改行人员的会计基础知识缺乏, 对一些财经法规和标准制度知之甚少, 对会计基础工作不知道怎么抓, 工作处于被动状况。其二是法律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会计从业人员不能言语律己,通过个人职务之便直接的或者协助他人进行违法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给自己谋其非法经济利益的行为,例如早假账、贪污、公款等行为,这种行为不但会给企业或单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体现出了我国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
(三)思想道德素质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上,它涉及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发展水平相结合。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会计管理和审核,包括会计资料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现如今,我国不断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也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多次修改,从法律上保障了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国家定期的对有关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企业迟迟赶不上国家政策的步伐,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进而其该有的职能不能被发挥出来。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不完善就无法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有些企业管理层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再加之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其亲属或是家族成员,内部牵制无法实现,会计工作就很容易失去科学性和客观性,会计工作质量也就无法得到保证,从而部分企业的财务信息会出现失真的现象。这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就随之而来。这极其不利于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每一项社会工作都有与其对应的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相互作用。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使会计工作秩序更加规范。从上世纪50年代起,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我国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恢复。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会计工作的认知程度不断与国际接轨,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工作中会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内涵不仅包括对外贸易、跨境投资、企业全球化发展等,而且还要求这些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合力,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所以将来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从客观上我们的会计工作也得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于会计人员来讲,为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是应尽的最基本职责,更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会计资料的质量和会计行为的规范,进而间接影响了在改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发挥。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高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都来自于企业会计人员的财务报告,这些都与各项资产和资金的流向密切相关,要想获取企业资金运作的真实情况,就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最后提供的财务报告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综合实力,从而提高管理者们的决策能力。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如今,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单位内部事务,而且也影响了所有对会计资料信息具有知情权的外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他们通过会计资料所呈现的财务信息不仅要对企业本身负责,而且要对投资者、政府、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者负责,确保他们的利益与社会资源能得到合理的配置。特别是在经济体制不断市场化的情境下,真实的会计资料有助于推动市场的宏观调控并可以防范经营风险,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顺利运行。这一系列的社会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确保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努力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同,这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使企业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适当的对企业领导进行相关会计基础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工作进行宏观的把控。这样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会计人员也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从思想上认识到从填制凭证,记账,核算,最后到编制财务报告等每一环节的重要性,不断从业务实践中强化自己的业务基础和提高工作素养。
(二)落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监督有利于保障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于企业外部人员来讲,监督他们的基础工作比较受限制。审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在会计工作完成后的年末,比较滞后,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所以应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成立一个由上级部门或财务人员组成的监督检查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并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实行企业内部约束。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会计人员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违规操作,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健康发展。
(三)强化企业管理水平
1 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由于时间和教学经费的不足,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能够保证的《会计基础》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但在实践知识的学习上就不能够完全保证,使学生的实践及动手机会过少,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这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方向相违背,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
1.2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一直以来,《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在形式还是一直按照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教授、板书,学生在讲台下埋头记笔记的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都会形成“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辅助教学,课堂缺乏生气,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无法提起对这门课的兴趣,老师是为了教而教,学生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到了期末突击背应付下考试,过后全还给书本,这十分不利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1.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
很多大专院校的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接受的只是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经验没有或是极其贫乏,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薄弱,那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现在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生活模式相对闭塞,与社会的接触不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及时地了解会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无法很快地自主地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这就会导致学生所能接受到的知识也会不全面,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实践方面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对学生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 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2.1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毫无兴趣,那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提高《会计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则必须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授课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授课。例如,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及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更新教学理念,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
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才能促进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是从事最基础的会计工作的操作型使用人才,因此,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会计基础》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应向实践操作环节适当倾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有充足的时间加以练习,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现与企业需要无缝链接,为学生在以后的会计一线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3提升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想要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为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个学校可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各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专业发展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如选派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将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实务操作,培养出真正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具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动机和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了解最新的会计知识,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兼职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
2.4优化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会计教材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更加看重实践操作能力而对理论要求相对要低。这是因为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所以,高职院校在《会计基础》教材选择上应当注重理论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偏重实用的教材,而不是偏重于理论研究的教材。然而,目前市场上符合高职学生的《会计基础》教材并不多,因此,学校可以自行编写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编写时要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和会计学科的变化,尽量贴合实际,以适应高职会计学生的学习特点。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习的最基础的学科,也是会计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会计专业的发展,只有找到问题的所在,应当从实际出发,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翟征陶. 基于新形势下的会计教学改革[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9).
财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财务人员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才能够正确地履行会计的职责及行使权限;才能够认真的学习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和制度;才能够热爱本职工作,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法纪,执行会计相关法规;才能够依照财务制度与标准,做到合理使用各项资金。加强财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由于县级气象部门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基础知识学习,会计学基础知识相对缺乏,所以兼职财务人员要自觉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熟悉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工作中,要善于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2.3合理安排工作,做到气象业务与财务工作两不误财务工作是一项责任心很强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财务工作要与气象业务工作同等认真仔细对待。财务人员在做好气象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妥善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不能只注重气象业务,而忽略了财务工作。记账必须心细,国家有明确的记账管理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规定。如果发生了差错,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改正。记账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正确、账目清楚,核算连续,结转清楚。工作认真细心,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平时要按时完成会计凭证审核、填写录入数据等日常工作,及时申报纳税、统计报表等,还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待的其它工作。工作较多且杂,所以财务人员要特别认真细心,原始凭证要填写完整、规范,不要有遗漏。兼职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确实比较辛苦,特别是如今财政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好多工作相比之前细化了许多,要求也高,财务工作量及所花的工作时间也相应增加,所以财务人员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依法理财,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坚持依法理财,要做到“取之有据”和“用之有道”,在审核每一项经济业务时,要做到认真负责。编制预算要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所有的财务收支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的科学合理。目前,预算执行进度也是县级气象部门常规工作考核中的一项,所以财务人员还要对每个科目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进行跟踪,若发现达不到或执行困难的要及时与单位领导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使预算执行顺利合理且安全。及时报送各种材料如今财务工作中每月中要报送的材料都是有时限要求的,如劳资报表、政府采购报表、节能耗能统计、工程进度表、预算执行进度报表等等报表均在要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同时,要注意监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财务文件通知,有报送材料要求的要按规定及时报送。加强国有资产等管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进行价值的管理。把财产的物资管理与货币资金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管理目的是完成国有产权的保值增值。对于新增固定资产要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没有使用价值的要及时进行处置,定期核对账实,保持账实相符。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切不可马虎了事,档案在归档保管前,一定要全面检查完整。归档前时要办理交接手续,以分清责任,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同样,也是保护会计人员工作成果、维护财经纪律的必然要求。积极与领导沟通,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财务人员要及时主动向领导汇报当前资金使用、预算执行等等情况,特别是编制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预算方面,多与领导沟通,按照单位的要求,从多方面考虑,让领导掌握本单位的财政预算、气象科技服务及日常开支等方面,才能有利于对本单位的工作进行正确决策,也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要做好县级气象部门财务工作,要在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和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预算管理等,以确保财务资金的安全和整个部门的有效运行,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进步。
本文作者:周慧僚韦肖林赖伟平工作单位:广西天峨县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