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0 06:5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国外电网频发重大事故,如2003年发生的美加“8.14”大停电[1],2006年11月4日发生的欧洲大停电。我国电力系统也曾遭遇过重大事故,如2005年9月25日,受“达维”台风影响而引起的海南大停电等。重大电网事故,特别是美加 “8.14”大停电,持续时间长达29 h,造成了巨大损失,给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给世界各国政府加强电力系统应急管理敲响了警钟。电力系统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十分关心电网安全,把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列为国家级预案。
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然条件的挑战和来自社会环境的有意或无意的损坏或破坏。同时,电力系统灾害也会对社会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稍显不足。本文研究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及其特点,分析电力应急管理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电力应急管理的技术对策。
一、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及其特点及分类
(一)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特点
目前,对由电力装备与设施构成的物理电力系统的电气特性研究较多,但是电力系统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不但与电力系统自身相关,而且还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突发的,给电力系统和国家、社会带来极大物质损坏、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的灾难事件,它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环节多。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消费是同时完成的,涉及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突发灾害可能破坏其中某个环节,使得平衡关系被打破,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灾害源多。电力系统突发灾害不但可能来自于违反电力系统电气规律的事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电力设施还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毁坏。
3.损失巨大。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设施量大且分布面广,遍布地上地下,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电力供应触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涉及人身财产安全,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惊人。
4.影响面广,次生灾害多。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电力供应中断,将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二)电力系统突发灾害的分类
按照致灾原因分类,电力系统突发灾害可以分为如下4类:
(1)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2)因电力设施受到破坏、自身故障或缺陷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3)人员过失导致的电力系统突发灾害;(4)次生灾害。
二、电力应急管理的定义
电力系统突发灾害是在一定区域内突然发生的,其主要特征是灾害的突发性及重大危害性、难以完全准确预测、难以完全有效防御及难以彻底根除。电力系统是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综合系统,它的灾害特点不同于纯自然灾害,也不同于纯社会系统灾害,如在台风灾害中,不能准确预测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但是对其发生的区域、宽度和时间段是可以预测的。电力应急管理主要是为了应对电力系统重大突发灾难事件。主要研究重大突发灾难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以提高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能力。
三、电力应急管理对策
(一)加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2]
电力应急管理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为了应对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设备破坏、电力供应危机、与电力生产相关的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等重大突发事件以及公共安全事件而建设的具有应急信息采集与管理、应急值守、预测预警、调度指挥、辅助决策、电子预案、资源管理、演练评估、信息等应急管理功能的技术保障系统。电力应急管理平台为电力应急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不但支持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处置,还支持其他涉及全局的专业应急处置。在应急管理平台的支持下,实现公司上下以及与社会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实施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电力应急体系危险评估
应急体系,是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的系统。中国的国家应急体系建设,核心可以归纳为“一案三制”。对于具体的电力应急体系,其中的“一案”就是指电力系统所制定的分级分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是指电力应急体系之中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基础。脆弱性是指由于系统(子系统、系统组分)对系统内外扰动敏感性以及缺乏应对能力而使系统结构和功能容易发生改变的一种属性,它是源于系统内部、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
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建立一个涵盖预警、应急反应、应急恢复和灾后总结等完整环节的高效的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运用当前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知道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和完善,可以很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应急能力。对电力应急体系风险评估中的关键参数一一脆弱性参数进行评估,可以对应急管理体系功能的发挥和体系的完善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充分重视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
电力系统应充分利用国家十分重视应急工作的机会,与国家灾害监测和预报部门建立数字式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及时获取全国及各地区的各种灾害信息,提高全行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掌握自然灾害数据,争取更多时间做好灾前准备,尽量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还应加强电力系统动态安全预测预警工作,并与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为应急指挥提供第一手信息。
(四)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应急通信系统是指支撑应急业务数据采集和应急指挥协调所需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卫星通信、无线数字集群、无线移动视频、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等。当然,目前各电力企业已建的光纤通信系统、微波通信系统、语音电话在应急时也是一种应急资源。
卫星通信可作为移动应急和重要厂站的备用应急通信方式,即租用通信卫星公司提供的卫星信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应急救援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厂站和单位、移动应急救援指挥车等应急救援卫星通信系统。
无线移动视频通信系统可实现救援现场短距离音、视频通信功能,满足抢险救灾现场图像、视频、声音实时传输与交互的需要。
社区地处中心城区,社区人口密集,共有楼宇58栋,其中,居民宿舍楼38栋,单位宿舍楼14栋,商务综合楼宇6栋。社区大部分为老城区的纯居民区,社区基础设施较差,辖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在校学生多。近年来,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把应急管理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应急工作网络,强化应急宣传,落实应急措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机制
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一个组织”,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明确了应急目标,将“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计划。二是健全“两支队伍”,组建80名人员的“蓝马甲巡逻队”为楼栋灾害信息员队伍,收集、、传递、反馈社区灾害信息;组建以党员骨干、单位干部、热心青年、“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6支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三级应急工作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仁爱街、纬四路、三个责任区,每个区都设立应急管理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治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联动格局。
二、制定预案,提升社区灾害应急救助水平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应急工作档案。
三、强化设施,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的硬件建设,街道和社区多方筹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纯居民区的10栋楼进行楼道清理,增置了消防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实验初中操场、经七纬二路西北口广场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共计13000平方米,可容纳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二是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了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在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了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感烟器、温感器、手讯按钮等,并定期对沿街各门店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设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等应急宣传教育场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发放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应急科普读物和挂图,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栏、小区文体活动、市民论坛、大型节日等形式和阵地宣传应急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全民应急减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
四、突出实效,积极开展应急减灾系列活动
1.抓好三支队伍,开展应急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和谐之春”艺术团的号召作用,举办社区应急减灾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开展消防应急宣传,将应急教育引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科普队的教育作用,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周系列活动,开展以应急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社区巡回展”活动,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知识竞赛、答卷活动,邀请专家对部分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培训、讲座等。三是充分发挥“蓝马甲”巡逻队的监督作用,为巡逻队统一配备蓝色巡防服装标志,每天定时巡逻,宣传应急管理知识,排点部位,消除安全隐患,为社区居民看家护院。
3月11日,当遭遇9.0级地震并因此引发的强大海啸,日本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各项救援措施都在积极有序地推进。这是因为日本人民有着丰富的防震救灾知识,日本政府利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这个由约1000个地震计组成的网络,覆盖全日本,可以觉察和分析震波,并在地震计预测震动强烈时发出警告。
据报道,在此次地震发生前一分钟内,有数百万日本民众通过各种途径收到了即将发生地震的信息,包括手机、电视、电子邮件等。东京正常播放的电视节目被打断,取而代之的是响亮的警报声,以及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早期地震警报,数百万人看到警报,并及时逃到室外。
地震发生后,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和卫星数据传输系统地震情况,电视不断用日文、中文、英文、韩文和西班牙文最新消息,以便让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
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之所以响应迅速,得益于日本先进的地震应急管理体系。1996年,日本政府设立了内阁信息中心,负责24小时收集、处理、分析并传递有关灾害的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灾害预防、灾害应急管理,以及灾后重建。
记者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简称电子贸促会)了解到,日本在不久前推出了超级计算机Tsubame 2.0,它用于探测地震后何处及何时将发生海啸,日本政府可以凭借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向当地居民发出警告。据报道,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内,日本就向民众了海啸预警,使人们得以抓住机会逃生。
内阁信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设防灾通信网络。东软集团在日本的工作人员透露,其所在的东京市目前处在大范围停电状态。在通信不畅通的情况下,日本电话公司为民众开设了确认家人安全与否的专线,“人们打电话全部免费,只要你拨打171加上自家电话号码,就可以给亲人留言,拨172加上自家电话号码,可以听取家人的留言”。
保持信息畅通,是防灾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日本地震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日本民众在地震发生后非常从容镇定。
互联网成重要联系通道
地震发生后,通信网络极易受到损害。据了解,此次地震发生后,日本三大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KDDI、Softbank的语音服务业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断,部分地区移动电话线路没有信号。不过,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未受到影响,尽管地震发生时日本互联网流量以25Gb/s的速度降低,但是在地震过后很短时间内便恢复了正常,并且成为救援工作重要的联系渠道。
在语音通信受阻的情况下,部分政府部门倡议人们减少非紧急呼叫之外的通话,通过社交网络信息,进行沟通,以节约通信资源。日本民众纷纷通过Twitter、Facebook和Mix(日本最大的SNS网站)等SNS网站寻亲信息,与亲友们取得联系。还有一些网友通过互联网提示人们互相鼓励,帮助身边不懂日语的外国人。一些在日本工作和学习的中国人也通过微博和各种IM软件向国内的亲属报平安,帮助转发各种寻亲信息。
关键词:石油企业 应急管理 分析 实践
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是针对一旦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以及环境污染等紧急突发性事故,辅助管理人员迅速了解相应情况,通知相关人员,掌控事故状态,提供解决处理办法的一套解决方案。进而保证能够准确快速、高效有序的对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避免企业声誉由此而遭受重大影响。
一、石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在国外石油开发和石油生产中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如美国能源部和挪威能源部在给石油开发作业者签发许可证时,要求作业者必须递交应急计划,否则不予签发。我国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系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的,目前一些沿海油田均相继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系统,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
在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应急管理系统已是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石油勘探开发、化工生产所在区域人口相对密集,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区,发生事故后污染范围较大,一但失去控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若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无法适应当前生产和安全、环保需要的。
二、石油企业应急管理实践实例
1.总体框架结构
1.1框架建立的原则
1.1.1依托现有三级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建立三级预案防御体系,实行分级负责与分工管理相结合。
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部)一级预案:处理重大险情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二级预案:处理一般险情
基层队、站三级预案:处理小险情
1.1.2三级预案之间的关系:
公司总部负责发生一级险情后的应急,是一级应急组织。
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二级应急组织。
基层队(站)负责三级险情发生后的应急,是三级应急组织。
1.1.3体现的管理原则:分级负责。
一级应急: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
二级应急:专业公司(二级单位)、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三级应急:基层单位应急小组
1.1.4预案预防险情分类
主要分为“两类七种”
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造成的险情 ; 另一类是事故引起的险情。
七种:地震、洪水 ;井喷失控、火灾和爆炸、污染事故,人员伤亡、职业中毒事故和急性传染病等。
每种险情按照国家或行业规定分成了三级。
每级险情中:包含七种具体的预案。
1.1.5预案的管理与分配:体现一套机构完成七种预案。
原则:分级负责(生产运行部门总体负责、协调)与分工管理结合(职能部门具体处理),资源就近调配,体现条管理(专业公司)、区域管理(项目部)与职能管理全面结合。
管理: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协调处,处长兼应急办公室主任;是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指令的具体落实和协调机构,全面配合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负责是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负责一、二级险情预案的管理;负责审核二级险情预案与一级险情预案的接口,以及与各油田公司预案的接口。具体负责防洪防汛 和抗震救灾工作。
(1)前线指挥中心是应急领导小组的前线决策指挥中心,由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和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项目部经理兼指挥,是现场第一决策人,全面决策指挥现场的井控应急工作。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到达现场,为现场第一决策人。
(2)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处。
(3)伤亡员工及家属善后处理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2.应急预案的编制
2.1公司总部应急预案的编制,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策划,生产协调处负责组织、管理,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具体预案。
2.2各二级单位(项目部)、基层队(站)负责编制与本单位生产生活有关的二、三险情应急预案。
3.预案具体内容介绍
3.1组织机构介绍
一级应急小组
组长: 总经理
副组长:主管安全和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总监。
成 员:生产协调处、总经理办公室、财务资产处、工程技术与市场处、人事处、质量安全环保处、物资采购中心、HSE监督中心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专业公司(二级单位)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三级应急领导小组
由基层队(站)长、技术员、安全员、驻井医生以及相关人员组成。
3.2应急管理职责划分与预案启动的基本原则
3.2.1公司总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管理一级险情,下令采取一级应急行动,二级应急启动后,领导小组副组长赶到现场。
3.2.2项目部、专业公司负责二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二级应急行动,三级应急启动后,项目部、专业公司行政副职赶到现场。
3.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三级险情管理,决定采取三级应急行动。
3.2.4下一级预案启动后,要上报上一级应急领导小组,上一级预案应处于预警(准备)状态。
应急管理工作,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的具体体现。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牢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县政府应急办要切实履行运转枢纽、综合协调职责,督导乡镇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负责制,健全应急组织机构,落实会商制度;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原则”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组织民间应急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按照“整合资源、便于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能职责,尽快完善各乡镇、社区、村组等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和人员调整变动要及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所有单位、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县政府应急办每两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县总体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县国土、公安(消防)、水务、农业(气象)、林业、安监、交通、卫生、环保、畜牧、食品药品、供电、地震等牵头责任部门每两年组织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组织各专项应急预案成员单位修订完善《部门应急预案》;县教育、卫生、经信、商务、文广、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医院、工矿商贸企业、大型商场、娱乐场所、施工工地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要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战性。
(三)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要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制度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政办〔〕38号)要求,尽快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情报员,负责所在乡镇、单位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报告工作,实现与县和各类专业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和报告标准,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
(四)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各牵头部门要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对处置能力。要逐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及应对处置专家队伍、抢险救灾骨干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数据库。要按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要求,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加强分析研判。严肃紧急状态下的工作纪律,县政府应急办要充分发挥统筹、督导职能作用,及时、准确地做好下情上报,上情下传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应急指令,按照预案要求,快速、科学、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三、不断加大应急资源保障监管力度
财政部门要将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此外,每年还要安排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及群众疏散安置专项经费和抗灾救灾专项资金,并建立紧急情况下财政资金安排拨付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资金保障有力。配齐配足重点部门必需的应急救援设施,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投入机制。有效整合抗灾救灾资源是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县政府应急办要切实做好抗灾救灾组织指导工作,统筹抗灾救灾资源,准确统计、审核、报送灾害损失,积极向上争取抗灾救灾的资金和物资,妥善处理抗灾救灾相关事宜。各乡镇、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做好本乡镇、本部门、本行业的抗灾救灾各项工作。
四、及时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和预案演练活动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政办[]83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宣教活动,营造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的社会氛围。县文广部门要定期组织媒体开办应急宣传专栏、专题、专访,刊播应急知识、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和应急公益广告。各乡、镇要把应急知识宣教工作推进到社区、乡村。县教育部门要负责让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力求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县经信、民政、国土、公安、水务、卫生、农业(气象)、林业、环保、畜牧、安监、商务等部门要加强岗位培训,及时开展应急演练,定期举办应急知识专题讲座,增强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加强卫生应急实战演练;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管理员和社区联络员的卫生应急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局属各单位:
20*年全区卫生应急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的总体目标,以建设“健康城区”、创建“卫生强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卫生应急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各单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对现有的卫生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二、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以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和两家区级医院为主体,进一步加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各单位要建立卫生应急机动队,逐步实现机动队的统一装备和统一调度,并规范物资储备。
三、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等文件的通知》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管理员和社区联络员的卫生应急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重点加强卫生应急法律法规、预案规范、事件调查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四、加强卫生应急实战演练。各单位要进一步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报告流程。加强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援队及基层医护人员的演练,检验各单位应急机动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协同处置能力和应急物质的储备情况。
五、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对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进行普查登记、分析评估、治理整改和统计汇总,全面准确地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并加强动态监管,完善应急预案,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近两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制订了一批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操作性的应急预案。20****年以来,我县制定了《****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等14个部门根据自身部门职责制定了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全县16个乡镇、办事处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联动,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应急处置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应急管理机构逐步完善
20****年5月,我县印发了(茌政办发[20****]3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县政府信息办主任为副组长,县政府各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王征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我县16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自身情况,全部建立了以各乡镇分管负责人为领导的临时应急组织。目前,我县正积极探索各乡镇应急管理机构的新模式,督促各乡镇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三)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一是制定了应急管理值班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节假日及汛期、麦收、全县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应急值班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带班,做好值班记录,切实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二是制定了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及科普宣教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普及应急知识。今年,我县将20****年5月26日-6月1日确定为全县应急知识宣传周,通过自主宣传、媒体宣传、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学校、企业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应急常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制定了应急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实施方案,印发了应急管理手册。今年9月-11月,我县分两个阶段,组织全县科级及科级以下公务员参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全县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我县结合实际,编订、发放了****县应急知识宣传手册,提高了全县人民对应急工作的认识。
(四)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加强
近年来,为更好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我县有重点地组
织了应急演练活动:
2005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治禽流感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食品安全三、四级重大事故应急演练。
20****年7月,开展了全县防汛抗旱应急演练。
20****年8月,开展了全县天然气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年10月,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应急演练。
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不足
尽管我县应急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有些单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机构的单位还存在着人员不整、不到位的现象。二是预案体系不完善。我县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虽然在20****年开始启动编制,但还有应该制订的应急预案尚未完成,特别是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重点单位差距较大。三是应急机制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有时候应急值班人员不够到位,存在离岗、缺岗现象;应急信息报告不及时等方面。
三、下一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打算
1、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三个层面应急预案的修编工作。一是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牵头组织做好《****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级专项应急预案、16个乡镇、办事处应急预案的修改工作,重点解决好预案衔接和实用问题,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督促各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力争实现预案全覆盖。同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具体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切实做好信息汇总和应急值班工作。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接报及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做好重特大事故现场救援指导、协调工作。二是切实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重大风险源排查,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做好社会公布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在台风波及的地区,特别台风中心附近经常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大潮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例如,2001年“纳莉”台风挟着暴雨袭击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府地下二楼300多平方米的市府档案室被水淹泡,泡了好几天后,积水才慢慢被抽出,几十万份湿漉漉的文件,得一一晾干。2006年7月,广东省因受台风“碧利斯”的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一些档案部门由于缺乏防汛抗洪的应急预案,未能妥善安置档案,致使所保存的档案遭受浸泡而造成重大损失。项目建设期间,很多参建单位的档案库房或文件保管场所,大多是租用民房或临时搭建的简易房,安全系数更低,项目档案员应熟悉和掌握与台风有关的知识,在台风来袭之前做好防台风的准备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福建LNG(Liquefied Naturai Gas,液化天然气)站线项目是国家推进能源多样化而从国外引进的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包括接收站终端、码头和输气干线3个部分,参建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多达30多家,分布在福建省沿海的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5个地市,工程历时5年。福建LN G站线项目平均每年受到5个台风的影响,开展台风应急管理工作,建立项目档案的台风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流程,及时总结应急管理经验,发现规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对避免和减少台风对项目档案的危害,确保项目档案齐全、完整和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台风应急管理准备
1 组织台风及防台知识的专项培训
公司邀请大学教授对所有员工及参建单位做台风及防台知识讲座,学习有关台风的定义、强度等级、警报信号、风速、形成、台风的生命史、路径分析与预测、台风应急防范等知识,公司档案室要求所有参建单位的文档员都得参加培训学习。也邀请了政府档案保管专家讲授档案安全管理规范、管理要求并进行现场指导,使台风应急管理与档案安全管理要求相结合,为项目档案的台风应急管理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
2 与公司HSE部门、当地档案机关沟通交流
为做好福建LNG项目建设期间的台风应急管理工作,结合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公司档案室积极与HSE部门、当地档案机关进行沟通台风应急管理程序,建立与公司HSE(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部门和当地档案机关对接的台风应急预案,形成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应急处理体系。
3 制定、完善防台风应急预案
在与公司HSE部门、当地政府档案机关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参照公司应急救援总预案及当地档案机关的防台风工作预案,遵循公司应急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台风应急管理经验,制定并逐步完善项目档案台风应急预案。
(1)应急方针
根据公司应急委员会的防台风方针,公司档案室贯彻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十防九空也要防”、“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防”的防台风应急方钆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常备不解。
(2)应急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台风应急时应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害。充分利用公司,当地档案机关及周边社会现有资源的原则,福建LNG应急办公室由HSE和总调度成员组成,应利用公司应急办公室的台风信息和应急保卫小组行动。发生重大紧急情况时,可充分请求台风发生地档案机关和其他社会力量现有的资源救援。快速、实用、有效原则,发生台风灾害,立即启动应急程序,以实用、有效的方法迅速处置应急事件。持续改进原则,应急管理在不断的演练和实践中提升,达到提高总体管理水平的目的。
(3)应急预案组成
一是总预案,包括应对台风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总预案是纲领性的,主要明确应急的原则、职责和总体目标,具体的内容由其他文件详细说明。二是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说明某个具体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文件的内容十分具体,包括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程序文件的目的是指导较为复杂的应急行动,使某些应急行动程序化和标准化,确保应急人员在执行应急任务时不会产生误解和误操作。三是指导说明书,说明书要介绍具体的行动细节,应急行动细节的内容往往是供应急行动人员使用,尤其是只涉及少数应急人员的具体工作时,相应的文件应在指导说明书中详细描述。四是应急行动记录,包括应急行动时的相关记录,如指挥与行动记录、现场监测数据记录、应急演习与培训记录、档案损失记录等。这些记录是应急预案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改善应急行动与预案的基础,也可能是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
台风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公司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公司档案室负责牵头项目档案的台风应急预案演练和运行工作。项目档案台风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如下:
项目档案应急管理受公司应急委员会统一指挥,公司档案室、各部门文档员及各参建单位文档员分级负责实施项目档案应急工作。
1 公司应急委员会职责
应急委员会职责主要包括重大事项决策,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向上级报告情况,批准并台风应急处理及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批准并台风应急预案,组织台风应急演练,负责落实应急资金,满足应急工作及应急演练的需要,负责应急体系的管理评审,并对有关人员和单位进行嘉奖或处罚。
2 应急办公室职责
应急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台风的预报信息并及时向应急委员会报告;接收现场的报警信息并记录,及时向应急委员会报告;当应急委员会主任宣布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通知应急委员会成员到达应急岗位;负责策划应急演练,组织培训工作;负责应急行动、培训及演练记录的收集并存档;负责监督检查各应急组织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并向应急委员会报告等。
3 应急保卫小组职责
应急保卫小组主要职责包括应急状态下实施对区域的治安保卫;执行应急委员会的应急指令;组织人员或档案财产的疏散或应急撤离;事故现场的救援行动;事故现场的环境保护;参与应急响应技术培训和演练;完成应急委员会交给的其他任务。
4 公司档案室职责
公司档案室职责包括负责编制档案的台风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程序、档案应
急说明书;向各参建单位文档员转发应急信息;负责实施档案库房应急管理;负责检查各文件场所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灾后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并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发生重大损失时,经应急委员会批准,召集档案界专家统一补救方案并监督实施等。
5 文档员职责
文档员主要职责包括实施具体的应急行动;应急解除后应立即向档案室汇报档案受灾情况;按应急说明书要求及档案室或档案专家的指导采取即时补救等。
台风应急管理程序
自2003到2009年,福建LNG站线项目台风应急预案成功运行了24次,项目档案没有遭受损失。福建LNG台风应急管理程序如下:
1 跟踪并及时通知台风信息
每年五月份开始有台风时,根据公司应急办公室提供的台风信息,公司档案室跟踪台风实时情况,并及时向所有参建单位文档员传达台风情况,直到台风结束为止。
2 应急启动
台风48小时内可能影响项目部所在地时,根据公司应急委员会宣布的台风应急启动,公司档案室及时将应急启动通知传达给各参建单位文档员,各参建单位文档员按规定时间间隔进行报告项目档案安全隋况,直到防台风工作结束。
3 应急准备
台风24小时可能影响项目部所在地,平均风力达6~7级时,根据公司应急委员会下发的台风应急准备行动,公司档案室及时将通知传达给各参建单位文档员,并组织下列工作:
(1)确认台风位置
防台风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与台风的安全距离。根据公司应急办公室提供的信息,公司档案室及时将台风位置传达给各文档员。
(2)安全检查
台风来临之前,公司档案室组织监理对各承包商进行台风应急专项安全检查,对保管不足地方立即整改,严堵漏洞,做好项目文件的防水防潮工作。
(3)定期台风书面简报
从应急启动开始直到台风结束,参建单位文档员向公司档案室汇报档案现场损失情况,公司档案室向公司应急办公室做档案专题汇总。
4 应急撤离
台风12小时内可能影响项目所在地,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时,根据应急委员会的应急撤离指令,各项目档案保管场所应拔掉所有电器插头,关好门窗,所有文档员及项目文件应撤离到安全地方。
5 应急恢复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2.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本文章来源于21写作秘书网/]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突发事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10.041
〔中图分类号〕G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171-03
,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政府应急信息公开问题成为学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界对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日新月异,取得的理论成果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对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既能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状况及最新发展,也能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展望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1 国外研究进展
笔者分别以“emergency information”、“government emergency information”、“crisis information”、“government crisis information”、“publicity of government emergency information”、“publicity of government crisis information”等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了截至2010年12月的Academic Search Premier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ProQuest下的“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和“Dissertations & Theses”数据库,找到了1 439篇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筛选与整理,阅读摘要及部分全文,总体看来,国外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与公民信息自由及公民知情权 有学者站在充分保障公民信息自由与知情权的高度,阐明了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如Morehead,Joe认为,公众对政府信息的获取是一项国家宪法应予以承认的基本权利[1]。2003年,Zachary Sheaffer和Rita Negrin在“面向执行官的危机管理政策和实践指南”一文中谈到了企业危机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问题,强调需要对危机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等[2]。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府应急信息公开
部分学者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与渠道,极大地改进了政府应急信息公开。Ka-Ping Yee学者认为,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应急信息服务,通过建立信息中心,及时公众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要保证真实可信[3]。2004年,美国安全技术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Security Technology Studies)的一份报告《危机信息管理软件(CIMS)的互用性》指出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互用性,并认为借助危机信息管理软件可以管理许多应急组织内的关键信息流[2]。
1.3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与国家公共政策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与国家公共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Sureshandar G.S.论述了政府公共信息沟通政策首先应使政府不仅要预见公众的信息需求,而且要有预见公众对突发事件可能的观点。Herman,E.分析了后911时代如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与敏感信息保护两者之间的平衡[4];Charles R.McClure and Paul T.Jaeger简单介绍了政府信息政策研究的方法和现实意义[5]。
2 国内研究进展
笔者分别以“应急信息”、“政府应急信息”、“危机信息”、“政府危机信息”、“应急信息公开”、“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危机信息公开”、“政府危机信息公开”等为题名和关键词,检索了截至2010年12月的CNKI下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1 112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政府应急信息管理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研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上,主要是围绕某一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公开展开,如谭春梅等作者在《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文中,便提出切实加强对各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报告网的建设[6]。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学界开始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性,逐步向突发性事件中信息公开的理论研究深入和拓展,柳莎[7]、李薇薇[8]、刘光亮[9]等学者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作用及相关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2.2 研究视角逐渐广阔
来自新闻学与传播学、法学、行政学等学科的众多学者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展开专门研究,研究视角呈学科多元化发展趋势。譬如:侯保疆等人[10]从传播学视角对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政府与大众传媒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上应建立良性互动合作关系;李琴等人[11]从行政法的角度,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分析了在公共危机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石奎等人[12]基于政府管理视域对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等等。
2.3 研究领域逐渐拓宽
学者们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由于学科背景广泛,研究的领域逐渐拓宽。有的学者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制度展开深入探讨。譬如:赵永新[13]、张占杰[14]、张昊[15]等学者以《条例》为参照,对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缺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对策措施。王守海[16]、齐丽文[17]等学者根据对中外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范畴。赵双阁[18]、于燕云[19]等学者关注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与媒体的关系。刘铁民[20]、陈安[21]等学者关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和应急信息系统的研究。任冰[22]、周小鹏[23]、彭晖[24]等学者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专门研究。
3 研究述评
尽管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针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目标取向、影响因素、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公开平台与机制等诸多问题的研究仍比较薄弱。概括起来说,目前学界对政府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的研究,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3.1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目前,学界主要围绕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作用、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还不能非常有效地指导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怎样使公开的信息发挥出最大有用性,提出的解决策略仍处在一个较抽象和宏观的层面,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入化。学界对于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公众获取有用信息或是公众如何从公布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并充分了解信息等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制度以及我国信息公开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等问题的研究上,学术界在与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上仍处于一个初步探讨的阶段,大多数学者均只是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信息公开法的研究并不深入,具体的可操作程序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研究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制度、问题及对策等,对于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目标取向,基本要求、公开平台、行政问责等的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
3.2 研究视角比较狭窄
学界主要基于新闻与传播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视角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研究,缺少从系统科学、信息资源管理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领域,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系统的综合研究十分稀少,缺少综合性、交叉性研究成果,致使目前在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研究中存在实践超前、理论滞后的问题。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主要在于: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整合与融合研究,为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开展多视角的理论研究,借鉴多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推动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健康发展。
3.3 研究方法略显单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究方法的有效运用有利于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研究成果的有效获取。目前学界对政府应急管理中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主要运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等。笔者认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中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多,除了上述研究方法以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求获得理想的研究效果。譬如:加强系统方法的应用,在进行问题研究时,既在微观上注重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的内容进行系统研究,也应该从宏观角度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与其他应急管理工作及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研究。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层次分析法,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绩效测评模型对信息公开工作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4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学界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4.1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法制建设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界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主要集于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制度研究,不少学者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了一定的解读,并且指出信息公开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但对应急信息公开的法律可操作程序的研究甚少。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法,信息公开的法制建设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深,研究主题应该主要集中在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法律建设中可操作程序、法制建设的意义、作用以及基本内容等方面。
4.2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内容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研究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原因、问题对策与制度等方面。除了这些研究内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原则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更进一步加强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的规范化建设,增强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此外,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哪些信息需要公开?哪些信息不宜公开?怎样公开?什么时间公开?由谁公开?对谁公开?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应该亟待加强。
4.3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机制
目前学界关于应急信息公开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信息机构等内容,而对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机制建设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比较少。笔者认为对于政府应急信息公开机制的研究,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政府应急信息的上报机制;二是政府应急信息的对外披露机制;三是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工作的绩效评估机制。
4.4 政府应急信息公开平台
政府应急管理的有效实现,需要构建起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是政府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建立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决策的时效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主要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功能需求、体系结构等内容,较少地从宏观视角研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内外环境、基本动因、框架体系、技术支持、政策建设等内容,应该立足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实际,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于应急管理流程,从宏观视角系统研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相关问题,为我国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提供一套科学的理论支撑体系和可行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Morehead,Joe.The myth of public access to federa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s a constitutional right[J].Serials Librarian,1995,26(2):1.
[2]章钢,谢阳群.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6,(8):24.
[3]Ka-Ping Yee.Operating an Emergency Information Service[J].Communications of Tme Acm,2001,44(12):25-28.
[4]Herman,E.A post-September 11th balancing act:Public access to U.S.government information versus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data[J].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2004,30(1):42-65.
[5]Charles R.McClure,Paul T.Jaeger.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Importance,approaches,and realities[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08,30:257-264.
[6]谭春梅,等.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广西预防医学,2002,(12):342-345.
[7]柳莎,陈泽华.论我国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190-192.
[8]李薇薇.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成功经验的实证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9):23-27.
[9]刘光亮,赖俊.从“三聚氰胺”事件探析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9,(3):195-196.
[10]侯保疆,吕玉姣.政府应急管理的信息公开与大众传媒[J].太平洋学报,2009,(4):1-6.
[11]李琴,龚永博.从行政法视角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以汶川地震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18-20.
[12]石奎,磨玉峰.跨越数字的鸿沟——基于政府管理视域的城市弱势群体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论坛,2007,(2):42-45.
[13]赵永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评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3):14-18.
[14]张占杰.论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J].经济管理者,2010:165-166.
[15]张昊.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9-53.
[16]王守海.紧急状态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1-43.
[17]齐丽文.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1-43.
[18]赵双阁,强月薪.论政府信息公开对大众传媒的建构性影响[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0:66-72.
[19]于燕云.政府信息公开对传媒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12):45.
[20]刘铁民,李湖生.应急信息系统高端设计[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4):24.
[21]武艳南,陈安.构建城市应急信息系统[J].信息方略,2008,(22):19.
[22]任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中美信息公开制度比较视角[D].西北大学,2009:1-64.
关键词:城市排水;应急;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93
1 引言
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应急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地方政府保护民生安全和经济秩序的执行能力,目前城市对排水系统风险的认识严重短缺,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关注,导致了城市排水应急资源缺乏,难以形成整合力量,及时、有效处理排水的风险。因此城市排水设施应急管理应进一步强调其主导地位,明确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水务集团具体负责的责任制度,主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地区排水应急属地管理,根据不同的事件实现不同的反应模式,在风险分级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紧急应对或抢险救急,负责各个排水区域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在具体法规的规定下实施排水风险的紧急治理。
2 加强排水突发事件预警
2.1 正视排水风险影响
城市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排水风险响应是被动的,为了实现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应进行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加强应急管理水平的机制,为了从根本上减小排水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城市的整体应急排水状况,必须加强城市排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同时,在应急排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应急演练,积极调查,物资储备检查的基础上做好应急准备。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应急模拟形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排水设施的应急管理,促进信息流动的畅通,加强各部门紧急情况下的联动效率。
2.2 科学管控实现风险分级
在排水中面临风险的概念下,需要分析排水风险的具体影响,要根据不同的影响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对相应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别重大、主要的公共事件的分类标准,可以参照城市排水应急管理各种风险分级评价,并采取不同的措施。
3 加强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
3.1 建立应急管理数据库
此外,为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各类排水风险信息的总结,需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和维护的分布状况进行数据集成,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来构成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在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数据库基础上,定期对城市排水数据收集和筛选,并根据风险的类型、影响范围、危害形式和主要责任部门信息共同构建城市排水系统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稻菘庀低车闹С窒拢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准确的判断的前提下形成有效对策,根据辅助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完成相应的命令调度。该类系统可以按照北京市排水系统所应用的GPS系统进行设计制作,该系统将会对各种排水管网其管辖范围及周边地理环境进行数据形式存储数据,在一般的监测预警,在风险排水事件,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来确定排水管网的分布状况和风险类型的判别,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应急工作做出支持。
3.2 构建全面覆盖应急监控体系
城市需要建立全面覆盖的应急监控系统,通过突发排水事件的有效预警监测进行提前反馈,并根据风险预案做出相应部署,从而加强排水风险管理的主动性。通过城市各区域排水状态监测网的预警,在外部风险预测的情况下调险监控级别,保持常态化监控,汛期监控密集化的防控力度,并根据准确的预警信息进一步提高应急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调动资源和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风险。
3.3 打造城市排水预警系统
城市排水预警系统为整个地区的排水基础设施,关键节点和管网等其他突发事件源进行全面监控,并确保该预警系统的敏感性及全面覆盖情况,在确定排水事件风险等级,以及强化城市多种排水预警因素的情况下,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层次做出有效应对。通过可靠的技术监测手段的支持下,通过预警信息网络管理,通过专设部门信息传递,迅速对排水突发事件做出反应,进行现场信息采集,为指挥部门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分析基础,确定后续各类事件的发生概率,有效的为急事件做出布防、监控、抢救等措施应对。参考北京市排水预警系统设置,在每个排水管网上进行气体探测器和液位计的安装设置,通过实时监控各种关键数据,并设置警戒线,可以有效地控制排水网络的具体情况,并对水位、水量异常状况做出反应,通过信息设备异常数据的情况下立即通知监控中心,快速做出后续应急工作安排,城市可以参考这种风险监测模式,加强对当地排水风险的综合监控。
4 加强部门协调与体系构建
4.1 从管理法规上落实权责分配
要全面充分优化应急管理系统需在地方法规和行业法规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对各种损坏排水设施,忽视排水风险危害的行为,需要由地方人大建立处罚规定,在各种各样的私自拆除,挖掘,破坏排水网络的行为进行阻止和惩罚,通过城市管理部门或公安部门执法维持排水设施安全;其次,进一步明确每个区域排水设施应急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在市应急办公室统一领导下,责任到人,并明确排水管理机构的从属关系,对原来水务集团和城建局两家共管的局面加以纠正,在组织架构体系下给予排水管理机构更为灵活的处置权限和管辖范围。
4.2 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排水风险防控
通过基于信息系统中的风险分析的基础,快速执行不同的风险应对计划,需要对各类风险事件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可对于城区各个地域的不同情况明确管辖范围和主要责任,通过将政府主观部门、周边单位、城市居民等各个群体按照排水设施应急管理区域进行划分,根据网格化的方式构建整个管理系统,一方面与整个风险监控和分析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在网格化的管辖下的各地区不同的巡视重点,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将原本模糊的风险信息进一步精确,有助于排水管理部门主动发现寻找排水风险的区域和位置,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告知的具体风险状况,提高应急人员处理排水事件的速度,是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
5 结束语
由于城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涉及到的管理事宜较多,对城市应急管理公共事件的覆盖较广,且应急管理办公室多关注全局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在具体的排水风险事件的等级和应对方式缺乏处理经验,因此,对于专业处理排水风险的构建应该包括城市建设部门、水务集团以及下辖的排水管理部门的核心成员的组成的综合联动中心,通过专业的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的形式对排水紧急事件进行联合处理,以反映应急管理系统的协同作用。在联动中心的具体机构设置上,参考如北京、广州的机制建设,以城市公共管理中的排水、电力、天然气等在不同领域的专业管理人员为核心,分别设置风险响应的联动中心,以专业知识和部门协调组成整个城市管理的联动网络,实现应急处理的高效率,并确保应急救援队伍的有效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伟,王家卓.北方平原地区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规划经验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J].给水排水,2016,(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安全生产必须贯穿于电力企业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网改造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电网运行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普遍提高,事故率大大下降。但是,电力企业时有安全事故发生。轻者损坏了一般设备,重者导致了人身伤害。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要时时讲,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基础,要使供电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不断强化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3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1.4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2.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2.2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2.4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3.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应急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预案不能持续改进;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联合演习不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尚未常态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略显不足。
4.为了全面加强和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加强电力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依据电监会即将的《“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力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电力企业要编制本单位电力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发展规划,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电力应急指挥机构。
4.2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各单位要抓紧编制修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重点做好防风、防汛等自然灾害事故、防止水电站垮坝、漫坝事故的预案,并着重对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预案、电网黑启动预案和防止重要城市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的研究,经常性开展预案演练。
4.3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
加快完善电力应急平台和电力调度平台功能,形成电力监管机构、地方政府、电力企业之间互通互联、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4.4加强电力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
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特别重大、重大电力事故,以及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电力突发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要及时、准确地向有关地方各级政府、电力监管机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