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教学

时间:2023-06-05 09:5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学生开始都对计算机充满着神秘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增大,而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上的计算机应用又有一定距离,学生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此计算机教师要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我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巩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学生眼界,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组装电脑。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和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上机实践中,教师应使学生感到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新生第一个学期刚开始学习五笔字型时,兴趣高涨,但真正练习打字速度时,却又感到枯燥、不耐烦。为活跃课堂气氛,我采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供学生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指

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学生打字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活跃了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指灵活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发现和创造一种新观念与新方法的能力。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每一概念、每一问题的提出都应精心设计与安排,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贴近日常生活,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有解决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三、注重练习实训

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更是如此。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四、在计算机教学中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学习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课堂所学非将来之所用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在教授这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的将是形形的软件,越是最先进的软件,越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只有在学校的教学中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从容不迫地面对陌生的软件,并主动地学习利用。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机性和多样性突出,更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备课。学生充分的自主,还可能带来气氛的活跃,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既要保持良好的氛围,又不使之进入无序状态。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要求每一个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由此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竞争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都想在题材选择和技术的运用上力争做得更好,又不愿限于课本的内容,会产生对知识的不满足感。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指导,指出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网页制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当今网页制作的先进水平;将网页作品送上Internet,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展示和评讲,取长补短。这样在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的网页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了基础。

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黑板和粉笔在教学中仍起重要的作用,但计算机教师要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教师应通过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惟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地培养才能。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那么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将是愉快的、积极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时刻也是最佳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教学目标 专业应用 

掌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专业技术人员,胜任本职工作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人才。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摆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面前。下面就以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出发点;以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中心,在突出计算机教学与相关专业的紧密结合上,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即三个层次的教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化、充实、扩展和提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必须系统地开展计算机三个层次的教学。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的教学,要继续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把“位”定在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上。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各专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二、突出教学内容必须以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为中心 

(一)设立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基础课 

为了提高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开设一些相关专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可以选取使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应用领域问题的一些典型示例,从原理、应用方法及实际效果上加以概括性的总结和介绍,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面,培养在专业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要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由于高校各系专业领域各异,因此计算机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也就各自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专业门类多,应用面广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各专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三)设立围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习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必须穿插有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的实习课。有些内容还不能做到让学生动手操作条件的,最好也要让学生参观具体使用的过程。

三、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是否可以考虑: 

(一)可以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展一些教学工作,如 

在一些课程教学课时较少时,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和影响的网上课堂。通过校园网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学习;可以给考前复习或补考学生的复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计算机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计算机教 

学实践或实习内容;加强上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上机操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跟上计算机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四、重视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教学问题,故不能就“科”、“教”相结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成果去指导教学,是没有生机活力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查阅大量的科技文献,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现状,掌握新发展起来的理论和最新专业知识,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才可能做到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和新成果。从中总结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以科研促教学,走“科”、“教”结合之路,是提高以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教学的有效途径。&n

bsp;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影响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因素分析

针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驱动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要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将知识全面理解、掌握。在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师生进行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思考,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计算机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进步的、生成的过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有生成的过程,但是,众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而忽视课堂学生的学习感受。

二、充分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计算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步骤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的心理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学生主动去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要恰当地做好引导工作,从兴趣角度着手,例如,在进行编制计算机VB程序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游戏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计算机源代码,给学生提供机会自行修改,同时,让学生体会修改后的快乐。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了解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编程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知识创新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期间,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动”与“活”起来。具体提高学生“动”与“活”的方法为:第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后,要积极地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始终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设置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思考使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可以提出非常有深度的问题出来。第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整个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向能力方面过渡的过程。例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设计好的问题,进行简单程序编程,学生通过动手进行程序编程,使学生将学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第三,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例如,在进行算法设计一节课时,计算机的算法问题可以被设计成多种问题的算法,计算机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于算法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小组都设计一种新的算法,小组讨论之后,再进行班级讨论,进而总结出好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起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学生较为新颖的设计,要进行鼓励,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不要把课堂教学变成自己的教案设计过程,不能把教学变成自己的一言堂,教师要及时进行思考和调节,不断地把有效信息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作者:朱锦华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教学

自2000年以来, 各中职学校相继开办了计算机类专业, 招生的规模逐年扩大, 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的重点专业之一, 在今后的若干年, 它仍然是中职学校招生办学的一个重要专业。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总结思考,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理顺办学思路, 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 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路子, 使学校能更加主动的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1. 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实用性不强

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界定的专业范围进行设置, 课程的安排采用部颁的教学大纲, 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 未能和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有些课程的开设极不合理, 所学的专业课程中, 相当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用处, 其中一些课程对文化基础普遍不高的中职生来说就象“天书”一样, 学习难度很大, 如: 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语言如C 语言等课程, 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如图形图像软件 Photoshop、辅助设计软件 AutoCAD 却又没有学到, 或由于课时少只学到一些皮毛知识, 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 缺乏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法, 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

1.2 教学投入缺乏, 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技能水平低

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 上机练习时间少。由于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培训, 再加上培训方法的不当, 我们花三年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其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 只能比社会上普通电脑培训班的学生略强或相当, 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操作能力如文字输入和处理甚至还不如他们。学生由于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要信心, 进入社会后, 往往遭受较大的就业压力。

1.3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师, 主要由两部分教师构成, 一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转行而来, 他们担任的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一些专门化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 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不久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他们主要担任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等的教学, 由于学校缺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 一些年轻教师对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特别是行业化的软件学习不够, 或根本没有学过, 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 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亟需提高, 这是制约中职校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学生综合素质偏低,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中职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 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习计算机课程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 如计算机语言, 别说 C 语言, 就是 BASIC 语言也要有相当的英语和数学基础, 尤其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不但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基础, 还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因此许多学生对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 从而失去对专业的兴趣。另外, 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只是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方面,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毫无兴趣。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

2.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对策

鉴于以上的原因,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2.1、 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指导思想, 改革课程体系

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 知识面不要求太广,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注重社会实效和职业需求, 把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

设置上, 除必须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外, 减少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课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将被淘汰的理论和软件课程的开设, 增加了实用软件课程, 突出专业特色。与此同时, 教学上应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就业准入的技能考试中所确定的项目, 对各种不同的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分类, 设置各种技能模块, 突出专业特点, 围绕“考证”或“考级”开展实践教学。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变化, 灵活地设置和改变专业课程的内容, 进行专业化方向教学。

2.2、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会不断的更新, 新的教学手段的也会不断出现, 对计算机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思想敏锐、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坚定的敬业精神, 注

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 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掌握新技术,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2.3、不断完善教学设备. 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由于许多专业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 对计算机的机型档次、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学校必须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规划, 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 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 确保实践教学的

顺利进行。

总之, 计算机专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仍然是中职学校稳定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效益的一个重要专业, 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素质教育 创新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切实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只有加快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全民族的素质,才能使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工具,计算机在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促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作为课程,计算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成为必需。由于计算机教学贴近现实,有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计算机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摆在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

一、计算机能力是学生未来生存的需要

所谓计算机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各类软件的使用能力,资料数据查询和获取能力,信息的归类和筛选能力等等。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具备计算机能力的人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不能在ATM机中取出钱;在各类查询系统的电子触模屏前无从下手;在浩瀚的信息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更无法从信息中归纳、整理出自己需要的内容。在工作中虽然能读、写、算,却由于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有效地利用现代生产设施,自然也无法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工作。这种因计算机能力缺乏而形成的“功能性文盲”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是十分困难的。

近年来一些从事未来教育模式的专家学者均指出:进入90年代,“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扛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美国信息学家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计算机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的方面。可见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及生存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高低主要由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来体现。而计算机教学在其间担负重要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人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特新颖并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但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无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有极大的优势。由于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中算法描述语言既不同于自然语言,也不同于数学语言,其描述的方法也不同于人们通常对事物的描述,因此在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中,大量摒弃了其它学科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极具新鲜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就是抽象思维。计算机教学中的程序设计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要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考虑恰当的算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然后再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在程序设计中大量使用猜测、判断、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不难想象,一个习惯于程序的人,其抽象思维能力要优于不会编程的人。

3.有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优化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上机操作,使手、眼、心、脑并用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而将所学的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及反馈运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通过程序模块化设计思维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善于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来解决,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结构思维品质。另外,由于计算机运行高度自动化,精确按程序执行,因此在程序设计或操作中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稍有疏忽便会出错,只有检查更正后再开始。这个反复调试程序的过程实际上是锻炼思维、磨练意志的过程,其中既含心智因素又含技能因素。因此,完全可以认为,计算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深刻的思维、坚强的毅力的自我修养过程。

三、计算机教学对其它学科的作用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绝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上,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比而言,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容过于陈旧,基础过于厚重,至小学而初中而高中,竟还无法窥其现代数学之一斑,领略现代数学之风姿,计算机语言也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逻辑推理也有其基本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计算机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这一点正好能作为数学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重视,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从广度上看,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学习四项。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操作计算机,以帮助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一些优秀的辅助学习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另外,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才能和创造思维,养成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长远看,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从大处看,能促进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张迪梅.中小学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形式与发展.中国电化教育.

第6篇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一、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运用水平的差异性大。

首先,存在地区差异。我们的学生来自兵团第一师的各团场及阿克苏市区,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程度等使一部分学生有机会接触电脑,相对的团场的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从而导致差异产生。其次,重视程度不一。中学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形成学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一些学校较重视计算机教育,课程开展充足,有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基础扎实;也有一些学校只为学生通过计算机考试,只让学生一味地做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很少。再者,学生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也是导致学生之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大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加之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教师传统的灌输法更让学生觉得计算机课乏味。

2、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我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应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教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发现已是过时的理论、技术。另外,众所周知,计算机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硬件、软件、网络、程序等内容繁多,我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庞杂,使学生虽然有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精通技术。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恰当。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问题是计算机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应注意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设置。我认为实践课程应当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关键。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法分析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掌握本学科的认知规律,并能学以致用。

2、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建立以实验室为主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我校计算机教师的共识。

3、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丰富创新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针对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环节薄弱等问题,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索取知识、自我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的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积极思维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则,并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中职学生是以实用为目的,“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自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并注重锻炼用计算机去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知识的琢磨上。

4、改革考试办法,深化教学改革。

第7篇

一、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无论是在专业性、教学体系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所以,高职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且通过研究寻找解决对策。笔者在此对提升计算机教学、解决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可以为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献计献策。

1、采用多类型、多元化计算机教学方法

要想有效的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就笔者看来,首先就应该采用多类型、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当下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教学的方式、如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依据市场需要设计计算机教学体系

高职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更是如此。然而,当前计算机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因而,培养适合于何种行业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应该是计算机专业教学应该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所以,计算机教学领域的人士应该加强对市场的调研,确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计算机的教学体系。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要想解决当下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得教师掌握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督促教师自行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以上仅仅知识笔者对于其教学不足及对策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并且由于笔者对其教学不足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以上研究还比较浅显,不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不足以及对策的研究还需要教学领域专业人士共同致力于研究。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对策的研究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对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再加之我国计算机教学领域对于其中不足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入程度,因而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所以,在今后的计算机教学领域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教学不足及对策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教学不足的多个角度,从解决对策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作者:汤红元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困境;改革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计算机教学体系优化成为了高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不少高中院校并未给予计算机教学足够的重视,缺少有力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支撑,对自身计算机教学体系审视不足,导致计算机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层次,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要求不符。因而,加强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有关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时代科技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作用力下,高中院校积极进行了一系列计算机教学改革,所取效果显著,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效益。但是,目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困境

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整体实效。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逐渐养成,对客观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智力发展也趋近成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偏向于强调自我发展。而且大部分高中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内心活动频繁,容易受情绪作用,自控能力表现不佳。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些个性特征,使其对新鲜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知欲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化,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已由陌生转为熟悉,很多高中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容易走向某个极端。具体而言,就是部分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初衷不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应用技术,而是以此为借口玩游戏,导致计算机教学实际与目的相背离。

(二)教学困境

高中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所面临的困境重重虽有所突破,但是部分困境依然限制了其水平。其中,教材落后是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教材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依据,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但是通过实际访查发现,高中计算机教材编制更新并不及时,使得学生学习与时代脱轨,影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有部分高中计算机教材涉及的知识专业性太强,这对非本专业的高中生而言难度系数飙升。高中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知识晦涩难懂,学习困难重重,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逐渐降低了他们的计算机学习兴趣。另外,某些高中院校对计算机教学重视不足,片面地认为其作用无法与三大教学科目比拟,甚至取消了高三年级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一味地讲求完成教学计划效率,单纯地以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加速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同时也是时展的基本需求。作者结合上文对高中计算机教学所处困境的分析和描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及时更新教材

计算机科学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应该与时代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中计算机教材编制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时展意识,及时了解科技领域的前沿知识,紧随时展的步伐,并在此基础上,更新高中计算机教材中的落后知识。另外,素质教育要求高中以全面发展学生为基本目标,应该将这一要求体现在计算机教材中,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一线高中计算机从教教师则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以计算机教材为主干,适当地扩展课堂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搜索有用的计算机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分解,从而在保证计算机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兴趣,激励他么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计算机教学实效具有积极的作用。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对新鲜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烈,自主思维较为活跃。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此为依据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融入一些新鲜元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素质和能力。目前,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有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将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并提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最后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如此,既巩固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由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借助集群效应,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完成教学培养。结语总而言之,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确视之,并做出理性的分析,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计划,付诸于实践。由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项目,本文的研究局限于理论层次,因此,希望各高中院校深化对计算机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可结合本文论点对自身计算机教学系统重新进行审视,并明确所面临的困境,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以保证计算机教学优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5)

[2]汪钰梅.浅谈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

第9篇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培养

步入信息时代,社会上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我国教育针对中专计算机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制定了教学方案,并对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中专计算机课程里计算机是一门独立的、特别的、知识性与技术性相结合在一起的基础性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方面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我国对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对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要求中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懂得抓住知识的重点,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生活实践当中进行摸索,老师教学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

首先中专生的来源主要是初中生,文化程度较低,关于计算机知识薄弱,并且大多数的中专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度有很大的差别。且有部分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农村中学的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太完善,导致了一些农村初中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上机教学,只是在书本上了解到一部分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另外,计算机又是一门比较复杂与难学的学科,因此计算机教师讲解内容的好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于计算机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效率,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才可以。现在的中专生正值青春期,差不多都是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影响下成长的新一代,学生一般非常感兴趣的都是上机操作,并非是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而感兴趣。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难题时会选择逃避,如果计算机理论知识中的难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也加剧了学生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厌学情绪。因此,想要实现对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就要先解决以上专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2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以及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式

首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兴趣与热情还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使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加深对计算机的使用功能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乐学”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与爱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时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充分地在课堂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带动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上机操作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根据计算机上机操作内容与计算机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制定出一系列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学生整个加入到教学方案过程中,以免出现传统方式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时出现的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用正确方式对知识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提高中专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操作上机操作的效率。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老师要对学生们因材施教。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对弟子们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弟子使用不同方式的教育方法。在对中专生进行计算机知识传输时注重有效地进行教育,应具有相对的针对性,但实际当中普遍缺少针对性,只是采用“车轮战”的方式进行点名提问,这样虽然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却不能对每个同学进行差异性的比较,这样的教学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学习效率过低,因此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们一起投入计算机学习当中,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界对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非常重视,本文对中专计算机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以及采用因材施教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论述,以期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林.中专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1).

[2]梁燕涛.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12,(14).

[3]王小全.论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5).

[4]郑肖庆.探究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10).

第10篇

一、牧区小学生特点概述

由于牧区小学生普遍都有着室外的活动经验,因此与内地的小学生相比,牧区小学生更为好动,因此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一方面给思维的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的形成手眼一致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由于实践环节较多,更能够收效显著,达到教学目的。

二、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牧区计算机教学

(一)以“认识计算机”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小学生快速进入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于牧区小学生具有计算机认识率较低的特点,因此在课程开展时,应该注重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快速的引导小学生进入计算机的教学环境,在进行引导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类比法。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可针对计算机的相关特点进行适当类比,便于小学生的接受并产生兴趣,如将计算机比作更加智能型的电视等,或者利用计算机播放马儿快跑等牧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短片和视频,快速的引起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以便于接下来教学的展开。在进行类比法时,教师应注意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切忌望文生义,胡乱类比,从而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造成教学无法顺利推进的情况。

2.实践法。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适当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应重点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新事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希望对计算机进一步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介绍的同时,应该给每位小学生实践的机会,第一次实践的结果非常重要,一次好的实践结果会给孩子单纯的心理产生好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事半功倍。因此在第一次的实践中,可以恰当的选取一些可以成功引起孩子兴趣的软件,如弹钢琴软件等,孩子在键盘上的操作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铃声和儿歌,便于使小学生们产生亲切感,从而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3.故事引入法。小学生的教学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生的年龄段集中在7-1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童年的重点时期,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中,切忌生硬的讲解,而是采用生动的讲解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接受和吸收。故事引入法是个较好的方式,通过故事引入法,讲述关于计算机的故事,同时利用计算机制作投影进行播放,使课程的进程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让小学生们能够及时的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便于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展开。

(二)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性思维和创造思维。计算机教学具有着趣味性和严谨性两方面特点,在牧区小学生的计算机的教学中,应该主要发挥计算机的趣味性特点,从而与牧区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起到寓教于乐,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展开。针对牧区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奇心较强的性格特点,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使孩子的联想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这些能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都大有帮助。一方面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的应用时,让孩子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认为除了书本上的应用用途之外,孩子们计算机在牧区的生产生活中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去想象和思考,在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之内的,教师可以现场演示,从而满足孩子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形成举一反三的教学氛围,学习计算机是为了学以致用,因为在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图形时,例如使用计算机的绘图工具画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不应匆匆结束该段讲解,而是让孩子们试着在课堂上画一些简单其他事物,例如铅笔、橡皮等,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对计算机该课程能够有立体感官的全面了解,从而得到对孩子创造思维的全面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敢动”“爱动”的教学氛围。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小学生自身能力全面成长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时,与成人一样往往也存在着懒于动手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应注重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敢动、爱动的教学氛围。一方面要做好“敢动”教学,计算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到消除小学生的胆怯感,在进行互动游戏时,应注重发现小学生群体里存在胆怯心理的孩子,用自然轻松的方式邀请他加入进来,并且对他的不熟练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从而消除孩子的畏怯情绪,得到自信心的成长;另一方面应做好“爱动”教学,爱动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孩子在动手中找到乐趣和完成活动的满足感。结束语由于传统民俗文化和成长环境的区别,与内地小学生相比,牧区小学生具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针对以上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展开,从而因地制宜,使牧区小学生的计算及教学更加的科学有效。

作者:格周单位: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桑日麻乡藏文小学

第11篇

1.1有助于课程的科学化设置

通过对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得知: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教学实践来说,课程结构是引导教学实践开展的重要依据。然而,通过现阶段的计算机教学状况来看,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化和社会化程度尚不充分。既要对计算机学科的自身整体性予以关注,又要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将计算机学科同其他学科进行关联,实现计算机学科课程的科学化设置。

1.2有助于健全教学考核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同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教育教学相比,依旧存在显著的差距。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依旧滞于办公自动化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深化以及科技的逐步更新,计算机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范围的普及,然而,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却并未触及到此。目前,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普遍偏重于纸面考核,而对于实践的考核却较为困难。基于上述原因,应当建立健全高校计算机教学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推动高校计算机教学。

2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

2.1执行差异化的因材施教措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应当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者应当以受教育者的现实状况为基础,考虑每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从而强化全体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实践技能。一方面,教育者需要对每位受教育者的实际水平进行清洗的了解,立足于受教育者的现实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例如,就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应当借助“理论知识+上机实践”的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当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得以强化后,不断加大对受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的难度,从而强化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就计算机基础良好的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应当对受教育者知识领域的拓展给予足够的关注,逐步强化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育者应当同每位受教育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由基础良好的受教育者辅导基础较为薄弱的受教育者,共同提升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实践技能。

2.2促进受教育者自发性的实现

由于计算机学科是一项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因此,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使计算机教育更加完善。教育者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带领受教育者完成合作学习,并明确计算机课程的详细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借助“教育者同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逐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学能力,并且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推动受教育者自发性的实现,从而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效果。

2.3依照专业的不同传授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当今社会的每位受教育者而言,计算机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然而,不同领域的受教育者对于计算机的需求方向是不一样的。以艺术类专业为例,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偏重于多媒体方向;以管理类专业为例,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偏重于word的操作;以工科专业为例,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较为多样化,office、CAD等。除此之外,对于某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来说,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更为专业化。以会计专业为例,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偏重于Excel函数公式;以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其所需的计算机技能偏重于程序设计方向。针对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改革,需要对计算机学科同其他专业学科的内在联系给予足够的关注。依照专业的具体特征传授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具备同专业相匹配的计算机技能。因此,依照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应当设置高度匹配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学。如此,既能够点燃受教育者的知识获取热情,又能够强化受教育者的计算机实践技能。

2.4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强化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是完成计算机教学的关键人物,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对教育者的优化。应当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使其对计算机教学的宗旨和使命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教育者应当凭借自有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点燃受教育者的知识获取热情,带领受教育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鼓励受教育者自发的融入教学实践环节并且发挥创新意识,从而展现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因此,教育者需要具备先进的创新理念,辅助受教育者进行合理的创新,使其逐渐强化自身的社会适应性。与此同时,教育者应当将理论同现实加以有效的融合,并制定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3结语

第12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进行不断的改革。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这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然而,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指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就业导向;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每一位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都要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学校直接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得学校在教育上少走很多的弯路,而且深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优化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促使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模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计划的途径,是教学三要素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组合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结得,一般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一些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缺少学生的互动,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教师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虽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对于一些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由于任务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教师的指导,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信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模式,也可以多种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丰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积极改善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做到教学模式的及时调整。比如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前期基础函数的教学会比较生涩难懂,在复杂的逻辑关系教学会消耗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前期学习兴趣对后期软件开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要有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把就业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就业的重视,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比如教师直接以就业为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一些将来想要从事文秘、行政等职业的学生,高级办公应用软件就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对一些将来有意愿从事文秘或者行政的学生重点培养高级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技术。

二、改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时,往往会忽视企业真正的计算机人才需求,使得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还有的学校由于计算机基础设备不全,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校在利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教学工作中,首先,学校应当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些实习基地,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尤其是计算机教师,应当清晰的掌握企业对学校人才的培养需求,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机率。其次,完善学校的计算机设施,健全学校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学生在学习PS技术时,可以利用PS软件进行学习,掌握高版本的复杂图形处理技术。最后,学校要安排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负责计算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正产运行,避免出现死机或者软件无相应的情况,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也要避免因为计算机的的维护、维修不及时,影响计算机使用寿命的现象。

三、优化教学评价,拓宽学生的就业

一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平和考核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过分看重考试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评价以及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有的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考试内容过于单一,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导致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还有的学校在考核和评价的方式上缺乏现实性,没有考虑到现实环境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出现教学与社会实际脱轨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十分消极的影响。学校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首先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避免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计算机教师要积极改进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可以适当的加大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的考核力度,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避免由于考核方式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脱节。其次,学校在安排计算机评价和考核方式时,可以选择笔试与上机操作结合的方式,而且要把考察的重点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比如,计算机有公共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的快捷键等关键性的知识的考察重点在于笔试,而其他像PS技术、Access等考察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最后,要加强计算机教师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较快,计算机技术的在不断提升,因此,学校的教师要随着时展的脚步,及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保证学生可以学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学校要加强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优化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四、总结

尽管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现状不容乐观,但是计算机教师应当积极面对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现状,促进学校以计算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优化。

作者:刘杰 单位: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伟波.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2,05: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