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1.1 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物理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揭示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了物理学科的体系与结构,体现了物理学科存在的价值。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应用。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应用的基础,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这几个概念搞不清,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更谈不上正确的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实际解题计算了。如果对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这几个概念掌握不好,对于计算压强的题就也会经常出错。
1.2 学好物理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好伙伴。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能增添其进一步探究并学习物理的动力。在物理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才潜心研究物理,才如痴如醉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多角度分析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很抽象。初中物理教材往往只从一个角度分析理解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老师面对学生时应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加强学生的记忆。如压力和重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其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示意图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印象。这样学生用压力和重力的分析就不会再出现错误。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只有正确的理解了物理概念,才能在以后的做题和分析中保证准确率。因此,让学生正确、清楚地理解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只是“理解”还远远不够,还要在典型的例题中运用对比这些物理概念,才能让学生加深这些物理概念的含义和区别。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形成过程,再辅以典型习题的配套训练,必定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对物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1 对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总结,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整个物理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构建性,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3 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对概念做进一步的理解
3.1 在已有的对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中,主体思路是强调运用情境化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兴趣,对物理的抽象内容有形象化的认知,所以情境的创设大多着重新颖性、趣味性、刺激性等,这些策略的形成主要还是因为初中生抽象对象思维能力的局限。然而,笔者认为,抽象的本质越清楚才知道如何将之形象,对于教师来说,创设行之有效的情境应建立在对物理本质透彻分析、对抽象对象(概念、规律)深入研究,对教材整体架构、内容的前后联系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虽然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但是,教学对象的能力层次越低,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高,尤其在对概念这样一个抽象内容的教学上,所以,教师本身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架构,了解各概念、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2 将抽象的概念情境化固然有助学生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情境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为情境而情境”的情况,因为牵强附会的情境只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混乱。
3.3 创设情境并不一定要求新求异,关键是找到切入点,即便是一些看似非常陈旧、非常普通的素材,经过思考与精心设计,也能够继续发挥新的作用。
3.4 将课本所给内容教给学生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物理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点在于,要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事物的内在规律,所以,思维方式的锻炼和引导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情境教学的一个作用。初中生的学习处于抽象思维能力形成的起始阶段,所以,教师在就内容教学的同时,如何采用恰当方式的引导学生去锻炼思维是很值得研究的。
“教学有法”,教学有一定的原则、规律和模式,概念教学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但“教无定法”,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和教学过程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透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物理概念教学时要通过学生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描述其中的共性,从而得出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境创设;概念教学;初中物理
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作为基础的,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具有学习背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能以直观方式再现物理概念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能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以下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并建立物理概念,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一、创设悬念情境,升华认知,引入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出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其抽象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认识引入此概念的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认识上产生飞跃。
在物理概念引入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认识的经验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越精细、详尽和准确。
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演示实验:用木板、大砝码把气球压在钉板上,气球无恙;而用一枚大头针轻轻戳一下气球,气球爆裂。请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学生参与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做正面评判,而是带着悬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课堂上创设上述情境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创设实验情境,发现、体验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与物理实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基本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概念是实验的内容和目标;实验是学习概念的重要方式和检验概念的有利尺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创设实验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并掌握物理概念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教师先展示外形相近的钢棒和粉笔,请两位同学同时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钢棒和粉笔一端,然后用加热的一端接触火柴头。学生看到钢棒点燃了火柴,粉笔却没有,用手触摸粉笔被加热的一端感受到温热。教师提问:“用酒精灯给钢棒和粉笔加热,它们就在吸收热量,它们吸收的热量又什么关系?”学生由实验的操作回答钢棒和粉笔吸收热量相同后,教师再提问:“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却只有钢棒点燃了火柴,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钢棒的末温更高,进而比较自然地过渡到课本的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食用油、铁粉的吸热升温现象,由此引入比热容描述物质吸热升温的这种物理属性。接着先比较铜、铁、冰三种具体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再分别比较AB、AC、BC、CD这些抽象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上表),学生在比较中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三、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物理概念
生活是物理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物理概念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
概念的掌握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化就是通过分析、综合将抽象、概括过程中获得的概念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中用所学概念来解释现象、分析实际问题、做实验等,都加强了物理知识的运用及其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让“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中升华。
例如,学习了电功、电功率以后,学生回家练习抄电表读数,并计算电视机的电功率。除此之外,教材中也要求学生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形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寻,也有研究性实验及科技制作。教师提供这些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训练,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结束语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建立物理概念并实现物理概念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存在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教学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使物理概念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在实施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刻意使用与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联系的教学情境和没有思维价值的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假问题的情境,而要深挖教材和学生的前概念,运用情境解释物理概念的本质,让概念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志主编.课程标准的教学解析和实施建议物理(九年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概念、规律的整理阶段。总之,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三个教学阶段,包含了近期的新课教学和远期的复习教学整个过程,它对大纲要求较高的重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与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范例模型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探索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永恒话题.本文试图从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过程划分的角度,谈谈在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法则)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所以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这类知识的教学宜采用三个阶段的教学步骤,具体阐述如下:
一、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阶段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
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
“在学生的相异构想与新的物理知识相冲突时,怎样才能促成认知结构的顺应,从而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呢?关键是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震颤’,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所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主动放弃“前概念”的影响,急于了解新的知识.这样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准备状态,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对速度概念的教学,可以设立这样的问题情境:(1)一般情况下,兔子和乌龟谁跑得快?(2)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我们能说兔子跑得快吗?这样接着引出常用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的规定,为速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2、阐述清楚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的思路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对斜面小车实验现象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小车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再用外推法分析、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逐步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
在知识学习中,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他们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概念和规律奠定基础,而且这样的学习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学习效果较好.“物理教学中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物理知识支离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历经概念获得的全过程.”[2]另外,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一般都含有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在阐述它们的建立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的外推法,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的控制变量法等等,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大有帮助.所以让学生清晰而且准确地了解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形成过程,是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必需阶段.
3、准确呈现概念和规律的内容
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的陈述语言或公式十分精炼和准确,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中要强调“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其中“或”要提醒学生注意;又如密度和速度等概念的定义中要解释“单位”的含义;再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要加以比较.这样在理解时不致于产生歧义,并能建立起多方联系.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它仍然要和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着”,因此,“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经常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3],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不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这也是呈现概念及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二、运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阶段
概念和规律呈现出来之后,就必须对其加以运用、练习,以加深理解,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使新知识与已有的其它知识链接起来,这就进入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第二阶段——运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应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教学方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梯度:
1、初步的直接运用.如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运用概念和规律对物理性质直接判断等.这一内容一般在授新课中即可进行,以对新学知识作初步巩固.
2、逐步提高的间接引申.如公式的变形使用,隐含条件的挖掘,推论的形成等。
3、与其他物理概念和知识的交叉和整合;
(1)利用其它知识为本概念、规律提供条件;
(2)运用本概念、规律为其他知识提供条件。
梯度二和三宜在习题课、复习课中提出,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应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时进行。
这一阶段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有教师的例题讲解、学生的练习巩固、运用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等,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学的原则和要求是:①题型设计应典型,难度逐步加深,对较难的习题要进行适当的拆分,以降低理解的难度,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轻松学习;②留给学生时间,教给学生方法,要求他们领悟运用知识的要点;③练习的内容应多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三、概念、规律的整理阶段
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到第二阶段,并没有结束.学生对某一内容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的本身和其零星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
1. 发展前概念,找准概念形成的“生长点”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物理学习的前概念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前概念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错误的、片面的、有缺陷的认识,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束缚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甚至学生在学习了正确的物理概念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在潜意识里对学习造成干扰。故此,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化前概念,以能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教学为例,比热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比热容概念涉及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大脑中对“比热容”这一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吸收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多”这一认知上。课堂上设计实验,可帮助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定性分析上升为定量理解,继而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形成“比热容”这一概念打好基础。
2. 顺应学生思维,把握概念形成的关键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顺应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的设计、探究实验等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思维加工,在新概念的“生长点”上进一步抽象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进而形成物理概念。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演示实验已让学生明确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体升高的温度间的定量关系,要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从而构建出以上的概念框架,继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吸收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叫做比热容。
由此可见,概念的学习不是由老师直接给出的,而是逐步生成的,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层层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进行思维加工和思维训练,从而生成概念,掌握新知识。
3. 深化问题讨论,巩固概念形成的效果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课堂上围绕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和欲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以《比热容》概念教学为例,在学生形成概念后,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即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样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探索式;实验教学;理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76-02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
物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概念弄不明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正确理解题目的。而且,如果理论掌握不好,或者是掌握得不全面,是很难解决综合性题目的。
1.初中物理基础概念的教学为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每当进行一门学科的教学时,必须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框架结构[1],此结构亦为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以此加深学生对所需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的理解,可有助于知识的纵向迁移,进一步变成系统的学科前景。老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辅助学生将所学新的物理学概念融进其本有的正确的概念网络中去,重构其新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框架。
2.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主旨是为塑造学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的概念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把它记住,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就像数学是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逻辑的,语文是用来锻炼一个人语言水平的。物理所要锻炼的是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他科目所不能够涵盖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物理概念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抽象,很容易让学生把生活和物理结合起来[2]。
3.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是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与培养提供了理论根据。在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中,掌握运用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就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学概念,并逐渐熟练与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二、初中物理学概念教学的基础模式
初中物理学教学阶段为一项包括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并教学手段等密切相关,初中物理学教学模式按照不同分类就有许多种,就概念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有: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练习-巩固教学模式、实验—归纳教学模式等[4]。
三、初中物理学教学模中探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作用[4]
1.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探索性物理学实验模型一般从问题与矛盾入手并对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强烈冲突,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动力。在教学中应该客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立志坚持与自主启发性相互联合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每一位爱好学习物理学的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掌握的目的。从中可显著发觉学生对物理学习抱有浓厚兴趣,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大有裨益。更重要的为将改善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心向,并能使学生更加理性地投入物理学习,达到学生不断进取、努力追求的自我完善的升华高阶段。
2.探索性实验可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与学习能力。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索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并揭示物理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及方法的思考过程,也可揭示问题的发现过程和规律的探究过程[5]。唯有如此才可充分启发学生于此物理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也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活泼和生动。这不但可使学生牢靠把握物理知识,并对初中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6]。初中学生通过对物理学概念与物理学规律的形成过程的探求,亦能塑造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并提高学生发现物理学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概括为以下几个要点
物理教学的模式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非常有逻辑的。物理教学不同于数学和语文等其他学科,这是由物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可否认物理是非常博大的,因为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面,而且还超越了我们的生活。物理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讲解,进行概念的消化,到最后对概念的理解和在题目中的应用。对于概念教学,切记不能够死记硬背,更不能够强迫学生去记忆这些知识和概念。对于一些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推理,因为一个概念一旦学生自己能够推理出来,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这个概念。而且即使是长时间不适用这个概念,当用到的时候,学生们也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答案推导出来。很多学生,尤其是物理学得好的学生。他们并不把每一个物理概念都牢记于心,而是将推导方法熟记于心。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迅速推导出一些新的公式和概念。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对于很多学生都是非常适应的。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将每一个公式推导给学生看,然后给他们机会去自己推导。只有把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运用自如,才能算得上是自己的知识[7]。
参考文献:
[1]黄伦松.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
[2]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泽军.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04.
[[4]吴波.基础物理中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M].江西师范大学,2003.
[5]刘炳升.物理8年级上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初中;物理;核心概念;传递;策略
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核心概念的有效传递非常重要,这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根基。在针对核心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并且要将很多理论知识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
一、利用实验教学作为有效导入
概念的教学可以有很多展开模式,对于有的核心概念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来作为有效导入,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物理学概念都是在实验过程中提炼而来的,很多概念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加以体验与验证。基于物理学科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概念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透过有效的实验过程来帮助学生对于概念形成更为直观的理解与感受。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概念的生成,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概念的体现方式。这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所在。
例如,“比热”这个概念的教学,“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是重点内容,对于这个概念的教学可以很好的利用实验来作为教学导入。在实验时要渗透控制变量法,同时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
实验观察:“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的吸热现象。
控制变量:要保证比较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必须排除对“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对实验条件进行如下控制: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煤油,控制初温相同,两者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对于这个实验而言,一定要突出物体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种类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比热”的概念更直观的得到体现。有了这个实验过程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会更为深刻,对于这一核心概念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二、合理的利用比较教学法
物理课程中的很多概念还存在一些相似性与相关性,学生也很容易将这些概念弄混淆。针对这种类型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采取比较教学法,透过将类似的或者相关联的概念进行直观比较来突出概念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互间的差异。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的深化了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对于概念的混淆与滥用,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深入的掌握。在进行比较教学法时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只有在具体的背景条件下相互比较的两个概念的特征与差异才会更好的得到体现,这也是更好的发挥比较教学法的效用的一个前提所在。
例如,对于“重力”和“压力”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错误地认为“压力总是与重力相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有些同学更极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了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A物体重15 N,将其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A施加一大小为7 N,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求此时,A对地面的压力?借助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分析并画出重力与压力的示意图,借助这个示意图学生能够很直观的看到重力与压力的不同,这个例子也很有代表性的向学生们直观的呈现了二者间的差异。这才是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借助这个有效的对比不仅消除了学生认知中的偏差,这也让学生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差异有了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
三、对比生活实现概念的建立
有的核心概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于这一类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生活来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概念的逐步建立。教师可以以生活中某个知识点的体现来作为教学引导,并且透过相关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来逐渐将学生引入知识教学中来。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生活化的类比教学形式,可以将物理概念与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或者现象进行类比,来化解学生在理解上的认知障碍。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教学方法,这也是让很多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并且保障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有更好的吸收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电压”这个概念,从其本质上看该概念与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不过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交代,而是单刀直入。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合理,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也会觉得比较突兀。为了化解这一障碍,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联系生活进行对比的方法。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对比分析,从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得出水要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引导学生从电路、电流的形成过程等方面进行类比,进而建立概念。有了这个生动形象的类比过程后,学生对于电压这个核心概念立刻有了非常直观的体会,对于概念的实质也形成了更好的认知。教师要善于结合核心概念的特点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将会是很大的促进。
核心概念的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教师要善于多样化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实验教学作为有效导入,也可以合理的利用比较教学法,还可以对比生活实现概念的建立。教师要善于结合核心概念的特点来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不仅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与吸收,这也会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牢固的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娜,李美娜,王玉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前概念的转变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4(03)
[2]修绍虎,赵立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转化前科学概念负迁移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0)
[3]王书元.初中简单电路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4]丛立新,史磊,吕旭其.物理前概念及干预教学实验研究总报告[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2)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概念学习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要使学生完全放弃原有的观念,接受一种全新的观念,一定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此,参照概念转化的四个条件,应该重点抓住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馈等环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实现前概念的转变。
一、课前备课(预测学生前概念)
教师在讲授新概念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情况,特别是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才可以预设教学新概念。预测时结合教材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步骤入手:①诊断内容:精心设计诊断性题目,依据测试情况所反映出的问题,整理出较典型的问题;②了解背景:课前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前概念,使它从隐蔽之处呈现出来,为学生的重新建构提供基础框架。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
二、课堂教学(纠正学生前概念)
①利用认知冲突策略。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前概念一棍子打死,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要懂得利用认知冲突策略转变学生的前概念。例如:关于落体运动规律,学生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取两张质量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另外一张做成纸锥,让纸团和纸锥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让学生观察下落情况。可观察到纸团下落快,纸锥下落慢,让学生意识到物体下落快慢与其质量无关。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纸锥下落慢,是因为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如果不受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又会如何?让学生观察真空管中金属片、羽毛下落情况,可发现真空管中金属片、羽毛几乎同时下落,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不受空气阻力作用下质量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相同的。学生通过实验,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对原有的认识进行重组,建构正确的观点。②利用形象语言进行归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幽默、形象的语言,一步步地归谬出科学的物理概念,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新知识,纠正错误的前概念。
三、课后反馈环节(巩固科学概念)
结合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前概念的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对概念理解情况如何,也要注意进行跟踪了解。前概念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所以课后可以出示不同类型的测试题,让学生随机测试,统计测试结果,并将测试结果与课前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的科学的概念,抛弃原有的不科学的前概念,以达到概念转换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在课程设计还是教学方法方面,关于物理前概念的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前概念若能转化得当,则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等各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对物理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研究
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被用来当作组织和表征物理知识的工具,它是用科学命题来显示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近年来,许多物理人不断对概念图进行着深入研究,物理概念图的形式逐渐增多。概念图作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在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查阅的资料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结合,谈谈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一、概念图的含义和特征
概念图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可以用其组织和表征知识,其大都是以图形的形式去表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概念图具有结构性的特点。概念图是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结构形式将核心概念与其他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概念图就是知识结构的网络。所以,我们说概念图具有结构性的特点。
2、概念图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初中课本的内容大都冗杂,学生想找到其重点往往会花费很大的精力,这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慢,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差。概念图用图形的形式展示了课本的知识重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概念图的应用可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不断进行改革。现今的教育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新要求,不仅改革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注重评估教学结果和过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念图的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具体如下:
1、解决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我国主要是应试教育,在考学的压力下,许多初中物理教师还是老旧的讲授型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这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影响。概念图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概念图使学生更生动的学习物理知识,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力,还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启发,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解决学生学习方法陈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理科(例如:物理)时会较吃力,对所学知识不甚了解,往往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学生的这种学习方法切断了知识的联系,是知识链断节。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习理科(例如:物理)失去兴趣。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概念图的知识链一环扣一环,学生学习知识的逻辑会清晰,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
3、解决物理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检测方法都是考试,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检测的物理知识点单一,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容易忽视对学生物理知识结构和物理知识关系的考察。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校更重视多元化的考察方式,能够有效地评估学生的物理学习概况,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三、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很普遍,下面以初中学生学习光的知识为例,以证明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概念图见下图1)。
学生在学习光的知识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做个小练习,把自己学习的关于光的知识以概念图的形式列举出来。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考察了学生对光的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提高学生的纠错和改正能力,这种练习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普及应用。
四、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概念图的教学应用是正确的决定,概念图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的角色摆正。我国的课堂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本末倒置”的,以老师为主,以学生为辅,这样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作用。概念图的运用改变了这一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知识,构建知识链,老师只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点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明确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准备了很多知识点,但因为各方面原因,这些知识点可能会杂乱无章,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概念图的使用可以把教学内容更简明的显现出来,解决了教学层次不清的情况,使物理教师的教学更直观、明朗。
2、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学习并不是埋头向前的过程,而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错误,纠正错误。概念图的制作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制作中要找出之前的错误,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构建和把握知识。21世纪是信息世纪,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善于发现并抓住有利于自己信息的人才会成为强者。概念图的知识结构清晰易懂,能够把物理课本与物理实例轻松结合,对提高学生构建和把握知识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结束语:现在的社会每时每秒都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对培养新世纪人才也有重要作用。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初中教育会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对祖国建设有重要作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苏州大学,2012,5(01).
[2]朱英.初中物理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模式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2,4(01).
[关键词]物理概念 学习 物理思维 认知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004-01
一、引 言:
物理概念是一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初中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探索物理概念学习是物理教学的永恒话题,因此分析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有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
物理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揭示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了物理学科的体系与结构,体现了物理学科存在的价值。
物理学包含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应用。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应用的基础,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学生对电压、电流和电阻这几个概念搞不清,那就无法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更谈不上正确的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实际解题计算了。如果对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这几个概念掌握不好,对于计算压强的题就也会经常出错。
物理概念能够使学生深刻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有助于知识点的迁移,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目前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症结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在教师方面,往往存在只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在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物理概念融入到其原有的物理概念网络中去,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物理认知结构。
三、学好物理概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斯宾塞也强调:“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好伙伴。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激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就能增添其进一步探究并学习物理的动力。在物理学史上,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只是出于兴趣爱好才潜心研究物理,才如痴如醉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学生对某物理概念会产生疑问,往往是对某概念特别感兴趣,或是思维活动处于迷茫状态,教师可设立概念总结表,从中了解学生的兴奋点、思维程度和教学中存在问题,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确立学生的现有概念发展水平,以不断贴近学生的概念“最近发展区”。透彻的理解物理概念能够使繁杂的物理现象和公式变得浅显易懂有趣,使学生愿学、爱学物理。
学点物理知识,弄懂一些基本物理概念,这往往是现代人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的需要,甚至于是修身养性、训练思维的需要。那时当人们就象欣赏音乐、欣赏美术作品一样,把学习物理知识、弄懂物理概念当作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训练思维的“消遣”,那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这时我们心目中的学习物理将变成“欣赏物理”。
概念学习是掌握方法、训练思维的重要途径认识学习物理概念与认识概念的方法向来关系密切,比如,学习电压、电流的概念,由于电压、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经常采用跟水压、水流进行类比。在物理概念学习要分把握好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在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逐步熟悉和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若能充分把握每个物理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思维形式,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组织学习,就能有效地以物理概念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对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概念的学习,我们要能找出概念的另外表述方法:“电阻越串越大,越并越小”,“串联分电压,大电阻分大电压”,“并联分电流,大电阻分小电流”,这种训练方法能让学生形成熟练的物理解题技能技巧,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发展。
初中物理学习体系是一个由概念、命题构成的统一的逻辑系统,如果把物理学习体系比作一张网,那么概念就相当于这张网上的一个个网结。可见概念在物理学习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希望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如何衡量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智力结构来说,就是要求这样的人能准确地把各种实际问题抽象为具体的物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头脑中要有清晰的物理概念。学习任务任重道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握好初中物理概念学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也是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它在物理学习中重要性不言而语因此在学习中应对物理概念牢固掌握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怀中.物理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 鲁后君;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10期.
[3] 杨连成;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11期.
本文就初中物理新教师如何快速适应教学岗位,结合新教师在大学期间习得的对中学物理的认知,以及中学生的物理前概念等,针对新教师的特点,提出以学定教是初中物理新教师能否快速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学岗位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解中学生物理前概念,仔细研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迁移是实现以学定教的重要手段,并给出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以供参考。
一、以学定教概述
1.以学定教的实质
以学定教就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的未来当成教学目的。以学定教不仅仅是换位思考,而是真正地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变成主动地位,这种观念对初中物理新教师快速適应工作十分重要。
2.以学定教的形式和要求
以学定教是一种被广为实践的教育指导思想,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分别是先学后教和以教导学。先学后教是指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以及对自学的检测,教师剔除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专注于学生没能掌握的部分。一方面,有指导性的先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有根据的后教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行针对性的讲课,克服了过去教师凭借自己主观的经验来判断的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以学定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二是教学过程实现动态生成。三是教学主体进行交往互动。四是教学评价体现发展追求。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升课堂的动态性、灵活性、趣味性,加以合理的教学评价,这就是一堂生动精彩的物理课。这也是以学定教的要求和目的。
二、物理前概念概述
物理前科学概念,简称物理前概念,主要包含了之前已有的物理经验、理解等内容。主要由两种渠道习得:一是未经系统的教学,由生活中经验的累积的观念,称为日常概念。二是在系统教学之后,通过对概念核心观点、思想的教学所形成的概念,称为科学概念。
三、实施以学定教的建议
1.了解学生物理前概念的认知
作为一名新教师,了解学生非常重要。了解学生不只是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习惯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初中生脑子里的物理前概念。只有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新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快速抓住问题的核心所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仔细研读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吃透初中物理教材,仔细研读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想上好一门课,单单了解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与之相关的知识吃透了,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
如何研读教学内容,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是确定初中物理学习的范围,这是新教师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二是在仔细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增加对知识解读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仔细思考物理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物理思想、物理情感以及价值观。能够非常好的传授知识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而能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蕴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作为新教师,应当从入职开始,就向成为优秀教师努力奋斗。
关键字:信息化 环境 初中 数学 物理 教学策略
当前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信息化的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重点和热点。多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偏远山区的我校每间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已运达,正在安装。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成为教学的必备手段和措施,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信息环境下,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
一、充实教学内容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学内容呈现了多样化的选择,要建立高效的初中数理教学策略,还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实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大多数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片、声音以及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呈现出直观且具体的课堂表现,使学生能直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同化和衔接。由于数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两门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同时还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穿插。此时,信息环境下的互联网则提供了多学科综合教学的实例和范式,教师可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持续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建立高效的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的物理和数学中包含大量的概念、定理和例题,例如力学中的受力分析、杠杆原理,几何中的坐标、立方体、圆锥等等。若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难以制作出规范的图形。而计算机的存储量较大,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将概念、定理、例题等都综合到课件上,从而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减少了重复劳动,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建立直观的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若是遇到较为复杂的物理现象以及数学概念,为了简化问题,一般可重点考虑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以及数学模型,从而使物理以及数学概念抽象化。而初中学生在面临抽象的概念时存在理解的困难,也难以掌握。针对学生的该种状况,应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多做实验,多举实例,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建立起数理概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理的兴趣,增强克服学习难题的信心。直观演示的方式能将抽象的概念与物理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理的兴趣,也为学生适应高中理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例如,初中数、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实现模型的建立以及实验的演示,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模拟,例如教导学生使用常用软件制作数学以及物理模型,从而可将抽象的概念和实例通过具体的演示显示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甚至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从而明白物理规律以及数学的模型构建构成,从而深刻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数学原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产生浓厚的实践兴趣,最终形成持续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理课堂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听取的方式为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也十分单一,一般是通过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实现的。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信息化环境下,初中的物理数学教学模式应进行改革,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讲解传授,而是将物体的运动以及变化状态和过程直接呈现到学生面前,增加了物理现象和数学概念的真实感,从而形象化、具体化。改变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的现象和弊端,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最简便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
例如,在“杠杆”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了Flash做成的课件,对阿基米德移动地球设想实验进行了模拟。并使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地球被撬动的过程,学生由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也对阿基米德的设想感到震惊,从而对这个原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规律探究的积极性。
要改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每节课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合理组织,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以及综合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以及物理概念以及相关规律和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按照物理学以及数学中概念以及规律的建立和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抽象、等效、类比等思维方式,对感性思维材料进行加工,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以及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的联系,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主要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在习题的讲解过程中,使用一题多解以及一题多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选择以及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将产生欣喜和满足的感觉,形成自豪感和学习的自信,从而也会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参考文献:
[1]庞富.初中物理解题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共同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伍春兰,吴京涛,王静伟.北京市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杨永飞.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实效性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随着对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求随之提高,要求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物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时展需要的人才。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一)巧用记忆规律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以让学生认识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内容偏重于基本概念的介绍,不过分追求严密的逻辑性和数学推理,记忆性的知识点偏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巧用极易规律的方法,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并且可以有效化解新课改后课时少、内容量大且零碎的矛盾。
人脑在被输入信息学习之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被遗忘。根据这个规律,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做好知识的衔接,并安排适量的作业,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的效果。例如,在学完《光的传播》之后,可以适量布置一些习题,习题要与生活现象相关,难度适宜,且有层次性,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细节并主动思考与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
(二)实施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物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年龄、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经验、教学材料和设施的便利程度、合作活动的时间限制等来组建优质的合作小组,小组的组建应该以广泛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或小组技能为基础,实现小组之间真正的积极互动。
在组建优质的合作小组之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探索者,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和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合作能力。同时,物理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声音》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创设问题,让合作小组探讨原理和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物理思维
物理概念和知识是物理知识的基础。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在讲解概念和规律时,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与概念、规律有关的物理现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把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要重视讲解概念的形成和规律导出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规律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等。例如,在讲《功》这一节时,对于功的概念,学生基本上已具备“只要用力就做功”的意识,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做功”与生活中的“工作”相比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知道物理中的“功”的含义是“成效”的意思,从而建立科学的概念,运用物理思维去分析生活现象,培养综合思维的能力。
(四)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概念、公式、定律的建立和发现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内容和思想,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体现规范性、严肃性、创造性、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试验,感受“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向上托的力”,体会“浮力”的概念,思考理论知识和生活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
新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巧用记忆规律,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高效的实验教学等来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新课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纪申. 落实新课改.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2).
[2]李锦. 巧用记忆规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J]. 物理教学探讨,2010,28(10).
[3]顾根祥. 提高初中物理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措施[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6).
[4]叶德天.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探究[J]. 教育界,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