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风险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类型复杂多变,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治疗和康复期间病情容易反复,所以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着很多危险因素,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医疗安全。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控制职业风险,降低危害至最小界限,是医护人员重点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消化内科患者作,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19~43岁,平均年龄(26.8±5.4)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27.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加强日常饮食、起居管理,保持温馨、舒适的修养环境,确保睡眠充足,嘱患者养成科学排便习惯,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各种意外事件的防护措施等。试验组充分分析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后,应用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中,病情观察不详、药品应用错误、危重疾病监护不周、发生意外跌伤或者坠床等是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而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治疗过程中,未恰当使用药物,患者配合意识差;②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③未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④护理人员缺少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⑤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被动服务于患者。
临床防范要点:①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发生风险时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危害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常识、重点护理知识、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等,加强风险教育指导,增强所有护理人员预防和紧急处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②提高护理人员安全、合理、规范用药的责任意识,例如,掌握某些特殊药品的用药时间、剂量;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服药时尽量选择卧位等。此外,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发现患者不规律用药或者用药方法不当时要及时阻止,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告知患者家属,提高其用药依从性;③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医院方面通过组织培训、分期考核等方式对护理人员予以继续教育,奖罚分明。调动起积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努力改进自身不足之处,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④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必须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服务理念,无论是从护理行为上还是语言交流上,都必须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关怀,要始终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增强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比较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共计100分,80分意识表示满意,50~80分的分值表示基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包SPSS21.0分析所有数据,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χ2检验对照组和试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以P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共出现9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6.5%,8例医疗纠纷事件,百分比为23.5%,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73.5%(25/34);试验组34例患者共出现1例风险事件,百分比为2.9%,无任何医疗纠纷事件,治疗与操作熟练度为94.1%(32/34);试验组风险事件、医疗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
2.2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8%(21/34),其中不满意13例(38.2%),基本满意9例(26.5%),满意12例(35.3%);试验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33/34),其中不满意1例(2.9%),基本满意12例(35.3%),满意21例(61.61.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化内科是医院单位众多科室中性质比较特殊的一个,大多数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速度快,反复发作,延长了治疗和护理时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所以,必须对这些护理风险进行预见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2]。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患者安全护理安全屏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16-02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共识,护理工作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护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所承担的风险亦越来越大,已成为高风险、高压力、高纠纷的行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医院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患者安全得以保障,医疗机构的以发展的关键[1]。我国的医疗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护理风险管理环节薄弱[2]。为了从根源上减少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医院效益,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行动和必要措施,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结果或伤害。目的在于减少医疗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以确保患者安全[3]。现将有关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的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安全屏障系统
1.1护理安全屏障机构的设置
可根据实际情况设有医疗护理安全专职机构,全面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其任务是监督医院和医护人员,旨在将患者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点[4]。专职人员可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患者安全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使患者安全管理有章可循,专职人员定期组织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交叉评估、检查以确保患者安全,促进质量改进。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职业道德、风险与法律意识的教育,做到依法行医,使其行为观念依照医疗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卫生部颁发的条例和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及流程等。认真履行安全告知义务,告知患者病情、诊疗护理措施、操作风险等。尊重患者合法权益,使潜在的护理风险得到控制。树立证据意识,按规定书写护理文件,强调证据保全意识。专职人员及时发现找准风险因素的关键点,针对重点问题、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对象、重点患者实施重点管理。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相连,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
1.2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临床工作实际,识别、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相关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把相关风险因素转化为管理指标,将定性评价量化为指标的权重,旨在研究一套适合医院管理层使用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5]。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研究,包括风险的防范、处理以及善后工作,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5]。
1.3构建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1.3.1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分析系统 目的在于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事故,营造合法化、自愿化的安全事故氛围[6]。首先需要护理人员懂得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护理缺陷并及时报告。让所有护理人员能从差错中得到警示,通过分析能准确地查对差错发生的原因,尽早发现不安全因素,更好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在患者安全管理中非惩罚行护理缺陷上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1.3.2护理经验技术与风险管理 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内在的联系,技术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向经验转化,经验提高了技能,成为防止护理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6]。我们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调动高年资护士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参与风险管理的作用,因为他们是降低风险的实施者、参与风险管理的在职教育者、风险管理成效的评价者,比单纯的管理者监督检查能起到更全面的防微杜渐的作用。
1.3.3护患沟通与风险管理 护患间良好的沟通、理解和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鼓励和吸收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医护与患者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的传播,患者及时的反馈信息和改进意见,为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赢得了机会和时间,提高了管理效率。逐步形成患者参与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患者安全的目标。
2建立护理风险安全屏障系统的重要意义
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有助于管理者系统地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风险的识别是管理的基础,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提示管理者对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管理者积极思考存在的问题,将其对差错的处置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有助于管理者查找风险事件的根源以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护理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因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鉴别能力,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风险管理,积极完善相关环节,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5]。
参考文献
[1]许萍,孔令曼,秦婷.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
[2] 许萍,杨兴辰,樊震林,等. 医疗风险管理预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3~316.
[3] 丁喜刚.世卫组织呼吁减少医疗事故确保病人安全[EB/OL].[2004-10-28]. http://省略.
[4] Pellegrino DE.Prevention of medical error:Where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ethics meet in promoting safety:An ethical basis for policy reform[M].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山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15名以及2005级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263名作为研究对象。实习生均为女生,已学完文化课、医学基础课及临床护理课,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阶段。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随机选出124名护生作为试验组,13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护生入科第3天开始接受产科护理风险规范的培训,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编写产科常见的产妇及新生儿风险(如产后出血、会阴Ⅲ度裂伤、切口感染、会阴及阴道血肿、羊水栓塞、脐带脱垂、子宫破裂、异物遗留阴道内、产妇坠床、滑倒、缩宫素引产致子宫收缩过强、硫酸镁过量致镁中毒、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蓝光箱使用风险、新生儿暖箱使用风险、新生儿抱错、新生儿丢失、新生儿碰伤、卡介苗误种或重复接种),以表格的形式编写,横标目为风险种类,包括风险级别、发生几率和类型;纵标目包括评估与识别、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其中评估与识别又包括原因及机制、高危时机、高危对象、先兆及表现、后果等;预防措施包括观察要点、物品准备、管理、告知和其他措施等;处理流程以图示形式表示处理的过程。
1.2.2培训方法集中培训:产科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组织培训学习;实习生由一级带教老师(各科室配备1名主管护生的临床实践教学)组织培训学习。临床护理情景指导: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和导师负责;实习生由一级和二级带教老师(各科室具有临床实践教学资格的护士)负责。
1.2.3考核方法
1.2.3.1试卷考核试卷内容涵盖了临床常见风险的要点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分别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两次考核的要点不同、题型相同。实习生由带教老师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同学进行考核,两组同学的试卷与题型均相同。
1.2.3.2临床护理情景考核产科工龄在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采用导师制考核办法,由导师(妇产科工龄在10年以上,中级或以上职称的护师)评价培训前后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实习生由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情景中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同学进行考核。2结果
2.1工龄在5年以下护理人员考核成绩(见表1)
2.2实习生考核成绩(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风险评估; 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6] 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l(10):85-8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从全国17所三甲医院选取护理管理专家43人,从2所医学院校选择护理教育专家7人,共50人。专家的入选标准:①护理管理专家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年限,以及5年以上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教育专家具有10年以上护理教育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轮函询后,有44名专家完成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4~60(46.02±5.99)岁;护理工作年限14~40年,护理管理工作年限6~32年,护理教育工作年限14~34年;职务:护士长18人,科护士长6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护理部主任10人,教师4人,副院长2人,院长1人;职称:中级3人,副高级22人,高级19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12人,硕士27人,博士4人。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概念框架的拟定
根据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预咨询法拟定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列举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因素。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将“管理能力”的含义[8-10],即知识、技能和态度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基础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两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11-13]划分为护理风险识别技能、护理风险评估技能、护理风险处理(预防和处置)技能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技能。根据态度含义[14],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划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心理认知、护理风险管理的情感倾向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向行为。
1.2.2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形成概念框架的依据。第二部分列举概念框架的构成,包括3项一级因素和10项二级因素。专家运用Likert5等级评分法选择“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在相应位置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的形式进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进行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后,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结果,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于2014年4~6月进行第2轮函询。
1.2.3因素的筛选
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Excel2013软件统计分析函询结果的各项内容,包括各级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权重、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和协调系数(W)。一级因素的权重值由优序图法测得,二级因素的权重值由重要性均值法得出。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积极性第1轮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第2轮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2.1.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数计算得出,大于0.7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次专家Ca=0.860,Cs=0.796,Cr=0.828。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指函询专家对各级因素的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对概念框架的认同程度越高,结果越可靠。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2.2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第1轮函询中,2名专家表示,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划分较模糊,另有2名专家建议将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划分为护理风险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风险知识主要包括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知识,如风险概念、风险种类和风险理论。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指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理论、心理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研究小组同意采纳此建议。有3名专家建议将二级因素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改为“能力”。研究小组讨论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本研究的主题概念,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若将“技能”改为“能力”,将会存在含义重复,并且与二级因素的“知识”、“态度”不平衡。所以,此建议没有被采纳。有4名专家询问本研究概念框架的依据,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将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列举管理能力含义、态度含义、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知识范畴的来源。经过反馈,第2轮函询时,专家表示无异议。第2轮函询结束时,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函询专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二级划分结构给予支持,各项因素都达到保留标准。
2.3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的函询结果
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均值为4.091~4.932,变异系数为0.052~0.157,满分比为88.7%~100%,说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7所三甲医院及2所医学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代表国内护理理念的先进水平。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4.00%和93.62%,说明函询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0.828,大于临界值0.7,说明专家可靠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由第1轮的0.197增加至第2轮的0.320,说明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较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一级因素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掌握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和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理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外在表现,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是护理人员改进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这一因素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构成因素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0.410)、护理风险管理技能(0.390)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0.200)。函询专家的意见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与技能的重要性大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参考这一结果得出,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能动作用,在这一作用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有效培训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护理风险管理态度
有研究表明,态度能够反映管理者的信念水平[15],决定主体是否“应该”处理风险,以及是否“能够”控制风险[16],最终影响到护理风险管理决策。另有研究证实:从改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入手,把改变传统的认知、情感、行为作为培训的重点,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重要性均值为4.886,满分比为100%,权重值为0.410,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这可能表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态度是驱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可通过改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调节护理人员的行为倾向,达到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
3.2.2护理风险管理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技能的权重为0.390,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能够显示工作目标的行为,也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影响护理绩效。所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体现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否提升。此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中,权重组合最高的是护理风险识别技能和护理风险预防技能,均为0.082。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消除或减轻的比例就越大;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2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数量。Vincent[21]提出的风险和安全分析框架指出,护理风险能否发展成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护理风险是否被成功预防;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技能能够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7个方面阻止护理风险转变为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论保障,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护理人员正确管理护理风险的首要步骤[22]。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为0.200,满分比为100%,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虽然低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技能,但却是概念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素。Simonsen等[23]的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阐明了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所以,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作用,并以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护理人员才能够正确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并掌握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合理应对护理风险。
4小结
护理风险的识别
要正确认识护理风险,就要仔细分辨护理风险,在工作中积累了些经验,下面介绍从以下方面考虑这些风险因素。①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年龄、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②环境的风险因素:病室厕所,地面。③给药的风险因素。④患者交接的风险因素。⑤仪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⑥医护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⑦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的评价
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的大小、影响范围、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把护理风险降低的程度,对比分析各种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护理风险的处理
明确高危因素、高危人群:新护士及工作5年内的护士,为护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外科、妇产科、小儿科、急诊科为高危科室。环节上发生风险的因素主要是:65%是沟通,63%是人员培训。50%是患者评估,435环境设备,38%资料提供,28%经验,23%人手缺失,18%是其他原因,加强高危人群和高危科室的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
增加有效沟通:①患者知情权:是指患者知悉与其生命健康相关信息的权利,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人格权又是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侵害患者知情权的行为,其本质上是侵害了患者与生命健康相关事项进行自我选择或决定的权利,从而直接或间接侵害患者生命健康权。②明确护理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由于在医疗执业的范围不同,以往的观念认为医生是实施告知对象的主体,护理人员处于次要地位,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情况下,这种告知对象是可以转移的。以避免对患者的告知产生不良影响[3]。应当对患者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取得患者家属和有关人员的配合。③重视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护理告知人员首先了解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并根据其特点,增加针对性的告知内容。作到语言温和态度诚恳,鼓励患者和家属说出他们的想法,耐心解答他们疑问。④护理告知的时机与适度:把握告知的时间与适度,提高临床护理告知的效果。护理人员实施告知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选择适当告知方式,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患者造成伤害。⑤做好告知记录:在行护理操作前,尤其是一些有创的操作前,要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已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⑥注意强化告知,加强患者印象,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及时强化有关的护理告知内容,并详细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直至其明白为止。使告知连续性,达到最佳护理效果[4,5]。
告知的内容和方式
入院告知:告诉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法、措施、介绍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情况,患者就医、住院、出院办理手续,报销程序和需要的单据,介绍医院食堂位置、茶水位置、厕所、洗漱间、呼叫器的使用。各种物品的位置。
安全防范告知:包括物品的妥善保管,防止院内丢失被盗,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坠床,摔倒等意外伤害,不随便离开医院,婴幼儿、老年患者、精神病患者留陪护。
疾病告知,告知患者的疾病情况,特别是危重患者、病危患者,一定要告诉患者家属,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
各种检查告知:对一些检查,如化验检查、胃部X线检查等告诉患者注意禁食12小时,让患者配合,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特殊操作、用药、检查告知:如一些换药、有创的护理,特殊药物的使用等,告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等。
护理操作告知: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书面告知的优点是随着病历保存,具有法律效力,缺点是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或家属在阅读及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问题。公示告知:采用黑板,悬挂指示标志,大型展示等。通过学习护士掌握了告知的内容和方法,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纠纷的发生,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为降低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从多途径、多方位、多元化的角度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和管理措施,达到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处,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94-95.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12.
3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1(7):405-406.
4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风险防范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难以预测性,只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尽可能的去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严重,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医院避免产生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风险的管理已经被医疗卫生企业和单位广泛采纳。
1什么是手术室护理风险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另外手术室护理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知道发生的护理风险是怎样的,将对患者手术造成怎样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造成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因素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可以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1],如手术室工作人员责任方面、手术室环境维护方面以及手术室管理制度方面等。下面就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2.1手术室工作人员责任方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求具有极高的责任意识,但是现实中却存在较多的责任疏忽,如对于器械和药物的放置管理松懈,造成药物误用或是器械污染等情况发生[2];术前访视不认真,术中的护理不到位,术后对物品的清点不仔细等都会造成不良事故。
2.2手术室环境方面手术中摄片或CB机直视下手术,会接触放射性,各类设备术中产生的噪音,或手术在进行时环境的洁净度并没有达到标准,这些在无形中都会造成护理风险。消毒剂、药品或是滑石粉在手术室环境中的残留也会带来风险,另外高频电刀在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也是一种风险因素,可能损伤到患者或主刀人员,造成一些意外的伤害。
2.3手术室制度管理方面制度管理的松散或缺失是造成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出手术室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流动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护理风险的发生。而且,现在医院对于手术室药品和器械的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对药品及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测及更新上还需要不断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手术室带来了风险。
3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要减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需要从三方面考虑,即术前护理工作的充分准备、术中护理风险的避免和术后护理风险的预防。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术前护理工作的充分准备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的性质、部位、方式、病史、用药史、过敏史以及生命指标等[3]。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饮水及禁止进食。手术日,患者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仔细核对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准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和器械,熟练手术步骤,并检查好手术室的各项指标等。
3.2术中护理风险的避免在手术的过程中保证患者舒适正确,医生在操作电刀时要正确使用,避免出现电路问题;器械护士要配合好医生的手术步骤,传递器械和药品要正确,尤其要避免不必要的接触污染[5];对置入患者体内的物品一定要做好详细的手术记录,在完成手术关闭切口前,器械护理和巡回护士要认真仔细清点手术物品,对要留下的标本要处理妥当,不能弄错或是遗忘;术后对于需要补充的手术记录要及时补充,做好轮班交接工作。
3.3术后护理风险的预防防止术后风险的发生一般来说包括危险期的护理和恢复期的护理。危险期时,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各项生命体征和异常情况的记录,对患者实施24h无间隙护理,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危险情况的出现[4]。恢复期时,护理工作的重心是促进患者康复,要加强患者的营养管理和康复训练,减少纠纷的发生。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环境,促进患者身心的恢复。
4结论
总之,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的高技术要求的科室,其护理风险也较其它科室更大,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庆琳.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现代医学,2010,4,38(2):185-186.
[2]孔祥丽.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1(28):526-527.
[3]朱言红.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规避与防范[J].职业技术教学与研究,2012(89):130-131.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对策
骨科是个高风险的科室,预防和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是骨科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骨科护理质量的保证,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它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把风险管理的方法应用于骨科护理中,客观评估风险的因素,落实风险管理的对策,可最大限度的预防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骨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
1.1护士因素: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临床经验不足,专科知识贫乏,协作精神差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如护士在处理车祸、打架斗殴患者是,缺乏沟通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应对患者和对方的问题,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护士专业知识贫乏,对患者潜在的护理风险缺乏预见性,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导致坠床、管道滑脱、褥疮等事件发生。另外,护士自身法律意识薄弱,不注意护理文件书写中的法律问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重操作、轻记录的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
1.2患者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工作正常开展离不开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骨科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恐慌、焦虑、暴躁、忧心忡忡等心理问题,对诊疗过程中的常规程序产生认知偏差。认为术前检查是增加医院收入,术前准备是故意拖延,而将怒气发泄给护士,如护士处理不当,易造成护患冲突。或者患者对部分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骨折期望过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导致纠纷的发生。
1.3管理因素:护士长是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对护理质量高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对不正规操作视而不见,对急救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对护士缺乏职业素质和法制教育,以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不合理等管理缺陷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重要因素。
2风险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加强护士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应对自如,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士长要把护士业务素质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使命,常抓不懈,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务实、慎独地工作作风。教育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快乐工作,对自己负责,对患者的安全负责。
2.1.2增强护士法律意识:每月组织一次护理风险事件分析讨论会,对发生的风险事件不遮不掩,作为沉痛的教训,让护士了解事故的原因,诉讼程序,处理结果等,启发护士如何在工作中规避纠纷的发生。极大的促进了护士自觉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使护士明确了“可为”及“不可为”的范畴。
2.1.3提高护士对骨科风险的识别能力: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护士长对骨科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要求所有护士熟练掌握,在临床护理中严格认真落实,提高护士识别骨科风险的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2转移和规避风险:患者入院宣教、手术、麻醉、输血、以及一级护理巡视等等,由患者及家属签字,对预期和潜在的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通过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互相理解共同承担风险。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2.3细节管理:确保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特殊病人的管理。重点时段是指交接班时间、午间值班、夜班、休息日、节假日,这些时段护士少,容易产生不满情绪而出差错。重点环节是术前、术后、危重抢救等较繁忙处理较多的环节。重点人员是指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病情特殊变化的病人、新护士、进修实习护士、常出差错护士以及情绪不稳定的护士。特殊病人是指转科和转院的病人、有意见或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人、领导关照的病人、同事的亲朋好友病人等。实践证明,这些人员身上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1]。护士长要对重点时段和重点人员加强跟踪检查,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对手术病人佩戴腕带,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建立一级护理巡视单,悬挂护理安全警示标记等措施,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细节工作,有效地预防了骨科风险的发生。
2.4健全骨科的应急预案:针对骨科突发事件、大型车祸事故多,建立了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组织培训急救演练,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对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急救药物、设备使用熟练掌握。急救药物、设备专人管理,每天检查维护,每班交接,处于备用状态。
2.5重视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护理记录被封存,不能修改。因此护理记录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认真进行书写。有问题随时记,病情有变化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特殊用药、手术前后随时记。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检查,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奖惩分明,不断持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3小结
把风险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骨科风险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实施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和规避风险,积极创建护理安全文化,确保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78-01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参与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普外科室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收治的病人往往以危重患者为主,病种复杂,术后引流管道多,病情复杂多变,给护理工作带来很高的风险[2]。本研究将护理风险管理在我院的实施情况作如下报告。
1 护理风险
多数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强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对于一些可能引起纠纷的情况未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处理非常棘手;有些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沟通技巧缺乏,往往容易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对患者不够关心体贴,不能够耐心细致的与患者交谈,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一些新入职的护理人员由于没有掌握护理核心制度,工作中常常出现打错针、用错药等问题或者未严格消毒病房、配药室,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核心制度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大多是年轻人,各项操作技能不是很熟练,专业知识也比较缺乏,工作中往往出现不能积极配合抢救治疗或者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产生纠纷;我国现阶段的医护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导致一些护士常年超负荷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可能引起一些护理安全问题;我国医疗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偏高,患者往往欠费,护理人员催缴时如果态度不好,极易引起误会。
2 防范措施
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使其掌握有关法律法规[3],学会处理科室发生的差错,提高识别风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培训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要求及时、准确,定期抽查护理文件,对不合格的文书要重新书写;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亲切、体贴的关心病人,多换位思考,做到人性化的护理,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鼓励患者,多做健康教育;对全体护理人员培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供各种形式的讲座,使其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掌握的更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要成立风险防范小组,责任到人,多检查、多调研,及时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隐患并及时处理,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标准的技术标准,务必做到专业化、程序化,尽量减少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加强质量监控,严把重点员工、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患者;医院管理层要增加护理人员配备,保证人力充足,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
3 结 果
通过2年的护理风险管理,我科护理人员防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责任心明显加强,更能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提高了识别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降低了护理出现差错的几率,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
我科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明显增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有大幅度的增高,护理文书的合格率也明显提高。由于以上综合水平的提升,普外科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4 讨 论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要求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定和处理,以便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其导致的对医患双方的危害、经济损失[4]。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医疗纠纷和护患纠纷非常普遍,作为当务之急,医院管理层要切实开展各种工作,减少纠纷的发生。有研究指出,在普外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我们发现原来护患纠纷出现的原因,一部分是患者及家属的不理智;但更多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致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不理解,双方交流、沟通不畅,出现纠纷后,往往对医院声望造成不利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6]。普外护理操作规范科作为床位较多的一个科室,整个护理过程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涉及入院、治疗期间、出院的三个环节的每一步,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缨蔽青.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2] 黄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412.
[3] 姚小康,王天朝,胡笑甜.国外医疗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1,25(2):73-75.
[4] 余江 徐剑锨 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1316.
关键词骨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起来是很小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2]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骨科的护理风险
骨科的住院患者因车祸或意外事故伤者居多,急诊多、多发伤和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多,另外颈椎、腰椎等大手术多,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术后管道多,病程及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生活护理繁重,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承受力差等特点。从而导致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多的特点。
1.1病人跌倒、坠床
骨折后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
1.2输液外渗
骨科患者多用20%的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物为高渗液体,如输液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
1.3引流管扭曲、脱出、堵塞
各种引流管的摆放,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未能及时观察和发现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4窒息
颈椎外伤尤其是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存在的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延髓呼吸中枢受压迫,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咳嗽发射迟钝、呼吸机麻痹、气道狭窄等使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排除困难、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颈椎前方重要器官、血管较为集中,而血管、组织水肿及假体滑出造成的呼吸困难,可引起患者窒息。术后活动性出血形成的血肿可直接压迫气管,造成窒息。
1.5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治疗疾病和手术的需要,骨科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导尿管。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留导尿者每天必须行会阴擦洗两次。如果操作不当或患者体弱多病,机体抵抗力低下事,就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风险。
1.6护理书写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重要的病案资料,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很重要的法律依据。具有严肃性、严格性,更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护理文书的书写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及时、准确。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记录不全面、时间或日期未写、问题处理后未做记录、前后记录有矛盾、不观察病情照抄上一班记录等,严重违背了护理文书规范要求。如有纠纷,将直接导致败诉。
1.7治疗操作中的风险
无论是输血、输液及各种注射,还是发口服药,采集各种血标本等稍有不慎均可造成各种损失甚至是伤害,特别是配药和更换各种液体时,由于现在各种药的品种繁多,用药频繁的更换,输液人次多,实习生多,输液量也大,使用双通输液器等原因使配伍禁忌问题时有发生,这使护理工作潜在的风险问题更加繁多。
1.8压疮
骨科病人因需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患肢疼痛、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如护理未到位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9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渐完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3]
1.10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
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专科操作及专科知识不熟练,而产生技术风险。如在对颈椎损伤病人翻身时,操作不当易发生呼吸骤停;脊髓损伤患者在搬运或翻身时,未保持头、颈、躯干呈轴线而造成损伤加重;在石膏未干的情况下搬动病人,造成石膏变形、折断等技术风险。
2护理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导致病人受伤、伤残、并发症及死亡;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健康权益和经济权益构成危害;导致医疗纠纷、投诉,甚至法律申诉;使职工工作压力大;使公众对医院失去信心,使单位在人力、金钱及声誉受到损失,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本身也构成危害。
3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
3.1树立护理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防风险的能力,灌输“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全科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每个护士通过学习强化风险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常规。
3.2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预案
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在结合骨科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定各种应急预案。
3.3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医师讲课,制定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的预见性。对年轻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分阶段考核,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对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且做好培训,确保人人掌握。
3.4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护理文件书写常出现的问题如缺项漏填,护理措施及过程记录不全,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符合等,通过培训及不定期检查,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升护理质量。
3.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
对危重、大手术后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房;对意识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患者应加床护栏,并将危险品远离患者,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间、走廊、病房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志,以防摔倒。
4效果
4.1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和运用,针对护理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出避免和控制风险的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抗风险能力[4],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风险。
4.2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质量二者相辅相成,及时发现护理风险问题不仅拓宽了护理工作大的范畴,还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促进了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
[2] 李亚洁、张立颖 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9-920.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情况选取2012年8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1.1.2护理人员情况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护士1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方法
以科室为组成单位,推举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小组长、小组成员构成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及管控,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及时掌握各类护理信息,召开会议,管理日常工作和总结,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则对总结之后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上报,采取实际对策;在工作中,将风险教育以及法律意识都纳入到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中,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责任的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有关案例的讨论,深入了解风险事故,提高风险意识;对我科室近些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理工作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精准判断风险因素,并能够自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科室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常见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人人必须掌握,并能实际操作,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构建不以责任追究为目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上报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可的对策,进一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练情况,每项25分,共计100分;
③护理工作者风险意识评分,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25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①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情况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在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评分应用后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
③风险意识: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应用后均较之于应用前显著提高。
3讨论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患纠纷;切口感染;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的一种管理手段,目的是降低护理中的风险事件[1-2]。该院为了验证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普外科患者120例以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普外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4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3.2)岁;实施后的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4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3.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技能培训、提高急诊应对能力以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加强患者病房巡视,定期检修患者日常所需如床铺、轮椅、管道等各类医疗仪器,每日清理病房及楼道的卫生。护士在交接班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保证护理质量,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相关治疗,解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②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技能培训,有经验丰富的护师示范日常护理工作的常规操作规范,重点讲解普外科患者急救、突发事件处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觉性,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操作技能。③提高护士急诊应对能力,采取操作性比较强的应对方案,普外科需要使用大量导管对疾病进行治疗,容易出现导管移动或错位,严重的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病房出现停水停电情况护士要沉着冷静的引导,安抚患者情绪,查明原因后妥善处理。④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护理人员需主动上报管理制度中的差错或缺陷,详细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鼓励护士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给予奖励,转变护士“怕出错”的老观念。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切口感染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理管理风险前后护理管理风险各指标对比情况
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小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实施护理管理风险前后险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
实施后患者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工作中的风险时间和医患纠纷事件也在增加,给医院的管理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3]。普外科作为医院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多数比较复杂,会存在部分危急症患者,手术类型比较多,护理工作量大且内容较多,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和医患纠纷的发生率[4]。普外科护理常见的护理风险包括:第①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资历比较浅的护士,因欠缺法律意识而导致其预知风险的能力降低,常常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以及受尊重权等,护理相关记录容易出现漏记、错记以及记录不全面等[5-6]。②护理质量还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主动性,应采用换位思考的模式加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关心患者,尤其对急腹症疼痛明显的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严重的给予药物治疗[7]。普外科患者人员复杂,急诊患者相对比较多,病情急,疼痛比较明显,护理人员一定要多加留心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护理核心管理制度,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8]。同时加强各种导管的移位、脱出、堵塞、以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处理预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患关系的改善也是护理风险管理中的重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和谐的护患关系教育,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既有利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根据该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7%明显低于实施前的7.5%,实施后护患纠纷发生率1.7%明显小于实施前的8.3%,实施后切口感染率0.8%明显小于实施前的5.0%,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以及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98.3%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以及切口感染等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文献[10]报道的结论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意义,值得在普外科护理中大力推广应用,旨在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米桂平.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7):241-242.
[2]谢晓东.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09.
[3]畅亚红.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233-234.
[4]米卫华.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24-126.
[5]郭玲.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44-145.
[6]彭爱荣.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7-88.
[7]包彩华.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0):103-104.
[8]余凌.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8-639.
[9]徐素彬,宋芹,彭,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