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

时间:2023-06-05 09:5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后服务征求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后服务征求意见

第1篇

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我们按照中省文件精神,在主城区各学校开展了调研和座谈,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1.学校现状。我市主城区共有实验小学、新城一小、新城二小、新城三小、新城四小、新城六小、新城七小、新城八小、新城九小等9所非寄宿制公办小学和新城一中、二中、三中、四中等4所非寄宿制公办初中。共有小学生11761人,初中生5716人。

2.学生现状。目前,我市小学下午放学时间5至10月为17:30,其余时间为16:30,初中下午放学时间5至10月为18:30,其余时间为17:30。下午放学后,主城区近40%的学生下午放学后会进入家政。这其中,在家政住宿的学生将近50%,其余学生仅是就餐和做作业。

3.家政情况。目前在主城区小学初中周边的家政机构将近150家,规模较大的不足五分之一,更有不少在资质、手续、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在家政机构每个月的费用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二、服务开展情况

(一)广泛调研,积极部署。我局高度重视课后服务工作,收到《陕西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基一办〔2017〕13号文件),召开局务会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分别召开了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座谈会,进行综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讨论出台了《韩城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段学生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对我市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确定将新城区第六小学和新城三中两所学校作为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学校。2018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赴上海考察学习其课后服务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二)先行试点、积极推进。我市新城区第六小学和新城三中两所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试点。按照 “学生自愿、校内实施、免费服务”的原则,课后服务工作确定在3至9年级在校学生中开展,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四,离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下午的18时。在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上也做了规定,要求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国情、市情、乡情教育,开展艺体、科普教育和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等活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严禁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同时,学校制定了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强化管理,完善了安全保障措施,建立了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制定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目前,试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积极稳步推进。

三、问题建议

“课后服务”的最终执行者是基层学校和教师。因此,也势必对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产生诸多影响。

1.学生晚餐问题。非寄宿学校没有学生食堂,无法为学生按时提供晚餐。

2.教师补助问题。开展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量。同时,对教师的家庭和生活也会有一定影响。

3.学校经费问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将产生水电、耗材等新的费用,会增加学校经费支出。同时,增大学校管理难度。

4.家长接送问题。课后服务结束后,如有部分家长不能按时接学生,将为学校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中:“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的要求,建议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学校进行财政专项补助。补助经费按照200元/每生每年标准予以补助,主要用于相关人员补助、水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使用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研究。认真总结前期试点成果,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大胆研究,深入探索,加强统筹,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发课后服务文化内涵。全市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个性化的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突显学校特色,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课后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努力将课后服务工作打造成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和拓展校园文化的新平台。

2.拓宽服务内涵。要积极探索在音体美等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现状下,拓宽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构建活动课程,开展书法、美术、阅读、游戏、体育锻炼、科学小实验、社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切实满足学生的个性、兴趣发展,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实施对少数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的工作机制。

第2篇

成人继续教育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要落实好学院部署的所有教学计划,成为学院领导的得力助手;其次又要引导好学生,传达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最信赖的班主任,是上传下达的一个中心环节。班主任的工作是一般专业课教师不能取代的工作。学生会不断的找班主任反映情况解决问题,需要班主任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细心的去解决,不失时机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

2多渠道建立教学信息反馈途径

成人教育学生与高职院校的专科学生相比,成人继续教育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反馈的知识信息较少,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完全掌握教师的传授的知识、以及知识重点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建立师生信息反馈渠道。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大胆提出意见,直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这样可避免信息转达的不准确性;其次,班主任到课堂去听课,及时掌握和了解教学情况,向学生征求意见,尽快了解学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法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计划圆满完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正确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学生管理的工作大体上都是班主任为中心,单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所以只有借助于班干部的力量,班干部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完成日常对全班学生的具体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班上建立轻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针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和生活纪律常表现出的不良习惯,甚至难以接受其约束的问题,首先要学生有自觉,也是学生以校园文化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做出适当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要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调适自我,缩小与社会的差距,力求在适应中展现个性;最后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让他们在为班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服务精神,同时还能协助班主任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有助于形成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4建立严格考试制度,完善考试纪律

考试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测评,根本目的是加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然而受到传统以来的影响,大家对成人教育的认识长期存在差异,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班主任要做好每次考试前的思想动员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考试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自觉维护考试的权威性。对于作弊等违纪现象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有违纪者要严格按照学院规定制度严肃处理。

5采取奖惩相结合的制度

成人继续教育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学生也渴望能获得正确的评价,要把握时机适当的表扬学生;其次是要多一点爱心、耐心、细心,对差生要帮助其树立自信,不能对差生迁就、放任学生自流,使其破罐子破摔,这样从而丧失学生信心而走向负面,也不能简单地粗暴对待,要实行各种奖惩恰当的问题。

6借助网络互动平台,建立班级信息反馈途径

第3篇

您认为小学阶段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读书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卫生、锻炼和劳动习惯等。把这些习惯细化到不同的年级,让全校师生明确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培养什么习惯,如何操作和检查,并做到六年一贯,层层递进,不断强化。

从学习的角度讲,我很赞同我校数学教师王晖说过的一句话:“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河东区实验小学的“校训树”可谓独树一帜,令人过目难忘,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我校三座教学楼的一楼大厅都醒目地画着三棵“校训树”,分别是好习惯树、负责任树和高质量树,对应我们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树枝”和“树叶”是校训的具体内容,如“好习惯”包括学习习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负责任”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学校和对自己应负的责任,“高质量”包括生活质量、工作质量和学习质量。每棵“树”上分别说明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

先说说“好习惯”。从2009年开始,我们以“习惯教育”为主线,实施“每天习惯十分钟训练”“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争创好习惯达标班”三项主题教育活动。一周5天分别对应卫生、书写、阅读、安全、礼仪5个训练主题,每年12个月分别举办安全、礼仪、学习、健康、合作等12个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当月开展相关活动并评选班集体和校级活动之星。我校开发了校本读物《好习惯口袋书》,为1至5年级的学生签发了《好习惯全球游学生护照》,共有60个好习惯要求,学生每养成一个好习惯就会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签章。我校人手一册的《习惯养成手册》,伴随着孩子们六年的成长,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直至六年级毕业,拿到一张特殊的小学毕业证,这是奠基一生的基石。

“负责任”是我校师生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我们认为,责任与生俱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责任感的人,缺少追求,不懂得尊重他人,只管享受,不想付出,做事没有持久的动力。为此,我们把责任感看作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师生的角色变化,提出:全校师生在校要对学校负责,在家要对家庭负责,在社会要对社会负责,时时处处对自己负责。其实,“负责任”也是一种习惯。

“高质量”既是“好习惯”和“负责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追求。从过去的“有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方方面面都要上水平、上档次,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包括师生在校的生活质量等。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好习惯可以改变人生,负责任才能成就未来,高质量方能持续发展,三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我校,校训不是教学楼上高高悬挂的横幅,不是广播中声声呐喊的口号,而是那三棵引人注目的“校训树”。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满童趣,吸引了童真的孩子,使深奥的校训更为通俗直观。同时,“校训树”也代表了师生的共同愿景:愿我们的学校像正在成长的树苗,参天直上,日见丰茂。

小学阶段的“减负”工作发展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不只减轻负担,还要提高质量,达到“高质轻负”的目标。这方面贵校有何理念和招法?

■“高质”不仅是指学生成绩好,更主要的是学生身心健康、习惯良好、多元发展;“轻负”主要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质是前提,轻负是目的。围绕“高质轻负”,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保证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多元发展、快乐成长。

具体而言,“研说教材”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前提,提高效率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核心,教学反思是实现“高质轻负”的重点,作业控制是实现“高质轻负”的关键,多元评价是实现“高质轻负”的根本。

也许有人要问,学校靠什么来达到“高质轻负”呢?靠制度。因为制度不仅可以促使减负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为此,我们采取最常态化的管理,即“日清周结月评”的精细化管理来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

贵校在关注学生课余生活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是“减负”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不是让学生们课后无事可做,而是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校每年举行的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数学节、运动会等传统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艺、实现自我的绝佳舞台。特别是我校开展的由“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和“少年奥林匹克中心”组成的“三院一中心”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个性张扬,活力无限。

“三院一中心”下设42个学生社团。如,“少年科学院”中有趣味数学、信息技术、科技制作、智能机器人等社团组织;“少年文学院”中有诗词朗诵、写作、小记者等社团组织;“少年艺术院”中有泥塑、布艺画、素描、手工制作、合唱、舞蹈等社团组织;“少年奥林匹克中心”中有田径、乒乓球、健美操、球类、棋类等社团组织。丰富多彩、活泼新颖的各种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吸引着学生们亲自去尝试,亲自去实践,亲自去体验,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身,培养了各方面能力,最终为实现“高质轻负”有效服务。

贵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是怎样做的?

■“没有生命何谈教育”是我校倡导的安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校六年有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对百姓的庄重承诺。

我们将安全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求全校教职员工树立“习惯、责任、忧患、防范、共管”五种意识。学校永久设置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到人,自上而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94-01

管理是第三生产力,良好的管理能保障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纪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心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其在学习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自主人格和认识,因此,通过科学良好的管理来提高他们在校的学习质量与效果,对中职学校来说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中职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与管理重视不够

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很多学校偏重专业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素质的管理提升。专业技术教育确实重要,然而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保障,专业素质就无从谈起。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其人格发展并不成熟,容易受到外部各类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素质教育和管理开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和报效国家的情怀,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只有给中职学生坚定的意志,伟大的目标,坚韧的毅力和认真的态度,中职学校才能担负起国家中职教育的任务,成就学生的发展与职业规划。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跟不上教育的需求

学生的管理要依靠法律,要依靠制度,要依靠规定和办法,即依法依规管理,这是学校治理的重要思路和手段。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学生年龄大多未成年,学生心智不成熟,日常生活中学生迟到旷课多,违规违纪现象多,甚至还会违法乱纪,一管就死,一放就y,班主任的管理就是“死管到底”。中职教育中教育界并没有对迟到、早退、旷课、打架、谈恋爱等情况提出明确的管理意见和要求,全凭班主任的经验来管理,处理不当造成学生的伤亡等,往往就处罚班主任,这使得很多班主任不愿意管理,不敢管理,想尽快打发他们出学校,减轻管理压力。

3.学校管理机制与方式不健全

当前中职学校管理方面,其主要依托就是班主任,有的学校设立了政教处之类的机构,也有极个别学校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等,但是就我们调查所知,很多学校依靠的就是班主任和政教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基本上解决了白天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生活管理、课后管理和思想动态管理没有跟得上,当前很多大学都建立了辅导员制度,由辅导员来管理和排查学生课外以及思想上的问题,然后总结问题反映给学校,以便于学校加强管理。东南沿海的一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有的还建立了社工中心,但重要的问题是,这些机构的人员也非常紧缺,工资待遇跟不上,机构空设问题严重,任务开展严重不足。

二、提高中职学校管理的对策建议

1.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管理

中职教育不仅是要教育出既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还要教育出有高素质和爱国情怀的学生,要教育出具有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学生。要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管理融入课堂之中,融入团学工作之中,通过团组织活动、学生会活动、演讲比赛、宿舍联谊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有了坚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信仰,有高尚的情怀,有坚定的毅力,才能成为大器,成就未来。所以,中职学校绝对不能忽视或者偏视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教育管理。

2.健全中职学校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当前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已经被摆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位置,学校的管理也是一样,必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依法治校。教育部要对《教育法》中的一些条文制定得详细一点,各省应该配套一些中职教育的相关细则,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各省的细则制定具体的办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报批教育部门进行审核并向全社会,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施。只有教师依法依规管理,才能约束教师的行为,防止教师越权违法管理,只有有规可依,才能保护教师的权益,防止特殊情况下教师成为“替罪羊”,消除教师不敢管和不愿管的现象。

第5篇

【摘要】 在血液净化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关心、体贴、照顾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加强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而且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关键词】 以人为本;护理管理;血液净化中心

【Abstract】 The human-focused nusing management mode was carried out in our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Patients were provided with high-quality service.As a result,it not only facilitate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harmony and enhanced understanding and confidence,but also raised nursing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We have created a good medical treatment atmosphere in our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Key words】 human-focused;nursing management;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创造了条件[1]。我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就笔者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经验做一总结。

1 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透析中心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定了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严格考核,使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能及时解决。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

2 认真落实,责任到人

各班护士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严格查对制度,每名护士负责5位患者的治疗,包括患者的预冲管路、血管穿刺、透析治疗及治疗参数的设定和维持周围环境的清洁整齐。护士分成3组,患者上机后责任护士认真检查,然后组内护士相互检查,最后由主班护士进行整个透析中心的检查。内容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每小时常规测一次血压并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测量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即将结束透析时要加强观察,因为此时容易发生低血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同时由于水肿减轻,穿刺部位的胶布与皮肤松脱,易发生脱针,应重新固定。各种贵重仪器分人管理,专人专管,严格分工,使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3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1 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临床医生授课,传授透析相关知识及新进展,全面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有经验的护士介绍穿刺技巧和经验,与年轻护士座谈、分析,使其尽快掌握要领,提高穿刺技术。每位护士都有确定题目,每周轮流讲课,以提高护士的学习热情,课后大家认真探讨,切磋技艺。进行讲座的护士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既更新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知识,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3.2 健康宣教工作

新患者由主班护士带领熟悉环境与工作人员,并及时安排责任护士。要求护士进行自我介绍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透析常识、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营养和饮水的控制等。同时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既加强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理解,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利用所学的知识给患者进行指导,也为护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转贴于

3.3 加强带教工作,严格岗前培训

选择业务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有丰富临床经验及较高威信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新护士要经过严格的分步培训,分阶段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与考核。3个月后经过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3.4 加强护理科研工作

为了提高护士的科研意识,我们成立了科研小组,针对临床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如透析时对患者头痛进行观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透析中的低血压进行分析等。护士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组织集体讨论,必要时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申请。鼓励护士外出学习或参加学术会,并要学术汇报。

4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

4.1 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是指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2]。护士长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围绕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服务。

4.2 方便患者,提供服务

热情接待新患者,介绍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并适应。并提供自编的血液透析知识手册及联系方式,遇到问题及时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让一位家属陪伴,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增加安全感,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4.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透析患者长期与医护人员接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对工作人员、治疗环境及方法比较熟悉,甚至将血液净化中心作为第二个家,并有明显的参与管理意识。对此我们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把科内人员的变动以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讲解和说明,征求意见。在发生其他科疾病时主动为患者联系治疗,建立畅通的就诊通道。

4.4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倡换位思考,理解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如为患者祝福生日;春节时给患者拜年,祝愿患者平安、健康;在炎热的夏季,给患者送一块西瓜等。

5 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学习

工作上尽量为护士提供学习机会,使其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在生活中关心护士,尽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每位护士生日的时候,大家共同唱生日快乐歌,表达美好的祝福。让护士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友爱。

6 建立激励机制

开展评选服务之星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者进行奖励,鼓励大家争当先进。对有明显不足者与其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并表扬其优点,不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使思想工作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对医务人员有明显的依赖性,对血液净化中心及工作人员非常熟悉,也非常关注和关心;同时长期患病且难以治愈,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在血液净化中心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这样加强了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不仅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而且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医疗氛围,减少了医患纠纷,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radley M,Denker GM,Chertow WF,et al.Hemodialysis;in Barry M.Brenner & Rectors’ The Kidney,6th ed.Philadelphia:WB Sanders,2000,2403-2404.

第6篇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这要求各高等院校应积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学习与职业有关的英语知识,获得在职业英语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差,特别是听说能力。因此,在构建与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非常有必要明确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内涵。

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一)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指直接掌握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特别强调"能力"。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应用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实际生源特点和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特点以及《教学指南》,应要实现以下五个英语单项技能的具体培养目标,即听、说、读、写、译。

(1)听力方面:①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听懂围绕日常话题进行的英语交谈及语速适当,话题熟悉的视频和广播材料,并能掌握中心大意。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够听懂与其从事职业的相关指导口令,产品介绍,操作说明,以及与本职业相关的涉外业务的语言活动,并能理解正确。

(2)口语方面:①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开展日常英语交谈,能对一般性事情进行大概的描述,在公共场合就一般性的话题开展讨论和清晰表达自己观点。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用英语在与从事职业相关的涉外活动中进行交谈,能够准确的进行产品介绍和谈判,自我观点表达清晰。

(3)阅读方面:①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够看懂题材熟悉和难度一般的英语材料,掌握中心大意,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事件。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能掌握一些阅读技巧,看懂与职业相关的信函、产品介绍,技术说明书,合同以及学术文章,掌握文章关键信息,理解正确。

(4)写作方面:①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即能用英语就一般话题进行英语描述,能用英语填写简单表格,此句正确,基本无语法错误。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能用英语进与从事职业相关的活动进行准确描述,能够准确完成通知,信函等应用文写作,词句准确,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5)翻译方面:①通用能力培养目标,即掌握翻译技巧,翻译话题熟悉的简短文章,译文符合英语句法和表达习惯,用词准确。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即能翻译与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文章,术语翻译准确,无信息错译或漏译。

(二)教学要求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状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多地采用"师生协商式"让教师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加强课堂互动,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动建构自身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充分激励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

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引用,打破教材内容单一的局限性,大学英语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增加教学资源的鲜活性和多元化,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改变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终结性评估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估,其中包括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网络自主学习、语言实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终结性"评价以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注重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测试。

(三)能力结构

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英语通用知识,还应具有职业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其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等不同领域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

(1)通用英语沟通能力。

通用英语沟通能力是指学生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听说能力指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指在日常的涉外活动中,能够听懂一般性题材的语言材料,正确理解中心大意。口头表达能力指在日常的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运用现英语知识,正确表达自己意图,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通用英语沟通能力是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最应具备的基本沟通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操作能力。认知能力指熟知不同国家的社会风俗、经济、政治、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情感能力是指与跨文化交际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如跨文化意识,焦虑,移情等,较强的情感能力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操作能力指在涉外活动中,如何正确运用合适的策略成功解决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问题,以便顺利达成交际意图,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就是强调其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重要部分。

(3)职业英语综合能力。

职业英语综合能力是指就业岗位核心任务中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这是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服务其职业发展。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式,加强职业英语教学比例,积极融入岗位知识,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第7篇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实验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13-02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上最古老、最经典,同时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2]。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涉及到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耕作学、种子学、作物生理、农业经济等学科的内容[3]。《作物栽培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是独立于理论教学的课程,通过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田间实践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作物生产技术应用和农业技术服务的能力。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如何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三农”一线培养输送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应用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农业院校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更是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在当前大众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应有别于精英教育理念下培养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他们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并能依此取得本专业创新成果;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行,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充分发展,能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取得创新成果[4]。具体到农业生产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农业生产实际,善于发现具体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应对解决;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不断自我提高。因此,提高为农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所在扬州大学农学院是我国创立最早的农学系科之一,学院一贯重视“产、学、研”结合,为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基层单位、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科研作为高等院校的四大职能之一,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越发显得重要。因此,通过构建科学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还可提高创新能力;部分学生升学为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更可以为学院科研发展注入新活力。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同时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既改善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难得问题,也可在就业单位发挥特长,促进单位和个人发展,亦可不断提高学院社会声誉。

二、基于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验和实践教学

《作物栽培学》实验和实践教学作为农学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一环,越发引起农业院校重视,加强了如教学内容、方法、时间等调整。但从总体上看,实验和实践环节仍较薄弱,表现为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设施仍显滞后,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5]。下面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就如何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作物栽培学》实验和实践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意见。

1.实验和实践教学按时效性、系统性整合。《作物栽培学》理论、实验及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大田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等,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目前,实验与实践教学是相互独立的课程,根据作物由不同教师讲授,教学过程难免存在教学内容重复、教学理念有别、教学方法不一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满足授课内容与作物生育进程相吻合,如讲授小麦穗分化进程时,可安排在春季讲授理论知识,同时布置相关的田间取样和实验观察,及进行拔节期和孕穗期追肥实践;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保证不同作物在关键生育期的教学内容均有涉及,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如讲授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生育阶段时,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可在某一作物讲授基础上,重点分析差异点。因此按时效性、系统性地整合实验和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更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性地观察不同作物,实境地进行取样实验和操作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加深认识,巩固理论,感性地学习理论,并可以在生产中学习如何加以应用。系统性地整合课程中“教室―大田―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学生感受科研中试验“设计―实施―取样―实验”的过程,提高创新意识。

2.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强调“思考”与“动手”能力。实验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及熟悉生产实际。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基于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无须在教学中再次讲授理论知识,但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不熟悉、理解有误差。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提问―课堂讨论”以控制课堂复习时间,也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增加课堂互动,改善课题氛围,提高学习热情与兴趣。授课中可以对讲课内容进行扩展,从生产上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和解决及科研中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角度,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培养创新意识。

采用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作物栽培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知识并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强的启发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的项目引导式实验。实践教学可以选择操作性强、理论综合性强的实践内容进行教学,做到动手操作、掌握技能、仔细观察、有所思考,实现实践在田间和思考在田间。

3.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引入专题讲座、物联网技术等方法。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验和实践教学难以实现某一作物全生育时期的观测与生产实践,只能选择部分作物几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以求尽量覆盖。这使学生对作物感性认识不足,对实际生产只能是一知半解,大大降低了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效果。采用专题讲座形式,邀请资深教师讲授某一作物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加深对该作物生产实际的了解;从科研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意义、结论等方面,介绍近年来针对该作物开展的科研课题及取得的成果,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串联起理论与实际,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到利用知识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过程。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型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和物等通过新的通讯方式互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在生产大田中建立可视传感器,并联网实现实时观看作物生长画面,同时上传相关的作物生产视频,辅以微课加以说明,整合建立教学平台,有助于课外教学拓展,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等矛盾。因此,通过专题讲座和采用物联网技术的远程观测有利于弥补实验和实践教学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4.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引入过程评价。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动手能力,激励学生在实验和实践中积极思考和创新。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课前预习和查阅文献、课上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课后实验和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学生不再盲目追求课后习题结果的正确性,转而关注教学过程的实验和实践操作过程及出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助于学生提高动手和思考能力,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新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形势下,为适应农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农业院校应在大众教育理念下培养同时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物栽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科学,不仅要求掌握理论,更是要求运用理论去实践。因此,应通过实验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系统性整合,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动手能力,引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及改善教学条件,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创新型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凌启鸿,张洪程.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4).

[2]杨建昌.对作物栽培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1).

[3]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第8篇

【关键词】家长;孩子;幼小衔接;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51-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展开,它包括儿童对外在学习环境的适应和内部精神的衔接。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指出:“当我们把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时,教师会了解到幼小衔接中园方无法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与想法,便于掌握幼儿、家长最实际的想法与需要。同时,社会、家长也会在角色意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等方面产生变化。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教育的真正受益者。”〔1,2〕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实践中许多幼儿家长尚未建立起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观念及价值取向会极大地影响家长的幼小衔接教育行为。〔3〕当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4〕那么,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和以前一样,还是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本研究从了解大班幼儿家长当前的教育态度、教育期望、预备实施或已经实施的教育行为等着手,探究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幼儿园教师进一步有效地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方法,于2008年9月向上海市某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发放60份《家长对子女进行幼小衔接教育观念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0份。

问卷题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基本情况,即家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的最高学历;二是家长对子女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态度,即幼小衔接教育主要是谁的责任、对子女学历的期望和对身体、品德、性格、能力、知识五方面的价值取向;三是家长预备实施或已经实施的教育行为,即针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其他方面的培养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

统计表明,本次调查69%的问卷是由母亲完成的,27%的问卷是由父亲完成的。接受调查的父母95%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获研究生学历或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数达到了58%(12%为“海归”,2%为博士),这些数据说明本次调查的对象文化程度相当高。

2.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态度

第一,在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上,绝大部分家长(92%)认为自己有责任。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5%)认为与自己无关或认为这是小学、幼儿园的事(3%),这些问卷填写者主要是老人。

第二,父母对自己孩子学历的期望相当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幼儿年龄还小,但家长对他们将来的文化程度有明确指向的已达81%。这些有明确指向的家长中,100%期望孩子将来拥有大学及以上高学历。他们认为,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高学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生存的基本条件。有送孩子出国留学意向的家长比率也非常高,他们认为发达国家的教育环境好,这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他们也希望孩子有国际化的视野,能开心地学习,并希望孩子能学成回来报效祖国。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那些对子女学历期望没有明确指向的家长,要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要么有出国留学经历,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获得高学历不是什么问题。

第三,就身体、品德、性格、能力、知识准备这五方面内容而言,58%的家长最重视的是身体,其他依次是性格(15%)、品德(14%)、能力(7%)和知识(7%)。总体而言,这些家长表现出重身体轻知识的倾向。

3.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行为

(1)重视智力培养。调查发现,家长都很重视对子女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重视语言能力、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分别占了47%、43%和40%。对孩子记忆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培养的关注较少,分别是26%、28%、28%。

(2)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5〕多数家长认为,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同样重要,他们比较重视对子女自信心(45%)、学习兴趣(42%)、人际交往(40%)、独立性(38%)的培养。此外,家长们还提到了对孩子任务意识(20%)、挫折意识(33%)和规则意识(34%)的培养。

(3)对其他因素的关注。49%的家长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6%的家长重视幼儿的身体锻炼,27%的家长关注孩子的科学进餐,15%的家长注意引导幼儿根据天气情况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以上调查表明,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自我保护等方面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思考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幼小衔接问题已经受到广大家长一定程度的重视。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做得还远远不够。如前所述,接受本次调查的家长绝大多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文化水平较高,这样的家长在幼小衔接上尚存在不少问题,其他群体的家长存在更多问题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展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1.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高学历

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家长对孩子抱有高学历期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些高期望往往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6〕例如: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孩子参加各种所谓的特色教育兴趣班,甚至出现拔苗助长现象。又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贪多求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培养样样都想抓,结果样样都抓不好,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客观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多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着手,尊重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以确保孩子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2.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本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重身体、轻知识。这样的理念不可谓不科学。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家长们仍在拼命地给孩子增加诸如思维训练、钢琴、英语、绘画等等所谓的特色教育,很少鼓励或是陪伴孩子锻炼身体。很多家长只是在口头上表示知识学习并不那么重要,可实际上都在给孩子的学习加点加码,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这说明家长的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积极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7〕

3.引导家长促进幼儿各方面智力因素的均衡发展

孩子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智力因素确实会影响其学习成绩。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很重要,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均衡发展,切不可厚此薄彼。

例如,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有意注意,以促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又如,幼儿积累知识经验、掌握技能技巧、形成良好习惯等都和记忆力密切相关。因此,家长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但要切忌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要求孩子。

4.引导家长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在引导家长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要注意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加强对孩子任务意识、抗挫折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8〕

比如,注意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孩子上了小学后,每天都需要独立完成一定的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这与幼儿园教育有较大不同。为了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孩子上大班时家长应主动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按时耐心完成大人交办的事情,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又如,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种种困难,这就要求家长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能力

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家长都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往往只局限在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等方面。事实上,从小学的要求来看,只具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他的如自己上学、回家,自己削铅笔、收拾书包,会使用雨具,会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等,都需要家长在孩子上大班期间加以训练。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具备一定的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手段,比如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帮助孩子辨认某些危险因素。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担当。幼儿园教师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科学指导,以促使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与教师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帮助孩子愉快、顺利地进入小学,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33.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M〕.上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08:1-32.

〔3〕黄琼.重视幼小衔接,关注幼儿发展〔J〕.上海托幼,2008,(7-8):16.

〔4〕李洪曾.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3-123.

〔5〕赵爱军.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国石化教育,2000,(4):16

〔6〕江淑慧.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EB/OL〕.〔2007-09-28〕.省略.

〔7〕王卫民,李媛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EB/OL〕.〔2006-06-19〕.省略.

〔8〕狄雪明.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子女小幼衔接教育的影响〔EB/OL〕.〔2007-11-27〕.省略.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of Family Education View in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Taking a Kindergarten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Zhang Haoyan

(Bingchangtian Kindergarten in Pudong New District of Shanghai, Shanghai,200120)

第9篇

【关键词】第七食堂 SWOT分析 管理 对策 意义

食堂是每所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食堂是为师生提供饮食服务,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我校最近几年正在扩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我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之一,如何经营管理一个高水准的现代化食堂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化的、安全的、舒适的、设备完善的食堂。优秀的高校食堂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是培养优秀人才必备的条件。

一、第七食堂的经营管理的背景

我校最近几年正在扩招,新区的建设成为我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随着我校龙马公寓的崛起,并且这学期大批男生开始入住,玉溪师范学院第七食堂也成为刚投入使用的新食堂,食堂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校内食堂的增多,物价持续上涨,学生饮食结构的变化,使高校食堂也面临经营的严峻挑战。

二、第七食堂经营管理的目的

目前,我校第七食堂刚刚投入使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把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的弊端找出来,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将第七食堂餐饮实体的经营服务水平推向更高水准,进一步增强后勤保障能力,进而为我校的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饮食服务。

三、第七食堂经营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是企业对自身经营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的一种方式。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今天,食堂作为一个为学校后勤提供保障的重要部门,对其现状分析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食堂的营销活动的成败以及营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了使这次科研准确反映目前食堂存在的问题,在此次科研中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并结合SWOT分析方法着重对第七食堂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第七食堂的经营模式属于自主经营,这种管理模式中,经营者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把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放在第一位,实行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食堂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食品的价格和花色品种上尽量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地理位置相对其他食堂来说相对独立。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学生希望食堂改进的方面。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希望食堂改进的方面主要有:①对于我校第七食堂的就餐环境来说,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来说就是餐厅空间太狭小,目前正在营业的只有一楼的一个餐厅,对于住在F幢G幢H幢的同学来说显得太小,吃饭时间人太拥挤,桌椅凳子配备太少;②服务质量和态度方面来说,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装、戴帽子、口罩和手套;同时服务态度要好,细心服务、把微笑带给每一个人。③饭菜口味方面:饭菜口味是食堂最突出的问题,根据调查,饭菜口味的改进占到了48%,为避免饭菜单一,应多设置些饭菜种类。④饭菜价格是最敏感的事情,每一个学生都去比较每个餐厅的每道菜的价格去挑选最合适的饭菜就餐。希望学校可以对食堂给予一定的控制,对于乱涨价现象要进行管制,给同学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学生就餐主要考虑的因素。在问卷中我们不难发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饭菜的质量和口味,饭菜口味的受欢迎程度是直接吸引同学们就餐的最重要因素。其次,卫生状况也是同学们关注的主要因素,诸如在食品中发现头发或者金属纤维,或者是没有洗干净的菜等,直接影响就餐者的食欲和安全;不能搭配在一起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容易诱发不良反应或食物中毒;有的菜已经发霉或者带有有毒成分,例如土豆长芽或者干鱼变味儿等等,这些情况都是学生就餐时遇到过的事情。除此之外饮食营养含量、价格和就餐的方便程度也影响着学生就餐的选择。总体而言,同学们对就餐的考虑主要基于食堂的整体情况,要想吸引更多的就餐者必须要合理搭配饭菜口味、做好卫生洁净工作、价格合理等等。

(三)机会( opportunities)分析

(1)学校扩招,消费者不断增多。目前学校学生每年都在快速扩招,目前在校学生上万人,食堂发展前景广阔,且食堂设在学校生活区内,离就餐师生较近。

(2)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其占据了稳定的学生消费者市场。第七食堂旁边有F幢、G幢、H幢,而且入住学生以男生为主,消费需求大,食堂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改善提供的食品和需求层次,保证更高的就餐率。

(3)附近的居民区比较集中,消费潜力巨大。第七食堂周边分布有很多的居民区,有很多人来消费。

(4)学校重视并且投入加大。学校在食堂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第七食堂的基础设施,如桌椅凳子、电视机等。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学校周边餐饮店的快速增多,竞争加剧。在学校的西门有条小吃街,在各种风味的餐馆都有,对学校的食堂来说是一大挑战;与食堂相比,校外餐馆也具有很多优势。因此,第七食堂的发展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学校已经有六家食堂在营业,对其发展构成威胁。学校的面积小但食堂分布多,导致食堂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大多数学生上完课后都选择就近原则,在最近的食堂吃饭,如品味苑和第六食堂。

(3)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如近期的H7N9病毒传播令学生对在学校食堂就餐形成顾虑,食堂的一些鸡肉、鸡蛋等食品销售持续下降;食品添加剂和菜品佐料的乱使用,多所高校已出现食品中毒的问题,学生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必须引起食堂的高度重视。

(4)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物价上涨,米、面、油、菜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快,用人工资成本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逐渐提高等诸多因素,导致食堂经营的成本不断上升,而这种成本的上升最终转嫁给在食堂消费的学生。

通过SWOT分析方法得出:在SWOT方法中的SO、ST、WO和WT四种情况中,第七食堂目前正处于ST阶段,第七食堂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威胁和劣势,但是今后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机会和优势方面,要抓住机会发挥优势,尽量采取措施避免劣势和威胁对第七食堂的消极影响。

四、第七食堂的经营管理对策与创新

(一)第七食堂的经营管理对策

学校食堂的饮食安全及人员管理对学校、对学生乃至对食堂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从食堂管理人员,食堂员工,采购,加工以及售卖等几个方面提出管理措施。

第一,丰富饭菜花色品种,做好意见反馈。在食堂内设立意见窗口为做好餐饮调剂工作,每个食堂设立伙食管理征求意见箱,征求学生对伙食的意见,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口味,合理化建议和要求来进行安排伙食,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改进食堂工作。

第二,改善就餐环境。改善硬件环境,创造一个高雅舒适的就餐环境。食堂餐厅要充分展示高尚的文化品位,优良的人文环境,形成优美的人文氛围,给师生以文化熏陶和精神享受,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改善软件环境,加强软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管理规范化,膳食营养化,不断调整食堂功能,优化餐饮结构,开展营养配餐,开展绿色品种,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就餐者的消费需求。

第三,食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以及个人素质直接作用于整个食堂的工作管理中,食堂管理人员是带头人,食堂能否经营成功与食堂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只有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才能使食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因此一个优秀的食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应当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为人,为食堂发展着想,为食堂员工树立榜样。

(2)应当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进行食堂管理,推动食堂发展,同时还要接受大众的监督,并且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做好食堂的带领人。

(3)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开展餐饮活动,正确向员工传达学校的要求,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还要灵活处理紧急情况。

第四,食堂员工是食堂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其个人生活卫生及健康状况对食堂饮食安全与卫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条列如:《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对每个员工的健康状况做体检,获得健康证后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为食堂食品安全及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员工方可正常上班。此外还要对员工进行健康情况的定期检查,避免疾病的感染传播。

第五,采购关系着餐饮服务的原料来源,原料是否安全,质量是否有保障,价格是否合理等方面都对食堂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食堂采购原料时应按照《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购进验收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化管理,由学校统一购买的食品应合理使用,不可擅自购买学校不让买的原料,应按学校要求进行采购。

第六,食堂食品加工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部分食堂员工的参与,因此要严格监督,合理搭配。应按照《加工操作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规范化管理。由于玉溪是伤寒副伤寒高发的地区,因此,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避免生菜凉拌。对于食品添加剂,要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使用,不能凭经验扩大使用量,应按照添加剂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来合理使用添加剂,避免应添加剂使用不合理而导致的食物中毒,并且使用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添加剂,不得乱用。

第七,食品的售卖与学生直接接触,因此服务态度特别重要,员工服务态度在培训时应当加以重视,服务态度好的食堂才能吸引更多的师生,食堂品牌形象也才能树立好,信誉度高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第八,加强食堂的监督管理。首先,应成立监督管理小组和相关机构,并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每学期开一次学生听证会,让校团委、学生会成员参与监督。然后,强化执行能力,以食堂主管为主要责任人以及食堂班长组成小组,共同负责检查食堂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最后,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加强检查、评估。食堂发生责任事故时,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更换食堂经营负责人。推行餐饮供应班组招投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二)第七食堂的经营管理创新点

积极开展创新菜和特色菜研发活动。首先,学校食堂要积极开展创新菜服务。如早餐除了传统的米线、面条、包子、馒头等之外,可适当增加一些品种,如米糕、地瓜粥、燕麦粥等等,午餐和晚餐也可以做一些川味、东北菜、傣味菜等等,甚至食堂的厨师完全可以自己创造发明一些可口的菜类,不断推陈出新。其次,食堂还应具有自己的特色菜。通过问卷分析,到第七食堂就餐的以男生为主,女生次之,食堂就应根据大部分男生的口味来做菜,如以麻辣重油为主,清淡菜为辅。另外,我校生源多为云南省内,少数为省外、国外学生,食堂可适当做一些北方菜、泰国菜、少数民族的特色菜等等,这样既能让外地学生有亲切感,也会让本地学生想要了解其他地区的口味,这样可谓一举两得。最后,食堂可以开辟专门的创新菜窗口或特色菜窗口,专门销售创新菜、特色菜。当然也可以设立专区,售卖炒饭、盖饭、麻辣烫、卤菜、水果等,丰富食堂菜的种类,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总之,食堂工作人员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食堂饭菜服务,让学生感到满意,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

统一使用餐盘代替饭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们的环保意识较强,70%的学生认为应该用餐盘代替纸盒,上课携带餐具很不方便,食堂为避免交叉感染,也撤消了碗柜,有的同学不得不用纸盒进餐,这样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还非常浪费。统一使用餐盘短时间内会增加食堂的成本,也会加大工作量,但对学生却能带来很大的便利,随着我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食堂更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为改善学生进餐条件而不懈的努力。

(三)提供冷饮类食品

食堂是学生高度聚集的场所,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服务,如提供冷饮类食品,包括:矿泉水、饮料、冰淇淋、果汁、奶茶等等。这样既能扩大食堂经营范围,也能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的休闲场所。

(四)保温设置

由于师生就餐人数多,时间持续较长,饭菜放置久了会变凉,极大地影响师生就餐。尤其在冬季,饭菜很快就变凉,对师生的健康不利,因此,食堂的保温措施显得极其重要。针对饭菜的保温措施,食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设置2至3台微波炉,为师生提供自助加热,让师生在饭菜变凉的情况下能够很方便地加热饭菜。开启保温管道阀门,提高食堂内及售饭间温度。每做好一道菜,就把菜统一放到保温箱里,保持饭菜的温度。在售菜窗口底部安装加热器,开始售卖时打开加热器,始终保持饭菜的温度,直到就餐师生减少再关闭。延长蒸汽锅炉供汽时间,自始至终对食堂内部及售饭区进行供汽保温。

以上就是第七食堂在饭菜保温方面的创新,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就餐选择,更体现出食堂真正用心为师生服务的宗旨。

(五)建立第七食堂管理信息系统

当前我校各食堂的(刷卡)收银系统使用已经步入正轨,给师生就餐、食堂经营、学校管理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校食堂的系统缺乏细化的单个产品信息和消费信息,不利于用来计算食品的适销指数和销售量。建立第七食堂食堂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管理者通过对市场信息和顾客消费信息的掌控,对饭菜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也能建立起直观的供需状况,多售卖学生需求大的菜品,灵活改变菜品,而不是凭经验来制作,或是一成不变的售卖菜类。

五、第七食堂的管理意义

食堂进行规范化改革后,有利于食堂布局、流程及运营的制度化,使整个食堂组织协调能力增强,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食堂核算成本,计算盈亏状况,从而合理设置食品价格,以低价位,高质量的品牌形象服务于师生。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也有利于查明食物来源,追究责任,以保障食品安全健康。学校食堂是以低利润,高质量获取剩余价值的,利益空间相对较小,规范化管理后也避免了食堂的成本浪费,如多余的劳动力、原材料,可以减少使用的水电以及剩菜剩饭浪费的隐性成本,从而使食堂减少资本浪费,获得利益生存空间。

学生是食堂服务的主体,因此食堂规范化管理的起点是学生的需求,学校食堂将本着关爱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责任,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与校外以营利为目的的餐饮企业形成鲜明对比,规范化管理后,避免了食堂因利益而随便调节饭菜价格或者降低饭菜营养成分,以至于学生无法接受的现象。

六、结语

食堂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第七食堂的经营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解决种种矛盾。因此,第七食堂规划与管理核心就是要解决好如何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饮食优质服务餐饮机制管理以及如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这三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第七食堂的经营情况进行管理和规划,在实践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革,走抓好人员管理、切实做好食堂卫生的严格把关、严格落实制度管理的第七食堂管理之路,对推进我校后勤食堂规划与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慧文.对高校食堂经营现状的理论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黄力.高校食堂规范化管理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

第10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 软件人才 应用型 国际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21-02

目前,我国有36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其办学形式各有特色。那么,如何办好软件学院,办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软件学院,一直是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老师探索和实践的目标。软件学院自2002年建院以来,以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思路为指引,积极借鉴国内外软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制、机制和方法,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实用型、复合型、多层次和国际化的特点。

学院不断更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以保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型;不断加强专业课的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以提高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工程实践方面,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切实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产学结合,“3+1”培养模式

软件行业是个实战性很强的行业,学生只学习理论是远远达不到企业需求的。为让学生了解不同软件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开发手段,熟悉行业的最新动态,南昌大学软件学院与境内外各大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并由此探索出了“3+1”的新模式教学体系。即理论课程在前三年内完成,最后一年进入IT企业,提供数十个演练项目,让学生根据个性化进行选择,通过项目实训,同学不仅对实训项目的相关技术路线、开发步骤、实施结果等流程有了完整的理解,还得到了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企业员工意识等方面的收获。

东软实验班,是南昌大学软件学院与东软集团校企合作的范例。该培养方案中的“3+1”人才培养模式恰好与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基本吻合。“3+1”新模式教学体系已在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全面实施,软件工程和计算机软件现已先后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第二批本科试点专业,软件工程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硕士试点专业,涉及学生800余人。

截至目前,参与校企合作培养的企业总数达200余家,学院与微软公司、东软集团、甲骨文公司、中兴软件等五十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建立了项目演练、职业培训+就业等紧密的合作关系。目前累计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或博士近百人担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教学环境及实习、实训条件,学生不仅对实训项目的相关技术路线、开发步骤、实施结果等流程有了完整的理解,还得到了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企业员工意识等方面的收获,

* 基金项目:南昌大学校级教改立项课题

实现了“学校单一教育模式”向“校企工程教育模式”的转变。

二 国际化“2+2”、“4+1”等办学模式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从开展双语教学入手,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在本科生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英语口语强化课程、专业英语课程,大量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先后开设了英语实验班、日语实验班。先后聘请了17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外籍教师,这些外教除了担当语言教学外,还承担了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教学。通过英文授课,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外语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在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鲜明的外教交往过程中,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

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印度、台湾地区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模式,鼓励学生出国(境)留学或实训。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实现了“2+2”、“3+1”、“4+1”等模式的培养计划;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理工学院实现了“1+1”硕士研究生项目、与台湾元智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实现了为期1学期的交换生项目、与印度APTECH公司实现为期1个月的技术培训等。截至目前,已有384名学生参加了这些留学项目,82人攻读国外双学位或硕士学位。出国留学的学生中,60%以上的学生在国外继续深造。毕业回国的,也因有良好的留学背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司及高校获得就业机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 教学改革,实验实践课时占三分之二

自成立以来,学院始终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软件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强调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已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人才培养的工程化特色也已覆盖到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等本、专科专业。近期,学院花大力气修订了《2012本科培养方案》,聘请了知名高校、企业的学者和专家对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大幅度增加实验和实践课程,实验和实践课程达到1592学时,占全部学时比例高达67%。

学院在教学实践中,遵循“面向企业、知识整合、能力集成、学以致用”的理念,将综合集成思想引入到软件工程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了“套件教学”。它针对企业对软件人才的实际需求将若干相互关联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其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工程实践的训练,尤其强调用综合性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学院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实践,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软件工程套件教学实践》荣获“2007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套件教学的基础上,学院还扩展与延伸出了探索性、开放性教学。其中,互动性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教师预先设计问题,经过学生的自学和思考,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相互质疑、相互启发,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另一部分以教师为主导,讲授学生自由选择教材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企业所需当前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知识。

课后互动式教学以Internet为平台、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向学生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教学辅导服务。同时布置课后作业,以运动式的训练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软件工程探索性、开放性教学实践》荣获“2010年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 培养创新能力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课余科技创新活动。学院为引进科研项目的博士、教授组建项目工作室,配置相应的工作环境,招募有兴趣、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入项目组,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参与研发项目,获得真实的项目经验,这也为校内教师创建了实践的平台,使老师能站在行业前沿,把握行业动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以工程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阳普网”项目、“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载终端系统”项目、“网络抓包系统”项目等,这些内容涵盖行业应用软件、手机应用软件、通讯、信息安全领域等,每年都有近百名学生参与。具有项目经历的同学在就业的时候特别抢手,如在深圳华为、中兴通讯、东软集团、法国凯捷咨询上海总公司、腾讯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有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数百名,不少人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五 结束语

随着软件工程业的发展,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始终以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学生培养的新模式。经过九年多的办学实践,南昌大学软件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4000多名优秀的软件人才,如IBM、微软、中兴通讯、用友、Infosys等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IT企业都有我院学生的足迹。今后软件学院的发展将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突破:(1)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对外实训,扩大学院影响力和辐射力;(2)充分利用软件在各个学科领域和行业的渗透力,与本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把软件工程扩展到现代服务业的各个应用方向,扩大人才培养的覆盖面;(3)充分利用研究生的资源,加深与企业的合作,从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到研发基地,再到产业基地,把软件学院的建设放在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中不断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卢晓勇、揭敏、刘晓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性软件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卢苇、李红梅、张红延.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3]范剑波、于华、刘良旭等.卓越软件工程师3C立体培养体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6)

[4]朱莉、李纯莲.面向企业需求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1(10)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选修课 设置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23-02

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是基于高职院校办学方针,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面向全校学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活动。选修课是必修课的科学拓展和重要补充。开设选修课,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破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进一步的保证。

一、高职院校选修课设置的原则

1.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坚持科学定位,明晰培养规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在高职选修课的开设中应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学校应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企业座谈等方式,加强对所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知识、素质欠缺的了解,不断修改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

2.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选修课的设置不能过分强调选修课作为专业方向的延伸与专业课的补充,而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来开设选修课。在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积极性、对未来的定位和本科院校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再者由于高职院校的三年学制和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要求,使得学生在校接受系统、正规授课的时间更是明显地少于本科学生。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越来“唯我”、知识面越来越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越来越差,这些对于学生以后投身于激烈的社会竞争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生在校时间里,充分利用学生时间、充分调动教师潜能,开设一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工作中急需的文化素养、礼仪教育、经贸管理、实用综合技术等知识的培养等实用课程,是选修课的根本目的。

3.选修课开设要紧紧围绕突出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甚至有些院校还有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考虑到高职学生生源状况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职教育说到底就是对学生的技能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人的素质、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着可以区分的个性差异的;每个人所指向的自我实现又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因此,无视个性的均等、划一化的教育不能说是真正“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实践“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就得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造,同时积极拓展选修课程的范围,使每一个学生能从自己的个性出发,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选修课的管理

选修课的管理,不仅要实现学生可自主选课,而且无论是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还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要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

1.处理好资源与需求的关系。我国的高职院校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而发展的,大多院校规模迅猛扩大,新兴专业不断涌现。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师资数量不足、“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教学资源与教学需求缺口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选修课的开设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资源与需求的关系问题。学校应该从培养合格人才的大局出发,调动全院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有秩序、有目的地开设选修课,既不能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就不开选修课,也不能为了开设选修课而开设选修课。要避免选修课的层次太低,要避免出现选修课开设过程中的“课程不定、教材不定、课时不定、学分不定、教师不定”的“五不定”现象。不能把专业课的补充作为选修课来开设,不能使选修课与必修课内容重复交叉。要从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空间和个性发展机会出发,积极探索设立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的途径,鼓励全体专兼职教师加强企业实践,进行读书学习,积极编纂选修课讲义,积极研究选修课授课内容,积极摸索选修课授课新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可选、实际有用、健康向上、张扬个性的选修课。

2.处理好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关系。高职院校设置的课程不外乎两大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着重于培养学生为本专业服务的能力,选修课则是从更宽的领域培养学生为全社会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的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旨在让学生纵深性、研究性地学习,拓展专业视野,打造院校特色和学生专业特色。现在不少院校存在着重公共选修课、轻专业选修课的情况。把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没有错,但是如何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就业的“宽口径”,则是专业选修课所能解决的问题。

3.处理好专业特色与个人爱好的关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扬各自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把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特色名校结合起来。不仅必修课要凸显特色,而且选修课也必须围绕院校与专业特色。院校特色表现在各个专业特色上,通过鲜明的特色,强化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选修课在顾及到院校特色的同时,应顾及到学生个人特长和爱好。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性特长千差万别,因此选修课的设置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专业特色选修课涵盖本校各专业,鼓励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的同时涉猎其他专业,体现个人爱好的选修课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博通古今,围绕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生活兴趣,通过多维的教学情境创设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选修学习中通晓义理,在综合实践中增长才智,在合作探究中涵养心灵,在成果交流中体会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毕业生,身上既蕴含着院校特色,又张显着个人特长,必将为用人单位所青睐。

4.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学生数量巨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既使选修课的数量能满足学生选修的需求,同时又保证选修课的质量得到学生的好评,收到实际效果,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学校应根据规定的选修学分和学生的数量,把必修课、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资源提前考虑、统一调配,应在每学期放假前就进行选修课课程设置、教师选配、教材选择等项工作,而不是在新学期开始再进行这项工作,要想办法避免学生因选不上课而无法修满规定的选修学分的情况出现。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要把对选修课的管理和对必修课的管理放在同等位置,不能形成管理上的盲区和缺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所评价,而这种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对外声誉和今后的招生。系部和教学督导都要加强对教师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把选修课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范围,对教师的考量和评价要把能否开设选修课以及选修课教学的质量。为保证教学质量,每班容纳的学生人数应该有一个限制。为解决选修课开设门类和课程科目少的问题,可以探索几所学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处理好教学监控与课程考核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学校应该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拟定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选修课课程目录,编印教学大纲。同时在校内外公开征聘公选课教师,要求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应允许同一门课程由几位教师同时开课,以形成竞争,优胜劣汰。学校组织专家加强对公选课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公选课的授课质量。只有高质量的课程,才能吸引学生的选修兴趣。开课前,检查教师的一部分教案,开课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案。同时,组织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行检查、督导,随时监督公选课的授课质量。组织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并将评课、测评的情况汇编成册,放到校园网上,教师、学生均可以随时查阅到某教师的教学资料。应制定公共选修课评价办法,由于各学校普遍把选修课放在休息日或是正课以外的时间进行,这就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如教师及时到位、学生按时出勤、及时布置、收交、批改作业、最终考核方式等,要在选修课中开展评定优秀课程活动,课程评价不合格的教师要给以训诫,甚至停开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小海.加强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傅新民.综合性高职院校开设选修课的优势与意义.职业教育研究,2005(8)

3.张海龙.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4)

第12篇

众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都积极探索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如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应用各自的优势,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外语课堂教学。

1 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展现出的优越性

1.1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法简单,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方法单一,而学生是在一种被动的情况下来接受知识,教师不关注也不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将很多媒体信息如动画、图片、声音和文字整合成一个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时既能通过画面刺激学生,使学生充分展开听觉、视觉神经功能来强化知识,又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有趣自然。在绚烂声光的冲击下,学生能开启想象的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完全激发学生,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通过刺激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实验派心理学研究证实,在信息中仅有1%是来自味觉,1.5%和3.5%是来自触觉和嗅觉,听觉占11%,而视觉要占到8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视听获取信息超过94%。可见,学生若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功能来接受知识单比简单地听教师讲课效果要好很多。而说明知识记忆的持久性问题的实验结果说明:单纯依靠听觉能获取的信息在经过3个小时后要损失90%;只依靠视觉功能在获取知识信息后3个小时,依然可以存留72%,3天过后可能存留20%左右;若把听觉与视觉这两个功能结合起来共同获取知识信息,在历经3个小时后仍可保持85%,即使过3天后依然存留65%。事实证明,现代多媒体教学,综合动画、图片、声音和文字等,通过反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可以很好地调动记忆感官,大大加强记忆的能力。

1.3 利用网络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空间的束缚,借用网络、电脑、各种课件可以在任何地点、随时学习,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灵活掌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不同的水平,分别选择各自的内容自由学习。有的可以选择巩固课堂知识,有的可以拓宽学习的范围,有的可以加深难度。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

1.4 现代多媒体教学还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是适应现今科学社会的发展需要的,通过其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一方面给教学活动带来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使现代多媒体教学发挥优势,既保障知识的传授,又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多媒体与网络的结合是现代教学的一次飞跃,教师要驾驭好这个新的利器,必须有所创新。努力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新的教学理念,改良教学理论,打破常规,在课件制作方面要不断加强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网络的普及带来新的思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依靠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科学,依靠现代语言学、现代教育学和外语教学理论为中心,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放在学习策略、多种跨文化国际交流、英语应用技能和英语语言知识等内容上,让多媒体课件、文字和网络相互间充分配合,有效发挥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化。英语教学环境要体现互动性的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将来在社会工作中能正确利用英语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

2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言传身教被忽略

多媒体教学可以容纳大量的信息,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新颖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自然而然地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自己沦为课件放映员,学生成了课堂观众。这样的教学结果是不容乐观的。

2.2 一味地靠形式吸引,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有模拟教学情境的优势,利用其综合多种媒体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感官,但华而不实、过分花哨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

2.3 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现代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但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会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一点点丧失。教师应与学生间建立一种和谐的传授关系。

3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需要快速而不断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受到冲击。英语教师面临空前的挑战,需要快速而不断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适应多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认真研究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新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才能快速顺利地进行。

2)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遵循研究教材—研究课件—课堂实践—课后修改这一顺序来进行,处理好教材和课件的关系,以教材为本。无论多媒体教学技术多么先进,也脱离不了和教材的必然联系,因而它应该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不能本末倒置。另外,课件的制作要适合学生的具体特点。

3)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而不注意实际效果,应该让多媒体的运用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任何先进的技术都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行为。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把英语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避免只重视多媒体而忽略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避免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教师要适时进行板书,以加深学生记忆。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之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4 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教学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不可取的。融合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在英语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将是外语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需要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