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法基础知识

时间:2023-06-05 09:5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法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法基础知识

第1篇

同志1981年参加工作,1989年调入市统计局,8月任法制科科长至今。同志不论在哪个统计岗位,都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特别是在法制科工作期间,更是认真钻研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知识宣传,在统计执法上秉公执法,规范执法,敢于同统计违法行为作斗争,较好地履行了法制工作职责。连年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省统计系统“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和全省统计执法先进个人。

一、坚持学法

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使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努力做好各项统计法制工作,是坚持依法统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从事统计工作近三十年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统计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担任法制科长以来,她坚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当作规范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带头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先后通学了《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法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并利用全省行政执法人员换证培训考试的机会,积极参加培训班,对统计专业法律法规和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共用法律法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顺利取得了《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和《统计执法检查证》。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的法制骨干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增长和积累了丰富的法律知识,为做好统计法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普法

同志在认真学法的同时,还把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当作重要职责,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统计法律知识。负责起草制定了《市统计“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法制宣传工作要点等法制学习、宣传文件和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日各项活动,通过制作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展板和横幅,印制统计“五五”普法材料,召开法制座谈会,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统计法,掀起普法活动的。主动配合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工作,一年一度的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统计法基础知识》是必考课目之一,在我市每年组织的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班上,同志都要亲自备课授课,为学员讲授统计法基础知识,受到大家好评。目前,我市已累计有1644名统计人员参加了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并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敢于执法

统计执法是统计法制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维护党和国家利益、贯彻落实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维护统计法律尊严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论是统计报表的催领、催报,还是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查查询,以及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同志都能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每年开展的统计执法大检查中,同志都要负责制定检查方案,组织检查人员,办理检查许可证,并亲自参加执法检查。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坚持依法立案处理。至,市统计局直接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262起,其中本人直接参于查处的案件在50起以上。所办案件都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适用法律正确,未发生一起错案,也未发生一起统计行政复议案件和统计行政诉讼案件,并曾多次被评为全省统计系统优秀案卷,其中同志负责查办的卢氏县某学校瞒报统计资料案的案卷被评为全国统计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同志作为一名统计战线上的法制工作者,为推进依法统计工作,为维护统计法的尊严,为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勤奋努力,默默奉献,用近三十年的青春岁月,抒写了一名普通统计法制工作者的亮丽人生。

第2篇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内从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的现岗位专职、兼职统计人员。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是管理和核发《湖北省统计证》的主管机关。市、州、县(含县级市、区)统计部门按照统计报表的管理范围,负责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和验证工作。

第四条、统计人员必须按《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持《湖北省统计证》才能上岗执行统计任务。

第五条、凡新安排上岗或正在从事统计工作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已具备统计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化程度的,由所在单位向当地统计局申报领取《湖北省统计证》。即将上岗的统计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统计工作的其他人员中不具备专科以上统计专业毕业文化程度的,必须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合格领取《湖北省统计证》后,方能从事统计工作。

第六条、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采取业余自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形式。

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规定学习《统计法基础知识》和《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两门课程。涉及特殊专业的部门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培训,还须按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学习内容组织培训。

第七条、符合持证上岗要求的统计人员,必须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不得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第八条、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与统计人员的管理使用密切结合起来,形成配套制度。各单位和主管部门对未取得《湖北省统计证》者,不得任用其担任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报考统计专业技术职务,首先要检验是否具有《湖北省统计证》。否则,不予报名。

第九条、任何单位调离持证的统计人员,必须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先补后调,并办清交接手续。

第十条、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凡无证上岗者视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一条、《湖北省统计证》每两年验证一次。凡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除追究纪律处分外,应吊销《湖北省统计证》。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任用未取得《湖北省统计证》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按《湖北省统计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对单位给予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监察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3篇

(一)《统计法》的刚性不足在统计执法实践中,《统计法》面对不同违法主体,其操作性、刚度难以与其他行政法相比。例如《统计法》42、43条规定,对企业、组织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给予经济处罚,而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都没有明确具体的约束制裁措施,往往只能单位沟通、或向本级政府、监察部门提出工作建议,不同性质的单位主体同样的违法行为,却结果不同,显失公平,缺乏威慑力,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二)统计行政法规、规章严重滞后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行政规章重点针对法律重要条款进行细化、补充与完善,要求执法单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一一落实,以免在执法中出现纠纷。《统计法》2009年6月27日颁布,2010年1月1日施行,至今四年多的时间,统计行政法规、规章、条例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细化、补充、说明,从而加大了执法难度,严重影响执法质量。

(三)统计实体法与执法程序衔接不足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物权法》、《统计法》等。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行政处罚结果则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利和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但是在统计执法实践中,由于统计实体法本身不足及无执法程序(立案、调查、处理、结案、行政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流程的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区、甚至县市统计执法程序多少存在差异,执法程序的一丝一毫差异将影响执法结果,甚至无法保障执法成果。

(四)自身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1、自身发育不良近年来,虽然统计执法的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大多数县级统计部门内设了法制工作机构,由于经费、人员的困扰,很多县级统计部门内设法制工作机构,却成了有名无实或者是无名无实的摆设,加之统计任务日益繁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很难有精力开展统计执法工作,造成法制力量相对薄弱。2、法学素养参差不齐由于多数执法人员是兼职,对统计执法检查的相关知识严重匮乏,大部分统计执法人员只是尽力查出问题,而对笔录的规范性、证据的完整性、操作程序不甚了解,对《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微,往往造成执法走过场的局面。3、执法装备差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统计工作的一大难题,正常收支很难平衡,更何况去购置执法设备。无执法相应设备保障,往往造成证据收集难,执法程序流程难以顺利进行,严重阻碍了一系列执法活动。

(五)统计执法环境有待改善虽然我们先后进行了“五五”普法、“六五”普法及“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但是部分机关事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依法统计的意识还不强,不知道提供不真实的统计数据等违法行为会受《统计法》的处罚,被处罚时存在抵触情绪,并以含蓄的方式干扰统计执法,更有甚者直接给统计执法人员施压,严重阻碍正常的执法工作。

(六)执法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统计四大工程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统计调查方式也随之改变,统计执法面对的不再是一张张报表,一本本台账,而是虚拟的网络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往查看报表、台账及“全员执法”等统计执法方式,已经落后了。

二、统计执法的“解”

执法队伍是统计工作的护航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执法新思路、新模式,努力提高统计执法的社会效果。

(一)加大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技能统计执法是专业性、业务性强的行政执法工作,统计执法人员是统计执法工作的具体操作人,其法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执法的工作质量。因此,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提高队伍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执法技能就是十分迫切的任务了。

(二)完善统计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衔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规范统计执法行为的方式、过程、步骤、时限,以及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完善统计实体法与执法程序的衔接,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统计执法程序,提高统计行政效率。

(三)推进统计法制公示,加强执法监督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统计工作的法律依据、职责范围、制度方法、社会承诺、办事程序、标准和期限、举报电话等内容;加大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建立执法监督台,增加统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各项统计工作,坚持自觉依法办事,全面推进依法统计。

(四)大力宣传统计法规,营造统计执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统计普法规划和年度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大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着重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宣传。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通过编印发放宣传资料、街头宣传“送法到企业”“送法到家”等活动,使统计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人们统计法制意识,营造良好的统计执法氛围。

(五)建立专业性执法队伍统计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执法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应用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一定的执法技能,还要熟悉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然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样样精通。因此,要建立专业性执法队伍,专门负责统计执法工作,或者建立综合执法力量,以专职执法人员为主(负责法律适用、法定程序流程等),专业人员、网络办及会计人员配合的方式(负责调查取证等)进行执法,改变以往的全员执法方式。

第4篇

关键词:统计执法;违法行为;执法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统计执法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各级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更高,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统计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国家统计局锐意改革创新,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奋力推进三个提高,积极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等等。贯彻落实好国家统计局决策部署,提高执行力是关键,使统计执法检查真正在规范统计工作行为、维护数据质量、净化统计工作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治理“统计违法”是一个永久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由于受体制、机制、法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因为统计工作本身的职能与性质的局限,使得“统计违法”的顽症还未能杜绝,要根治“统计违法”、保证“不出假数”、实现“真实可靠”可谓任重道远。下面结合基层执法工作现状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基层执法工作现状

(一)基层统计执法队伍相对较弱

一是执法人员的配置与其应承担的任务不匹配。统计是个清贫且辛苦的部门,一直受编制、经费等问题困扰,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多数基层统计部门内设了执法工作机构,但是基层统计部门编制少,没有几个是专职负责具体统计执法工作,执法人员的配置与其应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多数由统计专业业务人员兼职,主要精力多忙于统计业务,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时间承担其他业务工作。二是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相对欠缺。统计执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按法律程序执法。

(二)统计法律体系还未修改完善,影响执法力度

在相关统计法规、规章修改、完善前,新统计法成了开展统计执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唯一法律依据。但新统计法作为一部统计法律,它所规范的内容具有总纲性、原则性、指导性,却缺少细化、量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统计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对统计违法性质、情节认定和处罚裁量难以把握,往往查处力度偏轻,处罚额度偏低,不敢贸然按新统计法条款规定进行执罚。

(三)执法工作任务化,执法工作被动

有些基层统计部门的业务处室将统计执法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如果没有统计执法办案指标,就不会想到统计执法,执法意识不强。其实,从年初开年报会议,布置报表任务,催报统计资料,审核汇总数据,规定保密义务等,这一系列的统计业务工作,无不需要统计执法的监督和保障。但这些前期的执法工作,往往被业务处(科)室忽略,对业务处(科)室来讲,总希望把统计业务工作放在第一位,在第一时间把报表数据收集完整、审核完毕,及时上报统计数据,完成统计报表任务。只有当报表收不齐,电话催报失灵,或报表审核发现数据差错严重的时候,才会想起统计执法。但真要统计执法了,却发现在布置报表时没有对具体统计指标作过明确解释,没有告知调查对象不履行统计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没有在年报会议时实行签到制度,等等。正是由于统计部门自身在统计工作前期存在纰漏,造成统计执法与统计业务脱节、不同步的状况,统计执法工作因此搁浅、陷入被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受政策导向影响,统计执法过于保守。

统计数据越来越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这对于统计工作来讲,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当这些数据成为与领导前途命运相关的政绩数据时,这种关心就有可能走了样、变了味。当统计数据与领导的荣辱升迁挂钩时,当领导不是关心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关心其实用性时,当领导对统计数据的直接或间接干预被美化为“为了部门和地区的利益”时,统计违法就应运而生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层层加水、水到渠成”等流行语十分形象地反映了统计造假的一大根源。

二、统计违法行为产生的根源及原因

(一)为达到某种目的和利益,蓄意弄虚作假

一是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做起数字游戏,工作不从实际出发,靠拍脑袋定方案、下指标,当年终无法达到年初定下的目标时,主观增减数字,使要完成的任务按期并超额“完成”,要控制的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并明显“下降”,枯燥的数字粉饰出领导的英明、经济的繁荣、治安的稳定。二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外资引入等方面享受优惠和方便,鼓励和扶植那些规模大、产值高、发展好的企业单位,以带动和发展当地经济,一些企业为享受到这些利益,在数字上包装自己。有些单位和企业为了评定更高的资级,获得市级、省级先进单位称号,对要考评的指标数字进行“修改”,骗取荣誉。

(二)统计法制观念淡薄,对统计工作不配合

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经营者的意识中,认为自己能向国家纳税,不超范围经营,就是一个“守法”的经营者。当统计部门向他们调查取数时,他们根本不知道《统计法》与自己有何相干,更不知道有依法提供统计数据的义务。想不想尽统计义务,尽多少,如何尽,全凭单位领导意愿。我们对一些不办理统计单位登记手续的单位进行调查,多数单位认为已经在工商部门登记了,法人代码领了,就没必要再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

(三)统计业务不精,工作粗心出差错

一是统计人员忽视业务学习,不懂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统计人员必须及时进行统计知识的更新,每年统计部门都召开各专业年报工作会议,对本年度的统计业务和任务作出解释和布置,但总有一些单位对参加统计年报会议的通知置之不理,不参加相关的统计业务培训,很多企业统计人员即使来参加年报会议,培训时在玩手机,也没有专心听课,导致对统计指标不理解,不能准确报送报表。有一些统计人员在接受统计检查时,自己也解释不出报表中的数据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如何得出准确的数据,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二是统计人员轮换频繁,工作衔接脱节。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些企业工资福利较差,与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相比人员工资水平偏低,另外吃、住、工作环境等等因素,造成企业统计人员流动频繁。有些企业的统计人员每年都要换人,刚刚熟悉了本职工作,就离开企业,使单位的统计工作缺乏稳定性。如果统计工作交接不清,新上岗统计人员统计业务不熟,对相关指标的填报口径和时间不清楚,那么填报数据错误、不按时上报统计报表的情况必然会发生。三是统计手段落后,疏忽大意出错。许多统计人员年报会议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讲,对一些指标填报的方法和填报的范围也很清楚。但是在汇总上报数据时,由于采用手工操作计算,没有建立基础台账,一些统计指标数据要从财务帐里好几项数据汇总加工,导致汇总上报的数据出现差错。也有些数据原本是准确的,却在填写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填错,造成数据错误。

三、改善基层统计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全程监督,明确统计执法的理念

我们应理清统计执法的目的,首先要明确统计执法不是仅仅为了查几起统计违法案件,统计执法不是某一级机构、某一位领导的指令,也不是上级对下级考核的一个指标,它是维护统计法尊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优化统计工作环境的一种手段。其次应明确统计执法不仅仅是一种补救措施,也不是在统计工作受阻时才使用的武器,统计执法应贯穿于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组织统计调查、布置统计报表、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审核统计数据、日常统计稽查等一系列的统计工作中,都需要统计执法予以保障,它更是一种制止或减少统计违法行为的预防措施,统计执法与统计业务应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统计执法要将工作“关口前移”,从统计全过程监管入手,对统计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统计基础建设、统计台账、原始资料、统计调查质量等各个节点进行执法监督。

(二)加强立法研究,完善统计法律体系

统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是统计法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统计法治”强调重要的统计事项要由法来决定,更强调我们所执行的法本身应该是制定良好的法律。随着依法行政的深入推进,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统计立法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通过动态的、不断丰富的统计工作实践,总结、分析、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研究那些具有共性的普遍问题,在完善法律制度上进行弥补和规范。通过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立法,建立起一个从统计法律到统计规章的统计法金字塔结构,从而编织起一个严密的统计法网,能够有效地规范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使各项统计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统计权力法定、义务列举、责任明确、奖惩有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统计执法力量

“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项法律的实施都离不开奉法者的身体力行,统计法因其特有的专业性,注定统计队伍本身就是一支执法队伍,“奉法者强则国强”,一支优秀的执法队伍是开展统计执法、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必备条件。统计工作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执法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应用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具备一定的执法技能,还要熟悉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然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人样样精通。因此,要建立专业性执法队伍,专门负责统计执法工作,或者建立综合执法力量,以专职执法人员为主(负责法律适用、法定程序流程等),专业人员、网络办及会计人员配合的方式(负责调查取证等)进行执法,改变以往的全员执法方式。同时上级统计部门和县级以上的法制部门要积极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要加强基层统计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财务、统计和经济等专业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需要。其次是认真学习专业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和指标计算方法等,及时更新专业统计知识,加强与局内专业人员沟通交流,多向他们请教,准确理解各项指标涵义,努力提高案件查处能力和技巧。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统计执法声势

统计执法工作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由于以往对执法工作的宣传只限于将其作为统计普法宣传的组成部分,注重强调统计违法行为发生以后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因此,许多统计管理相对人了解执法工作往往是通过统计违法案例,宣传的形式和手段显得比较单一,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大。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基层统计单位应该积极主动的确定拓宽统计执法宣传渠道,以正面宣传执法工作为突破口,将大力宣传统计执法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确定了宣传工作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多侧面、多视角、全方位整体宣传的方法,尽可能地全面反映我市的统计执法工作。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是最好的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只有严肃查处一批统计违法行为,才能对那些统计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起到“杀鸡给猴看”的震慑作用,进而扭转统计违法屡禁不止且有蔓延之势的局面,同时也要适当曝光一些违反统计法而受到处罚的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加强对重点统计违法案件的执法宣传,以示警示,提高人们统计法制意识,形成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

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统计人员从业行为,根据《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局令第10号)和《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培训考试认定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统办文[2012]13号)精神,凡在我县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单位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2012年全县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对象

本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单位中从事统计工作但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已取得统计员以上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可免于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申请,凭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直接从事统计工作。

二、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法基础知识。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为9月18日。考试的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三、报名时间及有关事项

1、报名时间: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截止时间为8月10日。

2、报名地点: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单位统计人员的报名工作,县直各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等单位中的统计人员持相关资料直接到县统计局办公室报名。

3、报名需带资料:⑴本人身份证(交验)及复印件2份;⑵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彩色照片1张;⑶《统计从业资格登记及审批表》一式2份,表内信息应准确无误,特别是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不得有错。

第6篇

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是最基层的一级综合性统计单位,也是县级统计工作的基础和统计数据的源头。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__市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工作水平、统计数据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统计人员兼职过多、统计站无编制、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偏低、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等问题。找准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提高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水平势在必行。个人认为加强和改进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必须突出“五抓”。

一、要抓好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理念的转变

要从转变统计工作理念入手,将综合统计、全面统计和服务统计的新理念贯穿于乡镇办事处统计各项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之中。乡镇办事处统计人员必须认识到做好统计工作是职责所在、任务所系、形势所需,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项统计向综合统计转变。要归口管理行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数据,显现出大统计的工作观念。二是从统计报表向统计服务转变。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在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从“有错是过”向“无为问责”转变。增强乡镇办事处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能,做到以作为求地位,有地位更有作为。

二、要抓实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认识的提升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从根本上解决其编制问题。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从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给统计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环境,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其行政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统计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制定相关文件,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全面加强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通过这些举措,形成“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的共识,奠定基层统计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要抓牢乡镇办事处统计基础建设的规范

要明确乡镇办事处统计站建设的标准,明确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统计业务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乡镇办事处必须成立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组织协调,并保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社区和村委会及规模以下企业要落实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乡镇办事处统计人员的工作调动,必须征得市统计局的同意。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环境。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促使其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熟炼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手段,注重更新统计人员的知识,改善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选拔吸纳一批德才兼备、热爱统计、具有发展潜质的人才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在实践中重点培养成业务骨干,以此扭转统计人才青黄不接的被动局面。

四、要抓严乡镇办事处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

乡镇办事处统计人员业务上虽然接受市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属乡镇办事处管理,其工作必然受制于乡镇办事处领导,统计数据也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人为的干扰。加之少数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不扎实,作风飘浮,缺乏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对所收集的数据不认真加以评估核实,自然无法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乡镇办事处统计站必须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审核、评估、上报、使用等环节上下功夫,力求做到“数出有源、数出有据”,把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作为工作原则,自始至终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以此增强数据的抗干扰能力和统计的权威性。要强化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特别是最近颁布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及新《统计法》,把统计人员是否到位、统计业务是否规范、统计资料是否完整、统计制度是否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是否确保作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列入统计巡查的重要内容。要将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完善考核评比办法,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建议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对其进行调整。

五、要抓精乡镇办事处统计服务职能的拓展

目前,乡镇办事处统计人员的工作基局限于简单的本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要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打造统计服务精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紧扣辖区发展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趋势,科学预测,在深入调研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第7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内容陈旧,多年不变,其特点可概括为“理论抽象、内容繁多,案例分析少、缺乏应用价值”。使用这种教材,一是不便于学生自学,二是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因此,编写以案本文由收集整理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统计学实务教材,迫在眉睫。

2、学生数理基础知识薄弱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大部分是文科学生,数理知识普遍薄弱。由于统计学教材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中的抽象理论和繁琐的计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往往不能正确运用所学统计理论知识处理相关专业问题。这就要求统计学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运用教学技巧解决此类问题。

3、 教学方法单调、手段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大都不能适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利用工具软件开发学科课件和教育软件等能力较差,多是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讲解,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讲授统计学课程时,应把握好如下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为主,实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之目的。通过讨论、对话、答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起码应该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即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在讲授有关统计理论知识时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相关的统计活动,在学期结束前可让学生做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

2、将统计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统计是对经济社会现象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活动的过程。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各级领导分析判断形势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得出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管理,乃至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正确的依据。否则就会对各级领导的决策和管理产生误导,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每个统计工作者都必须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统计法》办事,充分发挥统计的服务、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

3、掌握教材内容的基本体系

从内容上看,统计学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描述、判断和分析。本课程的内容大体包括四大部分。(1)描述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重点讲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常用测度方法。(2)推断统计。包括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与抽样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重点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3)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统计决策等。(4)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统计指标。上述教学内容均可由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其与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灵活地进行取舍及简繁、轻重等选择。

4、运用联系比较方式教学

统计学教材中公式繁多,且一般不能相互推导,同时统计学中一些指标数值的计算,必须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计算公式都有特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这对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而对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的理解,除了需要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知识。

归分析统计学中的基本计算题包括: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统计指数、一元线性回和一元线性统计预测。对于上述基本计算题,如果整理成对,采用比较的方法按对讲解,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试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离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的相差较远,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符。因此,我们应对统计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对统计课程考试改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统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可以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课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所以统计课程考核可以凭学生所作的统计调查问卷质量、各项实验结果、报告的质量情况、平时课堂参与得分和讨论得分等来评价。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8篇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一直以来,县水务局都非常重视水利统计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来抓,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加强领导。由主管局长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各乡镇召开水利统计年报工作会,亲自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并且结合实际,及时解决在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组织乡镇水利部门定期开展统计工作数据质量自查,形成一套长效制度来执行,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可靠。二是加强协作。建立了以局领导为负责人、业务处室为责任部门、统计人员具体操作的统一管理、归口负责的管理体制,做好业务股室以及各乡镇水利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局办公室设立综合统计管理岗位,确定1名统计人员负责综合统计工作,负责农村饮水、高效节水、水土保持、河道水库防洪工程及财务的股室均确定一名统计人员负责该股室的统计工作,形成了水利统计工作自上而下的工作体系,确保统计数据来源及时准确。三是落实经费。由于我局统计工作人员少,没有专门预拨经费,为此,我局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每年都安排一定的统计经费,基本满足了统计工作正常经费的开支,办公条件逐步提高。特别是近2年来,水利统计工作硬件设备显著改善,统计人员基本做到人手一台电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强化学习培训

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的基础,为此,我们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一是保持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是连续性和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统计队伍的稳定对加强水利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不断加强水利统计工作者的专职性和稳定性,确定专职人员,定岗定位,一方面通过传统的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以岗带学提高新手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对统计工作者进行锻炼培养,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加强统计人员培训,重在基础。综合采取召开水利统计年报会、统计培训会等各类方式,广泛采取岗位培训、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以考促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各乡镇基层水利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水利统计知识、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统计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当年新上岗人员进行个别指导,通过电话联系、下乡指导等方式详细解释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举办的各类统计培训班。通过对统计人员培训学习,提高了基层水利统计人员的统计专业水平和依法统计能力,确保了我县水利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格执行水利统计制度

一是认真执行统计报表制度。针对每一项统计报表制度确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按照时间要求、数据要求进行填报,做到不重、不漏、不虚、不瞒;严格按照报表目录、表式和填报说明完成统计表,并适时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二是对主要水利统计指标严格把关。对涉及基础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如水土流失面积、投资数额、工程量等)严格把关,要求统计人员深入基层调查,掌握原始数据,做到数据来源渠道清晰,对个别特殊数据要附相关说明材料。严格按照程序对数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予以纠正,对误报数据的当事人严厉批评,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说明。

四、加强基础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水利统计基础工作,在每年举行水利统计年报会,培训基层水利统计人员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整理原始资料,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等形式,对劳动工资情况所作的第一手数字或文字记载,是未经过任何加工整理的初级资料,它直观真实的反映情况。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做到数出有源,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五、规范统计方法,确保统计质量

在加强统计方法上,我局不断开拓创新,尽量摒弃简单汇总上报为综合分析预测,充分发挥统计调查职能,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统计调查方法,注重从统计资料的长期积累中,总结归纳出富有指导性的有价值的信息,力争把统计数据搞准、搞全、搞实。对基层乡镇报送的统计报表,进行严格审查,做到一“审”、二“比”、三“平衡”。“审”就是对所报报表进行审核,看到底有无差错,如出现差错,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比”就是和往年同期报表进行比较,看报表的数据是否差距过大、不切实际,要多次核对,相互沟通,弄清原因。“平衡”就是看当前数据与相关报表和表与表之间关系是否吻合。通过“审”、“比”、“平衡”后,有效把握了统计报表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统计报表的利用价值和科学性。

六、存在的问题

第9篇

关键词:统计;信息;广播影视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媒体互相渗透、竞争,给广播影视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各级广电部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广播影视发展实际的广播影视发展新模式。而统计工作在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管理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目前广电部门统计信息工作的现状却不尽如意,存在“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低,分析能力差,重视不够”等多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低

纵观各级广电部门的统计队伍,其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上抽调而来或是兼职,他们对统计专业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因而对大量基础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力较弱,报表上报数据质量差,错误时有发生。

二、统计工作手段相对落后

统计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广大基层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工作做好了,数据准确了,报送及时了,统计工作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目前广大县级部门统计工作基础薄弱,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广电部门还没有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不适应统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有的县级广电部门虽然已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但由于有些统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差,一些统计的常规工作如制表、绘图只能用手工完成,而无法在计算机上操作,更不用说是运用先进的分析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了,导致统计工作停留在初级加工的水平。

三、统计信息反馈速度慢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各级广电部门信息反馈速度慢,统计人员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汇总数据,而不能及时地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大量的资料未被开发利用,不能给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单位和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他们都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硬件设施建设上,而把统计信息工作放在了可有可无的点缀位置。具体表现在:(1)统计人员不稳定,甚至缺位,即使是兼职的统计人员也经常变动,调动是不交接,工作衔接不上,无法完成工作任务。(2)数据质量不高,报表虽然有部门、单位领导签字,但数据层层未经过审核,错误时有发生。(3)报表报送不及时,迟报、错报、漏报现象还经常发生。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而统计信息是信息的主体,因而可以这样说经济越发展,市场化程度越高,统计工作就越加重要。通过大量原始资料的对比分析,从中可以找出许多重要信息,这对增强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从现在做起,抓好统计信息工作,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各级广电部门要加大各类统计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广播影视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组织机构上、人员配备上和各项经费等方面保障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规范开展统计工作,加大基础数据审核力度,建立初审、复审制度,切实从源头上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提高数据质量。每一位统计人员都应该树立“数据把关第一责任人”思想,真正把好数据质量第一关。在统计工作遇到人员变动等情况,各级广电部门要主动适应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变化的要求,做好统计工作的衔接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统计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和完善统计信息网络,发挥统计信息功能

广播影视统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要实现所有统计调查单位的网上直报,建立具有智能化的纠错功能因特网直报信息统计系统,以减少统计报表报送层级和环节,提高统计报表报送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各级广电部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统计网络系统,用现代化的手段对统计基础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加工、汇总,进而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同时也可以通过统计信息网络对外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提供解决办法与措施,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功能。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当前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事业产业繁荣发展,与此同时新知识、新业务推动着广播影视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工作要真实反映广播影视发展新动向、新趋势,就必须了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给广播影视带来的新变化,掌握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统计人员必须适应广播影视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加强学习。各级广电部门要定期举办统计培训,使统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能了解广播影视工作的基本常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使用。

总之,只有努力提高统计服务质量,为广播影视改革和事业、产业发展,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加快捷、准确、全面好的统计信息服务,才能适应广播影视改革的需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10篇

1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 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 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 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 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 80% 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 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 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2.6 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 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 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 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 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 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发挥统计职能的根本,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经济 36 条意见”、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 按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 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 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扰的能力, 防止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面明镜,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第11篇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其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准确、及时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实施宏观管理、加强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准确性和制定各项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作为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量方面的统计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统计资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通过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级统计行政机构布置的统计任务,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基础统计数据。

1.2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众所周知,统计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企业统计是从数量方面研究企业总体情况的,它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并且每年的绝对总量还在不断地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抵抑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其寿命一般都比较短。因此,为了建设长青型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决策。而统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能为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为本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加强,推动生产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境况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境况目前比较尴尬,主要表现在:

2.1准确性要求与虚假性数据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应有之义。但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为了应付统计行政部门的数据上报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一些中小企业受功利主义影响,利用企业统计部门职能和政府统计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把统计数据作为经济“发展”、领导“政绩”的工具和武器,从而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2.2国际化趋势与封闭式操作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其经营管理的决策与活动必须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下。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其指标体系也必须含有国际化比较的因素。然而,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反应迟钝,其统计指标还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指标体系,没有参照国际上成熟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口径,指标单一,封闭操作。可想而知,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可比性比较差,参考价值也就比较小了。

2.3专业性岗位与兼职化人员

企业统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统计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其统计工作的投入几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对统计工作投入不足,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高达80%的中小企业都没有设专职统计人员,而是以会计人员代替或兼职。就算是专职的统计人员,也有大部分人的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

2.4信息化环境与手工式作业

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向前发展的主导力量。从适应社会潮流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理应运用先进的统计科学和信息技术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进一步做到统计信息准确、快捷、丰富和共享,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轻视,因此,这些企业的统计工作没有既没有专用统计管理系统,也没有统计专用计算机,还是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算盘或计算器”进行手工操作,统计质量与效率令人担忧。

2.5统管性规则与非限性工作

我国的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必须“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搜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特别是对于那些“三资”与私营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约束力下降。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政府填报相关报表后,其它方面的问题便可不受政府统计机构的限制,其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结果都有可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2.6重要性资源与虚无性角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已成为共识。但对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统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轻视的现象,统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统计部门或人员岗位在企业改制和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常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时有发生,人员素质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着在编不在位、在位不在编的现象。

3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尴尬状况,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中小企业的一项紧急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已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这对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完善无疑是一次契机。从微观的角度看,众多中小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制定系统措施、方法来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统计工作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完善其统计工作的措施。

3.1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重视是任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设法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让他们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已为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企业统计工作要与中小企业经济高速发展相适应,为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满足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的需要。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者必须转变观念,认清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才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统计工作队伍,构建适应本企业的统计人才系统。另外,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统计宣传,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也有利于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稳定统计工作的人员队伍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个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很难把统计工作做好。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通过统计数据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没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统计工作队伍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问题,暂时不能单设统计机构,也应配备精干而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的统计人员担任企业的统计工作,即使附设在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必须明确授予独立行使职责的权力。中小企业统计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既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自己实际发展的需要,确定统计人才引进的类型、层次及数量;又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投资,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机制,对他们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3加快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如今中小企业竞争的环境已大为变样,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要面对国外企业的强势冲击,企业统计的范围扩大、任务加重,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企业本身要有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识,应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统计知识讲座和培训班,聘请统计专家或有实际经验的统计工作者进行现场教学,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文字综合知识及现代化办公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业务基础。二是企业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尤其是加强统计业务、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4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水平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不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将是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统计部门必须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靠决策,决策的正确要以信息为先导。中小企业统计人员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对事业的责任心,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主动出击,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学决策,搜集相关企业、相关行业所需的其他资料,经常研究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和新对策,坚定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做好统计工作和咨询服务工作。利用这些内容丰富、实用有效的统计资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综合分析,并能写出一定水平的分析报告,使中小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耳目和参谋,为加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5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发挥统计职能的根本,是衡量统计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经济36条意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等规章制度,按照《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扰的能力,防止弄虚作假、虚报、瞒报,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面明镜,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性。

第12篇

关键词:篮球 选修课 调查与分析

引言

篮球在中职学校是深受学生青睐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优良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体育选修课的普及推广,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已将篮球运动纳入体育选修课教学中。通过对篮球选修课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各种因素限制了选修课正常进行,直接影响到选修课的学习效果,从而达不到开课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中卫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篮球选修课学生120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校开展篮球选修课的期刊、专著、会议等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2.2问卷调查法:对中卫职业技术学校2013级篮球选修课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91.6%

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参加篮球选修课学生的基本状况

在参加之前,篮球基础很好的有18人,占16.4%;基础一般的有76人,占69.1%;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基本没有基础。说明学生在没参加篮球选修课之前,篮球技术比较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篮球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初学者的心态选课,因此学生应从篮球基础知识和基础动作学起。

2.每周课后参与篮球活动的次数的调查

课后每周参加1―3次篮球活动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60.9%;课后每周参加3次以上篮球活动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31.8%;说明学生篮球课余活动比较活跃,,但是也有个别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课余时间从来不进行篮球活动,主要原因是他们篮球基础比较差,没有自信参与篮球运动。

3.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学习动机的调查

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动机具有多元化特征,最主要的动机是掌握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强体质,分别占学生总人数的75%和73.7%,通过调查学校经常举办班级和校内外的友谊比赛,再加上学校对篮球健身的大力宣传使学生对开展篮球选修课的认识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有39.5%的学生受CBA、NBA等赛事的影响,这说明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转播使学生更深的接触和了解了篮球运动。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参加篮球选修课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看重了篮球的娱乐休闲健身的一面,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利用篮球运动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对篮球选修课教学内容的评价调查

21.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专业特点过强;22.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差;21.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娱乐性不够;23.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只有11.3%的学生认为篮球选修课教学内容丰富。从调查结果可以说明,学生在参加篮球选修课的时候,对篮球运动给人带来的娱乐和健康较为看重,而对竞技水平有多大提高相对不是很看重。传统的篮球选修课练习内容相对单调,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安排过多,篮球选修课变成了篮球运动竞技项目的训练课,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它需要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结合,需要个人熟练的技巧、灵活的思维,也需要整个集体积极的配合。因此,篮球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篮球运动的规律和技术。

5.学生对教学课时情况评价的调查

认为课时不足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6.4%,认为时够用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4.5%,认为课时足够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9.1%。中卫职业技术学校篮球课每周仅有2课时。篮球运动是由多项技术和多种复杂的战术组成,再加上一些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篮球运动,本身篮球技术水平较低,动作技术不规范。因此,在短短的几个课时的时间内,不可能使学生完成篮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再者,篮球运动是技术难度高且复杂的一项集体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分类较多,技术难度较大。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基本技术练习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使其学生对运动原理、方法等缺乏必要解析,从而学生对篮球技术的理解和领会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就出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脱节的情况。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篮球技术,还应该增加篮球选修课的课时。

6.学生获取篮球信息主要途径调查

有86.3%的学生是通过观看NBA CBA等篮球比赛获取篮球信息的,有67.2%和82.7%的学生是通过篮球课和互联网获取篮球信息的,有80.9%的学生是通过阅读有关篮球资料、报刊文章获取篮球信息的。可见,学生获取篮球信息的途径呈多元化。从调查结果中说明获取篮球信息是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的重要表现特征。

7.学生对篮球选修课教学形式的评价调查

参加篮球选修课的学生有36.4%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有25.5%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篮球教学中缺少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同时还有38.1%的学生认为篮球教学形式缺少教学比赛,他们认为教学比赛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由于受年龄、身体素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学时很多技术动作难于做到标准规范,学生对动作表象和动作要领不能清晰的完全掌握,因此,教师采用一定的多媒体录像教学时非常必要的。要想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加强比赛教学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篮球运动在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是一项受同学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

1.2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们进行篮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兴趣爱好,其次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可见学生对篮球课教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3中卫职业技术学校篮球课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娱乐性,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改革。

1.4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多媒体教学以及缺乏教学比赛形式,从而很难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技术动作。

1.5学生普遍认为篮球课教学课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们学习技术动作的需要。

2.建议

2.1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教材、教学任务、学生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而创造性的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