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9:54: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田水利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田水利;特点;战略地位;建设措施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业生产不仅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而且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农田水利的特点
1.1 地位和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2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
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由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2-3];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
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4]。
4结语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5参考文献
[1] 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34.
[2] 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65,267.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思考
今年我国华北平原出现少有的旱情,可以这样说,整个暑期根本就没下过什么雨。众所周知,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粮生产基地,农作物受旱是必然的。就拿玉米这个农作物来说吧,去年华北平原有好多地方玉米就没浇过一次,因为去年雨水多,玉米长势良好,一直到收割都不用人工浇地了。而今年就相差的多,大部分的玉米浇了二次,有的甚至浇了三次,还有点旱,这是对能用地下水浇灌的地区来说的。像靠近华北平原的山区的山地,因为不下雨,有的地方玉米就欠收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不得不思考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环境影响了气候,现在的极端天气现象增多了,不是冰冻自然灾害,就是大风暴雨,再不就是干旱少雨的情况多了起来,这对农业生产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丰收。在农业发展上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应对恶劣的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已经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了。现就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大家思考。
一、农田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在农业上的投入力度,出台了许多的惠民政策。从免征农业税,免收公粮到每年给种地农户发放政府补贴,还有购置农用机械设备(如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旋耕机等)的大户,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等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在农业上的投入加大了。但是我们知道其实水利建设才是农业发展上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到了急需改建的地步了,就拿现在农村的农田灌溉来说吧,整个的华北平原都用的是地下水灌溉,但是地下水的水位一直在下降,我知道许多的浇地用的机井已从原来的100米到300米,有的地方甚至在打600米的深井,地下水位的下降,地下水的短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建设已到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农业生产了。
在我国我们已经喊了好多年了,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势头比较快,小麦从原来的人工收割到半机械化收割,现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但是作为夏粮的的一大基础的玉米的收割仍处在半人工半机械化的地步,可喜的是今年玉米收割机也出现了,玉米收割机的出现替代了人工的收割。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但是还有一个重头农田水利建设,它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多少年了我们的农业还处在最原始的人工灌溉的状态,有的半山区是靠天吃饭的,天不下雨基本上就绝收了。而且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明显落后,一旦发生特大旱情势必导致农业收成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上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二、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时展
农村自从实行后,农业土地及其辅助器具都包干到户了,农村的基层组织基本上成了摆设,农村党支部,甚至乡镇政府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土地都到了农民手里,生产成了农民自己的事情,像农田灌溉这样的事都成了农户自己的事情了,理所应当的机井及泵、电机这样的用具都是农户自筹自买,而且农村原有的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率降低严重等现实问题。在使用时这些用具一旦发生故障、维修等问题也是农户自筹资金去进行修复。像现在地球环境污染严重,甚至有的地方闹起了水荒,水资源这样缺乏,在农业灌溉上应提倡节约用水,要利用新型的灌溉方式,但这些改造的费用较高,也没有人组织进行,致使现在在农业机械化上农田灌溉要比其他方面落后很多,仍处在最原始的人工浇地状态,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型灌区主要建筑工程中损坏率近40%,在边缘农村中及山区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
发展农业现代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都还只是一句口号,农田水利建设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农业现代化呢?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一些地方既使农民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有发展新型灌溉的想法,但由于资金的原因、投入后短期内效益不明显、有一定的风险等原因使一些的农民只是有这个想法,但从没有付诸实施。致使农田水利灌溉明显落后于农业生产的其他方面。既使有些地方新建了一些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技术落后、设计标准不符合要求,就是建成了也是豆腐渣工程,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可见,农田水利建设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像农田水利建设这样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而不是农业现代化的附属物。政府是该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在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中政府应起主导的作用,应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而是整个社会。
第一要做好长期的规划,针对不同的地区区别对待,在平原地区、山区和半山区及坝区建成相应的农田节水示范灌溉区,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让大部分农民感受到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好处,带动广大的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带动农民的热情,这是一个前提。
第二是资金的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它的资金投入很大,涉及到管网的铺设,管路的设计等许多方面的工作,这个工程可以先由政府出资建成示范园区,而后,可由政府出面引导,社会上出一部分资金,农民出一部分资金或是经营性的农民出资共同修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局面。
关键词:二元结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管理效果
1设计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
1.1设置系统搭建环境
为保证系统功能的良好运行,对系统开发环境各项条件进行设置。系统开发环境要求设置如表1所示。铺设相关网络设施,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不受网络信号的干扰.
1.2设计系统管理逻辑结构
在设置的系统环境下搭建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本文设计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基于XML语言,使用J2EE开发平台架构进行设计,这一架构使用B/S分层结构,这样的分层设计能保证各结构功能互相不受影响,在功能实现时更具有灵活性[2]。在数据管理方面使用SQLServer数据库,这一数据库软件能够满足数据大量存储和调用的需求,适合动态化数据管理需求。运用MVC五层框架理念对系统进行分层[3],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分为系统环境层、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界面展现层。整个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就是系统环境层,这一层主要包括系统建设的硬件设施,例如建设系统所需要的主机、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等。通过系统环境对数据资源层进行管理,即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存储和调用操作。在数据资源层和应用支撑层的基础上完成业务应用层的相关管理操作,其中应用支撑层主要为配合业务应用层的功能实现而提供一些辅助操作,例如模板管理、数据传输等。而业务应用层负责完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操作,并将管理成果显示在页面展示层,方便用户进行了解和使用。
1.3搭建管理系统数据库
根据设计的系统管理逻辑结构,搭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系统数据库架构大概包括四部分。其中运行信息数据库中存储数据信息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理工程的运行现状,二是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空间信息数据库负责存储农田水利建设空间分布的数据信息[4];行业管理信息数据库负责存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规划、投资等信息;项目管理信息数据库负责存储项目管理流程数据。
1.4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功能
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农田系统数据库架构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在业务应用层实现相关功能和管理效果,构建系统应用功能架构.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分为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两个基础模块。外部系统针对外部人员进行查询浏览使用,相关人员将水利建设基本信息在系统中,外部人员可以按需查找,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招标问题上,外部系统可以进行资料提供、接收等操作。内部系统主要负责对水利建设的业务管理工作,大体包括蓄水调节、节水灌溉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工作。通过业务应用层的相关操作,实现系统应用功能。在业务应用层实现相关功能处理之后,将处理结果显示在页面展示层,用户可直接通过页面读取数据信息,也可以直接通过页面指令进行相关操作[5]。整个系统通过数据监测设备收集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存储进数据库,由中央处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调取操作,根据不同需求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经过以上步骤,实现了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设计。
2实验论证分析
为证明本文设计的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设置仿真实验,通过仿真模型模拟农田水利建设的真实场景,对农田水利规划的作用进行测试。仿真实验选取两片条件相同的实验区域,控制实验变量,分别采用本文设计的农田建设管理系统和传统系统进行测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方法存在的优势和弊端。
2.1数据准备
在搭建好本文设计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后,分别使用该系统和传统系统对同一规模、同等经济状况、相同自然条件的两片农田进行规划管理,保证两片农田除水利建设外其他条件基本一致,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对比试验结果
为测试本文设计的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在规划农田水利方面的有效性,对两片实验农田区域分别进行两种系统下的水利建设管理,分别使用本文设计的城市规划模型和传统方法对实验区域进行城市规划,通过仿真技术模拟在降水量增加和降水量减少时的农田收获状况,将实验后的数据信息同未经过实验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将经过系统管理后的提升效果绘成折线图。相比传统方式,使用本文设计的二元结构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对农田水利进行规划,能够减小降水等水文变化对农田经济的损害程度,证明本文设计的水利建设管理系统在科学规划方面的有效性。无论在降水量增加还是减少的情况下,相比未经过管理规划的数据而言,使用本文设计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所起到的提升效果都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的数值。而且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加大,使用传统方法所能起到的提升效果逐渐变弱,说明当水文条件急剧变化时,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水利建设并不能良好运行,难以适应水文调节的需要。使用本文设计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的区域水文情况却得到了良好控制,随着降水量变化幅度的加大,设计的管理系统不仅仍然能继续发挥其功效,而且,所起到的提升效果反而有所增强。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抵抗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能够减少一些自然灾害的损失,增加农业收入。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1、农田水利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粮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处于一个稳定增产的高峰期,粮食供给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由于各种因素仍面临种粮效益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粮食需求逐渐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深等挑战。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做好粮食安全措施,农田水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都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要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2、农田水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能否脱贫致富,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如期实现。而加快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13多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因此只有实现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而农业的发展需要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撑,因此说农田水利关系社会稳定。4、农田水利是抵制自然灾害的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我国农田水利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农田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农田水利设施较好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强;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地方,抗灾能力就弱。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增强农村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一是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
1、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修复各类灌溉设施,确保灌溉用水;全面修复各类防洪设施,确保度汛安全。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实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2、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3、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4、加快推进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抓紧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积极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作。5、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6、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保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四、有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1、统筹水利体系规划,提高灌溉率。兴修水利工程,增辟水源,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各部门之间要互相沟通和配合,统一协调机制,整体统筹工程规划和布局,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提高节水技术和灌溉率,减少灌溉损失,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农田抗旱排涝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设施标准低、质量差等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政府应在资金支持下,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修建修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有能利用的水利工程应进行大型整修来恢复或提高原有的服务功能,缺少水利工程的则要重新按标准进行建设。建设中,采用最先进的水利建设技术,匹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合理开发水资源,加强工程建设,强化水文水利的科技支撑,进而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抗旱防涝等问题。3.加大水利投入,建立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增加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政策,拓展资金来源,增加投资规模。二是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例如调动农业发展银行对水利建设开展政策性贷款的积极性。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政府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直接、间接的模式进行合理的融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4、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建设。广泛调动受益群众的积极性,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推动农民参与水利建设。采取“一事一议”,以政府资金为主,调动农民积极性,自愿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工程前期到工程建设到工程后期管护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来。积极推进群众管理,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提高基层水利队伍管理水平,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的落实。5、加强科学的建设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是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前要详细的考察地理状况、气候变化、水文特征等,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从整体上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控制。施工前要进行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开始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监理制度,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合理进行工程分包,加强分包工程的管理,全局掌控工程的质量,避免造成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使工程良性运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水平和质量。6、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水利技术人员。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训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水利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队伍,更好的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7、建立完善工程后期管理制度。在整体控制工程标准和质量的基础上,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完善的工程后期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通过有关部门的组织引导,调动农民的力量,保证工程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运行,发挥工程最佳的服务功能,为水利建设管理和农业生产创造效益。8、着力搞好组织发动。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树立一批典型,营造全社会大干农田水利的良好氛围。9、着力抓好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部门作用,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作者:张强 单位:山东省莱西市北墅水库管理所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农田水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网点多、覆盖范围广、施工量大等特点,所以说农田水利工程是关系农民增收、农田增收的一项民生性工程。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为了解决农业灌溉以及村民和牲畜的饮水问题而建设的一系列的工程统称为农田水利工程,这其中主要包括灌排工程、节水抗旱以及小型水库、中小泵等,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主要是依靠农田水利,近几十年,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长,农业用地逐渐减少的大背景下,粮食问题成了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才能解决好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政府重视并加强了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持续、有效的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能够显著的减少因为自然灾害的因素对农业的破坏,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为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的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支撑。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变,而农田水利工程又是一个受地形因素影响很大的工程,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水利设施病险隐患复杂、农田蓄水工程比较少、工程调节水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农田灌溉设备滞后、效率低下、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地方还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这些有问题的农田水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国家免除了各项农业税费后,很大一部分农民,包括村集体的领导同志对我们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动力就减少了,国家有投资是就建设,没有投资就不建设,农民集资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普遍不高,村民们也不愿意自己单独去投资,粮食的生产只能“靠天收”,在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调查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的是在三四十年之前建成的,自从实行之后,不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就没人管了,自从取消农业税之后,原先建设的农田水利更加荒废。
在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或者集体经济薄弱资金缺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以组织到位,尤其是那些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涉及各方利益的农田水利,难以得到很好的实施。
当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问题也非常的突出,不少已经修建好的的农田水利设施长时间无专人管理,或者在管理时做的不到位,这是因为政府对农田水利投入的养护资金很少,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和领导,这也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不少农民不顾长远的利益,目光短视,对农田水利设施有意或者无意的进行破坏,部分农民将生活垃圾或者农田里的杂草、生产废物直接倾倒到河道、渠道和泵站中,这就容易造成堵塞渠道,污染水源,这个问题就与农民的个人素质和水利设施宣传保护有关了。
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的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工程量巨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不仅仅农业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部门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这项关乎民生的工程。
要做好农田水利的宣传工作,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工作,营造出关注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更好地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事业,各个行政村利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突出宣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要改变现有的农田水利管理模式,实施“谁建、谁管、谁所有”,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放开农田水利的经营管理权,逐步实现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改革,给参与农田水利管理的农民更大的管理权,调动起农民投身农田水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热情。
政府应该在农田水利发展和保护中起到主体作用,农田水利从本质上讲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具有公益性、社会性。提高地方政府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领导和引导作用,把农田水利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参考内容,对那些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变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制定出完善的,结合当地实际的农田水利规划,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对未来农田水利的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规划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体现出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规划时也要考虑到农田水利的未来效益,要充分的做好农田水利的规划,使得在将来的使用和运营中能够得到最大的效益。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加强经营管理,充分的挖掘出农田水利工程的潜在价值,切实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结语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管理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管理制度、人员破坏等,还谈到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社会和政府应该有的作为,政府部门加强农田水利的宣传力度、建立现实可行的制度法规、提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等,在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一定会发挥出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惠民.长乐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219-220,222.
关键词:商丘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水资源与粮食、石油并列为战略资源。有的还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将水短缺列为危及世界粮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的严重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商丘市各县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对策。
1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义
商丘地区是典型的平原农区。商丘位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交界处,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随着近几年来暖冬的出现,冬季降水量偏少,夏季雨水量也有所变化,因此,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来重新认识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路子。
2 商丘市农村水利建设现状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它涉及到闸、站、堤、河流、沟渠及水利配套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镇村居民生活创造条件的基础设施。
2.1 农村基本水利建设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的小区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
2.2 应对极端降雨的能力不强
特别是最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出现,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个别沟河存在断头现象。在地里面沟河比较畅通,特别是乡村间的一些小沟河,一旦进入村头,基本不通,给排涝带来了隐患。
2.3 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
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按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浇灌动力应急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大旱年份,地下水资源匮乏。
2.4 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居民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特别是近些年来,雾霾天气的出现,农业施用的化肥、农药、农膜以及畜禽排泄物对浅地表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5 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
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做好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的对策
为做好农村基本水利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村民安居乐业做出贡献。
3.1 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部门分工,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奖惩机制,确保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监督检查落实到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资金整合,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继续完善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财政贴息、金融支持等各项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冬春农田水利建设。
3.3 积极搞好组织发动
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具体举措,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经验,树立一批典型,营造全社会大干农田水利的良好氛围。
3.4 着力抓好监督检查
要将农田水利建设与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稽查等部门作用,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
3.5 着力加强技术指导
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当好地方党委政府参谋,科学制定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细化实化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组织动员广大水利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水利一线,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加强乡村间小河沟入村处断头的贯通,确保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3.6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对策;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措施;农田水利
1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拉高,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大幅度建设。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农村的发展需要,而且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洪水和干旱一直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两大难题。我国许多地区还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这就加重了干旱缺水的严重性,再加之人们对河道防御洪水的功能缺乏必要的意识,河道占用淤积现象严重,面临洪水的时候河道的防御功能无法体现,使原本脆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更是雪上加霜。自然因素确实是我国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水田水利设施面临的问题。第二,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效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端气候频繁发生,进一步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降雨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防洪抗旱始终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两大艰巨任务。同时,我国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量不足,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必须依托水利设施扩大人工灌溉面积。第四,我国绝大部分水田水利的灌溉还停留在水平上,这不仅达不到有效的灌溉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水资源的浪费。在我国农村要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在农村建立起节水灌溉的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节水灌溉的技术水平,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为现在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是农业大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要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现在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结构的适当调整。要想保证农业的产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就要有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水利设备还很滞后,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出更为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水利设施,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
3、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作者多年的经验,下面简要分析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第二,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第三,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四,资金投入不足且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田 水利设施建设一直沿袭“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的策略和思想,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国家只注重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工作,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因资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长期带病超负荷运行,已有的中小型灌区近70%的设施老化失修。第五,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设计中长期存在一个顽症,即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有限而宝贵的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第六,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 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采取如上几种应对措施:第一,加强农田水利科研工作,在加强国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和优良传统经验的发扬的同时,加强新的科研成果的开发和推广。这要求国家对农田水利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倾斜,要求各级政府制定吸引和稳定农田水利科研人员队伍的良好政策。第二,农田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经济保障和环境保护功能,因此其也同时属于全民和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可以类似全民植树造林一样,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体国民、社团、企业出钱出力,共同办好农田水利网络体系,造福国家,造福人民。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设施,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农业生产就不能稳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也不可能稳步提高。因此,我们要在纵观新时期全局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第三,健要建立完善的水法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加在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第四,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痼疾就是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彼此间的匹配性较差,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协同效应的发挥。针对这一情况,上级政府层面上,在继续追加投资积极推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做到主支衔接,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强化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各类水利设施的协调与整合,重点搞好不同规模水利设施间衔接工作。地方政府层面上,则应一如既往重视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养护工作。通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第五,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稳步提高的要求,积极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的工作,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基建投资和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等向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倾斜的力度,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大以省级财政投入为重点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力度,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构筑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了确保各级政府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之外,有序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参与的投资格局,最大限度拓展融资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为了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应适度安排中长期、低息的政策性贷款,降低担保准入门槛,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并扩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补贴的规模和范围,调动投资积极性。
5、 结束语
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的基础,必须正视其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建设与相关法律》李乡状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田水利等重要的技术设施。这些年来,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农村农田水利设施,不仅仅要依靠政府,广大农民也应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出台相关政策,专业部门响应配合,上级政府强力推动等途径,克服障碍,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利益激励使得农民积极性与农田水利建设挂钩,建立用货币购买农民劳动的长效机制,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
一、提高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农民认识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农民自觉的在政府引导下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大多数农民固有的观念和思想,即使意识到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相应的收益,但是却在行动上缺乏作为,积极性不高。这是有很多因素的:农田水利设施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受益范围广,使用期长,人人都需要,对于我国以下进行农业生产的广大农民来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成为最典型的公共产品。而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也是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来建设的。比如,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在生产之余公益的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在计算农业生产投入时,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农业用的是天然的雨水河水,在计算农产品成本时并不考虑水库,水渠的费用的;在其他年份,成本计算也只包括了农民花钱买灌溉用水的支出。农田土地、水利设施的成本并没有计入农产品成本。而这一部分成本就是由集体或者政府承担的,久而久之,在农民的思想认识中,这些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公共产品,自然没有积极性自己个人去承担农田水利建设。
二、农业收入已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是主要来源。农民主要是以务农为主,加上计划经济时代公社期间集体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只需要将农田水利设施稍加改动就可以加以利用了,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是有一些积极性的。在耕地少的地区,农民会积极的开发荒废土地,扩大自己的耕种面积,增加家庭收入。在一些地区,承包地耕地如果发生了被水害损坏或水体流失,承包者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以修复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再也不局限于土地,开始发展副业,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农业收入再也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重也不断在下降。青壮年对于农业生产经营热情和积极性并不高。在各个地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同。平原地区,易于机械耕种,这就使得闲置土地相对较少,劳动强度也相对较小。除了退耕还林因素外,在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闲置废弃的土地越来越多。大多农民宁可发展其他副业,也不愿在土地上过多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土地,疏浚渠塘沟堰更是少之又少。有一部分人通过承包别人的土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经营收入。但这些人也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收入所得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中去。因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期限是长期的,而包租种植的期限却是短暂的。而对于政府来说,更多的是关注农业外产业的发展,招商引资和财政收入,而农业投资大却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大,长久以来是需要财政补贴的产业,难出政绩。他们认为这是上一级政府和中央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三、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最直接和最终受益者。因此,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阶段,我国重视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社会也迎来了新的形势,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通过最直接的货币奖励激励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农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对社会有利的劳动,是应该得到报酬的。多年来,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农民的经济行为也理应换回应有的报酬。但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难以对农田水利建设这类基础设施进行调控和倾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公共产品投资可以建立相应的回报机制或和政府签订必要的回报协议保证的前提下,许多像农田水利设施这类的公共产品也开始由私人来提供。因此,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宏观方面,采用必要的现代机械设备;微观方面,将农民的生产劳动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采用报酬奖励机制。不仅实现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让利广大农民,而且在以后长期生产中让广大农民受惠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四、制定规划,用货币购买农民建设
在广大农村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状况,在政府的指导下,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听取专家意见,政府与农民结合,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劳动换货币机制,有条理有计划的实行。在当前以至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持续投入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建设项目都是很多的,没有一个有效的长效机制来保障是行不通的。政府应发挥统一指挥作用,在规划的基础上,多干多补,多筹多补,一事一议;对于生产性水利设施建设,要将其公共产品的性质和农民直接收益程度相结合,统筹考虑。在鼓励本地农民劳动投入的同时,加强引入外部资金建设。从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保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避免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出现,使广大农民真正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长久受益。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存在问题;投资主体
1.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型水利设施建设主要指一些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池塘和沟渠以及小型水坝。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直接作用,可以起到蓄水排涝和缓解旱情的作用,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减少投资成本;而且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也离不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因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近几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弱化,甚至已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如小型水坝、池塘、沟渠等,多数是计划经济时期修建起来的。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发展,也开挖新建了一些新的沟渠排灌设施。但自从取消了农业税后,农村的“两工”也随之取消,田间的一些水利设施基本无人问津。现在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涵管堵塞、排灌不畅,使有限的水资源没能充分发挥灌溉作用,有许多自然村庄原有的大小池塘均已变成耕地,甚至有的已被多年的雨水冲刷变成荒地。
2.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水利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抓大放小
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忽视或消减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据有关资料记载,有的市(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不到基本项目投资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尤其是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2.2农户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
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投资只能依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可是由于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信用社为了避免资金风险也不太情愿把钱贷给农户,即使给予贷款也要求农户提供抵押品。这就造成许多农户因无法提供抵押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引起农户投资所需资金短缺,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缺乏就具有必然性。
2.3农村基层干部的畏难情绪
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的公共积累和提留被取消,农村原来的公益性建设投入的“两工”政策被停止使用,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集体组织能力和统一调配的功能被弱化。每做一件村里的公益性事情都要通过法定的“一事一议”程序来实施,结果是农户的思想很难统一起来。因此,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民的组织工作和动员工作确确实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带来一定的畏难情绪。
3.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增加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国家应该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殊性和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国家和省财政除继续对大、中型水利设施除险加固的投入以外,应划拨出一定专项资金对农村的塘、坝、沟渠进行修建规划,确保有一定的比例资金用于改建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分清轻、重、缓、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抓大不放小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投资分担比例机制,依据谁受益谁投资和财政与产权相对等原则,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2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鼓励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开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促进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对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投资,筹资方法可按照农户承包地亩数进行筹集,实行共投共享原则。这主要用于蓄水量在5万立方以上和10万立方以下的水域设施建设上。二是农户独资兴办农田水利设施。这主要用于田间沟渠排水灌溉设施上。三是农户与农户之间自愿组织共筹资金兴办农田水利设施。这主要用于蓄水量在1-2万立方的池塘上。四是乡(镇)、村、农户三方筹集资金共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乡(镇)投入为主,村、农户投入为辅。只有明确责任权利,切实保护好、开放好、建设好、利用好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元化投资主体,才能真正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才能切实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服务于农业生产能力。
3.3强化管护制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或模式,积极倡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项目规划。
3.3.1重新审视“两工”与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关系
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很多地方还未能找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或模式,对此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之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管理界限,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的原则,由村民自治委员会通过相应的民主决策程序来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农田小型水利建设。
3.3.2规范“一事一议”法定程序
遵循“减轻、规范、民主、公开”的原则,采取“一河一议”、“一塘一议”、“一渠一议”的办法,严格操作程序,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表决来决定是否筹资筹劳,决定需要怎样的公共产品服务。推行民主议事,用民主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3.3.3互助合作,建设跨乡小型水利工程
对于跨乡(镇)村的河流、沟渠、塘坝等区域性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市(县)乡(镇)政府组织受益乡村或村村自愿组合开展相互协作。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限额内实行统筹安排,采用借工、换工或有偿用工等办法组织实施,实现“推磨转圈、轮流受益”。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
3.4政府应该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自己工作目标,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管理
在当前情况下,国家不可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由受益单位负责”的原则,农民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受益者,投资主体也应该是农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要把分散经营的农民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有关部门协调组织起来。有效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难度比较大、问题比较复杂,只有靠各级政府才能完成。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层层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实施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监督制度,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科]
1.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相对而言,我国水资源十分缺乏,总量明显不足,分布不均,区域性、季节性缺水极为严重,人口与水资源呈现严重不平衡,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尤其是在水资源与土地整理开发中,出现极度的不协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分布十分不均,必须加强对水利设施进行调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不断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提高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以农田l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利灌溉等设施功能退化
农田水利设施最基本的任务就是防旱、排涝与储水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农田设施都是上世纪打造的,因此在先进工艺与工作状态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特点,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灌溉渠道,硬化建设无力投入,政府的投入也是有限的,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就是这一问题,也是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2.2管理力度不够,运行困难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产权不明确,责任不清,运行困难。农田水利基本上是依赖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一形式被撤销,导致管理问题重重,工程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工程效益。
2.3经济与水利发展的不协调
在一些地区,政府过于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了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化,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逐渐减少,实施改革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农田水利建设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3.1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成灾类型多,大部分地区处于地质构造活跃带上,地震活动随处可见,加上我国又是一个受季风影响十分强烈的国家,受季风影响,干湿度变幅很大;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干旱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避免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农田水利设施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抗干旱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3.2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标尺,农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必须合理的配置水利、交通等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功能齐全,协调运转的水利基本设施为基础,仅仅依赖农田水利建设是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
3.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如果没有健全的农田水利设施,,必然导致农业工作无法开展,导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缺水及洪涝灾害问题,才能彻底扭转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态势,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加投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
3.4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
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农业的发展,才能提高生产生活的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的产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对策
4.1政府加大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
农业与农村在当代工业建设与城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是要注意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从政策到资金支持农业建设,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发挥工程效益
结合农村不同的水利状况,采用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手段,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使其在合理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工程效益。加大人力、物力做到专人负责,采用“村管片,组管线,人管点”的模式,落实管护责任。
4.3普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4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管理的基础,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必须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搞好人才的基础教育,加强人才的培训,适应岗位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明确分工,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
结束语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本文就驻马店汝南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混乱、保护意识淡漠、责任不明、缺乏统筹规划、建设资金缺位、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要打破部门局限,统筹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执行规划,通过规划整合项目,转变管理观念,完善项目社会公示、监督、质量监督和技术服务保障的农田水利建设质量保证体系,以积极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建后管护等措施来推进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存在问题
1、管理松懈,监管不到位
各级政府为完成经济发展指标和政绩考核需要,往往在缺乏全面考虑的情况下修建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缺乏规划、管理无序,工程修建过程中缺乏专家论证与政府专员的全程监督管理,很多水利工程管理混乱,施工质量无保证。
2、保护管理意识淡漠
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划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健全,群众保护和爱护水利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毁坏、耕占沟渠也屡见不鲜。
3、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采用国家与地方投资、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国家提供的资金到位及时而地方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性不高,跨村、跨乡的工程操作起来更困难,众多原因导致资金不足。
4、水利基础设施老化
现有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修建年代已久,部分桥涵损坏无人修理,机井及配套设施无法使用,沟渠淤泥拥堵,堤坝遭到毁坏等等。导致水利设施灌溉能力大大降低。
5、办水利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基本上只留妇女、老人和孩子留守。
6、管护机制不健全,管护主体缺位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村集体统筹的功能逐步下降,大多数由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就流于形式,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管理人员报酬低,维修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支撑工程的正常运转。
三、主要措施及分析
(一)加强领导作用与责任机制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街道)都要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落实领导分级分片包干责任制,把各乡镇(街道)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作为年终考核领导政绩的主要依据之一。水利部门要从全县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水利项目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和管理工作。要稳定和加强基层水利技术服务队伍,搞好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实行领导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大大的加强了管理力度,责任到人防止了有人管理无人负责的局面出现。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和农业收入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大干水利的必要性,把党的农业水利政策在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的地位、水利法律法规知识等宣传到广大干群中去;把政府号召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大部分农民对于法律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我们需要通过大力宣传让农民对法律有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对于有时代性、示范性、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典型着重典型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宣传发展特色水利,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典型,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从被动守法到,主动执法,帮助执法人员发现不法分子。
(三)广开渠道,用好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对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一是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资金;二是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三是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尤其是落实好土地出让金计提资金用于小农水项目,要足额提取,落实资金使用。四是跨村、跨乡的农田水利工程,采取“分级投资,分级管理”的原则,上级财政给予适当的补投入,作为引导,以调动各级参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将农业综合开发、国债、扶贫等项目用于农田水利的资金和水利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在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下,按照水利总体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形成合力,保证投资效果。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对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在保证资金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大胆探索资金使用办法。
(四)深入调研,搞好服务,科学规划
摸清情况、科学规划,明确任务、规范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搞好水资源的统一开发、利用、节约、配置与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进行水资源规划。二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政策,把农村和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最优先的位置,把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三是统一规划思想,总体规划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各乡镇(街道)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要在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并经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通过测量勘探,对现有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和充分了解,经专家组讨论后,进行科学的规划保证水利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防止水资源过渡开发。
(五)加强施工监督与质量检查
重点工程由主管部门根据基建项目建设程序管理,按照基建程序,根据建设规模进行招投标,施工中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协同监理公司跟踪监督和质量检查,对违反施工操作规范和偷工减料的公司列入水利建筑市场黑名单,不得在汝南县境内再次承担水利建设工程,并依法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同时加强验收工作,凡是竣工的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的大部分投入资金,对于施工质量管理我们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造成极大的资金损失,还有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六)转变观念,积极引导,探索管理新机制
1.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打破所有制界线,破除地区和部门垄断。大胆引进民间资本,利用民间资本的管理优势和管理经验,把效益较好,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水利项目,让位给民间资本开发。采取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晰所有权,放开管理权,搞活经营权,走民营化办水、企业化管水和商品化用水之路。利用民间资本可以减轻水利部门的管理工作力度,水利部门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资源优化与新的管理模式探索中。民间资本有管理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管理模式调整灵活等优势。
2.深化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放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经营权,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改革和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形成小型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新机制。与落实到户一样,不再实行统一管理,可以极大的调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解决的管理难的问题。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灌区建设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符合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其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最大程度的为灌区水利工作服务。在对其改革的过程中要大胆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纪冰.推进灌区续建改造服务美好安徽建设[J]中国水利,2013(21):124-125.
[2]赵以国.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实践[J]中国水利,203(21):1245-1246.
[3]宋永琪,韩保国,刘晓明.加强水库工程管理积极发展综介经营[J]海河水利,2012(12),587-588.
[4]张健,张永忠.加强管理深化改革促进水利经济发展[J]水利管理技术,2011(08):984-985.[5]单浩浩,陈庆括,祝振强.浅议如何加强灌区建设与管[J].中国农业发展,2013(15):1346-1347.
[5] 王成仑.互助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农业,2012(2), 84-8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工程指的是能够解决农田的灌溉以及村民和牲畜的饮水问题而修建的。主要包括灌排工程、节水抗旱以及小型水库、中小泵站等。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使农田水利工程真正能够建好、管好、用好,是广大农田水利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1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这些对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外,老工程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机制,一些老工程年久失修,过早的失去了其功能,造成公共资源浪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2 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2.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必须严肃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村、乡、镇水利站报上级水利部门审批实施。
2.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2.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资料,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2.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利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根据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听取报告反映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好务。
3 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3.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唯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3.2内业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保存;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3工程设施管理
对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3.4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
3.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们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